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136B -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136B
CN109843136B CN201680089508.0A CN201680089508A CN109843136B CN 109843136 B CN109843136 B CN 109843136B CN 201680089508 A CN201680089508 A CN 201680089508A CN 109843136 B CN109843136 B CN 109843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artition
air passage
agitator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5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136A (zh
Inventor
朝日洋平
高野浩志郎
服卷茉莉花
相马公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3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吸入件(1)具备在底面形成有吸入口(74)的机身(7)和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路的接头(8)。接头(8)与机身(7)连接。在机身(7)的内部形成有机身通道(75)。在接头(8)上形成有使第一风路和机身通道(75)连通的通气口。机身(7)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任意一方向机身通道(75)突出的分隔部(76)。分隔部(76)包括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相邻的远位部(101)、与远位部(101)相比靠近通气口的近位部(102)、以及连接远位部(101)与近位部(102)的中间部(103)。近位部(102)比远位部(101)及中间部(103)向上述一方突出。中间部(103)比远位部(101)向上述一方突出。

Description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电动吸尘器用的吸口体。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口体的底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底部开口。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口体从该底部开口吸入尘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87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吸口体时,底部开口的左右方向两端处的风速小于底部开口中央处的风速。由于底部开口的左右方向两端处的风速变小,从而底部开口的左右方向两端附近的尘埃不会被充分地吸入。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入口体中,无法充分地吸引存在于该吸入口体的左右方向端部附近的尘埃。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地吸入大范围存在的尘埃、吸引尘埃的性能更好的吸入件。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吸入件具备在底面形成有吸入口的机身和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路的接头。接头与机身连接。在机身的内部形成有经由吸入口与机身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风路。在接头上形成有使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连通的通气口。机身具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在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朝向上下方向的任意一方向第二风路突出。分隔部沿着吸入口的长边方向形成。分隔部包括与机身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相邻的远位部、与远位部相比靠近通气口的近位部、以及连接远位部与近位部的中间部。近位部比远位部及中间部向上述的一方突出。中间部比远位部向上述的一方突出。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备上述吸入件及在该吸入件的内部产生气流的电动送风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吸入件具有分隔部,该分隔部包括上述近位部、远位部和中间部。近位部比远位部及中间部突出。中间部比远位部突出。由此,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地吸入大范围存在的尘埃、吸引尘埃的性能更好的吸入件。另外,提供一种具备该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收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收纳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收纳单元的C-C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收纳单元的D-D线处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的仰视图。
图11是以机身的短边方向的视线观察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的侧视图。
图12是以机身的长边方向的视线观察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的侧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吸入件的E-E线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3所示的吸入件拆下了搅拌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拆下了搅拌器的吸入件的F-F线处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吸入件的G-G线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吸入件的H-H线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5所示的拆下了搅拌器的吸入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吸入件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吸入件的仰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吸入件的仰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吸入件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吸入件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吸入件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吸入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在本公开中,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本公开中的装置、器具、以及零件等的个数、配置、朝向、形状以及大小,原则上,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个数、配置、朝向、形状以及大小。另外,本公开可以包括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的能够组合的结构的所有组合。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1的电动吸尘器200的立体图。电动吸尘器200例如具备吸入件1、连接管2、吸引软管3、吸尘器主体4、伸缩管5以及手柄6。如图1所示,吸入件1通过连接管2、吸引软管3、伸缩管5以及手柄6与吸尘器主体4连接。
在本公开中,将由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及具备该吸入件1的电动吸尘器200清扫的面称为“被清扫面”。被清扫面例如包括室内的地面等。
吸入件1例如具备机身7、接头8以及吸引管9。机身7将被清扫面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接头8使吸引管9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机身7。吸引管9是管状的构件。
如图1所示,吸引管9的一端部与接头8连接。吸引管9的另一端部与伸缩管5的一端部连接。伸缩管5是伸缩自如地形成的管状的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伸缩管5及吸引管9是管状的加长杆(wand)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8、吸引管9和伸缩管5分别形成为不同的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管9和伸缩管5相互装卸自如。接头8和吸引管9例如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另外,伸缩管5和吸引管9例如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连接管2是中途弯折的圆筒状的构件。连接管2的一端部与伸缩管5的端部连接。即,吸入件1和连接管2经由伸缩管5连接。另外,连接管2的另一端部与吸引软管3的一端部连接。吸引软管3是具有挠性的波纹状的构件。吸引软管3的另一端部与吸尘器主体4的软管连接口10连接。软管连接口10形成在吸尘器主体4的前部。
吸尘器主体4用于从含有尘埃的空气中分离尘埃,并排出去除了尘埃的空气。以下,也将含有尘埃的空气称为“脏污空气”。另外,也将去除了尘埃的空气称为“清洁空气”。清洁空气例如从吸尘器主体4返回室内。另外,吸尘器主体4例如具备电源线11及车轮12。车轮12位于吸尘器主体4的后部的两侧的侧面。
手柄6是由电动吸尘器200的使用者把持的部位。手柄6例如安装在连接管2或伸缩管5上。手柄6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由凝胶状的软质材料形成。通过由软质材料形成手柄6的一部分,把持手柄6的手与手柄6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另外,通过由软质材料形成手柄6的一部分,使用者容易握住手柄6。由此,吸入件1和电动吸尘器200的操作性变好。此外,手柄6例如也可以由比伸缩管5及吸引管9软的材料形成。
图1中的双箭头表示手柄6的移动方法的一例。通过手柄6移动,伸缩管5和吸引管9移动。扭转方向A的动作是伸缩管5以及吸引管9的绕中心轴的旋转。倾斜方向B的动作是改变伸缩管5和吸引管9相对于被清扫面的角度的动作。
在手柄6上例如设置有开关13。开关13例如设置在手柄6的根部附近。开关13用于供使用者控制电动吸尘器200的运转。
电源线11卷绕在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的未图示的线轴部。如后所述,在吸尘器主体4中内置有电动送风机24。当电源线11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时,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的电动送风机24等设备通电。电动送风机24通过通电来驱动。电动送风机24根据使用者对开关13的操作,进行预先设定的动作。
当电动送风机24驱动时,脏污空气被吸入机身7。被吸入到机身7中的脏污空气依次通过接头8、吸引管9、伸缩管5、连接管2及吸引软管3的内部,被输送到吸尘器主体4。机身7、接头8、吸引管9、伸缩管5、连接管2以及吸引软管3形成将脏污空气向吸尘器主体4输送的风路。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主体4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主体4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吸尘器主体4具备收纳单元14及集尘单元15。在收纳单元14内收纳吸尘器主体4所具备的设备中的集尘单元15以外的各种设备。另外,软管连接口10形成于收纳单元14的前端部。车轮12配置在收纳单元14的后部的两侧的侧面。
集尘单元15从脏污空气中分离尘埃。集尘单元15暂时积存分离出的尘埃。例如,集尘单元15通过在内部使脏污空气回旋,利用离心力将尘埃从空气中分离。例如,集尘单元15是旋风式的分离装置。该集尘单元1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收纳单元14。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收纳单元14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收纳单元14的俯视图。图4和图5表示从收纳单元14拆下了集尘单元15的状态。如图4及图5所示,收纳单元14具备收纳体16及收纳体17。
收纳体16是朝向上方开口的箱状的构件。收纳体16例如为成型品。卷绕有电源线11的线轴部及电动送风机24收纳于收纳体16。
收纳体17以堵塞形成于收纳体16的上述开口的方式与收纳体16结合。收纳体17具有用于收纳集尘单元15的收纳部17a。收纳有集尘单元15的空间形成在例如收纳部17a的上方。当将集尘单元15适当地安装于收纳单元14时,集尘单元15的主要部分配置在收纳部17a的上方的空间。即,适当地安装于收纳单元14的集尘单元15配置在收纳体17的上方。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收纳单元14形成有第一连接口18和第二连接口19。第一连接口18和第二连接口19例如形成在收纳单元14的上表面。第一连接口18和第二连接口19配置在靠近收纳单元14的后端部的位置。
第一连接口18例如配置在靠近收纳单元14的侧面中的一方的位置。第二连接口19例如配置在距收纳单元14的两侧面等距离的位置。在集尘单元15安装于收纳单元14的状态下,第一连接口18和第二连接口19与集尘单元15的内部连通。
图6是图5所示的收纳单元14的C-C线处的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收纳单元14的D-D线处的剖视图。如图6及图7所示,收纳单元14具备吸气风路形成部20。吸气风路形成部20在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形成吸气风路21。吸气风路21是用于将脏污空气引导到集尘单元15的风路。
吸气风路形成部20以通过收纳体16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设置。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一端在收纳单元14的前表面开口。在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上述一端形成有软管连接口10。另外,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另一端在收纳单元14的上表面开口。也就是说,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另一端在收纳体17开口。在吸气风路形成部20的上述另一端形成有与集尘单元15连接的第一连接口18。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收纳单元14具备排气风路形成部22。排气风路形成部22在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形成排气风路23。排气风路23是用于将从集尘单元15排出的清洁空气引导到未图示的排气口的风路。
排气风路形成部22以通过收纳体16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设置。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一端在收纳单元14的上表面开口。也就是说,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一端在收纳体17开口。在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上述一端形成有与集尘单元15连接的第二连接口19。另外,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另一端朝向收纳单元14的外方开口。排气风路形成部22的上述另一端形成有未图示的排气口。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收纳单元14的内部具备电动送风机24。电动送风机24用于在形成于电动吸尘器200的各风路产生气流。在形成于电动吸尘器200的各风路中,例如是用于使脏污空气从外部向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流入的风路、吸气风路21、集尘单元15内的空间以及排气风路23。电动送风机24例如配置在靠近收纳单元14的后端部的位置。另外,电动送风机24例如配置在排气风路23内。
若电动送风机24驱动,则在形成于电动吸尘器200的各风路中产生气流。此时,在吸入件1、连接管2、吸引软管3以及伸缩管5的内部产生吸引力。被吸入到吸入件1的机身7中的脏污空气从软管连接口10被导入到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
流入到吸尘器主体4的内部的脏污空气经过吸气风路21从第一连接口18向集尘单元15输送。在集尘单元15的内部,尘埃从脏污空气中分离。通过集尘单元15分离了尘埃的清洁空气从集尘单元15排出。从集尘单元15排出的清洁空气流入排气风路23。流入到排气风路23的清洁空气通过电动送风机24。通过了电动送风机24的清洁空气进一步在排气风路23中前进,从排气口向吸尘器主体4的外部排出。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1的立体图。图9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1的俯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1的仰视图。图11是以机身7的短边方向的视线观察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1的侧视图。图12是以机身的长边方向的视线观察实施方式1的吸入件1的侧视图。如图8至图12所示,吸入件1例如具备机身7、接头8以及吸引管9。
图9的俯视图是从上方观察放置于水平面的吸入件1的图。图10的仰视图是从下方观察放置于水平面的吸入件1的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俯视时的机身7的长边方向的尺寸比与该长边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的尺寸长。在本公开中,将俯视时的机身7的长边方向简称为“长边方向”。同样地,也将俯视时的机身7的短边方向简称为“短边方向”。
在此,将机身7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长度L。另外,将机身7的短边方向的尺寸设为宽度W。长度L比宽度W长。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俯视时,机身7的长边方向的一端7a以及另一端7b例如为直线状。也可以是在俯视时,一端7a以及另一端7b例如至少一部分是曲线状或折线状。在该情况下,机身7的长度L是指俯视时的一端7a与另一端7b之间的长边方向的最大长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机身7的宽度W沿着长边方向恒定。机身7的结构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机身7的宽度W也可以沿着长边方向变化。在该情况下,机身7的宽度W是指机身7的短边方向的最大尺寸。另外,在从上方观察放置于水平面的吸入件1时,机身7的外形也可以是例如正方形等。
在本公开中,将在使用者使吸入件1沿机身7的短边方向往复移动来进行清扫的情况下从该使用者观察时的前后左右方向定义为前后左右方向。即,将机身7的短边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另外,将机身7的长边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即,图11的侧视图是从后方观察吸入件1的图。另外,图12的侧视图是从左方观察吸入件1的图。电动吸尘器200的使用者例如通过在把持手柄6的状态下前后移动包括机身7的吸入件1来进行清扫。
例如,如图8所示,机身7也可以包括上机身71和下机身7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机身7具有底面73。底面73在具备吸入件1的电动吸尘器200被使用者使用时与被清扫面相向。底面73例如包含于下机身72。以下,原则上,以该底面73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为基准,对吸入件1进行说明。
在底面73形成有吸入口74。作为一例,吸入口74形成于底面73的前侧部分。吸入口74是用于吸入尘埃及空气即脏污空气的开口。吸入口74在电动吸尘器200被使用者使用时与被清扫面相向。吸入口74例如沿着机身7的长边方向形成。作为一例,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一致。本实施方式中的吸入口74的形状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本公开中,将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与俯视时的机身7的长边方向同样地简称为“长边方向”。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机身7连接有接头8。接头8例如在成为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位置与机身7连接。另外,作为一例,接头8与机身7的后侧部分连接。此外,机身7以及接头8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接头8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机身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偏向一端7a侧或另一端7b侧的位置。另外,接头8例如也可以与机身7的前侧部分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接头8具备第一转动部81以及第二转动部82。第一转动部81形成为能够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相对于机身7转动。第二转动部82形成为能够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相对于第一转动部81转动。当第一转动部81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转动时,第二转动部82与第一转动部81一起转动。第一转动部81连接机身7和第二转动部82。另外,在第二转动部82上连接有吸引管9。
在图8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第一旋转轴X以及第二旋转轴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轴X与俯视时的机身7的长边方向实质上平行。另外,第二旋转轴Y在俯视时相对于第一旋转轴X实质上垂直。第一旋转轴X和第二旋转轴Y彼此不平行。另外,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旋转轴Y不与第一旋转轴X交叉。接头8由第一转动部81和第二转动部82形成为例如T字形。
在此,“实质上平行”是指包括相对于完全平行的状态具有一定角度的范围。同样地,“实质上垂直”是指包括相对于完全垂直的状态具有一定角度的范围。一定角度的范围例如是±10°的范围。在本公开中,该“实质上平行”也简称为“平行”。另外,在本公开中,该“实质上垂直”也简称为“垂直”。
例如,如图8所示,在吸引管9的内部形成有管通道91。吸引管9与第二转动部82连接。吸引管9例如也可以与第二转动部82成为一体。当第二转动部82转动时,吸引管9与该第二转动部82一起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管9的长边轴92相对于第二转动部82倾斜。即,长边轴92相对于第二旋转轴Y倾斜。此外,长边轴92例如也可以与第二旋转轴Y同轴或与第二旋转轴Y平行。另外,管通道91的与长边轴92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长边轴92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管通道91的圆形截面的中心的轴。
在本公开中,将在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平行的视点中吸引管9的长边轴92相对于机身7的短边方向的角度设为第一角度α。换言之,如图12所示,第一角度α是在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平行的视点中与底面73平行的假想平面P1和长边轴92所成的优角。即,第一角度α是在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平行的视线中底面73与长边轴92所成的优角。
图12中的双箭头表示第一转动部81能够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转动的角度范围的一例。如图12所示,接头8能够在与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面内转动。如图12所示,第一角度α的大小通过第一转动部81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转动而改变。第一转动部81能够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转动的角度范围例如是第一角度α从90°至180°能够改变的范围。此外,第一转动部81能够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转动的角度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范围。
另外,在本公开中,如图11所示,将假想平面P2与假想平面P3之间的角度设为第二角度β。假想平面P2是包含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以及吸引管9的长边轴92的平面。假想平面P3是与底面73平行的平面。
图11中的双箭头表示第二转动部82能够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的角度范围的一例。第二角度β的大小通过第二转动部82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而改变。第二转动部82能够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旋转的角度范围例如是第二角度β从0°至180°能够改变的范围。此外,第二转动部82能够以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转动的角度范围不限于上述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8能够以第一旋转轴X以及第二旋转轴Y为中心转动。例如,当使用者将手柄6及伸缩管5在扭转方向A上移动时,第二角度β增减。另外,例如,当使用者将手柄6及伸缩管5在倾斜方向B上移动时,第一角度α增减。
如果是本实施方式,则底面73以及吸入口74所朝向的方向不管图1的扭转方向A的动作以及倾斜方向B的动作如何都维持不变。例如底面73被维持为相对于被清扫面平行。另外,例如,维持吸入口74相对于被清扫面的位置。由此,抑制了吸入口74的周边的真空度降低。如果是本实施方式,则能够得到不论使用者的操作如何都能够良好地维持吸引尘埃及空气的性能的吸入件1。
另外,如图12所示,吸入件1也可以形成为长边轴92与第一旋转轴X交叉。通过这样构成,即使第一转动部81以第一旋转轴X为中心旋转而使第一角度α增减,也能够使长边轴92与第一旋转轴X交叉的位置处的风路的截面积恒定。根据本例,能够得到吸引尘埃及空气的性能更好的吸入件1。
另外,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具备搅拌器25以及电机26。搅拌器25以及电机26收纳在机身7的内部。搅拌器25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机身7。搅拌器25通过旋转而从被清扫面搅起尘埃。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搅拌器25相对于机身7装卸自如地形成。此外,搅拌器25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机身7固定。另外,吸入件1例如也可以不具备搅拌器25以及电机。
搅拌器25例如具有筒状的基体和突出构件。突出构件例如包括纤维质的刷毛或叶片状的软质材料。突出构件也可以由纤维质的刷毛与叶片状的软质材料的组合形成。突出构件被保持在筒状的基体的外周。作为一例,突出构件在基体的外周排列成以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为中心的螺旋状。突出构件也可以排列至少2列以上,例如4列。也可以在多列突出构件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谷部。以此方式形成搅拌器25。此外,搅拌器25的构造不限于本例。例如,突出构件也可以与旋转轴R1平行地排列。搅拌器25只要是通过旋转而将尘埃搅起的部件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器25的外形为圆筒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相对于机身7的长边方向平行。换言之,搅拌器25沿着吸入口74和机身7的长边方向配置。此外,例如在机身7包括上机身71以及下机身72的情况下,搅拌器25也可以安装于下机身72。另外,搅拌器25也可以安装于上机身71。
在搅拌器2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连结有被驱动轮27。被驱动轮27与搅拌器25成为一体地旋转。搅拌器25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例如经由轴28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机身7。
电机26是使搅拌器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一例。电机26输出用于使搅拌器25旋转的动力。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机26是电动机。此外,使搅拌器25旋转的驱动机构并不限定于电动机。使搅拌器25旋转的驱动机构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空气流而旋转的涡轮。这样,使搅拌器25旋转的驱动机构包括各种驱动装置。
电机26配置在比搅拌器25靠后方的位置。电机26具备驱动轴29。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29的旋转轴R2相对于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平行。驱动轴29例如经由驱动带30与被驱动轮27连接。从电机26输出的动力经由驱动轴29、驱动带30及被驱动轮27传递到搅拌器25。由此,搅拌器25旋转。此外,从电机26输出的动力例如也可以通过齿轮系等传动机构向搅拌器25传递。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26的驱动轴29的旋转轴R2相对于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平行。由此,配置电机26的空间变得节省。另外,能够增大吸入口74的面积。另外,吸入件1轻量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29从电机26突出的方向如图10所示,是与相对于搅拌器25配置被驱动轮27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另外,如图10所示,吸入件1也可以具备例如搅拌器开关31。搅拌器开关31相对于机身7的底面73向下方突出。搅拌器开关31通过与被清扫面等接触而被向上方推入。电机26例如也可以通过将该搅拌器开关31向上方推入来进行驱动。
另外,吸入件1例如也可以具备至少一个轮32。轮32安装于机身7的底面。轮32一边相对于被清扫面滚动一边支承机身7。轮32减轻吸入件1与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
图13是图9所示的吸入件1的E-E线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从图13所示的吸入件1拆下了搅拌器25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拆下了搅拌器25的吸入件1的F-F线处的剖视图。图16是图13所示的吸入件1的G-G线处的剖视图。图17是图13所示的吸入件1的H-H线处的剖视图。以下,进一步参照图13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接头8的内部,如图13和图14所示,作为第一风路的一例而形成有接头通道83。接头通道83是用于将从吸入口74吸引的尘埃向吸引管9输送的风路。接头通道83与管通道91连通。
在机身7的内部,如图13和图14所示,作为第二风路的一例而形成有机身通道75。机身通道75经由吸入口74与机身7的外部连通。机身通道75是用于将从吸入口74吸引的尘埃向接头通道83输送的风路。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接头8上形成有通气口84。通气口84是使接头通道83与机身通道75连通的开口。换言之,吸入口74经由机身通道75与通气口84连通。另外,机身通道75经由通气口84与接头通道83连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接头8与机身7的后侧部分连接。形成于接头8的通气口84相对于吸入口74位于后方。即,通气口84相对于吸入口74位于与上下方向及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通气口84朝向机身7的内部。通气口84例如相对于长边轴92垂直。通气口84的朝向随着第一转动部81的转动而改变。例如,在使用者通过吸入件1清扫地面时,通气口84朝向前方斜下方。
如图13至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身7具有分隔部76。分隔部76朝向下方突出到机身通道75。如图15至图17所示,分隔部76沿着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形成。分隔部76例如形成为板状。机身通道75由分隔部76划分为第一吸引通道75a和第二吸引通道75b。
如图13至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引通道75a形成在分隔部76的后方。另外,第二吸引通道75b形成在分隔部76的前方。换言之,在俯视时,第一吸引通道75a相对于分隔部76位于与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另外,在俯视时,第二吸引通道75b相对于分隔部76位于与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另一侧。第一吸引通道75a的轮廓的一部分由分隔部76和隔壁78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器25配置在机身通道75的内部。另外,搅拌器25相对于分隔部76配置在前方。即,搅拌器25配置在第二吸引通道75b内。在此,将收纳搅拌器25的空间定义为搅拌器腔室75c。如图13、图14、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引通道75b和搅拌器腔室75c是相同的空间。如图13和图14所示,分隔部76形成搅拌器腔室75c的轮廓的一部分。搅拌器腔室75c经由吸入口74与机身7的外部连通。
机身7例如具有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从搅拌器25的上方形成到前方。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与分隔部76一起形成搅拌器腔室75c的轮廓的一部分。
此外,搅拌器腔室75c也可以由与分隔部76和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不同的构件形成。搅拌器腔室75c也可以不是与第二吸引通道75b相同的空间。搅拌器腔室75c例如也可以是第二吸引通道75b的一部分。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76形成为沿着搅拌器25的外形的圆弧状。即,分隔部76具有沿着搅拌器25的外形与搅拌器25相向的面。同样地,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也可以具有沿着搅拌器25的外形与搅拌器25相向的面。由此,搅拌器腔室75c的轮廓的一部分成为沿着搅拌器25的外形的形状。搅拌器腔室75c形成为圆筒状的空间。通过上述的结构,搅拌器25与分隔部76接近。另外,搅拌器25与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也同样地接近。
此外,分隔部76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分隔部76例如也可以朝向铅垂下方突出。另外,分隔部76也可以具有沿着搅拌器25的外形的圆弧状的部位和向铅垂下方突出的部位。例如分隔部76中的从上端到与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同等高度的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圆弧状。分隔部76中的与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同等高度相比低的部分也可以向铅垂下方突出。
如图13、图14、图16和图17所示,机身7具有隔壁78,该隔壁78将收纳电机26的空间和机身通道75隔开。本实施方式的隔壁78沿着机身7和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形成。隔壁78例如相对于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和驱动轴29的旋转轴R2平行地配置。隔壁78与分隔部76相隔一定距离。隔壁78配置在分隔部76的后方。换言之,分隔部76位于搅拌器25与隔壁78之间。
另外,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76包括远位部101、近位部102以及中间部103。远位部101是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相邻的部位。在远位部101中,例如包括分隔部76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远位部101包括分隔部76的左端和右端。近位部102是与远位部101相比靠近通气口84的部位。在近位部102中,例如包括分隔部76中的最靠近通气口84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近位部102包括分隔部76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
本实施方式的近位部102比远位部101以及中间部103向下方突出。即,近位部102的下端位于比远位部101的下端以及中间部103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中间部103比远位部101向下方突出。即,中间部103的下端位于比远位部10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远位部101的下端位于比近位部102的下端以及中间部103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即,分隔部7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越靠近吸入口74越大。分隔部76的下端的棱线与形成于底面73的吸入口74之间的距离越靠近通气口84越短。机身通道75中的位于分隔部76的下方的部分的上下方向尺寸越靠近通气口84越小。
图13中的箭头以及图14中的箭头表示电动送风机24工作时的尘埃及空气的流动。当电动送风机24工作时,尘埃及空气从吸入口74被吸引到第二吸引通道75b。被吸引到第二吸引通道75b的尘埃及空气经由第一吸引通道75a、通气口84以及接头通道83向管通道91流入。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吸入件1内流动的空气通过分隔部76的下方。通过分隔部76的下方的空气的风速具有越远离通气口84则越小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分隔部76,使得在分隔部76的下方,越远离通气口84,空气流动的空间的上下方向尺寸越大。在分隔部76的下方,越远离通气口84,风路的实质的截面积越大。如果是本实施方式,则在远离通气口84的位置也充分地流动空气。
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具有分隔部76,该分隔部包括远位部101、近位部102以及中间部103。近位部102比远位部101以及中间部103向下方突出。中间部103比远位部101向下方突出。由此,可得到能够均匀地吸入大范围存在的尘埃、吸引尘埃的性能更好的吸入件1。另外,提供具备该吸入件1的电动吸尘器200。
吸入件1及电动吸尘器200不论尘埃相对于该吸入件1的位置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吸引该尘埃。由此,例如使吸入件1沿机身7的长边方向移动来进行清扫的劳力和时间变少。例如使用者移动吸入件1的移动量变少。另外,为了清扫大范围的被清扫面所需的时间变短。如果是上述实施方式,则提供对使用者来说使用方便的吸入件1及电动吸尘器。
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具备将尘埃搅起的搅拌器25。由此,吸入件1能够高效地吸引尘埃。另外,搅拌器25在分隔部76的前方配置在机身通道75的内部。即,搅拌器25配置在第二吸引通道75b。通过上述分隔部76,被搅拌器25搅起的尘埃高效地流入分隔部76的后方的第一吸引通道75a。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吸引尘埃的性能更好的吸入件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隔部76形成搅拌器腔室75c的轮廓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形成搅拌器腔室75c的构件。由此,机身通道75的形状平滑化,吸入件1吸引尘埃的性能更好。
另外,如果是上述实施方式,则搅拌器25与分隔部76之间的距离变短。即,搅拌器25与分隔部76之间的间隙变小。同样地,搅拌器25与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7之间的间隙变小。换言之,搅拌器腔室75c中的搅拌器25未占据的空间变得更小。因此,在搅拌器腔室75c中流动的空气的量减少,更多的空气流入第一吸引通道。由此,如果是上述实施方式,则能够得到吸引尘埃的性能更好的吸入件1。此外,搅拌器25与分隔部76的距离是指旋转着的搅拌器25的外周与分隔部76的距离。搅拌器25与分隔部76的距离不取决于刷毛等突出构件产生的细微凹凸。
另外,分隔部76的形状也可以是一定的截面形状在长边方向上连续的形状。即,分隔部76也可以形成为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不论该长边方向的位置如何都相同。由此,分隔部76与搅拌器25之间的距离不论长边方向的位置如何都恒定。由此,在搅拌器腔室75c中流动的空气的量变得更少。
上述实施方式的分隔部76向下方突出。即,分隔部76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由此,能够在第一吸引通道75a产生从下方朝向上方的强气流。另外,从吸入口74朝向第一吸引通道75a的空气的风速变得更大。如果是上述实施方式,则能够得到能够更强力地吸引尘埃的吸入件1。另外,例如由搅拌器25搅起的尘埃被更强力地吸引到第一吸引通道75a。
使用者例如通过使吸入件1前后往复移动来进行被清扫面的清扫。如果是上述实施方式,则例如防止了在第一吸引通道75a中流动的空气的风速相对于吸入件1的移动速度不足。如果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则不论使用者的操作如何都能够充分地吸引尘埃。另外,通过在第一吸引通道75a产生从下方朝向上方的强气流,从而即使在例如通气口84朝向斜下方的状态下,流入搅拌器腔室75c的空气的量也变少。
另外,例如如图15所示,也可以在与吸入口74的长边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垂直的视点中,分隔部76与通气口8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吸引通道75a内产生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更强的气流。
例如如图13及图14所示,吸入件1也可以具有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的斜坡部79。斜坡部79从吸入口74朝向通气口84向上方倾斜。通过形成斜坡部79,尘埃从吸入口74朝向第一吸引通道75a和通气口84高效地输送。另外,例如如图10、图13以及图14所示,分隔部76的下端也可以配置在比斜坡部79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换言之,分隔部76的下端也可以在从下方的视点中与斜坡部79重叠。由此,尘埃被更高效地朝向第一吸引通道75a和通气口84输送。
另外,图18是表示图15所示的拆下了搅拌器的吸入件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在与吸入口的长边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的视点中的分隔部76的下端的棱线也可以是波形等上下剧烈变化的棱线。只要将该棱线通过例如线性近似及多项式近似等方法平滑化后的线是越靠近通气口84则越靠下方的线即可。分隔部76只要具有上述的远位部101、近位部102及中间部103即可。分隔部76的上下方向尺寸例如不取决于下端的细微凹凸而是根据整体的形状确定。这样确定的分隔部76的上下方向尺寸只要越靠近通气口84越大即可。
实施方式2
下面,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吸入件1的剖视图。参照图19,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图1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图9所示的E-E线处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所具备的分隔部76的前表面的形状为沿着搅拌器25的外形的形状。另外,分隔部76的后表面的形状为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的假想平面而与前表面对称的形状。即,在图19的侧视图中,分隔部76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成为圆弧状。根据这样的结构,空气更强力地朝向第一吸引通道75a流入。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分隔部76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也可以不恒定。例如,分隔部76的后表面也可以相对于底面73垂直地形成。另外,分隔部76也可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后方增加尺寸。根据这样的结构,机身7的强度更高。另外,气流更顺畅地在第一吸引通道75a中流动。此外,在分隔部76的内部例如也可以形成空洞。
实施方式3
下面,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吸入件1的仰视图。参照图20,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73形成有槽状风路104。槽状风路104将机身7的侧方的外部空间和机身通道75连接。在槽状风路104中,空气从机身7的外部朝向机身通道75流动。槽状风路104配置在比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靠前方的位置。
在搅拌器25的右方和左方设置有例如用于使搅拌器25运转的被驱动轮27等。因此,吸入件1无法直接搅起被清扫面中的位于搅拌器25的侧方的区域的尘埃。如果是本实施方式,则位于不能被搅拌器25直接搅起的区域的尘埃在槽状风路104中流动并被输送到搅拌器腔室75c。由此,搅拌器25能够间接地搅起位于搅拌器25的侧方的区域的尘埃。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则能够吸引更大范围的尘埃。
此外,例如如图20所示,槽状风路104形成在底面73的左端部的前部及右端部的前部。例如如图20所示,在俯视时,槽状风路104相对于机身7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倾斜。通过这样形成槽状风路104,搅拌器25的前方和侧方的尘埃被有效地输送到搅拌器腔室75c。此外,形成于底面73的右端部的槽状风路104与形成于底面73的左端部的槽状风路104也可以大小不同。另外,在底面73上,也可以在槽状风路104的周围设置植毛等作为用于提高真空度的密封材料。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机身7上,例如还可以在侧面等底面73以外的面上形成用于吸入尘埃及空气的开口。在该情况下,优选形成于机身7的底面73以外的面的开口的总开口面积小于形成于底面73的吸入口74的开口面积。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尘埃主要从吸入口74吸引,因此吸入件1能够稳定地吸引尘埃。
实施方式4
下面,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吸入件1的仰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参照图21,说明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对于与实施方式3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73上,代替实施方式3中的槽状风路104而形成有槽状风路105。槽状风路105是与槽状风路104同样的风路。槽状风路105配置在比搅拌器25的旋转轴R1靠后方的位置。由此,更多的尘埃被输送到第一吸引通道75a。
另外,槽状风路105例如也可以形成在比分隔部76靠后方的位置。由此,槽状风路105与第一吸引通道75a连通。如果是本例,大量的尘埃地更高效被输送到第一吸引通道75a。
此外,槽状风路105例如也可以与分隔部76平行地配置。另外,槽状风路105也可以与隔壁78及搅拌器25平行地配置。由此,从机身7的左方及右方将更多的空气吸引到第一吸引通道75a。如果是本例,则能够得到能够均匀地吸入大范围存在的尘埃的吸入件1。
实施方式5
下面,对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吸入件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图2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图9所示的E-E线处的剖视图。参照图22,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76形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如果是本实施方式,则例如在分隔部76的下方有异物堵塞的情况下,通过分隔部76移动,该异物被朝向接头通道83吸引。如果是本实施方式,则能够防止吸入件1的内部的垃圾堵塞。另外,使用者不用直接接触就能够除去在吸入件1内堵塞的垃圾。
分隔部76也可以由使用者的手直接移动。另外,分隔部76也可以与接头8联动。即,分隔部76也可以在接头8转动时上下移动。在分隔部76与接头8联动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简单地移动分隔部76。
分隔部76例如经由弹簧等构件与接头8联动。分隔部76例如形成为当第一角度α变大时向上方移动。分隔部76形成为例如在第一角度α为135°以下的状态下,处于朝向机身通道75最大限度突出的状态。另外,分隔部76形成为例如当第一角度α达到180°时,相对于机身通道75的突出量为零。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如下效果。使用者在手持手柄6的状态下清扫地板等被清扫面。此时,第一角度α保持为45°左右。另一方面,例如,在进行沙发或架子下方等低处的打扫时,使用者将手柄6降低至地面附近。由此,第一角度α变大。通过这样的使用者的日常动作,分隔部76定期地向上方移动。使用者无需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够防止吸入件1的内部的垃圾堵塞。
实施方式6
下面,对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吸入件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5相同。图2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图9所示的E-E线处的剖视图。参照图23,说明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5的不同点。对于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5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说明。
如图23所示,分隔部76例如也可以从机身7的下部朝向上方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76也包括实施方式1的图15及图18所示的远位部101、近位部102及中间部103。本实施方式中的近位部102比远位部101及中间部103向上方突出。即,近位部102的上端位于比远位部101的上端及中间部103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中间部103比远位部101向上方突出。即,中间部103的上端位于比远位部101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远位部101的上端位于比近位部102的上端及中间部103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通过上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5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7
下面,对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吸入件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图2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图14所示的F-F线处的剖视图。参照图24,对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吸引通道75a的轮廓的一部分由分隔部76和隔壁78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引通道75a是第三风路的一例。另外,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身7具有通道形成部106,该通道形成部106形成第一吸引通道75a的轮廓的上部。
在图24中,第一吸引通道75a的轮廓的上部用粗线及虚线表示。如图24所示,通道形成部106朝向通气口84倾斜。即,第一吸引通道75a的轮廓的上部朝向通气口84倾斜。根据本结构,朝向通气口84更高效地输送尘埃及空气。
另外,如果以与机身7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随着靠近通气口84而变大的方式形成第一吸引通道75a,则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例如,也可以使第一吸引通道75a的轮廓的下部或者侧部倾斜。
实施方式8
下面,对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吸入件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入件1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图2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图13所示的G-G线处的剖视图。参照图25,对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说明。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76与隔壁78之间的前后方向距离越靠近通气口越长。即,隔壁78具有从机身7的长边方向端部朝向通气口84向后方倾斜的面。根据本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7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具有车轮12的吸尘器主体4的电动吸尘器200。吸入件1也可以设置于立式吸尘器、充电式吸尘器、机器人吸尘器等。换言之,电动吸尘器200不限于卧式(canister type),也可以是无绳式的电动吸尘器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起到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用于进行被清扫面等的清扫。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入件、2连接管、3吸引软管、4吸尘器主体、5伸缩管、6手柄、7机身、7a一端、7b另一端、8接头、9吸引管、10软管连接口、11电源线、12车轮、13开关、14收纳单元、15集尘单元、16收纳体、17收纳体、17a收纳部、18第一连接口、19第二连接口、20吸气风路形成部、21吸气风路、22排气风路形成部、23排气风路、24电动送风机、25搅拌器、26电机、27被驱动轮、28轴、29驱动轴、30驱动带、31搅拌器开关、32轮、71上机身、72下机身、73底面、74吸入口、75机身通道、75a第一吸引通道、75b第二吸引通道、75c搅拌器腔室、76分隔部、77搅拌器腔室形成部、78隔壁、79斜坡部、81第一转动部、82第二转动部、83接头通道、84通气口、91管通道、92长边轴、101远位部、102近位部、103中间部、104槽状风路、105槽状风路、106通道形成部、200电动吸尘器。

Claims (7)

1.一种吸入件,其中,具备:
机身,其在底面形成有吸入口;以及
接头,其连接于所述机身,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路,
在所述机身的内部形成有经由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机身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风路,
在所述接头上形成有使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连通的通气口,
所述机身具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朝向下方向所述第二风路突出,
所述分隔部沿着所述吸入口的长边方向形成,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能够上下移动,
所述分隔部包括与所述机身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相邻的远位部、与所述远位部相比靠近所述通气口的近位部、以及连接所述远位部与所述近位部的中间部,
所述近位部比所述远位部及所述中间部向下方突出,
所述中间部比所述远位部向下方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件,其中,
所述接头能够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面内转动,
所述分隔部在所述接头转动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件,其中,
所述吸入件具备与所述接头连接并在内部形成有风路的吸引管,
所述接头连结所述机身和所述吸引管,
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视点中的所述吸引管的长边轴与所述底面所成的优角越大,所述分隔部越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件,其中,
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在与上下方向及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视点中,与所述通气口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件,其中,
所述机身具有斜坡部,所述斜坡部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从所述吸入口朝向所述通气口向上方倾斜,
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所述分隔部的下端在从下方的视点中与所述斜坡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入件,其中,
所述机身具有斜坡部,所述斜坡部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从所述吸入口朝向所述通气口向上方倾斜,
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相向的状态下,所述分隔部的下端在从下方的视点中与所述斜坡部重叠。
7.一种电动吸尘器,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件;以及
在所述吸入件的内部产生气流的电动送风机。
CN201680089508.0A 2016-10-20 2016-10-20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9843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1147 WO2018073944A1 (ja) 2016-10-20 2016-10-20 吸込具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136A CN109843136A (zh) 2019-06-04
CN109843136B true CN109843136B (zh) 2021-08-17

Family

ID=6201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508.0A Active CN109843136B (zh) 2016-10-20 2016-10-20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58909B2 (zh)
CN (1) CN109843136B (zh)
WO (1) WO201807394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3252A (zh) * 2001-01-11 2002-08-14 维斯尔-韦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家用真空吸尘器的空吸清扫装置
CN202761189U (zh) * 2012-09-07 2013-03-06 光荣电业(东莞)有限公司 边角集中吸力的清洁装置
CN204541954U (zh) * 2015-02-12 2015-08-12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地刷组件
CN105361808A (zh) * 2015-09-25 2016-03-02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地刷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4923A (ja) * 1984-03-19 1985-10-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床ノズル
JPH01166729A (ja) * 1987-12-23 1989-06-30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FR2980353B1 (fr) * 2011-09-28 2013-10-25 Seb Sa Suceur d'aspirateur
US20150121650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Vacuum cleaner equipped with suction relief nozzl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3252A (zh) * 2001-01-11 2002-08-14 维斯尔-韦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家用真空吸尘器的空吸清扫装置
CN202761189U (zh) * 2012-09-07 2013-03-06 光荣电业(东莞)有限公司 边角集中吸力的清洁装置
CN204541954U (zh) * 2015-02-12 2015-08-12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地刷组件
CN105361808A (zh) * 2015-09-25 2016-03-02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地刷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73944A1 (ja) 2019-02-21
JP6658909B2 (ja) 2020-03-04
WO2018073944A1 (ja) 2018-04-26
CN109843136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9234B1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핸디형 진공청소기
KR101472770B1 (ko) 청소장치
EP1604602B1 (en) Suction head of vacuum cleaner
CN111685658B (zh) 电动扫除机及其吸入口体
JP2022505966A (ja) 真空掃除機のための清掃ヘッド
KR102478254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20200007832A (ko) 청소 롤러로부터 쓰레기를 제거하기 위해 코밍 유닛을 구비한 청소기
CN109843136B (zh) 吸入件及电动吸尘器
CN108135411B (zh) 真空吸尘器用吸尘器头及真空吸尘器
JP6662573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WO2022180361A1 (en) Cleaner head
KR101055910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노즐
KR20090121813A (ko) 청소기의 노즐
JP2017060574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6404642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5253885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7310689B2 (ja) 電気掃除機
US12029376B2 (en) Cleaner head and vacuum cleaner
JP2016202358A (ja) 電気掃除機
US11439284B2 (en) Agitator and nozzle assembly
KR102206564B1 (ko) 청소기
KR20090109835A (ko) 진공 청소기의 노즐
KR20240020600A (ko) 진공 청소기
JP6288149B2 (ja) 掃除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06346233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