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1625A - 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1625A
TW201741625A TW106107242A TW106107242A TW201741625A TW 201741625 A TW201741625 A TW 201741625A TW 106107242 A TW106107242 A TW 106107242A TW 106107242 A TW106107242 A TW 106107242A TW 201741625 A TW201741625 A TW 2017416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floor
achievement
target
cro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7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ang Zhao
Ze Fang Wang
He Wang
Mu Fu Liu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41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62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 G01C21/2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oor nav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4Guidance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220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2205/01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2205/02In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avigation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其係有關互聯網技術領域,為了解決導航路線單一、缺乏靈活性的問題而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前端裝置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將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後端裝置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將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並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前端裝置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本發明係主要應用於公共室內環境的導航過程中。

Description

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互聯網技術領域,尤其有關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大型購物中心的區域面積大,商戶密度高,消費者常常迷失方向,無法快速抵達目的地。通常,購物中心的入口處會有樓層導覽的資訊板,用於展示每一層樓的商戶分佈位置,消費者可以據此規劃通往目的地的路線。但是導覽資訊板僅僅提供了一種靜態的樓層資訊,消費者需要自行分析規劃出可行的通行路線,使用起來相當不便。
為了解決該問題,室內導航技術應運而生,與傳統的室外導航技術類似,室內導航以購物中心的佈局結構為基礎資料,依據消費者的起點位置(例如,目前所在位置)及目的地位置(例如,衛生間或某商戶)自動規劃出一條通行路線,並透過導航技術來指引消費者行進。消費者只要按照手機中導航路線的指引方向行走即可,無需全面瞭解各樓層的佈局結構,使用起來方便快捷。
相對於室外導航技術而言,室內導航技術所應用的環 境有其自身的特點。通常,室外導航係主要應用於馬路、街道等環境中,一般只需要在二維地圖中規劃平面路線即可。但是室內環境大多屬於樓式結構,室內環境屬於三維空間,除了需要規劃每一樓層的平面路線以外,還需要規劃穿行於不同樓層之間的垂直路線。這就使得在規劃通行路線時,還要考慮上下樓的可行方式。
現有的室內導航技術一般僅規劃一條固定的通行路線,例如當消費者需要從1層到達4層時,通行路線可以是:乘坐低層直梯到3層,向左直行50米後乘坐扶梯到達4層。實際生活中,購物中心等大型建築物內上下樓的跨層工具往往不止一種,例如直梯、扶梯、樓梯等,並且每種跨層工具的數量和位置也是各有不同。同時,不同跨層工具還可能具有不同的用途,例如扶梯有用以連接相鄰樓層的單層扶梯,也有能夠跨越樓層的跨層扶梯,直梯可以每層都經停,也可以僅經停特定樓層。當消費者起點位置與目的地位置之間存在有多級樓層跨度時,消費者每到達一個中轉樓層時都會面臨多種新的通行方式。可見,從起點位置到目的地位置的通行路線是由各樓層的通行方式累積而成的,起點位置與目的地位置的樓層跨度越大,各樓層之間通行方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線路數量就越多。現有的室內導航方式給出的解決方案過於單一,消費者對跨層路線沒有選擇餘地,使用起來缺乏靈活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能夠解決導航路線單一、缺乏靈活性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第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前端裝置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將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接收後端裝置發送的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其中,可用跨層工具為目前樓層中多個可用的跨層工具,目標達成路徑為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第二態樣,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後端裝置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將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以使得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第三態樣,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該裝置包括:獲取單元,用以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 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發送單元,用以將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接收單元,用以接收後端裝置發送的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其中,可用跨層工具為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的跨層工具,目標達成路徑為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輸出單元,用以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第四態樣,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該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以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查找單元,用以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確定單元,用以將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發送單元,用以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以使得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第五態樣,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系統,該系統包括如前第三態樣所指的前端裝置,以及如前第四態樣所指的後端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能夠透過前端裝置展示移動物件所在樓層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 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以供移動物件選擇。本發明可以在移動物件上下樓的過程中,基於所在樓層而推薦可選擇的跨層工具,充分利用各樓層不同跨層工具排列組合的多樣性而給出多種可行的通行路線。與現有技術中僅推薦一條完整的固定路線相比,本發明能夠擴展通行方式的選擇範圍,提高室內導航的靈活性,幫助消費者快速到達目的地。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瞭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101‧‧‧獲取單元
102‧‧‧發送單元
103‧‧‧接收單元
104‧‧‧輸出單元
111‧‧‧接收單元
112‧‧‧查找單元
113‧‧‧確定單元
114‧‧‧發送單元
131‧‧‧前端裝置
132‧‧‧後端裝置
1131‧‧‧第一確定模組
1132‧‧‧第二確定模組
透過閱讀下文較佳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瞭。附圖僅用於示出較佳實施例的目的,而並不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室內導航的示意圖;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流程圖;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室內導航的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室內導航的示意圖;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室內導航的方法流程圖;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室內導航的方法流程圖;圖7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四種室內導航的示意圖;圖8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五種室內導航的示意圖;圖9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六種室內導航的示意圖;圖10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的組成方塊圖;圖1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室內導航的裝置的組成方塊圖;圖1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室內導航的裝置的組成方塊圖;圖1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室內導航的系統示意圖。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揭示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揭示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 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來實現本揭示而不應被這裏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揭示,並且能夠將本揭示的範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室內導航的方法透過前端裝置與後端裝置的配合來實現。所述前端裝置至少具有輸入輸出功能,用以與移動物件進行人機交互,以及具有資料收發功能,用以與後端裝置進行資料交互。所述後端裝置保存有室內導航涉及的相關資料,例如樓層結構資料、室內跨層工具的配置資料及移動物件的屬性資料等。在實際應用中,前端裝置與後端裝置可以均位於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裝置等電子設備中,也可以前端裝置係位於電子設備中,後端裝置係位於網路側(例如,站點伺服器)。前者方式可以實現離線模式下的室內導航,後者方式則可以實現線上模式下的室內導航。
在對本實施例方法進行說明之前,為了方便理解,首先給出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樓層縱向剖面示意圖,應當明確,該示意圖中的內容僅是示例性的,不作為對本發明實際應用情況的限制。如圖1所示,該示意圖為六層樓式結構的縱向剖面圖,其中,斜線所示的加厚線條為牆面,移動物件不可通行;樓體左側有三部直梯,直梯1經停所有樓層,直梯2只經停F1、F3及F5三層,直梯3只經停F1至F4四層;樓體中部各層有若幹部扶梯,其中扶梯5為二層到四層的跨層扶梯,其餘扶梯均為單層扶梯,並且 扶梯2為單向扶梯;樓體右側相鄰兩層之間設有樓梯;圖中人形圖示代表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即起點位置,虛線圓形圖示代表移動物件想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即目的地位置。
下面,基於圖1所示的示意圖,首先給出前端裝置側實現的方法。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
201、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
移動物件包括攜帶前述電子設備的設備使用者,例如消費者、保安、店員等。也包括集成該電子設備的機器人、電動輪椅、無軌移動車等裝置,本實施例不對移動物件的屬性進行限制。
前端裝置可以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也可以獲取定位裝置採集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而對於目標樓層位置資訊,由於移動物件目前還未到達目標樓層,前端裝置無法透過定位而獲得之,因此前端裝置可以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標樓層位置資訊。本實施例中,輸入裝置係位於電子設備中,用以與移動設備進行影像、聲音、光線、振動等形式的人機交互;定位裝置也係位於電子設備中,用於對攜帶電子設備的移動物件的室內位置進行定位。
對於目前樓層位置資訊和目標樓層位置資訊,輸入裝置可以直接接收移動物件輸入的位置資訊,也可以將移動物件曾經到達或查閱過的歷史位置進行輸出,並將移動物 件從中選擇的位置資訊確定為目前樓層位置資訊或目標樓層位置資訊。
對於定位的方式,定位裝置可以透過但不限於下述幾種技術來進行室內定位:藍牙信標(Beacon)、Wifi及紅外線。例如當使用藍牙信標技術來進行定位時,可以在樓內部署一套藍牙信標定位系統,亦即在樓內各層的若干位置處安裝藍牙基地台,定位裝置按照預定的信標間隔而對基地台發射的信號進行掃描,當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信號後,根據其中攜帶的基地台的SSID可以確定移動物件目前所處的位置。再比如,當透過WIFI定位技術來進行定位時,可以在樓內部署一套WIFI定位系統,亦即在樓內各層的若干位置處安裝無線路由器的信號發射器,使所有信號發射器的信號疊加範圍能夠覆蓋樓內的任何一個角落。定位裝置透過對不同信號發射器發送的WIFI信號進行接收和疊加計算,可以獲得移動物件的具體位置。與傳統的GPS定位技術不同,室內定位技術除了能夠定位移動物件在水平面上的二維座標外,還可以定位移動物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具體位置,例如透過接收不同樓層信號發射器發送的信號來確定移動設備具體位於哪一層樓中。此外,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採用輔助地磁、感測器等設備來進行室內定位。例如在電梯口、樓梯拐角處等指定區域佈設光線感測器,電子設備透過感測器採集的類比信號來確定移動物件是否經過該指定區域,從而獲得移動物件的目前位置。本發明實施例後續將以WIFI定位技術為例來進行 說明,但應當明確的是,這種示例性的說明無法對實際應用中採用何種定位技術造成限制。
在進行WIFI定位時,每個信號發射器會有一個唯一的設備標識,信號發射器可以將該設備標識透過WIFI信號而發送給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側預設有設備標識與樓層之間的映射關係表,透過設備標識查表可以確定出移動物件所在的樓層。當移動物件進入到室內環境時,定位裝置開始進行定位,將移動物件所在的樓層確定為目前樓層,然後進一步確定移動物件在目前樓層中的平面位置,由此獲得目前樓層位置資訊。
在獲得目前樓層位置資訊後,前端裝置發起確認目的地位置的流程,將輸入裝置接收到的位置資訊確定為目標樓層位置資訊。在實際應用中,輸入裝置可以透過特定的人機交互介面來提示移動物件輸入目標樓層位置的座標或名稱,或者透過語音識別技術捕獲移動物件以語音方式輸入的目標樓層位置。當移動物件為裝置時,電子設備還可以透過預設的通信介面來接收裝置發出的結構化形式的目標樓層位置資訊,本實施例不對電子設備獲取目標樓層位置資訊的形式進行具體限制。在獲得目標樓層位置資訊後,前端裝置從中提取目標樓層資訊以及目標樓層中目的地位置的資訊。
可選地,在實際應用中,起始樓層位置資訊中可以僅包含起始樓層資訊,而不必包含移動物件在起始樓層中的平面位置資訊,類似地,目標樓層位置資訊中也可以僅包 含目標樓層資訊。在此種情形下,室內導航僅提供跨樓層的通行路線,而不需提供樓層中的平面通行路線(例如,從目標樓層跨層工具到目標樓層位置的導航路線)。在圖1所示示例中,移動物件起始位置係位於一層,目的地位置係位於六層。
202、將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
前端裝置將上述資訊發送給後端裝置,以便後端裝置據此資訊來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以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其中,可用跨層工具為能夠從目前樓層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的跨層工具,間接到達目標樓層是指透過中轉樓層轉用其他跨層工具到達目標樓層,所述中轉樓層是指在從目前樓層到達目標樓層的過程中所經過的樓層。目標達成路徑是指借助可用跨層工具而從目前樓層位置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通行線路。
例如在圖1中,一層涉及的跨層工具為:直梯1至3、扶梯1至3以及樓梯1。其中,移動物件可以透過直梯1而直接到達目標樓層;可以透過直梯2或3在到達二層或三層後轉用直梯1到達目標樓層;可以透過扶梯1至3在到達二層後轉用直梯1到達目標樓層,或者在透過扶梯4和6到達三層後轉用直梯1到達目標樓層;可以透過樓梯1在到達二層後轉用直梯1到達目標樓層,或者在透過樓梯2到達三層後轉用直梯1到達目標樓層。在一層之所有的跨層工具中,能夠直接到達目標樓層的跨層工具為 直梯1,需要間接到達目標樓層的跨層工具為直梯2和3、扶梯1至3以及樓梯1。
可以看出,一層中的所有跨層工具均可以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因此後端裝置將一層中的任意多個跨層工具確定為可用跨層工具。
然後後端裝置再基於可用跨層工具來確定目標達成路徑。透過圖1可以看出,每個可用跨層工具均至少對應一條目標達成路徑,例如對於直梯2,其間接透過其他直梯到達六層的目標達成路徑有2條,分別是:1、到達三層後透過直梯1到達六層;2、到達五層後透過直梯1到達六層。
在實際應用中,目前樓層中的可用跨層工具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每個可用跨層工具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多條,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制。後端裝置可以根據不同的推薦策略來確定推薦可用跨層工具的數量,例如根據對移動物件行為習慣的統計,選擇移動物件常用的可用跨層工具;或者選擇距離移動物件較近的可用跨層工具;或者選擇使用人數較少、負載能力較強、速度較快或使用較為便捷的可用跨層工具。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中,為了使移動物件的選擇餘地最大化,後端裝置可以將所有的可用跨層工具及其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發送給前端裝置予以展示,為了簡化表述,本發明實施例後續將以推薦所有可用跨層工具為例進行說明。
203、接收後端裝置發送的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 達成路徑資訊。
本實施例不對前端裝置與後端裝置之間通信採用的資料格式、遵守的通信協議、通信時機(例如,同步、非同步)、通信方式(例如,單工、雙工)等進行限制。
204、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在本步驟中,前端裝置可以但不限於使用影像、文本或語音形式來進行資訊展示。以影像展示為例:前端裝置在導航應用的導航介面中,或者在瀏覽器頁面中顯示室內地圖。對於僅選擇直梯通行的方式,以直梯2為例,圖3示出了在導航地圖中標注直梯2對應的所有目標達成路徑。在實際應用中,前端裝置按照直梯2的標注方式,在室內地圖中分別對直梯1至3及其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進行標注展示。當不對使用跨層工具的類型做限定時,例如移動物件不限定只使用直梯通行,前端裝置可以標注出所有可用跨層工具及其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需要說明的是,圖3所示的標注形式僅為示例性的,實際應用中不對標注線條的顏色、透明度、粗細、虛實、是否具有動態效果等進行限制。並且,對於可用跨層工具也不限於使用箭頭、高亮框架、輻射點等形式來進行標注。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中,前端裝置還可以在移動物件移動的過程中,即時或週期性地確定移動物件的目前位置,當定位到移動物件到達新樓層且新樓層 不為目標樓層時重複上述圖2步驟,給出基於新樓層的導航路線,直至移動物件到達目標樓層為止。
例如,定位裝置可以對移動物件進行即時定位,例如連續接收WIFI信號並不間斷的進行定位;或者也可以對移動物件進行週期性定位,例如按照預設的時間間隔而規律性地進行定位。當發現移動物件到達新樓層時,前端裝置判斷新樓層是否為目標樓層,如果判斷結果為是則結束圖2所示流程並輸出導航結束資訊,否則將新樓層作為目前樓層繼續重複執行步驟201至步驟204,重新展示新樓層的所有可用跨層工具及其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直至移動物件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為止。例如,當移動物件到達三層後,對於僅選擇直梯通行的方式,標注方式可以如圖4所示。
上述方式能夠在移動物件跨層移動的過程中,不斷基於移動物件到達的新樓層,重新規劃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從而實現一種路徑動態調整的導航功能,使得移動物件每到達一個新樓層時都會獲得基於該樓層的新的通行方式來進行選擇,從而進一步提高室內導航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下面,基於圖1所示的示意圖,給出後端裝置側實現的方法。如圖5所示,該方法包括:
501、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
後端裝置接收前端裝置透過圖2步驟202發送的目前 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
502、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
如前所述,圖1中一層涉及的跨層工具為:直梯1至3、扶梯1至3以及樓梯1。後端裝置確定能夠直接到達目標樓層的跨層工具為直梯1,需要間接到達目標樓層的跨層工具為直梯2和3、扶梯1至3以及樓梯1。
503、將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
後端裝置基於每個可用跨層工具而確定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在實際應用中,一個可用跨層工具至少對應一條目標達成路徑,例如對於直梯2,其間接透過其他直梯到達六層的目標達成路徑有2條,分別是:1、到達三層後透過直梯1到達六層;2、到達五層後透過直梯1到達六層。
504、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以使得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中,前端裝置還可以在移動物件移動的過程中,即時或週期性地確定移動物件的目前位置,當定位到移動物件到達新樓層且新樓層不為目標樓層時後端裝置重複上述圖5步驟,給出基於新樓層的導航路線,直至移動物件到達目標樓層為止。
例如,目前端裝置重新獲得目前樓層位置時(可以不再重複發送目標樓層位置),後端裝置可以再次執行步驟501至步驟504,基於新的目前樓層位置以及之前發送的 目標樓層位置,重新查找新樓層中所有的可用跨層工具,以及基於該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目標達成路徑,並將重新查找的可用跨層工具和目標達成路徑再次發送給前端裝置予以標注,直至移動物件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為止。
上述方式能夠在移動物件跨層移動的過程中,不斷基於移動物件到達的新樓層,重新規劃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從而實現一種路徑動態調整的導航功能,使得移動物件每到達一個新樓層時都會獲得基於該樓層的新的通行方式來進行選擇,從而進一步提高室內導航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進一步地,作為對上述圖2及圖5所示方法的補充,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該方法涉及前端裝置及後端裝置兩側,如圖6所示,該方法包括:
601、前端裝置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
本實施例中,完整的目標達成路徑係由兩種性質的路線所組成:第一,在各樓層中水平移動的導航路線;第二,跨樓層的垂直路線。
602、前端裝置將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
603、後端裝置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
604、後端裝置將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 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
在獲得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後,後端裝置基於預設的室內通行拓撲圖或樓層通行關係表,遍歷透過目前樓層中的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若存在有達成路徑,則將跨層工具確定為可用跨層工具。
室內通行拓撲圖及樓層通行關係表係根據跨層工具經停樓層的配置資訊而產生。例如,對於直梯1而言,其配置資訊為“經停樓層=F1,F2,F3,F4,F5,F6”,或者對於扶梯2而言,其配置資訊為“經停樓層=F1,F2”。根據所有跨層工具的配置資訊可以產生室內通行拓撲圖及樓層通行關係表。在實際應用中,室內通行拓撲圖及樓層通行關係表可以由後端裝置來自行產生,也可以由其他伺服器或設備來產生,配置給後端裝置進行緩存並定期更新。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中,後端裝置使用通行拓撲圖來確定可用跨層工具,該通行拓撲圖能夠給出各樓層中各跨層工具之間的所有通路關係,這是一種網狀的通行拓撲結構,在後端裝置中以資料的形式存在,不要求一定具有視覺化形態。
在確定目前樓層中的所有跨層工具後,後端裝置分別以每個跨層工具為起點,在通行拓撲圖中進行路徑演算,遍歷出跨層工具到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應用中,某些路徑在遍歷過程中並不能夠到達目標樓層,例如在圖1中,依次透過扶梯3、6、8和9遍歷的 路徑即無法到達目標樓層。對於這種路徑,後端裝置自動將其剔除。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後端裝置使用樓層通行關係表來確定可用跨層工具。樓層通行關係表是一種表資料結構,其用以記錄跨層工具與其所能夠到達的樓層之間的映射關係。與通行拓撲圖的功能類似,樓層通行關係表同樣能夠反映出各樓層中各跨層工具之間的所有通路關係,透過對表資料的遍歷,可以路算出跨層工具對應的達成路徑。
在對目前樓層中的所有跨層工具進行路算後,得到跨層工具與達成路徑之間的映射關係。對於達成路徑為0的跨層工具,後端裝置將其進行剔除。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後端裝置可以從達成路徑中選擇最優達成路徑,作為目標達成路徑發送給前端裝置予以標注,其中,該最優達成路徑可以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達成路徑。通常,不同的達成路徑的通行複雜度並不相同,例如不同達成路徑的樓層中轉次數不同,不同達成路徑的距離長短不同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移動物件的通行效率。為了提高移動物件的通行效率,本實施例可以對達成路徑進行過濾,選擇最優的達成路徑以推薦給移動物件。具體而言:後端裝置對每一條達成路徑的樓層中轉次數進行統計。樓層中轉次數為換用跨層工具的樓層的數量。透過前述室內通行拓撲圖或樓層通行關係表可以統計得出。在完 成統計後,後端裝置選擇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的達成路徑作為最優達成路徑。
或者,後端裝置對每一條達成路徑的路徑距離進行統計。該路徑距離可以表示為S=H+X,其中,H為垂直方向上的跨層距離,X為移動物件在樓層中的水平移動距離。在不涉及上下樓折返的情況下,不管採用哪條達成路徑來進行導航目前樓層與目標樓層都是固定不變的,亦即,各條達成路徑的垂直距離H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一般可以以水平移動距離X來代表路徑距離S。
水平移動距離X可以表示為X=A+B+C,其中,A為目前樓層位置到目前樓層的跨層工具之間的距離,即移動物件在目前樓層中的水平移動距離;B為中轉樓層中上一跨層工具到下一跨層工具之間的距離,即移動物件在中轉樓層中的水平移動距離;C為目標樓層中跨層工具到目標樓層位置的距離,即移動物件在目標樓層中的水平移動距離。後端裝置計算得出A、B、C三種類型的水平移動距離,加總後得到水平移動距離X。
此外,不同達成路徑使用跨層工具的數量、使用跨層工具的種類數量、乘坐跨層工具的等待時長甚至跨層工具的舒適度都可以作為考量通行效率的依據,因此,除中轉樓層次數、路徑距離之外,後端裝置還可以依據前述幾種維度條件來確定最優達成路徑。在實際應用中,對於上述各種維度條件,後端裝置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多種維度條件組合使用,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在查找最優達成路徑時,後端裝置可以針對每個可用跨層工具而分別查找一個最優達成路徑,也可以針對每種類型的跨層工具而分別查找一個最優達成路徑,或者還可以從所有可用跨層工具的達成路徑中查找一個最優達成路徑。當然,實際應用中達成路徑的數量也可以不是唯一,例如後端裝置可以針對不同的跨層工具範圍而分別查找TOP N個最優達成路徑,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
在本實施例中,為向移動物件提供更多的可選路徑,後端裝置還可以依據某些規則而對非最優達成路徑進行二次過濾,多保留一部分達成路徑,亦即,除了最優達成路徑外,後端裝置還可以進一步在非最優達成路徑中查找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並將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一同發送給前端裝置。其中,回路結構是指在兩個樓層之間往復折返的路徑結構。
上述規則的設置原則可以是路徑規劃合理,達成路徑中不應包括線路迂回。例如,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中,符合上述原則的規則可以是達成路徑中不包括回路結構。所謂回路結構是指在兩個樓層之間往復折返的路徑結構,例如在圖7所示的達成路徑中,透過直梯3到達四層後再乘坐扶梯7回到三層,或者透過扶梯1、扶梯4到達三層後再透過扶梯4返回二層。這種在兩個樓層中來回折返的路線會降低通行效率,屬於回路結構。對於包含這種回路結構的達成路徑,應當認定其為路徑規劃不夠合理。
但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樓層折返的情況都屬於不 合理的路徑規劃。例如在圖8中,當需要從六層的位置A到達五層的位置B時,需要在五層和四層之間進行一次折返,在四層和三層之間進行一次折返,這種折返是不可避免的;再例如在圖9中,對於連體樓的情況,A座與B座透過二層的連廊1而連接,B座與C座透過六層的連廊2而連接。當需要從A座八層到達C座四層時,也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折返。
因此,可以基於下述原則來界定達成路徑是否合理:當達成路徑中存在有無意義的、非必要的折返路線時,確定達成路徑中存在有回路結構,該達成路徑規劃不合理。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採用下述方式而對上述原則進行量化,以便達到後端裝置可執行的標準。具體而言:
Step1、後端裝置獲取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
該樓層折返模式用以表示達成路徑中樓層之間的路徑指向關係,後端裝置可以在對達成路徑進行遍歷時產生並緩存樓層折返模式資訊。所謂路徑指向關係是指前一到達樓層指向下一到達樓層的向量關係。例如,當透過直梯從四層到達六層,然後透過扶梯而從六層到達七層時,路徑指向關係為“4→6”、“6→7”。通常,一條達成路徑會包含多個中轉樓層,因此,後端裝置獲得的路徑指向關係一般為一個關係集合。例如在圖8所示示例中,路徑指向關係集合為:“8→2”、“2→6”、“6→4”。
Step2、若樓層折返模式中不包含兩個樓層互指的路 徑指向關係,則確定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所謂兩個樓層互指的路徑指向關係是指路徑指向關係集合中存在有“A→B”以及“B→A”的情況,亦即,樓層A與樓層B之間存在有互指的路徑指向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無意義的折返於A、B兩樓層的問題,因此達成路徑中存在有回路結構。
透過路徑指向關係集合“8→2”、“2→6”、“6→4”可以看出,相鄰路徑指向關係的首尾樓層相同,亦即,達成路徑的整體指向關係是單向的,不存在有兩個樓層互指的問題,因此這種達成路徑雖然存在有折返,但是不存在有回路結構,亦即,這種情況下的折返是必要的。
後端裝置在獲得達成路徑的路徑指向關係集合後,按照路徑指向關係的排列順序,對路徑指向關係中的樓層數進行遍歷。如果存在有一對路徑指向關係中的先後樓層數對調,則確定存在有回路結構;如果任意相鄰路徑指向關係之間均滿足條件:前一路徑指向關係中的在後樓層數與後一路徑指向關係中的在前樓層數相同,則確定不存在有回路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應當以中轉樓層為端點對路徑指向關係進行劃分,而不應以經過樓層的先後順序進行劃分,否則會出現誤判。例如,在圖8示例中,以中轉樓層為端點劃分的路徑指向關係集合為:“6→3”、“3→4”、“4→5”。而以經過樓層的先後順序劃分的路 徑指向關係集合則為:“6→5”、“5→4”、“4→3”、“3→4”、“4→5”。可以看出,如果按照後者方式進行劃分,則會出現(“4→3”,“3→4”)、(“5→4”,“4→5”)這樣的互指情況,達成路徑會被判斷為存在有回路結構,但透過圖8可知,該達成路徑的折返是必要的,這種判斷結果顯然有誤。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還給出了上述Step2的一種替換方案。在該方案中,後端裝置可以預先儲存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該預設路徑模型可以預先透過遍歷室內通行拓撲圖或樓層通行關係表而得到,並透過Step2驗證不包含回路結構。在執行完Step1後,後端裝置將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進行比對,若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相同,則確定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該替換方案相對Step2而言,僅需要對兩個樓層折返模式的資料一致性進行驗證即可,無需對路徑指向關係集合進行資料遍歷,因此耗時更短,更加適用於實際導航情況。
在實際應用中,後端裝置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預設路徑模型,例如對移動物件的路徑選擇結果進行統計,將移動物件歷次導航過程中選擇的目標達成路徑確定為預設路徑模型。這種實現方式的理論依據在於,當移動物件被假設為是理性的時,移動物件不會選擇包含回路結構的達成路徑。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最優達成路徑,並無單獨判斷其是否包含回路結構的必要。這是由於選擇最優達成路徑的機制本身決定了最優達成路徑中不包含回路結構。以路徑距離最短的機制為例,在實際生活中,室內結構設計必然會保證任意樓層之間均存在有至少一條無回路路徑(在極端情況下,仍有樓梯可以保障之),或者可以表述為必然不會使得所有達成路徑均包含有回路結構。由於回路結構涉及非必要的路線折返,因此相對於無回路結構的達成路徑而言,包含回路結構的達成路徑的路徑距離必然不是所有達成路徑中最短的,因此當找到路徑距離最短的最優達成路徑時,該最優達成路徑一定不包含回路結構。
605、後端裝置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
606、前端裝置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在本實施例中,目標達成路徑包括最優達成路徑及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當以影像形式來進行展示時,前端裝置可以對兩種達成路徑在顏色、透明度、線條粗細等方面進行差異化展示。當然,進行統一展示也是允許的。
此外,為提高室內導航的實用性,在進行路徑標注時還可以標注出包含水平移動路線的完整達成路徑,由此將“層到層”的導航功能“升級”為“點到點”的導航功能。
進一步地,作為與圖2、圖5或圖6所示方法的結合,還可以基於移動物件的使用需求來進行路徑推薦。具體而言,後端裝置可以在所有目標達成路徑對應的可用跨層工具中選擇與移動物件所處位置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並透過前端裝置來展示與移動物件所處位置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具體而言:
Step1、後端裝置確定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
後端裝置可以查找與目前樓層位置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或者也可以基於移動物件的選擇來確定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對於後者方式,前端裝置首先透過輸入裝置接收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然後將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發送給後端裝置,由後端裝置判斷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是否為可用跨層工具。當判斷結果為是時,後端裝置確定可用跨層工具為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
Step2、後端裝置將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
Step3、前端裝置展示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在實際應用中,對於前者方式,隨著移動物件位置的不斷變化,推薦的可用跨層工具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對於後者實現方式,在移動物件具有特定的工具選擇需求 時,其應用價值更偏重於查詢情況,亦即,移動物件想要乘坐某個特定的跨層工具(例如,一層直達六層的跨層扶梯),但是又不知道該特定跨層工具的具體位置。此時,移動物件可以透過關鍵字查詢的手段來觸發查詢請求,後端裝置定位到該跨層工具後,透過前端裝置展示到達該跨層工具的導航路線。
進一步地,作為對上述方法的實現,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該裝置係位於電子設備中,並與後端裝置之間建立有耦接關係或通信關係,用以實現圖2或圖6中前端裝置的功能。如圖10所示,該裝置包括:獲取單元101、發送單元102、接收單元103以及輸出單元104,其中:獲取單元101,用以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發送單元102,用以將目前樓層位置及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接收單元103,用以接收後端裝置發送的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其中,可用跨層工具為目前樓層中多個可用的跨層工具,目標達成路徑為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輸出單元104,用以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進一步的,獲取單元101用以: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 獲取定位裝置採集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標樓層位置資訊。
進一步地,接收單元103接收到的目標達成路徑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最優達成路徑。
進一步地,接收單元103接收到的目標達成路徑為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
進一步地:接收單元103,用以接收後端裝置發送的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的路徑資訊;輸出單元104,用以展示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進一步地,獲取單元101,用以在接收後端裝置發送的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的路徑資訊之前,透過輸入裝置來接收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發送單元102,用以將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發送給後端裝置,以便後端裝置返回對應跨層工具資訊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的一種實現方式中,定位裝置可以即時或週期性對移動物件進行定位,當產生新的定位資料後,圖10所示裝置中的各個單元重新啟動各自的上述功能,基於移動物件到達的新樓層而重新進行可用跨層工具及目標達成路徑的標注。
進一步地,作為對上述方法的實現,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該裝置係位於電子設備中並與前端裝置之間建立有耦接關係,或者位於網路側並與前端裝置之間建立有通信關係,用以實現圖5或圖6中後端裝置的功能。如圖11所示,該裝置包括:接收單元111、查找單元112、確定單元113以及發送單元114,其中:接收單元111,用以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查找單元112,用以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確定單元113,用以將透過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發送單元114,用以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裝置,以使得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進一步地,查找單元112,用以:基於預設的室內通行拓撲圖或樓層通行關係表,遍歷透過目前樓層中的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室內通行拓撲圖及樓層通行關係表係根據跨層工具經停樓層的配置資訊而產生;若存在有達成路徑,則將跨層工具確定為可用跨層工具。
進一步的,如圖12所示,確定單元113,包括第一確定模組1131,用以: 在達成路徑中查找最優達成路徑,最優達成路徑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達成路徑;將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
進一步地,如圖12所示,確定單元113,包括第二確定模組1132,用以:在非最優達成路徑中查找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回路結構為在兩個樓層之間往復折返的路徑結構;將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
進一步地,第二確定模組1132,用以:獲取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樓層折返模式用以表示達成路徑中樓層之間的路徑指向關係;若樓層折返模式中不包含兩個樓層互指的路徑指向關係,則確定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進一步地,第二確定模組1132,用以:將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進行比對,預設路徑模型不包含回路結構;若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相同,則確定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進一步地,查找單元112,用以確定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發送單元114,用以將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前端 裝置,以使得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進一步地,查找單元112,用以:查找與目前樓層位置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當判斷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為可用跨層工具時,確定可用跨層工具為與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的一種實現方式中,電子設備中的定位裝置可以即時或週期性對移動物件進行定位,當產生新的定位資料後,圖11或圖12所示裝置中的各個單元重新啟動各自的上述功能,基於移動物件到達的新樓層而重新進行可用跨層工具及目標達成路徑的查找和確定。
進一步地,作為對上述方法的實現,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室內導航的系統。如圖13所示,該系統包括:前端裝置131及後端裝置132。其中,前端裝置131可以為前述圖10所示的裝置,後端裝置132可以為前述圖11或圖12所示的裝置。
進一步地,前端裝置131及後端裝置132均位於電子設備中,前端裝置131與後端裝置132之間具有耦接關係。
進一步地,前端裝置131係位於電子設備中,後端裝置132係位於網路側,前端裝置131與後端裝置132之間具有通信關係。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室內導航的裝置及系統,能夠透過前端裝置來展示移動物件所在樓層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供移動物件選擇。本發明實施例可以在移動物件上下樓的過程中,基於所在樓層而推薦可選擇的跨層工具,充分利用各樓層不同跨層工具排列組合的多樣性而給出多種可行的通行路線。與現有技術中僅推薦一條完整的固定路線相比,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擴展通行方式的選擇範圍,提高室內導航的靈活性,幫助消費者快速到達目的地。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室內導航的裝置及系統,還能夠在移動物件跨層移動的過程中,不斷基於移動物件到達的新樓層,重新規劃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從而實現一種路徑動態調整的導航功能,使得移動物件每到達一個新樓層時都會獲得基於該樓層的新的通行方式來進行選擇,從而進一步提高室內導航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偏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及裝置中的相關特徵可以相互參考。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來區分各實施例,而並不代表各實施例的優劣。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了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操作過 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此提供的演算法和顯示不與任何特定電腦、虛擬系統或者其他設備固有相關。各種通用系統也可以與基於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據上面的描述,構造這類系統所要求的結構是顯而易見的。此外,本發明也不針對任何特定編程語言。應當明白,可以利用各種編程語言實現在此描述的本發明的內容,並且上面對特定語言所做的描述是為了揭露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
在此處所提供的說明書中,說明了大量的具體細節。然而,能夠理解到,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在一些實例中,並未詳細示出公知的方法、結構和技術,以便不模糊對本說明書的理解。
類似地,應當理解,為了精簡本揭示並幫助理解各個發明態樣中的一個或多個,在上面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明的各個特徵有時被一起分組到單個實施例、圖示、或者對其的描述中。然而,並不應將該揭示的方法解釋成反映如下意圖:亦即,所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要求比在每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明確記載的特徵更多的特徵。更確切地說,如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反映的那樣,發明態樣在於少於前面揭示的單個實施例的所有特徵。因此,遵循實施方式的申請專利範圍由此明確地併入該實施方式中,其中,每個申請專利範圍本身都作為本發明的單獨實施例。
本領域那些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可以對實施例中的設備中的模組進行自適應性地改變並且把它們設置在與該實施例不同的一個或多個設備中。可以把實施例中的模組或單元或元件組合成一個模組或單元或元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們分成多個子模組或子單元或子元件。除了這樣的特徵和/或過程或者單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採用任何組合對本說明書(包括伴隨的申請專利範圍、摘要和圖式)中揭示的所有特徵以及如此揭示的任何方法或者設備的所有過程或單元進行組合。除非另外明確陳述,本說明書(包括伴隨的申請專利範圍、摘要和圖式)中揭示的每個特徵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徵來代替。
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儘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實施例包括其他實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徵而不是其他特徵,但是不同實施例的特徵的組合意味著處於本發明的範圍之內並且形成不同的實施例。例如,在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要求保護的實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組合方式來使用。
本發明的各個部件實施例可以以硬體來實現,或者以在一個或者多個處理器上運行的軟體模組來實現,或者以它們的組合來實現。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實踐中使用微處理器或者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來實現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發明名稱(如確定網站內鏈結等級的裝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發 明還可以實現為用來執行這裏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設備或者裝置程式(例如,電腦程式和電腦程式產品)。這樣的實現本發明的程式可以被儲存在電腦可讀媒體上,或者可以具有一個或者多個信號的形式。這樣的信號可以從網際網路網站上下載得到,或者在載體信號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來提供。
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進行限制,並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的情況下可設計出替換實施例。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不應將位於括弧之間的任何參考符號構造成對申請專利範圍的限制。單詞“包含”不排除存在有未列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元件或步驟。位於元件之前的單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存在有多個這樣的元件。本發明可以借助於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體以及借助於適當編程的電腦來實現。在列舉了若干裝置的單元申請專利範圍中,這些裝置中的若干個可以是透過同一個硬體項來予以具體體現。單詞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順序。可將這些單詞解釋為名稱。

Claims (33)

  1. 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前端裝置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將該目前樓層位置及該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接收該後端裝置發送的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其中,可用跨層工具為目前樓層中多個可用的跨層工具,目標達成路徑為透過該可用跨層工具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以及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包括: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或者,獲取定位裝置採集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獲取該移動物件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包括: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標樓層位置資訊。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目標達成路徑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最優達成路徑。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目標達成路徑為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 方法進一步包括:接收該後端裝置發送的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的路徑資訊;以及推薦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該後端裝置發送的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的路徑資訊之前,該方法進一步包括:透過輸入裝置來接收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以及將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發送給該後端裝置,以便該後端裝置返回對應該跨層工具資訊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若該移動物件到達新樓層且所述新樓層不為目標樓層,則重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步驟直至該移動物件到達目標樓層為止。
  8. 一種室內導航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後端裝置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 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將透過該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以及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該前端裝置,以使得該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包括:基於預設的室內通行拓撲圖或樓層通行關係表,遍歷透過目前樓層中的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該室內通行拓撲圖及樓層通行關係表係根據跨層工具經停樓層的配置資訊而產生;以及若存在有該達成路徑,則將該跨層工具確定為該可用跨層工具。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將透過該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包括:在該達成路徑中查找最優達成路徑,該最優達成路徑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達成路徑;以及將該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該目標達成路徑。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將透過所述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所述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包括:在非最優達成路徑中查找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該回路結構為在兩個樓層之間往復折返的路徑結 構;以及將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該目標達成路徑。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非最優達成路徑中查找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包括:獲取該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該樓層折返模式用以表示達成路徑中樓層之間的路徑指向關係;以及若該樓層折返模式中不包含兩個樓層互指的路徑指向關係,則確定該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樓層折返模式中不包含兩個樓層互指的路徑指向關係,則確定該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包括:將該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進行比對,該預設路徑模型不包含回路結構;以及若該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該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相同,則確定該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確定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將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該前端裝置,以使得該 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包括:查找與該目前樓層位置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或者,接收該前端裝置發送的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當判斷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為可用跨層工具時,確定該可用跨層工具為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移動物件到達新樓層且該新樓層不為目標樓層,則重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步驟直至該移動物件到達目標樓層為止。
  17. 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獲取單元,用以獲取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發送單元,用以將該目前樓層位置及所述目標樓層位置發送給後端裝置;接收單元,用以接收該後端裝置發送的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其中,可用跨層工具為目前樓層中多個可用的跨層工具,目標達成路徑為透過該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以及 輸出單元,用以展示多個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獲取單元用以: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獲取定位裝置採集的目前樓層位置資訊;以及獲取輸入裝置接收到的目標樓層位置資訊。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接收單元接收到的該目標達成路徑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最優達成路徑。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接收單元接收到的該目標達成路徑為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接收單元,用以接收該後端裝置發送的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的路徑資訊;以及該輸出單元,用以推薦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獲取單元,用以在接收該後端裝置發送的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的路徑資訊之前,透過輸入裝置來接收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 該發送單元,用以將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發送給該後端裝置,以便該後端裝置返回對應該跨層工具資訊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
  23. 一種室內導航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以接收前端裝置發送的移動物件所在的目前樓層位置及要到達的目標樓層位置;查找單元,用以查找目前樓層中的多個可用跨層工具;確定單元,用以將透過該可用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位置的達成路徑確定為目標達成路徑;以及發送單元,用以將可用跨層工具資訊及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該前端裝置,以使得該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查找單元,用以:基於預設的室內通行拓撲圖或樓層通行關係表,遍歷透過目前樓層中的跨層工具而直接或間接到達該目標樓層的達成路徑,該室內通行拓撲圖及樓層通行關係表係根據跨層工具經停樓層的配置資訊而產生;以及若存在有該達成路徑,則將該跨層工具確定為該可用跨層工具。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確定單元,包括第一確定模組,用以: 在該達成路徑中查找最優達成路徑,該最優達成路徑為樓層中轉次數最少或路徑距離最短的達成路徑;以及將該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該目標達成路徑。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確定單元,包括第二確定模組,用以:在非最優達成路徑中查找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該回路結構為在兩個樓層之間往復折返的路徑結構;以及將不含回路結構的非最優達成路徑確定為該目標達成路徑。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第二確定模組,用以:獲取該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該樓層折返模式用以表示達成路徑中樓層之間的路徑指向關係;以及若該樓層折返模式中不包含兩個樓層互指的路徑指向關係,則確定該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第二確定模組,用以:將該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進行比對,該預設路徑模型不包含回路結構;以及若該非最優達成路徑的樓層折返模式與該預設路徑模型的樓層折返模式相同,則確定該非最優達成路徑不含回路結構。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查找單元,用以確定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該發送單元,用以將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的工具資訊及對應的目標達成路徑資訊發送給該前端裝置,以使得該前端裝置予以展示。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查找單元,用以:查找與該目前樓層位置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接收該前端裝置發送的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資訊,當判斷該移動物件請求查詢的跨層工具為可用跨層工具時,確定該可用跨層工具為與該移動物件距離最近的可用跨層工具。
  31. 一種室內導航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系統包括:前端裝置及後端裝置;該前端裝置為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該後端裝置為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前端裝置及該後端裝置均位於電子設備中,該前端裝置與該後端裝置之間具有耦接關係。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前端裝置係位於電子設備中,該後端裝置係位於網路 側,該前端裝置與該後端裝置之間具有通信關係。
TW106107242A 2016-05-19 2017-03-06 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TW2017416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4482.3A CN107402008A (zh) 2016-05-19 2016-05-19 室内导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625A true TW201741625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33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242A TW201741625A (zh) 2016-05-19 2017-03-06 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36212A1 (zh)
EP (1) EP3458809A4 (zh)
JP (1) JP2019516949A (zh)
KR (1) KR20190008233A (zh)
CN (1) CN107402008A (zh)
SG (1) SG11201808352RA (zh)
TW (1) TW2017416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7810B1 (en) 2018-05-30 2019-11-05 Ke.Co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avigating a user in a virtual reality model
TWI702377B (zh) * 2018-05-11 2020-08-21 新加坡商賽思托機器人有限公司 一種管理複數交通工具之方法、系統、儲存媒體與伺服器
TWI714377B (zh) * 2019-12-04 2020-12-21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目標區位定位導航系統及導航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2023B2 (en) * 2017-05-12 2020-06-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sonal travel assist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veling through a transport hub
CN108225301A (zh) * 2017-12-26 2018-06-29 深圳橙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路机器人及其方法
CN108920524A (zh) * 2018-06-06 2018-11-30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卫生间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75904A (zh) * 2018-08-20 2018-11-09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针对停车场内充电区域的导航方法
CN109299092A (zh) * 2018-09-10 2019-02-01 克立司帝控制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中的多层最优路径搜索方法及系统
EP3693699B1 (en) * 2019-02-05 2021-12-22 HERE Global B.V. Determining of absolute altitudes of floors of a structure
JP7294538B2 (ja) * 2020-06-04 2023-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建物の交通管理システム
CN111623792A (zh) * 2020-06-13 2020-09-04 陈欣然 一种导航方法和装置
CN111559677B (zh) * 2020-07-20 2020-11-24 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梯换乘方法及装置
CN112312308B (zh) * 2020-10-29 2023-12-2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61242A (zh) * 2020-11-19 2021-03-09 广州启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导航方法及装置
CN113326344A (zh) * 2021-06-21 2021-08-31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交通工具及存储介质
US20230135554A1 (en) * 2021-11-01 2023-05-04 Here Global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ovement in an indoor space
WO2023129125A1 (en) * 2021-12-27 2023-07-06 Google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elect and present level-change way points for indoor navigation systems
CN115164929A (zh) * 2022-08-02 2022-10-11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地图上创建楼层poi点的方法、系统及相关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0591A (ja) * 2002-02-18 2003-08-27 Zenrin Co Ltd 電子地図データおよび経路探索装置
JP5434330B2 (ja) * 2009-07-22 2014-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受信装置、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充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方法
US20110184945A1 (en) * 2010-01-22 2011-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aware recommendation engine
CN101984643B (zh) * 2010-10-22 2013-08-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室内导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室内导航方法
CN10390060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跨楼层地图路径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04103211B (zh) * 2013-04-09 2016-08-24 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室内电子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3630132B (zh) * 2013-10-09 2016-01-20 浙江工业大学 多层室内地图的翻页式动态显示方法
CN103646419B (zh) * 2013-12-11 2017-10-10 上海赛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室内地图应用的跨楼层路径的展示方法
CN103674017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广东瑞图万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电子地图生成系统与室内导航方法及系统
KR20150076796A (ko) * 2013-12-27 2015-07-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입체적 실내경로 제공 장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280028B (zh) * 2014-06-04 2019-03-19 上海赛图计算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室内地图路径计算涉及跨楼层路径部分的实现方法
TW201614194A (en) * 2014-10-03 2016-04-16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obile navi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136137A (zh) * 2015-09-07 2015-1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导航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80941B (zh) * 2015-09-09 2019-01-0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导航方法和装置
CN105424045A (zh) * 2015-11-25 2016-03-23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室内跨层寻路的路网构建和寻路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377B (zh) * 2018-05-11 2020-08-21 新加坡商賽思托機器人有限公司 一種管理複數交通工具之方法、系統、儲存媒體與伺服器
US10467810B1 (en) 2018-05-30 2019-11-05 Ke.Co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avigating a user in a virtual reality model
US10553027B1 (en) 2018-05-30 2020-02-04 Ke.Com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avigating a user in a virtual reality model
TWI714377B (zh) * 2019-12-04 2020-12-21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目標區位定位導航系統及導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16949A (ja) 2019-06-20
SG11201808352RA (en) 2018-10-30
CN107402008A (zh) 2017-11-28
KR20190008233A (ko) 2019-01-23
EP3458809A1 (en) 2019-03-27
EP3458809A4 (en) 2020-01-01
US20170336212A1 (en) 2017-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1625A (zh) 室內導航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JP6258401B2 (ja) 屋内尤度ヒートマップの生成
CN111123198B (zh) 一种楼宇内的用户定位导航方法及系统
Huang et al. A survey of mobile indoor navigation systems
CN105136160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近距离最优公交站点导航方法
US10014939B2 (en) Smart device performing LED-ID/RF communication through a camera,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the same
CN103245345B (zh) 一种基于图像传感技术的室内导航系统及导航、搜索方法
US20190025062A1 (en) Crowd sourced mapping with robust structural features
CN101459870B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和实现方法
CN106017473B (zh) 一种室内社交导航系统
KR101621026B1 (ko) 인코딩된 라우터빌리티 그래프 디스크립션의 정션에서 방향 전환 가능성의 결정
CN105931124A (zh) 一种室内社交网络服务系统
CN103328930A (zh) 非基于地图的移动接口
CN104736968A (zh) 众包室内定位
Schougaard et al. Indoor pedestrian navigation based on hybrid route planning and location modeling
JP2010164434A (ja) 空間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地図情報サーバ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arimi et al. Pedestrian navigation services: challenges and current trends
Heiniz et al. Landmark-based navigation in complex buildings
JP5969700B2 (ja) ガイドサービス提供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5930862B2 (ja) 経路案内装置、経路案内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Van de Wynckel et al. Indoor positioning using the OpenHPS framework
WO2017201223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indoor navigation
Reinsch et al. CINA-A crowdsourced indoor navigation assistant
CN106021490A (zh) 一种室内周边位置查询系统
CN113625321A (zh) 轨道交通室内外一体化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