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4914A - 金屬包覆材 - Google Patents
金屬包覆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44914A TW201444914A TW103112906A TW103112906A TW201444914A TW 201444914 A TW201444914 A TW 201444914A TW 103112906 A TW103112906 A TW 103112906A TW 103112906 A TW103112906 A TW 103112906A TW 201444914 A TW201444914 A TW 20144491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ther
- diamine
- metal
- polyamine
- aci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5—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amines or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carboxylic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amid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金屬包覆材,其含有聚醚聚醯胺(A),該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具特定結構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的構成單元,二羧酸構成單元含有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該金屬包覆材的耐磨損性及耐油性良好,且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優異。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能使用在金屬包覆用途的金屬包覆材。
聚醯胺具有耐磨損性、耐衝擊性等優良的機械特性,且對於烴、鹼、無機酸等多數物質的耐藥品性優異,所以廣泛用在對於金屬基材的包覆用途。 但是已知聚醯胺對於金屬的黏著性不足。 為了使對於金屬之黏著性提高,已有人提出使用聚醯胺的各種金屬包覆材。 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於聚醯胺樹脂含有既定量之矽烷偶聯劑、及既定量之特定之環氧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的金屬包覆用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又,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金屬包覆材,包括聚醯胺樹脂,其二羧酸成分由草酸構成、二胺成分由特定之C9二胺混合物及1,6-己烷二胺(C6二胺)構成,且C9二胺混合物與C6二胺之莫耳比為既定之範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3462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77212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對於包覆金屬基板之金屬包覆材,要求耐磨耗性及對於金屬之黏著性更好。針對該等觀點,專利文獻1及2所揭示之金屬包覆材未能稱得上已充分改良。 又,專利文獻1及2揭示之金屬包覆材,為了提高對於金屬之黏著性係摻合了熱塑性彈性體,但若摻合熱塑性彈性體,則與聚醯胺之相溶性下降,有時會損及聚醯胺擁有之機械特性或表面特性。再者,對於金屬包覆材也要求耐油性。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耐磨損性及耐油性良好且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優異之金屬包覆材。 【解決課題之方式】
本案發明人等發現:包含含有具特定結構之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之構成單元作為二胺結構單元的聚醚聚醯胺的金屬包覆材能解決上述課題,乃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提供下列金屬包覆材。 一種金屬包覆材,包含聚醚聚醯胺(A),該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下列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二羧酸構成單元含有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 【化1】(式中,x+z表示1~60,y表示1~50,-OR1-各自獨立地表示-OCH2CH2CH2-、-OCH(CH3)CH2-或-OCH2CH(CH3)-,-OR2-表示-OCH2CH2CH2CH2-或-OCH2CH2-)。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的耐磨損性及耐油性良好,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優異。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含有聚醚聚醯胺(A),該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二羧酸構成單元含有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 又,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也可以含有聚醚聚醯胺(A)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矽烷偶聯劑、及其他添加劑。
本發明中,聚醚聚醯胺(A)相對於金屬包覆材全量之含量較佳為85~100質量%,更佳為90~100質量%,又更佳為95~100質量%,又再更佳為98~100質量%。 聚醚聚醯胺(A)成分之含量若為85質量%以上,能使對於金屬之黏著性提高,且成為耐磨損性優良的金屬包覆材。又,能維持聚醚聚醯胺(A)擁有之優良之機械特性或表面特性。
[聚醚聚醯胺(A)] 本發明使用之聚醚聚醯胺(A),其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下列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二羧酸構成單元含有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藉由含有聚醚聚醯胺(A),能成為耐磨損性、及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優異之金屬包覆材。
【化2】(式(1)中,x+z表示1~60,y表示1~50,-OR1-各自獨立地表示-OCH2CH2CH2-、-OCH(CH3)CH2-或-OCH2CH(CH3)-,-OR2-表示-OCH2CH2CH2CH2-或-OCH2CH2-。)
[二胺構成單元] 構成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 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之合計含量較佳為50~100莫耳%,更佳為70~100莫耳%,又更佳為80~100莫耳%,又再更佳為90~100莫耳%。
<聚醚二胺化合物(a-1)> 構成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構成單元。 上述通式(1)中之(x+z)為1~60,較佳為2~40,更佳為2~30,又更佳為2~20,又再更佳為2~15。 又,y為1~50,較佳為1~40,更佳為1~30,又更佳為1~20。 x、y、z之□大於上述範圍時,與熔融聚合之反應中途生成之由亞二甲苯二胺與二羧酸構成的寡聚物或聚合物的相溶性減低,聚合反應變得不易進行。 又,上述通式(1)中,-OR1-各自獨立地表示-OCH2CH2CH2-、-OCH(CH3)CH2-或-OCH2CH(CH3)-。
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76~7000,更佳為200~5000,又更佳為300~3500,又再更佳為400~2500,再更佳為500~1800。 聚醚二胺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若為上述範圍內,可獲得展現柔軟性或橡膠彈性等機能之聚合物。
上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考量成為對於金屬之黏著性、耐磨損性、及耐油性提高之金屬包覆材之觀點,具體而言,為下列通式(1-1)或(1-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尤其,考量成為使耐磨損性及耐油性更提高之金屬包覆材之觀點,宜為下列通式(1-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為較佳。
【化3】
上述通式(1-1)中,x1+z1表示1~60,y1表示1~50,-OR1-表示-OCH2CH2CH2-、-OCH(CH3)CH2-或-OCH2CH(CH3)-。 又,上述通式(1-2)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OR1-表示-OCH2CH2CH2-、-OCH(CH3)CH2-或-OCH2CH(CH3)-。
上述通式(1-1)中,(x1+z1)之數□為1~60,較佳為2~40,更佳為2~30,又更佳為2~20,又再更佳為2~15。又,y1之數□為1~50,較佳為1~40,更佳為1~30,又更佳為1~20。 上述通式(1-2)中,(x2+z2)之數□為1~60,較佳為2~40,更佳為2~30,又更佳為2~20,又再更佳為2~15。又,y2之數□為1~50,較佳為1~40,更佳為1~30,又更佳為1~20。
上述通式(1-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4~7000,更佳為250~5000,又更佳為300~3500,又再更佳為400~2500,再更佳為500~1800。 上述通式(1-2)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76~5700,更佳為200~4000,又更佳為300~3000,又再更佳為400~2000,再更佳為500~1800。
又,該等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構成單元之比例較佳為1~50莫耳%,更佳為3~30莫耳%,又更佳為5~25莫耳%,又再更佳為5~20莫耳%。 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構成單元之比例若為上述範圍內,獲得之金屬包覆材對於金屬之黏著性提高而且耐磨損性也優良。
<亞二甲苯二胺(a-2)> 構成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包括來自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 亞二甲苯二胺(a-2)宜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對亞二甲苯二胺或該等之混合物,為間亞二甲苯二胺、或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更佳,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更理想。 亞二甲苯二胺(a-2)來自間亞二甲苯二胺的情形,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成為柔軟性、結晶性、熔融成形性、成形加工性、□性、耐磨損性及耐油性優異者。 亞二甲苯二胺(a-2)係來自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的情形,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的柔軟性、結晶性、熔融成形性、成形加工性、□性、耐磨損性及耐油性優異,且顯示高耐熱性及高彈性係數。
又,該等亞二甲苯二胺(a-2)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當亞二甲苯二胺(a-2)係使用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的情形,對亞二甲苯二胺相對於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對亞二甲苯二胺之總量之比例較佳為90莫耳%以下,更佳為80莫耳%以下,又更佳為70莫耳%以下,又再更佳為5~70莫耳%。 對亞二甲苯二胺之比例若為上述範圍,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熔點不接近該聚醚聚醯胺之分解溫度,較為理想。
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之比例,考量獲得耐磨損性及耐油性良好之金屬包覆材的觀點,較佳為50~99莫耳%,更佳為70~97莫耳%,又更佳為75~95莫耳%,又再更佳為80~95莫耳%。
<其他之二胺化合物> 構成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如上述,包括來自前述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但若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也可以含有來自其他之二胺化合物之構成單元。
作為能構成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以外之二胺構成單元之二胺化合物,可以列舉四亞甲基二胺、五亞甲基二胺、2-甲基戊烷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七亞甲基二胺、八亞甲基二胺、九亞甲基二胺、十亞甲基二胺、十二亞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3-二胺基環己烷、1,4-二胺基環己烷、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2,2-雙(4-胺基環己基)丙烷、雙(胺基甲基)十氫□、雙(胺基甲基)三環癸烷等脂環族二胺;雙(4-胺基苯基)醚、對苯二胺、雙(胺基甲基)□等有芳香環之二胺類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其他之二胺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二羧酸構成單元] 構成聚醚聚醯胺(A)之二羧酸構成單元,包括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 聚醚聚醯胺(A)之二羧酸構成單元中,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之含量較佳為50~100莫耳%,更佳為70~100莫耳%。
作為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可列舉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等。 該等之中,從結晶性、高彈性之觀點、及對於金屬之黏著性提高之觀點,宜為選自於己二酸及癸二酸中之至少1種,尤其從提高對於金屬之黏著性之觀點,癸二酸更理想。 該等二羧酸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構成聚醚聚醯胺(A)之二羧酸構成單元,如上述,包括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但若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也可以含有來自其他之二羧酸之構成單元。 作為能構成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以外之二羧酸構成單元之二羧酸,可以列舉草酸、丙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類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當二羧酸成分係使用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與間苯二甲酸之混合物的情形,能使聚醚聚醯胺(A)之耐熱性及成形加工性提高。 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與間苯二甲酸之莫耳比(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間苯二甲酸),宜為50/50~99/1,70/30~95/5更理想。
[聚醚聚醯胺(A)之物性] 聚醚聚醯胺(A),藉由將由亞二甲苯二胺(a-2)與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形成之高結晶性之聚醯胺嵌段作為硬鏈段並將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聚醚嵌段作為軟鏈段,獲得之金屬包覆材之機械特性或表面特性良好,而且能使對於金屬之黏著性、耐磨損性、及耐油性提高。
聚醚聚醯胺(A)之相對黏度較佳為1.1~3.0之範圍,更佳為1.1~2.9之範圍,又更佳為1.1~2.8之範圍。 又,聚醚聚醯胺(A)之相對黏度,係將試樣0.2g溶於96%硫酸20mL並以Cannon-Fenske型黏度計於25℃測得之掉落時間(t)、和同樣測得的96%硫酸本身的掉落時間(t0)之比,以次式表示。 相對黏度=t/t0
聚醚聚醯胺(A)之熔點(Tm),考量耐熱性及熔融成形性之觀點,較佳為170~270℃之範圍,更佳為175~270℃之範圍,又更佳為180~270℃之範圍,又更佳為180~260℃之範圍。 又,聚醚聚醯胺(A)之熔點係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測定,具體而言係指依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得之□。
聚醚聚醯胺(A)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測定溫度23℃、濕度50%RH(相對濕度)),考量柔軟性之觀點,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又更佳為250%以上,又再更佳為300%以上。 聚醚聚醯胺(A)之拉伸彈性係數(測定溫度23℃、濕度50%RH(相對濕度)),考量柔軟性及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100MPa以上,更佳為200MPa以上,又更佳為300MPa以上,又更佳為400MPa以上,又再更佳為500MPa以上。 拉伸彈性係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之測定係依據JIS K7161實施。
[聚醚聚醯胺(A)之製造] 聚醚聚醯胺(A)之製造不特別限定,可以依任意方法、任意聚合條件實施。 例如可利用使由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與二羧酸成分(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等二羧酸)構成的鹽於水存在下於加壓狀態升溫,邊除去加入的水及縮合水邊於熔融狀態使其聚合之方法製得聚醚聚醯胺(A)。
又,也可利用將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直接加到熔融狀態之二羧酸成分(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等二羧酸),於常壓下縮聚之方法來製成聚醚聚醯胺(A)。於此情形,為了保持反應系為均勻液狀,係將二胺成分連續加到二羧酸成分,並於此期間,將反應系一面升溫使反應溫度不低於生成之寡聚醯胺及聚醯胺之熔點,一面進行縮聚。 此時,也可以將二胺成分中之針對聚醚二胺化合物(a-1)、和二羧酸成分一起預先加到反應槽內。藉由將聚醚二胺化合物(a-1)預先加到反應槽內,能抑制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熱劣化。於此情形,為了保持反應系為均勻液狀,係將聚醚二胺化合物(a-1)以外之二胺成分連續加到二羧酸成分,並於此期間,將反應系一面升溫使反應溫度不低於生成之寡聚醯胺及聚醯胺之熔點,一面進行縮聚。
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等二胺)、和二羧酸成分(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等二羧酸)之莫耳比(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較佳為0.9~1.1,更佳為0.93~1.07,又更佳為0.95~1.05,又再更佳為0.97~1.02。莫耳比若為上述範圍內,高分子量化容易進行。
聚合溫度較佳為150~300℃,更佳為160~280℃,又更佳為170~270℃。聚合溫度若為上述溫度範圍內,聚合反應會快速進行。又,單體或聚合中途之寡聚物、聚合物等不易起熱分解,故獲得之聚醚聚醯胺之性狀成為良好。
自滴加二胺成分起算的聚合時間較佳為1~5小時。藉由使聚合時間落在上述範圍內,能充分提高聚醚聚醯胺(A)之分子量,能進一步抑制獲得之聚醚聚醯胺著色。
聚醚聚醯胺(A)宜利用添加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並進行熔融縮聚(熔融聚合)法製造較佳。作為熔融縮聚法,宜於常壓熔融之二羧酸成分中滴加二胺成分,邊除去縮合水邊以熔融狀態使其聚合之方法為較佳。再者,將二胺成分中的聚醚二胺化合物(b-1)和二羧酸成分一起預先加到反應槽內,使其熔融後對於滴加亞二甲苯二胺成分,邊去除縮合水邊以熔融狀態使其聚合之方法更理想。
聚醚聚醯胺(A)之縮聚系內,在不妨礙其特性之範圍內也可以添加含磷原子之化合物。 作為能含有磷原子之化合物,可列舉:二甲基次膦酸、苯基甲基次膦酸、次亞磷酸、次亞磷酸鈉、次亞磷酸鈣、次亞磷酸鉀、次亞磷酸鋰、次亞磷酸乙基、苯基亞膦酸、苯基亞膦酸鈉、苯基亞膦酸鉀、苯基亞膦酸鋰、苯基亞膦酸乙基、苯基膦酸、乙基膦酸、苯基膦酸鈉、苯基膦酸鉀、苯基膦酸鋰、苯基膦酸二乙酯、乙基膦酸鈉、乙基膦酸鉀、亞磷酸、亞磷酸氫鈉、亞磷酸鈉、亞磷酸三乙酯、亞磷酸三苯酯、焦亞磷酸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該等之中,考量促進醯胺化反應之效果高且有優良的著色防止效果的觀點,宜為次亞磷酸鈉、次亞磷酸鉀、次亞磷酸鋰等次亞磷酸金屬鹽,次亞磷酸鈉更理想。
在縮聚系內添加之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添加量,考量良好之外觀及成形加工性之觀點,以聚醚聚醯胺(A)中之磷原子濃度換算,較佳為1~1000ppm,更佳為5~1000ppm,又更佳為10~1000ppm。
又,聚醚聚醯胺(A)之縮聚系內,宜併用含磷原子之化合物及鹼金屬化合物較佳。 此外,為了防止縮聚中發生聚合物著色,須存在足量的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但有時會引起聚合物之凝膠化,故為了調整醯胺化反應速度,也宜使鹼金屬化合物共存較佳。
鹼金屬化合物宜為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乙酸鹽為較佳。 具體的鹼金屬化合物,可以列舉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銣、氫氧化銫、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銣、乙酸銫等。
於縮聚系內添加鹼金屬化合物的情形,該化合物之莫耳數除以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莫耳數而除之□較佳為0.50~1.00,更佳為0.55~0.95,又更佳為0.60~0.90。 若為上述範圍內,有適度抑制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醯胺化反應促進的效果,能避免因過度抑制反應造成縮聚反應速度下降且避免聚合物之熱履歷增加而導致聚合物之凝膠化增大。
熔融縮聚獲得之聚醚聚醯胺(A)係先從縮聚系取出,將其造粒後乾燥處理再使用。又,為了進一步提高聚醚聚醯胺(A)之聚合度,也可將其聚醚聚醯胺(A)進行固相聚合。 乾燥處理及固相聚合能使用之加熱裝置,可以使用公知之裝置。作為上述加熱裝置,宜使用連續式加熱乾燥裝置或稱為轉筒式乾燥機、錐型乾燥機、旋轉乾燥機等的旋轉滾筒式加熱裝置及稱為圓錐型(Nauta)混合機的內部具有旋轉葉片的圓錐型加熱裝置。
[(A)成分以外之熱塑性樹脂]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在無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也可更包含(A)成分以外之熱塑性樹脂。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所含之(A)成分以外之熱塑性樹脂,可以列舉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聚烯烴樹脂、及丙烯酸樹脂等。
作為聚醯胺樹脂,可使用聚己醯胺(尼龍6)、聚十一烷醯胺(尼龍11)、聚十二烷醯胺(尼龍12)、聚四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46)、聚六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66)、聚六亞甲基壬二醯胺(尼龍69)、聚六亞甲基癸二醯胺(尼龍610)、聚十一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116)、聚六亞甲基十二醯胺(尼龍612)、聚六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尼龍6T(T代表對苯二甲酸成分單元。以下相同))、聚六亞甲基間苯二甲醯胺(尼龍6I(I代表間苯二甲酸成分單元。以下相同))、聚六亞甲基對苯二甲間苯二甲醯胺(尼龍6TI)、聚七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尼龍9T)、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尼龍MXD6(MXD代表間亞二甲苯二胺成分單元。以下相同))、聚間亞二甲苯癸二醯胺(尼龍MXD10)、聚對亞二甲苯癸二醯胺(尼龍PXD10(PXD代表對亞二甲苯二胺成分單元))、將1,3-或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與己二酸縮聚而獲得之聚醯胺樹脂(尼龍1,3-/1,4-BAC6(BAC代表雙(胺基甲基)環己烷成分單元))及該等之共聚合醯胺等。
作為聚酯樹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1,4-環己烷二亞甲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2,6-□二羧酸乙二醇酯樹脂、聚2,6-□二羧乙二醇酸酯-對苯二甲酸酯共聚合樹脂、聚對苯二甲酸酯-4,4’-聯苯二羧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聚□二羧酸2,6-丁二醇酯樹脂等。 該等之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合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聚2,6-□二羧酸乙二醇酯樹脂為較佳。
作為聚烯烴樹脂,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聚乙烯;丙烯均聚物、丙烯與乙烯或α-烯烴之無規或嵌段共聚物等聚丙烯;該等2種以上之混合物等。 又,聚乙烯多為乙烯與α-烯烴之共聚物。 又,聚烯烴樹脂含有少量由丙烯酸、馬來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富馬酸、衣康酸等含羧基之單體所改性之改性聚烯烴樹脂。改性通常利用共聚合或接枝改性進行。
作為丙烯酸樹脂,可以列舉(甲基)丙烯酸酯之均聚物、2種以上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單體之共聚物。 具體而言,可以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丙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由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之均聚物或共聚物構成的(甲基)丙烯酸樹脂。
[矽烷偶聯劑]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也可含有矽烷偶聯劑。 矽烷偶聯劑係具有如下結構的矽烷化合物,即:帶有使對於有機樹脂有親和性或有反應性之有機官能性基化學性地鍵結合於對於無機材料有親和性或有反應性之水解性矽基的結構。 鍵結於矽之水解性基,可列舉烷氧基、鹵素、乙醯氧基,較佳為烷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 鍵結於1個矽原子的水解性基之數可在1~3個之間選擇。 作為有機官能性基,可以列舉胺基、環氧基、乙烯基、羧基、巰基、鹵素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異氰酸酯基等,胺基、或環氧基為較佳。
具體的矽烷偶聯劑,可以列舉α-胺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α-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α-胺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烯基□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胺基之矽烷類;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環氧基之矽烷類;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含乙烯基之矽烷類;β-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β-羧基乙基苯基雙(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N-β-(N-羧基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羧基之矽烷類;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等含巰基之矽烷類;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鹵素之矽烷類;γ-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等含(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類;γ-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類等。 該等矽烷偶聯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其他之添加劑]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在無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也可以含有其他之添加劑。 作為其他之添加劑,可以列舉填料、補強纖維、安定劑、著色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化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阻燃劑、結晶化促進劑、玻璃纖維、塑化劑、潤滑劑、及耐熱劑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中所含之其他之添加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醚聚醯胺(A)100質量份,較佳為0~10質量份,更佳為0~5質量份,又更佳為0~2質量份,又再更佳為0~0.1質量份。
[金屬包覆材之用途] 作為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之形態,不特別限定,可為上述各成分因熱而熔融成的液狀物等熔融狀態、及粉末狀物或片狀物等固體狀態中之任一者,從操作性之觀點,粉末狀物或片狀物等固體狀態較佳,片狀物更理想。
又,片狀物可藉由將上述各成分以螺桿擠製機、或輥等進行混練,並進行射出成形、擠製成形、壓縮成形、或輪壓成形等以成形而得。 成形為片狀物時之溫度條件,考量防止聚醚聚醯胺(A)變質之觀點,當令聚醚聚醯胺(A)之熔點為Tm(℃)的情形,較佳為Tm(℃)~Tm+80(℃),更佳為Tm(℃)~Tm+60(℃)。 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製成片狀物的情形,該片狀物之厚度可以因應用途適當設定,較佳為0.01~10mm,更佳為0.05~5mm。
作為使用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予以包覆之金屬基材,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不僅包括鐵也包括鋁、銅、鋅、銀、金、鎳、錫、及鉛等非鐵金屬的範圍廣泛的金屬的金屬基材。 該等之中,從與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之黏著性之觀點,宜為含有選自於鋁、鐵、銅、鋅、及銀中之1種以上之金屬的金屬基材為較佳。
作為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之用途,可列舉一般工業用之流體金屬管線的防銹塗層、對於汽車用燃料、油、煞車液等鋼管及鋁管這些金屬管的防銹用塗層、金屬線的塗層、水槽等的水周圍的板的塗層、及電線索的電線的塗層等。
以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包覆金屬基材的方法不特別限定,例如:下列(1)~(3)的方法。 (1) 以利用擠製所為之鋼管包覆等的方式,使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成為熔融狀態並將為被附著物之金屬基材予以包覆之方法 (2) 以粉體塗裝的方式,先將為被附著物的金屬基材加熱,使粉末狀物之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接觸此金屬基材之表面,利用金屬基材的熱使粉末狀物之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熔融並包覆金屬基材之方法 (3) 使金屬基材和片狀物之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接觸,一起加熱而包覆金屬基材之方法。
又,以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包覆金屬基材時之溫度,宜維持在不使金屬包覆材中之聚醚聚醯胺(A)變質的溫度較佳。 包覆金屬基材時之具體溫度,當令聚醚聚醯胺(A)之熔點為Tm(℃)時,較佳為Tm(℃)~Tm+80(℃),更佳為Tm(℃)~Tm+60(℃)。
又,在利用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來包覆金屬基材前,也可利用金屬用之以往公知的底塗劑進行底塗處理。 惟,由於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對於金屬的黏著性優良,不一定要特別施以底塗處理。所以,考量生產性提高之觀點,當以本發明之金屬包覆材包覆金屬基材時,宜不對於金屬基材施以底塗處理較佳。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於本發明更詳細□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又,本實施例中的各種測定依以下方法實施。
(1) 相對黏度(ηr) 精秤以下製造例獲得之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0.2g,於96質量%硫酸20ml於20~30℃攪拌使其完全溶解,製備成溶液。之後快速地取該溶液5ml於Cannon-Fenske型黏度計中,於25℃之恆溫槽中放置10分鐘後,測定掉落時間(t)。又,也測定96質量%硫酸本身的掉落時間(t0)。由t及t0以次式(2)計算相對黏度。 式(2):相對黏度=t/t0
(2) 數量平均分子量(Mn) 將以下之製造例獲得之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分別溶解於苯酚與乙醇之混合溶劑(苯酚/乙醇=4/1(體積比))、及苯甲醇溶劑,利用鹽酸及氫氧化鈉水溶液之中和滴定求取羧基末端基濃度與胺基末端基濃度。數量平均分子量(Mn)係由胺基末端基濃度及羧基末端基濃度之定量□依次式(3)算出。 式(3):數量平均分子量=2×1,000,000/([NH2]+[COOH]) [NH2]:胺基末端基濃度(μeq/g) [COOH]:羧基末端基濃度(μeq/g)
(3) 差示掃描熱量測定(玻璃轉移溫度、結晶化溫度及熔點) 差示掃描熱量之測定依據JIS K7121、K7122進行。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島津製作所(股)製商品名:「DSC-60」),將以下之製造例獲得之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放到DSC測定盤,於氮氣環境下以升溫速度10℃/分升溫到300℃,並進行急冷之前處理後進行測定。使用以升溫速度10℃/分升溫,於300℃保持5分鐘後,以降溫速度-5℃/分降溫至100℃的測定條件實施測定,求取以下之製造例獲得之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之玻璃轉移溫度Tg、結晶化溫度Tch及熔點Tm。
(製造例1) 聚醚聚醯胺A1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748.33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565g及乙酸鈉0.4572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對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的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對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335.12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43.62g(MXDA/PXDA=70/30(莫耳比))、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XTJ-542」,依照美國HUNTSMAN公司的型錄,上述通式(1-1)表示之化合物,式(1-1)中之x1+z1之概數為6.0,y1之概數為9.0,-OR1-為-OCH(CH3)CH2-或-OCH2CH(CH3)-,概略分子量為1000。)185.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1。又,聚醚聚醯胺A1之物性□如下。 ηr=1.45、[COOH]=55.19μeq/g、[NH2]=70.61μeq/g、Mn=15898、Tg=50.3℃、Tch=83.0℃、Tm=208.1℃。
(製造例2) 聚醚聚醯胺A2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667.43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587g及乙酸鈉0.4588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對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283.16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21.35g(MXDA/PXDA=70/30(莫耳比))、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XTJ-542」,詳情同上)330.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2。又,聚醚聚醯胺A2之物性□如下。 ηr=1.31、[COOH]=81.62μeq/g、[NH2]=68.95μeq/g、Mn=13283、Tg=12.9℃、Tch=69.5℃、Tm=204.5℃。
(製造例3) 聚醚聚醯胺A3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768.55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44g及乙酸鈉0.4628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對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的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344.18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47.50g(MXDA/PXDA=70/30(莫耳比))、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ED-900」,依照美國HUNTSMAN公司的型錄,為上述通式(1-2)表示之化合物,式(1-2)中之x2+z2之概數為6.0,y2之概數為12.5,-OR1-為-OCH(CH3)CH2-或-OCH2CH(CH3)-,概略分子量為900。)171.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3。又,聚醚聚醯胺A3之物性□如下。 ηr=1.48、[COOH]=66.91μeq/g、[NH2]=82.80μeq/g、Mn=13360、Tg=27.6℃、Tch=72.8℃、Tm=207.6℃。
(製造例4) 聚醚聚醯胺A4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 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687.65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12g及乙酸鈉0.4605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對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對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291.74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25.03g(MXDA/PXDA=70/30(莫耳比))、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ED-900」,詳情同上述)306.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4。又,聚醚聚醯胺A4之物性□如下。 ηr=1.36、[COOH]=66.35μeq/g、[NH2]=74.13μeq/g、Mn=14237、Tg=16.9℃、Tch=52.9℃、Tm=201.9℃。
(製造例5) 聚醚聚醯胺A5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己二酸555.37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490g及乙酸鈉0.4521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升溫至270℃,邊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326.06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39.74g(MXDA/PXDA=70/30(莫耳比))、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XTJ-542」,詳情同上述)380.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5。又,聚醚聚醯胺A5之物性□如下。 ηr=1.36、[COOH]=64.82μeq/g、[NH2]=100.70μeq/g、Mn=12083、Tg=79.3℃、Tch=107.1℃、Tm=251.4℃。
(製造例6) 聚醚聚醯胺A6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己二酸584.60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626g及乙酸鈉0.4616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對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343.22g與對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47.10g(MXDA/PXDA=70/30(莫耳比))、及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ED-900」,詳情同上述)360.00g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A6。又,聚醚聚醯胺A6之物性□如下。 ηr=1.34、[COOH]=75.95μeq/g、[NH2]=61.83μeq/g、Mn=14516、Tg=33.2℃、Tch=73.9℃、Tm=246.2℃。
(製造例7) 聚醯胺B1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己二酸584.5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210g及乙酸鈉0.4325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544.80g,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醯胺B1。又,聚醯胺B1之物性□如下。 ηr=2.10、[COOH]=104.30μeq/g、[NH2]=24.58μeq/g、Mn=15500、Tg=86.1℃、Tch=153.0℃、Tm=239.8℃。
(製造例8) 聚醯胺B2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裝入癸二酸809.0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210g及乙酸鈉0.4325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對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544.80g,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醯胺B2。又,聚醯胺B2之物性□如下。 ηr=1.80、[COOH]=88.5μeq/g、[NH2]=26.7μeq/g、Mn=17300、Tg=61.2℃、Tch=114.1℃、Tm=191.5℃。
(製造例9) 聚醯胺B3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癸二酸829.2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6365g及乙酸鈉0.4434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之成分熔融。邊將容器內緩慢地升溫至260℃,邊於容器內滴加間亞二甲苯二胺(M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390.89g與對亞二甲苯二胺(PXDA)(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67.53g(MXDA/PXDA=70/30(莫耳比))之混合液,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醯胺B3。又,聚醯胺B3之物性□如下。 ηr=2.20、[COOH]=81.8μeq/g、[NH2]=26.9μeq/g、Mn=18400、Tg=65.9℃、Tch=100.1℃、Tm=213.8℃。
(製造例10) 聚醚聚醯胺B4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氮氣導入口、及縮合水排出口之容積約3L之反應容器中裝入12-胺基月桂酸(東京化成工業(股)公司製)753.66g、己二酸56.84g、次亞磷酸鈉一水合物0.5798g及乙酸鈉0.4038g,將容器內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邊對於容器內以20ml/分供給氮氣邊於170℃使添加的成分熔融。將容器內緩慢升溫至達240℃,於容器內滴加聚醚二胺(美國HUNTSMAN公司製商品名:「JEFFAMINE(註冊商標)XTJ-542」,詳情同上述)388.89g,進行約2小時聚合,獲得聚醚聚醯胺B4。又,聚醚聚醯胺B4之物性□如下。 ηr=1.25、[COOH]=87.27μeq/g、[NH2]=73.12μeq/g、Mn=12470、Tm=165.0℃。
(實施例1~6、比較例1~4) 使用表1所示種類之由上述製造例1~10製造之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構成之樹脂組成物,於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之熔點Tm+20~30℃進行擠製成形,製成厚度100μm及2mm之片狀金屬包覆材。 使用製作之金屬包覆材,依以下方法評價各物性。評價結果示於表1。
(1) 剝離試驗時之最大負荷 在厚度50μm之鋁箔上放置製作的厚度100μm的金屬包覆材,使用熱傾斜試驗機(東洋精機公司製商品名「Strograph V1-C」),將加熱器溫度設定在使用之聚醚聚醯胺或聚醯胺之熔點+50℃,施加0.2MPa之壓力實施10秒熱封,製成試驗樣本。又,在加熱器與金屬包覆材之間夾著特氟龍(註冊商標)片,以防止金屬包覆材熔接在加熱器。 然後將製成的試驗樣本切成15mm寬的條狀,獲得試驗片,使用該試驗片進行T型剝離試驗,測定剝離試驗時之最大負荷。該剝離試驗時之最大負荷之□愈大,代表金屬包覆材對於金屬之黏著性愈優異。
(2) 耐磨損性試驗 以Suga試驗機NUS-IS03,設定負荷9.8N、磨損次數200次,於23℃、50%RH(相對濕度)的環境下使用厚度2mm之金屬包覆材實施滑動性試驗。研磨紙使用SiC#180。測定試驗前後的質量,算出磨損量,以下列基準進行評價。 A:磨損量未達7.0mg B:磨損量為7.0mg以上未達10.0mg C:磨損量為10.0mg以上
(3) 耐油性試驗 使用厚度2mm的金屬包覆材,完全浸在浸漬試驗油(日本興產(股)製商品名「IRM 903」)中,於70℃在恆溫槽內保存70小時。測定浸漬試驗前後之試樣質量,依下式(3)計算質量變化率(%)。 式(3):質量變化率(%)=(浸漬試驗後之試樣質量-浸漬試驗前之試樣質量)/浸漬試驗前之試樣質量×100
【表1】
MXDA:間亞二甲苯二胺 PXDA:對亞二甲苯二胺 XTJ-542:聚醚二胺(HUNTSMAN公司製) ED-900:聚醚二胺(HUNTSMAN公司製)
如表1,含有實施例1~6製作之聚醚聚醯胺(A)的金屬包覆材,耐磨損性及耐油性良好且能獲得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優異的結果。 另一方面,含有比較例1~3製作之聚醯胺的金屬包覆材,比起實施例1~6,成為剝離試驗時之最大負荷之□小、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差的結果。又,含有比較例4製作之脂肪族聚醚聚醯胺的金屬包覆材,比起實施例1~6,成為:剝離試驗時之最大負荷之□小、對於金屬之黏著性差,而且耐油性差的結果。
無
Claims (5)
- 一種金屬包覆材,包含聚醚聚醯胺(A), 該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含有來自下列通式(1)表示之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亞二甲苯二胺(a-2)之構成單元,二羧酸構成單元含有來自碳數4~20之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之構成單元;(式中,x+z表示1~60,y表示1~50,-OR1-各自獨立地表示-OCH2CH2CH2-、-OCH(CH3)CH2-或-OCH2CH(CH3)-,-OR2-表示-OCH2CH2CH2CH2-或-OCH2CH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金屬包覆材,其中,該金屬包覆材所包覆之金屬基材包含選自於鋁、鐵、銅、鋅、及銀中之1種以上之金屬。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包覆材,其中,聚醚聚醯胺(A)之二胺構成單元中,來自聚醚二胺化合物(a-1)之構成單元之比例為5~50莫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金屬包覆材,其中,亞二甲苯二胺(a-2)係間亞二甲苯二胺、對亞二甲苯二胺或該等之混合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金屬包覆材,其中,α,ω-直鏈脂肪族二羧酸(a-3)係己二酸、癸二酸或該等之混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81502 | 2013-04-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4914A true TW201444914A (zh) | 2014-12-01 |
Family
ID=51689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2906A TW201444914A (zh) | 2013-04-09 | 2014-04-08 | 金屬包覆材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046836A1 (zh) |
EP (1) | EP2985306A4 (zh) |
JP (1) | JPWO2014168060A1 (zh) |
KR (1) | KR20150139857A (zh) |
CN (1) | CN105121510A (zh) |
TW (1) | TW201444914A (zh) |
WO (1) | WO20141680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99905B2 (en) | 2016-01-08 | 2018-06-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olymeric coatings and coating method |
CN107915839A (zh) * | 2016-10-11 | 2018-04-17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9948B2 (zh) * | 1973-02-06 | 1980-05-29 | ||
US5128441A (en) * | 1987-07-27 | 1992-07-07 | Texaco Chemical Company | Block polyamido condensation products |
JP2881908B2 (ja) * | 1990-02-15 | 1999-04-12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末端変性ポリエーテルアミド樹脂 |
JP4140446B2 (ja) | 2003-05-26 | 2008-08-27 |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 金属被覆用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
JP2007216387A (ja) * | 2004-03-18 | 2007-08-30 | Ube Ind Ltd | 積層チューブ |
WO2007145324A1 (ja) * | 2006-06-16 | 2007-12-21 | Ube Industries, Ltd.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 |
TW200900466A (en) * | 2007-03-30 | 2009-01-01 | Ube Industries |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
JP5251883B2 (ja) * | 2007-10-31 | 2013-07-31 |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
JP5572935B2 (ja) | 2008-09-24 | 2014-08-20 |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 金属被覆材 |
US9139693B2 (en) * | 2011-02-14 | 2015-09-22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Polyether polyamide elastomer |
WO2012111635A1 (ja) * | 2011-02-14 | 2012-08-23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 |
JP5929621B2 (ja) * | 2012-08-14 | 2016-06-08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
JP5929620B2 (ja) * | 2012-08-14 | 2016-06-08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
-
2014
- 2014-04-02 WO PCT/JP2014/059769 patent/WO20141680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02 CN CN201480020478.9A patent/CN105121510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4-02 KR KR1020157028064A patent/KR2015013985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4-02 US US14/783,147 patent/US201600468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4-02 EP EP14783357.8A patent/EP298530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4-02 JP JP2015511228A patent/JPWO2014168060A1/ja active Pending
- 2014-04-08 TW TW103112906A patent/TW201444914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68060A1 (ja) | 2014-10-16 |
EP2985306A4 (en) | 2016-11-30 |
EP2985306A1 (en) | 2016-02-17 |
JPWO2014168060A1 (ja) | 2017-02-16 |
US20160046836A1 (en) | 2016-02-18 |
CN105121510A (zh) | 2015-12-02 |
KR20150139857A (ko) | 2015-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12007B (zh) | 聚醚聚醯胺彈性體 | |
JP5867418B2 (ja)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 | |
TWI682965B (zh)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成形體 | |
JP6024671B2 (ja) |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 | |
JP5928662B2 (ja) | 末端変性ポリアミド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JP6052031B2 (ja) |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 |
TWI757426B (zh) | 非晶性聚醯胺樹脂、工程塑膠用組成物、成形品及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 |
JP609434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インナーライナー | |
TW201444914A (zh) | 金屬包覆材 | |
TW201444683A (zh) | 多層結構體 | |
JP6136490B2 (ja) | 多層構造体 | |
JP2014201723A (ja) | 筒状成形体 | |
JP6136489B2 (ja) | 多層構造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