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5742A - 聚酯與混掺物 - Google Patents
聚酯與混掺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15742A TW201615742A TW103136765A TW103136765A TW201615742A TW 201615742 A TW201615742 A TW 201615742A TW 103136765 A TW103136765 A TW 103136765A TW 103136765 A TW103136765 A TW 103136765A TW 201615742 A TW201615742 A TW 20161574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iaxial stretching
- hours
- temperature
- cyclohexanedimethanol
- carried ou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之聚酯,係由二酸與二醇共聚而成,其中二酸包括:1莫耳份之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烷酯、或上述之組合;其中二醇包括:a莫耳份之乙二醇;b莫耳份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以及c莫耳份之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其中a+b+c=1,0.1□a□0.8,0.1□b□0.8,0.1□c□0.8,且0.2□b+c□0.9。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聚酯與含有此聚酯之混掺物,更特別關於形成聚酯所用之二酸與二醇。
一般顯示器與各類電子元件多使用透明玻璃基板作為基材材料,但隨著電子產品普及化,並隨著人類對於電子產品的依賴提升,顯示器與各類電子元件朝向輕量化與薄型化已是主流趨勢。進一步要求攜帶方便、可撓曲、可穿戴、可耐衝擊等優越性能的軟性顯示器與軟性電子元件,以及可印刷製程或可Roll-to-Roll製程,更是目前國際間電子技術發展的方向。雖然透明玻璃基板具有高耐熱、低熱膨脹係數、低阻水氣性、高透明性等優點,但其有易碎、無法撓曲、無法延伸、厚度厚等難以克服的問題,不利於輕量化與薄型化,也不適合應用在軟性顯示器與軟性電子元件。塑膠材料可輕易製作出厚度0.2mm以下的薄板,並具有輕量、透明、可延伸、可撓曲、低價與韌性等特點,符合輕量化與薄型化趨勢,且有機會實現印刷製程與捲對捲(Roll-to-Roll)製程,是目前發展中的軟性顯示器與軟性電子元件矚目的基材材料。塑膠基材被看好使用在例如搭配軟性基板的主動式顯示器、電子書、RFID、太陽能電池、OLED照明、印刷電路板等的軟性顯示器與軟性電子元件上。目前常見的塑膠基板材
料有聚亞醯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碸(PES)、聚芳基酸酯(Polyary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醚酮(PEEK)、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與聚醚亞醯胺(PEI)等聚合體材料。不過塑膠基材要全面取代各類基板材料如矽基板、玻璃或金屬薄板,必須要能克服耐熱性、收縮性、透明性與尺寸安定性等問題。塑膠基板作為軟性電子之前板材料須盡量能有高透光性,最好能接近或大於90%。塑膠基板作軟性電子之背板材料須有良好的尺寸安定性、高耐熱性,一般要求尺寸安定溫度最好能大於130℃。
綜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聚酯組成以達優良光學性質、高尺寸安定性、及耐熱性之聚酯,以應用於新世代軟性電子基材。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之聚酯,係由二酸與二醇共聚而成,其中二酸包括:1莫耳份之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烷酯、或上述之組合;其中二醇包括:a莫耳份之乙二醇;b莫耳份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以及c莫耳份之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其中a+b+c=1,0.1a0.8,0.1b0.8,0.1c0.8,且0.2b+c0.9。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之混掺物,包括:60至95重量份之第一聚酯與40至5重量份之第二聚酯,其中第一聚酯與第二聚酯總計100重量份,其中第一聚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之組合;以及其中第二聚酯係前述之聚酯。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之聚酯係由二酸與二醇反應而成,其中二酸包括1莫耳份之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烷酯如對苯二甲酸二甲酯、或上述之組合。二醇包括:a莫耳份之乙二醇;b莫耳份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以及c莫耳份之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上述a、b、與c之範圍如下:a+b+c=1,0.1a0.8,0.1b0.8,0.1c0.8,且0.2b+c0.9。若乙二醇占二醇的比例(a)過低,則高分子折射率較低,且與第一聚酯共混掺時相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且透光度較差。若乙二醇占二醇的比例(a)過高,則高分子Tg較低,且易形成高結晶性高分子,造成透光度較差,且與第一聚酯共混掺時相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且透光度較差。若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占二醇的比例(b)過低,則高分子加熱水解程度高,且易形成高結晶性高分子,造成透光度較差,且與第一聚酯共混掺時相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且透光度較差。若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占二醇的比例(b)過高,則高分子Tg提升不大,折射率較低且高分子彎曲強度易下降,且與第一聚酯共混掺時尺寸安定性較差。若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占二醇的比例(c)過低,則高分子Tg及彎曲強度較低,且與
第一聚酯共混掺時尺寸安定性較差。若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占二醇的比例(c)過高,則高分子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及折射率較低,且與第一聚酯共混掺時相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且透光度較差。
上述二酸與二醇需經兩階段反應如酯化與聚縮合而成,而兩個步驟均可藉由適當催化劑進行催化,且催化劑含量約占反應物之25~500ppm。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催化劑可為錫系、銻系、鎵系、鋁系、鈦系、鍺系、鋰系、鎂系、錳系、鈷系、或上述之組合的金屬觸媒。舉例來說,催化劑可為二乙酸二丁基錫與醋酸鈷。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係購自陶氏化學國際有限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提供的UNOXOLTM 34 Diol,其中反-1,3-環己烷二甲醇占24%、順-1,3-環己烷二甲醇占32.8%、反-1,4-環己烷二甲醇占30.2%、順-1,4-環己烷二甲醇占13.0%。上述市售產品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莫耳比例為1.31:1。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進一步添加1,4-環己烷二甲醇以調整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莫耳比例。在發明一實施例中,1,4-環己烷二甲醇係購自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TCI)之C0479,其反-1,4-環己烷二甲醇占70%、順-1,4-環己烷二甲醇占30%。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莫耳比例介於0.166:1至1.31:1之間。若1,4-環己烷二甲醇之比例過高,則高分子易形成高結晶性高分子,造成透光度較差,且與第一聚酯共混掺
時相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且透光度較差。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二酸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二醇為a莫耳份之乙二醇、b莫耳份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以及c莫耳份之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上述二酸與二醇之共聚產物如式1所示:
在式1中,a、b、與c之定義同前,在此不贅述。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二酸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二醇為a莫耳份之乙二醇、b莫耳份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以及c莫耳份之異山梨醇。上述二酸與二醇之共聚產物如式2所示:
在式2中,a、b、與c之定義同前,在此不贅述。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聚酯之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約介於0.5dL/g至0.9dL/g之間。若聚酯之本質黏度過高,則可能流動性差加工不易。若聚酯之本質黏度過低,則可能機械性質差不易成膜。
上述聚酯可進一步與其他聚酯混掺,形成混掺物。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混掺物包括60至95重量份之第一聚酯與40至5重量份之第二聚酯,且第一聚酯與第二聚酯總計100重量份。第一聚酯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之組合。第二聚酯係前述實施例合成之聚酯(含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之二醇單體)。若第一聚酯之比例過高,則高分子熱膨脹係數較高,且雙折射係數較高及透光度較低。若第二聚酯之比例過高,則高分子易形成非結晶高分子,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將上述第一聚酯與第二聚酯進行除濕乾燥。在高溫製程中,水氣含量太高會造成高分子降解,降解可能會對於後續材料物性表現有不良影響。若採用循環氣流來除濕乾燥,乾燥處理條件為溫度設定在90~120℃,36小時以上。若以真空乾燥,處理條件則設定為60~90℃,4~8小時。完成除濕乾燥後,依混掺物之不同混摻組成比例,先將兩種聚酯塑膠粒均勻混合,或直接取第二聚酯進行後續製程。
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twin screw extruder)進行熔融後,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200~800rpm,最後經由T型模頭熔融押出,經由鑄模輪(casting drum)得到均勻厚度的薄膜,鑄膜的溫度通常低於玻璃轉移溫度
(Tg)以確保高分子在熔融時快速冷卻。
將熔融押出之單層聚酯薄板,接著進行雙軸拉伸步驟,雙軸拉伸程序可以是在循環熱風烘箱內進行單次同步或逐步拉伸,或者連續式兩階段拉伸,先以加熱滾輪的方式縱向拉伸,目的是增進機械方向(MD direction)的抗拉性質,之後再進熱烘箱內進行橫向拉伸(TD direction),即試片先經均勻循環熱風加熱後進行橫向拉伸。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採用Bruckner KARO IV雙軸延伸機進行單次同步拉伸,在拉伸過程中分子定向(orientation)排列,形成非等向性(anisotropic)薄膜。延伸溫度設定100~15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400~1800rpm。延伸速度1~100mm/秒,延伸倍率為1-6倍。
接著在特定溫度及時間下進行熱處理步驟。經過雙軸延伸後的高分子鏈,因外部應力及溫度作用被拉開與拉直,且分子之間彼此移動產生較大的形變,此時若直接冷卻到Tg以下定型,分子內部將殘存內應力,造成材料尺寸上的不穩定,因此對要求熱收縮率低的薄膜材料熱定型處理是必要的階段。不同材料熱定型處理的目的不同,對於結晶性高分子熱定型是加速高分子的二次結晶或結晶成長過程,將分子鏈定向為結晶方向,並消除薄膜的內應力,提高結晶度,使晶體結構完善增強機械性能,並減少薄膜的熱收縮;對於非結晶性高分子,熱定型的目的僅是使延伸後的高分子短鏈或支鏈得到鬆弛(relaxation),消除薄膜的內應力,減少薄膜的熱收縮。上述熱處理之溫度可為180℃~250℃,且時間可為3秒~180秒。
上述將高分子製成單層未延伸薄板的方式可以是以
雙螺桿押出機直接押出成薄板或者先押出條狀後切成塑膠粒,再以熱壓成形的方式製成單層未延伸薄板。
上述聚酯或混掺物之薄膜具有優異的光穿透度、熱穩定性、與機械性質,因此可作為軟性電子裝置之基材以及平面顯示器等光學功能性薄膜如LCD光學保護膜、離型膜、增亮膜、光學補償膜(相位差膜)、光擴散膜、偏光板之保護膜或表面保護膜、導光板、反射膜、防反射膜及導電性薄膜等光學薄膜,以及軟性電子裝置之基材等。除了上述應用外,聚酯或混掺物亦可作為板材、異型材、容器、或封裝材。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下述實施例中,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係購自陶氏化學國際有限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提供的UNOXOLTM 34 Diol。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係購自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TCI)之C0479。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簡稱PEN)係購自Teijin之TN-8065S(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5000)。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係購自Teijin之TR-8550T(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7500)。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71.3克的乙二醇(EG)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
合成出共聚酯PET,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4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及28.8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3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及57.6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0.3克的乙二醇(EG)及72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
二醇(EG)及86.4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14.4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1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14.4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1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
二醇(EG)及60.8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U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及29.2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S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5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及14.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10-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及28.8克的
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14.4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及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及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2.7克的乙二醇(EG)及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
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及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0.3克的乙二醇(EG)及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及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10.8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3.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5-7.5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10.8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1,4-CHDM)、3.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5-7.5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4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14.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
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1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2.7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60.8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U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21.6
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U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7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82.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U6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3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0.3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60.8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U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21.6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U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82.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
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U6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2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0.3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60.8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U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91.2
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U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21.6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U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52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U5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4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60.8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U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91.2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
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U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21.6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U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30.4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U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2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60.8
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U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91.2克的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BHTU)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U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5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8.9克的乙二醇(EG)、14.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1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52.7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7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29.2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S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58.4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S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28.8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87.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20S6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4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6.5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1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0.3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29.2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S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7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58.4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S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43.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87.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30S6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5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40.3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29.2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S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5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43.8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S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3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58.4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S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9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57.6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73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40S5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7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34.1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2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29.2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S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43.8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S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3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72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58.4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50S4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58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7.9克的乙二醇(EG)、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14.6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S1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21.7克的乙二醇(EG)、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29.2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S2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70dL/g。
以194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為雙酸單體,15.5克的乙二醇(EG)、86.4克的1,3/1,4-環己烷二甲醇(1,3/1,4-CHDM)及43.8克的異山梨醇(SBL)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共聚酯PETG60S30,以烏氏黏度計測得本質黏度為0.66dL/g。
以184克的呋喃-2,5-二甲酸二甲酯(DMF)為雙酸單體,71.3克的乙二醇(EG)為雙醇單體,加入含量約400ppm二乙酸二丁基錫與50ppm醋酸鈷為觸媒,在200-230℃下進行酯化反應約4小時,接著在280-290℃下進行聚縮合反應約4小時,經兩階段酯化、聚縮合後,合成出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其數目平均分子量為20000。其玻璃轉換溫度為74.0℃,且其熔點為210.5℃。以烏氏黏度計測得PEF之本質黏度為0.60dL/g。
上述比較例1-19與實施例1-42所用之二酸與二醇比例與聚酯之本質黏度(η)、Tg、與Tm如第1表所示,而其物理性質如第2表所示。在第2表中,耐衝擊強度之量測方法為ASTM D256、彎曲強度之量測方法為ASTM D790,彎曲彈性模數之量測方法為ASTM D790,全光線透光度之量測方法為ASTM D1003,而折射率之量測方法為ASTM D542。
由第1表可知,可藉由調控不同比例之乙二醇、1,3/1,4-環己烷二甲醇(含量及不同順/反比例)與提升高分子耐熱的二醇單體(BHTU及SBL)含量,可改變聚合物的玻璃轉換溫度及
結晶性,進而合成非結晶的聚合物。實施例中的共聚酯具有相當寬廣的非晶系範圍(1,3/1,4-CHDM、BHTU、與SBL占二醇之20~90mole%)。實施例1~42之玻璃轉換溫度皆高於PET。由比較例2~7、比較例10~19、實施例1、及實施例22可知,相對於1,4-環己烷二甲醇於相同莫耳比例下,添加1,3/1,4-環己烷二甲醇於聚酯中可增加聚酯非結晶性。
由第2表可知,藉由調控不同比例之乙二醇、1,3/1,4-CHDM、與提升高分子耐熱的二醇單體如BHTU及SBL含量,可改變聚合物的機械性質及光學性質,以合成兼具機械及光
學性質的聚合物,實施例1-42之聚酯的耐衝擊強度皆高於比較例1之PET。除實施例15、實施例19、實施例36、與實施例40外,實施例1-42的聚酯其彎曲強度皆高於比較例1之PET。實施例1-42之聚酯的全光線透光度均高於比較例1之PET的全光線透光度。實施例1及實施例22之聚酯的全光線透光度(89.6%及89.5%)均高於比較例6及比較例7之全光線透光度(87.4%及87.5%)。實施例1-21之聚酯的折射率(1.567至1.539)、實施例22-42之聚酯的折射率(1.566至1.542),均低於比較例1中PET之折射率(1.574)。比較例13-17之聚酯的折射率(1.567至1.550)均低於同CHDM莫耳比例比較例2~5之折射率(1.570至1.557)。比較例15之聚酯的折射率(1.557)低於同CHDM莫耳比例之比較例3之折射率(1.563)與比較例10~12之折射率(1.561至1.558)。
另一方面,取比較例8之PETU20、比較例9之PETS20、實施例3之PETG20U20、實施例11之PETG40U20、實施例24之PETG20S20、與實施例32之PETG40S20進行加熱水解測試,其水解比例如第3表所示。
由第3表可知,以相同溫度與相同時間加熱水解聚
酯,實施例3、實施例11之聚酯的水解程度均低於比較例8之聚酯的水解程度,而實施例24、實施例32之聚酯的水解程度亦低於比較例9之聚酯的水解程度。
將PET塑膠粒以篩網震篩,去除塑膠粒表面粉塵及細微碎片,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以確保塑膠粒充分乾燥。利用雙螺桿押出機將PET進行薄板押出,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95℃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95℃,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將PEN塑膠粒以篩網震篩,去除塑膠粒表面粉塵及細微碎片,PEN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以確保塑膠粒充分乾燥。利用雙螺桿押出機將PEN進行薄板押出,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
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表4為以不同比例高分子混摻組成所開發之共聚酯薄膜物性。
分別秤取50重量份之市售PEN、與分別秤取50重量份之PETG20U40、PETG30U40、PETG20S40、PETG30S40之共聚酯塑膠粒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延伸溫度設定140℃,後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但聚酯混掺物形成非結晶高分子,造成尺寸安定性較差而無法順利雙軸延伸及熱定型形成薄膜。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5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
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25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N及40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
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5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25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
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N及40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5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
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25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N及40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
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5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N及25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
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N及40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4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4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3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5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
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25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T及40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
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5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25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
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T及40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5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25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T及40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5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市售PET及25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市售PET及40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4×4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21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5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25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合成PEF及40重量份之PETG2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5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25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合成PEF及40重量份之PETG30U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5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25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合成PEF及40重量份之PETG2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9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5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75重量份之合成PEF及25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
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分別秤取60重量份之合成PET及40重量份之PETG30S40均勻混合,再以70℃熱風循環烘箱乾燥,烘乾24小時,接著以雙螺桿押出機進行熔融混摻,熔融加工的製程溫度為260℃~310℃,螺桿轉速約為500rpm,經T型模頭熔融押出,得到均勻厚度的透明薄板,鑄模輪的溫度設定為70℃。將所得到的薄板裁切成117mm×117mm尺寸,並置於雙軸延伸設備中進行同步雙軸延伸程序,首先進行預熱處理,預熱處理條件為在100℃持溫60秒。接著進行同步雙軸延伸,延伸溫度設定100℃,熱風循環馬達轉速設定為1700rpm,延伸速度10%/秒,延伸倍率為1.25×1.25~2.0×2.0倍。在同步雙軸延伸後,於雙軸延伸設備內,接續進行熱定型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在180℃下持溫30秒。
上述比較例I-II與實施例I-XXIV之聚酯種類與比例如第4表所示。上述聚酯形成之薄膜的物理性質如第4表所示,熱收縮之量測方法為ASTM D2732,熱膨脹係數之量測方法為ASTM D696,Tg,α之量測係由DMA(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動態機械分析)之Tangent Delta測得,全光線透光度之量測方法為ASTM D1003,且其對波長550nm之光線的雙折射係數係由相位差
量測儀(購自Axometrics之AxoScan)量測。
由第4表可知,實施例I~XII之共聚酯薄膜均較比較例II之共聚酯薄膜之透光性高,實施例XIII~XXIV之共聚酯薄膜均較比較例I之共聚酯薄膜之透光性高。
由第4表可知,實施例I-XII之混掺物薄膜之熱膨脹係數均低於比較例II中PEN薄膜之熱膨脹係數,實施例XIII~XXIV之混掺物薄膜之熱膨脹係數均低於比較例I中PET薄膜之熱膨脹係數。
由第4表可知,實施例I-XII之混掺物薄膜之熱收縮率均低於比較例II中PEN薄膜之熱收縮率,實施例XIII~XXIV之混掺物薄膜之熱收縮率均低於比較例I中PET薄膜之熱收縮率。
在提高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方面,實施例I-III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61.2℃至159.4℃)、實施例IV-VI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61.8℃至159.7℃)、實施例VII-IX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62.7℃至160.5℃)、實施例X-XII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63.2℃至161.6℃)、實施例XIII-XV之共
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30.5℃至140.7℃)、實施例XVI-XVIII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31.8℃至141.9℃)、實施例XIX-XXI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32.6℃至142.3℃)及實施例XXII-XXIV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32.8℃至142.7℃)均高於比較例I之PET薄膜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25.5℃),且實施例VII及X之共聚酯的尺寸安定溫度(162.7℃、163.2℃)也較比較例II之PEN薄膜的尺寸安定溫度Tg,α(162.3℃)高。
一般雙折射率較大薄膜色散較大且視覺觀感較不佳,因此光學膜需要低雙折射率及高透光性。實施例I-XXIV之共聚酯薄膜均較比較例II之共聚酯薄膜之雙折射率低,且實施例II、III、V、VI、VIII、IX、XI、XII、XIII~XXIV之共聚酯薄膜也較比較例I之共聚酯薄膜之雙折射率低。
上述實施例XXV-XXXVI之聚酯種類與比例如第5表所示。上述聚酯形成之薄膜的物理性質如第5表所示,全光線透光度之量測方法為ASTM D1003,且其對波長550nm之光線的雙折射係數係由相位差量測儀(購自Axometrics之AxoScan)量測。
由第5表可知,實施例XXV~XXXVI之共聚酯薄膜均較比較例I及比較例II之共聚酯薄膜之透光性高。
在雙折射率方面,實施例XXV~XXXVI之共聚酯薄膜均較比較例I及比較例II之共聚酯薄膜之雙折射率低。
雖然本發明已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7)
- 一種聚酯,係由一二酸與一二醇共聚而成,其中該二酸包括:1莫耳份之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烷酯、或上述之組合;其中該二醇包括:a莫耳份之乙二醇;b莫耳份之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混合物;以及c莫耳份之異山梨醇、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或上述之組合,其中a+b+c=1,0.1a0.8,0.1b0.8,0.1c0.8,且0.2b+c0.9。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酯,其中1,3-環己烷二甲醇與1,4-環己烷二甲醇之莫耳比介於0.166:1至1.31:1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酯,具有下述化學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酯,具有下述化學結 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酯,係作為板材、薄膜、異型材、容器、封裝材、或基材。
- 一種混掺物,包括:60至95重量份之第一聚酯與40至5重量份之第二聚酯,其中該第一聚酯與該第二聚酯總計100重量份,其中該第一聚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之組合;以及其中該第二聚酯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混掺物,係作為板材、薄膜、異型材、容器、封裝材、或基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36765A TWI535780B (zh) | 2014-10-24 | 2014-10-24 | 聚酯混掺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36765A TWI535780B (zh) | 2014-10-24 | 2014-10-24 | 聚酯混掺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15742A true TW201615742A (zh) | 2016-05-01 |
TWI535780B TWI535780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50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36765A TWI535780B (zh) | 2014-10-24 | 2014-10-24 | 聚酯混掺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35780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6270A (zh) * | 2017-10-17 | 2019-04-2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混掺物与其制造方法 |
CN112851919A (zh) * | 2019-11-12 | 2021-05-28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1,4;3,6-二缩水己六醇改性pet聚酯及其半连续制备方法 |
US11312830B2 (en) | 2016-03-30 | 2022-04-26 | Toyobo Co., Ltd. | Polyester film |
US11318662B2 (en) | 2015-12-28 | 2022-05-03 | Toyobo Co., Ltd. | Layered polyester film |
US11325363B2 (en) | 2017-03-01 | 2022-05-10 | Toyobo Co., Ltd. | Laminate including polyester film having furandicarboxylate unit and heat-sealable resin layer, and packaging bag |
US11325362B2 (en) | 2015-12-28 | 2022-05-10 | Toyobo Co., Ltd. | Layered polyester film |
TWI766045B (zh) * | 2017-06-22 | 2022-06-01 |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 聚酯容器以及其製備方法 |
US11396579B2 (en) | 2017-06-26 | 2022-07-26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US11447603B2 (en) | 2017-05-31 | 2022-09-20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resin,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
US11511473B2 (en) | 2017-03-01 | 2022-11-29 | Toyobo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lm having furandicarboxylate unit |
-
2014
- 2014-10-24 TW TW103136765A patent/TWI535780B/zh active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18662B2 (en) | 2015-12-28 | 2022-05-03 | Toyobo Co., Ltd. | Layered polyester film |
US11325362B2 (en) | 2015-12-28 | 2022-05-10 | Toyobo Co., Ltd. | Layered polyester film |
US11312830B2 (en) | 2016-03-30 | 2022-04-26 | Toyobo Co., Ltd. | Polyester film |
US11511473B2 (en) | 2017-03-01 | 2022-11-29 | Toyobo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film having furandicarboxylate unit |
TWI813557B (zh) * | 2017-03-01 | 2023-09-01 |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 雙軸配向聚酯膜的製造方法 |
US11325363B2 (en) | 2017-03-01 | 2022-05-10 | Toyobo Co., Ltd. | Laminate including polyester film having furandicarboxylate unit and heat-sealable resin layer, and packaging bag |
US11447603B2 (en) | 2017-05-31 | 2022-09-20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resin,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
US11713373B2 (en) | 2017-05-31 | 2023-08-01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resin,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
US11492444B2 (en) | 2017-06-22 | 2022-11-08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TWI766045B (zh) * | 2017-06-22 | 2022-06-01 |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 聚酯容器以及其製備方法 |
US11787901B2 (en) | 2017-06-22 | 2023-10-17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US11396579B2 (en) | 2017-06-26 | 2022-07-26 | Sk Chemicals Co., Ltd. | Polyester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09666270A (zh) * | 2017-10-17 | 2019-04-2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混掺物与其制造方法 |
CN112851919B (zh) * | 2019-11-12 | 2022-08-26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1,4;3,6-二缩水己六醇改性pet聚酯及其半连续制备方法 |
CN112851919A (zh) * | 2019-11-12 | 2021-05-28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1,4;3,6-二缩水己六醇改性pet聚酯及其半连续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35780B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5780B (zh) | 聚酯混掺物 | |
TWI806674B (zh) | 顯示器用聚酯薄膜及硬塗薄膜 | |
TWI432480B (zh) | 聚酯薄膜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 |
TWI469872B (zh) | 低熱膨脹係數聚酯薄膜與其形成方法 | |
US10767041B2 (en) |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substrates for high temperatur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pplications | |
TW201420632A (zh) | 非晶系共聚酯、基材、及光學膜 | |
JPH11286539A (ja) | 透明性コポリエステル厚板シ―ト | |
CN104629269B (zh) | 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 | |
JP2004269766A (ja) |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7060630B2 (ja) | 可撓性プリント回路のための押出伸張性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423999B (zh) | 非晶系共聚酯、軟性基材、及光學膜 | |
JP7559598B2 (ja) | 二軸延伸フィルム | |
JP2022122202A (ja) | 二軸延伸フィルム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 |
JP2011202129A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材料、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TWI542629B (zh) | 聚酯 | |
JP2007254663A (ja) | 樹脂、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材料、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7245710A (ja) |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装飾材料または包装材料 | |
CN101370651B (zh)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负c-型延迟补偿器 | |
WO2010098111A1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材料、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0174089A (ja) |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 |
JP2024112788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24055259A (ja) | 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 |
JP2021157178A (ja) | フィルム | |
JP2011074291A (ja) | 樹脂、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材料、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9170251A (ja) |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