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3828A - 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33828A TW201733828A TW105108647A TW105108647A TW201733828A TW 201733828 A TW201733828 A TW 201733828A TW 105108647 A TW105108647 A TW 105108647A TW 105108647 A TW105108647 A TW 105108647A TW 201733828 A TW201733828 A TW 20173382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tank
- fuel
- unit
- terrain vehicle
- frame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全地形車輛的結構,該全地形車包含有一車架單元、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的燃油箱、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方的座墊、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的動力單元,該動力單元連接有一排氣單元,其特徵在於:該燃油箱係設於該動力單元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的下方,來令該燃油箱遠離該動力單元的汽缸頭;藉此可確保該燃油箱內的燃油之進出時,可避免被該排氣單元所產生的高溫所影響,進而來增進該燃油箱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尤指一種可提升燃油箱使用安全性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如圖一所示,全地形車1,主要包括有車架單元11、轉向機構12、前輪13、座墊14、後輪15及動力單元16。該車架單元11之前方樞設有轉向機構12,該轉向機構12的下方設有一組前輪13,而車架單元11之後上方設有座墊14,該座墊14可供駕駛人乘坐,在座墊14之前下方設有動力單元16。該全地形車1運作時,乃係將外界之新鮮空氣和燃油混合為油氣後,再將油氣輸入動力單元16中之汽缸內燃爆產生動力,藉此動力單元16可驅動後輪15之轉動,該後輪15則帶動前輪13同步轉動,來達到行進之目的。
如圖一、二所示,該全地形車1為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因此會配設有一燃油箱17,該燃油箱17係被設置於該轉向機構12與座墊14之間的車架單元11上,同時係位於該動力單元16的汽缸部161的上方。然而,如眾所周知,該動力單元16運作時會產生高溫,尤其是該汽缸部161係為燃油燃爆處,因此該汽缸部161的汽缸頭162係整體動力單元16產生高溫的主要位置;當該燃油箱17被設置在該動力單元16汽缸部161的汽缸頭162的上方時,該動力單元16的汽缸
部161的汽缸頭162所產生的高溫極易影響到該燃油箱17的安全性。
是以,如何提供一種全地形車之車體結構,以解決習用全地形車燃油箱設置所產生的安全性之缺失,已為全地形車製造業者亟待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地形車輛的結構,主要係欲克服習知全地形車輛燃油箱的設置,造成燃油箱易受到動力單元高溫的影響之缺失。
為此,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之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全地形車輛的結構,該全地形車包含有一車架單元、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的燃油箱、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方的座墊、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的動力單元,該動力單元連接有一排氣單元,其特徵在於:該燃油箱係設於該動力單元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的下方,來令該燃油箱遠離該動力單元的汽缸頭。
本發明藉由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之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被設置於該車架單元朝車體後方的該上側管與下側管之間,來令該燃油箱係設於該動力單元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的下方,藉此可使該燃油箱遠離該動力單元的汽缸頭,同時可令該燃油箱的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遠離該排氣單元側,該燃油箱的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位於該車架單元右側的上側管與下側管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的後置物架的右前方,藉此可確保該燃油箱內的燃油之進出時,可避免被該排
氣單元所產生的高溫所影響,進而來增進該燃油箱使用的安全性。
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第3項之主要技術手段在於,該燃油箱上端部設有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及避讓凹部,該燃油箱外環側設有複數個鎖固部,其中,該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設於該燃油箱上端部的同一側;該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設於該燃油箱上端部遠離該排氣單元側。
本發明藉由專利申請範圍第3項之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的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位於該車架單元右側的上側管與下側管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的後置物架的右前方,藉此更可提升該燃油箱的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之維修時的便利性;另藉由該燃油箱上端部設有避讓凹部,藉此一方面可以增加該燃油箱上端部的剛性強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設於燃油箱上方的其他構件產生干擾,進而可提升該燃油箱的使用功效。
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第5項之主要技術手段在於,該燃油箱的下部與底部罩設有保護蓋件。
本發明藉由上述專利申請範圍第5項之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的下部及底部外周套設有一保護蓋件,該保護蓋件可避免由地面彈起的小石等異物撞擊到該燃油箱的下部及底部,同時可令該燃油箱與該排氣單元形成隔離,藉此可藉由該保護蓋件對該燃油箱的下部及底部形成一保護的效果。
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第6項之主要技術手段在於,該保護蓋件的朝地面設有一洩油口部。
本發明藉由上述專利申請範圍第6項之主要技術手段所能
達成之又一功效在於:藉由該保護蓋件朝地面設有一洩油口部,該洩油口部可將燃油箱溢出的燃油由該保護蓋件予以收集後,再由該洩油口部排洩至地面,藉此可提升該燃油箱的使用安全性。
1‧‧‧全地形車
11‧‧‧車架單元
12‧‧‧轉向機構
13‧‧‧前輪
14‧‧‧座墊
15‧‧‧後輪
16‧‧‧動力單元
161‧‧‧汽缸部
162‧‧‧汽缸頭
17‧‧‧燃油箱
2‧‧‧全地形車
21‧‧‧車架單元
211‧‧‧上側管
2111‧‧‧下降管部
212‧‧‧下側管
213‧‧‧前輔助管組
214‧‧‧後輔助管組
215‧‧‧後置物架
22‧‧‧轉向機構
23‧‧‧前輪
24‧‧‧燃油箱
24a‧‧‧上端部
24b‧‧‧下部
24c‧‧‧底部
241‧‧‧加油口部
2411‧‧‧加油口蓋
242‧‧‧燃油輸出泵
2421‧‧‧燃油輸出管
243‧‧‧避讓凹部
244‧‧‧鎖固部
25‧‧‧座墊
26‧‧‧後輪
27‧‧‧動力單元
271‧‧‧汽缸頭
28‧‧‧排氣單元
3‧‧‧保護蓋件
31‧‧‧洩油口部
圖一係習知全地形車示意圖。
圖二係習知全地形車的燃油箱設置示意圖。
圖三係本發明全地形車的車體示意圖。
圖四係本發明全地形車的燃油箱設置示意圖。
圖五係本發明全地形車的燃油箱設立俯視示意圖。
圖六係本發明全地形車的燃油箱設置立體圖。
圖七係本發全地形車燃油箱與保護蓋件之分解圖。
為使 貴審查員能更易於了解本發明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後:首先,請先參閱圖三、四所示,本發明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該全地形車2,包含有一車架單元21、一樞設於該車架單元21前段上的轉向機構22、一對左右方式樞設於該車架單元21前段下方並可被轉向機構控制22的前輪23、一設於該車架單元21後段的燃油箱24、一設於該車架單元21後段上方的座墊25、一對左右方式樞設於該車架單元21後段下方的後輪26,一設於該車架單元21上的動力單元27。
如圖四所示,該車架單元21至少具有左右一對的上側管2
11、一對設於上側管211下方且成相對應狀的下側管212;其中該上側管211朝車頭方向具有下降管部2111(圖式中箭頭方向為車頭方向),該下降管部2111的下端連接著該下側管212,另該上側管211與該下側管212的前方(朝車頭方向)之間的二側分別連接有一前輔助管組213,該前輔助管組213係有左右一對,該前輔助管組213分別連接該下降管部2111、下側管212及上側管211;該車架單元21的後端(車尾)於該上側管211與該下側管212之間的二側分別設有後輔助管組214,該後輔助管組214具有一對,該後輔助管組214分別連結該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該車架單元21的後端(車尾)於該上側管211上設一後置物架215。
如圖三、四所示,該車架單元21前方樞設有轉向機構22,該轉向機構22之下方設有一組前輪23,該前輪23可被該轉向機構22帶動而作左右轉動之動作;該車架單元21於該上側管211之上方且朝車體後方設置有供騎乘者乘坐的座墊25,該座墊25可自該車架單元21上自由的掀起;該車架單元21於該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之間設置有一動力單元27,更明確的說,該動力單元27位於該座墊25之下方;該車架單元21之後方連接有一組可被該動力單元27帶動之後輪26。
如圖三、四、六所示,該動力單元27係設於座墊25的下方,且係懸掛於該車架單元21上,該動力單元27具有一汽缸頭部271,該汽缸頭271後方連接一排氣單元28,該排氣單元28係位於該全地形車2的左側(駕駛人駕駛車輛時的左手為左側),該排氣單元28主
要係排放動力單元27將燃油燃爆後的廢氣。
如圖三、四、五、六所示,該車架單元21朝車體後方的該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之間設置有一燃油箱24,更明確的說,該燃油箱24係設於該動力單元27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25的下方,藉此可令該燃油箱24遠離該動力單元27的汽缸頭271,進而可避免該動力單元27的汽缸頭271所產生的高溫影響到該燃油箱24;該燃油箱24主要係提供該動力單元27燃爆時燃油的儲存用;該燃油箱24該全地形車2作動時,乃係將外界之新鮮空氣經進氣過濾單元過濾後,該過濾後的外界新鮮空氣和燃油箱24內的燃油混合為油氣後,於該動力單元27中之汽缸內燃爆產生動力,藉此該動力單元27可驅動後輪26之轉動,後輪26則帶動前輪23同步轉動,來達到行進之目的。
如圖五、六、七所示,該燃油箱24上端部24a設有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及避讓凹部243,該燃油箱24外環側設有複數個鎖固部244,其中該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係設於該燃油箱24上端部24a的同一側,更明確的說,該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係設於該燃油箱24上端部24a遠離該全地形車2設置有排氣單元28側,藉此可避免該排氣單元28所產生的高溫影響該燃油箱24內的燃油之進出,進而可增進該燃油箱24使用的安全性;該燃油口部241可供燃油填裝於該燃油箱24用,該燃油口部241上蓋設有一燃油口蓋2411;該燃油輸出泵242係可將儲存於該燃油箱24內的燃油抽出並輸送至動力單元27內燃爆來產生動力源,該燃油輸出泵242設有一燃油輸出管2421;該避讓凹部243藉由該凹設之
構造一方面可以增加該燃油箱24上端部24a的剛性強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設於燃油箱24上方的其他構件產生干擾;該鎖固部244係供該燃油箱24鎖固定位用。
如圖五、六、七所示,該燃油箱24的下部24b及底部24c外周套設有一保護蓋件3,該保護蓋件3可避免由地面彈起的小石等異物撞擊到該燃油箱24的下部24b及底部24c,同時可令該燃油箱24與該排氣單元28形成隔離,亦即該保護蓋件3有一部分係位於該燃油箱24與該排氣單元28之間,藉此可藉由該保護蓋件3對該燃油箱24的下部24b及底部24c形成一保護的效果;該保護蓋件3朝地面設有一洩油口部31,該洩油口部31可將燃油箱24溢出的燃油由該保護蓋件3予以收集後,再由該洩油口部31排洩至地面。
如圖三、五、六所示,該燃油箱24被設置於該車架單元21朝車體後方的該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之間,來令該燃油箱24係設於該動力單元27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25的下方,同時可令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遠離該排氣單元28側,因此由全地形車2的側視觀視時,該燃油箱24與該排氣單元28成部分重疊的配置;更明確的說,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係位於該車架單元21右側(駕駛人的右手側為右側)的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21的後置物架215的右前方,藉此可確保該燃油箱24內的燃油之進出時,可避免被該排氣單元28所產生的高溫所影響,進而來增進該燃油箱24使用的安全性;同時由於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係位於該車架
單元21右側(駕駛人的右手側為右側)的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21的後置物架215的右前方,藉此更可提升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之維修時的便利性。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24被設置於該車架單元21朝車體後方的該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之間,來令該燃油箱24係設於該動力單元27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25的下方,藉此可使該燃油箱24遠離該動力單元27的汽缸頭271,同時可令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遠離該排氣單元28側,更明確的說,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係位於該車架單元21右側(駕駛人的右手側為右側)的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21的後置物架215的右前方,藉此可確保該燃油箱24內的燃油之進出時,可避免被該排氣單元28所產生的高溫所影響,進而來增進該燃油箱24使用的安全性。
本發明另一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24被設置於該車架單元21朝車體後方的該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之間,來令該燃油箱24係設於該動力單元27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25的下方,同時可令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遠離該排氣單元28側,更明確的說,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係位於該車架單元21右側(駕駛人的右手側為右側)的上側管211與下側管212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21的後置物架215的右前方,藉此更可提升該燃油箱24的加油口部241、燃油輸出泵242之維修時的便利性。
本發明再一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24的下部24b及底部24c外周套設有一保護蓋件3,該保護蓋件3可避免由地面彈起的小石等異物撞擊到該燃油箱24的下部24b及底部24c,同時可令該燃油箱24與該排氣單元28形成隔離,藉此可藉由該保護蓋件3對該燃油箱24的下部24b及底部24c形成一保護的效果。
本發明又一功效在於,藉由該保護蓋件3朝地面設有一洩油口部31,該洩油口部31可將燃油箱24溢出的燃油由該保護蓋件3予以收集後,再由該洩油口部31排洩至地面,藉此可提升該燃油箱24的使用安全性。
本發明次一功效在於,藉由該燃油箱24上端部24a設有避讓凹部243,藉此一方面可以增加該燃油箱24上端部24a的剛性強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設於燃油箱24上方的其他構件產生干擾,進而可提升該燃油箱24的使用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上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確實能達成所訴求之目的與功效,應已符合新穎性、實用性及進步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祈請 貴審查員之詳鑑,惠賜准予發明專利之審定,至感德便。
2‧‧‧全地形車
21‧‧‧車架單元
212‧‧‧下側管
215‧‧‧後置物架
22‧‧‧轉向機構
23‧‧‧前輪
25‧‧‧座墊
26‧‧‧後輪
27‧‧‧動力單元
271‧‧‧汽缸頭
28‧‧‧排氣單元
3‧‧‧保護蓋件
Claims (9)
- 一種全地形車輛的結構,該全地形車包含有一車架單元、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的燃油箱、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方的座墊、一設於該車架單元上的動力單元,該動力單元連接有一排氣單元,其特徵在於:該燃油箱係設於該動力單元的後方,且係位於該座墊的下方,來令該燃油箱遠離該動力單元的汽缸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車架單元至少具有左右一對的上側管、一對設於上側管下方且成相對應狀的下側管,以及設於該上側管上的後置物架,該燃油箱係被設置於該車架單元朝車體後方的上側管與下側管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燃油箱上端部設有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及避讓凹部,該燃油箱外環側設有複數個鎖固部,其中,該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設於該燃油箱上端部的同一側;該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設於該燃油箱上端部遠離該排氣單元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燃油箱係由該全地形車由側視觀視時與該排氣單元成部分重疊的配置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燃油箱的下部與底部罩設有保護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保護蓋件的朝地面設有一洩油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燃油口部 上蓋設有一燃油口蓋;該燃油輸出泵設有一燃油輸出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燃油箱上端部設有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該燃油箱的加油口部、燃油輸出泵係位於該車架單元右側的上側管與下側管外,且位於該車架單元的後置物架的右前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地形車輛的結構,其中,該燃油箱的下部與底部罩設有保護蓋件,該保護蓋件有一部分係位於該燃油箱與該排氣單元之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08647A TW201733828A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
FR1751441A FR3048925A1 (fr) | 2016-03-21 | 2017-02-23 | Structure de vehicule tout terrain |
DE102017103678.4A DE102017103678A1 (de) | 2016-03-21 | 2017-02-23 | Aufbau eines Quad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08647A TW201733828A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3828A true TW201733828A (zh) | 2017-10-01 |
Family
ID=5975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8647A TW201733828A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DE (1) | DE102017103678A1 (zh) |
FR (1) | FR3048925A1 (zh) |
TW (1) | TW201733828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73784B2 (en) * | 2018-08-31 | 2021-11-16 |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 Fuel tank structure of all-terrain vehicle |
CN211364241U (zh) * | 2019-06-13 | 2020-08-28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全地形车 |
CN210309896U (zh) * | 2019-06-13 | 2020-04-14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并排式全地形车 |
-
2016
- 2016-03-21 TW TW105108647A patent/TW201733828A/zh unknown
-
2017
- 2017-02-23 DE DE102017103678.4A patent/DE10201710367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2-23 FR FR1751441A patent/FR3048925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3048925A1 (fr) | 2017-09-22 |
DE102017103678A1 (de) | 2017-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733828A (zh) | 全地形車輛的結構 | |
CN106005137A (zh) | 跨骑式车辆 | |
US8037958B2 (en) |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intake duct, and exhaust duct positioning | |
WO2018008304A1 (ja) | 車両 | |
US8814192B2 (en) | Dump truck | |
JP2009023556A5 (zh) | ||
TWI573717B (zh) | 速克達型車輛 | |
JP5002351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
JP6270321B2 (ja) | 二輪車のラジエータ構造 | |
JP5841032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08216455A (zh) | 一种清洗车轮的自行车 | |
TWI494240B (zh) | The body structure of the locomotive | |
CN106515937B (zh) | 机动二轮电喷车的燃油泵布置结构 | |
CN107709146A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JP2009173216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 |
CN104354803A (zh) | 自动弹出脚踏板 | |
TWI747077B (zh) | 跨坐型車輛 | |
CN107914804A (zh) | 全地形车辆的结构 | |
US20110108344A1 (en) |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power steering unit, fuel tank and rear gear unit positioning | |
CN113623528A (zh) | 带有移动功能的车载储氢罐 | |
US8430444B1 (en) | Vehicle covering system | |
TWI621550B (zh) | 機車傾倒感知器的配置 | |
TWM659883U (zh) | 具備載貨平台的機車 | |
JP2012240522A5 (zh) | ||
TWM609674U (zh) | 電動機車驅動馬達的散熱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