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0569A - 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 Google Patents

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0569A
TW201540569A TW103143315A TW103143315A TW201540569A TW 201540569 A TW201540569 A TW 201540569A TW 103143315 A TW103143315 A TW 103143315A TW 103143315 A TW103143315 A TW 103143315A TW 201540569 A TW201540569 A TW 2015405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wheel frame
air
ring memb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3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1150B (zh
Inventor
Tatsuya Ueda
Makoto Tachiban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Publication of TW201540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1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1Tyre supporting devices, e.g.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5/00Apparatus or tools adapted for mounting, removing or inspecting tyres
    • B60C25/002Inspecting 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02Details of balancing machines o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輪胎保持裝置(1)具備:支撐輪胎(T)的第一支撐部(2)、支撐輪胎(T)的第二支撐部(3)、及對輪胎(T)的內部進行供氣排氣的供氣排氣部(5)。第二支撐部(3),具有朝向第一支撐部(2)突出的突出部(33)。供氣排氣部(5),具有:使空氣流通的第一流路(F1);第二流路(F2),是使空氣從突出部(33)之前端所形成的開口部(331)流通至輪胎(T)的內部;及捕集部(53),其安裝於開口部(331),捕集從輪胎(T)內部混入至第二流路(F2)的異物(G)。

Description

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本申請案是以2014年4月22日所申請之日本特願2014-088197號來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援用於此。
在輪胎的製造工程中,為了對硫化後的輪胎進行品質檢査而進行有各式各樣的試驗。作為進行輪胎試驗的系統,有著測量輪胎之均勻性的輪胎均勻性試驗機、或測量輪胎平衡度的輪胎平衡度測定裝置。如此般之進行輪胎試驗的系統中,是使用有保持試驗對象之輪胎的輪胎保持裝置。
如此般之輪胎保持裝置,例如於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所揭示。於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輪胎保持裝置,為了以所期望的寬度尺寸保持輪胎,而互相使用可裝卸的下輪框與上輪框。輪胎保持裝置,是以該下輪框與上輪框夾住輪胎的方式來予以保持,且進行對 內部送入空氣的灌氣處理。藉此,在輪胎保持裝置中,使輪胎的內部壓力升壓至接近使用狀態的值為止,來模擬實際安裝於輪圈的使用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697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263072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904319號公報
但是,於輪胎會附著有在將橡膠流入模具而製造之際所產生之鬍鬚般的碎塊、或因為被夾入模具而在端部產生的毛邊。該碎塊或毛邊是在進行各種檢査之前先從輪胎本體修剪掉。但是,進行修剪而從輪胎本體脫落的小碎屑,有時會作為異物而殘留在輪胎內部。如此般殘留在內部的異物,在檢査結束之後,為了從輪胎保持裝置取下輪胎而將輪胎內部的空氣予以排出時,會隨著空氣一起從輪胎的內部被排出,而流入用來將輪胎保持裝置內之配管等之空氣予以排出的流路。因此,該異物會到達輪胎保持裝置內的配管或閥,引起配管堵塞或閥之動作不良等問題,有著無法對輪胎充分地進行空氣的供氣排氣之虞。
本發明,是提供可對於所保持的輪胎安定地 進行空氣之供氣排氣的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本發明之第一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具備: 第一支撐部,其安裝有支撐輪胎之一方側的第一輪框;第二支撐部,其安裝有支撐前述輪胎之另一方側的第二輪框;及供氣排氣部,其連接於供給空氣的供給源並將前述空氣供給至由前述第一輪框及前述第二輪框所支撐之前述輪胎的內部,並且將供給至前述輪胎內部的前述空氣排氣至前述輪胎的外部,前述第二支撐部,具有朝向前述第一支撐部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第一支撐部,具有被前述突出部插入的插入部,前述供氣排氣部,具有:第一流路,是貫通前述插入部而形成,用以使前述空氣流通;第二流路,是使流通於前述第一流路的前述空氣從前述突出部之前端所形成的開口部流通至前述輪胎的內部;及捕集部,其設置於前述開口部,捕集從前述輪胎內部混入至前述第二流路的異物。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是在第一流路與第二流 路之間的空氣流入口亦即開口部設有捕集部。因此,在從輪胎內部排出空氣之際,可抑制輪胎內部的異物混入第二流路而流入至第一流路的情形。亦即,在藉由碎塊或毛邊的處理等而在輪胎內部殘留有異物的情況時,即使隨著排氣出來的空氣使該異物從輪胎內部流出,亦可藉由捕集部 捕集該異物來抑制異物混入第一流路的情形。因此,可防止第一流路被異物堵塞而妨礙空氣流通的情形。
本發明之第二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是如前 述第一態樣,其中,前述捕集部是可裝卸地設置於前述開口部亦可。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可容易拆卸捕集部。具體來說,是將捕集部裝設在突出部的前端亦即開口部處。藉此,只要為第二輪框對第一輪框分開且突出部並未插入插入部的狀態的話,突出部的開口部會成為露出。因此,可容易地找到設在開口部的捕集部。藉由使捕集部成為可裝卸,在捕集部堆積有異物的情況時,可拆下捕集部而容易地進行交換或清掃,可提高維護性。
本發明之第三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是如前述第二態樣,其中,前述捕集部亦可具有:可裝卸於前述開口部的環構件、及藉由前述環構件而安裝於前述開口部的過濾器。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過濾器是與可裝卸於開口部的環構件為各別構成,藉此可因應目的進行過濾器的更換。因此,可因應捕集對象的異物來使用過濾器而更有效果地捕集異物。因此,可因應所使用的輪胎保持裝置容易地調整所欲除去的異物。
本發明之第四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是如前述第三態樣,其中,前述突出部是從前述第二支撐部呈筒狀地突出,前述環構件是呈筒狀而插入前述開口部,前述 捕集部具有:彈性構件,其在前述環構件之外周面與前述突出部之內周面之間以壓縮變形的狀態下被安裝亦可。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可藉由彈性構件來限制 環構件的移動。具體來說,將環構件從開口部插入時,壓縮變形的彈性構件會朝環構件的外周面與突出部的內周面反彈。因此,限制環構件的移動。藉此,只要將環構件從開口部壓入便可容易地安裝於突出部。
本發明之第五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是如前 述第三態樣,其中,前述突出部是從前述第二支撐部呈筒狀地突出,前述環構件是呈筒狀而插入前述開口部,前述捕集部具有:卡合部,其可在前述突出部的內周面及前述環構件的外周面,藉由相對的旋動使前述內周面與前述外周面卡合及解除卡合的狀態亦可。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是藉由相對的旋動來卡 合突出部的內周面及環構件的外周面,且,藉由解除卡合的狀態,可容易地將環構件安裝於突出部。由於只要不進行相對旋轉就不會解除卡合狀態,故可將捕集部更牢固地安裝於開口部。
本發明之第六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是如前 述第三態樣,其中,前述突出部是從前述第二支撐部呈筒狀地突出,前述環構件是呈筒狀而插入前述開口部,前述捕集部具有:限制部,其是從前述突出部的外部來限制前述環構件相對於前述開口部的移動亦可。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在環構件從開口部插入 的狀態下,是藉由限制部來限制從外部的移動。於是,若不從外部解除限制部的話,則無法移動環構件。因此,可將捕集部更牢固地安裝於開口部。
本發明之第七態樣的輪胎保持裝置,是如前 述第三至第六態樣之任一者,其中,前述捕集部,是形成有:面向前述第二流路,且相對於流通於前述第二流路之前述空氣的流動方向,呈傾斜的傾斜面亦可。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使捕集部形成有面向第 二流路呈傾斜的傾斜面,藉此使與空氣一同沿著空氣的流通方向流通於第二流路的異物,碰撞於傾斜面而堆積在一方。於是,可維持另一方之異物較少的狀態。因此,容易確保用以使空氣流通的空間,可更進一步地使空氣穩定地流通。
本發明之第八態樣的輪胎試驗系統,其具 備:前述輪胎保持裝置;及對藉由前述第一輪框及前述第二輪框所支撐之前述輪胎的特性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
根據如此般的構造,藉由使用上述輪胎保持 裝置,可連續且穩定地對複數輪胎進行:對成為測量對象的輪胎依序進行安裝、供氣、測量、排氣、拆卸的步驟。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捕集部捕集異物,可安定地對所保持的輪胎進行空氣的供氣排氣。
T‧‧‧輪胎
T1‧‧‧胎緣部
100‧‧‧輪胎試驗系統
1‧‧‧輪胎保持裝置
2‧‧‧下部心軸(第一支撐部)
21‧‧‧基台
22‧‧‧下部心軸本體
23‧‧‧插入部
231‧‧‧插入孔
24‧‧‧下輪框(第一輪框)
241‧‧‧下輪框輪框安裝部
242‧‧‧下輪框本體
242a‧‧‧下輪框按壓面
242b‧‧‧下輪框圓筒部
3‧‧‧上部心軸(第二支撐部)
31‧‧‧上部心軸本體
32‧‧‧昇降機構部
321‧‧‧框架
322‧‧‧滾珠螺桿
324‧‧‧輪框升降梯
33‧‧‧突出部
331‧‧‧開口部
332‧‧‧安裝凹部
333‧‧‧流通孔
334‧‧‧卡合溝
34‧‧‧上輪框(第二輪框)
341‧‧‧上輪框安裝部
342‧‧‧上輪框本體
342a‧‧‧上輪框按壓面
342b‧‧‧上輪框圓筒部
4‧‧‧連結部
41‧‧‧卡合爪
5‧‧‧供氣排氣部
F1‧‧‧第一流路
F2‧‧‧第二流路
51‧‧‧閥部
52‧‧‧壓力計
G‧‧‧異物
53、63、73、83‧‧‧捕集部
531‧‧‧環構件
531a‧‧‧環構件本體
531b‧‧‧凸緣部
532‧‧‧過濾器
532a‧‧‧過濾器本體
532b‧‧‧緣部
533‧‧‧彈性構件
10‧‧‧測量部
11‧‧‧負載輪圈
12‧‧‧軌道
631‧‧‧卡合部
631a‧‧‧螺旋狀凸部
631b‧‧‧螺旋狀凹部
731‧‧‧限制部
731a‧‧‧螺紋孔部
731b‧‧‧螺紋插通孔
731c‧‧‧螺紋構件
831‧‧‧凸形過濾器
832‧‧‧水平過濾器
833‧‧‧傾斜過濾器
833a‧‧‧傾斜面
圖1為說明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輪胎試驗系統的概略構成圖。
圖2為說明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輪胎保持裝置內之構造的概略圖。
圖3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集部的剖面圖。
圖4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集部的剖面圖。
圖5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捕集部的剖面圖。
圖6為說明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集部的剖面圖。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參照圖1至圖3進行說明。
針對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系統100進行說明。以下的實施形態中,輪胎試驗系統100是以針對輪胎均勻性試驗機的場合進行說明。
輪胎試驗系統100,是對硫化成形後之輪胎T 的不均勻性等之輪胎T的特性進行測量並檢査。如圖1所示般,本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系統100,具備:保持試驗對象亦即輪胎T的輪胎保持裝置1、及對輪胎T施以既定荷重的負載輪圈11。
輪胎保持裝置1,是保持試驗對象的輪胎T, 並對輪胎T內部送入空氣,藉此來模擬實際安裝於輪圈之輪胎T的使用狀態。圖2,為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輪胎保持裝置1內之構造的概略圖。本實施形態的輪胎保持裝置1,是如圖2所示般,具備:安裝於第一輪框(下輪框)24的第一支撐部(下部心軸)2、支撐輪胎T之一方側的下輪框24、安裝有第二輪框(上輪框)34的第二支撐部(上部心軸)3、支撐輪胎T之另一方側的上輪框34、對下部心軸2連結上部心軸3的連結部4、以及對以下輪框24及上輪框34所保持之輪胎T的內部進行空氣之供氣及排氣的供氣排氣部5。
下部心軸2,是透過下輪框24將輪胎T保持 成可旋轉。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下部心軸2,具有:基台21、設置於基台21的下部心軸本體22、及從下部心軸本體22朝上部心軸3突出的插入部23。
下部心軸本體22,是對於基台21連接於未圖 示的馬達,且設置成可旋轉。下部心軸本體22,其下輪框24為可裝卸。本實施形態的下部心軸本體22,是成為於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狀。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下部心軸本體22,其內部之呈圓形剖面的中空部分是構成第 一流路F1的一部分。
插入部23,是從下部心軸本體22朝上部心軸 3突出於鉛直方向的上方。本實施形態的插入部23,是成為朝鉛直方向延伸的有底圓筒狀。插入部23,其中心軸是在下部心軸本體22之中心軸的延長線上而形成於下部心軸本體22之鉛直方向的上端。插入部23的頂部,是朝向鉛直方向的上方來配置,且在中心形成有圓形的插入孔231。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之插入部23的內部,是成為可安裝下輪框24的外徑且往鉛直方向延伸,內部呈圓形剖面的中空部分是構成第一流路F1的一部分。
下輪框24,是從輪胎T之軸線方向的一方側亦即鉛直方向的下方,來支撐輪胎T下方的胎緣部T1。本實施形態的下輪框24,具有:形成圓筒狀的下輪框安裝部241、及設置於下輪框安裝部241之端部的下輪框本體242。
下輪框安裝部241,是被插入部23插入且安裝於下部心軸本體22。下輪框安裝部241,是成為朝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狀。下輪框安裝部241,其內部的中空部分形成為插入部23可插入的形狀。本實施形態的下輪框安裝部241,其中心軸是配置在插入部23的中心軸上。
下輪框本體242,是形成於下輪框安裝部241之鉛直方向的上方端部。下輪框本體242,是形成為俯視時為圓形,且具有:可在輪胎T下方之胎緣部T1之外側面的全周密接之環狀的水平面亦即下輪框押壓面242a。 於下輪框本體242,嵌入至胎緣部T1之內周側的下輪框圓筒部242b,是形成為從下輪框押壓面242a往鉛直方向上方突出。
上部心軸3,是透過上輪框34來將輪胎T保 持成可旋轉。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上部心軸3,具有:與下部心軸本體22對向配置的上部支撐部本體31、使上部支撐部本體31於鉛直方向上下移動的昇降機構部32、及從上部支撐部本體31朝下部心軸2突出的突出部33。
上部支撐部本體31,是與下部心軸本體22於 鉛直方向對向配置。上部支撐部本體31,是對於昇降機構部32被支撐成可旋轉。上部支撐部本體31,其上輪框34成為可裝卸。
昇降機構部32,是如圖1所示般,在固定於 基台21的框架321處藉由滾珠螺桿322安裝有輪框升降梯324。輪框升降梯324,是藉由滾珠螺桿322而可於鉛直方向上下移動。於輪框升降梯324,固定有上部支撐部本體31。昇降機構部32,是藉由輪框升降梯324來調整上部支撐部本體31之鉛直方向的位置,且對於下部心軸本體22來調節上部支撐部本體31之鉛直方向的上下距離。
突出部33,是從上部支撐部本體31朝向下部 心軸2突出於鉛直方向下方。本實施形態的突出部33,是成為於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狀。突出部33,其中心軸 是形成為在插入部23之中心軸的延長線上。本實施形態的突出部33,其外徑是形成為可插入至形成於插入部23之頂部的插入孔231,且延伸於鉛直方向。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突出部33,其外徑是成為外周面一邊接觸插入孔231的內周面,一邊進行插入。本實施形態的突出部33,其鉛直方向的上端與上部支撐部本體31一體地連接。突出部33,其鉛直方向的下端為開放,藉此於前端具有開口部331。
於開口部331,形成有用來安裝後述之捕集部53用的安裝凹部332。
安裝凹部332,是於開口部331,形成為從突出部33的內周面朝向外周面側凹陷,並在前端處開口。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安裝凹部332,是呈比突出部33的內周面更大一圈的圓形剖面,且從突出部33的前端凹陷。
突出部33,在鉛直方向之上方亦即上部支撐部本體31側,形成有朝水平方向貫通的流通孔333。
本實施形態中,流通孔333是從突出部33的內周面朝向外周面於水平方向貫通而形成。流通孔333,是形成於挾著突出部33之中心軸的相對向之二處。
因此,突出部33的內部,是從開口部331透過內部呈圓形剖面的中空部分而連通至流通孔333,藉此構成使空氣流通至輪胎T內部的第二流路F2。
突出部33,是形成有從鉛直方向之下方端部的外周面凹陷的卡合溝334。
卡合溝334,是跨越突出部33之外周面的全周而形成環狀。卡合溝334,是於鉛直方向錯開形成有複數個。 卡合溝334,是與連結部4卡合。
上輪框34,是從輪胎T之軸線方向的另一方 側亦即鉛直方向的上方,來支撐輪胎T之上方的胎緣部T1。上輪框34,是成為可與下輪框24一併交換輪胎T的胎緣徑。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上輪框34,具有:形成為圓筒狀的上輪框安裝部341、及設在上輪框安裝部341之端部的上輪框本體342。
上輪框安裝部341,是在上部支撐部本體31 安裝成與下輪框24在鉛直方向相對向。上輪框安裝部341,是成為朝向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狀。上輪框安裝部341,是形成為可在內部的中空部分配置突出部33的形狀。上輪框安裝部341,是配置成其中心軸與突出部33的中心軸為同軸。上輪框安裝部341,是安裝於上部支撐部本體31。
上輪框本體342,是形成於上輪框安裝部341 之鉛直方向的下方端部。上輪框本體342,是形成為俯視時為圓形,且具有:可在輪胎T上方之胎緣部T1之外側面的全周密接之環狀的水平面亦即上輪框押壓面342a。 於上輪框本體342,嵌入至胎緣部T1之內周側的上輪框圓筒部342b,是形成為從上輪框押壓面342a往鉛直方向下方突出。
連結部4,是對於下輪框24以所期望的位置 來固定上輪框34的位置,且,能解除固定的狀態。本實施形態的連結部4,具備:卡合於卡合溝334的卡合爪41、將卡合爪41支撐成可旋轉的銷42、及以銷42為中心使卡合爪41旋轉之未圖示的驅動機構。
卡合爪41,是對於插入部23以90°的等間隔 配置來配置於4處。卡合爪41,是於鉛直方向的上方突出有朝向插入部23之中心軸側的鉤部411。
銷42,是在卡合爪41之鉛直方向的中央處配置有銷42。銷42,是將卡合爪41支撐成可旋轉。
驅動機構,是藉由未圖示的彈簧等之彈性 體,來使卡合爪41的下端朝向插入部23的中心軸彈壓,並以銷42為中心使卡合爪41旋轉。驅動機構,是於卡合爪41之間插入有突出部33,且卡合爪41的下端被按壓於外周側。藉此,驅動機構,是使卡合爪41旋轉,而成為可將鉤部411插入至突出部33的卡合溝334,或是從卡合溝334離開。
供氣排氣部5,是連接於供給空氣之未圖示的 供給源。吸氣排氣部5,是對於由下輪框24及上輪框34所支撐之輪胎T的內部供給空氣,並且將供給至輪胎T內部的空氣排氣至輪胎T的外部。本實施形態的供氣排氣部5,具有:第一流路F1、第二流路F2、調整使空氣往第一流路F1之流出流入的閥部51、配置於第一流路F1的壓力計52、及安裝於突出部33之開口部331的捕集部53。
第一流路F1,是透過閥部51將由供給源所供 給的空氣流通至第二流路F2,並且使從第二流路F2所流入的空氣流通至閥部51。本實施形態的第一流路F1,是如上述般,形成於下部心軸本體22及插入部23,且亦形成於基台21內。第一流路F1,是在基台21,與形成於下部心軸本體22的部分連接。第一流路F1,是藉由剖面呈圓形的配管211所構成。
第二流路F2,是將由第一流路F1所流入的空 氣從突出部33之前端的開口部331透過流通孔333而流通至輪胎T內部,且將輪胎T內部的空氣從流通孔333透過開口部331而流通至第一流路F1。
閥部51,是切換對第一流路F1之空氣的供氣 及從第一流路F1之空氣的排氣。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閥部51,是設在基台21內等處,且連接於第一流路F1之一方的端部。本實施形態的閥部51,是連接於未圖示之空氣的供給源及未圖示之空氣的排出口。閥部51,是將供給源與排出口之任一方的空氣流路予以開放的同時,將另一方的空氣流路予以關閉。
壓力計52,是測量第一流路F1內之空氣的壓 力。本實施形態的壓力計52,是於第一流路F1,配置在接近閥部51的位置。
捕集部53,是捕集由輪胎T內部混入至第二 流路F2的異物G。捕集部53,是設在突出部33的開口部331。捕集部53,是捕集從輪胎T的內部透過流通孔333而流入至第二流路F2的異物G。本實施形態的捕集 部53,是在開口部331設置成可裝卸於突出部33。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捕集部53,是如圖3所示般,具有:可裝卸於開口部331的環構件531、藉由環構件531安裝於開口部331的過濾器532、及配置在環構件531與突出部33之間的彈性構件533。
環構件531,是對於突出部33從開口部331 插入來安裝。本實施形態的環構件531,具有:呈圓筒狀的環構件本體531a、及從環構件本體531a之一端往外周側突出的凸緣部531b。
環構件本體531a,是插入至形成於開口部 331的安裝凹部332。本實施形態的環構件本體531a,是形成為朝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狀。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環構件本體531a,是在插入至安裝凹部332的狀態下,其外周面接觸於安裝凹部332的內周面,使環構件的內周面對於突出部33的內周面成為沒有階差之平行的面,而形成圓筒狀。
凸緣部531b,是形成於環構件本體531a之鉛 直方向下方的端面。凸緣部531b,是從環構件本體531a往徑方向外側突出而形成。本實施形態的凸緣部531b,是在插入至安裝凹部332的狀態下,形成為其外周面對突出部33的外周面成為沒有階差之平行的面。
過濾器532,是在開口部331流通空氣,並阻 擋既定大小之物體的流通。本實施形態的過濾器532,是在嵌入於開口部331之狀態下藉由環構件531所保持。本 實施形態的過濾器532,具有:過濾器本體532a、覆蓋過濾器本體532a外周側的緣部532b。
過濾器本體532a,是成為圓板狀。過濾器本 體532a是形成為網狀,該網狀具有可捕集殘留於輪胎內部之異物G的既定之網格寬度。過濾器本體532a,於表面具有形成有開口的過濾器面。本實施形態的過濾器本體532a,是對於在第二流路F2流通之空氣的流通方向亦即鉛直方向使空氣流通最多,而使網格形成為朝鉛直方向開放。本實施形態的過濾器本體532a,是使過濾器的面朝鉛直方向上下配置。
緣部532b,是固定過濾器本體532a。緣部532b,是成為覆蓋過濾器本體532a之外周的環狀。
彈性構件533,是在環構件531的外周面與突 出部33的內周面之間以壓縮變形的狀態下被安裝。本實施形態的彈性構件533,是固定於環構件本體531a的外周面。本實施形態的彈性構件533,例如使用有藉由橡膠材料所構成的O形環。本實施形態中,該O形環是在環構件本體531a之外周面於鉛直方向分隔地配置兩個。
測量部10,是測量藉由下輪框24與上輪框 34所支撐之輪胎T之特性的測量裝置。作為以測量部10所測量之輪胎T的特性,例如有測量:表示半徑方向之力之變動的徑向力變化(RFV)、表示軸方向之力之變動的橫向力變化(LFV)、或表示行進方向之力之變動的切向力變化(TFV)等之輪胎T的特性。本實施形態中,作為 輪胎T的特性是測量荷重的分布而測量不均勻度。
如圖1所示般,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測量部 10,在基台21具有配置在軌道12上的負載輪圈11。負載輪圈11成為可旋轉。負載輪圈11,是僅在實施測量時於軌道12上行進而接近下部心軸2,藉此對輪胎T施加既定的荷重。
接著,針對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輪胎試驗系統100的作用進行說明。
根據第一實施形態的輪胎試驗系統100,在輪胎保持裝置1,對突出部33從開口部331安裝捕集部53。具體來說,是從開口部331將過濾器532插入成使緣部532b的外周面接觸於安裝凹部332的內周面,而插入環構件531。環構件531,是將固定於環構件本體531a之外周面的彈性構件533,對安裝凹部332的內周面壓扁而被壓入。使環構件531插入直到凸緣部531b與突出部33的前端之間不會產生間隙的位置為止。其結果,於開口部331夾入過濾器532的狀態下,環構件531的移動受到限制,而安裝有捕集部53。
於突出部33的開口部331安裝捕集部53之後,對輪胎保持裝置1安裝輪胎T。具體來說,是往插入部23的中央,將輪胎T配置於下輪框24的下輪框本體242上。此時,下輪框24的下輪框圓筒部242b會嵌入輪胎T之下方之胎緣部T1的內側。使昇降機構部32的輪框升降梯324配合輪胎T的寬度而下降,來使上輪框34朝 向輪胎T而下降。藉由使上輪框34下降,突出部33會插入插入部23的插入孔231。此時,上輪框34的上輪框圓筒部342b,會嵌入輪胎T之上方之胎緣部T1的內側。之後,藉由未圖示的驅動機構使卡合爪41旋轉,使卡合爪41的鉤部411卡合於卡合溝334。藉此,突出部33的位置會配合輪胎T的寬度而以所期望的位置被固定。因此,輪胎T,是藉由下輪框24與上輪框34從鉛直方向上下夾住胎緣部T1的狀態下被支撐。
該狀態中,藉由使閥部51開放空氣之供給源 側的流路,而使空氣從供給源流入第一流路F1內。從閥部51流入第一流路F1的空氣,是通過設在突出部33之開口部331的捕集部53而流入第二流路F2。流入第二流路F2的空氣,是從流通孔333流入以下輪框24與上輪框34所夾著的空間,而流入藉由下輪框24與上輪框34所支撐之輪胎T的內部。藉由使空氣流入輪胎T的內部,輪胎T的內部會昇壓而使輪胎T膨脹。其結果,輪胎T會對於下輪框24之下輪框押壓面242a與上輪框34之上輪框押壓面342a,按壓成沒有間隙。之後,藉由進一步流入空氣,使輪胎T的內部壓力提昇到既定的壓力,來模擬輪胎T的使用狀態。
在模擬輪胎T之使用狀態的狀態下,藉由測 量部10測量輪胎T的特性。具體來說,藉由未圖示的馬達使下部心軸本體22旋轉,使輪胎T繞著下部心軸本體22的中心軸旋轉。使負載輪圈11接近下部心軸2而接觸 輪胎T,測量作用於輪胎T之荷重的分布。
測量完作用於輪胎T之荷重的分布之後,使 負載輪圈11從下部心軸2分離,並停止下部心軸本體22之未圖示之馬達的旋轉,而停止輪胎T的旋轉。閥部51在關閉空氣之供給源側之流路的同時,藉由開放排出口側的流路,來排出輪胎T內部的空氣。具體來說,藉由使閥部51開放排出口側的流路,使輪胎T內部的空氣透過流通孔333流入第二流路F2內。流入第二流路F2的空氣,是通過開口部331的捕集部53而流入第一流路F1。流入第一流路F1的空氣,是透過閥部51而從排出口排氣。在此,即使於輪胎T的內部使異物G混入空氣並一起從輪胎T的內部被排出,空氣會從第二流路F2通過捕集部53而流入第一流路F1。另一方面,異物G是藉由捕集部53被捕獲而不會流入第一流路F1。
當輪胎T內部的空氣排氣時,藉由未圖示的 驅動機構使卡合爪41從突出部33的卡合溝334解放。之後,使上部心軸3藉由輪框升降梯324上昇,上輪框圓筒部342b會從輪胎T上方的胎緣部T1分開。藉由使下輪框圓筒部242b從輪胎T下方的胎緣部T1分開,而取出輪胎T。
根據如上述般的輪胎保持裝置1,是在第一流 路F1與第二流路F2之間的空氣流入口亦即開口部331處設有捕集部53。因此,在從輪胎T內部排出空氣之際,可抑制輪胎T內部的異物G混入第二流路F2而流入至第 一流路F1的情形。亦即,在藉由碎塊或毛邊的處理等而在輪胎T內部產生橡膠殘骸般之小形異物G有所殘留的情形,在從輪胎T內部排出空氣的同時,該異物G會從輪胎T內部流入至輪胎保持裝置1內。即使在如此般的情況,藉由以捕集部53來捕集異物G,可在輪胎保持裝置1內部,抑制異物G混入構成第一流路F1之下部心軸本體22或基台21內的配管211、或連接於第一流路F1的閥部51。因此,可抑制第一流路F1或閥部51因異物G而堵塞,導致空氣的流通受到阻礙的情形。因此,可抑制以下情況:為了使輪胎T內部成為既定壓力而進行空氣供給的時間會費時而使時間效率降低、或無法使輪胎T內部的壓力上昇至既定壓力般之異常的產生。藉此,可對於所保持的輪胎T穩定地進行空氣的供氣排氣。
捕集部53,是對於突出部33的前端亦即開口 部331安裝成可裝卸,藉此可容易地拆卸捕集部53。具體來說,是將捕集部53裝設在突出部33的前端亦即開口部331處。藉此,在保持輪胎T之前那樣,只要為上輪框34對下輪框24分離且突出部33並未插入插入部23之狀態的話,突出部33的開口部331會成為露出。因此,可容易地找到設在開口部331的捕集部53。藉由使捕集部53成為可裝卸,在捕集部53堆積有異物G的情況時,可拆下捕集部53而容易地進行交換或清掃,提高維護性。 因此,即使是在藉由將複數個輪胎T內部的空氣予以供氣排氣而使多數的異物G被捕集部53給捕集的情況,亦可 對所保持的輪胎T穩定地進行空氣的供氣排氣。
捕集部53,是成為藉由環構件531來安裝過 濾器532的構造,藉此可使捕集部53對於開口部331更容易地進行裝卸。捕集部53,其過濾器532是與可裝卸於開口部331的環構件531為各別構成,藉此可因應目的進行過濾器532的更換。因此,可因應捕集對象的異物G來使用過濾器532,來更有效果地捕集異物G。具體來說,例如藉由變更過濾器532的網格大小,可容易地變更捕集對象之異物G的大小。因此,可因應所使用的輪胎保持裝置1而容易地調整所欲除去的異物G。
在突出部33形成圓筒狀,且環構件531亦形 成為可從開口部331插入之的圓筒狀的狀態下,藉由具有在環構件本體531a之外周面與安裝凹部332的內周面之間以壓縮變形而被安裝的彈性構件533,可藉由彈性構件533來限制環構件531的移動。亦即,將環構件531從開口部331插入時,壓縮變形的彈性構件533會朝環構件本體531a的外周面與安裝凹部332的內周面反彈,藉此限制環構件本體531a之朝鉛直方向上下的移動。藉此,只要將環構件531從開口部331壓入便可容易地安裝於突出部33。
藉由具備壓力計52,可檢測到異物G堆積在 捕集部53的過濾器532,使空氣成為無法充分流通的情況。若捕集部53的過濾器532未堵塞而空氣為可充分流通的狀態的話,使閥部51開放而從供給源供給空氣時, 空氣會迅速地流通至輪胎T內部而在預定的時間內上昇至既定的壓力。不過,當捕集部53的過濾器532因異物G而堵塞時,空氣無法從第一流路F1充分流通至第二流路F2,故壓力上昇需要較多的時間。因此,藉由壓力計52確認是否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既定的壓力,可容易地確認捕集部53之過濾器532的堵塞情況。因此,可有效地判斷捕集部53的交換時期,可有效率地進行維護。
根據上述般的輪胎試驗系統100,藉由使用具 備捕集部53的輪胎保持裝置1,可連續且穩定地對複數輪胎T進行:對成為測量對象的輪胎T依序進行安裝、供氣、測量、排氣、拆卸的步驟。
《第二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4針對第二實施形態的捕集部63進行說明。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要素附加一樣的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該第二實施形態的捕集部63,其關於對開口部331的安裝構造是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
第二實施形態的捕集部63具有卡合部631, 該卡合部631是藉由相對的旋動使環構件531的外周面與突出部33的內周面卡合及解除卡合的狀態。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卡合部631,是藉由形成於環構件本體531a之外周面的螺旋狀凸部631a、及形成於安裝凹部332之 內周面的螺旋狀凹部631b所構成。
螺旋狀凸部631a,是從環構件本體531a之外 周面之未形成凸緣部531b之側的端部朝向凸緣部531b側突出成螺旋狀。
螺旋狀凹部631b,是呈與螺旋狀凸部631a相對應的形狀。本實施形態的螺旋狀凹部631b,是在安裝凹部332的內周面從鉛直方向的下方前端朝向鉛直方向的上方凹陷成螺旋狀。
接著,針對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之輪胎保持裝置1的作用進行說明。
如上述般的輪胎保持裝置1,在將過濾器532從開口部331嵌入安裝凹部332之後,使環構件531對突出部33相對旋轉而從開口部331插入。環構件531,是對突出部33一邊相對旋轉而一邊插入,藉此對於形成於安裝凹部332之內周面的螺旋狀凹部631b卡合有形成於環構件本體531a之外周面的螺旋狀凸部631a。其結果,於開口部331將過濾器532夾入般地固定環構件531,而安裝捕集部63。
根據上述般的捕集部63,使環構件531對突出部33一邊相對旋轉而一邊插入,藉此可對於形成於安裝凹部332之內周面的螺旋狀凹部631b卡合有形成於環構件本體531a之內周面的螺旋狀凸部631a。使環構件531對於突出部33一邊相對旋轉而一邊拔出,藉此可將螺旋狀凹部631b與螺旋狀凸部631a之卡合的狀態予以解 除。亦即,藉由相對的旋動來卡合螺旋狀凹部631b與螺旋狀凸部631a,或,解除卡合的狀態,藉此可容易地將環構件531安裝於突出部33。由於只要不進行相對的旋轉便不會解除卡合狀態,故可更牢固地將捕集部63安裝於開口部331。
《第三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5針對第三實施形態的捕集部73進行說明。
在第三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要素附加一樣的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該第三實施形態的捕集部73,其關於對開口部331的安裝構造是與第一實施形態或第二實施形態不同。
第三實施形態的捕集部73具有限制部731, 該限制部731是從突出部33的外部來限制環構件531相對於開口部331的移動。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限制部731,具有:形成於環構件本體531a的螺紋孔部731a、形成於突出部33的螺紋插通孔731b、及作為限制構件的螺紋構件731c。
螺紋孔部731a,是於環構件本體531a從外周面凹入而形成。本實施形態的螺紋孔部731a,是挾著環構件本體531a的中心軸而在相對向的位置形成於兩處。螺紋孔部731a,是對於環構件本體531a的中心軸正交地從外周面垂直地凹入,以螺紋攻牙而形成。
螺紋插通孔731b,是從突出部33的外周面貫 通至內周面而形成。螺紋插通孔731b,是形成在對應於螺紋孔部731a的位置。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螺紋插通孔731b,是在環構件531插入開口部331之狀態下位於相同位置,而挾著突出部33的中心軸於相對向的位置形成於兩處。螺紋插通孔731b,是對於突出部33的中心軸正交地對於外周面垂直地貫通而形成。螺紋插通孔731b,是形成為剖面形狀比螺紋構件731c略大的孔,而使螺紋構件731c可插通。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螺紋構件731c,是使用螺 絲頭與螺絲部大小相同的固定螺絲。螺紋構件731c,是形成為對於螺紋孔部731a螺合的形狀。本實施形態的螺紋構件731c,是在環構件531嵌入開口部331且插通螺紋插通孔731b並螺合於螺紋孔部731a的狀態下,形成為不會從突出部33的外周面突出的長度。
接著,針對上述第三實施形態之輪胎保持裝 置1的作用進行說明。
如上述般的輪胎保持裝置1,是將過濾器532從開口部331嵌入安裝凹部332之後,一邊調整使螺紋孔部731a與插通孔731b成為連通的位置,一邊將環構件531從開口部331插入。在螺紋孔部731a與螺紋插通孔731b成為連通的狀態下,從突出部33的外周面側將螺紋構件731c插入螺紋插通孔731b,對螺紋孔部731a進行螺合。其結果,於開口部331之夾入過濾器532的位置,環構件 531的移動受到限制,而安裝捕集部73。
根據上述般的捕集部73,在環構件531從開 口部331插入的狀態下,將插通螺紋插通孔731b的螺紋構件731c對螺紋孔部731a進行螺合,藉此可從外部來限制環構件531對突出部33的移動。因此,藉由螺紋構件731c可從容易地從外部來限制環構件531對突出部33的移動。只要不從外部拆除螺紋構件731c來解除限制的話,便無法移動環構件531。因此,可於開口部331更牢固地安裝捕集部73。
《第四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6針對第四實施形態的捕集部83進行說明。
第四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到第三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要素附加一樣的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該第四實施形態的捕集部83,其過濾器532的形狀是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不同。
第四實施形態的捕集部83,是取代過濾器 532,而具有朝向上部支撐部本體31側呈凸狀的凸形過濾器831。本實施形態的凸形過濾器831,具有:相對於在第二流路F2流通之空氣的流通方向呈正交且水平地形成的水平過濾器832、相對於在第二流路F2流通之空氣的流通方向呈傾斜地形成的傾斜過濾器833、及覆蓋傾斜過濾器833外周側之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緣部532b。
水平過濾器832,是形成凸形過濾器831的頂 部。本實施形態的水平過濾器832,是在凸形過濾器831安裝於開口部331的狀態下,形成為以突出部33之中心軸為中心的圓板狀。水平過濾器832,是與第一實施形態的過濾器本體532a同樣地,形成為網狀,該網狀具有可捕集輪胎T內部所殘留之異物G之既定的網格大小。水平過濾器832,是以對於在第二流路F2流通之空氣的流通方向亦即鉛直方向成為空氣最容易通過的方式,形成為使網格對於鉛直方向平行地開放。本實施形態的水平過濾器832,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使過濾器面朝向鉛直方向的上下而形成。
傾斜過濾器833,是形成凸形過濾器831之傾 斜的側部。本實施形態的傾斜過濾器833,是形成為中空圓錐狀,在上部心軸3側與水平過濾器832的外周連接成一體。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傾斜過濾器833,是形成有:面對第二流路F2,隨著朝向設有緣部532b的外周側,而從第二流路F2的中央朝向外側擴徑而傾斜的傾斜面833a。更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傾斜過濾器833,是在凸形過濾器831安裝於開口部331的狀態下,形成為隨著從上部支撐部本體31朝向突出部33的前端,而從中央側朝向外周側擴徑。傾斜過濾器833,是形成為網狀,該網狀具有可捕集輪胎T內部所殘留之異物G之既定的網格大小。傾斜過濾器833,是以相對於傾斜面833a呈正交的方向成為空氣最容易通過的方式,使網格形成為相對 於傾斜面833a呈正交的方向開放。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傾斜過濾器833,是形成為:如將水平過濾器832對於鉛直方向傾斜地配置的狀態般,使傾斜面833a亦即過濾器面,朝向相對於傾斜面833a呈正交的方向來形成。
根據上述般的捕集部83,其凸形過濾器831 的傾斜過濾器833,是構成為形成有從第二流路F2的中央朝向外側傾斜的傾斜面833a。因此,在第二流路F2中與空氣一同從鉛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流通的異物G,會撞到傾斜過濾器833而掉到外周側。因此,在凸形過濾器831所捕集的異物G,會變成靠著外周側來堆積,可在配置有水平過濾器832之第二流路F2之中央付近維持著異物G較少的狀態。特別是,傾斜過濾器833中,由於異物G會掉落至外周面故不易堆積在傾斜面833a之鉛直方向的上方。因此,可高度確保流通空氣用的空間。藉此,容易確保流通空氣用的空間,可更加穩定地供給空氣。
凸形過濾器831中,對於在第二流路F2所流 通之空氣的流通方向,使成為網狀之傾斜過濾器833的傾斜面833a傾斜地配置。因此,對於傾斜面833a亦即過濾器面使空氣流通,藉此可有效地捕集從鉛直方向上方一起與流通於第二流路F2的空氣而流入的異物G。具體來說,傾斜面833a是對於鉛直方向傾斜地形成,藉此使形成於傾斜面833a之表面之網格的開口,在從鉛直方向來看的情況,比起對於傾斜面833a呈正交的方向來看的情況,投影面積會較小。亦即,可使網格對於鉛直方向成為 較細。因此,對於從鉛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撞到傾斜過濾器833的異物G而言,網格的開口面積較小,成為難以通過傾斜過濾器833。另一方面,空氣是可對於傾斜過濾器833繞過而流通,故即使在鉛直方向之網格的開口大小較小,亦不會有阻礙流通而導致流量降低的情況。藉此,可一邊確保空氣的流路,一邊有效率地在過濾器532捕集異物G。
以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了詳述,但各實施形態的各構成及該等之組合等僅為一例子,在不超脫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構造的添加、省略、取代、及其他的變更。且,本發明並不受到實施形態的限定,而僅受到申請專利範圍的限定。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是與環構件531個別地構成,但並不限定於如此構造,亦可藉由環構件531於開口部331安裝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例如,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亦可與環構件531構成為一體。如此般使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與環構件531構成為一體,藉此可連環構件531一起安裝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而容易進行交換等的作業。
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在本實施形態中雖成為網狀,但並不限定於此般構造,只要為可在開口部331一邊使空氣流通一邊捕集所欲除去之大小之異物G的構造即可。
本實施形態中,過濾器532或凸形過濾器831,是如過濾器本體532a與緣部532b那般個別地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構造。例如,過濾器本體532a或水平過濾器832或傾斜過濾器833,只要是藉由硬質之多孔體那般的過濾器所構成,且具有必要的硬度即可,沒有緣部532b那般的其它構件亦可。
且,捕集部53、63、73、83,亦可設置防止從開口部331分離而從突出部33脫落的脫落防止部。例如,在使用如第一實施形態或第四實施形態的彈性構件533將環構件531壓入開口部331的情況,藉由將環構件531與突出部33連接於鏈條或繩索等的脫落防止部,即使環構件531脫離,亦可防止環構件531從突出部33掉落。
此外,捕集部53、63、73、83的安裝構造並不限定於上述般的構造。例如,捕集部53、63、73、83,亦可在開口部331與突出部33一體形成,亦可使用其它構件而可裝卸於突出部33。此外,如第三實施形態的捕集部73,在可裝卸的場合時,對於限制部731的限制構件,可取代螺紋構件731c,而使用如柱塞般可進出的突出體。
且,使用有本實施形態之輪胎保持裝置1的裝置,並不限定於輪胎均勻性試驗機。例如,亦可使用於:測量輪胎平衡度的輪胎平衡度測定裝置般之其它的輪胎試驗系統、或硫化機或PCI裝置等之必須藉由下輪框 24與上輪框34支撐輪胎T,對輪胎T內部供給空氣,或使輪胎T內部的空氣排氣的裝置。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是關於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根據本發明,可藉由捕集部來捕集異物,可對於所保持的輪胎穩定地進行空氣的供氣排氣。
T‧‧‧輪胎
T1‧‧‧胎緣部
1‧‧‧輪胎保持裝置
2‧‧‧下部心軸(第一支撐部)
21‧‧‧基台
22‧‧‧下部心軸本體
23‧‧‧插入部
231‧‧‧插入孔
24‧‧‧下輪框(第一輪框)
241‧‧‧下輪框輪框安裝部
242‧‧‧下輪框本體
242a‧‧‧下輪框按壓面
242b‧‧‧下輪框圓筒部
3‧‧‧上部心軸(第二支撐部)
31‧‧‧上部心軸本體
33‧‧‧突出部
331‧‧‧開口部
333‧‧‧流通孔
334‧‧‧卡合溝
34‧‧‧上輪框(第二輪框)
341‧‧‧上輪框安裝部
342‧‧‧上輪框本體
342a‧‧‧上輪框按壓面
342b‧‧‧上輪框圓筒部
4‧‧‧連結部
41‧‧‧卡合爪
5‧‧‧給排氣部
F1‧‧‧第一流路
F2‧‧‧第二流路
51‧‧‧閥部
52‧‧‧壓力計
G‧‧‧異物
53‧‧‧捕集部
42‧‧‧銷
411‧‧‧鉤部
211‧‧‧配管

Claims (8)

  1. 一種輪胎保持裝置,具備:第一支撐部,其安裝有支撐輪胎之一方側的第一輪框;第二支撐部,其安裝有支撐前述輪胎之另一方側的第二輪框;及供氣排氣部,其連接於供給空氣的供給源並將前述空氣供給至由前述第一輪框及前述第二輪框所支撐之前述輪胎的內部,並且將供給至前述輪胎內部的前述空氣排氣至前述輪胎的外部,前述第二支撐部,具有朝向前述第一支撐部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第一支撐部,具有被前述突出部插入的插入部,前述供氣排氣部,具有:第一流路,是貫通前述插入部而形成,用以使前述空氣流通;第二流路,是使流通於前述第一流路的前述空氣從前述突出部之前端所形成的開口部流通至前述輪胎的內部;及捕集部,其設置於前述開口部,捕集從前述輪胎內部混入至前述第二流路的異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其中,前述捕集部是可裝卸地設置於前述開口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其 中,前述捕集部具有:可裝卸於前述開口部的環構件、及藉由前述環構件而安裝於前述開口部的過濾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其中,前述突出部是從前述第二支撐部呈筒狀地突出,前述環構件是呈筒狀而插入前述開口部,前述捕集部具有:彈性構件,其在前述環構件之外周面與前述突出部之內周面之間以壓縮變形的狀態下被安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其中,前述突出部是從前述第二支撐部呈筒狀地突出,前述環構件是呈筒狀而插入前述開口部,前述捕集部具有:卡合部,其可在前述突出部的內周面及前述環構件的外周面,藉由相對的旋動使前述內周面與前述外周面卡合及解除卡合的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其中,前述突出部是從前述第二支撐部呈筒狀地突出,前述環構件是呈筒狀而插入前述開口部,前述捕集部具有:限制部,其是從前述突出部的外部來限制前述環構件相對於前述開口部的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捕集部,是形成有:面向前述第二流路,且相對於流通於前述第二流路之前述空氣的流動方向,呈傾斜的傾斜面。
  8. 一種輪胎試驗系統,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輪胎保持裝置;及對藉由前述第一輪框及前述第二輪框所支撐之前述輪胎的特性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
TW103143315A 2014-04-22 2014-12-11 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TWI541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8197A JP6057942B2 (ja) 2014-04-22 2014-04-22 タイヤ保持装置、該タイヤ保持装置を備えるタイヤ試験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569A true TW201540569A (zh) 2015-11-01
TWI541150B TWI541150B (zh) 2016-07-11

Family

ID=54332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315A TWI541150B (zh) 2014-04-22 2014-12-11 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89441B2 (zh)
JP (1) JP6057942B2 (zh)
KR (1) KR101879968B1 (zh)
CN (1) CN106233113A (zh)
DE (1) DE112014006611B4 (zh)
TW (1) TWI541150B (zh)
WO (1) WO2015162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5857B2 (ja) * 2020-09-18 2023-08-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ドラム進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イヤ試験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7320A (en) * 1970-10-12 1972-07-18 B & J Mfg Co Tire bead seating and inf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US4852398A (en) * 1988-03-09 1989-08-01 Eagle-Picher Industries, Inc. Tire testing machine having adjustable bead width
US5168911A (en) * 1991-01-14 1992-12-08 Gottschalk Engineering Associat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d sealing, seating and inflating mounted tires
US5257561A (en) 1992-05-11 1993-11-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holding fixture for tire processing machine
CN2153482Y (zh) 1993-04-02 1994-01-19 蒙坚峰 预选气压轮胎充气枪
JP3418512B2 (ja) 1996-10-02 2003-06-2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US5992227A (en) 1997-01-24 1999-11-30 Jellison; Frank R. Automatic adjustable width chuck apparatus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JP3904319B2 (ja) * 1998-02-05 2007-04-11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動釣合試験装置
EP0924502A3 (en) 1997-12-16 1999-07-07 Kokusai Keisoku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uniformity and/or dynamic-balance of tire
US6658936B2 (en) * 2001-03-08 2003-12-09 Kokusai Keisoku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uniformity and/or dynamic balance of tire
US7240543B2 (en) 2004-02-27 2007-07-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positioning sensor
KR100909150B1 (ko) * 2004-05-14 2009-07-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베 세이코쇼 타이어 시험기
CN100567036C (zh) 2007-02-01 2009-12-09 赵建斌 智能可变轮胎附着力机构
JP5403952B2 (ja) 2008-06-11 2014-01-2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及びタイヤ試験方法
JP4369983B1 (ja) 2008-07-25 2009-11-2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マスタータイヤ及びそのマスタータイヤを用いた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試験機の検査方法
JP4979740B2 (ja) 2009-06-17 2012-07-1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装置の空気圧回路、タイヤ試験装置及びタイヤ試験方法
JP5413221B2 (ja) 2010-02-01 2014-02-1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再循環装置
JP5357081B2 (ja) * 2010-02-19 2013-12-04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試験機のタイヤインフレート方法
CN201651455U (zh) 2010-04-30 2010-11-24 锦州红海桥橡胶有限公司 轮胎防爆气门嘴
JP5937327B2 (ja) * 2011-10-11 2016-06-22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タイヤ検査装置
JP5752012B2 (ja) 2011-11-11 2015-07-22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リム組立体、タイヤ試験機及びリム組立体交換方法
JP5851848B2 (ja) * 2012-01-12 2016-02-03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試験装置
US9140628B2 (en) 2012-02-10 2015-09-22 Akron Special Machinery, Inc.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tire uniformity machin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characterizations
CN102927329B (zh) 2012-10-29 2014-10-08 杭州万通气门嘴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轮胎气门芯
US20140130357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ecuring to a pneumatic tire
CN203282629U (zh) 2013-06-06 2013-11-13 方珞妃 一种轮胎模具的排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32484A (ko) 2016-11-18
WO2015162818A1 (ja) 2015-10-29
KR101879968B1 (ko) 2018-07-18
DE112014006611B4 (de) 2020-06-25
US9989441B2 (en) 2018-06-05
JP2015206716A (ja) 2015-11-19
JP6057942B2 (ja) 2017-01-11
US20160187229A1 (en) 2016-06-30
DE112014006611T5 (de) 2017-01-05
TWI541150B (zh) 2016-07-11
CN106233113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6250B (zh) 排除污染的系統及方法
KR102177864B1 (ko) 아이솔레이션 밸브
TWI541150B (zh) 輪胎保持裝置及具備該輪胎保持裝置的輪胎試驗系統
JP5908760B2 (ja) 空気弁
JP201411780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加硫異常検知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168623B (zh) 空气引导构件
JP5946109B2 (ja) 空気浄化装置およびその試験システム
JP5512443B2 (ja) タイヤ加硫用ブラダーのパンク検出装置およびパンク検出方法
US10603858B2 (en) Method of detecting tire mold bladder leakage by smell
US20150345710A1 (en) Steam valve driving device and steam valve
EP1888184B1 (en) Device for the testing and the periodical inspection of pipes and fire-prevention equipments connected to water supplies
KR20140078115A (ko) 휴대용 부압 안전밸브 테스트 장치
CN114151166A (zh) 一种船用主滑油投油滤器及其使用方法
JP6560849B2 (ja) 粉末分散方法及び装置
JP5950144B2 (ja) 空気浄化装置およびその試験システム
JP2013238304A (ja) 弁装置
CN208728271U (zh) 一种监测系统抗粘糊吹扫装置
KR20240072731A (ko) 차량용 에어필터 테스트장치
KR101690463B1 (ko) 타이어 금형의 에어배출장치
CN211577099U (zh) 一种压缩空气检测器
KR101360575B1 (ko) 이물질 점검장치
US20170136396A1 (en) Filtration, filter characteriz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herefor
KR20170047440A (ko) 타이어 균일성 설비의 림 교체장치
CN214239662U (zh) 一种防护型车辆轮胎模具
JP7040134B2 (ja) タイヤの加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