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523A -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0523A
TW201700523A TW104121028A TW104121028A TW201700523A TW 201700523 A TW201700523 A TW 201700523A TW 104121028 A TW104121028 A TW 104121028A TW 104121028 A TW104121028 A TW 104121028A TW 201700523 A TW201700523 A TW 2017005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olyol
aqueous polyurethane
prepolymer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1589B (zh
Inventor
李訓清
徐雲飛
蔡燕鈴
蔡春恩
Original Assignee
萬能學校財團法人萬能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萬能學校財團法人萬能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萬能學校財團法人萬能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4121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158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1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15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523A/zh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該薄膜構成物為主鏈含有雙酚芴結構之聚氨酯樹脂,製備時由具有雙酚芴構造及親水基之多元醇化合物與多異氰酸酯反應生成預聚合物,加入水,形成預聚物水性分散液,其後再以鏈延長劑和預聚合物之NCO基反應增加分子量而形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該分散液可經塗佈成膜或以鑄模成膜。本發明之薄膜具優異之熱穩定性及對水與有機物具有滲透分離能力,適合作為水與有機物分離用之薄膜。

Description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本發明為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該薄膜構成物為主鏈含有雙酚芴結構之聚氨酯樹脂,製備時由具有雙酚芴構造及親水基之多元醇化合物與多異氰酸酯反應生成預聚合物,加入水,形成預聚物水性分散液,其後再以鏈延長劑和預聚合物之NCO基反應增加分子量而形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由該分散液經塗佈成膜或鑄模成膜,其薄膜可生物分解、無VOC之汙染、製程簡易並具優異耐熱性質。本發明含雙酚芴結構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具有優於純水性聚氨酯薄膜之對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物之滲透分離能力。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薄膜亦適合應用於發酵酒精製程之選擇性移除酒精,降低以發酵法製造酒精的成本。
水性PU的發展已有30多年,商品化也有近20年的歷史,在製程技術已經相當純熟,然而在產品的應用上仍不十分廣泛,主要的原因如下:
(1)乾燥較慢:由於水的熵(Enthalpy)較有機溶劑高,在相同固含量下,水性PU乾燥所需的能量為溶劑型PU的3倍多,導致應用廠商在不修改現有乾燥設備的情形下,唯有降低生產速率,才能確保產品的乾燥。
(2)溼潤性不佳:由於水性PU的表面張力很大,對於極性較低的基材如離 型紙、PP膜等的溼潤性不佳,須借助流變改質劑以及其他界面改質劑,以達到理想的溼潤以及塗佈效果。
(3)耐水性較差:由於在水性PU主鏈上導入親水性官能基,相對上具有較高的親水性,因此耐水性較差。
水性與溶劑型PU性能之比較如表1
(4)耐燃性較差:傳統之水性PU作為塗料時,由於耐燃性不足很難作為防火阻燃性材料。
(5)價格較高:芳香族二異氰酸酯對水的高反應性,因此商業上的產品還是使用單價較高的脂肪族或環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為原料,使得水性PU的原料成本較溶劑型PU高,水性PU與溶劑型PU的原料成本比較如表2。
以上這些產品的缺點,在技術不斷的進步下,已逐漸改進,目前已應用於真皮表面保護塗層、接著、織物防水透溼處理、玻纖集束劑等產品。尤其在價格較高的障礙上,已有長足的進展。技術上除了可用TDI合成出功能優異的水性PU外,也可以於製程中導入價格較低的壓克力,使得產品在不損失物性的前提下,亦可達到降低原料成本的目的。
水性PU分散液是將親水性之官能基引入PU分子鏈上,使之具有類似乳化劑的功能,在不添加乳化劑的狀況下,亦可乳化(分散)於水中。由於所引入之離子基性質不同,可將PU離子化物分為:
1、陽離子性(Cationomer):於PU主鏈上導入具氮的官能基,並予以四級銨化,使得PU具有親水性。
2、陰離子性(Anionomer):於PU主鏈上導入具羧酸基(Carboxylic Acid)或磺酸基(Sulfonic Acid)的官能基,並以三級胺予以中和產生Carboxylate及Sulfonante,使得PU具有親水性。
3、兩性離化物(Zwitterionomer):即於PU主鏈上同時具有上述兩種離子性。製造方法為先合成具NCO末端基之預聚合物,再分別與N-methyl-diethanolamine及1,3-propane sultone反應。
4、非離予性:將具親水性之Ethylene oxide或Propylene oxide repeating unit之長鏈polyols導入PU主鏈或側鏈中,使PU具水分散性。
水性PU所使用的陰離子親水性單體,商業上最常用的是二羥甲基丙酸(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DMPA),此外尚有親水性較高 的磺酸鈉鹽型親水基,二者的比較如表3。一般而言,非離子型PU毒性小、不易水解、且其電解質穩定性佳、耐低溫剪切等性質均優於離子性聚合物,惟具高溫不安定性。離子型PU因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大且易產生庫倫力,其薄膜具有較佳的機械性質,同時對溫度的安定性較高,惟由於在水中會解離成離子,其電解質穩定性差。
合成製備時必需使用與水反應性較低的脂肪族或環脂族(Cycloaliphatic)二異氰酸酯,例如二異氰酸異佛爾酮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二異氰酸六亞甲基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或二異氰酸4,4'-二環己基甲烷酯(4,4'-Dicyclohexylmethane diisocyanate, H12MDI)等,這些二異氰酸酯的價格昂貴,使得水性PU的原料成本較其他材料高出甚多,另傳統的水性PU在浸漬、塗佈後,由於水性PU顆粒間的融合性不好,遂在乾燥成膜時容易龜裂,導致成膜後的皮膜物無法展現PU原本的高功能特性。因此,如何製備原料成本較低,且能適用於浸漬、塗佈製程,在薄膜成形後,仍維持高韌性及高功能特性的水性PU,乃是手套業及薄壁彈性製品業界共同努力的目標。
本發明開發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為含有芴結構(Cardo)之水性聚氨酯(WPU)薄膜,為一新型環保材料,薄膜為生物可分解、無揮發性有機物(VOC)之汙染、製程簡易並具優異耐熱性質,可以達成上述之目的。
本發明為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由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經塗佈成膜或鑄模成膜,該分散液是以預聚物混合法製備,將多異氰酸酯與多元醇混合物先反應成預聚物,隨後加入適當的鹼中和該預聚物,然後分散於水中,之後加入含有羥基或胺基之烷氧基矽氧烷之鏈延長劑與預聚物反應,最後加入其它不含矽氧烷之鏈延長劑與預聚物剩餘之NCO基反應而得到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其中,多元醇包含:(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B)具有親水基(羧酸基及/或磺酸基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之多元醇化合物,以及(C)不同於(A)與(B)且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並藉由調控(A)、(B)、(C)之含量比例,來獲得不同的水性聚氨酯之性質,而進一步做不同的各種應用。
本發明所述之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該薄膜由 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經塗佈成膜或鑄模成膜,以不同含量之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A),例如含9,9-雙酚4-(2-羥乙氧基)芴(9,9-Bis[4-(2-hydroxyethoxy)phenyl]fluorine,BHEOPF)所製成之水性聚氨基甲酸酯(BHEOPF/WPU)分散液,結果發現該水性聚氨酯隨雙酚芴之多元醇化合物含量增加,BHEOPF/WPU分散液的黏度及Zeta potential均約維持不變,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之乳液微胞粒徑隨雙酚芴含量增多而增大。而將此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經逐步升溫烘乾鑄膜形成BHEOPF/WPU薄膜。則該水性聚氨酯薄膜隨雙酚芴之含量增加,接觸角度變大了,表示薄膜愈疏水,且薄膜熱穩定性上升。而此薄膜的表面型態均極為平整,不隨雙酚芴含量增加而變化。將製備之BHEOPF/WPU分散液塗抹在布上測其耐燃特性增加,得知含有雙酚芴之水性聚氨酯阻燃性優於單純之水性聚氨酯,此外在室溫時,對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物之滲透分離效果良好。
本發明以預聚合物混合法(prepolymer mixing process)製備具有芴(Cardo)結構之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水性聚氨酯(WPU)分散液,以(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作為部分之多元醇,例如9,9-雙酚4-(2-羥乙氧基)芴(9,9-bis(4-hydroxyphenyl)fluorene),它和多異氰酸酯反應獲得主鏈段含有雙酚芴單位之預聚合物,該雙酚芴單位具有良好耐熱及高折射性的芴(Cardo)骨架,賦予此聚合物具有高耐熱、高折射、高耐候及高機械性質,該預聚物進一步使用含有羥基或胺基之烷氧基矽氧烷作為鏈延長劑,例如採用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氧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其胺基(amino group)會和預聚合物之NCO基反應,而其三乙氧基矽氧烷(triethoxysilane)官能基在塗膜乾燥過程中於常 溫即可進行溶膠-凝膠反應產生交聯結構而提升水性聚氨酯薄膜之機械性質。
本發明所述之水性聚氨酯薄膜,該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其中多元醇包含:(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B)具有親水基(選自羧酸基及/或磺酸基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之多元醇化合物,以及(C)不同於(A)與(B)且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該(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例如9,9-雙酚4-(2-羥乙氧基)芴(9,9-bis(4-hydroxyphenyl)fluorene),(B)含親水基(選自羧酸基、及/或磺酸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之多元醇,例如二羥甲基丙酸(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DMPA),該(C)多元醇(polyol),例如使用分子量500-8000之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PTMEG),約在75℃與多異氰酸酯反應,聚合成末端基為NCO之預聚合物,隨後加入適當量鹼,例如三乙胺中和預聚合物上之羧酸基、及/或磺酸基、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成為預聚合物離子體,然後分散於水中,最後加入鏈延長劑,例如乙二胺(ethylene-diamine)或其它二胺(diamines)、或其它二醇、或胺醇化合物為,較佳為二胺類化合物,其中,胺基將預聚合物多餘的NCO官能基反應完畢並延伸水性聚氨酯之分子量,得到水性聚氨酯乳液,在上述與預聚合物的NCO官能基反應時,胺基比水之OH基快近1000倍,所以二胺類化合物可以更有效的進行鏈延長反應。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薄膜,由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製成薄膜,例如利用塗佈法或鑄膜法,鑄膜時秤取適量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置於鐵氟龍槽內,逐步升溫乾燥,可降低產生氣泡的機率。鑄模後形成具有雙酚芴結構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薄膜。
本發明所述之(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具有下列化學通式(1)之構造 其中R各自分別獨立為氫、鹵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烷基、羥基、醯胺基或胺基等取代基;n為1至6之整數。所述雙酚芴,較佳為9,9-雙酚4-(2-羥乙氧基)芴。
本發明所述之(B)含親水基之多元醇,親水基例如羧酸基、磺酸基(-SO3H)及/或磷酸基(-OPO3H2),及/或膦酸基(-PO3H2),該(B)含親水基之多元醇,例如具有下述通式(2)或(3)或(4)之多元醇化合物 其中R、R’、4R為:C1~C5的伸烷基,2R為:氫、C1~C5的烷基、具有親水性的聚醚多元醇結構。較佳地,R、R’、4R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或伸丁基,2R選自氫、甲基、羥基、聚乙二醇單甲醚(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MPEG);更佳地,該R、R’、4R選自亞甲基、伸乙基。所述(B)含親水基之多元醇較佳為含羧酸基之多元醇,其算數平均分子量一般為100至1000之脂肪酸二元醇,而其具體例以二羥甲基丙酸(DMPA)及二羥甲基丁酸(DMBA)為較佳,以賦與水性PU樹脂較硬的觸感,較佳為二羥甲基丙 酸(dimethylolpropionic acid,DMPA)。
本發明所述之多元醇除了(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B)具有親水基(選自羧酸基、及/或磺酸基、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之多元醇化合物外,還包含(C)不同於(A)與(B)且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該(C)之多元醇,選自:聚醚多元醇、結晶性聚酯多元醇、非晶性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丁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醚)二醇,或上述之混合物。較佳地,該(C)之多元醇,係為聚(四亞甲基醚)二醇之聚醚多元醇。
本發明所述之(C)之多元醇,其中,聚酯二元醇之來源係由下列所選擇之兩類單體而合成:(1)第一類單體為二酸,例如己二酸(adipic acid);及(2)第二類單體為二醇,選自乙二醇(ethylene glycol)、1.2-丙二醇(1,2-propylene glycol)、1,4-丁二醇(1,4-butanediol)、1,5-二乙烯戊二醇(1,5-diethylene glycol)、1,6-己二醇(1,6-hexanediol)及1,4-環己烷二甲醇(1,4-dimethylolcyclohexane)所組成之群中的一者或多者。其中,在本實施態樣中所使用的聚酯二元醇之分子量係為500至8000,且所使用的聚酯二元醇為依據上述所得到的一至五種聚酯二元醇組合而成之混合物。
本發明所述之(C)之多元醇,其中,聚醚二元醇為選自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EG,分子量為500至8000)、聚丙二醇(PPG,分子量為500至8000)及主鏈及側鏈之聚乙二醇(PEG,分子量為500至8000)所組成之群中的一者至五者。較佳者,含乙氧基之二元醇係使用聚乙二醇,此時所使用的聚乙二醇之分子量係介於500~8000之間。
本發明所述之(C)之多元醇,其中,聚碳酸酯多元醇原料之 多元醇,可列舉: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等或1,3-丁二醇、3-甲基戊烷-1,5-二醇、2-乙基己烷-1,6-二醇、2-甲基-1,3-戊烷二醇、新戊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等脂肪族二醇;1,3-環己烷二醇、1,4-環己烷二醇、2,2’-雙(4-羥基環己基)丙烷、1,4-環己烷二甲醇等脂環式二醇;1,4-苯二甲醇等芳香族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多官能多元醇等。前述多元醇可僅使用一種而作成前述聚碳酸酯多元醇,亦可併用複數種而作成聚碳酸酯多元醇。前述聚碳酸酯多元醇,較佳為含有前述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單元之聚碳酸脂多元醇,更較佳為含有前述脂環式二醇單元之聚碳酸酯多元醇,特別較佳為含有1,4-環己烷二甲醇單元之聚碳酸酯多元醇。
本發明所述之多異氰酸酯,可為脂肪族、環狀脂肪族或芳香族多異氰酸酯,較佳為二異氰酸酯(diisocyanate),例如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由於芳香族的二異氰酸鹽(如toluene diisocyanate,TDI、4,4-diphenyl methane diisocyanate,MDI)所製作出PU樹脂,會有黃變現象,因此,本發明所述之多異氰酸酯,若作為塗料時,則選用脂肪族或環狀脂肪族之二異氰酸酯,所合成的PU樹脂,並無黃變現象,因此在一般淺色塗料或塗層時都使用脂肪族或環狀脂肪族所合成的PU樹脂。
本發明所述之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至少具有一芳香環,例如為苯基、聯苯基或萘,其中芳香環上可更包括鹵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烷基、羥基、羧基、醯胺基或胺基等取代基。
本發明所述之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例如為二異氰酸甲苯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對-二異氰酸苯酯(p-Phenylene diisocyanate,PPDI)、二異氰酸4,4'-二苯基甲烷酯(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MDI)或二異氰酸p,p'-二苯基酯(p,p'-Bisphenyl diisocyanate,BPDI)、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1,4-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4-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TDI)、2,6-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4’-二異氰酸基聯苯、3,3’-二甲基-4,4’-二異氰酸基聯苯、3,3’-二甲基-4,4’-二異氰酸基二苯基甲烷、1,5-伸萘基二異氰酸酯、間-異氰酸基苯基磺醯基異氰酸酯、對-異氰酸基苯基磺醯基異氰酸酯等芳香族多異氰酸酯化合物。
本發明所述之脂肪族或環狀脂肪族之二異氰酸酯,例如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脂肪族二異氰酸酯(Aliphatic diisocyanate,ADI)、三甲基己二異氰酸酯(Trimethyl-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TMDI)及伸乙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異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2,6-二異氰酸基甲基己酸酯、雙(2-異氰酸基乙基)富馬酸酯、雙(2-異氰酸基乙基)碳酸酯、2-異氰酸基乙基-2,6-二異氰酸基己酸酯等脂肪族多異氰酸酯化合物;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1,3-雙(異氰酸根合甲基)環己烷(1.3-Bis(isocyanatomethyl)cyclohexane,H6XDI)、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I,4,4'-Methylene dicyclohexyl diisocyanate,H12MDI))、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4-Cyclohexane diisocyanate,CHDI)、伸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甲基伸環己基二異氰酸酯(氫化TDI)、雙(2-異氰酸基乙基)-4-環己烯-1,2-二羧酸酯、2,5- 降冰片烷二異氰酸酯、2,6-降冰片烷二異氰酸酯等脂環式多異氰酸酯化合物,該等多異氰酸酯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複數種。較佳地,該異氰酸酯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
本發明之多元醇包含:(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B)具有親水基(羧酸基、及/或磺酸、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之多元醇化合物,以及(C)不同於(A)與(B)且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並藉由調控(A)、(B)、(C)之含量比例,來獲得不同的水性聚氨酯之性質,而進一步做不同的各種應用。多元醇之含量調控該聚氨酯的透濕性、疏水性與黏度,(B)愈多時,親水官能基的含量愈高,親水性愈高,且會令聚合後得到的聚氨酯的透濕性愈高,但含量過高將使合成之聚氨酯黏度增高,使得100℃加工黏度過高,造成貼合效果不佳;反之,親水官能基的含量愈低,親水性愈低,即聚合後得到的聚氨酯的透濕性愈低;(A)愈多時,雙酚芴結構含量愈高,聚合後得到的聚氨酯疏水性、阻燃性、機械性質等均增加,可作為多層膜層合體;本發明利用將該(C)之多元醇,例如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分子量控制在介於500~8000之間,再配合調控(A)具雙酚芴結構之多元醇與(B)含親水基之多元醇之含量,可使作為接著劑可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濕性及耐洗滌性,故用於織物有很好的效果。
本發明之多元醇較佳地比例,以聚合用的多元醇的總莫耳百分比為100mole%計,該(A)具雙酚芴結構之多元醇的莫耳百分比介於0.1~90mole%,該(B)含親水基之多元醇的莫耳百分比介於10~80mole%;以及該(C)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的莫耳百分比介於1~60mole%。
本發明所述之含有羥基或胺基之烷氧基矽氧烷作為鏈延長 劑,較佳為胺基烷氧基矽烷,該胺基烷氧基矽烷之化學式為H2N-R3-Si(R2)a(OR1)3-a,其中R1、R2為H或C1-C4烷基,a為0或1,R3為C1-C10之烷基或R5-NH-R4,R4、R5為C1-C10之烷基。胺基烷氧基矽烷可包含一級胺基、二級胺基或其組合。舉例來說,胺基烷氧基矽烷可為N-[3-(三甲氧基矽基)丙基]乙二胺(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diamine)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此外,該聚氨酯還可包含一用於提升聚合分子量的非矽氧烷之鏈延長劑,及抗氧化劑,該鏈延長劑可為多元醇類化合物、或多元胺類化合物、或多元醇胺類化合物,較佳為二胺類化合物,胺類化合物鏈延長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乙二胺(ethylenediamine)伸乙二胺、1,4-四亞甲基二胺、2-甲基-1,5-戊二胺、1,6-六亞甲基二胺、1,4-六亞甲基二胺、3-胺基甲基-3,5,5-三甲基環己基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伸二甲苯二胺(xylylenediamine)、六氫吡(iperazine)、2,5-二甲基六氫吡、二伸乙三胺、三伸乙四胺、聯胺(hydrazine)、亞乙基三胺、肼(hydrazine)、琥珀酸二醯肼、對苯二甲酸二醯肼、哌嗪(piperazine)等胺類物等;其中較佳可列舉如一級二胺化合物。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複數種。其中多元醇化合物以脂肪族多元醇為宜,可包括但不限於脂肪族二醇、脂肪族三醇等,選自乙二醇、1,3-丙二醇(1,3-dihydroxypropane)、1,4丁二醇(1,4-dihydroxy-butane)、1,6-己二醇(1,6-dihydroxyhexane)、2-甲基-1,3-丙二醇、1,3丁二醇(1,3-butanediol;1,3BG)、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新戊基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10-癸二醇。脂肪族三醇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丙三醇、三甲醇 甲烷、三甲醇乙烷、三甲醇丙烷(trimethylolpropane;TMP)對苯二酚二乙醇醚(Hydroquinone bis(2-hydroxyethoxy)benzene,HQEE),然以三甲醇丙烷(TMP)、丙三醇為較佳。聚乙二醇所代表之聚烷二醇類。多元醇胺類化合物選自二乙醇胺(Diethanol amine)、3-((羥基乙基)氨基)丙醇(3-[(2-hydroxyethyl)amino]propan-1-ol或4-((2-羥基乙基)氨基)丁醇(4-[(3-hydroxypropyl)amino]butan-1-ol)。
由於該鏈延長劑及抗氧化劑的使用為聚氨酯合成過程中常用之試劑,且非為本發明之重點,因此對其相關用量及特性不再多加說明。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所使用(B)具有親水基(羧酸基、磺酸基及/或磷酸基、及/或膦酸基)之多元醇,該親水基係陰離子基團,該陰離子基團以中和劑來中和;該中和劑,其係為鹼類。包含有機中和劑及/或無機中和劑。前述適合之有機中和劑可包括但不限於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丙胺、三丁胺、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N-甲基嗎啉(N-methylmorphorine)、胺基甲基丙醇、胺基甲基丙烷二醇、胺基乙基丙烷二醇、三羥基甲基胺基甲烷、單乙醇胺等有機胺類。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複數種。前述適合之無機中和劑可包括但不限於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鋰或上述之任意組合。前述之中和劑可單獨一種或混合兩種或兩種以上使用。
基於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之總重量為100重量百分比,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一般為3重量百分比至15重量百分比。
又,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該聚氨酯樹脂具大量親水性基團,由於該等親水性基團具有極性,故該聚氨酯樹脂之分子間吸引力强,因而 使得包含該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之散熱組成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夠在基材上形成機械強度佳且附著力高的潤滑層。而利用上述之中和劑係更加提高該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穩定性功能。又,藉由上述水性聚氨酯分散液所形成的潤滑層係具有極佳的水溶性,故本發明之潤滑板材在切削、鑽孔等後利用水清洗潤滑板材之加工面及刀具之加工面時,能輕易將沾附在刀具上須排屑、退屑空間的殘膠、碎屑溶解並移除,進而縮短後續清除作業之時間。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其他態樣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中包含聚氨酯樹脂,且該聚氨酯樹脂更具有大量親水性基團及適量之雙酚芴疏水基,因此於紡織塗層加工時,可增進織物之透濕防水功能。
上述之水性聚氨酯樹脂於紡織塗層應用時則須添加適量之架橋劑,以增進聚氨酯樹脂對纖維之接著性及耐水洗性。
本發明含雙酚芴結構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具有優於純水性聚氨酯薄膜之對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物之滲透分離能力。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薄膜亦適合應用於發酵酒精製程之選擇性移除酒精,降低以發酵法製造酒精的成本。
本發明之該(C)多元醇係可為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亦可為包含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及聚醚多元醇之組合物,其等之非離子基團位於該聚氨酯樹脂之主鏈及側鏈上,例如由含乙氧基之二元醇所形成,例如聚乙二醇。應注意的是,該非離子基團係用於增加聚氨酯樹脂之親水性,因此,本發明之非離子基團係表示非屬離子化合物且具有親水性之多元醇類,而當上述聚多元醇其中一者可提供良好 親水性質時亦可作為本發明之非離子基團。
本發明之該(B)具有親水基之多元醇,其中之陰離子基團係作為該聚氨酯樹脂的內乳化劑,意即直接在聚氨酯樹脂之聚合物分子上修飾具高極性且具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之化合物,以使該聚氨酯樹脂在水相溶劑中無須額外添加乳化劑即能達成分散。此外,該陰離子基團之結構具有較大的立體障礙(steric barrier),藉此抑制分散的聚氨酯樹脂間再聚集,進而達到均勻分散之狀態。舉例而言,該陰離子基團之來源可為2,2-二羥甲基丙酸(DMPA,dimethylolpropionic acid)。應了解的是,符合上述性質的任一種具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之化合物亦可作為本發明之陰離子基團的來源。
該中和劑係為鹼類,該鹼類可為不同碳數的烷基胺類或氫氧化物,例如三乙胺(TEA,triethylamine)、三丙基胺(TPA,tripropylamine)或三丁基胺(TBA,tributylamine)等三級胺。在本發明中之中和劑係用於中和該陰離子基團之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以產生離子中心,而當該中和劑與水相溶劑揮發後,該離子中心之中和劑部分被移除而殘留該陰離子基團之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此時,該水性聚氨酯樹脂係形成具交聯的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且具良好黏著力之薄膜。
本發明所述該有機溶劑例如可為N-甲基吡喀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二丁醇(sec-butyl alcohol)、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甲苯(toluene)、N,N-二甲基甲醯胺(DMF,Dimethyl Formamide)或N,N-二甲基乙醯胺(DMAc,Dimethyl Acetamide)。本發明使用之有機溶劑以N-甲基吡喀烷酮、 丙酮、丁酮或其任意組合為較佳。
可視實際需要,選擇性添加觸媒及/或抗氧化劑。前述之觸媒可包括但不限於辛酸錫、三乙酸單丁基錫、單辛酸單丁基錫、單乙酸單丁基錫、順丁烯二酸單丁基錫、二乙酸二丁基錫、二辛酸二丁基錫、二硬脂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順丁烯二酸二丁基錫等有機錫化合物;鈦酸四異丙酯、鈦酸四正丁酯等有機鈦化合物;三乙胺、N,N-二乙基環己基胺、N,N,N’,N’-四甲基乙基伸乙基胺、三伸乙基二胺等第三級胺類。前述之抗氧化劑可包括但不限於有機亞磷酸酯化合物,其具體例如:四苯基二丙二醇二亞磷酸酯(tetraphenyl dipropyleneglycol diphosphite;TDD)、二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苯基異癸基亞磷酸酯三壬基異癸基亞磷酸酯、二苯基酸亞磷酸酯、二(2,4,6-三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雙亞磷酸酯、三苯基亞磷酸酯、三(壬基酚)亞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酚)-4,4'-聯苯基二亞磷酸酯、苯基二異癸基亞磷酸酯、聚-4,4'-異亞丙基二酚四酚亞磷酸酯、聚(二丙二醇)苯基亞磷酸酯(PDP)、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環保酯化觸媒(esterification catalyst)等,然其中以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環保酯化觸媒(ES CAT-100E,Seho Tech Inc.,Korea)為較佳。
此外,應注意的是,上述水性聚氨酯樹脂中包含的離子(即陰離子基團及中和劑),於該水性聚氨酯樹脂中係形成恰當數量的離子中心,以進一步提升聚氨酯樹脂與水相溶劑之間的交互作用,增加該聚氨酯樹脂之親水性及促進分散液的穩定,同時,亦避免離子含量過高而造成後續製得之薄膜硬度太高,作為IC製程中薄膜時,減少對該薄膜進行鑽孔時鑽針 的斷針率。
第一圖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粒徑分布圖。
第二圖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黏度圖。
第三圖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zeta電位隨BHEOPF含量之變化圖。
第四圖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薄膜之接觸角隨BHEOPF含量之變化圖
第五圖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薄膜之膨潤度圖。
以下,根據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等。
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之製備
實施例 配方表中(BHEOPF/WPU 3)
1、加入
9,9-雙酚4-(2-羥乙氧基)芴(9,9-bis(4-hydroxyphenyl)fluorine,BHEOPF)2.1925g
N-甲基吡喀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12.5682g
二羥甲基丙酸(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DMPA)2.4203g
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PTMEG;分子量1000g/mole)26.9354g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20g
以轉速300rpm攪拌均勻,之後添加觸媒二月桂酸二丁基錫(T12)數滴,開始升溫至75℃維持2小時,之後降溫至51℃。
2、上述反應物添加1.8391g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TEA)中和,以轉速500rpm攪拌10分鐘。
3、將轉速提升至1000rpm加入128.2504g去離子水,攪拌至冒小氣泡。
4、加入1.6611g之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與5g丙酮混合液攪拌5分鐘。
5、加入2.4035g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A)與10g去離子水混合液,攪拌1小時,完成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
水性聚氨酯薄膜之製備
將上述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到至鐵氟容版靜置一天後,隔天將溫度設定為30℃,之後每天同一時間升溫5℃直到75℃當天將薄膜取出。
本發明之一具體水性聚氨酯合成例反應方程式
本發明之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及薄膜之物理特性及安定性測試
粒徑分析
在實驗所用配方條件,BHEOPF/WPU乳液沒有沉澱物,其粒徑分佈不隨BHEOPF含量增加而變寬,參考第一圖,但其體積平均粒徑(DLS)會隨著BHEOPF含量增加而上升,如表5。
黏度分析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黏度測量時,所得黏度隨轉子之轉速的變化,隨著轉速增加,分散液黏度上升,在X軸為剪切變率是隨時間變化,Y軸為剪切應力是與受力面成正切應力,剪切變率與剪切應力成正比是牛頓流體。第二圖為以轉速250rpm時的黏度對不同BHEOPF含量作圖,結果顯示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黏度維持在5~7cps。
界面電位分析
乳液之穩定性可用界面電位來分析,一般而言電雙層是膠體粒子表面 所吸附的一固定層(稱為Stern層),當膠體粒子與外界做相對運動時,會將固定層一起帶著運動,因此固定層表面與外界擴散層之間的電位差稱為Zeta電位。而當具有表面電荷的膠體粒子在外加電場的環境中,相對於固定不動的液體而有移動的現象,稱之為電泳動,藉由膠體粒子的電泳動行為可獲得粒子表面的電位,即界面電位。通常Zeta電位絕對值越大,粒子和粒子之間的排斥力越大,則粒子分散效果越好,越不易產生團聚的現象,溶液的穩定性越好。
第三圖為本發明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zeta電位隨BHEOPF含量之變化圖,不含BHEOPF的WPU分散液之zeta電位絕對值為-19.97±2mV,而含BHEOPF的WPU分散液之zeta電位為-18~-20mV之間。本發明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之zeta電位值不隨BHEOPF含量增高而改變,其顯示電位均為穩定。
接觸角測量
由於薄膜表面可能帶有親水基團,或者本身表面就是疏水,為了探討此特性必須藉由接觸角量測儀來檢測膜的親疏水性,這項性能是重要的,因為膜如果可以呈現疏水相對應用性廣,呈現較親水則是耐久度低易分解。本發明將水性聚氨酯(BHEOPF/WPU)分散液乾燥成製成薄膜,薄膜經由接觸角測量儀分析,測試結果列於表5,第四圖為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BHEOPF/WPU)薄膜之接觸角隨BHEOPF含量之變化圖,一般之水性聚氨酯接觸角為67°左右,而隨雙酚芴的含量愈多,所測得的角度有變大之趨勢,表示有偏向愈疏水的性質。
膨潤度分析
進行膨潤度試驗,將薄膜浸入水中靜置,分別由時間1、2、4、8、12、15分鐘之後每15分鐘作為間隔,隨每個時間將膜取出擦乾秤重,第五圖為BHEOPF/WPU薄膜膨潤度曲線圖,其中含水率(公式求得)值為Y軸,時間為X軸,結果顯示隨時間變化量薄膜之吸水率是緩慢上升,而大約100分鐘後薄膜之吸水量到達飽和,之後的曲線呈現水平狀,由圖中WPU曲線顯示吸水最多,接著依序為BHEOPF/WPU1曲線至BHEOPF/WPU5,可知由於雙酚芴含量越多越不容易吸水,在接觸角試驗可得之雙酚芴含量越多,角度越大也越趨向疏水,而此特性相對在膨潤試驗中也有所呼應,隨雙酚芴含量越多則可以降低吸水性質和改善薄膜之親水現象。
滲透蒸發
滲透蒸發技術發展的關鍵步驟在於是否能製備滲透蒸發技術之發展出具優越分離效能的膜。滲透蒸發程序是以待分離物質透過薄膜速率之不同來進行分離,而物質透膜速率決定於其在膜材中之溶解度(solubility)及擴散係數(diffusivity)。故滲透蒸發之選擇性係來自於待分離物質間分子大小的差異(影響擴散係數)以及對薄膜材料親和性之不同(影響溶解度)。因 此膜材發展的重點常在於調整材料與透過物的親和性(如合成具特別親水性材料、或對現成材料進行改質提高其親水性),或是控制膜的結構來調整透過物在膜中的擴散係數。
將分別為水性聚氨酯薄膜與含有雙酚芴之水性聚氨酯薄膜,經由滲透蒸發試驗(pervaporation)所得結果數據列於表6。
表6中BHEOPF/WPU薄膜之滲透蒸發測試數據,為含有雙酚芴結構成分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在滲透蒸發下,所有測試皆以室溫含異丙醇70%水30%之混合溶液,經水性聚氨酯薄膜滲透蒸發測得純水透過端濃度, 其中不含BHEOPF之水性聚氨酯薄膜測得其含水量達到96%,亦即選擇比為96%,表示聚氨酯薄膜有阻擋異丙醇且讓水能透過之分離水與異丙醇混合液之功能,而本發明含有雙酚芴結構的水性聚氨酯薄膜,經薄膜滲透蒸發測得純水透過端濃度,隨BHEOPF含量增加而有增加的趨勢,其值約為99%左右,代表阻擋效能提高,即使是在較高的通量下仍有很高的選擇比,亦即選擇比較一般純水性聚氨酯薄膜來的好,這顯示本發明添加雙酚芴之多元醇化合物在水性聚氨酯合成上,因PU主鏈上含有Cardo骨架使得薄膜較於一般純水性PU選擇性來的好。並且本發明之薄膜以SEM觀察,薄膜是平整且緻密,不隨雙酚芴含量增加而使薄膜的表面型態有所變化。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對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物之滲透分離效果良好,可作為應用於回收廢工廠廢棄溶液過濾出水、提高溶液純度,作為純化或分離材料。用此水性聚氨酯薄膜處理經滲透蒸發過濾電子晶圓廠清洗所用廢棄有機溶劑,可將水與溶劑分離,回收溶劑再利用,節省資源,減少環保問題,廣泛應用於各電子IC工廠和化學廠。
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薄膜亦適合應用於在化學常用之有機溶劑之純度提升。例如,在以微生物發酵生產酒精的程序中,發酵液若含8%以上的乙醇時,會抑制酒精生產,若能以良好的乙醇選擇薄膜來連續移除酒精,將可大幅降低以發酵法製造酒精的成本。本發明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具有優異對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物之滲透分離效果,故可當作以微生物發酵生產酒精的程序中之酒精分離薄膜,提高酒精生產效能,大幅降低以發酵法製造酒精的成本。
本發明水性聚氨酯薄膜之應用,作為對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物之滲透分離薄膜、工業廢水處理、有機廢液處理、有機溶劑純化、微生物發酵生產酒精的程序中之乙醇選擇薄膜來連續移除酒精降低以發酵法製造酒精的成本。
雖然本發明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任何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該薄膜構成物為主鏈含有雙酚芴結構之聚氨酯樹脂,由(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與多異氰酸酯反應生成之預聚合物,加入水,形成預聚物水性分散液,其後再以鏈延長劑和預聚合物之NCO基反應增加分子量而形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再將該分散液製成薄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其中,除了包含(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外,更包含:(B)具有親水基之多元醇化合物,及/或(C)不同於(A)與(B)且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其中(B)之親水基選自:羧酸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或併用上述之二至四者;其中(A)、(B)、(C)之多元醇與多異氰酸酯係溶於有機溶劑中進行預聚合反應;且其中,該預聚物再與鏈延長劑反應前,先以適當的鹼劑中和後再加入水,該中和劑選自有機鹼及/或無機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其中,(C)之多元醇選自:聚醚多元醇、結晶性聚酯多元醇、非晶性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丁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醚)二醇,或上述之混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其中,(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多元醇具有下列化學通式(1)之構造 其中R各自分別獨立為氫、鹵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烷基、羥基、醯胺基或胺基等取代基;n為1至6之整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其中,預聚物水性分散液先與含有羥基或基胺基之烷氧基矽氧烷之鏈延長劑與其中之預聚物反應,最後再加入其它不含矽氧烷之鏈延長劑與預聚物中剩餘之NCO基反應,其中,不含矽氧烷之鏈延長劑選自多元醇類化合物及/或多元胺類化合物、及/或多元醇胺類化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其中,該(B)具有親水基之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具有下述通式(2)、及/或(3)、及/或(4)之多元醇化合物 其中R、R’、4R為:C1~C5的伸烷基,2R為:氫、C1~C5的烷基、具有親水性的聚醚多元醇結構,2R選自氫、甲基、羥基、聚乙二醇單甲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其中,該多異氰酸酯選自脂肪族、及/或環狀脂肪族、及/或芳香族多異氰酸酯。
  8. 一種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的方法,係將多異氰酸酯與多元醇混合物先反應成預聚物,隨後加入適當的鹼中和該預聚物,然後分散於水中,之後加入含有羥基或基胺基之烷氧基矽氧烷之鏈延長劑與預聚物反應,最後加入其它不含矽氧烷之鏈延長劑與預聚物剩餘之NCO基反應而得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其中,多元醇包含:(A)具有雙酚芴構造之多元醇化合物、及/或(B)具有親水基之多元醇化合物,及/或(C)不同於(A)與(B)且分子量500至8000之多元醇,其中(B)之親水基選自:羧酸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或併用上述之二至四者,將該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製成薄膜。
  9. 一種水處理方法,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來進行水處理。
  10. 一種微生物發酵生產酒精的製程,其中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水性聚氨酯薄膜,來選擇性連續移除酒精,降低以發酵法製造酒精的成本。
TW104121028A 2015-06-30 2015-06-30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TWI5315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028A TWI53158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028A TWI53158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1589B TWI531589B (zh) 2016-05-01
TW201700523A true TW201700523A (zh) 2017-01-01

Family

ID=5650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028A TWI53158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15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908B (zh) * 2019-01-02 2021-01-11 國立清華大學 生物可分解膜之製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7201B (zh) * 2017-04-05 2018-06-21 高鼎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聚氨酯膠體分散溶液、水性聚氨酯微胞電紡纖維及其製備方法
CN113913098B (zh) * 2021-12-01 2022-04-29 安徽瑞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隔音涂料及其生产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908B (zh) * 2019-01-02 2021-01-11 國立清華大學 生物可分解膜之製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1589B (zh) 201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4147C (en)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JP5452794B2 (ja)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エマルジョン被覆剤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63200B2 (ja)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分散体
TW201035149A (en) Aqueous polyurethane resin dispers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663199B2 (ja) 水系ポリウレタン分散体
TWI801485B (zh) 無溶劑之多成分系統
BRPI0819586B1 (pt) Dispersão aquosa de poliuretano, uso da dispersão de poliuretano e pré-polímero terminado por isocianato
CN102459383A (zh) 用于生产聚氨酯分散体的新溶剂
EP3263614A1 (en) Waterborne hybrid polyurethane/polysiloxane dispersions
US20130317167A1 (en) Aqueous polyurethane resin dispersion and use thereof
CN1742053B (zh) 聚氨酯树脂水性分散体、含有该分散体的水性粘接剂以及水性底漆剂
TWI531589B (zh) 一種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應用
WO2011102442A1 (ja)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アルコール及びポリウレタン樹脂並びにそれを含有するコーティング剤
TWI531588B (zh) 一種水性聚氨酯阻燃性材料
JP2005060690A (ja)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親水性改質剤、透湿性樹脂および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の製造方法
EP3394143B1 (en) Non-hazardous water-based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TWI558767B (zh) 一種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及其製備方法
CN113278128B (zh) 一种具有含氟侧链的水性聚氨酯/聚脲及其制备方法
TWI667264B (zh) 磺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製備方法
CN106574031A (zh) 用于纺织品涂料的聚氨酯脲溶液
JP4542393B2 (ja)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系水性分散体組成物
KR20190136281A (ko) 향상된 가교성을 갖는 수성 폴리우레탄 분산액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8035309A (ja) 速硬化型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
JP2017128642A (ja) 透湿性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樹脂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体、及びコーティング材
WO2022198046A1 (en)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