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8440A - 玻璃捲筒 - Google Patents

玻璃捲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8440A
TW201538440A TW103144321A TW103144321A TW201538440A TW 201538440 A TW201538440 A TW 201538440A TW 103144321 A TW103144321 A TW 103144321A TW 103144321 A TW103144321 A TW 103144321A TW 201538440 A TW201538440 A TW 2015384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glass film
max
thickness
ro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toshi Fujiwara
Shusaku Tamamura
Takahide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38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44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28Wound package of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2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61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e,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不偏移地捲取玻璃薄膜,並由更長條的玻璃薄膜所構成之捲繞偏位少的玻璃捲筒。 玻璃捲筒(1)的特徵為:在將玻璃薄膜(11),分成位於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11a)、位於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區域(11b)、以及位於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11c)之三等份的情況下,位於玻璃薄膜(11)之寬度方向的最小厚度(γmin),是位在中央區域(11c)。

Description

玻璃捲筒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玻璃捲筒(glass roll)的技術,該玻璃捲筒是將長條的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的構件。
以往,玻璃薄膜為薄膜狀的薄板玻璃,而作為玻璃薄膜的捆包形態,已知的有如以下所示之專利文獻1所述的將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的捆包態樣,且將該種捆包形態的玻璃薄膜稱為玻璃捲筒。
而且,在使用該種玻璃捲筒的製品的製造工序中,係可以藉由減少玻璃捲筒的交換頻率,來謀求製造效率的提高。
因此,玻璃捲筒,較佳是儘量捲取長條的玻璃薄膜所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32532號公報
然而,當將長條的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時,有時會在單向發生捲繞偏位,而使玻璃捲筒成為所謂的竹筍狀。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現狀的課題而開發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不偏移地捲取玻璃薄膜,並由更長條的玻璃薄膜所構成之捲繞偏位少的玻璃捲筒。
本案發明人等,經精心研究的結果,獲得以下的知識見解,以致完成本發明:按道理,從不易在形成玻璃捲筒的玻璃薄膜上,發生捲繞偏位的觀點來看,雖然較期望位於玻璃薄膜的寬度方向的厚度為固定,但是起因於玻璃薄膜的成形工序中的微妙溫度差,而有如第8圖所示,在玻璃薄膜11的寬度方向,呈現出在一方的端部區域11a、11b存在最大壁厚αmax或最小壁厚αmin的壁厚分布的情況,且會起因於此,而製造出發生捲繞偏位的玻璃捲筒。
本案的第1發明,係將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的玻璃捲筒,其特徵為:前述玻璃薄膜,係具有使厚度在寬度方向的剖面變化的部分,在將前述玻璃薄膜,分成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區 域、以及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之三等份的情況下,前述玻璃薄膜的寬度方向之剖面中的最小厚度,是位在前述中央區域。
本案的第2發明,係如請求項1的發明,其中,在將位於前述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小厚度設為αmin,將位於前述另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小厚度設為βmin,將位於前述中央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小厚度設為γmin的情況下,前述αmin和前述βmin和前述γmin的關係,是αmin≧βminmin時,為αminminminmin
本案的第3發明,係如請求項2的發明,其中,前述αmin和前述βmin,是大致相等。
在此所謂「大致相等」,係指實質上為相同的厚度之意,具體而言是指厚度的差異為αmin和βmin的厚度當中較厚的2%以下之意。
本案的第4發明,係將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的玻璃捲筒,其特徵為:前述玻璃薄膜,係具有使厚度在寬度方向的剖面變化的部分,在將前述玻璃薄膜,分成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區域、以及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之三等份的情況下,前述玻璃薄膜的寬度方向之剖面中的最大厚度,是位在前述中央區域。
本案的第5發明,係如請求項4的發明,其中,在將位於前述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大 厚度設為αmax,將位於前述另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大厚度設為βmax,將位於前述中央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大厚度設為γmax的情況下,前述αmax和前述βmax和前述γmax的關係,是γmaxmax≧βmax時,為γmaxmaxmaxmax
本案的第6發明,係如請求項5的發明,其中,前述αmax和前述βmax,是大致相等。在此所謂「大致相等」,係指實質上為相同的厚度之意,具體而言是指厚度的差異為αmax和βmax的厚度當中較厚的2%以下之意。
作為本發明的效果,係達成以下所示的效果。
依據本案的第1發明及第4發明,則可以一邊抑制玻璃薄膜的偏位一邊進行捲取,且可以提供一種捲繞比習知更長條的玻璃薄膜之捲繞偏位少的玻璃捲筒。
雖然難以製造如第7圖所述之在寬度方向完全沒有壁厚差的玻璃薄膜,但是如本發明般地藉由事先決定壁厚差的方向,就比較容易進行玻璃薄膜的壁厚差的控制。因而,可以容易製作捲繞偏位少的玻璃捲筒。
依據本發明的第2發明、第3發明、第5發明及第6發明,則可以更確實地抑制玻璃捲筒中的玻璃薄膜的偏位。
1‧‧‧玻璃捲筒
11‧‧‧玻璃薄膜
11a‧‧‧端部區域(範圍A)
11b‧‧‧端部區域(範圍B)
11c‧‧‧中央區域(範圍C)
12‧‧‧保護薄片
20‧‧‧玻璃捲筒製造裝置
20A‧‧‧成形區域
20B‧‧‧徐冷區域
20C‧‧‧冷卻區域
20D‧‧‧彎曲區域
20E‧‧‧水平拉出區域
21‧‧‧成形爐
22‧‧‧成形體
23‧‧‧冷卻輥
24‧‧‧輥子
25‧‧‧彎曲輔助輥
26‧‧‧捲取裝置
27‧‧‧長邊方向切斷裝置
28‧‧‧保護薄片供應裝置
29‧‧‧張力附加用輥子
D‧‧‧長度
G‧‧‧玻璃薄膜帶
W‧‧‧初期裂痕
X‧‧‧加熱點
Y‧‧‧冷卻點
Z‧‧‧割斷線
αmin‧‧‧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
βmin‧‧‧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
γmin‧‧‧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
αmax‧‧‧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大厚度
βmax‧‧‧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大厚度
γmax‧‧‧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大厚度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玻璃捲筒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其中(a)係顯示實施例1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b)係顯示實施例2、3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其中(a)係顯示實施例4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b)係顯示實施例5、6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玻璃捲筒的製造裝置之一例的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使雷射的照射熱作用於玻璃薄膜,並利用當時的熱應力來割斷玻璃薄膜的長邊方向切斷裝置之一例的說明圖。
第6圖係顯示評估玻璃捲筒的捲取穩定性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其中(a)為以玻璃薄膜各部的最小厚度為基準的情況;(b)為以玻璃薄膜各部的最大厚度為基準的情況。
第7圖係顯示在寬度方向幾乎沒有壁厚差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
第8圖係顯示比較例的玻璃薄膜的形狀的示意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玻璃捲筒,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加以說明。
如同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玻璃捲筒1,係將長條的 玻璃薄膜11與保護薄片12,一起捲繞於圓筒狀的芯材13所構成。本發明的玻璃捲筒1,其特徵為:如同第2圖(a)、(b)所示,玻璃薄膜11的寬度方向之剖面中的最小厚度γmin是位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或如第3圖(a)、(b)所示,玻璃薄膜11的寬度方向之剖面中的最大厚度γmax是位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
玻璃薄膜11,是具有能夠捲繞作為玻璃捲筒1的程度之可撓性的長條的超薄板玻璃。
作為構成玻璃薄膜11的玻璃,係可使用矽酸鹽玻璃、二氧化矽玻璃,較佳是使用硼矽酸玻璃,最佳是使用無鹼玻璃。
當在玻璃薄膜11中含有鹼成分時,就會在表面發生陽離子的脫落,且發生所謂吹除鈉鹼(soda blow)的現象,而在構造上變得粗糙。在此情況下,當使玻璃薄膜11彎曲來使用時,就有可能隨著經年劣化而從變成粗糙的部分開始破損。
另外,在此所謂的無鹼玻璃,係指實質上並未包含鹼成分(鹼金屬氧化物)的玻璃,具體而言是指鹼成分為3000ppm以下的玻璃。
本發明中所用的無鹼玻璃的鹼成分的含量,較佳為1000ppm以下,更佳為500ppm以下,最佳為300ppm以下。
構成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的厚度,係為了對玻璃薄膜11附加適當的可撓性,並且在捲繞完玻璃薄膜11 時,能夠抑制不當的應力作用於該玻璃薄膜11,而較佳為1μm至300μm,更佳為10μm至200μm,最佳為10μm至100μm。
又,構成本發明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較佳是藉由下拉法(down-draw process)所成形,更佳是藉由溢流下拉法(overflow down-draw process)所成形。
尤其是,第4圖所示的溢流下拉法,為在成形時使板玻璃的兩面,不與成形構件接觸的成形法,其在所獲得的板玻璃的兩面(透光面)不易發生傷痕,且即便不進行研磨仍可以獲得較高的表面品質。當然,構成本發明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也可為藉由浮製玻板法(float glass process)、或流孔下拉法(slot down-draw process)、軋平法(roll-out process)、上拉法(up-draw process)、再拉法(re-draw process)等所成形。
在第4圖所示的玻璃捲筒製造裝置20的成形爐21內部,係配設具有剖面楔狀之外表面形狀的成形體22,且將在未圖示的熔融爐(melting furnace)中所熔融後的玻璃(熔融玻璃)供應至成形體22,藉此可使該熔融玻璃從成形體22的頂部溢出。然後,所溢出的熔融玻璃,係沿著成形體22之呈剖面楔狀的兩側面在下端匯流,藉此可由熔融玻璃開始進行玻璃薄膜帶(glass film ribbon)G的成形。在下端匯流後的玻璃薄膜帶G,係藉由冷卻輥23,一邊限制寬度方向的收縮一邊朝向下方流下,且到達位在成形區域20A之下方的徐冷區域20B。
在徐冷區域20B中,係一邊徐冷玻璃薄膜帶G一邊去除其殘留應變(退火處理(annealing treatment))。在徐冷區域20B的更下游側(下方)係設置有冷卻區域20C,用以將徐冷後的玻璃薄膜帶G充分地冷卻至室溫程度的溫度。在徐冷區域20B和冷卻區域20C,係配置有將玻璃薄膜帶G導引至下方的複數個輥子24。複數個輥子24,係適當地作為空轉輥或張力輥等以執行將玻璃薄膜帶G一邊導引至下方一邊拉出的功能。
通過冷卻區域20C後的玻璃薄膜帶G,係一邊改變行進方向從鉛直方向至水平方向,一邊朝向配置於玻璃薄膜11的製造裝置之最下游側的捲取裝置26拉出。具體而言,在冷卻區域20C的下方,係連續設置有:彎曲區域20D,其係使玻璃薄膜帶G彎曲,並將其拉出方向從鉛直方向轉換至大致水平方向。如第4圖所示,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設置有:複數個彎曲輔助輥25,其係用以在彎曲區域20D中使玻璃薄膜帶G以預定的曲率半徑彎曲;在彎曲區域20D的下游側(以第2圖來說是在彎曲區域20D的左側),係連續設置有:水平拉出區域20E,其係將通過彎曲區域20D後的玻璃薄膜帶G朝向水平方向拉出。藉由此等複數個彎曲輔助輥25的動作,而朝向水平拉出區域20E送出玻璃薄膜帶G。
又,在水平拉出區域20E,係配設有能夠沿著其長邊方向而切斷玻璃薄膜帶G的長邊方向切斷裝置27,可以將通過彎曲區域20D而到達水平拉出區域20E 的玻璃薄膜帶G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沿著其長邊方向連續地切斷。
如第5圖所示,長邊方向切斷裝置27,係在玻璃薄膜11的下游側端部形成初期裂痕W,並且在沿著玻璃薄膜11的長邊方向掃描藉由雷射照射所致使的加熱點X之後,一邊掃描藉由冷媒所致使的冷卻點Y一邊冷卻被加熱後的部分,且利用當時所產生的熱應力使初期裂痕W進展以形成割斷線Z。在此,該割斷線Z,係從玻璃薄膜11之表面連續地形成及於背面。因而,在使初期裂痕W進展以形成割斷線Z的時間點,與割斷線Z的形成部分對應的耳部會被切斷。另外,藉由雷射所致使的加熱點X及藉由冷媒所致使的冷卻點Y的掃描,係在將雷射的加熱點X及藉由冷媒所致使的冷卻點Y予以固定後的狀態下,藉由將玻璃薄膜11朝向搬運方向下游側(第4圖所示之例中為左方向)依順序地搬運所進行。
如上述般,在切斷玻璃薄膜帶G的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後,此等寬度方向兩端部被切除後的玻璃薄膜11,係繞著捲取裝置26的芯材13而捲取成捲筒狀。此時,如第4圖所示,在捲取裝置26的附近配設有保護薄片供應裝置28,且將從該保護薄片供應裝置28供應來的保護薄片12與玻璃薄膜11一起繞著捲取裝置26的芯材13捲取成捲筒狀。如同第4圖所示,在保護薄片供應裝置28,係具備有張力附加用輥子29,藉由在對保護薄片12附加張力的狀態下捲取,就可製造鬆弛較少的玻璃捲 筒1。
之後,在被捲取而所得的玻璃捲筒1的捲筒直徑(厚度尺寸)到達預定的尺寸的時間點,藉由未圖示的寬度方向切斷裝置來將玻璃薄膜11朝向寬度方向切斷。在此情況下,寬度方向切斷裝置,也可比長邊方向切斷裝置27更位在玻璃薄膜帶G的拉出路徑的下游側,又,也可與之相反,使長邊方向切斷裝置27比寬度方向切斷裝置更位在下游側。經由以上的工序,可獲得第1圖所示的玻璃捲筒1。
另外,如第2圖、第3圖所示,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具有最大壁厚γmax或最小壁厚γmin的玻璃薄膜11的製作,係藉由以下方式所進行:一邊用未圖示的感測器來監視所成形的玻璃薄膜帶G的壁厚,一邊在第4圖所示的成形區域20A或徐冷區域20B於玻璃薄膜帶G的寬度方向形成溫度差,或是適當地調整冷卻輥23或輥子24的旋轉速度或夾持力。
藉此,比起在第7圖所示的寬度方向具有大致均等壁厚的玻璃薄膜11,還可以容易地製作不易發生捲繞偏位的玻璃薄膜11。
如同第2圖、第3圖所示,在實施形態的說明中,構成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係具備端部區域11a、11b和中央區域11c,且分別將對應端部區域11a的範圍規定為範圍A、將對應端部區域11b的範圍規定為範圍B、將對應中央區域11c的範圍規定為範圍C。範圍 A、範圍B、範圍C,係在藉由長邊方向切斷裝置27來切斷玻璃薄膜的耳部之後於寬度方向分成虛擬的三等份,藉此進行區分。又在實施形態的說明中,係分別以α之符號來表示端部區域11a的厚度、以β之符號來表示端部區域11b的厚度、以γ之符號來表示中央區域11c的厚度。
第2圖(a)及(b)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的剖面示意圖。
第1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11,係在玻璃薄膜11的剖面中的寬度方向,使壁厚在中央區域11c變得最薄。
第2圖(a)所示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小厚度αmin.βmin.γmin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αminminmin。在此情況下,從玻璃薄膜11的製作容易性的觀點來看,αminmin,較佳為αmin的5%以上,更佳為7%以上,再佳為10%以上。另一方面,從所製作的玻璃捲筒1的較佳捲取的觀點來看,αminmin,較佳為αmin的20%以下,更佳為15%以下,再佳為12%以下。只要是αminmin,則在玻璃捲筒1上幾乎不會發生捲繞偏位,為最佳。
如同第2圖(a)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11,為αminmin,此雖然在製作玻璃捲筒1的情況下捲繞偏位少為佳,但是如同第2圖(b)所述,也可為αminmin。在此情況下,較佳為αminminminmin。藉此,可以更穩定地進行玻璃捲筒1的捲取。從玻璃捲筒1的捲取穩定性的觀點來看,αminmin,較佳為αmin的10% 以下,更佳為7%以下,再佳為5%以下。又,也可與上述相反,為αminmin
第3圖(a)及(b)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的剖面示意圖。
第2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11,係在玻璃薄膜11的剖面中的寬度方向,使壁厚在中央區域11c變得最厚。
第3圖(a)所示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大厚度αmax.βmax.γmax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γmaxmaxmax。在此情況下,從玻璃薄膜11的製作容易性的觀點來看,γmaxmax,較佳為γmax的5%以上,更佳為7%以上,再佳為10%以上。另一方面,從所製作的玻璃捲筒1的較佳捲取的觀點來看,γmaxmax,較佳為γmax的20%以下,更佳為15%以下,再佳為12%以下。只要是αmaxmax,則在玻璃捲筒1上幾乎不會發生捲繞偏位,為最佳。
如同第3圖(a)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玻璃薄膜11,為αmaxmax,此雖然在製作玻璃捲筒1的情況下捲繞偏位少為佳,但是如同第3圖(b)所述,也可為αmaxmax。在此情況下,較佳為γmaxmaxmaxmax。藉此,可以更穩定地進行玻璃捲筒1的捲取。從玻璃捲筒1的捲取穩定性的觀點來看,αmaxmax,較佳為αmax的10%以下,更佳為7%以下,再佳為5%μm以下。又,也可與上述相反,為αmaxmax
其次,使用第6圖說明經確認因玻璃薄膜11 的剖面形狀的差異所引起的玻璃捲筒的捲取穩定性的變化狀況後的結果。
另外,如第2圖(a)及(b)所示,分別將玻璃薄膜11的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規定為αmin、將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規定為βmin、將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規定為γmin
又,如第3圖(a)及(b)所示,分別將玻璃薄膜11的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大厚度規定為αmax、將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大厚度規定為βmax、將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大厚度規定為γmax
在本實驗中,係準備如第2圖、第3圖、第8圖所示的剖面形狀不同的合計7種類的玻璃薄膜(實施例1至實施例6和比較例),且將各個與薄片狀的保護薄片12一起捲取而製作成玻璃捲筒。
然後,測定所製作的玻璃捲筒的軸向的長度D(參照第1圖),並基於長度D而判定出捲繞偏位狀態的良否。在第6圖(a)及(b)所示的捲取穩定性評估中,係將在玻璃捲筒上未發生捲繞偏位的記載為◎,將雖然有發生些微捲繞偏位但是沒有實用上問題的記載為○,將雖然有發生捲繞偏位但是沒有實用上問題的記載為△,將發生捲繞偏位以致發生實用上問題程度的記載為×。
如第2圖(a)及第6圖所示,實施例1的玻璃捲筒1,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αmin成為100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βmin成 為100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γmin成為8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
亦即,構成實施例1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小厚度αmin.βmin.γmin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αminminmin,而實施例1的玻璃薄膜11,係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存在厚度成為最小的部位。
如第2圖(b)及第6圖所示,實施例2的玻璃捲筒1,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αmin成為100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βmin成為95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γmin成為8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實施例3的玻璃捲筒1,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αmin成為100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βmin成為90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γmin成為8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
亦即,構成實施例2、3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小厚度αmin.βmin.γmin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αminminmin,而實施例2、3的玻璃薄膜11,係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存在厚度成為最小的部位。此外,構成實施例2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係成為αminminminmin
更且,如同第6圖及第8圖所示,比較例的玻璃捲筒,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αmin成為100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βmin 成為80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γmin成為9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
亦即,構成比較例的玻璃捲筒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小厚度αmin.βmin.γmin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αminminmin,而比較例的玻璃薄膜11,係在端部區域11b(範圍B),存在厚度成為最小的部位,而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並未存在厚度成為最小的部位。
而且,當比較實施例1至3及比較例的玻璃捲筒時,在實施例1的玻璃捲筒1中,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最佳,實施例2的玻璃捲筒1,是僅次於實施例1,其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為次佳,實施例3的玻璃捲筒1,是更僅次於實施例1,其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為更次佳。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的玻璃捲筒中,其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差。
而且,在本實驗中,可以確認到:如實施例1至3的各玻璃捲筒1般,在玻璃薄膜11的中央區域11c,存在厚度成為最小的部位的情況下,可以一邊優異地保持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且一邊製作捲繞偏位少的玻璃捲筒1。
又在此情況下,可以確認到:如實施例1的玻璃捲筒1般,可以藉由使用使各端部區域11a、11b彼此的最小厚度大致一致的玻璃薄膜11,來製作捲繞偏位更少的玻璃捲筒1。
亦即,如實施例1至3所示,本發明的玻璃捲筒1,係將玻璃薄膜11捲取成捲筒狀的玻璃捲筒,其特徵為:使用玻璃薄膜11所製作,該玻璃薄膜11係使捲取軸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11a的玻璃薄膜11的最小厚度αmin、以及另一側的端部區域11b的玻璃薄膜11的最小厚度βmin,比作為各端部區域11a、11b之間的部位的中央區域11c的玻璃薄膜11的最小厚度γmin大,且在中央區域11c具備板厚成為最小的部位。
然後,捲取在中央區域11c具備板厚成為最小的部位的玻璃薄膜11以製作玻璃捲筒1,藉此可以一邊抑制玻璃薄膜11的偏位且一邊進行捲取,且可以提供一種捲取比以往更長條的玻璃薄膜11的玻璃捲筒1。
如第3(a)圖及第6圖所示,實施例4的玻璃捲筒1,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大厚度αmax成為70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大厚度βmax成為70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大厚度γmax成為10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
亦即,構成實施例4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大厚度αmax.βmax.γmax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γmaxmaxmax,而實施例4的玻璃薄膜11,係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存在厚度成為最大的部位。
如第3圖(b)及第6圖所示,實施例5的玻璃捲筒,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大厚度αmax成為80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大厚度βmax成為 70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大厚度γmax成為10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實施例6的玻璃捲筒1,係使用: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大厚度αmax成為95μm、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大厚度βmax成為90μm、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大厚度γmax成為100μm的玻璃薄膜11所製作。
亦即,構成實施例5、6的玻璃捲筒1的玻璃薄膜11,各部的最大厚度αmax.βmax.γmax的大小關係,是成為γmaxmaxmax,而實施例5、6的玻璃薄膜11,係在中央區域11c(範圍C),存在厚度成為最大的部位。此外,構成實施例5的玻璃捲筒1,係成為γmaxmaxmaxmax
而且,當比較實施例4至6及上述的比較例的玻璃捲筒時,在實施例4的玻璃捲筒1中,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最佳,實施例5的玻璃捲筒1,是僅次於實施例4,其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為次佳,實施例6的玻璃捲筒1,是更僅次於實施例4,其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為更次佳。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的玻璃捲筒中,其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差。
而且,在本實驗中,可以確認到:如實施例4至6的各玻璃捲筒1般,在玻璃薄膜11的中央區域11c,存在厚度成為最大的部位的情況下,可以一邊優異地保持玻璃薄膜11的捲取穩定性,且一邊製作捲繞偏位少的玻璃捲筒1。
又在此情況下,可以確認到:如實施例4的玻璃捲筒1般,可以藉由使用使各端部區域11a、11b彼此的最大厚度大致一致的玻璃薄膜11,來製作捲繞偏位更少的玻璃捲筒1。
亦即,如實施例4至6所示,本發明的玻璃捲筒1,係將玻璃薄膜11捲取成捲筒狀的玻璃捲筒,其特徵為:使用玻璃薄膜11所製作,該玻璃薄膜11係使捲取軸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11a的玻璃薄膜11的最大厚度αmax、以及另一側的端部區域11b的玻璃薄膜11的最大厚度βmax,比作為各端部區域11a、11b之間的部位的中央區域11c的玻璃薄膜11的最大厚度γmax小,且在中央區域11c具備板厚成為最大的部位。
然後,捲取在中央區域11c具備板厚成為最大的部位的玻璃薄膜11以製作玻璃捲筒1,藉此可以一邊抑制玻璃薄膜11的偏位且一邊進行捲取,且可以提供一種捲取比以往更長條的玻璃薄膜11的玻璃捲筒1。
11‧‧‧玻璃薄膜
11a‧‧‧端部區域(範圍A)
11b‧‧‧端部區域(範圍B)
11c‧‧‧中央區域(範圍C)
αmin‧‧‧端部區域11a(範圍A)中的最小厚度
βmin‧‧‧端部區域11b(範圍B)中的最小厚度
γmin‧‧‧中央區域11c(範圍C)中的最小厚度

Claims (6)

  1. 一種玻璃捲筒,係將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的玻璃捲筒,其特徵為:前述玻璃薄膜,係在寬度方向的剖面具有厚度變化的部分,在將前述玻璃薄膜,分成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區域、以及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之三等份的情況下,前述玻璃薄膜的寬度方向之剖面中的最小厚度,是位在前述中央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玻璃捲筒,其中,在將位於前述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小厚度設為αmin,將位於前述另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小厚度設為βmin,將位於前述中央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小厚度設為γmin的情況下,前述αmin和前述βmin和前述γmin的關係,是αmin≧βminmin時,為αminminminmin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玻璃捲筒,其中,前述αmin和前述βmin,是大致相等。
  4. 一種玻璃捲筒,係將玻璃薄膜捲取成捲筒狀的玻璃捲筒,其特徵為:前述玻璃薄膜,係在寬度方向的剖面具有厚度變化的部分, 在將前述玻璃薄膜,分成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端部區域、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區域、以及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之三等份的情況下,前述玻璃薄膜的寬度方向之剖面中的最大厚度,是位在前述中央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玻璃捲筒,其中,在將位於前述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大厚度設為αmax,將位於前述另一側的端部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大厚度設為βmax,將位於前述中央區域的前述玻璃薄膜的最大厚度設為γmax的情況下,前述αmax和前述βmax和前述γmax的關係,是γmaxmax≧βmax時,為γmaxmaxmaxmax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玻璃捲筒,其中,前述αmax和前述βmax,是大致相等。
TW103144321A 2013-12-18 2014-12-18 玻璃捲筒 TW2015384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1351 2013-1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440A true TW201538440A (zh) 2015-10-16

Family

ID=5340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321A TW201538440A (zh) 2013-12-18 2014-12-18 玻璃捲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500439B2 (zh)
TW (1) TW201538440A (zh)
WO (1) WO20150934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6666A (ja) * 2008-06-30 2010-01-14 Agc Techno Glass Co Ltd 板状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0132532A (ja) * 2008-10-01 2010-06-17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42082B2 (ja) * 2011-06-30 2015-07-0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190132A (ja) * 2010-03-12 2011-09-29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18618A (ja) * 2010-04-07 2011-11-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89824B2 (ja) * 2010-12-21 2014-09-1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製造方法、ガラス板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ロール
JPWO2012099073A1 (ja) * 2011-01-20 2014-06-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ロール、ガラスロール製造装置、およびガラスロール製造方法
JP2013186456A (ja) * 2012-03-12 2013-09-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0439B2 (ja) 2019-04-17
JP2019059665A (ja) 2019-04-18
WO2015093491A1 (ja) 2015-06-25
JP6601697B2 (ja) 2019-11-06
JPWO2015093491A1 (ja)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3655B2 (ja) ガラス帯体をドロー成形する方法
TWI530462B (zh) 玻璃捲及玻璃捲的製造方法
KR101736262B1 (ko) 유리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TWI531548B (zh) 玻璃捲筒及其製造方法
KR101904794B1 (ko) 유리 롤의 제조방법
WO2011111625A1 (ja) ガラス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14968B1 (ko) 박형 유리 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8418503B2 (en) Sheet gla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et glass
CN104039717B (zh) 静电固定的玻璃卷,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JP6108230B2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リボン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フィルムリボン製造装置並びにガラスロール製造方法
KR101845575B1 (ko) 유리판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 성형품의 제조 장치
JP6136070B2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リボン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フィルムリボン製造装置
TW201936521A (zh) 玻璃卷、玻璃卷的製造方法以及品質評價方法
TW201538440A (zh) 玻璃捲筒
CN114472822A (zh) 一种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造方法
WO2014024641A1 (ja) 薄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WO2022044798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KR100941848B1 (ko) 강판의 폭을 압연하는 조압연 방법
TW201502091A (zh) 浮式玻璃帶、浮式玻璃板、及浮式玻璃板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