TW201815172A -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5172A
TW201815172A TW106131390A TW106131390A TW201815172A TW 201815172 A TW201815172 A TW 201815172A TW 106131390 A TW106131390 A TW 106131390A TW 106131390 A TW106131390 A TW 106131390A TW 201815172 A TW201815172 A TW 2018151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ng device
sound
vibration generating
vibration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1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澤紀研
山崎修
勝野超史
阿部善幸
熊坂克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5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1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26Damping by means acting directly on free portion of diaphragm or c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為簡易之構造且可使目標頻帶中之聲壓頻率特性符合要求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具備有平板狀之振動板10、壓電元件20、第一重量部30以及第一撓曲抑制部60。振動板10係長邊方向之一端部藉由固定部50固定且另一端部為自由端。壓電元件20配設於振動板10中之靠近固定部50之第一區域,且在獲得電力供應時進行驅動。第一重量部30係與壓電元件20鄰接且配設於振動板10中之比上述第一區域還遠離固定部50之第二區域。第一撓曲抑制部60係配設於在上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間的振動板10中的第一彎曲區域,且用以抑制振動板10之撓曲。

Description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以往有一種使用了壓電元件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具有2個基板(亦即振動板),各基板之一端部藉由固定部固定。而且,於各基板之自由端(亦即與藉由固定部固定之一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配設有重量部(weight)。而且,分別配置於2個基板之2個重量部係具有彼此不同之大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5005號公報。
此外,上述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例如搭載於行動電話及智慧型電話等使用者終端而使用。因對使用者終端有小型化或大畫面化等要求,故對聲音振動產生裝置要求簡易之構造。
又,以往,搭載於智慧型電話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所產生之聲音中,300Hz至3400Hz成為主流。然而,例如根據標準規格,於更寬之頻帶(例如寬帶(wide band)200Hz至70000Hz、超寬帶(super wide band)200Hz至160000Hz)中有針對聲壓頻率特性之要求,要求於更寬之頻帶中聲壓容納在要求範圍內(亦即聲壓為平坦(flat))。又,在智慧型電話等中播放音樂之情況亦較多,關於音樂,20Hz至200000Hz為可聽頻帶。就該點而言,要求於更寬之頻帶中聲壓之平坦化。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為簡易之構造且可使目標頻帶中之聲壓頻率特性符合要求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係具備有:平板狀之振動板,長邊方向之一端部藉由固定部固定且另一端部為自由端;壓電元件,配設於前述振動板中之靠近前述固定部之第一區域,且在獲得電力供應時進行驅動;第一 重量部,與前述壓電元件鄰接且配設於前述振動板中之比前述第一區域還遠離前述固定部之第二區域;以及第一撓曲抑制部,配設於在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壓電元件與前述第一重量部之間的前述振動板中的第一彎曲區域,且用以抑制前述振動板之撓曲。
前述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亦可進一步具備有第二重量部,該第二重量部配設於前述振動板中之比前述第二區域還遠離前述固定部之第三區域。
前述第一重量部與前述第二重量部亦可為前述長邊方向之大小不同。
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亦可為將前述壓電元件與前述第一重量部之一對相向面接著之接著劑。
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亦可為附加板,該附加板設置於配設有前述壓電元件及前述第一重量部之前述振動板之第一面的相反側之第二面中之前述第一彎曲區域。
前述振動板亦可具有比其他部位還大的厚度之厚板部;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亦可為前述厚板部。
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亦可為自前述第一彎曲區域中 之前述振動板之短邊方向之兩端部向前述振動板之厚度方向豎立之壁部。
亦可於前述振動板之一部分設置有前述振動板之厚度方向之拉伸加工部;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亦可為前述拉伸加工部。
前述第一重量部及前述第二重量部亦可鄰接配設;前述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於在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第一重量部與前述第二重量部之間的前述振動板的第二彎曲區域進一步具備有用以抑制前述振動板的撓曲之第二撓曲抑制部。
前述長邊方向之前述振動板之一端部中藉由前述固定部固定之固定區域亦可為比前述振動板之短邊方向上之前述第一區域之任一端更向前述短邊方向伸出之區域。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電子機器係具備前述聲音振動產生裝置。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為簡易之構造且可使目標頻帶中之聲壓頻率特性符合要求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1‧‧‧聲音振動產生裝置
10‧‧‧振動板
10A‧‧‧固定端部
10B‧‧‧自由端部
10C‧‧‧厚板部
10D‧‧‧壁部
10E‧‧‧凸部
10F‧‧‧凹部
11‧‧‧拉伸加工部
20‧‧‧壓電元件
20A‧‧‧側面
30‧‧‧第一重量部
30A、30B‧‧‧側面
40‧‧‧第二重量部
40A‧‧‧側面
50‧‧‧固定部
51‧‧‧下構件
52‧‧‧上構件
60‧‧‧第一撓曲抑制部
61‧‧‧第二撓曲抑制部
70‧‧‧附加板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A3‧‧‧第三區域
AD‧‧‧接著劑
Afi‧‧‧固定區域
Afl1‧‧‧第一彎曲區域
Afl2‧‧‧第二彎曲區域
x、y、z‧‧‧軸
圖1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側視圖。
圖4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靜止狀態之側視圖。
圖5係顯示設置了第一撓曲抑制部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
圖6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7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8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9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10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靜止狀態之側視圖。
圖13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側視圖。
圖14係顯示重量部為一個之情形與重量部為複數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
圖15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側視圖。
圖16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側視圖。
圖17係顯示於以圖13作為基礎之構成中設置了第二撓曲抑制部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
圖18係顯示於以圖15作為基礎之構成中設置了第二撓曲抑制部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
圖19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4>之振動板之變形例之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對同一要素附上同一符號,且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例>
圖1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 例之立體圖。圖2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分解立體圖。圖3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側視圖。其中,圖2中省略了後述之固定部50及第一撓曲抑制部60之圖示。各圖中規定了xyz三維正交坐標系統。又,以下,有時將+z側稱作「上」,將+x側稱作「前」,將+y側稱作「左」。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具有振動板10、壓電元件20、第一重量部30、固定部50以及撓曲抑制部60。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例如搭載於具有向使用者傳遞聲音之功能的電子機器(例如行動終端)而使用。以下,有時將撓曲抑制部60稱作第一撓曲抑制部60。
振動板10係x軸方向為長邊方向且y軸方向為短邊方向之金屬製平板。振動板10係一端部(固定端部)10A藉由固定部50固定,且與固定端部10A為相反側之另一端部(自由端部)10B為自由端。具體而言,藉由-x側之振動板10之固定區域Afi夾在固定部50之下構件51與上構件52之間,振動板10被固定部50固定。
於振動板10中之靠近固定部50之第一區域A1貼附有壓電元件20。此處,尤其壓電元件20配設於第一區域A1中之振動板10之上表面部分。
於比第一區域A1還遠離固定部50之振動板10之第二區域A2貼附有第一重量部30。此處,尤其第一重量部30配設於第二區域A2中之振動板10之上表面部分。第一重量部30係由比重比振動板10及壓電元件20還大之金屬所形成。
如上所述,在此處說明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中,自離固定部50較近之側起依序將壓電元件20及第一重量部30以不重疊之狀態鄰接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上表面。
第一撓曲抑制部60配設於在x軸方向上位於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間的振動板10中的第一彎曲區域Afl1,抑制第一彎曲區域Afl1中之振動板10之撓曲。具體而言,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撓曲抑制部60係用以將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一對相向面(亦即壓電元件20之+x側之側面20A及第一重量部30之-x側之側面30A)接著之接著劑AD。接著劑AD較佳為彈性高之接著劑,例如為矽系接著劑。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動作例>
對具有以上之構成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的壓電元件20供給交流電力,藉此壓電元件20進行伸縮(驅動)。因該壓電元件20之伸縮,振動板10振動。該振動板10 之振動係傳遞至固定部50。例如,藉由將固定部50安裝於行動終端等電子機器之殼體內部,液晶保護面板等電子機器之一部分係振動,從而可對電子機器之使用者傳遞與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所產生之聲音振動相應之聲音。又,例如,藉由使固定部50與機車之安全帽接觸,亦可經由該安全帽對戴著安全帽之騎士傳遞與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所產生之聲音振動對應之聲音。
此處,對藉由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所產生之聲音振動之聲壓頻率特性進行說明。
首先,對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靜止狀態(穩定狀態)進行說明。圖4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靜止狀態之側視圖。此處,圖4中,省略了振動板之固定區域及固定部之圖示。圖4之下圖示意性地顯示振動板10之撓曲狀態。圖4之下圖中,虛線表示設置有作為第一撓曲抑制部60之接著劑AD之情形之振動板10之撓曲狀態,實線表示未設置接著劑AD之情形之振動板10之撓曲狀態。如觀察圖4可知,與未設置接著劑AD之情形相比,設置有接著劑AD之情形中第一彎曲區域Afl1中之撓曲減少。亦即,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藉由設置用以將x軸方向上之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一對相向面接著之接著劑AD,與未設置接著劑AD之情形相比,可使第一彎曲區域Afl1中之彎曲 變得平緩。
圖5係顯示設置有第一撓曲抑制部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聲壓頻率特性由半對數圖表示。如觀察圖5可知,與未設置第一撓曲抑制部60之情形(圖5之實線)相比,於設置有第一撓曲抑制部60(此處為接著劑)之情形(圖5之虛線)時,實現了於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例如300Hz至10kHz)中容納聲壓值之範圍變窄,亦即實現聲壓之平坦化。
如上所述,根據第一實施形態,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於位於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間的振動板10中的第一彎曲區域Afl1,設置有抑制振動板10之撓曲之第一撓曲抑制部60。
藉由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由於可使第一彎曲區域Afl1中之彎曲變得平緩,因而可提高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之平坦化。進而,藉由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可實現除了壓電元件外還具有1塊振動板、重量部、撓曲抑制部之簡易構成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
以上之說明中,對第一撓曲抑制部60為接著劑AD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定於此,可實施各種變形。以 下說明之各變形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同等之功效。
<變形例1>
圖6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如圖6所示,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作為第一撓曲抑制部60,亦可取代接著劑AD,而於振動板10之下表面的第一彎曲區域Afl1設置附加板70。設置有附加板70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由圖5之一點鏈線表示。
<變形例2>
圖7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如圖7所示,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於振動板10中之與第一彎曲區域Afl1對應之部位設置有厚度比其他部位還大之厚板部10C。亦可取代接著劑AD,而將該厚板部10C作為第一撓曲抑制部60。
<變形例3>
圖8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如圖8所示,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於振動板10的第一彎曲區域Afl1中的振動板10之短邊方向(亦即y軸方向)之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向振動板10之厚度方向豎立之一對壁部10D。圖8中,僅可看見右 端之壁部10D。亦可取代接著劑AD,將該壁部10D作為第一撓曲抑制部60。另外,可不於左右兩端之雙方設置壁部10D,而僅於左右兩端之一方設置壁部10D。
<變形例4>
圖9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圖。圖9中示意性地顯示自-z側觀察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狀態。如圖9所示,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於振動板10的第一彎曲區域Afl1之下表面側設置有實施了z方向(亦即振動板10之厚度方向)之拉伸加工之拉伸加工部11。如圖9所示,拉伸加工部11具有2個凸部10E及凹部10F。各凸部10E係跨及第一彎曲區域Afl1而在x方向上延伸,且向-z側凸出。又,凹部10F係跨及第一彎曲區域Afl1而在x方向上延伸,且於振動板10之厚度之範圍內向+z側凹陷。亦可取代接著劑AD,將該拉伸加工部11作為第一撓曲抑制部60。另外,拉伸加工部11中所含的凸部10E及凹部10F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又,拉伸加工部11亦可為僅具有複數個凸部10E之構成,或亦可為僅具有複數個凹部10F之構成,以取代具有凸部10E及凹部10F之構成。
另外,以上之說明中,對第一撓曲抑制部60為接著劑AD、附加板70、厚板部10C及拉伸加工部11中之任一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第一撓曲抑制部60亦可 包含有接著劑AD、附加板70、厚板部10C以及拉伸加工部11中之任意之組合。
<第二實施形態>
第二實施形態係關於如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亦即於比配設有第一重量部之振動板之區域還遠離固定部之振動板之區域進一步設置有重量部。
圖10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立體圖。圖11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一例之分解立體圖。其中,圖11中省略了固定部50之圖示。
圖10中,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具有第二重量部40。該第二重量部40配設於比第二區域A2還遠離固定部50之振動板10之第三區域A3。此處,尤其第二重量部40配設於第三區域A3中之振動板10之上表面部分。第二重量部40例如由比重比振動板10及壓電元件20還大之金屬所形成。形成第一重量部30之金屬與形成第二重量部40之金屬可相同亦可不同。
如上所述,此處說明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中,自離固定部50較近之側起依序將壓電元件20、第一重量部30及第二重量部40以不重疊之狀態配設於振動板 10之上表面。亦即,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係等同於將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一個重量部進行分割之狀態。
接下來,對藉由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所產生之聲音振動之聲壓頻率特性進行說明。
首先,對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靜止狀態(穩定狀態)進行說明。圖12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靜止狀態之側視圖。
如圖12所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作為第一個彎曲區域,產生了在x方向上位於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間的振動板10中的第一彎曲區域Afl1。進而,作為第二個彎曲區域,產生了在x方向上位於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之間的振動板10之第二彎曲區域Afl2。
在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若使壓電元件20振動而使振動板10振動時,則會誘發以壓電元件20與第一重量部30之間之第一彎曲區域Afl1為基點的振動板10之自由端側之振動,進而亦誘發以第二彎曲區域Afl2為基點的振動板10之自由端側之振動。
此處,以第二彎曲區域Afl2為基點的振動板10之自由端側之振動之頻率係比以第一彎曲區域Afl1作為基點的振動板10之自由端側之振動之頻率還高。其原因在於,第二彎曲區域Afl2與振動板10之自由端之相隔距離(亦即衝程(stroke))係比第一彎曲區域Afl1與振動板10之自由端之相隔距離還短。
亦即,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係將獨立之複數個重量部(此處為第一重量部30及第二重量部40)配設於振動板10,藉此振動自由度提高,可穩定地產生更高頻率之振動。亦即,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可使目標頻帶中之聲壓頻率特性符合要求。
如上所述,根據第二實施形態,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於比第一區域A1還遠離固定部50之第二區域A2以及比第二區域A2還遠離固定部50之第三區域A3分別配設有第一重量部及第二重量部。
藉由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振動板10之振動自由度提高,可穩定地產生包含寬頻率成分之振動,尤其包含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頻率成分之振動。亦即,藉由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可實現可使目標頻帶中之聲壓頻率特性符合要求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
<第三實施形態>
第三實施形態中,使振動板之長邊方向之第一重量部之大小與第二重量部之大小不同。由於第三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基本構成係與第二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相同,故使用圖10及圖11進行說明。
圖13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側視圖。圖13中,省略了振動板之固定區域及固定部之圖示。
圖13中,第三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係x軸方向之大小(亦即振動板10之長邊方向上之大小)不同。尤其圖13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x軸方向上之第二重量部40之大小為第一重量部30之大小之2倍。圖13中,第一重量部30中記載之「1/3」及第二重量部40中記載之「2/3」係顯示等同於將圖1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第一重量部30分割為「1/3」之部分與「2/3」之部分。
圖14係顯示重量部為一個之情形與重量部為複數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如觀察圖14可知,與重量部為一個之情形(圖14之實線)相比,於第一重量部30(1/3)及第二重量部40(2/3)之情形(圖14之一點鏈線)時,3kHz 至4kHz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之峰值為平坦,可提高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之平坦化。進而,8kHz至9kHz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增大,可穩定地產生包含更高頻率成分之振動。
如此,第三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即便於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之x軸方向之大小不同之情形時,亦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地,振動板10之振動自由度提高,可穩定地產生包含更高之頻率成分之振動。進而,第三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因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之x軸方向之大小不同,故可防止振動板10之振動中所含的駐波成分之峰值增大,亦即可提高目標頻帶中之聲壓之平坦化。亦即,藉由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可實現可使目標頻帶中之聲壓頻率特性符合要求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
<變形例>
圖15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側視圖。圖15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第一重量部30及第二重量部40之x軸方向之大小係與圖13相反。如觀察圖14可知,與重量部為一個之情形(圖14之實線)相比,於第一重量部30(2/3)及第二重量部40(1/3)之情形(圖14之虛線)時,8kHz至9kHz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增大,圖15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 置1係與圖13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同樣地,可穩定地產生包含更高頻率成分之振動。
<第四實施形態>
第四實施形態除了於第一彎曲區域外亦於第二彎曲區域設置用以抑制振動板之撓曲之撓曲抑制部。圖16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之構成之側視圖。
如圖16所示,與第三實施形態不同,在第四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亦於x軸方向上位於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之間的振動板10的第二彎曲區域Afl2設置有用以抑制振動板10之撓曲之第二撓曲抑制部61。與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撓曲抑制部60同樣地,作為該第二撓曲抑制部61可採用各種構件。圖16中,作為第二撓曲抑制部61,使用用以將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之一對相向面(亦即第一重量部30之+x側之側面30B及第二重量部40之-x側之側面40A)接著之接著劑AD。
圖17係顯示於以圖13作為基礎之構成中設置有第二撓曲抑制部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如觀察圖17可知,與未設置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情形(圖17之實線)相比,於設置有第二撓曲抑制部61(此處為接著劑)之情形(圖17之虛線)時,實現了於比第一共振 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例如1kHz至5kHz)中容納聲壓值之範圍變窄,亦即實現了聲壓之平坦化。另外,於將第二撓曲抑制部61設為附加板70之情形(圖17之一點鏈線)時,與未設置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情形(圖17之實線)相比,8.5kHz至9kHz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增大,實現了聲壓之平坦化。
如上所述,根據第四實施形態,在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亦於x軸方向上位於第一重量部30與第二重量部40之間的振動板10的第二彎曲區域Afl2設置有用以抑制振動板10之撓曲之第二撓曲抑制部61。
根據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第二彎曲區域Afl2中之振動板10之彎曲亦可變得平緩。而且,根據該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可提高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中之聲壓之平坦化。
<變形例1>
上述第四實施形態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中,以圖13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作為基礎,於振動板10之第二彎曲區域Afl2設置有第二撓曲抑制部61,但不限於此。亦可以圖15所示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之構成作為基礎,於振動板10之第二彎曲區域Afl2設置第二撓曲抑制部61。圖18係顯示於以圖15作為基礎 之構成中設置有第二撓曲抑制部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之聲壓頻率特性之圖。如觀察圖18可知,與未設置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情形(圖18之實線)相比,於設置有第二撓曲抑制部60(此處為接著劑)之情形(圖18之虛線)時,實現了於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例如3kHz至3.5kHz)中聲壓之峰值接近平坦,亦即實現了聲壓之平坦化。另外,於將第二撓曲抑制部61設為附加板70之情形(圖18之一點鏈線)時,與未設置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情形(圖18之實線)相比,亦實現了於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目標頻帶(例如3kHz至3.5kHz)中聲壓之峰值接近平坦,亦即實現了聲壓之平坦化。
<變形例2>
如上述般於第一撓曲抑制部60及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各者中可採用各種構件及該等之組合,而應用於第一撓曲抑制部60之構件與應用於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構件可為任意之組合。亦即,例如如圖16所示,亦可將應用於第一撓曲抑制部60之構件及應用於第二撓曲抑制部61之構件之雙方設為接著劑AD,還可將一方設為接著劑AD且將另一方設為拉伸加工部11。
<其他實施形態>
<1>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對將壓電元件20及第一重量部30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上表面進行了說明,但該等之 配設位置不限於此。例如,壓電元件20及第一重量部30亦可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下表面。再者,例如亦可於配設有壓電元件20及第一重量部30之振動板10之面的相反面追加其他重量部。
<2>在第二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中,對將壓電元件20、第一重量部30以及第二重量部40之全部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上表面進行了說明,但該等之配設位置不限於此。例如,壓電元件20及第一重量部30可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上表面,另一方面,第二重量部40可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下表面。相反地,壓電元件20及第一重量部30可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下表面,另一方面,第二重量部40可配設於振動板10之上表面。
<3>在第二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中,對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具有2個重量部(亦即第一重量部30及第二重量部40)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重量部之數量不限於2個。例如,亦可於比第三區域A3還遠離固定部50之振動板10之區域追加一個或複數個重量部。或者,例如亦可於振動板10之第二區域A2中之與第一重量部30之配設位置不同的位置(例如振動板10之第二區域A2之下表面)追加一個或複數個重量部。或者,例如亦可於振動板10之第三區域A3中之與第二重量部40之配設位置不同之位置(例如振動板10之第三區域A3之下表面)追加一個或複 數個重量部。或者,亦可於振動板10之第一區域A1中之與壓電元件20之配設位置不同之位置(例如振動板10之第一區域A1之下表面)追加一個或複數個重量部。總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只要包含有第一重量部30及第二重量部40即可,追加一個或複數個重量部均不受阻礙。
<4>在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中,對振動板10之固定區域Afi位於第一區域A1之-z側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如圖19所示,振動板10之構成亦可為固定區域Afi位於第一區域A1之-y側之構成。亦即,於自z方向觀察時,振動板10亦可具有L字形狀。該情形時,亦可觀察到振動板10之一端部10A比第二區域A2更寬幅。
使用了該L字形狀之振動板10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1中,不僅誘發xz平面中之振動,亦誘發yz平面中之振動,因而可進一步提高振動自由度。藉此,可穩定地產生包含有寬頻率成分之振動,尤其包含有比第一共振頻率還高之頻率成分之振動。
另外,即便不是上述L字型形狀,例如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振動板10之一端部10A之區域亦可為相對於第一區域A1向y軸方向偏離之形狀。該情形時,該一端部10A之區域中自第一區域A1之y軸方向之端伸出之區域為由固定部50固定之固定區域Afi。根據該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L字型形狀之情形相同之功效。
總之,振動板10之長邊方向之一端部10A中由固定部50固定之固定區域Afi亦可為比振動板10之短邊方向(亦即y軸方向)中之第一區域A1之任一端更向y軸方向伸出之區域。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主旨之範圍能夠適當變更。
本申請案主張以2016年9月16日提出申請之日本申請特願2016-181386作為基礎之優先權,將其揭示之全部內容引用於本申請案中。

Claims (11)

  1. 一種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係具備有:平板狀之振動板,長邊方向之一端部藉由固定部固定且另一端部為自由端;壓電元件,配設於前述振動板中之靠近前述固定部之第一區域,且在獲得電力供應時進行驅動;第一重量部,與前述壓電元件鄰接且配設於前述振動板中之比前述第一區域還遠離前述固定部之第二區域;以及第一撓曲抑制部,配設於在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壓電元件與前述第一重量部之間的前述振動板中的第一彎曲區域,且用以抑制前述振動板之撓曲。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第二重量部,配設於前述振動板中之比前述第二區域還遠離前述固定部之第三區域。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重量部與前述第二重量部係前述長邊方向之大小不同。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係用以將前述壓電元件與前述第一重量部之一對相向面接著之接著劑。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係附加板,前述附加板係設置於配設有前述壓電元件及前述第一重量部之 前述振動板之第一面的相反側之第二面中之前述第一彎曲區域。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振動板具有比其他部位還大的厚度之厚板部;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係前述厚板部。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係自前述第一彎曲區域中之前述振動板之短邊方向之兩端部向前述振動板之厚度方向豎立之壁部。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於前述振動板之一部分設置有前述振動板之厚度方向之拉伸加工部;前述第一撓曲抑制部係前述拉伸加工部。
  9. 如請求項2或3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重量部及前述第二重量部係鄰接配設;前述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係於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第一重量部與前述第二重量部之間的前述振動板的第二彎曲區域進一步具備有用以抑制前述振動板之撓曲第二撓曲抑制部。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長邊方向之前述振動板之一端部中藉由前述固定部固定之固定區域係比前述振動板之短邊方向上之前述第一區域之任一端更向前述短邊方向伸出之區域。
  11. 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聲音振動產生裝置。
TW106131390A 2016-09-16 2017-09-13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TW2018151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1386A JP2018046487A (ja) 2016-09-16 2016-09-16 音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181386 2016-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172A true TW201815172A (zh) 2018-04-16

Family

ID=6161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1390A TW201815172A (zh) 2016-09-16 2017-09-13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46487A (zh)
CN (2) CN107835478A (zh)
TW (1) TW201815172A (zh)
WO (1) WO20180518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02516B3 (de) * 2020-01-31 2021-02-18 Kyocera Corporation Taktilvibrationsgenerator
JP7501555B2 (ja) 2022-02-28 202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振動低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3998A (ja) * 1999-01-29 2000-08-11 Seiko Instruments Inc 圧電振動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45842A (ja) * 2009-04-06 2010-10-28 Authentic Ltd 撓み振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676043B1 (ja) * 2013-10-28 2015-02-25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音響を発生させ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46487A (ja) 2018-03-22
WO2018051802A1 (ja) 2018-03-22
CN107835478A (zh) 2018-03-23
CN207382557U (zh) 2018-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110588A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571134B (zh) 產生音響之裝置
JP2007180827A (ja) パネル型スピーカ
JP2011091719A (ja) 撓み振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5217387A (ja) 振動発生装置
TWI629114B (zh) 聲響產生裝置及電子設備
WO2006075440A1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505722B (zh) Sound generator,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TW201815172A (zh) 聲音振動產生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US9338557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214466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11115754B2 (en) Actuator
CN104094612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9369810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10772B (zh) 扬声器和图像显示装置
US9338558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096432A (ja) 圧電発音体
JP2018113638A (ja) 音響発生装置
KR20180017542A (ko) 피에조 액추에이터
JP5696434B2 (ja) 電子機器
JP5991904B2 (ja) 加振装置
JP2005026754A (ja) 音響発生装置
TW201436584A (zh) 聲音發生器、聲音發生裝置及電子機器
JP2014003418A (ja) 携帯端末用スピー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