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250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1250B TWI761250B TW110124542A TW110124542A TWI761250B TW I761250 B TWI761250 B TW I761250B TW 110124542 A TW110124542 A TW 110124542A TW 110124542 A TW110124542 A TW 110124542A TW I761250 B TWI761250 B TW I76125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pivot structure
- sensing
- display surface
- dri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樞軸結構、至少一感測單元及一驅動單元。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藉由樞軸結構而相互樞接。感測單元配置於第二機體及樞軸結構的至少其中之一且適於感測第二機體的一晃動。驅動單元連接於樞軸結構且適於依據第二機體的晃動而驅動樞軸結構抑制晃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含樞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許多筆記型電腦的螢幕具有觸控功能,讓使用者能夠以觸控的方式直接在其顯示面上進行輸入。然而,當使用者對所述螢幕進行觸控操作時,所述螢幕易因使用者的施力而產生晃動,導致使用者無法有良好的觀看及/或操作螢幕的體驗。因此,如何在不影響使用者對筆記型電腦之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對螢幕的晃動進行有效的抑制,是筆記型電腦設計上的重要議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可有效抑制其機體的晃動。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樞軸結構、至少一感測單元及一驅動單元。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藉由樞軸結構而相互樞接。感測單元配置於第二機體及樞軸結構的至少其中之一且適於感測第二機體的一晃動。驅動單元連接於樞軸結構且適於依據第二機體的晃動而驅動樞軸結構抑制晃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單元包括一馬達及一齒輪組,齒輪組連接於馬達與樞軸結構之間,馬達適於藉由齒輪組驅動樞軸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兩開關元件,其中兩開關元件配置於第一機體且耦接於驅動單元,並且樞軸結構具有一接觸桿且接觸桿介於二開關元件之間,其中當樞軸結構帶動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作動至一閉合位置及一展開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時,透過接觸桿接觸二開關元件的其中之一以關閉驅動單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單元包括一馬達、一自鎖式連動組件、一齒輪組及一軸組件,自鎖式連動組件連接於馬達與齒輪組之間,齒輪組具有一輸出軸,軸組件連接於輸出軸與樞軸結構之間,且軸組件與輸出軸之間具有一摩擦力,其中當馬達運作以帶動自鎖式連動組件與齒輪組協作時,軸組件與輸出軸因摩擦力而能共同轉動並帶動樞軸結構帶動第二機體轉動,其中當自鎖式連動組件因馬達停止而自鎖且第二機體受一外力時,軸組件適於藉由外力抵抗摩擦力而相對於輸出軸轉動,進而帶動第二機體轉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軸組件與輸出軸之間的摩擦力大於第二機體的重量作用於軸組件的力,齒輪組的最大可承受力大於軸組件與輸出軸之間的摩擦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一觸控螢幕,觸控螢幕構成至少一感測單元且適於感測一觸控輸入的方向、速度、持續時間及力道強度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單元配置於第二機體且適於感測第二機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感測單元的數量為多個,至少一感測單元配置於第一機體且適於感測第一機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至少另一感測單元配置於第二機體且適於感測第二機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樞接端及一自由端,樞接端連接於樞軸結構,至少一感測單元配置於自由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單元配置於樞軸結構且適於感測樞軸結構的扭力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背面的至少部分周圍區域為一接觸感應區,當接觸感應區感應到至少部分周圍區域被接觸時,驅動單元關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背面的至少部分周圍區域為一接觸感應區,顯示面的至少部分區域為另一接觸感應區,當接觸感應區感應到背面的至少部分周圍區域被接觸且另一接觸感應區感應到顯示面的至少部分區域被接觸時,驅動單元關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適於與一外接裝置進行無線訊號傳遞或有線訊號傳遞,其中驅動單元適於依據外接裝置的傾斜角度而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外接裝置具有一感測器,感測器適於感測外接裝置的傾斜角度以產生一感測訊號,電子裝置適於接收感測訊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外接裝置具有另一顯示面,藉由樞軸結構對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調整,第二機體的顯示面的傾斜角度對應於外接裝置的另一顯示面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外接裝置為一耳機且適於供一使用者配戴,藉由樞軸結構對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調整,第二機體的顯示面的傾斜角度對應於使用者的頭部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至少一觸控操作區,驅動單元適於依據作用於觸控操作區的一觸控操作而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觸控操作區的數量為兩個,當兩觸控操作區被接觸且觸控操作作用於至少一觸控操作區時,驅動單元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及一影像擷取單元,顯示面及影像擷取單元位於第二機體的同一側,影像擷取單元適於感測一使用者的臉部所對應的一參考平面的傾斜角度及使用者的一視線方向的至少其中之一,驅動單元適於依據參考平面的傾斜角度及視線方向而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單元適於依據電子裝置接收的一開機指令而驅動樞軸結構帶動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至一預定角度,且驅動單元適於依據電子裝置接收的一關機指令或一待機指令而驅動樞軸結構帶動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電源開關,電源開關適於辨識按壓電源開關的一使用者的指紋,驅動單元依據使用者的指紋而驅動樞軸結構將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至預定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背面具有一接觸感應區,接觸感應區適於依據一接觸操作而驅動樞軸結構將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至一預定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一聲紋辨識單元,其中聲紋辨識單元配置於第一機體或第二機體,聲紋辨識單元適於接收一使用者的聲控指令並依據聲控指令的聲紋而驅動樞軸結構將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至一預定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及一熱感測器,顯示面及熱感測器位於第二機體的同一側,熱感測器適於感測一使用者的臉部相對於第二機體的一位置,驅動單元適於依據位置而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及一距離感測器,顯示面及距離感測器位於第二機體的同一側,距離感測器適於感測一使用者的臉部相對於第二機體的一位置,驅動單元適於依據位置而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抬升組件,其中第一機體具有相對的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樞軸結構位於後端部,抬升組件配置於後端部,當第一機體置於一表面上且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抬升組件將後端部從表面撐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溫度感測元件,其中溫度感測元件配置於第一機體,當溫度感測元件感測到第一機體的溫度大於一預定值時,抬升組件將後端部從表面撐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抬升組件適於將後端部從表面撐起至多種不同高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包括兩殼體,當抬升組件將後端部從表面撐起時,抬升組件帶動兩殼體相對移動而在兩殼體之間形成至少一散熱孔。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第二機體及/或樞軸結構配置了用以感測第二機體之晃動的感測單元,且電子裝置包含了用以驅動樞軸結構主動作動的驅動單元。依據感測單元所感測到的第二機體之晃動,驅動單元可相應地驅動樞軸結構作動,以對所述晃動進行主動地補償,從而有效抑制第二機體的所述晃動。藉此,可讓使用者有良好的操作電子裝置的體驗。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前視圖。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仰視圖。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且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至少一樞軸結構130(圖3繪示為兩個)、至少一感測單元(圖1及圖2繪示為多個感測單元140a、140b、140c、140d)及至少一驅動單元150(圖3繪示為兩個)。
第一機體11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的主機,第二機體12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藉由樞軸結構130而相互樞接。感測單元140a配置於第二機體120,感測單元140b配置於第一機體110,感測單元140c配置於樞軸結構130。這些感測單元140a、140b、140c、140d適於感測第二機體120的晃動。驅動單元150連接於樞軸結構130且適於依據第二機體120的晃動而驅動樞軸結構130抑制此晃動。
圖4繪示使用者對第二機體進行觸控操作。造成第二機體120晃動的來源例如是圖4所示的對第二機體120進行的觸控操作,或是其他外力來源。如上所述,當使用者對第二機體120進行觸控操作時,依據感測單元140a、140b、140c、140d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感測到第二機體120之晃動,驅動單元150可相應地驅動樞軸結構130作動,以對所述晃動進行主動地補償,從而有效抑制第二機體120的晃動。藉此,可讓使用者有良好的操作電子裝置100的體驗。
圖5是圖1的電子裝置抑制第二機體晃動的流程圖。請參考圖5,首先,偵測來自感測單元140a、140b、140c、140d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訊號(步驟S11)。接著,依據所述訊號判斷第二機體120的晃動方向及程度(步驟S12)。驅動單元150提供抵抗晃動的力至樞軸結構130(步驟S13),據以維持第二機體120的角度(步驟S14)。
在本實施例中,感測單元140d例如是第二機體120的一觸控螢幕,其適於感測使用者之觸控輸入的方向、速度、持續時間及力道強度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第二機體120之晃動的方向及程度。此外,第二機體120具有相對的一樞接端120a及一自由端120b,樞接端120a連接於樞軸結構130,感測單元140a例如是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動態感測器,其配置於第二機體120的自由端120b且適於感測第二機體120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感測單元140b如是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動態感測器,其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且適於感測第一機體110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藉由比較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位移、速度及/或加速度,可得知第二機體120的晃動方向及程度。此外,感測單元140c例如是角度感測器,其配置於樞軸結構130處且適於感測樞軸結構130的扭力值,據以推知第二機體120的晃動方向及程度。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僅包含感測單元140a、140b、140c、140d的一部分,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6是圖3的驅動單元的立體圖。圖7是圖6的驅動單元的部分構件分解圖。請參考圖6及圖7,本實施例的驅動單元150包括一馬達152及一齒輪組154。齒輪組154連接於馬達152與樞軸結構130的轉軸132之間,馬達152適於藉由齒輪組154驅動樞軸結構130作動,以如上述般對第二機體120的晃動進行主動地補償。詳細而言,齒輪組154設置於驅動單元150的支架1501、1502之間,齒輪組154中的齒輪1541連接樞軸結構130的轉軸132,且轉軸132連接第二機體120,齒輪組154中的齒輪1542連接馬達152,齒輪組154中的齒輪1543、1544連接於齒輪1541、1542之間,且齒輪1543、1544分別透過軸心1543a、1544a而連接支架1501、1502。因而,馬達152驅動齒輪1542,在傳動齒輪1543、1544、1541,其中由齒輪1541同步帶動轉軸132,並透過轉軸132的旋轉以對第二機體120產生作動。在其他實施例中,驅動單元150可為其他適當形式,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8A及圖8B繪示圖6的接觸桿的作動方式。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圖8A及圖8B所示的兩開關元件160a、160b,其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且耦接於圖6所示的驅動單元152,並且樞軸結構130具有一接觸桿1321且接觸桿1321介於二開關元件160a、160b之間。更具體而言,接觸桿132連接在轉軸132的尾端,因而當樞軸結構130帶動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作動至圖8A所示的閉合位置及圖8B所示的展開位置時,透過接觸桿1321如圖8A所示接觸開關元件160a或如圖8B所示接觸開關元件160b,可關閉驅動單元150。藉此,可避免驅動單元150在第二機體120展開或閉合至極限位置後仍持續作動。
請參考圖1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20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即前述作為觸控螢幕的感測單元140d)及一背面120d,背面120b的至少部分周圍區域R為接觸感應區,且所述顯示面的至少部分區域為另一接觸感應區。當所述接觸感應區感應到至少部分周圍區域R及/或所述顯示面的至少部分區域被接觸時,系統判斷為使用者正在自行調整第二機體120的角度,此時驅動單元150關閉,以避免驅動單元150誤作動而影響使用者對第二機體120的角度調整,或是造成驅動單元15的損壞。
下述實施方式沿用了前述實施方式的元件符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相似的符號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
圖9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示意圖。請參考圖9,在本實施例中,驅動單元250包括一馬達252、一自鎖式連動組件254、一齒輪組256及一軸組件258。自鎖式連動組件254連接於馬達252與齒輪組256之間,齒輪組256具有一輸出軸256a,軸組件258連接於輸出軸256a與樞軸結構230之間,且軸組件258與輸出軸256a之間具有一摩擦力。其中,自鎖式連動組件254例如是蝸輪蝸桿式的自鎖組件,本發明不對其具體形式加以限制。
當馬達252運作以帶動自鎖式連動組件254與齒輪組256協作時,軸組件258與輸出軸256a因所述摩擦力而能共同轉動並帶動樞軸結構230帶動第二機體(如前述實施例的第二機體120)轉動。當自鎖式連動組件254因馬達252停止而自鎖且第二機體受外力(例如使用者欲手動改變第二機體的展開角度而對其施加的力)時,軸組件258適於藉由此外力抵抗軸組件258與輸出軸256a之間的摩擦力而相對於輸出軸256a轉動,進而帶動第二機體轉動。藉此,一方面可利用馬達252透過齒輪組256主動帶動軸組件258轉動,進而驅動樞軸結構230,另一方面可在馬達252停止時讓樞軸結構230能夠藉由使用者手動對第二機體的施力而作動。
在本實施例中,軸組件268與輸出軸256a之間的所述摩擦力例如大於第二機體的重量作用於軸組件268的力,以避免第二機體因其自身重量而非預期地轉動。此外,齒輪組256的最大可承受力例如大於軸組件268與輸出軸256a之間的所述摩擦力,以避免齒輪組256因來自輸出軸256a的力而損壞。
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示意圖。圖10所示實施例與圖9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圖9的馬達252的軸向垂直於軸組件258與輸出軸256a的軸向,而圖10的馬達252的軸向平行於軸組件258與輸出軸256a的軸向。
圖11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與外接裝置連結。在圖11所示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300相同或相似於圖1的電子裝置100,其適於與一外接裝置50(例如是智慧型手機)進行無線訊號(如藍芽訊號、Wifi訊號或其他種類的無線訊號)傳遞或有線訊號傳遞。電子裝置300的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外接裝置50的傾斜角度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調整第二機體320相對於第一機體310的傾斜角度。
具有而言,外接裝置50例如具有一感測器52(如重力感測器)。感測器52適於感測外接裝置50的傾斜角度以產生一感測訊號,電子裝置300適於接收此感測訊號並據以藉由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對第二機體320的傾斜角度的同步調整,讓第二機體320的顯示面320a的傾斜角度對應於外接裝置50的顯示面50a的傾斜角度,以利使用者觀看。舉例來說,在第二機體320的允許翻轉範圍內,第二機體320的顯示面320a的傾斜角度可藉由上述同步調整而保持為相同於外接裝置50的顯示面50a的傾斜角度,而若外接裝置50的顯示面50a的傾斜角度超出第二機體320的允許翻轉範圍,則第二機體320的顯示面320a的傾斜角度至少可保持為最接近外接裝置50的顯示面50a的傾斜角度的狀態。
圖12是圖11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請參考圖2,首先,偵測電子裝置300與外接裝置50的連結(步驟S21)。接著,判斷第二機體320與外接裝置50的角度(步驟S22)。同步第二機體320與外接裝置50的角度(步驟S23)。當使用者調整外接裝置50的角度(步驟S24)時,再次同步第二機體320與外接裝置50的角度(步驟S25)。
圖13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與外接裝置連結。在圖13所示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00相同或相似於圖11的電子裝置300,不同處在於電子裝置400所連結的外接裝置60為可供使用者配戴的耳機。藉由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依據外接裝置60的傾斜角度而對第二機體420相對於第一機體410的傾斜角度進行調整,第二機體420的顯示面的傾斜角度可對應於使用者的頭部的傾斜角度。
圖1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在圖14所示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中,第一機體510具有兩觸控操作區512。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使用者作用於觸控操作區512的觸控操作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調整第二機體520的傾斜角度。其中,第二機體520的作動方向和角度例如分別對應於所述觸控操作的的方向和位移。此外,例如是當兩觸控操作區512皆被接觸且觸控操作作用於至少一觸控操作區512時,驅動單元才被觸發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520的傾斜角度。藉此,可避免因使用者誤觸觸控操作區512而觸發驅動單元。具體而言,雙手同時觸摸觸控操作區512是必要條件,單手或雙手對觸控操作區512進行例如往前或往後方向的觸控操作都能控制第二機體520的作動。
圖15是圖14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請參考圖15,首先,偵測使用者對觸控操作區512的輸入(步驟S31)。接著,偵測輸入為單手或雙手(步驟S32)。若輸入為雙手,則偵測輸入的方向和位移(步驟S33),並據以調整第二機體520的角度(步驟S34)。
圖1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在圖16所示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0與圖14所示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的不同處在於,第一機體610的觸控操作區612的數量為一個,其例如為筆記型電腦既有的觸孔板。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使用者單手作用於觸控操作區612的觸控操作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調整第二機體620的傾斜角度。其中,第二機體620的作動方向和角度例如分別對應於所述觸控操作的的方向和位移。此外,例如是當觸控操作區612所接收的觸控操作為特定的手勢時,驅動單元才被觸發驅動樞軸結構調整第二機體620的傾斜角度。藉此,可避免因使用者誤觸觸控操作區612而觸發驅動單元。另一方面,特定的手勢也能控制第二機體620的作動速度,或是控制第二機體620的閉合。例如,單指的觸控操作提供第二機體620的正常作動速度,兩指的觸控操作提供第二機體620的作動速度加快一倍,而五指快速的抓取手勢控制第二機體620閉合於第一機體610。
圖17是圖16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請參考圖17,首先,偵測使用者對觸控操作區612的輸入(步驟S41)。接著,偵測輸入的手勢(步驟S42)。若輸入的手勢符合預設手勢,則偵測輸入的方向和位移(步驟S43),並據以調整第二機體620的角度(步驟S44)。
圖1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在圖18所示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0中,第二機體720具有一影像擷取單元722(如筆記型電腦既有的網路攝影機)。第二機體720的顯示面720a及影像擷取單元722位於第二機體720的同一側。影像擷取單元722適於感測使用者的臉部所對應的參考平面P的傾斜角度及使用者的視線方向D的至少其中之一。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參考平面P的傾斜角度及/或視線方向D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調整第二機體720相對於第一機體710的傾斜角度(例如調整至視線方向D垂直於顯示面720a),讓顯示面720a具有適當的傾斜角度供使用者觀看。
圖19是圖18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請參考圖19,首先,偵測臉部參考平面P的傾斜角度(步驟S51)。接著,偵測使用者的視線方向D(步驟S52)。分析視線方向D在顯示面720a中央的角度(步驟S53)。解鎖驅動單元(步驟S54),並依據參考平面P的傾斜角度及/或視線方向D的角度調整第二機體720的角度(步驟S55)。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在圖18所示的影像擷取單元722增設熱感測器(如紅外線熱像儀)。此熱感測器適於透過對環境中的溫度之感應而感測使用者的臉部相對於第二機體720的位置,且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臉部的位置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調整第二機體720的傾斜角度,讓顯示面720a與使用者的臉部之間具有適當距離。或者,可據以發出提醒訊息告知使用者應調整第二機體720的角度。在上述調整過程中,臉部例如遠離第二機體720致使第二機體720的展開角度到達極限時,提醒訊息告知使用者應調整第二機體720回適合觀看角度。或者,臉部例如靠近第二機體720,驅動單元例如是至多將顯示面720a調整至垂直於水平面,以避免第二機體720的閉合角度過於往使用者之方向前傾而無法觀看到顯示面720a的顯示內容。此外,若熱感測器感測到顯示面720a前方無使用者存在持續一預定時間長度(如五秒),則可自動驅動第二機體720閉合於第一機體710。
圖2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其對應於上述熱感測器對使用者臉部位置之感測。請參考圖20,首先,熱感測器偵測使用者所在區域(步驟S61)。接著,當使用者移動(步驟S62)時,熱感測器偵測使用者所在區域的位移(步驟S63)。將此位移轉換為第二機體720的對應角度變化(步驟S64),並依據該角度變化調整第二機體720的角度或是發出提醒訊息(步驟S65)。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在圖18所示的影像擷取單元722增設距離感測器(如飛時測距(TOF)感測器或超聲波感測器)。此距離感測器適於感測使用者的臉部相對於第二機體720的位置,且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臉部的位置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調整第二機體720的傾斜角度,讓顯示面720a與使用者的臉部之間具有適當距離。或者,可據以發出提醒訊息告知使用者應調整第二機體720的角度。在上述調整過程中,臉部例如遠離第二機體720致使第二機體720的展開角度到達極限時,提醒訊息告知使用者應調整第二機體720回適合觀看角度。或者,臉部例如靠近第二機體720,驅動單元例如是至多將顯示面720a調整至垂直於水平面,以避免第二機體720的閉合角度過於往使用者之方向前傾而無法觀看到顯示面720a的顯示內容。此外,若距離感測器感測到顯示面720a前方無使用者存在持續一預定時間長度(如五秒),則可自動驅動第二機體720閉合於第一機體710。
圖21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其對應於上述距離感測器對使用者臉部位置之感測。請參考圖21,首先,距離感測器偵測使用者的距離(步驟S71)。接著,當使用者移動(步驟S72)時,距離感測器偵測使用者的位移(步驟S73)。將此位移轉換為第二機體720的對應角度變化(步驟S74),並依據該角度變化調整第二機體720的角度或是發出提醒訊息(步驟S75)。
圖2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在圖22的電子裝置800中,驅動單元(如前述驅動單元150或驅動單元250)適於依據電子裝置800接收的一開機指令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帶動第二機體820相對於第一機體810展開至一預定角度,且驅動單元適於依據電子裝置800接收的一關機指令或一待機指令而驅動樞軸結構帶動第二機體820如圖22所示閉合於第一機體810。
具體而言,第一機體810具有至少一電源開關812(繪示為兩個),電源開關812適於辨識按壓電源開關812的使用者的指紋。在透過指紋辨識而確認使用者身份正確後,驅動單元依據使用者的指紋而驅動樞軸結構將第二機體820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至所述預定角度。
圖23是圖22的電子裝置驅動第二機體展開的流程圖。請參考圖23,首先,使用者按壓電源開關812(步驟S81)。接著,電源開關812偵測使用者的指紋(步驟S82)。在確認指紋之後,開啟電子裝置800的電源並解鎖驅動單元(步驟S83)。調整第二機體820至特定展開角度(步驟S84)。
圖2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24的電子裝置800’與圖22的電子裝置800的不同處在於,在電子裝置800’中,第二機體820的背面具有接觸感應區814,接觸感應區814適於依據使用者的接觸操作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將第二機體820相對於第一機體810展開至預定角度。
圖25是圖24的電子裝置驅動第二機體展開的流程圖。請參考圖25,首先,使用者對接觸感應區814進行觸控輸入(步驟S81’)。接著,判斷使用者的輸入的手勢(步驟S82’)。在確認手勢之後,開啟電子裝置800’的電源並解鎖驅動單元(步驟S83’)。調整第二機體820至特定展開角度(步驟S84’)。
圖2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26的電子裝置800”與圖22的電子裝置800的不同處在於,電子裝置800”包括一聲紋辨識單元816,配置於第一機體810或第二機體820。聲紋辨識單元816適於接收使用者的聲控指令並依據聲控指令的聲紋而驅動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將第二機體820相對於第一機體810展開至預定角度。
圖27是圖26的電子裝置驅動第二機體展開的流程圖。請參考圖27,首先,接收使用者的聲控指令(步驟S81”)。接著,聲紋辨識單元816判斷聲控指令的聲紋(步驟S82”)。在確認聲紋之後,喚醒電子裝置800”(步驟S83”),調整第二機體820至預定角度(步驟S84”),並依據聲控指令進一步調整第二機體820的角度(步驟S85)。
圖28A至圖28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作動流程圖。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900包括一抬升組件970及一溫度感測元件980。第一機體910具有相對的一前端部910a及一後端部910b,樞軸結構(如前述樞軸結構130或樞軸結構230)位於後端部910b,抬升組件970配置於後端部910b。溫度感測元件980配置於第一機體910。當第一機體910置於表面(如桌面)上且第二機體920如圖28A至圖28C所示展開於第一機體910時,若溫度感測元件感測到第一機體910的溫度大於一預定值,則抬升組件970將後端部910b從所述表面撐起,使第一機體910的底面與所述表面之間具有間距以利散熱氣流的流動。
圖29A至圖29C繪示圖28C的抬升組件的多種抬升狀態。進一步而言,抬升組件970可依散熱需求將後端部910b從所述表面撐起至圖29A至圖29C所示的多種不同高度。舉例來說,圖29A至圖29C例如分別對應於散熱需求最小的省電模式、散熱需求稍大的平衡模式及散熱需求最大的效能模式。
圖30A及圖30B繪示圖28A的第一機體的殼體作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910包括兩殼體9101、9102。當抬升組件970如上述般將後端部910b從表面撐起時,抬升組件970會帶動兩殼體9101、9102相對移動而在兩殼體9101、9102之間形成多個散熱孔H,以進一步提升散熱效率。
50、60:外接裝置
50a、320a、720a:顯示面
52:感測器
100、300、400、500、600、700、800、800’、800”、900:電子裝置
110、310、410、510、610、710、810、910:第一機體
120、320、420、520、620、720、820、920:第二機體
120a:樞接端
120b:自由端
120d:背面
130、230:樞軸結構
132:轉軸
1321:接觸桿
140a、140b、140c、140d:感測單元
150、250:驅動單元
1501、1502:支架
152、252:馬達
154、256:齒輪組
1542、1543、1544:齒輪
1543a、1544a:軸心
160a、160b:開關元件
254:自鎖式連動組件
256a:輸出軸
258:軸組件
512、612:觸控操作區
722:影像擷取單元
812:電源開關
814:接觸感應區
816:聲紋辨識單元
9101、9102:殼體
910a:前端部
910b:後端部
970:抬升組件
980:溫度感測元件
D:視線方向
H:散熱孔
P:參考平面
R:周圍區域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前視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仰視圖。
圖4繪示使用者對第二機體進行觸控操作。
圖5是圖1的電子裝置抑制第二機體晃動的流程圖。
圖6是圖3的驅動單元的立體圖。
圖7是圖6的驅動單元的部分構件分解圖。
圖8A及圖8B繪示圖6的接觸桿的作動方式。
圖9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示意圖。
圖11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與外接裝置連結。
圖12是圖11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
圖13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與外接裝置連結。
圖1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圖15是圖14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
圖1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圖17是圖16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
圖1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圖19是圖18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
圖2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
圖21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調整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流程圖。
圖2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3是圖22的電子裝置驅動第二機體展開的流程圖。
圖2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5是圖24的電子裝置驅動第二機體展開的流程圖。
圖2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7是圖26的電子裝置驅動第二機體展開的流程圖。
圖28A至圖28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作動流程圖。
圖29A至圖29C繪示圖28C的抬升組件的多種抬升狀態。
圖30A及圖30B繪示圖28A的第一機體的殼體作動。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20a:樞接端
120b:自由端
120d:背面
140a、140c、140b:感測單元
R:周圍區域
Claims (29)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樞軸結構,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藉由該樞軸結構而相互樞接;至少一感測單元,配置於該第二機體及該樞軸結構的至少其中之一且適於感測該第二機體的一晃動;以及一驅動單元,連接於該樞軸結構且適於依據該第二機體的該晃動而驅動該樞軸結構抑制該晃動,其中該驅動單元包括一馬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單元包括一齒輪組,該齒輪組連接於該馬達與該樞軸結構之間,該馬達適於藉由該齒輪組驅動該樞軸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兩開關元件,其中該兩開關元件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且耦接於該驅動單元,並且該樞軸結構具有一接觸桿且該接觸桿介於該二開關元件之間,其中當該樞軸結構帶動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作動至一閉合位置及一展開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時,透過該接觸桿接觸該二開關元件的其中之一以關閉該驅動單元。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單元包括一自鎖式連動組件、一齒輪組及一軸組件,該自鎖式連動組件連接於該馬達與該齒輪組之間,該齒輪組具有一輸出軸,該軸組件連 接於該輸出軸與該樞軸結構之間,且該軸組件與該輸出軸之間具有一摩擦力,其中當該馬達運作以帶動該自鎖式連動組件與該齒輪組協作時,該軸組件與該輸出軸因該摩擦力而能共同轉動並帶動該樞軸結構帶動該第二機體轉動;以及其中當該自鎖式連動組件因該馬達停止而自鎖且該第二機體受一外力時,該軸組件適於藉由該外力抵抗該摩擦力而相對於該輸出軸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機體轉動。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軸組件與該輸出軸之間的該摩擦力大於該第二機體的重量作用於該軸組件的力,該齒輪組的最大可承受力大於該軸組件與該輸出軸之間的該摩擦力。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觸控螢幕,該觸控螢幕構成該至少一感測單元且適於感測一觸控輸入的方向、速度、持續時間及力道強度的至少其中之一。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單元配置於該第二機體且適於感測該第二機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單元的數量為多個,至少一該感測單元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且適於感測該第一機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至少另一該 感測單元配置於該第二機體且適於感測該第二機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樞接端及一自由端,該樞接端連接於該樞軸結構,該至少一感測單元配置於該自由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單元配置於該樞軸結構且適於感測該樞軸結構的扭力值。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該背面的至少部分周圍區域為一接觸感應區,當該接觸感應區感應到該至少部分周圍區域被接觸時,該驅動單元關閉。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該背面的至少部分周圍區域為一接觸感應區,該顯示面的至少部分區域為另一接觸感應區,當該接觸感應區感應到該背面的該至少部分周圍區域被接觸且該另一接觸感應區感應到該顯示面的該至少部分區域被接觸時,該驅動單元關閉。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適於與一外接裝置進行無線訊號傳遞或有線訊號傳遞,其中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該外接裝置的傾斜角度而驅動該樞軸結構調整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外接裝置具有一感測器,該感測器適於感測該外接裝置的傾斜角度以產生一感測訊號,該電子裝置適於接收該感測訊號。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該外接裝置具有另一顯示面,藉由該樞軸結構對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調整,該第二機體的該顯示面的傾斜角度對應於該外接裝置的該另一顯示面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該外接裝置為一耳機且適於供一使用者配戴,藉由該樞軸結構對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的調整,該第二機體的該顯示面的傾斜角度對應於該使用者的頭部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至少一觸控操作區,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作用於該觸控操作區的一觸控操作而驅動該樞軸結構調整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操作區的數量為兩個,當該兩觸控操作區被接觸且該觸控操作作用於至少一該觸控操作區時,該驅動單元驅動該樞軸結構調整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及一影像擷取單元,該顯示面及該影像擷取單元位於該第二機體的同一側,該影像擷取單元適於感測一使用者的臉部所對應的一參考平面的傾斜角度及該使用者的一視線方向的至少 其中之一,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該參考平面的傾斜角度及該視線方向而驅動該樞軸結構調整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該電子裝置接收的一開機指令而驅動該樞軸結構帶動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至一預定角度,且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該電子裝置接收的一關機指令或一待機指令而驅動該樞軸結構帶動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
- 如請求項2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電源開關,該電源開關適於辨識按壓該電源開關的一使用者的指紋,該驅動單元依據該使用者的指紋而驅動該樞軸結構將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至該預定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該第二機體具有相對的一顯示面及一背面,該背面具有一接觸感應區,該接觸感應區適於依據一接觸操作而驅動該樞軸結構將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至一預定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一聲紋辨識單元,其中該聲紋辨識單元配置於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該聲紋辨識單元適於接收一使用者的聲控指令並依據該聲控指令的聲紋而驅動該樞軸結構將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至一預定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及一熱感測器,該顯示面及該熱感測器位於該第二機 體的同一側,該熱感測器適於感測一使用者的臉部相對於該第二機體的一位置,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該位置而驅動該樞軸結構調整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顯示面及一距離感測器,該顯示面及該距離感測器位於該第二機體的同一側,該距離感測器適於感測一使用者的臉部相對於該第二機體的一位置,該驅動單元適於依據該位置而驅動該樞軸結構調整該第二機體的傾斜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抬升組件,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相對的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該樞軸結構位於該後端部,該抬升組件配置於該後端部,當該第一機體置於一表面上且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抬升組件將該後端部從該表面撐起。
- 如請求項26所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溫度感測元件,其中該溫度感測元件配置於該第一機體,當該溫度感測元件感測到該第一機體的溫度大於一預定值時,該抬升組件將該後端部從該表面撐起。
- 如請求項2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抬升組件適於將該後端部從該表面撐起至多種不同高度。
- 如請求項2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包括兩殼體,當該抬升組件將該後端部從該表面撐起時,該抬升組件帶動該兩殼體相對移動而在該兩殼體之間形成至少一散熱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072240P | 2020-08-31 | 2020-08-31 | |
US63/072,240 | 2020-08-31 | ||
US202163152783P | 2021-02-23 | 2021-02-23 | |
US63/152,783 | 2021-0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0738A TW202210738A (zh) | 2022-03-16 |
TWI761250B true TWI761250B (zh) | 2022-04-11 |
Family
ID=8174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4542A TWI761250B (zh) | 2020-08-31 | 2021-07-05 | 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6125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38900A1 (en) * | 2005-12-29 | 2009-05-2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of dynamic anti-vibration for storage device |
TW201022628A (en) * | 2008-08-11 | 2010-06-16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Hinged device with multiple accelerometers |
CN103327769A (zh) * | 2012-03-23 | 2013-09-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TW201504612A (zh) * | 2013-07-17 | 2015-02-01 | Wistron Corp |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
-
2021
- 2021-07-05 TW TW110124542A patent/TWI76125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38900A1 (en) * | 2005-12-29 | 2009-05-2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of dynamic anti-vibration for storage device |
TW201022628A (en) * | 2008-08-11 | 2010-06-16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Hinged device with multiple accelerometers |
CN103327769A (zh) * | 2012-03-23 | 2013-09-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TW201504612A (zh) * | 2013-07-17 | 2015-02-01 | Wistron Corp | 力反饋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和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0738A (zh) | 2022-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057115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9096123A1 (zh) | 摄像头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WO2021027123A1 (zh) |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US20170075479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TW202009639A (zh) | 電子裝置與擴充裝置 | |
JP6495471B2 (ja) | 電子デバイス、入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
WO2022089365A1 (zh) |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
WO2020119413A1 (zh) | 摄像头的启动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03345286A (ja) | 装置ディスプレイ | |
US20160004366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touch control screen | |
US9933764B2 (en) | Rotating shaft device with variable tors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TWI732339B (zh) | 輸出裝置方位取向調整技術 | |
WO2021143761A1 (zh) | 运动结构、开合装置及移动终端 | |
JP2014048328A (ja) | 電子機器 | |
US9329632B2 (en) | Docking station | |
US8610666B2 (en) | Wheel module for input device | |
US9658652B2 (en) | Converti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put device surface and support | |
TWI761250B (zh) | 電子裝置 | |
CN111092975B (zh) |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
TWI502316B (zh) | 電子裝置 | |
JP6090760B1 (ja) | 携帯情報端末 | |
WO2020134903A1 (zh) | 显示屏操控方法和移动终端 | |
TW202121017A (zh) | 顯示器及其旋轉方法 | |
US8320112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5248635A (zh) | 输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