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0901B - 连接器、插座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0901B
CN111370901B CN201811608041.3A CN201811608041A CN111370901B CN 111370901 B CN111370901 B CN 111370901B CN 201811608041 A CN201811608041 A CN 201811608041A CN 111370901 B CN111370901 B CN 111370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conductor
barrel
termina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80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0901A (zh
Inventor
汪云河
宋志刚
陈家辉
周闯鹏
翟鹏
戴子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80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0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0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0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0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插座,该连接器包括一个转接器和第一插座,该转接器包括外部导体、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第一插座组装至转接器的第一端上,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法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内筒体和第一外筒体,第一外筒体从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第一法兰从第一外筒体和第一内筒体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筒体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其中,第一内筒体插入外部导体的第一端中,使得转接器的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与第一插座的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分别电连接。该连接器与导电部件的组装简单且电接触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连接器、插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连接在电路板和滤波器之间的连接器及其插座。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PCB(印刷电路板)对滤波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般包括两个插座和一个转接器。每个插座一般包括一个筒状的外部端子、一个柱状的中心端子、一个绝缘本体和一个绝缘壳体。中心端子设置在外部端子中,绝缘本体设置在中心端子和外部端子之间,用于支撑中心端子和将中心端子与外部端子隔离开。外部端子被容纳和定位在绝缘壳体中。转接器一般包括一个筒状的外部导体、一个柱状的中心导体和一个绝缘体。中心导体设置在外部导体中,绝缘体设置在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用于支撑中心导体并将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隔离开。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将插座焊接到滤波器等导电部件上,从而使得组装效率较低。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插座的外部端子一般只适合用机加工的方式来生产,因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个转接器,包括:筒状的外部导体、中心导体、和位于所述外部导体和所述中心导体之间的绝缘体;以及
第一插座,组装至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上,并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法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内筒体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外筒体从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和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
第一外部端子,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外部,以及
第一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
其中,所述第一内筒体插入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一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分别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包括:
第一筒状基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外部,并适用于插入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以与所述导电部件电接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凸起,所述至少一圈凸起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每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
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延伸;以及
第一电触点,在所述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的内壁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每个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相交于所述第一电触点的一对第一弹性支撑斜臂,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呈三角形。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转接器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插座,所述第二插座包括:
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法兰和在所述第二法兰的第一侧轴向延伸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内限定第二中心通孔,
第二外部端子,布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并穿过所述第二法兰从所述第二法兰的第二侧伸出,以及
第二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心通孔中;
其中,所述第二筒体插入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二外部端子和第二中心端子分别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包括:
第二筒状基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二筒状基部的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每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
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二筒状基部延伸;以及
第二电触点,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的内壁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所述第二筒体上形成台阶,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外部端子的弹性支撑臂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弹性地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二中心端子包括筒状的第二插接端,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二端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中,并与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二轴向槽,使得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成为一个具有多瓣结构的弹性爪,以便弹性地保持插入的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二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处形成有朝外逐渐扩大的喇叭形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插座正确地插入到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第二端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径向向内突出的凸起,所述一圈凸起与所述第二外部端子的电触点干涉,以防止插入到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中的所述第二外部端子与所述外部导体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转接器的绝缘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筒状的外部导体的通孔中;
所述中心导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座,适用于对接到一个转接器的一端上,所述插座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法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内筒体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外筒体从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和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
第一外部端子,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外部,以及
第一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所述外部端子包括:
第一筒状基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外部,并适用于插入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以与所述导电部件电接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在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凸起,所述至少一圈凸起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每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
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延伸;以及
第一电触点,在所述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的内壁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每个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相交于所述第一电触点的一对第一弹性支撑斜臂,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呈三角形。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法兰以注模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内筒体和所述第一外筒体之间固定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10)与所述第一法兰结合的部位设有多个通孔,使得形成所述第一法兰的注模材料可以穿过所述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径,以在所述第一内筒体和第一外筒体结合的部位形成台阶,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弹性支撑臂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壁弹性地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所述第一中心端子包括筒状的第一插接端,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一端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中,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插座,在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轴向槽,使得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成为一个具有多瓣结构的弹性爪,以便弹性地保持插入的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一端。
根据本公开上述实例性所述的连接器及其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其中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由第一内筒体和与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形成的第一筒体,第一中心端子从第一外筒体在轴向方向上伸出,第一外筒体从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以便插装到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以与导电部件例如滤波器等电接触,因此使得连接器与导电部件的组装简单,并且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电接触可靠性,有利于提升射频连接器的性能。此外,在本公开中,插座的外部端子适合用冲压的方式来生产,因此,降低了成本。本公开中的连接器可以为适于连接在电路板和滤波器之间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插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插座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插座的外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插座的中心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二插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插座的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插座的第二外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插座的第二中心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1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转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图11所示的转接器的绝缘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3示出图11所示的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4示出图11所示的转接器的中心导体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气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示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一个转接器,包括:筒状的外部导体、中心导体和位于所述外部导体和所述中心导体之间的绝缘体;以及第一插座,所述第一插座组装至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上,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法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内筒体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外筒体从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和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外部,以及所述第一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其中,所述第一内筒体插入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一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分别电连接。
图1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转接器300、第一插座100和第二插座200。第一插座100适于被组装至转接器300的第一端上,第二插座200适于被组装至转接器300的第二端上。
图11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转接器300的立体示意图;图12示出图11所示的转接器300的绝缘体330的立体示意图;图13示出图11所示的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的立体示意图;图14示出图11所示的转接器300的中心导体3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转接器300主要包括:筒状的外部导体310、柱状的中心导体320以及位于外部导体310和中心导体320之间的绝缘体330。绝缘体330用于支撑外部导体310和中心导体320,并将外部导体310和中心导体320电隔离开。
图3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插座100的立体示意图;图4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插座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30的立体示意图;图5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插座100的第一外部端子110的立体示意图;图6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插座100的第一中心端子1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30、第一外部端子110和第一中心端子120。其中第一绝缘本体130包括第一筒体132和第一法兰131,该第一筒体132包括第一内筒体132a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132b,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从所述转接器300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131从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和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132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133。第一外部端子110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132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13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10的外部。第一中心端子120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133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插入所述外部导体310的第一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和中心导体320与所述第一插座100的第一外部端子110和第一中心端子120分别电连接。
如图2、图3、图5和图1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部端子110包括第一筒状基部111,该第一筒状基部111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的外部,并适用于插入导电部件400的安装孔410内,以与所述导电部件400电接触。此外,该第一外部端子1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111的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的内壁电接触。
如图5和图1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筒状基部111的外壁上形成有两圈凸起113,这两圈凸起113能够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孔410中。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筒状基部111的外径稍小于安装孔410的内径,以便于第一筒状基部111插入安装孔410中。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凸起11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圈或两圈以上。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弹性支撑臂和第一电触点112c,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111延伸;第一电触点112c在所述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310的内壁弹性电接触。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性支撑臂均包括相交于所述第一电触点112c的一对第一弹性支撑斜臂112a、112b,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呈三角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30的第一法兰131可以以注模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和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之间固定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10上。
如图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10与所述第一法兰131结合的部位设有多个通孔114,使得形成所述第一法兰131的注模材料可以穿过所述通孔114,以提高第一外部端子110和第一法兰1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的外径,以在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和第一外筒体132b结合的部位形成台阶134,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10的弹性支撑臂112a、112b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的外壁弹性地移动。
如图2和图6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端子120包括筒状的第一插接端121,中心导体320的第一端适于插接到第一中心端子120的第一插接端121中,并与第一中心端子120的第一插接端121电接触。
如图6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中心端子120的第一插接端121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轴向槽121a,使得第一中心端子120的第一插接端121成为一个具有多瓣结构的弹性爪,以便弹性地保持插入的中心导体320的第一端。
图7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二插座200的立体示意图;图8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插座200的第二绝缘本体230的立体示意图;图9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插座200的第二外部端子210的立体示意图;图10示出图7所示的第二插座200的第二中心端子2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图2、图7至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插座200主要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30、第二外部端子210和第二中心端子220。第二绝缘本体230包括第二法兰231和在所述第二法兰231的第一侧轴向延伸的第二筒体232,所述第二筒体232内限定第二中心通孔233。第二外部端子210,布置在所述第二筒体232的外部,并穿过所述第二法兰231从所述第二法兰231的第二侧伸出。第二中心端子220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心通孔233中。其中,所述第二筒体232插入所述外部导体310的第二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和中心导体320与所述第二插座200的第二外部端子210和第二中心端子220分别电连接。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部端子210包括第二筒状基部211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212,该第二筒状基部211安装在所述第二筒体232的外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二筒状基部211的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32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的内壁电接触。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212均包括弹性支撑臂以及第二电触点212c,该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二筒状基部211延伸;第二电触点212c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310的内壁弹性电接触。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臂包括相交于所述第二电触点212c的一对第二弹性支撑斜臂212a、212b,使得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结构212呈三角形。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部端子210还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二法兰231的第二侧伸出的第二焊接引脚,所述多个第二焊接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二筒状基部211的另一端,并围绕所述第二中心端子220的圆周方向均间隔分布。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焊接引脚包括沿所述连接器的直径方向延伸的水平延伸段213和连接至所述水平延伸段213的沿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垂直延伸段214。
如图7至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法兰231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适于容纳所述第二筒状基部211的环形容纳部236和适于容纳所述水平延伸段213的凹槽235。
如图7至图9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235的内壁上形成有弹性凸起231a,所述弹性凸起231a适于将所述焊接引脚的水平延伸段213锁定在所述凹槽235中。
如图8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筒体上形成台阶234(该台阶234将第二筒体分为第一部分232a和第二部分232b),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外部端子210的弹性支撑臂212a、212b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232的外壁弹性地移动。
如图2、图7和图10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中心端子220包括筒状的第二插接端221,中心导体320的第二端适于插接到第二中心端子220的第二插接端221中,并与第二中心端子220的第二插接端221电接触。
如图10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中心端子220的第二插接端221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二轴向槽221a,使得第二中心端子220的第二插接端221成为一个具有多瓣结构的弹性爪,以便弹性地保持插入的中心导体320的第二端。
如图2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的第二端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径向向内突出的凸起311,这圈凸起311与第二外部端子210的电触点212c干涉,以防止插入到外部导体310的第二端中的第二外部端子210与外部导体310分离。
如图2、图11和图13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外部导体310的第一端处形成有朝外逐渐扩大的喇叭形引导部312,用于引导第一插座100正确地插入到外部导体310的第一端中。
请参见图2和图1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转接器300的绝缘体33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筒状的外部导体310的通孔3101中;柱状的中心导体32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绝缘体330的中心通孔331中。
如图2和图14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柱状的中心导体320的直径稍小于绝缘体330的中心通孔331的直径,在柱状的中心导体320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凸起321,多个凸起321与绝缘体330的中心通孔331的内壁过盈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外部端子110和第二外部端子210可以由冲压的方式来成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插座,该插座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30、第一外部端子110和第一中心端子120。其中第一绝缘本体130包括第一筒体132和第一法兰131,该第一筒体132包括第一内筒体132a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132b,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从所述转接器300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131从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和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132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133。第一外部端子110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132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13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10的外部。第一中心端子120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133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132b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内筒体132a插入所述外部导体310的第一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300的外部导体310和中心导体320与所述第一插座100的第一外部端子110和第一中心端子120分别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导电部件400和部件500,所述导电部件400上设置有安装孔410,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00的第一筒状基部111安装在所述安装孔410内以与所述安装孔410的内侧壁电接触。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气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410包括第一安装孔411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412,所述第一安装孔4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412的直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411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00的第一筒状基部111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412内。
如图15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100的第一筒状基部111设置有至少一圈凸起113,所述至少一圈凸起113与所述第二安装孔412的内壁过盈配合。
根据本公开上述实例性所述的连接器及其插座、电气组件,连接器的插座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其中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由第一内筒体和与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形成的第一筒体,第一中心端子从第一外筒体在轴向方向上伸出,第一外筒体从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以便插装到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以与导电部件例如滤波器等电接触,因此使得连接器与导电部件的组装简单,并且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电接触可靠性,有利于提升射频连接器的性能。此外,在本公开中,插座的外部端子适合用冲压的方式来生产,因此,降低了成本。本公开中的连接器可以为适于连接在电路板和滤波器之间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在详细说明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公开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21)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个转接器,包括:筒状的外部导体、中心导体、和位于所述外部导体和所述中心导体之间的绝缘体;以及
第一插座,组装至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上,并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法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内筒体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外筒体从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和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
第一外部端子,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外部,以及
第一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
其中,所述第一内筒体插入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一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一中心端子分别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包括第一筒状基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一端连接,每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延伸;以及第一电触点,在所述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的内壁弹性电接触,每个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相交于所述第一电触点的一对第一弹性支撑斜臂,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呈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筒状基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外部,并适用于插入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以与所述导电部件电接触;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凸起,所述至少一圈凸起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转接器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插座,所述第二插座包括:
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法兰和在所述第二法兰的第一侧轴向延伸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内限定第二中心通孔,
第二外部端子,布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并穿过所述第二法兰从所述第二法兰的第二侧伸出,以及
第二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心通孔中;
其中,所述第二筒体插入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中,使得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二外部端子和第二中心端子分别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包括:
第二筒状基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二筒状基部的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第二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
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二筒状基部延伸;以及
第二电触点,在所述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所述外部导体的内壁弹性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二筒体上形成台阶,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外部端子的弹性支撑臂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弹性地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中心端子包括筒状的第二插接端,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二端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中,并与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电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二轴向槽,使得所述第二中心端子的第二插接端成为一个具有多瓣结构的弹性爪,以便弹性地保持插入的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处形成有朝外逐渐扩大的喇叭形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插座正确地插入到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第二端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径向向内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外部端子的电触点干涉,以防止插入到所述外部导体的第二端中的所述第二外部端子与所述外部导体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转接器的绝缘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筒状的外部导体的通孔中;
所述中心导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绝缘体的中心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14.一种插座,适用于对接到一个转接器的一端上,所述插座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一法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内筒体和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体,所述第一外筒体从所述转接器的第一端在轴向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法兰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和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结合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筒体内限定第一中心通孔,
第一外部端子,包覆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外部,以及
第一中心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中,并从所述第一外筒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伸出,
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包括第一筒状基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一端连接,每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均包括:弹性支撑臂,从所述第一筒状基部延伸;以及第一电触点,在所述弹性支撑臂的自由端径向向外突出,以与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弹性电接触,每个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相交于所述第一电触点的一对第一弹性支撑斜臂,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结构呈三角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筒状基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外部,并适用于插入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以与所述导电部件电接触;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接触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部,以与所述转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内壁电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其中,在所述第一筒状基部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圈凸起,所述至少一圈凸起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法兰以注模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内筒体和所述第一外筒体之间固定在所述第一外部端子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与所述第一法兰结合的部位设有多个通孔,使得形成所述第一法兰的注模材料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中,
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径,以在所述第一内筒体和第一外筒体结合的部位形成台阶,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外部端子的弹性支撑臂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壁弹性地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端子包括筒状的第一插接端,所述转接器的中心导体的第一端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中,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电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座,其中,在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轴向槽,使得所述第一中心端子的第一插接端成为一个具有多瓣结构的弹性爪,以便弹性地保持插入的所述中心导体的第一端。
CN201811608041.3A 2018-12-26 2018-12-26 连接器、插座 Active CN111370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041.3A CN111370901B (zh) 2018-12-26 2018-12-26 连接器、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041.3A CN111370901B (zh) 2018-12-26 2018-12-26 连接器、插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0901A CN111370901A (zh) 2020-07-03
CN111370901B true CN111370901B (zh) 2022-11-15

Family

ID=71212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8041.3A Active CN111370901B (zh) 2018-12-26 2018-12-26 连接器、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0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6159A1 (de) 2022-03-16 2023-09-2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 Kontakthülse mit geringer Steckkraf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74438U (zh) * 2013-12-18 2014-06-25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充电连接器
CN206412585U (zh) * 2016-11-03 2017-08-1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转接器、插座和连接器组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250B (zh) * 2016-11-03 2023-12-1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转接器、插座和连接器组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74438U (zh) * 2013-12-18 2014-06-25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充电连接器
CN206412585U (zh) * 2016-11-03 2017-08-1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转接器、插座和连接器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0901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5531B2 (en) Float adapt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9653831B2 (en) Float adapt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67196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277683B (zh) 连接器和插座
KR101809013B1 (ko) 회전가능한 플러그형 커넥터
CN108023250B (zh) 转接器、插座和连接器组合
US113810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O2023185088A1 (zh) 浮动射频连接器及容差偏移对配的浮动射频连接器
US5681186A (en) Connector module, connector kit and connector module and panel assembly
CN110571551B (zh) 用于电路板的电插接连接器
CN111213292B (zh) 具有屏蔽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
KR101601819B1 (ko) 스타 쿼드 케이블용 플러그 커넥터
CN111370901B (zh) 连接器、插座
CN110870146B (zh) 具有屏蔽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
CN111162419B (zh) 射频连接器及两电路板间的射频连接结构
CN211789865U (zh) 连接器
CN212968376U (zh) 连接器
CN210430187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111916941A (zh) 连接器
CN219144639U (zh) 连接器
US20230231342A1 (en) Connection elemen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part with multiple plug-in positions for two-wire technology
CN210926398U (zh) 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5579109U (zh) 一种n头连接器内导体组件
KR102580290B1 (ko) 알에프 동축 커넥터
CN214706539U (zh)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