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1765A - 平台與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平台與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1765A
TW201531765A TW103144883A TW103144883A TW201531765A TW 201531765 A TW201531765 A TW 201531765A TW 103144883 A TW103144883 A TW 103144883A TW 103144883 A TW103144883 A TW 103144883A TW 201531765 A TW201531765 A TW 2015317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latform
curved display
axis
coup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4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1260B (zh
Inventor
Hun Park
Yong-Min Kim
Dong-Sik Jang
Seung-Jo Lee
Original Assignee
Cowind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wind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wind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1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1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12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驅動部分的平台,其中以以下方式控制檢驗平台的形態:當將雷射光束發射至彎曲顯示器的第一點上時,將雷射光束垂直發射至第一點上以修補彎曲顯示器的缺陷。

Description

修補彎曲面板顯示器缺陷的裝置
本揭露內容是關於一種用於修補其表面中具有曲率的顯示面板缺陷的裝置。
用於典型LCD領域中的面板為平板顯示器且迄今為止其已主要經開發以允許面板較大、較輕且較薄。然而,近來已隨著AMOLED的出現開發出可撓性顯示器。
可撓性顯示器可分類成若干技術水平階段,且此等階段當中的初始階段產品為不易破損顯示器。下一階段產品為彎曲顯示器。然而,歸因於缺乏用於解決彎曲顯示器製造期間出現的缺陷的修補技術,不可能達成適於批量生產的產量。因此,需要用於批量生產彎曲顯示器的修補技術。
當典型平板顯示器中存在缺陷時,將待修補顯示器置放 於修補裝置的平台上,且接著可經由簡單地控制顯示器以僅沿著x軸及/或y軸方向移動來修補缺陷。又,在平板顯示器的狀況下,當驅動用於解決缺陷的光學系統的雷射頭部部分時,即使在基於平坦表面控制振動以及光束形狀時,並不存在問題。
然而,在彎曲顯示器的狀況下,由於顯示器表面並不平坦,但具有三維形狀特性,因此當將彎曲顯示器簡單地置放於平台上時,僅顯示器的中心部分面向與平台表面相同的方向。因此,當不修改地應用典型雷射技術以解決缺陷時,存在如下限制性:雷射光束僅準確地發射至彎曲顯示面板的中心部分,且無法適當地解決其他區域中的缺陷。
出於修補製造為彎曲顯示器的AMOLED面板的TFT基板層中存在的缺陷的目的,可應用選擇性薄膜製程技術。由於多層薄膜結構具有數十nm至數百nm的厚度,因此當並非執行準確製程時,不同於待處理層的區域中有可能出現損壞。因此,當處理缺陷時,準確地控制雷射光束的大小以及功率是必需的,此是因為不同於待處理層的區域中不應出現損壞。
光子能用於在雷射光束中處理,且通常光束經聚焦以控制強度。當處理缺陷時,儘管僅可藉由垂直於待處理表面發射雷射光束執行正常處理,但在彎曲顯示器的狀況下存在如下限制性:歸因於基板自身的角度,彎曲顯示器中的每一位置的雷射光束強度不同。
當發射至彎曲顯示器的表面上的雷射光束強度針對彎曲顯示器的每一區域並非均勻地分佈時,存在如下限制性:就形狀、大小以及分佈而言所發射雷射光束無法滿足所有處理目標。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用於解決可出現於解決彎曲顯示器缺陷時的上文所提及限制的技術。
本揭露內容亦提供一種包含根據彎曲顯示器的曲率半徑驅動的連桿平台的裝置。此處,術語“連桿”意謂用於控制彎曲顯示器位置以及形態的結構包含連桿結構。在此狀況下,連桿平台可與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缺陷的雷射光束一起連鎖。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一種平台包含驅動部分,其中控制檢驗平台的形態使得當將雷射光束發射至彎曲顯示器的第一點上以修補彎曲顯示器中的缺陷時,將雷射光束垂直發射至第一點上。
驅動部分可包括第一連桿(11);其上安裝彎曲顯示器的第四連桿(14);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41),其具有由第三旋轉接頭(23)耦接至第四連桿(14)的第一位置的一個末端以及由第一旋轉接頭(21)耦接至第一連桿的另一末端;以及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42),其具有由第四旋轉接頭(24)耦接至第四連桿的第二位置的一個末端以及耦接至第一連桿的另一末端。
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另一末端可固定地耦接至第一連桿。
可藉由分別控制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的第一總長度以及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第二總長度改變平台的形態。
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可包括經耦接以能夠彼此執行活塞運動的第二連桿(12)以及第三連桿(13),第二連桿連接至第一旋轉接頭且第三連桿連接至第三旋轉接頭。
第二線性致動器可安置於第二連桿或第三連桿上,且可 允許第三連桿借助於第二線性致動器相對於第二連桿執行活塞運動。
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可包括耦接至第一連桿的一個部分(111)以能夠彼此執行活塞運動的第五連桿(15),且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末端可連接至第四旋轉接頭。
第一線性致動器可安置於第一連桿的部分或第五連桿上,且可允許第五連桿借助於第一線性致動器相對於第一連桿的部分執行活塞運動。
驅動部分可包括允許安裝彎曲顯示器的安裝部分(檢驗平台)(103),以及圍繞旋轉軸旋轉安裝部分的旋轉部分,所述旋轉軸為垂直於關於彎曲顯示器所提供的雷射光束的光軸的軸線(y軸)。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無論缺陷的位置皆可修補彎曲顯示器的缺陷的修補裝置。
1‧‧‧連桿型平台
2‧‧‧彎曲顯示器
3‧‧‧雷射光學系統
5、5'‧‧‧雷射光束
11‧‧‧第一連桿
12‧‧‧第二連桿
13‧‧‧第三連桿
14‧‧‧第四連桿
15‧‧‧第五連桿
21‧‧‧第一接頭
22‧‧‧第二接頭
23‧‧‧第三接頭
24‧‧‧第四接頭
25‧‧‧第五接頭
31、31'‧‧‧位置
41‧‧‧第一軸線/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
42‧‧‧第二軸線/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
50‧‧‧檢驗平台
51‧‧‧第一位置
51'‧‧‧第二位置
57‧‧‧旋轉部分
69‧‧‧夾具單元
71‧‧‧隔離器
85‧‧‧控制單元
91‧‧‧第一切線
91'‧‧‧第二切線
101‧‧‧檢驗平台
103‧‧‧檢驗平台
111‧‧‧第一連桿
θ、θ’、θ2、θ3‧‧‧角度
圖1(a)至圖1(c)為說明當雷射光束發射至彎曲顯示器上以解決彎曲顯示器缺陷時可出現的問題的視圖。
圖2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連桿型平台1的視圖。
圖3(a)以及圖3(b)說明由圖2中所說明的連桿型平台所提供的位置的兩個實例。
圖4為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修補裝置的構造的視圖。
圖5(a)以及圖5(b)為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檢驗平台103的視圖。
圖6為說明彎曲顯示器安裝於圖2中所說明的連桿型平台上的狀態的透視圖。
[發明模式]
在下文中,將參考隨附圖式按以下方式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可由熟習本發明所屬的一般技術者容易地進行本發明的技術理念。然而,本揭露內容可以不同形式體現,且不應被理解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的實施例。在以下描述中,技術術語僅用於解釋特定例示性實施例而非限制本發明。又,除非另外陳述,否則以下描述中的單數形式術語可包含複數形式。
圖1(a)至圖1(c)為說明當將雷射光束發射至彎曲顯示器上以解決彎曲顯示器缺陷時可出現的限制的視圖。
在圖1(a)中,待檢測彎曲顯示器2固定於檢驗平台50上。檢驗平台50的安裝表面將按其存在於x-y平面上的假定來描述。用於發射雷射光束的雷射光學系統3安置於檢驗平台50上以朝向檢驗平台50的表面在與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發射雷射光束5以及5'。意即,始終沿著z軸方向發射雷射光束5以及5'。當第一缺陷存在於彎曲顯示器2上的第一位置51處時,可藉由將雷射光束5發射至第一缺陷上而移除第一缺陷的影響。當第二缺陷存在於彎曲顯示器2上的第二位置51'處時,可藉由將雷射光束51'發射至第二缺陷上而移除第二缺陷的影響。在圖1(a)的實例中,將 雷射光學系統3按以下方式安置:始終相對於檢驗平台50的表面垂直發射雷射光束5以及5'。因此,為了將發射雷射光束所至的位置自第一位置51移動至第二位置51',雷射光學系統3應沿著水平方向(意即,沿著x-y平面)自位置31移動至位置31',或檢驗平台50自身應連同彎曲顯示器2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否則,彎曲顯示器2應在檢驗平台50上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圖1(b)以及圖1(c)分別說明與發射至彎曲顯示器2的第一位置51以及第二位置51'的表面上的光束的強度分佈有關的輪廓。在圖1(b)以及圖1(c)中,橫座標的軸線以及縱座標的軸線分別表示x軸與y軸。
在圖1(b)中,雷射光束5的強度量測為沿著x軸以及y軸方向根據高斯分佈而分佈。然而,在圖1(c)中,雷射光束5'的強度量測為不均勻。出現如圖1(c)中所繪示的雷射光束強度的空間不均勻性,此是因為至位置51'處的彎曲顯示器2的表面的第二切線91'與雷射光束5'並不界定90°的角度θ’。相比而言,由於位置51處的彎曲顯示器2表面的第一切線91與雷射光束5定義90°的角度θ,因此可維持如圖1(b)中所繪示的雷射光束強度圍繞x軸以及y軸的對稱性。
<第一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連桿型平台1。
圖2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連桿型平台1的視圖。
圖2中所說明的連桿型平台1為具有兩個可移動連桿部分41以及42的兩軸線連桿型平台。藉由應用連桿型平台1,可在彎曲顯示器上的任何位置處將雷射光學系統的光軸與彎曲顯示器 上雷射光束所發射至的位置處的表面之間的角度恆定地維持為直角。因此,雷射光束可發射至彎曲顯示器上的任何位置上以具有其恆定輪廓。圖2中所說明的連桿型平台1可尤其用於具有圓柱形彎曲表面的彎曲顯示器。連桿型平台1可建構成大致包含五個連桿部分11至15以及五個接頭部分21至25。五個連桿部分11至15可包含第一連桿11、第二連桿12、第三連桿13、第四連桿14以及第五連桿15,且五個接頭部分21至25可包含第一接頭21、第二接頭22、第三接頭23、第四接頭24以及第五接頭25。
第一連桿11為基座,且第四連桿14為其中可安裝彎曲顯示器的夾具單元69可形成於其中或附接至其上的安裝部分。
第一接頭21安置為形成於第一連桿11與第二連桿12之間,第二接頭22安置為形成於第二連桿12與第三連桿13之間,第三接頭23安置為形成於第三連桿13與第四連桿14之間,第四接頭24安置為形成於第四連桿14與第五連桿15之間,且第五接頭25安置為形成於第五連桿15與第一連桿11之間。
第一接頭21、第三接頭23以及第四接頭24可為旋轉式接頭,且第二接頭22以及第五接頭25可為滑動式接頭。
第一線性致動器可安置於第一連桿11以及111及/或第五連桿15中。第五連桿15連接至第一線性致動器的第一可移動部分以允許相對於第一連桿11以及111進行滑動運動或活塞運動。
第二線性致動器可安置至第二連桿12及/或第三連桿13。第三連桿13連接至第二線性致動器的第二可移動部分以允許相對於第二連桿12進行滑動運動或活塞運動。
此處,可將由第二連桿12以及第三連桿13所界定的軸線定義為第一軸線41或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41,且可將由第五連桿15(以及第一連桿11、111)所定義的軸線定義為第二軸線42或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42。
圖2中所說明的兩軸線連桿型平台可藉由允許第一軸線41以及第二軸線42彼此在相反方向上移動而在夾具單元上界定傾斜表面。意即,第二軸線42經控制以具有縮短的總長度,而第一軸線41經控制以具有延長的總長度以在第一方向上界定傾斜表面,或第一軸線41經控制以具有縮短的總長度,而第二軸線42經控制以具有延長的總長度以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界定傾斜表面。
結果,藉由允許針對指示彎曲顯示器2的彎曲程度的R值控制角度,處理表面的外表面可始終垂直於雷射光學系統。
可藉由以下等式計算根據圖2的連桿型平台的自由度(DOF):[等式]DOF=(#Link-1)*3-#Joint*2=(5-1)*3-5*2=12-10=2
因此,上文所提及的兩軸線連桿型平台為可由兩個致動器控制兩個軸線的系統。意即,圖2中所說明的兩軸線連桿型平台1可藉由僅控制第一線性致動器以及第二線性致動器而可以為所有形態。當藉由控制第一線性致動器以及第二線性致動器分別調整第一軸線41以及第二軸線42的長度時,第一接頭21、第三接頭23以及第四接頭24自然地對應旋轉。
如上文所描述,上文所提及的兩軸線連桿型平台實現平 行結構,使得其具有極高的控制精確度,此是因為每一軸線處所產生的位置誤差並不累加。
在圖2的結構中,第一軸線41相對於第一連桿11的斜率隨連桿型平台1的位置而變化,但第二軸線42相對於第二連桿11的斜率可不隨連桿型平台1的位置而變化。
圖3(a)以及圖3(b)說明由圖2中所說明的連桿型平台所提供的位置的兩個實例。
圖3(a)說明當待由雷射光學系統3進行修補的位置存在於第一位置51(其為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處時連桿型平台1的第一位置。
舉例而言,在第一位置處,第一軸線41與第二軸線42可具有相同的總長度。又,充當安裝彎曲顯示器的安裝部分的第四連桿14的表面可與自雷射光學系統3發射的雷射光束的光軸界定直角。在當前實施例中,由於第一位置51處的待修補彎曲顯示器2表面的切線91可與雷射光束的光軸直角交叉,因此雷射光束強度的輪廓可以較佳形狀提供至如圖1(b)中所說明的彎曲顯示器2的表面。
圖3(b)說明當待由雷射光學系統3修補的位置存在於第二位置51'(其為彎曲顯示器2的右側部分)處時連桿型平台1的第二位置。
此處,在第二位置處,可將第一軸線41的總長度控制為比第二軸線42的總長度長。為此目的,第三連桿13可由第二線性致動器滑動延伸出第二連桿12。此外/或者第五連桿15可由第一線性致動器滑動收縮至第一連桿11、111中。當如上文所描 述地控制第一以及第二線性致動器時,第一接頭21、第三接頭23以及第四接頭24的旋轉狀態自然地變化。
隨著連桿型平台1自第一位置變化至第二位置,控制雷射光學系統3的位置向右移動。此處,雷射光學系統3可平移移動,且此時,自雷射光學系統3所發射的雷射光束的光軸方向可並不變化。如上文所描述,雷射光學系統3的位置可隨連桿型平台1的位置而變化。
在第二位置處,充當安裝部分的第四連桿14的表面並不與自雷射光學系統3所發射的雷射光束的光軸界定直角。然而,由於至待修補第二位置51'處的彎曲顯示器2表面的切線91'可與雷射光束的光軸直角交叉,因此雷射光束強度的輪廓可以較佳形狀提供至如圖1(b)中所說明的彎曲顯示器2的表面。
在圖3(a)以及圖3(b)中,可形成或提供隔離器71以在連桿型平台1的底部處移除來自外部的振動。隔離器71可為(例如)振動過濾器。
用於水平平移雷射光學系統3的第一驅動單元(未繪示)可連接至雷射光學系統3。及/或用於水平平移連桿型平台1的第二驅動單元(未繪示)可連接至連桿型平台1,或用於相對於第四連桿14的表面移動彎曲顯示器2的第三驅動單元(未繪示)可連接於第四連桿14與彎曲顯示器2之間。此處,控制單元85可經設置以藉由有線/無線通信將移動命令傳輸至第一、第二及/或第三驅動單元。控制單元85控制第一、第二及/或第三驅動單元,使得根據彎曲顯示器2上的缺陷位置,首先可控制彎曲顯示器2相對於水平面的斜率,且其次可控制雷射光學系統的位置以被改變。
<第二實施例>
圖4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修補裝置的構造。
圖4中所說明的修補裝置可經建構以包含檢驗平台101以及雷射光學系統3。此處,檢驗平台101可基本上在x軸以及y軸方向上移動。
此時,當彎曲顯示器2中待修補的第一位置51存在於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處且雷射光學系統剛好位於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上方時,雷射光學系統3在垂直於有缺陷部分的表面的方向上發射雷射光束5,使得可移除第一位置51處的缺陷的影響。
然而,當彎曲顯示器2中的待修補第二位置51'並非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時,應在將雷射光學系統3的光軸旋轉預定程度(90°-θ2°)之後發射雷射光束5'。此處,當雷射光學系統3的旋轉軸與彎曲顯示器間隔開彎曲顯示器的曲率半徑時,僅需要簡單地旋轉雷射光學系統3。否則,應沿著z軸方向移動檢驗平台101,且此外應旋轉雷射光學系統3,以便可在與修補位置垂直的方向上發射雷射光束。
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應將檢驗平台101控制為沿著x、y以及z方向平移移動,且應將雷射光學系統3控制為根據彎曲顯示器的缺陷位置而旋轉。
此處,由於雷射光學系統3對振動以及扭轉敏感,因此應極精確地執行對雷射光學系統3的旋轉控制。
<第三實施例>
圖5(a)以及圖5(b)為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檢驗平台 103的視圖。
檢驗平台103可包含用於圍繞y軸旋轉檢驗平台103的旋轉部分57。
圖5(a)以及圖5(b)中所說明的修補裝置可經設置以包含檢驗平台103以及雷射光學系統3。此處,基本上允許檢驗平台103沿著x軸以及y軸方向平移移動並圍繞y軸旋轉。
此時,當彎曲顯示器2中待修補的第一位置51存在於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處且雷射光學系統3剛好位於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上方時,雷射光學系統3在垂直於有缺陷部分表面的方向上發射雷射光束5,使得可移除第一位置51處的缺陷的影響。
然而,當彎曲顯示器2中待修補的第二位置51'並非彎曲顯示器2的中心部分時,應在將檢驗平台103旋轉所要求角度θ3°且將檢驗平台103沿著x軸以及y軸平移移動所要求量之後由雷射光束移除有缺陷部分的影響。
圖6為說明彎曲顯示器安裝於圖2中所說明的連桿型平台上的使用狀態的透視圖。描述在自圖6的透視圖擷取僅一些部分之後的圖2至圖5中所說明的構造。
本揭露內容可提供不管缺陷位置如何能夠修補彎曲顯示器的缺陷的修補裝置。
使用上文所提及的實施例,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以及範疇的情況下對形式以及細節作出各種改變。在經由本揭露內容可理解的本發明概念的精神以及範疇內,每一技術方案的內容可與並不具有相依性關係的另一技術方案組 合。
1‧‧‧連桿型平台
11‧‧‧第一連桿
12‧‧‧第二連桿
13‧‧‧第三連桿
14‧‧‧第四連桿
15‧‧‧第五連桿
21‧‧‧第一接頭
22‧‧‧第二接頭
23‧‧‧第三接頭
24‧‧‧第四接頭
25‧‧‧第五接頭
41‧‧‧第一軸線/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
42‧‧‧第二軸線/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
69‧‧‧夾具單元
111‧‧‧第一連桿

Claims (15)

  1. 一種包括驅動部分的平台,其中當將雷射光束發射至彎曲顯示器的第一位置上時按將所述雷射光束垂直發射至所述彎曲顯示器的所述第一位置上的方式控制檢驗平台的形態,以便修補所述彎曲顯示器的缺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驅動部分包括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以及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且藉由分別控制所述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的第一總長度以及所述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第二總長度改變所述平台的所述形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平台,其中藉由將所述第一總長度以及所述第二總長度中的任一者控制為縮短並將另一者控制為延長而調整安裝所述彎曲顯示器的所述平台的安裝部分的斜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驅動部分包括:第一連桿(11);第四連桿(14),其經設置使得將所述彎曲顯示器安裝於其上;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41),其具有由第三旋轉接頭(23)耦接至所述第四連桿(14)的第一位置的一個末端以及由第一旋轉接頭(21)耦接至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末端;以及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42),其具有由第四旋轉接頭(24)耦接至所述第四連桿的第二位置的一個末端以及耦接至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末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另一末端固定地耦接至所述第一連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包括經耦接以能夠彼此執行活塞運動的第二連桿(12)以及第三連桿(13),所述第二連桿連接至所述第一旋轉接頭,且所述第三連桿連接至所述第三旋轉接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平台,其中第二線性致動器裝備於所述第二連桿或所述第三連桿處,且所述第三連桿允許藉由所述第二線性致動器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桿執行活塞運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包括耦接至所述第一連桿的一個部分(111)以能夠彼此以活塞運動移動的第五連桿(15),且所述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所述一個末端連接至所述第四旋轉接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平台,其中第一線性致動器裝備於所述第五連桿或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一個部分處,且所述第五連桿允許藉由所述第一線性致動器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一個部分執行活塞運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驅動部分包括:允許安裝所述彎曲顯示器的安裝部分(103);以及經設置以圍繞旋轉軸旋轉所述安裝部分的旋轉部分,所述旋轉軸為垂直於提供至所述彎曲顯示器的雷射光束的光軸的軸線(y軸)。
  11. 一種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的裝置包括:雷射光學系統(3); 平台(1),其上允許安裝所述彎曲顯示器;以及控制單元(85),所述控制單元以以下方式組態:根據所述彎曲顯示器上的有缺陷位置,首先控制所述平台的形態以相對於水平面改變所述彎曲顯示器的斜率,其次控制所述雷射光學系統相對於所述平台的位置以改變所述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平台包括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以及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且藉由分別控制所述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的第一總長度以及所述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的第二總長度變化所述平台的所述形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藉由平移移動所述雷射光學系統改變所述雷射光學系統相對於所述平台的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平台包括:第一連桿(11);第四連桿(14),其上允許安裝所述彎曲顯示器;第一可移動連桿部分(41),其具有由第三旋轉接頭(23)耦接至所述第四連桿(14)的第一位置的一個末端以及由第一旋轉接頭(21)耦接至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末端;以及第二可移動連桿部分(42),其具有由第四旋轉接頭(24)耦接至所述第四連桿的第二位置的一個末端以及耦接至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末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平台,其中所述平台包括允許安裝所述彎曲顯示器的安裝部分(103),以及圍繞旋轉軸旋轉所述安裝部分的旋轉部分,所述旋轉軸為垂直於由所述雷射光 學系統所發射的雷射光束的光軸的軸線(y軸)。
TW103144883A 2013-12-23 2014-12-23 平台與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的裝置 TWI521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60982A KR20150073370A (ko) 2013-12-23 2013-12-23 곡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결함 리페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765A true TW201531765A (zh) 2015-08-16
TWI521260B TWI521260B (zh) 2016-02-11

Family

ID=53479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4883A TWI521260B (zh) 2013-12-23 2014-12-23 平台與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的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50073370A (zh)
CN (1) CN106062857B (zh)
TW (1) TWI521260B (zh)
WO (1) WO20150993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1254A1 (de) * 2017-07-03 2019-01-03 Bundesdruckerei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eines Dokumentenkörpers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okumentenkörpers
CN107842687A (zh) * 2017-09-16 2018-03-27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装置的支撑机构
KR102142890B1 (ko) * 2018-11-19 2020-08-10 (주)코멕스카본 곡면 가공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가공된 가공물
CN110730611B (zh) * 2019-09-30 2020-1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屏绑定装置及曲面显示屏绑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8883B2 (ja) * 1990-05-21 1997-09-03 エヌティエヌ 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装置
JP3382436B2 (ja) * 1995-10-27 2003-03-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JP4243500B2 (ja) * 2003-03-12 2009-03-25 日本Cmo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欠陥検査システム
JP2006049384A (ja) * 2004-07-30 2006-02-16 Laserfront Technologies Inc ガントリー型xyステージ
KR101136286B1 (ko) * 2005-10-17 2012-04-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 화질제어방법
KR100867298B1 (ko) * 2006-11-09 2008-11-06 참앤씨(주) 평판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리페어 장치
JP2010091713A (ja) * 2008-10-07 2010-04-22 Panasonic Corp レーザー変位計、当該レーザー変位計を使用した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当該レーザー変位計を使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1127753B1 (ko) * 2011-12-22 2012-03-21 서진석 평면 또는 곡면 반도체 패턴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기판의 패턴 형성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2857A (zh) 2016-10-26
WO2015099370A1 (ko) 2015-07-02
CN106062857B (zh) 2019-03-08
TWI521260B (zh) 2016-02-11
KR20150073370A (ko)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1260B (zh) 平台與用於修補彎曲顯示器的裝置
CN102553845B (zh) 喷嘴清洁装置以及具有喷嘴清洁装置的密封胶涂布机
US10877468B2 (en) Self-monitoring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01911279B (zh) 用于动态对准束校准的系统和方法
JP6999018B2 (ja) 成膜装置及びティーチングデータの補正方法
KR102265759B1 (ko) 배관 검사 장치
JP2010162611A (ja) 相対ティーチング方法
JP2011232298A (ja) 処理装置、処理システム、座標補正方法および座標補正プログラム
KR101668085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장치
JP7064624B2 (ja) ロボットの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ロボット
WO2019049488A1 (ja) ロボットの診断方法
JP2015168012A (ja) 教示ジグ、教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教示方法
CN104742137A (zh) 四轴运动平台的执行器更换后的轨迹补偿方法
WO2019049947A1 (ja)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TWI807686B (zh) 對稱式不等周節刀輪加工設備及方法
US9287078B2 (en) Display se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by using the same
KR101680026B1 (ko) 곡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결함 리페어 장치
JP2016207937A (ja) 産業用ロボット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WO2019049489A1 (ja) ロボットの診断方法
CN105532084A (zh) 元件安装装置
KR102081539B1 (ko) 원자로 헤드 검사 장치
KR100903579B1 (ko) 용접기 회전정밀도 보정방법
JP3635572B2 (ja) パラレルメカニズム及び検査装置
JP7182407B2 (ja)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及びロボット制御方法
KR101588855B1 (ko) 액정표시패널 검사장치의 프로브 유닛 각도조절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