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7577A - 同軸連接機構 - Google Patents

同軸連接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7577A
TW201737577A TW106106156A TW106106156A TW201737577A TW 201737577 A TW201737577 A TW 201737577A TW 106106156 A TW106106156 A TW 106106156A TW 106106156 A TW106106156 A TW 106106156A TW 201737577 A TW201737577 A TW 2017375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coaxial connector
designed
connec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6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德 羅森伯格
Original Assignee
羅森伯格高頻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羅森伯格高頻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羅森伯格高頻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75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01R24/542Adap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包括第一同軸連接器(6、6')和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通過設置在同軸連接器(6、6')上的第一卡鎖件(12)在第一同軸連接器(6、6')與第二同軸連接器(2、2')間的第一外部導體側構成連接機構,該卡鎖件係形狀相符地接合於設置在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第二卡鎖件(13)。在第一同軸連接器(6、6')與第二同軸連接器(2、2')間的第二外部導體側通過彈性接觸件(29、31)構成另一連接機構,該接觸件與第一卡鎖件(12)間隔開,並與第一同軸連接器(6、6')及第二同軸連接器(2、2')連接。同軸連接機構(11、11')可應用在具有連接件(7)的連接系統(100、200)中。

Description

同軸連接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同軸連接機構以及一種具有該同軸連接機構的連接系統。
如世界專利組織公開第WO 2011/088902 A1號所述,在電子元件之間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連接器具有連接件作為主要元件。該連接件的兩端分別被設計成同軸插頭。每一個同軸插頭都插在相應的同軸插座中,該插座分別與一個電子元件呈電性連接與機械連接。
在內部導體側,連接件兩端的接觸區分別通過相應的同軸插頭以及相關的同軸插座力學相符地進行電性連接。在外部導體側,連接件一端的接觸區同樣藉助在相應的同軸插頭與相關的同軸插座之間的力學相符地進行電性連接。在該連接件的另一端,外部導體側通過設置在該連接件之同軸插頭端部上的卡鎖件,在相應的同軸插頭與相應的同軸插座之間進行電性連接與機械連接,該卡鎖件(如下述之第一卡鎖件)與設置在相關的同軸插座中的卡鎖件(如下述之第二卡鎖件)呈形狀相符的接合。
由於兩個電子元件相互間的定位不準確,兩個電子元件相對於理想的定位而言具有相互之間軸向和徑向的偏移。在徑向偏移的情況下,連接件的軸線相對於同軸插座的軸線具有不同於零的角度。在連接件和同軸插座的軸線平行情況下,當兩個電子元件具有不同於理想距離的連接時,在兩個電子元件之間存在軸向的偏移。最大給定的軸向和徑向的偏移有助於對通過連接件相對於兩個同軸插座的定位和定向予以補償。
特別地,同軸插座與同軸插頭之間的外部導體側的接觸電阻,即傳遞阻抗的在外部導體側的實數部分,在軸向和/或徑向的偏移情況下不利地惡化。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改善的同軸連接機構。
該目的通過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特徵的根據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通過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特徵的根據本發明的連接件、通過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特徵的根據本發明的連接系統、通過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特徵的根據本發明的連接系統得以實現。其他有利的技術延伸在各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揭示。
根據本發明,在外部導體側,除了在與第一同軸連接器相關的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的一第一接觸過渡部外,還實現了一第二接觸過渡部,其方式為與該第一接觸過渡部間隔開,特別是與第一卡鎖件間隔開,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設置有彈性接觸件。該第一同軸連接器可以是同軸插頭或者是同軸插座,相應地,該第二同軸連接器可以是相關的同軸插座或者是相關的同軸插頭。
由於該些接觸過渡部彼此並聯,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的外部導體電性連接把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的接觸電阻減弱至低於兩個接觸電阻之較小的接觸電阻值。
該接觸件的彈性彌補了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非對稱的間距長度,因而通過該接觸件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實現了有利且可靠的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該彈性接觸件通過導電彈簧來實現,較佳通過導電線圈呈螺旋形狀盤繞成環的彈簧來實現。附加地,該螺旋盤繞的環實現了對外部導體觸點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之間產生電磁輻射的遮罩。
螺旋盤繞的環係套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且呈柱形的第一連接器上。螺旋盤繞的環與較佳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連接器的內側表面接觸。
為了使套在同軸插頭上螺旋盤繞的環與同軸插座的內側表面接觸,在同軸插頭上設置有定位件,較佳地,該定位件為徑向接條。該徑向接條與該同軸插頭的端部間隔開地設置,使得保證在同軸插頭端部方向上倚靠在徑向接條上呈螺旋盤繞的環與同軸插座的內側表面接觸。
該環呈螺旋盤繞的線材無論在徑向上還是在軸向上都具有彈性,因而有助於彌補在同軸插座與同軸插頭之間的不同距離,該距離根據在同軸插頭與同軸插座之間相應的徑向偏移而可能會出現。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彈性接觸件是環形連接、具有多個彈性片、為導電材料的一彈性簍。
在此,這些彈性片的端部位於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該第二連接器的端面,並藉助定位件較佳地設置於同軸插頭上的台階上,其設置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連接器上。徑向接條也與同軸插頭的端部間隔開地設置,使得沿同軸插頭端部方向支撐在徑向接條上的彈性簍保證以其彈性片的端部支撐在同軸插座的端面上。彈性片支撐在同軸插座的端面上,該端面用作連接件的止擋功能。
較佳地,為了彌補在同軸插頭的柱形表面與同軸插座的端面之間的徑向距離,彈性簍的彈性片較佳呈錐狀向外變形,使該彈性簍支撐在該插頭上。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沿著連接機構的整個周邊,根據同軸插頭與同軸插座之間的相應的徑向偏移,同軸插座與同軸插頭之間的不同距離通過彈性簍的錐狀變形的彈性片的彈性得到有助於彌補。
本發明的連接件使得兩個同軸連接器,即第二同軸連接器與稱為第四同軸連接器的另一同軸連接器呈同軸地連接,該連接件在外部導體側具有至少一個卡鎖件和接觸件以及定位件。
至少一個卡鎖件和定位件在本發明的連接件呈柱形設計的外表面上設置在面向該第二同軸連接器的端部區域。該至少一個接觸件在本發明連接件的外表面上設置面向該第四同軸連接器的端部區域。
卡鎖件在此經過設計,使得它在外部導體側與第二連接器的內側表面形狀相符地接合。接觸件在此經過設計,使得它在外部導體側與第四連接器的內側表面力學相符地接合。
定位件也經過設計,使得套在本發明連接件之柱形表面上的彈性接觸件(即螺旋盤繞的環或彈性簍)在軸向方向上定位,致使與第一同軸連接器和第二同軸連接器呈可靠的接觸。
較佳地,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係應用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的第一種變型中。
本發明的第一種變型是在兩個電子元件之間的連接系統、在兩個殼體之間的連接系統、或者在電子元件與殼體之間的連接系統。
在此,如上述本發明連接件的端部被設計成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形成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該第二同軸連接器與如下述之第一電子元件連接,或者與如下述之第一殼體的殼體連接。
在該端部實現的同軸連接機構如下述之第一同軸連接機構,其包括第一同軸連接器和相關的第二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的連接件的另一端同樣為同軸連接器,其稱為第四同軸連接器且較佳地被設計成同軸插頭。該第四同軸連接器與另一同軸連接器(如下述之第三同軸連接器且較佳地被設計成同軸插座)呈力學相符地接合。在第三連接器較佳地設計成同軸插座的情況下,較佳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連接器的外表面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連接器的內側表面呈力學相符地接合。該第三同軸連接器與另一電子元件(如下述之第二電子元件)連接,或者與另一殼體(如下述之為第二殼體)連接。
在該端部實現的同軸連接機構如下述之第二同軸連接機構。
此外,本發明的同軸連接器應用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的第二變型。
本發明的連接系統的第二變型是電子元件與同軸電纜之間的連接系統,或者是殼體與同軸電纜之間的連接系統。
在此,連接件的一端也設計成第一同軸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較佳被設計成同軸插頭。在連接件的端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與相關之較佳被設計成同軸插座且與該電子元件或該殼體連接的該第二同軸連接器形成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
連接件的另一端與同軸電纜電性地且機械地連接。
1‧‧‧第一殼體/第一電子元件
1'‧‧‧殼體
2‧‧‧第二同軸連接器/同軸插座
2'‧‧‧第二同軸連接器
3‧‧‧外部導體
4‧‧‧內部導體
5‧‧‧絕緣元件
6‧‧‧第一同軸連接器/同軸插頭
6'‧‧‧第一同軸連接器
7‧‧‧連接件
7'‧‧‧連接件
7"‧‧‧連接件
8‧‧‧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9‧‧‧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10‧‧‧接觸件
11‧‧‧同軸連接機構/第一同軸連接機構
11'‧‧‧同軸連接機構
12‧‧‧第一卡鎖件
13‧‧‧第二卡鎖件
14‧‧‧中間區段
15‧‧‧外部導體區段
16‧‧‧內部導體區段
17‧‧‧絕緣區段
18‧‧‧第四同軸連接器/同軸插頭
19‧‧‧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20‧‧‧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21‧‧‧接觸件
22‧‧‧外部導體
23‧‧‧第三同軸連接器
24‧‧‧內部導體
25‧‧‧第二同軸連接機構
26‧‧‧接觸件
27‧‧‧絕緣元件
28‧‧‧第二電子元件
29‧‧‧環
30‧‧‧徑向接條
31‧‧‧彈性簍
32‧‧‧台階
33‧‧‧端面
34‧‧‧同軸電纜
35‧‧‧部分區段
35'‧‧‧部分區段
36‧‧‧內部導體區段
36'‧‧‧內部導體區段
37‧‧‧外部導體區段
37'‧‧‧外部導體區段
38‧‧‧絕緣區段
38'‧‧‧絕緣區段
39‧‧‧支撐套管
40‧‧‧第一接觸面
41‧‧‧第二接觸面
42‧‧‧定心區域
100‧‧‧連接系統
200‧‧‧連接系統
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的兩個實施方式、本發明的連接件和本發明的連接系統的兩種變型方案將在下面參照附圖予以詳述:圖1A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一種變型,其包括在徑向上偏移的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一實施方式;圖1B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一種變型,其包括未在徑向上偏移之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一實施方式;圖2A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一種變型,其包括在徑向上偏移之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二實施方式;圖2B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一種變型,其包括未在徑向上偏移之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二實施方式;圖3A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二種變型,其包括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一實施方式和筆直式連接件;圖3B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二種變型,其包括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二實施方式和筆直式連接件;圖4A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二種變型,其包括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二實施方式和彎角式連接件;以及圖4B係顯示本發明連接系統的第二種變型,其包括本發明連接機構的第一實施方式和彎角式連接件。
在第一步驟中將參照圖1A和圖1B介紹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11的第一實施方式以及其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100的第一種變型的應用。
第一殼體1與第二同軸連接器機械地連接,該連接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2。
該第一殼體1是導電的,且通常含有高頻元件例如高頻放大器或濾波器。這裡省略對在第一殼體1中含有的高頻元件及其與同軸插座2的內部導體和外部導體的接線的詳細描述,因為其對本發明的理解來說不重要。
同軸插座2也可以代替第一殼體1與第一電子元件連接。有關同軸插座2的內部導體和外部導體與該第一電子元件的接線,下面將參見對第二電子元件28所做的說明。
第一電子元件1可以是一個單一的高頻元件,例如:濾波器或高頻放大器、或者是多個在接線技術上相互連接的高頻元件的組合,這些高頻元件用於“佈線元件”或用於包括一層或多層印刷電路板的表面貼裝元件上來實現、或者用於例如作為帶狀導體的基底上來實現。除此之外,也要一同考慮任何將來可用於高頻元件的元件。
同軸插座2主要含有外部導體3和與其同軸的內部導體4。在外部導體3與內部導體4之間,在第一同軸插座2之面向第一殼體1的第一同軸中間區域內,設置有同軸絕緣元件5,該絕緣元件使得外部導體3與內部導體4機械地連接,且同時使得外部導體3與內部導體4電絕緣。
在同軸插座2的外部導體3內部,在背離第一電子元件1的第二中間區域中,同軸插座2的內部導體4部分地伸入,且插入被設計成同軸插頭6之在連接件7的端部上實施的第一同軸連接器中。
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的第一子變型由同軸插座2和被設計成連接件7的端部的同軸插頭6構成,而在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的第二子變型中,同軸插頭與被設計成連接件7的端部的同軸插座組合。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的該第二子變型也一同涵蓋於本發明。
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由兩個彼此同心的區段8和9呈套筒狀設置而構成,這些區段分別在縱向上被開槽,如圖1A和圖1B中所 示。開槽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8和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因而分別是由多個被各個狹槽間隔開的彈性片構成的彈性簍,因而給被設計成同軸插頭6的第一同軸連接器賦予了一定的彈性。
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8具有接觸件10,即單一彈性片通常在每一個單獨彈性片的端部分別具有徑向朝內變形的加寬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8由於具有彈性可以利用接觸件10以適當的力學消耗套到第一同軸插座2的內部導體4上。在由同軸插座2和同軸插頭6構成的第一同軸連接機構11的插塞狀態下,同軸插頭6的接觸件10與同軸插座2的內部導體4的表面呈力學相符地接合,因而保證在內部導體側具有可靠的電性連接。
同軸插頭6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具有第一卡鎖件12,即單一彈性片通常在每一個單獨彈性片的端部分別具有徑向朝外變形的加寬部。該第一卡鎖件12與設置在同軸插座2的外部導體3的內側表面上的卡鎖件13(如下述之第二卡鎖件)呈或多或少的形狀配合的接合。
為了同軸插座2與同軸插頭6之間的機械連接,可以在第一卡鎖件12與第二卡鎖件13之間的兩種鎖定程度之間選擇完全鎖定或減弱鎖定,其將第一卡鎖件12與第二卡鎖件13之間的標準化機械保持力限制在相應的值域內。
在完全鎖定的情況下,第二卡鎖件13被設計成環形的槽,第一卡鎖件12完全形狀配合地插入到該槽中。在與圖1A和圖1B中所示的狀況相應之減弱的鎖定情況下,第二卡鎖件13是環形的槽,該槽就其與完全鎖定情況相比而言具有較小的深度,僅僅能實現有誤差的形狀配合。
在連接件7面向第一同軸插座2的端部而被設計的同軸插頭6,過渡至連接件7的中間區段14,其中,同軸插頭6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過渡至外部導體區段15,同軸插頭6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8過渡至中間區段14的內部導體區段16。通過位於外部導體區段15與內部導體區段16之間的絕緣區段17來進行機械連接和電絕緣。
在連接件7的中間區段14上連接著在連接件7的另一端而設計的第四同軸連接器,該連接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18。該第四同軸連接器18與第一同軸連接器6為相同的設計。
屬於連接件7的中間區段14的內部導體區段16過渡至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19,而中間區段14的外部導體區段15過渡至第四同軸插頭18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20。
第四同軸連接器18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19和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20,與第一同軸連接器6相同,同樣在縱向上開槽,因而具有一定的彈性。
第四同軸連接器18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19同樣與第一同軸連接器6相同地具有接觸件21,即單一彈性片在每一個彈性片的端部分別具有徑向朝內變形的加寬部。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與外部導體22之間的連接件7的第一中間區域,使得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同軸連接器18的接觸件21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內部導體24的表面呈力學相符地接合。通過這種方式,在第二同軸連接機構25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同軸連接器18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之間,產生了在內部導體側可靠的電性連接。
相同於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同軸連接器18的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20同樣具有接觸件26,即單一彈性片在每一個彈性片的端部分別具有徑向朝外變形的加寬部。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與外部導體22之間的第一中間區域,使得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同軸連接器18的接觸件2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外部導體22的內部導體側的表面呈力學相符地接合。由此也在第二同軸連接機構25的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同軸連接器18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之間保證了在外部導體側可靠的電性連接。
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與第一中間腔連接的第二中間腔、以及在外部導體22與內部導體24之間,具有絕緣元件27,該絕緣元件使得外部導體22與內部導體24機械地連接,且同時使得外部導體22與內部導體24電絕緣。
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外部導體22和內部導體24與第二電子元件28電性連接。在此,內部導體24與導電的且設置在第二電子元件28上的第一接觸面40電性連接,外部導體22與導電的且設置在第二電子元件28上的第二接觸面41電性連接。
代替第二電子元件28,與第一殼體1相同,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可以與第二殼體機械地連接。
第一殼體1或第一電子元件與第二殼體或第二電子元件28之間的軸向偏移按如下方式予以補償: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外部導體22與內部導體24之間的第一中間腔具有相應的深度,以便在全部可能出現的軸向的偏移值情況下,直至最大允許的軸向的偏移值,都保證在連接件7的外部導體側與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內部導體側之間具有可靠的電性連接。
第一殼體1或第一電子元件與第二殼體或第二電子元件28之間的徑向偏移按如下方式予以補償: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上設計第一卡鎖件12,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8上設計接觸件10,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上設計第三卡鎖件13,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四同軸連接器18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19和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20上設計接觸件21和26,使得在連接件7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之間於外部導體側和內部導體側產生可靠的電性連接或機械連接。
為了在第一殼體1與第二電子元件28之間有徑向偏移情況下便於連接件7以其分別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和第四同軸連接器18插入到相關之分別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和第三同軸連接器23中,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具有定心區域42,在該定心區域中,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內凹直徑朝向第一同軸連接機構11呈錐狀延伸。
為了在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11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之間實現兩個並行之在外部導體側的接觸連接,在採用本發明同軸連接機構的第一實施 方式情況下,於第一同軸連接機構11中,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上套上一個環29。該環29由導電材料呈螺旋狀(Torus)地盤繞且呈線圈形的彈簧構成。螺旋狀的環29可以由金屬製成或者由導電的塑膠構成。
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上設置有徑向接條30,該徑向接條在連接件7面向第一殼體1端部的方向上支撐螺旋狀的環29,進而使其軸向地定位。該徑向接條30與連接件7的該端部間隔開地設置,使得螺旋狀的環29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的外部導體3的內側表面具有充分的接觸。
此外,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的外部導體3的內部與螺旋狀的環29接觸的第二中間區域的直徑加寬,使得螺旋狀的環29能放置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間。
螺旋狀的環29較佳與第一卡鎖件12間隔開地設置在連接件7上,以便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間實現兩個電性分離的接觸過渡部,進而實現兩個並聯連接的接觸電阻。較佳地,在螺旋狀的環29、第一卡鎖件12、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間的中間腔使用空氣填充。
圖1B中顯示本發明用來在無徑向偏移情況下藉助連接件7使得第一殼體1與第二電子元件28連接的連接系統100的第一種變型,而由圖1A可看到在存在徑向偏移情況下本發明的連接系統100的第一種變型。
在兩種情況下,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間,既通過用作接觸件的螺旋狀的環29,又通過相互間呈接合的第一卡鎖件12和第二卡鎖件13充分的電性連接和機械連接。
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之間的整個接觸電阻,在兩種情況下都小於在被設計成同軸插 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之間的兩個接觸過渡部的最小接觸電阻,因而相比於現有技術而有所改善。
附加地,由導電彈簧呈螺旋盤繞的環29有助於對在第一同軸連接機構11內部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形成電磁遮罩。
根據圖2A和圖2B的第二實施方式,在採用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11'的情況下,通過環形且由多個彈性片構成的彈性簍31實現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之間的第二接觸連接。其中該彈性簍31由導電材料構成。
彈性簍31套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外表面上,並以背離彈性片的端部支撐在台階32上,該台階設置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上。
台階32設置在連接件7的位置,使得支撐於其上的彈性簍以端部固定地置於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的端面33上。
為了越過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的端面33之間的徑向間隔,彈性簍31的彈性片呈錐狀地向外延伸。
較佳地,在彈性簍31、第一卡鎖件12、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間的中間腔同樣使用空氣填充。
在同軸連接機構11'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無論根據圖2A存在徑向偏移的情況下,還是在根據圖2B不存在徑向偏移的情況下,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之間的整個接觸電阻小於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之間的兩個接觸過渡部的最小接觸電阻,因而相比於現有技術而有所改善。
附加地,彈性簍31也有助於對在第一同軸連接機構11內部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形成電磁遮罩。
如上已述,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100的另一設計中,至少第一同軸連接器6可以被設計成同軸插座,而第二連接器2被設計為同軸插頭。螺旋狀的環29在此置於第二同軸連接器2上。彈性簍31在此支撐在第二同軸連接器2的台階上,並以其彈性片的端部接觸連接件的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端部的端面。
下面參照圖3A、圖3B、圖4A和圖4B介紹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的與本發明的連接系統100的第一種變型相同的結構特徵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此省略其重複說明,因而參見本發明的連接系統100的第一種變型的相關說明。
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中,殼體1'或電子元件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機械地及/或呈電性連接。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形成了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11或11',如在上面於其兩個實施方式中針對本發明的連接系統100的第一種變型所述。
由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一同軸連接器替代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二同軸連接器構成的同軸連接機構也是可行的,且也被本發明一同涵蓋。
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的連接件7'之面向殼體1'的端部被設計成第一同軸連接器6',即同軸插頭,而背離殼體1'的端部按照圖3A和圖3B過渡至部分區段35。
在連接件7'的部分區段35中,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用作內部導體的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8通過屬於部分區段35的內部導體區段36與同軸電纜34的內部導體呈機械連接且電性連接。相應地,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之用作外部導體的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通過屬於連接件7'的部分區段35的外部導體區段37與同軸電纜34的外部導體呈機械連接且電性連接。在內部導體區段36與外部導體區段37之間,在連接件7'中設置有絕緣區段38,以便使得外部導體區段37與內部導體區段36相互呈機械連接,且彼此呈電性絕緣。
在圖3A中顯示了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中對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11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實現,而由圖3B可見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中對本發明的同軸連接機構11'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實現。
在本發明的連接系統200的第二種變型中,根據圖4A和圖4B的連接件包括彎角、相關連接件7"的內部導體區段36'、外部導體區段37'和設置在它們之間的絕緣區段38'形成90°的彎角,以便相對於本發明同軸連接機構11或11'的軸線轉動90°的同軸電纜34進行插塞,使得同軸電纜34的內部導體和外部導體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內部導體8和外部導體9正確地連接。
在採用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情況下,針對本發明的連接系統的第二種變型,根據圖3B和圖4A的連接件包括筆直式或彎角式,在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第二同軸連接器2的外部導體3及彈性簍31的各個彈性片與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第一同軸連接器6'的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9之間的中間腔內,插入適當成形的支撐套管39,用於機械地穩固同軸連接機構,以防徑向偏移。
本發明不侷限於前述之同軸連接器所示的實施方式和本發明連接系統所揭示的所有變型。尤其是,本發明一同涵蓋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要求保護的特徵、在說明書中公開的特徵和在附圖中顯示的特徵的全部組合。
1‧‧‧第一殼體/第一電子元件
2‧‧‧第二同軸連接器/同軸插座
3‧‧‧外部導體
4‧‧‧內部導體
5‧‧‧絕緣元件
6‧‧‧第一同軸連接器/同軸插頭
7‧‧‧連接件
8‧‧‧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9‧‧‧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10‧‧‧接觸件
11‧‧‧同軸連接機構/第一同軸連接機構
12‧‧‧第一卡鎖件
13‧‧‧第二卡鎖件
14‧‧‧中間區段
15‧‧‧外部導體區段
16‧‧‧內部導體區段
17‧‧‧絕緣區段
18‧‧‧第四同軸連接器/同軸插頭
19‧‧‧內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20‧‧‧外部呈套筒狀的區段
21‧‧‧接觸件
22‧‧‧外部導體
23‧‧‧第三同軸連接器
24‧‧‧內部導體
25‧‧‧第二同軸連接機構
26‧‧‧接觸件
27‧‧‧絕緣元件
28‧‧‧第二電子元件
29‧‧‧環
30‧‧‧徑向接條
40‧‧‧第一接觸面
41‧‧‧第二接觸面
42‧‧‧定心區域
100‧‧‧連接系統

Claims (14)

  1. 一種同軸連接機構(11、11'),包括第一同軸連接器(6、6')和第二同軸連接器(2、2'),其中,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之間的一第一外部導體側通過設置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上的一第一卡鎖件(12)構成一連接機構,該卡鎖件係形狀相符地接合於設置在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一第二卡鎖件(13),其特徵在於:在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之間的一第二外部導體側通過彈性接觸件(29、31)構成另一連接機構,該接觸件與該第一卡鎖件(12)間隔開,並與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以及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該彈性接觸件(29、31)是一導電彈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該導電彈簧是套筒狀,且螺旋盤繞成一環(29)。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呈螺旋盤繞的該環(29)與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內側表面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上設置有徑向接條(30),該徑向接條(30)朝向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的軸向端部,且套到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上呈螺旋盤繞的該環,並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內側表面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該彈性接觸件(29、31)是環形連接、具有多個彈性片、為導電材料的一彈性簍(3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該彈性簍(31)的彈性片的端部位於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端面(3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該彈性簍(31)的彈性片呈錐狀地向外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11、11'),其中,該彈性簍(31)在背離該彈性片的端部呈徑向地套在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上,且設置於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6')上的一台階(32)上。
  10. 一種連接件(7),用於使得一第二同軸連接器(2)與一第三同軸連接器(23)同軸地連接,其中,該連接件(7)具有:至少一個卡鎖件(12)和至少一個接觸件(26),它們分別經過設計使得它們的外部導體側可形狀相符地接合或力學相符地接觸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或該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內側表面;以及一定位件,其經過設計使得它沿著接觸於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2')的彈性接觸件(29、31)在外部導體側的軸向方向進行定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連接件(7),其中,該至少一個卡鎖件(12)和該定位件分別在該連接件(7)之基本上為柱形外表面上設置在該連接件(7)面向該第二同軸連接器的一端部區域中。
  12. 一種連接系統(100),用於連接至少一個電子元件及/或至少一個殼體,包括:一第一電子元件或一第一殼體(1);與該第一電子元件或該第一殼體(1)連接的一第二同軸連接器(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或第11項所述的連接件(7),該連接件的一第一端部被設計成一第一同軸連接器(6),該連接件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形成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一第三同軸連接器(23),與被設計成一第四同軸連接器(18)之該連接件(7)的一第二端部形成另一同軸連接機構;以及與該第三同軸連接器(23)連接的一第二電子元件(28)或一第二殼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連接系統(100),其中,在該第四同軸連接器(18)與該第三同軸連接器(23)之間的另一同軸連接機構的實現方式係配合被設計成同軸插頭的該第四同軸連接器(18)以及被設計成同軸插座的該第三同軸連接器(23)的內側表面力而連接的。
  14. 一種連接系統(200),用於使得電子元件或殼體與一同軸電纜連接,包括:一電子元件或一殼體(1');與該電子元件或該殼體(1')連接的一第二同軸連接器(2');一第一同軸連接器(6'),與該第二同軸連接器(2')形成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同軸連接機構;以及與該第一同軸連接器(6')連接的一同軸電纜(34)。
TW106106156A 2016-02-27 2017-02-23 同軸連接機構 TW2017375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002408.9A DE102016002408A1 (de) 2016-02-27 2016-02-27 Koaxiale Steckverbind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577A true TW201737577A (zh) 2017-10-16

Family

ID=5804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6156A TW201737577A (zh) 2016-02-27 2017-02-23 同軸連接機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6002408A1 (zh)
TW (1) TW201737577A (zh)
WO (1) WO20171441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4945A (zh) * 2019-11-08 2021-01-0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1612B (zh) * 2018-11-06 2022-05-03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插座组件和充电架
US11588285B2 (en) * 2020-06-19 2023-02-21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adaptor
DE202021100405U1 (de) 2021-01-28 2021-02-09 Md Elektronik Gmbh Steckverbindung und Steckverbindungs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3105A (en) * 1989-03-03 1990-10-16 Dynawave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DE19607706C2 (de) * 1996-02-29 1998-05-14 Dunkel Otto Gmbh Leiterplatten-Koaxsteckverbindungssystem
US6827608B2 (en) * 2002-08-22 2004-12-07 Corning Gilbert Inc. High frequency, blind mate, coaxial interconnect
US7347727B2 (en) * 2004-01-23 2008-03-25 Andrew Corporation Push-on connector interface
US7309247B1 (en) * 2006-05-23 2007-12-18 Micro-Coax Cable interconnect
EP2529451B1 (de) 2010-01-25 2013-12-11 Huber+Suhner AG Leiterplatten-koaxialverbind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4945A (zh) * 2019-11-08 2021-01-0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连接器
CN112164945B (zh) * 2019-11-08 2021-11-3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连接器
US11411360B2 (en) 2019-11-08 2022-08-09 Gigalane Co., Ltd. Connector having joint with limited range of mo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002408A1 (de) 2017-08-31
WO2017144163A1 (de)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7577A (zh) 同軸連接機構
US9502796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differential data transmission
JP5905594B2 (ja) 接続部材
KR101809013B1 (ko) 회전가능한 플러그형 커넥터
US113558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562506A (en) Radio connector
US10910778B2 (en) Conductive coaxial connector
TW201731170A (zh) 電連接器
JP2007087682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US7736194B1 (en) Universal electrical plug
JP2009301930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8288120A (ja) コネクタ
JP4709863B2 (ja) 2つの平行なプリント基板のためのプリント基板カード差込接続部
JP2001244010A (ja) 多角形コイルスプリング接触子
US2021005783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441824B1 (ko) 통신용 커넥터의 필터 어셈블리
KR101601819B1 (ko) 스타 쿼드 케이블용 플러그 커넥터
CN104662748A (zh) 插入式连接器的绝缘体
KR101745574B1 (ko) 세라믹을 이용한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1196204B2 (en) Spring-loaded inner-conductor contact element
CN110870146B (zh) 具有屏蔽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
CN111370901B (zh) 连接器、插座
ES2908551T3 (es) Conector para placa de circuito impreso
US20150287521A1 (en) Coil fixation structure
JP2017506422A (ja) プラグ接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