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3168A - 觸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觸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3168A
TW201503168A TW102130226A TW102130226A TW201503168A TW 201503168 A TW201503168 A TW 201503168A TW 102130226 A TW102130226 A TW 102130226A TW 102130226 A TW102130226 A TW 102130226A TW 201503168 A TW201503168 A TW 2015031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ead
layer
conductive
metal
m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3330B (zh
Inventor
Gen-Chu Tang
Sheng-Cai Dong
Wei Liu
Bin Ta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 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 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 Film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3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3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3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摸屏,包括基板、第一成型膠層,第一金屬導電層、第一電極引線、透明絕緣膜、第二成型膠層、第二金屬導電層及第二電極引線,因導電層均採用金屬材料,相對於ITO具有較低的材料成本;與此同時,該觸摸屏的透明絕緣膜設置第一缺槽,第二成型膠層設置第二缺槽,且該第一缺槽和第二缺槽均正對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將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設置於第二缺槽週邊,從而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和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均外露於基板的同一側,以便於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和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均同時與電路板電連接。

Description

觸摸屏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觸摸屏。
觸摸屏作為一種可接收觸摸等輸入信號的感應式裝置。觸摸屏賦予了資訊交互嶄新的面貌,是一種全新的資訊交互設備。在傳統的觸摸屏中,摻錫氧化銦(Indium Tin Oxides,ITO)導電層是觸摸屏感應模組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般地,在製備ITO層時,需要在一基材的整面先進行ITO鍍膜,再進行ITO圖案成形以得到電極,最後製作透明電極銀引線。在ITO圖案成形過程中,需要使用刻蝕工藝對形成的ITO膜進行蝕刻,而ITO是一種昂貴的材料,圖案成形時會造成大量ITO浪費,導致生產成本高。
基於此,有必要針對生產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可降低成本的觸摸屏。
一種觸摸屏,包括基板,還包括:第一成型膠層,形成於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第一成型膠層嵌設有第一金屬導電層,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包括多個相互絕緣的第一導電條帶;第一電極引線,形成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並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電連接;透明絕緣膜,包括第一表面及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 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第二成型膠層,形成於所述透明絕緣膜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成型膠層嵌設有第二金屬導電層,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包括多個相互絕緣的第二導電條帶;第二電極引線,形成於所述第二成型膠層並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電連接;以及所述透明絕緣膜設有第一缺槽,所述第二成型膠層設有第二缺槽,所述第一缺槽和所述第二缺槽均正對所述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設置於所述第二缺槽週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條帶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均包括由多條金屬線交叉構成的導電網格,所述第一導電條帶的導電網格在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的投影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的導電網格交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光學透明膠層,所述光學透明膠層設置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與所述透明絕緣膜的第一表面之間,所述光學透明膠層設有第三缺槽,所述第三缺槽正對所述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型膠層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開設有圖形化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的金屬線收容於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成型膠層遠離所述透明絕緣膜第二表面的一側開設有圖形化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的金屬線收容於所述第二凹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的比值不小於1,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與所述第二凹槽的寬度的比值不小於1。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為鈣鈉玻璃或矽鋁酸鹽玻 璃,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的表面的矽氧基與所述第一成型膠層鍵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的表面粗糙度為5~10n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條帶的金屬線附著於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導電條帶位於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一成型膠層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靠近所述第一導電條帶的一端設有條形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至少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中的兩條金屬線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引線靠近所述第二導電條帶的一端設有條形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至少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中的兩條金屬線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比所述第一電極引線的其他部位寬,所述第二連接部比所述第二電極引線的其他部位寬。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和所述第二電極引線均為由導電線呈網格交叉連接形成的網格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及所述第二電極引線的網格週期均小於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及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的網格週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所述第二電極引線與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所述第一電極轉接線及所述第二電極轉接線均為連續的導電線。
上述觸摸屏,因導電層均採用金屬材料,相對於ITO具有較低的材料成本。與此同時,上述觸摸屏的透明絕緣膜設置第一缺槽,第二 成型膠層設置第二缺槽,且該第一缺槽和第二缺槽均正對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將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設置於第二缺槽週邊,從而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和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均外露於基板的同一側,以便於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和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均同時與電路板電連接,不僅簡化了電路板的貼合工藝,還可以簡化電路板的結構設計,進一步降低觸摸屏的製作成本。
110‧‧‧基板
120‧‧‧第一成型膠層
130‧‧‧第一金屬導電層
132‧‧‧第一導電條帶
140‧‧‧第一電極引線
142‧‧‧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
144‧‧‧第一連接部
146‧‧‧第一電極轉接線
150‧‧‧透明絕緣膜
152‧‧‧第一表面
154‧‧‧第二表面
156‧‧‧第一缺槽
160‧‧‧第二成型膠層
162‧‧‧第二缺槽
170‧‧‧第二金屬導電層
172‧‧‧第二導電條帶
180‧‧‧第二電極引線
182‧‧‧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
184‧‧‧第二連接部
186‧‧‧第二電極轉接線
190‧‧‧光學透明膠層
192‧‧‧第三缺槽
210‧‧‧觸摸屏的印刷電路板
220‧‧‧等離子體
230‧‧‧壓印模具
A‧‧‧範圍
第1圖為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所示觸摸屏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所示觸摸屏的立體組裝結構示意圖;第4圖為第3圖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第5圖為第1圖所示觸摸屏的部分製作流程示意圖;第6圖為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的第二金屬導電層的結構示意圖;第7圖為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的第一電極引線的結構示意圖;以及第8圖為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的第二電極引線的結構示意圖。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圖式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圖式中給出了本發明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的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限 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透明絕緣膜中的“透明”在本發明中可理解為“透明”和“基本透明”;透明絕緣膜中的“絕緣”在本發明中可理解為“絕緣”和“介電質(dielectric)”,因此本發明中的“透明絕緣膜”應當理解包括但不限於透明絕緣膜、基本透明絕緣膜、透明介電質薄膜和基本透明介電質薄膜。
如第1圖、第2圖和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觸摸屏,包括基板110、第一成型膠層120,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第一電極引線140、透明絕緣膜150、第二成型膠層160、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及第二電極引線180。
其中,第一成型膠層120形成於所述基板110的一側,第一成型膠層120嵌設有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包括多個相互絕緣的第一導電條帶132;第一電極引線140形成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120並與第一導電條帶132電連接;透明絕緣膜150包括第一表面152及與第一表面152相對的第二表面154,第一表面152朝向第一成型膠層120,第二成型膠層160形成於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二表面154,第二成型膠層160嵌設有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包括多個相互絕緣的第二導電條帶172;第二電極引線180形成於第二成型膠層160並與第二導電條帶172電連接;透明絕緣膜150設有第一缺槽156,第二成型膠層160設有第二缺槽162,第一缺槽156和第二缺槽162均正對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第二電極引線180的自由末端182設置於第二缺槽162週邊。
上述觸摸屏,將第一成型膠層120形成於基板110的一側,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嵌設於第一成型膠層120,第二成型膠層160形成於透明絕 緣膜150的第二表面154,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嵌設於第二成型膠層160,再將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一表面152與基板110形成有第一成型膠層120的一側貼合。如此,因導電層均採用金屬材料,相對於ITO具有較低的材料成本。
其中,透明絕緣膜150與第二成型膠層160均位於第一成型膠層120上方,第一電極引線140形成於第一成型膠層120,在透明絕緣膜150設置第一缺槽156,第二成型膠層160設置第二缺槽162,且該第一缺槽156和第二缺槽162均正對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將第二電極引線180的自由末端182設置於第二缺槽162週邊。在製備觸摸屏時,第一電極引線140用於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與觸摸屏的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210電連接,第二電極引線180用於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與觸摸屏的FPCB210電連接,從而使FPCB210感測到觸摸屏上的操作。如此,第一缺槽156和第二缺槽162的設置,以使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外露,再將第二電極引線180的自由末端182設置於第二缺槽162週邊,從而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和第二電極引線180的自由末端182均外露於基板110的同一側,以便於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與第二電極引線180的自由末端182均能同時與FPCB210連接,不僅簡化了FPCB210的貼合工藝,還簡化了FPCB210的結構設計,進一步降低觸摸屏的製作成本。
其中,第一電極引線140一端與第一導電條帶132電連接,另一端用於與FPCB210連接的為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第二電極引線180一端與第二導電條帶172電連接,另一端用於與FPCB210連接的為第二電極引線180的自由末端182。
其中,第一電極引線140形成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120並與第一導電條帶132電連接;第二電極引線180形成於第二成型膠層160並與第二 導電條帶172電連接。用於製備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及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材料可以為金、銀、銅、鋁、鎳、鋅或其中至少二者的合金中的一種。可以理解,製備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及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材料為電的導體即可實現相應的功能,如碳納米管,石墨烯,導電高分子等。
其中,形成第一成型膠層120和第二成型膠層160的材料可以為無溶劑紫外固化亞克力樹脂、光固膠、熱固膠及自幹膠。其中光固膠為預聚物、單體及光引發劑及助劑按照摩爾配比:30~50%、40~60%、1~6%及0.2~1%組成的混合物、光固膠、熱固膠及自幹膠。其中,預聚物選為環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中的至少一種;單體為單官能(IBOA、IBOMA、HEMA等)、二官能(TPGDA、HDDA、DEGDA、NPGDA等)、三官能及多官能(TMPTA、PETA等)中的至少一種;光引發劑為二苯甲酮、二苯乙酮等。進一步的,在上述混合物中還可添加摩爾配比為0.2~1%的助劑。助劑可為對苯二酚、對甲氧基苯酚、對苯醌、2,6一二叔丁基甲苯酚等。
其中,基板110的材料為玻璃,透明絕緣膜150的材料均可以為絕緣材料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基板110和透明絕緣膜150還可為其他材質,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塑膠(PC)等。
如第1圖和第5圖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成型膠層120形成於基板110的一側,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嵌設於第一成型膠層120。第一成型膠層120遠離基板110的一側開設有圖形化的第一凹槽,將第一金屬導層收容於第一凹槽,並使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的形狀與第一凹槽的形狀相匹配。將第一成型膠層120形成於基板110的一側,用壓印模具230在第一成型膠層120遠離基板110的一側通過壓印的方式形成第一凹槽,再將形成第一 金屬導電層130的材料填充於第一凹槽,並通過燒結工藝形成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由於第一凹槽可根據對電極形狀的需求,印壓成預設形狀,故收容於第一凹槽的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可直接成型為預設形狀,而不必進行蝕刻成形,簡化製作工藝,避免了材料的大量浪費,降低了成本。且因上述觸摸屏的生產過程中不需要進行蝕刻工藝,故可避免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化學物質,從而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其中,為了使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的材料填充於第一凹槽後,在經過燒結成型的過程中不發生斷裂,第一凹槽的深度與第一凹槽的寬度的比值可合理設置為不小於1。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條帶132的金屬線附著於基板110,第一導電條帶132位於基板110和第一成型膠層120之間。具體地,使用形成第一導電條帶132的金屬線在基板110一側鍍金屬膜,再通過暴光顯影的方式形成第一導電條帶132,從而構成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如此,一方面導電層採用金屬替代ITO,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可使鍍金屬膜達到納米級,提高了良品率。採用玻璃材質的基板110,因玻璃具有優良的鍍膜性能,可使所得的金屬膜達到透明,可進一步提高觸摸屏的透光率。
如第1圖和第5圖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二成型膠層160形成於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二表面154,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嵌設於第二成型膠層160。第二成型膠層160遠離透明絕緣膜150第二表面154的一側開設有圖形化的第二凹槽,將第二金屬導層收容於第二凹槽,並使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形狀與第二凹槽的形狀相匹配。將第二成型膠層160形成於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二表面154,在第二成型膠層160遠離透明絕緣膜150第二表面154的一側通過壓印的方式形成第二凹槽,再將形成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材料填充於第二凹槽,並通過燒結工藝形成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由於第二凹槽 可根據對電極形狀的需求,印壓成預設形狀,故收容於第二凹槽的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可直接成型為預設形狀,而不必進行蝕刻成形,簡化製作工藝,避免了材料的大量浪費,降低了成本。且因上述觸摸屏的生產過程中不需要進行蝕刻工藝,故可避免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化學物質,從而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其中,為了使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材料填充於第二凹槽後,在經過燒結成型的過程中不發生斷裂,第二凹槽的深度與第二凹槽的寬度的比值可合理設置為不小於1。
請參閱第5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板110為鈣納玻璃或矽氧鹽玻璃,基板110靠近第一成型膠層120的表面的矽氧基與第一成型膠層120鍵合。在將第一成型膠層120形成於基板110之前,將基板110靠近第一成型膠層120的表面進行等離子體220轟擊處理,以使矽氧基露出來,第一成型膠層120與矽氧基鍵合,使第一成型膠層120更好的與基板110粘合,提高觸摸屏的良品率。
請參閱第5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為了提高基板110與第一成型膠層120的粘合效果,所述基板110靠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120的表面粗糙度可合理設置為5~10nm。
請參閱第2圖和第3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光學透明膠層190,光學透明膠層190設置於第一成型膠層120與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一表面152之間,光學透明膠層190設有第三缺槽192,第三缺槽192正對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將第一成型膠層120形成於基板110的一側,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嵌設於第一成型膠層120,第二成型膠層160形成於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二表面154,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嵌設於第二成型膠層160,再將透明絕緣膜150的第一表面152與基板110形成有第一成型膠層120 的表面通過光學透明膠層190貼合。光學透明膠層190的設置,可進一步加強基板110與透明絕緣膜150的粘合強度,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觸摸屏的良品率。其中,光學透明膠層190的材料可以為OCA膠、UV膠、熱固膠或者自幹膠等,以保證觸摸屏的透光性。同時,在光學透明膠層190正對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處設有第三缺槽192,以實現第一電極引線140的自由末端142外露的目的。
請參閱第2圖和第3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條帶132與第二導電條帶172均包括由多條金屬線交叉構成的導電網格,第一導電條帶132的導電網格在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投影與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網格交疊。
具體地,可使用刮塗技術在第一凹槽中填充納米銀墨水,再在150℃條件下燒結,使納米銀墨水中的銀單質燒結成第一導電條帶132的導電線。其中,銀墨水固含量35%,溶劑在燒結中揮發。由於第一凹槽的形狀預先壓印成為所需電極的圖形化。因此,當第一帶點條帶132的導電網格形成後,不用再進行成形操作,從而節約了材料、提高了效率。
具體地,可使用刮塗技術在第二凹槽中填充納米銀墨水,再在150℃條件下燒結,使納米銀墨水中的銀單質燒結成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線。其中,銀墨水固含量35%,溶劑在燒結中揮發。由於第二凹槽的形狀預先壓印成為所需電極的圖形化。因此,當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網格形成後,不用再進行成形操作,從而節約了材料、提高了效率。
其中,第一導電條帶132的導電網格在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投影與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網格交疊。可使構成第一導電條帶132及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線相互錯開一定距離,從而避免產生嚴重的莫爾條紋現象。
莫爾條紋是一種光學現象,是兩條線或兩個物體之間以恒定的角度和頻率發生干涉的視覺結果,當人眼無法分辨這兩條線或兩個物體時,只能看到干涉的花紋,這種光學現象就是莫爾條紋。
其中,第一導電條帶132與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網格均可以為菱形、矩形、平行四邊形、曲邊四邊形或者多邊形,曲邊四邊形具有四條曲邊,相對的兩條曲邊具有相同的形狀及曲線走向。如第4圖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網格為正六邊形。如第6圖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二導電條帶172的導電網格為不規則的多邊形。
請參閱第3圖和第4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140靠近所述第一導電條帶132的一端設有條形的第一連接部144,所述第二電極引線180靠近所述第二導電條帶172的一端設有條形的第二連接部184。如此,第一電極引線140通過第一連接部144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電連接,第二電極引線180通過第二連接部184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電連接。為了加強第一電極引線14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的電連接性,及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電連接性,故合理設置第一連接部144至少與第一導電條帶132中的兩條金屬線電連接,第二連接部184至少與第二導電條帶172中的兩條金屬線電連接。
請參閱第3圖和第4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144比所述第一電極引線140的其他部位寬,所述第二連接部184比所述第二電極引線180的其他部位寬。因第一連接部144比第一電極引線140額其他部位寬,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從而使第一電極引線14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的多條導電線電連接,進一步增強第一電極引線14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的電連接性。因第二連接部184比第二電極引線180額其他部位寬,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同理推倒,可增強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 的電連接性。如此,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
請參閱第7圖和第8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140和所述第二電極引線180均為由導電線呈網格交叉連接形成的網格結構。具體地,在第一/第二成型膠層160壓印出收容第一/第二電極引線180的凹槽,再將第一/第二電極引線180的材料刮塗入對應的凹槽。採用網格結構的電極引線,在刮塗過程中,可使電極引線的材料不易被刮出,方便刮塗工藝的操作。同時可防止在對第一/第二電極引線180的材料進行燒結工藝時產生凝聚效應導致引線斷裂,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其中,第一/第二電極引線180的材料可以為納米銀漿。
可以理解,第一電極引線140和第二電極引線180均還可以為實心線,也可以實現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和第二金屬導電層170均與FPCB210電連接的目的。
請參閱第3圖、第7圖和第8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140及所述第二電極引線180的網格週期均小於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及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網格週期。網格週期即導電網格的大小。因第一電極引線140及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及第二金屬導電層170電連接時,難免會對不准。如此,可增強第一電極引線140及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及第二金屬導電層170的電連接性,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
請參閱第7圖和第8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引線140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132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146,所述第二電極引線180與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170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186,所述第一電極轉接線146及所述第二電極轉接線186均為連續的導電線。因第一電極引線140及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及第二金屬導電層170 電連接時,難免會對不准。第一連接部144通過第一電極轉接線146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電連接,第二連接部184通過第二電極轉接線186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電連接。由於第一電極轉接線146及第二電極轉接線186均為連續的導電線,如此,即使第一導電金屬層及第二導電金屬層的網格週期不同的導電網格,也可以保證第一電極引線14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電連接效果好,及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電連接效果好。
第7圖和第8圖為突顯第一電極轉接線146、第二電極轉接線186,第一電極轉接線146、第二電極轉接線186比構成第一電極引線140、第二電極引線180的導電線粗,但不應理解為限定第一電極轉接線146、第二電極轉接線186比構成第一電極引線140、第二電極引線180的金屬細線粗。在具體應用時可以根據應用環境決定第一電極轉接線146、第二電極轉接線186的粗細。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不設置第一電極轉接線146和第二電極轉接線186,也可以實現第一電極引線140與第一金屬導電層130電連接,及第二電極引線180與第二金屬導電層170電連接的目的。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10‧‧‧基板
120‧‧‧第一成型膠層
130‧‧‧第一金屬導電層
150‧‧‧透明絕緣膜
152‧‧‧第一表面
154‧‧‧第二表面
160‧‧‧第二成型膠層
170‧‧‧第二金屬導電層
190‧‧‧光學透明膠層

Claims (13)

  1. 一種觸摸屏,包括基板,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一成型膠層,形成於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第一成型膠層嵌設有第一金屬導電層,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包括多個相互絕緣的第一導電條帶;第一電極引線,形成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並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電連接;透明絕緣膜,包括第一表面及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第二成型膠層,形成於所述透明絕緣膜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成型膠層嵌設有第二金屬導電層,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包括多個相互絕緣的第二導電條帶;第二電極引線,形成於所述第二成型膠層並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電連接;以及所述透明絕緣膜設有第一缺槽,所述第二成型膠層設有第二缺槽,所述第一缺槽和所述第二缺槽均正對所述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二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設置於所述第二缺槽週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電條帶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均包括由多條金屬線交叉構成的導電網格,所述第一導電條帶的導電網格在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的投影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的導電網格交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光學透明膠層,所述光學透明膠層設置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與所述透明絕緣膜的第一表面之間,所述光學透明膠層設有第三缺槽,所述第三缺槽正對所述第一電極引線的自由末端。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成型膠層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開設有圖形化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的金屬線收容於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成型膠層遠離所述透明絕緣膜第二表面的一側開設有圖形化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的金屬線收容於所述第二凹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的比值不小於1,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與所述第二凹槽的寬度的比值不小於1。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板為鈣鈉玻璃或矽鋁酸鹽玻璃,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的表面的矽氧基與所述第一成型膠層鍵合。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一成型膠層的表面粗糙度為5~10nm。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電條帶的金屬線附著於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導電條帶位於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一成型膠層之間。
  9.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引線靠近所述第一導電條帶的一端設有條形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至少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中的兩條金屬線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引線靠近所述第二導電條帶的一端設有條形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至少與所述第二導電條帶中的兩條金屬線電連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部比所述第一電極引線的其他部位寬,所述第二連接部比所述第二電極引線的其他部位寬。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引線和所述第二電極引線均為由導電線呈網格交叉連接形成的網格結構。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引線及所述第二 電極引線的網格週期均小於所述第一金屬導電層及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的網格週期。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觸摸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引線與所述第一導電條帶之間設有第一電極轉接線,所述第二電極引線與所述第二金屬導電層之間設有第二電極轉接線,所述第一電極轉接線及所述第二電極轉接線均為連續的導電線。
TW102130226A 2013-07-01 2013-08-23 觸摸屏 TWI533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2530.7A CN103345317B (zh) 2013-03-25 2013-07-01 触摸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3168A true TW201503168A (zh) 2015-01-16
TWI533330B TWI533330B (zh) 2016-05-11

Family

ID=5214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226A TWI533330B (zh) 2013-07-01 2013-08-23 觸摸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30068B2 (zh)
KR (1) KR20150013391A (zh)
CN (1) CN103345317B (zh)
TW (1) TWI533330B (zh)
WO (1) WO20150001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035A (zh) * 2018-06-30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5317B (zh) 2013-03-25 2014-10-2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TWI512804B (zh) * 2013-12-12 2015-12-11 Ind Tech Res Inst 電極結構及其製作方法、使用此電極結構的觸控元件及觸控顯示器
TW201525817A (zh) * 2013-12-20 2015-07-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N104597646B (zh) * 2014-12-22 2018-09-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528160B2 (en) * 2015-02-27 2020-01-07 Fujikura Ltd.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sensor
TWI514232B (zh) * 2015-06-23 2015-12-21 Innolux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CN105353915B (zh) * 2015-12-01 2018-06-2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制作方法
CN107092901B (zh) * 2017-06-02 2020-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的指纹识别方法及制备方法
CN112271016A (zh) * 2020-11-11 2021-01-26 湖南怡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15220607B (zh) * 2022-07-27 2022-11-29 四川省利任元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ogs电容式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CN116301442A (zh) * 2023-05-24 2023-06-2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银纳米线触控电极单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5748A (ja) * 2008-04-22 2009-11-12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US8717332B2 (en) * 2008-07-31 2014-05-06 Gunze Limited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JP2010191741A (ja) * 2009-02-19 2010-09-02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
US8576182B2 (en) * 2009-09-01 2013-11-05 Atm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test the functionality of capacitive sensors
CN102844103B (zh) * 2009-12-08 2016-08-24 恩冯特有限责任公司 聚合物型混杂有机金属玻璃
CN102782624B (zh) * 2010-03-03 2016-03-30 未来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25303U (zh) * 2010-03-05 2011-01-26 敏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矩阵型触控面板
KR20120040032A (ko) * 2010-10-18 2012-04-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도성 필름의 제조방법
KR101042553B1 (ko) * 2010-12-15 2011-06-20 주식회사 에스아이 플렉스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55485B1 (ko) 2010-12-23 2016-09-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437351B2 (ja) * 2010-12-27 2014-03-12 Hoya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用カバーガラスのガラス基板、携帯型電子機器用画像表示装置、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2174003A (ja) * 2011-02-22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
KR101274945B1 (ko) 2011-04-27 2013-06-14 주식회사 이노터치테크놀로지 투영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2930922B (zh) * 2012-10-25 2015-07-0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的透明导电膜
EP2738653B1 (en) * 2012-12-03 2021-05-19 LG Innotek Co., Ltd. Electrode member and touch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JP5370706B1 (ja) * 2012-12-14 2013-12-1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105970B (zh) * 2013-02-06 2014-09-1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示器
CN103345317B (zh) 2013-03-25 2014-10-2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203338283U (zh) * 2013-03-25 2013-12-11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035A (zh) * 2018-06-30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5317B (zh) 2014-10-29
US20150002755A1 (en) 2015-01-01
CN103345317A (zh) 2013-10-09
WO2015000193A1 (zh) 2015-01-08
KR20150013391A (ko) 2015-02-05
TWI533330B (zh) 2016-05-11
US9430068B2 (en) 201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3330B (zh) 觸摸屏
TWI493409B (zh) 監視器及其觸控式螢幕感應模組
TWI503715B (zh)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TWI503724B (zh)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TWI492121B (zh) 觸摸屏
TWI510993B (zh) 觸摸屏感應模組及其製作方法和顯示器
TWI494815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M482791U (zh) 觸控式螢幕
TWI509481B (zh) 透明導電膜
US20140293150A1 (en) Touch screen
CN103295671A (zh) 透明导电膜
TWI506497B (zh) 單層觸控屏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45389A (zh) 透明導電膜
CN103440064B (zh) 触摸屏元件及触摸屏
CN203311866U (zh) 透明导电膜
CN112271016A (zh) 触摸屏
CN203224850U (zh) 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示器
CN203338283U (zh) 触摸屏
CN203338796U (zh) 透明导电膜
CN203376712U (zh) 触摸屏元件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