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3551A - 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3551A
TW201723551A TW105130466A TW105130466A TW201723551A TW 201723551 A TW201723551 A TW 201723551A TW 105130466 A TW105130466 A TW 105130466A TW 105130466 A TW105130466 A TW 105130466A TW 201723551 A TW201723551 A TW 2017235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communication
refract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8668B (zh
Inventor
Kazuaki Toba
Masanari Yamamoto
Ryohei Takahashi
Satoshi Muto
Tatsushi Nashida
Shinpei Hirano
Naofumi Yone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3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3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6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6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coupling with sources of high radiant energy, e.g. high power lasers, high temperature light sources
    • G02B2006/4297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coupling with sources of high radiant energy, e.g. high power lasers, high temperature light sources having protection means, e.g. protecting humans against accidental exposure to harmful laser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種維護性佳,且在非光耦合時可防止平行光(準直光)往光連接器外直接輻射的,新穎且改良過的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提供一種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Description

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本揭露係有關於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等中的通訊量之增加,而被要求較大的傳輸容量。在先前的透過銅纜線的傳輸方式中,想要達成如此大的傳輸容量是越來越困難。因此,可達成較大傳輸容量的光通訊,逐一被提出。
目前,在一般所使用的光通訊纜線中,是採用將光纖彼此在連接器內彼此對接的所謂實體接觸(PC)方式。然而,在PC方式中,雙方光纖的位置對合上,需要高精度的調整。又,在該光纖的對接時,為了使光纖的尖端不會有塵埃附著而導致光纖破損,每次連接時,雙方的光纖都需要清潔。甚至,在PC方式中,為了抑制光纖的尖端之間隙的耦合不良,對該當間隙注入折射率調整劑是不可或缺的。這些結果,導致對一般使用者而言,PC方式所致之光纖之插拔係為困難。
作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提出有準直光耦 合方式。於準直光耦合方式中,係在各光纖之尖端對合光軸而分別裝著透鏡,使光訊號變成平行光,在對向的透鏡間,進行光訊號之傳達。藉由使用如此的準直光耦合方式,光纖之連接器彼此之位置對合精度係被舒緩。再者,準直光耦合方式,係由於光纖彼此是以非接觸之狀態而被光耦合,因此侵入光纖間的塵埃等而導致對傳輸品質的不良影響也會獲得抑制,也不需要頻繁且仔細的清潔。
可是,準直光耦合方式中所被使用的平行光,在理論上,即使從出射部距離越遠仍難以衰減,隨著其強度而很難滿足IEC 60825-1、IEC 60825-2這類有關雷射光的規格。因此,目前,於非連接時用來遮蔽平行光所需之快門,係被設在光通訊連接器中。
又,專利文獻1係提出,目的在於防止準直光(平行光)所致之雷射傷害的光連接器。具體而言,其係揭露了,為了進行準直光耦合所需之光連接器中,在光纖固定部與準直透鏡,設置對向的2個凹凸結構的光連接器。此光連接器,係在光連接器之非連接時會使準直透鏡從光纖固定部分離同時凹凸結構會使來自光纖的光被散射。另一方面,此光連接器,係在光連接器之連接時,藉由按壓準直透鏡,準直透鏡會與光纖固定部隔著2個凹凸結構而抵接以射出平行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64803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光連接器,係即使在非連接時,藉由按壓準直透鏡,就可使準直透鏡和光纖固定部隔著2個凹凸結構而抵接,而可能從光連接器輻射出準直光。又,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光連接器,係必須要有使準直透鏡對光纖固定部做遠離、靠近所需之機構等,構造複雜。
又,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光連接器,係讓準直透鏡朝外部露出。因此,準直透鏡表面可能會被塵埃或油污等所污染。準直耦合方式係比PC方式具有較好的抗污耐性。然而,在插拔頻繁度較高的民生用之基準所致之使用條件下,也並非完全都不需要清潔。又,在準直透鏡受傷等之際,會影響到其訊號品質。因此,同文獻中所記載之光連接器,係在準直透鏡上發生髒污之際,就需要清潔。此種清潔,係在光連接器為小型,或是透鏡是被複數配置等情況下,該透鏡部分之維護會變得非常困難。又,在光連接器設置有快門的情況下,有時候會需要用來解除該快門所需之工具等。
因此,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維護性佳,且在非光耦合時可防止平行光(準直光)往光連接器外直接輻射的,新穎且改良過的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 電子機器。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光通訊纜線,其係具備:光傳輸路;和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通過前記準直透鏡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係具備: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通過前記準直透鏡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 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維護性佳,且在非光耦合時可防止平行光往光連接器外直接輻射的,新穎且改良過的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此外,上記效果並不一定是限定性的,亦可連同上記效果、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揭露之效果、或根據本說明書所能掌握的其他效果。
10A、10B、10C、10D‧‧‧光通訊連接器
11A、11B、11C、11D‧‧‧透鏡部
111A、111B、111C、111D‧‧‧準直透鏡
13A、13B、13C、13D‧‧‧折射部
131A、131B‧‧‧平面
133A、133B‧‧‧折射面
135C、135D‧‧‧折射面
137C、137D‧‧‧平面
138、139‧‧‧中心線
15A、15B、15C、15D‧‧‧散射構件
151A、151B、151C、151D‧‧‧散射部
100‧‧‧電子機器
110‧‧‧光收送訊部
120‧‧‧發光部
130‧‧‧受光部
200‧‧‧光通訊纜線
201‧‧‧纜線本體
202A、202B、202C、202D‧‧‧光傳輸路
907‧‧‧主匯流排
909‧‧‧橋接器
911‧‧‧外部匯流排
913‧‧‧介面
915‧‧‧輸入裝置
917‧‧‧輸出裝置
919‧‧‧儲存裝置
921‧‧‧驅動機
923‧‧‧連接埠
925‧‧‧通訊裝置
927‧‧‧可移除式記錄媒體
929‧‧‧外部連接機器
931‧‧‧通訊網
2000‧‧‧車輛控制系統
2010‧‧‧通訊網路
2100‧‧‧驅動系控制單元
2110‧‧‧車輛狀態偵測部
2200‧‧‧車體系控制單元
2300‧‧‧電池控制單元
2310‧‧‧充電電池
2400‧‧‧車外資訊偵測單元
2410‧‧‧攝像部
2420‧‧‧車外資訊偵測部
2500‧‧‧車內資訊偵測單元
2510‧‧‧駕駛人狀態偵測部
2600‧‧‧整合控制單元
2610‧‧‧微電腦
2640‧‧‧測位部
2650‧‧‧信標收訊部
2670‧‧‧聲音影像輸出部
2690‧‧‧記憶部
2710‧‧‧音訊揚聲器
2720‧‧‧顯示部
2730‧‧‧儀表板
2750‧‧‧外部環境
2760‧‧‧車內機器
2800‧‧‧輸入部
2900‧‧‧車輛
2910、2912、2914、2916、2918‧‧‧攝像部
2920、2921、2922、2923、2924、2925、2926、2927、2928、2929、2930‧‧‧車外資訊偵測部
[圖1]圖1係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及光通訊纜線之外觀例。
[圖2]圖2係圖1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的放大剖面圖。
[圖3]圖3係圖1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的放大剖面圖。
[圖4]圖4係圖1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之連接狀態的放大剖面圖。
[圖5]圖5係用來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之硬體構成的區塊圖。
[圖6]圖6係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光通訊連 接器的放大剖面圖。
[圖7]圖7係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光通訊連接器的放大剖面圖。
[圖8]圖8係圖6及圖7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及之連接狀態的放大剖面圖。
[圖9]圖9係車輛控制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0]圖10係車外資訊偵測部及攝像部的設置位置之一例的說明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又,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不同實施形態的類似之構成要素,係在同一符號之後標示不同的英文字母來做區別。但是,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別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構成要素等之每一者的時候,就僅表示同一符號。此外,圖中為了容易說明,適宜省略沒有必要說明的構件。又,圖示的各構件之寸法,係為了容易說明而適宜放大、縮小,並非表示實際的各構件之大小。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
1.1.電子機器及光通訊纜線之外觀例
1.2.電子機器及光通訊纜線之構成
(光通訊連接器)
(電子機器)
(光通訊纜線)
2.第2實施形態 3.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1.1.電子機器及光通訊纜線之外觀例〕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100及光通訊纜線200之外觀例。
如圖1所示,電子機器100係具備光收送訊部110。光收送訊部110係被構成為可進行光通訊。又,光收送訊部110係具備光通訊連接器10B。光收送訊部110,係透過光通訊連接器10B,將電子機器100所需要送訊的資料以光訊號方式予以發送,又,將送往電子機器100之光訊號予以接收。
光通訊纜線200係具備纜線本體201、和光通訊連接器10A。光通訊纜線200,係透過纜線本體201、光通訊連接器10A而在電子機器100與其他電子機器或網際網路等之通訊網之間傳輸光訊號。
此外,電子機器100係可為例如:行動電 話、智慧型手機、PHS、PDA、平板PC、膝上型電腦、視訊攝影機、IC錄音機、攜帶型媒體播放器、電子記事簿、電子字典、電算機、攜帶型遊戲機等之行動電子機器、或桌上型電腦、顯示裝置、電視收訊機、廣播收訊機、錄影機、印表機、行車導航系統、遊戲機、路由器、集線器、光線路終端裝置(ONU)等之其他電子機器。或者,電子機器100係可構成冰箱、洗衣機、時鐘、對講機、空調設備、加濕器、空氣清淨器、照明器具、調理器具等之家電產品或是如後述的車輛的一部分或全部。
〔1.2.裝置及光通訊纜線之構成〕
接著,除了圖1,還一面參照圖2~圖4,一面說明電子機器100及光通訊纜線200之構成。圖2係圖1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10A的放大剖面圖,圖3係圖1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10B的放大剖面圖,圖4係圖1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10A及10B的連接狀態的放大剖面圖。以下,首先詳細說明光通訊連接器10A、10B,接著詳細說明具備這些的電子機器100及光通訊纜線200。
(光通訊連接器)
以下詳細說明光通訊連接器10A、10B。又,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具有共通之構成,因此以光通訊連接器10A之構成為中心來說明。
圖1,光通訊連接器10A,係為被設在纜線本 體201之尖端側的插頭。如圖2所示,光通訊連接器10A係主要具有:透鏡部11A、折射部13A、散射構件15A。此外,光通訊連接器10A,係除了上述的構成以外,還可適宜具備各構件之定位所需之定位構件、用來保護各構件所需之保護構件、用來擔持各構件所需之殼體等。
透鏡部11A,係以抵接於位於纜線本體201內的光傳輸路202A之尖端側的方式,而被配置。透鏡部11A,係於尖端側之準直透鏡111A,將從光傳輸路202A所射出的光訊號之光線,轉換成平行光(準直光)LA1而射出。另一方面,透鏡部11A,係在對尖端側之準直透鏡111A入射平行光之際,將該當平行光予以聚光而向光傳輸路202A予以射出。
此外,圖中雖然記載2個準直透鏡111A,但不限定於圖示之態樣,透鏡部11A係亦可隨應於光傳輸路202A之數量而具有1以上之任意數量個的準直透鏡。例如,透鏡部11A係亦可為,在光通訊連接器10A之厚度方向、寬度方向上被排列有準直透鏡的微透鏡陣列。例如,透鏡部11A係亦可為,在厚度方向(圖中上下方向)排列有2列、在寬度方向(圖中縱深方向)排列有複數行之準直透鏡的微透鏡陣列。
折射部13A係為,以使得從透鏡部11A所被射出之平行光LA1被折射而射出的方式而被構成、配置的稜鏡。折射部13A,係被配置在比透鏡部11A還靠尖端側。又,折射部13A,係以使得從透鏡部11A中所被配置 之各準直透鏡111A發出之平行光LA1能夠受光的方式,適宜地在寬度方向(圖中縱深方向)上被延長。此外,不限定於圖示之態樣,準直透鏡111A是在厚度方向上例如配置3個以上的情況或只配置1個的情況,折射部13A,係可對應於其而在厚度方向上被延長或縮短。
折射部13A,係其尖端側,亦即後述的折射光LA2的射出側的面,係呈現與從上記準直透鏡111A所射出之平行光LA1呈略垂直的平面131A。
又,折射部13A,係亦可在尖端側之平面131A,形成有反射防止部。藉此,從光通訊連接器10B收取光訊號之際,可有效率地使該當光訊號入射至折射部13A。又,此種反射防止部,係可藉由反射防止膜或未滿1μm之週期的細微的凹凸結構,例如蛾眼結構等,加以實現。
又,折射部13A,係亦可在尖端側之平面131A,形成有表面保護部。藉此,可防止折射部13A的不經意的損傷,可射出較均勻的折射光LA2,結果,可提升光訊號的品質。此種表面保護部,可藉由例如壓克力樹脂等之透明樹脂膜、或無機材料所致之透明被膜來加以實現。
另一方面,折射部13A,係其基端側,亦即平行光LA1的入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平行光LA1而彼此入射角不同的複數折射面133A而被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折射部13A,係其基端側的面,是由從厚度方向 中央往端部側朝尖端側傾斜而形成凸部的2個折射面133A所構成。藉由此種折射面133A,平行光LA1係被折射而變成折射光LA2,由平面131A而被射出。
又,以使得已被2個折射面133A所折射的折射光LA2會在厚度方向中央附近交叉的方式,調整2個折射面133A的角度。如此,藉由使折射光LA2會交叉的方式而使平行光LA1被折射,後述的光通訊連接器10B的折射光LA2之收取就會變得容易。甚至,在本實施形態中,由1個準直透鏡111A所射出的平行光LA1,係全部都會入射至同一折射面133A。藉此,因為1個光訊號係在1個光路中前進,亦即防止1個光訊號被分岐成複數之後再被整合,所以光訊號的雜訊會較少。
又,折射部13A,係可藉由聚碳酸酯等之透明樹脂材料、或BK7、合成石英、無水合成石英、鹼性鋁矽酸鹽等之玻璃材料、其他透明無機材料來構成。其中又以聚碳酸酯,係機械強度、加工性及透明性佳,適合作為折射部13A的構成材料。
散射構件15A,係為夾著折射部13A而被配置的2片板狀構件。散射構件15A,係為了讓通過折射部13A的折射光LA2照射,而散射構件15A的尖端部側的面是與折射部13A的折射面133A之任一者面對面地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散射構件15A,係以含折射面133A而被構成的平面與含散射構件15A之內側面而被構成的平面之交線是與光通訊連接器10A之寬度方向平行的角度,由 折射部13A往尖端側被延長而形成。
又,散射構件15A,係在被折射光LA2所照射的部位中,具有使折射光LA2散射的散射部151A。藉此,如圖2所示,已被準直透鏡111A所準直的平行光LA1,係在未與光通訊連接器10B連接之際,會於散射部151A中被散射。其結果為,可以防止已被準直的平行光LA1及折射光LA2,被不經意地朝光通訊連接器10A外直接輻射。
散射部151A,係只要是能使光散射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粗面或防蝕鋁層等之多孔質膜。尤其是防蝕鋁層,係可簡便且廉價地形成,同時光的散射性佳。
作為散射構件15A之構成材料係無特別限定,但可為例如金屬材料。此外,散射部151A是防蝕鋁層的時候,散射構件15A係用鋁所構成。
圖3所示的光通訊連接器10B,係為被配置在電子機器100之側面的插座。光通訊連接器10B,係具有和上述的光通訊連接器10A幾乎相同的構成。例如,透鏡部11B、折射部13B之構成,係和透鏡部11A、折射部13A幾乎相同。另一方面,散射構件15B,係在與如圖4所示的光通訊連接器10A之連接時,為了讓散射構件15A之尖端部分可插入至散射構件15B與透鏡部11B及折射部13B之間,而在透鏡部11B及折射部13B之間具有間隙。
以上,說明了光通訊連接器10A及10B之各構成。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如上述,藉由折射部13A、13B及散射部151A、151B,在沒有相互連接時,亦即非光耦合時,可防止平行光被直接輻射至光通訊連接器10A、10B外。藉此,即使準直透鏡111A、111B所生成的平行光LA1、LB1之強度是比較大的情況下,仍可防止平行光LA1、LB1直接入射至使用者的例如眼球等,因此可以防止不經意的健康損害。
順便一提,一般而言,平行光(雷射光)之出射光強度在理論上是不會劣化的。因此,在雷射光入射至使用者的例如眼球之際,會有發生健康損害的危險性。因此,作為國際規格係有規定雷射產品之安全性的規格存在(IEC 60825-1、2)。光通訊連接器10A及10B,係藉由上述的折射部13A、13B及散射部151A、151B,就可容易滿足此種國際規格。
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又如以下說明,光通訊連接器10A、10B被連接之際,通過2個折射部13A、13B的光訊號係再次變成平行光,而可做光耦合。
如圖4所示,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在其連接時會使得折射部13A、13B是對稱地且平面131A、131B會是對向地而被配置。此情況下,首先,從光傳輸路202A所放出的光,係於透鏡部11A中被準直而變成平行光LA1。接下來,平行光LA1係入射至折射部13A,同時被折射面133A所折射而變成折射光LA2。接下 來,折射光LA2係通過平面131A而由平面131B入射至折射部13B。入射的折射光LA2,係於折射面133B上被再度折射而變成與LA1平行的平行光LA3。平行光LA3,係於透鏡部11B被聚光,被搬送至光傳輸路202B。
同樣地,從光傳輸路202B所放出的光,係於透鏡部11B被準直而變成平行光LB1。接下來,平行光LB1係入射至折射部13B,同時被折射面133B所折射而變成折射光LB2。接下來,折射光LB2係通過平面131B而由平面131A入射至折射部13A。入射的折射光LB2,係於折射面133A上被再度折射而變成與LB1平行的平行光LB3。平行光LB3,係於透鏡部11A被聚光,被傳輸至光傳輸路202A。藉由以上,透過了光通訊連接器10A、10B的電子機器100與光通訊纜線200之間的光訊號之雙方向之傳輸,就成為可能。
又,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藉由將折射部13A、13B配置在尖端側,準直透鏡111A、111B及光傳輸路202A、202B就不會往外部環境露出。因此,可防止對光傳輸路202A、202B、準直透鏡111A、111B的塵埃之侵入,同時,可防止油污等之附著,結果,就不需要這些的清潔,維護性佳。甚至,折射部13A、13B,係由於其尖端側是形成平面131A、131B,所以塵埃等之髒污難以累積。
甚至,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光傳輸路202A、202B間的負責光之傳輸的折射部13A、13B及透 鏡部11A、11B,係分別為相同形狀。因此,含有光通訊連接器10A及光通訊連接器10B的光通訊連接器組在製造之際,被要求高寸法精度的零件,係可共通地製造。因此,可使此種光通訊連接器組的光耦合之品質變高。
如上述的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除了維護性佳,同時,可進行準直光耦合。又,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不具有用來遮蔽平行光所需之可動構件,因此機構簡單,同時不容易故障。因此,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係適合於比較頻繁地進行光通訊纜線200之插拔的民生用之光通訊用途。
(電子機器)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100之構成。如圖1所示,又如上述,電子機器100係具備光收送訊部110。光收送訊部110係具備光訊號之發光部120、光訊號之受光部130、作為插座的光通訊連接器10B。
發光部120,係將於電子機器100內所應送訊之資料,係以光訊號的方式輸出,透過被配置在發光部120之尖端側的光傳輸路202B而輸入至光通訊連接器10B。
又,受光部130,係將來自光通訊連接器10B之光訊號透過光傳輸路202B而予以受光,往電子機器100內之介面輸出。
又,電子機器100的詳細硬體構成,係無特 別限定,但可為例如如圖5所示者。圖5係用來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100之硬體構成的之區塊圖。
電子機器100係主要具備:CPU901、ROM902、RAM903。又,電子機器100係還具備:主匯流排907、橋接器909、外部匯流排911、介面913、輸入裝置915、輸出裝置917、儲存裝置919、驅動機921、連接埠923、通訊裝置925。
CPU901,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的機能,依照ROM902、RAM903、儲存裝置919、或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7中所被記錄的各種程式,控制電子機器100內的所有或部分之動作。ROM902係記憶著,CPU901所使用的程式或演算參數等。RAM903,係將CPU901所使用的程式、或程式執行時會適宜變化的參數等,予以暫時記憶。這些係藉由CPU匯流排等之內部匯流排所構成的主匯流排907而被互相連接。
主匯流排907,係透過橋接器909,而被連接至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nterface)匯流排等之外部匯流排911。
輸入裝置915,係例如為滑鼠、鍵盤、觸控面板、按鈕、開關、及搖桿等讓使用者進行操作的操作手段。又,輸入裝置915,係例如,可為利用紅外線或其他電波的遙控手段(例如遙控器),也可為支援電子機器100之操作的行動電話或PDA等外部連接機器929。甚 至,輸入裝置915係亦可由,例如,基於使用者使用上記操作手段所輸入之資訊而生成輸入訊號,而對CPU901輸出的輸入控制電路等所構成。電子機器100的使用者,係藉由操作該輸入裝置915,就可對電子機器100輸入各種資料、或指示處理動作等等。
輸出裝置917,係可將所取得之資訊對使用者以視覺性或聽覺性來通知的裝置所構成。作為如此的裝置係有:CRT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裝置、EL顯示裝置及燈泡等之顯示裝置、或揚聲器及麥克風等之聲音輸出裝置、或印表機裝置、行動電話、傳真機等。輸出裝置917,係例如將電子機器100所進行之各種處理而取得的結果,加以輸出。具體而言,顯示裝置係將電子機器100所進行之各種處理而取得的結果,以文字或影像而加以顯示。另一方面,聲音輸出裝置,係將已被再生之聲音資料或音響資料等所成的音訊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而輸出。
儲存裝置919,係作為電子機器100的記憶部之一例而被構成的資料儲存用的裝置。儲存裝置919,係例如由HDD(Hard Disk Drive)等之磁性記憶部裝置、半導體記憶裝置、光記憶裝置、或光磁性記憶裝置等所構成。該儲存裝置919,係儲存著CPU901所執行的程式或各種資料、及從外部取得的各種資料等。
驅動機921,係為記錄媒體用讀寫機,可內建於電子機器100,或是外接。驅動機921,係將所被裝著 的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7中所記錄的資訊予以讀出,並輸出至RAM903。又,驅動機921,係亦可對所被裝著的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7,寫入記錄。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7,係例如為DVD媒體、HD-DVD媒體、Blu-ray媒體等。又,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7,係亦可為精巧型快閃記憶體(註冊商標)(CompactFlash;CF)、快閃記憶體、或SD記憶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等。又,可移除式記錄媒體927,係亦可為例如搭載有非接觸型IC晶片的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或電子機器等。
連接埠923,係用來將機器直接連接至電子機器100所需的埠口。作為連接埠923之一例,係有:USB(Universal Serial Bus)埠、IEEE1394埠、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埠等。作為連接埠923的另一例,係有:RS-232C埠、光數位端子、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埠等。藉由對該連接埠923連接外部連接機器929,電子機器100係可直接從外部連接機器929取得各種資料,或可對外部連接機器929提供各種資料。此外,亦可將上記之光數位端子,夠成為含有上述的光通訊連接器10B的光收送訊部110。
通訊裝置925,係例如是由用來連接至通訊網931所需之通訊裝置等所構成的通訊介面。於本實施形態中,通訊裝置925,係含有含上述的光通訊連接器10B之 光收送訊部110而被構成。通訊裝置925,係亦可為光通訊用的路由器。又,通訊裝置925係亦可還含有:有線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Bluetooth(註冊商標)、或WUSB(Wireless USB)用的通訊卡等。又,通訊裝置925,係亦可含有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用的路由器、或各種通訊用的數據機等而被構成。該通訊裝置925,係例如,可與網際網路或其他通訊機器之間,依照例如FTTR、FTTB、FTTH、FTTD等之FTTx、或TCP/IP等所定之協定而收送訊號等。又,被連接至通訊裝置925的通訊網931,係由有線或無線所連接的網路等所構成,例如為網際網路、家庭內LAN、紅外線通訊、廣播電波通訊或衛星通訊等。
(光通訊纜線)
光通訊纜線200係具備纜線本體201、和光通訊連接器10A。纜線本體201,係在內部具有光傳輸路202A。光傳輸路202A,係為例如光纖。此外,光傳輸路202A,係只要能傳輸光者即可沒有特別限定,亦可為光纖以外者。光傳輸路202A,係在其外周面被適宜被覆。又,光傳輸路202A之尖端側上係被連接有光通訊連接器10A。
如此的光通訊纜線200係可被使用於,如上述的電子機器100等之電子機器與其他機器之間的光通訊所需之連接。
<2.第2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6~8,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
圖6係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光通訊連接器10C的放大剖面圖,圖7係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光通訊連接器10D的放大剖面圖,圖8係圖6及圖7所示之光通訊連接器10C及10D的連接狀態的放大剖面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光通訊連接器10C及10D,係折射部13C及13D之形狀為不同,伴隨於此而來自光傳輸路202C、202D之光線的光路為不同,這點是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光通訊連接器10A、10B相異。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及光通訊纜線中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電子機器100及光通訊纜線200的相異點,係只有關於光通訊連接器10C及10D的相異點。以下,以和本實施形態之第1實施形態的相異點為主來說明,關於同樣之事項係省略說明。
圖6所示的光通訊連接器10C的折射部13C係為,以使得從透鏡部11C所被射出之平行光LC1被折射而射出折射光LC2的方式而被構成、配置的稜鏡。折射部13C,係被配置在比透鏡部11C還靠尖端側。又,折射部13C,係以使得從透鏡部11C中所被配置之各準直透鏡111C發出之平行光LC1能夠受光的方式,適宜地在寬度方向(圖中縱深方向)上被延長。此外,不限定於圖示之態樣,折射部13C係亦可對應於準直透鏡111C之配置而 在厚度方向上被延長或縮短。
折射部13C,其基端側,平行光LC1的入射側的面,係呈現與平行光LC1略垂直的平面137C。藉此,入射至折射部13C的平行光LC1,係於折射部13C內不受折射而前進。
另一方面,折射部13C,係其尖端側,亦即折射部13C的出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來自準直透鏡111C之入射光(平行光LC1)而彼此角度不同的複數折射面135C而被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折射部13C,係在尖端側具有2個折射面135C,藉由這些而形成了以中心線138為頂點的凸部。藉此,侵入至折射面135C的平行光LC1係被折射,變成由中心線138往外側的折射光LC2。此外,折射光Lc2,係在位於其行進方向上的散射構件15C的散射部151C中被散射。
此外,折射面135C上亦可形成有反射防止部及/或表面保護部。
又,折射部13C之構成材料,係可和上述的折射部13A之構成材料相同。
圖7所示的光通訊連接器10D的折射部13D也是,以使得從透鏡部11D所被射出之平行光LD1被折射而射出折射光LD2的方式而被構成、配置的稜鏡。又,折射部13D,係以使得從透鏡部11D中所被配置之各準直透鏡111D發出之平行光LD1能夠受光的方式,適宜地在寬度方向(圖中縱深方向)上被適宜延長。此外,不限定於 圖示之態樣,折射部13D係亦可對應於準直透鏡111D之配置而在厚度方向上被延長或縮短。
折射部13D,其基端側,平行光LD1的入射側的面,係呈現與平行光LD1略垂直的平面137D。藉此,入射至折射部13D的平行光LD1,係於折射部13D內不受折射而前進。
另一方面,折射部13D,係其尖端側,亦即折射部13D的出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來自準直透鏡111D之入射光(平行光LD1)而彼此角度不同的複數折射面135D而被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折射部13D,係在尖端側具有2個折射面135D,藉由這些而形成了以中心線139為底部的凹部。藉此,侵入至折射面135D的平行光LD1係被折射,變成朝向中心線139側的折射光LD2。此外,折射光LD2,係在位於其行進方向上的散射構件15D的散射部151D中被散射。
又,折射部13D的折射面135D,係具有:於連接時與對向的折射部13C的折射面135C相對應的形狀,例如面積、角度等。此種折射面135D,係如圖8所示,係使由折射部13C的折射面135C所被射出的折射光(圖6中的折射光LC2)被再次折射而變成平行光LC3,傳輸至準直透鏡111D。
又,折射面135D上亦可形成有反射防止部及/或表面保護部。
又,折射部13D之構成材料,係可和上述的折射部 13A之構成材料相同。
如以上的光通訊連接器10C及10D,係如上述,藉由折射部13C、13D及散射部151C、151D,在沒有相互連接時,亦即非光耦合時,可防止平行光被直接輻射至光通訊連接器10C、10D外。另一方面,如圖8所示,又如以下說明,光通訊連接器10C、10D被連接之際,通過2個折射部13C、13D的光訊號係再次變成平行光,而可做光耦合。
如圖8所示,光通訊連接器10C、10D,係在其連接時會使得折射部13C、13C的折射面135C、135D是分別對向地而被配置。此情況下,首先,從光傳輸路202C所放出的光,係於透鏡部11C中被準直而變成平行光LC1。接下來,平行光LC1係入射至折射部13C,同時被折射面135C所折射而從折射部13C被射出。接下來,已被折射的光,係立刻入射至對向的折射部13D的折射面135D同時被再度折射而變成與LC1平行的平行光LC3。平行光LC3,係於透鏡部11D被聚光,被搬送至光傳輸路202D。
同樣地,從光傳輸路202D所放出的光,係於透鏡部11D被準直而變成平行光LD1。接下來,平行光LD1係入射至折射部13D,同時被折射面135D所折射而從折射部13D被射出。接下來,已被折射的光,係立刻入射至對向的折射部13C的折射面135C同時被再度折射而變成與LD1平行的平行光LD3。平行光LD3,係於透鏡部11C 被聚光,被搬送至光傳輸路202C。藉由以上,透過了光通訊連接器10C、10D的電子機器與光通訊纜線之間的光訊號之雙方向之傳輸,就成為可能。
又,光通訊連接器10C、10D,係藉由將折射部13C、13D配置在尖端側,準直透鏡111C、111D及光傳輸路202C、202D就不會往外部環境露出。因此,就不需要光傳輸路202C、202D、準直透鏡111C、111D的清潔,維護性佳。甚至,折射部13A、13B,係由於其尖端側是形成凹凸,因此連接時的光通訊連接器10C、10D彼此的位置對合會變得容易。
<3.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本揭露所述的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汽車、電動汽車、油電混合汽車、機車等之任一種類的車輛上所被搭載的裝置。
圖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車輛控制系統20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車輛控制系統2000,係具備透過通訊網路2010而連接的複數電子控制單元。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車輛控制系統2000係具備: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車體系控制單元2200、電池控制單元2300、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車內資訊偵測單元2500、及整合控制單元2600。連接這些複數控制單元的通訊網路2010,係可為符合例如: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LAN(Local Area Network)或FlexRay(註冊商標)等之任意規格的車載通訊網路。
各控制單元係具備:依照各種程式而進行演算處理的微電腦;和記憶被微電腦所執行之程式或被使用於各種演算之參數等的記憶部;和驅動各種控制對象之裝置的驅動電路。各控制單元,係具備用來透過通訊網路2010而和其他控制單元之間進行通訊所需之網路I/F,同時,具備用來與車內外之裝置或感測器等之間,藉由有線通訊或無線通訊而進行通訊所需之通訊I/F。在圖9中,作為整合控制單元2600之機能構成,係被圖示有:微電腦2610、通用通訊I/F2620、專用通訊I/F2630、測位部2640、信標收訊部2650、車內機器I/F2660、聲音影像輸出部2670、車載網路I/F2680及記憶部2690。其他控制單元也同樣地,具備微電腦、通訊I/F及記憶部等。
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係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與車輛之驅動系有關連的裝置之動作。例如,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成為:內燃機或驅動用馬達等之用來產生車輛之驅動力所需之驅動力產生裝置、用來將驅動力傳達至車輪所需之驅動力傳達機構、調節車輛之舵角的駕駛機構、及令車輛產生制動力的制動裝置等之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係亦可具有,作為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或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等之控制裝置的機能。
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係連接有車輛狀態偵測部2110。車輛狀態偵測部2110中係包含有,例如:偵測車體之軸旋轉運動之角速度的陀螺儀感測器、偵測車輛之加速度的加速度感測器、或者是用來偵測油門踏板的操作量、煞車踏板的操作量、方向盤的操舵角、引擎旋轉數或車輪的旋轉速度等所需之感測器的其中至少一者。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係使用從車輛狀態偵測部2110所輸入之訊號來進行演算處理,以控制內燃機、驅動用馬達、電動動力操舵裝置或煞車裝置等。
車體系控制單元2200,係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被裝備於車體的各種裝置之動作。例如,車體系控制單元2200係成為:免鑰匙進入系統、智能鑰匙系統、動力車窗裝置、或者是頭燈、尾燈、煞車燈、方向燈或霧燈等之各種燈具的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此情況下,對車體系控制單元2200係可輸入,從替代鑰匙的攜行機所發出之電波或各種開關之訊號。車體系控制單元2200,係受理這些電波或訊號之輸入,以控制車輛的門鎖裝置、動力車窗裝置、燈具等。
電池控制單元2300,係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驅動用馬達之電力供給源也就是充電電池2310。例如,對電池控制單元2300,係從具備充電電池2310的電池裝置,輸入著電池溫度、電池輸出電壓或電池之剩餘容量等之資訊。電池控制單元2300,係使用這些訊號來進行演算處理,進行充電電池2310之溫度調節控制或電池裝置 所具備之冷卻裝置等之控制。
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偵測搭載車輛控制系統2000的車輛的外部資訊。例如,對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被連接有,攝像部2410及車外資訊偵測部2420之其中至少一方。攝像部2410係中係含有:ToF(Time Of Flight)相機、立體相機、單眼相機、紅外線相機及其他相機之其中至少一者。車外資訊偵測部2420中係含有例如:用來偵測目前天候或氣象所需之環境感測器、或是用來偵測搭載車輛控制系統2000的車輛之周圍的其他車輛、障礙物或步行者等所需之周圍資訊偵測感測器。
環境感測器係可為例如,偵測雨天的雨滴感測器、偵測霧的霧感測器、偵測日照程度的日照感測器、及偵測降雪的雪感測器之其中至少一者。周圍資訊偵測感測器係可為:超音波感測器、雷達裝置及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這些攝像部2410及車外資訊偵測部2420,係可以各自獨立的感測器乃至裝置的方式而被具備,也可為由複數感測器乃至裝置所被整合而成的裝置的方式而被具備。
此處,圖10係圖示攝像部2410及車外資訊偵測部2420之設置位置之例子。攝像部2910、2912、2914、2916、2918係被設置在例如:車輛2900的前車鼻、側後照鏡、後保險桿、後車門及車室內的前擋風玻璃 之上部的其中至少一個位置。具備在前車鼻的攝像部2910及具備在車室內之前擋風玻璃之上部的攝像部2918,係主要取得車輛2900前方的影像。具備在側後照鏡的攝像部2914、2912,係主要取得車輛2900側方的影像。具備在後保險桿或後車門的攝像部2916,係主要取得車輛2900後方的影像。車室內之前擋風玻璃之上部所具備的攝像部2918,係主要用於偵測先行車輛、或步行者、障礙物、紅綠燈、交通標識或車線等。
此外,圖10中係圖示了,各個攝像部2910、2912、2914、2916的攝影範圍之一例。攝像範圍a係表示被設在前車鼻的攝像部2910的攝像範圍,攝像範圍b、c係分別表示被設在側後照鏡的攝像部2912、2914的攝像範圍,攝像範圍d係表示被設在後保險桿或後車門的攝像部2916的攝像範圍。例如,藉由將攝像部2910、2912、2914、2916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予以重合,就可獲得從上方觀看車輛2900的鳥瞰影像。
車輛2900的前端、後端、側端、角落及車室內的前擋風玻璃之上部所被設置的車外資訊偵測部2920、2922、2924、2926、2928、2930,係可為例如超音波感測器或雷達裝置。車輛2900的前車鼻、後保險桿、後車門及車室內之前擋風玻璃之上部所被設置的車外資訊偵測部2920、2926、2930,係可為例如LIDAR裝置。這些車外資訊偵測部2920~2930,係主要用於先行車輛、步行者或障礙物等之偵測。
回到圖9繼續說明。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令攝像部2410拍攝車外的影像,同時,接收已被拍攝到的影像資料。又,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從所被連接之車外資訊偵測部2420,接收偵測資訊。車外資訊偵測部2420是超音波感測器、雷達裝置或LIDAR裝置的情況下,則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令其發出超音波或電磁波等,同時,將所被接收之反射波之資訊,予以收訊。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基於所接收到的資訊,來進行人、車、障礙物、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的物體偵測處理或距離偵測處理。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亦可基於所接收到的資訊,來進行辨識降雨、霧或路面狀況等的環境辨識處理。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亦可基於所接收到的資訊,來算出到車外之物體為止的距離。
又,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亦可基於所接收到的影像資料,來進行辨識人、車、障礙物、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的影像辨識處理或距離偵測處理。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亦可對所接收到的影像資料進行扭曲補正或位置對合等之處理,同時,將由不同攝像部2410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加以合成,生成鳥瞰影像或全景影像。車外資訊偵測單元2400,係亦可使用不同攝像部2410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來進行視點轉換處理。
車內資訊偵測單元2500,係偵測車內的資訊。車內資訊偵測單元2500上係被連接有例如:偵測駕 駛人之狀態的駕駛人狀態偵測部2510。駕駛人狀態偵測部2510係亦可含有:拍攝駕駛人的相機、偵測駕駛人之生物資訊的生物感測器或收集車室內之聲音的麥克風等。生物感測器係被設在例如座面或方向盤等,偵測坐在座席之搭乘者或握住方向盤之駕駛人的生物資訊。車內資訊偵測單元2500,係基於從駕駛人狀態偵測部2510所被輸入的偵測資訊,來算出駕駛人的疲勞程度或集中程度,亦可判別駕駛人是否正在打瞌睡。車內資訊偵測單元2500,係亦可對收集到的聲音訊號進行雜訊消除處理等之處理。
整合控制單元2600,係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車輛控制系統2000內的整體動作。整合控制單元2600上係被連接有輸入部2800。輸入部2800係藉由例如:觸控面板、按鈕、麥克風、開關或搖桿等,被搭乘者進行輸入操作的裝置來實現。輸入部2800係亦可為例如,利用紅外線或其他電波的遙控裝置,亦可為對應於車輛控制系統2000之操作的行動電話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之外部連接機器。輸入部2800,係例如亦可為相機,此時,搭乘者係可藉由手勢來輸入資訊。甚至,輸入部2800係亦可含有例如:基於使用上記之輸入部2800而由搭乘者等所輸入之資訊來生成輸入訊號,並輸出至整合控制單元2600的輸入控制電路等。搭乘者等,係藉由操作該輸入部2800,以對車輛控制系統2000輸入各種資料或指示處理動作等等。
記憶部2690係亦可含有:記憶被微電腦所執 行的各種程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及記憶各種參數、演算結果或感測器值等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又,記憶部2690,係亦可藉由HDD(Hard Disc Drive)等之磁性記憶裝置、半導體記憶裝置、光記憶裝置、或光磁性記憶裝置等,來加以實現。
通用通訊I/F2620,係與存在於外部環境2750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之間仲介通訊的通用的通訊I/F。通用通訊I/F2620係可實作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WiMAX、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者是LTE-A(LTE-Advanced)等之蜂巢式通訊協定、或無線LAN(亦稱為Wi-Fi(註冊商標))等之其他無線通訊協定。通用通訊I/F2620係亦可例如,透過基地台或存取點,而連接至外部網路(例如網際網路、雲端網路或事業者固有之網路)上所存在的機器(例如應用程式伺服器或控制伺服器)。又,通用通訊I/F2620係亦可使用例如P2P(Peer To Peer)技術,而與存在於車輛附近的終端(例如步行者或者是店舖之終端、或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連接。
專用通訊I/F2630,係為支援作為車輛中使用為目的而被策定之通訊協定的通訊I/F。專用通訊I/F2630係可實作例如:下層之IEEE802.11p與上層之IEEE1609之組合的WAVE(Wireless Access in Vehicle Environment)、或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這類標準協定。專用通訊I/F2630,典 型而言,係遂行包含車車間(Vehicle to Vehicle)通訊、路車間(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通訊及步車間(Vehicle to Pedestrian)通訊之其中1者以上之概念的V2X通訊。
測位部2640,係例如,將來自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衛星之GNSS訊號(例如來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衛星之GPS訊號)予以接收而執行測位,生成包含車輛之緯度、經度及高度的位置資訊。此外,測位部2640,係亦可藉由與無線存取點之訊號的交換來特定現在位置,或亦可從具有測位機能的行動電話、PHS或者是智慧型手機這類終端,取得位置資訊。
信標收訊部2650,係例如,將被設置在道路上的無線台等所發出之電波或電磁波予以接收,以取得目前位置、塞車、禁止通行或所要時間等之資訊。此外,信標收訊部2650之機能,係亦可被包含在上述的專用通訊I/F2630中。
車內機器I/F2660,係為微電腦2610與存在於車內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之間仲介連接的通訊介面。車內機器I/F2660,係亦可使用無線LAN、Bluetooth(註冊商標)、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或WUSB(Wireless USB)這類無線通訊協定來建立無線連接。又,車內機器I/F2660,係亦可透過未圖示的連接端子(及若有必要則用纜線)來建立有線連接。車內機器 I/F2660係例如,可和搭乘者所擁有的行動機器或者是可穿戴機器、或被搬入至車輛或者是被安裝的資訊機器之間,交換控制訊號或資料訊號。
車載網路I/F2680,係仲介微電腦2610與通訊網路2010之間之通訊的介面。車載網路I/F2680,係依照被通訊網路2010所支援的所定之協定,而收送訊號等。
整合控制單元2600的微電腦2610,係基於透過通用通訊I/F2620、專用通訊I/F2630、測位部2640、信標收訊部2650、車內機器I/F2660及車載網路I/F2680之其中至少一者所取得的資訊,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車輛控制系統2000。例如,微電腦2610,係基於所被取得的車內外之資訊,來演算驅動力發生裝置、操舵機構或制動裝置之控制目標值,對驅動系控制單元2100輸出控制指令。例如,微電腦2610,係亦可以車輛之碰撞避免或衝擊緩和、基於車間距離的追蹤行車、車速維持行車、自動駕駛等為目的,而進行協調控制。
微電腦2610,係亦可基於透過通用通訊I/F2620、專用通訊I/F2630、測位部2640、信標收訊部2650、車內機器I/F2660及車載網路I/F2680之其中至少一者所取得的資訊,作成包含車輛目前位置之周邊資訊的本地地圖資訊。又,微電腦2610,係亦可基於所被取得的資訊,預測車輛的碰撞、步行者等之接近或禁止通行之道路的進入等之危險,生成警告用訊號。警告用訊號係可 為例如,用來產生警告音、或是使警告燈閃爍等等所需之訊號。
聲音影像輸出部2670,係向可對車輛之搭乘者或車外以視覺性或聽覺性地通知資訊的輸出裝置,發送聲音及影像之其中至少一方之輸出訊號。在圖9的例子中,作為輸出裝置,係例示了音訊揚聲器2710、顯示部2720及儀表板2730。顯示部2720係亦可含有例如,面板顯示器及抬頭顯示器之至少一者。顯示部2720,係亦可具有AR(Augmented Reality)顯示機能。輸出裝置,係除了這些裝置以外,亦可為耳機、投影機或燈號等之其他裝置。輸出裝置是顯示裝置時,顯示裝置係將微電腦2610進行各種處理所得的結果或從其他控制單元所接收到的資訊,以文字、影像、表、圖形等,各式各樣的形式,做視覺性顯示。又,輸出裝置是聲音輸出裝置時,聲音輸出裝置,係將已被再生之聲音資料或音響資料等所成之音訊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而做聽覺性輸出。
此外,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透過通訊網路2010而被連接的至少二個控制單元,係亦可被一體化成為一個控制單元。或者,每個控制單元,亦可由複數控制單元所構成。甚至,車輛控制系統2000亦可還具備未圖示的其他控制單元。又,於上記的說明中,亦可使任一控制單元所負責的機能之部分或全部,讓其他控制單元來持有。亦即,只要是透過通訊網路2010而進行資訊之收送訊,則所定之演算處理係亦可由任何控制單元來進行。同 樣地,任一控制單元上所被連接的感測器或裝置,亦可被連接至其他控制單元,同時,複數控制單元係亦可透過通訊網路2010而相互收送偵測資訊。
於以上說明的車輛控制系統2000中,使用圖1~圖8所說明的光通訊連接器10A~10D,係可適用於圖9所示的各種介面。例如,光通訊連接器10A~10D,係亦可適用作為通用通訊I/F2620、專用通訊I/F2630、車內機器I/F2660、聲音影像輸出部2670、車載網路I/F2680、或對應於其的外部環境2750、車內機器2760、音訊揚聲器2710、顯示部2720、儀表板2730、通訊網路2010等中的通訊連接器。又,本揭露所述之電子機器,可適用於例如電子機器100,係例如整合控制單元2600。甚至,本揭露所述之光通訊纜線,例如光通訊纜線200,係除了通訊網路2010以外,還可適用於車輛控制系統2000內外之各介面及與機器之連接。
又,使用圖1、圖5所說明的電子機器100之至少一部分之構成要素,係亦可於圖9所示的整合控制單元2600所需之模組(例如以一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中被實現。或者,使用圖5所說明的電子機器100,亦可藉由圖9所示的車輛控制系統2000的複數控制單元而被實現。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 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假設光通訊連接器10A是被配置在光通訊纜線200、光通訊連接器10B是被配置在電子機器100來說明,但光通訊連接器10A、10B之配置係不限定於上記。例如,亦可光通訊連接器10A是被配置在電子機器100,光通訊連接器10B是被配置在光通訊纜線200。關於光通訊連接器10C、10D也是同樣如此。
又,光通訊連接器10A~10D的折射部13A~10D之形狀,係只要是可以折射來自準直透鏡111A~111D之平行光LA1~LD1者即可,不限定於圖示之態樣。折射部的折射面之數量係例如,隨應於來自該準直透鏡之光訊號之數量,而可為1或複數個。
又,在圖示的態樣中,雖然假設光通訊連接器10A與光通訊連接器10B之連接時,平面131A、131B會抵接而說明,但本揭露係不限定於所述構成。例如,光通訊連接器10A與光通訊連接器10B之連接時,平面131A、131B係亦可離間。此情況下,亦可適宜調節折射面133A、133B之傾斜角,適宜調節折射部13A、13B內的光路。
同樣地,在圖示的態樣中,雖然假設光通訊連接器10C與光通訊連接器10D之連接時,折射面 135C、135D會抵接而說明,但本揭露係不限定於所述構成。例如,光通訊連接器10C與光通訊連接器10D之連接時,折射面135C、135D係亦可離間。此情況下,亦可適宜調節折射面135C、135D之傾斜角,適宜調節折射部13C、13D中的光路。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假設反射防止部係位於折射部13A~13D之光的出射側(尖端側)來說明,但本揭露係不限定於所述構成。反射防止部係亦可配置在例如折射部的光的入射側(基端側)。
又,在圖示的態樣中,雖然假設光通訊連接器10A~10D的散射部151A~151D,係將折射光LA2~LD2之全部予以散射而說明,但本揭露係不限定於所述構成。例如,散射部151A~151D,係亦可只將折射光LA2~LD2之一部分予以散射。例如,散射部151A~151D的使折射光LA2~LD2散射的程度,係亦可適宜調整成滿足上述的國際規格(IEC 60825-1、2)。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說明或例示,並非限定。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連同上記效果、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由當業者所自明的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光通訊連接器,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 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2)如(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其光的射出側的面,係呈平面。
(3)如(1)或(2)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其光的入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來自前記準直透鏡之入射光而彼此角度不同的複數折射面而被構成;前記複數折射面,係使得已被前記準直透鏡所準直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成彼此交叉。
(4)如(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在光的入射側具有2個折射面;藉由前記2個折射面而形成凸部。
(5)如(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在使具備與前記折射部相同形狀之其他折射部的第2光通訊連接器,以使得前記折射部與前記其他折射部是在前記折射部的射出側面對稱地對向的方式而做連接之際,係被構成為,使得從前記折射部所射出而通過前記其 他折射部的光,會變成與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光線平行的平行光。
(6)如(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其光的出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來自前記準直透鏡之入射光而彼此角度不同的複數折射面而被構成。
(7)如(6)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在光的出射側具有2個折射面;藉由前記2個折射面而形成凸部或凹部。
(8)如(6)或(7)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在將第2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其他折射部其係具有與前記折射部的前記折射面之形狀相對應之其他折射面,以使得前記折射面與前記其他折射面呈對向的方式而做連接之際,係被構成為,使得從前記折射部所射出而通過前記其他折射部的光,會變成與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光線平行的平行光。
(9)如(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為稜鏡。
(10)如(1)~(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具有反射防止部。
(11)如(1)~(1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在光的出射側的面,具有表面保護部。
(12)如(1)~(1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含有聚碳酸酯而被構成。
(13)如(1)~(1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散射部,係含有防蝕鋁層而被構成。
(14)一種光通訊纜線,係具備:光傳輸路;和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通過前記準直透鏡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15)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通過前記準直透鏡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10A‧‧‧光通訊連接器
10B‧‧‧光通訊連接器
11A‧‧‧透鏡部
11B‧‧‧透鏡部
13A‧‧‧折射部
13B‧‧‧折射部
15A‧‧‧散射構件
15B‧‧‧散射構件
131A‧‧‧平面
131B‧‧‧平面
133A‧‧‧折射面
133B‧‧‧折射面
202A‧‧‧光傳輸路
202B‧‧‧光傳輸路

Claims (15)

  1. 一種光通訊連接器,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其光的射出側的面,係呈平面。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其光的入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來自前記準直透鏡之入射光而彼此角度不同的複數折射面而被構成;前記複數折射面,係使得已被前記準直透鏡所準直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成彼此交叉。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在光的入射側具有2個折射面;藉由前記2個折射面而形成凸部。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在使具備與前記折射部相同形狀之其他折射部的第2光通訊連接器,以使得前記折射部與前記其他折射部是在前記折射部的射出側面對稱地對向的方式而做連接之際,係被構成為,使得從前記折射部所射出而通過前記其 他折射部的光,會變成與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光線平行的平行光。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其光的出射側的面係含有:相對於來自前記準直透鏡之入射光而彼此角度不同的複數折射面而被構成。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在光的出射側具有2個折射面;藉由前記2個折射面而形成凸部或凹部。
  8.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在將第2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其他折射部其係具有與前記折射部的前記折射面之形狀相對應之其他折射面,以使得前記折射面與前記其他折射面呈對向的方式而做連接之際,係被構成為,使得從前記折射部所射出而通過前記其他折射部的光,會變成與從前記準直透鏡所射出之光線平行的平行光。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為稜鏡。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具有反射防止部。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在光的出射側的面,具有表面保護部。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折射部係含有聚碳酸酯而被構成。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通訊連接器,其中,前記散射部,係含有防蝕鋁層而被構成。
  14. 一種光通訊纜線,係具備:光傳輸路;和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通過前記準直透鏡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15. 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光通訊連接器,其係具備:準直透鏡,係將來自光傳輸路之光線,予以準直;和折射部,係被配置在比前記準直透鏡還靠尖端側,使得通過前記準直透鏡的來自前記光傳輸路之光線被折射而射出;和散射部,係使從前記折射部所被射出之光線之至少一部分被散射。
TW105130466A 2015-09-30 2016-09-21 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TWI738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4460 2015-09-30
JP2015-194460 2015-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3551A true TW201723551A (zh) 2017-07-01
TWI738668B TWI738668B (zh) 2021-09-11

Family

ID=5842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0466A TWI738668B (zh) 2015-09-30 2016-09-21 光通訊連接器、光通訊纜線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502902B2 (zh)
EP (1) EP3358384B1 (zh)
JP (1) JP6784260B2 (zh)
KR (1) KR20180061161A (zh)
CN (1) CN108351470B (zh)
RU (1) RU2018110083A (zh)
TW (1) TWI738668B (zh)
WO (1) WO20170568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79369B2 (en) 2017-12-21 2023-02-14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58384B1 (en) 2015-09-30 2023-05-1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31128B (zh) * 2016-08-10 2021-06-21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光連接器、光纜線及電子機器
JP6749228B2 (ja) * 2016-12-19 2020-09-0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US10768380B2 (en) 2016-12-19 2020-09-08 Fujikura Ltd. Ferrule, ferrule with optical fi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errule with optical fiber
JP7196862B2 (ja) 2018-01-15 2022-12-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セット、ケーブ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3260890A (zh) 2018-12-13 2021-08-13 索尼集团公司 光学连接器、光缆和电子设备
WO2020153236A1 (ja) 2019-01-24 2020-07-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光通信方法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184094A1 (ja) 2019-03-08 2020-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光通信方法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22158192A1 (zh) 2021-01-22 2022-07-28
JPWO202328181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CN114257889B (zh) * 2021-12-22 2023-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网元、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9321A (en) * 1966-02-24 1968-12-31 Lear Siegler Inc Laser optical apparatus for cutting holes
US3547526A (en) * 1967-10-26 1970-12-15 Kollsman Instr Corp Optical beam cross-section converter
US3508807A (en) * 1967-10-27 1970-04-28 Ford Motor Co Light pipe connector
GB1441369A (en) * 1974-05-07 1976-06-30 Plessey Co Ltd Optical fibre transmission compensator
US4128302A (en) * 1977-03-21 1978-12-05 Cselt - Centro Studi E Laboratori Telecomunicazioni S.P.A. Ray-path equalizer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via multimode optical waveguides
US4183618A (en) * 1976-08-06 1980-01-15 Smiths Industries Limited Couplings and terminals for optical waveguides
JPS5511216A (en) * 1978-07-10 1980-01-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onnecting optical system of light guide
US4255021A (en) * 1979-04-20 1981-03-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Optical device with conical input and output prism faces
DE3010347C2 (de) * 1980-03-18 1984-08-30 Fa. Carl Zeiss, 7920 Heidenheim Einrichtung zur Verbindung von Lichtleitern
JPS5828713A (ja) * 1981-08-13 1983-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環状照明装置
JPS59143146A (ja) * 1983-02-07 1984-08-16 Nippon Kogaku Kk <Nikon> ミラ−集光型照明光学系
GB8312650D0 (en) 1983-05-07 1983-06-08 Plessey Co Plc Optical connectors
JPS60262119A (ja) * 1984-06-08 1985-12-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照明光学系
US4627068A (en) * 1984-06-13 1986-12-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Fiber optics interface for a dye laser oscillator and method
US4814118A (en) * 1984-07-02 1989-03-21 Polaroid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lding a connector for optical fibers
US4636611A (en) * 1985-04-15 1987-01-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Quiescent circle and arc generator
US4859029A (en) * 1986-07-03 1989-08-22 Durell William E Variable ratio beam splitter and beam launcher
US4834484A (en) * 1987-07-09 1989-05-30 University Of Houston-University Park Optical fiber coupler including refractive means for producing an annular beam
US4961622A (en) * 1988-02-25 1990-10-09 University Of Houston - University Park Optical coupler and refractive lamp
US4868361A (en) * 1988-04-01 1989-09-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upling device for high power laser beam transmitting optical fibers
JPH01287531A (ja) * 1988-05-14 1989-11-2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源装置
US5101393A (en) * 1990-07-25 1992-03-3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ptical position error detection using complementary steep angle reflections/transmissions
US5592328A (en) * 1991-04-19 1997-01-07 Edge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mpany Llc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igh definition light microscope
JP2552213B2 (ja) * 1991-11-26 1996-11-06 アダマ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実装用レセプタクル
US5953166A (en) * 1995-03-22 1999-09-14 Moritex Corporation Laser trapping apparatus
US5892620A (en) * 1995-10-03 1999-04-06 Stone; Thomas W. Optical shuffle device
US5751869A (en) * 1996-08-08 1998-05-12 Cogent Ligh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system for coupling light from a single fiber optic into a fiber bundle
US6819411B1 (en) * 1997-01-31 2004-11-16 Xy, Inc. Optical apparatus
JP3654053B2 (ja) * 1999-06-04 2005-06-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US6438290B1 (en) * 2000-06-22 2002-08-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icro-aspheric collimator lens
US20020176651A1 (en) * 2001-03-19 2002-11-28 Jeffrey Scott Modular fiber optic switch core
US7465414B2 (en) * 2002-11-14 2008-12-16 Transitions Optical, Inc. Photochromic article
JP2004187095A (ja) * 2002-12-04 2004-07-02 Sharp Corp リモコン信号送信機能付き赤外線通信用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および携帯電話機
GB2387447B (en) * 2003-01-20 2004-04-28 Polatis Ltd Optical connector with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surface
GB2428490B (en) * 2005-07-19 2009-06-17 Gigacom Holding Ab Optical assembly
US7286730B2 (en) * 2006-03-15 2007-10-23 Avanex Corporation Optical switch having angle tuning elements and multiple-fiber collimators
US20080013809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Bracco Imaging, Spa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gistration in image guided surgery
JP4724648B2 (ja) * 2006-12-08 2011-07-13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学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用ホルダ、光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光コネクタ
TWM324785U (en) * 2007-04-16 2008-01-01 Young Optics Inc Illumination system
JP5124225B2 (ja) * 2007-05-15 2013-01-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構造
US7991257B1 (en) * 2007-05-16 2011-08-02 Fusion Optix,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composite
US8177408B1 (en) * 2008-02-15 2012-05-15 Fusion Optix, Inc. Light filtering directional control element and light fixtur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198353B2 (ja) * 2009-05-11 2013-05-1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US9557488B2 (en) * 2011-01-11 2017-01-31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connector with lenses having opposing angled planar surfaces
JP5754317B2 (ja) * 2011-09-15 2015-07-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CN102707391B (zh) * 2011-10-21 2015-03-11 徐秋霜 可监控的现场安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方法和装置
JP6214170B2 (ja) * 2012-08-30 2017-10-18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202735540U (zh) 2012-09-04 2013-02-13 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多光谱光纤旋转连接器
CN203773093U (zh) 2013-03-01 2014-08-13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及使用该光连接器的光缆
TWI572929B (zh) * 2013-04-30 2017-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傳輸接頭
EP3047323A1 (en) * 2013-09-16 2016-07-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mmunication assemblies
CN103487894A (zh) * 2013-10-09 2014-01-01 珠海保税区光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光开关
US9971097B2 (en) * 2014-03-06 2018-05-15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or, cab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834125B1 (ja) * 2014-09-29 2015-12-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
JP6255326B2 (ja) * 2014-10-02 2017-1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係止装置
EP3358384B1 (en) 2015-09-30 2023-05-1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79369B2 (en) 2017-12-21 2023-02-14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6889A1 (ja) 2017-04-06
CN108351470B (zh) 2021-01-22
RU2018110083A3 (zh) 2020-02-04
US10983283B2 (en) 2021-04-20
US20180259715A1 (en) 2018-09-13
JP6784260B2 (ja) 2020-11-11
CN108351470A (zh) 2018-07-31
EP3358384A4 (en) 2019-05-29
JPWO2017056889A1 (ja) 2018-07-19
TWI738668B (zh) 2021-09-11
EP3358384B1 (en) 2023-05-10
US10502902B2 (en) 2019-12-10
EP3358384A1 (en) 2018-08-08
KR20180061161A (ko) 2018-06-07
RU2018110083A (ru) 2019-09-24
US20200110221A1 (en) 202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3283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31128B (zh) 光連接器、光纜線及電子機器
WO2019044571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移動体
US1102276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962195B2 (ja) 光通信コネクタ、光通信ケーブ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184233A1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測距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7276147B2 (ja) 光通信コネクタ、光通信ケーブ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1630452A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828299B2 (ja) 光コネクタ、光ケーブル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