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5323A - 隔震台 - Google Patents

隔震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5323A
TW201525323A TW103136107A TW103136107A TW201525323A TW 201525323 A TW201525323 A TW 201525323A TW 103136107 A TW103136107 A TW 103136107A TW 103136107 A TW103136107 A TW 103136107A TW 201525323 A TW201525323 A TW 2015253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cover
vibration energy
vibration
blocking device
energy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chiro Ikenaga
Michihiko Higashinozono
Sayuri Murakami
Original Assignee
Kong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go Kk filed Critical Kong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525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5323A/zh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防止側面罩之隔震效果減低之隔震台,係具有:基底構件102;及振動能隔斷裝置,安裝在此基底構件102上,且隔斷基底構件102側之振動能之傳達;於振動能隔斷裝置之上側載置有隔震對象物品,本發明之隔震台100具有側面罩132,以作為振動能隔斷裝置之遮罩,此側面罩132係在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振動能隔斷動作時,以從內側往外側被推壓而擺動之方式,能以側面罩132上部之軸為中心進行旋轉,而懸掛於上述隔震台之側緣部。

Description

隔震台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隔斷地震等振動能傳達至載置物之隔震台,特別係關於作為其內部機構之遮罩之側面罩的構造。
在美術館與博物館等處,有必要保護美術品、古董品等展示品免於地震等振動所造成的災害。為了保護美術品、古董品等展示品免於振動所造成的災害,將美術品、古董品等展示於隔震台上。隔震台具有基台、設置於該基台上的振動能隔斷裝置、以及透過此振動能隔斷裝置而設置之載置台。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係隔斷基台側的振動能傳達至載置台。藉由隔斷振動能,防止載置台上的展示品因振動而翻倒,以保護展示品。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係作為上述類隔震台的例子。第14、15圖表示記載在專利文獻1中之隔震台的構成。第14、15圖中,基台10係重疊並固定在基底構件8之上。基底構件8與基台10之平面形狀皆為大致正方形,在基台10上之靠近其兩側邊緣的位置分別設有2個為一組的滑軌16,其係沿著基台10的側緣相互平行地 設置。滑軌16正如眾所周知,具有外軌、內軌、介於此等內外軌之間之保持架、以及藉由保持架保持在上述內外軌之間的球。藉由球滾動在內外軌間,內外軌係順暢地彼此直線移動。
在由基台10兩側邊緣的滑軌16所夾持之基台10之上方空間具有屬於原點復原構件之螺旋彈簧20。螺旋彈簧20的兩端部係掛在板狀彈簧架36、38。彈簧架36、38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係分別由設置在基台10上之保持構件40、42所固定。螺旋彈簧20係藉由包含上述彈簧架36、38與保持構件40、42之保持構造,以略朝拉伸方向彈壓之狀態被保持。
在滑軌16之上載置有正方形形狀之第1可動台12,滑軌16的上側軌道面與第1可動台12相結合。在第1可動台12上之靠近其兩側邊緣的位置分別設有2個為一組的滑軌18,其係沿著基台10的側緣相互平行地設置。滑軌18的構成與前述滑軌16的構成相同。滑軌18的方向與滑軌16的方向呈正交。在由兩側邊緣的滑軌18所夾持之第1可動台12之上方空間具有屬於原點復原構件之螺旋彈簧22。螺旋彈簧22係藉由包含彈簧架36、38與保持構件40、42之保持構造,以朝拉伸方向略微彈壓之狀態被保持。螺旋彈簧20與螺旋彈簧22的方向互為正交。
在滑軌18之上載置有正方形形狀之第2可動台14,滑軌18的上側軌道面與第2可動台14相結合。第2可動台14之上覆蓋有頂板82。頂板82係與第2可動 台14成為一體而移動。頂板82係構成可載置展示物等物品之載置台。
在第1可動台12的下方側設有與彈簧架36、38相對應之卡合構件44。卡合構件44係藉由第1可動台12往滑軌16方向之移動而與彈簧架36或彈簧架38卡合。若第1可動台12移動,則成對之卡合構件44與彈簧架36或彈簧架38之一方相卡合,並使彈簧架36、38之一方往外側移動,使得螺旋彈簧20伸長。因此,在螺旋彈簧20蓄積有讓第1可動台12復原至原點的力。
在第2可動台14的下表面側也設有藉由第1可動台14之移動而與彈簧架36、38相卡合之卡合構件(未圖示)。若第2可動台14移動而使上述卡合構件與彈簧架36、38之一方卡合,則螺旋彈簧20便被拉長並蓄積有讓第2可動台14復原至原點的力。
藉由在基台10與第2可動台14之間朝彼此正交之方向設置之滑軌16與滑軌18,構成振動能隔斷裝置。由於具備振動能隔斷裝置,即使基台10因為地震等而振動,作為載置台的頂板82亦會相對於基台10相對地移動,而隔斷傳達至頂板82之振動能。振動能隔斷裝置係發揮減低地震時振動能傳達到頂板82之隔震效果,以保護頂板82上之展示物。
由第14、15圖得知,在基台10與第2可動台14之間具有振動能隔斷裝置之設置空間,若不設遮罩,則振動能隔斷裝置會露出在外。若振動能隔斷裝置露出在 外,則有損美觀,另外也造成塵埃容易進入振動能隔斷裝置部分的問題。
在此第14、15圖所示之習知例中,隔震台之四周係以側面罩24所圍住。側面罩24係由可分別塞住隔震台之四方開口的長方形板所構成,於其內表面側固定有被分為上下兩段之橡膠磁鐵94、96。於側面罩24之內表面側,在橡膠磁鐵94、96之間另外固定有L字形金屬配件92之一側,L字形金屬配件92的另一側係自側面罩24的內表面呈直角突出。在第1可動台12之周緣部上表面固定有L字形金屬配件78之一側,L字形金屬配件78的另一側係豎立於與第1可動台12的端面之同一面上。
第15圖顯示包含第1、第2滑軌16、18之振動能隔斷裝置藉由前述上下螺旋彈簧的蓄積力而復原至原點之動作樣態。在此動作樣態中,側面罩24之L字形金屬配件92的一側載置於基台10之上側面,上側的橡膠磁鐵94係吸附第1可動台12的端面與L字形金屬配件78之一側。此外,下側的橡膠磁鐵96吸附於基台10的端面。隔震台四周的側面罩24係圍住隔震台側面之開口,並作為防止隔震台之內部機構從外部被窺視之遮罩。
若因為地震等導致基台10跟著地面振動,第1、第2可動台12、14會因慣性力而停在該處。振動能隔斷裝置之滑軌16係隔斷其長端方向之振動能傳達至可動台12。與滑軌16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能量成分被傳達至滑軌18。此能量成分係藉由振動能隔斷裝置的滑軌18 所隔斷,而不會傳達至第2可動台14。
如此,當地震等振動,第1可動台12以及第2可動台14相對於基台10相對地移動而發揮隔震效果時,側面罩24便被推動。當第1可動台12移動時,其端部推壓側面罩24之上側之橡膠磁鐵94。側面罩24係以基台10之端面與下側之橡膠磁鐵96的吸附點為支點而倒下,使得基台10與第2可動台14之間是開放。此後,側面罩24係退避離開第1可動台12之朝外側之移動通路以及被第1可動台12連動之彈簧架36(或彈簧架38)之移動通路,振動能隔斷裝置係不受側面罩24的干擾而動作。
當第2可動台14因滑軌16之直線移動而朝第15圖中與紙面正交之方向移動時,隨著第2可動台移動之構件推壓側面罩24,且以上述方式將側面罩推倒。在振動能隔斷裝置動作後,藉由包含螺旋彈簧之原點復原構件,將第1、第2可動台12、14復原至原始位置。倒下的側面罩24係藉由手動操作安裝回原來的位置。
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係作為與本發明相關之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發明,係於隔震裝置之框架邊緣部,利用絞鍊以可旋轉之方式支撐用來遮蔽內部構造的側罩。側罩係藉由彈簧朝閉鎖方向彈壓,側罩在隔斷內部構造之觀察之旋轉位置,具有停止由上述彈壓力所產生之側罩之旋轉的緩衝材料。側罩係於隔震動作時,由超過上述彈壓力之力所推壓,而往解放方向旋轉。
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發明,係在隔震裝置之 上板緣部,利用彈簧朝解放方向彈壓,且可旋轉地支撐用以遮蔽內部構造的側板。具有抵抗彈壓力並將上述旋轉後之側板維持在閉鎖位置之承接構件。由於隔震動作時之應力而造成承接構件無法將側板維持於閉鎖位置,使得側板因彈壓力而旋轉至解放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9548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15318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287291號公報
在第14、15圖所示之隔震台之例中,為了美觀,設有側面罩。為了不讓此側面罩成為隔震動作之阻礙,係將側面罩設置成於隔震動作時會被推動並倒下。因此,側面罩係由磁性吸引力被保持在規定的位置,並於隔震動作時從預定的位置脫落。因此,於隔震動作後,必須以手動操作將側面罩復原至原始位置,導致復原操作很費事。另外,於隔震動作時有必要抵抗磁性吸引力來推動側面罩,推動側面罩所需之程度的力量會使隔震效果減弱。
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發明中,於隔震動作時,側罩係抵抗彈壓力之力被推壓而旋轉。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發明中,於隔震動作時,側板因為承接構件之超 過保持力之力被推壓而旋轉。專利文獻2、3所記載之發明,皆需要有施加於上述側罩、側板之力以上之力,才能夠發揮隔震效果,造成隔震效果減弱。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隔震台,其可防止作為美觀用的側面罩成為減弱隔震效果的要素,此外,於隔震動作後不需要側面罩之復原操作。
本發明之隔震台係具有:基底構件;及振動能隔斷裝置,安裝在此基底構件上,隔斷上述基底構件側之振動能的傳達;於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上側載置有隔震對象物品;該隔震台之最主要特徵為:具有側面罩,其係作為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遮罩,上述側面罩係在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振動能隔斷動作時,以從內側向外側推壓而擺動之方式,能以上述側面罩上部之軸為中心進行旋轉,而懸掛於上述隔震台之側緣部。
當因地震等導致基底構件振動時,振動能隔斷裝置會相對於基底構件相對地移動而進行隔震動作。由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隔震動作時,側面罩會從內側往外側被推壓而擺動。側面罩可因微小力量而擺動,幾乎沒有因為設置了側面罩而造成隔震效果降低的情形。若振動能隔斷裝置回到原始位置,則側面罩也會回到原始懸掛之樣態。
100‧‧‧隔震台
102‧‧‧基底構件
104‧‧‧底板
105‧‧‧滑軌(第1直線移動機構)
106、112‧‧‧外軌
107‧‧‧內軌
108‧‧‧第1可動台
110‧‧‧滑軌(第2直線移動機構)
114‧‧‧內軌
116‧‧‧保持架
118‧‧‧球
120‧‧‧第2可動台
124、224‧‧‧載置台
125‧‧‧間隔件
126‧‧‧位置限制構件
128‧‧‧軸承塊
130‧‧‧軸
132、152、154、232‧‧‧側面罩
134‧‧‧滾輪
140‧‧‧原點復原構件(螺旋彈簧)
142‧‧‧彈簧架
144‧‧‧保持構件
146‧‧‧止動器
148‧‧‧窗孔狀空隙
150‧‧‧凸座
200‧‧‧透明櫃
226‧‧‧裝飾罩
300‧‧‧物品
400‧‧‧展示台
500‧‧‧隔震台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隔震台實施例之使用例的斜視圖。
第2圖係上述隔震台之實施例之斜視圖。
第3圖係上述隔震台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4圖係上述隔震台實施例之正面剖視圖。
第5圖係表示上述隔震台實施例之一動作態樣之正面剖視圖。
第6圖係表示上述隔震台實施例的主要部分之放大正面剖視圖。
第7圖係表示上述隔震台實施例之其他動作樣態之俯視圖。
第8圖係表示上述實施例中之載置台之底面圖。
第9圖係表示可適用於本發明之載置台之其他例的底面圖。
第10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隔震台之其他實施例的使用例之斜視圖。
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隔震台之又一其他實施例之一部分之正面剖視圖。
第1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隔震台之上述實施例之動作態樣之正面剖視圖。
第1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隔震台之又一其他實施例之正面剖視圖。
第14圖係顯示習知之隔震台之例的分解斜視圖。
第15圖係顯示上述習知隔震台之主要部分的放大正面剖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隔震台的實施例。
(實施型態1)
第1圖中,隔震台100係設置於展示台400之上,在隔震台100之上載置有美術品或古董品等物品300。在展示台400之上覆蓋有透明櫃200,透明櫃200係包覆物品300之四周,且可從外部透過透明櫃200觀察物品300。
如第2、3圖所示,隔震台100之上表面係由載置台124所覆蓋,且在有載置台124之上可載置物品。載置台124之平面形狀為正方形,且在周圍之四邊分別配置有側面罩132。各側面罩132具有使隔震台100之內部構造不會被窺視之遮蔽功能,同時具有美化隔震台100外觀之作用。
在載置台124的四角隅之下表面側分別一體地設置有短四角柱狀之軸承塊128。軸承塊128可由塑膠等製作。在載置台124之四邊側緣部之相對向且成對的軸承塊128之間朝水平方向保持有軸130。側面罩132係分別藉由這些軸130來支撐。各側面罩132係以上述側面罩上部之軸130為中心可旋轉地懸掛。側面罩132係由可覆蓋隔震台100側面開口之長方形板狀構件所構成。側面 罩132之長邊方向之兩端上部係切除成直角狀,以作為對應軸承塊128之凹部。
隔震台100係於載置台124之下方具備有振動能隔斷裝置。以下參照第4至7圖,說明振動能隔斷裝置的具體構成。隔震台100具有正方形板狀之基底構件102,在基底構件102之上表面貼附有底板104。在底板104之上安裝有以滑軌105為主體之第1直線移動機構。滑軌105係與第19、20圖所示之習知滑軌相同地,具有介設在外軌106、內軌107、以及外軌106與內軌107之間的保持架和球。滑軌105的構成係與之後所說明的滑軌110的構成相同。
滑軌105係在各側緣部以2個為一組,相互平行地設置於底板104的兩側邊緣。各滑軌105以外軌106之外表面為底面,固定在底板104之上;以內軌107之外表面為頂面,於此頂面與正方形之第1可動台108結合。各滑軌105可於外軌106及內軌107之長邊方向相對地移動。因此,第1可動台108係可相對於基底構件102,在第6圖中與紙面平行之左右方向移動。
在第1可動台108上設置有以複數個滑軌110為主體之第2直線移動機構。滑軌110係與第1可動台108之兩側緣部相互平行,並且以2個為一組配置在第1可動台108的各側邊緣。如第6圖所示,各滑軌110具有:橫向兩側緣部往上折彎成剖面半圓狀之外軌112;以及橫向兩側緣部往下折彎成剖面呈半圓狀之內軌114。內 軌114係位於外軌112的內側,且在外軌112兩側之折彎緣部與內軌114兩側之折彎緣部形成橫切面為圓形之空間。在此圓形橫斷面之空間內介設有適當數量的球118,各個球118為藉由介設於上述內外軌112、114之間的保持架116所保持。
由內外軌112、114、保持架116、球118所構成的各個滑軌110係以外軌112之外表面為底面,且固定在第1可動台108之上。此外,以內軌114之外表面為頂面,於此頂面與正方形之第2可動台120結合。各滑軌110可於外軌112及內軌114之長邊方向相對地移動。因此,第2可動台120可相對於第1可動台108,在第6圖中與紙面垂直之方向直線移動。又,各滑軌110之外軌112及內軌114的位置關係可上下顛倒。構成第1直線移動機構之滑軌105之內外軌的位置關係也可上下顛倒。
在第2可動台120之上覆蓋有平面形狀大致為正方形之載置台124。如上述說明,載置台124係於其四角隅之下表面側分別一體地設置有軸承塊128。如第8圖亦顯示者,載置台124之下表側面固定有間隔件125,該間隔件125係形成有具有各種形狀及各種大小的窗孔狀空隙148。間隔件125的外形係形成比載置台124小的正方形。在載置台124的下表面側,沿著間隔件125四邊之各外側面安裝有位置限制構件126。位置限制構件126係比間隔件125外側各邊的長度要短。位置限制構件126的下端係比間隔件125的下表面還要往下突出。
若於第2可動台120之上覆蓋載置台124,則位置限制構件126會沿著第2可動台120四邊各外側面下降,進而決定載置台124相對於第2可動台120之水平方向的相對位置關係。載置台124相對於第2可動台120之垂直相對位置關係是由間隔件125的下表面碰到第2可動台120之上表面而決定。當如此決定載置台124的位置並將其覆蓋在第2可動台120之上時,藉由軸130而懸掛在載置台124四周的側面罩會因重力而下垂。側面罩132係圍住基底構件102與載置台124之間的空間,而成為隔震台100之內部機構的遮罩。
構成第1、第2直線移動機構之複數個滑軌105、110係構成振動能隔斷裝置,其係隔斷振動能從基底構件102側傳達至載置台124。振動能隔斷裝置為了令載置台124可於水平面內進行各種方向的移動,而以相互正交的方向重疊配置複數個滑軌而構成。振動能隔斷裝置具有原點復原構件,該構件係令因隔震動作而移動之第1、第2可動台108、120復原至原點。「隔震動作」係指振動能隔斷裝置動作之意,亦為執行振動能隔斷動作之意。
第7圖表示螺旋彈簧140和其彈簧架142及保持構件144,該螺旋彈簧140係將第2可動台120及載置台124,於振動能隔斷動作後復原至原點之原點復原構件。由螺旋彈簧140、彈簧架142及保持構件144所成之構成部分,係與第14圖所示之習知例的構成沒有太大的差異。第7圖雖只表示螺旋彈簧140的一端側,但其另一端 側也由同樣之彈簧架142與保持此彈簧架142之保持構件144所支持。螺旋彈簧140係設置在兩側之成對的滑軌110之間。
當第2可動台120藉由滑軌100,相對於第1可動台108往一方向移動時,第2可動台120之未圖示之卡合構件與彈簧架142卡合,並將彈簧架142向外側推動。在第7圖所示之例中,藏於載置台124中之彈簧架142朝外側被推動,螺旋彈簧140被拉長而蓄積勢能。藉由螺旋彈簧140之蓄積力,第2可動台120以及載置台124可復原至原點。當載置台124與第2可動台120和第7圖所示之樣態相反地一起往下側移動時,第2可動台120之卡合構件會使第7圖之下側所示之彈簧架142自保持構件144分開,並使其往第7圖之下側移動。螺旋彈簧140被拉長並蓄積將第2可動台120以及載置台124復原至原點之復原力。
在基底構件102與第1可動台108之間也設置有原點復原構件,其係為了使屬於第1直線移動機構之藉由滑軌105相對於基底構件102而移動之第1可動台108復原至原點。此原點復原構件雖未顯示於圖中,但和前述內容相同,係由螺旋彈簧所構成,且此螺旋彈簧與第7圖所示之例同樣地由彈簧架與保持構件所支持。並且構成為使設置於第1可動台108之卡合構件與上述彈簧架卡合,且蓄積螺旋彈簧之勢能。
設置於載置台124周圍的各側面罩132,係 於由包含滑軌105與滑軌110之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隔震動作時,位於上述滑軌105或滑軌110之移動通路。第6圖所示之例中,第1可動台108、載置台124、及側面罩132三者與滑軌105之內軌107一起往右方移動時,在左側之側面罩132的移動通路係具有滑軌105之外軌106。因此,側面罩132之內面與外軌106相抵接,側面罩132被由內往外推壓並以軸130為中心擺動。側面罩132能以極小之力量擺動,而不會妨礙由滑軌105之滑軌所造成的隔震動作。
當第1可動台108於第6圖中往左方移動時,右側之側面罩132與滑軌105之外軌106相抵接並擺動。因地震等導致第1可動台108相對於基底構件102相對地移動之期間,外軌106的上表面與側面罩132的下端邊緣相接,同時側面罩132的下端邊緣滑動於外軌106之上表面。當因地震等導致的震動收斂時,第1可動台108復原至原點,側面罩132也會復原至朝重力方向下垂之樣態,並成為隔震台100內部機構的遮罩。
由螺旋彈簧所構成之原點復原構件係位在直線移動機構之滑軌105的高度範圍內,且隔震台100的總高度被限制。如第4圖所示,劃定振動能隔斷動作發生時之載置台124之移動界限的止動器146,係設置於成對之滑軌105之間。止動器146也位在滑軌105的高度範圍內。因此,因側面罩132之下端邊緣與外軌106之上表面相接並移動所致的振動能隔斷動作發生時,上述原點復原 構件以及止動器146與側面罩132不會有干涉,可順暢地進行上述之移動。
第6圖中,第2可動台120相對於第1可動台108朝與紙面正交之方向移動時,側面罩132與滑軌110之外軌112相抵接並擺動。第7圖係表示一個側面罩132之擺動狀態。如第7圖所示,當載置台124隨著第2可動台120移動而進行隔震動作時,側面罩132之下端邊緣會滑動於外軌112之上表面。此側面罩132的動作與上述第1可動台108的移動所致之側面罩132的動作相同。
構成第2可動台120以及載置台124的原點復原構件之螺旋彈簧140被描繪於第7圖。螺旋彈簧140的端部係與彈簧架142之長邊方向之中央部結合。彈簧架142之長邊方向兩端係由保持構件144所保持。劃定螺旋彈簧140、彈簧架142、保持構件144以及載置台124之移動界限之止動器,係位於直線移動機構之滑軌110的高度範圍內,且隔震台100的總高度被限制。振動能隔斷動作發生時,側面罩132之下端邊緣會滑動於外軌112之上表面。側面罩132不會與上述原點復原構件及止動器干涉,而順暢地進行上述滑動。
如第4、8圖等所示,於載置台124內側重疊配置之間隔件125中,形成有各種形狀之各種大小的窗孔狀空隙148。為了對應於載置在隔震台100之物品的重量而得到最大的隔震效果,在空隙148中可收納調整重量後之秤錘。或者可收納防蟲劑以保護美術品或骨董品等免 於害蟲,也可收納調濕劑、芳香劑等物品。
載置台124相對於第2可動台120之定位置也可由凸座和其受孔來決定。在第9圖之例中,在載置台124側中固定於載置台124之間隔件125,形成有適當數量之凸座150。此等凸座150嵌入至形成於第2可動台120之受孔內,而使載置台124定位並結合於第2可動台120。
根據以上說明之隔震台之實施例,作為隔震台內部機構之遮罩之側面罩,其於載置台之側緣部以軸為中心可旋轉地懸掛,且在振動能隔斷動作發生時,側面罩被向外側推壓並擺動。因為擺動該側面罩僅需微小的力量,所以側面罩之擺動不會妨礙隔震效果。若振動收斂使隔震台之動作樣態復原至原點,由於側面罩也會自動地復原至原來的動作樣態,因此不需要手動之復原操作。
(實施型態2)
目前為止說明的實施例1,係在隔震台100載有載置台之構成。第10圖所示之實施例中沒有載置台,而是作為展示櫃之透明櫃200載置於展示台400,且展示台400載置於相對較大型的隔震台500之構成。
隔震台500具有與實施例1所具備之振動能隔斷裝置同樣構造的振動能隔斷裝置。振動能隔斷裝置具有:第1直線移動機構以及第2直線移動機構,其包含有可朝在上下相互正交之方向移動之滑軌。在包含有此等第1、第2直線移動機構之振動能隔斷裝置上,載置有展示台400。因此,當地震發生時,傳達至展示台400的地震能會 被振動能隔斷裝置所隔斷,以防止展示之物品300翻倒。
在隔震台500周圍設置有作為振動能隔斷裝置之遮罩之如下的側面罩。由於上述第1直線移動機構位於第2直線移動機構之下側,因此在隔震台500之下側部分設置有側面罩152、154。因為上述第1直線移動機構可朝左右方向(Y方向)移動,所以前面和未圖示之背面側的側面罩152係被固定的。右側面和未圖示之左側面側的側面罩154係以其上部之軸為中心可旋轉地懸掛。
由於上述第2直線移動機構位於第1直線移動機構之上側,因此在隔震台500之上側部分安裝有側面罩156、158。因為上述第2直線移動機構可朝前後方向(X方向)移動,所以前面和未圖示之背面側的側面罩156係以其上部之軸為中心可旋轉地懸掛。右側面和未圖示之左側面側的側面罩158係被固定的。
即便是第10圖所示實施例2之隔震台,其可擺動之各側面罩也與前述實施例1之側面罩同樣地動作,並可得到與實施例1之隔震台相同的效果。
(實施型態3)
第11、12圖表示使側面罩的動作變輕快,隔震效果更加提高之實施例。此實施例與第4、5、6圖等所示實施例之不同處在於:側面罩132於其下端部具有作為轉動構件之滾輪134。滾輪134係以水平方向之軸為中心可自由旋轉地支持於側面罩132的內面側。在側面罩132的長邊方向中,滾輪134係位於,當隔震台100所具有之 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隔震動作時,可在滑軌105之外軌106之上表面進行轉動的位置。
第11、12圖中雖僅描繪左右之側面罩132,但於第11、12圖之紙面正交之方向(以下稱此方向為「前後方向」)也有側面罩132以其上部之軸為中心可旋轉地懸掛。在側面罩132的長邊方向中,上述前後方向之側面罩132之上述滾輪係位於,當隔震台進行隔震動作時,可在滑軌110之外軌112之上表面進行轉動的位置。
若更具體地說明,以兩個滑軌110為一對,則在第1可動台108的兩側緣部具有兩對滑軌。分別成對之滑軌110的外軌112,其兩側緣部翹起並彼此往內折彎,且上端面成為平坦面。以使上述前後方向的側面罩132之上述滾輪與相互鄰接之上述外軌112的上表面115相接之方式,將上述滾輪相對於側面罩予以定位。當隔震台100進行隔震動作時,側面罩132由內往外被推壓而擺動,使得上述滾輪於外軌112之上表面115轉動。
第11、12圖所示之左右側面罩132的滾輪134係於構成第1直線移動機構之滑軌105的上表面轉動。滑軌105亦與滑軌110相同,以兩個為一對,兩對滑軌105配置於底板104的兩側緣部。上述滾輪134係於構成兩對滑軌105且相互鄰接之外軌106的上表面轉動。
根據第11、12圖所示之實施例,隔震台100進行隔震動作時,當側面罩132由內往外被推壓而擺動,滾輪134會於構成滑軌之外軌的上表面轉動。此時滾輪134 之滾動阻力比側面罩滑動於軌道面之阻力還小,而提高了隔震效果。
從第12圖可得知,滾輪134於外軌之上表面轉動時,側面罩132之下端會被抬得比上述外軌之上表面還要高。由於沒有了下列限制而使隔震台的設計變得容易:構成原點復原裝置之螺旋彈簧140、彈簧架142、以及保持構件144等必須比上述軌道之上表面還要低之限制。
(實施型態4)
第13圖表示本發明之隔震台之另一實施例。在第13圖中之載置台224四周側緣部具有側面罩232。第13圖雖未記載具體的構成,但各側面罩232係以上述側面罩之上部的軸為重心可旋轉地懸掛。各側面罩232進行隔震動作時,亦即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振動能隔斷動作時,被由內往外推壓並擺動。
各側面罩232係具有用以遮蔽振動能隔斷裝置所需之長度與上下方向寬度之四角柱狀的構件。各側面罩232係於隔震動作時,與振動能隔斷裝置之上表面、具體而言係與構成滑軌之外軌的上表面相接並滑動。各側面罩232係由易滑的材料,例如聚丙烯、聚碳酸酯等製作而成。
根據第13圖所示之實施例,於隔震動作時,側面罩232與振動能隔斷裝置之上表面的滑動阻力會變小,因此振動能隔斷裝置之隔震效果會變高。
以下表示第13圖所示之實施例之變形例。
側面罩232不需要整體皆為易滑材料,至少與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相接之滑動部分由易滑構件所製作而成即可。
在第13圖所示之例中,載置台224雖由裝飾罩226所覆蓋,但亦可沒有裝飾罩226。
若為載置台224由裝飾罩226所覆蓋之構成,則也可為下列構成:在裝飾罩226的周緣部,以可旋轉之方式支持側面罩232。
[其他的變形例]
隔震台之平面形狀及大小為任意。平面形狀也可為長方形。載置台的平面形狀也可為圓形、橢圓形等其他任意形狀。若符合各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構成要件,則可適當地變更設計。
100‧‧‧隔震台
102‧‧‧基底構件
104‧‧‧底板
105‧‧‧滑軌(第1直線移動機構)
106、112‧‧‧外軌
108‧‧‧第1可動台
110‧‧‧滑軌(第2直線移動機構)
114‧‧‧內軌
120‧‧‧第2可動台
125‧‧‧間隔件
126‧‧‧位置限制構件
128‧‧‧軸承塊
130‧‧‧軸
132‧‧‧側面罩
142‧‧‧彈簧架
144‧‧‧保持構件
146‧‧‧止動器
148‧‧‧窗孔狀空隙

Claims (8)

  1. 一種隔震台,係具有:基底構件;及振動能隔斷裝置,安裝在此基底構件上,且隔斷上述基底構件側之振動能的傳達;於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上側載置有隔震對象物品,該隔震台具有側面罩,以作為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遮罩,上述側面罩係在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振動能隔斷動作時,以從內側往外側被推壓而擺動之方式,能以上述側面罩上部之軸為中心進行旋轉,而懸掛於上述隔震台之側緣部。
  2. 一種隔震台,係具有:基底構件;振動能隔斷裝置,安裝在此基底構件上,且隔斷上述基底構件側之振動能的傳達;及載置台,於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上側載置有隔震對象物品;該隔震台具有側面罩,以作為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之遮罩,上述側面罩係在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振動能隔斷動作時,以從內側往外側被推壓而擺動之方式,能以上述側面罩上部之軸為中心進行旋轉,而懸掛於上述隔震台側緣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隔震台,其中,上述側面罩係在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振動能隔斷動作時,與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相接並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隔震台,其中,上述側面罩係在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進行振動能隔斷動作時,一邊與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相接而滑動一邊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隔震台,其中,側面罩之至少一邊與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相接而滑動一邊移動之部分,係以易滑之構件所製作而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隔震台,其中,上述側面罩具有與上述振動能隔斷裝置相接並轉動之轉動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隔震台,其中,振動能隔斷裝置具有以滑軌為主體之直線移動機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震台,其中,上述載置台具有可收納物品之空隙。
TW103136107A 2013-11-28 2014-10-20 隔震台 TW2015253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6632 2013-11-28
JP2014185221A JP6535912B2 (ja) 2013-11-28 2014-09-11 免震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323A true TW201525323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837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107A TW201525323A (zh) 2013-11-28 2014-10-20 隔震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35912B2 (zh)
HK (1) HK1211074A1 (zh)
TW (1) TW20152532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4859B (zh) * 2019-05-07 2021-07-27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0200448A (zh) * 2019-05-07 2019-09-06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抗震设计的智能防震展柜
CN110147133B (zh) * 2019-05-07 2021-04-09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震展柜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及智能防震展柜
KR102098664B1 (ko) * 2019-12-13 2020-04-08 주식회사엠아이티존 내진기능이 있는 유물용 받침대
JP6945758B1 (ja) * 2021-02-26 2021-10-06 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滑り免震装置と免震支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911Y2 (zh) * 1980-07-17 1989-06-22
JPS58124843A (ja) * 1982-01-20 1983-07-25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免震装置
JP3441034B2 (ja) * 1996-04-15 2003-08-25 金剛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JP2954882B2 (ja) * 1996-08-20 1999-09-27 金剛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JP3871393B2 (ja) * 1997-04-07 2007-01-24 三井住友建設株式会社 絶縁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支持装置を用いる免震構造物
JP3079365B2 (ja) * 1997-09-26 2000-08-21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免震構造
JPH11287291A (ja) * 1998-04-02 1999-10-19 As:Kk 免震装置
JP3680614B2 (ja) * 1999-02-18 2005-08-10 株式会社大林組 免震台
JP4357085B2 (ja) * 2000-06-06 2009-11-04 株式会社昭電 免震装置
JP3077745U (ja) * 2000-11-15 2001-05-29 日本ジャバラ工業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用の位置調整式摺動用ローラ付き保護カバー。
JP2006226313A (ja) * 2005-02-15 2006-08-31 Taisei Corp 免震装置
JP4943940B2 (ja) * 2007-05-15 2012-05-30 祐二 石山 直線運動型免震装置
JP5535662B2 (ja) * 2010-01-12 2014-07-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制振ユニット、建物及び建物補強工法
JP2011163447A (ja) * 2010-02-09 2011-08-2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制振装置、及び免震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11074A1 (zh) 2016-05-13
JP6535912B2 (ja) 2019-07-03
JP2015127589A (ja)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25323A (zh) 隔震台
US948308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module
CN104675919A (zh) 免震台
JP3680614B2 (ja) 免震台
KR101737860B1 (ko) 중문스토퍼를 구비한 미닫이 장롱
US20090115301A1 (en) Storage unit
EP2520913A1 (en) Weighing Device Draft Shield with Displaceable and Adjustable Wall
TWI589249B (zh) 平板電子裝置保護殼
JP2014177963A (ja) 空気ばね装置及び防振装置
KR20220153741A (ko) 3차원 면진장치
JP2000240721A (ja) 免震台
JP2003269529A (ja) 免震装置
JP6174970B2 (ja) パーティション
JP2013124751A (ja) 免震機能付防振装置
JPH11201223A (ja) 免震台
KR101884782B1 (ko) 면진모듈 가림장치를 구비한 면진 진열함
KR20220153739A (ko) 롤러 슬라이드를 이용한 3차원 면진장치
JPH0925992A (ja) 振動吸収台
KR20220153740A (ko) 가이드 슬라이드를 이용한 3차원 면진장치
JP4519983B2 (ja) 免震装置
KR102233519B1 (ko) 양면 사용이 가능한 자석 체결형 테이블
JP6491856B2 (ja) 制動装置と免震装置
JP2008032173A (ja) 転倒防止装置
JPH11141609A (ja) 棚の免震装置
JP3072105U (ja) 免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