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3919A - 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及導電性布 - Google Patents

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及導電性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3919A
TW201443919A TW103111976A TW103111976A TW201443919A TW 201443919 A TW201443919 A TW 201443919A TW 103111976 A TW103111976 A TW 103111976A TW 103111976 A TW103111976 A TW 103111976A TW 201443919 A TW201443919 A TW 2014439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ber
natural material
fibers
natu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hisa Yokokura
Kozo Shinozaki
Original Assignee
Irex Inc
Junsei Chemic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ex Inc, Junsei Chemical filed Critical Irex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43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391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1/124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 H01B1/127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comprising five-membered aromat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e.g. polypyrroles, polythiophe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Paper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導電性材料,其基材所利用的纖維、線、或粉體的表面積夠大,而且能夠以簡便的方法在表面進行金屬鍍敷。本發明係在作為基材的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導電性複合體核心10)的表面形成由導電性有機化合物與鈀構成的鈀核吸附層12,進一步在該鈀吸附層鍍敷鎳膜14。

Description

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及導電性布
本發明關於一種導電性材料,係使導電性有機化合物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而得;一種導電性複合體,係使鈀核吸附於導電性材料,進一步將金屬鍍敷在該鈀核所形成者。以及關於一種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導電性布,其係利用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所形成。另外還關於一種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需要高散熱性或導電性的用途,一直是採用金屬或碳材料。例如使電源裝置或發光裝置這些會發熱的裝置(之後有稱為發熱裝置的情形)所產生的熱發散到發熱裝置外的散熱機構,其構成材料需要是導電性材料。
發熱裝置會因為自身產生的熱而過熱,本體的溫度上昇,而造成電特性降低或光學特性降低等的性能劣化。所以,為了維持發熱裝置之性能,必須使發熱裝置所產生的熱有效地發散,以抑制發熱裝置溫度上昇。
於是,解決此課題的手段一般是採用隔著散熱片來減低發熱裝置與構成散熱機構的散熱座之間的接觸熱電阻(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5)。
另外還有文獻揭示了一種金屬被覆粒子,與上述片狀導電性材料形狀相異,是在非導電性粒子(絕緣性粒子)的表面層形成金屬被覆層而成(參照例如專利文獻6~8)。尤其有文獻揭示了一種纖維素系微粉粒,可成為表面沒有起毛現象、成形時不會發生變形,而且尺寸安定性優異的類木質成形體的成形所適合的材料(參照專利文獻9)。另外還有文獻揭示了一種樹脂粉體的金屬被覆方法,不須進行使樹脂粉體表面親水化的蝕刻處理,而且不須擔持(support)貴金屬觸媒 (參照專利文獻10)。進一步還有文獻揭示了可適用各種樹脂且不會發生鍍液污染的金屬被覆粉體及其製造方法(參照專利文獻1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2407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1688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22910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7838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420240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1-16863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5-20050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表2002-528852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822377號)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平6-256528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122275號)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平6-248088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168761號)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平5-17930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11所揭示的導電性材料,其形狀為粒子狀,文獻並未揭示分別對天然材料的纖維、或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附加導電性而成的導電性材料。此處,天然材料是指天然存在的材料本身,除此之外還包括可由天然取得且實施了藉由熱處理等除去雜質等的前處理的材料,然而不包括對於天然存在的材料實施化學處理,利用化學反應進行性狀轉換的材料。
若能形成纖維或線的基材的部分為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等的非導電性材料且使導電性有機化合物(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該基材表面而成的導電性材料、或進一步使其吸附金屬而形成導電性複合體,則將這些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非導電性的材料中即可實現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另外,若將這些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織入非導電性的布中,即可實現具有導電性的布。此處,非導電性意指絕緣性。
例如纖維狀或線狀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可混入至橡膠等的非導電性材料中,而對非導電性材料賦予導電性。賦予導電性的這些材料由於其導電性,可期待其用途廣泛。
另外,利用於抗靜電工作服等的布,若在上述天然材料的纖維、或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中織入導電性材料,即可對布賦予導電性而實現抗靜電機能。另外,即使是被要求具有導電性且以非導電性材料為主材料所製造的氈等的製品,也可藉由混入上述纖維狀或粒狀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來賦予導電性。
此外,目標為遮蔽雜訊等的製品必須具有高導電率,因此為了實現此導電率而利用金屬製的材料。然而金屬製的材料會有重量大的問題。於是,若利用使金屬吸附於上述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來代替金屬製材料,即可減輕其重量。
上述專利文獻6~11所揭示的金屬被覆粒子或由金屬被覆粉體的基材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所構成的粒子等,其形狀為球體等而具有平滑表面,其表面積相對於球體積的比例小。將金屬鍍敷在高分子材料等的非絕緣性材料的表面所形成的導電性材料混入至橡膠等的非導電性材料中,或織入非導電性的布中而對非導電性材料賦予導電性的導電性複合體,其表面積相對於作為基材的絕緣性材料的體積愈高,愈能夠增加其導電性。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於是,本發明申請人思及藉由導電性聚合物對非導電性材料賦予導電性而成的導電性材料,進一步在該導電性材料的表面實施金屬鍍敷,而形成導電性複合體時,作為基材的非導電性材料可採用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具體而言,研究非導電性材料採用天然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等的結果,判明了纖維、線、或粉體是容易取得之表面積相對於其體積的比例大的材料。進一步還判明了可利用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然後反覆潛心研究進行試作,發現了一種方法,其係藉由使氧化觸媒附著於這些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利用氣相反應使聚合物附著於非導電性天然材料的表面之手段(利用氣相反應的手段),或藉由使非導電性天然材料與氧化觸媒懸浮於溶劑中(泥漿化),在此漿液中滴入以乙醇液稀釋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聚合物附著於非導電性天然材料的表面之方法(利用泥漿化反應的方法),藉此賦予導電性,並且進一步實施金屬鍍敷。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電性材料,其作為基材利用的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積夠大,而且係藉由導電性聚合物賦予導電性;以及一種藉由簡便的方法在表面進行金屬鍍敷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另外本發明之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以及一種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導電性布,其係將以該方法製作出的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可塑性材料中或織入非導電性的布中所形成者。
基於上述理念,依據本發明之要旨,可提供以下的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及其製造方法。
第1發明是藉由導電性聚合物對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賦予導電性而成的導電性材料,另外,使鈀核吸附於該導電性材料的表面之後,進一步鍍敷金屬的導電性複合體。
另外,第2發明第1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法,其特徵為包括以下的第1至第3步驟。第1步驟是準備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藉由導電性聚合物賦予導電性,形成導電性材料之步驟。第2步驟是將藉由第1步驟中的處理賦予導電性的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氯化鈀溶液,使鈀核吸附於該纖維、線、粉體、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之步驟。第3步驟是對於藉由第2步驟中的處理已在表面吸附了鈀核的纖維、線、粉體、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將金屬鍍敷,形成導電性複合體之步驟。
第3發明是藉由將第1發明之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非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或織入非導電性的布中所形成的導電性可塑性材料或導電性布。 [發明之功效]
依據第1發明,纖維、線、粉體、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是利用天然的材料,因此與人工形成的這些形狀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相比,其表面積夠大。另外,如後述,為了對導電性複合體核心賦予導電性,藉由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可輕易使鈀核吸附於此導電性聚合物。因此,吸附於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表面的金屬不易剝離而為安定,可提供能夠維持高導電性的導電性複合體。
依據第2發明,藉由將纖維、線、粉體、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等的導電性材料浸漬於氯化鈀溶液中的單純步驟(第2步驟),可使鈀核吸附於這些導電性材料。接下來,在第3步驟中,由於表面已經吸附了鈀核,因此可輕易地鍍敷金屬。亦即不須刻意通電流來進行鍍敷,工業上容易進行鍍敷,不須花費高額費用在鍍敷裝置等。
依據第3發明,係將第1發明之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非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中或織入非導電性的布中而得的導電性可塑性材料或導電性布,因此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的表面積大,因此非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與混入至此材料中的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的接觸面積、非導電性的布與混入至此材料中的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的接觸面積會變大。藉此可增加可塑性材料或布的導電性。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說明,而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只是理想例,本發明並不侷限於這些發明實施形態。
1.第1發明(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 第1發明是導電性材料及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材料如後述般,是藉由聚合使導電性有機化合物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所得到。亦即,在後述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的第1步驟結束的時間點可得到導電性材料。於是,針對藉由該第1步驟得到導電性材料以及藉由第2~第3步驟得到導電性複合體作說明。
本發明中的導電性複合體是藉由使導電性有機化合物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也有稱為導電性複合體核心10的情形)的表面,使鈀核吸附於此導電性有機化合物,而形成由導電性有機化合物與鈀核所構成的鈀核吸附層12。而且導電性複合體是進一步將鎳膜14鍍敷在此鈀核吸附層12。圖1表示本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的一例之概念圖。
另外,針對使用天然材料的纖維素所形成的導電性複合體的一例,在圖2~圖4表示其電子顯微鏡影像。圖2~圖4為由導電性複合體核心10、及鈀核吸附層12與鎳膜14所構成之導電性複合體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2表示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聚□咯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粉體之後,吸附鈀核,進一步對此鈀核鍍鎳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之表面之影像,(A)表示100倍、(B)表示1000倍的倍率所攝得的影像。圖3表示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聚□咯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纖維之後,吸附鈀核,進一步對此鈀核鍍鎳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之表面之影像,(A)表示100倍、(B)表示1000倍的倍率所攝得的影像。圖4表示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聚□咯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粉末之後,吸附鈀核,進一步對此鈀核鍍鎳的導電性複合體之剖面的影像,(A)表示100倍、(B)表示1000倍的倍率所攝得的影像。
如圖2~圖4所示般,可知作為導電性複合體核心的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表面並非單純的球面,而為複雜的形狀。亦即,導電性複合體核心的部分利用了天然材料的纖維素,因此可推測與人工形成的這些形狀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相比,其表面積夠大。
天然材料的纖維具代表性的例子為例如由木材紙漿或非木材紙漿純化出的纖維成分。另外,天然材料的線具代表性的例子為木棉線、絹線等。天然材料的粉體具代表性的例子為將由木材紙漿所萃取出的纖維素、由植物的根等所萃取出的澱粉、由棉花等收穫的棉花等乾燥植物等加工成粉體的天然植物性粉體等。甚至動物性的獸毛或毛髮等也可成為本發明中的導電性材料的基材。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具代表性的例子為輕石、石榴石、氧化鋁、氧化鎂、二氧化鋯、溶岩石、沸石等。
2.第2發明(導電性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係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將天然材料的纖維、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進一步鍍敷金屬而成者。天然材料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且作為導電性材料核心的纖維、線、粉體、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是將非導電性天然材料本身直接拿來利用。這是因為除了上述表面積大的特徵之外,如後述般,基材本身帶有導電性,而且其重量比一般有機化合物還輕的緣故。
本發明之發明人為了使導電性優異的金屬吸附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線、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導電性複合體核心)的表面,針對有效的方法潛心檢討的結果,發現了藉由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作為導電性複合體核心的基材,能夠輕易使鈀核吸附於該聚合物。基於此見解,確立了包括以下敘述的第1~第3步驟的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第1步驟結束的時間點所得到的導電性材料已經具有導電性,而藉由實行第2及第3步驟使鈀核吸附,並藉由實施金屬鍍敷,更能夠增加導電性。所以能夠賦予遮蔽雜訊、耐熱、熱傳導率等的特性與性能。
以下針對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線、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製造導電性複合體之方法作具體說明。本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的第1~第3步驟。
第1步驟是準備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天然材料的粉體、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並使用導電性聚合物賦予導電性,製成導電性材料之步驟。
第2步驟是將第1步驟所得到的導電性材料之纖維、線、粉體、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氯化鈀溶液,使鈀核吸附於該導電性材料之纖維、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之步驟。
第3步驟是將金屬鍍敷在第2步驟吸附了鈀核的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而形成導電性複合體之步驟。
≪第1步驟≫ 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天然材料的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為非導電性高分子有機化合物。非導電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可利用纖維素、澱粉、棉花、或毛髮等。
纖維素是指構成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之碳水化合物(多糖類的一種),是由化學式(C6H10O5)n所表示的高分子。化學式(C6H10O5)n所表示的高分子除了纖維素之外還有澱粉,纖維素是β-葡萄糖以直鏈狀鍵結而成的物質,相對於此,澱粉的相異之處是α-葡萄糖以直鏈狀鍵結而成。化學上,纖維素比澱粉還不易水解,而較為安定。
粉體的一例的纖維素粉,可藉由對例如木材、□等的纖維素系材料實施粗粉碎處理而得到。較理想的情況是以這種方式粗粉碎處理後,進行加熱乾燥處理,製備成乾燥狀態的纖維素粉。
≪第2步驟≫ 氯化鈀,在固體之中,4個氯在以各鈀中心的周圍呈平面四配位型構造的形態配位,各個氯也會進一步配位於其他的鈀中心,而產生交聯。此交聯構造呈聚合物狀而為連續的無限構造,以其原本的形態使用時會不溶於水。於是,藉由在氯化鈀中添加氯化物離子等的手段來應對,鈀會成為四氯鈀酸鹽離子PdCl4 2-的形態,使聚合物構造分解而溶於水。
為了將天然材料的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氯化鈀溶液以使鈀核吸附於該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可利用已知的表徵劑□加速劑法、或敏化劑□活化劑法等。表徵劑□加速劑法是藉由混合Sn2+與Pd2+,製成鈀膠體液,將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此液體中,然後浸漬於鹽酸溶液,以使鈀核吸附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另外,敏化劑□活化劑法是將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含有Sn2+的溶液,然後浸漬於含有Pd2+的溶液,以使鈀核吸附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
一般而言,只要在水溶液中混入Pd離子與使其還原的還原劑(例如二甲胺-硼烷(DMAB)、聯胺、或次亞磷酸鹽),即可使鈀核析出至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
在第1步驟及第2步驟之中,重要事項在於與上述表徵劑□加速劑法、或敏化劑□活化劑法等相異,是藉由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作為導電性複合體核心的基材,可輕易使鈀核吸附該導電性聚合物。由於鈀核不易吸附作為導電性複合體核心的天然材料的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本身,因此需實行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作為核心的天然材料的步驟。此導電性聚合物被認為可使鈀核吸附。
≪第3步驟≫ 為了以非電解鍍法將金屬鍍敷在表面吸附了鈀核的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使用了標準電極電位低於鈀的金屬,在還原劑的存在下,對於吸附了鈀核的這些高分子有機化合物進行金屬鍍敷。標準電極電位在-1.0V~+1.0V的金屬為適合者,具體而言可列舉鋅、鐵、鎳、錫、鉛、銅、鉻、銀、或金。特別以鎳為佳。
此外,利用鎳化合物的溶液(例如氯化鎳、硫酸鎳等,宜為氯化鎳)及還原劑(例如DMAB、聯胺、或次亞磷酸鹽)進行鍍鎳即可。另外,為了將pH設定在10.5~11.0、適合為10.8,亦可使用氨。一般而言,此化學鍍敷可在外界溫度進行,或與外界溫度接近,另外,可進行約20分鐘~1小時,具體而言可進行30分鐘。所得到的金屬(例如鎳)鍍敷的厚度至少為200埃,宜為300~1000埃,具體而言如果約400埃以上,更佳為約600埃,則為適合的。在此金屬鍍敷階段,還原劑尤其適合採用DMAB。此還原劑特別適合於聚合物粒子的金屬鍍敷。另外,此處是針對以非電解鍍法對於表面已吸附鈀核的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鍍敷金屬之方法作說明,然而亦可藉由電鍍法來鍍敷金屬。
<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天然材料的方法> 接下來針對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天然來源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的導電性材料之基材的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而賦予導電性之方法作說明。關於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的步驟,是實施以下的(i)~(vi)的任一步驟作為上述第1步驟的副步驟。此外,在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情況也只要實行同樣的步驟即可。 (i)利用作為氧化劑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使聚合的聚□咯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ii)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或氯化鐵(III),使聚合的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iii)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銅(II)或氯化銅(II),使聚合的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iv)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鐵(III),使聚合的□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v)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銅(II),使聚合的□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vi)利用導電性聚合物溶液,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以下針對上述副步驟(i)~(vi)作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副步驟(i)氧化劑是利用氯化銅(II),在副步驟(ii)是利用芳香族磺酸鐵(III),在副步驟(iii)是利用芳香族磺酸銅(II),然而在副步驟(i)及(ii)利用氯化鐵(III),在副步驟(iii)利用氯化銅(II),也同樣可實施這些副步驟。
副步驟(i) 此副步驟是利用氯化銅(II) 使聚合的聚□咯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是如以下所述的方式實行。例如將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2莫耳/升的濃度的氯化銅(II)的水溶液中,充分使氯化銅(II)滲入。接下來實施的步驟是使氣體狀態的□咯接觸滲入了氯化銅(II)的這些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可如以下的方式實行。例如將□咯加熱至80℃使其氣化,使滲入了氯化銅(II)的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在此氣化的□咯蒸氣中暴露10分鐘,而藉此形成了附著有聚□咯聚合物的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
藉由此副步驟(i)可對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賦予導電性,然而也會有存在未附著而殘留的聚□咯聚合物而無法有效地達成導電化的情況。此情況只要實行以下的副步驟(i-1)或(i-2)即可。
副步驟(i-1)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使□咯單體(單體)氣化而進行氣相反應而使聚□咯聚合物附著即可(氣相反應)。
副步驟(i-2) 使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懸浮於水或乙醇等的溶劑(泥漿化),在此漿液中花費數小時滴入低溫的□咯單體以乙醇液稀釋而成的液體而使聚□咯聚合物附著亦可(泥漿化反應)。
副步驟(ii) 此副步驟是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鐵(III),使聚合的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鐵(III),可利用對甲苯磺酸鐵(III)、苯磺酸鐵(III)、甲氧基苯磺酸鐵(III)、十二烷基苯磺酸鐵(III)、□磺酸鐵(III)、□磺酸鐵(III)、□□磺酸鐵(III)、四磷磺酸鐵(III)或酚磺酸鐵(III)的任一種,而此處採用利用對甲苯磺酸鐵(III)的情況作說明。此外,基於以下的說明,即使是對甲苯磺酸鐵(III)以外的物質,也同樣可利用上述物質的任一種作為氧化劑。
另外,用以形成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的單體,可利用3,4-乙烯二氧□吩、□吩衍生物、□吩、3-烷基□吩、3-烷氧基□吩、3,4-二烷基□吩、3,4-二烷氧基□吩的任一種,而此處是採用利用3,4-乙烯二氧□吩的情況作說明。此外,基於以下的說明,即使是3,4-乙烯二氧□吩以外的單體,也同樣可利用上述單體的任一種。
使以第1溶劑稀釋作為氧化劑的對甲苯磺酸鐵(III)而成的溶液附著於第1基材(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而產生第2基材(將第1基材浸漬於以第1溶劑稀釋而成的溶液所產生者)的氧化劑附著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
第1溶劑利用了純度99.8%乙醇。另外,在容器內混合以乙醇稀釋的5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鐵(III)溶液6g與作為第1溶劑的純度99.8%乙醇4g,調合成3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鐵(III)溶液,將作為第1基材的纖維素基材浸漬於該溶液中5分鐘,而產生第2基材。
在使第1溶劑的乙醇從第2基材蒸發之後,將該第2基材浸漬於以第2溶劑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而成的溶液,在0~80℃的溫度範圍進行聚合反應,產生第3基材的聚合反應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
將附著了對甲苯磺酸鐵(III)的第2基材浸漬於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的50%濃度3,4-乙烯二氧□吩溶液中,並放置在室溫大氣中以進行化學聚合反應,產生了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的聚(3,4-乙烯二氧□吩)附著於第2基材而成的第3基材。作為3,4-乙烯二氧□吩的溶劑的第2溶劑為乙醇。在化學聚合反應結束之後,實行使第2溶劑蒸發的溶劑除去步驟。
此處,聚合反應步驟如上述般是在室溫進行,然而不限於此溫度,可在0℃~80℃的範圍適當地實施。以下說明的同種聚合反應步驟同樣不限於在室溫進行,可在0℃~80℃的範圍適當地實施。
在溶劑除去步驟之後,為了除去聚合反應所產生的聚合物以外的殘渣,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該第3基材,並放置在室溫大氣中乾燥,將此蒸餾水或乙醇除去,而形成了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的聚(3,4-乙烯二氧□吩)附著於基材而成的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第3基材已在可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利用的狀態,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導電性,將上述氧化劑附著步驟、聚合反應步驟及溶劑除去步驟至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的步驟重覆實行3次。如此完成了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藉由上述副步驟(ii)可對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賦予導電性,然而也會有存在未附著而殘留的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而無法有效達成導電化的情況。此情況只要實行以下的副步驟(ii-1)或(ii-2)即可。
副步驟(ii-1)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氣化而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即可(氣相反應)。
副步驟(ii-2) 使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懸浮於水或乙醇等的溶劑(泥漿化),在此漿液中花費數小時滴入低溫的以乙醇液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亦可(泥漿化反應)。
副步驟(iii) 此副步驟是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銅(II),使聚合的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銅(II)可利用對甲苯磺酸銅(II)、苯磺酸銅(II)、甲氧基苯磺酸銅(II)、十二烷基苯磺酸銅(II)、□磺酸銅(II)、□磺酸銅(II)、□□磺酸銅(II)、四磷磺酸銅(II)或酚磺酸銅(II)的任一種,而此處是採用利用對甲苯磺酸銅(II)的情況作說明。此外,基於以下的說明,即使是對甲苯磺酸銅(II)以外的物質,也同樣可利用上述物質的任一種作為氧化劑。
另外,用以形成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的單體可利用3,4-乙烯二氧□吩、□吩衍生物、□吩、3-烷基□吩、3-烷氧基□吩、3,4-二烷基□吩、3,4-二烷氧基□吩的任一種,而此處是採用利用3,4-乙烯二氧□吩的情況作說明。此外,基於以下的說明,即使是3,4-乙烯二氧□吩以外的單體,也同樣可利用上述單體的任一種。
使以第1溶劑稀釋作為氧化劑的對甲苯磺酸銅(II)而成的溶液附著於第1基材,產生第2基材的氧化劑附著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
第1溶劑利用了純度99.8%乙醇。另外,在容器內混合以乙醇稀釋的5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銅(II)溶液6g與作為第1溶劑的純度99.8%乙醇4g,調合成3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銅(II)溶液,將作為第1基材的纖維素基材浸漬於該溶液中5分鐘,使其附著,而產生第2基材。
在使第1溶劑的乙醇從第2基材蒸發之後,將該第2基材浸漬於以第2溶劑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而成的溶液,在0~80℃的溫度範圍進行聚合反應,產生第3基材的聚合反應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
將附著了對甲苯磺酸銅(II)的第2基材浸漬於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的50%濃度3,4-乙烯二氧□吩溶液,並放置在室溫大氣中,以進行化學聚合反應,產生了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的聚(3,4-乙烯二氧□吩)附著於第2基材而成的第3基材。作為3,4-乙烯二氧□吩的溶劑的第2溶劑為乙醇。化學聚合反應結束之後,實行使第2溶劑蒸發的溶劑除去步驟。
在溶劑除去步驟之後,為了除去聚合反應所產生的聚合物以外的殘渣,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該第3基材,並放置在室溫大氣中乾燥,將此蒸餾水或乙醇除去,而形成了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的聚(3,4-乙烯二氧□吩)附著於基材而成的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第3狀基材已在可作為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利用的狀態,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導電性,將上述氧化劑附著步驟、聚合反應步驟及溶劑除去步驟至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的步驟重覆實行3次。如此完成了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藉由上述副步驟(iii)可對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賦予導電性,然而也會有存在未附著而殘留的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無法有效達成導電化的情況。此情況只要實行以下的副步驟(iii-1)或(iii-2)即可。
副步驟(iii-1)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即可(氣相反應)。
副步驟(iii-2) 使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與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懸浮於水或乙醇等的溶劑(泥漿化),在此漿液中花費數小時滴入低溫的以乙醇液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的而成的液體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亦可(泥漿化反應)。
副步驟(iv) 此副步驟是利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鐵(III),使聚合的□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鐵(III)可利用對甲苯磺酸鐵(III)、苯磺酸鐵(III)、甲氧基苯磺酸鐵(III)、十二烷基苯磺酸鐵(III)、□磺酸鐵(III)、□磺酸鐵(III)、□□磺酸鐵(III)、四磷磺酸鐵(III)或酚磺酸鐵(III)的任一種,而此處是採用利用對甲苯磺酸鐵(III)的情況作說明。此外,基於以下的說明,即使是對甲苯磺酸鐵(III)以外的物質,也同樣可利用上述物質的任一種作為氧化劑。
使以第1溶劑稀釋作為氧化劑的對甲苯磺酸鐵(III)而成的溶液附著於第1基材,產生第2基材的氧化劑附著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
第1溶劑利用了純度99.8%乙醇。另外,在容器內混合以乙醇稀釋的5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鐵(III)溶液6g與作為第1溶劑的純度99.8%乙醇4g,調合成3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鐵(III)溶液,將作為第1基材的纖維素基材浸漬於該溶液中5分鐘,而產生第2基材。
在使第1溶劑的乙醇從第2基材蒸發之後,該第2基材浸漬於以第2溶劑稀釋□咯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而成的溶液,在0~80℃的溫度範圍進行聚合反應,產生第3基材的聚合反應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此處稀釋□咯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的第2溶劑為乙醇。
將附著了對甲苯磺酸鐵(III)的第2基材浸漬於混合純度99.8%的乙醇5g與100%濃度的□咯5g所調合成的50%濃度□咯溶液中,並放置在室溫大氣中,以進行化學聚合反應,產生□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第2基材的第3基材。化學聚合反應結束之後,實行使第2溶劑蒸發的溶劑除去步驟。
在溶劑除去步驟之後,為了除去聚合反應產生的聚合物以外的殘渣,在蒸餾水或乙醇洗淨該第3基材,在室溫大氣中放置乾燥,將此蒸餾水或乙醇除去,而形成□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基材的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第3基材已在可作為□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利用的狀態,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導電性,將上述氧化劑附著步驟、聚合反應步驟及溶劑除去步驟至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的步驟重覆實行3次。如此完成了□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藉由上述副步驟(iv)可對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賦予導電性,然而也會有存在未附著而殘留的□咯導電性聚合物而無法有效達成導電化的情形。此情況下只要實行以下的副步驟(iv-1)或(iv-2)即可。
副步驟(iv-1)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使□咯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即可(氣相反應)。
副步驟(iv-2) 使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懸浮於水或乙醇等的溶劑(泥漿化),在此漿液中花費數小時滴入以低溫的□咯導電性單體的乙醇液稀釋的液體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亦可(泥漿化反應)。
副步驟(v) 此副步驟是使用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銅(II),使聚合的□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作為氧化劑的芳香族磺酸銅(II),可利用對甲苯磺酸銅(II)、苯磺酸銅(II)、甲氧基苯磺酸銅(II)、十二烷基苯磺酸銅(II)、□磺酸銅(II)、□磺酸銅(II)、□□磺酸銅(II)、四磷磺酸銅(II)或酚磺酸銅(II)的任一種,而此處是採用利用對甲苯磺酸銅(II)的情況作說明。此外,基於以下的說明,即使是對甲苯磺酸銅(II)以外的物質,也同樣可利用上述物質的任一種作為氧化劑。
使以第1溶劑稀釋作為氧化劑的對甲苯磺酸銅(II)而成的溶液附著於第1基材,產生第2基材的氧化劑附著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
第1溶劑利用了純度99.8%乙醇。另外,在容器內混合以乙醇稀釋的5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銅(II)溶液6g與作為第1溶劑的純度99.8%乙醇4g,調合成30%濃度的對甲苯磺酸銅(II)溶液,將作為第1基材的纖維素基材浸漬於該溶液中5分鐘,而產生第2基材。
使第1溶劑的乙醇從第2基材蒸發之後,將該第2基材浸漬於以第2溶劑稀釋□咯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而成的溶液,在0~80℃的溫度範圍進行聚合反應,產生第3基材的聚合反應步驟,是如以下所述般進行。此處,稀釋□咯導電性聚合物形成物質的第2溶劑為乙醇。
將附著了對甲苯磺酸銅(II)的第2基材浸漬於混合純度99.8%的乙醇5g與100%濃度的□咯5g所調合成的50%濃度□咯溶液,並放置在室溫大氣中,以進行化學聚合反應,產生□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第2基材而成的第3基材。化學聚合反應結束之後,實行使第2溶劑蒸發的溶劑除去步驟。
在溶劑除去步驟之後,為了除去聚合反應所產生的聚合物以外的殘渣,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該第3基材,在室溫大氣中放置乾燥,將此蒸餾水或乙醇除去,而形成了□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基材的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第3基材已在可作為□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利用的狀態,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導電性,將上述氧化劑附著步驟、聚合反應步驟及溶劑除去步驟至以蒸餾水或乙醇洗淨的步驟重覆實行3次。如此完成了□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藉由上述副步驟(v),可賦予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導電性,然而也會有並未附著且殘留的□咯導電性聚合物存在,無法有效達成導電化的情況。此情況只要實行以下的副步驟(v-1)或(v-2)即可。
副步驟(v-1)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使□咯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即可(氣相反應)。
副步驟(v-2) 使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懸浮於水或乙醇等的溶劑(泥漿化),在此漿液中花費數小時滴入低溫的以乙醇液稀釋□咯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亦可(泥漿化反應)。
副步驟(vi) 此副步驟是使用導電性聚合物溶液,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於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步驟。
導電性聚合物溶液可利用選自導電性聚(3,4-乙烯二氧□吩)的聚苯乙烯磺酸系水分散液、導電性聚(3,4-乙烯二氧□吩)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導電性聚苯胺系水分散液、以甲醇為分散媒的高導電性聚苯胺系有機溶劑分散液、以甲基乙基酮為分散媒的高導電性聚苯胺系有機溶劑分散液、以甲基乙基酮為分散媒的高導電性聚□咯有機溶劑分散液所構成的群組中的任一種。
例如導電性聚合物溶液採用混合了導電性聚(3,4-乙烯二氧□吩)的聚苯乙烯磺酸系水分散液5g、純度99.8%乙醇5g與乙二醇5體積%而成的溶液。將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該導電性聚(3,4-乙烯二氧□吩)的聚苯乙烯磺酸系水分散液中5分鐘,藉此使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由實行使分散媒由附著了該導電性聚合物的基材蒸發的分散媒除去步驟,而完成了導電性聚合物附著基材。
3.第3發明 第3發明是將上述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非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中或織入非導電性的布中,使該等具有導電性。
如專利文獻(日本特開2003-176327號公報)所說明,近年來,環境問題、能量問題的觀點看來,燃料電池是使用氫與氧以水電解的逆反應來發電,沒有水以外的排出物,為環保的發電裝置而正受到矚目,而此處導電性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擔任了重要角色。其中,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由於可在低溫運作,因此非常有希望用在汽車或民生方面。燃料電池可藉由積層由高分子固體電解質、氣體擴散電極、觸媒、分隔件所構成的單電池槽來達成高輸出的發電。
區隔該單電池槽所使用的分隔件,通常具有用來供給燃料氣體與氧化劑氣體的溝,而要求具有可將這些氣體完全分離的高氣體不透過性,另外,為了縮小內部電阻而要求具有高導電性。甚至還要求具有優異的熱傳導性、耐久性、強度等。另外,燃料電池等所使用的鎳電極板需要提高電極板的反應面積。使本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藉由溶射(Thermalspraying)等附著於鎳電極表面,可提高電極板的反應面積。所以,依據本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可得到比相同尺寸的電極更高輸出且高效率的良好電極板,因此有助於燃料電池的小型化或高輸出化、高效率化。
另外,藉由將對本發明之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賦予導電性所得到的導電性材料與黏結劑樹脂或黏著劑等混合、混入,適合使用作為例如異向導電性糊、異向導電性印墨、異向導電性黏著劑、異向導電性薄膜、異向導電性片等的異向導電性材料。如專利文獻(日本特開2009-174042號公報)所記載般,這些異向導電性材料可利用於液晶顯示器面板的ITO(Indium Tin Oxide)電極與驅動用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的連接、LSI晶片與電路基板的連接、微細圖型電極間的連接等電子機器類的微小部位之間的電連接。
將本發明之纖維、線、或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混入至以熱硬化性、熱塑性等的非導電性樹脂為主成分的黏結劑,製成糊狀或片狀,藉此可得到以導電性非電解鍍粉體為導電性填料的異向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材料。異向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材料,可列舉例如用以將對向的連接電路導電接著的異向導電性膜、異向導電性黏著劑、異向導電性糊劑、異向導電性印墨、異向導電性黏著劑層、異向導電性薄膜、異向導電性片等的異向導電性材料,以及導電性膜、導電性黏著劑、導電性糊劑、導電性印墨、導電性黏著劑層、導電性薄膜、導電性片等的導電性材料。黏結劑所採用的非導電性樹脂,可列舉選自環氧系樹脂、聚酯系樹脂、酚樹脂、二甲苯樹脂、胺基樹脂、醇酸樹脂、聚胺甲酸乙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苯乙烯系樹脂、氯乙烯樹脂、聚矽氧樹脂等的一種以上。另外,在異向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材料中亦可因應必要添加交聯劑、黏著賦予劑、抗氧化劑、劣化防止劑、各種偶合劑、增量劑、軟化材、可塑劑、熱安定劑、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阻燃劑、有機溶劑等的各種添加劑。
為了製造出將本發明之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橡膠等的非導電性材料中或織入非導電性材料的布中而賦予導電性的橡膠、或布,需要準備橡膠狀具有彈性的工業用材料的彈性體(elastomer)。彈性體已知有熱硬化性彈性體、及熱塑性彈性體。熱硬化性彈性體是稱為橡膠的材料,已知有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另一方面,熱塑性彈性體是具有加熱則軟化而表現出流動性,冷卻則回到橡膠狀彈性體的性質的彈性體。
只要在這些彈性體具有可塑性的狀態來實行混入本發明之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的步驟,並且因應各彈性體的性質來實行硬化步驟即可。
另外,為了將本發明之纖維或線狀導電性材料織入非導電性材料的布中,只要在非導電性纖維混合本發明之線狀導電性材料來實行紡織步驟、或在紡織非導電性的布時將纖維或線狀導電性材料添加在非導電性的線來實行機織步驟即可。藉由將本發明之導電性材料或導電性複合體混入至橡膠等的非導電性材料中,或織入非導電性材料的布中而對非導電性材料賦予導電性的導電性可塑性材料或導電性布,可利用在遮蔽雜訊。
附帶一提,對於導電性材料核心的基材是採用纖維素粉且吸附了由鈀核與鎳膜所構成的金屬膜的本發明之導電性複合體測量重量及其導電度的結果,重量為鎳粒子的約1/5,導電度與鎳金屬的導電度為相同程度。由此測定結果可知,如果是作為上述遮蔽雜訊來利用,則能夠得到足夠的遮蔽效果,而且可製成重量非常輕的物品。
10...導電性複合體核心
12...鈀核吸附層
14...鎳膜
圖1係表示本發明中的導電性複合體的剖面形狀的概念圖。 圖2(A)、(B)係表示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聚□咯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粉體之後,吸附鈀核,進一步對此鈀核鍍鎳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之表面之影像。 圖3(A)、(B)係表示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聚□咯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纖維之後,吸附鈀核,進一步對此鈀核鍍鎳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之表面之影像。 圖4(A)、(B)係表示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聚□咯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素的粉末之後,吸附鈀核,進一步對此鈀核鍍鎳而成的導電性複合體之剖面之影像。
10...導電性複合體核心
12...鈀核吸附層
14...鎳膜

Claims (26)

  1.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及 使□咯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聚□咯聚合物附著。
  2.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懸浮於溶劑中而製成漿液;及 在該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咯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聚□咯聚合物附著。
  3.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及 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4.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懸浮於溶劑中而製成漿液;及 在該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的液體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5.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及 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6.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懸浮於溶劑而製成漿液;及 在該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7.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及 使□咯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8.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懸浮於溶劑而製成漿液;及 在該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咯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9.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及 使□咯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10. 一種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依序進行以下步驟: 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懸浮於溶劑而製成漿液;及 在該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咯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
  11. 一種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括: 第1步驟,準備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製備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藉由導電性有機化合物對其賦予導電性; 第2步驟,將已賦予導電性的該纖維、該線、該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浸漬於氯化鈀溶液,使鈀核吸附於該纖維、線、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的表面;及 第3步驟,對於表面已吸附鈀核的該纖維、該線、該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鍍敷金屬,形成導電性複合體, 並且實施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作為該第1步驟。
  12.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使作為氧化觸媒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後,使□咯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聚□咯聚合物附著,而藉此賦予導電性。
  13.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氯化鐵(III)或氯化銅(II)懸浮於溶劑而成的漿液中,滴入以乙醇液稀釋□咯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聚□咯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14.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藉由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15.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與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懸浮於溶劑而成的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16.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17.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懸浮於溶劑而成的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含硫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18.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後,使□咯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19.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鐵(III)懸浮於溶劑而成的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咯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20.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附著於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之後,使□咯導電性單體氣化以進行氣相反應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21. 一種導電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使天然材料的纖維、將天然材料的纖維拉齊並實施扭轉以使纖維呈長線狀連續的線、或天然材料的粉體或多孔質非導電性無機材料、和作為氧化觸媒的芳香族磺酸銅(II)懸浮於溶劑而成的漿液中,滴入以乙醇稀釋□咯導電性單體而成的液體而使□咯導電性聚合物附著,藉此賦予導電性。
  22. 一種導電性複合體,其特徵為: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1項中任一項之導電性材料的表面有吸鈀核附,進一步在該鈀核鍍敷金屬。
  23. 一種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非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中混入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21項中任一項之導電性材料。
  24. 一種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其特徵為: 在非導電性的可塑性材料中混入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記載之導電性複合體。
  25. 一種導電性布,其特徵為: 在非導電性的布中織入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21項中任一項之導電性材料。
  26. 一種導電性布,其特徵為: 在非導電性的布中織入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導電性複合體。
TW103111976A 2013-04-02 2014-03-31 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及導電性布 TW201443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6527A JP5315472B1 (ja) 2013-04-02 2013-04-02 導電性素材の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導電性素材、導電性複合体、導電性可塑性素材、及び導電性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3919A true TW201443919A (zh) 2014-11-16

Family

ID=4959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976A TW201443919A (zh) 2013-04-02 2014-03-31 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及導電性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15472B1 (zh)
TW (1) TW201443919A (zh)
WO (1) WO20141630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334B (zh) * 2018-03-30 2019-09-11 日商感性絲綢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高分子導電體、以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2701A (ja) * 2014-09-16 2016-04-25 有限会社アイレックス 導電性構造体及び導電性融合体、導電性構造体及び導電性融合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導電性可塑性素材
JP6413116B2 (ja) * 2014-10-31 2018-10-31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耐摺動性導電布
KR101816761B1 (ko) * 2016-11-04 2018-02-21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도성 고분자 구조체 외부에 코팅된 금속 박막 층을 포함하는 내산화성 하이브리드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6498707A (zh) * 2016-11-30 2017-03-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简易导电蚕丝纤维的制备方法
JP2019075265A (ja) * 2017-10-16 2019-05-16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導電性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導電性樹脂組成物
JP6653854B1 (ja) * 2019-07-10 2020-02-26 宮川ローラー株式会社 導電性ゴ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083B2 (ja) * 1985-11-05 1994-03-09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284705B2 (ja) * 1992-10-23 2002-05-20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静電植毛用フロック
JP2996103B2 (ja) * 1994-09-05 1999-12-27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導電紙
US7510745B2 (en) * 2005-09-09 2009-03-31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thods for coating conducting polymer
JP4825772B2 (ja) * 2007-10-23 2011-11-30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導電加工された獣毛繊維スライ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スライバーから得られる導電性紡績糸、並びに、該導電性紡績糸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JP4564586B1 (ja) * 2010-01-26 2010-10-20 有限会社アイレックス 放熱シート及び放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666224B2 (ja) * 2010-09-16 2015-02-12 テイカ株式会社 導電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91597B2 (ja) * 2011-08-31 2016-09-14 ナガセケム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メッキ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メッキ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334B (zh) * 2018-03-30 2019-09-11 日商感性絲綢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高分子導電體、以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01843A (ja) 2014-10-27
JP5315472B1 (ja) 2013-10-16
WO2014163005A1 (ja)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43919A (zh) 導電性材料之製造方法、導電性複合體之製造方法、導電性材料、導電性複合體、導電性可塑性材料、及導電性布
Gopakumar et al. Cellulose nanofiber-based polyaniline flexible papers as sustainable microwave absorbers in the X-band
Atta et al.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silver oxide/silver nanocomposite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Shao et al. Fabrication of polyaniline/graphene/polyester textil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capacitance and cycling stability
Zhu et al. Mussel‐Inspired flexible, durable, and conductive fibers manufacturing for finger‐monitoring sensors
Du et al. Ultrahigh‐Strength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Based Fiber Electrode for High Performance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Li et al. Ti3C2Tx/PANI/liquid metal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ith 3D nanoflower structur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EMI shielding
Shao et al. High Efficiency Semiconductor‐Liquid Junction Solar Cells based on Cu/Cu2O
Schrage et al.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SWCNT electrodes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Nizam et al. Nanocellulose-based composite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CN107354752B (zh) 一种表面覆银f-12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A Novel Two‐Ste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ilver Plating Cotton Fabrics
CN108982632A (zh) 一种基于花状纳米金结构的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TW200814339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ectrode comprising an electrocatalyst layer thereon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Pan et al. Flexible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on paper
Liu et al. A flexible and knittable fiber supercapacitor for wearable energy storage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mechanical robustness
Haleem et al. Highly porous and thermally stable tribopositive hybrid bimetallic cryogel to boost up the performance of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Liu et al. Synchronous dual roles of copper sulfide on the insulating PET fabric for high-performance portable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Zhang et al. Rapid preparation of a self-adhesive PAA ionic hydrogel using lignin sulfonate–Al 3+ composite systems for flexible moisture-electric generators
CN114835932B (zh) 一种铜纳米线/芳纶纳米纤维复合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Hata et al. Water‐resistant organic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 10 μW output
CN107910097B (zh) 一种具有凹陷结构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8886A (zh) 一种柔性基底表面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JP5545796B2 (ja) 透明導電性基板、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透明導電性基板及び透明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8877992B (zh) 一种基于超长银铂合金空心纳米线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