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4612A -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4612A
TW201504612A TW102125609A TW102125609A TW201504612A TW 201504612 A TW201504612 A TW 201504612A TW 102125609 A TW102125609 A TW 102125609A TW 102125609 A TW102125609 A TW 102125609A TW 201504612 A TW201504612 A TW 2015046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housing
component
effective
gene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9095B (zh
Inventor
Wen-Chieh Hsu
Ming-Chih Chen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2125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9095B/zh
Priority to CN201310337107.0A priority patent/CN104298307A/zh
Priority to US14/109,963 priority patent/US937965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4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4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0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3/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a control method other than vector control
    • H02P23/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a control method other than vector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damping motor oscillations, e.g. for reducing hu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力反饋機構,設置於一殼體內,用以抑制該殼體之振動。該力反饋機構包含有一加速度感測器、一力量產生器以及一控制器。該加速度感測器用來偵測該殼體之一加速度參數。該力量產生器用來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分別產生一有效力,且該第一方向實質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該控制器電連接該加速度感測器與該力量產生器。該控制器取得並分析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與方向性,以根據該絕對值及該方向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相應的有效力。

Description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力反饋機構,尤指一種可有效抑制殼體振動的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觸控螢幕逐漸取代一般僅具有顯示功能的顯示螢幕,成為電腦系統的主流配備,觸控螢幕的表面可被直接觸摸按壓以方便地輸入控制指令。觸控螢幕已被大量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及一體成型電腦。然而,在觸控螢幕上點擊或滑動時,使用者施加的外力會造成筆記型電腦或一體成型電腦的螢幕端晃動,例如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端會相對系統端搖晃,一體成型電腦的螢幕端會相對底座搖晃。若螢幕端的晃動幅度過大或持續時間太久,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有效抑制觸控螢幕的過度晃動的機制及相關操作方法,便為現今電腦產業的重點發展目標之一。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有效抑制殼體振動的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力反饋機構,設置於一殼體內,用以抑制該殼體之振動。該力反饋機構包含有一加速度感測器、一力量產生器以及一控制器。該加速度感測器用來偵測該殼體之一加速度參數。該力量產生器用來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分別產生一有效力,且該第一方向實質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該控 制器電連接該加速度感測器與該力量產生器。該控制器取得並分析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與方向性,以根據該絕對值及該方向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相應的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控制器比較一門檻參數和該加速度參數之該絕對值,並在該絕對值大於該門檻參數時啟動該力量產生器以產生該有效力,且在該絕對值小於該門檻參數時關閉該力量產生器。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控制器在該加速度參數之該方向性同向於該第一方向時,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沿著該第二方向的該有效力。該控制器另在該方向性同向於該第二方向時,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沿著該第一方向的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電磁元件、一磁性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磁性元件活動地設置在該電磁元件上,該配重元件連接該磁性元件。該控制器驅動該電磁元件產生磁場變化,使該磁性元件相對該電磁元件移動,以透過該配重元件之簡諧振動產生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轉動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轉動元件具有一轉軸,該配重元件以偏心方式設置在該轉軸上。該配重元件隨著該轉軸之旋轉運動而產生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擺動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配重元件連接於該擺動元件之一橋接桿。該配重元件隨著該橋接桿之往復移動而產生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力量產生器另包含至少二避震元件,設置在該配重元件之兩相對側面。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力反饋機構另包含有一 計時器,電連接該控制器。該控制器利用該計時器計算一預設週期,以週期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控制器每隔該預設週期決定是否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有效力;或依據該殼體之振動週期,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和該殼體具有實質相同振動週期的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以及一力反饋機構。該第二殼體之一端邊以可相對活動的方式設置在該第一殼體。該力反饋機構設置在該第二殼體相對該第一殼體之另一端邊。該力反饋機構包含有一加速度感測器、一力量產生器以及一控制器。該加速度感測器用來偵測該殼體之一加速度參數。該力量產生器用來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分別產生一有效力,且該第一方向實質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該控制器電連接該加速度感測器與該力量產生器。該控制器取得並分析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與方向性,以根據該絕對值及該方向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相應的有效力,藉此平衡該第二殼體相對該第一殼體的振動。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一種使用力反饋機構來抑制殼體振動的方法,其包含有:偵測一加速度參數,判斷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比較一門檻參數和該絕對值,以及該絕對值大於該門檻參數時,產生一有效力以平衡該殼體的振動。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方法在該絕對值小於該門檻參數時,係不產生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方法另包含有:判斷該加速度參數之方向性,以及根據判斷結果,產生相反於該方向性的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產生該有效力另包含有:每隔一預設週期即重新偵測該加速度參數,以及依據新取得之該加速度參數,決定是否產生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產生該有效力另包含有:取得該殼體之振動週期,以及產生和該殼體具有實質相同振動週期的該有效力。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有效力之最大強度值實質相等於該門檻參數。
本發明在電子裝置的殼體設置一種力反饋機構,力反饋機構可偵測殼體振動所產生的加速度參數,即時地判斷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和方向性,以決定是否要主動地產生沿特定方向的有效力。殼體往第一方向晃動時,力反饋機構產生沿著第二方向的有效力:殼體往第二方向晃動時,力反饋機構產生沿著第一方向的有效力,故力反饋機構會產生相對殼體振動的反作用力,以抵銷殼體的振動能量,減小殼體的振動幅度,以達到縮短殼體的振動時間的目的。此外,力反饋機構可利用電磁感應方式,偏心塊轉動方式或往復擺動方式產生慣性力或撞擊力,以期能抑制殼體的振動力量。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可根據偵測所得的加速度主動產生反饋的有效力,以利用力平衡原理抵銷殼體振動的原始能量,提供使用者舒適友善的操作環境。
10‧‧‧電子裝置
12‧‧‧第一殼體
14‧‧‧第二殼體
141、143‧‧‧板部
16‧‧‧力反饋機構
18‧‧‧加速度感測計
20、20A、20B、20C‧‧‧力量產生器
22‧‧‧控制器
24‧‧‧電磁元件
26‧‧‧磁性元件
28‧‧‧配重元件
30‧‧‧轉動元件
32‧‧‧轉軸
34‧‧‧擺動元件
36‧‧‧橋接桿
38‧‧‧避震元件
40‧‧‧計時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A‧‧‧第二殼體的自然振盪波形
B‧‧‧門檻參數
C‧‧‧有效力的波形
600、602、604、606、608、610、612‧‧‧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力反饋機構之功能方塊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力量產生器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力量產生器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力量產生器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使用力反饋機構抑制殼體振動之方法流程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殼體的自然振盪與力量產生器所產生有效力的波形比較圖。
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二殼體的自然振盪與力量產生器所產生有效力的波形比較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10之示意圖。電子裝置10可為筆記型電腦或一體成型(AIO)電腦。電子裝置10包含一第一殼體12、一第二殼體14以及一力反體機構16。第一殼體12可為電子裝置10的系統端或底座,第二殼體14可為電子裝置10的螢幕端,且第二殼體14較佳地係配設有觸控式螢幕。第二殼體14之一端邊以可相對活動的方式設置在第一殼體12上,例如第二殼體14以可樞轉機制或非固定方式設置在第一殼體12。力反饋機構16則設置在第二殼體14相對第一殼體12的另一端邊。當使用者按壓第二殼體14的螢幕表面以輸入觸控指令時,第二殼體14通常會相對第一殼體12搖晃,此時力反饋機構16便可感應到殼體搖晃而觸發其力反饋功能,以減緩及抑制第二殼體14的晃動(振動)。
請參閱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力反饋機構16之功能方塊示意圖。一般來說,力反饋機構16係設置在電子裝置10的最大晃動處,即前述第二殼體14的未連接第一殼體12的自由端邊。力反饋機構16包含有一加速度感測計18、一力量產生器20以及一控制器22。加速度感測計18可持續偵測一加速度參數,例如第二殼體14的自由端邊的加速度。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對應到第 二殼體14相對第一殼體12的振動幅度,例如振動的振幅越大,絕對值就越大;振動的振幅減弱,絕對值相應變小。加速度參數的方向性對應到第二殼體14相對第一殼體12的振動方向,例如第二殼體14沿順時針方向擺動時,方向性為正值;第二殼體14若沿著逆時針方向擺動,方向性則轉為負值。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力量產生器20可利用慣性力或撞擊力,來產生具有抑制殼體振動功能的有效力。通常來說,有效力的生成方向係區分為彼此實質相對的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由於第二殼體14相對第一殼體12振動時係沿著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擺動,故力量產生器20可相應地產生相反於殼體振動方向的有效力,以減小殼體振動的振幅。本發明之力量產生器20的數種較佳實施態樣將於後敘明。此外,控制器22電連接於加速度感測計18和力量產生器20。控制器22可為力反饋機構16的專屬處理單元,或為電子裝置10的中央處理單元。控制器22利用加速度感測計18取得並分析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與方向性後,可根據分析結果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具有相對應數值及方向的有效力,以平衡第二殼體14相對第一殼體12的搖晃動能,達到停止第二殼體14振動之目的。
請參閱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力量產生器20A之示意圖。力量產生器20A設置在第二殼體14的板部141、143之間,板部141、143分別為第二殼體14的前蓋與後蓋。力量產生器20A可包含一電磁元件24、一磁性元件26以及一配重元件28。磁性元件26活動地設置在電磁元件24上,配重元件28則連接磁性元件26。控制器22可調整直流電的大小及流向來改變電磁元件24的磁場,以使磁性元件26可相對電磁元件24移動。控制器22利用電磁元件24控制配重元件28的上下振動,以產生往復的簡諧運動 或衝撞板部143的力量。簡諧運動係指配重元件28在不接觸板部141、143的情況下於第二殼體14內振動;衝撞力則表示配重元件28向上會撞到板部141,往下會經由電磁元件24撞擊板部143。換句話說,力量產生器20A可透過電磁驅動方式產生沿著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行進的慣性力或撞擊力(意即有效力),藉此抑制第二殼體14的振動。其中,有效力的量值正比於配重元件28的加速度大小。
請參閱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力量產生器20B之示意圖。力量產生器20B亦設置在第二殼體14的板部141、143之間。力量產生器20B可包含配重元件28以及一轉動元件30,配重元件28可以偏心方式設置在轉動元件30的轉軸32上,因此配重元件28可視為設置在轉動元件30上的偏心塊。轉動元件30可為一台電動機,當轉動元件30啟動時,轉軸32帶動配重元件28沿著圖示箭頭方向產生旋轉運動,以產生慣性力或撞擊力(有效力)來達到平衡殼體振動之目的。舉例來說,配重元件28的尺寸較小時,配重元件28的轉動不干涉於板部141、143,可產生慣性力平衡第二殼體14的振動;配重元件28的尺寸較大時,配重元件28的轉動可輪流衝撞板部141、143,以利用撞擊力抑制振動。特別的是,控制器22係利用配重元件28的順時針旋轉及逆時針旋轉來控制有效力的方向,並另藉由改變旋轉運動的角加速度來控制有效力的大小。
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力量產生器20C之示意圖。力量產生器20C設置在第二殼體14的板部141、143之間。力量產生器20C可包含配重元件28以及一擺動元件34,配重元件28連接在擺動元件34的橋接桿36上。擺動元件34具有發動機功能,可帶動橋接桿36在一定角度內沿著圖示箭頭方向來回擺動,故而配重元件28便會隨著橋接桿36的往復移動依次碰撞板部 141、143,而產生可抑制殼體振動的有效力(撞擊力)。於本發明之前述實施例,不同實施例中具有相同編號的元件係具有相同的結構與功能,例如配重元件28及板部141、143,故此不再重複敘明。
若力量產生器20產生撞擊性質的有效力,力量產生器20還可包含至少兩個避震元件38,分設在配重元件28的兩相對側面,作為吸收撞擊力的緩衝元件。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皆可能具有避震元件38,凡是利用撞擊力(有效力)來抑制殼體振動的力量產生器20,較佳地都需要配置避震元件38以避免配重元件28與板部141、143的直接接觸。以下舉第三實施例為例,如第5圖所示,避震元件38可選擇性貼附在配重元件28或板部141、143上,只要位於配重元件28和板部141、143之間,而能避免兩者直接接觸的設置方式皆屬於本發明之設計範疇。此外,避震元件38可為彈力件、橡膠單元、海綿單元、或其它任意具有彈性回復功能而可吸收振動的元件,且其面積、長度、厚度皆不限於第5圖所示的避震元件38,端視設計需求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殼體14依據其尺寸及重量等因素會具有特定的自然振盪週期,意即不同型號的電子裝置10,第二殼體14會有不同的振動週期。控制器22可內建資料庫、暫存器或其它儲存元件,且第二殼體14之振動週期以預設值方式儲存在力反體機構16的控制器22中。力量產生器20可利用兩種方式產生有效力,其中一種方式是控制器22會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和第二殼體14具有實質相同振動週期的有效力,有效力的週期波和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有半個振動週期的相位差,因此有效力可恰好抵銷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的振幅。或者,如第2圖所示,力反饋機構16可選擇性包含一計時器40,電連接於控制器22。另一種方式的控制器22利用計時器40計算一預設週期,並根據預設週期驅動力量產 生器20週期性地決定是否要產生有效力,以相應抵銷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
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使用力反饋機構16抑制殼體振動之方法流程圖。第6圖所述之方法適用於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力反饋機構16。首先,執行步驟600與步驟602,加速度感測計18持續偵測加速度參數,控制器22判斷加速度參數的變化以得到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與方向性。接著,執行步驟604,控制器22讀取內建的一門檻參數,並比較門檻參數和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的大小。其中,門檻參數可如同前述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週期,以預設值方式儲存在控制器22中。當絕對值小於門檻參數,表示第二殼體14的振動未達到妨礙使用者的程度,故執行步驟606,控制器22不產生有效力;此時控制器22關閉力量產生器20,並回到步驟602以持續監控加速度參數的變化。
另一方面,當絕對值大於門檻參數,表示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幅度過大,此時接著執行步驟608,控制器22判斷加速度參數的方向性。加速度參數的方向性代表第二殼體14的振動方向,控制器22需先確認第二殼體14的振動方向,才能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反向的有效力。請輔助參照第1圖,當判斷第二殼體14向前擺動(沿第一方向D1)時,執行步驟610,控制器22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沿著第二方向D2(向後)的有效力;當判斷第二殼體14向後擺動(沿第二方向D2)時,執行步驟612,控制器22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沿著第一方向D1(向前)的有效力。如此一來,電子裝置10可透過有效力的反向作動來平衡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力量產生器20產生有效力後,回到步驟604,控制器22再次比較門檻參數和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的大小,若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大於門檻參數則持續釋出有效力,若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小於門檻參數即 關閉力量產生器20,確保有效力的量值不會過大而產生反效果。
請參閱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與力量產生器20所產生有效力的波形比較圖。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為波形A,波形A具有固定的振動週期,且其振幅係隨著時間而衰減,意即第二殼體14的振動在持續一段時間後會自然停止。門檻參數B的數值可由使用者預設決定,波形A在前面六個週期的振幅皆大於門檻參數B,代表這段期間中第二殼體14的振動過大,需啟動力反饋機構16進行抑制。控制器22驅動力量產生器20所產生的有效力為波形C,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係根據計時器40提供的資料,每間隔一個預設週期便重新偵測加速度參數,以依據新取得的加速度參數來判斷是否需再次產生有效力,其判斷方法如第6圖所示的步驟604到步驟612,於此不再重複說明。舉例來說,控制器22在前六個週期可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有效力,將第二殼體14的振動振幅抑制到門檻參數B以下;第七個週期後,第二殼體14的振動振幅已小於門檻參數B,故可關閉力量產生器20而完成此次振動抑制。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與力量產生器20所產生有效力的波形比較圖。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為波形A,門檻參數為數值B,力量產生器20產生的有效力為波形C。如前所述,有效力C(週期波)的週期可實質相同於第二殼體14的自然振盪週期。本實施例中,控制器22在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大於門檻參數B時,驅動力量產生器20產生有效力C,有效力C和自然振盪A的相位差為半個振動週期,使得有效力C可抵銷掉自然振盪A的能量,而達到減緩/抑制殼體振動的目的。其中,如第7圖與第8圖所示,有效力C的強度值較佳地預設為實質相等於門檻參數B。因為自然振盪A的振幅大於門檻參數 B會造成使用者的不適,故有效力C也應當設計為至少等於或小於門檻參數B,以避免有效力不但無法成功抑制殼體振動,反而加強殼體搖晃的反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在電子裝置的殼體設置一種力反饋機構,力反饋機構可偵測殼體振動所產生的加速度參數,即時地判斷加速度參數的絕對值和方向性,以決定是否要主動地產生沿特定方向的有效力。殼體往第一方向晃動時,力反饋機構產生沿著第二方向的有效力:殼體往第二方向晃動時,力反饋機構產生沿著第一方向的有效力,故力反饋機構會產生相對殼體振動的反作用力,以抵銷殼體的振動能量,減小殼體的振動幅度,以達到縮短殼體的振動時間的目的。此外,力反饋機構可利用電磁感應方式,偏心塊轉動方式或往復擺動方式產生慣性力或撞擊力,以期能抑制殼體的振動力量。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可根據偵測所得的加速度主動產生反饋的有效力,以利用力平衡原理抵銷殼體振動的原始能量,提供使用者舒適友善的操作環境。
16‧‧‧力反饋機構
18‧‧‧加速度感測計
20‧‧‧力量產生器
22‧‧‧控制器
40‧‧‧計時器

Claims (24)

  1. 一種力反饋機構,設置於一殼體內,用以抑制該殼體之振動,該力反饋機構包含有:一加速度感測器,偵測該殼體之一加速度參數;一力量產生器,用來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分別產生一有效力,且該第一方向係實質相對於該第二方向;以及一控制器,電連接該加速度感測器與該力量產生器,該控制器取得並分析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與方向性,以根據該絕對值及該方向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相應的有效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控制器比較一門檻參數和該加速度參數之該絕對值,並在該絕對值大於該門檻參數時啟動該力量產生器以產生該有效力,且在該絕對值小於該門檻參數時關閉該力量產生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控制器在該加速度參數之該方向性同向於該第一方向時,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沿著該第二方向的該有效力,該控制器另在該方向性同向於該第二方向時,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沿著該第一方向的該有效力。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電磁元件、一磁性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磁性元件活動地設置在該電磁元件上,該配重元件連接該磁性元件,該控制器驅動該電磁元件產生磁場變化,使該磁性元件相對該電磁元件移動,以透過該配重元件之簡諧振動產生該有效力。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轉動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轉動元件具有一轉軸,該配重元件以偏心方式設置在該轉軸上,該配重元件隨著該轉軸之旋轉運動而產生 該有效力。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擺動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配重元件連接於該擺動元件之一橋接桿,該配重元件隨著該橋接桿之往復移動而產生該有效力。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另包含至少二避震元件,設置在該配重元件之兩相對側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另包含有:一計時器,電連接該控制器,該控制器利用該計時器計算一預設週期,以週期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有效力。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力反饋機構,其中該控制器每隔該預設週期決定是否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有效力,或依據該殼體之振動週期,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和該殼體具有實質相同振動週期的該有效力。
  10.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該第二殼體之一端邊以可相對活動的方式設置在該第一殼體;以及一力反饋機構,設置在該第二殼體相對該第一殼體之另一端邊,該力反饋機構包含有:一加速度感測器,偵測一加速度參數,該加速度參數對應於該第二殼體相對該第一殼體之振動的方向與幅度;一力量產生器,用來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分別產生一有效力,且該第一方向係實質相對於該第二方向;以及一控制器,電連接該加速度感測器與該力量產生器,該控制器取得並分析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與方向性,以 根據該絕對值及該方向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相應的有效力,藉此平衡該第二殼體相對該第一殼體的振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比較一門檻參數和該加速度參數之該絕對值,並在該絕對值大於該門檻參數時啟動該力量產生器以產生該有效力,且在該絕對值小於該門檻參數時關閉該力量產生器。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相對該第一殼體沿該第一方向轉動時,該加速度參數之該方向性同向於該第一方向,該控制器係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沿著該第二方向的該有效力。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電磁元件、一磁性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磁性元件活動地設置在該電磁元件上,該配重元件連接該磁性元件,該控制器驅動該電磁元件產生磁場變化,使該磁性元件相對該電磁元件移動,以透過該配重元件之簡諧振動產生該有效力。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轉動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轉動元件具有一轉軸,該配重元件以偏心方式設置在該轉軸上,該配重元件隨著該轉軸之旋轉運動而產生該有效力。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包含一擺動元件以及一配重元件,該配重元件連接於該擺動元件之一橋接桿,該配重元件隨著該橋接桿之往復移動而產生該有效力。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力量產生器另包含至少二避震元件,設置在該配重元件之兩相對側面。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力反饋機構另包含有: 一計時器,電連接該控制器,該控制器利用該計時器計算一預設週期,以週期性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有效力。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每隔該預設週期決定是否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該有效力,或依據該殼體之振動週期,驅動該力量產生器產生和該殼體具有實質相同振動週期的該有效力。
  19. 一種使用力反饋機構來抑制殼體振動的方法,其包含有:偵測一加速度參數;判斷該加速度參數之絕對值;比較一門檻參數和該絕對值;以及該絕對值大於該門檻參數時,產生一有效力以平衡該殼體的振動。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在該絕對值小於該門檻參數時,係不產生該有效力。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有:判斷該加速度參數之方向性;以及根據判斷結果,產生相反於該方向性的該有效力。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產生該有效力另包含有:每隔一預設週期即重新偵測該加速度參數;以及依據新取得之該加速度參數,決定是否產生該有效力。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產生該有效力另包含有:取得該殼體之振動週期;以及產生和該殼體具有實質相同振動週期的該有效力。
  24.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有效力之最大強度值實質相等於該門檻參數。
TW102125609A 2013-07-17 2013-07-17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TWI489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5609A TWI489095B (zh) 2013-07-17 2013-07-17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CN201310337107.0A CN104298307A (zh) 2013-07-17 2013-08-05 力反馈机构、电子装置及抑制壳体振动的方法
US14/109,963 US9379656B2 (en) 2013-07-17 2013-12-18 Force feedback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5609A TWI489095B (zh) 2013-07-17 2013-07-17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4612A true TW201504612A (zh) 2015-02-01
TWI489095B TWI489095B (zh) 2015-06-21

Family

ID=5231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5609A TWI489095B (zh) 2013-07-17 2013-07-17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79656B2 (zh)
CN (1) CN104298307A (zh)
TW (1) TWI4890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250B (zh) * 2020-08-31 2022-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112A (zh) * 2016-04-05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震动等级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KR102533197B1 (ko) * 2016-09-22 2023-05-17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7032048B2 (ja) * 2017-02-03 2022-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制御装置、入力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9118875B (zh) * 2017-06-22 2020-01-14 厦门智汇权科技有限公司 书写工具
CN107577346A (zh) * 2017-09-04 2018-01-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模组
JP7141927B2 (ja) * 2018-11-26 2022-09-2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振動付与装置及び振動制御方法
CN111552375B (zh) * 2020-02-19 2023-08-0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余振消除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07364A (zh) * 2021-08-16 2021-11-0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抑制涡激振动的试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2273A (en) * 1988-12-30 1990-01-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Active damping of spacecraft structural appendage vibrations
US5982573A (en) * 1993-12-15 1999-11-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shock-induced damage
JPH08312714A (ja) * 1995-05-23 1996-11-26 Nissan Motor Co Ltd 制御型防振支持装置
JP4082629B2 (ja) * 1997-11-14 2008-04-30 株式会社村上精機工作所 自励共振型振動装置
WO1999053217A1 (fr) * 1998-04-09 1999-10-21 Nikon Corporation Systeme d'elimination des vibrations et d'exposition
FR2784350B1 (fr) * 1998-10-12 2000-12-08 Eurocopter France Dispositif pour reduire des vibrations engendrees sur la structure d'un aeronef a voilure tournante
JP4081336B2 (ja) * 2002-09-27 2008-04-23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サーボ制御装置
US20070024228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tepping motor driv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117628B2 (en) * 2005-12-29 2012-02-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of dynamic anti-vibration for storage device
US7528702B2 (en) * 2006-04-28 2009-05-0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Damage-resistant vibrator assembli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corporating same
TWI320557B (en) 2007-03-01 2010-02-11 Benq Corp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9125126A (ja) * 2007-11-20 2009-06-11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多頭式ミシン及び多頭式ミシンの運転制御方法
EP2065790B1 (en) * 2007-11-23 2010-09-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actile touch screen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140989A1 (en) * 2007-12-04 2009-06-04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TWM334378U (en) * 2008-01-11 2008-06-11 Wave Imagination Taiwan Ltd Portable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02119372A (zh) * 2008-08-11 2011-07-06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加速度计的铰接设备
US8308664B2 (en) * 2009-03-03 2012-11-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emor stabilizing system for handheld devices
US8934229B2 (en) * 2009-07-03 2015-01-13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s device having rotatable panels configured for display and adaptive interface
US9268360B2 (en) * 2009-11-30 2016-02-23 Flextronics Ap, Llc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screwless assembly and adjustable damping structure for panel stress relie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250B (zh) * 2020-08-31 2022-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22138A1 (en) 2015-01-22
CN104298307A (zh) 2015-01-21
US9379656B2 (en) 2016-06-28
TWI489095B (zh) 2015-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9095B (zh)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US9201458B2 (en) Nudge notification via shifting device battery
US104448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haptic feedbacks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es
KR20200070314A (ko) 고압 표시기를 구비한 개인 케어 장치
JP2019072716A (ja) ハプティック効果のための偏心回転質量アクチュエータ最適化
US7843277B2 (en) Haptic feedback generation based on resonant frequency
JP6369011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5102431A5 (zh)
JP6787338B2 (ja) 力覚提示装置、力覚提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06089A5 (zh)
JP2014107906A5 (zh)
JP2003116286A (ja) 圧電能動装置及び器具の使用方法及びその使用方法を含むシステム
KR20110117534A (ko) 진동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1738300B (zh) 一种产生正弦波电磁力的装置
JP2017113304A5 (zh)
TR201702049A2 (tr) Enerji hasadı ve sinyal çıkışı için ekran cihazı.
KR101458192B1 (ko) 햅틱 피드백 생성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1869490B (zh) 一种振荡装置及应用该振荡装置的检测系统
CN107888046B (zh) 一种线性振动器
JP2018074639A (ja) 振動発電装置
JP2003250991A (ja) 遊技機の操作装置および遊技機の振動発生装置
CN205957804U (zh) 玩具枪
CN201743709U (zh) 一种振荡装置及应用该振荡装置的检测系统
KR20120130471A (ko) 잔여 진동 제어 장치
JP6244636B2 (ja) 誘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