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8191A - 線性致動器 - Google Patents

線性致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8191A
TW201508191A TW103111099A TW103111099A TW201508191A TW 201508191 A TW201508191 A TW 201508191A TW 103111099 A TW103111099 A TW 103111099A TW 103111099 A TW103111099 A TW 103111099A TW 201508191 A TW201508191 A TW 2015081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actuator
gear
motor
driven gear
screw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to Homma
Shigeru Taniguchi
Takashi Ogata
Toshiya 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19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31Actuator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62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actuator
    • F16H2025/2084Perpendicular arrangement of drive motor to screw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線性致動器(1)具備:旋轉馬達(11);驅動齒輪,其連結於旋轉馬達(11);被動齒輪(31),其嚙合於驅動齒輪;直線運動機構部(20),其連結於被動齒輪(31);馬達外殼(13),其收容驅動齒輪,且具有使驅動齒輪之一部分露出之第一開口部;及本體外殼(32),其收容被動齒輪(31),且具有使被動齒輪(31)之一部分露出之第二開口部;且藉由使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對向而連接馬達外殼(13)與本體外殼(32),來使驅動齒輪與被動齒輪(31)嚙合。

Description

線性致動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線性致動器。本案係基於2013年3月26日於日本申請之特願2013-064420號而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引用於此。
已知有將旋轉馬達之旋轉運動轉換為桿之直進運動之線性致動器。此種線性桿致動器用於農業機械、建設機械、升降機、升降床等各種用途。
線性致動器具備:直線運動機構部,其使用螺旋軸;蝸形齒輪,其使螺旋軸旋轉;及旋轉馬達,其使蝸形齒輪旋轉。
線性致動器配置於一對被驅動構件之間。藉由使線性致動器之直線運動機構部移動(伸縮),使被驅動構件彼此接近,或遠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647911號公報
於將上述線性致動器於無塵室等室內使用之情形時,要求控制蝸形齒輪之噪音。
然而,上述線性致動器成為無法簡單地分離構成蝸形齒輪之蝸桿軸與蝸輪之構造。因此,難以藉由變更蝸桿軸與蝸輪之軸間距離而 調整嚙合以控制噪音。因此,要求一種可容易地變更蝸桿軸與蝸輪之軸間距離之線性致動器。
又,於上述線性致動器中,由於使用蝸形齒輪,故而直線運動機構部與旋轉馬達以交叉之姿勢(異面直線位置)組裝。僅旋轉馬達為沿徑向突出之構造,因此旋轉馬達易干涉周邊裝置等。因此,產生了探尋使線性致動器繞直線運動機構部之長軸旋轉而使旋轉馬達不干涉周邊裝置等之姿勢之需要。
然而,亦存在難以使線性致動器繞直線運動機構部之長軸旋轉之情形等。因此,要求一種可任意地設定直線運動機構部與旋轉馬達之安裝姿勢之線性致動器。
又,亦存在如下要求:欲於例如用於無塵室或食品衛生關係之線性致動器中,代替油壓式線性致動器,使用高輸出化、高負荷能力化之電動式線性致動器。
然而,收容蝸輪等之本體外殼採用於與線性致動器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分割成兩個部分之構造。因此,存在本體外殼無法承受高負荷而損傷之可能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可容易地變更驅動齒輪與被動齒輪之軸間距離之線性致動器。又,提出一種可任意地設定直線運動機構部與旋轉馬達之安裝姿勢之線性致動器。又,提出一種可實現高輸出化、高負荷能力化之線性致動器。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線性致動器具備:旋轉馬達;驅動齒輪,其連結於上述旋轉馬達;被動齒輪,其嚙合於上述驅動齒輪;直線運動機構部,其連結於上述被動齒輪;馬達外殼,其收容上述驅動齒輪,且具有使上述驅動齒輪之一部分或全部露出之第一開口部;及本體外殼,其收容上述被動齒輪,且具有使上述被動齒輪之一部分或 全部露出之第二開口部。藉由使上述第一開口部與上述第二開口部對向而連接上述馬達外殼與上述本體外殼,來使上述驅動齒輪與上述被動齒輪嚙合。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上述馬達外殼具有相對於上述本體外殼之複數種安裝姿勢。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上述馬達外殼具有以上述驅動齒輪為中心而點對稱地形成之第一安裝面,上述本體外殼具有以上述被動齒輪為中心而點對稱地形成之第二安裝面。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上述直線運動機構部具備:螺旋軸,其連結於上述被動齒輪;螺帽,其螺合於上述螺旋軸;及桿,其連結於上述螺帽;且上述驅動齒輪為蝸桿軸,且上述被動齒輪為固定於上述螺旋軸之蝸輪。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本發明之線性致動器具備:軸承,其固定於上述螺旋軸之較上述蝸輪更靠端部側;軸承保持器,其嵌合於上述軸承之外環且直徑大於上述蝸輪;及附聯軸器蓋體,其封閉於上述本體外殼上用於將上述軸承保持器插入而形成之第三開口部,且設置有與設置於上述桿之端部之聯軸器成對之聯軸器。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上述附聯軸器蓋體係於上述直線運動機構部之軸向周圍,具有相對於上述本體外殼之複數種安裝姿勢。
上述線性致動器可容易地變更驅動齒輪與被動齒輪之軸間距離。又,上述線性致動器可任意地設定直線運動機構部與旋轉馬達之安裝姿勢。又,上述線性致動器可實現高輸出化、高負荷能力化。
1‧‧‧線性致動器
5‧‧‧馬達部
5C‧‧‧中心軸
6‧‧‧本體部
6C‧‧‧中心軸
7‧‧‧蝸形齒輪
11‧‧‧旋轉馬達
12‧‧‧蝸桿軸(驅動齒輪)
13‧‧‧馬達外殼
13h‧‧‧開口(第一開口部)
14‧‧‧安裝面(第一安裝面)
14a‧‧‧插通孔
15‧‧‧本體外殼安裝部
16‧‧‧編碼器用圓板
20‧‧‧直線運動機構部
21‧‧‧螺旋軸
21a‧‧‧支持軸部
21b‧‧‧螺旋軸軸部
22‧‧‧螺帽
23‧‧‧桿
24‧‧‧萬象接頭
24h‧‧‧貫通孔
25‧‧‧桿罩
26‧‧‧襯墊
27‧‧‧限制開關
28‧‧‧板
31‧‧‧蝸輪(被動齒輪)
32‧‧‧本體外殼
32h‧‧‧開口(第二開口部)
32j‧‧‧開口
32k‧‧‧開口(第三開口部)
33‧‧‧安裝面(第二安裝面)
33a‧‧‧螺絲孔
34‧‧‧馬達外殼安裝部
35‧‧‧光感測器
36‧‧‧編碼器
37‧‧‧編碼器蓋
40‧‧‧支持部
41‧‧‧斜角滾珠軸承(軸承)
42‧‧‧軸承保持器
43‧‧‧鎖定螺帽
44‧‧‧附接頭蓋體(附聯軸器蓋體)
45‧‧‧萬象接頭(聯軸器)
45h‧‧‧貫通孔
46‧‧‧深溝滾珠軸承
P‧‧‧中心點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外觀立體圖。
圖1B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外觀立體圖。
圖2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三視圖。
圖2B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三視圖。
圖2C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三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剖面圖。
圖4A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動作之圖。
圖4B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動作之圖。
圖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之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馬達外殼之本體外殼安裝部之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本體外殼之馬達外殼安裝部之圖。
圖8係表示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中變更馬達部之安裝姿勢後之狀態之外觀立體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1,參照圖進行說明。
圖1A、圖1B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1之外觀立體圖,圖1A係安裝有罩殼類之圖,圖1B係將罩殼類卸除後之圖。
圖2A、圖2B、圖2C係線性致動器1之三視圖,圖2A係俯視圖,圖2B係側視圖,圖2C係後視圖。圖3係線性致動器1之剖面圖(圖2A之A-A之剖面圖)。
線性致動器1具備:馬達部5,其產生旋轉力;及本體部6,其由馬達部5驅動而進行直線運動。
馬達部5與本體部6係以下述之本體外殼安裝部15與馬達外殼安裝部34密接之狀態連結。藉由連結馬達部5與本體部6,蝸形齒輪7(蝸桿軸12、蝸輪31)嚙合。
馬達部5與本體部6之中心軸5C、6C係以當自上表面側觀察線性致動器1時二者呈90°交叉(正交)之方式配置。又,馬達部5與本體部6之中心軸5C、6C係以當自側面側及後面側觀察線性致動器1時二者不交叉之方式配置。亦即,本體部6與馬達部5之中心軸5C、6C處於異面直線位置之關係。
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本體部6之長度方向稱為X方向,將馬達部5之長度方向稱為Y方向,將與X方向及Y方向正交之方向(線性致動器1之厚度方向)稱為Z方向。
X方向中,將萬象接頭24側稱為+X方向,將萬象接頭45側稱為-X方向。Y方向中,將圖1A及圖1B之形態之蝸桿軸12側稱為+Y方向,將旋轉馬達11側稱為-Y方向。Z方向中,將本體部6側稱為-Z方向,將馬達部5側稱為+Z方向。
馬達部5具備如下等構件:旋轉馬達11;蝸桿軸(驅動齒輪)12,其安裝於旋轉馬達11之輸出軸;及馬達外殼13,其固定有旋轉馬達11且收容蝸桿軸12。
旋轉馬達11係DC(Direct Current,直流)馬達,且根據來自未圖示之控制部之指令而驅動。
馬達外殼13係由鋁等形成之大致長方體形構件。
於馬達外殼13之-Z方向之面,形成使收容於其內部之蝸桿軸12之側面(齒面)露出之矩形之開口(第一開口部)13h。於該開口13h之周緣設置密接於下述之本體外殼32之安裝面(第一安裝面)14。由開口13h與安裝面14形成本體外殼安裝部15。
於馬達外殼13之+Y方向之端面形成使蝸桿軸12之前端突出之圓形之開口(未圖示)。於自該開口突出之蝸桿軸12之前端,安裝編碼器用圓板16。
本體部6具備如下等構件:直線運動機構部20,其進行直線運 動;蝸輪(被動齒輪)31,其嚙合於蝸桿軸12而向直線運動機構部20傳遞旋轉力;本體外殼32,其收容蝸輪31等;及支持部40,其將直線運動機構部20及蝸輪31相對於本體外殼32可旋轉地支持。
本體外殼32由鋁等形成,且使圓筒形構件與長方體形構件形成為重疊形狀。於本體外殼32中之長方體形之部分(+X方向側)收容蝸輪31。於本體外殼32中之圓筒形之部分(-X方向側)則收容支持部40。
於本體外殼32之+Z方向之端面形成有使收容於其內部之蝸輪31之側面(齒面)露出之矩形之開口(第二開口部)32h。於該開口32h之周緣設置有密接於馬達外殼13之安裝面(第二安裝面)33。
由開口32h與安裝面33形成馬達外殼安裝部34。
於本體外殼32之+X方向之端面形成有用於將下述之螺旋軸21插入之圓形之開口32j。
於本體外殼32之-X方向之端面形成有用於將蝸輪31或支持部40插入之圓形之開口(第三開口部)32k。
於本體外殼32之+Y方向之端面安裝有光感測器35,該光感測器35檢測安裝於蝸桿軸12之前端之編碼器用圓板16之資訊。利用包含編碼器用圓板16與光感測器35之編碼器36,可檢測蝸桿軸12之旋轉量,而可計測直線運動機構部20之動作(伸縮)狀態。
又,於本體外殼32之+Y方向之端面安裝有覆蓋編碼器用圓板16與光感測器35之編碼器蓋37。
直線運動機構部20配置於本體外殼32之+X方向側。直線運動機構部20具備螺旋軸21、螺帽22、桿23、萬象接頭24、及桿罩25等。
螺旋軸21係沿X方向延伸之細長之圓柱形之鋼鐵構件。螺旋軸21包含:支持軸部21a,其形成於-X方向側;及螺旋軸軸部21b,其形成於+X方向側。於支持軸部21a,安裝有蝸輪31與支持部40。
支持軸部21a中,於+X方向側安裝有蝸輪31,於-X方向側安裝有支持部40。
因此,若蝸輪31旋轉,則螺旋軸21亦一併旋轉。
螺帽22係相對於螺旋軸21之螺旋軸軸部21b可旋轉地螺合。螺帽22由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等樹脂形成。螺旋軸21之螺旋軸軸部21b與螺帽22構成滑動螺絲。
因此,若螺旋軸21旋轉,則螺帽22沿螺旋軸21於X方向上移動。
桿23嵌合於螺帽22之+X方向之端部而固定。桿23係沿X方向延伸之細長之圓筒形構件,且由鋁等形成。桿23係於X方向上具有與螺旋軸21大致相同之長度,且直徑(內徑)稍大於螺旋軸21。桿23長於螺旋軸21之螺旋軸軸部21b。於桿23之內部收容有螺旋軸21之螺旋軸軸部21b。
因此,若螺帽22沿螺旋軸21於X方向上移動,則桿23亦一併於X方向上移動。
萬象接頭24係嵌合於桿23之+X方向之端部而固定。萬象接頭24係用於將線性致動器1之端部連結於被驅動構件(未圖示)之構件。
萬象接頭24係於X方向上延伸之圓柱形構件,且由鋁等形成。於萬象接頭24之+X方向側設置有沿相對於X方向正交之方向之貫通孔24h。於該貫通孔24h插通有設置於被驅動構件之銷軸(未圖示)。
藉此,萬象接頭24係一面將線性致動器1與被驅動構件可以貫通孔24h(銷軸)為中心擺動地連結,一面對被驅動構件傳遞線性致動器1之運動(伸縮)。
萬象接頭24相對於本體外殼32配置於X方向周圍之任意之位置(姿勢)。藉由將萬象接頭24連結於被驅動構件,螺帽22及桿23不與螺旋軸21一併繞X方向連帶轉動。
桿罩25配置於桿23之外周側。桿罩25係剖面為大致水滴形之較 長之筒構件,且由鋁等形成。桿罩25係於X方向上具有與螺旋軸21之螺旋軸軸部21b大致相同之長度,且圓筒形部分之直徑(內徑)稍大於桿23。於桿罩25之內部收容有桿23。
桿罩25之-X方向之端部係以包圍本體外殼32之開口32j之方式固定於本體外殼32之+X方向之端部。
於桿罩25之+X方向之端部,安裝有環形之襯墊26。桿23之外周面滑動接觸於該襯墊26之內周面。
於桿罩25之三角筒形部分,收容有檢測桿23之X方向之移動極限之一對限制開關27。限制開關27固定於板28,該板28係以自本體外殼32向+X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一對限制開關27配線連接於未圖示之控制部。
支持部40具備一對斜角滾珠軸承(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41、軸承保持器42、鎖定螺帽43、附接頭蓋體44、及深溝滾珠軸承46等。
支持部40中,斜角滾珠軸承41、軸承保持器42及鎖定螺帽43收容於本體外殼32中之圓筒形之部位。又,斜角滾珠軸承41、軸承保持器42及鎖定螺帽43安裝於螺旋軸21之支持軸部21a之-X方向側。
一對斜角滾珠軸承(軸承)41係嵌合於螺旋軸21之支持軸部21a之較蝸輪31更靠-X方向側。斜角滾珠軸承41之內環嵌合於支持軸部21a。斜角滾珠軸承41之外徑小於蝸輪31之外徑。藉由該一對斜角滾珠軸承41,支持施加於桿23之外力。
軸承保持器42介置於本體外殼32與一對斜角滾珠軸承41之間。軸承保持器42將一對斜角滾珠軸承41相對於本體外殼32地保持。
軸承保持器42係圓筒形之構件,且一對斜角滾珠軸承41之外環嵌合於其內周面。又,軸承保持器42之外周面嵌合於本體外殼32之開口32k之內周面。
鎖定螺帽43螺合於支持軸部21a之端部。藉由鎖定螺帽43之端面抵接於斜角滾珠軸承41之內環之端面,來固定蝸輪31與一對斜角滾珠軸承41以防止其等自支持軸部21a脫落。
又,蝸輪31之相對於螺旋軸21(支持軸部21a)之姿勢亦被固定。
附接頭蓋體(附聯軸器蓋體)44係由鋁等形成,且使圓板形構件與圓柱形構件形成為重疊形狀。
附接頭蓋體44之圓板形之部分配置於本體外殼32之開口32k,而封閉該開口32k。附接頭蓋體44之+X方向之端面抵接於軸承保持器42之-X方向之端面,而將軸承保持器42固定於本體外殼32。
形成於附接頭蓋體44之-X方向上之圓柱形之部分成為萬象接頭(聯軸器)45。萬象接頭45具有與萬象接頭24大致相同之形狀。於萬象接頭45之-X方向側,設置沿相對於X方向正交之方向之貫通孔45h。於該貫通孔45h插通有設置於被驅動構件之銷軸(未圖示)。
藉此,萬象接頭45一面將線性致動器1與被驅動構件可以貫通孔45h(銷軸)為中心擺動地連接,一面對被驅動構件傳遞線性致動器1之運動。
附接頭蓋體44可相對於本體外殼32之開口32k固定於X方向周圍之複數個位置(姿勢)。因此,萬象接頭45可固定於使貫通孔45h之開口方向繞X方向旋轉之複數個位置(姿勢)。具體而言,附接頭蓋體44可於X方向周圍以45°間隔固定。
深溝滾珠軸承46設置於本體外殼32之開口32j。於深溝滾珠軸承46之內環嵌合有螺旋軸21之螺旋軸軸部21b之基端。
其次,對線性致動器1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4A、圖4B係表示線性致動器1之動作之圖,圖4A表示使桿23向-X方向側移動後之狀態,圖4B表示使桿23向+X方向側移動後之狀態。於圖4A、圖4B中,桿罩25未圖示。
於使線性致動器1動作之情形時,根據來自未圖示之控制部之指令而驅動馬達部5之旋轉馬達11。若安裝於旋轉馬達11之蝸桿軸12繞中心軸5C旋轉,則嚙合於蝸桿軸12之蝸輪31繞中心軸6C旋轉。
包含蝸桿軸12與蝸輪31之蝸形齒輪7具有較大之減速比,且齒隙較小。
又,蝸形齒輪7具有即便對蝸輪31賦予旋轉力,蝸桿軸12亦不旋轉之自鎖功能。因此,於旋轉馬達11之電源斷開時,亦可維持線性致動器1(直線運動機構部20)之伸縮狀態。
若蝸輪31繞中心軸6C旋轉,則連結於蝸輪31之螺旋軸21亦一併繞中心軸6C旋轉。
藉此,螺合於螺旋軸21之螺帽22沿螺旋軸21於X方向上移動。又,連結於螺帽22之桿23及萬象接頭24亦於X方向上移動。
藉由驅動旋轉馬達11,可使螺帽22、桿23及萬象接頭24於X方向上移動。亦即,可使直線運動機構部20伸縮。
可使連結於線性致動器1之萬象接頭24、45之被驅動構件彼此於X方向上接近或遠離。例如,於被驅動構件為升降機之情形時,可藉由線性致動器1使升降台於上下方向(X方向)上移動。
若桿23等移動至-X方向及+X方向之各者之移動極限,則螺帽22之外表面抵接於限制開關27,而使限制開關27作動。若限制開關27作動,則根據來自控制部之指令而停止對旋轉馬達11之電流供給。因此,可防止桿23等超出X方向之移動極限。
其次,對線性致動器1之馬達部5之安裝姿勢進行說明。
圖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1之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馬達外殼13之本體外殼安裝部15之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本體外殼32之馬達外殼安裝部 34之圖。
圖8係表示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線性致動器1中變更馬達部5之安裝姿勢後之狀態之外觀立體圖。
馬達部5與本體部6係以本體外殼安裝部15與馬達外殼安裝部34密接之狀態連結。
如圖5所示,馬達部5與本體部6可分離。若分離馬達部5與本體部6,則蝸形齒輪7(蝸桿軸12、蝸輪31)之嚙合解除。
如圖6所示,當自-Z方向側觀察本體外殼安裝部15時,以蝸桿軸12之相對於蝸輪31之嚙合之中心點P為基準,開口13h及包圍開口13h之安裝面14分別形成為點對稱之形狀。形成於安裝面14之四角之螺栓插通孔14a亦配置於以中心點P為基準呈點對稱之位置。
又,如圖7所示,當自+Z方向側觀察馬達外殼安裝部34時,以蝸輪31之相對於蝸桿軸12之嚙合之中心點P為基準,開口32h及包圍開口32h之安裝面33分別形成為點對稱之形狀。
形成於安裝面33之四角之螺絲孔33a亦配置於以中心點P為基準呈點對稱之位置。
因此,線性致動器1具有以中心點P為基準之兩點對稱之安裝姿勢作為馬達部5之相對於本體部6(直線運動機構部20)之安裝姿勢。亦即,當自Z方向側觀察線性致動器1時,有馬達部5向-Y方向突出之第一安裝姿勢(參照圖1)、及馬達部5向+Y方向突出之第二安裝姿勢(參照圖8)。
於使用線性致動器1時,可選擇第一安裝姿勢與第二安裝姿勢之任一姿勢。例如,於在線性致動器1(直線運動機構部20)之-Y方向側接近配置有其他構件之情形時,可藉由選擇第二安裝姿勢,避免該其他構件與馬達部5之干涉。
線性致動器1具備:馬達外殼13,其收容蝸桿軸12且使蝸桿軸12 之一部分露出;本體外殼32,其收容蝸輪31且使蝸輪31之一部分露出。因此,可藉由於馬達外殼13之本體外殼安裝部15(安裝面14)與本體外殼32之馬達外殼安裝部34(安裝面33)之間插入薄板形之填隙片(間隔件),變更蝸桿軸12與蝸輪31之軸間距離。藉由變更軸間距離而使蝸桿軸12與蝸輪31嚙合,可調整蝸形齒輪7之嚙合,因此可抑制蝸形齒輪7之噪音。
又,線性致動器1係可任意地設定馬達部5之相對於本體部6(直線運動機構部20)之安裝姿勢。可避免接近線性致動器1之其他構件與馬達部5之干涉。
於線性致動器1中,附接頭蓋體44可相對於本體外殼32固定於X方向周圍之複數個位置(姿勢)。可任意地設定線性致動器1相對於被驅動構件之X方向周圍之安裝姿勢。可避免接近線性致動器1之其他構件與馬達部5之干涉。
又,線性致動器1係於支持螺旋軸21之斜角滾珠軸承41與本體外殼32之間配置有直徑大於蝸輪31之軸承保持器42。將形成於本體外殼32之-X方向之端面之開口32k以附接頭蓋體44封閉,而固定軸承保持器42。本體外殼32與附接頭蓋體44係於X方向上連結。線性制動器1未採用如先前之線性致動器之本體外殼般於正交於X方向之方向上被分割成兩個部分之構造。
因此,本體外殼32對作用於線性致動器1之X方向之力,具有較先前更高之強度。因此,即便使旋轉馬達11高輸出、高負荷能力化,亦不易使本體外殼32產生損傷,因此,可實現線性致動器1之高輸出、高負荷能力。
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之各構成構件之各種形狀或組合等為一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基於設計要求等進行各種變更。
針對於本體外殼32之+Z方向之端面形成馬達外殼安裝部34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定於此。馬達外殼安裝部34亦可形成於本體外殼32之-Z方向之端面、+Y方向之端面、或-Y方向之端面。亦可於本體外殼32,形成複數個馬達外殼安裝部34。
亦可於本體外殼安裝部15(安裝面14)與馬達外殼安裝部34(安裝面33)之間配置襯墊。
亦可代替萬象接頭24、45,使用鉤形之鉤等。
直線運動機構部20不限於使桿伸縮者,可使用任意之機構。驅動齒輪與被動齒輪不限於蝸形齒輪(蝸桿軸、蝸輪),可使用任意之齒輪(齒輪列)。亦可為蝸形齒輪不具有自鎖機構之情形。
附接頭蓋體44不限於使圓板形構件與圓柱形構件(萬象接頭45)一體地形成之情形,亦可為使圓板形構件與圓柱形構件分別形成後連接之情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上述線性致動器,可容易地變更驅動齒輪與被動齒輪之軸間距離。又,可任意地設定直線運動機構部與旋轉馬達之安裝姿勢,及實現高輸出化、高負荷能力化。
1‧‧‧線性致動器
5‧‧‧馬達部
6‧‧‧本體部
11‧‧‧旋轉馬達
13‧‧‧馬達外殼
20‧‧‧直線運動機構部
31‧‧‧蝸輪(被動齒輪)
32‧‧‧本體外殼
37‧‧‧編碼器蓋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6)

  1. 一種線性致動器,其包括:旋轉馬達;驅動齒輪,其連結於上述旋轉馬達;被動齒輪,其嚙合於上述驅動齒輪;直線運動機構部,其連結於上述被動齒輪;馬達外殼,其收容上述驅動齒輪,且包含使上述驅動齒輪之一部分或全部露出之第一開口部;及本體外殼,其收容上述被動齒輪,且包含使上述被動齒輪之一部分或全部露出之第二開口部;且藉由使上述第一開口部與上述第二開口部對向而連接上述馬達外殼與上述本體外殼,來使上述驅動齒輪與上述被動齒輪嚙合。
  2. 如請求項1之線性致動器,其中上述馬達外殼具有相對於上述本體外殼之複數種安裝姿勢。
  3. 如請求項1或2之線性致動器,其中上述馬達外殼包含以上述驅動齒輪為中心而點對稱地形成之第一安裝面;且上述本體外殼包含以上述被動齒輪為中心而點對稱地形成之第二安裝面。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線性致動器,其中上述直線運動機構部包括:螺旋軸,其連結於上述被動齒輪;螺帽,其螺合於上述螺旋軸;及桿,其連結於上述螺帽;且上述驅動齒輪為蝸桿軸;上述被動齒輪為固定於上述螺旋軸之蝸輪。
  5. 如請求項4之線性致動器,其包括:軸承,其固定於上述螺旋軸之較上述蝸輪更靠端部側;軸承保持器,其嵌合於上述軸承之外環,且直徑大於上述蝸輪;及附聯軸器蓋體,其封閉於上述本體外殼上用於將上述軸承保持器插入而形成之第三開口部,且設置有與設置於上述桿之端部之聯軸器成對之聯軸器。
  6. 如請求項5之線性致動器,其中上述附聯軸器蓋體係於上述直線運動機構部之軸向周圍,具有相對於上述本體外殼之複數種安裝姿勢。
TW103111099A 2013-03-26 2014-03-25 線性致動器 TW2015081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4420A JP5788428B2 (ja) 2013-03-26 2013-03-26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191A true TW201508191A (zh) 2015-03-01

Family

ID=5162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099A TW201508191A (zh) 2013-03-26 2014-03-25 線性致動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88428B2 (zh)
TW (1) TW201508191A (zh)
WO (1) WO201415703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07108S (zh) 2018-09-04 2020-09-11 丹麥商林納克公司 線性致動器
TWD215724S (zh) 2020-05-21 2021-12-01 丹麥商林納克公司 線性致動器
TWD215723S (zh) 2020-05-21 2021-12-01 丹麥商林納克公司 線性致動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6576B1 (ko) 2003-05-09 2010-11-24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액정적하장치 및 액정적하방법
CN105757205B (zh) * 2014-11-12 2017-10-27 力纳克传动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线性传动器系统
JP6982416B2 (ja) * 2017-06-23 2021-12-17 Ntn株式会社 補助転舵機能付ハブ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
SE544032C2 (en) * 2019-08-14 2021-11-09 I & P I Norr Ab An adjustment system, and adjustable support, a method of orienting an element, and use of such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051A (ja) * 1998-07-22 2000-02-08 Tokico Ltd リニア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2266975A (ja) * 2001-03-05 2002-09-18 Fuji Iryoki:Kk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154954A (ja) * 2005-12-02 2007-06-21 Mitsuba Corp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614879B2 (ja) * 2005-12-28 2011-01-19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密閉型のウォームギヤ式指関節ユニッ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07108S (zh) 2018-09-04 2020-09-11 丹麥商林納克公司 線性致動器
TWD215724S (zh) 2020-05-21 2021-12-01 丹麥商林納克公司 線性致動器
TWD215723S (zh) 2020-05-21 2021-12-01 丹麥商林納克公司 線性致動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8428B2 (ja) 2015-09-30
WO2014157032A1 (ja) 2014-10-02
JP2014190371A (ja) 2014-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08191A (zh) 線性致動器
US9581220B2 (en) Separable actuator
JP6836248B2 (ja) 関節ユニット、ロボットアーム及びロボット
JP6539524B2 (ja) 駆動力伝達機構
US7878088B2 (en) Sealing device for joint section of robot and articulated robot having the same
JP5528207B2 (ja) リンク作動装置
KR20180132064A (ko) 회전 액추에이터 및 로봇
KR101408203B1 (ko) 유성기어 방식의 rv감속기
JP6055514B2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11697B2 (ja) パラレルリンク機構、等速自在継手、およびリンク作動装置
JP2019083677A (ja) 中空アクチュエータ
TW201413137A (zh) 線性致動器
JP2010084842A (ja) 回転駆動装置、ロボットの関節構造及びロボットアーム
JP2008116037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76400B2 (ja) ロボットの関節体
JP2017133606A (ja)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211944A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機
KR102151386B1 (ko) 위치 피드백 장치가 내장된 감속기
JP6708679B2 (ja) ロボットの関節軸構造およびロボット
JP4531439B2 (ja) カップ型波動歯車装置
WO2017094231A1 (ja) 回転テーブル装置
JP2007174877A (ja) 精密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512118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6080276A1 (ja) 駆動力伝達機構
TW201309443A (zh) 減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