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2474A - 紡絲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紡絲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12474A TW201512474A TW103123087A TW103123087A TW201512474A TW 201512474 A TW201512474 A TW 201512474A TW 103123087 A TW103123087 A TW 103123087A TW 103123087 A TW103123087 A TW 103123087A TW 201512474 A TW201512474 A TW 20151247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 wall
- disposed
- connecting member
- metal p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D01D1/09—Control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or feeding rate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紡絲裝置(1),包括至少一熔融件供應構件,至少一紡絲嘴包封(4),其包括至少一紡絲嘴,至少一第一機殼(8),其具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環繞該紡絲嘴包封(4)配置,至少一第二機殼(10)之至少一第二機殼壁(6),環繞該第一機殼(8)之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配置,至少一加熱室(14),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與該至少一第二機殼壁(6)之間,該室填充一氣體加熱介質,該加熱室(14)係由一底部元件(25)之一機殼底部(28)限定,至少一吹風冷卻構件(27),用於對離開該紡絲嘴之絲線進行冷卻,該吹風冷卻構件(27)係經由一連接構件而連接至該底部元件(25)。該連接構件(50)係緊固至該底部元件(25),其中一絕熱件(62)係配置於該連接構件(50)與該底部元件(25)之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前特徵部、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前特徵部之紡絲裝置。
已知紡絲裝置,其包括至少一熔融件供應構件及至少一紡絲嘴包封,該紡絲嘴包封具至少一紡絲用紡絲嘴。需加熱該紡絲嘴包封、及因此該紡絲嘴被加熱。為獲致良好之絲線特性,將該紡絲嘴包封之溫度、及該紡絲嘴內之溫度分佈保持在儘可能窄之限度內,非常重要。由先前技術已知,具一第一機殼壁之一第一機殼係環繞該紡絲嘴包封配置,且同時具一第二機殼壁之一第二機殼可環繞該第一機殼配置。填充一氣體加熱介質之一加熱室係設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機殼壁之間,其中該加熱室可藉一底部元件限定。更,可提供至少一吹風冷卻構件,以將離開該紡絲嘴之絲線進行冷卻。該吹風冷卻構件係經由一連接管線而連接至該底部元件。
愈來愈需要取得,具極良好絲線特性之絲線。因此,愈來愈需要將該紡絲嘴包封之溫度、及該紡絲嘴內之溫度分佈,保持在儘可能窄之限制中。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裝置,其中該紡絲嘴內之溫度分佈係保持在儘可能窄之限制中。
可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14項之特徵達成本目的。
本發明較優地提供,連接構件係緊固至該底部元件,其中一絕熱件係設於該連接構件與該底部元件之間。
如此,熱將不由該底部元件消散。較容易將該紡絲嘴中保持一固定溫度。又一優點為,可節省能量。
該連接構件可具有一環周突出件,該連接構件係藉此緊固至該底部元件。
可設置複數個套筒,其配置於該突出件與該底部元件之間,且使該突出件與該底部元件相互間隔。是以,該連接構件並未直接接觸該底部元件,藉此不致發生任何直接熱傳。
該絕熱件可配置於,由該套筒形成之空間中。
該連接構件可藉由複數個螺釘而緊固至該底部元件。該螺釘可插入通過該突出件中之鑽孔、及通過該等套筒,且可緊固至該底部元件。
該絕熱件可包含一陶瓷材料。這種陶瓷材料具有特別良好之絕熱特性。
該連接構件可呈大體上柱型、較佳地圓柱型。該
突出件可呈環型。
該連接構件可為一補償件,用於補償該吹風冷卻構件相對於該底部元件之運動。該補償件較佳地具有一風箱狀設計。
該連接構件可依一氣密方式連接該吹風冷卻構件與該底部元件,因此不致發生該吹風冷卻構件錯誤導引空氣、或煙囪效應。因此,空氣僅可在該連接構件內流動。由於該連接構件係以一氣密方式將該吹風冷卻構件連接至該底部元件,因此來自該吹風冷卻構件之已冷卻空氣,不致經由該連接構件、或經由連接構件與吹風冷卻構件間之連接處、或經由連接構件與底部元件間之連接處漏出,而冷卻該底部元件。因此,不致發生可由外側冷卻該底部元件之錯誤導引空氣,且亦無煙囪效應發生。
該第一機殼係呈大致柱型、較佳地圓柱型。
該第二機殼可呈大致柱型、較佳地圓柱型。
可提供一外機殼之至少一外壁,其環繞該第二機殼壁配置,其中包括及絕緣材料、特別為一絕熱件材料之一絕緣室,可設於該第二機殼壁與該外壁之間。
該外機殼可包括至少一外機殼底部,及連接至該外機殼底部之一金屬板元件,該金屬板元件係平行於該外壁配置,且延伸至該底部元件,該金屬板元件係在該連接構件之方向上,限定該絕緣室,且該底部元件與該金屬板元件之
間保持一氣隙。
如此,由於該金屬板元件與該底部元件之間保持一氣隙,因此無任何溫度自該底部元件消散。緣是,該外機殼並非直接與該底部元件相連接。
因此,更提供一種紡絲裝置,包括:-至少一熔融件供應構件,-至少一紡絲嘴包封,其包括至少一紡絲嘴,-至少一第一機殼,具至少一第一機殼壁,環繞該紡絲嘴包封配置,-至少一第二機殼之至少一第二機殼壁,環繞該第一機殼之至少一第一機殼壁配置,-至少一加熱室,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機殼壁與該至少一第二機殼壁之間,該室填充一氣體加熱介質,該加熱室係由一底部元件之一機殼底部限定,-至少一吹風冷卻構件,用於對離開該紡絲嘴之絲線進行冷卻,該吹風冷卻構件係經由一連接構件而連接至該底部元件,-一外機殼之至少一外壁,環繞該至少一第一機殼壁配置,其中包含有絕緣材料之一絕緣室係設於該第二機殼壁與該外壁之間,其中該外機殼包括一外機殼底部,該裝置中較佳地提供:-該外機殼包括至少一金屬板元件,連接至該外機殼底
部,該金屬板元件係平行於該外壁配置,且延伸至該底部元件,該金屬板元件係朝該連接構件限定該絕緣室,該底部元件與該金屬板元件之間保持一氣隙,使該金屬板元件並未連接至該底部元件。
本具體實施例具有優點,在於該外機殼並非直接與該底部元件相連接,及因此熱無法經由該外機殼消散。
1‧‧‧裝置
2‧‧‧構件
3‧‧‧壁
4‧‧‧包封
6‧‧‧壁,機殼
8‧‧‧機殼
10‧‧‧機殼,壁
12‧‧‧構件
14‧‧‧室
16‧‧‧蓋
20‧‧‧管線
22‧‧‧管線
24‧‧‧構件
25‧‧‧元件,構件
26‧‧‧管線
27‧‧‧構件
28‧‧‧底部
29‧‧‧蓋
30‧‧‧管線
32‧‧‧口
33‧‧‧纖維
35‧‧‧纖維
37‧‧‧構件
40‧‧‧點
42‧‧‧底部
44‧‧‧管線
50‧‧‧構件
52‧‧‧部件
54‧‧‧突出件
56‧‧‧孔
56‧‧‧孔
60‧‧‧套筒
62‧‧‧熱絕緣
64‧‧‧端部
66‧‧‧端部
70‧‧‧材料
71‧‧‧室
72‧‧‧壁
74‧‧‧底部
75‧‧‧機殼
76‧‧‧元件
78‧‧‧隙
79‧‧‧套筒
以下係參考圖式所作之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詳細解說。
圖式係概略地顯示:第1圖係一紡絲裝置,第2圖係一紡絲裝置之剖視圖,第3圖係連接構件之一細部設計,第4圖係連接構件及外壁之一細部設計。
第1圖係概略顯示一紡絲裝置1。一熔融件係於一熔融構件2中熔融,且經由一熔融件供應管線20供應至一計量構件12。由此,該熔融件將通過設於一紡絲嘴包封4中之一紡絲嘴而擠壓,且以絲狀纖維或纖維35型式流出。在已離開該紡絲嘴後,該等絲狀纖維將在一送風井中以一吹風冷卻構件27使用譬如空氣冷卻,且冷卻之纖維33可接著纏繞於圓筒上或置於罐件中。可直接或稍後在此中未圖示出之抽拉構件
中,抽拉該絲狀纖維。熔融構件2、熔融件供應管線20、及計量構件12係一熔融件供應構件之部份。一紡絲嘴包封係用於一紡絲嘴之一支撐件。
第2圖係顯示紡絲裝置1一部份之細部設計。未圖示出計量構件2,亦未圖示吹風冷卻構件27。具至少一紡絲嘴之紡絲嘴包封4係配置於一第一機殼8中。然而,僅概略地顯示紡絲嘴包封4。僅圖示出紡絲嘴包封4之外周,以指示紡絲嘴包封4之位置。一第二機殼10係環繞第一機殼8配置,其中填充一氣體加熱介質之一加熱室14係配置於第一與第二機殼8、10之間。
第二機殼10具有一第二機殼壁6、及配置於第二機殼壁6上方端之一機殼蓋29。配置於第二機殼10中之第一機殼8具有一第一機殼壁3、及配置於該第一機殼壁頂端之一機殼蓋16。第一機殼壁3中、對立於上方端之下方端,經由具有一機殼底部28之一底部元件25,連接至第二機殼壁6中、對立於上方端之下方端。機殼底部28係加熱室14之機殼底部28,且其在朝下方向中限定。機殼底部28係加熱室14之機殼底部28,且其在朝下方向中限定。機殼底部28係底部元件25中、面朝向加熱室14之側端。第一機殼8係開向底部,使紡絲嘴包封4可插入該第一機殼中。
第2圖係顯示連接構件50,其將未圖示出之吹風冷卻構件27連接至底部元件25。連接構件50係固定至底部元
件25,其中一絕熱件配置於連接構件50與底部元件25之間。這將在第3圖及第4圖中更詳細地圖示,且參考第3圖及第4圖作更詳細地說明。
計量構件12係配置於第一機殼8上方。介於計量構件12、與配置於第一機殼8中之紡絲嘴包封4之間,配置一熔融件管線26,以將熔融件自計量構件12導引至紡絲嘴包封4。計量構件12及第一機殼8二者至少部份地由加熱室14圍繞,且可因此藉設於加熱室14中之氣體加熱介質加熱。
該熔融件接著將自計量構件2,經由熔融件供應管線20導引至計量構件12。熔融件供應管線20在加熱室14外係配置於一加熱供應管線22中。如此,可加熱熔融件供應管線20。加熱供應管線22係將氣體加熱介質供應至加熱室14。
熔融件供應管線20在其上設有一熔融件關斷構件24,其調整適應於藉增加壓力來減小熔融件供應管線20之截面,且因此可至少暫時地中斷將熔融件供應至計量構件12。
第一機殼8及/或第二機殼10較佳地係呈圓柱型。這具有熱損失將較少發生之優點。如此,可節省能量。第一機殼8及/或第二機殼10亦可另一選擇地具有其他外型。例如,其可具有一平行六面體外型。在這種情況下,該第一機殼包括四個第一機殼壁,且該第二機殼具有四個第二機殼壁。
第2圖更圖示出,用於連接一溫度感測器之一套筒79。
第3圖及第4圖中詳細圖示出之機殼底部28係形成為,自第一機殼壁3朝第二機殼壁6向下傾斜,使聚集於機殼底部28上之冷凝水朝該第二機殼壁流出。在加熱室14中形成之冷凝水係積聚於機殼底部28上。然而,基於機殼底部28之輪廓,冷凝水將朝第二機殼壁6流出。如此,冷凝水將不致聚集於第一機殼壁3上。這具有使紡絲嘴包封4中之溫度,可特別保持固定之優點。
一出口32係設於第一機殼壁6中。一冷凝水排放管線30係連接至該出口32。基於機殼底部28之輪廓,形成於加熱室14中且聚集於機殼底部28上之冷凝水可導引至出口32,其在此可經由冷凝水排放管線30排放。
如亦可在第3圖中看出者,冷凝水供應管線30係較佳地配置成,使至少一部份冷凝水排放管線30定位在,低於機殼底部28之最低點。
應進一步提出,在本案中,可將底部與頂部了解為,第一機殼8之機殼蓋16及第二機殼10之機殼蓋29係配置於頂部,且具機殼底部28之底部元件25係配置於底部。在本發明中,較低意指,某物配置於一較低位置中。更,冷凝水恆因重力而朝下方流動。
如可在第3圖中看出者,機殼底部28之最低點40係配置於第二機殼壁6附近。機殼底部28之最低點40係配置在,較配置於第一機殼8中之紡絲嘴包封4底部42低。如此,
冷凝水不致聚集於紡絲嘴包封4配置所在之範圍中,而屬較優。因此,可均勻地加熱紡絲嘴包封4。在第3圖及第4圖中,亦僅概略地圖示出紡絲嘴包封4。僅圖示出紡絲嘴包封4之外周,以清楚指出紡絲嘴包封4定位之所在。
第2圖更圖示出一第二冷凝水排放管線44。第二冷凝水排放管線44係連接至加熱供應管線22。第二冷凝水排放管線44可在加熱供應管線22進入加熱室14之入口附近,連接至加熱供應管線22。藉由該第二冷凝水排放管線44,可能將積聚於加熱供應管線22中之冷凝水排放出。如此,已在加熱供應管線22中形成之冷凝水,將不致引入加熱室14中。因此,可確保在該加熱供應管線中形成之冷凝水,將在其可引入加熱室14前排放。
第3圖更詳細地圖示出連接構件50。連接構件50係緊固至底部元件25,且一絕熱件62係配置於連接構件50與底部元件25之間。連接構件50具有一突出件54。在圖式所示之具體實施例中,底部元件50係呈圓柱型。在圖式所示之具體實施例中,突出件54係呈環型。
在圖式所示之具體實施例中,提供複數個套筒60,其配置於突出件54與底部元件25之間,且使連接構件50之突出件54與底部元件25相互間隔。絕熱件62係配置於套筒60所形成之空間中。絕熱件62係夾於突出件54與底部元件25之間。絕熱件62較佳地包括一陶瓷材料,基於該陶瓷材料,
該絕熱件具有特別良好之絕熱特性。
連接構件50之突出件54可藉由此中未圖示出之螺釘,連接至底部元件25。為此,在底部元件25中提供複數個螺釘用鑽孔。較佳地,該螺釘係延伸貫通突出件54中之鑽孔56,亦貫通套筒60。因此,該螺釘係鎖通過突出件54之鑽孔56、及套筒60,進入底部元件25之鑽孔58。
基於絕熱件62,底部元件25係與連接構件50熱絕緣。這將因底部元件25之熱不致經由連接構件50消散而屬較優。如此,無任何熱經由底部元件25損失至連接構件50,且該紡絲嘴中之溫度分佈將儘可能地保持固定。
未圖示出之吹風冷卻構件27係與連接構件50相連接。
連接構件50較佳地係一補償件,以補償吹風冷卻構件37相對於底部元件25之運動。為此,連接構件50具有一風箱型部52,使連接構件50之下方端64可相對於連接構件50之上方端66,運動一最小程度。
更,較優地提供連接構件50,依一氣密方式連接該吹風冷卻構件與底部元件25。在本範例中,這亦可藉絕熱件62達成。基於絕熱件62係夾於突出件54與該底部元件之間,無任何空氣可於此底部元件25與連接構件50間之連接處漏出。如此,無任何冷空氣可自該吹風冷卻構件沿連接構件50外側流動,且由外側冷卻底部元件25及第二機殼6,藉此進
一步避免熱損失。更,不致發生煙囪效應。
更,一外機殼75之至少一外壁72係環繞第二機殼壁6設置。在第二機殼外壁6與外壁72之間,設置具絕緣材料70之一絕緣室71。絕緣材料70可譬如為石綿。
該外機殼尚包括一外機殼75、及連接外機殼底部74之一金屬板元件76,該金屬板元件係平行於外壁72配置,且延伸至底部元件25。該金屬板元件76係在該連接構件50之方向上,限定外壁72與第二機殼壁6間之絕緣室71。底部元件25與金屬板元件76之間保持一氣隙78,使金屬板元件76不與底部元件25相連接。這表示外機殼75並未與底部元件25相連接。如此,亦無能量自底部元件25傳遞至外機殼75,且因此不致發生任何熱損失。
第4圖更詳細地圖示出,結合外機殼75之連接構件50及底部構件25。在第4圖中,絕緣室71中未配置任何絕緣材料70。
1‧‧‧裝置
2‧‧‧構件
4‧‧‧包封
12‧‧‧構件
20‧‧‧管線
27‧‧‧構件
33‧‧‧纖維
35‧‧‧纖維
Claims (14)
- 一種紡絲裝置(1),包括:-至少一熔融件供應構件,-至少一紡絲嘴包封(4),其包括至少一紡絲嘴,-至少一第一機殼(8),具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環繞該紡絲嘴包封(4)配置,-至少一第二機殼(10)之至少一第二機殼壁(6),環繞該第一機殼(8)之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配置,-至少一加熱室(14),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與該至少一第二機殼壁(6)之間,該室填充一氣體加熱介質,該加熱室(14)係由一底部元件(25)之一機殼底部(28)限定,-至少一吹風冷卻構件(27),用於對離開該紡絲嘴之絲線進行冷卻,該吹風冷卻構件(27)係經由一連接構件而連接至該底部元件(25),其特徵為:-該連接構件(50)係緊固至該底部元件(25),其中一絕熱件(62)係配置於該連接構件(50)與該底部元件(25)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連接構件(50)包括一環周突出件(54),該連接構件(50)係藉此緊固至該底部元件(25)。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設置複數個套筒,其配置於該突出件(54)與該底部元件(25)之間,且使該突出件(54)與該底部元件(25)相互間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絕熱件(62)係配置於,由套筒(60)形成之空間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連接構件(50)係藉由複數個螺釘而固定至該底部元件(25)。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絕熱件(62)包括一陶瓷材料。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連接構件(50)係呈大體上柱型、較佳地圓柱型,及該突出件(54)係呈環型。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連接構件(50)係一補償件,用於補償該吹風冷卻構件(27)相對於該底部元件(25)之運動,該補償件較佳地呈一風箱狀設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連接構件(50)係依一氣密方式連接該吹風冷卻構件(27)與該底部元件(25),因此不致發生該吹風冷卻構件(27)錯誤導引空氣、或煙囪效應。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第一機殼(8)大體上係呈柱型。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第二機殼(10)大體上係呈柱型。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設置一外機殼(75)之至少一外壁(72),該壁係環繞該第二機殼壁(6)配置,包含絕緣材料(70)之一絕緣室(71)係設於該第二機殼壁(6)與該外壁(72)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1),其特徵為,該外機殼(75)包括至少一外機殼底部(74),及連接至該外機殼底部(74)之一金屬板元件(76),該金屬板元件係平行於該外壁(72)配置,且延伸至該底部元件(25),該金屬板元件係在該連接構件(50)之方向上,限定該絕緣室(71),該底部元件(25)與該金屬板元件(76)之間保持一氣隙。
- 一種紡絲裝置(1),包括:-至少一熔融件供應構件,-至少一紡絲嘴包封(4),其包括至少一紡絲嘴,-至少一第一機殼(8),具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環繞該紡絲嘴包封(4)配置,-至少一第二機殼(10)之至少一第二機殼壁(6),環繞該第一機殼(8)之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配置,-至少一加熱室(14),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與該至少一第二機殼壁(6)之間,該室填充一氣體加熱介質,該加熱室(14)係由一底部元件(25)之一機殼底部(28)限定, -至少一吹風冷卻構件(27),用於對離開該紡絲嘴之絲線進行冷卻,該吹風冷卻構件(27)係經由一連接構件(50)而連接至該底部元件(25),-一外機殼(75)之至少一外壁(72),環繞該至少一第一機殼壁(3)配置,其中包含有絕緣材料(70)之一絕緣室(71)係設於該第二機殼壁(6)與該外壁(72)之間,其中該外機殼(75)包括一外機殼底部(74),其特徵為:-該外機殼(75)包括至少一金屬板元件(76),連接至該外機殼底部(74),該金屬板元件係平行於該外壁(72)配置,且延伸至該底部元件(25),該金屬板元件係朝該連接構件(50)限定該絕緣室(71),該底部元件(25)與該金屬板元件(76)之間保持一氣隙,使該金屬板元件(76)並未連接至該底部元件(2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213344.8A DE102013213344A1 (de) | 2013-07-08 | 2013-07-08 |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on fäde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2474A true TW201512474A (zh) | 2015-04-01 |
Family
ID=5092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23087A TW201512474A (zh) | 2013-07-08 | 2014-07-04 | 紡絲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019646A1 (zh) |
CN (1) | CN105358745A (zh) |
DE (1) | DE102013213344A1 (zh) |
TW (1) | TW201512474A (zh) |
WO (1) | WO20150038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13052B2 (en) | 2015-08-14 | 2022-04-26 |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 Melt blow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00675A (en) * | 1959-07-28 | 1963-08-13 | Onderzoekings Inst Res | Process for melt spinn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DE3406347A1 (de) * | 1983-02-25 | 1984-10-11 |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5630 Remscheid | Spinnanlage fuer chemiefasern mit anblaskasten und spinnschacht |
DE4325580C2 (de) * | 1993-07-30 | 2002-07-18 | Zimmer Ag | Spinnbalken-Pumpenblock |
EP1274887B1 (de) * | 2000-04-18 | 2008-08-13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Spinnvorrichtung |
JP3868404B2 (ja) * | 2003-07-24 | 2007-01-17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溶融紡糸装置 |
DE102007021433A1 (de) * | 2006-05-20 | 2007-11-22 | Saurer Gmbh & Co. Kg | Schmelzspinnvorrichtung |
CN101220526A (zh) * | 2007-06-12 | 2008-07-16 | 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 | 环吹风装置隔热圈 |
DE102008045756A1 (de) * | 2008-09-04 | 2010-03-11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bkühlen mehrerer synthetischer Fäden |
CN201447520U (zh) * | 2009-03-30 | 2010-05-05 | 吴江朗科化纤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陶瓷导流环 |
-
2013
- 2013-07-08 DE DE102013213344.8A patent/DE102013213344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
- 2014-06-12 EP EP14729371.6A patent/EP3019646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6-12 CN CN201480038804.9A patent/CN105358745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6-12 WO PCT/EP2014/062264 patent/WO201500386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7-04 TW TW103123087A patent/TW201512474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19646A1 (de) | 2016-05-18 |
DE102013213344A1 (de) | 2015-01-08 |
WO2015003869A1 (de) | 2015-01-15 |
CN105358745A (zh) | 2016-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28426B2 (ja) | シュリンク装置 | |
JP2012035626A (ja) | 射出成形ノズル | |
JP7162469B2 (ja) | シュリンクフィットチャックを冷却する装置 | |
US20160209306A1 (en) | Gas-sampling prob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gas-sampling probe | |
JP6603420B2 (ja) | 陰圧解除ポート及び冷凍装置 | |
CN109111087A (zh) |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 |
TW201512474A (zh) | 紡絲裝置 | |
TW500843B (en) | Spinning apparatus | |
TW201008751A (en) | Injection molding nozzle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tool | |
WO2018149409A1 (zh) | 用于焙烧机的落棒密封装置和具有其的焙烧机 | |
JP2016180745A (ja) | 管材の外圧負荷試験機 | |
CN208949457U (zh) | 一种节能密封型纺丝箱总成 | |
JP4758072B2 (ja) | 取り出し可能なチップ及びチップリテーナを備えたホットランナーノズル | |
JP2010247458A (ja) | 断熱カバー | |
CN106907305A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转接箱的散热系统以及散热控制方法 | |
TW201512473A (zh) | 紡絲裝置 | |
CN109506433A (zh) | 一种钢棒用烘干装置 | |
KR20220045938A (ko) | 에어 히터 | |
CN104457248B (zh) | 一种燃烧炉 | |
KR101997214B1 (ko) | 열풍을 이용하여 가스실린더를 가열하는 히팅자켓을 포함하는 열풍공급시스템 | |
CN207270728U (zh) | 一种隔热装置及蒸发器 | |
IT201800004581A1 (it) | Apparecchiatura di stampaggio ad iniezione di materie plastiche | |
JP7183874B2 (ja) | コークス炉タイロッド冷却の操業条件決定方法及びコークス炉タイロッド冷却の設備スペック決定方法 | |
KR200245167Y1 (ko) | 진공배관 가열장치 | |
CN211013258U (zh) | 一种带激光瞄准器的红外测温仪加强型防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