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1087A -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1087A
CN109111087A CN201810671063.8A CN201810671063A CN109111087A CN 109111087 A CN109111087 A CN 109111087A CN 201810671063 A CN201810671063 A CN 201810671063A CN 109111087 A CN109111087 A CN 109111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ver
face
cooling
dan
cool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10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1087B (zh
Inventor
V·特林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ott AG
Original Assignee
Schot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tt AG filed Critical Schott AG
Publication of CN109111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1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1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1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4Forming tubes or rods by drawing from stationary or rotating tools or from forming nozz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其具有外罩(13),其具有外罩面作为玻璃熔体(5)的接触面(15)、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5)。在不影响表面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提高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成型工具的通过量,规定:沿着从所述第一端面(23)朝所述第二端面(25)延伸的纵向轴线(L),所述外罩(13)被划分为未冷却的或轻微冷却的第一部段(17)和经冷却的第二部段(19)。

Description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Dannerpfeife)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以下三种已知方法之一在工业规模上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以下也称 为产品):丹纳方法、Vello方法和下拉方法(也称为A-拉方法)。
在由US 1,219,709已知的丹纳方法中,应用了所谓的丹纳管作为成型工具。 它通常是由陶瓷材料构成的中空的、截锥形的成型部件,其布置在旋转支座上。 截锥形的成型部件的主轴线相对于水平容易倾斜。玻璃熔体设置在旋转的成形 部件上的上端,并且其沿着成型部件流动并通过旋转缠绕在成型部件的周围。 玻璃熔体通过与成型部件的接触而冷却下来。在成型部件的下端处,粘性玻璃 熔体作为所谓的拉伸洋葱体(Ziehzwiebel)拉掉并且随后进一步冷却。整个丹纳 管通常布置在马佛炉中。
为了制造玻璃管,丹纳管的支座在构造上是中空的,并且将吹气在支座的 上端处吹入。该吹气在支座的下端处排出,并且避免玻璃熔体在拉伸洋葱体中 毁坏吹气的体积流是微小的,并且会对得到的玻璃管的几何 形状产生直接影响。
除了吹气以外,首先,玻璃熔体的拉伸速度也对此几何形状产生影响,尤 其会对玻璃管的外径和壁厚产生影响。在此需要精确的工艺控制,以便均一地 生产出特定的几何形状。
由DE 100 48 815C1、DE 100 45 923C2和DE 37 20 526C2已知其它丹纳管。
制造均一的几何形状和质量的玻璃管必须精确地控制玻璃熔体的冷却工艺 的温度。由US 3,360,353已知一种丹纳管,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控制温度。一 项措施是,该丹纳管延伸穿过总共三个加热腔,其中这些加热腔中具有不同的 温度。此外,在丹纳管的陶瓷材料中设置有三个电极,它们能够通过流过它们 的电流加热玻璃熔体。在丹纳管的下方区域中,还布置有冷却外罩,其从外面 冷却玻璃熔体。该冷却外罩具有流经其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将热量从丹纳管 上引离。
但如果玻璃熔体冷却过快,则可能会使玻璃管外侧产生波纹。该波纹是不 受欢迎的,此外还会限制借助于根据US 3,360,353的冷却外罩来散发热量这一可 行方案,因此整体上限制此方法的吞吐量。
由US 3,523,782已知一种丹纳管,其具有支座和布置在此支座上的外罩。喷 管状管子在该支座的内部延伸,通过此喷管状管子输送冷却剂。冷却剂在此管 子的远端部处流出,并且随后通过管子和支座之间的间隙回流。在此丹纳管中, 还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其作用在玻璃熔体的外部表面上。
由US 2,402,924公开了一种丹纳管,其具有支座和外罩。支座具有中心孔, 冷却剂能够通过此中心孔被引导到支座的远端部,并且在该处流出。冷却剂随 后在支座和外罩之间的间隙中回流到顶部。
US 2,310,474示出了没有支座的丹纳管。成型工具由其外圆周面上的结构保 持在上部区域中。该成型工具自身是中空的,其中在其空腔中布置有两个管子, 一个用于吹气,一个用于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用于吹气的管子和用于冷却介 质的管子之间的间隙中流至成型工具的下尖部,并且在用于冷却介质的管子和 成型工具的外罩之间的间隙中回流到顶部。
由US 3,364,004已知一种丹纳管,其具有用于吹气的中心管,该中心管被冷 却管包围。该冷却管具有用于冷却介质的出口。所谓的吹气管径向地位于冷却 管之外,该吹气管通过绝缘材料与位于外面的外罩热绝缘。US 3,364,004还公开 的是,对玻璃熔体碰触到外罩的那个区域进行冷却,是尤其有利的。玻璃熔体 在该处是最热的,在此设置的冷却尤其有针对性地尽快地散发此大量的热量。
在Vello-方法和下拉方法中,玻璃熔体竖直地朝下(沿重力方向)流经通过 由排出环和针形成的成型工具。成型工具形成玻璃管或玻璃棒的经产生的横截 面的阴模(底模)。在制造玻璃管时,针作为成型部件布置在成型工具的中心。
Vello-方法和下拉方法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玻璃熔体在Vello-方法中在从 成型工具中排出之后被偏转到水平线中,另一方面还在于,该针具有通道,吹 气流动通过此通道。吹气与在丹纳-方法中一样,使产生的玻璃管不会毁坏。在 下拉方法中,在未事先偏转的情况下将硬化的玻璃熔体分离。因为未进行偏转, 所以在制造管子时也不需要使用吹气。
在DE 103 48 098A1中公开了多个成型工具,它们适合借助Vello-方法和/ 或下拉方法制造玻璃管和玻璃棒。在此,移位体作为针布置在成型工具中。玻 璃熔体在该移位体和外罩之间流动通过成型工具。移位体和外罩的温度借助直 接的电加热或间接的电感加热进行调节。通过从外面用流体喷洒该玻璃熔体, 使玻璃熔体在从成型工具中排出之后在拉伸洋葱体的区域中实现冷却。如同按 US 3,360,353所述的丹纳-方法一样,在此也存在的危险是,如果冷却工艺进行的 太快,则玻璃管或玻璃棒的外侧会变成波纹状。
US 1,766,638公开了一种具有心轴心轴的Vello针以及绕该心轴布置的外罩。 心轴和外罩均局部地通过绝缘材料相互绝缘。
由SU 755 756已知一种用来制造玻璃管的成型工具。该成型工具具有由水 冷却的心轴,其由耐火的外罩包围着。
成型工具的大小以及尤其成型部件(丹纳管的外罩、Vello针、下拉针)的 大小部分地决定了产品的最小尺寸。虽然通过提高拉伸速度,理论上也能够借 助大型的成型工具制造出几何形状较小、尤其外径较小(例如6.85mm)且壁厚 较薄(1.1mm)的玻璃管,但这是在损害材料壁厚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同时要 获得较大的最小壁厚,则必须提高冷却率,这可能会引起前面提到的波纹,要 么增加冷却距离,这会达到成型部件的载荷极限。另一方式是,使工具整体上 变小,但会牺牲吞吐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表面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用来制造玻璃管 或玻璃棒的丹纳管的吞吐量。
所述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为成型工具的丹纳管以及按权利要求8 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成型工具具有作为成型部件的外罩,其包括外 罩面作为玻璃熔体的接触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并且其中外罩在内部具有 冷却装置,并且第一端面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冷却介质能够通 过该入口进入外罩中,冷却介质能够通过该出口从外罩中排出。
通过成型工具的额外冷却,在每个时间单位内从玻璃熔体中移除更多的热 量,因此每个时间单位内能够加工更大的体积。因为这些热量是额外通过内表 面移除的,所以在未扩大成型部件的情况下扩大了散热的表面。换言之,在几 何形状相同的情况下能够移除更多的热量。其效果是,能够在不损失表面质量 的情况下提高成型工具的吞吐量。
该成型工具是丹纳管。成型部件因此是丹纳管的外罩。
从玻璃熔体的流动方向看,第二端面从第一端面开始优选位于下游。
沿着从第一端面朝第二端面延伸的纵向轴线L,该成型部件被划分为尤其未 冷却的或轻微冷却的第一部段和尤其位于下游的、经冷却或经强烈冷却的第二 部段。以这种方式能够冷却成型部件的各个区域,而其它区域不被冷却或冷却 的程度不同。
尤其有利的是,不冷却位于上游的第一部段。对于丹纳管来说,这是指这 样的区域,即在此区域中玻璃熔体涂敷在丹纳管上。在此区域中,希望玻璃熔 体具有较低的粘性(即较热),因此它能够快速且均匀地分布在丹纳管的外罩面 上。优选在成型部件的下端区域中、即在拉伸洋葱体之前的区域中进行冷却。
纵向轴线L优选垂直于这些端面。
成型部件是带空腔、尤其带沿着纵向轴线L延伸的空腔的中空体。在该空 腔中布置有与成型部件相连的支座,其中在支座和成型部件之间至少局部地形 成间隙。在至少一个端面处,支座优选借助至少一个端部构件与成型部件相连。 该支座优选被旋转驱动,并且在运行时将其旋转传递到成型部件上。间隙自身 能够直接地构成冷却装置的一部分,即冷却介质能够流动通过其,或者其能够 容纳该冷却装置或该冷却装置的一部分。支座具有用于吹气的通道、尤其是中 心通道。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该成型部件包括轴部和布置在此轴部上的外罩, 其中在轴部和外罩之间至少局部地形成间隙。在特定使用时,该轴部与玻璃熔 体接触并因此是成型部件的一部分。间隙(如同上面描述的间隙一样)自身能 够直接地构成冷却装置的一部分,即冷却介质能够流动通过其,或者能够容纳 该冷却装置或该冷却装置的一部分。该间隙优选至少在第二部段中形成。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在该间隙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线,其从所述至 少一个入口延伸至成型部件的第二部段,并从该处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出口。 所述至少一个管线能够与成型部件的内圆周面接触,和/或与支座的外圆周面接 触。冷却介质在运行时流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管线,该冷却介质在第二部段中 吸收和排放热量。第二部段由此被冷却。
所述至少一个管线能够有针对性地冷却成型部件的特定区域,并且能够在 现有的成型工具上进行改装。所述至少一个管线优选是供给管线、排出管线和/ 或冷却管线。该供给管线和排出管线用来传输冷却介质,此外与冷却管线(顺 带还提到吹气)不同的是,没有基本的冷却功能。供给管线和/或排出管线尤其 能够构成为隔热的。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在该间隙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喷管,其从至少一 个入口沿成型部件的第二端面的方向至喷管的自由端部,该自由端部设置在成 型部件的第二部段中,并且在自由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介质的出口。 冷却介质以这种方式与成型部件直接接触。因此,能排放出尤其多的热量。
在运行时,冷却介质从喷管的出口中排出,并且在第二部段中吸收热量, 并随后沿出口的方向流动,冷却介质通过该出口离开成型部件的内部。以这种 方式借助对流使成型部件冷却。
尤其优选的是,所喷管在自由端部上具有环形喷嘴,多个出口设置在环形 喷嘴上。因此,冷却介质能够稳定地在成型部件的内圆周面上流动,从而得以 均匀地冷却。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所述成型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冷却介质 的集成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延伸至成型部件的第 二部段,并从该处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出口。通过该集成的通道,成型部件直 接地通过冷却介质尤其有效地冷却。此外,如果成型部件只通过集成通道冷却, 则成型部件中无需设置额外的零件。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在该间隙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器,其与第二 部段中的成型部件的内圆周面处于导热接触状态。以这种方式借助热传导使成 型部件冷却。散热器能够大面积地且稳定冷却该成型部件。
散热器自身能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介质的集成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通 道优选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延伸至散热器的一个部段(该部段与成型部件的第 二部段接触),并从该处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备选地或附加地,散热器也 能够具有安装部件,其构成用于冷却介质的集成通道。散热器为此优选具有空 腔,安装部件能够设置在此空腔中。这些安装部件例如能够是通道部件或导向 片。
优选的是,成型部件围绕着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延伸的纵向轴线L是旋 转对称的。
对于成型部件或其部件来说,有利的成型方法尤其是铸造和3D打印。这两 个方法例如能够设置集成通道,其能够用于冷却成型部件。
成型部件优选基本上由陶瓷材料和/或尤其贵金属构成。尤其优选的是,成 型部件具有由贵金属构成的覆层或盖层。该覆层保护位于下方面的材料不受腐 蚀。
优选应用铂或合金作为贵金属,其主要成份铂和金属是来自铂金属(例如 铱、铑、钯)。
按本发明的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外罩(作为成型部件)的丹纳管,其具有外罩面作为玻璃熔体的 接触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在内部的冷却装置,其中外罩是具有空腔的 中空体,其中在空腔中设置有与外罩相连的支座,其中在支座和外罩之间至少 局部地形成了间隙,其中支座具有用于吹气的通道,并且其中沿着从第一端面 朝第二端面延伸的纵向轴线L,外罩被划分为未冷却的或轻微冷却的第一部段和 经冷却的第二部段,其中第一端面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冷却介 质能够通过该入口进入外罩中,冷却介质能够通过该出口从外罩中排出;
-将冷却介质供应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
-将玻璃熔体施加到外罩的接触面上,通过将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入 口引入外罩中,并且通过将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出口排出或引出,对该 外罩进行冷却。
本发明规定,成型部件持续地在成型过程中被冷却。为此,冷却介质从冷 却介质供应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入口传输至成型部件。冷却介质在成型部件中 吸收热量,并随后从至少一个出口中流出。在此,冷却介质能够通过所述至少 一个出口进入成型部件的周围,或者导回至冷却介质供应器,并在该处被冷却, 且能够重新引入成型部件的内部。
优选规定,冷却介质供应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出口上,因此产生了冷却 回路,其局部地通过成型部件延伸。冷却介质在此冷却回路中循环,并因此持 续地将热量从成型部件中排出。有利的是,冷却介质供应器具有用来冷却冷却 介质的器件。因此将额外地将热量从冷却介质中抽出,并因此在重新流入成型 部件中时吸收成型部件的更多热量,使之强烈地冷却。
为了实现冷却,按上述实施方式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器、至少一个管线、 至少一个喷管和/或至少一个集成通道。所述至少一个散热器能够再次被冷却介 质冷却。所述至少一个管线、所述至少一个喷管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这样构成, 即它们在运行时能够被冷却介质穿流。根据构造类型,由于存在的高温(通 常>700℃),通过热量辐射、借助热量传导和/或借助对流来实现成型部件的冷 却。
如果成型部件沿着从第一端面朝第二端面延伸的纵向轴线L,被划分为第一 部段和第二部段,则优选冷却位于下游的第二部段。尤其有利的是,不冷却位 于上游的第一部段。
有利的是,成型部件是带空腔的中空体,其中在该空腔中设置有与成型部 件相连的支座,其中支座具有通孔,吹气通过此通孔流动。吹气避免了玻璃管 的拉伸洋葱体区域中的瘪塌。
冷却介质优选是液态介质(尤其是水或导热油)、气态介质(尤其是空气或 氮气)或弥散介质(尤其是气溶胶)。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成型部件持续地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
除了提高通过量,通过本发明还能够在应用陶瓷成型部件的情况下降低易 腐蚀性。
通过减少腐蚀产物的生成,按本发明对陶瓷的成型部件进行冷却,还对成 型部件有积极作用。以这种方式使陶瓷成型部件的磨损变慢。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示例性描述和阐述了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装置,其具有丹纳管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了丹纳管的第二实施例;
图2A示出了图2的实施例的环形喷嘴;
图3示出了丹纳管的第三实施例;
图4示出了丹纳管的第四实施例;
图5A示出了丹纳管的第五实施例;以及
图5B示出了按图5A的丹纳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装置1。该装置1具有出口3,经调 温的玻璃熔体5竖直朝下地从该出口流向丹纳管9。
丹纳管9包括支座11和中空外罩13作为成型部件。支座11布置在托架(未 示出)上,并且具有纵向轴线L,该纵向轴线也是丹纳管9的纵向轴线L。通过 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该支座11旋转。在此工艺中,支座11围绕着纵向轴 线L旋转。
外罩13是圆柱形的,并且具有用于玻璃熔体5的外部接触面15。在外罩13 的空腔中,在支座11和外罩13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12。该外罩13沿着纵向 轴线L被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5限定。纵向轴线L垂直于这些端面23、25 延伸。该支座11与外罩3相连。因此,支座11围绕纵向轴线L的旋转也传递 到外罩13上。
玻璃熔体5在外罩13的第一部段17碰触接触面15。在此,玻璃熔体5根 据玻璃成份典型地在1000℃和1300℃之间的温度下具有粘性,在此温度下, 玻璃熔体5由于外罩13的旋转均匀地分布在此外罩的周围并且构成光滑的表面。
纵向轴线L从水平线以α>0的角度倾斜。这样,玻璃熔体5从第一部段17 持续地朝外罩13的第二部段19的方向流动,该第二部段沿着纵向轴线L直接 与第一部段17相邻。为了实现均一的表面,应使倾斜、旋转速度、原始粘性以 及溶液的冷却协调一致,并且决定玻璃吞吐量。典型的是,玻璃熔体在第二端 面25的区域中还具有700℃至900℃的温度。
在第二部段19的下游,玻璃熔体5形成拉伸洋葱体21。在位于更下游的区 域中,硬化中的玻璃熔体5借助拉伸工具(未示出)拉伸。一方面玻璃吞吐量 以及另一方面拉伸速度,决定了管的最终几何形状。
在碰触接触面15和碰触拉伸洋葱体21之间,玻璃熔体5一方面会将热量朝 内排放到外罩13上,另一方面会朝外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为了能够从玻璃熔体 5中朝内抽出更多的热量,根据本发明设置有冷却装置27。冷却装置27具有散 热器29和两个管线、即一个供给管线31和一个排出管线33。供给管线31通过 入口35穿过第一端面23进入外罩13的内部,并且排出管线33通过出口37穿 过第一端面23进入外罩13的内部。散热器29至少在第一部段19中贴靠在外罩13的内圆周面30上,并且与之在热量方面接触。因此,借助热传导将热量从外 罩13传递到散热器29上。在散热器29与外罩13的内圆周面30接触的地方也 会借助热辐射进行热量传递。通过供给管线31和排出管线32,将冷却介质导向 散热器29,或从散热器导离。冷却介质吸收来自散热器29的热量。因此整体上 将热量从丹纳管9上排出。散热器29具有空腔,冷却介质在此空腔通过安装部 件(未示出)这样进行引导,即它在进入散热器29之后与散热器29的尽可能大 的内表面接触,以便吸收来自散热器29的热量。
支座11具有通孔39,吹气能够通过此通孔进行传导。吹气从第一端面23 朝第二端面25的方向流动,并随后通过拉伸洋葱体21流动。吹气不会引导外罩 13的强烈冷却,因为它们不是直接与此外罩接触,并且它的体积流对于有效的 热量排放来说太小了,因此可以忽略。
图2示出了具有支座11和中空外罩13的丹纳管9,该外罩具有用于(此处 未示出的)玻璃熔体的接触面15。外罩13在此具有被端面23、25限定的截锥 状形状,并且沿着纵向轴线L划分为第一部段17和第二部段19。
在外罩13的空腔中,间隙12也位于支座11的外圆周面51和外罩13的内 圆周面30之间。喷管41在此作为冷却装置17的一部分设置在此间隙12中,其 在入口35上穿过第一端面23进入外罩13的内部。喷管41在外罩13的内部从 入口35延伸至第二部段19。在第二部段19中,喷管41具有三个环形喷嘴43。 每个环形喷嘴43均具有环状的主体45(见图2A),其包围着支座11并且设置 在间隙12中。该主体45具有若干个出口47,它们这样设置,即从出口47中流 出的介质围绕着纵向轴线L沿基本径向的方向流动。
在运行时,冷却介质通过喷管41和入口35引导至环形喷嘴43,并且从出 口47中排出。随后,冷却介质沿外罩13的方向流动,并且该处吸收热量。在第 一端面23的区域中,外罩13沿轴向方向被端部构件53封闭。在端部构件53中 设置有出口37,冷却介质能够通过该出口从外罩13的内部流入周围区域中。冷 却介质因此从环形喷嘴43中流出,并且在第二部段19中碰触外罩13。热量在 该处从外罩13传递到冷却介质上,因而冷却介质被加热。随后,冷却介质沿出 口37的方向流动,并且穿过该出口。热量以这种方式从外罩13上输离,并且外 罩13并因此玻璃熔体5借助对流冷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省略了端部构件53, 其中冷却介质则能够通过外罩13的整个轴向孔口在第一端面23的区域中从外罩13的内部流出。
图3示出了丹纳管转子9的另一实施例。该丹纳管9的中空外罩13从第一 端面23延伸至第二端面25,并且沿着纵向轴线L从第一端面23开始具有圆柱 形基本形状,截锥状部段连接到此基本形状上。玻璃熔体5在外罩13的第一部 段17中碰触其接触面15,并随后流至第二部段19。在第二部段19的下游,玻 璃熔体5形成拉伸洋葱体21。
散热器49作为冷却装置27的一部分设置在支座11的外圆周面51和中空外 罩13的内圆周面30之间的空腔12中。散热器49贴靠在外罩13的内圆周面30 上,并且贴靠在支座11的外圆周面51上。因此,散热器49在运行时既能够从 外罩13中也能够从支座11中借助热量传导排出热量。此外,热量也通过热量辐 射从外罩13传递到散热器49上,因此冷却了外罩13。通过支座11的冷却,提 高了其在运行时的机械负荷能力。
冷却装置还具有供给管线31和排出管线33。冷却介质在运行时通过供给管 线31引导至散热器49,并通过排出管线33从散热器上导离。供给管线31通过 入口35穿过第一端面23,并且排出管线33通过出口37穿过第一端面23。外罩 13在第一部段17中不会被供给管线31和排出管线33或位于其中的冷却介质冷 却,或只是以低的程度被冷却。为此,供给管线31和/或排出管线33能够设置 绝缘物,其至少减少了热量传递。因此确保,冷却介质在流经第一部段17时不 会或只会轻微地被加热,并且在第二部段19中能够吸收外罩13的热量。第一部 段17至少比第二部段19冷却的程度小。
图4示出了丹纳管9的另一实施例。外罩13设置有端部构件,其设置在第 一端面23的区域中并且将外罩13与支座11连接起来。支座11的外圆周面51 和中空外罩13的内圆周面30之间的空腔12在第一端面23的区域中被端部构件 53限定。在端部构件53中设置有入口35和多个排出孔37。喷管41通过入口35 进行延伸,该喷管在外罩13的内部分岔并且在外罩13的第二部段中具有多个出 口57。
玻璃熔体5在此也在未冷却的第一部段17中碰触外罩13的接触面15,并 随后沿第二部段19的方向继续朝拉伸洋葱体21流动。
在外罩13之外,供给管线31将冷却介质引至喷管41。冷却介质通过喷管 41输送至外罩13的内部,并且在该处从位于间隙12的出口57中排出。随后, 冷却介质吸收外罩13和支座11的热量,并沿排出孔37的方向且通过此排出孔 从间隙12中流出。第二部段19以这种方式借助对流进行冷却,且外罩13的第 一部段17不会冷却或只会轻微冷却。通过支座11的冷却,在此还提高了其机械 负荷能力。
图5A和5B示出了按本发明的丹纳管9的另一实施例。丹纳管9具有带纵 向轴线L的支座11、带用于玻璃熔体5(在此未示出)的接触面15的中空外罩 13以及端部构件53,其中外罩13在图5A中未示出。该外罩13从第一端面23 延伸至第二端面25,并且在第一端面23的区域中通过端部构件53与支座11相 连。在此支座11中设置有中央z通孔39,吹气能够通过此通孔流动。该外罩13 构成为锥截形的且是中空的。
在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5之间,外罩13被划分为第一部段和位于其下 游的第二部段19。间隙12位于支座11的外圆周面51和外罩13的内圆周面30 之间。
该第一端面23具有入口35。用于冷却介质的供给管线31通过入口35进行 延伸。供给管线31从外部区域通过入口35进入间隙12中,并且在该处一直延 伸至第一部段17和第二部段19之间的边界。
在第二部段19中设置有蜿蜒延伸的冷却管线61,其与供给管线31和(不 可见的)排出管线连接。该冷却管线61从供给管线31开始沿圆周方向蜿蜒地围 绕着支座11延伸,并在此区域中以热接触的方式贴靠在外罩13的内侧面上,并 随后过渡到(不可见的)排出管线中。排出管线平行于供给管线31延伸,并且 通过第一端面23的(不可见的)出口离开间隙12。
通过使热量借助热量辐射从外罩13传递到冷却介质(其在冷却管线61中流 动)上,从而通过冷却管线61来冷却外罩13的第二部段19。第一部段17不会 或只会以可忽略的程度被冷却,因为供给管线和(不可见的)排出管线是呈直 线延伸地,且必要时被隔离。因此在直接位于(在此未示出的)的拉伸洋葱体 之前的区域中,将热量抽出。
附图标记列表
1 装置
3 出口
5 玻璃熔体
9 丹纳管
11 支座
12 间隙
13 外罩
15 接触面
17 第一部段
19 第二部段
21 拉伸洋葱体
23 第一端面
25 第二端面
27 冷却装置
29 散热器
30 内圆周面
31 供给管线
33 排出管线
35 入口
37 出口
39 通孔
41 喷管
43 环形喷嘴
45 主体
47 出口
49 散热器
51 外圆周面
53 端部构件
57 出口
61 冷却管线
L 纵向轴线
α 角度

Claims (9)

1.一种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其具有外罩(13),其包括外罩面作为玻璃熔体(5)的接触面(15)、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5),
其中所述外罩(13)是具有空腔的中空体,其中在所述空腔中设置有与所述外罩(13)相连的支座(11),其中在所述支座(11)和所述外罩(13)之间至少局部地形成间隙(12),
其中所述支座(11)具有用于吹气的通道(39),并且其中所述外罩(13)在其内部具有冷却装置(27),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3)具有至少一个入口(35)和至少一个出口(37),冷却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外罩(13)中,所述冷却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外罩(13)中离开,
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第一端面(23)朝所述第二端面(25)延伸的纵向轴线(L),所述外罩(13)被划分为未冷却的或轻微冷却的第一部段(17)和经冷却的第二部段(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纳管(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12)中布置有至少一个管线(31、33、61),其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35)延伸至所述外罩(13)的所述第二部段(19),并从该处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出口(3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丹纳管(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12)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喷管(41),其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35)沿所述外罩(13)的第二端面(25)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喷管(41)的自由端部,所述自由端部布置在所述外罩(13)的所述第二部段(19)中,并且在所述自由端部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冷却介质的出口(4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纳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41)在所述自由端部处具有环形喷嘴(43),多个出口(47)布置在所述环形喷嘴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丹纳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3)包括用于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个集成沟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沟槽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35)延伸至所述外罩(13)的所述第二部段(19),并从该处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出口(37)。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丹纳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3)围绕着从所述第一端面(23)至所述第二端面(25)延伸的纵向轴线(L)是旋转对称的。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丹纳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3)由陶瓷材料和/或金属、尤其贵金属构成。
8.一种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具有外罩(13)的丹纳管(9),其包括外罩面作为玻璃熔体(5)的接触面(15)、第一端面(23)和第二端面(25)以及在其内部的冷却装置(27),
其中所述外罩(13)是具有空腔的中空体,其中在所述空腔中布置有与所述外罩(13)相连的支座(11),其中在所述支座(11)和所述外罩(13)之间至少局部地形成间隙(12),其中所述支座(11)具有用于吹气的通道(39),并且其中沿着从所述第一端面(23)朝所述第二端面(25)延伸的纵向轴线(L),所述外罩(13)被划分为未冷却的或轻微冷却的第一部段(17)和经冷却的第二部段(19),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3)具有至少一个入口(35)和至少一个出口(37),冷却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外罩(13)中,所述冷却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外罩(13)中离开;
-将冷却介质供应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35);
-将所述玻璃熔体(5)施加到所述外罩(13)的所述接触面(15)上,通过将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入口(35)引入所述外罩(13)中,并且通过将所述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出口(37)排出或引出,对所述外罩(13)进行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供应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出口(37)上,从而产生了冷却回路。
CN201810671063.8A 2017-06-26 2018-06-26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Active CN109111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0682.4A DE102017210682A1 (de) 2017-06-26 2017-06-26 Formgebungs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lasrohren oder Glasstäben
DE102017210682.4 2017-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1087A true CN109111087A (zh) 2019-01-01
CN109111087B CN109111087B (zh) 2022-06-10

Family

ID=64567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1063.8A Active CN109111087B (zh) 2017-06-26 2018-06-26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1087B (zh)
DE (1) DE102017210682A1 (zh)
MY (1) MY19050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0485A (zh) * 2019-08-30 2020-02-14 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装置及玻璃管成型系统
CN110790484A (zh) * 2019-08-30 2020-02-14 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系统
CN112266153A (zh) * 2020-10-20 2021-01-26 凯盛君恒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86552A (zh) * 2022-01-25 2022-05-13 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喷管高温环境界面性能表征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15950B1 (en) * 2020-05-29 2022-04-27 Schott Ag System for a glass drawing proces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system for a glass drawing process
EP3932877B1 (en) * 2020-06-29 2024-02-14 Schott Ag Method for cooling a space around a sleeve shaft, device for guiding a fluid along an outer surface area of a sleeve shaft, sleeve shaft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refractory tube with such a sleeve shaft inserted and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sleeve shaft and/or such a refractory tub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3599A (en) * 1991-02-26 1993-05-25 U.S. Philips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ube glass
US20040025540A1 (en) * 2000-09-29 2004-02-12 Erhard Dick Device for producing a glass rod
US20060130525A1 (en) * 2004-12-14 2006-06-22 Frank Buellesfeld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glass tube
US20070087194A1 (en) * 2003-10-30 2007-04-19 Umicore Ag & Co .Kg Danner pipe
CN201258294Y (zh) * 2008-01-25 2009-06-17 蒋厚龙 玻璃管用旋转管组件装置
TW201418181A (zh) * 2012-08-30 2014-05-16 Corning Inc 用於產生輪廓管及套筒之方法與裝置
CN204509099U (zh) * 2015-03-31 2015-07-2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玻璃窑炉成形旋转管装置
CN105366922A (zh) * 2014-08-14 2016-03-02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管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6495449A (zh) * 2016-09-18 2017-03-15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玻璃管成型模具、玻璃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9709A (en) 1916-06-13 1917-03-20 Libbey Glass Co Apparatus for forming molten material in cylindrical form.
US1766638A (en) * 1923-05-28 1930-06-24 Hartford Empire Co Drawing glass tubing
US2310474A (en) * 1940-08-10 1943-02-09 Forter Teichmann Company Manufacture of glass tubing
US2402924A (en) * 1942-01-23 1946-06-25 Forter Teichmann Company Apparatus for drawing elongate glass shapes
US3360353A (en) 1964-05-27 1967-12-26 Owens Illinois Inc Apparatus for drawing glass in cylindrical form
US3364004A (en) * 1964-10-08 1968-01-16 Owens Illinois Inc Apparatus for drawing glass in cylindrical form
US3523782A (en) * 1966-10-03 1970-08-11 Owens Illinois Inc Glass tube forming apparatus
DE3720526C2 (de) 1987-06-20 1994-07-07 Schott Rohrgla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profiliertem Glasrohr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DE50006669D1 (de) 1999-09-15 2004-07-08 Schott Rohrgla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innenvergüteter Glasrohre
DE10348098B4 (de) 2003-10-11 2006-04-20 Schott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Rohren oder Stäben sowie Verwendun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3599A (en) * 1991-02-26 1993-05-25 U.S. Philips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ube glass
US20040025540A1 (en) * 2000-09-29 2004-02-12 Erhard Dick Device for producing a glass rod
US20070087194A1 (en) * 2003-10-30 2007-04-19 Umicore Ag & Co .Kg Danner pipe
US20060130525A1 (en) * 2004-12-14 2006-06-22 Frank Buellesfeld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glass tube
CN201258294Y (zh) * 2008-01-25 2009-06-17 蒋厚龙 玻璃管用旋转管组件装置
TW201418181A (zh) * 2012-08-30 2014-05-16 Corning Inc 用於產生輪廓管及套筒之方法與裝置
CN105366922A (zh) * 2014-08-14 2016-03-02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管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204509099U (zh) * 2015-03-31 2015-07-2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玻璃窑炉成形旋转管装置
CN106495449A (zh) * 2016-09-18 2017-03-15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玻璃管成型模具、玻璃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0485A (zh) * 2019-08-30 2020-02-14 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装置及玻璃管成型系统
CN110790484A (zh) * 2019-08-30 2020-02-14 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系统
CN110790485B (zh) * 2019-08-30 2024-01-12 湖南旗滨医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装置及玻璃管成型系统
CN110790484B (zh) * 2019-08-30 2024-02-02 湖南旗滨医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系统
CN112266153A (zh) * 2020-10-20 2021-01-26 凯盛君恒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266153B (zh) * 2020-10-20 2023-01-10 凯盛君恒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管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86552A (zh) * 2022-01-25 2022-05-13 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喷管高温环境界面性能表征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86552B (zh) * 2022-01-25 2024-03-26 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喷管高温环境界面性能表征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90508A (en) 2022-04-26
CN109111087B (zh) 2022-06-10
DE102017210682A1 (de)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1087A (zh) 用来制造玻璃管或玻璃棒的丹纳管和方法
CN105082543B (zh) 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设备的效应器
CN205341921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3d打印机挤出喷头
JP2012035626A (ja) 射出成形ノズル
CN107056018A (zh) 铂金通道流量控制系统
CN104611665B (zh) 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
JPS6331409B2 (zh)
CN108726869B (zh) 适于冷却通过管拉制法生产的玻璃原丝的设备和方法
WO2010079755A1 (ja) 熱風ヒーター
CN106393702B (zh) 一种密封式热风焊接单元及具有该焊接单元的塑焊设备
CN109661551B (zh) 热处理装置
TW201733926A (zh) 具有冷卻設備的玻璃製造裝置及使用相同物的方法
CN208008663U (zh) 一种石英玻璃棒的缩径装置
CN108262364B (zh) 一种微细管挤压温度控制装置
CN109608023A (zh) 一种铂金通道的鼓风降温装置
JP4459531B2 (ja) ガラスロッド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WO2022130269A8 (en) A vertically insulated, homogeneously heated system with a cooled opening for the inlet of a filament for 3d printers with a horizontally insulated, homogeneously heated melting system allowing the nozzle to be gripped for 3d printers
KR101749470B1 (ko) 환형 부품을 위한 가열 장치 및 그 환형 공동
CN220583120U (zh) 一种模具加热炉
CN108790107A (zh) 一种大口径pe管冷却定型装置及方法
US3260586A (en) Glass tube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oling glass tubing
CN208066663U (zh) 管内涂层的熔敷加热装置
US201402707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er vessel wall temperature reduction
CN207929988U (zh) 一种等离子球化器
CN217622230U (zh) 一种具有防开裂功能的3d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