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7601A - 鏈帶、拉鏈及加壓機 - Google Patents

鏈帶、拉鏈及加壓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7601A
TW201707601A TW105125048A TW105125048A TW201707601A TW 201707601 A TW201707601 A TW 201707601A TW 105125048 A TW105125048 A TW 105125048A TW 105125048 A TW105125048 A TW 105125048A TW 201707601 A TW201707601 A TW 2017076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surface
stopper
chain
end portion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7809B (zh
Inventor
Yoshihiro Demur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7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7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78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0Applying end stops upon stringer tap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鏈帶(50)具有:拉鏈鏈布(10),其於鏈布側緣部(15)設置有芯繩(16);拉鏈鏈齒(20),其相對於鏈布側緣部(15)被固定;及金屬製之止擋(30、30s),其於鄰接於拉鏈鏈齒(20)之位置相對於芯繩(16)被固定。於止擋(30、30s)設置將芯繩(16)夾在中間且面向相反側之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於沿芯繩(16)之方向上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設置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該第1傾斜面(41)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該第2傾斜面(42)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之厚度(TH38)小於該第1端部(38e)以外之止擋(30、30s)之部分(39)之厚度(TH39)。

Description

鏈帶、拉鏈及加壓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鏈帶、拉鏈及加壓機。尤其,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止擋之鏈帶,或關於一種包含該鏈帶之拉鏈。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藉由加壓而安裝於拉鏈之鏈布隆起緣部之止擋。於止擋之上下腳部2、2之連續部4設置沿止擋之長度方向延伸之槽5,如該文獻之圖2及圖3中清楚地圖示般,槽5之橫截面為V字形。
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為了防止滑件自鏈帶脫落而於上止擋10設置膨出部15之內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公昭63-18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2-253307號公報
預期對止擋賦予之變形越大,則止擋相對於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之芯繩的安裝強度越大。然而,存在不容許或不期望對止擋賦予較大變形之情形。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鏈帶係如下鏈帶(50),其具有: 拉鏈鏈布(10),其於鏈布側緣部(15)設置有芯繩(16);拉鏈鏈齒(20),其相對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被固定;及金屬製之止擋(30、30s),其在鄰接於拉鏈鏈齒(20)之位置相對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被固定;且於止擋(30、30s)設置將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夾在中間且面向相反側之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於沿芯繩(16)之方向上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設置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該第1傾斜面(41)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該第2傾斜面(42)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且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之厚度(TH38)小於該第1端部(38e)以外之止擋(30、30s)之部分(39)之厚度(TH39)。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係沿芯繩(16)更遠離拉鏈鏈齒(20)而配置之止擋(30、30s)之端部。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端部(38e)具有與上述第1傾斜面(41)同步地傾斜之第1傾斜內表面(41k)、及與上述第2傾斜面(42)同步地傾斜之第2傾斜內表面(42k),且上述第1端部(38e)具有咬入至上述芯繩(16)之邊緣部(35m、35n)。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在沿芯繩(16)之止擋(30、30s)之第2端部(38g)設置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該第3傾斜面(43)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該第4傾斜面(44)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 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且設置有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之止擋(30、30s)之第2端部(38g)之厚度(TH38)小於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與第2端部(38g)之間之止擋(30、30s)之中間部(39)之厚度(TH39)。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第2端部(38g)具有與上述第3傾斜面(43)同步地傾斜之第3傾斜內表面(43k)、及與上述第4傾斜面(44)同步地傾斜之第4傾斜內表面(44k),且上述第2端部(38g)具有咬入至上述芯繩(16)之邊緣部(35p、35q)。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在第1傾斜面(41)與第3傾斜面(43)之間設置平坦面(45),在第2傾斜面(42)與第4傾斜面(44)之間設置平坦面(46)。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拉鏈具有:一對鏈帶(50),其等與上述任一鏈帶(50)相同;及拉鏈滑件(60),其用以使一對鏈帶(50)開閉。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藉由滑件之前進使一對鏈帶(50)閉合,且止擋(30、30s)設置於拉鏈鏈齒(20)之前鄰。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加壓機係用以製造上述鏈帶(50)之加壓機(80),且具備用以對於芯繩(16)加壓止擋(30、30s)之第1按壓部(81)及第2按壓部(82),於第1按壓部(81)設置用以成形止擋(30、30s)之第1傾斜面(41)之傾斜面,且於第2按壓部(82)設置用以成形止擋(30、30s)之第2傾斜面(42)之傾斜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能夠避免或減小為了確保止擋相對於鏈布側緣部之芯繩之充分之安裝強度所要求之止擋之相對較大之變形。
10‧‧‧拉鏈鏈布
14‧‧‧鏈布主體部
15‧‧‧鏈布側緣部
16‧‧‧芯繩
16m‧‧‧上部芯繩
16n‧‧‧下部芯繩
20‧‧‧拉鏈鏈齒
21‧‧‧第1腳部
21m‧‧‧第1外表面
22‧‧‧第2腳部
22m‧‧‧第2外表面
30‧‧‧止擋
30s‧‧‧後止擋
30z‧‧‧止擋
30zz‧‧‧止擋
31‧‧‧第1外表面
32‧‧‧第2外表面
33‧‧‧連接面
34‧‧‧相反面
34m‧‧‧頂面
34n‧‧‧頂面
35‧‧‧第1腳部
35e‧‧‧前端部
35f‧‧‧中間部
35g‧‧‧後端部
35m‧‧‧第1邊緣部
35n‧‧‧第2邊緣部
35p‧‧‧第3邊緣部
35q‧‧‧第4邊緣部
36‧‧‧第2腳部
36e‧‧‧前端部
36f‧‧‧中間部
36g‧‧‧後端部
37‧‧‧連結部
38‧‧‧端部
38e‧‧‧第1端部
38g‧‧‧第2端部
39‧‧‧中間部
41‧‧‧第1傾斜面
41k‧‧‧第1傾斜內表面
42‧‧‧第2傾斜面
42k‧‧‧第2傾斜內表面
43‧‧‧第3傾斜面
43k‧‧‧第3傾斜內表面
44‧‧‧第3傾斜面
44k‧‧‧第4傾斜內表面
45‧‧‧平坦面
45k‧‧‧中間內表面
46‧‧‧平坦面
46k‧‧‧中間內表面
50‧‧‧鏈帶
60‧‧‧拉鏈滑件
61‧‧‧上翼板
62‧‧‧下翼板
63‧‧‧連結柱
64‧‧‧凸緣部
65‧‧‧拉片安裝柱
66‧‧‧拉片
70‧‧‧拉鏈
80‧‧‧加壓機
80z‧‧‧加壓機
81‧‧‧第1按壓部
81m‧‧‧按壓面
82‧‧‧第2按壓部
82m‧‧‧按壓面
83‧‧‧第1臂
84‧‧‧第2臂
85‧‧‧連結軸
301‧‧‧第1端面
302‧‧‧第2端面
305‧‧‧凹部
471‧‧‧傾斜面
472‧‧‧傾斜面
473‧‧‧傾斜面
474‧‧‧傾斜面
R16‧‧‧厚度最大之部分
TH20‧‧‧厚度
TH30‧‧‧厚度
TH38‧‧‧厚度
TH39‧‧‧厚度
TH30max‧‧‧最大厚度
TH30min‧‧‧最小厚度
W16‧‧‧左右寬度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性局部前視模式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性局部前視模式圖,且表示配置於滑件內之鏈齒之狀態。
圖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概略性局部前視模式圖,且表示配置於滑件內之止擋之狀態。
圖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概略性立體圖,且為了方便圖示,省略了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之芯繩之圖示。
圖5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於圖5(a)中模式性地表示沿圖4之V(a)-V(a)之剖面構成,於圖5(b)中模式性地表示沿圖4之V(b)-V(b)之剖面構成。
圖6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且模式性地表示沿圖4之VI-VI之剖面構成。圖6亦一併表示與止擋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剖面構成。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加壓前之構成的概略性立體圖。
圖8係表示用於製造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帶之加壓機的模式圖,且表示於第1按壓部與第2按壓部之間保持有止擋之狀態。
圖9係用於製造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帶之加壓機的剖視模式圖,且模式性地表示沿圖8之IX-IX之剖面構成。表示藉由圖9(a)及圖9(b)之對比而確保加壓機中之止擋之適當之對準。
圖10係本發明之比較例之止擋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11係用於製造本發明之比較例之鏈帶之加壓機的剖視模式圖。圖11係與圖9對應之剖視模式圖。
圖12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概略性剖 視模式圖,亦一併表示與止擋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剖面構成。
圖13係本發明之另一比較例之止擋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14係圖1之後止擋之概略性局部立體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非限定之例示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發明之1種以上之實施形態及實施形態中所包含之各特徵並非分別獨立者。業者無需過多地說明,可組合各實施形態及/或各特徵,又,亦能夠理解由該組合產生之協同效應。實施形態間之重複說明原則上省略。參照圖式係以發明之記載為主要目的者,存在為了方便作圖而予以簡化之情形。
於以下之記載中,前後方向與拉鏈用滑件之移動方向一致。藉由滑件之前進使左右一對鏈帶閉合,從而左右一對拉鏈鏈齒嚙合。藉由滑件之後退使左右一對鏈帶打開,從而左右一對拉鏈鏈齒之嚙合被解除。上下方向係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下方向等同於與滑件之上翼板或下翼板正交之方向、滑件之連結柱延伸之方向、或與拉鏈鏈布之主面正交之方向。左右方向係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之方向。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11,對作為本發明之若干例示形態之一個例示形態的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拉鏈之概略性局部前視模式圖。圖2係拉鏈之概略性局部前視模式圖,且表示配置於滑件內之鏈齒之狀態。圖3係拉鏈之概略性局部前視模式圖,且表示配置於滑件內之止擋之狀態。圖4係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概略性立體圖,且為了方便圖示,省略了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之芯繩之圖示。圖5係止擋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於圖5(a)中模式性地表示沿圖4之V(a)-V(a)之剖面構成,於圖5(b)中模式性地表示沿圖4之V(b)-V(b)之剖面構成。圖6係 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模式性地表示沿圖4之VI-VI之剖面構成。圖6亦一併表示與止擋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剖面構成。圖7係表示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之加壓前之構成的概略性立體圖。圖8係表示用於製造鏈帶之加壓機之模式圖,且表示於第1按壓部與第2按壓部之間保持有止擋之狀態。圖9係用於製造鏈帶之加壓機之剖視模式圖,且模式性地表示沿圖8之IX-IX之剖面構成。表示藉由圖9(a)及圖9(b)之對比而確保加壓機中之止擋之適當之對準。圖10係比較例之止擋之概略性立體圖。圖11係用於製造比較例之鏈帶之加壓機之剖視模式圖。圖11係與圖9對應之剖視模式圖。
如圖1至圖3所示,拉鏈70具有左右一對鏈帶50、及用以使左右一對鏈帶50開閉之一個拉鏈滑件60。各鏈帶50具有於前後方向上長條之拉鏈鏈布10、沿前後方向排列之拉鏈鏈齒20、及鄰接於拉鏈鏈齒20而設置之止擋30、30s。藉由拉鏈滑件60之前進,左右之拉鏈鏈齒20嚙合,藉由拉鏈鏈齒20之後退,左右之拉鏈鏈齒20之嚙合被解除。如圖3所示,於拉鏈滑件60內收容止擋30,而阻止拉鏈滑件60之前進。止擋30為前止擋,止擋30s為後止擋。
拉鏈滑件60具有上翼板61、下翼板62、及連結柱63。上翼板61與下翼板62係隔開固定間隔而對向配置。上翼板61之前端部與下翼板62之前端部藉由連結柱63而連結。於連結柱63之左右設置左右一對前口,拉鏈鏈齒20經由該前口進入至拉鏈滑件60內,又,拉鏈鏈齒20經由該前口自拉鏈滑件60內向其外部滑出。於上翼板61及下翼板62之至少一者設置左右一對凸緣部64。於左右之凸緣部64與連結柱63之間界定鏈齒通路。於拉鏈滑件60內劃定Y字狀之鏈齒通路。拉鏈滑件60可為金屬製或樹脂製。於拉鏈滑件60之上翼板61上設置拉片安裝柱65,對拉片安裝柱65安裝拉片66。
左右一對拉鏈鏈布10分別具有與另一拉鏈鏈布10對向之鏈布側 緣部15,鏈布側緣部15沿拉鏈鏈布10之長度方向、簡而言之沿前後方向延伸。於鏈布側緣部15設置芯繩16。芯繩16與鏈布側緣部15同樣地沿拉鏈鏈布10之長度方向、簡而言之沿前後方向延伸。於圖示之例示形態中,芯繩16設置於前後方向上之鏈布側緣部15之全域。於其他實施形態中,芯繩16僅設置於前後方向上之鏈布側緣部15之一區域,並未設置於其全域。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拉鏈鏈布10係由經紗與緯紗編織而成之具有可撓性之布,具有上表面與下表面,藉此規定其厚度。拉鏈鏈布10具有鏈布主體部14與鏈布側緣部15,於鏈布側緣部15設置芯繩16。芯繩16包含沿前後方向延伸之1種以上或2種以上之紗,藉由縫製等而固定於鏈布側緣部15。芯繩16包含自拉鏈鏈布10之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之上部芯繩16m及自拉鏈鏈布10之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之下部芯繩16n。
於圖示之例示形態中,拉鏈鏈齒20為金屬製鏈齒。拉鏈鏈齒20係沿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簡而言之沿芯繩16於前後方向上以固定間隔排列。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拉鏈鏈齒20係將單絲捲繞成螺旋狀而成之環扣鏈齒,且縫製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於若干實施形態中,在環扣鏈齒內配置芯繩16,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在環扣鏈齒內不配置芯繩16。又,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拉鏈鏈齒20為樹脂製鏈齒。
止擋30為金屬製止擋,藉由加壓而相對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被固定。如圖4至圖6所示,止擋30係以夾隔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之方式構成,簡而言之,具有拉鏈鏈布10之上表面側之第1腳部35、拉鏈鏈布10之下表面側之第2腳部36、及連結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連結部37。第1腳部35與鏈布側緣部15之上部芯繩16m接觸,第2腳部36與鏈布側緣部15之下部芯繩16n接觸。
於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間夾持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 之芯繩16,藉此,確保止擋30相對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之固定。亦可將止擋30之第1腳部35稱為上部腳部,將止擋30之第2腳部36稱為下部腳部。
連結部37相較於第1腳部35及第2腳部36設置於拉鏈鏈布外側。所謂拉鏈鏈布外側係自拉鏈鏈布之面上朝向拉鏈鏈布之外部區域上之方向,例如為自拉鏈鏈布之面上橫跨芯繩且朝向拉鏈鏈布之外部區域上之方向。相較於連結部37,第1腳部35及第2腳部36設置於拉鏈鏈布內側。拉鏈鏈布內側係自拉鏈鏈布之外部區域上朝向拉鏈鏈布之面上之方向,例如為自拉鏈鏈布之外部區域上橫跨芯繩且朝向拉鏈鏈布之面上之方向。
連結部37相較於第1腳部35及第2腳部36配置於左右方向內側。第1腳部35及第2腳部36相較於連結部37配置於左右方向外側。左右方向內側及外側係以左右一對鏈帶50為基準而理解之方向。關於閉合狀態之左右之鏈帶50可如下所述般說明左右方向內側及左右方向外側。左右方向內側係於左右方向上朝向噛合狀態之左右之鏈齒排之方向。左右方向外側係於左右方向上自噛合狀態之左右之鏈齒排離開之方向。
如圖7中模式性地表示般,充分地確保塑性變形前之止擋30之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間隔,從而能夠將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簡單地插入至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間之空間。以於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空間配置有芯繩16之狀態下減小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間隔之方式使止擋30塑性變形。
止擋30具有與上下方向交叉之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第1外表面31係於上下方向上處於與拉鏈鏈布10之上表面相同之側,第2外表面32係於上下方向上處於與拉鏈鏈布10之下表面相同之側。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係將鏈布側緣部15及芯繩16夾在中間而於上 下方向上面向相反側。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於左右方向上具有寬度,於前後方向上具有長度。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分別具有大致固定之寬度並且沿前後方向延伸。
在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之間配置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由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規定止擋30之厚度TH30。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分別如圖1至圖3所示般於前視時佔據矩形狀之區域。換言之,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以描繪矩形之方式延伸。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分別具有與圖示者不同之前視形狀。再者,亦可將第1外表面31稱為上表面,將第2外表面32稱為下表面。
止擋3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連接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之連接面33。連接面33設置於較拉鏈鏈布10之芯繩16更靠拉鏈鏈布外側。連接面33將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之左右方向內側之各外周緣連接。連接面33於上下方向上具有寬度,於前後方向上具有長度。連接面33具有上下方向之固定寬度並且沿前後方向延伸。連接面33係以與左右方向交叉或正交之方式配向。連接面33係能夠與拉鏈滑件60之連結柱63接觸之面。
止擋30具有於左右方向上處於連接面33之相反側之相反面34。相反面34設置於較拉鏈鏈布10之芯繩16更靠拉鏈鏈布內側。相反面34由拉鏈鏈布10分斷。相反面34係以與左右方向交叉或正交之方式配向。不同於連接面33,相反面34位於拉鏈鏈布10上。
詳細而言,止擋30之相反面34包含自連結部37向拉鏈鏈布內側延伸之第1腳部35之頂面34m、及自連結部37向拉鏈鏈布內側延伸之第2腳部36之頂面34n,第1腳部35之頂面34m相對於拉鏈鏈布之上表面大致垂直地配向,第2腳部36之頂面34n相對於拉鏈鏈布之下表面大致垂直地配向。
止擋3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連接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之第1端面301及第2端面302,第1端面301與第2端面302係以於前後方向上相互面向相反方向之方式配向。第1端面301與第2端面302係以與拉鏈鏈布10之芯繩16交叉之方式設置。亦可將第1端面301稱為前端面,將第2端面302稱為後端面。第1端面301將第1外表面31之前側之外周緣與第2外表面32之前側之外周緣連接。第2端面302將第1外表面31之後側之外周緣與第2外表面32之後側之外周緣連接。
再者,第1外表面31係遍及第1腳部35與連結部37之面。同樣地,第2外表面32係遍及第2腳部36與連結部37之面。連接面33係連結部37之一側面。止擋30之連接面33係與構成組之另一止擋30對向之面,亦可將其稱為對向面。
止擋30於沿芯繩16之方向、簡而言之於前後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38e及第2端部38g之2個端部38,於2個端部38之間具有中間部39。亦可將第1端部38e稱為前端部,將第2端部38g稱為後端部。止擋30之第1端部38e較第2端部38g更遠離拉鏈鏈齒20而配置。止擋30之第2端部38g較第1端部38e更接近於拉鏈鏈齒20,且鄰接於拉鏈鏈齒20配置。
於非限定例中,沿芯繩16之第1端部38e之長度L38e、沿芯繩16之第2端部38g之長度L38g、沿芯繩16之中間部39之長度L39如下所述。L38e=1.43mm,L38g=1.43mm,L39=0.94mm。此時,沿芯繩16之止擋30之長度L30為3.8mm。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滿足L38e>L39,且滿足L38g>L39。藉此,能夠較佳地確保止擋30之美觀與止擋30之安裝強度之平衡。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中間部39之長度L39佔據上述止擋30之長度L30之約25%~40%。若換一種表達,則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滿足L39/L30×100=25~40。藉此,能夠較佳地確保止擋30之美觀與止擋30之安裝強度之平衡。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止擋30之第1端部38e設置第1傾斜面41及第2 傾斜面42,該第1傾斜面41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前側之外周緣,該第2傾斜面42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前側之外周緣。於圖示例中,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各者之斜度相互相等。於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中,第1端部38e之前側端部之第1端部38e之厚度TH38小於該第1端部38e以外之止擋30之部分之厚度,於圖示例中小於中間部39之厚度TH39。藉此,即便不使止擋30大幅地塑性變形,亦能夠確保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充分之安裝強度。
再者,於第1傾斜面41與第2傾斜面42之間配置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進而,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上下間隔對應於朝向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之第1傾斜面41之延伸及朝向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之第2傾斜面42之延伸而逐漸縮窄。第1外表面31之第1傾斜面41於前後方向上向遠離拉鏈鏈齒20之側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又,第2外表面32之第2傾斜面42於前後方向上向遠離拉鏈鏈齒20之側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止擋30之厚度TH30自中間部39朝向第1端部38e之前側端部逐漸減少,因此其外觀不會受損。
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之第1端部38e係沿芯繩16更遠離拉鏈鏈齒20而配置之止擋30之端部。藉此,止擋30能夠充分地耐受於制止拉鏈滑件60之前進時自拉鏈滑件60受到之力。
如圖6所示,第1端部38e具有與第1傾斜面41同步地傾斜之第1傾斜內表面41k、及與第2傾斜面42同步地傾斜之第2傾斜內表面42k。因此,第1端部38e具有咬入至芯繩16之第1及第2邊緣部35m、35n。第1腳部35對應於第1傾斜面41及第1傾斜內表面41k而具有咬入至上部芯繩16m之第1邊緣部35m,同樣地,第2腳部36對應於第2傾斜面42及第2傾斜內表面42k而具有咬入至下部芯繩16n之第2邊緣部35n。由於第1 邊緣部35m與第2邊緣部35n,故而第1腳部35之前端部35e與第2腳部36之前端部36e之間隔減小。第1腳部35之前端部35e之第1傾斜內表面41k係與芯繩16接觸之接觸面。第2腳部36之前端部36e之第2傾斜內表面42k係與芯繩16接觸之接觸面。
進而,未必限定於此,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止擋30之第2端部38g設置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該第3傾斜面43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後側之外周緣,該第4傾斜面44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後側之外周緣。於圖示例中,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各者之斜度相互相等。於設置有第3傾斜面43與第4傾斜面44之止擋30中,第2端部38g之後側端部之第2端部38g之厚度TH38小於第1端部38e與第2端部38g之間之中間部39之厚度TH39。藉此,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固定變得更充分,進而能夠確保止擋30之前後對稱之外觀。
再者,於第3傾斜面43與第4傾斜面44之間配置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之上下間隔係對應於朝向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之第3傾斜面43之延伸及朝向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之第4傾斜面44之延伸而逐漸縮窄。第3傾斜面43向朝向拉鏈鏈齒20之側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第4傾斜面44向朝向拉鏈鏈齒20之側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止擋30之厚度TH30自中間部39朝向第2端部38g之後側端部逐漸減少,因此其外觀不會受損。
如此,於在止擋30除設置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以外還設置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之情形時,沿芯繩16之前後方向上之止擋30之兩端部38之各厚度TH38小於該兩端部38之間之中間部39之厚度TH39。即便不使止擋30大幅地塑性變形,亦能夠確保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充分之安裝強度。
如圖6所示,第2端部38g具有與第3傾斜面43同步地傾斜之第3傾 斜內表面43k、及與第4傾斜面44同步地傾斜之第4傾斜內表面44k。因此,第1端部38e具有咬入至芯繩16之第3及第4邊緣部35p、35q。第1腳部35對應於第3傾斜面43及第3傾斜內表面43k而具有咬入至上部芯繩16m之第3邊緣部35p,同樣地,第2腳部36對應於第4傾斜面44及第4傾斜內表面44k而具有咬入至下部芯繩16n之第4邊緣部35q。由於第3邊緣部35p與第4邊緣部35q,故而第1腳部35之後端部35g與第2腳部36之後端部36g之間隔減小。第1腳部35之後端部35g之第3傾斜內表面43k係與芯繩16接觸之接觸面。第2腳部36之後端部36g之第4傾斜內表面44k係與芯繩16接觸之接觸面。
第1腳部35具有設置於第1腳部35之前端部35e及後端部35g之上述第1及第3傾斜內表面41k、43k之間之中間內表面45k。中間內表面45k亦與上部芯繩16m接觸。第2腳部36具有設置於第2腳部之前端部36e及後端部36g之上述第2及第4傾斜內表面42k、44k之間之中間內表面46k。中間內表面46k亦與下部芯繩16n接觸。再者,第1腳部35之內表面與第2腳部36之內表面係隔著芯繩16而對向之面。亦可將第1腳部35之內表面稱為第1內表面,將第2腳部36之內表面稱為第2內表面。
於圖示之例示形態中,止擋30具備第1傾斜面41、第2傾斜面42、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之全部。然而,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假定僅採用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第1組與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之第2組中之任一者。亦即,無需一定採用兩組。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省略第1傾斜面41與第2傾斜面42,而採用第3傾斜面43與第4傾斜面44。於此情形時,由於僅第3傾斜面43與第4傾斜面44之合計2個傾斜面設置於止擋30,故而將「第3」傾斜面稱為「第1」傾斜面,將「第4」傾斜面稱為「第2」傾斜面。
如根據圖6之模式圖所理解般,於止擋30之第1外表面31設置第1傾斜面41,與其對應地,第1腳部35之前端部35e向前下方傾斜。於止 擋30之第2外表面32設置第2傾斜面42,與其對應地,第2腳部36之前端部36e向前上方傾斜。第1腳部35之前端部35e與第2腳部36之前端部36e之間隔充分地縮窄,而於兩者之間強力地夾持芯繩16。
如根據圖6之模式圖所理解般,於止擋30之第1外表面31設置第3傾斜面43,與其對應地,第1腳部35之後端部35g向後下方傾斜。於止擋30之第2外表面32設置第4傾斜面44,與其對應地,第2腳部36之後端部36g向後上方傾斜。第1腳部35之後端部35g與第2腳部36之後端部36g之間隔充分地縮窄,而於兩者之間強力地夾持芯繩16。
於第1腳部35之前端部35e與後端部35g之間設置中間部35f,於第2腳部36之前端部36e與後端部36g之間設置中間部36f。確保第1腳部35之中間部35f與第2腳部36之中間部36f之間之間隔相對較大。
止擋30於第1端部38e及第2端部38g具有最小厚度TH30min。止擋30於第1端部38e及第2端部38g之間之中間部39具有最大厚度TH30max。
如圖6所示,止擋30係鄰接於拉鏈鏈齒20而設置。於圖示之例示形態中,止擋30係設置於拉鏈鏈齒排之前端之旁邊。亦假定止擋30設置於拉鏈鏈齒排之後端之旁邊之其他實施形態。拉鏈鏈齒20如上所述般為金屬製鏈齒。如業者即時地理解般,拉鏈鏈齒20與止擋30同樣地具有第1腳部21、第2腳部22、及連結第1腳部21與第2腳部22之連結部。於第1腳部21之第1外表面21m與第2腳部22之第2外表面22m之間配置芯繩16。由第1腳部21之第1外表面21m與第2腳部22之第2外表面22m規定拉鏈鏈齒20之厚度TH20。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止擋30之第1端部38e及第2端部38g之最小厚度TH30min小於拉鏈鏈齒20之厚度TH20。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止擋30之第1端部38e及第2端部38g之最小厚度TH30min與拉鏈鏈齒20之厚度TH20相等。
再者,拉鏈鏈齒20具有拉鏈鏈布內側之基部、及拉鏈鏈布外側之卡合頭部,於圖6中圖示拉鏈鏈齒20之基部之剖面構成。
如參照圖4所理解般,於止擋30之第1外表面31未形成相對較大之凹凸,主要包括傾斜面與平坦面。於第1外表面31設置上述第1傾斜面41及第3傾斜面43,且於其間設置平坦面45。於較第1傾斜面41、平坦面45、及第3傾斜面43更靠拉鏈鏈布外側設置傾斜面471及傾斜面473。傾斜面471係較傾斜面473陡峭之傾斜面。傾斜面473緩慢地傾斜,於若干形態中大致平坦。於若干實施形態中,無法明確地視認傾斜面471與傾斜面473之交界。再者,於第2外表面32設置上述第2傾斜面42及第4傾斜面44,且於其間設置平坦面46。於較第2傾斜面42、平坦面46、及第4傾斜面44更靠拉鏈鏈布外側設置傾斜面472及傾斜面474。傾斜面472係較傾斜面474陡峭之傾斜面。傾斜面474緩慢地傾斜,於若干形態中大致平坦。於圖示例中,平坦面45、46係與拉鏈鏈布10平行之面。
本實施形態並未依據於止擋30設置凹凸而確保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安裝強度。本實施形態係依據基於上述第1傾斜面41與第2傾斜面42之形成之止擋30之第1端部38e中之利用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對芯繩16之夾入、及/或基於上述第3傾斜面43與第4傾斜面44之形成之止擋30之第2端部38g中之利用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對芯繩16之夾入,而確保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安裝強度。不於止擋30設置相對較大之凹凸,而確保止擋30之美觀。藉由在止擋30設置第1傾斜面41與第2傾斜面42之組、或第3傾斜面43與第4傾斜面44之組,於如下所述般藉由加壓對芯繩16安裝止擋30時,亦促進加壓機中之加壓前之止擋30之自對準。
如圖4所示,第1傾斜面41之左右寬度隨著自平坦面45離開而增加。第3傾斜面43之左右寬度隨著自平坦面45離開而增加。同樣地, 第2傾斜面42之左右寬度隨著自平坦面46離開而增加。第4傾斜面44之左右寬度隨著自平坦面46離開而增加。於若干實施形態中,第1傾斜面41之左右寬度增加至成為芯繩16之左右寬度W16之1/2以上。關於第3傾斜面亦同樣。又,第2傾斜面42之左右寬度增加至成為芯繩16之左右寬度W16之1/2以上。關於第4傾斜面44亦同樣。藉由該態樣而提高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安裝強度。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第1傾斜面41係配置於芯繩16之厚度最大之部分R16上。關於第3傾斜面亦同樣。又,第2傾斜面42係配置於芯繩16之厚度最大之部分R16上。關於第4傾斜面44亦同樣。藉由該態樣而提高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安裝強度。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第1傾斜內表面41k與芯繩16之厚度最大之部分接觸。關於第3傾斜內表面亦同樣。又,第2傾斜內表面42k與芯繩16之厚度最大之部分接觸。關於第4傾斜內表面44k亦同樣。藉由該態樣而提高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安裝強度。
使用圖8所示之加壓機80藉由加壓對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安裝加壓前之止擋30。加壓機80具有:第1臂83,其於前端設置有用以按壓止擋30之第1腳部35之第1按壓部81;及第2臂84,其於前端設置有用以按壓止擋30之第2腳部36之第2按壓部82;且第1臂83與第2臂84經由連結軸85而軸接,能夠相互樞轉。於加壓前,將止擋30投入至第1按壓部81與第2按壓部82之間,並暫時保持於其間。於加壓過程中,藉由第1臂83與第2臂84之朝相反方向之旋動,從而第1按壓部81向第2按壓部82側移動,第2按壓部82向第1按壓部81側移動,第1按壓部81與第2按壓部82之間隔縮窄,藉此,於止擋30之第1腳部35與第2腳部36之間充分地保持芯繩16。
第1按壓部81具有用以按壓止擋30之第1腳部35之按壓面81m,於該按壓面81m設置用以成形止擋30之第1傾斜面41與第3傾斜面43之2 個傾斜面,於該2個傾斜面之間設置用以成形平坦面45之平坦面。按壓面81m亦以成形上述第1外表面31之傾斜面471與傾斜面473之方式構成。
第2按壓部82具有用以按壓止擋30之第2腳部36之按壓面82m,於該按壓面82m設置用以成形止擋30之第2傾斜面42與第4傾斜面44之2個傾斜面,於該2個傾斜面之間設置用以成形平坦面46之平坦面。按壓面82m亦以成形上述第2外表面32之傾斜面472與傾斜面474之方式構成。
如圖9(a)所示,於在第1按壓部81與第2按壓部82之間暫時保持止擋30時,有止擋30於兩者之間未如預期般配向之虞。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按壓部81之按壓面81m設置傾斜面,且於第2按壓部82之按壓面82m設置傾斜面,藉此,預計於加壓過程中如圖9(b)所示般促進止擋30之準確之配向。確保止擋30之自對準。再者,並非必須於按壓面81m、按壓面82m設置2個傾斜面。於若干情形時,於第1按壓部81僅設置用以成形第1傾斜面41之傾斜面,於第2按壓部82僅設置用以成形第2傾斜面42之傾斜面。於此種情形時,亦能夠達成止擋之自對準。
圖10所示之比較例之止擋30z於其第1外表面31與第2外表面32未形成上述第1至第4傾斜面中之任一者。圖11所示之加壓機80z係用以製造圖10所示之止擋30z者。於圖11所示之加壓機80z之第1按壓部81未形成用以成形第1傾斜面41及第3傾斜面43之傾斜面,同樣地,於第2按壓部82未設置用以成形第2傾斜面42及第4傾斜面44之傾斜面。因此,絲毫不會促進如參照圖9所說明之止擋30之自對準,可能導致止擋30相對於芯繩16之安裝強度之降低。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2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2係鏈帶中所包含之止擋 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亦一併表示與止擋鄰接之拉鏈鏈齒之剖面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傾斜面41係遍及止擋30之前後長之全域而設置,第2傾斜面42係遍及止擋30之前後長之全域而設置。於此種情形時,亦能夠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止擋30於第1端部38e具有最小厚度,於第2端部38g具有最大厚度。
<另一比較例>
圖13所示之比較例之止擋30zz係於第1外表面31形成有2個凹部305,且於第2外表面32亦同樣地形成有2個凹部305。於此情形時,要求對止擋30賦予相對較大之變形。此種較大之變形並非通常所容許者。亦無法達成加壓機80中之止擋30之自對準。
<另一實施形態>
圖14係圖1之後止擋30s之概略性局部立體圖。後止擋30s具有與圖1之前止擋30相同之構成。簡而言之,於該後止擋30s設置將鏈布側緣部之芯繩夾在中間且面向相反側之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於沿芯繩之方向上之止擋之第1端部設置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該第1傾斜面以逐漸接近於芯繩之態樣沿芯繩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之外周緣,該第2傾斜面以逐漸接近於芯繩之態樣沿芯繩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之外周緣,且設置有第1傾斜面及第2傾斜面之止擋之第1端部之厚度小於該第1端部以外之止擋之部分之厚度。上文中關於前止擋30敍述之其他特徵亦能夠同樣地適用於圖1及圖14所圖示之後止擋30s。亦即,本發明之止擋不應限於前止擋,亦可用作後止擋。
基於上述教示,若為業者,則能夠對各實施形態添加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加入之符號係為了參考,不應出於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目的而參照。
30‧‧‧止擋
31‧‧‧第1外表面
32‧‧‧第2外表面
34‧‧‧相反面
34m‧‧‧頂面
34n‧‧‧頂面
35‧‧‧第1腳部
36‧‧‧第2腳部
37‧‧‧連結部
41‧‧‧第1傾斜面
43‧‧‧第3傾斜面
45‧‧‧平坦面
301‧‧‧第1端面
302‧‧‧第2端面
471‧‧‧傾斜面
473‧‧‧傾斜面

Claims (9)

  1. 一種鏈帶,其具有:拉鏈鏈布(10),其於鏈布側緣部(15)設置有芯繩(16);拉鏈鏈齒(20),其相對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被固定;及金屬製之止擋(30、30s),其在鄰接於拉鏈鏈齒(20)之位置相對於拉鏈鏈布(10)之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被固定;且於止擋(30、30s)設置將鏈布側緣部(15)之芯繩(16)夾在中間且面向相反側之第1外表面(31)及第2外表面(32);於沿芯繩(16)之方向上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設置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該第1傾斜面(41)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該第2傾斜面(42)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且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之厚度(TH38)小於該第1端部(38e)以外之止擋(30、30s)之部分(39)之厚度(TH39)。
  2. 如請求項1之鏈帶,其中設置有第1傾斜面(41)及第2傾斜面(42)之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係沿芯繩(16)更遠離拉鏈鏈齒(20)而配置之止擋(30、30s)之端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鏈帶,其中上述第1端部(38e)具有與上述第1傾斜面(41)同步地傾斜之第1傾斜內表面(41k)及與上述第2傾斜面(42)同步地傾斜之第2傾斜內表面(42k),且上述第1端部(38e)具有咬入至上述芯繩(16)之邊緣部(35m、35n)。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鏈帶,其中於沿芯繩(16)之止擋(30、 30s)之第2端部(38g)設置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該第3傾斜面(43)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1外表面(31)之外周緣,該第4傾斜面(44)以逐漸接近於芯繩(16)之態樣沿芯繩(16)延伸至到達第2外表面(32)之外周緣,且設置有第3傾斜面(43)及第4傾斜面(44)之止擋(30、30s)之第2端部(38g)之厚度(TH38)小於止擋(30、30s)之第1端部(38e)與第2端部(38g)之間之止擋(30、30s)之中間部(39)之厚度(TH39)。
  5. 如請求項4之鏈帶,其中上述第2端部(38g)具有與上述第3傾斜面(43)同步地傾斜之第3傾斜內表面(43k)及與上述第4傾斜面(44)同步地傾斜之第4傾斜內表面(44k),且上述第2端部(38g)具有咬入至上述芯繩(16)之邊緣部(35p、35q)。
  6. 如請求項4或5之鏈帶,其中於第1傾斜面(41)與第3傾斜面(43)之間設置平坦面(45),於第2傾斜面(42)與第4傾斜面(44)之間設置平坦面(46)。
  7. 一種拉鏈,其具有:一對鏈帶(50),其等與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鏈帶(50)相同;及拉鏈滑件(60),其用以使一對鏈帶(50)開閉。
  8. 如請求項7之拉鏈,其中藉由滑件之前進而使一對鏈帶(50)閉合,且止擋(30、30s)設置於拉鏈鏈齒(20)之前鄰。
  9. 一種加壓機,其係用以製造如請求項1之鏈帶(50)之加壓機(80),且具備用以對於芯繩(16)加壓止擋(30、30s)之第1按壓部(81)及第2按壓部(82),於第1按壓部(81)設置用以成形止擋(30、30s)之第1傾斜面(41)之傾斜面,於第2按壓部(82)設置用以成形止擋(30、30s)之第2傾斜面(42)之傾斜面。
TW105125048A 2015-08-05 2016-08-05 Chain belt, zipper and pressure machine TWI587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2264 WO2017022106A1 (ja) 2015-08-05 2015-08-05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加締め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601A true TW201707601A (zh) 2017-03-01
TWI587809B TWI587809B (zh) 2017-06-21

Family

ID=57942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048A TWI587809B (zh) 2015-08-05 2016-08-05 Chain belt, zipper and pressure machin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332664B1 (zh)
JP (1) JP6484717B2 (zh)
CN (1) CN107847017B (zh)
TW (1) TWI587809B (zh)
WO (1) WO20170221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3850B (zh) * 2018-10-17 2021-06-25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面牙拉链
JP7206411B2 (ja) * 2019-10-10 2023-01-17 Ykk株式会社 金属製エレメント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00694A (en) * 1956-02-20 1959-08-25 Talon Inc Top stop for slide fasteners
US2988796A (en) * 1958-11-12 1961-06-20 Conmar Prod Corp Slide fastener
US3086269A (en) * 1961-10-09 1963-04-23 Scovill Manufacturing Co Top stops for zipper fasteners
JPS5060356A (zh) * 1974-05-30 1975-05-24
JPH03136603A (ja) * 1990-06-30 1991-06-11 Yoshida Kogyo Kk <Y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上止め成形装置
JP2597490Y2 (ja) * 1992-07-16 1999-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
JP4062620B2 (ja) * 2003-11-20 2008-03-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止具
US8776330B2 (en) * 2009-12-25 2014-07-15 Ykk Corporation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JP3194534U (ja) * 2014-09-16 2014-11-2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止具、及び止具を使用し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7809B (zh) 2017-06-21
EP3332664A4 (en) 2019-04-17
JPWO2017022106A1 (ja) 2018-02-15
CN107847017A (zh) 2018-03-27
WO2017022106A1 (ja) 2017-02-09
EP3332664A1 (en) 2018-06-13
JP6484717B2 (ja) 2019-03-13
CN107847017B (zh) 2020-08-11
EP3332664B1 (en)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3935B (zh)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TWI468125B (zh) 滑件總成及上止擋
TWI627921B (zh) Zipper-attach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ith zipper
TW201828854A (zh) 附有拉鏈之製品
CN105007774A (zh) 无拉链带的牙链带及带拉链的物品
CN109549294B (zh) 拉链中包含的止动件
TWI587809B (zh) Chain belt, zipper and pressure machine
CN103228166B (zh) 拉链
TW201900057A (zh) 拉鏈
TWI583321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TWI481356B (zh) Zippers and concealed zippers
TW201446175A (zh) 拉鏈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55766A (zh) 拉链用拉头
TWI484926B (zh) Zipper with slider and zipper
TWI621413B (zh) Zipper with stop
TWI544881B (zh) Zipper with slider and zipper
CN110037394B (zh) 拉链牙链带
WO2016016952A1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トリンガー、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
TWI630883B (zh) zipper
WO2021106226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631918B (zh) Zipp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30761B (zh) zipper
US12016435B2 (en) Knitted fastener stringer, fastener cha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knitted fastener stringer
TW202041167A (zh) 拉鏈鏈條及拉鏈
TW202118417A (zh) 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