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4570A -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4570A
TW201714570A TW104137122A TW104137122A TW201714570A TW 201714570 A TW201714570 A TW 201714570A TW 104137122 A TW104137122 A TW 104137122A TW 104137122 A TW104137122 A TW 104137122A TW 201714570 A TW201714570 A TW 2017145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gitator
cleaning head
motor
joint
su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7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2933B (zh
Inventor
朝日洋平
高野浩志郎
服卷茉莉花
相馬公義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4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9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2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36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 A47L5/362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of the horizontal type, e.g. canister or sledge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 A47L9/0405Driving means for the brushes or agitators
    • A47L9/0411Driving means for the brushes or agita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 A47L9/0427Gearing or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 A47L9/0444Gearing or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 A47L9/0461Dust-loosening tools, e.g. agitators, brushes
    • A47L9/0466Rotating tools
    • A47L9/0477Ro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os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57User input or output elements for control, e.g. buttons, switches or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2包括:本體6,係具有近位端61及遠位端62;攪拌器35,係轉軸R1與本體之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使攪拌器35轉動之馬達;以及接頭7,係將吸入管連接成對本體6可轉動。接頭7係位於比遠位端62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本體6包括:與接頭7內之第一吸入通道71連通之第二吸入通道51、以及將攪拌器室50與第二吸入通道51隔開的間壁45。第二吸入通道51係與攪拌器35之轉軸R1實質上平行地延伸。間壁45具有從攪拌器室50往第二吸入通道51之至少一個的通氣口46。

Description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在如下之專利文獻1,記載一種真空吸塵器,該真空吸塵器係包括與吸入軟管相通的連接管、已形成吸入口之吸入口體以及將吸入口體與連接管連結的連結部。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5141533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真空吸塵器具有以下所示的課題。連結部被配置於在平面圖上吸入口體之長度方向的中央。例如,在家具之間等所形成之寬度窄的間隙,從其長度方向之一端插入吸入口體時,連結部成為障礙,而有只能插入至連結部之位置的情況。在此情況,只能將吸入口體插入未滿吸入口體之長度方向的長度的一半,無法將吸入口體插入間隙。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所示之課題而開發的, 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且高效率地清掃寬廣處及狹窄處之真空吸塵器的清掃頭以及包括該清掃頭的真空吸塵器。
本發明之真空吸塵器的清掃頭係包括:本體,係具有近位端及遠位端,從近位端至遠位端的長度係對從近位端往遠位端的長度方向比垂直的寬度更長;攪拌器,係被安裝成對本體可轉動,該轉軸係與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使攪拌器轉動之馬達;吸入管;以及接頭,係具有與吸入管之內部連通的第一吸入通道,並將吸入管連接成對本體可轉動;接頭係位於比遠位端接近近位端的位置;本體係具有:收容攪拌器之攪拌器室、與第一吸入通道連通之第二吸入通道、以及將攪拌器室與第二吸入通道隔開的間壁;第二吸入通道係與攪拌器之轉軸實質上平行地延伸;間壁係具有從攪拌器室往第二吸入通道之至少一個的通氣口。
本發明之真空吸塵器係包括該清掃頭。
若依據本發明,藉由將吸入管連接成對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之本體可轉動的接頭位於比遠位端接近近位端的位置,可容易且高效率地清掃寬廣處及狹窄處。又,藉由將與攪拌器之轉軸實質上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吸入通道與攪拌器室隔開的間壁具有至少一個的通氣口,可抑制吸入開口之吸入量的不均。
1、1A‧‧‧真空吸塵器
2、2A、2B、2C、2D、2E、2F、2G‧‧‧清掃頭
3‧‧‧連接管
4‧‧‧吸入軟管
5、5A‧‧‧吸塵器本體
6‧‧‧本體
7‧‧‧接頭
7a‧‧‧第一節
7b‧‧‧第二節
8‧‧‧吸入管
9、9A‧‧‧把手
10‧‧‧操作開關
11‧‧‧軟管連接口
12‧‧‧電源線
13‧‧‧車輪
14、14A‧‧‧收容單元
15、15A‧‧‧集塵單元
16、17‧‧‧收容體
18‧‧‧第1連接口
19‧‧‧第2連接口
20‧‧‧吸氣風路形成部
21‧‧‧吸氣風路
22‧‧‧排氣風路形成部
23‧‧‧排氣風路
24‧‧‧電動送風機
31‧‧‧上外殼
32‧‧‧下外殼
34‧‧‧間壁
35‧‧‧攪拌器
36‧‧‧被驅動輪
37‧‧‧馬達
38‧‧‧驅動軸
39‧‧‧馬達室
40‧‧‧驅動皮帶
41‧‧‧間壁
42‧‧‧馬達室
43‧‧‧筒狀基體
44‧‧‧突出構件
45‧‧‧間壁
46‧‧‧通氣口
47‧‧‧輥
48‧‧‧軸
49‧‧‧吸入開口
50‧‧‧攪拌器室
51‧‧‧第二吸入通道
52‧‧‧間壁
53‧‧‧開口
54‧‧‧攪拌器出入口
55‧‧‧塞栓
56‧‧‧中間齒輪
57‧‧‧馬達
58‧‧‧固定軸
59‧‧‧第三吸入通道
61‧‧‧近位端
62‧‧‧遠位端
71‧‧‧第一吸入通道
571‧‧‧外轉子
572‧‧‧內定子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包括清掃頭之真空吸塵器的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的立體圖。
第3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的平面圖。
第4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收容單元的立體圖。
第5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收容單元的平面圖。
第6圖係第5圖所示之收容單元之在C-C線的剖面圖。
第7圖係第5圖所示之收容單元之在D-D線的剖面圖。
第8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立體圖。
第9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平面圖。
第10圖係從與本體之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側視圖。
第11圖係從與本體之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側視圖。
第12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之使用形態的立體圖。
第13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之其他的使用形態的立體圖。
第14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15圖係第14圖中之在E-E線的剖面圖。
第16圖係第15圖中之在F-F線的剖面圖。
第17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吸塵器的立體圖。
第18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19圖係第18圖中之在G-G線的剖面圖。
第20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21圖係第5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22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23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24圖係第8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底視圖。
第25圖係第9實施形態之清掃頭的側面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實施形態。在各圖,對共同之元件附加相同符號,並簡化或省略重複的說明。此外,對本發明之裝置、器具、以及元件等之個數、配置、方向、形狀以及大小係原則上未限定為圖面所示之個數、配置、方向、形狀以及大小。又,本發明係可包含在以下之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構成中可組合的構成之所有的組合。
第1實施形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包括清掃頭之真空吸塵器的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真空吸塵器(電動吸塵器)1包括清掃頭2、連接管3、吸入軟管4以及吸塵器本體5。清掃頭2包括本體6、接頭7以及吸入管8。把手9及操作開關10被安裝於連接管3。吸塵器本體5包括軟管連接口11、電源線12以及車輪13。軟管連接口11位於吸塵器本體5的前部。車輪13位於吸塵器本體5之後半部分之兩側的側面。
清掃頭2之本體6係與空氣一起吸入被清掃之面(以下以「被清掃面」稱之)的塵埃。接頭7係可將吸入管8連 接成對本體6可轉動。吸入管8係筆直之管狀的構件。吸入管8的一端部係與接頭7連接。吸入管8的另一端部係與連接管3之一端部連接。
連接管3係在途中彎曲之圓筒形的構件。連接管3之另一端部係與吸入軟管4的一端部連接。吸入軟管4係具有撓性之蛇腹狀的構件。吸入軟管4之另一端部係與吸塵器本體5之軟管連接口11連接。吸塵器本體5係用以從含有塵埃之空氣分離塵埃後,排出已去除塵埃的空氣。以下,將含有塵埃之空氣亦稱為「髒空氣」。又,將已去除塵埃的空氣亦稱為「清淨空氣」。清淨空氣係例如從吸塵器本體5回到室內。
在使用者使用真空吸塵器1清掃時,使用者握持把手9。亦可把手9係至少局部地以凝膠等之軟材質所形成。亦可把手9係呈棒狀。亦可棒狀之把手9的中心軸係與吸入管8的中心軸一致。在第1圖,把手9的中心軸及吸入管8的中心軸係以一點鏈線表示。亦可把手9係以前端部的截面積比在長度方向之中心的截面積更大的方式所形成。亦可把手9係以在長度方向遠離本體6之側比接近本體6之側更粗的方式所形成。
在第1圖之兩箭號表示把手9之移動方法的一例。扭轉方向A之動作係繞把手9及吸入管8之中心軸的旋轉。傾斜方向B之動作係改變把手9及吸入管8對地板面之角度的動作。
操作開關10被設置於把手9之根部附近的位置。操作開關10係使用者用以控制真空吸塵器1之運轉者。
電源線12被捲繞於吸塵器本體5內之未圖示的線捲盤部。如後述所示,吸塵器本體5內建電動送風機。電源線12與外部電源連接時,對電動送風機等之內部機器通電。電動送風機係藉通電驅動。電動送風機係因應於對操作開關10的操作而進行所預設之吸入動作。
電動送風機進行吸入動作時,髒空氣被吸入本體6內。本體6所吸入之髒空氣係通過接頭7、吸入管8、連接管3以及吸入軟管4的內部,被送至吸塵器本體5。本體6、接頭7、吸入管8、連接管3以及吸入軟管4係形成向吸塵器本體5送髒空氣的風路。
第2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5的立體圖。第3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吸塵器本體5的平面圖。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吸塵器本體5包括收容單元14及集塵單元15。收容單元14收容集塵單元15以外的各種機器。軟管連接口11形成於收容單元14的前端部。車輪13位於收容單元14之後半之兩側的側面。集塵單元15係對收容單元14被安裝成可拆裝。
第4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收容單元14的立體圖。第5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收容單元14的平面圖。第4圖及第5圖表示已從收容單元14拆下集塵單元15之狀態。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收容單元14包括收容體16及收容體17。
收容體16係呈上方開口之箱形的構件。收容體16係例如是成形品。電動送風機及線捲盤部被收容於收容體16。收容體17係與收容體16結合成塞住形成於收容體16之該開 口。收容體17具有是用以收容集塵單元15之空間的收容部。集塵單元15被適當地安裝於收容單元14時,集塵單元15之主要部被配置於收容部。集塵單元15被配置於收容體17的上方。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第1連接口18及第2連接口19形成於收容單元14。第1連接口18及第2連接口19係在收容單元14的上面,被配置於靠近後端部。第1連接口18被配置成靠近收容單元14之側面中一方。第2連接口19被配置成與收容單元14的兩側面等距離。第1連接口18及第2連接口19係在集塵單元15被安裝於收容單元14之狀態,與集塵單元15的內部相通。
第6圖係第5圖所示之收容單元14之在C-C線的剖面圖。第7圖係第5圖所示之收容單元14之在D-D線的剖面圖。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收容單元14包括吸氣風路形成部20。吸氣風路形成部20係在吸塵器本體5,形成用以將髒空氣導引至集塵單元15的吸氣風路21。吸氣風路形成部20被設置成通過收容體16的內部空間。吸氣風路形成部20的一端係在收容單元14的前面開口。吸氣風路形成部20之該一端形成軟管連接口11。吸氣風路形成部20的另一端係在收容單元14的上面開口。即,吸氣風路形成部20的該另一端係在收容體17開口。吸氣風路形成部20的該另一端形成與集塵單元15連接的第1連接口18。
集塵單元15係用以從髒空氣分離塵埃,並暫時儲存所分離之塵埃。集塵單元15係藉由在內部使髒空氣旋轉,而利用離心力從空氣分離塵埃。即,集塵單元15係具有氣旋 分離功能的氣旋分離裝置。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收容單元14包括排氣風路形成部22。排氣風路形成部22係在吸塵器本體5,形成用以將從集塵單元15所排出之清淨空氣導引至未圖示之排氣口的排氣風路23。排氣風路形成部22被設置成通過收容體16的內部空間。排氣風路形成部22的一端係在收容單元14的上面開口。即,排氣風路形成部22的該一端係在收容體17開口。排氣風路形成部22的該一端形成與集塵單元15連接之第2連接口19。排氣風路形成部22的另一端係朝向收容單元14的外側開口。排氣風路形成部22的該另一端形成排氣口。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在收容單元14的內部,包括電動送風機24,電動送風機24係用以在形成於真空吸塵器1之各風路,產生氣流。形成於真空吸塵器1之各風路是用以使髒空氣從外部流入吸塵器本體5之內部的風路、吸氣風路21、集塵單元15內的空間以及排氣風路23。電動送風機24係在收容單元14之靠近後端部的預設位置,被配置於排氣風路23內。
電動送風機24開始進行吸入動作時,在形成於真空吸塵器1之各風路產生氣流。在此時,在清掃頭2、連接管3以及吸入軟管4的內部產生吸力。被清掃頭2之本體6所吸入的髒空氣係從軟管連接口11被取入吸塵器本體5的內部,流入吸塵器本體5之內部的髒空氣係經由吸氣風路21,從第1連接口18被送至集塵單元15。在集塵單元15的內部,從髒空氣分離塵埃。從集塵單元15所排出之清淨空氣係流入排氣風 路23,並在排氣風路23通過電動送風機24。已通過電動送風機24之清淨空氣係更在排氣風路23前進,而從排氣口被排出至吸塵器本體5的外部。
第8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的立體圖。第9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的平面圖。第9圖表示使吸入管8對被清掃面垂直,而且在長度方向之中途位置切斷吸入管8的狀態。
如第9圖所示,清掃頭2的本體6具有近位端61及遠位端62。將從近位端61至遠位端62的長度(最長長度)設定成L。將從近位端61往遠位端62的方向稱為本體6的長度方向。將本體6的寬度(最長寬度)設定成W。寬度W係在平面圖上對本體6之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之本體6的長度。本體6的長度L係比本體6的寬度W長。在本實施形態,在平面圖上之本體6的形狀係大致長方形。以下,將在平面圖上對本體6之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稱為本體6的寬度方向。
在本實施形態,在平面圖上近位端61及遠位端62係大致成直線地延伸。未限定為這種構成,亦可在平面圖上近位端61及遠位端62係至少局部是曲線或折線。在此情況,本體6的長度L意指在平面圖上近位端61及遠位端62之間之長度方向的最長長度。在本實施形態,本體6的寬度係沿著本體6的長度方向大致固定。未限定為這種構成,亦可本體6的寬度係沿著本體6的長度方向變化。在此情況,本體6的寬度W意指本體6的最長寬度。
如第8圖所示,亦可本體6包含上外殼31及下外 殼32。本實施形態之接頭7包括第一節7a及第二節7b。第一節7a係對本體6連接成可繞第一支樞軸X轉動。第二節7b係對第一節7a連接成可繞第二支樞軸Y轉動。第二支樞軸Y係對第一支樞軸X不平行。第8圖中以一點鏈線表示第一支樞軸X及第二支樞軸Y。
在本實施形態,第一支樞軸X係對本體6的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第二支樞軸Y係對第一支樞軸X實質上垂直。亦可替代這種構成,第二支樞軸Y係對本體6的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第一支樞軸X係對第二支樞軸Y實質上垂直。
在本實施形態,接頭7係與本體6之近位端61的端面連接。接頭7之第一節7a係對本體6之近位端61的端面連接成可繞第一支樞軸X轉動。
在本實施形態,一體地形成接頭7之第二節7b與吸入管8。未限定為這種構成,亦可由不同的構件構成接頭7之第二節7b與吸入管8,並將兩構件連結成可拆裝。
在以下的說明,例如將形成於家具之間等之寬度窄的間隙稱為「狹隘部」。又,如以往之清掃頭般將在清掃頭之本體之長度方向的中央具有接頭者稱為「中央接頭」。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使從本體6之遠位端62至接頭7的長度比從中央接頭之本體端至接頭的長度長。在清掃具有本體6的寬度W以上之寬度的狹隘部時,藉由從遠位端62側將本體6插入狹隘部,可將本體6插入比中央接頭深入。因此,可易於清掃狹隘部。在平面圖上以接頭7為中心使本體6轉動時之轉動半徑比中央接頭長。可高效率地使用本體 6之長度方向的長度。可使本體6轉動時之清掃範圍變成寬廣,而可在短時間進行高效率的清掃。
若是本實施形態,藉由將接頭7與本體6之近位端61的端面連接,可將本體6插入狹隘部之更深處。因此,可特別易於清掃狹隘部。
在本發明,亦可在本體6之近位端61的端面不連接接頭7。在本發明,只要接頭7位於比遠位端62更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即可。即,只要將接頭7配置於比本體6之長度方向的中央更偏向近位端61側的位置即可。若在比遠位端62更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有接頭7,就可將本體6插入比中央接頭更深入狹隘部。
伴隨接頭7之第一節7a繞第一支樞軸X轉動,第二支樞軸Y之方向變化,但是第二支樞軸Y係被維持於對第一支樞軸X垂直。第一節7a係可對本體6,在預設之角度的範圍繞第一支樞軸X轉動。接頭7之第二節7b係可對第一節7a在預設之角度的範圍繞第二支樞軸Y轉動。
第10圖係從與本體6之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的側視圖。第10圖中之兩箭號表示接頭7之第二節7b對第一節7a繞第二支樞軸Y可轉動之角度的範圍的一例。在第10圖所示的例子,在將吸入管8之軸向成為鉛垂方向之狀態當作0°的情況,可在吸入管8之軸向為-20°~+90°的範圍轉動。在以下的說明,將依此方式所定義的角度稱為「第二支樞軸Y之轉動角度」。此外,如第10圖所示,亦可吸入管8之軸向對接頭7之第二節7b的軸向傾斜。又, 亦可吸入管8之軸向對接頭7之第二節7b的軸向平行或相同的軸。
第11圖係從與本體6之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的側視圖。第11圖中之兩箭號表示接頭7之第一節7a對本體6繞第一支樞軸X可轉動之角度的範圍的一例。在第11圖所示的例子,在將吸入管8之軸向成為鉛垂方向之狀態當作0°的情況,可在吸入管8之軸向為-90°~+90°的範圍轉動。在以下的說明,將依此方式所定義的角度稱為「第一支樞軸X之轉動角度」。
從第9圖至第11圖表示第一支樞軸X之轉動角度為0°之狀態。如第9圖及第11圖所示,在第一支樞軸X之轉動角度為0°之狀態,沿著本體6的寬度方向之接頭7及吸入管8的大小係比本體6之最長寬度W小。
第12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之使用形態的立體圖。第13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之其他的使用形態的立體圖。第12圖表示使本體6沿著寬度方向移動之使用形態。第13圖表示使本體6沿著長度方向移動之使用形態。以下,將第12圖所示之使用形態亦稱為「L字形態」,將第13圖所示之使用形態亦稱為「I字形態」。
使用者係在使用真空吸塵器1清掃時,以握持把手9之手可操作清掃頭2之本體6的方向。例如,藉由把手9在第1圖所示之扭轉方向A轉動,接頭7轉動而可改變本體6的方向。使用者係藉由扭轉把手9,而可改變從自己觀察在前後移動時之本體6的方向。在此情況,本體6的方向係例如可 在L字形態與I字形態之間變化。藉由將本體6的方向設定成L字形態,可易於清掃寬廣處。藉由將本體6的方向設定成I字形態,可易於清掃狹隘部等之狹窄處。本體6的方向在L字形態與I字形態之間變化時,本體6可不會離開被清掃面地轉動。在本實施形態,此時之本體6的轉動半徑係在平面圖上與本體6之長度L相同的程度。
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因應於狀況,可在L字形態與I字形態之間改變清掃頭2之使用形態。例如,在清掃房間之中央等之寬廣處的情況,可在L字形態使用清掃頭2。例如,在清掃家具之間隙等之狹隘部的情況,可在I字形態使用清掃頭2。只是改變本體6的方向,就可應付包含寬廣處及狹窄處之多樣之場景的清掃。可減少因應於清掃場所之附件的拆下及換裝的必要性,而可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第14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的底視圖。第15圖係第14圖中之在E-E線的剖面圖。第16圖係第15圖中之在F-F線的剖面圖。從第14圖至第16圖,權宜上,圖示成與實物相比,局部地簡化或省略各部的形狀及構造。
如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清掃頭2包括攪拌器35及馬達37。攪拌器35係被安裝成對本體6可轉動。攪拌器35之轉軸R1係對本體6之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藉由攪拌器35轉動,攪拌被清掃面,而從被清掃面耙起塵埃。在本體6包含上外殼31及下外殼32的情況,亦可攪拌器35係被安裝於下外殼32。將被驅動輪36與攪拌器35之一端側連結。被驅動輪36係與攪拌器35一體地轉動。攪拌器35之另一端側係 經由軸48,被支撐成對本體6可轉動。
馬達37係使攪拌器35轉動。本實施形態之馬達37係電動機。在本發明,使攪拌器35轉動之馬達係未限定為電動機,例如亦可是藉氣流轉動的渦輪機。馬達37包括驅動軸38。馬達37之驅動軸38的轉軸R2係對攪拌器35的轉軸R1實質上平行。驅動軸38係經由驅動皮帶40,與被驅動輪36連接。藉由馬達37之驅動力經由驅動軸38、驅動皮帶40以及被驅動輪36傳達至攪拌器35,攪拌器35轉動。此外,在第15圖,對本體6係表示第14圖中之在E-E線的剖面,對攪拌器35、被驅動輪36、馬達37、驅動軸38以及驅動皮帶40係表示從本體6之近位端61側所觀察的側面。亦可替代圖示的構成,例如藉齒輪列等其他的傳達手段向攪拌器35傳達馬達37的驅動力。
本體6包括吸入開口49及攪拌器室50。攪拌器室50形成於本體6的內部。吸入開口49開口於本體6的下面。攪拌器室50收容攪拌器35。藉由攪拌器室50之下面的至少一部分開口,形成吸入開口49。電動送風機24動作時,從吸入開口49吸入髒空氣。亦可本體6更包括形成於本體6之下面以外的面(例如側面)之吸入開口。在此情況,形成於本體6之下面以外的面之吸入開口的總開口面積係比形成於本體6之下面之吸入開口49的總開口面積小較佳。藉由依此方式構成,可得到以下之效果。主要因為可從形成於本體6之下面的吸入開口49吸入塵埃,所以可減輕吸入性能的變動。
若是本實施形態,藉由使馬達37之轉軸R2對攪 拌器35之轉軸R1實質上平行,可得到以下之效果。能以節省空間來配置馬達37。可使吸入開口49之面積變大。可使清掃頭2輕量化。如第14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驅動軸38從馬達37所突出之方向係與被驅動輪36從攪拌器35所突出之方向相同。
如第15圖所示,攪拌器35包括筒狀基體43及突出構件44。突出構件44係從筒狀基體43的外周面突出。突出構件44係藉筒狀基體43所包括之固持部(省略圖示)固持。作為突出構件44,例如亦可使用纖維質的刷毛,亦可使用軟質材之葉片狀者,亦可使用這些之組合。亦可突出構件44係在筒狀基體43的外周排列成以轉軸R1為中心的鬚捲狀。在此情況,亦可將突出構件44排列至少2列以上(例如4列),並將鬚捲狀之谷部形成於列間。或,亦可突出構件44係在筒狀基體43的外周排列成與轉軸R1平行。
如第14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馬達37被配置於比本體6之遠位端62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如第15圖所示,馬達37之轉軸R2與本體6之下面的距離係比攪拌器35之轉軸R1與本體6之下面的距離大。若是本實施形態,藉這些的構成,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因為是比較重之元件之馬達37的位置接近接頭7,所以可使重心向接頭7的附近靠近。結果,使用者能以較輕之力使清掃頭2移動。
如第16圖所示,接頭7包括第一吸入通道71。第一吸入通道71係與吸入管8之內部連通。第一吸入通道71成為髒空氣的通路(風路)。第一吸入通道71形成於接頭7之內 部。本體6包括第二吸入通道51及間壁45。第二吸入通道51及間壁45形成於本體6之內部。第二吸入通道51係延伸成對攪拌器35之轉軸R1實質上平行。第二吸入通道51係與接頭7內之第一吸入通道71連通。第二吸入通道51成為髒空氣的通路(風路)。間壁45隔開攪拌器室50與第二吸入通道51。間壁45包括從攪拌器室50往第二吸入通道51之通氣口46。本實施形態之間壁45所包括之通氣口46的個數是一個,但是亦可間壁45具有複數個通氣口46。通氣口46係與攪拌器35的外周相對向。間壁45係對攪拌器35之轉軸R1實質上平行。
本實施形態之本體6包括第三吸入通道59、間壁52以及開口53。第三吸入通道59及間壁52形成於本體6之內部。開口53開口於本體6與接頭7的連接面。第三吸入通道59,係對攪拌器35之轉軸R1實質上垂直延伸。第三吸入通道59形成於比本體6之遠位端62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間壁52隔開攪拌器室50與第三吸入通道59。間壁45係與間壁52連接。間壁52係對攪拌器35之轉軸R1實質上垂直。在本實施形態,第二吸入通道51係經由第三吸入通道59及開口53,與接頭7內之第一吸入通道71連通。依此方式,亦可第二吸入通道51係經由其他的通路與第一吸入通道71連通。未限定為這種構成,亦可第二吸入通道51係不經由其他的通路,而與第一吸入通道71直接地連通。
在本實施形態,第二吸入通道51及間壁45係以在攪拌器35之幾乎全長,沿著攪拌器35之轉軸R1的方式所形成。未限定為這種構成,亦可第二吸入通道51及間壁45係 以在攪拌器35之全長的一部分,沿著攪拌器35之轉軸R1的方式所形成。
第16圖中之箭號表示髒空氣的流動。從吸入開口49向本體6之內部所流入的髒空氣係通過攪拌器室50、通氣口46、第二吸入通道51、第三吸入通道59以及開口53後,向接頭7內之第一吸入通道71前進。若是本實施形態,藉由在隔開攪拌器室50與第二吸入通道51之間壁45包括通氣口46,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抑制來自吸入開口49之吸入量偏向接頭7側,而可在吸入開口49之整個區域抑制吸入量的不均。從通氣口46向第二吸入通道51可高效率地吸入藉攪拌器35所耙起之塵埃。
在本實施形態,通氣口46係關於本體6之長度方向的位置,位於對攪拌器35之長度的中央偏向遠位端62側的位置。藉此,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在吸入開口49之整個區域更確實地抑制吸入量的不均。可減少對攪拌器35之長度方向之吸入量的不均。在間壁45包括複數個通氣口46的情況,藉由如上述所示設定其中至少一個通氣口46的位置,可得到與上述類似之效果。在間壁45包括一個通氣口46的情況,在該通氣口46係關於本體6之長度方向的位置,位於攪拌器35之長度的中央之位置的情況,亦可得到與上述類似之效果。在間壁45包括複數個通氣口46的情況,在至少其中一個通氣口46係關於本體6之長度方向的位置,位於攪拌器35之長度的中央之位置的情況,亦可得到與上述類似的效果。
如第15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本體6包括間壁34 及馬達室39。馬達室39收容馬達37。間壁34隔開馬達室39與攪拌器室50之間、及馬達室39與第二吸入通道51之間。馬達37係至少局部地位於第二吸入通道51的上方。亦可間壁45係至少局部地對本體6的下面及被清掃面垂直。在本實施形態,如以下所示構成。第二吸入通道51係至少局部地位於本體6的下面與馬達37之間。第二吸入通道51的上部之內壁面的位置位於比攪拌器35之上端低的高度。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使本體6的寬度W及本體6的高度變小。
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接頭7係在維持形成於本體6之吸入開口49的開口方向之狀態,對本體6能以第一支樞軸X及第二支樞軸Y為中心轉動。藉由接頭7以第一支樞軸X及第二支樞軸Y為中心轉動,本體6係與扭轉方向A的動作及傾斜方向B的動作無關地維持吸入開口49之開口方向。藉此,對被清掃面之吸入開口49的角度不變,而吸入開口49與被清掃面的距離不變。因此,可抑制吸入開口49之周邊的真空度降低,而可一面維持吸入性能一面操作本體6。
本體6的長度係10cm以上較佳。若本體6的長度L係10cm以上,可使在L字形態使用清掃頭2的情況及根據扭轉方向A之動作使本體6轉動的情況的清掃範圍變成充分寬廣。本體6的長度L係30cm以下較佳。若本體6的長度L係30cm以下,在遠離接頭7之位置之吸入開口49的端部,亦可確保可充分地吸入塵埃的吸力。
若是本實施形態,藉由將接頭7與本體6之近位 端61的端面連接,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因為可使在平面圖上使本體6以接頭7為中心轉動時之轉動半徑變成更大,所以可進行更高效率的清掃。抑制從被清掃面至接頭7的高度,因為易清掃沙發之下等的低處,所以可提高清掃頭2之操作性。
如第9圖及第11圖所示,在第一支樞軸X之轉動角度為0°的狀態,沿著本體6的寬度方向之接頭7及吸入管8的大小係比本體6之最長寬度W更小。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若狹隘部的寬度是本體6之最長寬度W以上,將清掃頭2設定成I字形態並插入該狹隘部,而可清掃該狹隘部。
如第11圖所示,接頭7位於本體6之寬度方向之實質上中央。即,在平面圖上,接頭7與近位端61之端面的連接部位於本體6之寬度W之實質上中央。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在將清掃頭2設定成I字形態並插入狹隘部時,可更確實地抑制接頭7及吸入管8成為障礙。在使清掃頭2移動時本體6難離開被清掃面,而可維持高的吸入性能,而且提高操作性。
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本體6包括從攪拌器室50與遠位端62之端面連接的攪拌器出入口54。藉由穿過攪拌器出入口54並從本體6拔出攪拌器35,可從本體6拆下攪拌器35。藉由從本體6拆下攪拌器35,可易於除去附著於攪拌器35的污物。因為攪拌器35的外周係可彈性變形,所以攪拌器35可通過具有比攪拌器35的外徑小之內徑的攪拌器出入口54。支撐攪拌器35之軸48係與塞栓55連結。攪拌器35 係可對塞栓55轉動。在將攪拌器35適當地安裝於本體6之狀態,塞栓55塞住攪拌器出入口54。清掃頭2包括可切換成對攪拌器出入口54鎖住塞栓55之狀態與解除上鎖之狀態的上鎖機構(省略圖示)較佳。因為該上鎖機構係周知,所以省略說明。若是本實施形態,藉由將馬達37配置於比本體6之遠位端62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可易於實現可從攪拌器出入口54拔出攪拌器35之構造。
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包括設置於本體6之下部的輥47。輥47係可一面與被清掃面接觸一面轉動。輥47係可在被清掃面上支撐本體6。藉由包括輥47,在被清掃面上本體6可更圓滑地移動。使用者能以更輕之力使清掃頭2之本體6對被清掃面移動。亦可輥47之方向可變成可應付在本體6對被清掃面在寬度方向移動時(上述之L字形態)、與在本體6對被清掃面在長度方向移動時(上述之I字形態)之雙方。或,亦可將可在任意方向轉動之球形的輥設置於本體6的下部。
亦可清掃頭2包括如以下所示之可動車輪(省略圖示)。可動車輪係對本體6被支撐成可位移至從本體6之下面所突出的第一位置、與退避至本體6之內部的第二位置。可動車輪係在從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之方向被偏壓。在本體6位於被清掃面之狀態,可動車輪係位於第二位置。在本體6離開被清掃面之狀態,可動車輪係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在本體6包括開關(省略圖示),該開關係在可動車輪位於第二位置時變成導通,而在可動車輪位於第一位置時變成不導通。在電 動送風機24之動作中,若該開關是導通形態,則馬達37被通電,而攪拌器35轉動。若該開關是不導通形態,則停止對馬達37之通電,而攪拌器35停止。藉由如以上所示構成,可防止攪拌器35在本體6離開被清掃面之狀態轉動。因此,可確實地抑制手接觸轉動之攪拌器35。
亦可上述之可動車輪係至少局部地由例如纖維材質、彈性體等的軟材質所構成。亦可可動車輪係至少局部地由例如比本體6之主要部的材質軟的材質所形成。亦可在本體6之前面側(在第14圖中為上側)的下部,設置以比較易於變形之軟材質(例如彈性體、氯化乙烯)所形成的緩衝器(省略圖示)。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17圖,說明第2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17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吸塵器1A的立體圖。第17圖所示之真空吸塵器1A,係例如無線式之充電式真空吸塵器。本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吸塵器1A包括清掃頭2、吸塵器本體5A以及把手9A。本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吸塵器1A所包括的清掃頭2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相同的構造。吸塵器本體5A的外形係大致圓柱形。吸塵器本體5A包括收容單元14A及集塵單元15A。收容單元14A及集塵單元15A的外形係大致圓柱形。集塵單元15A係可拆裝地被安裝於收容單元14的下側。棒狀之把手9A係與吸塵器本體5之上部連結。亦可把手9A的中心軸係與吸塵器本體5A的中心軸一致。在第17圖中,把手9A的中心軸及吸塵器 本體5A的中心軸係以一點鏈線表示。
在本第2實施形態,清掃頭2係不經由吸入軟管4地與吸塵器本體5A連接。吸入管8係與集塵單元15A的內部相通。亦可吸入管8的中心軸係對吸塵器本體5A的中心軸平行。使用者係在使用真空吸塵器1A時,藉由握持把手9A,一面支撐吸塵器本體5A的重量一面清掃。本第2實施形態之真空吸塵器1A包括被收容於收容單元14A之內部的電動送風機(省略圖示)。亦可該電動送風機的中心軸係與收容單元14A的中心軸一致。亦可把手9A的中心軸係與該電動送風機的中心軸一致。若依據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類似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18圖及第19圖,說明第3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18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A的底視圖。第19圖係第18圖中之在G-G線之模式上的剖面圖。此外,包含後述之實施形態,在第18圖以後的圖,權宜上圖示成局部地省略或簡化各部的形狀、構造、以及壁的厚度等。
如第18圖所示,在本第3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A,馬達37配置於比本體6之近位端61接近遠位端62的位置。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因為可抑制接頭7的附近之吸入通道(在本實施形態係省略圖示)的形狀受到馬達37之配置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可容易且良好地形 成接頭7的附近之吸入通道的形狀。因為可將馬達37配置於遠離往接頭7之髒空氣之流動的位置,所以塵埃難進入馬達37。易冷卻馬達37。可提高馬達37的壽命。可提高攪拌器35的轉速,而塵埃除去性能提高。
如第19圖所示,在本第3實施形態的清掃頭2A,馬達37之轉軸R2與本體6之下面的距離係比攪拌器35之轉軸R1與本體6之下面的距離小。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藉由將是比較重之元件的馬達37搭載於低的位置,可使重心變低,因此,可使對被清掃面之本體6的姿勢變成更穩定。可將本體6之總高度形成低。此外,在第19圖,權宜上作成如以下所示。以虛線表示吸入開口49。省略攪拌器室50與馬達37之間之間壁的圖示。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20圖,說明第4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20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B的底視圖。
如第20圖所示,在本第4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B,驅動軸38從馬達37所突出的方向係與被驅動輪36從攪拌器35所突出的方向相反。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易於抑制馬達37之配置空間與攪拌器35之配置空間發生干涉。可使本體6的寬度W及本體6的高度變小。
第5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21圖,說明第5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21圖係第5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C的底視圖。
如第21圖所示,本第5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C係如以下所示構成。驅動軸38從馬達37所突出的方向係與被驅動輪36從攪拌器35所突出的方向相反。清掃頭2C係替代第1實施形態之驅動皮帶40,包括中間齒輪56。齒輪形成於被驅動輪36的外周。被驅動輪36的齒輪係與中間齒輪56嚙合。齒輪形成於驅動軸38的外周。驅動軸38的齒輪係與中間齒輪56嚙合。藉由馬達37之驅動力經由驅動軸38、中間齒輪56以及被驅動輪36,傳達至攪拌器35,而攪拌器35轉動。根據如以上所示的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易於抑制馬達37之配置空間與攪拌器35之配置空間發生干涉。可使本體6的寬度W及本體6的高度變小。
第6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22圖,說明第6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22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D的底視圖。
如第22圖所示,本第6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D係如以下所示構成。驅動軸38從馬達37所突出的方向係與被驅動輪36從攪拌器35所突出的方向相反。齒輪形成於被驅動輪36的外周。齒輪形成於驅動軸38的外周。被驅動輪36的齒輪 係與驅動軸38的齒輪直接嚙合。藉由馬達37之驅動軸38轉動,被驅動輪36轉動,而攪拌器35轉動。根據如以上所示的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易於抑制馬達37之配置空間與攪拌器35之配置空間發生干涉。可使本體6的寬度W及本體6的高度變小。
第7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23圖,說明第7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23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E的底視圖。
如第23圖所示,本第7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E係如以下所示構成。驅動軸38從馬達37所突出的方向係與被驅動輪36從攪拌器35所突出的方向相反。馬達37之驅動軸38的轉軸R2係對攪拌器35及被驅動輪36的轉軸R1,位於同軸上。驅動軸38係與被驅動輪36連結。驅動軸38、被驅動輪36以及攪拌器35係成一體地轉動。根據如以上所示的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可易於抑制馬達37之配置空間與攪拌器35之配置空間發生干涉。可使本體6的寬度W及本體6的高度變小。
馬達37的直徑(外徑)係攪拌器35的直徑(外徑)以下,在本第7實施形態,在從與攪拌器35之轉軸R1平行的方向觀察時,馬達37的外周係位於攪拌器35之外周的內側。根據這種構成,若是本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能以節省空間配置馬達37。可使本體6的寬度W及本體6的高度變成 更小。此外,在如上述之第6實施形態(第22圖)所示,在馬達37之驅動軸38的轉軸R2係對攪拌器35的轉軸R1實質上平行的構成,亦可作成在從與攪拌器35之轉軸R1平行的方向觀察時,馬達37的外周係位於攪拌器35之外周的內側。在此情況,可得到與上述類似之效果。
第8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24圖,說明第8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24圖係第8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F的底視圖。
如第24圖所示,本第8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F係如以下所示構成。清掃頭2F係替代第1實施形態之被驅動輪36、馬達37以及驅動皮帶40,包括外轉子式之馬達57與固定軸58。馬達57包括外轉子571及內定子572。馬達57配置於攪拌器35的內部。馬達57之外轉子571的轉軸R2係對攪拌器35的轉軸R1,位於同軸上。外轉子571被固定於攪拌器35。內定子572係經由固定軸58,被固定於本體6。內定子572係對本體6無法轉動。藉由對馬達57通電,攪拌器35與外轉子571成一體地轉動。在第24圖,表示攪拌器35之一部分、馬達57以及固定軸58的縱向剖面圖。
根據如以上所示之構成,若是本第8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藉由將使攪拌器35轉動之馬達57配置於攪拌器35的內部,可節省空間。可使本體6小形化。因為可抑制接頭7的附近之吸入通道(在本實施形態係省略圖示)的形 狀受到馬達57之配置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可容易且良好地形成接頭7的附近之吸入通道的形狀。
第9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第25圖,說明第9實施形態,但是主要說明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相異點,對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簡化或省略說明。第25圖係第9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G的側面剖面圖。因為第9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G的底視圖係與第18圖大致相同,所以省略。第25圖係在相當於第18圖中之G-G線的位置剖開第9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G的剖面圖。
本第9實施形態之清掃頭2G係如以下所示構成。馬達37係配置於比本體6之遠位端62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馬達37的轉軸R2係對攪拌器35的轉軸R1實質上平行。如第25圖所示,從與本體6之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觀察時,馬達37的轉軸R2係對攪拌器35的轉軸R1,位於斜上的位置。本體6包括間壁41及馬達室42。馬達室42收容馬達37。間壁41係隔開馬達室42與攪拌器室50之間、及馬達室42與第二吸入通道51之間。馬達37係至少局部地位於第二吸入通道51的上方。
若是本第9實施形態,可得到以下之效果。藉由將馬達37配置於比本體6之遠位端62接近近位端61的位置,可抑制接頭7的附近之吸入通道的形狀受到馬達37之配置所造成的影響。可容易且良好地形成接頭7的附近之吸入通道的形狀。因為可將馬達37配置於遠離往接頭7之髒空氣之流動的位置,所以塵埃難進入馬達37。易冷卻馬達37。可提高馬 達37的壽命。可提高攪拌器35的轉速,而塵埃除去性能提高。藉由將馬達37的轉軸R2配置於對攪拌器35的轉軸R1斜上的位置,可使本體6的寬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小形化。
1‧‧‧真空吸塵器
2‧‧‧清掃頭
3‧‧‧連接管
4‧‧‧吸入軟管
5‧‧‧吸塵器本體
6‧‧‧本體
7‧‧‧接頭
8‧‧‧吸入管
9‧‧‧把手
10‧‧‧操作開關
11‧‧‧軟管連接口
12‧‧‧電源線
13‧‧‧車輪
A‧‧‧扭轉方向
B‧‧‧傾斜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包括:本體,係具有近位端及遠位端,從該近位端至該遠位端的長度係對從該近位端往該遠位端的長度方向比垂直的寬度更長;攪拌器,係被安裝成對該本體可轉動,該轉軸係與該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使該攪拌器轉動之馬達;吸入管;以及接頭,係具有與該吸入管之內部連通的第一吸入通道,並將該吸入管連接成對該本體可轉動;該接頭係位於比該遠位端接近該近位端的位置;該本體係具有:收容該攪拌器之攪拌器室、與該第一吸入通道連通之第二吸入通道、以及將該攪拌器室與該第二吸入通道隔開的間壁;該第二吸入通道係與該攪拌器之該轉軸實質上平行地延伸;該間壁係具有從該攪拌器室往該第二吸入通道之至少一個的通氣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清掃頭,其中該至少一個的通氣口係包含關於該長度方向的位置位於該攪拌器之長度的中央之位置的通氣口,或關於該長度方向的位置位於對該攪拌器之長度的中央偏向該遠位端側之位置的通氣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馬達係位於 比該近位端接近該遠位端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馬達係位於比該遠位端接近該近位端的位置;該馬達之轉軸與該本體之下面的距離係比該攪拌器之該轉軸與該本體之下面的距離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馬達之轉軸係與該攪拌器之該轉軸實質上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馬達之轉軸係與該攪拌器之該轉軸實質上平行,或與該攪拌器之該轉軸位於同軸上;從與該攪拌器之該轉軸平行的方向觀察,該馬達之外周係位於該攪拌器之外周的內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馬達係配置於該攪拌器之內部的外轉子式馬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本體係包括從該攪拌器室與該遠位端之端面連接的攪拌器出入口;透過該攪拌器出入口,可從該本體拆下該攪拌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在該本體的下部包括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接頭係包括:第一節,係對該本體連接成可繞第一支樞軸轉動;及第二節,係對該第一節連接成可繞與該第一支樞軸不平行之第二支樞軸轉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清掃頭,其中該第一支樞軸及該 第二支樞軸之一方係與該長度方向實質上平行;該第二支樞軸係對該第一支樞軸實質上垂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該接頭係與該近位端的端面連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其中在平面圖上,該接頭與該近位端之端面的連接部係位於該本體之該寬度之實質上中央的位置。
  14. 一種真空吸塵器,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清掃頭。
TW104137122A 2015-10-22 2015-11-11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TWI612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9801 2015-10-22
PCT/JP2015/079801 WO2017068679A1 (ja) 2015-10-22 2015-10-22 バキューム掃除機用の掃除機ヘッド、及びバキューム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570A true TW201714570A (zh) 2017-05-01
TWI612933B TWI612933B (zh) 2018-02-01

Family

ID=58556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7122A TWI612933B (zh) 2015-10-22 2015-11-11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6713B2 (zh)
JP (1) JP6500994B2 (zh)
CN (1) CN108135411B (zh)
AU (1) AU2015412294B2 (zh)
NZ (1) NZ740309A (zh)
TW (1) TWI612933B (zh)
WO (1) WO20170686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5552B (zh) * 2017-03-08 2021-11-11 瑞典商富世華股份有限公司 溝道清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7481B2 (ja) * 2018-07-02 2023-03-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クリー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1533A (en) 1974-10-04 1976-04-07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Saamarupurintano injihetsudo
JPS57202667U (zh) * 1981-06-17 1982-12-23
JPS57202859U (zh) * 1981-06-19 1982-12-24
JPS59105456U (ja) 1982-12-29 1984-07-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JPS63267323A (ja) 1987-04-24 1988-11-0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JPH02109527A (ja) * 1988-10-19 1990-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床用掃除具
CN2128519Y (zh) * 1992-06-03 1993-03-24 胡久明 一种吹吸结合的吸尘器
JPH0838400A (ja) 1994-08-02 1996-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掃除機用床ノズル
JP3009350B2 (ja) * 1995-11-17 2000-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JPH09215640A (ja) * 1996-02-14 1997-08-19 Ryozo Ota 電気掃除器の吸込具
SE510283C2 (sv) * 1997-04-24 1999-05-10 Electrolux Ab Dammsugare
TW478929B (en) * 1997-05-30 2002-03-11 Hitachi Ltd Suction nozzle of a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naving the same
TW425276B (en) * 1997-11-17 2001-03-11 Hitachi Ltd Vacuum cleaner
CN2339146Y (zh) * 1998-07-29 1999-09-22 卢永强 家用便携式吸尘器
DE10017705C2 (de) * 2000-04-08 2002-03-14 Wessel Werk Gmbh Düse für Bodenstaubsauger
CN1171559C (zh) * 2001-01-11 2004-10-20 维斯尔-韦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家用真空吸尘器的空吸清扫装置
US6823559B2 (en) * 2002-02-07 2004-11-30 Wessel-Werk Gmbh Front brush attachment device for vacuum cleaner
EP1356755B1 (en) 2002-04-25 2012-05-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Vacuum-cleaner suction tool and vacuum cleaner using the same
JP3757922B2 (ja) 2002-09-13 2006-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3849667B2 (ja) 2003-05-08 2006-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3882191B2 (ja) * 2003-06-13 2007-02-14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EP1618822A1 (de) * 2004-07-17 2006-01-25 Wessel-Werk GmbH & Co. KG Bürstenvorsatzgerät für Haushaltsstaubsauger
JP2006334301A (ja) 2005-06-06 2006-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KR100730233B1 (ko) * 2006-03-07 2007-06-19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용 보조 브러시
CN100566645C (zh) 2007-04-11 2009-12-09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吸尘嘴
JP2013070838A (ja) 2011-09-28 2013-04-2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JP5865700B2 (ja) 2011-12-27 2016-02-17 株式会社東芝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267898B2 (ja) 2013-09-05 2018-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WO2015074769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leaning device having a nozzle for cleaning a surfa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5552B (zh) * 2017-03-08 2021-11-11 瑞典商富世華股份有限公司 溝道清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0994B2 (ja) 2019-04-17
AU2015412294A1 (en) 2018-03-22
US20180242805A1 (en) 2018-08-30
WO2017068679A1 (ja) 2017-04-27
US10856713B2 (en) 2020-12-08
CN108135411B (zh) 2020-12-01
NZ740309A (en) 2022-07-01
AU2015412294B2 (en) 2019-01-17
TWI612933B (zh) 2018-02-01
JPWO2017068679A1 (ja) 2018-03-22
CN108135411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5412U (zh) 真空吸尘器
JP5237410B2 (ja) ロボット掃除機
KR102372897B1 (ko) 청소기
JP2009189795A (ja) 掃除装置
TW201714570A (zh) 真空吸塵器之清掃頭以及真空吸塵器
KR102585677B1 (ko) 탈부착식 휴대용 진공청소기를 탑재한 로봇 진공청소기
JP6105886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662573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6287952B2 (ja) 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TWI623294B (zh) 打掃工具及真空吸塵器
CN112566534A (zh) 电池供电的真空吸尘器
JP2000083869A (ja) 電気掃除機
JP6404642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2005198909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2355196A (ja) 電気掃除機
AU2019449365B2 (en) Vacuum cleaner head and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109843136B (zh)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JP6288149B2 (ja) 掃除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JP6890046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6202358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7898623A (zh) 表面清洁装置
CN112617655A (zh) 手持吸尘器
CN117770695A (zh) 刷辊和表面清洁装置
KR20230133588A (ko) 청소기
JP6133179B2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