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5920A - 通用自限制電手術之迴路電極 - Google Patents

通用自限制電手術之迴路電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5920A
TW201705920A TW105131750A TW105131750A TW201705920A TW 201705920 A TW201705920 A TW 201705920A TW 105131750 A TW105131750 A TW 105131750A TW 105131750 A TW105131750 A TW 105131750A TW 201705920 A TW201705920 A TW 2017059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lement
electrode
return electrode
patient
electrosurg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1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0654B (zh
Inventor
麥克 愛寧格
保羅 博格邁爾
達西 格里普
羅傑 米勒
梅麗莎 費雪
Original Assignee
瑪格戴恩醫療產品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瑪格戴恩醫療產品公司 filed Critical 瑪格戴恩醫療產品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5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6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206Generators therefor
    • A61B18/1233Generators therefor with circuits for assuring patient safe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6Indifferent or passive electrodes for grou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95Cauteriz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6Indifferent or passive electrodes for grounding
    • A61B2018/167Passive electrodes capacitively coupled to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9Markers, e.g. radio-opaque or breast lesions markers
    • A61B2090/3937Visible mar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可應用於電手術程序之自限制電手術之迴路電極。該迴路電極係包含一導電元件及設於該導電元件之相對側之複數墊片。該導電元件(視需要與該墊片組合)係用以限制自該病患至該迴路電極所通過之電流密度。該導電元件及墊片可共同定義位於該迴路電極之相對側之兩個分開的工作表面。該迴路電極可安全地應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且毋須調整電手術發電機之電源設定。

Description

通用自限制電手術之迴路電極
本發明係關於電手術系統。尤其是,本發明係關於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可適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
於電外科手術(electrosurgery)領域中,藉由應用射頻(radio frequency,RF)電能以進行切除組織及/或燒灼出血血管之醫療程序。如同具有醫療領域之習知技藝者所知,電外科手術係被廣泛應用,並提供包含使用單一手術工具可達到切除及凝結作用之許多優點。射頻能量係由波產生器(wave generator)或電手術單位(ESU)所產生,並經由外科醫生所操作之手持電極傳遞至病患之組織。
單極性電手術發電系統具有一活性電極,其係由外科醫生使用於病患之手術位置以執行手術,及一反回路徑,由該病患返回至該ESU。為了產生切除或凝結組織之手術效果,該活性電極之與病患接觸之點必須為小尺寸以產生高電流密度。該迴路電極,其帶有與該活性電極相同之電流,於與病患之交流點必須具有足夠大的有效表面積,藉此達到自該病患流至該迴路電極之低密度電流。若於該迴路電極產生相對高之電流密度,於該區域之病患皮膚及組織之溫度將會升高,並導致不欲之病患燒傷。依據緊急照護研究機構(一廣為人知之醫療測試處),當電流密度超過每平 方公分100毫安培時,會發生身體組織受熱至壞死閥值。又,國際電工協會(IEC)已頒佈準則,要求在所載測試條件下,相鄰於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病患表面組織之最大升溫溫度不得超過攝氏6度(6℃)。
自電外科手術發展初期,曾應用不同類型之迴路電極。一開始,迴路電極係由不銹鋼平板所構成(後來以導電凝膠塗覆),其係放置於病患臀部、大腿、肩膀、或任何因重力而可確保適當接觸面積之部位之下方。然而,由於在操作期間之調整,病患與鋼板之間的接觸面積有時會低於足夠量。於此情況下,由病患傳輸至鋼板之電流密度有時會增加到使病患燒傷的程度。
為了改善迴路電極之安全性,最後以可撓性迴路電極取代鋼平板。類似於鋼板電極,可撓性迴路電極亦以導電聚合物或介電聚合物塗覆。另外,可撓性迴路電極係具有黏性邊緣,故毋須經重力協助而可貼附至病患。由於該等可撓性迴路電極係利用黏著劑貼附至病患,此類迴路電極常被稱為「黏性墊片(sticky pads)」,該等黏性墊片係於電手術程序完成後去除。可預期地,黏性墊片的拋棄式性質在美國造成了每年增加數千萬元的額外手術成本。
與舊式鋼板相較,使用黏性墊片產生較少的迴路電極燒傷病患。然而,醫院仍然會因手術過程中黏性墊片自病患身上意外脫落或部分分離而使得病患燒傷。又,為了使病患燒傷的數量降低,黏性墊片之尺寸及形狀必須符合病患之可用表面積。
例如,若將成人尺寸之黏性墊片用於嬰兒,則部分黏性墊片不會與嬰兒接觸,可能會造成通過與嬰兒接觸的黏性墊片部分的電流增加 到會使嬰兒燒傷的程度。另外,該黏性墊片之未貼附部分亦會造成手術室人員之燒傷風險。
另外,由於該黏性墊片之較小表面積,ESU之電源設定必須限制為控制/限制通過該黏性墊片而被傳輸之該電流密度。造成的結果為,舉例而言,嬰兒尺寸之黏性墊片無法應用於成人病患,係因達成所欲手術效果之所需電源設定無法在缺乏因該較小表面積所致之黏性墊片處燒傷之風險下應用。
為了進一步減輕前述議題,已建立相關標準(IEC 60601-2-2第五版),將病患區分為三種重量範圍:低於5公斤(kg)、5kg至15kg、及高於15kg。黏性墊片被製作成特定尺寸以符合各重量範圍。另外,亦建立了用於各重量範圍之黏性墊片之電源設定限制;尤其是,IEC標準要求用於低於5kg重量類別之黏性墊片之電手術電流不得超過350毫安培(mA)。類似地,IEC標準分別要求用於5kg至15kg及高於15kg重量類別之黏性墊片之電手術電流不得超過500mA及700mA。
如所述,較大型黏性墊片僅能安全地應用於足夠大而能提供充分表面積的病患,以達到與該黏性墊片之較大表面積之全面接觸。反之,較小型黏性墊片則為與較小病患能夠完全接觸之尺寸,該較小病患無法如較大病患可於安全閥值以下之電流密度提供足夠的表面積以安全地傳導電流。故,無論該黏性墊片是否標示用於特定病患尺寸/重量範圍,個別黏性墊片之尺寸及/或執行能力自然會限制其於某些尺寸/重量類別中的病患的使用安全性。
續提出更進一步之改良,電極接觸特性(contact quality)監測系統,其係監測電極與病患接觸之接觸區域,並於接觸面積不足時,關閉電手術發電機。該等電路係例如美國專利第4,231,372號所示,發明人為牛頓(Newton),發明標題為「電手術單位之安全性監測電路」,該專利係以參考文獻方式併入本案。此系統可進一步降低病患之迴路電極燒傷,但於發電機中需要特殊拋棄式電極與外加電路,因此會使每次的手術成本提高。另外,該等類型之監測系統僅能提供相對量之安全性。更具體而言,該等監測系統係由人為演算法所控制。在創造該等演算法時,創造者必須決定何種參數(如接觸面積尺寸等)被視為安全。然而,在應用時,可能會證明所選擇參數並不足以提供安全性。故,此種監測系統之安全性僅能達到於該監測系統之演算法所選擇參數之良好程度。由於其高成本,在導入此系統的頭二十年,於美國境內所執行之所有手術操作中,僅低於40%使用此系統。
對於電外科手術最重大的改良之一,為自限制迴路電極之形式。不像黏性墊片及鋼板迴路電極,自限制迴路電極為相對大型,隨之則消除了對可能刺激病患皮膚之導電性凝膠之需求。另外,自限制迴路電極係典型地應用幾何學及材料的阻抗(impedance)特性(於典型應用之電手術頻率中),故使該迴路電極自限制電流密度(及對應的溫度升高)至安全閥值,而病患與電極之接觸面積應降低至所欲程度以下。又,為了降低病患燒傷之風險,自限制迴路電極係特別設計以將該電流密度平均地分配於病患與迴路電極之整體接觸面積中。
當使用自限制迴路電極可更戲劇性地降低電手術程序期間之病患燒傷數量,典型自限制迴路電極仍然遭遇某些限制。例如,類似於黏性墊片,典型自限制迴路電極一般係以複數種尺寸製作以針對不同尺寸之病患。例如,用於相對小之患者(如低於50英磅(lbs))之典型自限制迴路電極可為約26 x 12英吋,而用於較大患者之典型自限制迴路電極可為約46 x 20英吋。
又,典型自限制迴路電極於構造上通常為不對稱,故僅有電極之一表面可作為工作表面。因此,手術室人員必須謹慎確認在手術桌上的迴路電極係以適當的表面朝向病患。若該工作表面並未朝向病患,則病患及迴路電極間之電容耦合可能會不足以使該迴路電極發揮適當功能。
該不對稱結構之特性,通常來自於導電元件某一側較另一側上具有額外的內涵物或較厚之材料層(如,介電性、緩衝性等)。不僅是該典型自限制迴路電極之不對稱結構限制了可作為工作表面之表面,部分之該等層之厚度亦限制了該迴路電極對不同類別病患之作用之能力。例如,可作用於成人之自限制迴路電極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耦合給嬰兒,因為其緩衝層太厚。
因此,雖然在電手術領域中已有不同的進展,但仍有改善的空間。尤其是,當系統與裝置已發展出可增加病患在電手術程序中之安全性時,例如降低病患之迴路電極燒傷之數量,迴路電極之多用途仍然為一議題。尤其如前述,習知迴路電極對於不同類型之病患(典型為尺寸或重量類型)必須為訂做,且於特定使用方式上受限(如電流強度、工作表面配置等)。
據此,於目前電手術領域中提供一種為自限制、可通用於所有病患類別、以更靈活方式應用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有其必要。
本發明係為了克服前述先前技術之缺陷,而提出一種自限制迴路電極,其可安全地應用於任何病患(無論其尺寸或重量),且其更為對稱而使該迴路電極之複數表面可作為工作表面。
簡言之,與習知黏性墊片及鋼板迴路電極相較,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迴路電極係包含一相對大的有效表面積;其係足夠大且足以對應於一病患身體而適用,故不需要導電性凝膠。又,其暴露之表面為可洗滌、防感染、及/或可滅菌之材料,有利於簡單迅速的調理而供重複使用。其係應用幾何學及材料的阻抗特性(於典型應用之電手術頻率中),故使其自限制電流密度(及對應的溫度升高)至安全閥值,而病患與該電極之工作表面之有效接觸面積可降低至所欲程度以下。據此,則不需要前述於特定RF發電機中昂貴且僅為相對安全之監測電路。
依據部分實施例,製作足夠大之電手術迴路電極,以在用於醫療程序之典型電手術頻率中表現足夠低之電阻抗與低電流密度,藉以降低相鄰病患組織過度升溫的可能性(即,維持溫度(T)升高係低於攝氏六度(6°)),從而避免組織壞死或其他不欲之傷口。
依據部分實施例,該迴路電極可具有實質上對稱之結構,例如迴路電極之相對主要表面可各自作為工作表面(在手術期間與病患接觸或相當接近之迴路電極之表面)。更進一步而言,迴路電極之各工作表面 係製備成足夠大面積,據此,在一般使用時,電流將不會減少到妨礙外科醫生於手術部位進行手術之能力。
依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該迴路電極可通用於廣範圍類別之病患。例如,依據部分實施例之迴路電極可通用於實質上任何重量之病患。類似地,依據部分實施例之迴路電極可用於重量為0.8英磅(lb)以上之病患。依據其他實施例之迴路電極可用於依產業標準(e.g.,IEC)定義之複數重量類別之病患;舉例而言,無論該病患為低於5kg之類別、5kg至15kg之類別、高於15kg之類別,單一迴路電極可用於任何病患。
依據部分實施例,一通用安全性迴路電極,當跨越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接觸區域之電流密度為不均勻時,係自限制電流密度(及對應的溫度升高)至安全閥值。該不均勻之電流密度分佈可使得該迴路電極於提供此處所論述之該自限制特徵時,能應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
依據部分實施例,可藉由帶有導電材料(如導電線或碳黑)之內含體而導入經控制之導電性,藉此調理表面區域之功能之導電性至限制電流通過安全值之程度。
依據部分實施例,該電極之工作表面內或相鄰之材料之電阻抗係提高至足以限制工作表面之電流密度達到低於病患組織創傷閥值之程度,藉此提供一自限制特徵,以避免該電極之有效工作表面之意外降低事件所致之病患創傷。
100‧‧‧電源產生器
102、104‧‧‧導線
Z1、Z2、Z3‧‧‧阻抗
110、132、180、220、240、250、270、290‧‧‧迴路電極
112‧‧‧電連接器端子
114、286、288、302、304‧‧‧表面
116、116a、116b、116c...116n‧‧‧區域/區段
118‧‧‧上表面
120‧‧‧端子
122‧‧‧下表面
124‧‧‧虛線
126‧‧‧實線
130‧‧‧手術桌
134‧‧‧邊緣
136a-136d‧‧‧桌腳
138、182、222‧‧‧連接器
139‧‧‧區域
140、184、252、272、274、276、292、294‧‧‧導電元件
142、144、186、188、254、256、278、280、282、284、296、298、300‧‧‧墊片
146、154‧‧‧外側表面
148、156‧‧‧內側表面
152、196、200‧‧‧填充材料
190、198‧‧‧外側覆蓋層
192‧‧‧內側覆蓋層
194‧‧‧腔室
ZP1-ZPn‧‧‧阻抗/電阻
ZE1-ZEn‧‧‧電阻器
VP‧‧‧電壓
iP‧‧‧輸入電流
i1、i2、i3,...in‧‧‧電流
224‧‧‧孔隙
226‧‧‧第一分佈區域
228‧‧‧第二分佈區域
230‧‧‧第三分佈區域
242‧‧‧突出部
244、246、248‧‧‧突出部分佈區域
258、260、262‧‧‧分佈區域
第1圖為簡易電路圖,係繪示一電手術發電機於手術程序期間之射頻電流之操作路徑有效包含之典型阻抗;第2A圖係繪示本發明之一廣面積分佈之電手術迴路電極之俯視圖;第2B圖係第2A圖之電手術迴路電極之部分放大圖;第2C圖係第2B圖沿線段2C-2C之截面圖,係繪示第2B圖之部分之有效電路阻抗;第3圖係該迴路電極之有效表面積與該電極所建構之有效射頻電流密度之間之關係圖;第4圖係具有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設置於其上表面之手術桌之透視圖;第5圖係第4圖沿線段5-5之截面簡圖;第6圖係具有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設置於其上表面之手術桌之透視圖;第7圖係第6圖沿線段7-7之截面簡圖;第8圖係第6圖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截面分解圖;第9圖係為簡易電路圖,係繪示於使用第6圖之電極之手術程序期間,射頻電流所遭遇之典型阻抗;第10圖係依據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透視圖;第1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另一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透視圖;第12圖係依據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截面簡圖; 第1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另一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截面簡圖;第14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又一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截面簡圖。
此處所揭露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應用幾何學及材料的阻抗特性(於典型應用之電手術頻率中),故使其自限制電流密度(及對應的溫度升高)至安全閥值,而病患與該電極之有效工作表面應可降低至所欲程度以下。另外,所揭露之自限制電手術電極能夠應用於實質上任何重量或尺寸之病患。據此,此處所揭露之迴路電極可稱為「通用安全性迴路電極」或「通用自限制迴路電極」。又,部分所揭露之自限制電手術電極具有一實質對稱結構,藉此,該電極具有兩個可作為有效工作表面之主要表面。
第1-14圖與相關討論係針對通用安全性電手術電極之結構與特徵,其係提供自限制特性且可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習知自限制迴路電極之設計係假設病患為純粹的(且均勻的)導電體,據此,習知自限制迴路電極之設計為將該電手術電流均勻地分佈於病患與該電極之有效工作表面之間之整體接觸區域。反之,第1-14圖與相關實施例及討論係基於下列了解:病患係具(不均勻的)導電性及阻抗性(如某些組織為導電性、某些組織為電阻抗性),並非純粹的或均勻的導電體。此種討論係
包含可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之通用自限制迴路電極之例示性實施例之詳細論述。
回到圖式,尤其是第1-3圖,係提供自限制迴路電極之一般論述及其操作之通則。第1圖為簡易電路圖,係繪示一電手術發電機於手術程序期間之射頻電流之操作路徑有效包含之典型阻抗。於該圖中,可見習知射頻電源產生器100,例如,但不限於,恆定功率、電壓及/或電流、或變動功率、電壓及/或電流產生器。連接至電源產生器100者為習知導線102及104,其係分別連接至產生器100以供外科醫師操作,其係以阻抗z1表示,且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以阻抗z3表示。阻抗z2係表示於操作位置及該迴路電極之間之病患組織所表現之阻抗。導線102及104為例示性結構之代表,其能執行與該迴路電極為電性連接之連接手段之功能。又,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許多不同結構亦適用且能夠達成所欲功能。
雖然第1圖為簡圖且大致考量了原則性阻抗所示之電路元件,包含該手術儀器、該病患身體與該迴路電極所提供之電抗(reactance),以清楚簡潔地繪示本發明之原理;但應理解,於實際應用時應考量某些其他參數,例如分佈電感(inductance)與分佈電容,為了清楚描述本發明原理且該等其他參數被認為關連性較低,故於此處不予考量。然而,如後述,於一實施例中,當該電極與該病患身體間插入一絕緣套筒(insulating sleeve)時,一電容電抗之顯著元件可被包含於z3之阻抗中。應留意,該等圖式係經有意的簡化以簡潔地表現本發明之原理。
此處,該初始實施例為,以組合之阻抗性及/或電容性模組操作之電極。據此,若忽略相對小之雜散電容及有感電抗不計,該電路之 整體有效阻抗將與個別阻抗z1、z2及z3之總和相等;且,由於該相同電流實質上將通過全部三個,該RF產生器100所產生之電壓將會依阻抗z1、z2及z3個別數值之直接比例而分佈於該等阻抗。故,於該等成分個別所儲存之手術能量亦將為其數值所對應之直接比例。
由於希望所建構之能量可集中於外科醫師執行手術接觸之病患組織之範圍,該z1所示阻抗之阻抗成分為實質上的,且通過之電流可集中於非常小的範圍中。後者可藉由於操作位置之與病患接觸範圍為非常小而達成。
與前述串聯電路相反,已知當以並聯連接時,組合式阻抗及電容電抗之成分所表現之整體有效阻抗係如下式所示: 因此,若有100個類似的阻抗,各為100歐姆(ohm),以並聯連接,該有效阻抗Zeff等於1歐姆。若該等阻抗之一半為有效地不連接,其餘有效阻抗則為2歐姆;若僅有一個阻抗於該電路中具活性,則其餘有效阻抗為100歐姆。該等考量之顯著性及其應用可使得該電極為自限制且為防故障(fail-safe),由後述之第2A、2B、2C及3圖所繪示之元件可證。
參照第2A圖,係繪示依本發明原理之一廣面積分佈之電手術迴路電極110之俯視圖。於該圖之右側係顯示一電連接器端子112,用以連接一電迴路導線,例如第1圖之導線104。該迴路電極110之表面114較佳為平滑且均勻,且包含一阻抗薄層及/或介電薄層。或,視該迴路電極110 之特定操作,該迴路電極110之表面114可包含一電容層及/或感應層。為了達到指示目的及協助該迴路電極110之數學建模,電極110可被視為包含複數尺寸不均勻區域或區段,如區域116、116a、116b、116c...116n所示。又,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迴路電極110可包含或不包含非連續區域或區段,而以電極110具有連續區段為較佳。
為了對應於該電阻阻抗z3所示之尺寸,第2B圖係顯示區域/區段116之放大圖,藉此,清楚顯示電極110之各區段,對應於區段116...116n,本身即具有表現類似於阻抗z3’之阻抗之性能。於部分實施例中,該電極110各區段所顯示之阻抗可為彼此相等或實質上相等。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該電極110之區段所顯示之阻抗可不為彼此相等或實質上相等。該電極110之區段所顯示之阻抗之變化、及/或病患組織之導電性之變化可使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電手術電流密度為不均勻分佈。
與先前技術之自限制迴路電極必須為均勻電流分佈相反,本發明之迴路電極無須使電手術電流於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整體接觸區域上為均勻分佈。更確切而言,本發明之迴路電極係經特別設計,以允許跨越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整體接觸區域之電手術電流為不均勻分佈。換言之,本發明之迴路電極係經設計,藉由使用以通導該電手術電流之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有效表面積最小化,而將電流密度最大化(同時仍然提供該自限制特徵)。此種電手術電流之不均勻分佈為本迴路電極之特徵,係允許本迴路電極可安全地應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且可跨越應用於複數病患重量類別。
更進一步而言,於先前技術之均勻分佈之自限制迴路電極,該有效表面積(即用於通導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電流之接觸區域)係與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整體接觸面積為相等。反之,本發明之迴路電極可允許有效表面積相等於或小於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整體接觸面積。
舉例而言,當一大型之仰臥病患可使得其與本發明迴路電極上表面之接觸比例大,該有效表面積可實質上小於整體接觸面積。換言之,當該電流密度仍限制於安全程度時,本發明之迴路電極可允許該電手術電流之顯著比例被集中於一區域,且該區域係實質上小於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整體接觸面積。於小型病患(例如嬰兒)之案例中,整體接觸面積與該有效表面積可為實質相同。藉此,無論為大型或小型病患,該迴路電極之表面之相對小比例可用於有效地且安全地通導電手術電流。
區段116...116n之數字(其係於電路中以並聯作用)可為病患與電極之間之有效表面積之函數。藉此,該有效表面積中之區段116...116n之對應區段可於該電路中為並聯,以形成如第1圖阻抗z3所示之阻抗。只要該有效表面積足夠大(例如,足夠的區段116...116n於該電路中並聯),該電流密度及溫度上升即可維持於前述危險閥值以下。
現在,若有任何理由將該病患與電極之間之有效表面積減少至僅有區段116...116之一個之表面積,該有效阻抗(係考慮實施例中之組合式電容電抗及阻抗)係實質上增加;且於該有效表面積減少之部分點,該有效阻抗係升高至對應於該電手術設備位置所示阻抗之程度,藉此減少該手術設備之電手術效果,或,除此之外可避免外科醫師對該設備之有效使用;故可對外科醫師警示應將該病患重新定位以提供與迴路電極間較大 的有效表面積。同時,總電路阻抗係增加,故若該外科醫師欲在不重新定位該病患的情況下操作其設備,該流通之總電流係減少至低於會造成不欲之病患創傷之值。據此,係提供一自限制特徵,可增進使用安全性(透過該迴路電極之固有特性),且無須先前提及之另行設置之電路監測與控制電路,其所應用之人為演算法僅能提供相對程度之安全性。
第2C圖係第2B圖沿線段2C-2C之截面圖,係繪示第2B圖之區段116所示之有效電路阻抗z3。因此,於第2C圖可見小區段116具有病患接觸上表面118及其電性係如端子120所示,以及,其下表面122及其電性係如端子112所示。為了描述本發明之目的(及為了清楚表達此實施例所涵蓋之原理),該阻抗z3可被認為存在於端子120及112之間。當然,對於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而言以下為明顯,於一實施例中包含一薄但高導電之層於該電極110之下表面,如該等剩餘區段所示之各阻抗係以其下方末端以並聯方式連接至端子112;然而,若缺少該高導電層,則,於各區段之上方與下方區域之間之材料所示阻抗外,將有一額外阻抗(未顯示),其係由該材料所示,透過必須橫向或縱向穿越該電極以到達端子112之電流所致。
現在以下應為明顯,若藉由提供前述導電薄層以將橫向阻抗最小化,或,若區域116之該材料下方部分之有效導電性增加,該迴路電極所示之有效阻抗將與該電極之有效上表面(與病患接觸者)成反比。
第3圖係一圖表,大致繪示該迴路電極之有效表面積與(i)該電極所建構之有效射頻電流密度及(ii)外科醫師手術器械可得之射頻電流之間之關係圖。然而,在參考該圖表前,應注意該圖表係經過簡化以表示 本發明之原理,而非表示實際數據(可有實質上之變化)。例如,應理解,與該圖表右側Y軸所示之外科醫師手術器械可得之電流刻度相比,該圖表左側Y軸所示之跨越該有效表面積之電流密度之刻度將為不同(且數值會小很多)。
於第3圖中可見RF電流密度對電極有效表面積之平面圖,後者(對於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為與病患身體為有效電性接觸之該迴路電極表面之部分。由前述可預期,當該有效面積大,於該外科醫師手術器械處之電流為高(虛線124)且跨越該迴路電極之對應電流密度為非常低(實線126)。當然,此為執行電外科手術所欲情況。然而,若假設通過該電路為恆定電流,當該有效表面積減少時,隨著該外科醫師手術器械處之對應電流(虛線124)降低,跨越該迴路電極之對應電流密度(實線126)係增加。當該有效表面積減少至預定點,將於該外科手術器械處維持不足夠的電流,以有效地執行電外科手術。
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該電流密度及外科手術可得電流之改變可與有效表面積之變化為同時或不同時發生。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可具有電流密度及可得電流之實質上同時之改變,而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則可於兩者之間包含一遲滯期。
對該材料及電極尺寸所選擇之參數,係使電流密度及相對應之相鄰該迴路電極之組織溫度升高不會超過本發明所提及之限制。未見製備為自限制之該迴路電極之該等參數之較佳選擇,從而排除需要額外的監測電路(如上述參考技藝所示)。
為有利於描述本發明所涵蓋之原理,術語阻抗係如前述,其主要成分為電阻(resistances)及電容電抗。然而,本發明之原理亦可應用於其他包含電阻性、電容性及/或感應性阻抗之任意組合之阻抗之實施例。
本發明進一步揭露關於其具有一有效介電層之應用,例如:(i)位於該電極之上表面之物理性介電層;(ii)病患穿著之手術衣之材料;(iii)介於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之床單或其他手術室亞麻線;(iv)該迴路電極外所裝設之保護套管之材料;(v)或前述任意組合。
參照第4-5圖,係繪製依據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於第4圖中,係以透視圖呈現電手術之迴路電極132,依據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設置於手術桌130之上表面,手術桌130之邊緣係以元件符號134表示。手術桌130具有習知桌腳136a-136d,可如圖示裝設有輪子或滾軸。手術桌130係能夠執行支撐手段以於治療期間支撐病患之一結構。然而,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其他不同結構之支撐手段亦為可行且亦能夠執行所需功能。例如,支撐手段可包含但非限於椅子、平板、床、車等。
雖然於第4圖中顯示該手術桌130之上表面整體均被迴路電極132所覆蓋,但應可理解完全覆蓋並非實施本發明所必須。故,當使用習知電手術發電機時,該迴路電極僅需要呈現一有效工作表面面積,其係於應用典型RF頻率時足以提供適當的電阻性、電容性或感應性耦合,藉此,在避免不欲之組織傷害的同時,亦不干擾外科醫師進行手術。已發現於習知電手術頻率下,一有效工作表面範圍必須為不大於一躺在手術桌上之成人病患軀幹之三分之一之投影輪廓,或,一坐在椅子上之病患臀部之三分 之一。然而,該有效工作表面範圍將依所用材料、於一些幾何構形中、及例如不同多層手術室亞麻紗放置於該電極上而變化。且於該等條件下藉由常規實驗而決定之該迴路電極之有效工作表面範圍係使本發明原理可被有效應用。於此情況下,該有效工作表面可小至約7平方英吋(或約45平方公分)。
又,雖然於第4-5圖中顯示之迴路電極132形狀為長方形,但本發明之迴路電極亦可為卵形或該病患身體之軀幹或其他主要部位之至少部分之輪廓。又,如前述,重要的是,該電極之構形應使該電極於使用時為(1)病患表面之該回路電流密度係足夠低;(2)該電極與病患間之電性阻抗係足夠低,故電能量不足以集中而使得於電回路中任何位置之病患皮膚加熱至超過攝氏6度(6°Celsius);及(3)該材料及幾何學特性為,若該有效表面積減少至低於所選擇之閥值,則雜散於外科手術器械之能量不足以繼續執行其電手術模式。
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為使該電極依據前述而作用、或雖然若經某物(例如手術衣)分隔,電容電抗(該病患身體與該電極間之距離所示)將被導入,該種電容電抗將修飾而非破壞z3所指之阻抗,病患皮膚與迴路電極間之直接歐姆接觸並非必須。
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知,於現在使用之拋棄式迴路電極中,減少該電極之有效尺寸至約3平方英吋將不會減少RF電流妨礙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或集中電流至造成病患創傷之程度。然而,為了自病患身體對該電極間提供一些空間,依據本發明之迴路電極可能需要一最小有效表面積為約7至約11平方英吋(約45cm2至約70cm2),其具有由病患皮膚(例如手術 衣或完全無手術衣)之相對小之分隔。故,若該病患係定位於一為病患上軀幹至少部分或更大尺寸之電極上,係容易獲得一有效表面積。
本實施例所欲之介電性之特色係足以與所選擇之橡膠、塑膠、及其他相關材料相比較,後者可作為該迴路電極之材料。如上述,對於該種迴路電極,若病患定位處係使該迴路電極與病患不夠接近,會造成低至所需之阻抗,結果使得來自電手術發電機之電流係降低至使外科醫師難以進行手術之程度。因此,於本實施例中,即使某些手術衣所示之額外電容介入,上述特徵仍可持續產生。
將可觀察到,當將迴路電極放置於132手術桌130上時,該電極之上方露出、或工作之表面係再次為擴展的,藉此以符合前述標準之低阻抗。雖然該電極覆蓋手術桌全部表面或牙科座椅或其他病患座椅之全部座位表面並非必須,但在某些例子中,提供較病患軀幹或臀部之部分之投影面積為大的表面積,可發現優點為,若病患於手術期間位移,仍可維持足夠的病患部位與該電極表面作用,以維持該有效阻抗少於前述程度。
於此情況中,強調本發明之經改良之電極之特性應有幫助,其被認為特別相關於了解其操作特性。首先,如上述,該電極不需與病患直接接觸,無論是直接或經由中間導電性或非導電性凝膠。另外,由於其可擴張之尺寸,該電極之裁縫尺寸無須貼合病患之生理輪廓。當發現此處所述之自校正及自限制原理可以所選擇之材料與幾何學,於工作表面積小至約7平方英吋(或約45平方公分)之電極上達成時,該電極之暴露之上方工作表面積較佳為約11至1,500平方英吋(或約70至9,680平方公分)之範圍。藉由製造較鋼板或黏性墊片為數倍大之工作表面積之電極(典型地,至 少大於一強度級距),可消除對直接物理性接觸-無論是直接接觸病患皮膚或經由凝膠接觸-之要求。
如第4-5圖所示之迴路電極132可由導電塑膠、橡膠、或其他可撓性材料所製備。由於其可撓性及可清洗並可滅菌,矽氧烷、丁基橡膠、或胺基甲酸乙酯被認為是特別適合之材料。另外,該迴路電極之主體可由本身為相對高抗電可撓性材料修改製備以提供所需導電性。後者之較佳實例為矽氧烷橡膠材料,其可注入導電纖維如碳纖維,或其可具有分布其中之其他導電物質如碳黑、金、銀、鎳、銅、鋼、鐵、不鏽鋼、黃銅、鋁、或其他導體。
進一步參考第4圖,存在有習知電連接器138接附至迴路電極132,以提供一習知電性回返至該電手術射頻電源(未顯示)。連接器138為能夠執行連接手段之功能以產生電性連接至迴路電極之另一結構。連接器138僅為用以執行該功能之例示性之一種可能結構;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不同的其他結構亦能執行所需功能。
第4圖亦繪示迴路電極132包含一區域139。迴路電極132之區域139可以適用於較小病患定位於其上。例如,區域139可為嬰兒尺寸之病患定位於其上之尺寸。又,如下所詳細討論,迴路電極132,尤其是其區域139,其構形可為能提供此處所述自限制特徵,以使嬰兒尺寸之病患定位於區域139上。
雖然未繪示出,但迴路電極亦可包含額外的區域以對不同產業標準重量級(industry standard weight categories)之病患提供自限制特徵。於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區域139之構形係提供針對5kg以下病患之自限制特 徵,第二區域之構形係提供針對5kg至15kg範圍之病患之自限制特徵,且第三區域之構形係提供針對超過15kg病患之自限制特徵。於一些實施例中,針對不同尺寸病患之該等區域可彼此重疊,而於其他實施例中該等區域則不重疊。又,該等區域可以彼此呈同心形而形成。
無論針對不同尺寸病患之該等區域是否為特定排列(e.g.,不重疊、重疊、呈同心形等),迴路電極132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visual indicators)以識別針對不同尺寸病患之區域。例如,區域139可包含一視覺指示器,其可識別出適用於5kg以下病患之區域139。類似地,第二區域可包含一視覺指示器,其可識別出適用於5kg至15kg病患之第二區域,且第三區域可包含一視覺指示器,其可識別出適用於超過15kg病患之第三區域。該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可包含標記、略圖、影像、或其他可繪於或展示於迴路電極132之外側表面之指標。該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亦可包含或替代性地使用顏色碼。例如,迴路電極132之各區域可具有不同顏色。該等顏色可印製於迴路電極132上,或該等顏色可整合於迴路電極132之其他元件上。例如,區域139中之一個或多個元件可具有第一顏色,而其他區域之一個或多個元件可具有不同顏色,藉此可區分出該等區域。
參考第5圖,其繪示第4圖沿線段5-5之截面簡圖。如第5圖所示,迴路電極132包含一導電元件140及於導電元件140之相對側之墊片142、144。於一構形中,導電元件140係以導電性塑膠、橡膠、或其他可撓性材料所製備,該材料作為導電元件時將造成該迴路電極132之工作表面(與病患接觸或相當接近之表面)以每平方公分表示之有效DC抗電性。不同材料可提供所需阻抗。例如,由於其可撓性及可清洗並可滅菌,矽氧 烷、丁基橡膠、或胺基甲酸乙酯被視為特別適合之導電元件140之材料。另外,導電元件140可由本身為相對高抗電可撓性材料修改製備以提供所需導電性。後者之一實例為矽氧烷橡膠材料,其可注入導電纖維如碳黑、金、銀、鎳、銅、鋼、鐵、不鏽鋼、黃銅、鋁、或其他導體。
於部分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40可由一對於一或多種電磁射線之波長為實質透明之材料所製備而成,該電磁射線為,舉例但非限制,微波射線、遠紅外線(IR)、紫外線(UV)、X光射線、射頻(RF)等。當該迴路電極132之其他元件在一或多種電磁射線波長下為透明時,此允許導電元件140與迴路電極132於進行某些使用特定電磁射線波長之醫療程序期間仍維持適當位置。
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只要導電元件140能夠執行電極功能,即,能夠讓電流通過,導電元件140可具有其他不同構形。例如,於部分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40包含一高導電下方薄層,其係有利於迴路電極132連接至電手術射頻電源(未顯示)。於另一替代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40係由複數層導體所構成。於又一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40包含一外側介電層,其係實質圍繞一內部導電層,類似於前述之自限制電手術電極。
再次參考第5圖之設於導電元件140之相對側之墊片142、144。如同所見,墊片142具有一外側表面146及一內側表面148。外側表面146係用以放置以倚靠一病患表面(藉此作用為迴路電極132之工作表面),而內側表面148係設置以鄰接導電元件140。於部分實施例中,內側表面148係固設至導電元件140(例如藉由黏著劑)以避免墊片142及導電元件140之間產生氣泡或分離。墊片142可包含外側及內側覆蓋層,其係獨立形成 且藉兩者邊緣共同固定,或為一體成形。該外側及內側覆蓋層可定義外側及內側表面146、148。外側及內側覆蓋層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胺基甲酸乙酯、聚胺基甲酸乙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烴、聚氯乙烯、PET等。一填充材料152,如下詳述,可設置於該外側與內側覆蓋層之間。
類似於墊片142,墊片144包含一外側表面154及一內側表面156。外側表面154係用以至於一支持表面(如手術桌、椅等)上,而內側表面156係設置以鄰接導電元件140。如同外側及內側覆蓋層146、148,外側表面154及內側表面156之一者或兩者可藉由一覆蓋層所定義,覆蓋層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胺基甲酸乙酯、聚胺基甲酸乙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烴、聚氯乙烯、PET等。如同墊片142,內側表面156可固設至導電元件140(例如藉由黏著劑)以避免墊片144及導電元件140之間產生氣泡或分離。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墊片144之邊緣可固設至墊片142之邊緣而將導電元件140夾置其中。亦如同墊片142,墊片144可包含填充材料。
用於墊片142、144中的填充材料可提供迴路電極132一些減壓特徵。特別是,當墊片142、144保持一定量之填充材料時,當一個體停留於迴路電極132上時,該填充材料將該病患之向下力量分佈遍及於該填充材料,從而降低了對該病患解剖學上之骨骼突出處所在之該等部位施加之點部壓力。然而,如此處所論述,為了確保該病患與導電元件140之間之足夠耦合,墊片142、144係相對薄。據此,於一些情況下,例如在長時間之手術程序期間,與迴路電極132組合使用另一減壓墊片係為所欲或必須,以避免形成病患之壓力疼痛或可增加病患之舒適程度。 用於墊片142、144中的填充材料可作為介電層以降低分別流經墊片142、144之電流。另外,該填充材料可為導電材料,以協助電流傳輸通過。另外,填充材料可提供用於電手術程序期間之熱分佈之熱質量。如前述,IEC要求在電手術程序期間,病患組織之溫度升高必須維持於低於攝氏6度。填充材料所提供之熱質量係協助將熱分佈於病患整個身體,並與迴路電極132之自限制特徵組合而可實質上消除可能會燒傷病患之熱點。因此,用作填充材料之物質可於電手術程序期間執行複數功能。
一般而言,依迴路電極132所需減壓、介電、及/或導電性質,該填充材料可為一種或多種固態、液態、氣態、或其組合。例如,於一例示性實施例中,該填充材料為具有低硬度之彈性凝膠,例如SORBOTHANE。SORBOTHANE之外,可使用其他不同的彈性凝膠,舉例但非限於,以胺基甲酸乙酯、矽氧烷、親水性彈性體或水凝膠、乙烯樹脂、乙烯醇之聚合物化學性質、或其他類似材料與技術為基礎者。另外,該填充材料可為水、食鹽水、水基底材料、導電性油類等。又,該填充材料可為固態但可撓性泡沫形式材料。
形成迴路電極132、導電元件140、及墊片142、144之材料,至少部分地控制由病患至導電元件140之電流通過。因此,於一實施例中,墊片142、144為絕緣性。於另一構形中,墊片142、144可為導電性且協助電流由該病患至導電元件140途徑。只要該迴路電極132提供此處所述之自限制特徵,該迴路電極132之不同元件,即導電元件140及墊片142、144,可提供一或多種電阻性、感應性、及/或電容性電感成分予該迴路電極 之容積阻抗。以此方式,迴路電極132為自限制,且亦提供至少一些減壓特徵。
在用以形成墊片142、144之材料以外,墊片142、144及導電元件140之厚度及配置可影響由病患至導電元件140之電流傳輸。於非限制性實例中,墊片142之外側表面146與導電元件140間之距離可影響導電元件140及置於迴路電極132上之病患間之電容耦合。經此電容耦合,於電外科手術期間所使用之電流係由病患通過至迴路電極132。如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由本發明所理解,該病患與迴路電極132間之電容耦合可直接關係到該迴路電極132之自限制特徵。故,藉由改變該外側表面146與該導電元件140之距離,可調整病患與迴路電極132間之電容耦合。
如第5圖所繪示,為使迴路電極132對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為安全及自限制,表面146與導電元件140之距離可變化。尤其是,與導電元件140之其他部分相較,導電元件140之一部分係設於較接近外側表面。於例示性實施例中,例如,導電元件140係配置為以弧形、半球形、或曲線結構,故區域139中之導電元件140係較導電元件140其餘處更接近外側表面146。於部分實施例中,例如,區域139中之導電元件140之至少部分係與外側表面146有一間隔,其距離係低於約0.120英吋、約0.11英吋、約0.1英吋、約0.09英吋、約0.075英吋、約0.06英吋、約0.05英吋、約0.03英吋、約0.02英吋。於其他實施例中,區域139中之導電元件140之至少部分係與外側表面146有一間隔,其距離係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120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11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1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09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075英吋、介於約 0.02英吋及約0.06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05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03英吋,或任何前述範圍之外側限制之範圍。導電元件140與外側表面146間之間隔可藉由限制區域139中之墊片142之至少部分之厚度而達成所欲尺寸(例如,低於約0.120英吋、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120英吋)。
將導電元件140定位於接近外側表面146係增加與定位於區域139之病患(或病患之部分)之電容耦合。為了有效且安全(例如,以自限制方式)傳送電手術電流至迴路電極132,具有較低接觸迴路電極132之表面積之較小型病患需要與導電元件140較大之電容耦合。據此,小型病患可置放於區域139,且外側表面146與導電元件140間相對小的距離能提供病患與導電元件140間足夠的電容耦合,以於兩者間有效且安全地傳送電手術電流。反之,可與迴路電極132較大部分接觸之較大型病患並不需要與小型病患及導電元件140等高之電容耦合。據此,在區域139之外之導電元件140部分可進一步與外側表面146分隔,且仍可於病患與導電元件140間提供足夠之電容耦合。較大型病患亦可僅放置於區域139或可額外於迴路電極132之其他部分,且迴路電極132將能夠有效且安全地傳送電手術電流。
另外,或作為一替代方案,以調整外側表面146與導電元件140間之距離,可調整該墊片142所用材料之介電常數以達到所欲電容耦合及/或迴路電極132所示之電阻之程度。根據了解,該病患與導電元件140間之電容係依介於兩者間之墊片142之厚度、該病患與迴路電極132間之接觸面積量、及該墊片材料之介電常數而定。據此,至少一部分可依據其介電常數之數值而選擇該墊片142所用材料。類似地,可改變該墊片142 所用材料(例如藉由添加量)以調整其介電常數,以提供所欲電容及/或電阻。
故,例如,除了將區域139中之導電元件140定位於較區域139之外者更接近外側表面,墊片142可包含具有不同電常數之區域。舉例而言,區域139中之墊片142部分與區域139之外之墊片142部分可具有不同介電常數。於部分實施例中,區域139中之墊片142部分與區域139之外之墊片142部分可由不同材料所形成,從而於墊片142不同區域提供不同介電常數。於其他實施例中,區域139內與外之墊片142係由相同材料所製備,但改變該材料中的一部分(例如藉由添加)以調整介電常數。藉此,墊片142之不同區域具有不同介電常數。
如本發明其他部分所論述,先前技術之自限制迴路電極係針對特定分類之病患而製備。該等分類係典型地以病患重量範圍定義(如,低於5kg、5kg至15kg、及超過15kg)。在依據病患重量選擇適當迴路電極之外,手術室人員亦需要確定電手術發電機之電源設定符合所使用特定迴路電極之限制(如,電流限制:5kg以下病患為350mA;5kg至15kg之病患為500mA;及超過15kg病患為700mA)。選擇正確的迴路電極及確認電手術發電機為適當設定對手術室人員為容易混淆且繁瑣之事宜,特別是當該等人員並不熟悉電性原理時。
反之,迴路電極132係作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例如,於一實施例中,迴路電極132可用於重量0.8英磅以上之病患。於另一實施例中,迴路電極132可用於複數產業標準重量級之病患。例如,迴路電極132可用於任何病患,無論該病患係位於IEC所訂之5kg以下類別、5kg 至15kg類別、及超過15kg類別。又,由於迴路電極132可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手術人員無需限制或調整電源設定以適應不同迴路電極。
參照第6-8圖,其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電手術之迴路電極180。第6圖係繪示於手術桌130上之迴路電極180。類似於迴路電極132,迴路電極180包含電連接器182以提供一習知電路回路至該電手術射頻電源。
第7圖係繪示第6圖沿線段7-7之截面簡圖,及第8圖係繪示迴路電極180之截面分解圖。如第7及8圖所示,迴路電極180包含一導電元件184及於導電元件184相對側之墊片186、188。於一構形中,導電元件184可類似於導電元件140。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理解,只要導電元件184能夠執行電極功能,即,能夠讓電流通過,導電元件140可具有其他不同構形。
再次參考第7及8圖之設於導電元件184之相對側之墊片186、188。如同所見,墊片186具有一外側覆蓋層190及一內側覆蓋層192,以定義介於兩者間之內部腔室194。外側覆蓋層190係用以放置以倚靠一病患表面(藉此作用為迴路電極180之工作表面),而內側覆蓋層192係設置以鄰接導電元件184。於部分實施例中,內側覆蓋層192係固設至導電元件184(例如藉由黏著劑)以避免墊片186及導電元件184之間產生氣泡或分離。外側及內側覆蓋層190、192可獨立形成且藉兩者邊緣共同固定,或為一體成形。該外側及內側覆蓋層190、192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胺基甲酸乙酯、聚胺基甲酸乙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烴、聚氯乙烯、PET等。一填充材料196,如前詳述,可設置於內部腔室194中。
類似於墊片186,墊片188包含外側覆蓋層198及一填充材料200。外側覆蓋層198係用以放置以倚靠一病患表面(藉此作用為迴路電極180之第二工作表面),而填充材料200係設置以鄰接導電元件184。如同外側及內側覆蓋層190、192,外側覆蓋層198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胺基甲酸乙酯、聚胺基甲酸乙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烴、聚氯乙烯、PET等。
墊片188可於組裝迴路電極180期間形成,而非具有第二內側覆蓋層。例如,於組裝迴路電極180期間,墊片186中之腔室194可填滿材料196並密封,如此則材料194不會由腔室194散逸。墊片186可設置於鄰近導電元件184之第一主要表面、及/或固設至導電元件184之第一主要表面。該外側覆蓋層198之邊緣可接著固設至該墊片186之邊緣,以製造出介於導電元件184及外側覆蓋層198間之腔室。此新定義之腔室接著可填滿材料200並密封以維持材料194於其中。
較佳為墊片186、188彼此可為相似或相同。例如,除了外側覆蓋層198及材料200之外,墊片188亦可包含一內側覆蓋層(類似於內側覆蓋層192),其與外側覆蓋層198共同定義一腔室以容納材料200。又,墊片188亦可固設至導電元件184。例如,於包含內側覆蓋層之墊片188之實施例中,該內側覆蓋層可固設至導電元件184之第二主要表面(如藉由黏著劑)。又,墊片186可類似於墊片188,墊片186可不具有內側覆蓋層192。
形成迴路電極180、導電元件184、及墊片186、188之材料係控制由病患至導電元件184之電流通過。因此,於一實施例中,墊片186、188及填充材料196、200為絕緣性。於另一構形中,墊片186、188及/或材 料196、200可為導電性且協助由該病患至導電元件184之電流途徑。只要該迴路電極180提供此處所述之自限制特徵,該迴路電極180之不同元件,即導電元件184及墊片186、188,可提供一或多種電阻性、感應性、及/或電容性電感成分予容積阻抗。
在用以形成墊片186、188之材料以外,墊片186、188之厚度可影響由病患至導電元件184之電流傳輸。於非限制性實例中,形成相對薄的墊片186、188可有利於導電元件184及位於迴路電極180上之病患間之電容耦合。經過此電容耦合,電外科手術期間所用之電流係由病患通過至迴路電極180。如具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由本發明所理解,該病患與迴路電極180間之電容耦合可直接關係到該迴路電極180之自限制特徵。故,製造相對薄的墊片186、188,可提供良好的病患與迴路電極180間之電性耦合,故可確保對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為安全且有效之電外科手術。據此,墊片186、188之一或兩者可具有預定範圍之厚度。例如,於部分實施例中,墊片186、188之一或兩者具有介於約0.02英吋及約0.120英吋之大概厚度。於其他實施例中,墊片186、188之一或兩者具有少於約0.10英吋、約0.09英吋、約0.075英吋、約0.06英吋、約0.05英吋、約0.03英吋、或約0.02英吋之大概厚度。於部分實施例中,迴路電極180之總厚度為約0.135英吋以下。
於導電元件184相對側之該墊片186、188之內含物,其係實質上彼此類似,係提供迴路電極180具有實質上為對稱結構。該迴路電極180之對稱本質係提供迴路電極180具有兩個可作為工作表面之表面。尤其是,由外側覆蓋層192、198所定義之迴路電極180之主要表面可各自 作為工作表面。例如,可定位迴路電極以使外側覆蓋層192定位朝向病患且迴路電極180將呈現此處所述之自限制特徵。又,可反轉迴路電極180以使外側覆蓋層198定位倚靠病患且迴路電極180將呈現此處所述之自限制特徵。
如本發明其他部分所論述,先前技術之自限制迴路電極係針對特定分類之病患而製備。該等分類係典型地以病患重量範圍定義(如,低於5kg、5kg至15kg、及超過15kg)。在依據病患重量選擇適當迴路電極之外,手術室人員亦需要確定電手術發電機之電源設定符合所使用特定迴路電極之限制(如,電流限制:5kg以下病患為350mA;5kg至15kg之病患為500mA;及超過15kg病患為700mA)。選擇正確的迴路電極及確認電手術發電機為適當設定對手術室人員為容易混淆且繁瑣之事宜,特別是當該等人員並不熟悉電性原理時。
反之,迴路電極180係作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例如,於一實施例中,迴路電極180可用於重量0.8英磅以上之病患。於另一實施例中,迴路電極180可用於複數產業標準重量級之病患。例如,迴路電極180可用於任何病患,無論該病患係位於IEC所訂之5kg以下類別、5kg至15kg類別、及超過15kg類別。又,由於迴路電極180可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手術人員無需限制或調整電源設定以適應不同迴路電極。
如本發明其他部分所論述,習知自限制迴路電極之設計係假設病患為純粹的導電體,且,據此尋求將該電手術電流均勻地分佈於病患與該電極之整體接觸區域。反之,本發明之迴路電極係基於下列了解而設計:病患係同時具導電性及阻抗性。第9圖係為簡易電路圖,一病患躺在 迴路電極180上,且導電體102與104係電性連接至該病患及迴路電極180至電源100。
一般而言,該病患與迴路電極180之導電元件184可被視為一並聯電容之相對平板。然而,不同於傳統並聯板電容,病患並非純粹的導電體。反之,如第9圖所示,病患係同時具導電性及阻抗性。尤其是,病患部分為導電性而其他部分為阻抗性(ZP1-ZPn所示)。故,當電手術電流由電源100經由導電體102傳送至病患時,病患之阻抗性部分將抗拒通過該病患之該電手術電流之散佈。
為了適應病患本身之電阻將抗拒通過該病患之該電手術電流之均勻散佈之事實,迴路電極180係被設計以允許該電手術電流由該病患至導電元件184為不均勻傳送。尤其是,迴路電極180係被設計以允許在手術位置附近由該病患傳送更多的電流至導電元件184,且仍然可提供此處所論述。
迴路電極180具有抗電性質,以阻抗由該病患至導電元件184之電流傳送。如第9圖所示,迴路電極180所示之電阻可在概念上被視為獨立的電阻器ZE1-ZEn,個別與迴路電極180之區域相關。然而,應理解由獨立的電阻器形成迴路電極180並非必須,但當期如此時迴路電極180可具電性功能。
於電手術程序期間,於第9圖所示之病患之區域中,導電體102可傳輸電手術電流至病患。當該電流開始分佈至該病患時,該電流將遭遇某些病患組織所示之電阻ZP1。由於ZP1所提供之電阻,該電流將尋求替代途徑,其係由迴路電極180之ZE1所示。ZP1及ZE1之值將決定有多少電流 將會散佈至病患之其他部分(如,經由ZP1)與多少電流將會傳輸至導電元件184。至少部分電流將通過ZP1並遭遇病患組織所示之ZP2與迴路電極180所示之ZE2。再度,各別之數值將決定有多少電流將會通過ZP2及ZE2各者。此程序將持續至所有電流被傳送至該導電元件184及/或遍佈該病患與迴路電極180接觸之區域為止。
針對此類型病患/電極系統之有效阻抗Zeff,可藉由一無限阻抗梯預估或大致推估,其定義為:Z eff =Z P +Z E Z eff (2)方程式2可展開為: 解方程式3之Zeff為: 又,已知電流與電壓成正比且與電組(或阻抗)成反比。據此,當施加VP至病患與迴路電極之間180,該輸入電流iP係定義為: 以方程式4取代至方程式5並簡化為:
假設迴路電極阻抗ZE與病患電阻ZP之比例為2,該電流i1、i2、i3,...in可如下所示:
故,可見通過該迴路電極之各分支或區段之電流可為流經先前分支之一半。於該種實施例中,進入該病患之超過90%之總電流可被包含於該迴路電極之首四個分支。若該迴路電極係製備為100個分支,則總電流之90%係集中至該墊片表面積之4%。類似地,若迴路電極阻抗ZE與病患電阻ZP之比例為20,該相同計算方法則顯示進入該病患之超過59%之總電流可被包含於該迴路電極之首四個分支中。
前述實例之ZE/ZP之比例係說明了可調整跨越病患與迴路電極間之有效表面積之電流密度。另外,該等實例係說明了可調整該有效表面積之尺寸。因此,當無法調整該病患所示之阻抗時,可訂製本發明之迴路電極之阻抗以提供所述自限制性質及對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安全的功能性,係因至少一部份為此處所述之不均勻電流分佈。
可選擇用於迴路電極180之材料及幾何形狀,藉此迴路電極所示之電阻將允許手術位置附近較多的電流由病患傳送至導電元件184,此與兩者間傳送之電流平均分佈之要求相反。於實例中,將墊片186、188厚度限制在低於約0.120英吋、約0.10英吋、約0.09英吋、約0.075英吋、約0.06英吋、約0.05英吋、約0.03英吋、或約0.02英吋,可使得迴路電極180表現出允許由病患傳送至導電元件184之電流為不平均分佈。例如,如上所述,迴路電極180可用以允許更多電流流經ZRE1(與流經ZE2相較),且更多電流流經ZE2(與流經ZE3相較),依此類推。又,抑制墊片186、188 之厚度亦可有利於改善導電元件184與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間之電容耦合,從而允許迴路電極180安全使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
另外,或作為一替代方案,以調整墊片186、188之厚度(如,限制該厚度以達此處所訂尺寸),可調整該墊片186、188之所用材料之介電常數以達到所欲電容耦合及/或迴路電極180所示之電阻之程度。如前述,該病患與導電元件184間之電容係依介於兩者間之墊片(如墊片186、188)之厚度、該病患與迴路電極180間之接觸面積量、及該墊片材料之介電常數而定。據此,至少一部分可依據其介電常數之數值而選擇該墊片186、188所用材料。類似地,可改變該墊片186、188所用材料(例如藉由添加量)以調整其介電常數,以提供所欲電容及/或電阻。
參考第10-14圖,係繪示迴路電極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其係允許病患與迴路電極間之有效接觸面積之電流密度為不均勻分佈,如此處所論述,該迴路電極可安全及有效地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應理解,第10-14圖之迴路電極可與前述迴路電極於許多方面為相似或相同。據此,第10-14圖之迴路電極之下列詳述將主要針對其與前述迴路電極不同之特徵。
第10圖係迴路電極220之透視圖。如前述,迴路電極220可與本發明其他實施例於部分面向為相似或相同。例如,迴路電極220包含一導電元件、一連接器222、及設於該導電元件各側之一墊片。如同迴路電極180,迴路電極220可翻轉。即,迴路電極220可具有兩個相對的主要表面,可於電手術程序期間替換性地作為工作表面。
該導電元件係定義延伸穿越該導電元件之複數孔隙(apertures)或開口224。於例示性實施例中,該複數孔隙224係排列於三個分佈區域中。第一分佈區域226係定位於該迴路電極220中心附近。如所見,第一分佈區域226中具有相對少之孔隙且彼此係有距離地散布。該第二分佈區域228係與第一分佈區域226大致呈同心分佈。與第一分佈區域226相較,第二分佈區域228包含較高密度之孔隙224。第三分佈區域230係與該第二分佈區域228大致呈同心分佈,且,包含較第一及第二分佈區域226、228為高之密度之孔隙224。
雖然孔隙224被繪示為圓形,但應理解該孔隙可為實質上任何形狀,包含矩形、方形、卵形、三角形等。另外,孔隙224被繪示為於各分佈區域中為大致均勻之分佈,但該孔隙亦可於一或多個分佈區域中為不均勻分佈。又,雖然分佈區域226、228、230被繪示為大致呈矩形,但該分佈區域可具有實質上任何形狀。例如,該分佈區域可為圓形、卵形、矩形等。又,當分佈區域226、228、230被繪示成大致為離散之區域(如,各區域具有特定的孔隙密度),該分佈區域亦可為低離散度且為更連續性的變化(如,該孔隙分佈密度係由該迴路電極中心向外逐漸降低)。例如,該孔隙分佈密度可於一或多個分佈區域內及/或橫跨複數個分佈區域而逐漸變化。於實例中,可以同心環狀形成孔隙,且各環具有較相鄰內側環為較低密度之孔隙密度。
類似於前述墊片之訂製之介電數值或厚度,於導電元件所包含之孔隙224係影響該病患與導電元件間之電容耦合。導電元件中具有較少孔隙或以較低密度排列之孔隙之區域將提供,與具有較多孔隙或以較高 密度排列之孔隙之區域相比,較佳的電容耦合。結果,不同的孔隙分佈區域係提供此處所論述之不均勻電流密度特徵。藉此,例如,區域226可對小型病患(如低於5kg)提供足夠的電容耦合,而區域228、230可分別對中型病患(如5kg至15kg)及大型病患(如超過15kg)提供足夠的電容耦合。
應理解,一迴路電極,類似於迴路電極220,可包含少於或多於三個之孔隙分佈區域。另外,該等不同的孔隙分佈區域可以其他相對方式排列。例如,孔隙分佈區域226可排列於接近該迴路電極寬度之終端或沿著該迴路電極寬度之至少部分。於其他實施例中,孔隙分佈區域226可包含兩個,其一係靠近該迴路電極之第一終端,其二係靠近該迴路電極之第二終端。
該不同的孔隙分佈區域可經由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而為視覺上可識別。例如,各區域可藉由顏色碼、標記或區域識別標記而辨識。該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可識別該迴路電極對特定病患(例如基於該病患之重量)之最佳位置。
第11圖係繪製迴路電極240,其係類似於迴路電極220。然而,不同於具有延伸穿透該導電元件之孔隙,該迴路電極240之導電元件包含複數突出部242,係延伸朝向該迴路電極之外側表面。於例示性實施例中,該突出部242係排列於三個突出部分佈區域244、246、248中。類似於迴路電極180、220,迴路電極240為可翻轉。即,迴路電極240可具有兩個相對的主要表面,可於電手術程序期間替換性地作為工作表面。
突出部242可具有不同形式。例如,突出部242可為由該導電元件之一或多個主要表面延伸而出之大致呈半球形凸塊。突出部242可與該導電元件之基座為一體成型,或突出部242可固設至該導電元件之主要表面。
由於該突出部242所增加之高度(與該導電元件之主要表面相較),可使病患與該突出部242間具有較病患與該導電元件基座間為更佳之電容耦合。據此,與具有較少突出部或以較低密度排列之突出部242者相較,包含更多突出部或以更高密度排列之突出部242之迴路電極240之區域將具有更佳的電容耦合。結果,該等不同的突出部分佈區域係提供此處所論述之不均勻電流密度特徵。藉此,例如,區域244可對小型病患(如低於5kg)提供足夠的電容耦合,而區域246、248可分別對中型病患(如5kg至15kg)及大型病患(如超過15kg)提供足夠的電容耦合。
應理解,一迴路電極,類似於迴路電極240,可包含少於或多於三個之突出部分佈區域。另外,該等不同的突出部分佈區域可以其他相對方式排列。另外,該等突出部分佈區域可具有其他形狀,且突出部分佈密度可為離散的或更為連續的變化(如,該突出部分佈密度係由該迴路電極中心向外逐漸增加)。又,該不同的突出部分佈區域可經由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而為視覺上可識別(如,顏色碼、標記、或識別標記等)。
第12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迴路電極250之截面簡圖。類似於本發明其他迴路電極,迴路電極250包含一導電元件252及設於其相對側之墊片254、256。類似於導電元件140(第5圖),導電元件252具有非平坦構形。尤其是如第12圖所示,導電元件252具有波浪 形構形,係類似於具有交替之波峰與波谷之正弦曲線波浪。如第12圖可見,相較於該第二分佈區域,位於接近該迴路電極250之外側表面處之波峰與波谷處排列較為緊密。於部分實施例中,該交替之波峰與波谷係使得迴路電極250為可翻轉(例如,迴路電極250之相對主要表面可於電手術程序期間作為工作表面)。
亦如第12圖可見,導電元件250具有複數分佈區域258、260、262。於分佈區域258中,由導電元件252所形成之波峰與波谷係緊密定位。於分佈區域260中,該波峰與波谷之分佈較分佈區域258為鬆散,且於分佈區域262中之波峰與波谷則更為鬆散地分佈。於不同分佈區域之波峰與波谷之相對間隔係使得病患與迴路電極250間之電容耦合之程度為不同。例如,與分佈區域260、262中之較為鬆散之導電元件相較,該分佈區域258中波峰與波谷之相對緊密之間隔係使病患與該導電元件間具有較佳的電容耦合。結果,該等不同的分佈區域係提供此處所論述之不均勻電流密度特徵。藉此,例如,區域258可對小型病患(如低於5kg)提供足夠的電容耦合,而區域260、262可分別對中型病患(如5kg至15kg)及大型病患(如超過15kg)提供足夠的電容耦合。
應理解,一迴路電極,類似於迴路電極250,可包含任何數量之分佈區域。另外,該等不同的分佈區域可以其他相對方式排列,且波峰與波谷之分佈密度可為離散的或更為連續的變化(如,該波峰與波谷之分佈密度係由該迴路電極中心向外逐漸減少)。另外,該不同的分佈區域可經由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而為視覺上可識別(如,顏色碼、標記、或識別標記等)。
第13圖係繪示一迴路電極270之截面圖,其包含複數導電元件272、274、276及複數墊片278、280、282、284。如所見,墊片278、284形成該迴路電極270之相對表面286、288。第一導電元件272與表面286係具有第一距離。第二導電元件274係藉由墊片280而與第一導電元件272分隔,且與表面286具有第二距離。類似地,第三導電元件276係藉由墊片282而與第二導電元件274分隔,且與表面286具有第三距離。
可選擇各導電元件272、274、276與表面286間之距離及/或位於其間之層之介電常數,以對本發明所述之不同重量之病患提供所欲電容耦合程度。例如,第一導電元件272與表面286間之距離及/或墊片278之介電常數可提供低於5kg病患所欲電容耦合程度。類似地,第二導電元件274與表面286間之距離及/或墊片278、280之介電常數可提供5kg至15kg病患所欲電容耦合程度。類似地,第三導電元件276與表面286間之距離及/或墊片278、280、282之介電常數可提供超過15kg所欲電容耦合程度。
各導電元件272、274、276可連接至一專用電連接器(類似於連接器138、182)。故,例如,若對低於5kg病患進行操作,該病患會被置於表面286上,且迴路電極170會經由導電元件272相關之連接器而連接至ESU。另外,各導電元件272、274、276可連接至單一連接器,其可用以選擇所欲導電元件。例如,該連接器可包含一轉接元件,其選擇性地對所欲導電元件產生電性連接。另外,該連接器可用於接收不同電纜連接器。於該連接器中接收不同電纜連接器可對該等導電元件中不同者產生電性連接。
第14圖係繪示一迴路電極290之截面圖,其包含複數導電元件292、294及複數墊片296、298、300。如所見,墊片296、300形成該迴路電極290之相對表面302、304。第一導電元件292與表面302係具有第一距離。第二導電元件294係藉由墊片298而與第一導電元件292分隔,且與表面304具有第二距離。如同此處所述之其他墊片,墊片296、298、300可由不同材料所形成,該材料包含凝膠、液體、泡沫、氣體、水等,藉此將不同特徵導入迴路電極290(如衝擊緩和、減壓、熱分佈、導電程度、電流密度分佈、減少重量等)。
可選擇導電元件292與表面302間之距離及/或墊片296之介電常數,以對特定重量範圍內之病患提供所欲電容耦合程度。例如,第一導電元件292與表面302間之距離及/或墊片296之介電常數可提供低於10kg病患所欲電容耦合程度。類似地,第二導電元件294與表面304間之距離及/或墊片300之介電常數可提供超過10kg病患所欲電容耦合程度。故,例如,若對低於10kg病患進行操作,迴路電極290係以表面302朝上。該病患係置於該表面302上,且該病患與導電元件292間將會提供所欲程度之電容耦合。反之,若對超過10kg病患進行操作,迴路電極290係以表面304朝上。該病患係置於該表面304上,且該病患與導電元件294間將會提供所欲程度之電容耦合。
表面302、304之一或二者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如,顏色碼、標記、或識別標記等),其係指示對何種病患類別應使用何種特定表面。例如,表面302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以識別出表面302 應用於低於10kg病患,而表面304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視覺指示器以識別出表面304應用於超過10kg病患。
本發明之實施亦包括安全執行電手術程序之方法,包括以不均勻之電流密度自一病患經由電容耦合安全地移轉電手術電流至一電手術之迴路電極。該方法可包含被動地控制迴路電極之阻抗。被動地控制迴路電極之阻抗可為該迴路電極之特定結構特徵所致結果。故,被動地控制迴路電極之阻抗可為該迴路電極之形成或結構之結果,而非於電手術程序期間之活性電性調整(如由附加品質監測系統所進行者)所致。
舉例而言,被動地控制迴路電極之阻抗可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具有第一預定距離。於部分實施例中,可藉由限制形成工作表面及自該導電元件分隔該工作表面之墊片厚度而達成。
如此處所述,一些迴路電極可包含複數導電元件。故,被動地控制迴路電極之阻抗可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具有第二預定距離,以及,視需要,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三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具有第三預定距離。於包含複數導電元件之實施例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亦可包含由該複數導電元件中擇一以由該病患傳導電手術電流。
除了控制導電元件及工作表面之距離之外,或作為替代方案,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可包含選擇該迴路電極之墊片之一或多個介電常數,該墊片係設於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之間。
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亦可包含於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上提供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於部分實施例中,提供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係包括形成通過該導電元件之一或多個孔隙。形成通過該導電元件之一或多個孔隙可包括於該導電元件中形成二或更多個孔隙分佈區域,其中,第一孔隙分佈區域具有第一孔隙分佈密度,第二孔隙分佈區域具有第二孔隙分佈密度,且第二孔隙分佈密度係與第一孔隙分佈密度不同。
於其他實施例中,提供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係包括於該導電元件上形成一或多個突出部。於該導電元件上形成一或多個突出部可包括於該導電元件上形成二或更多個突出部分佈區域,其中,第一突出部分佈區域具有第一突出部分佈密度,第二突出部分佈區域具有第二突出部分佈密度,且第二突出部分佈密度係與第一突出部分佈密度不同。
又,於其他實施例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可包括以不平坦結構形成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例如弧形、半球形、或曲線結構。以不平坦結構形成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亦可包含以波浪形結構形成該導電元件,藉此,該導電元件形成交替之波峰及波谷。
又,於其他實施例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可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工作表面具有第一預定距離,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工作表面具有第二預定距離,以及,以於其上接受操作之病患之重量或尺寸類型為基準,選擇性使用該第一工作表面或第二工作表面之一者。
很顯然地,本發明已詳細描述經改良之通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所揭露之通用迴路電極係較先前技術之迴路電極更為多功能。例如, 該經改良之迴路電極可安全地應用於複數類別之病患。故,相較於對不同尺寸病患需使用不同尺寸之迴路電極,此處所揭露之改良迴路電極可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即0.8英磅以上)。又,由於所揭露之迴路電極可安全地應用於實質上任何尺寸之病患,手術室人員不必依據不同迴路電極之限制(如,不同尺寸之黏性墊片)而調整。另外,此處所揭露之某些改良之迴路電極係提供複數工作表面,故,該迴路電極可以將其中的主要表面朝向病患,且該迴路電極將如所欲執行。使迴路電極之兩個主要表面作為工作表面係消除於外科手術程序期間以非工作表面置放病患之風險。
此處所用術語「大致上」、「約」、及「實質上」係代表一接近所記載量之量仍可執行所欲功能或可達到所欲結果。例如,該等術語「大致上」、「約」、及「實質上」可意指少於所載量之10%、5%、1%、0.1%、及0.01%內之量。
上述特定實施例之內容係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然而,該等實施例係僅用於說明,並非意欲限制本發明。熟習本領域之技藝者可理解,在不悖離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下針對本發明所進行之各種變化或修改係落入本發明之一部分。

Claims (53)

  1. 一種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包括:一導電元件,用以通導電流,該導電元件具有第一主要表面及一相對之第二主要表面;一第一墊片,係設於鄰接該導電元件之第一主要表面,該第一墊片具有一外側表面,用以於電手術程序期間設置於與一病患相鄰接,該第一墊片具有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具有第一介電常數,該第二區域具有第二介電常數,該第一介電常數與該第二介電常數不同;以及一第二墊片,係設於鄰接該導電元件之第二主要表面,其中,當使用於重量約0.8英磅以上之任何病患時,該第一墊片之第一與第二介電常數能夠使該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為自限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二墊片具有一外側表面,用以於電手術程序期間設置於與一病患相鄰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二墊片具有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具有第一介電常數,該第二區域具有第二介電常數,該第一介電常數與該第二介電常數不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進一步包括識別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之至少一者之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
  5. 一種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包括:一導電元件,用以通導電流,該導電元件具有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 徵,其係使得該導電元件所傳導之電流密度為不均勻;一第一墊片,係設於鄰接該導電元件之第一主要表面;一第二墊片,係設於鄰接該導電元件之第二主要表面,其中,當使用於重量約0.8英磅以上之任何病患時,該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能夠使該通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為自限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係包括延伸穿越該導電元件之複數孔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複數孔隙係設置於二個或更多個孔隙分佈區域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複數孔隙分佈區域之第一孔隙分佈區域係包括以第一密度設計之孔隙;以及該複數孔隙分佈區域之第二孔隙分佈區域係包括以第二密度設計之孔隙,該第二孔隙密度與該第一孔隙密度不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孔隙分佈區域係與該第二孔隙分佈區域為同心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孔隙分佈區域與該第二孔隙分佈區域不互相重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孔隙分佈區域與該第二孔隙分佈區域係互相重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進一步包括識別該二個或更多個孔隙分佈區域之至少一者之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係包括由該導電元件之至少一主要表面所延伸之複數突出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複數突出部係設置於兩個或更多個突出部分佈區域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複數突出部分佈區域之第一突出部分佈區域係包括以第一密度設計之突出部;及該複數突出部分佈區域之第二突出部分佈區域係包括以第二密度設計之突出部;該第二密度與該第一密度不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突出部分佈區域係與該第二突出部分佈區域為同心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突出部分佈區域係與該第二突出部分佈區域不互相重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突出部分佈區域係與該第二突出部分佈區域係互相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進一步包括識別至少一個或二個或更多個突出部分佈區域之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
  20. 一種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包括:第一導電元件,用以選擇性通導電流,該第一導電元件係配置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平面,且具有第一主要表面及一相對之第二主要表面; 一第一墊片,係設於鄰接該第一導電元件之第一主要表面,該第一墊片具有一大致平坦之外側表面以定義一工作表面,用以於電手術程序期間設置於與一病患相鄰接;一第二墊片,係設於鄰接該第一導電元件之第二主要表面;第二導電元件,用以選擇性通導電流,該第二導電元件係配置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平面,並與該第二墊片之相對於該第一導電元件之側相鄰接,該第二導電元件與該工作表面之距離係遠於與該第一導電元件之距離;一選擇機制,能夠使該第一導電元件或第二導電元件被選擇以由相鄰於該工作表面之病患傳導電流。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導電元件係與該工作表面具有第一預定距離之間隔,以對第一預定類別之病患提供第一程度之電容耦合。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二導電元件係與該工作表面具有第二預定距離之間隔,以對第二預定類別之病患提供第二程度之電容耦合。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進一步包括:第三墊片,係鄰接於該第二導電元件之相對於該第二墊片之側;以及第三導電元件,用以選擇性通導電流,該第三導電元件係配置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三平面,並與該第三墊片之相對於該第二導電元件之側相鄰接。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三導電元件係與該工作表面具有第三預定距離之間隔,以對第三預定類別之病患提供第三程度之電容耦合。
  25. 一種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包括:第一導電元件,用以選擇性通導電流,該第一導電元件係配置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平面,且具有第一主要表面及一相對之第二主要表面;第一墊片,係設於鄰接該第一導電元件之第一主要表面,該第一墊片具有一大致平坦之外側表面以定義第一工作表面,用以於電手術程序期間設置於與一病患相鄰接;第二導電元件,用以選擇性通導電流,該第二導電元件係配置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平面,且具有第一主要表面及一相對之第二主要表面;第二墊片,係設於鄰接該第二導電元件之第二主要表面,該第二墊片具有一大致平坦之外側表面以定義第二工作表面,用以於電手術程序期間設置於與一病患相鄰接;及第三墊片,係分隔該第一導電元件及該第二導電元件;該第一導電元件係用以自相鄰於該第一工作表面之病患通導電流,且該第二導電元件係用以自相鄰於該第二工作表面之病患通導電流。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導電元件係與該第一工作表面具有第一距離之間隔,該第二導電元件係與該第二工作表面具有第二距離之間隔,且第二距離與第一距離不同,藉此,該第一及第二導電元件係對病患提供不同程度之電容耦合。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墊片具有第一介電常數,該第二墊片具有第二介電常數,且第二介電常數與第一介電常數不同,藉此,該第一及第二導電元件係對病患提供不同程度之電容耦合。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進一步包括區分該第一與第二工作表面之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
  29. 一種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係包括:導電元件,用以通導電流,該導電元件具有相對的第一及第二主要表面;第一墊片,係與該導電元件之第一主要表面相鄰;第二墊片,係與該導電元件之第二主要表面相鄰;以及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係識別: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區域,其係用以施用於第一預定類別之病患;及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區域,其係用以施用於第二預定類別之病患。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區域係用以施用於低於約5公斤重之病患。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區域係用以施用於約5至15公斤重之病患。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係進一步識別該迴路電極之第三區域,其係用以施用於第三預定類別之病患。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迴路電極之第三區域係用以施用於高於約15公斤重之病患。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一或多個視覺指示器係包含顏色碼、標記、影像、略圖、或前述之組合。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區域係設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側,且該第二區域係設於該迴路電極之相對之第二側。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通用安全電手術之迴路電極,其中,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均設於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側。
  37. 一種以不均勻之電流密度自一病患經由電容耦合安全地移轉電手術電流至一電手術之迴路電極之方法,係包括: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具有第一預定距離。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具有第二預定距離。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三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具有第三預定距離。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進一步包括由該第一導電元件、第二導電元件、及第三導電元件中擇一以由該病患傳導電手術電流。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選擇該迴路電極之墊片之一或多個介電常數,該墊片係設於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與該迴路電極之工作表面之間。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於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上提供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於導電元件上提供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係包括形成通過該導電元件之一或多個孔隙。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形成通過該導電元件之一或多個孔隙係包括於該導電元件中形成二或更多個孔隙分佈區域。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方法,其中,形成二或更多個孔隙分佈區域係包括形成具有第一孔隙分佈密度之第一孔隙分佈區域及形成具有第二孔隙分佈密度之第二孔隙分佈區域,且第二孔隙分佈密度係與第一孔隙分佈密度不同。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於導電元件上提供一或多個結構表面特徵係包括於該導電元件上形成一或多個突出部。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方法,其中,於該導電元件上形成一或多個突出部係包括於該導電元件上形成二或更多個突出部分佈區域。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方法,其中,形成二或更多個突出部分佈區域係包括形成具有第一突出部分佈密度之第一突出部分佈區域及形成 具有第二突出部分佈密度之第二突出部分佈區域,且第二突出部分佈密度係與第一突出部分佈密度不同。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以不平坦結構形成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方法,其中,以不平坦結構形成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係包括以弧形、半球形、或曲線結構形成該導電元件。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方法,其中,以不平坦結構形成該迴路電極之導電元件係包括以波浪形結構形成該導電元件,藉此,該導電元件形成交替之波峰及波谷。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被動地控制該迴路電極之阻抗係包括: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第一工作表面具有第一預定距離;及將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導電元件定位於與該迴路電極之第二工作表面具有第二預定距離;以於其上接受操作之病患之重量或尺寸類型為基準,選擇性使用該第一工作表面或第二工作表面之一者。
TW105131750A 2013-12-26 2014-12-25 通用自限制電手術之迴路電極 TWI610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40,800 2013-12-26
US14/140,800 US9867650B2 (en) 2013-12-26 2013-12-26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920A true TW201705920A (zh) 2017-02-16
TWI610654B TWI610654B (zh) 2018-01-11

Family

ID=5347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532A TWI559893B (en) 2013-12-26 2014-12-25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TW105131750A TWI610654B (zh) 2013-12-26 2014-12-25 通用自限制電手術之迴路電極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532A TWI559893B (en) 2013-12-26 2014-12-25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9867650B2 (zh)
EP (1) EP3086731B1 (zh)
JP (3) JP6625540B2 (zh)
KR (1) KR102437813B1 (zh)
CN (1) CN106659533B (zh)
AU (3) AU2014369852B2 (zh)
BR (1) BR112016015099B1 (zh)
CA (1) CA2934706C (zh)
IL (1) IL246292B (zh)
MX (1) MX2016008460A (zh)
NZ (1) NZ722198A (zh)
TW (2) TWI559893B (zh)
WO (1) WO2015100438A1 (zh)
ZA (1) ZA2016041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5791B2 (en) 2013-12-26 2018-10-02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US9867650B2 (en) 2013-12-26 2018-01-16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US10478250B2 (en) * 2016-06-17 2019-11-19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and RFID system
EP3592270A1 (en) * 2017-03-08 2020-01-15 Affera, In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lancing ablation energy
EP3725253A1 (de) * 2019-04-17 2020-10-21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Neutralelektrode
US11950797B2 (en) 2019-12-30 2024-04-0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eflectable electrode with higher distal bias relative to proximal bias
DE102020003524B4 (de) * 2020-06-12 2023-03-23 Coco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Überwachungseinheit und Hochfrequenz-Chirurgie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Überwachungseinheit
USD950737S1 (en) * 2020-08-19 2022-05-03 Shenzhen Qualit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Return electr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0736A (en) 1919-03-22 1920-04-01 Herman Martens Improved hangar or housing for airships
US3089496A (en) 1959-08-19 1963-05-14 Code Inc Control system for surgical apparatus
US3720209A (en) 1968-03-11 1973-03-13 Medical Plastics Inc Plate electrode
US3543760A (en) 1968-03-11 1970-12-01 Medical Plastic Inc Disposable ground plate electrode
US3601126A (en) 1969-01-08 1971-08-24 Electro Medical Systems Inc High frequency electrosurgical apparatus
JPS4718995U (zh) * 1971-03-31 1972-11-02
US3848600A (en) 1972-02-03 1974-11-19 Ndm Corp Indifferent electrode in electrosurg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 of use
US4231372A (en) 1974-11-04 1980-11-04 Valleylab, Inc. Safety monitoring circuit for electrosurgical unit
US4092985A (en) 1974-11-25 1978-06-06 John George Kaufman Body electrode for electro-medical use
US4237887A (en) 1975-01-23 1980-12-09 Valleylab, Inc. Electrosurgical device
US4117846A (en) 1976-05-07 1978-10-03 Consolidated Medical Equipment Skin conducting electrode and electrode assembly
JPS576249Y2 (zh) * 1976-07-17 1982-02-05
US4094320A (en) 1976-09-09 1978-06-13 Valleylab, Inc. Electrosurgical safety circuit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4088133A (en) 1976-09-13 1978-05-09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any Electrode for electrosurgical procedure
US4207904A (en) 1977-01-28 1980-06-17 Greene Ronald W Constant power density electrode adapted to be useful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A1111503A (en) 1977-04-02 1981-10-27 Isoji Sakurada Biomedical electrode
US4166465A (en) 1977-10-17 1979-09-04 Neomed Incorporated Electrosurgical dispersive electrode
US4200104A (en) 1977-11-17 1980-04-29 Valleylab, Inc. Contact area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use in electrosurgery
US4188927A (en) 1978-01-12 1980-02-19 Valleylab, Inc. Multiple source electrosurgical generator
US4226247A (en) 1978-08-21 1980-10-07 Hauser Laboratories Biological electrode
CA1105565A (en) 1978-09-12 1981-07-21 Kaufman (John G.) Hospital Products Ltd. Electrosurgical electrode
JPS6021052Y2 (ja) * 1978-11-10 1985-06-24 持田製薬株式会社 電気メス用対極板
US4267840A (en) 1979-01-08 1981-05-19 Johnson & Johnson Electrosurgical grounding pad
JPS6238646Y2 (zh) 1979-05-21 1987-10-02
US4669468A (en) 1979-06-15 1987-06-02 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oration Capacitively coupled indifferent electrode
EP0040658A3 (en) 1980-05-28 1981-12-09 Drg (Uk) Limited Patient plate for diathermy apparatus, and diathermy apparatus fitted with it
JPS57154409A (en) 1981-03-17 1982-09-24 Asahi Chem Ind Co Ltd Nylon 66 fiber with a novel structure
US4387714A (en) 1981-05-13 1983-06-14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Electrosurgical dispersive electrode
JPS57188250A (en) 1981-05-15 1982-11-19 Mochida Pharm Co Ltd Reference electrode plate of electric knife
US4457748A (en) * 1982-01-11 1984-07-03 Medtronic, Inc. Non-invasive diagnosis method
JPS6282018U (zh) * 1985-11-12 1987-05-26
DE3623293C2 (de) 1986-07-10 1995-09-07 Hagen Uwe Mehrteilige Flachelektrode, insbesondere für die HF-Chirurgie
JPS6354148A (ja) 1986-08-26 1988-03-08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生体用誘導電極の電極部の表面処理方法および包装方法
US4736752A (en) * 1986-11-28 1988-04-12 Axelgaard Manufacturing Co., Ltd. Transcutaneous medical electrode
US4936842A (en) 1987-05-08 1990-06-26 Circon Corporation Electrosurgical probe apparatus
US4799480A (en) 1987-08-04 1989-01-24 Conmed Electrode for electrosurgical apparatus
US5143071A (en) 1989-03-30 1992-09-01 Nepera, Inc. Non-stringy adhesive hydrophilic gels
WO1993000857A1 (en) 1991-07-12 1993-01-21 Ludlow Corporation Biomedical electrode
US5520683A (en) 1994-05-16 1996-05-28 Physiometrix, Inc. Medical electrode and method
US5836942A (en) 1996-04-04 1998-11-1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Biomedical electrode with lossy dielectric properties
US5966763A (en) 1996-08-02 1999-10-19 Hill-Rom, Inc. Surface pad system for a surgical table
US5830212A (en) 1996-10-21 1998-11-03 Ndm, Inc. Electrosurgical generator and electrode
US7166102B2 (en) 1996-10-30 2007-01-23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US6053910A (en) 1996-10-30 2000-04-25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Capacitive reusable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US6544258B2 (en) * 1996-10-30 2003-04-08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Pressure sore pad having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properties and optional heating/cooling capabilities
US6454764B1 (en) * 1996-10-30 2002-09-24 Richard P. Fleenor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CA2265857C (en) 1996-10-30 2007-12-18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Reusable electrosurgical return pad
US6582424B2 (en) 1996-10-30 2003-06-24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Capacitive reusable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GB9826596D0 (en) 1998-12-04 1999-01-27 P J O Ind Limited Conductive materials
US6111233A (en) 1999-01-13 2000-08-29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 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6548789B1 (en) 1999-04-22 2003-04-15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resistance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6160246A (en) 1999-04-22 2000-12-12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forming electric heat/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6852956B2 (en) 1999-04-22 2005-02-08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Fabric with heated circuit printed on intermediate film
US6875963B2 (en) 1999-04-23 2005-04-05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6713733B2 (en) 1999-05-11 2004-03-30 Thermosof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extile heater with continuous temperature sensing and hot spot detection
US6547786B1 (en) 1999-05-21 2003-04-15 Gyrus Medical Electrosurgery system and instrument
US6692489B1 (en) * 1999-07-21 2004-02-17 Team Medical, Llc Electrosurgical mode conversion system
US6514248B1 (en) 1999-10-15 2003-02-04 Neothermia Corporation Accurate cutting about and into tissue volumes with electrosurgically deployed electrodes
EP1197722A3 (en) 2000-10-10 2003-05-07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Heating/warming textile articles with phase change components
JP2003005332A (ja) 2001-06-25 2003-01-08 Noritsu Koki Co Ltd 現像処理装置
US7202443B2 (en) 2002-01-14 2007-04-10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7038177B2 (en) 2003-09-08 2006-05-02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DE102008046300A1 (de) * 2008-09-09 2010-03-18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Neutralelektrodenvorrichtung, Elektro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mit entsprechender Neutralelektrodenvorrichtung, Kontaktmittel und Verwendung eines Latentwärmespeichers zur Kühlung einer Elektrode
US7566332B2 (en) 2003-11-06 2009-07-2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persing current flow in electrosurgery
US7169145B2 (en) * 2003-11-21 2007-01-30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Tuned return electrode with matching inductor
US7771419B2 (en) * 2004-10-05 2010-08-10 Granite Advisory Services, Inc. Biomedical dispersive electrode
TWI268647B (en) 2005-03-02 2006-12-11 Chien Yeh Masterbatch Co Ltd Electrode set comprising dielectric bases and surrounding polyaniline in which the polyanilin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are separately positioned i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dielectric base behind the other dielectric base
US20080009846A1 (en) * 2006-07-06 2008-01-10 Sherwood Services A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with an involuted edge
WO2008013459A2 (en) 2006-07-24 2008-01-31 Ward, Robert, William Textil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an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US8777940B2 (en) * 2007-04-03 2014-07-15 Covidien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ven heat distribution and cooling return pads
US20080249524A1 (en) 2007-04-03 2008-10-09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ven heat distribution and cooling return pads
US8231614B2 (en) * 2007-05-11 2012-07-31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Temperature monitoring return electrode
US20090171341A1 (en) 2007-12-28 2009-07-02 Karl Pope Dispersive return electrode and methods
US8486059B2 (en) 2008-02-15 2013-07-16 Covidien Lp Multi-layer return electrode
US8876812B2 (en) * 2009-02-26 2014-11-04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with pressure sore reduction and heating capabilities
JP2012235824A (ja) * 2011-05-10 2012-12-06 Senko Medical Instr Mfg Co Ltd 電極パッド
TWM442080U (en) 2011-11-18 2012-12-01 Chang Wei-Ti Li Pad for kneeling
CN203263529U (zh) * 2013-05-10 2013-11-06 赵光华 电容型手术电极回路垫
US9867650B2 (en) 2013-12-26 2018-01-16 Megadyne Medical Products, Inc.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284084A1 (en) 2020-01-23
EP3086731A1 (en) 2016-11-02
JP2019080942A (ja) 2019-05-30
JP2017502756A (ja) 2017-01-26
IL246292A0 (en) 2016-07-31
JP2020072970A (ja) 2020-05-14
MX2016008460A (es) 2016-10-28
AU2019200508B2 (en) 2019-09-26
IL246292B (en) 2021-02-28
EP3086731A4 (en) 2017-08-16
TW201538122A (zh) 2015-10-16
KR20160102503A (ko) 2016-08-30
TWI610654B (zh) 2018-01-11
JP6625540B2 (ja) 2019-12-25
WO2015100438A1 (en) 2015-07-02
JP7071415B2 (ja) 2022-05-18
JP6818777B2 (ja) 2021-01-20
US9867650B2 (en) 2018-01-16
AU2014369852A1 (en) 2016-07-07
US20150182278A1 (en) 2015-07-02
BR112016015099B1 (pt) 2022-02-15
ZA201604145B (en) 2017-07-26
CA2934706A1 (en) 2015-07-02
AU2019200508A1 (en) 2019-02-14
NZ722198A (en) 2019-11-29
CN106659533B (zh) 2021-04-06
CN106659533A (zh) 2017-05-10
CA2934706C (en) 2021-10-26
AU2014369852B2 (en) 2018-10-25
KR102437813B1 (ko) 2022-08-31
BR112016015099A2 (zh) 2017-08-08
TWI559893B (en) 2016-12-01
EP3086731B1 (en) 2020-07-15
AU2019284084B2 (en)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84084B2 (en)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JP4728560B2 (ja) 電気外科電極
US20230149063A1 (en) Universal self-limiting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
ES2752006T3 (es) Electrodo de retorno electroquirúrgico autolimitante con capacidades de reducción de úlcera por presión y calentamiento
KR20030011270A (ko) 자기-제한 전기수술 귀로 전극
JP2009066426A (ja) 抵抗性再使用可能な電気外科手術用の帰還電極
US20210085392A1 (en) Electrosurgical return electrodes having fabric conductive elements
US20210100614A1 (en) Wearable return electrodes for electrosurgical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