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9642A - 觸控顯示裝置與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與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9642A
TW201439642A TW102111760A TW102111760A TW201439642A TW 201439642 A TW201439642 A TW 201439642A TW 102111760 A TW102111760 A TW 102111760A TW 102111760 A TW102111760 A TW 102111760A TW 201439642 A TW201439642 A TW 2014396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osed
display device
shielding pattern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9852B (zh
Inventor
Teng-Fu Tu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2111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985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179851.2A priority patent/CN1032942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39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9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852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觸控面板、具有第二開口之第二遮光圖案以及黏著層。顯示面板具有上表面,且上表面具有顯示區域。觸控面板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上表面上,且觸控面板包括透明基板以及具有第一開口之第一遮光圖案。透明基板之表面面對上表面,且第一遮光圖案與第二遮光圖案設置於透明基板之表面上。第一遮光圖案於垂直投影方向上未與顯示區域重疊。第二開口之側壁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顯示區域之邊界實質上對齊。黏著層設置於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之間。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裝置與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與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利用遮光圖案遮蔽顏色分布不均之區域的觸控顯示裝置與顯示裝置。
觸控面板由於具有人機互動的特性,已被廣泛應用於儀器的外埠輸入介面上。近年來,隨著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應用面發展越來越廣,將具有觸控功能之觸控面板與顯示裝置結合而形成觸控顯示裝置之應用產品也越來越多,包括行動電話(mobile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電腦(tablet PC)、個人數位助理(PDA)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C)等。一般而言,觸控面板係設置於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且顯示面所顯示的影像可穿透觸控面板而讓使用者觀看,藉此使用者不僅可觀看顯示裝置的影像,亦可直接觸摸對應影像之觸控面板,以執行所對應的功能。然而,在傳統觸控面板中,觸控區之透明基板上僅需形成作為觸控感測元件之透明導電層以及絕緣層,且在觸控區外之周邊區之透明基板上則需形成金屬導線、透明導電層、絕緣層以及用於遮蔽金屬導線之遮光層。如此一來,觸控區之膜層厚度並不同於周邊區之膜層厚度,使得鄰近周邊區之觸控區中之絕緣層並不平整,且具有不均勻的厚度。因此,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影像穿透不平整的絕緣層時會產生顏色分布不均勻(mura)的現象,造成影像品質不佳。有鑑於此,解決影像品質不佳的問題實為業界努力之目標。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與顯示裝置, 以解決所顯示之影像產生顏色分佈不均勻之問題。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觸控面板、第二遮光圖案以及黏著層。顯示面板具有上表面,且上表面具有顯示區域,用於顯示影像。觸控面板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上表面上,且觸控面板包括透明基板以及第一遮光圖案。透明基板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面對上表面。第一遮光圖案設置於透明基板之第一表面上,且具有第一開口,對應於顯示區域設置,其中第一遮光圖案於垂直投影方向上未與顯示區域重疊,且第一開口大於顯示區域。第二遮光圖案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上表面上或透明基板之第二表面上,且具有一第二開口,對應顯示區域設置,其中第二開口之側壁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顯示區域之邊界實質上對齊。黏著層設置於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之間,用以黏合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另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觸控面板以及黏著層。顯示面板具有一上表面,且上表面具有一顯示區域,用於顯示一影像。顯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黑色矩陣。下基板與上基板相對設置,且黑色矩陣設置於上基板與下基板之間。觸控面板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上表面上,且觸控面板包括透明基板、遮光圖案以及保護層。透明基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面對上表面。遮光圖案設置於透明基板之第一表面上,且具有開口,對應於顯示區域設置,其中遮光圖案於垂直投影方向上未與顯示區域重疊,且開口大於顯示區域。保護層覆蓋於遮光圖案與透明基板上,保護層具有一不平整部,設置於開口之側壁上,且黑色矩陣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覆蓋不平整部。黏著層設置於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之間,用以黏合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遮光圖案。顯示面板具有上表面,且上表面具有一顯示區域。遮光圖案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上表面上,且具有一開口,對應顯示區域設置,其中開口之側壁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顯示區域之邊界實質上對齊。
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透過將保護層之不平整部設置於顯示區域外,且利用第二遮光圖案來遮蔽保護層之不平整部,因此觸控顯示裝置可有效避免因影像穿透不平整的膜層所產生顏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進而解決影像品質不佳的問題。
觸控顯示裝置
102、800‧‧‧顯示面板
102a、802a‧‧‧上表面
104‧‧‧觸控面板
106‧‧‧第一黏著層
108‧‧‧透明基板
108a‧‧‧第一表面
108b‧‧‧第二表面
110‧‧‧第一遮光圖案
110a‧‧‧第一開口
112‧‧‧觸控感測元件
114‧‧‧保護層
114a‧‧‧第一不平整部
116‧‧‧第二遮光圖案
116a‧‧‧第二開口
118‧‧‧第一感測串列
120‧‧‧第二感測串列
122‧‧‧感測單元
124‧‧‧第一觸控感測墊
126‧‧‧第一橋接線
128‧‧‧第二觸控感測墊
130‧‧‧第二橋接線
132‧‧‧第一透明導電圖案層
134‧‧‧絕緣層
134a‧‧‧第四開口
134b‧‧‧第二不平整部
136‧‧‧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
138‧‧‧周邊電路
202、404、806‧‧‧保護薄膜
204、406‧‧‧第二黏著層
302、502‧‧‧防爆膜
304、504‧‧‧第三黏著層
402‧‧‧第三遮光圖案
402a‧‧‧第三開口
602‧‧‧框架
702‧‧‧上基板
704‧‧‧下基板
706‧‧‧黑色矩陣
802‧‧‧顯示面板
804‧‧‧遮光圖案
804a‧‧‧開口
808‧‧‧黏著層
D‧‧‧顯示區域
G‧‧‧間距
P‧‧‧周邊區域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上視示意圖及對應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感測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上視示意圖及對應之剖面示意圖,例如沿著上視圖中AA’線段的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0包括顯示面板102、觸控面板104、第二遮光圖案層116以及第一黏著層106。顯示面板102具有上表面102a,且上表面102a具有顯示區域D以及圍繞顯示區域D之周邊區域P。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係用於顯示影像,且周邊區域P之上表面102a係顯示黑色或呈現裝飾圖案,但本發明不限於此。顯示面板102可包括液晶顯示面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無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場發射顯示面板或電漿顯示面板,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觸控面板104設置於顯示面板102之上表面102a上,且第一黏著層106設置於顯示面板102與觸控面板104之間,用以黏合顯示面板102與觸控面板104。本實施例之第一黏著層106可覆蓋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且可包括具有高透光度之黏著材料,例如水膠(hydrous glue)或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等,但不以此為限,以避免影響觸控顯示裝置100所顯示的影像品質。在本發明的變化實施例中,第一黏著層106也可以為僅塗佈於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的周邊的口字膠,而不與顯示區域D重疊,且第一黏著層可由不透光之黏著材料所構成。
於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4包括透明基板108、第一遮光圖案110、觸控感測元件112以及保護層114。透明基板108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表面108a與第二表面108b,且第一表面108a面對顯示面板102之上表面102a。透明基板108可由透明基材材料所構成,例如玻璃、塑膠或石英等。並且,第一遮光圖案110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一表面108a上,即位於透明基板108與顯示面板102之間,且第一遮光圖案110具有第一開口110a,對應於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設置,並曝露出部分透明基板108之第一表面108a。第一遮光圖案110於垂直投影方向上,即於垂直透明基板108之方向上,不與顯示區域D重疊,且第一開口110a大於顯示區域D。也就是說, 第一遮光圖案110的第一開口110a不僅可曝露出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使得顯示面板102所顯示的影像可不受第一遮光圖案110的遮蔽而從第一開口110a顯示出,而且第一遮光圖案110的第一開口110a的側壁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之間具有大於零之間距G。第一遮光圖案110之材料可包括有機材料,例如油墨、網印、光阻材料或黑色矩陣等不透光材料或其它不透光無機絕緣材料。再者,觸控感測元件112設置於第一遮光圖案110之第一開口110a所曝露出之透明基板108之第一表面108a上,並對應於顯示區域D設置,也就是觸控感測元件112可位於透明基板108與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之間,因此觸控感測元件112可對應顯示面板102所顯示出的影像,進而可用於感應物體觸摸對應所顯示影像的位置。此外,保護層114覆蓋於透明基板108、第一遮光圖案110與觸控感測元件112上,用以保護第一遮光圖案110與觸控感測元件112。換句話說,保護層114可位於透明基板108與顯示面板102之間。並且,保護層114之材料可包括有機絕緣材料,例如:光阻材料或保護膜(over coat,OC)材料,或無機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氧化矽(SiOx)或氮氧化矽(SiOxNy)。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保護層114係從未設置有第一遮光圖案110之透明基板108之第一表面108a上延伸至覆蓋於第一遮光圖案110上,因此鄰近第一遮光圖案110之保護層114因厚度不均勻而具有一第一不平整部114a。並且,保護層114之第一不平整部114a係設置於第一遮光圖案110之第一開口110a之側壁。
另外,第二遮光圖案116可設置於顯示面板102之上表面102a上或透明基板108之第二表面108b上。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遮光圖案116係設置於保護層114與顯示面板102之間,但不限於此。舉例來說,第二遮光圖案116可透過噴塗、黏貼、網印或油墨塗佈等方式形成於保護層114上,且其材料可包括有機材料,例如:油墨、網印、光阻材料或黑色矩陣等不透光材料或其它不透光無機絕緣材料,但不限於此。並且,第二遮光圖案116具 有第二開口116a,對應顯示區域D設置,並小於第一遮光圖案110之第一開口110a,且第二開口116a之側壁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實質上對齊。也就是說,第二開口116a之側壁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於垂直投影方向上之間距實質上為零,但間距仍會有誤差範圍。具體而言,第二開口116a之側壁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於垂直投影方向上的間距的誤差範圍可例如小於或等於500微米(μm),但不以此為限。藉此,第二遮光圖案116的第二開口116a之大小可與顯示區域D之大小約略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遮光圖案116於垂直投影方向上係覆蓋第一不平整部114a,因此第二遮光圖案116可用於避免顯示面板102所顯示的影像通過保護層114之第一不平整部114a,使得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0所顯示影像不會產生顏色分布不均勻(mura)的現象。舉例來說,第二開口116a之側壁與第一開口110a之側壁可具有間距G,大於或等於保護層114之第一不平整部114a於間距G內之寬度,且間距G實質上可介於100微米與10000微米之間。較佳地,第二開口116a之側壁與第一開口110a之側壁之間的間距G實質上可介於500微米與5000微米之間。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元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請參考第2圖,且一併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感測元件之上視示意圖。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元件112較佳是電容式觸控感測元件,例如投影電容式觸控感測元件或表面電容式觸控感測元件等。以投影電容式觸控感測元件為例,可包括複數個相互平行之第一感測串列118與複數個相互平行之第二感測串列120,且第一感測串列118與第二感測串列120交錯,而形成複數個陣列排列的感測單元122。並且,各第一感測串列118包括複數個第一觸控感測墊124以及複數個第一橋接線126,且各第一橋接線126連接相鄰的第一觸控感測墊124,使各第一感測串列118之第一觸控感測墊124彼此電性連接。各第二感測串列120 包括複數個第二觸控感測墊128以及複數個第二橋接線130,且各第二橋接線130連接相鄰的第二觸控感測墊128,使各第二感測串列120之第二觸控感測墊128彼此電性連接。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橋接線130係由第一透明導電圖案層132所構成,且第一透明導電圖案層132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一表面108a上。並且,觸控面板104另包括絕緣層134,設置於第一透明導電圖案層132上,且具有複數個第四開口134a,曝露出第二橋接線130。其中,二相鄰之第四開口134a對應同一第二橋接線130。第一觸控感測墊124、第一橋接線126以及第二觸控感測墊128則由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所構成,且第二透明導電圖案136層設置於絕緣層134上。並且,各第一橋接線126設置於位於同一第一感測串列118中之任二相鄰的第一觸控感測墊124之間,且用於連接相鄰的第一觸控感測墊124。各第二觸控感測墊128係延伸至二第四開口134a中,以透過第四開口134a與同一第二感測串列120中二相鄰第二橋接線130電性連接。再者,第二觸控感測墊128並未與第一觸控感測墊124以及第一橋接線126連接,而與第一觸控感測墊124以及第一橋接線126電性絕緣。並且,絕緣層134係位於各第一橋接線126與各第二橋接線130之間,而可用於電性絕緣第一感測串列118與第二感測串列120。絕緣層134之材料可包括有機絕緣材料,例如:光阻材料,或無機絕緣材料。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第一觸控感測墊、第一橋接線以及第二觸控感測墊可由不同的透明導電層所構成。或者,第一觸控感測墊與第二觸控感測墊由同一透明導電層所構成,而第一橋接線則與第一觸控感測墊與第二觸控感測墊由不同透明導電層所構成。
此外,觸控面板104可另包括一周邊電路138,設置於延伸至第一遮光圖案110上之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上,用以將各第一感測串列118與各第二感測串列120電性連接至控制電路、控制晶片或外界。並且,為了降低各第一感測串列118與各第二感測串列120電性連接至控制電路的阻 抗,周邊電路138可由金屬圖案層所構成,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於本實施例中,周邊電路138係設置於第一遮光圖案110與第二遮光圖案116之間,使得第一遮光圖案110可於垂直投影方向上遮蔽周邊電路138,因此由金屬所構成之周邊電路138不會被使用者所看見,進而不會影響觸控顯示裝置100的外觀。由於本實施例之保護層114與第一遮光圖案110之間另設置有絕緣層134、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以及周邊電路138,且絕緣層134與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亦會從未設置有第一遮光圖案110之透明基板108之第一表面108a上延伸至覆蓋於第一遮光圖案110上,因此除了保護層114具有第一不平整部114a之外,絕緣層134亦具有第二不平整部134b。如此一來,鄰近第一遮光圖案110之第一開口110a之側壁之不平整的膜層可由絕緣層134、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與保護層114所構成。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二遮光圖案116係延伸至覆蓋第一不平整部114a,因此可同時遮蔽絕緣層134之第二不平整部134b與不平整的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藉此,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0可有效避免因影像穿透不平整的絕緣層134所產生顏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進而解決影像品質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繼續揭示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或變化形,然為了簡化說明並突顯各實施例或變化形之間的差異,下文中使用相同標號標注相同元件,並不再對重覆部分作贅述。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第二遮光圖案116並未設置於保護層114與顯示面板102之間,而是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二表面108b上。並且,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200另包括保護薄膜202以及第二黏著層204,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二表面108b上,且第二黏著層204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二表面108b與保護薄膜202之間,用以黏合透 明基板108與保護薄膜202。本實施例之第二黏著層204可覆蓋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且可包括具有高透光度之黏著材料,例如水膠或光學膠等,但不以此為限,以避免影響觸控顯示裝置200所顯示的影像品質。並且,本實施例之第二遮光圖案116設置於保護薄膜202之一表面上。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之第二遮光圖案116可透過噴塗、黏貼、網印或油墨塗佈等方式形成於保護薄膜202上。第二遮光圖案116材料可為例如:油墨、網印材料或其它不透光絕緣材料,且保護薄膜202的材料可例如為高分子聚合材料,但不限於此。第二遮光圖案116可作為裝飾圖案,但不限於此。然後,透過第二黏著層204將形成有第二遮光圖案116之保護薄膜202與透明基板108相黏合,使得第二遮光圖案116位於保護薄膜202與透明基板108之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第二遮光圖案可設置於保護薄膜之外側,即保護薄膜設置於第二遮光圖案與透明基板之間。此外,本實施例之保護薄膜可為防爆膜,以防止透明基板受到外力所產生的爆裂,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相較於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300另包括防爆膜302以及第三黏著層304,其中防爆膜302設置於第一黏著層106與透明基板108之間,且第三黏著層304設置於防爆膜302與透明基板108之間。舉例來說,防爆膜302可設置於第一黏著層106與保護層114之間,且第三黏著層304設置於防爆膜302與保護層114之間,用以黏合防爆膜302與保護層114。本實施例之第三黏著層304可覆蓋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且可包括具有高透光度之黏著材料,例如水膠或光學膠等,但不以此為限,以避免影響觸控顯示裝置300所顯示的影像品質。並且,本實施例之第一黏著層106包括口字膠。舉例來說,第一黏著層106僅塗佈於觸控面板104與顯示面板102的周邊,而未與顯示區域D重疊,且第一黏著層106 可由不透光之黏著材料所構成。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也可僅另包括防爆膜與第三黏著層,且第一黏著層覆蓋顯示區域之上表面。或者,觸控面板並未包括防爆膜與第三黏著層,且第一黏著層包括僅塗佈於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的周邊之口字膠。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400另包括第三遮光圖案402、保護薄膜404以及第二黏著層406,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二表面108b上。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黏著層406設置於透明基板108之第二表面108b與保護薄膜404之間,用以黏合透明基板108與保護薄膜404。並且,第二黏著層406可覆蓋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且可包括具有高透光度之黏著材料,例如水膠或光學膠等,但不以此為限,以避免影響觸控顯示裝置400所顯示的影像品質。第三遮光圖案402可設置於保護薄膜404之一表面上。第三遮光圖案402具有一第三開口402a,對應顯示區域D設置,且第三開口402a之側壁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實質上對齊。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之第三遮光圖案402可透過噴塗、黏貼、網印或油墨塗佈等方式形成於保護薄膜404上,且其材料可為例如:油墨、網印材料或其它不透光絕緣材料,但不限於此。然後,透過第二黏著層406將保護薄膜404與透明基板108相黏合。並且,第三遮光圖案402設置於保護薄膜404與透明基板108之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第三遮光圖案可設置於保護薄膜之外側,即保護薄膜設置於第三遮光圖案與透明基板之間。並且,保護薄膜也可以為防爆膜,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500另包括防爆膜502以及第三黏著層504,其中防爆膜502設置於第一黏著層 106與透明基板108之間,且第三黏著層504設置於防爆膜502與透明基板108之間。舉例來說,防爆膜502可設置於第一黏著層106與第二遮光圖案116之間,且第三黏著層504設置於防爆膜502與保護層114之間,用以黏合防爆膜502與保護層114。本實施例之第三黏著層504可覆蓋顯示區域D之上表面102a,且可包括具有高透光度之黏著材料,例如水膠或光學膠等,但不以此為限,以避免影響觸控顯示裝置500所顯示的影像品質。並且,本實施例之第一黏著層106包括口字膠。舉例來說,第一黏著層106僅塗佈於觸控面板104與顯示面板102的周邊,而未與顯示區域D重疊,且第一黏著層106可由不透光之黏著材料所構成。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也可僅另包括防爆膜與第三黏著層,且第一黏著層覆蓋顯示區域之上表面。或者,觸控面板並未包括防爆膜與第三黏著層,且第一黏著層包括僅塗佈於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的周邊之口字膠。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600另包括一框架602,從周邊區域P之顯示面板102之上表面102a延伸至周邊區域P之顯示面板102之下表面,用以夾住顯示面板102。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二遮光圖案116係為框架602設置於顯示面板102之上表面102a的一部份,因此第二遮光圖案116並非設置於保護層114與第一黏著層106之間,而是設置於第一黏著層106與顯示面板102之間。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之框架602係由黑色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600可省略第二遮光圖案之製作,並透過框架602即可同時遮蔽保護層114之第一不平整部114a、絕緣層134之第二不平整部134b以及不平整的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以避免顏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發生。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第二遮光圖案亦可透過噴塗、黏貼、網印或油墨塗佈等方式形成於顯示面板上,且其材料可為例如:油墨、網印材料 或其它不透光絕緣材料,但不限於此。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700之第二遮光圖案係為顯示面板102之黑色矩陣。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2包括上基板702、下基板704以及黑色矩陣706,其中上基板702與下基板704相對設置,且黑色矩陣706設置於上基板702與下基板704之間。舉例來說,黑色矩陣706設置於上基板702面對下基板704之表面上,但不限於此。並且,黑色矩陣706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覆蓋保護層114之第一不平整部114a以及絕緣層134之第二不平整部114b。較佳地,黑色矩陣706可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第一遮光圖案110重疊,以有效遮蔽顯示面板102之周邊元件。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700可省略第二遮光圖案之製作,並透過黑色矩陣706即可同時遮蔽保護層114之第一不平整部114a、絕緣層134之第二不平整部134b以及不平整的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136,以避免顏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發生。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800包括顯示面板802與遮光圖案804。顯示面板802具有上表面802a,且上表面802a具有顯示區域D,用於顯示出影像。遮光圖案804設置於顯示面板802之上表面802a上,且具有一開口804a,對應顯示區域D設置。並且,開口804a之側壁於垂直投影方向上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實質上對齊。也就是說,開口804a之側壁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於垂直投影方向上之間距實質上為零,但間距仍會有誤差範圍。具體而言,開口804a之側壁與顯示區域D之邊界於垂直投影方向上的間距可例如小於或等於50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藉此,遮光圖案804的開口804a之大小可與顯示區域D之大小約略相同。於本實施 例中,顯示裝置800另包括保護薄膜806與黏著層808,設置於顯示面板802之上表面802a上。遮光圖案804設置於保護薄膜806之一表面上,且黏著層808設置於顯示面板802之上表面802a與保護薄膜806之間。也就是說,遮光圖案804係形成於保護薄膜806上,並透過黏著層808將形成有遮光圖案804之保護薄膜806與顯示面板802之上表面802a黏合。於本發明之變化實施例中,遮光圖案也可直接透過噴塗、黏貼、網印、油墨或光阻塗佈等方式形成於顯示面板的上表面。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觸控顯示裝置透過將保護層之第一不平整部設置於顯示區域外,且利用第二遮光圖案來遮蔽保護層之第一不平整部,因此觸控顯示裝置可有效避免因影像穿透不平整的絕緣層與保護層所產生顏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進而解決影像品質不佳的問題。
100‧‧‧觸控顯示裝置
102‧‧‧顯示面板
102a‧‧‧上表面
104‧‧‧觸控面板
106‧‧‧第一黏著層
108‧‧‧透明基板
108a‧‧‧第一表面
108b‧‧‧第二表面
110‧‧‧第一遮光圖案
110a‧‧‧第一開口
112‧‧‧觸控感測元件
114‧‧‧保護層
114a‧‧‧第一不平整部
116‧‧‧第二遮光圖案
116a‧‧‧第二開口
126‧‧‧第一橋接線
128‧‧‧第二觸控感測墊
130‧‧‧第二橋接線
132‧‧‧第一透明導電圖案層
134‧‧‧絕緣層
134a‧‧‧第四開口
134b‧‧‧第二不平整部
136‧‧‧第二透明導電圖案層
138‧‧‧周邊電路
D‧‧‧顯示區域
G‧‧‧間距
P‧‧‧周邊區域

Claims (21)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具有一上表面,且該上表面具有一顯示區域,用於顯示一影像;一觸控面板,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該上表面上,且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面對該上表面;以及一第一遮光圖案,設置於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對應於該顯示區域設置,其中該第一遮光圖案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未與該顯示區域重疊,且該第一開口大於該顯示區域;一第二遮光圖案,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該上表面上或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二表面上,且具有一第二開口,對應該顯示區域設置,其中該第二開口之側壁於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與該顯示區域之邊界實質上對齊;以及一第一黏著層,設置於該顯示面板與該觸控面板之間,用以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觸控面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另包括:一觸控感測元件,設置於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上,且對應於該顯示區域設置;以及一保護層,覆蓋於該第一遮光圖案與該觸控感測元件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保護層具有一不平整部,設置於該第一開口之側壁上,且該第二遮光圖案於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覆蓋該不平整部。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元件包括複數個第一感測串列與複數個第二感測串列,該等第一感測串列與該等第二感測串列交錯,形成複數個陣列排列的感測單元。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感測串列包括複數個第一觸控感測墊以及複數個第一橋接線,該等第一橋接線連接相鄰的該等第一觸控感測墊,各該第二感測串列包括複數個第二觸控感測墊以及複數個第二橋接線,該等第二橋接線連接相鄰的該等第二觸控感測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另包括一絕緣層,設置於各該第一橋接線與各該第二橋接線之間,以用於電性絕緣該等第一感測串列與該等第二感測串列。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開口之側壁與該第一開口之側壁具有一間距,實質上介於100微米與10000微米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間距實質上介於500微米與5000微米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另包括一周邊電路,設置於該第一遮光圖案上,且該第一遮光圖案於該垂直投影方向上遮蔽該周邊電路。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周邊電路由一金屬圖案層所構成。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黏著層包括光學膠(OCA)或水膠,且該第一黏著層覆蓋該顯示區域。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黏著層包括口字膠,且該第一黏著層未與該顯示區域重疊。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一保護薄膜以及一第二黏著層,設置於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二表面上,且該第二黏著層設置於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二表面與該保護薄膜之間,其中該第二遮光圖案設置於該保護薄膜之一表面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保護薄膜為一防爆膜。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遮光圖案設置於該第一黏著層與該第一遮光圖案之間,且該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一第三遮光圖案,設置於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二表面上,並具有一第三開口,對應該顯示區域設置,其中該第三開口之側壁於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與該顯示區域之邊界實質上對齊。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一防爆膜,設置於該第一黏著層與該透明基板之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另包括一第三黏著層,設置於該防爆膜與該透明基板之間。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遮光圖案設置於該第一黏著層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19.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具有一上表面,且該上表面具有一顯示區域,用於顯示一影像,且該顯示面板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與該上基板相對設置;以及一黑色矩陣,設置於該上基板與該下基板之間;一觸控面板,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該上表面上,且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面對該上表面;一遮光圖案,設置於該透明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上,且具有一開口,對應於該顯示區域設置,其中該遮光圖案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未與該顯示區域重疊,且該開口大於該顯示區域;以及一保護層,覆蓋於該遮光圖案與該透明基板上,該保護層具有一不平整部,設置於該開口之側壁上,且該黑色矩陣於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覆蓋該不平整部;以及一黏著層,設置於該顯示面板與該觸控面板之間,用以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觸控面板。
  2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具有一上表面,且該上表面具有一顯示區域;以及一遮光圖案,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該上表面上,且具有一開口,對應該顯示區域設置,其中該開口之側壁於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與該顯示區域之邊界實質上對齊。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顯示裝置,另包括一保護薄膜以及一黏著層,設置於 該顯示面板之該上表面上,且該黏著層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該上表面與該保護薄膜之間,其中該遮光圖案設置於該保護薄膜之一表面上。
TW102111760A 2013-04-01 2013-04-01 觸控顯示裝置 TWI519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760A TWI519852B (zh) 2013-04-01 2013-04-01 觸控顯示裝置
CN201310179851.2A CN103294263B (zh) 2013-04-01 2013-05-15 触控显示装置与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760A TWI519852B (zh) 2013-04-01 2013-04-01 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642A true TW201439642A (zh) 2014-10-16
TWI519852B TWI519852B (zh) 2016-02-01

Family

ID=4909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760A TWI519852B (zh) 2013-04-01 2013-04-01 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4263B (zh)
TW (1) TWI51985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769B (zh) * 2015-11-20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70980B (zh) * 2021-05-03 2022-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學膠層的顯示器
TWI804232B (zh) * 2022-03-14 2023-06-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826327B (zh) * 2022-03-14 2023-12-1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0291A (zh) * 2013-12-27 2015-07-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TW201537399A (zh) * 2014-03-19 2015-10-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模組
WO2018051486A1 (ja) * 2016-09-16 2018-03-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基板
CN108152974A (zh) * 2016-12-05 2018-06-12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玻璃盖板组件、3d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6681563A (zh) * 2017-01-05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面板
CN109273482B (zh) * 2017-07-17 2021-12-31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34238A (zh) * 2018-03-19 2018-07-2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成型方法
CN111697959B (zh) * 2019-03-15 2023-04-1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设备及其触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2937B2 (ja) * 2006-06-06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1174007Y (zh) * 2008-03-18 2008-12-31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3250121B (zh) * 2010-12-21 2014-09-17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覆盖玻璃一体型传感器
CN202351846U (zh) * 2011-11-16 2012-07-25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一种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2486755U (zh) * 2012-01-12 2012-10-10 深圳市雅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
CN202838282U (zh) * 2012-08-27 2013-03-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电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769B (zh) * 2015-11-20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70980B (zh) * 2021-05-03 2022-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學膠層的顯示器
TWI804232B (zh) * 2022-03-14 2023-06-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US11782303B2 (en) 2022-03-14 2023-10-10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with a particular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in an icon region
TWI826327B (zh) * 2022-03-14 2023-12-1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4263A (zh) 2013-09-11
CN103294263B (zh) 2016-04-13
TWI519852B (zh)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852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477851B (zh) 觸控顯示面板與觸控液晶顯示面板
TWI573053B (zh) 觸控模組及具有該觸控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JP6457875B2 (ja) 表示装置
TW201351239A (zh) 觸控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64769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16150133A1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TWM511076U (zh) 觸控裝置
WO2018059111A1 (zh)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20053855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TW201516779A (zh) 觸控面板
KR101788596B1 (ko) 윈도우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150489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TWM461103U (zh) 應用在觸控面板的黏合層
TWI703479B (zh)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M472241U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530840B (zh) 觸控面板
TWI581142B (zh) 觸控模組及具有該觸控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JP2012073669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53926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TW201512915A (zh) 觸控面板
CN216956909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73123B (zh) 觸控感應模組、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04872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