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0796A - 具有用於促進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電感器之直流對直流變壓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於促進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電感器之直流對直流變壓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0796A
TW201640796A TW105107548A TW105107548A TW201640796A TW 201640796 A TW201640796 A TW 201640796A TW 105107548 A TW105107548 A TW 105107548A TW 105107548 A TW105107548 A TW 105107548A TW 201640796 A TW201640796 A TW 2016407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pump
terminal
regulator
voltage
power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衛 朱利安諾
Original Assignee
亞提克聖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提克聖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提克聖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0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07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 H02M3/073Charge pumps of the Schenkel-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一種用於電力變換之設備包括一電力轉換器,該電力轉換器具有一電荷泵、調節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一第一調節器,及連接至該電荷泵之一端子的一磁性過濾器。選擇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之特定端子以促進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

Description

具有用於促進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電感器之直流對直流變壓器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電力轉換,且詳言之,係關於DC電力轉換。
發明背景
藉由與電荷泵串聯地放置調節器而獲得已知電力轉換器。此調節器之實例藉由根據某一開關工作循環將電感器切換成一個狀態及切換成第二狀態而操作。此調節器中之電感器執行兩個功能。一個功能為控制轉換器之輸出電壓。另一功能為促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當中的絕能耗電荷轉移。
美國專利第8,860,396號、美國專利第8,743,553號、美國專利第8,503,203號、美國專利第8,693,224號、美國專利第8,339,184號、美國專利第8,619,445號、美國專利第8,723,491號及美國專利第8,817,501號中描述根據以上原理操作之已知電力轉換器,該等美國專利之內容皆以全文 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發明概要
本發明係基於對調節器之雙重調節功能的認識,且可藉由不同組件進行促進絕能耗電荷轉移。
本發明包括減小始終用以進行兩個功能之組件之功能性,及重新定位該組件,以使得該組件可能不再進行彼等功能中的一者。添加新的電路組件以進行功能,該功能用以由現有組件進行。因此,本發明達成更複雜的電路,其具有先前技術中所不需要的額外組件。
本發明亦藉由增加必須置放於晶粒上之組件的數目,減少電路所需要的晶粒面積。
除了減少晶片面積之外,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亦在總電力轉換器的執行過程中填充某些孔,且使得有可能在電荷泵內進行更多的電壓變換,在電荷泵中,進行電壓轉換可能最高效。
在一般態樣中,電力轉換器之一或多個配置由區段之互連的組合組成,該等區段包括至少一「電壓變壓器」、「磁性過濾器」及「電流調節器」,其中此等表示不具有其他隱式內涵。
電力轉換器具有包括第一對端子及第二對端子之端子,其亦被稱作「控制器」端子對。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操作電力轉換器控制在受控制之端子對之間的量測的電壓。通常,電力轉換器在第一對端子(被稱作「供電」 端子對)處自電源(例如,未經調節的電壓源)接受電力,且在被稱作「負載」端子對之第二對端子處提供處於受控電壓下的電力(例如,至實質上電阻性負載)。然而,應理解可使用其他配置。
不應與習知磁芯交流電「變壓器」混淆之電壓變壓器具有至少三個端子,且包含電容器之開關配置。通常,電壓變壓器中之開關的順序操作導致電壓變壓器之第一對端子與電壓變壓器之第二對端子之間的電壓變換(通常是合理的倍數)。一般而言,一對端子與比另一對高的電壓相關聯。此等端子對在下文中分別被稱作「高電壓」端子對及「低電壓」端子對。
開關之順序操作導致在電壓變壓器之電容器之間轉移電荷。電荷轉移之速率被通過電壓變壓器之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之電流限制。此端子將被稱作「電荷轉移速率約束」端子。
在電壓變壓器之至少一個電容器中的電容器之間的電荷轉移之速率在至少一段時間內例如被電荷轉移速率約束端子處的電流限制時,電壓變壓器被認為是「絕能耗的」。若控制至少一些但不一定所有電荷轉移,則電壓變壓器被稱為「部分絕能耗的」。否則,電壓變壓器為「完全絕能耗的」。
磁性過濾器包含在無開關活動的情況下在電路路徑中耦接之兩個端子。磁性過濾器對抗流動通過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下文中被稱作磁性過濾器之「過濾端子」)之電 流的改變,且通常在電力轉換器之穩態操作期間維持通過過濾端子之實質上恆定的電流。在一些實例中,加入端子之電路路徑包括被動電感器。在任何狀況下,因為兩個端子之間的路徑不需要開關,所以路徑上不存在開關,該路徑必須經設定大小或經選擇以適應在操作期間可存在於路徑上的最大電壓或電流。
電流調節器具有至少兩個端子,且包含至少一個電感器之開關配置。通常,電流調節器之一或多個開關的受控順序操作控制通過端子中之至少一者(下文中被稱作電流調節器之「受控端子」)的電流流動。一般而言,儘管電流調節器可調節電流流動,但電流流動之調節可基於輸出電壓(例如,,時間平均電壓),可在電流調節器之一對端子之間或在電力轉換器之界面內或界面處的其他端子之間量測該輸出電壓。
數個實施例之共同特徵在於,電力轉換器之電壓變壓器、磁性過濾器及電流調節器的配置為磁性過濾器之過濾端子直接耦接(亦即,在無介入開關的情況下)至電壓變壓器之第一端子,其中第一端子為電荷轉移控制端子。較佳地,磁性過濾器如此耦接至低電壓端子對,從而認識到通常情況下,低電壓端子處的電流流動之量值高於電壓變壓器之高電壓端子處的量值。
另一共同特徵在於電流調節器之受控端子直接耦接(亦即,在無介入開關的情況下)至電壓變壓器之第二端子(不同於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可為(但不一定為)電壓變壓 器之電荷轉移速率控制端子。
在一些實例中,電流調節器耦接至電壓變壓器之多個端子,或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多個單獨電壓變壓器區段。在其他實例中,多個電流調節器或具有多個單獨受控端子之電流調節器耦接至電壓變壓器之多個端子,或耦接至多個單獨電壓變壓器。
在電力轉換器之操作中,控制電流調節器以達成電力轉換器之受控端子處的受控電壓。
可將電壓變壓器、磁性過濾器及電流調節器之數個組態分組成(可能重疊的)若干類別,該等類別被稱作「串聯」、「西格瑪」及「偽串聯」),而此等名稱並不會隱含任何特定屬性。
串聯類別之組態包括電流調節器、電壓變壓器及磁性過濾器在電力轉換器之第一對端子與第二對端子之間串聯連接的組態。在此等組態中之至少一些中,磁性過濾器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受控/負載端子,且電流調節器耦接至調節器之供電端子。在此等組態之至少其他組態中,磁性過濾器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供電端子,且電流調節器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受控端子。
西格瑪類別及偽串聯類別之組態包括電流調節器之一個受控端子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受控端子的組態。電壓變壓器亦經由磁性過濾器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相同(或可能不同)受控端子,以使得磁性過濾器提供自電壓變壓器之電荷轉移速率控制端子至受控端子之路徑。在西格瑪 類別之至少一些組態中,電流調節器之另一端子耦接至電壓變壓器,以使得在操作中,電流調節器之控制會影響電壓變壓器之第一對或第二對端子上的電壓。舉例而言,若電壓變壓器之第一對端子中的一端子經由磁性過濾器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受控端子(電流調節器之受控端子亦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受控端子),則電流調節器之另一端子耦接至電壓變壓器之第二對端子中的一端子。
西格瑪類別之組態包括其中存在自電力轉換器之第一對端子中的一端子至電力轉換器之第二對端子中的一端子之路徑之組態,該路徑穿過電流調節器,而不穿過電壓變壓器。
偽串聯類別之組態包括電壓變壓器經由穿過磁性過濾器但不穿過電流調節器之第一路徑以及經由穿過電流調節器但不穿過磁性過濾器之第二路徑而耦接至電力轉換器之受控端子的組態。
西格瑪及偽並聯類別之至少一些組態的優勢在於通過電力轉換器之一些電力流動會穿過磁性過濾器,但不穿過電流調節器。因為磁性過濾器不會引入穿過磁性過濾器之接通電力流動路徑,所以電力損失(例如,開關中之電阻性及電容性損失)降低,且改良電力轉換器之總效率。
該等類別中之任一者的至少一些組態之優勢在於由電力轉換支援之端子電壓的組合之數目或範圍與其他組態相比較可能增加,該等其他組態受電流調節器之其端子對之間的電壓差(其相差小於臨限電壓)之限制影響。
至少一些組態之另一優勢在於電壓變換及/或電流調節器之開關的電壓或電流處置要求與其他組態相比較可能減少。此等減少之要求可導致物理上較小的半導體裝置,此情形可減小一些或所有電力轉換器之積體電路實施之大小。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以用於電力變換之設備為特徵。此設備包括電力轉換器,該電力轉換器具有電荷泵、調節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第一調節器,及連接至電荷泵之端子的磁性過濾器。選擇磁性過濾器所連接至之特定端子,以促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
實施例包括電荷泵具有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彼等實施例。在操作中,將第一端子維持於第一電壓,且將第二端子維持於低於第一電壓之第二電壓。在此等實施例中,磁性過濾器連接至第二端子,該第二端子為具有較低電壓之端子。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調節器經安置以截取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第一部分。同時,電荷泵經安置以截取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第二部分電力。磁性過濾器亦經安置以截取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之量值較大及第一部分。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調節器經安置以截取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第一部分。同時,電荷泵經安置以截取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第二部分電力。磁性過濾器二經安置以截取第二部分。第一及第二部分在電力轉換器之輸出處組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磁性過濾器及第一調節器兩者皆連接至電力轉換器之輸出。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調節器連接至第一端子。此等實施例當中亦存在第一調節器包括接地端子之彼等實施例,該接地端子亦連接至第一端子。
在另一實施例中,電荷泵包括第一及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在此等實施例中,第一調節器連接至第一電荷傳輸路徑,且磁性過濾器連接至第二電荷傳輸通道。此等實施例當中存在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具有比第一電荷傳輸路徑大之電流的實施例,及第一電荷傳輸路徑具有比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大之電流的實施例。此等實施例當中亦包括存在第二調節器且磁性過濾器為第二調節器之組成部分的實施例。在此等實施例中之一些中,第一調節器在第一工作循環下操作,且第二調節器在第二工作循環下操作,該第二工作循環獨立於第一工作循環經受控制。
一些實施例包括用於基於電力轉換器之輸出控制調節器之操作的控制器。其他實施例包括時脈,該時脈經組配以將時脈訊號提供至調節器抑或電荷泵。
實施例當中亦存在具有控制系統之彼等實施例,該控制系統經組配以基於電力轉換器之經量測輸出來控制電力轉換器之操作。此等實施例當中存在具有控制器以控制調節器之彼等實施例、具有控制器以控制電荷泵之彼等實施例、具有以上兩者之彼等實施例、具有可接收時脈訊號之時脈訊號輸入的彼等實施例、控制器具有數位輸入之彼等實施例、控制器具有類比輸入之彼等實施例,及 以上之任何組合。
可使用多種電荷泵及調節器。舉例而言,實施例當中存在具有多相電荷泵之彼等實施例、具有單相電荷泵之彼等實施例、具有多級電荷泵之彼等實施例、具有兩相電荷泵之彼等實施例、具有諧振電力轉換器之彼等實施例、具有開關模式電力轉換器之彼等實施例、具有降壓轉換器之彼等實施例、具有雙向調節器之彼等實施例,及為多相調節器之彼等實施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荷泵包含由開關之集合互連之電容器。在操作期間,第一集合中之開關的狀態與第二集合中之開關相反。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荷泵為可重新組配電荷泵。此等實施例當中存在調節器經組配以自提供第一電壓轉變為在電荷泵之重新組配期間提供第二電壓的實施例。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以用於電力變換之設備為特徵。此設備包括電力轉換器,該電力轉換器具有電荷泵、調節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第一調節器,及連接至電荷泵之端子的磁性過濾器。選擇磁性過濾器所連接至之特定端子,以促進導致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電荷傳輸的約束。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以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為特徵,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儲存由電腦系統上可執行之程式操作之資料結構,其中,在由此程式操作時,資料結構引起用於製造包括由資料結構描述之電路的積體電路之程序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由資料結構描述之電路包括 開關網路,該開關網路經組配以供電力轉換器使用,該電力轉換器包含電荷泵、經組配以調節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第一調節器,及連接至該電荷泵之端子且經選擇以促進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磁性過濾器。
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特徵將自以下詳細描述及隨附圖式顯而易見,其中:
1‧‧‧第一開關集合
2‧‧‧第二開關集合
10‧‧‧電力轉換器
12‧‧‧調節器
13‧‧‧調節器控制器
14‧‧‧3端子電荷泵
15‧‧‧電荷泵控制器
16‧‧‧第一CP端子
17‧‧‧第三CP端子
18‧‧‧第二CP端子
20‧‧‧開關
21‧‧‧開關電容器網路
21A‧‧‧第一狀態
21B‧‧‧第二狀態
22‧‧‧耦接電感器
24‧‧‧磁性過濾器
26‧‧‧耦接之電感器
27‧‧‧第二電感器
28‧‧‧電容器
29‧‧‧分流二極體
30‧‧‧第一電力路徑
32‧‧‧第二電力路徑
38‧‧‧磁性過濾器之輸出
40‧‧‧負載
41‧‧‧第一經調節電荷泵
42‧‧‧第一組態/第二經調節電荷泵
43‧‧‧第三經調節電荷泵
44‧‧‧第二組態/第四經調節電荷泵
45‧‧‧第五經調節電荷泵
46‧‧‧第三組態
48‧‧‧第四組態
51‧‧‧網路狀態之第一集合
53‧‧‧網路狀態之第二集合
55‧‧‧網路狀態之第五集合
58‧‧‧第三集合
59‧‧‧第四集合
61‧‧‧開關組態之第一集合
62‧‧‧開關組態之第二集合
63‧‧‧開關組態之第三集合
64‧‧‧開關組態之第四集合
68‧‧‧三個開關組態之對應第五集合
69‧‧‧三個開關組態之對應第六集合
74‧‧‧4端子電荷泵
81‧‧‧輸入端子
83‧‧‧調節器之輸出
86‧‧‧接地端子
94‧‧‧穩定電容器
96‧‧‧穩定開關
98‧‧‧LC電路
116‧‧‧第四CP端子
118‧‧‧第五CP端子
131‧‧‧調節器控制輸入
132‧‧‧調節器控制輸出
141‧‧‧前饋線
142‧‧‧第一中間回饋線
143‧‧‧第二中間回饋線
144‧‧‧回饋線
145‧‧‧時脈
151‧‧‧電荷泵控制輸入
152‧‧‧電荷泵控制輸出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CDC1‧‧‧第一DC電容器
CDC2‧‧‧第二DC電容器
CC‧‧‧耦接電容器
C1‧‧‧泵電容器
i P ‧‧‧第一電流
i H ‧‧‧第二電流
i L ‧‧‧第三電流
圖1展示電力轉換器之一個實施例;圖2展示適用於諸如圖1中所示的電力轉換器之電力轉換器之開關電容器電荷泵;圖3A展示連接至各種電容器網路之端子,將在圖2之電荷泵轉變為其各種狀態時形成及不形成該等電容器網路;圖3B展示對應於用於圖2之電荷泵的開關之第一組態之第一電容器網路;圖3C展示對應於用於圖2之電荷泵的開關之第二組態之第二電容器網路;圖4展示圖2之4端子電荷泵之方塊圖;圖5展示圖3A之3端子電荷泵之方塊圖;圖6A展示可以用於諸如圖1中所示的電力轉換器之電力轉換器中之典型調節器的組件;圖6B至圖6D展示適用於諸如圖1中所示的電力轉換器之電力轉換器之替代調節器;圖7A至圖7B展示可以用於圖1之實施例中之磁性過濾 器;圖8展示二極體用以在磁性過濾器中傳導電流之實施例,該電流在電荷泵之停滯時間期間無處可去;圖9展示圖1之電力轉換器,但具有並聯電荷泵及並聯磁性過濾器。圖10展示圖9之電力轉換器,但具有共用一共同電感器之磁性過濾器;圖11展示圖1之電力轉換器,但其中調節器具有共用一共同電感器之開關;圖12展示類似於圖1中所示的實施例之實施例,但具有四端子電荷泵;圖13展示具有穿過電力轉換器之分支電力路徑之實施例;圖14A展示實施圖13之分支電力路徑之電路,其中拆分輸入電壓以使得出現在調節器之電壓為出現在電荷泵之電壓的兩倍。圖14B展示實施圖13之分支電力路徑的電路,其中拆分輸入電壓以使得出現在調節器之電壓為出現在電荷泵之電壓的一半;圖15A展示具有穿過電力轉換器之分支電力路徑之另一實施例;圖15B展示實施圖15A之分支電力路徑之電路;圖16A展示適合於供圖15A中所示的架構使用之隔離電荷泵; 圖16B展示圖16A中所示的隔離電荷泵之單相實施;圖16C展示圖16A中所示的隔離電荷泵之兩相實施;圖17A至圖17D展示圖15A中所示的架構之變體;圖18A至圖18C展示具有分支電力路徑之電路拓撲,該等分支電力路徑具有接地之電荷泵。
圖19A至圖19C展示類似於圖18A至圖18C中之彼等電路拓撲的電路拓撲,除了具有接地之調節器而非電荷泵之外。
圖20展示電力轉換器,該電力轉換器展示圖1、圖12、圖13及圖15A之實施例所共有的特徵;圖21A展示經調節電荷泵;圖21B至圖21C展示用於圖21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開關組態及網路狀態;圖22A展示圖21A之經調節電荷泵,其中已去除開關;圖22B展示用於圖22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開關組態;圖23A展示圖22A之經調節電荷泵,該經調節電荷泵具有穩定電容器;圖23B至圖23C展示用於圖23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開關組態及網路狀態;圖24A展示經調節電荷泵,其中已移除調節器之兩個開關;圖24B展示用於圖24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開關組態;圖25A至圖26B展示對於圖24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額外開關組態及網路狀態,其中僅存在操作電荷泵所需要的三 個狀態及組態;圖27A為圖24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兩相實施;且圖27B展示用於圖27A之經調節電荷泵之網路狀態。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電荷泵具有高電壓端子及低電壓端子。由於能量之節省,所以高電壓端子與較低電流相關聯,而低電壓端子與較高電流相關聯。原則上,調節器可置放在任一端。
然而,為了允許調節器中之電感器參與電荷泵中之所有電容器的絕能耗充電,調節器連接至低電壓側係重要的。此組態存在兩個缺點:一個是物理缺點,且另一個是操作缺點。
物理缺點係由以下事實引起:電荷泵之低電壓端子具有來自其外部的大量電流。此情形意謂調節器內之開關必須能夠適應極高的電流。最常藉由以下操作來實現此情形:使實施開關之電晶體物理上較大,以使得電晶體內之任何點處的電流密度將較小。令人遺憾的是,在此開關耗用太多的晶粒面積的情況下,使用較大晶粒可變得有必要。作為整體,此情形增加製造成本,以及電力轉換器之大小。
操作缺點由以下事實引起:電荷泵在執行電壓變換時通常比調節器更高效。儘管調節器亦可變換電壓,但在這樣做時並非特別高效。其中它出色的地方在於提供對電壓之精細控制,且抑制電流漣波。因此,在要求電力轉 換器將第一電壓變換成第二電壓時,較佳地電荷泵進行儘可能多的電壓變換,且調節器進行儘可能少的電壓變換。
存在不利於實現此情形之兩個約束。第一約束為電荷泵係圍繞一特定整數比n/m設計的。因此,對於給定輸入電壓V in ,電荷泵之輸出電壓V out V in *(n/m)。此比率對於電荷泵之特定組態而言係固定的。調節器之功能當中存在橋連達到電壓之目標值所需要的總體因子與電荷泵所貢獻之因子(n/m)之間的間隙之功能。
已知設計中出現的第二約束為最小電壓裕度必須存在於調節器之輸入與輸出之間。若將調節器置放於電荷泵之低電壓端子處,則電荷泵之輸出處的電壓及目標電壓將非常有可能相差小於此最小電壓裕度。
舉例而言,若所要電力轉換器輸出為1.0伏特且V in 為4.2伏特,則可以使用經設計成m/n=3的電荷泵來維持低電壓輸出處之1.4伏特。儘管此情形稍超過目標電壓,但調節器意欲橋連1.4伏特與所要1.0伏特之間的間隙。此情形係合乎需要的,因為將藉由更高效的電荷泵來進行大部分所需要的電壓變換。
然而,若將此輸出提供至需要例如0.6伏特最小電壓裕度之調節器,則將不可能輸出1.0伏特。此情形在電力轉換器的執行過程中形成相當於間隙的東西。
當然,可藉由替代地使用經設計成m/n=2之電荷泵而容易地解決此問題。若如此做,則電荷泵之輸出將為2.1伏特,此情形將足以提供0.6電壓裕度。然而,將2.1伏 特變換成所要1.0伏特之工作必須現由調節器進行,該調節器在這樣做時效率特別低。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中所示,電力轉換器10將第一電壓V1變換成第二電壓V2。電力轉換器10包括串聯之調節器12及3端子電荷泵14。3端子電荷泵14具有第一CP端子16、第二CP端子18,及第三CP端子17。
連接至調節器控制輸出132之調節器控制器13至少部分地基於來自連接至第二電壓V2之回饋線144的回饋而控制調節器12之開關活動。然而,調節器控制器13可依賴於其他輸入,諸如前饋線141、第一中間回饋線142,及第二中間回饋線143。可為數位輸入或類比輸入之調節器控制輸入131使得能夠進入用於操作調節器12之設定點。
同時,連接至電荷泵控制輸出152之電荷泵控制器15控制3端子電荷泵14之開關活動。可為數位輸入或類比輸入之電荷泵控制輸入151使得能夠進入用於操作3端子電荷泵14之設定點。
電力轉換器10進一步包括時脈145,其連接至電荷泵控制器15及調節器控制器13兩者,以確保開關在正確時間開閉且同步開閉。
為清楚起見,已自某些圖省略調節器控制器13、電荷泵控制器15及時脈145。然而,應理解其始終隱式地存在。
在3端子電荷泵14之操作期間,調節器12將第一CP端子16維持於高電壓,但具有穿過其之低電流。藉由3 端子電荷泵14之動作將第二CP端子18維持於相對低的電壓。第一CP端子16及第二CP端子18兩者共用第三CP端子17處之共同接地參考。
詳言之,對於在第一CP端子16處之輸入電壓V h ,第二CP端子18處之電壓為V h *(m/n),其中m/n為特定電荷泵之定義電壓變換比。然而,第二CP端子18亦將具有穿過其之較高電流。在理想狀況下,在無損失的情況下,進入3端子電荷泵14之電力應等於離開3端子電荷泵14之電力。此情形意謂第二CP端子18處之高電流及低電壓之乘積應等於第一CP端子16處之高電壓及低電流之乘積。
可使用許多不同電荷泵拓撲(諸如階梯、迪克遜、串聯-並聯、斐波納契及倍增器)來實施3端子電荷泵14。此等拓撲中之一些可經組配以使得與第一CP端子16相關聯的接地參考及與第二CP端子18相關聯的接地參考不同,從而導致具有四個端子之4端子電荷泵74。
圖2說明4端子電荷泵74,其為迪克遜電荷泵之兩相變體(亦被稱作級聯倍增器)。除了第一CP端子16及第二CP端子18之外,4端子電荷泵74亦包括第四及第五CP端子116、118。不同於3端子電荷泵14,4端子電荷泵74中之第一CP端子16及第二CP端子18不共用共同接地參考。實情為,第一CP端子16具有其自身在第四CP端子116處之接地參考,且第二CP端子18具有其自身在第五CP端子118處之接地參考。
4端子電荷泵74以開關網路為特徵,該開關網路 導致第一及第二狀態之間的轉變。4端子電荷泵74內部之開關電容器網路21取決於此等開關中之哪一者打開及哪些開關閉合而在第一及第二狀態之間交替。第一開關組態導致開關電容器網路21自第一狀態轉變至第二狀態。第二開關組態導致開關電容器網路21自第二狀態轉變至第一狀態。作為開關導致開關電容器網路21在此等狀態之間切換的結果,產生電荷泵汲動作。
在操作中,不同電流量將流動通過不同開關。因此,以對將流動通過開關之電流合適的方式設定開關的大小係有用的。舉例而言,連接至第二CP端子18及第五CP端子118之開關與圖2中之其他開關相比載運更多電流。藉由使此等開關大於其他開關,避免了具有不必要地大的開關之需求,且因此得到較小電路佔據面積。此情形亦避免不必要的額外電容性損失,該等損失與開關之大小成比例。
圖3A展示將連接至4端子電荷泵74之開關電容器網路21的端子。4端子電荷泵74在若干狀態之間不斷地轉變,該等狀態中的每一者為不同電容器網路。在如下論述中,圖2中所示的開關電容器網路21將僅展示成一個狀態或另一個狀態。結果,圖2中所示的開關之增加將不再需要進行展示。
當然,與有可能識別定義電影之一個框架相比,沒有一個狀態可以被稱為實際上定義4端子電荷泵74。認識到此情形,開關電容器網路21在圖3A中經展示為空白螢幕。第一狀態21A抑或第二狀態21B將被投影至此空白螢幕 中。存在於圖3A中之實際開關電容器網路將恰好取決於某人在何時看著它。有時,開關電容器網路21將處於其第一狀態21A(如圖3B中所示),且有時該開關電容器網路21將處於其第二狀態21B(如圖3C中所示)。
第一狀態21A及第二狀態21B基本上係對稱的。儘管拓撲呈現為相同的,但圖3B及圖3C之仔細檢查將揭示出電容器已切換位置。此切換位置係圖2中所示的開關所要實現的狀態。
在圖4中所示的4端子電荷泵74中,存在三個內部電荷傳輸路徑。第五CP端子118與第二CP端子18之間的第一電荷傳輸路徑載運第一電流i P 。此第一電荷傳輸路徑載運最高電流。第一CP端子16與第二CP端子18之間的第二電荷傳輸路徑載運第二電流i H 。第五CP端子118與第四CP端子116之間的第三電荷傳輸路徑載運第三電流i L 。存在於第二CP端子18處的電流因此為總和(i P +i H )。此約等於N*i H ,其中N取決於開關電容器網路21之拓撲。在此實施例中,並未完全隔離接地,因為其間存在電荷傳輸路徑。
可藉由使第四CP端子116短接至第二CP端子18及藉由使第五CP端子118短接至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三CP端子17,自4端子電荷泵74創建3端子電荷泵14。圖5中展示了所得電荷泵之方塊圖。
自圖5中顯而易見,在3端子電荷泵14內存在兩個內部電荷傳輸路徑。第三CP端子17與第二CP端子18之間的第一電荷傳輸路徑載運第一電流i P +i L 。此第一電荷傳輸路 徑載運最高電流。第一CP端子16與第二CP端子18之間的第二電荷傳輸路徑載運第二電流i H 。存在於第二CP端子18處之電流因此為總和(i P +i H +i L )。此約等於(N+1)i H ,,其中N取決於開關電容器網路21之拓撲。
在圖1中所示之實施例中,將調節器12置放於經變換的第一電壓V1與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之間。此情形使得調節器不能夠促進3端子電荷泵14中之電容器當中的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為了改良此能力,較佳地將調節器12連接至第二CP端子18。
自圖3B至圖3C顯而易見需要將調節器12置放於第二CP端子18處。網路拓撲之檢查揭示出耦接至第二CP端子18之電感器將耦接至開關電容器網路21中之所有電容器。因此,該電感器將能夠同時影響所有三個電荷傳輸路徑。對比而言,耦接至第一CP端子16之電感器將僅能夠影響第一CP端子16與第二CP端子18之間的第二電荷傳輸路徑。更糟的是,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幾乎不載運與第五CP端子118與第二CP端子18之間的第一電荷傳輸路徑一樣多的電流。因此,為了降低損失,影響第一電荷傳輸路徑係更重要的。
在圖1所示之組態中,調節器12已部分邊緣化。該調節器12仍可調節第二CP端子18處之電流。但該調節器12喪失了其促進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之能力。
然而,使調節器12連接至第一CP端子16而非第二CP端子18並非沒有其優勢。詳言之,在第一CP端子16 處,僅小電流i H 流動通過調節器12。此情形意謂調節器12中之各種組件不再必須經設定大小以適應存在於第二CP端子18處之較大電流(i H +i P )。
詳言之,在調節器12之常見實施例(諸如圖6A中所示的實施例)中,開關20根據工作循環週期性地將電感器22連接至第一狀態中及連接至第二狀態中。此開關20最終承載穿過調節器12之電流的完全衝擊。因為實務開關20係以半導體材料實施的,所以存在開關20將過熱之一定風險。因為塊狀材料中產生之熱為電阻率及電流密度之乘積,所以減小半導體開關20之過度加熱以使得該半導體開關20可適應大量電流之一種方式為僅在較大面積之半導體材料之上傳播電流,因而降低電流密度。然而,此情形會導致開關20消耗半導體晶粒上之大量面積。
許多其他調節器組態具有使得週期性地將電感器連接至第一狀態中及連接至第二狀態中以進行調節之開關20。圖6B至圖6D中展示了其他實例,其以圖6B中之升壓轉換器、圖6C中之升壓-降壓轉換器及圖6D中之返馳轉換器為特徵。儘管此等調節器的拓撲略有不同,但該等調節器皆以調變電感器22(或變壓器)之開關20為特徵。未圖示其他合適的調節器,包括返馳轉換器、半諧振返馳轉換器、有源箝位返馳轉換器、交錯式返馳轉換器、Cuk轉換器、SEPIC轉換器、諧振轉換器、多層轉換器、正向轉換器、兩開關正向轉換器、有源箝位正向轉換器、交錯式正向轉換器、多諧振正向轉換器、半橋式轉換器、不對稱半橋式轉換器、 多諧振半橋式轉換器、LLC諧振半橋式轉換器,及完整橋式轉換器。
作為將調節器12連接至第一CP端子16(如圖1中所示)之結果,與開關20連接至第二CP端子18之情況下該開關將必須適應之電流相比,開關20僅需要適應較小的電流。當然,開關20可需要經設計以適應第一CP端子16處之高電壓。然而,此取捨在大多數設計中通常係有利的。
將調節器12連接至第一CP端子16之另一優勢在於電感器22不需要與該電感器22在其連接至第二CP端子18的情況下將具有之電感一樣大的電感。此情形減小電感器22之dc電阻,且因此減少與穿過電感器22之電流相關聯的能量損失。
不管調節器12被置放於何處,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仍係需要的。在調節器12內之電感器22不再可用於此目的之情況下,有必要將另一組件添加至電力轉換器10。此情形導致組件計數之增加及電路複雜度之所得增加。
為了促進3端子電荷泵14內之電容器內絕能耗電荷傳輸,圖1中所說明的實施例以連接至第二CP端子18之磁性過濾器24為特徵。磁性過濾器24包括電感器,該電感器傾向於促進3端子電荷泵14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
圖2中所示的開關將以一定的開關頻率在狀態之間轉變。為了降低損失,需要電荷泵14以彼開關頻率以絕能耗方式進行操作。確保如此狀況的一種方式為選擇開關之電阻,以使得該等電阻很大以致於電容器之間的電荷轉 移之RC時間常數若不比開關頻率更長,則為類似的。令人遺憾的是,此情形增加了電阻損耗。磁性過濾器24允許減小開關之電阻,而不會招致很大重新分佈損失,且藉此以絕能耗方式進行操作。因此,開關可最佳地針對最高效率進行設定大小,而不用擔心重新分佈損失。藉由在給定開關頻率下及在給定電流下平衡每一開關中之電阻性及電容性損失而選擇每一開關之理想大小。
某些動態可重新組配電荷泵會具有將調節器12連接至第一CP端子16之又一優勢。
在某些狀況下,對於圖1中所示的第一電壓V1,有可能顯著地發生波動。可能存在例如電壓下降到足夠低以使得調節器12上之電壓不夠用於恰當操作之時刻。此情形需要減小3端子電荷泵14之電壓變換比,因而提供足以使調節器12起作用的鬆弛電壓。可使用電荷泵(諸如美國專利第8,817,501號中所描述之彼等電荷泵)進行此動態重新組配。
在電荷泵呈新組態時,電荷泵中之電容器上的電壓可必須改變以適合於新的組態。此改變常常必須快速發生。電容器電壓之快速改變需要極大電流。
對於一些電荷泵,藉由存在於第二CP端子18處之任何裝置設置電容器電壓。此組態之實例為圖3A至圖3C中所示的組態,其中顯而易見電容器上之電壓為第二CP端子18與第三CP端子17之間的電壓的函數。對於此等電荷泵組態,在電荷泵開始在其新組態中操作時,動態重新組配 可汲取穿過第一CP端子16之相當大的電流。
將調節器12置放在3端子電荷泵14之前(如圖1中所說明)及謹慎地使調節器12之操作與3端子電荷泵14之動態重新組配同步,可避免此干擾。詳言之,雖然3端子電荷泵14呈舊組態,但調節器12經由第一CP端子16將第一中間電壓供應至3端子電荷泵14。接著,在實際上發生重新組配之短暫時間間隔期間,快速調整調節器12,以使得該調節器12提供更適合於電荷泵之新組態的第二中間電壓,而非提供第一中間電壓。一旦完成動態重新組配,3端子電荷泵14恢復操作。然而,此時,調節器12已經就緒,且等待對其供應第一CP端子16處之正確第二中間電壓。
可以許多不同方式創建磁性過濾器24。圖7A展示以第一電感器26及視情況電容器28為特徵之磁性過濾器24的一個實施。
圖7B展示除了第一電感器26及電容器28之外還以第二電感器27為特徵之替代磁性過濾器24。磁性過濾器24之此實施例為三階低通濾波器,且因此在減緩高頻率方面的效率高於圖7A中之磁性過濾器24。
電荷泵在不斷地打開及閉合一或多個開關。尤其在電路中存在電感器時,不論何時打開開關,電路中流動之電流有地方可去係重要的。否則,該電流可能損壞開關。
在電荷泵(例如,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之間,存在打開開關電容器網路21中之所有開關的停滯時間間隔。儘管原則上並非所需要,但此停滯時間 間隔具有實務必要性,因為開關不會立即轉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裕度以避免開關同時閉合之不合需要的結果。
在較佳實施例中,修改連接至電力轉換器10中之第二CP端子18的磁性過濾器24以包括一電路元件,該電路元件用以安全地分流電流,否則該電流在3端子電荷泵14之停滯時間期間將無處可去。在圖8中所示的一個此類實施例中,分流二極體29用以引導此電流。或者,若開關電容器網路21中之停滯時間間隔並未持續很長時間,則分流電容器可連接至接地以在彼時間間隔期間暫時儲存過量電荷,且一旦開關已恰當地重連接,便釋放該電荷。在某些狀況下,與分流電容器串聯放置開關,以使得分流電容器可在不需要分流電容器時與電路斷開連接。此情形避免了分流電容器對電路操作之干擾。
圖9展示圖1中之電力轉換器10的變體,其中調節電路12之輸出並聯連接至多個3端子電荷泵14。每一3端子電荷泵14在其第二CP端子18處具有對應磁性過濾器24。每一磁性過濾器24之輸出接著在共同節點處組合,其為電力轉換器10之第二電壓V2。
圖10展示圖9中之實施例的變體,其中使用耦接之電感器26構建磁性過濾器24。藉由使兩個繞組共用共同核心來構建耦接之電感器26。
如圖10中所示之耦接電感器的想法亦可用於調節器12中。此情形展示於圖11中,其中打開調節器12(諸如圖6A中所示的調節器)以展現由兩個開關20共用之耦接電 感器22。
圖12說明又一實施例,其中調節器12、4端子電荷泵74及磁性過濾器24串聯連接。然而,不同於圖1中之實施例,使用4端子電荷泵74,而非3端子電荷泵14。此4端子電荷泵74為四端子電荷泵,而非如圖1中所展示之三端子電荷泵14。因為存在更多端子,所以存在用於互連之更多選項。舉例而言,在所示之特定實例中,作為接地之定向的結果,第一及第二電壓V1、V2具有相反極性。此情形提供在不具有任何額外級(例如,極性反相級)的情況下改變輸入電壓之極性的簡單方式。
在迄今為止論述之實施例中,穿過電力轉換器10之所有電力流動通過調節器12及3端子電荷泵14兩者。然而,在某些實施例中,電力路徑在電力轉換器內分支,以使得一些電力完全繞過調節器12。
圖13展示實現分支電力路徑之一個實施例,該分支電力路徑中的一者比另一者載運更多電力。在圖13中,第一電力路徑30及第二電力路徑32橫越電力轉換器10。第二電力路徑32上之較重線指示該第二電力路徑32載運兩個電力中之較高電力。相反,第一電力路徑30上之較淺線指示此路徑載運兩個電力中之較低電力。
第二電力路徑32載運通過3端子電荷泵14之電力。同時,第一電力路徑30穿過調節器12,在程序中繞過3端子電荷泵14。因為3端子電荷泵14在執行電壓變換時更高效,所以大部分電力使用第二電力路徑32係合乎需要的。
分支電力路徑之額外優勢在於調節器12可用以提供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及第三CP端子17上之電壓差的額外偏移。結果,存在可用於控制電力轉換器10之輸出處的電壓之額外自由度。此情形提供較大的靈活性及因此較小的電壓範圍,在該等較小電壓範圍內,電力轉換器10將不能夠提供所要輸出電壓。
在圖13中所示的實施例中,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的電壓與磁性過濾器24之輸出38處的電壓相同。此情形藉由將調節器12之接地端子86連接至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來實現。在圖1中連接至第一CP端子16之調節器12的輸出83接著改為連接至磁性過濾器24之輸出38。
圖14A展示使用圖13之組態將12伏特輸入電壓變換成負載40處之1伏特輸出的例示性電路。在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處提供4伏特輸入。3端子電荷泵14(其為4:1電荷泵)在其第二CP端子18處輸出1伏特。
同時,在調節器12之輸入端子81及接地端子86上存在剩餘的8伏特,其在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存在-3伏特。然而,此-3伏特係相對於調節器12之接地量測的,其與3端子電荷泵14之狀況不相同。因為調節器12之接地端子86連接至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所以該接地端子86亦必須處於4伏特。因此,在相對於3端子電荷泵14之接地量測時,在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量測之電壓將實際上為1(亦即4-3)。結果,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及磁性過濾器24之輸出38處的電壓將在負載40處相同,因為其應為如此。
圖14B展示用以將12伏特輸入電壓變換成負載40處之2伏特輸出的圖14A之電路。不同於圖14A中之電路,出現在調節器12之電壓為出現在3端子電荷泵14之電壓的一半,而非具有其他方式。
在操作中,在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處提供8伏特輸入。3端子電荷泵14(其為4:1電荷泵)視情況在其第二CP端子18處輸出2伏特。
同時,調節器12之輸入端子81及接地端子86上存在剩餘的4伏特,其在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存在-6伏特。然而,此-6伏特係相對於調節器12之接地量測的,其與3端子電荷泵14之狀況不相同。因為調節器12之接地端子86連接至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所以其亦必須處於8伏特。因此,在相對於3端子電荷泵14之接地量測時,在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量測之電壓將實際上為2伏特(亦即8-6)。結果,調節器12之輸出83處及磁性過濾器24之輸出38處的電壓在負載40處將為相同的,因為其應為如此。
在隔離電荷泵(諸如4端子電荷泵74)的情況下,有可能創建用於分支電力路徑之替代架構,其中僅總電力的一部分穿過調節器12。圖15展示此架構。
參看圖15A,第一電力路徑30在第四CP端子116處開始,且通向調節器12之輸入端子81,而第二電力路徑32在第二CP端子18處開始,且通向磁性過濾器24。大多數電力穿過第二電力路徑32。此組態為有利的,因為調節器12不再必須承受載運穿過電力轉換器10之所有電力的衝 擊。如圖13中之狀況,調節器12之輸出83及磁性過濾器24之輸出38在共同節點處相交,該共同節點為負載40將連接至之電力轉換器10的第二電壓V2。
圖15B為圖15A中所示的實施例之實施。所示之組態類似於圖14B中所示的組態,除了在圖15B中,調節器接地且電荷泵浮動。
圖15A中所示的類型之實施例需要調節器12及4端子電荷泵74具有單獨接地。此情形需要4端子電荷泵74之完全隔離版本,其實例在圖16A中展示。
在操作中,圖16A中所示的4端子電荷泵74之完全隔離版本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變。在第一狀態期間,第一開關集合1中之開關打開,且第二開關集合2中之開關閉合。在第二狀態期間,第二開關集合2中之開關打開,且第一開關集合1中之開關閉合。
雖然4端子電荷泵74處於其第一狀態,但儲存電荷之耦接電容器CC足以維持第一CP端子16及第四CP端子116上之電壓。接著,在電荷泵74轉變至其第二狀態中時,耦接電容器CC將其所維持之電壓提供給4端子電荷泵74內所含有之3端子電荷泵14。
此方法將針對任何類型之電荷泵拓撲起作用,該電荷泵拓撲之兩個實例在圖16B及圖16C中展示。
詳言之,圖16B展示供類似於圖3A至圖3C中之電荷泵的級聯倍增器類型使用之圖16A中的電荷泵74之架構,差異在於電壓變換比不同,且相數不同。
圖16C為圖16B中之4端子電荷泵74的兩相版本。與圖16B中所示的實施相對比,此實施可汲取連續輸入電流。此情形使得能夠減小圖15B中之第一DC電容器CDC1及第二DC電容器CDC2之大小。
圖16B及圖16C中所示的特定實施具有開關對,其中開關屬於相同開關集合且串聯。舉例而言,圖16B中之實施例具有耦接電容器CC與泵電容器C1之間的一個此開關對。因為此等開關對中的每一者中之開關屬於第一開關集合1,所以該等開關始終一起打開及閉合。因此,有可能藉由合併每一開關對中之開關來消除額外開關。圖16C中之實施例具有兩個此類開關對,該等開關對處於類似位置中,但在圖中合併。
圖17A至圖17D展示圖15之架構的組態之四個可能變體。此等變體之不同之處在於其是否使用磁性過濾器24,及在其使用磁性過濾器24的情況下哪一電荷泵端子連接至該等變體。
在圖17A中所示的第一組態42中,調節器12連接至4端子電荷泵74之第二CP端子18,而磁性過濾器24連接至4端子電荷泵74之第四CP端子116。此組態之合適調節器為升壓轉換器。
圖17B中所示的第二組態44為第一組態42之反向組態。此第二組態44係尤其有利的,因為大部分電流流動通過第二CP端子18。因此,調節器12被置放於較低電流端子處,且因此獲得與已經論述之此置放相關聯的所有優 勢。
圖17C中所示的第三組態46完全沒有磁性過濾器24,且僅具有連接至4端子電荷泵74之第二及第四CP端子18、116的調節器12。
圖17D中所示的第四組態48亦沒有磁性過濾器24,但在第二及第四CP端子18、116處使用單獨調節器12。此第四組態提供相當大的靈活性,因為每一調節器12之工作循環可彼此獨立地受控制。
在圖17C中所示的第三組態46中,僅存在對第二電壓V2之相乘控制。詳言之,第二電壓V2由第一電壓V1與((N+1)/(D+1))之乘積給定,其中N為4端子電荷泵74中之級數,且D為調節器12之工作循環,其中D=1對應於永久閉合之開關。
另一方面,圖17A及圖17B中所示的第一及第二組態42、44提供對第二電壓V2之相加及相乘控制的組合。
詳言之,在圖17A中所示的第一組態42中,第二電壓V2由第一電壓V1與(1+N/(1-D))之乘積給定。
在圖17B中所示的第二組態44中,第二電壓V2由第一電壓V1與(N+1/(1-D))之乘積給定。此情形提供較大的可能性,因為解耦相加及相乘控制。
圖17D中所示的第四組態48提供較大的控制靈活性,此係由於另一自由度之存在。在第四組態48中,第二電壓V2由第一電壓V1與((1/(1-D2))+(N/(1-D1)))之乘積給定,其中D1D2為用於圖17D中所示的兩個調節器之工 作循環。
上文所描述之電路表示提供並聯電力路徑之多種拓撲。然而,圖18A至圖18C及圖19A至圖19C中展示了許多其他拓撲。
圖18A至圖18C展示三個拓撲,其中4端子電荷泵74具有與調節器12分離之接地。術語「上」及「下」指示電壓變換之方向。因此,由「下」識別之電路元件將使其輸出處於低於其輸入之電壓。對比而言,由「上」識別之電路元件將使其輸出處於高於其輸入之電壓。
圖19A至圖19C展示已隔離調節器12而非3端子電荷泵14之拓撲。此等拓撲需要一調節器,該調節器併有變壓器,諸如返馳轉換器。正如圖18A至圖18C之狀況,調節器及電荷泵可在串聯或相反方向上起作用。
圖20聯合並概述圖1、圖12、圖13及圖15A中所示之實施例,且詳言之,吸引對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之基本模塊性的注意。本文中所描述的組件之三個一般類別(亦即調節器12(隔離抑或不隔離版本為適用的)、4端子電荷泵74(隔離抑或不隔離版本為適用的)及磁性過濾器24)可以各種方式混合及匹配,以實現多種技術目標。然而,實施例所共有的係能夠將調節之任務與促進3端子電荷泵14內之絕能耗電荷轉移的任務分開。
本文中所描述的電路拓撲因此使得能夠消除與使調節器連接至電荷泵之具有低電壓及高電流的端子相關聯的大開關。實情為,電感器替換調節器。電感器能夠進 行先前技術中之調節器之功能中的一者,亦即促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然而,恰好是此功能將調節器固定在電荷泵之低電壓第二CP端子18。調節器經固定在第二CP端子18之事實導致許多技術問題,包括可位於不合適位置的停滯分區之引入,及將大量晶粒空間分配給有必要處於彼位置之過大開關的需求。在已自其在電荷泵之第二CP端子18處之位置釋放的情況下,調節器現在可被置放於多種其他位置中。此情形又使得電路設計者能夠基於電力轉換器之要求,調整操作之停滯分區的位置。其亦導致能夠在調節器中使用更適當地設定大小之開關,且藉此儲存相當大的晶粒空間。
在迄今為止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中,調節器12連接3端子電荷泵14之第一CP端子16。此情形意謂較少電流將流動通過調節器12中之開關20。結果,有可能減少開關20之大小。然而,此等實施例具有仍具有大於零之開關大小的缺點。
在迄今為止描述之其他實施例中,分支電力路徑以使得大部分電流繞過調節器12,且因此完全繞過開關20。此做法亦准許使開關20較小。然而,此做法遭受一些電流仍通過開關20之缺點。
在另一實施例中,開關大小減小至零,從而實際上完全消除了該問題,但並未放棄調節器12之調節功能。被稱作「經調節電荷泵」之所得電路藉由使3端子電荷泵14及調節器12共用共同開關集合而最小化歸因於開關20之損 失,3端子電荷泵14及調節器12皆不會承受穿過電力轉換器10之所有電流的全部衝擊。
作為第一實例,圖21A展示已合併以創建第一經調節電荷泵41之降壓轉換器12及3端子電荷泵14。第一經調節電荷泵41仍具有開關20,該開關20最初在調節器12中。此開關20載運相當大的電流。第一經調節電荷泵41之操作包括使用開關組態之第一集合61使電路循環經過網路狀態之第一集合51,如圖21B至圖21C中所示。第一經調節電荷泵41之缺點因此為仍存在開關20。
圖22A中所示的第二經調節電荷泵42消除開關20。實際上,開關20之功能性已併入至3端子電荷泵14中。此第二經調節電荷泵42之操作包括獲得網路狀態之相同第一集合51,但使用圖22B中所示的開關組態之不同第二集合62。
第二經調節電荷泵42之缺點在於所有開關必須以相同頻率操作。此情形可為不便的,因為電容器及電感器傾向於具有不同能量密度。然而,對於電流非常高之狀況,與消除開關20相關聯之優勢可比此缺點更重要。
第二經調節電荷泵42之另一缺點為總電路可潛在地變為不穩定振盪器。為了降低發生此情形之可能性,圖23A中所示的第三經調節電荷泵43引入穩定電容器94及穩定開關96。由穩定開關96導致之損失極小,因為僅少量電流必須流入穩定電容器94中。此第三經調節電荷泵43之操作涉及使用開關組態之第三集合63循環經過網路狀態之 第二集合53,如圖23B至圖23C中所示。
在迄今為止之經調節電荷泵中,儘管已去除調節器12之第一開關20,但第二開關仍在。在圖24A中所示的第四經調節電荷泵44中,甚至去除此開關。所得電路基本上為3端子電荷泵14,其中在其輸出端處具有LC電路98。此第四經調節電荷泵44之操作涉及使用開關組態之第四集合64循環經過網路狀態之第一集合51,如圖21B及圖24B中分別所示。
第四經調節電荷泵44亦可藉由循環經過三個網路狀態而非四個網路狀態來操作。此情形降低與每一開關轉變相關聯的開關損失,因為每一循環存在較少的開關轉變。兩個替代方案由網路狀態之第三集合58及第四集合59及三個開關組態之對應第五集合68及第六集合69表示,網路狀態之第三集合58及第四集合59中的每一者由三個而非四個狀態構成,如圖25A至圖26B中所示。
用以自與第四經調節電荷泵44(圖24A中所示的)結合使用之調節器12消除兩個開關的技術可用以實施兩相版本,該兩相版本為圖27A中所示的第五經調節電荷泵45。
此第五經調節電荷泵45之操作涉及使用開關組態之第四集合64循環經過網路狀態之第五集合55,如圖27B及圖24B中分別所示。
在一些實施中,電腦可存取儲存媒體包括表示轉換器之一或多個組件的資料庫。舉例而言,資料庫可包括表示已最佳化以促進電荷泵之低損失操作的開關網路之資 料。
一般言之,電腦可存取儲存媒體可包括可由電腦在使用期間存取以提供指令及/或資料至電腦之任何非暫時性儲存媒體。舉例而言,電腦可存取儲存媒體可包括儲存媒體,諸如磁碟或光碟及半導體記憶體。
通常,表示系統之資料庫可為可由程式讀取及直接或間接用以製造包含系統之硬體的資料庫或其他資料結構。舉例而言,資料庫可為諸如Verilog或VHDL之高階設計語言(HDL)中的硬體功能性之行為級描述或暫存器傳輸級(RTL)描述。描述可由合成工具讀取,該合成工具可合成描述以產生接線對照表,該接線對照表包含來自合成庫之閘極的清單。接線對照表包含一組閘極,該組閘極亦表示包含系統之硬體的功能性。接著可置放及路由接線對照表以產生資料集,該資料集描述將應用於遮罩之幾何形狀。遮罩接著可以用於各種半導體製造步驟中以產生對應於系統之一或多個半導體電路。在其他實例中,替代地,資料庫自身可為接線對照表(具有或不具有合成庫)或資料集。
在描述本發明及其較佳實施例的情況下,經聲明為新的且由專利證保護的內容為:
10‧‧‧電力轉換器
12‧‧‧調節器
13‧‧‧調節器控制器
14‧‧‧3端子電荷泵
15‧‧‧電荷泵控制器
16‧‧‧第一CP端子
17‧‧‧第三CP端子
18‧‧‧第二CP端子
24‧‧‧磁性過濾器
32‧‧‧第二電力路徑
38‧‧‧磁性過濾器之輸出
81‧‧‧輸入端子
83‧‧‧調節器之輸出
86‧‧‧接地端子
131‧‧‧調節器控制輸入
132‧‧‧調節器控制輸出
141‧‧‧前饋線
142‧‧‧第一中間回饋線
143‧‧‧第二中間回饋線
144‧‧‧回饋線
145‧‧‧時脈
151‧‧‧電荷泵控制輸入
152‧‧‧電荷泵控制輸出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Claims (37)

  1. 一種用於電力變換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電力轉換器,該電力轉換器包含一電荷泵、一第一調節器及一磁性過濾器,其中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該電荷泵之一端子,其中該端子經選擇以促進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且其中該第一調節器經組配以調節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
  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其中,在操作中,將該第一端子維持於一第一電壓,且將該第二端子維持於一第二電壓,其中該第二電壓低於該第一電壓,且其中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該第二端子。
  3.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連接至該第一端子。
  4.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經安置以截取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一第一部分,其中該電荷泵經安置以截取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磁性過濾器經安置以截取該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二部分大於該第一部分,且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部分在該電力轉換器之一輸出處進行組合。
  5.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該電力轉換器之一輸出,其中該第一調節器連接至該輸出,且其中該第一調節器連接至該第一端子。
  6. 如請求項5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包含一接地端子,且其中該接地端子連接至該第一端子。
  7. 如請求項1之設備,該電荷泵包含第一電荷傳輸路徑及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其中該第一調節器連接至該第一電荷傳輸路徑,且其中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該第二電荷傳輸路徑。
  8. 如請求項7之設備,其中,在操作中,該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具有比該第一電荷傳輸路徑大之電流。
  9. 如請求項7之設備,其中,在操作中,該第一電荷傳輸路徑具有比該第二電荷傳輸路徑大之電流。
  10. 如請求項7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調節器,其中該磁性過濾器為該第二調節器的一組成部分。
  11. 如請求項9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在一第一工作循環下操作,其中該第二調節器在一第二工作循環下操作,且其中該第一工作循環及該第二工作循環彼此獨立地受到控制。
  1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該電力轉換器之一輸出控制該調節器之操作的一控制器。
  13.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時脈,該時脈經組配以將一時脈訊號提供至該調節器及該電荷泵中的至少一者。
  14.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經組配以基於該電力轉換器之一經量測輸出來控制該電力轉換器之操作。
  15.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控制器以控制該調節器。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設備,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一控制器以控制該電荷泵。
  17.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時脈,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用於自該時脈接收一訊號之一時脈訊號輸入。
  18.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類比輸入。
  19.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中該控制系統包含數位輸入。
  20.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多相電荷泵。
  21.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單相電荷泵。
  2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多級電荷泵。
  23.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兩相電荷泵。
  24.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諧振電力轉換器。
  25.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開關模式電力轉換器。
  26.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包含一降壓轉換器。
  27.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包含一雙向調節器。
  28.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第一調節器包含一多相調節器。
  29.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包含由開關之多個集合互連之多個電容器,其中,在操作期間,該第一集合 中之開關的狀態與該第二集合中之開關的狀態相反。
  30.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荷泵為一可重新組配電荷泵。
  31. 如請求項30之設備,其中該調節器經組配以自提供一第一電壓轉變至在該電荷泵之重新組配期間提供一第二電壓。
  32. 一種用於電力變換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電力轉換器,該電力轉換器包含一電荷泵、一第一調節器及一磁性過濾器,其中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該電荷泵之一端子,其中選擇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之該端子以促進引起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電荷傳輸的一約束,且其中該第一調節器經組配以調節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
  33. 一種用於電力變換之方法,包括:將一磁性過濾器連接至一電荷泵之一端子,而該端子被選擇成可促進一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及連接一調節器以調節由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
  34. 如請求項33之方法,其中該電荷泵包含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其中,在操作中,將該第一端子維持於一第一電壓,且將該第二端子維持於一第二電壓,其中該第二電壓低於該第一電壓,且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該磁性過濾器連接至該第二端子。
  35.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調節器連接至該第一端子。
  36. 如請求項3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安置該第一調節器以 截取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一第一部分,安置該電荷泵以截取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一第二部分,安置該磁性過濾器以截取該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二部分大於該第一部分,且其中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在該電力轉換器之一輸出處經組合。
  37.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待由可執行於一電腦系統上之一程式操作的一資料結構,其中,在由此程式操作時,該資料結構引起用於製造一積體電路之一程序的至少一部分,該積體電路包括由該資料結構描述之電路,其中由該資料結構描述之該電路包括已經組配以供一電力轉換器使用的一開關網路,該電力轉換器包含一電荷泵、經組配以調節由該電力轉換器提供之電力的一第一調節器,及連接至該電荷泵之一端子且經選擇以促進該電荷泵內之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一磁性過濾器。
TW105107548A 2015-03-13 2016-03-11 具有用於促進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電感器之直流對直流變壓器 TW2016407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32934P 2015-03-13 2015-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0796A true TW201640796A (zh) 2016-11-16

Family

ID=5691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548A TW201640796A (zh) 2015-03-13 2016-03-11 具有用於促進電容器間絕能耗電荷傳輸的電感器之直流對直流變壓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10193441B2 (zh)
JP (2) JP7020923B2 (zh)
KR (1) KR20180004115A (zh)
CN (2) CN116131601A (zh)
DE (1) DE112016001194T5 (zh)
TW (1) TW201640796A (zh)
WO (1) WO20161490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442B (zh) * 2017-10-27 2023-05-11 加拿大商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合併式分壓器正向轉換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6001194T5 (de) * 2015-03-13 2017-11-30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Gleichstrom-Gleichstrom-Wandler mit Induktivität zur Ermöglichung eines adiabatischen Inter-Kondensator-Ladungstransports
JP2019512995A (ja) 2016-03-11 2019-05-16 ピーセミ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pSemi Corporation 断熱的スイッチドキャパシタ回路を有するバッテリ管理システム
CN109889033A (zh) * 2017-05-22 2019-06-14 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隔离型开关电容变换器
US10404176B2 (en) * 2017-10-16 2019-09-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witched capacitor voltage converters with current sense circuits coupled to tank circuits
US11262395B2 (en) * 2018-06-29 2022-03-01 Psemi Corporation Testing switches in a power converter
US10903739B2 (en) 2018-09-14 2021-01-26 Chaoyang Semiconductor Jiangyin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or cross coupled 2-phase buck converter
US11290008B2 (en) * 2019-03-29 2022-03-2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Resonant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
US20200373844A1 (en) * 2019-05-23 2020-11-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Hybrid resonant power supply
US10924006B1 (en) * 2019-09-30 2021-02-16 Psemi Corporation Suppression of rebalancing currents in a switched-capacitor network
US11764669B2 (en) 2020-09-30 2023-09-19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Power converter
US20220416653A1 (en) * 2021-06-24 2022-12-29 Psemi Corporation Multi-Leve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US11646665B2 (en) 2021-06-24 2023-05-09 Psemi Corporation Efficient bootstrap supply generators for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s
US11855536B2 (en) 2021-09-23 2023-12-26 Psemi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s, power systems, and switch topologies
US11923765B2 (en) 2021-11-01 2024-03-05 Psemi Corporation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s having a top and bottom high-voltage protective switches
US11936291B2 (en) * 2021-11-08 2024-03-19 Psemi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charge-balance and transients in a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93863A (en) 1977-03-25 1981-07-22 Plessey Co Ltd Circuit arrangements
US4408268A (en) 1982-08-09 1983-10-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ulse modulated electronic voltage controller with smooth voltage output
US4812961A (en) 1987-05-15 1989-03-14 Linear Technology, Inc. Charge pump circuitry having low saturation voltage and current-limited switch
US5006782A (en) 1989-06-15 1991-04-09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Cascaded buck converter circuit with reduced power loss
US5132606A (en) 1991-01-07 1992-07-21 Edward Herber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input impedance of a power converter
FR2679715B1 (fr) 1991-07-25 1993-10-29 Centre Nal Recherc Scientifique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de conversion d'energie electrique.
JPH05191970A (ja) * 1992-01-13 1993-07-30 Sony Corp 電源装置
US5301097A (en) 1992-06-10 1994-04-05 Intel Corporation Multi-staged charge-pump with staggered clock phases for providing high current capability
JP3085562B2 (ja) 1992-10-12 2000-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および内部降圧回路
US5345376A (en) 1993-02-19 1994-09-06 Tescom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electronic isolation
EP0691729A3 (en) 1994-06-30 1996-08-14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Charge pump circuit with feedback control
US5610807A (en) 1994-10-14 1997-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ower converting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charging capacitors
DE69430806T2 (de) 1994-12-05 2002-12-12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Ladungspumpe-Spannungsvervielfacherschaltung mit Regelungsrückkopplung und Verfahren dafür
JP3424398B2 (ja) 1995-07-26 2003-07-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3456074B2 (ja) * 1995-11-08 2003-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US5907484A (en) 1996-04-25 1999-05-25 Programmable Microelectronics Corp. Charge pump
JP2002305248A (ja) 1996-10-08 2002-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5801987A (en) 1997-03-17 1998-09-01 Motorola, Inc. Automatic transition charge pump for nonvolatile memories
JPH10327573A (ja) 1997-05-23 1998-12-0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の半導体スタック
JPH11235053A (ja) 1998-02-10 1999-08-27 Takaoka Electric Mfg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用スタック
US5978283A (en) 1998-07-02 1999-11-02 Aplus Flash Technology, Inc. Charge pump circuits
JP4026947B2 (ja) 1998-08-24 2007-12-26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昇圧回路
US6400579B2 (en) 2000-03-24 2002-06-04 Slobodan Cuk Lossless switching DC to DC converter with DC transformer
US6570434B1 (en) 2000-09-15 2003-05-2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to improve charge pump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size
EP1199788A1 (en) 2000-10-17 2002-04-24 STMicroelectronics S.r.l. Inductive DC-to-DC switching converter
US6504422B1 (en) 2000-11-21 2003-01-07 Semtech Corporation Charge pump wit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US6501325B1 (en) 2001-01-18 2002-12-3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 Low voltage supply higher efficiency cross-coupled high voltage charge pumps
KR100374644B1 (ko) * 2001-01-27 2003-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승압 전압의 조절이 가능한 전압 승압 회로
US7009858B2 (en) 2001-01-29 2006-03-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djustable current consumptio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2002233139A (ja) 2001-02-05 2002-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JP3957150B2 (ja) 2001-02-08 2007-08-1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Led駆動回路
KR100403810B1 (ko) 2001-03-09 2003-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혼합형 전원 공급회로와 상기 혼합형 전원 공급 회로를이용한 논리 회로의 충/방전 방법
US6486728B2 (en) 2001-03-16 2002-11-26 Matrix Semiconductor, Inc. Multi-stage charge pump
US6927441B2 (en) 2001-03-20 2005-08-09 Stmicroelectronics S.R.L. Variable stage charge pump
US6650552B2 (en) 2001-05-25 2003-11-18 Tdk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with series connected converter circuits
US6476666B1 (en) 2001-05-30 2002-11-05 Allian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Bootstrapped charge pump
US6791298B2 (en) 2001-11-05 2004-09-14 Shakti Systems, Inc. Monolithic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JP3937831B2 (ja) 2001-12-18 2007-06-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75098B2 (en) 2002-01-31 2005-12-13 Vlt, Inc. Factorized power architecture with point of load sine amplitude converters
US20030169896A1 (en) 2002-03-05 2003-09-11 Kirk Karl Dallas Ear clip speakers that interlock and enable cord spooling
US20040041620A1 (en) 2002-09-03 2004-03-04 D'angelo Kevin P. LED driver with increased efficiency
US6798177B1 (en) 2002-10-15 2004-09-28 Arques Technology, Inc. Boost-buck cascade converter for pulsating loads
FR2852748B1 (fr) 2003-03-18 2005-06-03 Hacheur serie a commutation synchrone et faibles pertes
JP3675454B2 (ja) 2003-06-19 2005-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昇圧回路、半導体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FR2856844B1 (fr) 2003-06-24 2006-02-17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ircuit integre sur puce de hautes performances
US20050024125A1 (en) 2003-08-01 2005-02-03 Mcnitt John L. Highly efficient, high current drive, multi-phase voltage multiplier
TWI233617B (en) 2004-01-02 2005-06-01 Univ Nat Chiao Tung Charge pump circuit suitable for low voltage process
US7071660B2 (en) 2004-02-20 2006-07-04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Two-stage voltage regulators with adjustable intermediate bus voltage, adjustable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adjustable number of active phases
CN1998273A (zh) 2004-03-11 2007-07-11 国际整流器公司 嵌入式功率管理控制电路
US7190210B2 (en) 2004-03-25 2007-03-13 Integral Wave Technologies, Inc. Switched-capacitor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US7239194B2 (en) 2004-03-25 2007-07-03 Integral Wave Technologies, Inc. Trench capacitor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050833A (ja) 2004-08-06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ャージポンプ回路
JPWO2006035528A1 (ja) 2004-09-29 2008-05-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タック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24551B2 (en) 2004-12-06 2010-05-25 Rohm Co., Ltd. Step-up circuit and portable device using it
TWI253701B (en) 2005-01-21 2006-04-21 Via Tech Inc Bump-less chip package
US7595682B2 (en) 2005-02-24 2009-09-2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Multi-stage charge pump without threshold drop with frequency modulation between embedded mode operations
JP4984569B2 (ja) 2005-03-18 2012-07-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コンバータ
US7999601B2 (en) 2005-04-01 2011-08-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harge pump and control scheme
US7250810B1 (en) 2005-12-27 2007-07-31 Aimtron Technology Corp. Multi-mode charge pump drive circuit with improved input noise at a moment of mode change
US7932800B2 (en) 2006-02-21 2011-04-26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embedded power module
JP2007274883A (ja) 2006-03-08 2007-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079576B (zh) 2006-05-24 2010-04-07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对电源调节器的开关的系统
US7408330B2 (en) 2006-06-06 2008-08-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Voltage up-conversion circuit using low voltage transistors
US7746041B2 (en) 2006-06-27 2010-06-29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Non-isolated bus converters with voltage divider topology
WO2008039526A2 (en) 2006-09-25 2008-04-03 Flextronics Ap, Llc Bi-directional regulator
GB2447426B (en) 2006-12-22 2011-07-13 Wolfson Microelectronics Plc Charge pump circuit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US7812579B2 (en) 2006-12-30 2010-10-12 Advanced Analogic Technologies, Inc. High-efficiency DC/DC voltage converter including capacitive switching pre-converter and up inductive switching post-regulator
US7777459B2 (en) 2006-12-30 2010-08-17 Advanced Analogic Technologies, Inc. High-efficiency DC/DC voltage converter including capacitive switching pre-converter and down inductive switching post-regulator
EP1971018A1 (de) 2007-03-13 2008-09-17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Schaltungsvorrichtung zum transformatorlosen Umwandeln einer Gleichspannung in eine Wechselspannung mittels zweier DC/DC Wandler und einem AC/DC Wandler
US7696735B2 (en) 2007-03-30 2010-04-13 Intel Corporation Switched capacitor converters
TWI335709B (en) 2007-04-30 2011-01-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Voltage conversion device capable of enhancing conversion efficiency
EP2147499B1 (en) 2007-05-10 2016-08-17 Nxp B.V. Dc-to-dc converter comprising a reconfigurable capacitor unit
US8729665B2 (en) 2007-05-10 2014-05-20 Ipdia Integration substrate with a ultra-high-density capacitor and a through-substrate via
US7400118B1 (en) * 2007-06-01 2008-07-15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Ltd. High efficiency single-inductor dual-control loop power converter
JP2009022093A (ja) * 2007-07-11 2009-01-29 Ricoh Co Ltd 多出力電源装置
JP4325710B2 (ja) 2007-07-13 2009-09-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昇圧電源装置
US20090033293A1 (en) 2007-08-01 2009-02-05 Intersil Americas Inc. Voltage converter with combined capacitive voltage divider, buck converter and battery charger
US7977927B2 (en) 2007-08-08 2011-07-12 Advanced Analogic Technologies, Inc. Step-up DC/DC voltage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transient current capability
US8106597B2 (en) 2008-01-22 2012-01-31 Supertex, Inc. High efficiency boost LED driver with output
JP4582161B2 (ja) 2008-03-04 2010-11-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力変換装置
KR100911978B1 (ko) 2008-03-10 2009-08-1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US7928705B2 (en) 2008-03-12 2011-04-1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witched mode voltage converter with low-current mode and methods of performing voltage conversion with low-current mode
US7960950B2 (en) 2008-03-24 2011-06-14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Zero current switching
US8212541B2 (en) 2008-05-08 2012-07-0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ower converter with capacitive energy transfer and fast dynamic response
TWI358884B (en) * 2008-06-13 2012-02-21 Green Solution Tech Co Ltd Dc/dc converter circuit and charge pump controller
US8040174B2 (en) 2008-06-19 2011-10-18 Sandisk Il Ltd. Charge coupled pump-efficient charge pump regulator with MOS capacitor
US8330436B2 (en) 2008-06-30 2012-12-11 Intel Corporation Series and parallel hybrid switched capacitor networks for IC power delivery
US8582333B2 (en) 2008-06-30 2013-11-12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ion of switched capacitor networks for power delivery
US7977921B2 (en) 2008-08-15 2011-07-12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C-to-DC voltage conversion and charging circuitry
JP5297116B2 (ja) 2008-08-18 2013-09-25 ローム株式会社 昇圧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KR100986183B1 (ko) * 2008-08-21 2010-10-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직류/직류 변환 장치
US8854019B1 (en) 2008-09-25 2014-10-07 Rf Micro Devices, Inc. Hybrid DC/DC power converter with charge-pump and buck converter
US8089788B2 (en) 2008-09-30 2012-01-03 Intel Corporation Switched capacitor voltage regulator having multiple conversion ratios
US8339802B2 (en) 2008-10-02 2012-12-25 Enpirion, Inc. Module having a stacked magnetic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100110741A1 (en) 2008-10-31 2010-05-06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iniature high voltage/current ac switch using low voltage single supply control
US7858441B2 (en) 2008-12-08 2010-12-28 Stats Chippac, Ltd. Semiconductor package with semiconductor cor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7935570B2 (en) 2008-12-10 2011-05-03 Stats Chippac,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embedding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 into the package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ed using conductive pillars
US7907430B2 (en) 2008-12-18 2011-03-15 WaikotoLink Limited High current voltage regulator
US8164932B2 (en) 2009-02-12 2012-04-24 Apple Inc. Power converter with automatic mode switching
US20100244585A1 (en) 2009-03-26 2010-09-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igh-temperature capacito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8159091B2 (en) 2009-04-01 2012-04-17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Switch circuit of DC/DC converter configured to conduct various modes for charging/discharging
DE202009006585U1 (de) 2009-05-06 2009-08-13 Exact Planwerk Gmbh Aufhängevorrichtung für Bildschirme
DE102009020834A1 (de) 2009-05-11 2011-02-03 Austriamicrosystems Ag Spannungswandler und Verfahren zur Spannungswandlung
US8456874B2 (en) 2009-07-15 2013-06-04 Ramot At Tel Aviv University Ltd. Partial arbitrary matrix topology (PMAT) and general transposed serial-parallel topology (GTSP) capacitive matrix converters
US8423800B2 (en) 2009-12-22 2013-04-16 Intel Corporation Switched capacitor voltage regula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over a wide voltage range
US9577590B2 (en) * 2010-04-20 2017-02-21 Qorvo Us, Inc. Dual inductive element charge pump buck and buck power supplies
US9954436B2 (en) 2010-09-29 2018-04-24 Qorvo Us, Inc. Single μC-buckboost converter with multiple regulated supply outputs
US8339184B2 (en) 2010-10-29 2012-12-25 Canaa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Gate voltage boosting element for charge pump
EP2493061A4 (en) 2010-10-29 2013-11-06 Panasonic Corp CONVERTER
US8994048B2 (en) 2010-12-09 2015-03-31 Stats Chippac,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recesses in substrate for same size or different sized die with vertical integration
US10389235B2 (en) 2011-05-05 2019-08-20 Psemi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KR101556838B1 (ko) 2011-05-05 2015-10-13 아크틱 샌드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모듈형 단계들을 구비한 dc-dc 컨버터
US9882471B2 (en) 2011-05-05 2018-01-30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C-DC converter with modular stages
WO2017161368A1 (en) 2016-03-18 2017-09-21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Power converters with modular stages
US9357596B2 (en) * 2011-06-30 2016-05-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Drivers for loads such as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8536841B2 (en) 2011-08-28 2013-09-17 Yueh Mei Chiu PWM control circuit of a converter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743553B2 (en) 2011-10-18 2014-06-03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Power converters with integrated capacitors
US8723491B2 (en) 2011-12-19 2014-05-13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 of power converters with capacitive energy transfer
US9298167B2 (en) 2011-12-23 2016-03-29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Timing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13095685A1 (en) 2011-12-23 2013-06-27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Switched-capacitor dc-dc converter
US8384467B1 (en) 2012-03-22 2013-02-2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charge pump
US8503203B1 (en) 2012-10-16 2013-08-06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Pre-charge of switched capacitor circuits with cascoded drivers
CN102904436B (zh) * 2012-10-22 2016-01-20 张逸兴 一种新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US8693224B1 (en) 2012-11-26 2014-04-08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Pump capacitor configuration for switched capacitor circuits
KR101367607B1 (ko) * 2012-12-17 2014-02-27 주식회사 하이딥 동기형 dc-dc 컨버터
FR3000323B1 (fr) 2012-12-21 2016-05-13 Thales Sa Systeme d'alimentation a decoupage et aeronef comprenant un tel systeme
US8619445B1 (en) 2013-03-15 2013-12-31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on of switched capacitor power converter
US9203299B2 (en) 2013-03-15 2015-12-01 Ar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r-driven reconfiguration of switched-capacitor power converter
WO2014154390A1 (en) 2013-03-26 2014-10-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voltage modulator
JP6368771B2 (ja) 2013-04-11 2018-08-01 ライオン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 インク. ハイブリッド電圧レギュレータ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041459B2 (en) 2013-09-16 2015-05-26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Partial adiabatic conversion
US9742266B2 (en) 2013-09-16 2017-08-22 Arctic Sand Technologies, Inc. Charge pump timing control
KR102320321B1 (ko) 2014-03-14 2021-11-01 아크틱 샌드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전하 펌프 안정성 제어
KR102464220B1 (ko) 2014-03-14 2022-11-04 아크틱 샌드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전하 밸런싱된 전하 펌프 제어
CN203872082U (zh) * 2014-05-27 2014-10-0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新都供电分公司 干电池打火器
CN104052271B (zh) * 2014-05-29 2017-01-11 上海电力学院 Z源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
DE112016001194T5 (de) * 2015-03-13 2017-11-30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Gleichstrom-Gleichstrom-Wandler mit Induktivität zur Ermöglichung eines adiabatischen Inter-Kondensator-Ladungstransports
US10348191B2 (en) 2015-11-25 2019-07-09 Psemi Corporation Switched-capacitor network packaged with load
US11258371B2 (en) 2016-02-16 2022-02-22 Psemi Corporation Switched capacitors for AC-DC applications
JP2019512995A (ja) 2016-03-11 2019-05-16 ピーセミ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pSemi Corporation 断熱的スイッチドキャパシタ回路を有するバッテリ管理システム
CN109155586B (zh) 2016-03-14 2020-10-23 派赛公司 用于ac-dc应用的摆动控制开关电容器
DE112017002374T5 (de) 2016-05-09 2019-01-17 Psemi Corporation Stromwandl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442B (zh) * 2017-10-27 2023-05-11 加拿大商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合併式分壓器正向轉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1194T5 (de) 2017-11-30
JP7020923B2 (ja) 2022-02-16
US20180062507A1 (en) 2018-03-01
US20210028697A1 (en) 2021-01-28
US10193441B2 (en) 2019-01-29
JP2018508177A (ja) 2018-03-22
KR20180004115A (ko) 2018-01-10
US20240030813A1 (en) 2024-01-25
US20220376617A1 (en) 2022-11-24
JP7320640B2 (ja) 2023-08-03
US10715036B2 (en) 2020-07-14
JP2022058856A (ja) 2022-04-12
WO2016149063A1 (en) 2016-09-22
US11646657B2 (en) 2023-05-09
US20190157972A1 (en) 2019-05-23
CN116131601A (zh) 2023-05-16
US11329552B2 (en) 2022-05-10
CN107580749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0640B2 (ja) 断熱的コンデンサ間電荷輸送の容易化のためのインダクタを有するdc-dc変圧器
US11791723B2 (en)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 configurations with phase switches and stack switches
US11764670B2 (en) DC-DC converter with modular stages
US10381924B2 (en) Power converters with modular stages
US10680515B2 (en) Power converters with modular stages
CN109478845B (zh) 功率转换器
CN107580748B (zh) 具有调节电路和开关网络的灵活的电能转换器结构
KR102476113B1 (ko) 모듈러 스테이지들을 갖는 전력 컨버터
Lahham Analysis of Multi Resonant Switched Capacitive Converter with Imbedded PCB Elements
Prodic et al. Hybrid and Multi‐level Converter Topologies for On‐Chip Implementation of Reduced Voltage‐Swing Conver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