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5777A - 凸輪裝置 - Google Patents

凸輪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5777A
TW201425777A TW102131309A TW102131309A TW201425777A TW 201425777 A TW201425777 A TW 201425777A TW 102131309 A TW102131309 A TW 102131309A TW 102131309 A TW102131309 A TW 102131309A TW 201425777 A TW201425777 A TW 2014257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coupling member
coupling
grooved
cam foll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1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nao Kato
Akihiro Hayakawa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 Dynam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 Dynamics Inc filed Critical Techno Dynam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25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57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0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5/14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with reciproca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實現具體而微且新穎的凸輪裝置。該凸輪裝置之特徵在於具有:旋轉體;耦合構件,其藉由設於該旋轉體之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之結合而對上述旋轉體進行定位;固定凸輪從動件;及有槽凸輪,其具有槽,該槽一面與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卡合一面進行旋轉而使該有槽凸輪移動,且該有槽凸輪向上述耦合構件側移動而使上述第一耦合部以及上述第二耦合部中之一者向另一者擠壓,從而使上述之一者移動而與上述之另一者結合。

Description

凸輪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凸輪裝置。
具有旋轉體;耦合(coupling)構件,其藉由設於該旋轉體的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的結合而進行上述旋轉體的定位之裝置,已為眾所周知。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71328號公報
為了使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結合,需要使兩者中之一者向另一者活動。於以往,該動作係使用油壓機構等而實現。然而,此時,因存在油壓機構,而有裝置大型化的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實現一種具體而微且新穎的凸輪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之主要的發明係一種凸輪裝置,其 特徵在於具有:旋轉體;耦合構件,其藉由設於該旋轉體之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之結合而對上述旋轉體進行定位;固定凸輪從動件(cam follower);及有槽凸輪(grooved cam),其具有槽,該槽一面與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卡合一面進行旋轉而使該有槽凸輪移動,且該有槽凸輪向上述耦合構件側移動而使上述第一耦合部以及上述第二耦合部中之一者向另一者擠壓,從而使上述之一者移動而與上述之另一者結合。
有關本發明之其他特徵,以本說明書以及隨附圖式的記載加以說明。
10‧‧‧托板自動更換裝置
12‧‧‧托板
12a‧‧‧第一托板
12b‧‧‧第二托板
18‧‧‧平行凸輪機構
20‧‧‧平行凸輪
22‧‧‧板凸輪
22a‧‧‧上板凸輪
22b‧‧‧下板凸輪
22c‧‧‧突出部分
22d‧‧‧第一突出部分
22e‧‧‧第二突出部分
22f‧‧‧第三突出部分
22g‧‧‧第四突出部分
24‧‧‧卡合部
26‧‧‧輸出旋轉部
28‧‧‧凸輪從動件支承部
28a‧‧‧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
28b‧‧‧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
29‧‧‧凸輪從動件
32‧‧‧輸入軸
34‧‧‧輸出軸
40‧‧‧旋轉台
50‧‧‧耦合構件
50a‧‧‧上內側耦合件
50b‧‧‧上外側耦合件
50c‧‧‧下側耦合件
50d‧‧‧楔槽
60‧‧‧下側耦合驅動機構
62‧‧‧有槽凸輪
62a‧‧‧外周面
62b‧‧‧槽
62c‧‧‧輪齒
66‧‧‧固定凸輪從動件
68‧‧‧有槽凸輪驅動齒輪
70‧‧‧擠壓盤
70a‧‧‧突出部
72‧‧‧圓形簧
74‧‧‧滾珠軸承
76‧‧‧楔
圖1係用於說明凸輪裝置之應用事例之說明概念圖。
圖2係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3係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俯視圖。
圖4係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側視圖。
圖5係圖4之局部放大圖。
圖6係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卡合於位於通常位置之槽62b的狀況、及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卡合於位於移位(shift)位置之槽62b的狀況的表示圖。
圖7係表示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之旋轉角度與輸出軸34(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之旋轉角度的關係的示意圖。
利用本說明書以及隨附圖式的記載,至少可說明以下 事項。
一種凸輪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旋轉體;耦合構件,其藉由設於該旋轉體之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之結合而對上述旋轉體進行定位;固定凸輪從動件;及有槽凸輪,其具有槽,該槽一面與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卡合一面進行旋轉而使該有槽凸輪移動,且該有槽凸輪向上述耦合構件側移動而使上述第一耦合部以及上述第二耦合部中之一者向另一者擠壓,從而使上述之一者移動而與上述之另一者結合。
此情形下,可實現具體而微且新穎的凸輪裝置。
又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亦可至少設有3個。
此情形下,能提高穩定性。
又於上述有槽凸輪與上述耦合構件之間亦可設有彈簧構件,上述有槽凸輪經由上述彈簧構件而擠壓上述之一者。
此情形下,無需嚴密控制有槽凸輪的位置。
亦可具有驅動源,該驅動源進行作動而使上述旋轉體以及上述有槽凸輪二者一同旋轉。
此情形下,可實現零件件數的削減。
===關於凸輪裝置之應用事例===
圖1係用於說明凸輪裝置之應用事例的說明概念圖(自上方觀察的圖)。
本實施形態中,有關凸輪裝置,以用於工作機械之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為例進行說明。
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具有作為旋轉體之一例的旋轉台40,於旋轉台40之徑方向的最外側,設有具備工件W的托板12。而且,設有兩個托板12,兩個托板12之位置關係如下:旋轉台40之中心C位於,連結一個托板12(設為第一托板12a)與另一個托板12(設為第二托板12b)之假想線的中央。
另外,於圖1所示之狀態(此狀態下,旋轉台40係靜止)下,第一托板12a位於工件加工位置,進行對該第一托板12a上所設之工件W的加工。另一方面,此時,第二托板12b則位於工件更換位置,在第一托板12a上所設之工件W於工件加工位置受到加工之期間,於工件更換位置上,加工結束的工件W自第二托板12b被卸除,而未加工的工件W則被安裝於第二托板12b(進行工件W的更換)。
另外,當上述之工件W的加工以及更換結束後,旋轉台40旋轉180度。接下來,使第二托板12b移動至工件加工位置,開始進行安裝於第二托板12b之未加工的工件W的加工。另一方面,第一托板12a則自工件加工位置移動至工件更換位置,將第一托板12a上所設之加工結束的工件W自第一托板12a卸除(此後,將未加工的工件W安裝於第一托板12a)。
如此,於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中,旋轉台40反覆地進行180度旋轉的旋轉移動(亦稱作移出)與靜止。
===關於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構成===
以下使用圖2至圖7來說明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構成。圖2係表示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3係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俯視圖。圖4係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之側視圖。圖5係圖4之局部放大圖。圖6係表示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卡合於位於通常位置之槽62b的狀況、及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卡合於位於移位位置之槽62b的狀況的圖。另外,關於圖7,於下文敍述。
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具有:作為凸輪機構之一例的平行凸輪機構18、上述之旋轉台40、作為定位構件之一例的耦合構件50、及用於驅動耦合構件50之下側耦合驅動機構60。
平行凸輪機構18係包括作為凸輪之一例的平行凸輪20及作為旋轉構件之一例的輸出旋轉部26的平面凸輪機構。
平行凸輪20具備固定於輸入軸32且與該輸入軸32一體旋轉的兩個板凸輪22(兩個板凸輪22係被固定為排列於輸入軸32之軸方向上)。亦即,若利用馬達等未圖示的驅動源來驅動旋轉輸入軸32,則輸入軸32及兩個板凸輪22會旋轉。本實施形態中,輸入軸32之軸方向係沿鉛垂方向,故而,兩個板凸輪22係排列於上下方向(為求方便,將上側之板凸輪22稱作上板凸輪22a,將下側之板凸輪22稱作下板凸輪22b)。
輸出旋轉部26具備兩個圓形狀的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兩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係被固定為排列於輸出軸34之軸方向上);且該二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係被固定於一軸方向上,且該軸方向係被設為在平行於上述輸入軸32之軸方向的輸出軸34上,而與該 輸出軸34一體地旋轉。本實施形態中,輸出軸34之軸方向亦沿鉛垂方向,故而,兩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排列於上下方向(為求方便,將上側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稱作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a,將下側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稱作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b)。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複數個(8個)凸輪從動件29設於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凸輪從動件29係沿圓形的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該等凸輪從動件29卡合於平行凸輪20之卡合部24(具體而言,係板凸輪22的圓周側面)。因此,上述驅動源之旋轉力會經由輸入軸32以及平行凸輪20(兩個板凸輪22)而傳遞至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從而傳遞至輸出軸34。亦即,輸出軸34(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係伴隨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之旋轉而旋轉。
更具體地說明,8個凸輪從動件29中之4個凸輪從動件29(圖3中之第2個、第4個、第6個、第8個凸輪從動件29)係被設於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a,而其餘的4個凸輪從動件29(圖3中之第1個、第3個、第5個、第7個凸輪從動件29)則被設於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b。另外,因上板凸輪22a對應於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a,下板凸輪22b對應於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b,故而,若輸入軸32旋轉,則因上板凸輪22a之卡合部24(具體而言,係上板凸輪22a之突出的部分即突出部分22c之卡合部24)擠壓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a之凸輪從動件29(第1個、第3個、第5個、第7個凸輪從動件29),且因下板凸輪22b之卡合部24(具體而言,係下板凸輪22b之突出的部分即突出部分22c 之卡合部24)擠壓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b之凸輪從動件29(第2個、第4個、第6個、第8個凸輪從動件29),而使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以及輸出軸34旋轉。
圖7係表示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之旋轉角度與輸出軸34(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之旋轉角度的關係的示意圖。
作為上述之突出部分22c者,如圖3所示,有4個突出部分:設於下板凸輪22b之第一突出部分22d、設於上板凸輪22a之第二突出部分22e、設於下板凸輪22b之第三突出部分22f、及設於上板凸輪22a之第四突出部分22g;當平行凸輪20伴隨輸入軸32之旋轉而旋轉,則按照第一突出部分22d、第二突出部分22e、第三突出部分22f、第四突出部分22g的順序,分別擠壓第1個、第2個、第3個、第4個凸輪從動件29(圖7中,輸入軸32之旋轉角度為0度~270度)。然後,於第四突出部分22g對第4個凸輪從動件29擠壓完畢(圖7中,輸入軸32之旋轉角度為270度),則成為如下狀態:板凸輪22中非屬突出部分22c之部分的卡合部24與凸輪從動件29卡合,平行凸輪20旋轉,但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以及輸出軸34不旋轉(圖7中,輸入軸32之旋轉角度為270度~360度)。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平行凸輪機構18具有:輸出旋轉部26(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伴隨平行凸輪20之旋轉而旋轉的非停留區間、及即便平行凸輪20旋轉而輸出旋轉部26(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亦不旋轉的停留區間。而當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旋轉一周,則如上所述,板凸輪22之突出部分22c僅擠壓8個凸輪從動件29中之4個(第1個 ~第4個)凸輪從動件29(第5個~第8個凸輪從動件29係於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旋轉第二周時被擠壓),故而,輸出軸34以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28旋轉1/2周(旋轉180度)(圖7中,輸出軸34之旋轉角度為0度~180度)。
又,旋轉台40係與上述輸出旋轉部26同樣地被固定於輸出軸34,故而係與輸出旋轉部26一體地旋轉。因此,藉由上述之(且如圖7所示之)輸出旋轉部26的動作,而實現上述之旋轉台40的動作,亦即反覆進行180度旋轉的旋轉移動(亦稱作移出)及靜止的動作。
耦合構件50係用於在旋轉台40靜止時(換言之即於上述停留區間內)對旋轉台40進行定位的構件,於本實施形態中,則係作為該耦合構件50,設有所謂齒式耦合件(Teeth Coupling)。
如圖5所示,該耦合構件50具有:作為第一耦合部之一例的環狀上內側耦合件50a,其設於旋轉台40的下方部分;環狀上外側耦合件50b,其設於殼體,且位於上內側耦合件50a的外側,較上內側耦合件50a大一圈;及作為第二耦合部之一例的環狀下側耦合件50c,其被設於上內側耦合件50a以及上外側耦合件50b的下方,而與上內側耦合件50a以及上外側耦合件50b(二者亦合稱上側耦合件)相對向。
上內側耦合件50a設於旋轉台40,故而,伴隨旋轉台40之旋轉而旋轉,但另一方面,上外側耦合件50b及下側耦合件50c則不旋轉。並且,上內側耦合件50a及上外側耦合件50b無法於上下(鉛垂) 方向移動,另一方面,下側耦合件50c可藉由後述之下側耦合驅動機構60而於上下方向移動。
另外,藉由使下側耦合件50c朝上側耦合件向上方移動,使下側耦合件50c與上側耦合結合(咬合),藉此,對旋轉台40進行定位。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耦合構件50係於停留區間中之一定時機(即部分區間)使旋轉台40定位。
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利用後述之下側耦合驅動機構60,於輸入軸32之旋轉角度在300度~330度之區間(稱作定位區間)使耦合構件50進行定位。具體而言,當旋轉角度為300度時,下側耦合件50c開始上升,當旋轉角度為330度時下側耦合件50c停止下降。而該定位區間係對應於工件W的加工實施時期,因此,可在旋轉台40位於正確位置、從而工件W位於正確位置的狀態下,對工件W進行加工。而且,利用耦合構件50之結合力,能於剛性較高、且抑制顫動振動之產生的狀態下,進行該加工。
而且,如上文所述,旋轉台40係與輸出旋轉部26一體地旋轉。因此,若旋轉台40得以定位,則輸出旋轉部26亦得以定位。亦即,耦合構件50係藉由設於旋轉台40之上內側耦合件50a與下側耦合件50c的結合而對旋轉台40以及輸出旋轉部26進行定位。
下側耦合驅動機構60係用於使下側耦合件50c上下移動的構件。該下側耦合驅動機構60具備有槽凸輪62、有槽凸輪驅動齒輪68、擠壓盤70及圓形簧72。
有槽凸輪62之用途為:藉由向耦合構件50側(換言之即向上方)移動而使第一耦合部以及第二耦合中之一者(本實施形態中為下側耦合件50c)向另一者(本實施形態中為上內側耦合件50a)擠壓,從而使下側耦合件50c移動而與上內側耦合件50a結合。
該有槽凸輪62係環狀構件,其中心軸與上述之輸出旋轉部26為同軸。不過該有槽凸輪62可獨立於輸出旋轉部26(進而亦獨立於輸出軸34以及旋轉台40)而旋轉。另外,於該有槽凸輪62之外周面62a,沿圓周方向而形成槽62b,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即固定於殼體而無法移動的凸輪從動件)卡合於該槽62b。
此處,上下方向之槽62b的形成位置(槽62b形成於有槽凸輪62之上下方向的某一位置)係位於槽之全周的大部分部位的一定位置(稱作通常位置UP,參照圖6之上圖),但僅於一部分部位係位移至上述一定位置之下方(稱作移位位置SP,參照圖6之下圖)。因此,若有槽凸輪62一面使槽62b與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卡合,一面進行旋轉,則當固定凸輪從動件66自通常位置UP到達移位位置SP時(亦即自圖6之上圖之狀態向下圖之狀態移行時),有槽凸輪62整體向上方(亦即向耦合構件50側)移動(因固定凸輪從動件66無法移動,故有槽凸輪62移動;比較參照圖6之上圖與下圖)。
另外,固定凸輪從動件66至少設有3個(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固定凸輪從動件66係於圓周方向上等間隔(亦即,以120度之間隔)地設有3個。而且,同樣地,上述移位位置SP亦係於圓周方向上等間隔(亦即,以120度之間隔)地 設於3個部位。因此,當固定凸輪從動件66到達移位位置SP時,3個固定凸輪從動件66全部同時到達移位位置SP。而在該狀況下,3個固定凸輪從動件66成為支點,頂起(擠壓)有槽凸輪62。
而且,有槽凸輪62上,於外周面62a之槽62b的下方位置,設有沿圓周方向形成的輪齒62c。而該輪齒62c係與固定於輸入軸32之有槽凸輪驅動齒輪68咬合,若利用上述驅動源而使輸入軸32旋轉,則因有槽凸輪驅動齒輪68而使有槽凸輪62旋轉。亦即,該驅動源進行作動,使旋轉台40(以及輸出軸34以及輸出旋轉部26)以及有槽凸輪62二者一同旋轉。
另外,有槽凸輪驅動齒輪68與有槽凸輪62之齒輪比係1:3。因此,於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旋轉1周的期間,有槽凸輪62旋轉1/3周。另一方面,固定凸輪從動件66及移位位置SP係如上所述,等間隔地設有3個,故而,每當有槽凸輪62旋轉120度,則固定凸輪從動件66到達移位位置SP。因此,於輸入軸32(平行凸輪20)旋轉1周的期間,必定有1次使固定凸輪從動件66到達移位位置SP而使有槽凸輪62向上方移動而使耦合構件50結合。
而且,如上文所述,有槽凸輪62係向耦合構件50側(換言之即向上方)移動而使下側耦合件50c向上側耦合件(上內側耦合件50a)擠壓,但並非直接擠壓下側耦合件50c,而是經由若干構件而間接地擠壓。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有槽凸輪62係經由後述之擠壓盤70及作為彈簧構件之一例的圓形簧72(該等構件係設於有槽凸輪62與耦合構件50之間)而擠壓下側耦合件50c,使下側耦合件50c移動而與上側 耦合結合。
擠壓盤70係設於有槽凸輪62之上側與下側耦合件50c之下側的構件。該擠壓盤70係被載置於有槽凸輪62之上,因此,能與有槽凸輪62之上下移動連動地上下移動。另一方面,與有槽凸輪62相反,擠壓盤70無法旋轉(關於實現這一點(無法旋轉)之機構,於下文敍述)。因此,擠壓盤70與有槽凸輪62呈相對旋轉,故為使該相對旋轉較順暢,而於擠壓盤70與有槽凸輪62之間安裝了滾珠軸承(ball bearing)74。
又於擠壓盤70上,在與上述之3個固定凸輪從動件66各自對應的位置(換言之即各個固定凸輪從動件66之上方的位置),設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70a。亦即,突出部70a係於圓周方向等間隔(亦即,以120度之間隔)地設於3個部位。另外,該3個部位之突出部70a各自具備嵌合於該突出部70a之圓形簧72。
另外,下側耦合件50c係以夾著圓形簧72之狀態而設於擠壓盤70上。因此,擠壓盤70經由圓形簧72而擠壓下側耦合件50c。
另外,下側耦合件50c係以突出部70a嵌合於設在該下側耦合件50c之孔部的狀態,置於擠壓盤70之上(亦即,下側耦合件50c嵌合於擠壓盤70)。並且,於下側耦合件50c之側面設有楔(key)槽50d,並將作為止動件的楔76插入該楔槽50d,因此下側耦合件50c無法旋轉。因此,擠壓盤70亦與下側耦合件50c同樣地無法旋轉。藉此,能使設於擠壓盤70之突出部70a的圓形簧72始終位於固定凸輪從動件66的上方,且能利用作為支點之3個固定凸輪從動件66穩定地擠 壓圓形簧72。
===本實施形態之凸輪裝置(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的有效性===
上述實施形態之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具有:旋轉台40;耦合構件50,其藉由設於該旋轉台40之第一耦合部(上內側耦合件50a)與第二耦合部(下側耦合件50c)的結合而對上述旋轉台40進行定位;固定凸輪從動件66;及有槽凸輪62,其具有槽62b,該槽62b一面與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66卡合一面進行旋轉而使該有槽凸輪62移動,且該有槽凸輪62向上述耦合構件50側移動而使上述第一耦合部以及上述第二耦合部中之一者向另一者擠壓,從而使上述之一者移動而與上述之另一者結合。
如上所述,為了使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結合,需要使兩者中的一者向另一者活動,而以往該動作係藉由使用油壓機構等而實現。然而,該情形下,因有油壓機構,故有裝置過大之問題。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上述之固定凸輪從動件66以及有槽凸輪62,使上述之一者向上述之另一者活動,故而,與先前之例相比,更能實現具體而微且新穎的托板自動更換裝置10。
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固定凸輪從動件66係設有至少3個。因此,能實現如下之構造:3個以上的固定凸輪從動件66成為支點,頂起(擠壓)有槽凸輪62而使上述之一者(下側耦合件50c)向上述之另一者(上內側耦合件50a)活動。
以往並無使用固定凸輪從動件66以及有槽凸輪62之機構,實際觀察眾所週知之的產品可發現,該支點僅有2個。雖能實現 以該2個支點支撐並同時使上述之一者向上述之另一者活動之構造,然而,因支點僅有2個,故有缺乏穩定性的問題。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因採用上述之固定凸輪從動件66以及有槽凸輪62的機構,故能容易地增加固定凸輪從動件66之數量,而設置3個以上的支點。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凸輪從動件66設有至少3個,故而,能以3個以上的支點穩定地支撐上述之一者,同時使該一者向上述之另一者活動。
而且,於有槽凸輪62與耦合構件50之間設有圓形簧72,有槽凸輪62係經由圓形簧72而擠壓上述之一者(下側耦合件50c)。因此,具有以下優越性。
假設無圓形簧72,則為了產生所需的擠壓力,需要對有槽凸輪62進行嚴格的位置控制(因為,於圓形簧72不存在之情形下,縱使有槽凸輪62之上下方向之位置僅有微小之偏移,擠壓力亦會有很大的變化)。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使有槽凸輪62經由圓形簧72而擠壓上述之一者(下側耦合件50c),故而,無需對有槽凸輪62進行嚴格的位置控制(因有圓形簧72,故而,不論有槽凸輪62之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如何偏移,擠壓力均幾乎無變化)。
而且,本實施型態中設有驅動源,該驅動源進行作動而使旋轉台40以及有槽凸輪62二者一同旋轉。具體而言,將平行凸輪20及有槽凸輪驅動齒輪68一同設於因驅動源而旋轉的輸入軸32上,利用平行凸輪20使旋轉台40旋轉,並利用有槽凸輪驅動齒輪68使有槽凸輪62旋轉。另外,藉此可實現零件件數之削減。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係基於上述實施形態而說明本發明之凸輪裝置,但上述之發明之實施形態係為了使本發明容易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則可進行變更、改良;變更、改良後之本發明之等價物亦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上述實施形態中,有關旋轉體,係以旋轉台40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輸出旋轉部26。亦即,輸出旋轉部26亦可具備耦合構件50(第一耦合部)。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耦合構件50具備上內側耦合件50a、上外側耦合件50b及下側耦合件50c,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不具備上外側耦合件50b。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有關彈簧構件,係以圓形簧72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螺旋彈簧。
10‧‧‧托板自動更換裝置
18‧‧‧平行凸輪機構
20‧‧‧平行凸輪
22‧‧‧板凸輪
22a‧‧‧上板凸輪
22b‧‧‧下板凸輪
22c‧‧‧突出部分
24‧‧‧卡合部
26‧‧‧輸出旋轉部
28‧‧‧凸輪從動件支承部
28a‧‧‧上凸輪從動件支承部
28b‧‧‧下凸輪從動件支承部
29‧‧‧凸輪從動件
32‧‧‧輸入軸
34‧‧‧輸出軸
50‧‧‧耦合構件
50c‧‧‧下側耦合件
50d‧‧‧楔槽
60‧‧‧下側耦合驅動機構
62‧‧‧有槽凸輪
62a‧‧‧外周面
62b‧‧‧槽
62c‧‧‧輪齒
66‧‧‧固定凸輪從動件
68‧‧‧有槽凸輪驅動齒輪
70‧‧‧擠壓盤
70a‧‧‧突出部
72‧‧‧圓形簧
74‧‧‧滾珠軸承
76‧‧‧楔
SP‧‧‧移位位置
UP‧‧‧通常位置

Claims (4)

  1. 一種凸輪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旋轉體;耦合構件,其藉由設於該旋轉體之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之結合而對上述旋轉體進行定位;固定凸輪從動件;及有槽凸輪,其具有槽,該槽一面與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卡合一面旋轉而使該有槽凸輪移動,且該有槽凸輪向上述耦合構件側移動而使上述第一耦合部以及上述第二耦合部中之一者向另一者擠壓,從而使上述之一者移動而與上述之另一者結合。
  2. 如請求項1之凸輪裝置,其中上述固定凸輪從動件至少設有3個。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凸輪裝置,其中於上述有槽凸輪與上述耦合構件之間設有彈簧構件,上述有槽凸輪係藉由上述彈簧構件而擠壓上述之一者。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之凸輪裝置,其具有驅動源,藉由該驅動源之作動而使上述旋轉體以及上述有槽凸輪二者一同旋轉。
TW102131309A 2012-11-05 2013-08-30 凸輪裝置 TW201425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3777A JP5971721B2 (ja) 2012-11-05 2012-11-05 カ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777A true TW201425777A (zh) 2014-07-01

Family

ID=5069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1309A TW201425777A (zh) 2012-11-05 2013-08-30 凸輪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71721B2 (zh)
CN (1) CN103801984B (zh)
TW (1) TW20142577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9080A (zh) * 2014-05-28 2014-09-10 苏州柏德纳科技有限公司 转台端齿盘分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9285Y2 (zh) * 1974-11-28 1980-05-08
JPS5289762A (en) * 1976-01-23 1977-07-27 Tokico Ltd Cam apparatus
CN85104595B (zh) * 1985-06-13 1988-04-06 贵州省军区后勤部战勤处 自动离合器
JPH056128Y2 (zh) * 1987-08-13 1993-02-17
JPH03121840U (zh) * 1990-03-23 1991-12-12
CN2445137Y (zh) * 2000-06-01 2001-08-29 张光伟 组合式超越离合器
CN100429431C (zh) * 2004-11-24 2008-10-29 赵荃 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转换的功率传输机构
CN100356087C (zh) * 2005-01-07 2007-12-19 方亮 产生多运动输出的传动装置
JP2007211869A (ja) * 2006-02-08 2007-08-23 Nisshin Seisakusho:Kk 間欠伝動装置の位置決め機構および間欠伝動装置
SE532395C2 (sv) * 2008-05-08 2010-01-12 Atlas Copco Tools Ab Kraftverktyg för åtdragning av skruvförband samt frikoppling
JP2010071328A (ja) * 2008-09-16 2010-04-02 Ishikawa Seiki:Kk 間欠回転伝達装置
CN101450446B (zh) * 2008-12-18 2010-08-11 林绿高 一种回转工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1721B2 (ja) 2016-08-17
CN103801984A (zh) 2014-05-21
CN103801984B (zh) 2019-01-18
JP2014092234A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3653B2 (en) Combined transmission shaft and rotating device having combined transmission shaft
JP4889077B2 (ja) クランプ治具
JP2014152852A (ja) 軸落下防止機能を有する電磁ブレーキ、電動機および機械
CN102335825A (zh) 工作机械用分度装置
JPH10141470A (ja) カム装置
JPH07237076A (ja) ディスク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2007168038A (ja) フリーフロータイプのワーク移送装置とワーク移送方法
TW201425777A (zh) 凸輪裝置
JP5581903B2 (ja) 転積装置
JP5670135B2 (ja) 工作機械の回転機構
JP2016133149A (ja) 回転テーブルとクランプ機構
JP4585386B2 (ja) ロータリテーブル装置
JP5939575B2 (ja) カム装置
KR20140035679A (ko) 자동공구교환장치
JP2004176779A (ja)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JP2012167770A (ja) 外歯歯車の製造方法、減速機、及びクラッチ
JP6472697B2 (ja) 減速比を切り替え可能な回転テーブル
JP5377114B2 (ja) 工作機械の割出しテーブル
KR101437022B1 (ko) 회전형 위치결정장치
WO2005046979A1 (ja) 回転式粉末圧縮成形機
KR20110139408A (ko) 자동 변속기용 클러치 리액션 플레이트의 버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JP2016089916A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JP6787276B2 (ja) 連結機構
KR20160030234A (ko) 편심 요동형 기어 장치
JP5334881B2 (ja) 打抜き機械に用いられる、回動可能な複数の工具挿入体を備え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