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0889A -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 Google Patents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0889A
TW201540889A TW103145170A TW103145170A TW201540889A TW 201540889 A TW201540889 A TW 201540889A TW 103145170 A TW103145170 A TW 103145170A TW 103145170 A TW103145170 A TW 103145170A TW 201540889 A TW201540889 A TW 2015408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carrier layer
heat
cloth material
b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5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teffen Traser
Peter Grynaeus
Holger Koehnlein
Ulrich Scherbel
Original Assignee
Freudenberg Carl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udenberg Carl Kg filed Critical Freudenberg Carl Kg
Publication of TW201540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8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D04H1/6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wet state, e.g. chemical agents in dispersions or solutions
    • D04H1/6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wet state, e.g. chemical agents in dispersions or solutions at spaced points or lo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A41D27/06Stiffening-pie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50Synthetic resins or rubbers
    • A41D2500/52Synthetic resins or rubbers in sheet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非等向性性能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特別是可應用為紡織工業中的可固定的襯料,包含一由纖維織物或不織布構成的載體層,該載體層上鍍覆有一可用熱軟化的附著劑及一黏合劑,其中該載體層之纖維至少局部具有非等向性定向以形成一較佳方向,且其中,該黏合劑及/或該附著劑以一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以此方式分佈,使得在該等纖維之該較佳方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的量大於在橫切於該等纖維之該較佳方向上的量。

Description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用熱固定的布材,特別是用作紡織工業中的可固定之襯料或裡料,其特徵在於易於製造且製造成本較低,以及在應用技術性能方面有所改良。本發明亦有關於此種布材的製造及其用作紡織品之襯料的應用。
襯料係衣服上看不見的支架。襯料的作用是讓衣服合身並實現最佳穿著舒適度。襯料有助於提高可加工性、增強相應功能並對衣服起穩定作用,視用途而定。除服裝外,該等功能亦可應用於傢俱工業、軟墊工業及家紡工業等技術性紡織領域。
襯料的重要特性為柔韌、回彈性、手感、耐洗性、耐保養性,以及襯底襯料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足夠的耐磨性。
襯料可由不織布、織物、針織物或通常添加了附著劑的紡織布材構成,以便藉由高溫及/或壓力將襯料與面料黏接在一起(黏合襯)。亦即,將襯料層壓於面料上。以上各種紡織布材各具不同的特性,具體視製造工藝而定。織物由沿相應經向及緯向之纖維/紗線構成,針織物由縫合為一紡織布材的纖維/紗線構成。不織布由以機械、化學或熱結合方式製成一纖維毯之單纖維構成。
通常期望在某個方向上的襯墊效果強於另一方向。例如就某些馬毛襯料而言,經紗之強度及勁度大於緯紗,使得經向與緯向之襯墊效果存在重大差異。可利用上述事實來製造上裝。在此情形下係以某種方式縫合加固襯料,使得較弱的線材自上而下地延伸,即平行於縱向本體軸線。如此便能防止在上裝之載體下沉時,胸部部分因擁堵(如帆布)而鼓起,此種情況當然是不利的。
但在縱向襯墊線材較弱的情況下,例如因上裝之下端在載體之邊緣上撞開而產生的壓力,可能並不朝上作用並使得胸部部分發生鼓起。在此情形下,在載體之邊緣上撞開的部分會鬆弛地散開並平行於該邊緣。亦即,上裝的其餘部分可能仍然在載體之主體上朝下懸掛。亦即,該其餘部分即使在載體下沉時仍會“保持原位”。在上述情形中,即在使用具有不同強度之經紗及緯紗的馬毛襯料時,唯有垂直於載體之本體軸線(如自左肩經過胸部部分朝右肩延伸)的較強線材,方起襯墊作用並具有形狀穩定特性。
根據一種習知方案,透過將紡織條狀材料以某個定向固定至不織布,來製造具有方向相關之性能的襯料。此方法可用來製造時裝;但就量產而言過於複雜,成本過高,故不適用。
亦可在兩個襯料層之間設置定向線材。但除以適宜方式對此等線進行定位之技術難度以外,該方案在穿戴過程中總是存在線材自夾層複合體被拉出或者因載體運動而自衣服掉落的危險,有鑒於此,襯料會隨時間而喪失其(定向之)襯墊效果。
DE 000001954801描述一種襯墊襯料,其由一等向性紡織載 體與鍍覆於其上之膠黏劑構成。採用PVC為膠黏劑,其以多個被若干中間腔隔開之條帶或點線的形式鍍覆在紡織載體上,其中在採用點線時,此等點線之間之中間腔的寬度大於每個點線內之各膠黏劑點的間距。
但實踐證明,上述做法的效果相對有限,其所能實現之強度大體上未達到經紗增強襯料之強度及模數值。故此項技術無法用於經紗增強用襯墊。此外,在PVC基軟化劑上添加膏料之方案已不符合當前之環保規章。此外在每個洗滌週期中,軟化劑皆會自膏料游離出來,此點會造成襯料加固(手感變硬)。最後在此類襯料中還會出現背面黏著過大的情況。
DE 000003417517 A1揭露一種具有非等向性性能的紡織襯料,其由基板與連接該基板之加固長絲構成,其中該基板具有在低於150℃之溫度下會熔化的表面,在該基板上係熱固定一層,其由若干彼此平行且在高於180℃時會熔化的加固長絲構成。此種襯料之缺點在於,因熱塑性聚合物之雙層而具有就襯料領域而言過硬的手感。此外,特別是在採用較輕之面料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膠黏劑滲入的情況,且各平行之長絲可能在面料後面留下明顯斑點。上述結構同樣會出現嚴重背面黏著的情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克服前述困難並研發一種具有明顯非等向性之強度性能的襯料,其就可加工性以及大量生產而言在技術上及經濟上是可行的且其特點為應用技術性能有所改良。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研發一種簡單的製造方法,用於即使在成本及複雜度方面具備吸引力的情況下實現該襯料的良好加工品質及量產。
根據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解決方案為一種具有非等 向性性能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特別是可應用為紡織工業中的可固定的襯料,包含一由纖維織物或不織布構成的載體層,該載體層上鍍覆有一可用熱軟化的附著劑及一黏合劑,其中該載體層之纖維至少局部具有非等向性定向以形成一較佳方向,且其中,該黏合劑及/或該附著劑以一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以某種方式分佈,使得在該等纖維之該較佳方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的量大於在橫切於該等纖維之該較佳方向上的量。
本發明之布材的特徵在於,其具有某個附著劑及/或黏合劑,其沿該載體層之纖維之該較佳方向(即布材縱向)的量大於沿橫向的量。
該布材具有某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其沿該載體層之纖維之該較佳方向的量大於沿橫向的量,可採用不同方式例如透過以下做法測定上述情形:自該布材沿縱向及橫向截取若干面積相等的矩形。藉由萃取將該黏合劑及該附著劑與該布材分離。沿縱向截取之布材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的物質,其重量應大於沿橫向截取之布材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的物質。
如此,該布材就其強度性能而言明顯呈非等向性,且沿縱向與沿橫向之模數值之比例如可至少為2至100,較佳為4至50,特別是為6至40。基於此類非等向性強度性能,本發明之布材特別適用於製造非等向性之可固定的襯料,例如製造前區內的加固襯料(胸毯,breast pieces)、製造服裝之邊緣區域內的帶材、製造褲子中的絲帶以及/或者製造口袋邊緣穩定襯料。此外,本發明之布材就可加工性以及大量生產而言在技術上及經濟上是可行的。
基於其特殊結構,本發明之布材在沿橫向具有相對較小強度的同時,根據EN-13934-1在3N時沿縱向測得之強度模數較大,可例如為0.3-3%,較佳為0.5-2%,特別是為0.5-1%。
此外,該布材之根據DIN EN 29073-3測得之沿縱向的最大拉力可為15N/5cm以上,較佳為15至100N/5cm,更佳為20至70N/5cm,特別是為25至60N/5cm。
本發明之布材能夠取代經紗增強襯料,同時,該布材易於製造且製造成本較低,因為唯有在極慢的速度下方能加入經紗且需要增加生產步驟。與先前技術所揭露之針對經紗增強襯料的代用材料相比,本發明之布材之特徵在於以下有利性能。該布材將柔軟的手感與良好的懸垂性、良好的可熨燙性及可切割性(切割為帶材)相結合。該布材還具有較大的分離力、良好的耐洗滌與耐清洗性,以及較高的縱向穩定性。該布材還符合當前的環保要求。
可透過不同方式設置一黏合劑圖形,採用該黏合劑圖形時,在該載體層之縱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的量大於在該載體層之橫向上的量。舉例而言,該黏合劑可呈現為由若干點、點排、線、波及/或面構成的縱向定向之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呈現為細棍圖形(Stäbchenmuster)以及/或者呈現為由若干點及/或細棍(Stäbchen)構成的圖形。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較佳實施方式,該圖形由若干被若干中間腔隔開的條帶及/或點線構成,且其中在採用點線時,此等點線之間之中間腔的寬度大於每個點線內之各點的間距。每個點線內之各點的間距愈小,則強度值愈大,強度性能之非等向性狀況也就愈高。為此,較佳以大體上 沿機器方向的方式佈置該等條帶或點線。
試驗表明,條帶或點線沿機器方向延伸時可獲得極佳的結果,其中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為0.1至10mm,較佳為0.3至6mm,特別是為0.5至3mm。相對該載體層之縱向而言,該等點線之各點的間距較佳為0.1至10mm,較佳為0.2至4mm,特別是為0.3至2mm,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縱向的間距小於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較佳實施方式,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縱向的間距與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之商<1,較佳為0.6至0.1。
採用點線圖形時,該載體層沿橫向每英吋例如可具有5至30個,較佳15至20個,特別是約18個沿縱向佈置的點線。其中,該等點之沿該載體層之縱向及橫向的間距較佳採用以上定義。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該圖形為細棍圖形。其中,該等細棍相對該橫向而言至少部分地成排或者彼此錯開地佈置。
該等細棍之間距及長度可因所用材料及所期望之增強程度而異。若採用模板來製造該細棍圖形,則該等細棍之長度較佳最大為模板直徑的三分之一。自技術角度出發很難再實現更長的圖形,故該方案係較佳方案。一般而言,細棍圖形之長度較佳為0.5至100mm,更佳為10至50mm,以及/或者其寬度為0.1至1mm,較佳為0.1至0.6mm。
此外在許多情形下較佳地,該等細棍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為0.1至10mm,較佳為0.3至6mm,特別是為0.5至2mm。相對該載 體層之縱向而言,該等細棍的間距較佳為0.1至10mm,較佳為0.2至5mm,特別是為0.3至3mm。
試驗表明,上述圖形類型之組合,如點圖形與細棍圖形及/或點線圖形的組合,亦能獲得良好的結果。其中所有圖形類型皆可構建為,在該布材之縱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的量大於橫切於該較佳方向上的量。亦可使得各圖形類型以統計學上的意義存在,例如呈現為一不規則的點圖形及/或細棍圖形。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替代實施方式,該圖形為波圖形。試驗表明,採用幅值為0.05至2cm以及/或者週期為0.2至8cm的波圖形能夠達到極佳的增強效果。
該等波之間距及長度可因所用材料及所期望之增強程度而異。若採用模板來製造該波圖形,則該等波之長度較佳最大為模板直徑的三分之一。自技術角度出發很難再實現更長的圖形,故該方案係較佳方案。一般而言,波圖形之長度/週期較佳為0.5至80mm,更佳為1至50mm,以及/或者其寬度為0.1至1mm,較佳為0.1至0.6mm。
此外在許多情形下較佳地,該等波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為0.1至10mm,較佳為0.3至6mm,特別是為0.5至2mm。相對該載體層之縱向而言,該等波的間距較佳為0.1至10mm,較佳為0.2至5mm,特別是為0.3至3mm。
該等波既可彼此平行又可彼此錯開地佈置。根據尤佳方案,該等縱向波排之該等波的中點皆位於與相鄰波排的空隙中。
可將傳統黏合劑用作用於形成該圖形的黏合劑,如基於丙烯 酸酯、苯乙烯丙烯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丁二烯-丙烯酸酯、SBR、NBR及/或聚胺酯的黏合劑或者上述黏合劑之混合物。尤佳採用含有丙烯酸酯的黏合劑。本發明意外發現,採用該黏合劑能夠獲得將柔軟手感與較高強度性能完美結合的布材。該黏合劑較佳不含任何PVC或者PVC含量不超過0.1wt%。
本發明之布材的另一主要特徵在於,自具有沿較佳方向定向之纖維的纖維織物或不織布來特定地選擇該載體層。該等纖維沿較佳方向定向,故本發明能夠在縱向與橫向上獲得高強度。較佳採用某種不織布,其根據DIN EN 29073-3以布材最大拉力之形式沿縱向測得之縱向強度,至少三倍於(較佳3至10倍於,特別是3至6倍於)沿橫向測得之強度。
該布材之所用黏合劑及纖維的縱向定向之本發明之該特定組合特別有利,因為此種組合實現了該等纖維之沿較佳方向之固定,以及該布材之沿縱向之特別有效且永久性的增強。
就具有沿較佳方向定向之纖維的纖維織物或不織布而言,其製造方案已為相關領域通常知識者所瞭解,例如可透過以下方式製造該等纖維織物或不織布:透過一隨機織物梳理機來以較小的擠壓程度梳理該等纖維。
該布材之纖維的纖度較佳為0.5dtex至11dtex,更佳為0.5dtex至7dtex,特別是為1dtex至3dtex。亦可採用具有不同纖度之纖維的混合物。較佳將纖度調節至上述範圍,因為如此便能獲得具有柔軟手感及閉合表面的布材。
該黏合劑之單位面積質量可因所用材料之類型及該布材之 期望加固或者期望之非等向性狀況而異。一般而言,根據EN 29073 T1測得之以下單位面積質量可實現良好的結果:10至300g/m2,較佳10至150g/m2,特別是20至80g/m2
設置前述之黏合劑圖形後,已在某些分區內結合而成該載體層。即在採用纖維織物為初始材料的情況下,透過鍍覆該黏合劑圖形便能獲得至少部分加固的纖維織物。亦可採用一此前經加固之不織布為初始材料。該方案之優點在於,顯著簡化了鍍覆黏合劑圖形的處理技術。
亦可採用機械結合之不織布。採用機械結合之不織布時,透過對纖維進行機械交織來加固纖維織物。為此,通常要麼採用針刺技術,要麼用水流或蒸氣射流進行交織。實施針刺的優點在於能夠獲得較軟的產品。用水流加固之不織布的主要特點在於單位面積質量較小。
此外亦可採用熱結合之不織布。該等不織布在用作襯料時較佳被壓延加固或透過熱空氣被加固。採用不織襯時,當前係採用點狀壓延加固為標準工藝,其主要原因在於成本極低。其中,該纖維織物通常由專門針對此項工藝而研發之由聚酯或聚醯胺構成之纖維製成,且該纖維織物在纖維熔點之溫度條件下藉由一砑光機而被加固,其中該砑光機的一滾子配設有點狀刻紋。此種點狀刻紋例如由64個點/cm2構成且例如可具有12%的熔接面。若不設置點狀結構,襯料就會受到面式加固並具有過硬的手感。
根據本發明亦可採用化學結合之不織布。採用化學結合之不織布時,透過浸漬、噴灑或其他常見塗佈方法來為纖維織物配設黏合劑(如丙烯酸黏合劑)再對其進行縮合處理。該黏合劑將該等纖維結合為一不織布。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較佳實施方式,該載體層係單層。該載體層尤佳地不具用於將多個層的纖維織物及/或不織布組合在一起的多層結構,纖維在該等層中具有不同的較佳方向。載體層之單層結構的優點在於,與多層結構相比,單層結構通常易於製造且製造成本較低。
可將該等不同的纖維用作用於製造該布材的初始材料,其中“纖維”此一概念既指短纖維又指長絲。本發明尤佳地採用短纖維,特別是長度為30至95mm及/或纖度為0.5至11dtex的短纖維。特別適用的是聚醯胺纖維、聚酯纖維、黏膠纖維以及/或者上述物質之混合物或與其他纖維的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布材還具有一用於連接面料的附著劑,其較佳含有熔膠劑。如前所述,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該附著劑以一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以某種方式分佈,使得在該等纖維之較佳方向上(即在布材縱向上)所存在之附著劑的量大於在橫切於該較佳方向上的量。其中,作為形成該黏合劑圖形的替代方案,該附著劑圖形可用來加大縱向強度。不過在此種圖形中既分佈有黏合劑又分佈有附著劑的情況下,可獲得極佳的縱向強度。
熔膠劑,亦稱熱黏接劑、熱膠或者英語的“hotmelt”,已久為人知。一般而言,熔膠劑主要指熔化後與待黏接面發生接觸、在冷卻過程中迅速凝固從而迅速產生強度的無熔劑產品。適合用作本發明之溶膠劑的例如為熱塑性聚合物,如聚醯胺(PA)、共聚醯胺、聚酯(PES)、共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及其共聚物(EVAC)、聚烯烴,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非晶聚α-烯烴(APAO)、聚胺酯(PU)等等,以及/或者上 述聚合物之組合(混合物及共聚物)。該附著劑較佳不含任何PVC或者PVC含量不超過0.1wt%。
該附著劑可呈現為膏料以及/或者呈現為粉末。採用膏料時,該等熱塑性聚合物在該膏料中的含量較佳為10wt%以上,較佳為10wt%至70wt%。作為其他組分,該膏劑可含有水及常見之輔料,如增稠劑、乳化劑。採用粉末時,以純粹形式採用相應之聚合物及/或其混合物,視情況亦可加入常見之調節劑。
該等熔膠劑之黏接效果的原理在於:其作為熱塑性聚合物能可逆熔化,其液態熔體之黏度因熔化過程而降低,遂能將待黏接面潤濕從而與待黏接面形成黏合。之後進行冷卻,熔膠劑隨之重新凝固為內聚性較高之固體從而與黏接面建立連接。實施了黏接後,該黏彈性聚合物確保黏合效果即使在冷卻過程結束後發生體積變化以及相應形成機械應力的情況下亦保持不變。所產生的黏接效果為各基板間提供黏合力。
先前技術係以一獨立操作步驟將該等附著劑塗層鍍覆至纖維布材。可採用粉點法、焊膏印刷法、雙點法、撒佈法及熱熔法等常見技術為附著劑技術。作為面料黏合方面最有效的方案,本發明亦可於保養處理完畢後實施背面黏著相關之所謂“雙點塗佈”。
此種雙點具有一雙層結構。由基點與頂點構成。基點滲入基本材料且用作防止附著劑返回的阻擋層,基點亦用於錨定頂點粒子。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附著劑與黏合劑處於該載體層的同一面。在該實施方式中尤佳地,該前述之非等向性黏合劑圖形用作基點,或者在採用黏合劑線或黏合劑區域時用作“下線”及/或“下區域”。 該黏合劑圖形除該黏合劑外亦可含有一或多種有助於提高黏接力的熱塑性聚合物。該黏合劑圖形除有助於錨定於基本材料外,亦可用作防止附著劑返回的阻擋層,具體視所採用的化學而定。
在此情形下,該雙層複合體中的主要黏合部分首選為該頂點或者該“上線”及/或該“上區域”。該頂點可由以粉末的形式撒佈之熱塑性材料構成。較佳於撒佈工藝完畢後將過剩粉末重新吸出。隨後之燒結工藝結束後,該熱塑性材料係(熱)結合於黏合劑圖形上並可用作與面料之黏接劑。
在該實施方式中,較佳將該黏合劑儘可能深地置入該襯底材料。舉例而言,該黏合劑之相對該載體層之平均橫截面的透入深度較佳至少為10%,更佳為20至60%。可透過相關領域通常知識者所瞭解的方式,如透過對黏合劑的流變性能、不織布的曝露程度或所用壓力系統的類型,進行調整,來控制該黏合劑的透入深度。
就附著劑及黏合劑鍍覆於載體層之同一面上的布材而言,該等布材之優點在於位置再調整性較佳,因為該布材的一面既不具附著劑又不具黏合劑。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替代實施方式,將附著劑及黏合劑鍍覆至該載體層的不同面。在該實施方式中,例如為該布材的背面配設黏合劑,為該布材的正面配設附著劑。在此情況下,該附著劑可直接處於該布材之表面上,或者處於一多層系統中,例如以頂點或者“上線”及/或“上區域”的形式處於一雙層附著劑系統中。
就附著劑及黏合劑鍍覆於載體層之不同面上的布材而言,其 優點在於能夠實現極佳的縱向強度。在此情形下,附著劑與黏合劑能夠以互不干擾的方式自兩面滲入該載體層,從而自兩面提高強度。進一步較佳地,採用該實施方式後,能夠在兩面上以不同的方式構建該圖形。如此便能對布材強度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調節。
在該實施方式中,該附著劑較佳係包含在雙點中。如此便能獲得極佳的縱向穩定性及分離力。
根據本發明之布材易於製造且製造成本較低。例如可採用一種方法製造該布材,該方法包括以下處理步驟:a)製備一載體層,其至少局部具有纖維之縱向定向;b)將一黏合劑以一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塗佈至該載體層之選定表面區域,使得在該載體層之縱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的量大於在該載體層之橫向上的量;c)將一可用熱軟化的附著劑塗佈至該載體層及/或該黏合劑;d)對步驟c)中所獲得之經塗佈的載體層進行熱處理,以便將該附著劑燒結於該載體層之表面上及/或該黏合劑上/與該載體層之表面及/或該黏合劑燒結在一起。
根據本發明,可將附著劑及黏合劑鍍覆至該載體層的相同或不同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將附著劑及黏合劑鍍覆至該載體層的不同面。其中為產生縱向定向之圖形,較佳藉由模板或網板來鍍覆該黏合劑及/或該附著劑。在另一步驟中,將該附著劑鍍覆至該載體層之相對該黏合劑塗佈的一面。較佳首先實施該黏合劑之鍍覆,因為在此情況下, 該黏合劑能夠極佳地滲入該載體層並將該載體層穩定化。
試驗表明,藉由滾塗機系統並採用一施加結構之網板及/或一模板便能特別簡單地鍍覆黏合劑。該所用網板或模板具有所期望之黏合劑圖形的負形,例如呈現為點狀、點排狀、線狀、波狀及/或面狀的開口。尤佳採用具有相對機器方向有所偏移之細棍圖形之負形的網板及/或模板。
為確保布材之內部襯墊及位置再調整,較佳地將該黏合劑儘可能深地置入該載體層。尤佳地,該黏合劑及/或該附著劑以某個深度滲入該載體層,使得該透入深度為該載體層之平均橫截面的至少10%,較佳為10%至70%,更佳為20%至60%。在該實施方式中,尤佳採用較佳藉由滾塗機系統置入之含有丙烯酸酯的黏合劑。
在該實施方式中,例如可藉由焊膏印刷來鍍覆該附著劑。較佳亦可以雙層附著劑點的形式鍍覆該附著劑,該等雙層附著劑點包括朝向載體層的基點以及佈置於基點上方的頂點,其中該等基點含有一黏合劑,該等頂點含有該附著劑。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替代實施方式,將附著劑與黏合劑鍍覆至該載體層的同一面。此種做法之優點在於,能夠在一個處理步驟中塗佈黏合劑與附著劑。據此而產生一種成本較低的生產方法,其尤佳包括以下做法:- 第一步驟係用一模板將該黏合劑鍍覆至該載體層的選定區域,使得該等結合區域在縱向上的延伸度大於在該載體層之橫向上的延伸度,- 隨後將該附著劑鍍覆至該等結合區域。其中形成若干雙層之附著劑區域。
藉由該方案能夠獲得某種布材,在該等布材中,以雙層附著劑區域(如雙點)的形式鍍覆該附著劑,該等雙層附著劑區域包括朝向載體層的基點以及佈置於基點上方的頂點,其中該等基點含有該黏合劑,該等頂點含有該附著劑。在該實施方式中,尤佳亦採用含有丙烯酸酯的黏合劑。採用該黏合劑能夠在透入深度與黏合劑點在該表面上之突出度間實現極佳的相關性。
可依照傳統雙點技術例如藉由滾網印花(特別是用長柄耙)來鍍覆該等基點。採用長柄耙時,能夠在黏合劑之透入深度與黏合劑點之突出度間實現極佳的相關性。黏合劑點之突出係有利之舉,此種突出有助於鍍覆附著劑。
亦可藉由傳統技術,如透過撒佈鬆粉形式之附著劑,來鍍覆該等頂點。採用該方法時,可將過剩附著劑吸出。
本發明亦有關於該布材在製造紡織品襯墊,特別是製造前區內的加固襯料(胸毯,breast pieces)、製造服裝之邊緣區域內的帶材、製造褲子中的絲帶以及/或者製造口袋邊緣穩定襯料,方面的應用。該布材可視期望之襯墊性能而採用單層或多層結構。
圖1為具有網格1的不織布基礎1。
圖2為具有網格2的不織布基礎2。
圖3為具有網格3的不織布基礎3。
圖4為具有網格4的不織布基礎4。
圖5為具有網格5的不織布基礎5。
圖6為具有網格6的不織布基礎6。
下面結合若干實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例:製造不同之雙面塗佈之布材
在一試驗系列中,為一熱加固不織布基礎IL C 624 86塗佈23g/m2的重量。第一步驟係用滾塗機將一黏合劑膏塗佈至具有圖1至5所示之模板網格(網格1至5)的丙烯酸基。第二步驟係用雙點法對相對該黏合劑壓力的一面進行塗佈,其中將一PU黏合劑膏用作基點,將一熱塑性聚胺酯用作鬆粉。
塗佈步驟中選用以下條件:
第一步驟:
a)用滾塗機為該不織布基礎塗佈一形式為細棍網格的丙烯酸黏合劑(較硬)。塗佈量為3.5至4g/m2。在此過程中獲得不織布基礎2。
b)作為替代方案,用滾塗機為該不織布基礎塗佈一形式為細棍網格的丙烯酸黏合劑(較軟)。塗佈量為3.5至4g/m2。在此過程中獲得不織布基礎3。
第二步驟:透過雙點法對步驟1中所獲得之不織布基礎2及3的背離該黏合劑塗佈的一面進行塗佈。採用CP 52點式模板來產生點圖形。採用塗佈量為3g/m2的PU黏合劑來形成基點。採用塗佈量為6g/m2的PU粉來製成頂點。
在此過程中獲得以下產物: 產物2A-1至2A-5=丙烯酸黏合劑(較硬)+具有網格1-5(圖1-5)的PU黏合劑/PU粉
表1為分離力、背面黏著(RV)、主拉力(HZK)、3N及5N時的物料模數、襯料之可熨燙性(--:極差,++:極佳)以及手感(--:極差,++:極佳)。測試對象為基本材料IL C 624、當前之經紗增強襯料EE 6035(基本材料IL C 624,經紗增強的)及具有5種不同塗佈網格的前述新類型。
如表1所示,純不織布基礎沿縱向幾乎不具任何加固。透過加入拉舍爾線材便能顯著提高主拉力及模數值。透過該新處理工藝還能達到與基本材料IL C 624相比沿縱向顯著增強不織布襯料的效果(主拉力及模數值),而不會對可熨燙性及手感造成嚴重影響。此外還能實現極大地分離力與極輕的背面黏著。
試驗2A-1至2A-5同樣表明,所用基質對所有上述性能產生影響。因此,正確選擇模板是取得最佳成效的重要步驟。
表2係對表1所示類型2A-5與另一類型3A-5進行比較。2A-5 與3A-5的唯一區別在於,與2A-5相比,3A-5在該第一步驟中採用了軟得多的黏合劑(較小的Tg)。
如表2所示,黏合劑的選擇同樣對不織布的縱向穩定性產生重大影響。該較軟的黏合劑大幅降低縱向穩定性,其中對手感產生積極影響。
表3為2種不織布基礎材料在1N、3N及5N時的模數值。該二不織布基礎材料係指經熱加固之不織布,其中在採用基材554(18g/m2)時將Feinraute(略微粗化表面,=較大熔接面)用來進行加固。為該二基本材料塗佈一特殊黏合劑點層(5g/m2),其具有包含丙烯酸黏合劑的圖6所示網格6,再往同一面上鍍覆PU粉(10g/m2)。
如表3所示,透過所用基本材料同樣對襯料的縱向穩定性產 生重大影響。基材554在3N時的百分比膨脹度為2.76。基材IL C 624之值雙倍於此,為5.92。此外還能看出:即使在同一面上塗佈黏合劑及附著劑的情況下,亦能透過選擇特殊的模板網格來相對未經塗佈之不織布而言大幅提高基材的縱向穩定性,而不會使襯料手感變差。

Claims (15)

  1. 一種具有非等向性性能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特別是可應用為紡織工業中的可固定的襯料,包含一由纖維織物或不織布構成的載體層,該載體層上鍍覆有一可用熱軟化的附著劑及一黏合劑,其中該載體層之纖維至少局部具有非等向性定向以形成一較佳方向,且其中,該黏合劑及/或該附著劑以一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以某種方式分佈,使得在該等纖維之該較佳方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及/或附著劑的量大於在橫切垂直於該等纖維之該較佳方向上的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根據EN-13934-1在3N時測得之沿縱向與沿橫向之模數值之比為2至100,較佳地為4至50,特別是為6至4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根據EN-13934-1在3N時沿縱向測得之強度模數為0.3至3%,較佳地為0.5至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根據DIN EN 29073-3測得之沿縱向的最大拉力為15N/5cm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該黏合劑及/或該附著劑呈現為由若干點、點排、線、波及/或面構成的縱向定向之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呈現為細棍圖形以及/或者呈現為由若干點及/或細棍構成的圖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 其特徵在於,沿該機器方向延伸之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為0.1至10mm,較佳地為0.3至6mm,特別是為0.5至3m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相對該縱向而言,該等點或點線的間距為0.1至10mm,較佳地為0.2至4mm,特別是為0.3至2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縱向的間距與該等條帶或點線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之商<1,較佳地為0.6至0.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該載體層具有一點線圖形,其沿橫向每英吋包含5至30個,較佳為15至20個,特別是約18個沿橫向佈置的點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該圖形為細棍圖形,其中,該等細棍相對該橫向而言至少部分地成排或者彼此錯開地佈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細棍圖形具有若干長度為0.5至100mm以及/或者寬度為0.1至1mm的細棍,其中該等細棍之沿該載體層之橫向的間距較佳地為0.1至10mm,以及,該等細棍之相對該載體層之縱向的間距為0.1至10mm,較佳地為0.2至5mm,特別是為0.3至3mm。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其特徵在於,附著劑與黏合劑處於該載體層的同一面上且較佳地構建為雙層。
  13.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中任一項或多項之布材的應用,用於製造前區內的加固襯料(胸毯,breast pieces)、製造服裝之邊緣區域內的帶材、製造褲子中的絲帶以及/或者製造口袋邊緣穩定襯料。
  14.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中任一項或多項之布材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處理步驟:a)製備一載體層,其至少局部具有纖維之縱向定向;b)將一黏合劑以一規則及/或不規則圖形塗佈至該載體層之選定表面區域,使得在該載體層之縱向上所存在之黏合劑的量大於在該載體層之橫向上的量;c)將一可用熱軟化的附著劑塗佈至該載體層及/或該黏合劑;d)對步驟c)中所獲得之經塗佈的載體層進行熱處理,以便將該附著劑燒結於該載體層之表面上及/或該黏合劑上/與該載體層之表面及/或該黏合劑燒結在一起。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附著劑與黏合劑鍍覆至該載體層的同一面。
TW103145170A 2014-01-17 2014-12-24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TW2015408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00417.1A DE102014000417A1 (de) 2014-01-17 2014-01-17 Thermisch fixierbares Flächengebil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889A true TW201540889A (zh) 2015-11-01

Family

ID=5213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170A TW201540889A (zh) 2014-01-17 2014-12-24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AR (1) AR099085A1 (zh)
DE (1) DE102014000417A1 (zh)
TW (1) TW201540889A (zh)
WO (1) WO2015106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4839B4 (de) * 2018-08-31 2021-05-12 Kufner Holding Gmbh Heißsiegelbares, textiles Flächengebilde mit nachhaltiger Klebstoffbeschichtung und seine Verwendung
DE102022105897A1 (de) 2022-03-14 2023-09-14 Carl Freudenberg Kg Thermisch fixierbares Flächengebilde mit biologisch abbaubarer Haftmas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88669A4 (zh) 1969-04-17 1974-11-29
DE2162941A1 (de) * 1971-12-18 1973-07-05 Freudenberg Carl Fa Mehr-bereich-einlagen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2260677C3 (de) * 1972-12-12 1976-03-25 A4 Id 27-06 Einlagestoff auf Vliesstoffbasis
DE2315551B2 (de) * 1973-03-28 1976-05-06 A4 Id 27-06 Mehrlagiger vliesstoff zur herstellung von versteifungseinlagen fuer kleidungsstuecke
DE3216099A1 (de) * 1982-04-30 1983-11-10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Vliesstoff mit einem abstand aufweisenden flecken
GB8316704D0 (en) 1983-06-20 1983-07-20 Bondina Ltd Interlinings
DE102009010995B4 (de) * 2008-04-30 2013-10-24 Carl Freudenberg Kg Thermisch fixierbares Flächengebilde
DE102011112267A1 (de) * 2011-09-02 2013-03-07 Carl Freudenberg Kg Fixierei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099085A1 (es) 2016-06-29
DE102014000417A1 (de) 2015-07-23
WO2015106903A1 (de)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0942B2 (en) Fusible textile fabric
US8354144B2 (en) Thermofusible textile fabric
US4451314A (e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fluffy, light-weight, soft nonwoven fabric
EP0119754B1 (en) Composite fusible interlining fabric and method
JP2636060B2 (ja) 融着性芯布
JP6526833B2 (ja) 熱接着性平面形成物
JPH0515377B2 (zh)
JPH1143812A (ja) 安定性が改良された布芯地
US20130059114A1 (en) Fusible interlining
JP2009517249A (ja) 固着可能な芯地材料
TW201540889A (zh)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及其製造方法與應用
CN106232897B (zh) 热熔粘合性幅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894729B2 (ja) ニット生地用接着芯地の製造方法
TWI411715B (zh) 可用熱固定的布材
WO2009125791A1 (ja) 複合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8552B2 (zh)
JPH0320481B2 (zh)
CS277049B6 (cs) Podlahová krytina s řezaným vlasem a způsob její výroby
CS233375B1 (cs) Oděvní výrobek
JPH0465502A (ja) 複合接着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