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9025A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19025A TW201519025A TW102140167A TW102140167A TW201519025A TW 201519025 A TW201519025 A TW 201519025A TW 102140167 A TW102140167 A TW 102140167A TW 102140167 A TW102140167 A TW 102140167A TW 201519025 A TW201519025 A TW 20151902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e
- touch panel
- touch
- bearing surface
- light shiel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基板、觸控元件以及膠材。基板具有承載面、相對於承載面的觸控面以及連接承載面與觸控面的側面。觸控元件配置於承載面上。承載面位於觸控元件與觸控面之間。膠材覆蓋側面且暴露承載面以及觸控面。此外,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
為了達到便利、體積更輕巧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許多電子產品的輸入方式已由傳統的鍵盤、滑鼠等裝置,轉變為使用觸控面板作為輸入介面。一般而言,觸控面板常見於可攜式電子產品(例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中。使用者在使用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可攜式電子產品極有可能落下或受到外物撞擊。因此,觸控面板的強度便顯得格外重要。
在習知的觸控面板中,觸控面板的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別側面夾有多個尖角。當可攜式電子產品落下或受到外物撞擊時,應力易集中至觸控面板的尖角上,而造成觸控面板的損傷。因此,有人將觸控面板的側面設計為弧面,以改善上述問題。然而,將側面加工為弧面的製程難度高,加工出弧面的製程變異性大,而不利於觸控面板的品質管控。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強度佳。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其強度佳。
本發明的觸控面板包括基板、觸控元件以及膠材。基板具有承載面、相對於承載面的觸控面以及連接承載面與觸控面的側面。觸控元件配置於承載面上。承載面位於觸控元件與觸控面之間。膠材覆蓋至少部份側面且暴露承載面以及觸控面。
本發明的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包括基板以及膠材。基板具有承載面、相對於承載面的觸控面以及連接承載面與觸控面的側面。膠材覆蓋至少部份側面且暴露承載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面包括由承載面向觸控面依序配置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三平面。第二平面垂直於承載面。第一平面傾斜於承載面以及第二平面且面向遠離觸控面的方向。第三平面傾斜於承載面以及第二平面且面向遠離承載面的方向。承載面與第一平面相交。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相交。第二平面與第三平面相交。第三平面與觸控面相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面與第一平面的交界線、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的交界線、第二平面與第三平面的交界線、第三平面與觸控面的交界線分別被垂直於承載面的同一參考平面截出第一截點、第二截點、第三截點以及第四截點。通過第一截點、第二截點、第三截點以及第四截點的參考弧線具有第一曲率半徑。膠材遠離側面的外表面被同一參考平面截出弧線。
弧線具有第二曲率半徑。第二曲率半徑小於第一曲率半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材覆蓋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三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材覆蓋第二平面而暴露至少部份第一平面以及第三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材覆蓋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而暴露至少部份第三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材覆蓋第二平面以及第三平面而暴露至少部份第一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面為朝向遠離觸控元件方向凸起的弧面。弧面與承載面以及觸控面相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弧面被垂直於承載面的參考平面截出第一弧線。膠材遠離側面的外表面被參考平面截出第二弧線。第二弧線的曲率半徑小於第一弧線的曲率半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一個參考平面與上述的承載面平行且位於承載面與觸控面之間。弧面相對於參考平面呈對稱分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面被垂直於承載面的參考平面截出弧線。參考切線相切於弧線上的一點。參考切線斜率的絕對值隨著此點遠離觸控面而遞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載面為平面,而觸控面為朝遠離承載面的方向凸起的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面為平面。此平面垂直於承載面且與承載面以及觸控面相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裝飾層以及第一輔助遮光層。裝飾層配置於觸控元件所在處以外的承載面上且位於第一輔助遮光層與承載面之間。第一輔助遮光層覆蓋裝飾層且暴露觸控元件。第一輔助遮光層延伸至側面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的觀看方向上與膠材重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膠材接觸而不與側面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輔助遮光層與側面接觸而不與膠材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輔助遮光層與側面以及膠材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第二輔助遮光層。第一輔助遮光層配置於第二輔助遮光層與裝飾層之間。第二輔助遮光層覆蓋第一輔助遮光層且暴露觸控元件。第二輔助遮光層延伸至側面上方且與膠材在垂直於承載面的觀看方向上重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輔助遮光層與膠材接觸而不與側面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輔助遮光層與側面接觸而不與膠材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輔助遮光層與側面以及膠材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材遠離側面的外表面被垂直於承載面的參考平面截出弧線。弧線的曲率半徑介於0.05毫米至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面具有多個微凹陷,而膠材填入微凹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準觸控面板更包括裝飾層。裝飾層配置於觸控元件所在處以外的承載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面為凸起的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機能性膜層。機能性膜層設置於基板背向於觸控元件的一側。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基板的側面上覆蓋有膠材,膠材可吸收施加於觸控面板的衝擊力,而有助於觸控面板強度的提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0‧‧‧母板
100、100A~100J‧‧‧觸控面板
100’‧‧‧準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0a‧‧‧承載面
110b、110b’‧‧‧觸控面
110c、110c’、110c’’、110c’’’‧‧‧側面
120‧‧‧觸控元件
130、130B、130C、130D‧‧‧膠材
130a‧‧‧外表面
140‧‧‧第一保護層
150‧‧‧第二保護層
160‧‧‧第三保護層
170‧‧‧機能性膜層
1‧‧‧第一截點
2‧‧‧第二截點
3‧‧‧第三截點
4‧‧‧第四截點
5‧‧‧點
A-A’‧‧‧剖線
AL1~AL5‧‧‧弧線
BM‧‧‧裝飾層
c‧‧‧微凹陷
d、d1~d3、D‧‧‧方向
E‧‧‧蝕刻液
F‧‧‧參考平面
L‧‧‧參考切線
K‧‧‧研磨器
O1‧‧‧第一輔助遮光層
O2‧‧‧第二輔助遮光層
P1‧‧‧第一平面
P2‧‧‧第二平面
P3‧‧‧第三平面
P4‧‧‧導角面
T‧‧‧膠厚
圖1A至圖1G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製造方法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2B為圖2A的部份基板及膠材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
圖1A至圖1G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製造方法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1C,首先,提供準觸控面板100’(標示於圖1C)。請參照圖1A,詳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可先提供母板1000。母板1000上可劃分定義出多個基板110,其中每一基板110是用以在後續製程中形成一個觸控面板。基板110的材質可為玻璃、塑膠或其他適當材質;本實施例係以玻璃為例作說明。接著,可選擇性地對母板1000進行強化製程,本實施例例如是透過化學離子交換製程對玻璃進行強化。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
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選擇不對母板1000進行強化製程。請參照圖1B,作業上,可選擇性地在多個基板110上分別形成多個裝飾層BM,並且於每一個裝飾層BM圍繞界定出的區域中形成對應的觸控元件120,且觸控元件120於本實施例可以與裝飾層BM部份重疊。另一提的是,如果只想單獨製作觸控面板中的覆蓋板,亦可省去製作觸控元件的步驟;甚至,如果不想要有裝飾及遮蔽的需求,可進一步省去製作裝飾層的步驟。
請參照圖1C,接著,令分別承載多個觸控元件120的多個基板110彼此分離,例如是透過刀輪切割及裂片的方式,以形成多個準觸控面板100’。當然,亦可利用雷射切割等其它方式。準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以及觸控元件120。基板110具有承載面110a、相對於承載面110a的觸控面110b以及連接承載面110a與觸控面110b的側面110c。觸控元件120配置於承載面110a上。換言之,承載面110a位於觸控元件120與觸控面110b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準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包括裝飾層BM。裝飾層BM主要配置於觸控元件120所在處以外的承載面110a上。承載面110a位於裝飾層BM與觸控面110b之間。
請參照圖1D,接著,在本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對準觸控面板100’進行外輪廓導角(outline grinding)製程。舉例而言,可利用研磨器K對準觸控面板100’進行外輪廓導角製程。詳言之,研磨器K可在與承載面110a平行的平面上沿著指定路徑移動,進而使準觸控面板100’具有所欲的外輪廓。此外,於本實施
例中,研磨器K用以與基板110接觸的研磨表面可具有與導角形狀互補的形狀。如此一來,當研磨器K在與承載面110a平行的平面上沿著指定路徑移動而使準觸控面板100’具有所欲的外輪廓的同時,研磨器K亦可使基板110的側面110c具有所欲的導角形狀。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一定要進行外輪廓導角製程,外輪廓導角製程的進行與否,可視實際產品的需求而定。
在本實施例中,在進行圖1C所示的分離製程或圖1D所示的外輪廓導角製程時,基板110側面110c可能會形成微凹陷或微裂痕c(繪於圖2A)。為了避免微凹陷或微裂痕c過度影響觸控面板的強度,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E所示,可選擇性地對基板110的側面110c進行邊緣強化製程。邊緣強化製程例如是將準觸控面板100’浸入蝕刻液E中,蝕刻液E例如是氫氟酸,以使基板110的部份邊緣被部分或全部去除,進而使微凹陷或微裂痕c(繪於圖2A)被去除或使其深度極淺化,以降低微凹陷或微裂痕c對強度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在蝕刻液蝕刻完側面110c後,會於側面110c形成多數個圓弧狀或齒狀的凹槽蝕刻結構,亦即,原本銳利尖刺狀的裂痕成為平緩的較大凹槽,如此當玻璃被彎折或撓曲時,可減少由邊緣向內破裂的可能性,提高玻璃的強度平均值。於一實施例中,蝕刻後產生的凹槽的孔徑範圍為10微米(μm)至150微米。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一定要進行邊緣強化製程,邊緣強化製程的進行與否,可視實際產品的需求而定。另外,基板的製程並不限於上述製程,其亦可在母板分離出多個基板,並經外輪廓
導角後,才對各基板進行化學離子交換之強化製程;接著,才在該些基板上選擇性地形成後續元件,例如觸控元件、裝飾層等。
請參照圖1F,接著,令膠材130覆蓋基板110的側面110c且暴露基板110的承載面110a以相對於承載面110a的觸控面(標示於圖1C及圖1D),而初步完成觸控面板100。在本實施例中,可利用噴塗的方式令膠材130覆蓋基板110的側面110c,然後再固化膠材130。噴塗例如可以是利用噴槍將複數個點狀膠材依序射至側面110c,且使該些點狀膠材彼此部份重疊,以形成連續狀之膠材130,但不限於此。此外,固化膠材130的方式可視膠材130的材料特性而定。舉例而言,若膠材130為光固化型膠材,則可用照光的方式固化膠材130,例如為UV膠。若膠材130為熱固化型膠材,則可用加熱的方式固化膠材130。若膠材130為光固化型膠材與熱固化型膠材的組合,則可同時用加熱及照光的方式固化膠材130。此外,令膠材130覆蓋基板110側面110c的方法不限於噴塗,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利用擦拭、沉浸、轉印或其他適當方式令膠材130覆蓋基板110的側面110c。
如圖1F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膠材130可環繞成一圈,而覆蓋基板110的整個側面110c。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膠材130覆蓋側面110c的範圍可視實際的需求而定。舉例而言,若部份側面110c具有特殊的形狀(例如用以置入紅外線感測器的凹面),而導致膠材130不易塗佈,則可選擇性地不在特殊形狀的部份側面110c上塗佈膠材130。換言之,在其他實施例中,膠材130
不一定要環繞成一圈。又例如膠材130可僅單獨形成於四個角落的側面110c處,但不限於此。
從圖1C、圖1D、圖1F可知,裝飾層BM與基板110側面110c之間存在有一個透光區域,或者可以說是裝飾層BM會刻意距離基板110側面110c一預定距離,該預定距離例如是介於200~500微米,以避免於前述切割作業中分離多個基板110時,可能對裝飾層BM造成的損傷。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填補上述透光區域以避免漏光以及考量到形成在基板110側面110c的膠材130可能被使用者察覺而影響觸控面板100視覺上的美感,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G所示,可選擇性地在裝飾層BM上形成第一輔助遮光層O1(例如是具有與裝飾層BM相同顏色的油墨層),以遮蔽透光區域及膠材130(標示於圖1F及圖2A)。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特別是,圖2A是對應於圖1G的剖線A-A’。請參照圖1G及圖2A,第一輔助遮光層O1覆蓋裝飾層BM且暴露觸控元件120。第一輔助遮光層O1可由承載面110a延伸至側面110c的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與膠材130重疊。因此,當使用者沿著觀看方向d看去便較不易察覺膠材130的存在,而有助於觸控面板100美感的提升。當然,第一輔助遮光層O1也可以不與膠材130重疊,而是只遮蔽裝飾層BM與基板110側面110c之間的透光區域。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更可選擇性地在第一輔助遮光層
O1上形成第二輔助遮光層O2(例如紅外光透光材料層,於此紅外光透光材料係指可讓紅外光的光透過率高於其他波長光的光透過率的材料,例如可讓紅外光的光透過率高於75%,並讓其他波長光的光透過率低於20%,但不以此為限),以進一步地提升觸控面板100的品質。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限一定要形成第一輔助遮光層O1或第二輔助遮光層O2,第一輔助遮光層O1或第二輔助遮光層O2的形成與否,端視實際產品的需求而定。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輔助遮光層O1(或第二輔助遮光層O2)是在膠材130覆蓋側面110c後才形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輔助遮光層O1(或第二輔助遮光層O2)亦可在膠材130塗佈之前形成。
請參照圖2A,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觸控元件120以及膠材130。基板110具有承載面110a、相對於承載面110a的觸控面110b以及連接承載面110a與觸控面110b的側面110c,其中觸控面110b是指供使用者觸控的表面。觸控元件120配置於承載面110a上。承載面110a位於觸控元件120與觸控面110b之間。膠材130覆蓋側面110c且暴露承載面110a以及觸控面110b。換言之,膠材130黏著於側面110c而不黏著於承載面110a以及觸控面110b。
在本實施例中,側面110c可具有多個微凹陷或微裂痕c,而膠材130可填入這些微凹陷或微裂痕c中,以及,若側面110c還進一步具有上述多個圓弧狀或齒狀的凹槽,膠材130也可填入
這些凹槽中,而有助於觸控面板100的強度提升。本實施例的膠材130可為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混成。本實施例的膠材130可為透明的。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膠材亦可為單純的有機材料,或是單純的無機材料,另,膠材130亦可具有顏色,例如紅色、綠色、藍色或其他適當顏色,例如是與裝飾層BM相同或相近的顏色,以實現一體化的視覺效果。
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地包括覆蓋觸控元件120以及裝飾層BM的第一保護層140(例如氧化矽)、覆蓋第一保護層140、觸控元件120以及裝飾層BM的第二保護層150(例如氮化矽)以及覆蓋第一保護層140、第二保護層150以及裝飾層BM的第三保護層160(例如有機材料層)。其中,第三保護層160在本實施例中可僅對應裝飾層BM覆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三保護層160亦可全面覆蓋第一保護層140與第二保護層15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圖3的觸控面板100A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在圖3的觸控面板100A中,觸控面板100A可選擇性地包括第一保護層140以及第三保護層160,而不選擇包括第二保護層150。在其它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更可進一步省略第一保護層140,並將第三保護層160往內延伸至覆蓋觸控元件120,如此同樣可達到保護的效果。需說明的是,第一保護層140或/及第二保護層150可以作為光學匹配層,以降低觸控元件120上之元件的可視度。
請再參照圖2A,在本實施例中,承載面110a及觸控面110b可為互相平行的二個平面。側面110c可為凸起的表面。詳言之,側面110c可包括由承載面110a向觸控面110b依序配置的第一平面P1、第二平面P2以及第三平面P3(需說明的是,微凹陷c的深度很淺,因此第一平面P1、第二平面P2以及第三平面P3實質上可視為平面)。第二平面P2垂直於承載面110a。第一平面P1傾斜於承載面110a以及第二平面P2且面向遠離觸控面110b的方向d1。第三平面P3傾斜於承載面110a以及第二平面P2且面向遠離承載面110a的方向d2。承載面110a與第一平面P1相交。第一平面P1與第二平面P2相交。第二平面P2與第三平面P3相交。第三平面P3與觸控面110b相交。
圖2B為圖2A的部份基板及膠材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B,在本實施例中,承載面110a與第一平面P1的交界線、第一平面P1與第二平面P2的交界線、第二平面P2與第三平面P3的交界線、第三平面P3與觸控面110b的交界線分別被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同一參考平面(例如圖2B的紙面)截出第一截點1、第二截點2、第三截點3以及第四截點4。通過第一截點1、第二截點2、第三截點3以及第四截點4的參考弧線AL1具有第一曲率半徑。膠材130具有遠離側面110c的外表面130a。膠材130的外表面130a不與基板110的側面110c接觸。膠材130的外表面130a被相同的參考平面(例如圖2B的紙面)截出弧線AL2。弧線AL2具有第二曲率半徑。第二曲率半徑小於第一曲率半徑。在本實施例
中,當第二曲率半徑以介於0.05毫米至3毫米為佳,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二平面P2到膠材130外表面130a的在平行於承載面110a方向D的最大距離T,係以介於15微米至135微米為較佳。
在本實施例中,膠材130可覆蓋第一平面P1、第二平面P2以及第三平面P3。換言之,膠材130在承載面110a指向觸控面110b的方向上可完全地覆蓋側面110c。藉此,膠材130可保護容易造成應力集中的第一截點1、第二截點2、第三截點3以及第四截點4,並且藉由膠材130外表面130a的弧線AL2外型,以及第二曲率半徑小於第一曲率半徑之設計,從而可提供應力較不易集中的邊緣,且膠材130可吸收衝擊力。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膠材130在承載面110a指向觸控面110b的方向上亦可暴露部份的側面110c。舉例而言,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4,圖4的觸控面板100B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在圖4的觸控面板100B中,膠材130B可覆蓋第二平面P2而暴露第一平面P1以及第三平面P3。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膠材130B除了覆蓋第二平面P2外,亦可分別覆蓋部份的第一平面P1以及部份的第三平面P3;換言之,本實施例及其衍生實施例揭露膠材分別暴露至少部份第一平面P1及第三平面P3。
圖5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圖5的觸控面板100B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
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在圖5的觸控面板100C中,膠材130C可覆蓋第一平面P1以及第二平面P2而暴露第三平面P3,如此一來,有利於觸控面板100C與後續模組(如:外框)的組裝,例如可避免第一平面P1受到外框的摩擦及撞擊,進而維持觸控面板100C強度。同樣地,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膠材130C亦可進一步覆蓋部份的第三平面P3。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圖6的觸控面板100D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在圖6的觸控面板100D中,膠材130D可覆蓋第二平面P2以及第三平面P3而暴露第一平面P1。如此一來,當有終端產品中的觸控面板100D的第三平面P3是裸露於外界環境時,則膠材130D可提供裸露之第三平面P3適當的保護,以提高強度。同樣地,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膠材130D亦可進一步覆蓋部份的第一平面P1。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圖4至圖6之膠材130B、130C、130D的設計,均分別可保護部份截點,故其等之設計亦可改善應力容易集中的缺失,且同樣能夠吸收衝擊力。
請再參照圖2A,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包括裝飾層BM以及第一輔助遮光層O1。裝飾層BM配置於觸控元件120所在處以外的承載面110a上且位於第一輔助遮光層O1與承載面110a之間。第一輔助遮光層O1覆蓋裝飾層BM且暴露觸控元件120。第一輔助遮光層O1由承載面110a延伸至側面110c的
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與膠材130重疊。因此,使用者沿著觀看方向d看去便不易察覺膠材130的存在,而有助於觸控面板100美感的提升。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輔助遮光層O1可與膠材130接觸而不與側面110c接觸。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圖4的觸控面板100B中,第一輔助遮光層O1可與側面110c(第一平面P1)接觸而不與膠材130B接觸。在圖6的觸控面板100D中,第一輔助遮光層O1可與側面110c(第一平面P1)以及膠材130D接觸。
需說明的是,第一輔助遮光層與側面、膠材的接觸與否,端視膠材的塗佈位置的公差及第一輔助遮光層的形成位置的公差而定。無論第一輔助遮光層與側面、膠材的接觸與否,凡第一輔助遮光層延伸至側面的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與膠材重疊,使用者沿著觀看方向d看去便較不易察覺膠材的存在,而皆有助於觸控面板美感的提升。
請再參照圖2A,本實施的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地包括第二輔助遮光層O2。第一油墨O1層配置於第二輔助遮光層O2與裝飾層BM之間。第二輔助遮光層O2覆蓋第一輔助遮光層O1且暴露觸控元件120。第二輔助遮光層O2可由承載面110a上方延伸至側面110c上方且與膠材130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重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輔助遮光層O2可與膠材130接觸而不與側面110c接觸。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圖4的觸控面板100B中,第二輔助遮光層O2可與側面110c(第一平面P1)接
觸而不與膠材130B接觸。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7,圖7的觸控面板100E與圖4的觸控面板100B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在圖7的觸控面板100E中,第二輔助遮光層O2可與側面110c(第一平面P1)以及膠材130B接觸。
需說明的是,第二輔助遮光層與側面、膠材的接觸與否,端視塗佈膠材及形成第二輔助遮光層的製程能力而定。無論第二輔助遮光層與側面、膠材的接觸與否,凡第二輔助遮光層延伸至側面的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與膠材重疊,使用者沿著觀看方向d看去便較不易察覺膠材的存在,而皆有助於觸控面板美感的提升。
此外,在圖1至圖7的實施例中,第一輔助遮光層以及第二輔助遮光層皆延伸至側面110c的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與膠材重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輔助遮光層以及第二輔助遮光層至少其中之一延伸至側面110c的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觀看方向d上與膠材重疊,即可有助於觸控面板美感的提升。另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輔助遮光層或/及第二輔助遮光層亦可提供基板側面的保護,例如圖2A、2B及圖4、圖5的第一輔助遮光層O1及第二輔助遮光層O2可保護第一截點1與部份第一平面P1;圖6、圖7更可進一步保護第二截點2。此外,部分實施例的遮光層還可同時保護膠材,例如圖2A、圖3、圖5、圖6、圖8至圖12。
圖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8,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F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觸控面板100E與觸控面板100的差異在於:側面110c’與側面110c的形狀不同。以下就此差異處做說明,二者相同處便不再重述。
在觸控面板100F中,基板110的側面110c’為朝向遠離觸控元件120方向d3凸起的弧面。側面110c’與承載面110a以及觸控面110b相交。基板110的側面110c’被垂直於承載面110a的參考平面(例如圖8的紙面)截出第一弧線AL3。膠材130遠離側面110c’的外表面130a可為弧面。外表面130a被同一參考平面(例如圖8的紙面)截出第二弧線AL4。第二弧線AL4的曲率半徑小於第一弧線AL3的曲率半徑;藉此,可進一步減緩可能的應力集中問題,並同時吸收衝擊力。此外,第二弧線AL4的頂點到第一弧線AL3頂點的最短距離以介於10微米至125微米為較佳。
更進一步地說,參考平面F與承載面110a平行且位於承載面110a與觸控面110b之間。參考平面F與承載面110a及觸控面110b等距離,而側面110c’相對於參考平面F可呈對稱分佈。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圖9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9,圖9的觸控面板100G與圖8的觸控面板100F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在圖9的觸控面板100G中,側面110c’’相對於參考平面F可呈不對稱分佈。詳言之,基板110的側面110c’’被垂直於承
載面110a的參考平面(例如圖9的紙面)截出弧線AL5,參考切線L相切於弧線AL5上的一點5。參考切線L斜率的絕對值隨著此點5遠離觸控面110b而遞增。此外,於本實施例中,位於參考平面F與觸控面110b之間的部份膠材130其厚度T會隨著靠近觸控面110b而遞減。換言之,膠材130的外表面130a大致上呈現與側面110c’’共形的形狀。另外,在本實施中,基板110更可具有導角面P4。導角面P4連接承載面110a與側面110c’’。導角面P4傾斜於承載面110a面向遠離觸控面110b的方向d1。導角面P4與其他的表面(例如承載面110a、側面110c’’)在基板110的材質內所夾的角度為鈍角,因此,當觸控面板100G組裝至另一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衛星導航器等)時,組裝人員不易被觸控面板100G所割傷。
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0,觸控面板100H與圖9的觸控面板100G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觸控面板100H與觸控面板100G的差異在於:觸控面110b’與觸控面110b的形狀不同。詳言之,在觸控面板100H中,承載面110a亦為平面。不同的是,在觸控面板100H中,觸控面110b’為朝遠離承載面110a方向d4凸起的弧面。此外,大部份膠材130的厚度T會隨著靠近觸控面110b而遞減。換言之,膠材130的外表面130a大致上呈現與側面110c’’共形的形狀。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沿著觀看方向d看去時,膠材130便不致於影響的觸控面110b’凸起的整體
形狀,進而使採用觸控面板100G的電子裝置(例如手機等)在視覺上更具立體的美感。
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1,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I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觸控面板100I與觸控面板100的差異在於:側面110c與側面110c’’’的形狀不同。詳言之,側面110’’’為平面。,側面110’’’垂直於承載面110a且與承載面110a以及觸控面110b相交。
圖12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剖面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2,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J與圖1的觸控面板10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觸控面板100J與觸控面板100的差異在於:觸控面板100J可選擇性包括配置於機能性膜層(functional film)170。機能性膜層170設置於基板110背向於觸控元件120及裝飾層BM的一側。機能性膜層142例如為可降低眩光的抗反射層或者減少手指按壓印痕產生的一表面張力層,其判斷是否有減少手指按壓印痕的方式例如是:水滴在該表面張力層上的水接觸角(contact angle)的角度大於100度;或是,硬塗層(hard coat layer)等等。於一實施例中,機能性膜層170例如可全面性覆蓋觸控面110b,但不以此為限。另外,機能性膜層170亦可進一步覆蓋膠材130的外表面130a,以提供額外之保護。
請參照下表一,表一列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與
比較例的觸控面板的測試數據。比較例的觸控面板與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差異僅在於:比較例的觸控面板的側面未覆蓋膠材。由表一列出的測試數據可證明,當膠材覆蓋於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基板側面時,無論膠材的膠厚T(標示於圖2A)是90或50微米,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側邊撞擊測試、落下測試以及滾筒測試的結果均明顯地較比較例的觸控面板佳。換言之,表一列出的測試數據可證明,當膠材覆蓋於觸控面板的基板側面時,觸控面板的強度會明顯提升。此外,需說明的是,無論膠材的膠厚T為何,凡覆蓋於基板側面的膠材皆有助於觸控面板的強度提升,膠厚T並不限於上述的90或50微米,膠厚T亦可為20微米或其他適當厚度。
雖然上述各實施例均舉觸控面板為例作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即,上述各實施例之設計,均可單獨適用於觸控面板中的覆蓋板上,於此容不贅述。
另需說明的是,觸控元件並不限制一定要直接形成在基板上,亦即,觸控元件可設置在另一載材上,例如玻璃或薄膜,之後再透過貼合的方式結合至基板;而且,載材數量不限於一個,例如觸控元件的第一方向電極與第二方向電極可分別設置在二個載材上,之後再分別透過貼合的方式與基板作組裝。另外,觸控元件可為具有架橋結構的單層電極,或是不具有架橋結構的單層電極;此外,也可以是其他由二個彼此空間隔絕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所構成的觸控元件,但不限於此。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實施例,特別適用於張應力大於40的基板,更佳是張應力大於45者;這類的基板,由於其承載面及觸控面的強度已相當足夠,但側面因為是切割面的關係而顯的相對脆弱,因此其側面可藉由本發明之上述膠材補強之。當然,在張應力低於45的基板中,其側面強度還是可以藉由膠材的覆蓋而提升。其中,上述張應力(TS,或稱CT)是藉由計算離子交換層深度(DOL)和壓縮應力(CS)的數值而得,其公式如下:TS=CS x DOL/(t-2 x DOL)其中,t為基板厚度。至於離子交換層深度(DOL),係指交換離子從基板表面擴散進入玻璃內部的平均深度,而較佳的定義是指在
基板全表面劃分出多個區域時,交換離子在這些區域中的最大擴散深度的平均值。離子交換層的深度一般可以通過儀器檢測交換離子(例如鉀離子)是否存在而得知,同時該儀器也可因而得到壓縮應力的數值,如此即可運用上述公式得到張應力的數值。另,由於即使在同一處理過程下,離子擴散深度仍會有深淺不一的情形存在,因此本文中將採取擴散深度的平均值作為判定離子交換層的深度的標準。
另一提的是,上述各實施例之基板,假如其厚度非常薄,例如於作為覆蓋板時為介於0.2至2公厘,或作為內部基板時為介於0.1至0.3公厘時,本發明的膠材及上述各實施例之設計在這類的薄基板上的效果將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基板的側面上覆蓋有膠材,膠材可吸收施加於觸控面板的衝擊力,而有助於觸控面板強度的提升。此外,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藉由膠材包覆基板側面截點或/及膠材表面曲率小於基板側面曲率的設計,可改善應力容易集中的問題,並吸收衝擊力。此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可選擇性包括至少一油墨層。油墨層延伸至基板側面上方且在垂直於承載面的觀看方向上與膠材重疊。因此,當使用者沿著觀看方向觀看觸控面板時,並不易察覺到膠材的存在,而有助於觸控面板美感的提升。此外,覆蓋板亦具有上述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0a‧‧‧承載面
110b‧‧‧觸控面
110c‧‧‧側面
120‧‧‧觸控元件
130‧‧‧膠材
130a‧‧‧外表面
140‧‧‧第一保護層
150‧‧‧第二保護層
160‧‧‧第三保護層
BM‧‧‧裝飾層
c‧‧‧微凹陷
d、d1、d2‧‧‧方向
O1‧‧‧第一輔助遮光層
O2‧‧‧第二輔助遮光層
P1‧‧‧第一平面
P2‧‧‧第二平面
P3‧‧‧第三平面
Claims (35)
-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承載面、相對於該承載面的一觸控面以及連接該承載面與該觸控面的一側面;一觸控元件,配置於該承載面上,該承載面位於該觸控元件與該觸控面之間;以及一膠材,覆蓋至少部份該側面且暴露該承載面以及該觸控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包括由該承載面向該觸控面依序配置的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該第二平面垂直於該承載面,該第一平面傾斜於該承載面以及該第二平面且面向遠離該觸控面的方向,該第三平面傾斜於該承載面以及該第二平面且面向遠離該承載面的方向,該承載面與該第一平面相交,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相交,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三平面相交,該第三平面與該觸控面相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承載面與該第一平面的交界線、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的交界線、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三平面的交界線、該第三平面與該觸控面的交界線分別被垂直於該承載面的同一參考平面截出一第一截點、一第二截點、一第三截點以及一第四截點,通過該第一截點、該第二截點、該第三截點以及該第四截點的一參考弧線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該膠材遠離該側面的一外表面被該參考平面截出一弧線,該弧線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而該第二曲率半徑小於該第一曲率半 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材覆蓋該第一平面、該第二平面以及該第三平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材覆蓋該第二平面而暴露至少部份該第一平面以及該第三平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材覆蓋該第一平面以及該第二平面而暴露至少部份該第三平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材覆蓋該第二平面以及該第三平面而暴露至少部份該第一平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為朝向遠離該觸控元件方向凸起的一弧面,該弧面與該承載面以及該觸控面相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弧面被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參考平面截出一第一弧線,該膠材遠離該側面的一外表面被該參考平面截出一第二弧線,該第二弧線的曲率半徑小於該第一弧線的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一參考平面與該承載面平行且位於該承載面與該觸控面之間,該弧面相對於該參考平面呈對稱分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被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參考平面截出一弧線,一參考切線相切於該弧線上的一點,該參考切線斜率的絕對值隨著該點遠離該觸控面 而遞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承載面為一平面,而該觸控面為朝遠離該承載面的方向凸起的一弧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為一平面,該平面垂直於該承載面且與該承載面以及該觸控面相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裝飾層以及一第一輔助遮光層,該裝飾層配置於該承載面上且位於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該承載面之間,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覆蓋該裝飾層且暴露該觸控元件,其中該第一輔助遮光層延伸至該側面上方且在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觀看方向上與該膠材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該膠材接觸而不與該側面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該側面接觸而不與該膠材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該側面以及該膠材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二輔助遮光層,該第一輔助遮光層配置於該第二輔助遮光層與該裝飾層之間,該第二輔助遮光層覆蓋該第一輔助遮光層且暴露該觸控元件,該第二輔助遮光層延伸至該側面上方且與該膠材在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觀看方向上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輔 助遮光層與該膠材接觸而不與該側面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輔助遮光層與該側面接觸而不與該膠材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輔助遮光層與該側面以及該膠材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膠材遠離該側面的一外表面被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參考平面截出一弧線,該弧線的曲率半徑介於0.05毫米至3毫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具有多個微凹陷,而該膠材填入該些微凹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具有多個圓弧狀或齒狀的凹槽,而該膠材填入該些凹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側面為一凸起的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機能性膜層,設置於該基板背向於該觸控元件的一側,且該機能性膜層覆蓋該膠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基板的張應力大於4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基板為玻璃,且其厚度介於0.1到0.3公厘。
- 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承載面、相對於該承載面的一觸控面以及連接該承載面與該觸控面的一側面;以及一膠材,覆蓋至少部份該側面且暴露該承載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其中該側面包括由該承載面向該觸控面依序配置的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該第二平面垂直於該承載面,該第一平面傾斜於該承載面以及該第二平面且面向遠離該觸控面的方向,該第三平面傾斜於該承載面以及該第二平面且面向遠離該承載面的方向,該承載面與該第一平面相交,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相交,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三平面相交,該第三平面與該觸控面相交;其中,該承載面與該第一平面的交界線、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的交界線、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三平面的交界線、該第三平面與該觸控面的交界線分別被垂直於該承載面的同一參考平面截出一第一截點、一第二截點、一第三截點以及一第四截點,通過該第一截點、該第二截點、該第三截點以及該第四截點的一參考弧線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該膠材遠離該側面的一外表面被該參考平面截出一弧線,該弧線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而該第二曲率半徑小於該第一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其中該側面為朝向遠離該觸控元件方向凸起的一弧面,該弧面與該承載面以及該觸控面相交;其中,該弧面被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參考平面截出一第一弧線,該膠材遠離該側面的一外表面被該 參考平面截出一第二弧線,該第二弧線的曲率半徑小於該第一弧線的曲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更包括:一裝飾層以及一第一輔助遮光層,該裝飾層配置於該承載面上且位於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該承載面之間,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覆蓋該裝飾層,其中該第一輔助遮光層延伸至該側面上方且在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觀看方向上與該膠材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更包括:一裝飾層以及一第一輔助遮光層,該裝飾層配置於該承載面上且位於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與該承載面之間,該第一輔助遮光層覆蓋該裝飾層,其中該第一輔助遮光層延伸至該側面上方且在垂直於該承載面的一觀看方向上與該膠材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其中該基板的張應力大於4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用於觸控面板的覆蓋板,其中該基板為玻璃,且其厚度介於0.2到2公厘。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0167A TW201519025A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CN201410099212.XA CN104615295A (zh) | 2013-11-05 | 2014-03-17 | 触控面板及用于触控面板的覆盖板 |
CN201420120388.4U CN203786701U (zh) | 2013-11-05 | 2014-03-17 | 触控面板及用于触控面板的覆盖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0167A TW201519025A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9025A true TW201519025A (zh) | 2015-05-16 |
Family
ID=5132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0167A TW201519025A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3786701U (zh) |
TW (1) | TW20151902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19025A (zh) * | 2013-11-05 | 2015-05-16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TWI554481B (zh) * | 2015-04-10 | 2016-10-21 | Projection and structure of single glass touch panel with corner | |
CN104932693B (zh) * | 2015-06-25 | 2018-04-17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周边装置 |
JP6642246B2 (ja) * | 2016-04-27 | 2020-02-05 | Agc株式会社 | 強化ガラス板 |
CN106113481B (zh) * | 2016-06-15 | 2018-09-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pet膜贴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8648623B (zh) * | 2018-04-24 | 2021-06-29 |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其制造方法及显示终端 |
CN113791504B (zh) * | 2021-07-14 | 2024-04-30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低色差的玻璃盖板及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7093A (zh) * | 2009-02-13 | 2010-08-18 |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具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及组装方法 |
KR20120066272A (ko) * | 2010-12-14 | 2012-06-2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스크린 |
TWI534665B (zh) * | 2011-09-02 | 2016-05-21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CN103116416A (zh) * | 2012-12-17 | 2013-05-22 |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 |
CN203217514U (zh) * | 2013-03-28 | 2013-09-25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触屏移动终端及其触摸屏 |
TW201519025A (zh) * | 2013-11-05 | 2015-05-16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
2013
- 2013-11-05 TW TW102140167A patent/TW201519025A/zh unknown
-
2014
- 2014-03-17 CN CN201420120388.4U patent/CN2037867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3-17 CN CN201410099212.XA patent/CN104615295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5295A (zh) | 2015-05-13 |
CN203786701U (zh) | 2014-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519025A (zh) | 觸控面板及用於觸控面板之覆蓋板 | |
TWI547884B (zh) | 指紋辨識模組 | |
JP6054506B2 (ja) | 電子デバイス用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アセンブリ | |
US20180072022A1 (en) | Curved stack structures,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curved electronic devices | |
TWI581023B (zh) | 前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TWI476656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621590A (zh) | 觸控裝置 | |
US10139545B2 (en) | Front 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TWI594679B (zh) | 電子面板及其製造方法與電子裝置 | |
TWI564769B (zh) |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2968200B (zh) | 镜片触控装置及其制程方法 | |
WO2018000830A1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210135948A (ko) | 커버 윈도우,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WO2016107097A1 (zh) | 显示装置 | |
TWM472707U (zh) | 強化玻璃結構及具有強化玻璃結構的觸控裝置 | |
TW201437039A (zh) | 透明面材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 |
TW201445393A (zh) | 觸控面板 | |
TWI464838B (zh) | 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 |
TW201403412A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JP2015209349A (ja) | フィルム一体ガラス、フィルム材、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製造方法 | |
TWI517007B (zh) |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3729085A (zh) | 触摸面板用薄板 | |
WO2020238772A1 (zh) | 盖板、电子设备以及加工盖板的方法 | |
CN104657019A (zh) | 一种多晶透明陶瓷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 |
JP6582699B2 (ja) | 前面板および前面板付き表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