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0313A - 用於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10313A TW201510313A TW103116081A TW103116081A TW201510313A TW 201510313 A TW201510313 A TW 201510313A TW 103116081 A TW103116081 A TW 103116081A TW 103116081 A TW103116081 A TW 103116081A TW 201510313 A TW201510313 A TW 20151031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m
- sewing
- section
- value
- sections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20—Control devices responsive to the number of stitches made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04—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memory aspects
- D05B19/1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combinations of stitch or pattern data from memory ; Handling data in order to control stitch format, e.g. size, direction, mirror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生成用以執行縫紉程序的縫紉控制數據的方法,在所述縫紉程序的進程中縫紉出一線縫,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驟:將線縫劃分為多個參數線縫部段;在線縫上安置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給所述分配線縫位置分配至少一個分配縫紉參數值;檢查: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位於哪個線縫部段上;對於其上存在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的線縫部段,根據當前所考慮的線縫部段上存在哪個分配線縫位置而將分派縫紉參數值分派給該線縫部段;對於在同一個線縫部段上存在多個分配線縫位置的情況,由這些分配縫紉參數值的組合形成用於該線縫部段的分派縫紉參數值。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生成用以執行縫紉程序的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基於所生成的縫紉控制數據來生成線縫的縫紉機運行方法,以及一種用於執行這種方法的縫紉機。
由EP 1 897 984 A2已知了一種相應的縫紉機。由DE 199 20 350 C1已知了一種用於連接兩個縫料部分的縫紉機運行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如此改進這種縫紉機用的運行方法以及特別是改進用以執行縫紉程序的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即實現靈活且同時盡可能簡單的縫紉線縫,其中在不同的線縫部段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縫紉參數。
根據本發明,所述目的通過具有在請求項1中給出的特徵的生成方法來實現。
根據本發明認識到,與之前安置的分配線縫位置相關
的參數值分派引起了,參數值的分派可能與實際上劃分為多個線縫部段的線縫無關地如此執行,即得到的參數值分派引起一種對線縫的加工,這種加工在規定的公差內與具有最優分配的參數值的加工一致。分派縫紉參數值由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的分配縫紉參數值得到,所述分配線縫位置位於當前考慮的線縫部段上。如果在同一個線縫部段上存在多個分配線縫位置,則由這些分配縫紉參數值的組合形成用於該線縫部段的分派縫紉參數值。該組合可以涉及數學運算,例如涉及加法或也涉及形成平均值。根據本發明的分配線縫位置的安置與線縫到線縫部段的劃分無關地進行,這樣做的優點是,實現了線縫至線縫部段的不同的、個性化的劃分。因此,線縫可以按照操作人員的偏好劃分,其中還在規定的或可規定的公差界限內實現了期望的縫紉結果。縫紉參數可以是分級值,也可以是其他參數,例如線張力值、打褶值(Kraeuselwerte)、或者可規定的進給弧線,即線縫的可規定的弧線半徑可以是弧線半徑值。分配縫紉參數值可以作為經驗值被分配。也就是說,在被分配的分配縫紉參數中也可以接收所提供的縫紉過程和/或校準縫紉次序。在對分配縫紉參數值進行分配時,可以考慮在不同基準服裝尺寸下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結果。也可以考慮縫紉參數與服裝尺寸序列關係中的非線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優化地對待分配的分配縫紉參數值進行分配。
根據請求項2對多個分配線縫位置的安置可以實現所期望的複雜線縫結果。有利地,在期望線縫的縫紉參數變
化較強的區域中比在期望沒有這種較大變化的區域中安置更大密度的分配線縫位置。
根據請求項3將多個分配縫紉參數值分配給同一個分配線縫位置實現了複雜的縫紉。通過對不同的分配縫紉參數值的分配可以有針對性地控制沿著線縫的不同縫紉參數的變化。在此,可以將不同參數的變化設計為彼此無關。因此,例如可以在線縫的進程中使打褶值強烈變化、但弧線半徑值例如可以保持恆定,或者反之。
在根據請求項4的線縫劃分中,不需要操作人員的特殊知識。其只需要以示範模式縫紉線縫並在此對每個線縫部段作出反應,從而對縫紉機控制而言能識別出並且能執行該線縫劃分。一旦進行了劃分,則根據所進行的劃分來實現隨後的縫紉工作,其中當在線縫部段之間變換時自動地調整縫紉參數。
根據請求項5的縫紉段確定可以通過對相應縫紉段的測量來實現,這可以通過對具有規定的針跡長度的針跡的計數或者例如通過光學方式進行。縫紉基準點可以與縫紉起點重合,從該縫紉起點開始縫紉線縫。
在根據請求項6的安置中考慮到,縫紉起點不是一定與縫紉基準點重合。縫紉基準點和縫紉起點之間的縫紉段例如可以通過將縫紉起點輸入機器控制裝置來確定。例如,該輸入可以通過輕擊在縫紉機的顯示屏上的線縫示意性圖示上的一點來進行。
根據請求項7的線縫劃分有利地實現了自動化。這樣,
僅針對基礎尺寸給相應的線縫部段進行縫紉參數的基礎分派,其中對於作為基礎尺寸的其他服裝尺寸來說,無論是分派還是必要時縫紉參數的參量變化都參照在作為基礎尺寸的另一服裝尺寸中的線縫的各線縫部段自動實現。
在根據請求項8的運行方法中,在兩個相繼的、通過所提供的劃分步驟定義的參數線縫部段之間變換時對至少一個縫紉參數的自動調整實現了縫紉過程的簡化。當在兩個線縫部段之間變換時,操作人員不必手動調整縫紉參數,而是自動發生該調整。相應地可以為線縫部段分配預定義的特性。相應分派的縫紉參數可以是分級值和/或弧線半徑值和/或打褶值或其他參數,例如線張力。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執行本發明方法的縫紉機。該另一目的根據本發明通過具有請求項9所述特徵的縫紉機實現。
該縫紉機的優點對應於在上文中參照根據本發明的控制數據生成方法以及根據本發明的運行方法所述的優點。各個當前的縫紉位置可以借助於檢測模塊例如通過對規定的針跡長度的縫紉針跡的計數或者備選地通過光學檢測實際的線縫位置進行。
根據請求項10的存儲器模塊實現了對縫紉數據的明確分派。這例如可以通過更換唯一的可替換存儲介質來改變。
1‧‧‧縫紉機
2‧‧‧上臂
3‧‧‧立柱
4‧‧‧基板
5‧‧‧柱
6‧‧‧驅動馬達
7‧‧‧針桿
9‧‧‧針孔板
10、11‧‧‧移料組件
12‧‧‧上裝部分
13‧‧‧袖子部分
14、15‧‧‧邊緣輪廓
16‧‧‧右側袖孔
17、17'‧‧‧線縫起點
17a、17b‧‧‧線縫邊界點
18‧‧‧縫紉方向
19、20、21、22、23‧‧‧半徑線縫部段
24‧‧‧控制設備
25‧‧‧存儲器模塊
26‧‧‧檢測模塊
27‧‧‧光學傳感器
28‧‧‧存儲器單元
29‧‧‧調整模塊
30‧‧‧計算模塊
32‧‧‧線縫
33‧‧‧縫紉基準點
34‧‧‧顯示屏
35‧‧‧外衣前部
36‧‧‧肩部線縫
37‧‧‧外衣背部
38‧‧‧外衣側部分
P1、P2、P3‧‧‧分配線縫位置
a1/a2、b1/b2、c1/c2、d1/d2、e1/e2、f1/f2、g1/g2、h1/h2、i1/i2、x1/x2‧‧‧線縫部段
la1、la2、lb1、lb2、lc1、lc2、ld1、ld2‧‧‧線縫部段的長度
K1、K2‧‧‧打褶值
下面借助附圖詳細闡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圖1以透視圖示出用於沿著線縫對具有彎曲邊緣輪廓
部段的縫料部分進行縫合的縫紉機,其中為了清楚省去了殼體元件的內部細節;圖2示意性示出以上裝部分及待縫合的袖子部分為例的兩個待彼此縫合的縫料部分;以及圖3示出上裝縫料部分的袖孔以用於沿著該上裝部分與所屬的袖子部分的連接線縫示出運行線縫部段和半徑線縫部段;圖4以與圖3類似的圖示示出了外衣縫料部分的袖孔邊緣部段,其中在不同的參數線縫部段之間相應地改變部段分級值;圖5以與圖3類似的圖示示意性示出了上裝縫料部分的袖孔以用於沿著該上裝部分與所屬的袖子部分的連接線縫示出用於部段分級值的參數線縫部段,其示出在用於右邊袖子的連接線縫處,其中縫紉起點和用於參數線縫部段的縫紉基準點一致;圖6以與圖5類似的圖示示出了用於左邊袖子的連接線縫的情況,其中縫紉起點和用於參數線縫部段的縫紉基準點重合;圖7和8示出根據圖6的上裝部分,其中示出了在縫合用於左側袖子的連接線縫時的情況,其中縫紉起點參照縫紉基準點沿周向方向圍繞袖孔移動了整個連接線縫長度的50%;圖9以與圖3類似的圖示再次強烈簡化地示出以右側袖子為例對於優化的袖子線縫的縫紉參數值;
圖10至12示出了一根據圖9將袖子線縫劃分為運行線縫部段的例子,其中同樣示出了與之相關的縫紉參數;圖13以與圖3類似的圖示示出了用於右邊袖子的將袖子線縫劃分為參數線縫部段的備選方案;以及圖14以與圖13類似的圖示示出了用於左邊袖子的將袖子線縫劃分為參數線縫部段的情況。
縫紉機1具有上臂2、豎直的立柱3和通常稱為基板4的下機體。基板4具有向上聳立的柱5,因此縫紉機1也稱為柱式縫紉機。可選地,縫紉機1也可以實施為平車縫紉機/平台式縫紉機。在臂2中可旋轉地支承有未詳細示出的主軸。通過一安裝在基板4中的驅動馬達6和在附圖中未詳細示出的帶傳動機構來驅動主軸、進而驅動縫紉機1的主要縫紉部件。通過主軸和曲柄傳動機構可豎直地上下驅動針桿,該針桿豎直地支承在臂2中且在附圖中未示出,在其下端部帶有針。在圖1中虛線地以7表示針桿的大致位置。在針桿下方在柱5中可旋轉驅動地支承有旋梭。為了縫合縫料部分(參見圖2和3中的縫料部分),通過形成了柱5的上側的且側向沿著縫紉方向越過柱5伸出的針孔板9進行引導,針在旋梭的區域中穿過該針孔板。
下部移料組件10和上部移料組件11用於使待彼此縫合的縫料部分沿縫紉機1的縫紉方向向前移動。在EP1 897 984 A2中詳細說明了該移料組件。縫紉機1借助於這兩個移料組
件10、11可以沿著連接線縫縫合具有彎曲的邊緣輪廓部段的縫料部分,其中進給弧線的弧線半徑,即縫紉參數可通過縫料規定,這同樣在EP1 897 984 A2進行了描述。
圖2以上裝部分12和袖子部分13為例示出了在縫合兩個縫料部分之前的情況。該圖示極其強烈地被簡化且對應於DE 199 20 350 C1的圖3。
兩個縫料部分12、13的邊緣輪廓14、15具有沿著待縫合的線縫彎曲的邊緣輪廓部段。與此不同,根據圖2的示意性圖示可以推測,這些邊緣輪廓14、15的、彼此用於沿著線縫縫合的相關邊緣輪廓部段a1/a2、b1/b2、c1/c2、d1/d2,...並非一定具有相同的弧線半徑,相反它們通常具有不同的弧線半徑。這些邊緣輪廓部段規定了隨後也稱為“參數線縫部段”的、連接線縫部段。
在縫合縫料部分12、13時,依次完成對應於邊緣輪廓部段a1/a2,...的參數線縫部段序列。這些參數線縫部段具有長度la1/a2、lb1/b2、lc1/c2、ld1/d2,...。縫料部分12、13的、在縫紉時彼此相關的參數線縫部段la1和la2、lb1和lb2,...通常不具有相同的長度。例如,袖子部分13的通常參數線縫部段a2、b2,...比上裝部分12的相關參數線縫部段a1、b1,...長。
上裝部分12的參數線縫部段的長度la1、lb1、lc1、ld1,...通常彼此不同。同樣情況適用於袖子部分13的參數線縫部段的長度la2、lb2,...。
圖3比較詳細地示出上裝部分12的參數線縫部段的情
況。示出了在右側袖孔16的區域中的上裝部分12。用於未示出的袖子部分的連接線縫沿著各運行線縫部段被縫紉,其中在圖3強調了運行線縫部段b1、c1、e1、f1、h1和i1。這些運行線縫部段的長度基於操作人員的個人的縫紉技術而變化。運行線縫部段可以與前述結合圖2已經說明的參數線縫部段重合;然而這不是強制性的。運行線縫部段原則上與參數線縫部段無關。
具有未示出的袖子部分13的上裝部分12的連接線縫開始於縫紉起點17。連接線縫從那時開始沿著圖3中的縫紉方向18被順時針縫紉。除了被劃分為不同的運行線縫部段a1、b1,...外,連接線縫也被劃分為形式為半徑線縫部段的參數線縫部段序列。為半徑線縫部段分別分派有用於借助於縫紉機1可規定的進給弧線的弧線半徑的弧線半徑值。圖3中僅示出了如下的半徑線縫部段:其中弧線半徑值被分派了具有有限曲率的進料半徑。未示出那些其中未規定進給弧線的半徑線縫部段,在這些半徑線縫部段中在沒有操作人員的影響下借助於縫紉機1縫紉出直線延伸的線縫部段。
在連接線縫的進程中,存在具有弧線半徑值的半徑線縫部段19、20、21和22序列以用於規定進給弧線。在此,半徑線縫部段19和22中的弧線半徑值表明了具有較大的半徑,即具有小曲率的進給弧線。位於半徑線縫部段19和22之間的半徑線縫部段20、21的弧線半徑值表明其具有較小的弧線半徑的進給弧線,即弧線更強的或彎曲更大的進給
弧線。
沿著連接線縫的弧線半徑值的序列是這樣的:弧線半徑值在連接線縫的進程的第一區域中,即直至半徑線縫部段20,首先變為“較小的(彎曲更強的)進給弧線”值。從半徑線縫部段21開始,存在一種半徑線縫部段的序列,其中在連接線縫的進程的最後區域中,弧線半徑值變為“較大的(彎曲不太強的)進給弧線”值。
在具有“較小的進給弧線”,即較大曲率的弧線半徑值的兩個半徑線縫部段20、21之間存在具有弧線半徑值“小進給弧線”的線縫部段23。
線縫起點17和半徑線縫部段19之間的連接線縫的線縫部段與運行線縫部段a1和b1搭接。半徑線縫部段19與運行線縫部段b1和c1搭接。半徑線縫部段20與運行線縫部段c1、d1和e1搭接。兩個半徑線縫部段20和21之間的半徑線縫部段,即線縫部段23與運行線縫部段e1和f1搭接。半徑線縫部段21與運行線縫部段f1、g1和h1搭接。半徑線縫部段22與運行線縫部段h1和i1搭接。半徑線縫部段22和直至線縫起點17的連接線縫的剩餘部分之間的半徑線縫部段與運行線縫部段i1以及與運行線縫部段i1和線縫起點17之間的運行線縫部段搭接,閉合的連接線縫終止在所述線縫起點處。
縫紉機1具有在圖1中簡化示出的控制設備24。控制設備24具有用於半徑線縫部段19、20、21和22以及相關的弧線半徑值的存儲器模塊25。控制設備24還具有用於檢測連
接線縫內相應的當前縫紉位置的檢測模塊26。這種檢測例如可以在已知針跡長度時通過對沿著連接線縫的針跡計數進行。可選地,也可以例如通過在圖1中示出的光學傳感器27進行對實際線縫位置的光學檢測。
備選地,在存儲器模塊25中可集成有另一存儲器單元28用於存儲運行線縫部段a1、b1,...以及a2、b2,...的長度(lx1、lx2)。在相應的存儲器單元中存儲了打褶值,由待彼此縫合的運行線縫部段a1/a2、b1/b2,...的長度的關係得到該打褶值。除了規定進給弧線外,還借助於縫紉機1實現了規定這種Raff值或打褶值,同樣像在EP 1 897 984 A2中說明的那樣。
在縫紉機1的運行中進行如下處理:首先將連接線縫劃分為半徑線縫部段,即例如半徑線縫部段19、20、23、21、22。接著將弧線半徑值分派給相應的半徑線縫部段。在根據圖3的實施方案中,給半徑線縫部段19和22分派“大弧線半徑,即小曲率”的弧線半徑值,而給半徑線縫部段20和21分派“具有較小半徑值,即較大曲率的弧線半徑”。在進料線縫的其它半徑線縫部段中分派“無進給弧線”弧線半徑值。相應的數據存儲在控制設備24的存儲器25、28中。
接著從線縫起點17起沿著運行線縫部段a1/a2、b1/b2,...進行縫料部分12、13的縫合。當在相繼的運行線縫部段之間進行變換時,例如a1/a2和b1/b2,調整縫紉運行參數,例如已經提到的打褶值。這種調整借助於控制設備24的調整模塊29進行。
在縫合開始時,即從線縫起點17開始,對具有規定的起始弧線半徑值,在此是具有“無進給弧線”弧線半徑值的縫料部分12、13進行縫合。在隨後在兩個相繼的運行線縫部段之間進行變換時,例如在運行線縫部段a1/a2和b1/b2之間進行變換時,只要該變換在一個半徑線縫部段中進行,則為其分派如下的弧線半徑值:該弧線半徑值從當前設定的弧線半徑值偏離,該弧線半徑值自動地變為該半徑線縫部段的新的弧線半徑值。因為線縫部段a1/a2和b1/b2之間的變換仍在第一半徑線縫部段19開始之前沿著連接線縫進行,所以在此並未發生弧線半徑值之間的變換。
當運行線縫部段b1/b2和c1/c2之間進行變換時,弧線半徑值自動地從弧線半徑值“無進給弧線”朝著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變化。因為在半徑線縫部段19內發生了運行線縫部段b1/b2和c1/c2之間的過渡,所以這種調整自動進行。相應地,當運行線縫部段c1/c2和d1/d2之間發生過渡時,弧線半徑值變為值“無進給弧線”,因為該過渡在半徑線縫部段20內進行。當運行線縫部段d1/d2和e1/e2之間發生過渡時,不進行弧線半徑值的變換,因為該過渡也在半徑線縫部段20內進行。
當運行線縫部段e1/e2和f1/f2之間發生過渡時,弧線半徑值再次變為值“無進給弧線”,因為該過渡在線縫部段23內進行。在一備選的線縫程序中,運行線縫部段e1/e2長到完全覆蓋了線縫部段23,從而該備選的運行線縫部段e1/e2的端部也存在於半徑線縫部段21內,因此在該線縫程序中
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變換弧線半徑值。
在示出的實施方案中,在運行線縫部段f1/f2和g1/g2的過渡中,弧線半徑值從值“無進給弧線”朝著值“小進給弧線”變換。
在圖3示出的實施方案中,弧線半徑值的下一次自動調整在運行線縫部段h1/h2和i1/i2之間進行變換時進行,即直至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
當在運行線縫部段i1與直至線縫起點17的最後運行線縫部段之間發生變換時,弧線半徑值再次從值“較大進給弧線”朝著值“無進給弧線”變換。
弧線半徑值如此與相應地在縫紉中位於上方的縫料部分--即通常是袖子部分13--的邊緣輪廓匹配,即借助於相應設定的進給弧線考慮到兩個縫料部分12、13之間在相應當前待縫合的運行線縫部段x1/x2中的邊緣輪廓的區別。
可以基於規定的、帶縫合的服裝尺寸和/或基於線縫起點17的位置將連接線縫劃分為半徑線縫部段。
此外,縫紉機1還具有用於計算縫紉控制數據的計算模塊30。該縫紉控制數據可以被分派給之前通過對線縫的劃分生成的線縫部段,隨後仍將對此進行描述。
縫紉機1基於用於完成與相應的服裝尺寸相關的縫紉程序的、所生成和計算出的縫紉控制數據而能夠,在縫紉程序的進程中縫紉出一具有多個相繼的線縫部段a1、b1,...的線縫、例如之前已經說明的連接線縫。在各個線縫部段
之間,縫紉參數,例如部段分級值可以變化。縫紉參數的調整可以在相繼的線縫部段a1、b1,...之間發生變換時自動進行。
在下面的表1中給出一組這種縫紉控制數據的例子。下面假設:連接線縫被劃分為5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當然也可以劃分為其它數量的參數線縫部段,例如劃分為5至11個線縫部段。在此,表1示出用於不同的參數線縫部段a1/a2、b1/b2,...e1/e2的部段分級值或長度份額以及總分級值。表1a的第一行說明了各個參數線縫部段的部段分級值與該運行線縫部段的長度的比值。表1a的第二行說明了部段分級值與連接線縫的總長度--即所有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和--的比值。對表1a的最後一行示出的部段分級值來說,各參數線縫部段的部段分級值與其相應長度的比例彼此相同。對於參數線縫部段a1/a2滿足:0.38%/3.4%=50mm/450mm,其中此處示例性地給出用於服裝尺寸G4的部段長度。所有部段分級值的和表明了總分級值。
通常,與各個參數線縫部段的長度相關的部段分級值與和連接線縫的總長度相關的總分級值不同。
表1b在第一列示出服裝尺寸Gx,而在隨後的列中示出相應的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表1b在倒數第二列中示出了連接線縫的總長度,其又與服裝尺寸相關。表1b的右面的最後一列示出了相繼的服裝尺寸Gx之間的總線縫長度的尺寸增長,即總分級值。
如下地生成根據表1a和1b的縫紉控制數據:首先選定一基礎尺寸,在此例如服裝尺寸G4。原則上也可以選定任意服裝尺寸作為基礎尺寸。接著為該服裝尺寸G4生成各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即在該例子中長度值50mm、120mm、20mm、100mm、160mm和450mm。
此外,規定總分級值,在該例子中為值3.4%。此時在此基礎上,生成縫紉控制數據和尤其是用於其它服裝尺寸G1至G3以及G5至G10的參數線縫部段的長度。在表1的例子中基於總分級值3.4%執行對各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
e1/e2的長度的計算,其中所述長度表示不帶小數位。在表1的例子中,關於各個參數線縫部段的長度的延長份額分別與總分級值相同,即同樣為3.4%。即所有參數線縫部段長度延伸了相同的百分比份額。
在規定了用於基礎尺寸G4和總分級值的基礎尺寸數據之後,自動計算所有其它的縫紉控制數據。基礎尺寸數據的規定可以通過示範模式縫紉或也可以通過數據輸入,例如通過手動數據輸入或讀取相應的基礎尺寸數據進行。在規定總分級值時,對不同的基準服裝尺寸來說可以使用前述縫紉控制數據生成的結果。在根據表1的縫紉控制數據中,根據參數線縫部段占連接線縫總長度的長度份額,參數線縫部段的部段分級值等於占總分級值的份額。
還可以為各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分派其它的縫紉參數,例如打褶值或倍寬值(Mehrweiten-Wert),如上文所述那樣,或者還有其它縫紉運行參數。在縫紉控制數據的變型方案中,同樣為不同的服裝尺寸的參數線縫部段分派弧線半徑值。上述半徑線縫部段是參數線縫部段的另一例子。用於弧線半徑值的參數線縫部段在其位置和長度方面不必與用於部段分級值的參數線縫部段一致。
根據表2描述了用於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另一變型方案。
在根據表2生成縫紉控制數據時,同樣基於總分級值規定部段分級值,以便對於相繼的服裝尺寸Gx、Gx+1至少使若干線縫部段a1/a2至e1/e2延長。在根據表2的例子中,其是線縫部段b1/b2、d1/d2和e1/e2(被延長)。其它的參數線縫部段a1/a2以及c1/c2對於相繼的服裝尺寸不被延長,即具有恆定的長度50mm或20mm。相應地,參數線縫部段b1/b2、d1/d2和e1/e2被延長一延長份額,所述延長份額非必要地相當於其占連接線縫總長度的份額。
總分級值3.4%基於參數線縫部段b1/b2(延長份額1.05%)、d1/d2(延長份額0.85%)和e1/e2(延長份額1.5%)如此分佈,即基於該部段分級值在相繼的服裝尺寸Gx、Gx+1中,即例如在服裝尺寸G4和G5之間,一服裝尺寸的總線縫根據總分級值而變化。
在遵守該邊界條件的情況下,與根據表1和2的分佈不
同的部段分級值的其它分佈也是可行的。在極端情況下,總分級值可以通過僅延長唯一的參數線縫部段實現。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確定的部段分級值也可以具有負百分比值,該負百分比值隨後通過其它參數線縫部段的部段分級值過度補償。
在對稱的服裝件中,即在對應於圖3的左側袖子和右側袖子中可以彼此獨立地生成縫紉控制數據。
在圖3中示出了用於右側袖子部分的袖孔16。對屬於的左側袖子部分的連接線縫來說,可以規定獨立的參數線縫部段、分級值、打褶值和弧線半徑值。
根據如下的表3描述了用於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另一變型方案。
對服裝尺寸G1至G4來說,延長份額和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與表2b中的相同。從參量G4開始,確定
了另一分級值,在該例子中是另一總分級值,在表3的例子中,其為3.8%。在隨後相繼的、大於選定服裝尺寸G4的服裝尺寸中,總線縫基於選定服裝尺寸G4延長了該另一總分級值。在此,利用運行線縫部段的部段分級值工作,在上文中已經結合表2a描述了該部段分級值。
為了確定該另一分級值,在服裝尺寸G9中,執行示範模式縫紉。服裝尺寸G9--其中在所述例子中開始示範模式縫紉--大於選定服裝尺寸G4。原則上也可以考慮與參量G9不同的參量作為另外的示範模式服裝尺寸,該示範模式服裝尺寸與基礎尺寸不同。在示範模式縫紉中,給出在表3的行中用於說明參量G9的、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即值50mm、150mm、20mm、122mm和200mm。相應地得到了總線縫長度L542mm。對選定服裝尺寸G4和另外的示範模式服裝尺寸G9來說,總線縫長度之間的總線縫長度差為450mm,而在自動計算的框架內,對位於中間的服裝尺寸G5至G8來說均勻分佈地劃分總接縫長度變化,其中近似地認為總線縫長度分別延長了相同的另外的總分級值。由此得出另一總分級值3.8%。相應地由此得出用於中間參量G5至G8的以及還有用於參量G10的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各個長度。
根據表3考慮用於縫紉控制數據的規定方法:從一定的服裝尺寸起,使相繼服裝尺寸的運行線縫部段比在較小服裝尺寸的情況下更大地變化。
根據在服裝尺寸G9中的另一示範模式縫紉、由此得到
的總分級值以及根據對選定服裝尺寸G4--從該選定服裝尺寸開始應該適用由另一示範模式縫紉得到的另一分級值--的規定,自動生成在表3中示出的線縫部段長度。
根據表4說明了再次以生成參數線縫部段的部段長度為例的、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另一變型方案。對服裝尺寸G1至G4來說,線縫部段長度再次與表2b中的值相同。各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部段分級值也與上文結合表2b討論的值一致。
從第一選定服裝尺寸G4開始,取代此前使用的總分級值3.4%,確定出另一分級值,在表4的例子中該另一總分級值為3.1%。基於在示範模式縫紉中確定的、用於各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的值得到相關的部段分級值。通過對服裝尺寸G7進行的示範模式縫紉確定出該另一總分級值,其中由與第一選定服裝尺寸G4的450mm相比、
在另一示範模式服裝尺寸G7中在此得到的總線縫長度493mm的長度增大,通過自動計算得到另一總分級值為3.1%,中間服裝尺寸G5和G6的連接線縫分別延長了該另一總分級值。在額外地考慮了參數線縫部段的部段分級值的情況下,參數線縫部段的長度改變了該另一總分級值。示範模式服裝尺寸G7同時表現為另一選定服裝尺寸。從該另一選定服裝尺寸G7開始,此時確定另一總分級值,在表4的例子中為值4.8%。這在服裝尺寸G10中通過另一示範模式縫紉進行,其中得到總線縫長度568mm。在此,也借助於自動計算,根據在另一示範模式縫紉中得到的、各個參數線縫部段a1/a2至e1/e2的長度,規定出用於這些參數線縫部段的相應的選定分級值。再次在考慮確定的部段分級值的情況下,在此使線縫部段長度以該另一總分級值延長。
在縫紉機1的縫紉程序運行中,首先根據前述變型方案之一生成控制數據。接著識別出當前待縫合的服裝尺寸並且隨後借助於所識別出的服裝尺寸的縫紉控制數據來對兩個縫料部分12、13進行縫合。為此,控制設備24從存儲器25或28接收所識別出的服裝尺寸的相應縫紉控制數據,並且根據通過檢測模塊26檢測到的在連接線縫上的縫紉位置來控制縫紉機。像上文所述那樣,調整模塊29在兩個相繼的參數線縫部段a1/a2、b1/b2,...之間發生變換時根據所檢測到的縫紉位置並且根據分派給該縫紉位置的縫紉控制數據對縫紉運行參數進行調整。
借助於上文所述的生成縫紉控制數據來縫合的兩個縫
料部分之一也可以是領口帶(Lisierband)。下面根據圖4示例性地對此進行說明。在此,外衣縫料部分示出為縫料部分12,而領口帶示出為縫料部分13。在這兩個縫料部分12、13之間的連接線縫32佈置在兩個線縫邊界點17a、17b之間,所述線縫邊界點根據縫紉方向分別表現為線縫起點和線縫終點。根據連接線縫32是在外衣右側縫紉還是在外衣左側縫紉,而從線縫起點17a開始或從線縫起點17b開始縫紉連接線縫32。在兩個線縫端點17a、17b之間沿著線縫32設置有兩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線縫邊界點17a和與其緊鄰的分配線縫位置P1之間的線縫長度為連接線縫32的總長度L的35%。兩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之間的距離為總長度L的40%,而分配線縫位置P2與連接線縫32的、與該分配線縫位置P2相鄰的另一線縫邊界點17b之間的距離為總長度L的25%。
考慮借助於生成方法生成的縫紉控制數據,以用於根據縫料部分12的相應服裝尺寸Gx具體地縫合領口帶13。為此,首先進行示範模式縫紉,其中線縫32被劃分為多個在圖4中未示出的線縫部段。在該示範模式縫紉之前或之後,將分配線縫位置P1、P2安置在線縫32上。對不同的服裝尺寸來說,這種安置取決於對根據經驗值優化的線縫進程的所提供的分析結果或對線縫32的進程的根據經驗值優化的參量等級的、所提供的分析結果。分配線縫位置P1、P2的安置與示例性地通過示範模式縫紉進行的、將線縫32劃分為多個線縫部段無關。
在下一個步驟中,為分配線縫位置P1、P2分派分配縫紉參數值。在根據圖4的例子中,分配的縫紉參數值是弧線值和/或打褶值和/或分級值。下面根據對分級值的分配的例子描述另一種生成方法。仍然,或者根據經驗值,即根據經驗知識-在相繼的服裝尺寸之間在線縫終點17a、17b之間線縫32的長度變化了多少,或者根據示範模式縫紉過程-其中對不同的服裝尺寸縫紉連接線縫32,將分級值分派給分配線縫位置P1、P2。例如,可以為分配線縫位置P1分派分級值3%,而為分配線縫位置P2分派分級值4%。
在生成方法中檢查,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位於哪個在線縫的劃分中生成的線縫部段上。接著,將分派縫紉參數值--即在所述例子中的分級值--分派給在劃分中得到的線縫部段,相應的分配線縫位置P1、P2位於線縫部段上。這基於哪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位於當前考慮的線縫部段上進行。在根據圖4的例子中,其上存在分配線縫位置P1的線縫部段得到分級值3%,而其上存在分配線縫位置P2的線縫部段則得到分級值4%。
根據開頭已經提到的用於將線縫劃分為線縫部段的示範模式縫紉,已知用於示範模式服裝尺寸的單個線縫部段的長度。由此可以借助於分派給各個線縫部段的分級值確定,在劃分中得到的線縫部段在與示範模式服裝尺寸不同的服裝尺寸中具有何種長度。
借助於如此生成的縫紉控制數據,在此可以將線縫32作為在劃分中得到的線縫部段序列進行自動縫紉。在此,
可以將在線縫32的一個端部的起點17a、也可以將在線縫32的另一端部的起點17b用作縫紉起點17,從而以相應的順序a1、b1、c1或者以順序c1、b1、a1縫紉所述線縫部段。
如上文所述,可以為線縫部段分派不同的縫紉參數值,例如不同的部段分級值或者不同的倍寬。
根據用於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也可以使長度la1、lb1、lc1的百分比長度比例不同於上文中針對服裝尺寸示例說明的百分比值。
在上述用於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中,分別以規定總分級值為出發點,在上述表1的例子中,總分級值為3.4%。
下面描述一備選的用於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該生成方法在不規定總分級值的這種情況下也可行。在此,首先選出第一基準服裝尺寸,例如服裝尺寸G4。隨後生成用於該基準服裝尺寸G4的縫紉控制數據。在任何情況下,線縫部段a1,...的長度la1,...都屬於該縫紉控制數據。例如,縫紉控制數據可以在基準服裝尺寸G4中通過第一示範模式縫紉生成,其中分別在示範模式縫紉中縫合的線縫部段長度la1,...被存儲在存儲器模塊25中。
隨後,選出另一基準服裝尺寸,例如服裝尺寸G9。隨後生成用於該另一基準服裝尺寸G9的縫紉控制數據。該另外的縫紉控制數據至少也包括該另一基準服裝尺寸G9的線縫部段的長度la1,...。這種在另一基準服裝尺寸G9中生成的另外的縫紉控制數據也可以通過示範模式縫紉生成,根據像上文結合第一基準服裝尺寸G4描述的那樣。在第一基
準服裝尺寸G4中生成縫紉控制數據時,除了線縫部段長度la1,...外,分派於該線縫部段a1,...的其它縫紉參數可通過規定或計算而變化,而與此不同的是,在另一基準服裝尺寸G9中生成縫紉控制數據時,僅還生成並存儲線縫部段長度la1,...。在該另一基準服裝尺寸G9中在生成其它的縫紉控制數據時,分派給該線縫部段a1,...的其它縫紉參數保持不變。
從在所述兩種基準服裝尺寸中生成的縫紉控制數據出發,隨後在計算模塊30中計算出用於其它服裝尺寸的縫紉控制數據並通過控制設備24規定以用於加工處理。其它服裝尺寸是與基準服裝尺寸G4、G9不同的那些服裝尺寸。除了在不規定百分比的分級值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計算出和規定的、用於該其它服裝尺寸的線縫部段長度la1,...外,原則上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規定其它縫紉參數值,例如用於弧線半徑值的、用於打褶值的或用於線張力的參數值。然而,對除線縫部段長度la1,...外的其它縫紉參數值的規定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也可以使縫紉參數值保持不變。如果在前述例子中對於線縫部段長度lb1,對於基準服裝尺寸G4得到值120mm而對於另一基準服裝尺寸G9得到值150mm,則通過等距劃分計算出位於其間的服裝尺寸G5至G8的線縫部段長度lb1,從而得到用於這些服裝尺寸G5至G8的線縫部段長度lb1126mm、132mm、138mm和144mm。
在一種備選的、用於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中,也可以例如通過示範模式縫紉來為多於兩個基準服裝尺寸生
成縫紉控制數據。當使用多於兩個基準服裝尺寸時,在計算和規定用於其它服裝尺寸的縫紉控制數據時,通過相應地增多控制點的數量,還實現了其它服裝尺寸縫紉參數精度的進一步提高。
下面根據圖5至8,描述用於生成執行縫紉程序用的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以及用於生成線縫的運行方法的另一例子。上文結合圖1至4和表1至4描述的組件和功能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和相同的名稱且下面不再詳細說明。
圖5以與圖3類似的圖示示出了上裝部分12,其將與在圖5中未示出的右側袖子縫合。在用於縫合上裝部分和袖子部分的線縫上總共分配了三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和P3。從縫紉基準點33、同時其也是縫紉起點17出發,在圖5中示意性示出的服裝尺寸中在縫紉基準點33與分配線縫位置P1之間的線縫長度為線縫總長度L的30%。分配線縫位置P1和P2之間的線縫長度為總長度L的15%。分配線縫位置P2和P3之間的線縫長度為總長度L的30%。分配線縫位置P3與縫紉基準點33之間的線縫長度相應地為總長度L的25%。像上文結合圖4相應描述的那樣,為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中的每一個分派有縫紉參數。在此,可以是部段分級值,也可以是另一縫紉參數,例如倍寬值或打褶值或弧線半徑值。
在根據圖5的實施例中,基準點33同時為縫紉起點17。
為了生成縫紉控制數據,從縫紉起點17起在示範模式縫紉中將線縫劃分為多個線縫部段。像上文結合圖4相應描述的那樣,將相應的縫紉參數分配給規定的分配線縫位置
P1至P3。同樣像上文結合圖3相應描述的那樣,隨後將經分配的縫紉參數分派給在線縫的劃分中得到的線縫部段,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位於所述線縫部段上。這也取決於哪些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位於當前考慮的、在劃分時得到的線縫部段上來進行。
在隨後的自動化的運行縫紉中,當兩個相繼的線縫部段之間,例如a1/b1、b1/c1、c1/d1之間進行變換時,將縫紉參數自動調整到分派給新的線縫部段的參數值。當變換到分配線縫位置P1位於其上的線縫部段上時,例如設定被分配給該分配線縫位置P1的弧線半徑值或打褶值。在此確保了,在分配線縫位置的區域中借助於在那裡最佳的縫紉參數進行縫紉。
像上文結合圖4描述的那樣,也可以將分級值分配給分配線縫位置。以在基礎服裝尺寸中通過示範模式縫紉例如將線縫一次劃分為多個線縫部段為出發點,可以根據通過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分派給線縫部段的分級值計算並存儲用於其它服裝尺寸的線縫部段長度,並在縫合相應的服裝尺寸時調取並使用所述長度。在此,可以使用在上文結合圖2和表1至4描述的生成過程步驟。
在運行縫紉中,即在示範模式縫紉後,基於對所縫紉的縫紉段的確定,從縫紉基準點33出發識別出參數線縫部段a1至d1之間的變換。例如,所述確定可以通過測量縫紉段來進行。
參數線縫部段a1至d1的位置和長度la1至ld1以及所分
派的縫紉參數存儲在縫紉機1的存儲器模塊25中。
也借助於檢測模塊26進行對縫紉段的測量。
也借助於調整模塊29進行調整。
圖6示出用於縫合上裝部分12和左側袖子部分的情況。在此,以與縫合右側袖子部分的情況相反的旋轉方向進行縫紉。
在根據圖6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裝部分12和左側袖子部分之間的線縫上也安置了三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和P3。與圖5的比較可得出,根據圖6,這些分配線縫位置P1、P2和P3在線縫上佈置在與根據圖5的例子中相同的相對位置處。這不是強制性的。分配線縫位置P1、P2和P3的其它自由的定位也是可行的。從縫紉基準點33出發直至分配線縫位置P3的線縫長度為線縫總長度L的25%。在分配線縫位置P3和P2之間的線縫長度為總長度L的30%。分配線縫位置P2和P1之間的線縫長度為總長度L的15%,而在分配線縫位置P1和縫紉基準點33之間的長度又為總長度L的30%。
圖6還示出了一種其中縫紉基準點33和縫紉起點17在所提供的示範模式縫紉中重合的情況。在根據示範模式劃分中得到的線縫部段相對於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的位置按圖6給這些線縫部段分派縫紉參數之後,伴隨著自動參數調整進行縫紉,像上文結合圖5描述的那樣。
根據圖7和8說明了一種根據圖6的左側袖子與上裝部分12的縫合的方案變型,其中起點17'參照縫紉基準點33移動了線縫總長度L的50%。
從縫紉基準點33出發,即使在根據圖7和8的縫紉過程中,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以及其參數分派都不變。在縫紉中,從移動的起點17'出發,基於對在縫紉基準點33和縫紉起點17之間的縫紉段的確定進行線縫部段之間的縫紉參數變換。例如,該確定可以通過借助於輕擊在縫紉機1(參見圖1)的顯示屏34上的線縫的示意性圖示上的一點來輸入縫紉起點17進行,該顯示屏與控制設備24信號連接。
對於根據圖7和8選擇的起點17',在進行該確定時得到,起點17'相對於基準點33移動了線縫總長度L的50%。與根據圖6的縫紉情況相比,當縫合左側袖子時,保持連接線縫的縫紉方向的旋轉方向。即得到,在線縫總長度L的5%之後是分配線縫位置P2,在線縫總長度L的又15%之後是分配線縫位置P1,在線縫總長度L的又55%之後是分配線縫位置P3。在分配線縫位置P3和移動的縫紉起點17'之間保留了線縫總長度L的25%。對應於起點的移動在生成縫紉控制數據時根據哪些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位於此時從移動的縫紉起點17'出發當前考慮的線縫部段上,來進行分配給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的縫紉參數值的分派。
圖9以與圖3類似的圖示示出了沿著用於右側袖子的線縫優化的縫紉參數情況。示出了對應於經驗值沿著圍繞邊緣輪廓14延伸的線縫待設定的縫紉參數。在圖9中通過方向箭頭18示出縫紉方向,該縫紉方向沿圍繞邊緣輪廓14的順時針方向延伸。從縫紉起點17出發,在直至肩部線縫36的外衣前部35中大約直至一半線縫長度的第一線縫部段中,
打褶值具有一小的第一值K1,該第一值通過略彎曲的波浪線表示。對應於小的打褶值K1,沿著線縫的袖子材料與前部35的材料相比具有小的倍寬。在縫紉起點17和肩部線縫36之間的連接線縫第二半部具有較大的打褶值K2,其在圖9中通過幅度較大的波浪線表示。就在肩部線縫36的區域中,在一短的線縫部段上打褶值可以具有值0。在隨後的進一步進程中,打褶值又具有較大的值K2,其對應於與外衣背部37的材料相比較大的袖子材料倍寬。大致與在前部35中參數進程對稱地,打褶值從較大的值K2過渡至較小的值K1。在與肩部線縫對置的外衣側部分38的區域中,打褶值為0。這也適用於縫紉起點17左右的線縫區域。
例如在存在較小的打褶值K1的地方也存在結合圖3描述的、具有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的半徑線縫部段19和22。在具有大的打褶值K2線縫區域中存在具有弧線半徑值“小進給弧線”,即具有小半徑的進給弧線的半徑線縫部段20、21。
在圖9中示出了參數變型方案,其中在肩部線縫36的區域中,也存在小的進給弧線,即相應的弧線半徑值。可選地,像結合圖3描述的那樣,在此也可以在肩部線縫36的區域中存在具有“無進給弧線”的參數線縫部段,即直線的線縫走向。
除了例如在最佳的線縫走向中與根據圖9的分佈相對應的打褶值K和弧線半徑值的分佈外,一組完整的縫紉控制數據還包括線縫部段長度的說明,其從在基礎尺寸中的第
一組線縫部段長度出發針對所有其它服裝尺寸得出,即分級值。
借助於上文結合圖1至8描述的生成和運行方法,實現了一種自動縫紉,其盡可能接近優化的參數分佈。在此,對兩種原理上不同的方法變型進行區分:
- 在上文特別是結合分級值以及圖4以及其後描述的第一方案變型中,為了提供實際的運行縫紉,將線縫劃分成多個線縫部段,這一點在上文中已經以所提供的示範模式縫紉為例進行了說明。在此,為示例線縫--尤其是針對服裝尺寸--完整地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用於此的例子是對分級值的分配,以便由所提供的經縫紉的示範模式服裝尺寸計算出所有其它的線縫部段長度。在運行縫紉中最初便將線縫部段序列連同已經分派給它的縫紉參數存儲在縫紉控制裝置中。
也就是說,首先將線縫劃分為線縫部段、然後再將縫紉參數分配給線縫部段。
- 替代地,例如像上文結合圖3描述的那樣,在運行縫紉期間已經進行縫紉參數的分配。可以取消準備縫紉過程,即尤其是用於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示範模式縫紉。在此,尤其在沒有精確瞭解整個線縫長度的情況下,在示範模式縫紉中為在示範模式縫紉期間進行的線縫向線縫部段的劃分進行參數分配。
也就是說,在將線縫劃分為線縫部段期間將縫紉參數分配給線縫部段。該備選的分配分派方法例如可以用於弧
線半徑值或打褶值或者也可以用於線張力值和/或其它的縫紉參數。
根據圖10至12說明了用於將線縫劃分為多個運行線縫部段的不同例子,其可以發生在示範模式縫紉中且以隨後以此為基礎進行相應的運行縫紉。
圖10示出了將線縫劃分為總共三個運行線縫部段a1、b1和c1。因為僅有三個運行線縫部段a1至c1供使用,所以僅可以受限地將縫紉參數分派給這些運行線縫部段a1至c1。這與根據圖9的圖示類似地在圖10中示出。運行線縫部段a1從縫紉起點17出發具有線縫總長度L的約20%。運行線縫部段b1具有線縫總長度L的約35%且關於肩部線縫36對稱地延伸,該肩部線縫大致居中地處於運行線縫部段b1中。運行線縫部段c1是線縫長度L的剩餘45%。
在運行線縫部段a1和c1中,存在打褶值K=0和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在運行線縫部段b1中存在位於打褶值K1和K2之間的打褶值,和弧線半徑值“小進給弧線”,所述打褶值K1和K2在上文結合圖9描述。
圖11示出了仍從縫紉起點17出發,將線縫劃分為五個運行線縫部段a1、b1、c1、d1和e1。運行線縫部段a1具有整個線縫長度L的5%。隨後的運行線縫部段b1具有線縫總長度L的15%。隨後的運行線縫部段c1具有線縫總長度L的25%。隨後的運行線縫部段d1具有線縫總長度的15%,最後的運行線縫部段e1具有線縫總長度L的40%。在線縫部段a1中,打褶值K=0且在沒有進給弧線的情況下進行縫紉。在
運行線縫部段b1中,打褶值為K1且以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進行縫紉。在運行線縫部段c1中,打褶值為K2且以弧線半徑值“小進給弧線”進行縫紉。在運行線縫部段d1中,打褶值又為K1且再次以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進行縫紉。在運行線縫部段e1中,打褶值K=0且在沒有進給弧線的情況下進行縫紉。在運行線縫部段c1中,肩部線縫36也大致居中。運行線縫部段b1和d1大致相對彼此對稱。
圖12示出了將線縫劃分為總共七個運行線縫部段a1、b1、c1、d1、e1、f1和g1。基於這些運行線縫部段a1至g1可以相應地更精細地進行縫紉參數的分佈,像也在圖12中示出的那樣。運行線縫部段a1至g1的線縫部段長度為線縫總長度L的5%、20%、10%、5%、10%、10%和40%。運行線縫部段d1還位於肩部線縫36的區域中。
沿著運行線縫部段a1、d1和g1,打褶值K=0。沿著運行線縫部段b1和f1,打褶值為K1。沿著運行線縫部段c1和e1,打褶值為K2。沿著運行線縫部段a1和g1,在沒有進給弧線的情況下進行縫紉。沿著運行線縫部段b1和f1,以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進行縫紉。沿著運行線縫部段c1、d1和e1,以弧線半徑值“小進給弧線”進行縫紉。
操作人員可以自由地規定整個線縫向運行線縫部段的劃分。當每次將線縫劃分為線縫部段時,必須如此規定縫紉控制數據,即其盡可能良好地接近對應於圖9的優化的參數分佈。
用於生成保證這種情況的縫紉控制數據的可能方案已
經在上文中尤其結合圖4至8進行描述。下面的表5示出了分級值,該分級值分派於對應於該方法的運行線縫部段。
因此,分級值GW的這種分派考慮了:在根據圖10至12的分佈中,在相應當前考慮的線縫部段a1,...上存在哪個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
在根據圖10的分佈中,兩個分配線縫位置P1和P2位於運行線縫部段b1上。分配線縫位置P3位於運行線縫部段c1上。相應地,將分級值GW分派給線縫部段,像在表5的“圖10”欄中示出的那樣。也可以根據分配線縫位置P1至P3在相應當前考慮的線縫部段a1至c1上的位置進行上述的對打褶值K1、K2和弧線半徑值的分派。因為兩個分配線縫位置P1和P2位於運行線縫部段b1上,所以為該運行線縫部段b1既未分派分配線縫位置P1的打褶值K1也未分派分配線縫位置P2的打褶值K2,而是分派了一平均打褶值,例如(K1+K2)/2。
在根據圖11的線縫部段劃分中,兩個分配線縫位置P1和P2都位於線縫部段c1上。分配線縫位置P3位於線縫部段
d1上。像在表5的“圖11”欄中說明的那樣,將分級值GW分派給線縫部段a1至e1。
在根據圖12的線縫部段劃分中,分配線縫位置P1位於線縫部段c1上。分配線縫位置P2位於線縫部段e1上,而分配線縫位置P3位於線縫部段g1上。相應地,像在表5的“圖12”欄中說明的那樣,進行分級值GW1、GW2、GW3的分派。當然,還可以取代分級值GW而分派其他縫紉參數,例如弧線半徑值或打褶值。
如果整個線縫的大致長度以及服裝尺寸是已知的,這可以通過相應的規定在機器控制裝置中選擇出,則可以在示範模式縫紉期間在線地進行縫紉參數分派。下面根據圖13和14再次說明用於變型“右側袖子”和“左側袖子”的這種情況,其中描述了運行方法的方案變型,該運行方法已經在上文中結合圖3進行了討論。首先從縫紉起點17出發將線縫劃分為參數線縫部段19、20、21、22和在參數線縫部段22和19之間的另一最後的線縫部段。與根據圖3的例子中縫紉參數部段的劃分不同,參數線縫部段20和21被聯合為一組合的線縫部段,該組合的線縫部段被完整地分派了弧線半徑值“小進料半徑”。從縫紉起點17起,以分派給第一參數線縫部段、即第一半徑線縫部段19的弧線半徑值--亦即以弧線半徑值“大進料半徑”--進行縫紉。一旦在圖13和14中未示出的兩個運行線縫部段之間的變換不再在參數接縫部段19中進行、而是在隨後的參數線縫部段中進行,則將弧線半徑值調整至分派於這個新的參數線縫部段的弧
線半徑值。因為預期運行線縫部段具有一定的長度,在各參數線縫部段19至22之間邊界與在圖13和14中分別示出的優化的弧線半徑值-線縫區域相比參照縫紉方向18位於前方。這樣保證了,當一運行線縫部段在兩個參數線縫部段--例如在參數線縫部段19一方與參數線縫部段20、21一方--之間的邊界區域後終止時,希望在其中對於優化的縫紉參數分派需要進行這樣的變換的線縫區域中發生弧線半徑值的調整,在所述例子中為從從弧線半徑值“大進給弧線”調整至弧線半徑值“小進給弧線”
在根據圖14的用於左側袖子的控制數據生成方案變型中,相應地將線縫劃分為半徑線縫部段19、20、21和22,這次過渡部參照縫紉方向18的旋轉方向逆時針地超前於優化的弧線半徑值-線縫區域。
上文所述的方法尤其用於在不預褶的情況下將袖子縫合在主體-外衣縫料部分中以及尤其用於製造上裝。
12‧‧‧上裝部分;縫料部分
14‧‧‧邊緣輪廓部段
17‧‧‧線縫起點
18‧‧‧縫紉方向
33‧‧‧縫紉基準點
P1、P2、P3‧‧‧分配線縫位置
Claims (10)
- 一種用於生成用以執行縫紉程序的縫紉控制數據的方法,在所述縫紉程序的進程中縫紉出線縫(32),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將線縫(32)劃分為多個線縫部段(a1、b1,...),- 在線縫(32)上安置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 給所述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分配至少一個分配縫紉參數值(GW1、GW2、GW3),- 檢查: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位於哪個線縫部段(a1、b1,...)上,- 對於其上存在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的線縫部段(a1、b1,...),根據當前所考慮的線縫部段(a1、b1,...)上存在哪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而將分派縫紉參數值(GW1、GW2、GW3)分派給該線縫部段,- 其中,對於在同一個線縫部段(a1、b1,...)上存在多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的情況,由這些分配縫紉參數值(P1、P2;P1、P2、P3)的組合形成用於該線縫部段(a1、b1,...)的分派縫紉參數值(GW1、GW2、GW3)。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安置多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
-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將至少兩個不同的分配縫紉參數值(GW1、GW2、GW3)分配給所述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
-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示範模式縫紉將線縫劃分為多個線縫部段(a1至d1)。
-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的安置在確定出從一縫紉基準點(33)出發的縫紉段的基礎上進行。
-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分配線縫位置(P1、P2;P1、P2、P3)的安置在確定出縫紉基準點(33)與縫紉起點(17)之間的縫紉段的基礎上進行。
-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規定的、待縫合的服裝尺寸(G1至G10)將線縫(32)劃分為多個參數線縫部段(a1至d1)。
- 用於生成線縫的縫紉機(1)的運行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以根據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生成縫紉控制數據,- 從位於其中一個線縫部段(a1至d1)區域中的縫紉起點(17)出發縫紉所述線縫(32),- 在兩個相繼的線縫部段(a1/b1、b1/c1、c1/d1)之間變換時,自動調整所分派的縫紉參數。
- 用於執行根據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方法的縫紉機(1),包括:- 控制設備(24), - 用於線縫部段(a1至d1)的位置和長度以及用於所分派的縫紉參數的存儲器模塊(25),- 用於檢測線縫的相應的當前縫紉位置的檢測模塊(26),- 用於當在兩個相繼的線縫部段(a1至d1)之間變換時自動調整至少一個縫紉參數的調整模塊(29)。
-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縫紉機,其中所述存儲器模塊(25)具有用於針對不同服裝尺寸(G1至G10)的所分派的縫紉運行參數以及線縫部段(a1至d1)長度的存儲器單元(2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208409.9A DE102013208409A1 (de) | 2013-05-07 | 2013-05-07 | Erzeugungs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Näh-Steuerungsdat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0313A true TW201510313A (zh) | 2015-03-16 |
TWI625438B TWI625438B (zh) | 2018-06-01 |
Family
ID=5047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6081A TWI625438B (zh) | 2013-05-07 | 2014-05-06 | Sewing machine and generation method for generating sewing control data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801648B1 (zh) |
JP (1) | JP6336815B2 (zh) |
KR (1) | KR102057955B1 (zh) |
CN (1) | CN104141203B (zh) |
DE (1) | DE102013208409A1 (zh) |
TW (1) | TWI62543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5974U (ja) * | 1982-10-07 | 1984-04-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 |
JPH07106274B1 (zh) | 1984-10-25 | 1995-11-15 | ||
JPH0240350B2 (ja) * | 1986-04-28 | 1990-09-11 | Juki Kk | Mishinnookuriryoseigyohohotosonosochi |
JPH01236088A (ja) * | 1987-10-31 | 1989-09-20 | Juki Corp | ミシンの布送り制御装置 |
DE59100858D1 (de) * | 1991-05-10 | 1994-02-24 | Duerkopp Adler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im Nahtverlauf die Richtung ändernden Naht. |
JPH0724163A (ja) * | 1993-07-14 | 1995-01-27 | Brother Ind Ltd | 拡大縮小機能を備えた加工データ作成装置 |
JPH0724162A (ja) * | 1993-07-14 | 1995-01-27 | Brother Ind Ltd | 縫製データ作成装置 |
US5642681A (en) * | 1994-09-23 | 1997-07-01 | Union Special Corp. | Sewing sleeves on shirt bodies |
JP2777080B2 (ja) * | 1995-03-08 | 1998-07-16 |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 いせ込みミシン |
DE19920350C1 (de) | 1999-05-04 | 2000-11-30 | Duerkopp Adler Ag |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Nähmaschine zum Verbinden eines ersten Nähgutteils mit einem zweiten Nähgutteil unter Einarbeitung von Mehrweite |
JP4364115B2 (ja) * | 2004-12-03 | 2009-11-11 | Juki株式会社 | ミシン |
JP2006158642A (ja) * | 2004-12-07 | 2006-06-22 | Juki Corp | 差動送りミシン |
JP2007195807A (ja) * | 2006-01-27 | 2007-08-09 | Juki Corp | 差動送りミシン |
DE102006042334A1 (de) * | 2006-09-08 | 2008-03-27 | Dürkopp Adler AG | Nähmaschine |
JP2008212289A (ja) * | 2007-03-01 | 2008-09-18 | Brother Ind Ltd |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13
- 2013-05-07 DE DE102013208409.9A patent/DE10201320840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
- 2014-04-15 EP EP14164669.5A patent/EP2801648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4-30 JP JP2014093532A patent/JP63368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5-02 KR KR1020140053673A patent/KR10205795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5-06 TW TW103116081A patent/TWI625438B/zh active
- 2014-05-07 CN CN201410190949.2A patent/CN10414120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217752A (ja) | 2014-11-20 |
KR102057955B1 (ko) | 2019-12-20 |
EP2801648B1 (de) | 2016-03-02 |
EP2801648A1 (de) | 2014-11-12 |
KR20140132284A (ko) | 2014-11-17 |
CN104141203A (zh) | 2014-11-12 |
JP6336815B2 (ja) | 2018-06-06 |
CN104141203B (zh) | 2018-02-23 |
TWI625438B (zh) | 2018-06-01 |
DE102013208409A1 (de) | 2014-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5439B (zh) | 縫紉機與用於縫合縫料部分的縫紉機的運行方法 | |
JP5993162B2 (ja) | ミシン | |
CN207435680U (zh) | 一种t恤下摆缝制设备 | |
JP4509491B2 (ja) | 差動送りミシン | |
US20230213458A1 (en) | Automated inspection measurement in garment manufacturing | |
JP2006158497A (ja) | ミシン | |
JP2023548248A (ja) | 編み方法及び編み装置 | |
CN109457400A (zh) | 一种基于双机器人协同的布料缝制方法 | |
TW201510313A (zh) | 用於生成縫紉控制數據的生成方法 | |
TWI651444B (zh) | 用於生成用以執行縫紉程序的縫紉控制資料的方法,及用來執行該方法的縫紉機 | |
CN109722796A (zh) | 圆弧轨迹缝制方法及其装置、缝纫机和存储介质 | |
CN108708089B (zh) | 一种缝纫工艺的衣物吹气方法及装置 | |
CN207552616U (zh) | 一种缝纫机送料装置 | |
CN106985005A (zh) | 凸轮磨削装置以及凸轮磨削方法 | |
JP2011115373A (ja) | ミシン、ミシンの縫製データ編集装置及びミシンの縫製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 |
CN104593951A (zh) | 锁边机械手滚边运动的控制方法 | |
JP6010304B2 (ja) |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データ作成方法 | |
CN103469494A (zh) |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 |
JP2006034695A (ja) | 差動送りミシン | |
JPH08117465A (ja) | ボタン付け装置 | |
JP3028536B2 (ja) | 刺繍データ処理装置 | |
TW201842253A (zh) | 可快速改變車縫針距和圖形的車縫方法及車縫機構 | |
CN108998898A (zh) | 缝纫机 | |
CN106048906A (zh) |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 |
JPH03141977A (ja) | 刺繍ミシンのデータ処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