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6216A - 具有織物之取下及/或收集組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編機 - Google Patents

具有織物之取下及/或收集組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6216A
TW201506216A TW103118070A TW103118070A TW201506216A TW 201506216 A TW201506216 A TW 201506216A TW 103118070 A TW103118070 A TW 103118070A TW 103118070 A TW103118070 A TW 103118070A TW 201506216 A TW201506216 A TW 2015062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needle
collection
fabric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8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0402B (zh
Inventor
Tiberio Lonati
Ettore Lonati
Fausto Lonati
Original Assignee
Santoni & C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ni & C Spa filed Critical Santoni & C Spa
Publication of TW201506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6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4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34Devices for cutting knitted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開放」型式且經組構用來生產織物及將其收集成一開放組態,即呈一單一層,之用於針織品的圓形針織機,包含一基底框架,其構成該機器之承載結構,及設有一支撐上環或元件、一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及至少兩個支撐腿在至少兩個相異的及側向地相距之位置,在該上環及該下部基底之間插入及連接,使得該上環係垂直地重疊在該下部基底上且與其相距,及使得他們之間一收集空間係垂直地界定。該機器包含一針織頭,其安裝至該上環且設有至少一旋轉織針承載器件,係呈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之形式,具有複數個可移動地安裝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針,且具有用於選擇性地啟動該等複數個針之操控裝置來賦予織物之生產。該機器包含一捲布及/或收集組,其可移動地容納於該收集空間中且能夠開放及拉伸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而將其捲繞成一單一層及連續地在至少一收集滾輪上。整體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可旋轉地安裝並懸掛於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藉此垂直地懸吊於該收集空間中。

Description

具有織物之取下及/或收集組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編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針織品的圓形針織機,具有稱為「開放式」之型式及設有一具縮小尺寸之基底框架。詳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基底框架。進一步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設有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捲布(take-down)及/或收集組。本發明進一步係有關於一種指定安裝於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中之捲布及/或收集組。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該開放式之圓形針織機的捲布及/或收集組之張緊滾輪。
本發明係有關於用於針織品的圓形針織機之技術領域,該圓形針織機屬於一種該領域中以用語「開放式」稱呼之型式。這種型式包含圓形針織機,其備有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一用於操控織針的移動之凸輪裝置、及特別是一捲布及收集組,其能夠將機器所生產的織物收集成一單層,典型地藉由將其捲繞在一滾輪上。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且被該捲布及收集組收集的單層織物可藉由一管狀織 物切割及對外開放來獲得(在多數情況下,機器應連續地生產一管狀織物),亦或者其可直接「開放地」生產,即,呈織物的一單一連續層(具有一預定寬度)。換言之,該捲布及收集組收集(藉由將其捲繞在一滾輪上)一單層織物而非一圓筒狀地展開之管狀織物:該單層織物具有一具特別寬度的連續條帶構造,且可藉由對外開放一管狀構造藉由一平行於生產織物的縱向展開方向執行之連續切割來獲得,或來自已經對外開放的機器成一單層:這引致了使用於識別該型式的機器之「開放式」用語。
開放式針織機有時可包含僅收集組,即,缺乏捲布的功能。這對於例如那些其中捲布直接在織針的針床執行之機器而言確實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由織針承載器件生產之織物落入該收集組,其典型地藉由一捲繞器將織物捲繞在一滾輪上。在任何情形下,開放式機器係可界定為一圓形針織機其中生產之織物係「開放地」收集,即,呈一單層,且係捲繞在一收集滾輪上。
本發明之圓形針織機,於其之各種面向,可為一種單一針床式(具有一單一織針圓筒)或雙針床式(具有一織針圓筒及一針板)。
本發明指出一「開放式」針織機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特別地識別出一具有上述用於開放式機器之特徵的針織機,其特徵明顯地且單義地在參照領域中識別出及界定這種型式,且對於該領域中之專家係明顯可理解的。鑒於相關參照技術領域之資料,用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術 語因此已應正確地解釋。特別是,本發明機器為開放式所依據特徵應瞭解為一精確技術特徵,其構成限制且不應解釋為在現存的許多型式中之針織機的純粹範例,其上係併有申請專利範圍中訂定的進一步技術特徵。
在用於針織品的針織機之領域中,「開放」型式圓形針織機係習知的。這些機器係設有一特別的基底框架,其構成機器的承載結構且其支撐及容納所有的機器組件,特別是針織頭(包含織針承載器件、多數織針及織針的操控裝置)及捲布與收集組。該基底框架進一步能穩定地安置該機器於指定作業地點。
開放式機器典型地具有一織針承載器件,即,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具有30-40吋級之直徑,但其他存在之範例具有較小的直徑,例如24吋。超過40吋直徑則針織機呈現過大尺寸,其讓實現及轉移上有困難。
如上述所示,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典型地生產一管狀織物,該管狀織物係藉由一由一切割器所執行之縱向切割來開放,且接著開放及向外拉伸以便以一單層捲繞在一收集滾輪上。因而,經收集在滾輪上且在圓筒下之該開放織物的側向尺寸,係相對於「扁平化」及未切割的管狀產品(即,經封閉以形成兩層的織物結合在側邊)所呈現之直徑的兩倍。織物之開放因此導致在圓筒下,即,在容納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區域中之機器阻礙的相當程度增加。這個區域必須沒有可干擾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結構及移動 的結構元件,且其尺寸為可用來收集向外拉伸至其之整體寬度之開放織物。由此係衍伸出該習知型式之開放針織機之基底框架具有相當程度的阻礙的事實。
屬於習知技術之開放圓形針織機皆具有一個三條腿的基底框架,繞該捲布及/或收集組週緣地配置且在上方支撐一支撐環,該針織頭與該織針圓筒係安裝於該支撐環上。該三條腿係典型地角度上等距離,即,他們呈現彼此120°之角度。典型地,該等三臂件之其中一者構成主腿,其相對於其他兩個「側向」腿係較大且容納該機器之操控裝置。這個基底框架結構賦予穩定地支撐整體機器,考量該結構的沉重重量、該大尺寸及器件於運動中之存在。習知結構係經設計用來防止機器的過度翻轉及用來限制震動現象。
該習知型式之三條腿的基底框架具有一系列的缺陷。首先,明顯地該三條腿之圓形配置決定了機器在寬度及長度上的大量阻礙,即,考量平面視圖中針織機的兩個彼此垂直的阻礙方向。典型地,機器之長度係沿著織物之收集滾輪的軸線界定,並通過主腿,而寬度係界定為兩側向腿之最大側向延伸。整體而言,機器之阻礙可概要地呈現唯一具有上述長度及寬度之側邊的矩形,且係三條腿的尺寸及配置之函數;該習知基底框架之結構在長度及寬度上具有大的尺寸。
習知機器之基底框架的沉重重量係開放式針織機之領域中非常大的問題,由於用來實現機器之最大尺寸係受限制於讓機器可藉由標準輸送裝置(且不是特別的輸 送)且以適度成本簡單地輸送的需求。詳言之,對貨物輸送係存在硬性標準,其不容許長度及寬度上超過特定尺寸。這些標準係與用於貨物輸送之容器的尺寸連結,及與輸送裝置(諸如卡車、火車及重型卡車)的尺寸連結,特別是這些容器及裝置的寬度(其典型地不可超過230-240cm)。
因此,習知型式具有三條腿的基底框架之機器中,不超過這些限制之需求被轉化成實現機器讓其能夠生產具有大於一特定限制之寬度的織物的困難,由於所收集織物的寬度對應於至捲布及/或收集組的尺寸,且甚至更大地對應至容納該組之基底框架的外部尺寸。這是極端不利的,由於所欲者係要能夠生產及「開放地」收集具有即便較大寬度的織物。
習知機器因為基底框架的三條腿之構造的進一步缺陷,係包括針織頭及織針承載器件的不良進接性。這造成機器的生產率降低,因為該結構讓操作者的介入有困難,例如在線或織針斷裂的情況下。同樣地,機器之該等器件的安裝及維修會因為基底框架的該等腿之存在而費時及困難。
為了補救該三條腿的基底框架所決定的缺陷,本申請人已在過去實現一種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具有三條腿的基底框架在其間配置有非恆定角度,即,非藉120°配置。在這種解決方案中,兩側向腿的每一者與主腿(沿著機器之縱軸配置)形成一大於120°之角度,例如135°,而兩側向腿之間之角度則小於120°,例如90°。換言之,彷彿該兩側向腿已經向後旋轉,降低了包含在他們之間的角度。如 此一來,可能以一有限的量降低機器之寬度,同時增加長度。這是有益的,由於長度上的增加本身不構成問題,因為該等輸送尺寸係主要限制於寬度上,而他們在長度上則相當充裕。
進一步的習知解決方案,其嘗試去補救三條腿阻礙的問題,係描述於專利EP1253230中。這項專利例示一個三條腿的基底框架,其具有一固定主腿(沿著機器之縱軸配置)及相對於該縱軸且能夠通過一輸送組態與一作業組態之間的兩對稱側向腿。該等側向腿可變化其之徑向延伸(相對於機器之中心軸)以便於該輸送組態中靠近中心支撐環(其因此具有一較小寬度大小)及於該作業組態中與其距離更遠。對於每一側向腿,該徑向延伸的變化係藉由一對水平桿(或「延伸件」)來獲得,其當該等側向腿處於作業組態中時,係將每一腿的上及下端連接至支撐腿且於基底框架之基底處,而當該等腿處於輸送組態中時,他們係藉由將該等側向腿直接安裝於支撐環及基底框架之基底而移除。須注意,在作業組態中,藉由該等延伸件所獲得之該中心支撐環之側向腿的徑向距離,賦予一擬於圓筒下方提供之自由空間,其賦予該捲布及收集組的容納及作用;如此一來,該機器可正確地運作。相反地,該輸送組態僅可用於這項目的:該等側向壁事實上係安裝在一靠近圓筒之位置(以便降低寬度上的阻礙及促進輸送),且占據指定給捲布及收集器件旋轉之空間。
然而,申請人發現,即使對於修改型式的開放式 針織機之基底框架,具有以非恆定角度配置的腿或具有如專利第EP1253230號所述之可拆卸腿,仍無法完全克服該等缺陷且仍可以各種方式改進。特別是,習知解決方案只能夠部份地限制開放針織機之寬度上的阻礙;這表示相關的輸送問題仍然持續。進一步地,與針織頭及織針承載器件之不良進接性連結的問題,對於機器上的快速介入十分重要,只有緩和而未解決。
進一步地,該等解決方案提供了特別是專利第EP1253230號中所述的基底框架,具有一種難以實現及/或需要複雜操作來組構機器用於其之輸送及作用的結構。
該開放式之圓形針織機典型地包含一在該領域中稱為捲布及收集組之裝置,其收集針織機所生產之織物於一收集層上成一單層。該捲布及收集組可進一步用來「拉伸」來自織針承載器件之織物,保證其隨著織物於織針位置處生產的下降;在某些機器中,該織物之捲布會直接鄰近該織針承載器件發生且該組係僅用來收集織物(已被張緊)。
在生產一管狀織物之開放機器中(即,未生產一直接「對外開放」之織物),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切割器件,其能夠縱向地切割由該織針承載器件所生產的管狀織物,以讓該管狀織物「開放」並因此可捲繞成一單層在收集滾輪上。
該捲布及收集組可包含進一步的器件,諸如一管狀織物之扁平化裝置、用於在切割隨後開放織物之對外開放裝置、用於控制織物在其路徑上朝向收集滾輪前進之曳 引滾輪、以及致動器與各種器件之移動的同步裝置。
該捲布及收集組係典型地安裝於機器在織針承載器件下方(在一特別指定給該組之收集空間中),且能夠牢固地與該織針承載器件旋轉,以便接隨織物的生產及收集織物成一卷或成重疊的折疊層。
用於開放式針織機之捲布及收集組的範例係例示於專利文件EP 0456576、EP 0696658及WO 00/50678中。詳言之,該等捲布及收集組具有一框架,該框架支撐該組的所有器件且配置在機器中低於針織頭。整體框架牢固地與織針承載器件旋轉且係進一步藉由支撐裝置(包含例如一軸承)而安置於機器的下部基底,該支撐裝置承載重量且同時賦予轉動;該下部件中的支撐裝置可被啟動(例如藉由一馬達),用來決定整體框架的旋轉。
申請人發現,習知型式的開放針織機,特別是這些機器之捲布及收集組,具有缺陷且可以各種方式改進。首先,該習知捲布組具有大尺寸的重量及阻礙。進一步地,其插入機器需要複雜及昂貴的連接及移動裝置,特別是因為在旋轉中支撐該捲布及收集組之整體負載,以及相對於該織針承載器件同步移動的需求。
當考量開放式針織機典型地具有具大直徑之織針承載器件,這些問題就會增加,其需要同樣大的複雜捲布及收集組。
習知型式之捲布及收集組典型地在內部具有至少一拉伸器滾輪或張緊滾輪,其在該收集滾輪的上游截取織 物且係經組配使其漸進地開放於其之寬度方向上,藉此該織物在其之整體寬度上,在其最開放及拉伸的組態中到達該收集滾輪。具有這項目標的拉伸器滾輪之範例係例示於專利文件EP 0534917及WO 00/50678中:該等滾輪具有兩個溝槽部分,其以相對方向自中心朝向滾輪的兩端螺旋地延伸。
然而,申請人發現,習知的拉伸器滾輪具有某些限制及缺陷。
進一步地,習知型式的拉伸器滾輪無法在其到達該收集滾輪之前有效地形成織物的完整拉出;這引致織物之收集滾輪上的累積具有摺疊、皺褶及/或不想要的重疊,其可損壞織物及連累其之品質,複雜化在織物上執行的後續完工或包裝操作,或可需要進一步的在該收集滾輪上調整該織物之操作。
進一步地,習知型式的拉伸器滾輪無法使織物上執行的拉伸之實體及大小被修改;不同等級的拉伸也不能被設定朝向滾輪的端部,在織物通過於該拉伸器滾輪的不同部分上。
此外,該等習知型式的拉伸器滾輪係具有一複雜結構及高製造與維修成本的特徵。
進一步地,由於習知拉伸器滾輪在織物之側向拉伸上具有限的效率,他們具有對整體捲布及收集組的性能之影響;這典型地需要使用複數個拉伸器滾輪,或大尺寸的拉伸器滾輪,並具有增加複雜度及/或尺寸及/或實現該捲布及收集組之成本的效果。
習知拉伸器滾輪性能上的限制引致降低整體尺寸及收集組拉伸織物之外邊緣之效率,而傾向蜷縮或在縱向上捲在他們上面,在每一側上形成一類似香菸形狀的卷。
申請人亦發現,習知的捲布及收集組中,與織物配合的各種元件從織針承載器件到收集滾輪,即,對外開放裝置、拉伸器滾輪、張緊滾輪及曳引滾輪,係以一非最佳之方式相互地配置,產生不對齊及/或皺褶於織物中,特別是織物之側向邊緣上的卷,且決定一不均勻捲繞在收集滾輪上。
在這個情況下,支持本發明之目標於其之各種面向及/或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一用於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及一用於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拉伸器滾輪,其能夠排除一個或多個上述之缺陷。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特徵在於一相較於習知解決方案具有較小大小的基底框架,特別是較小寬度。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能夠輕易地輸送。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能夠實現及收集具有大寬度之開放織物,特別是大於以習知機器可獲得的最大寬度,同時保留利用標準型式之輸送裝置輸送的可能性。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 織機,其特徵在於對該針織頭及該織針圓筒的高度進接性。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特徵在於相對於習知機器的較大生產率。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特徵在於簡單及合理的結構。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特徵在於製造及/或安裝及/或設定及/或維修的高便利性。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設有一捲布及/或收集組且特徵在於簡單及合理的結構。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有效率地被支撐及設定成旋轉。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以一創新方式可旋轉地安裝於該機器中。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其能夠避免形成不對齊及/或皺褶於所收集的織物中,且特別是用來避免捲曲織物之側向邊緣。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其能夠實現織物之不均勻且平坦捲繞於該收集滾輪上。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張緊滾輪,其可有效地開放及拉伸該織物。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拉伸器滾輪,其可降低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內部所需的空間,用來在其捲繞到該收集滾輪上之前執行一有效的織物拉伸。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拉伸器滾輪,其係萬用的且能適應於各種織物需求及不同類型與尺寸的織物。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標在於提供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張緊滾輪,其係簡單及/或對製造具經濟效益。
這些目標及除此之外的其他者,其在接隨的說明過程中將會更完整地顯現,係藉由根據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的一或多者請求項的一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及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拉伸器滾輪來實質上達成,該等請求項的每一者係單獨(沒有相對依附關係)或與其他請求項組合,以及根據各種不同地組合、包括於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之接隨的面向及/或實施例。
在一第一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係經組構成用於生產織物及開放地收集該織 物,即,收集該織物成一單層。
在一面向中,該針織機包含一構成機器之承載結構的基底框架。
在一面向中,該針織機包含一針織頭,其安裝於該基底框架及設有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呈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之形式,設有複數個可移動地安裝於該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之織針,且設有用於選擇性地啟動該等複數個織針之操控裝置來賦予織物之生產。
在一面向中,該基底框架包含:一支撐上環或元件,該針織頭係安裝於其上使得該織針承載器件可繞一實質上垂直的中心軸旋轉;一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其經指定為至少部份地安置於地面上;兩個且只有兩個支撐腿在兩個相異的及側向地相距之位置,插設及連接在該上環及該下部基底之間接,使得該上環係垂直地重疊在該下部基底上且與其相距,及使得他們之間一收集空間係垂直地界定、沒有該基底框架之元件且指定用來可移動地容納該針織機所生產之該織物的一捲布及/或收集組,該等兩條腿係對應於該上環及該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之兩個別側邊配置,藉此橫向地限定該收集空間。
在織針承載器件,較佳地一織針承載圓筒的一面向中,具有24吋的大直徑及/或大於26吋及/或大於30吋及/或大於36吋及/或大於40吋。
在其之進一步獨立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 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且經組構用於生產織物及開放地收集該織物,即,呈一單一層,該機器包含:一基底框架,其構成該機器之承載結構及包含一支撐上環或元件、一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及至少兩個支撐腿在至少兩個相異的及側向地相距之位置,插設及連接在該上環及該下部基底之間,使得該上環係垂直地重疊在該下部基底上且與其相距,及使得他們之間一收集空間係垂直地界定、沒有該基底框架之元件且指定用來可移動地容納該針織機所生產之該織物的一捲布及/或收集組;一針織頭,其可安裝至該上環且設有至少一旋轉織針承載器件,係呈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之形式,具有複數個可移動地安裝於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之織針,且具有用於選擇性地啟動該等複數個針之操控裝置來賦予織物之生產;一捲布及/或收集組,其可移動地容納於該收集空間中且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至少開放及拉伸,或甚至可能地由該織針承載器件張緊,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而將其捲繞成一單一層及連續地在至少一收集滾輪上。
在一面向中,較佳地根據先前之面相,整體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可旋轉地安裝並懸掛於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藉此垂直地懸吊於該收集空間中。
在一面向中,該織針承載器件係一織針承載圓筒或一織針承載板。
在一面向中,該針織機係具有一單針床型式,其包含一單針承載器件,或具有一雙針床型式,包含兩個織 針承載器件,分別為一織針圓筒及一針板。
在一進一步之獨立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拉伸器滾輪或張緊滾輪,用於開放式針織品之圓形針織機的捲布及/或收集組,係經組構用來生產織物及以一開放組態收集,即,呈一單一層,該拉伸器滾輪係指定為安裝於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框架於一中間位置上,介於該針織機之一織針承載器件與用於該織物之一收集滾輪之間,且經配置有其之一縱軸,該縱軸實質上平行於該收集滾輪之旋轉軸。
在一面向中,該拉伸器滾輪係經組構成與朝向該收集滾輪前進之織物交互作用,使得該織物越過該拉伸器滾輪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之周圍、並與其接觸,且該拉伸器滾輪係經組構成拉伸該織物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兩相對側向端。
在一面向中,該拉伸器滾輪包含一可安裝於該框架及具有個別的縱軸之桿,及可旋轉地安裝於該桿以便能夠在該桿上旋轉之複數個軸瓦(sector),各軸瓦獨立於其他軸瓦,繞一個別旋轉軸。
在一面向中,各軸瓦在一個別展開平面上展開,該展開平面相對於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桿之縱軸橫向地而非垂直地傾斜。
在一面向中,各軸瓦之該個別旋轉軸係垂直於該個別展開平面。
在一進一步之獨立面向中,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係經組構用來生 產織物及開放地收集該織物,即,呈一單一層,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可移動地容納於該針織機之一收集空間中且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至少用來開放及拉伸,可能地牽引自該針織機之織針承載器件由該織針承載器件所生產之織物,及將該織物捲繞成一單一層及連續地在至少一收集滾輪上。
在一面向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一支撐框架,其可安裝於該針織機之基底且經組構以與該織針承載器件穩固地旋轉。
在一進一步面向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用於對外開放織物之裝置,該織物由該織針承載器件直接得到呈一單一層或藉由切割該織針承載器件所生產之一管狀織物而獲得,該對外開放裝置包含至少一對外開放橫桿,其較佳為固定地安裝至該框架及結構,以便以一進行距離造成該織物之兩側向邊緣之對外開放,該織物於該織物之下降進入該收集空間朝向一收集滾輪通到該對外開放橫桿上,且於寬度上在該對外開放橫桿上延伸呈一單一層的織物。
在一面向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至少一收集滾輪,其可旋轉地安裝於該框架及被指定來自該對外開放裝置接收織物及在其上收集該織物成一單一層且連續地,該收集滾輪係能夠繞一個別旋轉軸旋轉。
在一面向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至少一返回滾輪,其可操作地插設在該開放織物之該對外開放裝置與該收集滾輪之間沿著該織物之一前進路徑,該返回滾輪係經組構以自該對外開放裝置接收該織物及將該織物以一 單一層朝向該收集滾輪發送,該返回滾輪係能夠繞一個別旋轉軸旋轉。
在一面向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至少一拉伸器滾輪或張緊滾輪,安裝於該框架於一可操作中間位置上,介於該對外開放裝置與該收集滾輪之間,且配置有其實質上平行於該收集滾輪之旋轉之一縱向軸,該拉伸器滾輪係經組構成與朝向該收集滾輪前進之織物交互作用,以拉平該織物,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兩側向端加寬該織物。
在一面向中,該返回滾輪具有一個別旋轉軸安置於一第一垂直平面上,該收集滾輪具有其之一個別旋轉安置於一第二垂直平面上,且該張緊滾輪具有其之一縱向軸安置於一第三垂直平面上。
在一面向中,該至少一張緊滾輪係定位於該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使得該第三平面與該第一平面之間之距離至少等於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一平面之間之距離,且該等第二及第三平面係位在該第一平面所界定之一相同半空間中。
上述本發明面向的每一者可單獨看待或與申請專利範圍或其他所述面向的任一者結合。
1‧‧‧針織機
2‧‧‧基底框架
3‧‧‧上環
4‧‧‧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
4a‧‧‧第一安裝部分
4b‧‧‧第二安裝部分
4c‧‧‧中心部分
5,6‧‧‧腿
5a,6a‧‧‧下端
5b,6b‧‧‧上端
7a,7b‧‧‧側向部分
8‧‧‧固持環
8a‧‧‧外部環
8b‧‧‧內部環
11,12‧‧‧直立件
13,14‧‧‧交叉件
15,16,17,18‧‧‧罩
19a,19b‧‧‧加強板
30‧‧‧捲布及/或收集組
31‧‧‧收集滾輪
33‧‧‧支撐框架
34‧‧‧樑
35,36‧‧‧側向支撐板
40‧‧‧安裝裝置
41‧‧‧安裝托架
42‧‧‧傳送器件
45‧‧‧固定器件
46‧‧‧螺絲
50‧‧‧對外開放裝置
51‧‧‧對外開放桿
52,53‧‧‧端
54‧‧‧中心部分
55,56‧‧‧直線部分
57‧‧‧導引環
60‧‧‧拉伸器滾輪
61,62‧‧‧側向端
63‧‧‧桿
64‧‧‧中心部分
65‧‧‧軸瓦
66‧‧‧展開平面
66a‧‧‧旋轉軸
68‧‧‧第一組軸瓦
69‧‧‧第二組軸瓦
70‧‧‧中繼滾輪
71‧‧‧第一垂直平面
72‧‧‧第二垂直平面
73‧‧‧第三垂直平面
80‧‧‧捲動織物之裝置
81,82‧‧‧曳引滾輪
90‧‧‧拉動裝置
91,92,93‧‧‧拉動滾輪
95‧‧‧扁平化裝置
96‧‧‧桿
A‧‧‧中心軸
C‧‧‧接觸線
H‧‧‧針織頭
L‧‧‧縱軸
O‧‧‧織針承載器件
P‧‧‧縱向平面
S‧‧‧收集空間
T‧‧‧織物
α‧‧‧第一傾斜角度
進一步的特徵及優點將由某些實施例接隨的詳細說明而更完整地顯現,其中之其他較佳實施例,藉由非排除性範例之方式,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用於「開放」型式針織品之圓形針織機、根據本發明之一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及根據本發明之一用於開放式圓 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拉伸器滾輪。說明將會參照隨附圖式之圖形紀錄如下,僅藉由非限制性範例之方式來提供,其中:圖1係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式針織品之圓形針織機之一可能實施例之透視圖;圖2係圖1之機器從上方的俯視圖;圖3係圖1之機器的側視圖;圖4係圖1之機器的爆炸圖;圖5係圖1之機器具有封閉罩於一封閉組態中完成的透視圖;圖6例示圖5之機器的進一步透視圖,其中安裝於該機器之一側邊之該等罩係顯示為一開放組態;圖7例示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之一可能實施例之透視圖,包含例如由該組的針織及收集所生產之織物;圖8係圖7之組從上方的俯視圖;圖9係圖7之組的前視圖;圖10係圖7之組的側視圖;圖11係圖7之組沿著平面XI-XI截取及具有某些部件移除的橫向剖面上之視圖;圖12係圖7之組的爆炸透視圖;圖13係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之一可能實施例側向上觀看之示意圖;圖14係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 收集組之一進一步實施例側向上觀看之示意圖例;圖15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式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拉伸器滾輪之一可能實施例之透視圖;圖15a係圖15之張緊滾輪的一部分呈較大比例之前視圖;圖16係本發明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一進一步可能實施例具有一捲布及/或收集組完成的透視圖;圖17係圖16之開放式針織機從下方的透視圖;圖18係圖16之圓形針織機的細部呈較大比例之透視圖;圖19係根據本發明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一進一步可能實施例,具有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進一步實施例完成的從下方的透視圖;圖20係圖19之開放式圓形針織機的進一步透視圖;圖21係圖19之圓形針織機的細部從上方及呈較大比例之透視圖。
參照圖式之圖形,標號1於其之總體上係代表一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型式之針織品的圓形針織機,而標號30代表一根據本發明用於該開放式針織機的捲布及/或收集組;標號60代表一根據本發明用於開放式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拉伸器滾輪。大致上,相同的參考標號係對同一或相似的元件使用,可能地在其之各種實施例中。
根據本發明針織機之第一實施例係示於圖1-6 中。圓形針織機1包含一構成機器之承載結構之基底框架2,及一針織頭,該針織頭係安裝於該基底框架上且設有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O、複數個移動地安裝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織針、以及能夠選擇性地啟動該等複數個織針以賦予一織物T的生產之操控裝置。織針承載器件O可為一織針圓筒(如圖16-21概略所示)或一針板。該織針承載器件之織針未顯示細部,係為傳統型式及參照技術領域中所熟知的。
基底框架2包含一環或上支撐元件3,其上係安裝該針織頭使得織針承載器件O可繞一實質垂直中心軸A旋轉,及包含一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4,經指定為至少部份地安置於地面上。該基底框架進一步包含兩個且只有兩個支撐腿5及6。
該等兩個支撐腿5及6係在上環3及下部基底4之間,在兩個相異的及側向地相距之位置上插設及連接,使得該上環係垂直地重疊在該下部基底上且與其相距,及使得他們之間一收集空間S係垂直地界定、沒有該基底框架之元件且經指定用來可移動地容納該針織機所生產之該織物的一捲布及/或收集組30。
該等兩條腿係位於該上環及該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之兩個別側邊,藉此橫向地限定該收集空間S。上支撐元件3係較佳地環形,但可呈現不同形狀,只要形狀對於支撐針織的目標係適合的且可由基底腿橫向地支撐。
針織機1係較佳地組構以自一單一收集器件收集織物,藉由一移動地安裝於該基底框架之捲布及/或收集 組,以下會更完整地說明。上支撐環3係較佳地與中心軸A共軸。兩個腿5及6較佳地具有一實質上垂直展開且係構造成用來穩定地支撐該上環,避免機器在任何作業組態中的傾覆。該等兩個腿係較佳地沿著縱向平面P對齊且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中心軸A係平行於及較佳地安置於縱向平面P上。縱向平面P係較佳地實質上垂直。兩個腿5及6係較佳地沿著縱向平面P對齊,以在其間形成兩個相等的180°角度介於他們之間(特別見於圖2)。該針織機較佳地具有一總體長度,界定為一沿著該縱向平面(P)之阻礙,外部上由該等兩個腿5、6所限定,及具有一整體寬度,界定為一與該縱向平面P成垂直方向之機器的阻礙:總體長度及寬度界定該針織機之最大阻礙。
該等兩個腿之第一腿5較佳地在一下端5a與一個別上端5b之間垂直地延伸,下端5a係連接及安裝於交叉基底4之第一安裝部分4a,上端5b係連接及安裝於上環3。該等兩個腿之第二腿6較佳地在一個別下端6a與一個別上端6b之間垂直地延伸,下端6a係連接及安裝於該交叉基底之第二安裝部分4b且與第一安裝部分4a相對,上端6b係相對於該第一腿以一相對位置連接及安裝於該上環。第一腿5及第二腿6係較佳地實質上相同,及在其之下端與上端之間特別具有相同高度。該等兩個腿之下端5a及6a係較佳地垂直於交叉基底4。該交叉基底較佳地包含一中心部分4c,在第一安裝部分4a與第二安裝部分4b之間延伸且中心上為織針承載器件O之中心軸A所橫交。
交叉基底4較佳地進一步包含一個或預期的側向部分7a、7b,其被穩固地約束且與中心部分4c共平面及相對於該針織機之縱向平面P自該中心部分之兩個相對半平面中之相對側邊延伸。
織針承載器件O較佳地具有直徑大於24吋及/或大於26吋及/或大於30吋及/或大於36吋及/或大於40吋。
基底框架2較佳地具有一整體封閉多邊形結構,在縱向平面P上展開,該多邊形較佳地具有一具四側邊之矩形形狀,其之一上側邊由上環3構成,一下側邊由交叉基底4構成,及兩側邊由兩個支撐腿5及6構成。
基底框架2較佳地具有一入口結構,該入口在上係由支撐環3所限定,在下係由交叉基底4所限定,側向上則係由兩個支撐腿5及6所限定,藉此界定一與縱向平面P成橫向及垂直方向及沿著該縱向平面被兩個支撐腿5及6所限定之開放通道,該通道容納捲布及/或收集組30。
上述針織機之基底框架之總體寬度係小於230cm。
兩個腿5及6較佳地具有一與縱向平面L成垂直方向之寬度,其係小於100cm及/或小於75cm及/或小於50cm及/或小於25cm。該等兩個腿較佳地具有一與該縱向平面成垂直方向之寬度,其大於10cm及/或大於15cm及/或大於20cm。該等兩個腿較佳地在縱向平面P所界定之兩半平面上側向對稱地延伸。交叉基底4較佳地具有一側向延伸部,於縱向平面P所認定之半平面其中一者或兩者上,至少等於該 等兩個腿之寬度。在該側向延伸部等於該等腿之寬度的情況下,該交叉基底僅具有中心部分4c且缺少側向部分7a及7b。交叉基底4較佳地具有一側向延伸部於縱向平面P所認定之兩半平面其中一者或兩者上,其係實質上等於織針承載器件O之側向延伸部,即,等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直徑。在這個情況下,織針承載器件O及交叉基底4的個別平面圖上阻礙係實質上相同的。
交叉基底4較佳地具有一側向延伸部於縱向平面P所認定之兩半平面其中一者或兩者上,其係實質上等於該上環之側向延伸部。在這個情況下,上環3及該交叉基底之平面視圖上的個別阻礙係實質上相同的。
交叉基底4較佳地側向延伸超過該等兩個腿之側向寬度,於縱向平面P所認定之兩半平面其中一者或兩者上,至少10cm及/或20cm及/或40cm及/或60cm及/或80cm及/或100cm。交叉基底4較佳地具有一與縱向平面P成垂直方向之個別總體寬度,大於50cm及/或大於100cm及/或大於150cm及/或大於200cm。
交叉基底4之側向阻礙較佳地係相對於縱向平面P對稱。
交叉基底4之個別寬度較佳地係界定為該交叉基底之兩側向部分7a及7b的一總體側向阻礙。該織針承載器件較佳地係共軸地安裝於上環3上,該環具有一中心孔,其中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T穿過該中心孔而漸進地下降到收集空間S中。兩個腿5及6的每一者較佳地包含一個別垂直 展開直立件11、12,在下具有腿5a及6a之下邊緣,及一個別水平展開交叉件13、14,終止於腿5b及6b之上端;各交叉件13及14,於相對於該上環之一相對端處,係穩固地結合至該個別直立件之頂部,使得該等腿呈現一角度構造,即,L形。
兩個交叉件13及14的每一者較佳地係能夠側向上使個別腿的直立件11或12相對於上環3相距,用以增加收集空間S於縱向平面P之方向上的延伸。該等兩交叉件係定位於收集空間S之上方及該等兩直立件係定位於收集空間S之側邊。上環3較佳地係安裝於兩個腿5及6,且更佳地係安裝於該等兩個腿之交叉件之上(可見於圖式)。
圖4係基底框架2之一可能實施例之爆炸圖,其中可見其組成的各種元件。對於所例示的兩個腿5及6、個別的直立件11、12及個別的交叉件13、14每一者,係藉由一切割及彎曲金屬片來實現。每一腿係藉由將個別的交叉件組合在個別的直立件上而獲得,以便形成一單體。每一腿係在該基底框架實現的步驟期間組合其之部件,且該直立件及交叉件之間的連接係為一不可移除型式。進一步地,每一腿,一旦組合及固定於該上環及該下部交叉基底,會同時在機器的輸送期間及作用期間,維持為在該基底框架內部之一單一組態。
兩個腿5及6較佳地具有一截面,其於水平平面上係多邊形且較佳為矩形。
基底框架2較佳地包含一附加密封環8,係相對於 該上環安裝於兩個腿5及6之上端於一下部位置且較佳地與該上環共軸。
附加環8較佳地具有一中心孔,由機器生產及來自織針承載器件O之織物T係穿過該中心孔且漸進地下降至收集空間S中。附加環8係較佳地安裝於兩個腿5及6之兩交叉件13及14之下。基底框架2較佳地包含一或多個加強板19a及19b,較佳地具有一角度構造,各在一個別腿之下端與該交叉基底之個別安裝部之間插入及連接,以便加強及穩定該基底框架。該織針承載器件係較佳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較佳地基底框架2,且甚至更佳地整體針織機1,係相對於縱向平面P實質上對稱。兩個腿5及6及交叉基底4之尺寸及構造係較佳地以便決定該針織機之一最大阻礙,以藉由使用標準尺寸之輸送裝置,例如容器或重型卡車,於該基底框架組合時賦予輸送。
如圖5及6中範例所示,該基底框架較佳地包含收集空間S之至少一封閉罩,可移動地安裝於該等兩個腿之至少一者且經組構以用來相對於縱向平面P側向地封閉該收集空間。
該罩係較佳地定位在該收集空間之側向上超過該交叉基底之側向延伸部。
該至少一罩係較佳地可移動地安裝於該基底框架至少介於一封閉組態(圖5)與一開放組態(圖6)之間,其中該封閉組態係防止對該收集空間之進接,及其中該開放組態係容許相對於縱向平面P橫向上對該收集空間之進接。於 一面向中,該至少一罩係可旋轉地安裝於該等兩個腿5及6中之至少一者,以藉由旋轉之方式通過該封閉組態係與該開放組態之間。該針織機可包含兩個罩,較佳地彼此相同,相對於縱向平面P配置於該基底框架之相對側上且經組構成用來封閉由縱向平面P所界定兩個半平面中之該收集空間,該等兩個罩的每一者係配置在該交叉基底之外部。如圖5及6中範例所示,針織機1有利地包含兩對罩15及16、17及18,較佳地彼此相同。每一對的罩係相對於縱向平面P配置於基底框架2之個別側上且係經組構成用來封閉由縱向平面P所界定該等半平面其中一者中之該收集空間。該等兩對罩的每一者係配置在該交叉基底之外部。該等兩對罩的每一者包含一第一罩(15或17),其可旋轉地安裝於該基底框架之該等腿之至少一者且經組構成用來相對於該縱向平面實質上封閉該個別半平面中之該收集空間的一半部,及一第二罩(16或18),其可旋轉地安裝於該基底框架之另一腿且經組構成用來封閉該第一罩係安裝於其中之收集空間的另一半部。在該等兩對罩的每一者中,該第一及第二罩係可旋轉地安裝於該基底框架之該等兩個腿以於相對方向上開放,而賦予從該基底框架之個別側對該收集空間的進接,以及用來彼此互相接觸地封閉。
該等罩賦予該針織機的安全作用:事實上,該捲布及/或收集組藉由在該收集空間中旋轉來作業,而因此係需要在機器的作用期間讓該收集空間不可進接,以便避免移動器件時意外接觸。相反地,該等罩亦必須容許對該收 集空間內部之進接以用於該機器之組構與維修的操作及用於裝載/卸載供織物用的收集滾輪;這是為什麼該等罩可各自地或選擇性地,手動地或自動地開放。
如圖式中範例所示之交叉基底4,具有一多邊形形狀(於平面視圖中)且係藉由組合(藉由螺絲、焊接或其他緊固裝置)一組桿件或縱向構件及板件來實現。該交叉基底可包含一或多個安置腳(較佳地高度上可調整)用於該基底框架於地板上的正確定位。
針織機1典型地包含控制裝置,其屬於習知型式而在細節尚未有更多描述,係經組構成用來管理整體機器之作用。該控制裝置係較佳地與該等兩個腿中之一者相關聯(例如容納於該等兩個腿的其中一者或兩者之內部)。
以下係根據本發明一進一步面向之針織機的實施例之說明,特別參照圖式7-12及16-21。
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1包含一上述型式之基底框架2,即,具有一上支撐元件或環3、一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4、至少二支撐腿5及6及一缺少該基底框架之元件的收集空間S(經界定垂直地介於該上環與該交叉基底之間及水平地介於該等腿之間)。該收集空間可移動地容納該針織機所生產之織物T的一捲布及/或收集組30。針織機1包含一針織頭H,其安裝於該上支撐環及設有至少一旋轉織針承載器件O,呈現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之形式,具有複數個可移動地安裝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織針,及能夠選擇性地啟動該等複數個織針及賦予織物生產之操控裝置(屬於 習知型式,例如操控凸輪,而並未例示)。
針織機1進一步包含一捲布及/或收集組30,可移動地容納於收集空間S中且經組構至少用來開放及拉伸,或甚至可能地由織針承載器件O拉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並將其捲繞成一單一層及連續地在至少一收集滾輪31上。
在本發明的這個特定面向中,整體捲布及/或收集組30係可旋轉地安裝並懸掛於基底框架2或織針承載器件O,藉此垂直地懸吊於收集空間S之內部(如圖16-21所示者)。
注意發明的這個面向係關於一具有任意基底框架之針織機,具有兩個、三個或更多個腿(例如一屬於習知技術之基底框架);從這個角度來看,圖式僅藉由範例方式顯示捲布及/或收集組20懸掛於一具有兩個腿的基底框架之機器中。
針織頭H係安裝於支撐上環3上,藉此織針承載器件O可繞一實質垂直中心軸A旋轉。捲布及/或收集組30係懸掛於該基底框架或織針承載器件以穩固地或以角度座標化方式與織針承載器件O一起旋轉。
在此實施例中,同樣地,該織針承載器件,較佳地一織針圓筒,較佳地具有大於24吋及/或大於26吋及/或大於30吋及/或大於36吋及/或大於40吋的直徑。
捲布及/或收集組30係缺少將該組連接至該基底框架之下部及/或側部之支撐器件;特別是,其缺少將該捲布及/或收集組連接至該基底框架之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 及/或該基底框架之該等腿之支撐器件。
於圖7-12中係顯示,例如,捲布及/或收集組30較佳地包含一支撐框架33,其容納由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收集裝置及由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可能捲布裝置:支撐框架33之上包含可固定至基底框架2或織針承載器件O之安裝裝置40及係經組構及尺寸上可懸吊地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整體負載。
用語「負載」包含捲布及/或收集組30之重量及收集到至少一收集滾輪31上的織物T之重量,且亦包含由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旋轉所決定及傳送至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應力。
安裝裝置40係較佳地獨有地配置在框架33中之一上部位置且係不存在於該框架之下及/或側向上。
捲布及/或收集組30係全部懸掛於該基底框架且整體重量,如上所界定者,於內部係被該基底框架所支撐,或捲布及/或收集組30係全部懸掛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且整體重量係全部被該織針承載器件所支撐。
如圖16-18中範例所示,安裝裝置40較佳地包含至少一安裝托架41,其直接連接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框架33至織針承載器件O,以便讓該捲布及/或收集組與該織針承載器件穩固;該安裝托架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整體重量,並同時作為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織針承載器件的運動之傳送器件,藉此該織針承載器件及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旋轉同步地且共軸地發生,即,繞該中心軸之該織針 承載器件之一決定的角度旋轉對應於繞該軸之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相同角度旋轉。
該至少一安裝托架41係較佳地固定於織針承載器件O之一單一連續軸瓦,該軸瓦具有一包含在10°與180°之間及/或包含在20°與150°之間及/或包含在30°與120°之間及/或包含在45°與90°之間相對於中心軸A之角度延伸。
在一進一步實施例中(未示出),該安裝裝置包含一對安裝托架,其連接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框架直接至該織針承載器件於兩個相異及分開的位置,較佳地在該織針承載器件直徑上彼此相對。
在一進一步實施例中,獨立於先前之實施例且如圖19-21中範例所示者,基底框架2包含一導引固持環8,相對於上環3且與其共軸地安裝於該等腿於一下部位置中;導引固持環8具有一中心孔,其中由該機器所生產且來自織針承載器件O之織物T穿過該中心孔而漸進地下降到收集空間S中。導引固持環8包含一外部環8a,其固定至且穩固地拘束於該基底框架,以及一內部環8b,其與該外部環共軸且可旋轉地安裝於該外部環。導引固持環8之外部環8a及內部環8b較佳地一起實現一第五輪或軸承,其較佳為回轉型式。
安裝裝置40較佳地包含固定器件45,其直接連接捲布及/或收集組30之框架33至固持環8之內部環8b,藉此讓捲布及/或收集組30與該內部環穩固。在這個情況下,固定器件45至少部份地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上述負載。
參照於圖19-21中範例所示之實施例,安裝裝置 40較佳地包含一個別驅動傳送器件42,其連接織針承載器件O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框架33,藉此該織針承載器件、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該內部環之旋轉同步地且共軸地發生,即,繞中心軸A之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決定的角度旋轉對應於繞該軸之捲布及/或收集組30及該內部環之相同角度旋轉。
固定器件45係較佳地組構成用來支撐捲布及/或收集組30之整體負載,及傳送器件42係經組構成用來傳送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旋轉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至該內部環而不支撐該負載。在這個後者之情況下,如圖19及20中範例所示者,該傳送器件包含一固定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托架或桿,及一固定於固持環8之內部環8b之抽拉銷:該抽拉銷係接合於該托架之該基底框架處之一座中,使得在該織針承載器件的旋轉期間,該托架抽拉該銷且連帶地該固持環之整體內部環8a,因而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該框架係被固定;藉由這樣做,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旋轉係對應地轉移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注意該托架-抽拉銷耦接係僅作為用來從該織針承載器件同步地傳送旋轉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而負載則係全部被固定器件45所支撐(直接連接框架33至固持環8之內部環8b)。
在前一者之一替代性面向中,固定器件45係經組構成用來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負載的一分率,及傳送器件42係經組構成用來傳送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旋轉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至該內部環並同時支撐未被該固定器件 所支撐之負載的剩餘分率。
被該固定器件所支撐分率係較佳地大於負載的80%及/或大於負載的60%及/或大於負載的40%,及/或對應地被該傳送器件所支撐之剩餘分率係分別低於負載的20%及/或低於負載的40%及/或低於負載的60%。
框架33較佳地包含一樑34,定位成實質上水平於收集空間S中,及一對側向支撐板35及36,固定於樑34之兩相對側且面向彼此。側向支撐板35及36係較佳地實質垂直地定位。樑34及側向板35及36較佳地支撐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收集裝置及/或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張緊裝置及/或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張緊裝置。
樑34較佳地縱向延伸於織針承載器件O下方,相對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中心軸A實質對稱且平行於該中心軸。
固定器件45較佳地包含一或多個螺絲46,或一或多個焊接縫或等效之裝置,將該框架之該樑直接固定於基底框架2之上環8之內部環8b。
固定器件可較佳地包含至該固持環之該內部環的該框架之一個別安裝托架。
捲布及/或收集組30較佳地具有一總體空重,即具有收集滾輪31但不具有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呈可捲繞在收集滾輪31上之最大量的織物之重量的階級或與其實質上相等,及/或具有一總體空重,其包含在可捲繞在收集滾輪31上之最大量的織物之重量之90%與110%之間,或 80%與120%之間,或70%與130%之間,或50%與150%之間,或20%與200%之間。同樣在此實施例圓形針織機中,該織針承載器件可為一織針圓筒及一針板,且該針織機可為單床式(包含一單一織針承載器件)或雙床式(包含兩個織針承載器件,分別為一織針圓筒及一針板)。
如圖7-21所示,捲布及/或收集組30較佳地包含收集滾輪31,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33藉此能夠繞一個別實質水平旋轉軸旋轉;如上所述,收集滾輪31係經指定用來收集、在其上捲繞及成一單一連續層,由該針織機所生產之織物T。收集滾輪31係在兩縱向端之間延伸,且該收集滾輪係於該等縱向端處可旋轉地安裝於側向板35及36。收集滾輪31之旋轉軸係較佳地經定向平行於框架33之樑34的縱向展開。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可包含來自該針織機之織物T的實質扁平化裝置95,當該織物係由該針織頭所生產呈一封閉管狀針織品形式的形式時。
扁平化裝置95較佳地包含一對桿96或滾輪,其配置成實質上水平於收集空間S中在織針承載器件O下方或在收集滾輪31之上,該對桿或滾輪係經橫向地配置,較佳垂直於該收集滾輪之旋轉軸。
桿96或滾輪係較佳地彼此側面相接,藉此界定一用於管狀織物T之實質直線通道,該通道在決定該管狀織物沿著其之直徑的封閉中之一實質扁平化。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未例示出),該捲布及/或收集 組可包含切割裝置,其配置在該扁平化裝置之下游且能夠沿著一較佳垂直母線縱向切割由該針織機所生產之該管狀織物,藉此能夠隨後地將其開放並將其捲繞成一單一層於該收集滾輪上。
捲布及/或收集組30較佳地包含直接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呈一單一層或藉由切割該織針承載器件所生產之管狀織物而獲得之織物之對外開放裝置50。對外開放裝置50包含至少一對外開放桿51,其安裝並較佳地固定於該框架且構造成經由漸進地相距用來決定該織物之兩側向邊緣的一開口,該織物通過對外開放桿51上於其之下降進入收集空間S中朝向收集滾輪31並在寬度上延伸在該對外開放桿上呈一單一層的織物。
對外開放桿51較佳地在兩個別端52及53之間縱向延伸,各安裝於該框架之一個別側向板上及自框架33之樑34之一前側側向地延伸。該對外開放桿較佳地具有一彎曲構造及由與該樑相距之該等兩個別端漸進地顯現,藉此具有一中心部分54或點,具有與該樑的最大距離且能夠導引一單一層中之織物的中心部分之下降。
對外開放桿51較佳地相對於一通過該織針承載器件之該中心軸及垂直於該收集滾輪之旋轉軸之垂直平面係實質上對稱。
對外開放桿51較佳地具有一總體圓頭V形構造,即,其具有一彎曲中心部分54或一圓周弧,及兩個直線部分55及56,於相對方向上自該中心部分之兩側分歧, 且每一者終結於框架33之個別側向板35及36上。對外開放桿51係較佳地實質上水平地配置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中心部分54或點,係較佳地藉由一或多個中心桿而固定至該框架。對外開放桿51係較佳地安裝於框架33上使得其之側向延伸部可相對於該樑調整,特別是該中心部分或點之最大距離,可相對於該框架之樑34調整。
捲布及/或收集組30較佳地進一步包含一導引環57,較佳地固定地安裝於框架33於一上部位置中在對外開放桿51上,該導引環係經構造成用來導引由該針織機所生產,直接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呈一單一層或藉由切割織針承載器件O所生產之管狀織物而獲得之織物T的下降。
導引環57係較佳地設有一孔,該織物係於其內部下降,較佳地在該導引環之內側上滑動。該導引環賦予從該織針承載器件消除存在於該織物中於出口處之張力,其傾向繞該機器之中心軸捲起或螺旋材料且係非所欲的;如此一來,該織物達到切割裝置(若存在的話)及該對外開放裝置而不具有內部張力且相對於該織針承載器件垂直。
導引環57係較佳地自該樑之前側側向地延伸且對外開放桿51係相對於該樑延伸,該導引環係重疊在對外開放桿57上。
導引環57係較佳地實質上水平地配置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
該導引環係較佳地在對外開放桿57之上相距一距離,其包含在1cm與100cm之間及/或包含在5cm與50cm之 間及/或包含在10cm與30cm之間。
對外開放桿51及導引環57係較佳地定位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使得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之織物T,在通過該對外開放桿外部及向該收集滾輪下降前進之前,在該導引環內部下降,橫交該導引環之孔,及在該導引環之下。
導引環57較佳地具有一實質圓形構造且係固定於框架33,藉此用來與織針承載器件O實質共軸。導引環57係較佳地固定於樑33之一中心部分處。
現在係說明一捲布及/或收集組的某些實施例,用於根據本發明之進一步面向的圓形針織機,特別參照圖13及14的示意代表圖。
考慮到本發明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各種實施例,同時例示組合有一根據本發明之基底框架者,係獨立於圖式中範例所示之圓形針織機且可用在任何開放式的圓形針織機,即便為習知型式及/或取代習知型式之捲布及/或收集組。
進一步注意詞句「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參照於該開放式之圓形針織機辨識此組,特徵在於其生產一「開放」織物,成一單一層且將其捲繞在一收集滾輪上收集(因此防止在該織針承載器件下方的織物自由下降或自由收集)。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開放式機器作用之基礎下,該捲布及/或收集組當然會與該織物之收集有關係,同時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之該織物的捲布操作係可擇的(雖然廣泛地用於縱向地生產管狀織物切割之開放式機器中,以便對外 開放以形成一單一層),其係由於此開放型式機器中之操作可指派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其在這個情況下變成一「捲布及收集組」)或直接執行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上(在這個情況下,該捲布及/或收集組變成一收集組,其接收一已經張緊之織物並收集該織物)。
用於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捲布及/或收集組30包含呈開放構造,直接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呈一單一層或藉由切割該織針承載器件所生產之管狀織物而獲得之織物T之對外開放裝置50。該對外開放裝置包含至少一對外開放桿51,較佳地固定地安裝於框架33及構造成藉由該織物之兩側向邊緣之漸進地相距來決定一開口,該織物通過該對外開放桿上於該織物之下降朝向一收集滾輪31並在寬度上延伸在該對外開放桿上呈一單一層的織物。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至少一收集滾輪31,其可旋轉地安裝於該框架及被指定來自該對外開放裝置接收織物及在其上收集該織物成一單一連續層,該收集滾輪係能夠繞一個別旋轉軸旋轉。
捲布及/或收集組3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中繼滾輪70,其可操作地插設在該織物之該對外開放裝置與該收集滾輪之間沿著該織物之一前進路徑,該中繼滾輪接收來自該對外開放裝置之該織物並將其以一單一層送向該收集滾輪。該中繼滾輪係能夠繞一個別旋轉軸旋轉,且該中繼滾輪係沿著該個別旋轉軸縱向地拉伸。
捲布及/或收集組3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拉伸器滾輪60或張緊滾輪,安裝於該框架於一可操作中間位置介於 對外開放裝置50與該收集滾輪之間並配置有一實質上平行於該收集滾輪之旋轉軸之個別縱軸L。拉伸器滾輪60係經組構以與向該收集滾輪前進之織物T交互作用,用來將其張緊平坦,將其在該拉伸器滾輪之兩側向端61、62之間加寬。
如圖13及14中範例所示,中繼滾輪70具有一安置於一第一垂直平面71上之個別旋轉軸,收集滾輪31具有一安置於一第二垂直平面72上之個別旋轉軸,及拉伸器滾輪60具有一安置於一第三垂直平面73上的其之縱軸L。
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於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使得該第三平面與該第一平面之間之距離至少等於第二平面72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且第二平面72及第三平面73係位在第一平面71所界定之相同半空間中。
第三平面73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係較佳地完全相等於第二平面72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換言之,拉伸器滾輪60係垂直地與收集滾輪31對齊(如圖13所示,其中拉伸器滾輪60係表示在該收集滾輪下方之一連續線上)。
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定位在收集滾輪31之下。
如圖13及14所示者,該第一垂直平面及/或該第二垂直平面及/或該第三垂直平面係平行於織針承載器件O之一中心軸。
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使得第三平面73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係大於第二平面72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換言 之,拉伸器滾輪60係位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於一相對於收集滾輪31之前進位置,即,在該收集滾輪相對於中繼滾輪70之一相對側上。此實施例係顯示於圖13中,其中拉伸器滾輪60係在該收集滾輪下方之一虛線上(且係相對於該收集滾輪前進)。
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於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並與該中繼滾輪呈一側向距離,即,在關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中心軸的一垂直平面上,大於該收集滾輪與該中繼滾輪的個別側向距離。
收集滾輪31與該中繼滾輪相對之個別旋轉軸、收集滾輪31之個別旋轉軸、中繼滾輪70之個別旋轉軸及拉伸器滾輪60之縱軸L係較佳地彼此平行,較佳為水平。
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可較佳地包含捲動織物之裝置80將織物捲到收集滾輪31上,經組構成用來賦予來自織針承載器件O之織物T的前進,及用來連續地且均勻地捲繞該織物在收集滾輪31上。
捲動織物之裝置80較佳地包含至少一曳引滾輪81,其可移動地安裝於該框架以便能與收集滾輪31於該織物所橫交的一接觸線C上接觸,曳引滾輪81係經組構成用來旋轉以傳遞一對應旋轉至該收集滾輪及決定該織物在該收集滾輪上的連續捲繞。
曳引滾輪81係較佳地定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並與該收集滾輪垂直地對齊且較佳地位於其下。
至少一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 組中並與該曳引滾輪垂直地對齊且較佳地位於其下。
曳引滾輪81係較佳地可繞一安置於一第四垂直平面上之個別旋轉軸旋轉。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使得第三平面73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至少等於該第四平面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
曳引滾輪81係較佳地定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並與中繼滾輪70呈一側向距離,即,在關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中心軸的一垂直平面上,至少等於該曳引滾輪與該中繼滾輪的個別側向距離,及/或其中該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彼此重合。
至少一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使得第三平面73與第一平面71之間之距離大於該第四平面與該第一平面之間之距離。
至少一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於一相對於該曳引滾輪之前進位置中,即,在該曳引滾輪相對於中繼滾輪70之一相對側上。
該至少一拉伸器滾輪係較佳地定位在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並與該中繼滾輪呈一側向距離,即,在垂直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中心軸的一平面上,大於該曳引滾輪與該中繼滾輪的側向距離。
如圖14中範例所示者,捲動織物之裝置80較佳地包含一第一曳引滾輪81及一第二曳引滾輪82,其皆作用於一個別接觸線C上且在該收集滾輪上,用以對該收集滾輪傳遞一旋轉及決定該織物在該收集滾輪上的連續捲繞,該織 物連串地橫交該等第一及第二曳引滾輪所界定之接觸線C。
該至少一拉伸器滾輪係插設在第一曳引滾輪81與一第二曳引滾輪82之間。
至少一拉伸器滾輪60係位於捲布及/或收集組中於第一曳引滾輪81與第二曳引滾輪82之間之一中間位置上。
至少一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定位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並與該中繼滾輪呈一側向距離,即,在垂直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中心軸的一平面上,大於該第一曳引滾輪與該中繼滾輪的個別側向距離,及小於該第二曳引滾輪與該中繼滾輪的個別側向距離。
中繼滾輪70亦可較佳地為一拉伸器滾輪,在這種情況下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具有兩個拉伸器滾輪60。
捲布及/或收集組30可包含一傳統型式之拉伸器滾輪60(或兩個拉伸器滾輪,在這種情況下之中繼滾輪亦具有拉伸器滾輪的功能),即,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面向的一或兩個拉伸器滾輪,其將說明如下。
於圖7-12所示之捲布及/或收集組的說明實施例中,拉伸器滾輪60亦執行一中繼滾輪之功能;事實上(特別見圖7、8、1及11),拉伸器滾輪60係定位在該對外開放裝置之下游並於一相對於該收集滾輪之縮回位置中,該拉伸器滾輪係能夠從該對外開放裝置接收已開放之織物並將其以一單一(及扁平)層之形式送向該收集滾輪。
本發明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可較佳地額外地包含拉動裝置90於由織針承載器件O所連續生產之織物T的向 下方向拉動,該拉動裝置決定該織物之一張緊的下降進入收集空間S中。拉動裝置90較佳地包含一或多個拉動滾輪,彼此串聯,且作用在該織物上以迫使其向收集滾輪31前進。於圖13及14中,係以範例顯示三個拉動滾輪91、92及93,位置成彼此串聯且依序由織物T所橫交。
本發明之捲布及/或收集組可較佳地額外地包含切割裝置(例如習知型式者,並未例示出來),其配置在扁平化裝置95之下游(如上所述)且能夠沿著一較佳垂直母線縱向切割由該針織機所生產之管狀織物T,藉此能夠隨後地將其對外開放並將其捲繞成一單一層於收集滾輪31上。
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可根據需要而包含致動器(例如電動馬達或氣動致動件),其賦予該組的不同器件之旋轉,諸如拉伸器滾輪、中繼滾輪、拉動滾輪、曳引滾輪及/或收集滾輪。例如,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可包含個別的致動器作用在該收集滾輪(或曳引滾輪)上,以便讓其旋轉及決定其上之織物之捲繞。
特別參照圖15及15a,以下是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面向的拉伸器滾輪之說明,其獨立於先前面向,且被指定用於該開放式之圓形針織機的捲布及/或收集組中。
拉伸器滾輪60或張緊滾輪,係指定為安裝於一捲布及/或收集組30之框架33於一中間位置上,介於該針織機之織針承載器件O與用於該織物之收集滾輪31之間,且經配置一個別縱軸L,該縱軸實質上平行於收集滾輪31之旋轉軸。
拉伸器滾輪60係經組構成與朝向收集滾輪31前進之織物T交互作用,使得該織物越過該拉伸器滾輪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之周圍、並與其接觸,且係經組構成拉伸該織物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兩相對側向端61及62。
該拉伸器滾輪係經組構成用來在一寬度上方向漸進地開放該通過拉伸器滾輪上之織物,使得該織物到達收集滾輪31時為開放的且在其之整體長度上均勻地拉伸。此外,該拉伸器滾輪係經組構成以便抵抗接近該織物之兩外部邊緣的織物部分縱向地,即,於該織物之滑動方向上捲動之趨勢。拉伸器滾輪60包含一可安裝於該框架及具有縱軸L之桿63,及可旋轉地安裝於桿63以便能夠在該桿上旋轉之複數個軸瓦65,各軸瓦獨立於其他軸瓦,繞一個別旋轉軸66a。各軸瓦65在一個別展開平面66上展開,該展開平面相對於拉伸器滾輪63之該桿之縱軸L橫向地而非垂直地傾斜。
換言之,各軸瓦係配置為非垂直於該桿,及繞相對於桿63之縱軸L傾斜的其之一旋轉軸旋轉。此外,各軸瓦65之個別旋轉軸係垂直於該個別展開平面66,且各軸瓦65當停留在該個別展開平面66上時係繞其之旋轉軸旋轉。
各軸瓦65係較佳地可旋轉地安裝於桿63藉此能夠於該桿上繞其之旋轉軸自由地空轉。換言之,軸瓦65係較佳地不被一致動器啟動,且係可在兩者旋轉方向上繞其之旋轉軸66a自由旋轉。各軸瓦藉由該織物朝向收集滾輪31前進的效果而被織物T旋轉且與其接觸。換言之,各軸瓦之旋轉藉由在其上抽拉前進之織物的效果而發生。
各軸瓦65之旋轉速度係較佳地在其與織物T接觸的所有點上相等於該織物的前進速度。
如圖15所示者,複數個軸瓦65較佳地包含一第一組軸瓦68及一第二組軸瓦69,該第一組軸瓦具有軸瓦65其具有個別的展開平面66全部相對於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桿的縱軸呈一相同第一傾斜角度α,及該第二組軸瓦69具有軸瓦65其具有個別的展開平面66全部相對於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桿的縱軸L呈一相同第二傾斜角度。
第一組軸瓦68較佳地自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桿的一中心部分64延伸至該拉伸器滾輪之一第一端61,且第二組軸瓦69自該桿的該中心部分延伸至該拉伸器滾輪之一與第一端61相對的第二端62。
該第一傾斜角度α及該第二傾斜角度係較佳地相對於縱軸L之一垂直軸,或相對於該桿之中心部分64為鏡射或相對。
第一組軸瓦68之各軸瓦65係較佳地經組構成用來在與其接觸之織物部分上施加一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一端61之拉伸力,及第二組軸瓦69之各軸瓦65係經組構成用來在與其接觸之織物T的個別部分上施加一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二端62之拉伸力,使得總體織物T在寬度上於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一端61與第二端62之間完全地開放或拉伸。
第一組軸瓦68之軸瓦65的展開平面66之第一傾斜角度係較佳地等於一角度,其相對於該桿之該縱軸係小於89°及/或小於87°及/或小於85°及/或小於80°,及係大於 50°及/或大於60°及/或大於70°。
該第二傾斜角度係較佳地相對於該縱軸之一垂直軸與該第一傾斜角度呈鏡射,且係等於該第一傾斜角度之角度。
由第一組軸瓦68之該等軸瓦的展開平面66與拉伸器滾輪60之該縱軸所形成之較小角度的總值,以及由第二組軸瓦69之該等軸瓦的展開平面66與該拉伸器滾輪之該縱軸所形成之較大角度的值,係較佳地實質上180°。
由第一組軸瓦68之軸瓦65的展開平面66與該拉伸器滾輪之縱軸L所形成之較小角度的代數總值,以及由第二組軸瓦69之軸瓦65的展開平面66與該拉伸器滾輪之縱軸L所形成之個別較小角度的值係較佳地0°,即,由該第一組軸瓦的展開平面與縱軸L所形成之較小角度的值,以及由該第二組軸瓦的展開平面與縱軸L所形成之較小角度的值係彼此相等且相對。
同樣地,各軸瓦65較佳地具有其之旋轉軸傾斜一角度,其相對於該桿之該縱軸係大於1°及/或大於3°及/或大於5°及/或大於10°及小於40°及/或小於30°及/或小於20°。
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安裝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使得織物T在其繞拉伸器滾輪60之前進上係限制性地捲繞至該拉伸器滾輪之該外部表面之一接觸部分,該接觸部分係連續的且延伸一小於全轉的預定角度,自該織物開始接觸該拉伸器滾輪的一附接線,至該織物脫離該拉伸器滾輪且於其之一路徑上前往收集滾輪31的一脫離線。該接 觸部分在各軸瓦上即刻地變化及相對於拉伸器滾輪60之該桿維持恆定於該空間中。
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安裝於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使得織物T係捲繞於其上至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接觸部分對應於第一組68的軸瓦65之個別軸瓦部分,其能夠在該等軸瓦旋轉期間將疊加的織物移向該拉伸器滾輪之該第一端,以及對應於第二組軸瓦69之個別軸瓦65部分,其能夠在該等軸瓦旋轉期間將疊加的織物移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二端62。
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安裝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中,使得對應於該接觸部分之第一組軸瓦68之軸瓦部分係面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一端61,以及對應於該接觸部分之第二組軸瓦69之軸瓦部分係面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二端62,使得織物T於其沿著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接觸部分的路徑中係從第一組軸瓦68及第二組軸瓦69側向地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兩端開放及拉伸。
在該織物於該附接線與該脫離線之間的前進中,拉伸器滾輪60各軸瓦65較佳地沿著該滾輪之縱軸L側向地拉伸與其接觸之織物達一定量,而該定量係正比於軸瓦之個別展開平面相對於該桿之縱軸L的傾斜角度、及正比於該接觸部分在該附接線與該脫離線之間的角度及表面延伸。
桿63係較佳地固定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之框架33,使得該拉伸器滾輪之附接線與脫離線之間的織物T中, 與第一組軸瓦68之軸瓦接觸的部分係漸進地抽拉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一端61,而與第二組軸瓦69之軸瓦接觸的部分係漸進地抽拉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第二端62。
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經組構成可安裝於該捲布及/或支撐組之該框架,保持該桿的縱軸L固定及變化該桿的角度位置,藉此相對於織物T之該附接線與該脫離線修改軸瓦65之角度位置。如此一來,係可能變化在該織物上之該等軸瓦的效果,而增加或降低由該等軸瓦所執行的側向拉伸。
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未示出),拉伸器滾輪60係安裝於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框架33,使得軸瓦65施加一面向桿63之中心部分64的力及決定織物T的窄化,即,於該織物在該滾輪上通過時寬度上的降低或封閉。
如圖15及15a所示者,該等軸瓦的每一者皆具有一碟、輪子或滾輪構造,其等特別具有一圓形截面。
各軸瓦65較佳地具有一實質上環形的外部軸瓦。第一組軸瓦68的所有軸瓦65係彼此相同,且第二組軸瓦69的所有軸瓦65係彼此相同。又更佳地,如圖式中範例所示者,拉伸器滾輪60的所有軸瓦65係彼此相同,僅可能有相對於他們安裝於桿63上之一相對傾斜角度的變化。軸瓦65係較佳地藉由模製例如塑膠材料來實現。
軸瓦65係較佳地經組構藉此避免織物T在該外部表面上之滑動,使得該織物於其介於該附接線與該脫離線之間的前進上,不會在該等軸瓦上滑動或跑動,但卻係恆 定地與該等軸瓦之該外部表面接觸且因而朝向該拉伸器滾輪之端61及62拉伸。
軸瓦65較佳地在其外部表面包層有橡膠,或其他適合增加該織物在該等軸瓦上之抓力及該等軸瓦對該織物所施加之張力的材料。
各軸瓦65係較佳地藉由一個別平面軸承安裝於該桿,該軸瓦係可繞該軸承旋轉且該軸瓦係在內部上穩固地拘束至該拉伸器滾輪之該桿。該桿較佳地具有一多邊形區段(較佳地非圓形)及各軸瓦之軸承具有一形狀與該桿區段互補的中心孔,藉此避免該軸承在該桿上的旋轉及/或導引該等軸瓦以正確的傾斜角度插在該桿上。
該平面軸承係較佳地一軸套或者該平面軸承為一由自體潤滑高科技聚合物所製成之軸套或軸承,具有低摩擦係數且含有金屬及金屬合金。
第一組軸瓦68及第二組軸瓦69之個別軸瓦65係側向上彼此側面相接且較佳地實質接觸。該拉伸器滾輪僅可能在一或多個縱向部分處,在其中擬執行織物T朝向收集滾輪31前進之寬度上的拉伸之該滾輪之第一端61及第二端62之間具有軸瓦65。
在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中,該拉伸器滾輪係較佳地橫向地(較佳為垂直地)配置於織物T的前進方向於一點上,其中該織物接觸拉伸器滾輪60於該點且開始繞滾輪60前進。拉伸器滾輪60係較佳地安裝於捲布及/或收集組30之框架33於一介於對外開放裝置50與收集滾輪31之間之中間 位置中。
觀察上述的拉伸器滾輪,本發明之標的,其可有利地使用在一根據本發明之捲布組的內部,例如圖7中的捲布組,或參照圖13或14所述的捲布組,或參照圖16-18或19-21所述的捲布組。大致上,本發明之拉伸器滾輪60可與任何開放型式的圓形針織機一起使用,根據本發明者以及習知型式者,包括替換已經存在於機器中的拉伸器滾輪。
此發明如其所構思者,係可允許眾多修改及變體,全部落入發明概念之範疇內,且所提及之組件可由其他技術等效元件替換。此發明提供重要的優點。主要地,發明讓習知技術的某些缺陷排除掉。
進一步地,該兩個腿基底框架賦予獲得開放型式之圓形針織機,其具有一相對於習知方案之較小的總體尺寸,特別是較小的寬度。
進一步地,該具有兩個腿基底框架之開放式針織機賦予促進該機器本身之輸送,且特別是輸送具有整個基底框架已安裝的機器,包括使用一標準型式之輸送裝置。
該具有兩個腿基底框架之開放式針織機之進一步優點係有關於對該機器的更高進接性,且特別是進接該收集空間及接近該針織頭與該織針承載器件的可能性。
該具有兩個腿基底框架之開放式針織機之進一步優點係有關於快速地及輕易地實施由該捲布及/或收集組所生產及收集之織物的裝載及卸載操作的可能性。
該具有兩個腿基底框架之開放式針織機之進一 步優點係有關於增加可由該機器生產之織物之寬度(或其之抽拉),係藉由增加該機器之縱向尺寸而不增加其之橫向阻礙的可能性;換言之,該機器可顯著地於縱向上加長而不會導致橫向方向上相當程度的放寬。
該具有兩個腿基底框架之開放式針織機之特徵進一步在於簡單的及合理的結構,且讓實際上機器的實現、安裝、設置及維修之操作簡單化。
進一步地,該具有兩個腿基底框架之開放式針織機賦予相對於習知機器的生產率之增加。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能夠提供眾多優點之該捲布及/或收集組的各種實施例。主要上,本發明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之特徵在於一簡單、緻密及合理的結構,且讓該機器於基底框架上之安裝從支撐負載之觀點以及從相對於該織針承載器件的同步旋轉之觀點皆可有效地完成。
進一步地,本發明之捲布及/或收集組係能夠有效地且均勻地開放及拉伸該織物,避免形成皺摺及捲曲所收集織物之邊緣。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隨後又提供眾多優點之拉伸器滾輪。
首先,本發明之拉伸器滾輪賦予完全地開放及將該織物有效地拉伸出來且在一平面組態中,避免並防止形成皺摺及沿著該織物之整體寬度折疊。進一步地,該拉伸器滾輪賦予讓織物在其到達該收集滾輪之前使該織物均勻拉伸,導致將該織物拉伸出來的有利效果。
進一步地,該拉伸器滾輪排除該織物之側向側的上捲之問題,且特別是開放式針織機的技術領域中所感嘆的問題。
同時,該拉伸器滾輪賦予降低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內部上所需之空間,用來在織物捲繞在該收集滾輪上之前執行有效的向外拉伸;此係轉換成該整體捲布及收集組的大體緻密。
本發明之拉伸器滾輪的進一步優點在於其之模組化,其係藉由使用複數個可獨立安裝的相異軸瓦來實現。此模組化增加該拉伸器滾輪的通用性,其係轉換成各種形式之可處理織物及各種尺寸的更大適應性。該通用性係有關於該織物的部分(於寬度上)拉伸的選擇,以及加諸於該織物上之側向拉伸的實體。此外,該拉伸器滾輪之結構(特別是其之模組化)使其可簡單地實現且表示其特徵在於相對於所提供的性能及品質之一適中的總體成本。
30‧‧‧捲布及/或收集組
31‧‧‧收集滾輪
33‧‧‧支撐框架
34‧‧‧樑
35,36‧‧‧側向支撐板
40‧‧‧安裝裝置
41‧‧‧安裝托架
50‧‧‧對外開放裝置
51‧‧‧對外開放桿
52,53‧‧‧端
54‧‧‧中心部分
55,56‧‧‧直線部分
57‧‧‧導引環
60‧‧‧拉伸器滾輪
T‧‧‧織物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針織品的圓形針織機,其具「開放」型式且經組構用來生產織物及將其收集成一開放組態,即呈一單一層,該機器包含:一基底框架,其構成該機器之承載結構及包含一支撐上環或元件、一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及至少兩個支撐腿,該等支撐腿在至少兩個相異的、及側向地相距之位置中,被插設在該上環及該下部基底之間並連接,使得該上環係垂直地重疊在該下部基底上且與其相距,及使得他們之間有一收集空間被垂直地界定,該收集空間沒有該基底框架之元件且指定用來可移動地容納該針織機所生產之織物的一捲布及/或收集組;一針織頭,其可安裝至該上環,該針織頭設有呈一織針圓筒或一針板之形式的可旋轉之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設有可移動地安裝於該至少一織針承載器件的複數個織針、且設有用於選擇性地啟動該等複數個織針以賦予織物之生產的操控裝置;一捲布及/或收集組,其可移動地容納於該收集空間中且經組構及預先設置成至少開放及拉伸,或甚至可能地由該織針承載器件捲布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而將其捲繞成一單一層及連續地在至少一收集滾輪上;其中整體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可旋轉地安裝並懸掛於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藉此垂直地懸吊於該 收集空間中。
  2. 如請求項1之針織機,其中該針織頭係安裝於該上支撐環使得該織針承載器件可繞一實質垂直的中心軸旋轉;及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懸掛於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以穩固地或以角度座標化方式與該織針承載器件一起旋轉;及/或其中該織針承載器件,較佳地一織針圓筒,具有大於24吋、及/或大於26吋、及/或大於30吋、及/或大於36吋、及/或大於40吋的直徑。
  3. 如請求項1或2之針織機,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缺少可將其連接及/或定中心至該基底框架之下部及/或側部的支撐器件,特別是,該捲布及/或收集組缺少可將其連接至該基底框架之下部基底或交叉基底、及/或該基底框架之該等腿的支撐器件。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包含一支撐框架,該支撐框架容納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收集裝置、及由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可能捲布裝置,該支撐框架之上包含可固定至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並經組構及經設定尺寸以可懸吊地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整體負載的安裝裝置,其中該整體負載包含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收集到該至少一收集滾輪上的織物之重量,且包含由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旋轉所決定、並傳送至該基底框架或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應力;及/或其中該安裝裝置係獨有地配置在該支撐框架中之一上部位置且係不存在於該框架之下及/或側向 上;及/或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全部懸掛於該基底框架且該整體負載係全部被該基底框架所支撐,或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係全部懸掛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且該整體負載係全部被該織針承載器件所支撐。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安裝裝置包含至少一安裝托架,其直接連接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支撐框架至該織針承載器件,以便讓該捲布及/或收集組與該織針承載器件穩固,該至少一安裝托架支撐上述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整體負載,並同時作為從該織針承載器件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的驅動傳送器件,藉此該織針承載器件及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旋轉同步地且共軸地發生,即,繞該中心軸之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決定的角度旋轉,係對應於繞相同軸之該捲布及/或收集組的相同角度旋轉;及/或其中該至少一安裝托架係固定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單一連續軸瓦,該軸瓦具有一包含在10°與180°之間、及/或包含在20°與150°之間、及/或包含在30°與120°之間、及/或包含在45°與90°之間相對於該中心軸的角度延伸。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基底框架包含一固持環,該固持環相對於該上環且與其共軸地安裝於該等腿之一下部位置中,該固持環具有一中心孔,其中由該機器所生產及來自該織針承載器件之織物穿過該中心孔而漸進地下降到該收集空間中,且該固持環包含一外部環及一內部環,該外部環固定至且穩固地拘束於 該基底框架,而該內部環與該外部環共軸且可旋轉地安裝於該外部環;及/或其中該固持環之外部環及內部環整體上實現一較佳為回轉型式之第五輪或軸承。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安裝裝置包含固定器件,其直接連接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支撐框架至該固持環之內部環,藉此讓該捲布及/或收集組與該內部環穩固,該固定器件至少部份地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負載;及/或其中該安裝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個別驅動的傳送器件,其連接該織針承載器件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支撐框架或至該固持環之內部環,使得該織針承載器件、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該內部環之旋轉同步地且共軸地發生,即,繞該中心軸之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一決定的角度旋轉,係對應於繞相同軸之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該內部環的角度旋轉。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固定器件係經組構成用來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整體負載,及該傳送器件係經組構成用來傳送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旋轉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至該內部環,而不支撐該上述之負載;及/或其中,替代性地,該固定器件係經組構成用來支撐該捲布及/或收集組之負載的一分率,及該傳送器件係經組構成用來傳送該織針承載器件之旋轉至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及至該內部環,並同時支撐未被該固定器件所支撐之上述負載的剩餘分率;及/或其中被該固定器件所支撐之該分率係大於負載的80%、及/ 或大於負載的60%、及/或大於負載的40%;及/或其中被該傳送器件所支撐之該剩餘分率係對應地分別低於負載的20%、及/或低於負載的40%、及/或低於負載的60%。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支撐框架包含一樑及一對側向支撐板,該樑係定位成實質上水平於該收集空間中,而該對側向支撐板係固定於該樑之兩相對側且面向彼此,該等側向支撐板係實質垂直地定位,該樑及該等側向支撐板可支撐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該收集裝置、及/或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的該捲布裝置;及/或其中該樑縱向延伸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下方,且相對於該織針承載器件之中心軸呈實質對稱且平行於該中心軸;及/或其中該固定器件包含一或多個螺絲,或一或多個焊接縫(weld beads)或等效之裝置,以將該支撐框架之樑直接固定於該基底框架之固持環之內部環;及/或其中該固定器件包含一可將該框架安裝至該固持環之內部環的個別安裝托架。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針織機,其中該捲布及/或收集組具有一總體空重,即具有該收集滾輪但不具有由該機器所生產之織物,該總體空重與可捲繞在該收集滾輪上之最大量的織物之重量,係階級上或實質上相等,及/或該總體空重所包含之重量係為可捲繞在該收集滾輪上之最大量的織物之重量的90%與110%之間、或80%與120%之間、或70%與130%之間、或50%與150%之間、或20%與200%之間;及/或其中該織針承載器件係一織 針圓筒或一針板;及/或其中該針織機係一包含一單一織針承載器件之單針床型式,或一包含兩個織針承載器件、而其分別為一織針圓筒及一針板之雙針床型式。
TW103118070A 2013-05-28 2014-05-23 具有織物之取下及收集組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編機 TWI670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S2013A000077 2013-05-28
IT000077A ITBS20130077A1 (it) 2013-05-28 2013-05-28 Macchina tessile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di tipo ¿open¿ con gruppo di tiraggio e/o raccolta del tessut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6216A true TW201506216A (zh) 2015-02-16
TWI670402B TWI670402B (zh) 2019-09-01

Family

ID=4879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8070A TWI670402B (zh) 2013-05-28 2014-05-23 具有織物之取下及收集組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編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004440B1 (zh)
CN (1) CN104178905B (zh)
BR (1) BR112015029841B1 (zh)
IT (1) ITBS20130077A1 (zh)
TW (1) TWI670402B (zh)
WO (1) WO2014191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3968B (zh) * 2017-12-21 2020-08-11 佰龙(湖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剖布机的机架总成
CN115573091B (zh) * 2022-11-07 2024-05-03 南通郝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85401A1 (de) * 1963-09-14 1969-09-25 Terrot Soehne & Co C Gestell fuer Rundstrickmaschinen
JPS6359459A (ja) * 1986-08-23 1988-03-15 グンゼ株式会社 メリヤス丸編機の生地捲取装置
FR2661925B1 (fr) * 1990-05-10 1993-07-02 Legay Alain Methode de stockage d'un tricot sortant d'un metier circulaire a tricoter et metier pour la mise en óoeuvre de la methode.
JPH0577985A (ja) * 1991-09-20 1993-03-30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Kk 丸編機の巻取部における切断編地端部の処理装置
IT1252504B (it) 1991-09-23 1995-06-19 Vignoni Srl Avvolgi-pezze per macchine circolari da maglieria
JPH0860501A (ja) * 1994-08-08 1996-03-05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Kk 開反巻取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丸編機
US5575162A (en) * 1995-10-03 1996-11-19 Guilford Mills,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wist in a knitted fabric
US5649435A (en) * 1995-11-07 1997-07-22 Union Underwear Company, Inc.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replaceable knitting head
US6000246A (en) * 1998-06-02 1999-12-14 Hsieh; Wen-Bin Stepless speed change type cloth take-up device for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IT1309184B1 (it) * 1999-02-23 2002-01-16 Vignoni Srl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distendere e raccogliere untessuto a maglia prodotto da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DE10120736C1 (de) 2001-04-25 2003-02-13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BRPI0418740A (pt) * 2004-04-14 2007-12-11 Santoni & C Spa máquina de tricotamento circular e método para coleta de um tecido produzido por uma máquina de tricotamento circular
WO2006119717A1 (en) * 2005-05-11 2006-11-16 Amtek, Spol. S.R.O.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device for knitwork wide drawing-off
TW200724744A (en) * 2005-12-27 2007-07-01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A fabric rolling machine
TWM316268U (en) * 2007-01-17 2007-08-01 Ren-Yue Ke Platform structure of dual arm knitting machine
KR20090038596A (ko) * 2007-10-16 2009-04-21 쌍용기계공업주식회사 원형 편물기의 권취장치
IT1396191B1 (it) * 2009-10-07 2012-11-16 Santoni & C Spa Dispositivo avvolgitore per l'avvolgimento di una striscia di tessuto o di maglia o simile su un rullo, particolarmente per macchine circolari per maglieria.
CN202023049U (zh) * 2011-02-25 2011-11-02 泳立(厦门)机械有限公司 圆编织机卷布杆抗张力改进结构
JP2013019082A (ja) * 2011-07-13 2013-01-31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電子柄編機の巻取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2272540U (zh) * 2011-09-28 2012-06-13 浙江欣君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圆纬机卷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29841A2 (pt) 2017-07-25
BR112015029841B1 (pt) 2021-11-03
WO2014191868A1 (en) 2014-12-04
EP3004440B1 (en) 2018-08-29
CN104178905A (zh) 2014-12-03
EP3004440A1 (en) 2016-04-13
ITBS20130077A1 (it) 2014-11-29
TWI670402B (zh) 2019-09-01
CN104178905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0401B (zh) 具縮小尺寸之基底框架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EP1155176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tching and collecting a knitted fabric produced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JPH0860501A (ja) 開反巻取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丸編機
JP2009516090A (ja) 円形編み機のための引張装置
TW200949035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rotatable blade for cutting a fabric tube
TWI670402B (zh) 具有織物之取下及收集組之用於針織品的開放式圓編機
TW201508111A (zh) 用於開放式圓編機中之織物之取下及/或收集組的張緊輥輪
CN209038677U (zh) 一种经编机
KR101623859B1 (ko) 폭 및 각도 조절이 용이한 폴딩부가 구비된 독립 적층식 휴대용 물티슈 제조장치
JP2011099188A (ja) 延反装置
CN104178908A (zh) 针织品用打开型针织圆纬机的织物的可拆卸和/或收集组
BR112018009360B1 (pt) Máquina de malharia circular do tipo aberto para a produção de manta variável em largura e aberta
JP2010115198A (ja) フィルタトウ帯を搬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US3802035A (en)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double knit fabric
CN208684026U (zh) 一种卷布装置
TWI616567B (zh) 用於產生紗線捲筒之機器的模組
CN209010821U (zh) 一种新型丝绸面料切断装置
CN211110105U (zh) 滤袋布退卷机构
CN217397973U (zh) 一种非制造布加工设备双轴放卷熔接储料机构
US3749624A (en) Method of making a bias laid ribbon
CN206666732U (zh) 一种改进型纱架
JP2021054568A (ja) 製品搬出・巻芯供給装置
TWI534317B (zh) The knitting device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04775229A (zh) 圆形编织机的卷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