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2088A -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2088A
TW201712088A TW105126991A TW105126991A TW201712088A TW 201712088 A TW201712088 A TW 201712088A TW 105126991 A TW105126991 A TW 105126991A TW 105126991 A TW105126991 A TW 105126991A TW 201712088 A TW201712088 A TW 2017120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ed layer
solar cell
compound
layer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木大介
五十部悠
濱威史
伊藤滋英
Original Assignee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2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208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1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only one glass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8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ethylene vinylace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specially treated, e.g. irradi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3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of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8Multiple coating on on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6Coloured within the layer by addition of a colorant, e.g. pigments, dy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Opa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2Weather resist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67/00Polyesters, e.g. PET, i.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2Photovoltaic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71/00Protective equi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以及太陽電池模組,所述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具有:樹脂基材;第1著色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以及第2著色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另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且太陽電池模組的第1著色層側配置於對太陽電池元件進行密封的密封材料側。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將晶矽或非晶矽等設為太陽電池元件的太陽電池模組通常是利用層壓法等來製造,所述層壓法是按順序積層供太陽光入射的透明性的前基板、作為光伏打元件的太陽電池元件(以下有時稱為「單元」)經密封材料密封的電池側基板、及背面保護片(所謂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真空吸引而加以加熱壓接。太陽電池模組由於長時間置於暴露於太陽光及風雨中的環境(例如屋頂上等),因此對形成太陽電池模組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要求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等多種功能。
自賦予各種功能的觀點考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多數情況下被用作將功能層積層於聚酯膜而成的積層體。作為代表性的功能層,例如可列舉:用以使與電池側基板的密封材料密接的接著劑層、用以提高入射至模組內的太陽光的反射功能而使發電效率提高的白色層、用以賦予匠心性的黑色層、用以賦予長期耐久性的耐候性層等。
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3-161817號公報中揭示一種太陽電池模組用背板,其具備太陽電池模組用聚合物片,所述太陽電池模組用聚合物片具有:聚酯支撐體、及配置於聚酯支撐體的至少單面的著色層;著色層含有包含有機高分子的黏合劑、碳黑、及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且著色層滿足下述式(1)。 式(1)   1≦W2/W1≦10   (式(1)中,W1表示著色層中的碳黑的含量(單位:質量%),W2表示著色層中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的含量(單位:質量%))
另外,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2-216689號公報中揭示一種太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是將至少包含透明密接層與反射層的多個層積層而成,所述透明密接層配置於太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的最外層並透過所有光線,所述反射層對750 nm以上、1500 nm以下的近紅外線進行反射,所述太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的特徵在於:形成於多個層之間的接著層中的至少一個層為黑色接著劑層,黑色接著劑層包含含有主劑樹脂與暗色系有機顏料的黑色接著劑,且透過波長750 nm以上、1500 nm以下的近紅外線。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日本專利特開2013-161817號公報中所揭示的太陽電池模組用背板的黑色的匠心性及絕緣性優異,但有可能聚酯支撐體因紫外線而劣化從而導致耐候性降低。 另外,日本專利特開2012-216689號公報中所揭示的太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雖然為具有黑色的外觀的太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但具備充分的耐候性及耐久性,視作可充分有助於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效率的提高。然而,若將日本專利特開2012-216689號公報中所揭示的太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應用於太陽電池模組,則著色層位於密封材料側,反射層位於大氣側,故著色層藉由進行紅外線吸收而發熱,且利用反射層將紅外線再次反射至單元側,因此認為因發熱而導致發電效率降低。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耐候性、且藉由抑制太陽電池元件的溫度上升而有助於抑制發電效率的降低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經過長時間而發電效率的降低得到抑制的太陽電池模組。 [解決課題之手段]
於用以達成所述目的的手段中包含以下態樣。 <1> 一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具有: 樹脂基材; 第1著色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以及 第2著色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另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 <2> 如<1>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第1著色層包含顏料,第1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合計體積分率為40體積%以下。 <3> 如<1>或<2>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第1著色層包含白色顏料、以及選自喹吖啶酮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二噁嗪系化合物、及苝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顏料。 <4> 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第2著色層包含碳黑及白色顏料。 <5> 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第1著色層侧的L*值、a*值、b*值分別為L*≦40、-3.0≦a*≦3.0、-20.0≦b*≦0.0,第2著色層為黑色。 <6>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其包括: 太陽電池元件; 密封材料,對太陽電池元件進行密封; 透明性的前基板,與太陽電池元件的光接收面側的密封材料接著,並配置於最表面;以及 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所述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第1著色層側與太陽電池元件的光接收面側的相反側的密封材料接著。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可提供一種具有耐候性、且藉由抑制太陽電池元件的溫度上升而有助於抑制發電效率的降低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可提供一種經過長時間而發電效率的降低得到抑制的太陽電池模組。
以下,適宜地參照圖式來對本揭示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以下有時記為「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加以詳細說明。於各圖式中使用相同符號而表示的構成要素是指相同的構成要素。但是,本發明並不受以下實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可於本發明的目的的範圍內適宜地加以變更來實施。 再者,於本申請案說明書中表示範圍的「~」是指包含其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範圍。另外,於僅對上限值附加單位的情況下,是指下限值亦為相同的單位。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具有:樹脂基材;第1著色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以下有時簡記為「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以及第2著色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另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 此處,對本說明書中的紅外線平均透過率、紫外線透過率、紅外線平均反射率加以說明。
-紅外線平均透過率- 利用分光光度計使750 nm~2500 nm(紅外線測定)的光相對於測定面而入射,來對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測定第1著色層或第2著色層的紅外線的透過率。於750 nm~2500 nm內以每5 nm測定透過率,並藉由算術平均來算出平均透過率。
-紫外線透過率- 利用分光光度計使300 nm~400 nm(紫外線測定)的光相對於測定面而入射,來對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測定第1著色層的紫外線的透過率。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相對於波長325 nm的透過率。
-紅外線平均反射率- 利用分光光度計使750 nm~2500 nm的光相對於測定面而入射,來對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測定第2著色層的紅外線反射率。於750 nm~2500 nm內以每5 nm測定反射率,並藉由算術平均來算出平均反射率。 再者,於以所述方式而測定第1著色層或第2著色層的紅外線平均透過率、紫外線透過率、或紅外線平均反射率的情況下,是以於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具有作為測定對象的著色層、於另一面不具有並非測定對象的著色層的狀態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以僅於樹脂基材的單面形成第1著色層或第2著色層的狀態進行測定,或者於已在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上形成第1著色層且在另一面上形成第2著色層的情況下,只要於剝離測定對象外的著色層後進行測定即可。
太陽電池模組藉由長時間設置於室外而暴露於太陽光及風雨中,故要求長期耐久性。因此,亦期望被用作背面保護材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具有長期耐久性。 另外,關於太陽電池模組,若太陽電池元件(單元)的溫度變高,則會引起發電效率的降低,故理想的是單元的溫度上升得到抑制。
圖1概略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構成的一例。圖1所示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100具有:樹脂基材10;第1著色層12,配置於樹脂基材10的其中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以及第2著色層14,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另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具有耐候性,且藉由抑制太陽電池元件的溫度上升而有助於抑制發電效率的降低。其理由認為如下述般。
圖2概略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包括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太陽電池模組的構成的一例。當使用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100來製造太陽電池模組時,如圖2所示,以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使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100的第1著色層12側與對太陽電池元件(單元)20進行密封的密封材料22接著,第2著色層14側成為太陽電池模組200的背面側最外層、即大氣側。 位於太陽電池模組的單元側的第1著色層12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故自前基板30入射而未被太陽電池元件20吸收而透過的紅外線的大部分透過第1著色層12。進而透過了樹脂基材10的紅外線到達位於大氣側的第2著色層14,但第2著色層14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容易吸收紅外線。因此,到達了第2著色層14的紅外線的大部分被第2著色層14吸收。另外,自大氣側入射的紅外線被第2著色層14吸收,從而抑制朝向單元側的入射。第2著色層14所吸收的熱向大氣側擴散,從而抑制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100的第1著色層12側的發熱。因此,位於第1著色層12的附近的太陽電池元件20的溫度上升得到抑制,從而抑制發電效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第1著色層12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故自前基板30入射的光中未被太陽電池元件20吸收而透過的紫外線的大部分藉由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100的第1著色層12而反射。因此,抑制由紫外線所造成的樹脂基材10的劣化(黃變·脆化)。 因而,本實施方式的包括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100的太陽電池模組200經過長時間具有耐候性,可發揮高的發電效率。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的構成加以具體的說明。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有時適宜地省略符號。
<樹脂基材> 樹脂基材是作為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支撐體的構件,至少包含樹脂而形成。 構成樹脂基材的材料可列舉聚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自作為支撐體的強度、獲得容易性、操作性、製造成本等觀點考慮,樹脂基材較佳的是聚酯膜。 另外,自耐候性的觀點考慮,樹脂基材較佳的是於至少一方向上延伸的延伸膜,更佳的是雙軸延伸膜。 因而,樹脂基材特佳的是雙軸延伸聚酯膜。以下,對使用雙軸延伸聚酯膜來作為樹脂基材的情況加以說明,但樹脂基材並不限定於雙軸延伸聚酯膜。
雙軸延伸聚酯膜可藉由如下方式製作,即:將未延伸的聚酯膜於第1方向(例如膜縱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上延伸,沿膜面而在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例如膜橫方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上進行延伸。
形成聚酯膜的聚酯例如可列舉由芳香族二元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與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而合成的線狀飽和聚酯。線狀飽和聚酯的具體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1,4-伸環己基二亞甲基對苯二甲酸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其中,於力學物性或成本的平衡的方面而言,特佳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聚(1,4-伸環己基二亞甲基對苯二甲酸酯)。
聚酯可為均聚物,亦可為共聚物。進而,亦可為於聚酯中摻合少量的其他種類的樹脂例如聚醯亞胺等而成者。
聚酯的種類並不限於所述,亦可使用公知的聚酯。公知的聚酯可使用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進行合成,亦可使用市售的聚酯。
於合成聚酯的情況下,例如可以周知的方法並藉由酯化反應及酯交換反應的至少一者來使(a)二羧酸成分與(b)二醇成分進行反應而獲得。
(a)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舉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二十烷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類;金剛烷二羧酸、降冰片烯二羧酸、環己烷二羧酸、十氫萘二羧酸等脂環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4,4'-二苯二羧酸、4,4'-二苯醚二羧酸、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苯基二氫茚二羧酸、蒽二羧酸、菲二羧酸、9,9'-雙(4-羧基苯基)茀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等二羧酸或其酯衍生物。
(b)二醇成分例如可列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等脂肪族二醇類;環己烷二甲醇、螺二醇、異山梨醇等脂環式二醇類;雙酚A、1,3-苯二甲醇、1,4-苯二甲醇、9,9'-雙(4-羥基苯基)茀等芳香族二醇類等二醇化合物。
(a)二羧酸成分較佳的是使用芳香族二羧酸的至少一種。更佳的是含有二羧酸成分中的芳香族二羧酸作為主成分。再者,所謂「主成分」是指芳香族二羧酸於二羧酸成分中所佔的比例為80質量%以上。亦可包含芳香族二羧酸以外的二羧酸成分。此種二羧酸成分是芳香族二羧酸等的酯衍生物等。
(b)二醇成分較佳的是使用脂肪族二醇的至少一種。脂肪族二醇可包含乙二醇,較佳的是可含有乙二醇作為主成分。再者,所謂「主成分」是指乙二醇於二醇成分中所佔的比例為80質量%以上。
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的使用量較佳的是相對於1莫耳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及視需要的其酯衍生物而言為1.015莫耳~1.50莫耳的範圍。脂肪族二醇的使用量更佳的是1.02莫耳~1.30莫耳的範圍,進一步更佳的是1.025莫耳~1.10莫耳的範圍。若脂肪族二醇的使用量為1.015莫耳以上的範圍,則酯化反應良好地進行;若為1.50莫耳以下的範圍,則可抑制例如由於乙二醇的二聚化而副產二乙二醇,可良好地保持熔點或玻璃轉移溫度、結晶性、耐熱性、耐水解性、耐候性等眾多特性。
於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中可使用自先前公知的反應觸媒。反應觸媒可列舉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金屬化合物、鋅化合物、鉛化合物、錳化合物、鈷化合物、鋁化合物、銻化合物、鈦化合物、磷化合物等。通常情況下,較佳的是在聚酯的製造方法完成以前的任意階段添加銻化合物、鍺化合物、鈦化合物作為聚合觸媒。作為此種方法,例如若以鍺化合物為例子,則較佳的是直接添加鍺化合物粉體。
例如酯化反應步驟是於含有鈦化合物的觸媒的存在下使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聚合。於該酯化反應中,將以有機酸為配位體的有機螯合鈦錯合物用作作為觸媒的鈦化合物,且於步驟中亦可設置至少以下述順序添加有機螯合鈦錯合物、鎂化合物、並不具有芳香環作為取代基的5價的磷酸酯的過程。
具體而言,於酯化反應步驟中,首先,在磷化合物及鎂化合物的添加之前,先將芳香族二羧酸及脂肪族二醇與含有作為鈦化合物的有機螯合鈦錯合物的觸媒混合。有機螯合鈦錯合物等鈦化合物對於酯化反應亦具有優異的觸媒活性,因此可良好地進行酯化反應。於該情況下,可於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及脂肪族二醇成分的混合中加入鈦化合物,亦可於將芳香族二羧酸成分(或脂肪族二醇成分)與鈦化合物混合後而混合脂肪族二醇成分(或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另外,亦可將芳香族二羧酸成分、脂肪族二醇成分、鈦化合物同時混合。混合並不特別限制於該方法,可藉由先前公知的方法而進行。
此處,亦較佳的是於所述聚酯的聚合時,加入下述化合物。 作為5價的磷化合物,使用並不具有芳香環作為取代基的5價的磷酸酯的至少一種。例如可列舉具有碳數為2以下的低級烷基作為取代基的磷酸酯[(OR)3 -P=O;R=碳數1或2的烷基],具體而言,特佳的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
磷化合物的添加量較佳的是磷(P)元素換算值成為50 ppm~90 ppm的範圍的量。磷化合物的量更佳的是磷(P)元素換算值成為60 ppm~80 ppm的量,進一步更佳的是磷(P)元素換算值成為60 ppm~75 ppm的量。
藉由於聚酯中包含鎂化合物,可使聚酯的靜電施加性提高。 鎂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氧化鎂、氫氧化鎂、醇鎂、乙酸鎂、碳酸鎂等鎂鹽。其中,自於乙二醇中的溶解性的觀點考慮,最佳的是乙酸鎂。
作為鎂化合物的添加量,為了賦予高的靜電施加性,較佳的是鎂(Mg)元素換算值成為50 ppm以上的量,更佳的是鎂(Mg)元素換算值成為50 ppm~100 ppm的範圍的量。作為鎂化合物的添加量,於賦予靜電施加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的是鎂(Mg)元素換算值成為60 ppm~90 ppm的範圍的量,進一步更佳的是鎂(Mg)元素換算值成為70 ppm~80 ppm的範圍的量。
於酯化反應步驟中,特佳的是以自下述式(i)所算出的值Z滿足下述關係式(ii)的範圍添加作為觸媒成分的鈦化合物、與作為添加劑的鎂化合物及磷化合物而使其熔融聚合的情況。此處,P含量是源自包括並不具有芳香環的5價的磷酸酯的磷化合物整體的磷量,鈦(Ti)含量是源自包含有機螯合鈦錯合物的Ti化合物整體的鈦量。如上所述,選擇於包含鈦化合物的觸媒系統中併用鎂化合物及磷化合物,控制其添加時序及添加比例,藉此可於適度地較高維持鈦化合物的觸媒活性的同時,獲得泛黃少的色調,賦予即使在聚合反應時或其後的製膜時(熔融時)等暴露在高溫下,亦難以產生黃著色的耐熱性。   (i)Z=5×(P含量[ppm]/P原子量)-2×(Mg含量[ppm]/Mg原子量)-4×(Ti含量[ppm]/Ti原子量) (ii)0≦Z≦5.0
其由於磷化合物不僅僅對鈦作用而且與鎂化合物亦相互作用,因此成為定量地表現三者的平衡的指標。 式(i)是自可反應的所有磷量減去與鎂作用的磷成分,表現出可與鈦作用的磷的量。於值Z為正的情況下,可以說處於阻礙鈦的磷剩餘的狀況,相反於值Z為負的情況下,可以說處於用以阻礙鈦所需的磷不足的狀況。於反應中,Ti、Mg、P的各原子的一個並不等價,因此於式中的各個莫耳數上乘以價數而實施加權。
再者,於聚酯的合成中使用無需特殊的合成等、廉價且可容易地獲得的鈦化合物、此種磷化合物、鎂化合物,可既保持反應所需的反應活性,亦獲得對色調及熱的耐著色性優異的聚酯。
於式(ii)中,自在保持聚合反應性的狀態下,進一步提高對色調及熱的耐著色性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滿足1.0≦Z≦4.0的情況,更佳的是滿足1.5≦Z≦3.0的情況。
作為酯化反應步驟的適宜態樣,可於酯化反應結束之前,於芳香族二羧酸及脂肪族二醇中添加1 ppm~30 ppm的以檸檬酸或檸檬酸鹽為配位體的螯合鈦錯合物。其後,較佳的是於螯合鈦錯合物的存在下,添加60 ppm~90 ppm(更佳的是70 ppm~80 ppm)的弱酸的鎂鹽,在添加後進一步添加60 ppm~80 ppm(較佳的是65 ppm~75 ppm)的並不具有芳香環作為取代基的5價的磷酸酯。
可使用串列連結有至少兩個反應器的多級式裝置,在乙二醇回流的條件下,一面將由反應而生成的水或醇除去至系統外一面實施酯化反應步驟。
酯化反應步驟可於一個階段而進行,亦可分為多個階段而進行。 於在一個階段進行酯化反應步驟的情況下,酯化反應溫度較佳的是230℃~260℃,更佳的是240℃~250℃。 在分為多個階段而進行酯化反應步驟的情況下,第一反應槽的酯化反應的溫度較佳的是230℃~260℃,更佳的是240℃~250℃,壓力較佳的是1.0 kg/cm2 ~5.0 kg/cm2 ,更佳的是2.0 kg/cm2 ~3.0 kg/cm2 。第二反應槽的酯化反應的溫度較佳的是230℃~260℃,更佳的是245℃~255℃,壓力0.5 kg/cm2 ~5.0 kg/cm2 ,更佳的是1.0 kg/cm2 ~3.0 kg/cm2 。進一步於分為三階段以上而實施的情況下,較佳的是將中間階段的酯化反應的條件設定為第一反應槽與最終反應槽之間的條件。
另一方面,使酯化反應中所生成的酯化反應產物進行縮聚反應而生成縮聚物。縮聚反應可於一個階段進行,亦可分為多個階段而進行。
將酯化反應中所生成的寡聚物等酯化反應產物繼而提供至縮聚反應。該縮聚反應可藉由供給至多個階段的縮聚反應槽而適宜地進行。
例如在三階段的反應槽中進行的情況下的縮聚反應條件較佳的是如下的態樣:第一反應槽中,反應溫度為255℃~280℃、更佳的是265℃~275℃,壓力為100 torr~10 torr(13.3×10-3 MPa~1.3×10-3 MPa)、更佳的是50 torr~20 torr(6.67×10-3 MPa~2.67×10-3 MPa);第二反應槽中,反應溫度為265℃~285℃、更佳的是270℃~280℃,壓力為20 torr~1 torr(2.67×10-3 MPa~1.33×10-4 MPa)、更佳的是10 torr~3 torr(1.33×10-3 MPa~4.0×10-4 MPa);最終反應槽內的第三反應槽中,反應溫度為270℃~290℃、更佳的是275℃~285℃,壓力為10 torr~0.1 torr(1.33×10-3 MPa~1.33×10-5 MPa)、更佳的是5 torr~0.5 torr(6.67×10-4 MPa~6.67×10-5 MPa)。
於以所述方式而合成的聚酯中,亦可進一步含有光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阻燃劑、潤滑劑(即微粒子)、成核劑(即結晶化劑)、結晶化抑制劑等添加劑。
較佳的是於聚酯的合成中,藉由酯化反應進行聚合後,進行固相聚合。藉由進行固相聚合,可控制聚酯的含水率、結晶度、聚酯的酸價,亦即聚酯的末端羧基的濃度、固有黏度。 特佳的是使固相聚合開始時的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氣體濃度比固相聚合結束時的EG氣體濃度高200 ppm~1000 ppm的範圍。EG氣體濃度更佳的是高250 ppm~800 ppm、進一步更佳的是較佳的是高300 ppm~700 ppm的範圍而進行固相聚合。於該情況下,可以平均EG氣體濃度(固相聚合開始時與結束時的氣體濃度的平均)計藉由添加EG而控制末端COOH濃度(酸值;Acid Value,AV)。亦即,可藉由添加EG,使其與末端COOH反應而減低AV。EG較佳的是100 ppm~500 ppm,更佳的是150 ppm~450 ppm,進一步更佳的是200 ppm~400 ppm。
另外,固相聚合的溫度較佳的是180℃~230℃,更佳的是190℃~215℃,進一步更佳的是195℃~209℃。 另外,固相聚合時間較佳的是10小時~40小時,更佳的是14小時~35小時,進一步更佳的是18小時~30小時。
此處,較佳的是聚酯具有優異的耐水解性。因此,聚酯中的羧基含量較佳的是50當量/t(此處,t是指噸(ton))以下,更佳的是35當量/t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20當量/t以下。若羧基含量為50當量/t以下,則可保持耐水解性,可將濕熱隨時間經過時的強度降低抑制得小。於保持與形成於聚酯上的層(例如著色層)之間的接著性的方面而言,羧基含量的下限為2當量/t,更佳的是3當量/t。 聚酯中的羧基含量可藉由聚合觸媒種類、製膜條件(製膜溫度或時間)、固相聚合、添加劑(封端劑等)而調整。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乙烯酮亞胺化合物) 原料樹脂為聚酯的聚酯膜亦可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及乙烯酮亞胺化合物的至少一種。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及乙烯酮亞胺化合物可分別使用單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藉此而抑制加熱後的聚酯的劣化,對於加熱後亦維持良好的絕緣性的方面有效。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或乙烯酮亞胺化合物較佳的是分別相對於聚酯而含有0.1質量%~10質量%,更佳的是含有0.1質量%~4質量%,進一步更佳的是含有0.1質量%~2質量%。藉由使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或乙烯酮亞胺化合物的含量分別為所述範圍內,可進一步提高樹脂基材與鄰接的層之間的密接性。另外,可提高樹脂基材的耐熱性。 再者,於併用碳二醯亞胺化合物與乙烯酮亞胺化合物的情況下,較佳的是兩種化合物的含有率的合計為所述範圍內。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列舉於分子中具有一個以上碳二醯亞胺基的化合物(包含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具體而言,單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例示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二甲基碳二醯亞胺、二異丁基碳二醯亞胺、二辛基碳二醯亞胺、第三丁基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二苯基碳二醯亞胺、二第三丁基碳二醯亞胺、二-β-萘基碳二醯亞胺、N,N'-二-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等。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使用其聚合度的下限通常為2以上、較佳的是4以上,上限通常為40以下、較佳的是30以下的化合物,可列舉藉由美國專利第2941956號說明書,日本專利特公昭47-33279號公報,「有機化學期刊(J. Org. Chem.)」第28卷、第2069頁~第2075頁(1963),及「化學參考(Chemical Review)」1981、第81卷、第4號、第619頁~第621頁等中所記載的方法而製造者。
作為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的製造原料的有機二異氰酸酯例如可列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脂肪族二異氰酸酯、脂環族二異氰酸酯、或該些的混合物,具體而言可例示:1,5-萘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3-苯二異氰酸酯、1,4-苯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與2,6-甲苯二異氰酸酯的混合物、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2,6-二異丙基苯基異氰酸酯、1,3,5-三異丙基苯-2,4-二異氰酸酯等。
可工業性獲得的具體的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例示卡保迪萊(Carbodilite)(註冊商標)HMV-8CA(日清紡製造)、卡保迪萊(Carbodilite)(註冊商標)LA-1(日清紡製造)、斯塔魃索(Stabaxol)(註冊商標)P(萊茵化學(Rhein Chemie)公司製造)、斯塔魃索(Stabaxol)(註冊商標)P100(萊茵化學(Rhein Chemie)公司製造)、斯塔魃索(Stabaxol)(註冊商標)P400(萊茵化學(Rhein Chemie)公司製造)、斯塔布萊澤(Stabilizer)9000(拉西格化學(Raschig Chemie)公司製造)等。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多種化合物混合而使用。
另外,乙烯酮亞胺化合物較佳的是使用下述通式(K-A)所表示的乙烯酮亞胺化合物。
[化1]
於通式(K-A)中,R1 及R2 分別獨立地表示烷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胺基羰基、芳氧基、醯基或芳氧基羰基,R3 表示烷基或芳基。
此處,較佳的是乙烯酮亞胺化合物的除去氮原子及氮原子所鍵結的取代基R3 的部分的分子量為320以上。亦即,較佳的是於通式(K-A)中,R1 -C(=C)-R2 基的分子量為320以上。乙烯酮亞胺化合物的除去氮原子及氮原子所鍵結的取代基R3 的部分的分子量較佳的是320以上,更佳的是500~1500,進一步更佳的是600~1000。如上所述,藉由將除去氮原子及氮原子所鍵結的取代基R3 的部分的分子量設為所述範圍內,可提高支撐體和與其相接的層的密接性。其原因在於:除去氮原子與氮原子所鍵結的取代基R3 的部分具有一定範圍的分子量,因此具有某種程度蓬鬆度的聚酯末端擴散至與支撐體相接的層而發揮固著效果。
雙軸延伸聚酯膜可藉由使利用所述的原料樹脂所製膜而成的片狀物於相互正交的雙軸方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順次延伸來製作。
樹脂基材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自確保作為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支撐體的強度、耐候性,且耐電壓性、操作性等觀點考慮,較佳的是30 μm以上、350 μm以下,更佳的是160 μm以上、300 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180 μm以上、280 μm以下。
<第1著色層> 於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中,在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側(較佳的是與密封材料接著的側)配置有第1著色層,所述第1著色層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的使用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而製作的太陽電池模組中,例如,若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第1著色層側與太陽電池元件(單元)側的密封材料接著,則光自透明性的前基板側入射,於通過太陽電池元件而到達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光中,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20%以上透過,藉此由紅外線的吸收所造成的加熱得到抑制。藉此,可提高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效率。另一方面,於到達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光中,波長325 nm的紫外線僅透過1%以下,即99%以上被反射或吸收,藉此可抑制樹脂基材因紫外線而劣化、脆化、或帶泛黃的情況。
第1著色層可直接配置於聚酯膜的表面,亦可配置於聚酯膜上所配置的底塗層之上。 第1著色層可以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的方式,作為至少含有黏合劑與著色劑的層來形成,亦可視需要而進一步包含交聯劑、界面活性劑、填料等其他成分。 再者,自抑制由紅外線吸收所造成的發熱的觀點考慮,第1著色層中的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較佳的是25%以上,更佳的是30%以上。 另一方面,自抑制由紫外線所造成的樹脂基材的劣化的觀點考慮,第1著色層中的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較佳的是0.8%以下,更佳的是0.5%以下。
(黏合劑) 作為第1著色層中所含有的黏合劑,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等。其中,較佳的是丙烯酸系樹脂、或聚烯烴系樹脂。
(著色劑) 第1著色層的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主要可根據第1著色層中所含的著色劑的種類及含量來調整。 第1著色層中所含的著色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公知的染料或顏料。再者,自提高第1著色層與鄰接的層的接著性的觀點考慮,第1著色層中所含的著色劑較佳的是顏料。
例如,白色系著色劑有助於紫外線的反射,故第1著色層較佳的是白色系著色劑的含量高。 另外,自匠心性的觀點考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第1著色層亦可包含黑白以外的其他色系著色劑。例如可列舉紅色系、藍色系等的著色劑。 另一方面,黑色系著色劑可賦予匠心性,但容易吸收紅外線,故較佳的是將第1著色層中所含的黑色系著色劑的含量抑制得低。
-白色系著色劑- 第1著色層較佳的是包含白色顏料來作為大大地有助於紫外線的反射的著色劑。白色顏料可列舉氧化鈦(TiO2 )、硫酸鋇、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鎂、碳酸鈣、高嶺土、滑石、膠體二氧化矽等無機顏料,中空粒子等有機顏料等。其中,較佳的是氧化鈦。 氧化鈦的結晶系有金紅石型、銳鈦礦型、或板鈦礦型。本實施方式中的氧化鈦較佳的是金紅石型。氧化鈦可視需要藉由氧化鋁(Al2 O3 )、二氧化矽(SiO2 )、烷醇胺化合物、矽化合物等進行表面處理。
藉由第1著色層含有白色顏料,可提高第1著色層的紫外線反射率,從而可抑制樹脂基材的劣化。
於第1著色層中使用白色顏料時的含量雖取決於其種類,但自提高紫外線反射率的觀點考慮,相對於第1著色層的總質量,較佳的是5質量%以上,更佳的是7質量%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10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第1著色層中的白色顏料的含量雖取決於其種類,但自提高第1著色層與其他層的接著性的觀點考慮,相對於第1著色層的總質量,較佳的是6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50質量%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40質量%以下。
白色顏料的平均粒徑以體積平均粒徑計較佳的是0.03 μm~0.8 μm,更佳的是0.15 μm~0.6 μm。若平均粒徑為所述範圍內,則光的反射效率優異。平均粒徑為使用Microtrac MT3300EXII(日機裝公司製造)而測定的值。
-黑白系以外的著色劑- 紅色系著色劑可列舉喹吖啶酮紅、喹吖啶酮紫等喹吖啶酮系化合物,二噁嗪紫等二噁嗪系化合物,苝紅、苝紫等苝系化合物,氧化鐵,萘酚AS等。 藍色系著色劑可列舉銅酞菁等酞菁系化合物、鈷藍等。 再者,紅色系著色劑及藍色系著色劑有吸收部分紅外線的傾向,故較佳的是將第1著色層中的該些著色劑的含量抑制得低。
-黑色系著色劑- 第1著色層中所使用的黑色系著色劑可列舉碳黑、鈦黑、黑色的複合金屬氧化物等黑色顏料。
其中,作為黑色顏料較佳的是使用碳黑。 碳黑較佳的是粒徑為0.1 μm~0.8 μm的碳黑粒子。碳黑較佳的是將粒子與分散劑一同分散至水中而使用。 碳黑可使用商業上可獲得者,例如可使用MF-5630 Black(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日本專利特開2009-132887號公報的段落[0035]中所記載者等。
黑色的複合金屬氧化物較佳的是包含選自鐵、錳、鈷、鉻、銅、及鎳中的至少一種的複合金屬氧化物,更佳的是包含選自鐵、錳、鈷、鉻、銅、及鎳中的至少兩種的複合金屬氧化物。其中,進一步特佳的是色指數(color index)選自顏料黑(Pigment·Black)(以下簡稱為PBk)26、PBk27、及PBk28、以及顏料藍(Pigment·Blue)(以下簡稱為PBr)34中的至少一種顏料。 再者,所述顏料中,PBk26為鐵、錳、及銅的複合氧化物,PBk27為鐵、鈷、及鉻的複合氧化物,PBk-28為銅、鉻、及錳的複合氧化物,PBr34為鎳及鐵的複合氧化物。
自將紫外線的透過率抑制得小、並賦予匠心性(例如藍色),且相對於紫外線的耐久性的觀點考慮,第1著色層中所含的著色劑較佳的是包含白色顏料、以及選自喹吖啶酮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二噁嗪系化合物、及苝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顏料。
第1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合計體積分率較佳的是40體積%以下。藉由第1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合計體積分率為40體積%以下,可提高與鄰接的層的接著性。自所述觀點考慮,第1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合計體積分率更佳的是35體積%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30體積%以下。
(其他成分) 第1著色層亦可視需要而包含例如交聯劑、界面活性劑、填料、紫外線吸收劑等其他成分。其中,自進一步提高第1著色層的強度與耐久性的觀點考慮,第1著色層較佳的是於樹脂中添加交聯劑而形成源自交聯劑的交聯結構。
-交聯劑- 交聯劑可列舉環氧系、異氰酸酯系、三聚氰胺系、碳二醯亞胺系、噁唑啉系等交聯劑。自確保第1著色層與聚酯膜之間、或第1著色層與底塗層之間的濕熱隨時間經過後的密接性的觀點考慮,交聯劑中特佳的是噁唑啉系交聯劑。
噁唑啉系交聯劑的具體例可列舉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2,2'-雙-(2-噁唑啉)、2,2'-亞甲基-雙-(2-噁唑啉)、2,2'-伸乙基-雙-(2-噁唑啉)、2,2'-三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四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六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八亞甲基-雙-(2-噁唑啉)、2,2'-伸乙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2'-對伸苯基-雙-(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雙-(2-噁唑啉基環己烷)硫醚、雙-(2-噁唑啉基降冰片烷)硫醚等。另外,亦可較佳地利用該些化合物的(共)聚合物。
噁唑啉系交聯劑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使用愛波卡斯(Epocros)(註冊商標)K2010E、K2020E、K2030E、WS500、WS700[均為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
-交聯劑的觸媒- 於第1著色層中,亦可與交聯劑一同進一步併用交聯劑的觸媒。 藉由含有交聯劑的觸媒,可促進黏合劑(即樹脂)與交聯劑的交聯反應,實現耐溶劑性的提高。而且,藉由使交聯良好地進行,可進一步改善第2著色層的強度、尺寸穩定性。特別是於將具有噁唑啉基的交聯劑(即噁唑啉系交聯劑)用作交聯劑的情況下,較佳的是併用交聯劑的觸媒。
交聯劑的觸媒可列舉鎓化合物。 鎓化合物可適宜列舉銨鹽、鋶鹽、氧鎓鹽、錪鹽、鏻鹽、硝鎓鹽、亞硝鎓鹽、重氮鎓鹽等。
鎓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磷酸一銨、磷酸二銨、氯化銨、硫酸銨、硝酸銨、對甲苯磺酸銨、胺基磺酸銨、醯亞胺二磺酸銨、四丁基氯化銨、苄基三甲基氯化銨、三乙基苄基氯化銨、四丁基四氟硼酸銨、四丁基六氟磷酸銨、四丁基過氯酸銨、四丁基硫酸銨等銨鹽; 三甲基碘化鋶、三甲基四氟硼酸鋶、二苯基甲基四氟硼酸鋶、苄基四亞甲基四氟硼酸鋶、2-丁烯基四亞甲基六氟銻酸鋶、3-甲基-2-丁烯基四亞甲基六氟銻酸鋶等鋶鹽; 三甲基四氟硼酸氧鎓等氧鎓鹽; 二苯基氯化錪、二苯基四氟硼酸錪等錪鹽; 氰基甲基三丁基六氟銻酸鏻、乙氧基羰基甲基三丁基四氟硼酸鏻等鏻鹽; 四氟硼酸硝鎓等硝鎓鹽;四氟硼酸亞硝鎓等亞硝鎓鹽; 4-甲氧基苯氯化重氮鎓等重氮鎓鹽等。
該些中,於縮短硬化時間的方面而言,鎓化合物更佳的是銨鹽、鋶鹽、錪鹽、鏻鹽,更佳的是銨鹽。自安全性、pH、及成本的觀點考慮,鎓化合物較佳的是磷酸系、氯化苄基系的化合物。鎓化合物中特佳的是第二磷酸銨。
於第1著色層中使用交聯劑的情況下,相對於第1著色層中所含的樹脂成分(即黏合劑)100質量份,交聯劑的含量較佳的是0.5質量份以上、30質量份以下,更佳的是3質量份以上、不足15質量份。若交聯劑的含量為0.5質量份以上,則可既保持第1著色層的強度及接著性,亦獲得良好的交聯效果。另外,若交聯劑的含量為30質量%以下,則可將用於形成第1著色層而所製備的塗佈液的使用壽命保持得長。若交聯劑的含量不足15質量%,則塗佈面狀得到改善。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可列舉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公知的界面活性劑。 於第1著色層含有界面活性劑的情況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較佳的是0.1 mg/m2 ~10 mg/m2 ,更佳的是0.5 mg/m2 ~3 mg/m2 。若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0.1 mg/m2 以上,則抑制塗佈液的塌凹的產生而容易形成良好的層。若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0 mg/m2 以下,則可良好地進行第1著色層與聚酯膜等的接著。
(填料) 填料可使用膠體二氧化矽等公知的填料。相對於第1著色層的樹脂成分(即黏合劑),填料的含量較佳的是2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15質量%以下。若填料的含量為20質量%以下,則可更良好地保持第1著色層的面狀。
-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及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的任一種。 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使用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酸酯系、三嗪系、水楊酸系、草醯苯胺系、丙二酸酯系、苯甲酸系、肉桂酸系、或二苯甲醯基甲烷系紫外線吸收劑。 具體而言,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帝奴彬(Tinuvin)326(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 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帝奴彬(Tinuvin)400、帝奴彬(Tinuvin)479、帝奴彬(Tinuvin)400-DW、帝奴彬(Tinuvin)479-DW(均為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 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霍斯達彬(Hostavin)3260HP(科萊恩(Clariant)公司製造)。 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霍斯達彬(Hostavin)PR25(科萊恩(Clariant)公司製造)。 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賽亞索布(Cyasorb)UV531(氰特工業(Cytec Industries)公司製造)。 另外,除了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可進一步包含光穩定劑。光穩定劑亦可使用受阻酚或受阻胺。
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等金屬氧化物,碳、富勒烯、碳纖維、碳奈米管等碳系成分等。
紫外線吸收劑的第1著色層中的含量根據紫外線吸收劑的種類而不同,較佳的是0.2 g/m2 以上、20 g/m2 以下的範圍,更佳的是0.3 g/m2 以上、10 g/m2 以下的範圍。
第1著色層的厚度較佳的是3 μm以上、10 μm以下的範圍,更佳的是4 μm以上、8 μm以下的範圍。藉由將第1著色層的厚度設為3 μm以上、10 μm以下的範圍,容易獲取所需的透過率、反射率、及接著性的平衡。
<易接著層> 於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中,亦可將易接著層配置於樹脂基材的第1著色層側。 易接著層為於製作太陽電池模組時用以提高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相對於包括太陽電池單元的電池側基板(特別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下有時記為「EVA」)的接著性而配置的層。以下,將與使EVA作為密封材料而密封有電池單元的電池側基板接觸而配置的易接著層稱為「EVA側易接著層」。 EVA側易接著層可藉由設置配置於樹脂基材與第1著色層之間的底塗層、進而配置於第1著色層上的外塗層等而形成。 再者,第1著色層側的底塗層可列舉與後述第2著色層側的底塗層相同的構成,於在樹脂基材的兩面形成底塗層的情況下,可於兩面設置相同構成的底塗層,亦可設置不同構成的底塗層。
<外塗層>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可進一步於樹脂基材上的第1著色層上具有外塗層。外塗層至少包含黏合劑,可視需要使用交聯劑、其他添加劑。
外塗層中所含的黏合劑可較佳地使用與第1著色層中可使用的黏合劑相同者。
外塗層中所含的交聯劑與第1著色層中可使用的交聯劑相同。 相對於外塗層中的黏合劑,用以形成外塗層的塗佈液中的交聯劑的含量較佳的是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10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若交聯劑的所述含量為5質量%以上,則可獲得於保持強度及接著性的同時交聯效果優異的聚合物層(外塗層)。若交聯劑的所述含量為40質量%以下,則可將用於形成外塗層而所製備的塗佈液的使用壽命保持得更長。
外塗層中所含的交聯劑以外的其他添加劑可適宜地使用與關於第1著色層而所述的其他添加劑相同的添加劑,其他添加劑的添加量亦與關於第1著色層而所述的添加量相同。
外塗層的厚度較佳的是0.1 μm以上、5.0 μm以下的範圍,更佳的是0.2 μm以上、3.5 μm以下的範圍。藉由將外塗層的厚度設為0.1 μm以上、5.0 μm以下的範圍,可使與用於製作太陽電池模組的電池側基板上所配置的密封材料之間的接著性牢固。
<第2著色層> 第2著色層為配置於樹脂基材的另一面側、即第1著色層的相反側的層,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於本實施方式的應用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太陽電池模組中,經第1著色層、密封材料、樹脂基材等而到達第2著色層的紅外線的大部分被第2著色層吸收。另外,自背面側(大氣側)入射的紅外線被第2著色層吸收,從而抑制朝向單元側的入射。而且,第2著色層所吸收的熱向大氣側擴散,故抑制位於第1著色層附近的太陽電池元件的溫度上升。 第2著色層至少包含黏合劑與著色劑,亦可視需要而進一步包含交聯劑、界面活性劑、填料、紫外線吸收劑等其他成分。
(黏合劑) 第2著色層中所含有的黏合劑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等。其中,自長期耐候性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丙烯酸樹脂。
-丙烯酸樹脂- 丙烯酸樹脂例如可列舉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等的聚合物等。於提高對太陽光、風雨等的耐候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的是將矽酮與丙烯酸複合化的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將丙烯酸與氟化合物複合化的丙烯酸/氟複合樹脂。
丙烯酸樹脂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AS-563A(大賽璐精細化工(Daicel FineChe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久力瑪(Jurymer)(註冊商標)ET-410、SEK-301(均為日本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博龍(Bonron)PS-001、博龍(Bonron)PS-002(均為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另外,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例如可列舉塞拉那(Ceranate)(註冊商標)WSA1060、WSA1070(均為迪愛生(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H7620、H7630、H7650(均為旭化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丙烯酸/氟複合樹脂例如可列舉奧布加托(Obbligato)(註冊商標)SW0011F(AGC塗料技術(AGC Coat-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斯夫科林(SIFCLEAR)F101、F102(JS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奎納阿康特(KYNAR AQUQTEC)ARC、FMA-12(均為阿科瑪(Arkem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
所述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是於分子鏈中具有(聚)矽氧烷結構與丙烯酸結構的聚合物。藉由第2著色層包含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與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聚酯膜等鄰接材料的接著性、及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變得更優異。 若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於分子鏈中具有(聚)矽氧烷結構與丙烯酸結構,則並無特別限制,可為具有(聚)矽氧烷結構單元及丙烯酸結構的化合物的均聚物(homopolymer)、或包含(聚)矽氧烷結構單元與丙烯酸結構單元的共聚物的任一種。 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較佳的是具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矽氧烷結構單元作為(聚)矽氧烷結構者。
[化2]
於通式(1)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一價的有機基。此處,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另外,存在多個的R1 及R2 各自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n表示1以上的整數。 作為矽酮樹脂中的矽氧烷結構單元的「-(Si(R1 )(R2 )-O)n -」的部分結構為可形成具有線狀、分支狀或環狀的結構的各種(聚)矽氧烷結構的矽氧烷片段。
於R1 及R2 表示鹵素原子時的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碘原子等。 於R1 及R2 表示一價的有機基時的一價的有機基只要為可與Si原子進行共價鍵結的基,則可為任意的基,例如可列舉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等)、芳基(例如:苯基等)、芳烷基(例如:苄基、苯基乙基等)、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芳氧基(例如:苯氧基等)、巰基、胺基(例如:胺基、二乙基胺基等)、醯胺基等。該些有機基可未經取代,亦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 n較佳的是1~5000,更佳的是1~1000。
其中,於與聚酯膜等鄰接材料的接著性及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的方面而言,R1 及R2 較佳的是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未經取代的或經取代的碳數1~4的烷基(特別是甲基、乙基)、未經取代的或經取代的苯基、未經取代的或經取代的烷氧基、巰基、未經取代的胺基、醯胺基,於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的方面而言,更佳的是未經取代的或經取代的烷氧基(較佳的是碳數1~4的烷氧基)。
相對於樹脂的總質量,樹脂中的「-(Si(R1 )(R2 )-O)n -」的部分(通式(1)所表示的(聚)矽氧烷結構單元)的比率較佳的是15質量%~85質量%,其中,自謀求聚酯膜表面的強度提高、防止由刮擦或擦過等所造成的損傷的產生,且與聚酯膜等鄰接材料的接著性及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更優異的觀點考慮,(聚)矽氧烷結構單元的比率更佳的是20質量%~80質量%的範圍。若(聚)矽氧烷結構單元的比率為15質量%以上,則聚酯膜表面的強度提高,防止因刮擦或擦過、飛來的小石等的碰撞而產生損傷,另外,與形成樹脂基材的聚酯膜等鄰接材料的接著性優異。藉由抑制損傷的產生,耐候性提高,可有效地提高被賦予熱或水分後容易劣化的耐剝離性、形狀穩定性、以及暴露於濕熱環境下時的接著耐久性。另外,若(聚)矽氧烷結構單元的比率為85質量%以下,則可穩定地保持溶液。
於本發明中的丙烯酸樹脂為具有(聚)矽氧烷結構單元與丙烯酸結構單元的共聚聚合物的情況下,較佳的是於分子鏈中以質量比率計包含15質量%~85質量%的通式(1)所表示的(聚)矽氧烷結構單元,且以質量比率計包含85質量%~15質量%的丙烯酸結構單元的情況。藉由含有此種共聚聚合物,聚酯膜的膜強度提高,防止由刮擦或擦過等所造成的損傷的產生,且與先前相比,可飛躍性地提高與形成樹脂基材的聚酯膜的接著性,即被賦予熱或水分後容易劣化的耐剝離性、形狀穩定性、以及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
作為共聚聚合物,較佳的是矽氧烷化合物(包含聚矽氧烷)、丙烯酸系單體、與根據情況而選自非矽氧烷系單體(除去丙烯酸系單體)及非矽氧烷系聚合物中的化合物進行共聚,而具有通式(1)所表示的(聚)矽氧烷結構單元、丙烯酸結構單元、與根據情況的非矽氧烷系結構單元的嵌段共聚物。 於該情況下,矽氧烷化合物以及進行共聚的丙烯酸系單體、非矽氧烷系單體及非矽氧烷系聚合物可為單獨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
與(聚)矽氧烷結構單元進行共聚的非矽氧烷系結構單元(源自丙烯酸系單體、非矽氧烷系單體及非矽氧烷系聚合物)較佳的是具有源自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聚合物片段。藉由具有源自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聚合物片段,除了製備容易以外,耐水解性、與聚酯膜的密接性變得優異。 形成非矽氧烷系結構單元的聚合物可為丙烯酸結構單元的單獨一種,亦可併用包含丙烯酸結構單元在內的兩種以上。
第2著色層中可單獨使用一種丙烯酸樹脂,亦可與其他樹脂併用。於併用其他樹脂的情況下,包含(聚)矽氧烷結構的複合樹脂等丙烯酸樹脂的含有比率較佳的是總樹脂量的30質量%以上,更佳的是60質量%以上。藉由丙烯酸樹脂的含有比率為30質量%以上,與聚酯膜的密接變得更良好,另外,濕熱環境下的耐久性變得更優異。
樹脂的分子量較佳的是5,000~100,000,更佳的是10,000~50,000。
於製備包含(聚)矽氧烷結構單元的樹脂時,可利用以下方法:(i)使前驅聚合物與具有通式(1)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聚矽氧烷進行反應的方法;(ii)於前驅聚合物的存在下,使具有R1 及R2 的至少一者為水解性基的通式(1)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矽烷化合物進行水解縮合的方法等。 (ii)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矽烷化合物可列舉各種矽烷化合物,但特佳的是烷氧基矽烷化合物。
於藉由(i)的方法來製備樹脂的情況下,例如視需要向前驅聚合物與聚矽氧烷的混合物中添加水與觸媒,並於20℃~150℃左右的溫度下反應30分鐘~30小時左右(較佳的是於50℃~130℃下反應1小時~20小時),藉此可製備樹脂。觸媒可添加酸性化合物、鹼性化合物、含金屬的化合物等各種矽烷醇縮合觸媒。 另外,於藉由(ii)的方法來製備樹脂的情況下,例如向前驅聚合物與烷氧基矽烷化合物的混合物中添加水與矽烷醇縮合觸媒,並於20℃~150℃左右的溫度下進行30分鐘~30小時左右(較佳的是於50℃~130℃下進行1小時~20小時)的水解縮合,藉此可製備樹脂。
另外,具有(聚)矽氧烷結構的丙烯酸樹脂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市售品,例如可使用迪愛生(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塞拉那(Ceranate)系列(例如塞拉那(Ceranate)(註冊商標)WSA1070、塞拉那(Ceranate)(註冊商標)WSA1060等)、旭化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H7600系列(H7650、H7630、H7620等)、JS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無機·丙烯酸複合乳液等。
所述丙烯酸/氟複合樹脂為具有-(CFX1 -CX2 X3 )-所表示的重複單元與丙烯酸重複單元的聚合物。式中的X1 、X2 、及X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或碳數1~3的全氟烷基。 丙烯酸/氟樹脂的具體例可列舉奧布加托(Obbligato)(註冊商標)SW0011F(AGC塗料技術(AGC Coat-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斯夫科林(SIFCLEAR)F101、斯夫科林(SIFCLEAR)F102(JSR公司製造)、奎納阿康特(KYNAR AQUQTEC)ARC、FMA-12(均為阿科瑪(Arkem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
丙烯酸樹脂可溶解於有機溶劑中來使用,亦可使粒子分散於水中來使用。於環境負荷小的方面而言,較佳的是後者。
關於丙烯酸樹脂的水分散物,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3-23172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040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9-194538號公報等中,可將該些公報中記載的聚合物應用於本發明中。
於第2著色層與樹脂基材的密接良化的方面而言,第2著色層中的丙烯酸樹脂的含有比率較佳的是0.5 g/m2 ~20.0 g/m2 的範圍,更佳的是8.0 g/m2 ~20.0 g/m2 的範圍。
其中,第2著色層較佳的是使用迪愛生(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塞拉那(Ceranate)系列、JS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無機·丙烯酸複合乳液作為聚合物(黏合劑)的形態。
第2著色層的樹脂除了單獨使用一種丙烯酸樹脂以外,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另外,亦可於不超過總樹脂的50質量%的範圍內併用氟樹脂、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烯烴樹脂、矽酮樹脂等丙烯酸樹脂以外的樹脂。藉由丙烯酸樹脂以外的樹脂的含有比率相對於第2著色層中的樹脂成分(黏合劑)而為50質量%以下,可獲得提高耐候性的效果。
(著色劑) 作為第2著色層中所含的著色劑,若第2著色層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則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公知的染料或公知的顏料等。例如,自吸收紅外線而使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降低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較多地包含黑色系著色劑。另外,自紫外線吸收、匠心性等觀點考慮,第2著色層可包含白色系著色劑。 關於第2著色層,自進一步吸收紅外線而擴散熱的觀點考慮,第2著色層中的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較佳的是分別為9%以下,較佳的是8%以下。
-黑色系著色劑- 第2著色層中所使用的黑色系著色劑可適宜地使用與關於第1著色層而所述的黑色系著色劑相同者。其中,自可以少量來吸收紅外線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使用碳黑作為黑色顏料。 第2著色層中的黑色系著色劑的含量雖取決於其種類,但自吸收紅外線而使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降低的觀點考慮,相對於第2著色層的總質量,較佳的是5質量%以上,更佳的是5.5質量%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6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第2著色層中的黑色顏料的含量雖取決於其種類,但自提高第2著色層與其他層的接著性的觀點考慮,相對於第1著色層的總質量,較佳的是5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30質量%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20質量%以下。
-白色系著色劑- 第2著色層中所使用的白色系著色劑可適宜地使用與關於第1著色層而所述的白色系著色劑相同者。 第2著色層中的白色系著色劑的含量雖取決於其種類,但自用以保護樹脂基材的紫外線反射性的觀點考慮,相對於第2著色層的總質量,較佳的是5質量%以上,更佳的是8質量%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10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自提高第2著色層與其他層的接著性的觀點考慮,相對於第2著色層的總質量,第2著色層中的白色顏料的含量較佳的是8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65質量%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50質量%以下。
關於第2著色層,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且自賦予匠心性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包含碳黑及白色顏料。白色顏料可適宜地列舉氧化鈦(TiO2 )、硫酸鋇、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鎂、碳酸鈣、高嶺土、滑石、膠體二氧化矽等無機顏料,更佳的是氧化鈦。
(其他成分) 第2著色層亦可視需要而包含例如交聯劑、界面活性劑、填料、紫外線吸收劑等其他成分。其中,自進一步提高第2著色層的強度與耐久性的觀點考慮,第2著色層較佳的是於樹脂中添加交聯劑而形成源自交聯劑的交聯結構。
第2著色層中所含有的交聯劑與第1著色層中可使用的交聯劑相同。 相對於第2著色層中的黏合劑,交聯劑於第2著色層中的含量較佳的是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10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若交聯劑的含量為5質量%以上,則可獲得於保持強度及接著性的同時交聯效果優異的第2著色層。另外,若交聯劑的含量為40質量%以下,則可將用於形成第2著色層而所製備的塗佈液的使用壽命保持得更長。
第2著色層中所含的所述以外的其他添加劑可適宜地使用與關於第1著色層而所述者相同的添加劑,其他添加劑的添加量與第1著色層中所述的添加量相同。
第2著色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的是3 μm以上,更佳的是5 μm以上。藉由第2著色層的厚度為3 μm以上,可更良好地維持第2著色層的耐溶劑性,若第2著色層的厚度為5 μm以上,則可進一步提高第2著色層的耐溶劑性。 另一方面,第2著色層的厚度較佳的是50 μm以下,更佳的是40 μm以下。藉由第2著色層的厚度為50 μm以下,可良好地維持第2著色層的面狀,若第2著色層的厚度為40 μm以下,則可進一步提高第2著色層的相對於彎曲應力的抗龜裂性。
<底塗層> 於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中,亦可於樹脂基材與第2著色層之間配置底塗層。 第2著色層側的底塗層例如包含丙烯酸樹脂,且可應用如下塗佈層(以下有時亦稱為線上塗佈層),所述塗佈層是藉由於朝第2方向延伸前,將塗佈液塗佈於在第1方向上進行了延伸的聚酯膜的其中一個面上,然後於第2方向上進行延伸(所謂的線上塗佈)來形成。藉由以於進行了單軸延伸的聚酯膜上形成底塗層的狀態進行雙軸延伸,可提高所形成的底塗層對聚酯膜的密接。 於在雙軸延伸聚酯膜的兩面具有底塗層的情況下,底塗層的厚度及組成等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
底塗層例如包含丙烯酸樹脂作為樹脂成分,亦可代替丙烯酸樹脂的一部分而含有其他樹脂。另外,於底塗層中亦可視需要而進一步含有多種添加劑。
丙烯酸樹脂例如較佳的是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等的聚合物等。丙烯酸樹脂亦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AS-563A(大賽璐精細化工(Daicel FineChe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久力瑪(Jurymer)(註冊商標)ET-410、久力瑪(Jurymer)(註冊商標)SEK-301(均為日本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博龍(Bonron)PS-001、博龍(Bonron)PS-002(均為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其他樹脂可列舉選自聚烯烴、聚酯、聚胺基甲酸酯中的一種以上的聚合物。 聚烯烴例如較佳的是改質聚烯烴共聚物。聚烯烴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阿羅貝斯(Arrow base)(註冊商標)SE-1013N、SD-1010、TC-4010、TD-4010(均為尤尼吉可(Uniti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海特克(Hytec)S3148、S3121、S8512(均為東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開米帕(Chemipearl)(註冊商標)S-120、S-75N、V100、EV210H(均為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其中,於使密接性提高的方面而言,較佳的是使用作為低密度聚乙烯、丙烯酸酯、馬來酸酐的三元共聚物的阿羅貝斯(Arrow base)(註冊商標)SE-1013N(尤尼吉可(Uniti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聚烯烴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來使用。於併用兩種以上的情況下,較佳的是丙烯酸樹脂與聚烯烴的組合、聚酯與聚烯烴的組合、胺基甲酸酯樹脂與聚烯烴的組合,更佳的是丙烯酸樹脂與聚烯烴的組合。 於將丙烯酸樹脂與聚烯烴組合來使用的情況下,底塗層中的相對於聚烯烴與丙烯酸樹脂的合計的丙烯酸樹脂的含量較佳的是25質量%~100質量%,更佳的是50質量%~100質量%,特佳的是75質量%~100質量%。 另一方面,若形成例如不包含丙烯酸樹脂而僅使用聚烯烴的底塗層,則即便利用線上塗佈法來形成底塗層,底塗層與第2著色層之間的密接的改善效果亦貧乏。
可將聚酯(例如拜龍納(Vylonal)(註冊商標)MD-1245(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較佳地組合至聚烯烴中而使用。另外,亦較佳的是將聚胺基甲酸酯加入至聚烯烴中,例如較佳的是碳酸酯系聚胺基甲酸酯,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優級福萊克斯(Superflex)(註冊商標)460(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聚酯例如較佳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PEN)等。聚酯亦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市售品,例如可較佳地使用拜龍納(Vylonal)(註冊商標)MD-1245(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聚胺基甲酸酯例如較佳的是碳酸酯系胺基甲酸酯樹脂,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優級福萊克斯(Superflex)(註冊商標)460(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底塗層可包含的交聯劑可列舉環氧系、異氰酸酯系、三聚氰胺系、碳二醯亞胺系、噁唑啉系等交聯劑。其中,較佳的是選自碳二醯亞胺系交聯劑、噁唑啉系交聯劑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中的至少一種以上的交聯劑。 作為交聯劑,亦可將於第1著色層中說明的交聯劑應用於底塗層。
底塗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的是10 nm~1000 nm的範圍,更佳的是10 nm~500 nm的範圍,進一步更佳的是100 nm~500 nm。
<色調> 自匠心性的觀點考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較佳的是自第1著色層側觀察時呈藍色。具體而言,於L*a*b*表色系統中,較佳的是第1著色層側的L*值、a*值、及b*值分別為L*≦40、-3.0≦a*≦3.0、及-20.0≦b*≦0.0,第2著色層為黑色,更佳的是L*≦25、-2.0<a*<2.0、及-15.0<b*<-5.0。 此處,L*值、a*值、及b*值為使用分光色度計,於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欲測定的面的相反側(第2著色層側)鋪設黑紙而測定的值。
另外,藉由第2著色層為黑色,當自第1著色層側觀察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時,可利用黑色的第2著色層遮蔽來自背面側的光。因此,例如自匠心性的觀點考慮,於形成藍色的第1著色層的情況下,利用來自第2著色層側(大氣側)的光來抑制第1著色層的藍色的變化,從而可製成L*a*b*表色系統中為所述範圍的匠心性優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 再者,藉由第2著色層為黑色,可將第1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含量抑制得少,其結果,亦可提高第1著色層與其他層(樹脂基材、密封材料等)的接著性。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製造方法] 製造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使藉由熔融擠出而形成的未延伸的聚酯膜於第1方向上延伸,視需要藉由塗佈而將底塗層形成於聚酯膜的其中一個面或兩面上,然後使聚酯膜於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延伸。 其次,於聚酯膜的其中一個面上、或視需要形成的底塗層上,塗佈包含黏合劑及著色劑的第2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並使其乾燥,藉此形成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的第2著色層。
另一方面,於聚酯膜的另一面側,視需要形成底塗層後,塗佈包含黏合劑及著色劑的第1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並使其乾燥,藉此形成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的第1著色層。 進而,視需要於第1著色層上形成外塗層。 再者,形成第1著色層與第2著色層的順序並無限定,可於聚酯膜等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側形成第1著色層後,於另一面側形成第2著色層。
[太陽電池模組] 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組包括:太陽電池元件;密封材料,對太陽電池元件進行密封;透明性的前基板,與太陽電池元件的光接收面側的密封材料接著,並配置於最表面;以及所述的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所述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第1著色層側與太陽電池元件的光接收面側的相反側的密封材料接著。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組中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耐候性優異,且位於密封材料側的第1著色層的加熱得到抑制。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組可抑制由太陽電池元件的溫度上升所造成的發電效率的降低,經過長時間而發揮穩定的發電性能。
本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適於太陽電池模組的製造。 太陽電池模組例如是將使太陽光的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太陽電池元件配置於供太陽光入射的透明性的前基板與所述的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之間,並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下相同)等密封材料對前基板與保護片之間進行密封來構成。
關於太陽電池模組、太陽電池單元、背板以外的構件,例如於「太陽能發電系統構成材料」(杉本榮一主編、工業調査會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發行)中有所詳細記載。
透明性的前基板只要具有太陽光可透過的透光性即可,可自使光透過的基材中適宜選擇。自發電效率的觀點考慮,前基板的光的透過率越高越較佳,透過率高的基板例如可適宜地使用玻璃基板、丙烯酸樹脂等透明樹脂等。
太陽電池元件可應用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等矽系,銅-銦-鎵-硒、銅-銦-硒、鎘-碲、鎵-砷等III-V族或II-VI族化合物半導體系等各種公知的太陽電池元件。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更具體的說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超過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另外,只要無特別說明,則「份」為質量基準。
[實施例1] <PET基材膜的製作> -聚酯的合成- 將100 kg高純度對苯二甲酸(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與45 kg乙二醇(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漿料以4小時順次供給至預先裝入有約123 kg對苯二甲酸雙(羥基乙基)酯的保持為溫度250℃、壓力1.2×105 Pa的酯化反應槽中,於供給結束後進一步以1小時進行酯化反應。其後,將123 kg所得的酯化反應產物移送至縮聚反應槽中。
繼而,於移送了酯化反應產物的縮聚反應槽中添加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言為0.3質量%的乙二醇。於進行5分鐘攪拌後,以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言分別成為30 ppm(鈷元素換算值)、15 ppm(錳元素換算值)的方式加入乙酸鈷的乙二醇溶液及乙酸錳的乙二醇溶液。進一步進行5分鐘攪拌後,以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言成為5 ppm(鈦元素換算值)的方式添加醇鈦化合物的2質量%乙二醇溶液。經過5分鐘後,以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言成為5 ppm的方式添加二乙基膦醯基乙酸乙酯的10質量%乙二醇溶液。其後,一面以30 rpm對低聚物進行攪拌,一面將反應系統自250℃緩緩升溫至285℃,且將壓力降低至40 Pa。到達最終溫度的時間、及到達最終壓力的時間均設為60分鐘。 於成為預先規定的攪拌扭矩的時點,對反應系統進行氮氣沖洗,恢復至常壓而停止縮聚反應。 而且,噴出至冷水中成為股線狀,立即進行切割而製作聚合物的顆粒(直徑約3 mm、長度約7 mm)。 再者,自減壓開始至到達預先規定的攪拌扭矩的時間為3小時。
於醇鈦化合物中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5-340616號公報的段落編號[0083]的實施例1中所合成的醇鈦化合物(Ti含量=4.44質量%)。
-固相聚合- 將所述所得的顆粒於壓力保持為40 Pa的真空容器中,在溫度220℃下保持30小時,進行固相聚合。
-PET基材膜的製作- 利用設定溫度為280℃的熔融擠出機,對以所述方式經過固相聚合後的顆粒進行熔融混練而澆鑄於金屬鼓上,製作厚度約3 mm的未延伸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片(未延伸的PET片)。 其後,將未延伸的PET片於90℃下,於縱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上延伸(MD延伸)3.4倍。 於MD延伸後、與MD正交的橫方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上進行延伸(TD延伸)前,以塗佈量分別於MD延伸後的PET片上成為5.1 ml/m2 的方式,藉由線上塗佈法而將下述的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1塗佈於第1著色層側,將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2塗佈於第2著色層側,從而分別形成底塗層1、及底塗層2。
<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1的組成> ·丙烯酸樹脂水分散液                                  …0.3份 [AS-563A、大賽璐精細化工(Daicel FineChe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28質量%的乳膠] ·水溶性噁唑啉系交聯劑                               …0.85份 [愛波卡斯(Epocros)(註冊商標)WS-700、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25質量%] ·蒸餾水                                                       …100份
<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2的組成> ·丙烯酸樹脂水分散液                                  …0.3份 [博龍(Bonron)(註冊商標)PS-002、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45.0質量%] ·水溶性噁唑啉系交聯劑                               …0.85份 [愛波卡斯(Epocros)(註冊商標)WS-700、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25質量%] ·蒸餾水                                                       …100份
其次,於105℃下將形成有底塗層的PET片於TD上延伸4.5倍(TD延伸)。進行了TD延伸後的底塗層的厚度(乾燥厚度)為80 nm。 其後,將膜面設為200℃來進行15秒鐘的熱處理。進而,於190℃下將MD鬆弛率設為5%,TD鬆弛率設為11%來於MD、TD上實施熱鬆弛。 以所述方式獲得厚度250 μm的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膜(以下稱為「PET基材膜」)。
<太陽電池用背板的製作> 使用以所述方式獲得的PET基材膜,利用以下所示的方式將第1著色層及外塗層形成於PET基材膜的底塗層1側,並將第2著色層形成於相反側(底塗層2側),藉此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
-第2著色層的形成- (1)氧化鈦分散物的製備 使用戴諾磨分散機對氧化鈦進行分散,製備氧化鈦的平均一次粒徑為0.42 μm的氧化鈦分散液。再者,氧化鈦的平均一次粒徑使用Microtrac MT3300EXII(日機裝公司製造)而測定。 <氧化鈦分散液的組成> ·氧化鈦                                                       …455.8份 (白色顏料(散射粒子);平均一次粒徑:0.42 μm、提帕克(Tipaque)(註冊商標)CR-95、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粉體) ·聚乙烯醇水溶液                                         …227.9份 (PVA-105、可樂麗(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10質量%) ·界面活性劑                                                …5.5份 (德莫爾(Demol)(註冊商標)EP、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25質量%) ·蒸餾水                                                       …310.8份
(2)第2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各成分混合來製備第2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 <第2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的組成> ·氧化鈦分散液                                             …272份 ·碳黑分散液                                                …76份 (MF Black 5630(註冊商標)、固體成分為31.5質量%、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矽酮/丙烯酸複合樹脂(丙烯酸樹脂)         …364份 (塞拉那(Ceranate)(註冊商標)WSA1070、迪愛生(DIC)公司製造) ·界面活性劑                                                …20份 (那洛迪(Naroacty)(註冊商標)CL-95的1質量%水溶液、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交聯劑(噁唑啉系化合物)                        …112份 (愛波卡斯(Epocros)(註冊商標)WS700、固體成分為40質量%、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第二磷酸銨                                                …29份 (食添用第二磷酸銨、日本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35質量%水溶液) ·蒸餾水                            …塗佈液的整體成為1000份的量
(3)第2著色層的形成 以氧化鈦的塗佈量成為4 g/m2 的方式將所得的第2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塗佈於PET基材膜的底塗層上,於170℃下乾燥2分鐘,形成厚度6 μm的第2著色層。
<EVA側易接著層的形成> -藍色的第1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成分混合來製備第1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
<第1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的組成> ·所述獲得的氧化鈦分散物                      …76份 ·碳黑分散液                                                …17份 (MF Black 5630(註冊商標)、固體成分為31.5質量%、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酞菁藍(銅酞菁)顏料分散液                    …21份 (EP700 Blue GA、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35質量%) ·喹吖啶酮紅顏料分散液                               …38份 (NAF1032、大日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45質量%) ·聚烯烴樹脂水分散液                                  …406份 (阿羅貝斯(Arrow base)(註冊商標)SE-1013N、尤尼吉可(Uniti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20.2質量%) ·丙烯酸樹脂水分散液                                  …78份 (AS-563A、大賽璐精細化工(Daicel FineChe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28質量%的乳膠) ·水溶性噁唑啉化合物                                  …208份 (愛波卡斯(Epocros)(註冊商標)WS700、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25質量%) ·氟系界面活性劑                                         …5份 (鈉=雙(3,3,4,4,5,5,6,6-九氟)=2-乙磺酸氧基琥珀酸酯、富士膠片精化(Fujifilm Fine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濃度2質量%) ·第二磷酸銨                                                …5份 (食添用第二磷酸銨、日本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35質量%水溶液) ·蒸餾水                            …塗佈液的整體成為1000份的量
-外塗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成分混合來製備外塗層形成用塗佈液。
(外塗層形成用塗佈液的組成) ·聚烯烴樹脂                                                …422份 (阿羅貝斯(Arrow base)(註冊商標)SE-1013N、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製造) ·水溶性噁唑啉化合物                                  …87份 (愛波卡斯(Epocros)(註冊商標)WS-700、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25質量%) ·氟系界面活性劑                                         …5份 (鈉=雙(3,3,4,4,5,5,6,6-九氟)=2-乙磺酸氧基琥珀酸酯、富士膠片精化(Fujifilm Fine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濃度2質量%) ·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                                  …4份 (那洛迪(Naroacty)(註冊商標)CL95、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1質量%的水溶液) ·蒸餾水                            …塗佈液的整體成為1000份的量
-第1著色層及外塗層的形成- 以搬送速度80 m/min來搬送形成有黑色的第2著色層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並以730 J/m2 的條件對太陽電池用背板中的PET基材膜的第2著色層形成面的相反側進行電暈放電處理。其後,將作為著色顏料之一的氧化鈦的塗設量設為1.5 g/m2 ,利用棒塗法來塗佈所述第1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來形成塗佈膜。將該塗佈膜於170℃下乾燥2分鐘,從而形成了第1著色層。
其次,利用棒塗法以塗佈量成為0.5 g/m2 的方式,將所述外塗層形成用塗佈液塗佈於第1著色層上而形成塗佈膜,將該塗佈膜於170℃下乾燥2分鐘來形成外塗層。
藉此,獲得具有EVA側易接著層的藍色的太陽電池用背板,所述EVA側易接著層是於太陽電池用背板中的PET基材膜的第2著色層形成面的相反側由乾燥厚度為6 μm的藍色的第1著色層(烯烴-丙烯酸複合樹脂的層)、及乾燥厚度為0.5 μm的外塗層(烯烴系樹脂的層)依序積層而成。
<太陽電池模組的製作> 將作為光接收面的前基板的厚度3.2 mm的太陽電池用壓花玻璃(figured glass)(日本板硝子(Nippon Sheet Glass)公司製造、桑帕斯(Sunplus)SM)、光接收面側密封材料(深圳斯威克科技(Shezhen Sveck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乙烯·乙烯乙酸酯共聚物(EVA)SVK-15297)、晶系太陽電池元件(韓華Q CELLS(Hanwha Q CELLS)公司製造的Q6LMX3)、背面側密封材料(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公司製造的EVA F806)、所述製作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依序重合來製成積層體。此時,太陽電池用背板是以外塗層與背面側密封材料接觸的方式配置。 使用真空層壓機(日清紡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真空層壓機拉米那特(LAMINATOR)0505S),於145℃、抽真空時間5分鐘、加壓時間10分鐘的條件下對積層體進行層壓,藉此使各構件間接著來製作太陽電池模組。
[實施例2~實施例12、比較例1~比較例5] <太陽電池用背板的製作> 於實施例1的太陽電池用背板的製作中,除如表1所示般變更第1著色層及第2著色層中所分別包含的著色劑的種類及含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來製作實施例2~實施例12及比較例1~比較例5的太陽電池用背板。
<太陽電池模組的製作> 另外,於實施例1的太陽電池模組的製作中,除使用各例中製作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作為太陽電池用背板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製作太陽電池模組。
[評價] 分別對以所述方式於各例中所得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以下有時記為「片」)及太陽電池模組(以下有時記為「模組」)進行下述評價。
<1>發電效率(單元溫度) 於製作模組時將熱電偶設置於太陽電池單元與EVA之間,從而能夠測定單元溫度。使用太陽模擬器,對照射6小時相當於大氣質量(Air Mass,AM)1.5 G(太陽光標準光譜)的光時的溫度進行測定。可以說單元溫度越低則越可抑制發電效率的降低。評價基準如以下般。 A:60℃以下 B:超過60℃、不足85℃ C :85℃以上
<2>片耐候性 於製作模組後,使用EYE超級紫外線試驗機(EYE Super UV Tester)SUV-W161(岩崎電氣公司製造),於溫度6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以90 mW/cm2 的照度自前基板側照射紫外線200小時。其後,將模組再次加熱至145℃而將片自EVA剝離,以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條件進行24小時濕度調整後,利用拉伸試驗機(騰喜龍(Tensilon):A&D公司公司製造)來測定彈性係數,並與紫外線照射前的片彈性係數進行比較。 具體而言,藉由(紫外線照射後的片彈性係數/紫外線照射前的片彈性係數)´100%來算出彈性係數保持率,可以說彈性保持率越高則耐候性越優異。評價基準如以下般。 A:彈性係數保持率為80%以上 B:彈性係數保持率為50%以上、不足80% C :彈性係數保持率不足50%
<3>顏料耐候性 於製作模組後,使用EYE超級紫外線試驗機SUV-W161(岩崎電氣公司製造),於溫度6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以90 mW/cm2 的照度自前基板側照射紫外線200小時。其後,將模組再次加熱至145℃而將片自EVA剝離,測定EVA面側(第1著色層側)的色調。使用分光色度計CM-700D(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公司製造),於片的欲測定的面的相反側(第2著色層側)鋪設黑紙而進行色調測定。評價時利用使用D50光源時的SCE(Specular Component Excluded,正反射光除去)測定值來進行。評價基準如以下般。 A:Da*≦1.5且Db*≦5.0 B:Da*≦3.0且Db*≦10.0 C :Da*>3.0或Db*>10.0
<4>匠心性(色調) 使用分光色度計CM-700D(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公司製造),於片的欲測定的面的相反側(第2著色層側)鋪設黑紙而進行色調測定。評價時利用使用D50光源時的SCE測定值來進行。評價基準如以下般。 A:L*≦25、-2.0<a*<2.0、-15.0<b*<-5.0 B:L*≦40、-3.0≦a*≦3.0、-20.0≦b*≦0.0 C :B的範圍外
<5>密接性 將各例所得的太陽電池用背板切為1.0 cm(TD)×30 cm(MD)(MD、TD為PET基材膜的延伸方向)。其次,於20 cm×20 cm×厚0.3 cm的玻璃板上積層2枚EVA膜(杭州、F806)。 於積層有EVA膜的玻璃板的其中一個端部起沿玻璃面10 cm~20 cm的距離,積層進行了剝離劑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塞拉皮(Cerapeel)(註冊商標)、東麗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使另一個端部與所述太陽電池用背板的MD的端部重合,以外塗層與EVA膜相接的方式載置太陽電池用背板,於145℃、抽真空4分鐘、加壓10分鐘的條件下,使用日清紡精密機器(Nisshinbo Mechatronic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真空層壓裝置(拉米那特(LAMINATOR)0505S)而進行層壓。
以溫度105℃、相對濕度100%的條件對進行了層壓的樣品進行48小時試驗後,將接著於EVA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以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條件進行24小時以上的濕度調整,利用拉伸試驗機(騰喜龍(Tensilon):A&D公司公司製造)以100 mm/min的速度並以180°來對所述製作的樣品的1.0 cm寬的部分進行拉伸。而且,藉由以下的評價基準來評價破壞應力。該破壞應力越高,則評價為耐凝聚破壞性、即密接性越優異。 A:3 N/mm以上 B:超過1 N/mm、不足3 N/mm C :1 N/mm以下
<6>紅外線·紫外線透過率 利用分光光度計V670(日本分光公司製造),使750 nm~2500 nm(紅外線測定)或300 nm~400 nm(紫外線測定)的光相對於測定面而入射,來對片測定著色層的紅外線及紫外線的各透過率。再者,紅外線·紫外線透過率是以剝離了測定對象外的著色層的狀態進行測定。
-紅外線平均透過率的算出方法- 於750 nm~2500 nm內以每5 nm分別測定第1著色層或第2著色層的透過率,並藉由算術平均來算出平均透過率。
-紫外線透過率的測定方法- 測定第1著色層的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
<7>紅外線反射率 利用分光光度計UV3100(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使750 nm~2500 nm的光相對於測定面而入射,來對片測定第2著色層的紅外線反射率。再者,第2著色層的紅外線反射率是以剝離了第1著色層的狀態進行測定。
-紅外線平均反射率的算出方法- 於750 nm~2500 nm內以每5 nm測定反射率,並藉由算術平均來算出平均反射率。
將第1著色層及第2著色層中所含的著色劑的種類及含量、以及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1。 再者,表1中的顏料1為紅色系,顏料2為藍色系,顏料3、顏料5為黑色系,顏料4、顏料6為白色系。另外,表1中的顏料如下述般。 氧化鐵:MF 5160 Brown(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造) 二噁嗪紫:EP-1500 Violet3RN(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造) 苝紅:aqyla perylene red(日本日下(Kusakabe)公司製造) 萘酚AS:EP-720 Red 2B(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造)
[表1]
如表1所示,於實施例中,片耐熱性與發電效率均優異,實施例的太陽電池模組可經過長時間而發揮高的發電效率。再者,於使用萘酚AS作為紅色顏料的實施例11中,相對於紫外線的耐受性低,顏料耐候性變低。 另一方面,於比較例中,片耐熱性及發電效率的至少一者為C評價,比較例的太陽電池模組難以經過長時間而發揮高的發電效率。
10‧‧‧樹脂基材
12‧‧‧第1著色層
14‧‧‧第2著色層
20‧‧‧太陽電池元件(單元)
22‧‧‧密封材料
30‧‧‧前基板
100‧‧‧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太陽電池用背板)
200‧‧‧太陽電池模組
圖1是表示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圖2是表示太陽電池模組的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10‧‧‧樹脂基材
12‧‧‧第1著色層
14‧‧‧第2著色層
20‧‧‧太陽電池元件(單元)
22‧‧‧密封材料
30‧‧‧前基板
200‧‧‧太陽電池模組

Claims (6)

  1. 一種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具有: 樹脂基材; 第1著色層,配置於所述樹脂基材的其中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為20%以上,相對於波長325 nm的紫外線的透過率為1%以下;以及 第2著色層,配置於所述樹脂基材的另一面側,相對於波長750 nm~2500 nm的紅外線的平均透過率及平均反射率分別為10%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所述第1著色層包含顏料,所述第1著色層中的所述顏料的合計體積分率為40體積%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所述第1著色層包含白色顏料以及選自喹吖啶酮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二噁嗪系化合物及苝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顏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所述第2著色層包含碳黑及白色顏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其中所述第1著色層侧的L*值、a*值及b*值分別為L*≦40、-3.0≦a*≦3.0-20.及0≦b*≦0.0,所述第2著色層為黑色。
  6.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其包括: 太陽電池元件; 密封材料,對所述太陽電池元件進行密封; 透明性的前基板,與所述太陽電池元件的光接收面側的所述密封材料接著,並配置於最表面;以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所述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的所述第1著色層側與所述太陽電池元件的光接收面側的相反側的所述密封材料接著。
TW105126991A 2015-08-25 2016-08-24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TW2017120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6280A JP2017045812A (ja) 2015-08-25 2015-08-25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2088A true TW201712088A (zh) 2017-04-01

Family

ID=5810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991A TW201712088A (zh) 2015-08-25 2016-08-24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58974A1 (zh)
JP (1) JP2017045812A (zh)
CN (1) CN107851677A (zh)
TW (1) TW201712088A (zh)
WO (1) WO2017033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27956A (ko) * 2015-09-03 2017-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모듈
US10978990B2 (en) 2017-09-28 2021-04-13 Tesla, Inc. Glass cover with optical-filtering coating for managing color of a solar roof tile
CN111276556B (zh) * 2018-11-16 2022-02-18 光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仿天然石材的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141558A (ko) * 2019-04-25 2021-11-23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축열 부재
US11431280B2 (en) * 2019-08-06 2022-08-30 Tes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lor appearance of solar roofs
JP2020184611A (ja) * 2019-12-04 2020-1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2635599B (zh) * 2020-12-17 2023-07-14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背板用复合膜、光伏组件背板及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4635B (zh) * 2007-10-25 2013-08-11 Techno Polymer Co Ltd Multilayer body
JP5668344B2 (ja) * 2010-07-09 2015-02-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6200131B2 (ja) * 2012-03-28 2017-09-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シート、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3183658A1 (ja) * 2012-06-07 2013-12-12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CN104134715B (zh) * 2014-08-11 2016-08-17 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安装型光伏组件用黑色散热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4201226A (zh) * 2014-08-21 2014-12-10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太阳能电池背板
JP2016105472A (ja) * 2014-11-20 2016-06-09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58974A1 (en) 2018-06-07
JP2017045812A (ja) 2017-03-02
CN107851677A (zh) 2018-03-27
WO2017033983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2088A (zh) 太陽電池用背面保護片及太陽電池模組
US8981212B2 (en) Polyester film, laminated film, solar battery backsheet and solar battery
JP6051868B2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535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743698B2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
JP2014075508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シート
US20140007941A1 (en) Protective sheet for solar c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back sheet member for solar cell, back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2119677A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2043000A1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6052133A1 (ja) 積層体
TW201211101A (en) Polyester film for protecting rear surface of solar cell
JP6215273B2 (ja) 太陽電池用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9009263A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8034117A1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シー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70133531A1 (en) Solar cell rear surface protective sheet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5188015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9409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5098520A1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シート
JP201811699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721243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214778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4231147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シート
JP2013159682A (ja) 2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12094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8083873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