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4441A - 執行裝置對裝置發現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執行裝置對裝置發現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24441A TW201424441A TW102129989A TW102129989A TW201424441A TW 201424441 A TW201424441 A TW 201424441A TW 102129989 A TW102129989 A TW 102129989A TW 102129989 A TW102129989 A TW 102129989A TW 201424441 A TW201424441 A TW 20142444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overy
- network
- service
- wtru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描述了用於執行裝置對裝置(D2D)發現方法及裝置。服務發現過程可包括可發現裝置(例如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通過無線連接發送用於無線電資源的發現請求,以便為了執行用於給定服務的射頻(RF)鄰近檢測的傳輸。WTRU可從網路接收包括用於RF鄰近檢測的配置的發現回應,該配置可與服務相關聯。用於RF鄰近的配置可通過專用信令(例如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來接收,特別是對於可發現WTRU來說。用於RF鄰近的配置可在廣播通道(例如發現共用通道(DISCH))上接收,特別是對於監視WTRU來說,並且可包括每一個與RF鄰近檢測配置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服務標識,或有效性資訊和測量配置。
Description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12年8月23日申請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1/692,556、2013年1月15日申請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1/752,830和2013年8月7日申請的美國臨時申請No.61/863,260的權益,其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結合於此。
鄰近服務(ProSe)可支援蜂巢技術生態系統中的裝置對裝置(D2D)通訊。ProSe可依靠兩個或更多個裝置(例如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使用者設備(UE)、移動站)之間的鄰近性,並且允許特定的商業和社交應用、網路卸載或公共安全直接通訊。其他選項,例如Wi-Fi或藍芽,也可支援D2D通訊,但是它們可運行在免許可(license-exempt)頻帶,因此它們可能遭受較高的干擾和較低的服務品質(QoS)。ProSe可使用D2D發現和各種通訊過程以解決這些問題。
描述了用於執行裝置對裝置(D2D)發現方法及裝置。服務發現過程可包括可發現的裝置(例如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通過無線連接發送對無線電資源的發現請求,以便為給定服務執行射頻(RF)鄰近檢測的傳輸。
服務發現過程可包括WTRU從網路接收包括用於RF鄰近檢測的配置的發現回應,其中配置可與相關服務相關聯。用於RF鄰近的配置可通過專用信令(例如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來接收,特別是對於可發現的WTRU來說。用於RF鄰近的配置可在廣播通道(例如發現共用通道(DISCH))上得以接收,特別是對於監視WTRU來說。從廣播通道接收的傳輸可包括每個都與RF鄰近檢測配置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服務標識(即與該服務相關聯的傳輸資源),或者有效資訊和測量配置。由WTRU接收的在廣播通道上的傳輸可使用特定的無線電網路臨時標識(RNTI)或子訊框定時由PDSCH來排程。
服務發現過程可包括WTRU使用接收的用於相關服務的RF鄰近檢測配置發起操作。可發現的WTRU可確定它可在配置資源的有效時間期間在配置的資源上發起RF鄰近檢測信號的傳輸。監視WTRU可確定它可在配置資源的有效時間期間使用相關聯的測量配置在配置的資源上發起RF鄰近檢測信號的接收。
服務發現過程可包括檢測到用於相關服務的RF鄰近信號的監視WTRU可觸發WTRU1)通過無線連接發起對相關測量物件的測量報告的傳輸;2)通過無線連接發起對用於相應於給定服務的D2D會話的無線電資源配置的請求(以發起D2D資料傳輸);或者3)通過無線連接發起對無線電資源的請求,以便為給定服務執行RF鄰近檢測的傳輸(用於互相發現)。
服務發現過程可包括WTRU從網路接收用於D2D通道的配置。
可發現WTRU可在資源有效性期滿時、在該WTRU不再認為與網路上行鏈路同步時或其它情況,終止RF鄰近檢測或終止關於鄰近檢測的RF信號的傳輸。
WTRU中的應用可通過向包括服務標識的無線模組的請求觸發服務發現過程。也可應用根據發現等級和WTRU角色(例如監視、可發現的)的優先順序規則。
第1A圖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實施一個或多個所公開的實施方式的示例通訊系統100的圖式。通訊系統100可以是將諸如語音、資料、視訊、消息、廣播等之類的內容提供給多個無線使用者的多重存取系統。通訊系統100可以通過系統資源(包括無線頻寬)的共用使得多個無線使用者能夠存取這些內容。例如,通訊系統100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通道存取方法,例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正交FDMA(OFDMA)、單載波FDMA(SC-FDMA)等等。
如第1A圖所示,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 102a,102b,102c,102d、無線電存取網路(RAN)104、核心網路106、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STN)108、網際網路110和其他網路112,但可以理解的是所公開的實施方式可以涵蓋任意數量的WTRU、基地台、網路和/或網路元件。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每一個可以是被配置成在無線環境中操作和/或通訊的任何類型的裝置。作為示例,WTRU102a,102b,102c,102d可以被配置成發送和/或接收無線信號,並且可以包括使用者設備(UE)、移動站、固定或移動使用者單元、傳呼機、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智慧型電話、可攜式電腦、上網本、個人電腦、無線感測器、消費電子產品等等。
通訊系統100還可以包括基地台114a和基地台114b。基地台114a,114b中的每一個可以是被配置成與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至少一者有無線介面,以便於存取一個或多個通訊網路(例如核心網路106、網際網路110和/或其他網路112)的任何類型的裝置。例如,基地台114a,114b可以是基地台收發站(BTS)、節點B、演進型節點B(eNB)、家用節點B(HNB)、家用eNB(HeNB)、網站控制器、存取點(AP)、無線路由器以及類似裝置。儘管基地台114a,114b每個均被描述為單個元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基地台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數量的互聯基地台和/或網路元件。
基地台114a可以是RAN 104的一部分,該RAN 104還可以包括諸如網站控制器(BSC)、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中繼節點之類的其他基地台和/或網路元件(未示出)。基地台114a和/或基地台114b可以被配置成傳送和/或接收特定地理區域內的無線信號,該特定地理區域可以被稱作胞元(未示出)。胞元還可以被劃分成胞元扇區。例如與基地台114a相關聯的胞元可以被劃分成三個扇區。由此,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a可以包括三個收發器,即針對所述胞元的每個扇區都有一個收發器。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a可以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並且由此可以使用針對胞元的每個扇區的多個收發器。
基地台114a,114b可以通過空中介面116與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通訊,該空中介面116可以是任何合適的無線通訊鏈路(例如射頻(RF)、微波、紅外(IR)、紫外(UV)、可見光等)。空中介面116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無線電存取技術(RAT)來建立。
更具體地,如前所述,通訊系統100可以是多重存取系統,並且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通道存取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等等。例如,在RAN 104中的基地台114a以及WTRU 102a,102b,102c可以實施諸如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之類的無線電技術,其可以使用寬頻CDMA(WCDMA)來建立空中介面116。WCDMA可以包括諸如高速封包存取(HSPA)和/或演進型HSPA(HSPA+)的通訊協議。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SDPA)和/或高速上行鏈路封包存取(HSUPA)。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實施諸如演進型UTRA(E-UTRA)的無線電技術,其可以使用長期演進(LTE)和/或高級LTE(LTE-A)來建立空中介面116。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實施諸如IEEE 802.16(即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CDMA2000、CDMA2000 1x、CDMA2000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臨時標準2000(IS-2000)、臨時標準95(IS-95)、臨時標準856(IS-856)、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增強型資料速率GSM演進(EDGE)、GSM/EDGE RAN(GERAN)等等的無線電技術。
第1A圖中的基地台114b可以是無線路由器、家用節點B、家用e節點B或者存取點,並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RAT,以便於在諸如商業處所、家庭、車輛、校園等等的局部區域的通訊連接。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實施諸如IEEE 802.11之類的無線電技術以建立無線區域網路(WLAN)。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實施諸如IEEE 802.15之類的無線電技術以建立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在又一實施方式中,基地台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使用基於蜂巢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以建立微微胞元(picocell)和毫微微胞元(femtocell)。如第1A圖所示,基地台114b可以具有至網際網路110的直接連接。由此,基地台114b不必經由核心網路106來存取網際網路110。
RAN 104可以與核心網路106通訊,該核心網路106可以是被配置成將語音、資料、應用程式和/或網際網路協定語音(VoIP)服務提供到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任何類型的網路。例如,核心網路106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計費服務、基於移動位置的服務、預付費呼叫、網際網路互聯、視訊分配等,和/或執行高級安全性功能,例如用戶認證。儘管第1A圖中未示出,需要理解的是RAN 104和/或核心網路106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他RAN進行通訊,這些其他RAT可以使用與RAN 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例如,除了連接到可以採用E-UTRA無線電技術的RAN 104,核心網路106也可以與使用GSM無線電技術的其他RAN(未顯示)通訊。
核心網路106也可以用作WTRU 102a,102b,102c,102d存取PSTN 108、網際網路110和/或其他網路112的閘道。PSTN 108可以包括提供普通老式電話服務(POTS)的電路交換電話網路。網際網路110可以包括互聯電腦網路以及使用公共通訊協定的裝置的全球系統,所述公共通訊協定例如傳輸控制協定(TCP)/網際網路協議(IP)套件的中的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和IP。網路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務提供方擁有和/或營運的無線或有線通訊網路。例如,網路112可以包括連接到一個或多個RAN的另一核心網路,這些RAN可以使用與RAN 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
通訊系統100中的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多模式能力,即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用於通過不同通訊鏈路與不同的無線網路進行通訊的多個收發器。例如,第1A圖中所示的WTRU 102c可以被配置成與使用基於蜂巢的無線電技術的基地台114a進行通訊,並且與使用IEEE 802無線電技術的基地台114b進行通訊。
第1B圖示出了可以在第1A圖所示系統100中使用的示例WTRU 102。如第1B圖所示,WTRU 102可以包括處理器118、收發器120、發射/接收元件(例如天線)122、揚聲器/麥克風124、數字鍵盤126、顯示器/觸控板128、不可移動記憶體130、可移動記憶體132、電源134、全球定位系統(GPS)晶片組136和週邊設備138。需要理解的是,在與以上實施方式保持一致的同時,WTRU 102可以包括上述元件的任何子組合。
處理器118可以是通用處理器、專用處理器、常規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微處理器、與DSP核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電路、其他任何類型的積體電路(IC)、狀態機等。處理器118可以執行信號編碼、資料處理、功率控制、輸入/輸出處理和/或使得WTRU 102能夠操作在無線環境中的其他任何功能。處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收發器120,該收發器120可以耦合到發射/接收元件122。儘管第1B圖中將處理器118和收發器120描述為獨立的元件,處理器118和收發器120可以被一起整合到電子封裝或者晶片中。
發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通過空中介面116將信號發送到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14a),或者從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14a)接收信號。例如,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發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傳送和/或接收RF信號的天線。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發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傳送和/或接收例如IR、UV或者可見光信號的發射器/檢測器。仍然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發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發送和接收RF信號和光信號兩者。發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傳送和/或接收無線信號的任意組合。
此外,儘管發射/接收元件122在第1B圖中被描述為單個元件,但是WTRU 102可以包括任何數量的發射/接收元件122。更特別地,WTRU 102可以使用MIMO技術。由此,在一種實施方式中,WTRU102可以包括兩個或更多個發射/接收元件122(例如多個天線)以用於通過空中介面116發射和接收無線信號。
收發器120可以被配置成對將由發射/接收元件122發送的信號進行調變,並且被配置成對由發射/接收元件122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如上所述,WTRU 102可以具有多模式能力。由此,收發器120可以包括多個收發器以用於使得WTRU 102能夠經由多RAT進行通訊,例如UTRA和IEEE 802.11。
WTRU 102的處理器118可以被耦合到揚聲器/麥克風124、數字鍵盤126和/或顯示器/觸控板128(例如,液晶顯示器(LCD)單元或者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單元),並且可以從上述裝置接收使用者輸入資料。處理器118還可以向揚聲器/麥克風124、數字鍵盤126和/或顯示器/觸控板128輸出使用者資料。此外,處理器118可以存取來自任何類型的合適的記憶體中的資訊,以及向任何類型的合適的記憶體中儲存資料,所述記憶體例如可以是不可移動記憶體130和/或可移動記憶體132。不可移動記憶體130可以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硬碟或者任何其他類型的記憶體儲存裝置。可移動記憶體132可以包括使用者標識模組(SIM)卡、記憶棒、安全數位(SD)記憶卡等。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處理器118可以存取來自物理上未位於WTRU 102上而位於例如伺服器或者家用電腦(未示出)上的記憶體的資料,以及向上述記憶體中儲存資料。
處理器118可以從電源134接收電力,並且可以被配置成將電力分配給WTRU102中的其他組件和/或對至WTRU102中的其他元件的電力進行控制。電源134可以是任何適用於給WTRU 102加電的裝置。例如,電源134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乾電池(鎳鎘(NiCd)、鎳鋅(NiZn)、鎳氫(NiMH)、鋰離子(Li-ion)等)、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等。
處理器118還可以耦合到GPS晶片組136,該GPS晶片組136可以被配置成提供關於WTRU 102的當前位置的位置資訊(例如經度和緯度)。WTRU102可以通過空中介面116從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14a,114b)接收加上或取代GPS晶片組136資訊之位置資訊,和/或基於從兩個或更多個相鄰基地台接收到的信號的定時來確定其位置。在與實施方式保持一致的同時,WTRU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位置確定方法來獲取位置資訊。
處理器118還可以耦合到其他週邊設備138,該週邊設備138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徵、功能性和/或無線或有線連接的一個或多個軟體和/或硬體模組。例如,週邊設備138可以包括加速度計、電子指南針(e-compass)、衛星收發器、數位相機(用於照片或者視訊)、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埠、振動裝置、電視收發器、免持耳機、藍芽R模組、調頻(FM)無線電單元、數位音樂播放機、媒體播放機、視訊遊戲播放機模組、網際網路瀏覽器等等。
第1C圖示出了可以在第1A圖所示系統100中使用的示例RAN 104和核心網路106。如上所述,RAN 104可使用E-UTRA無線電技術通過空中介面116來與WTRU 102a、102b、102c進行通訊。該RAN 104還可與核心網路106進行通訊。
RAN 104可以包含e節點B 140a、140b、140c,應該理解的是RAN 104可以包含任意數量的e節點B和RNC而仍然與實施方式保持一致。e節點B 140a、140b、140c每個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收發器,該收發器通過空中介面116來與WTRU 102a、102b、102c通訊。在一個實施方式中,e節點B 140a、140b、140c可以實施MIMO技術。由此,e節點B 140a例如可以使用多個天線向WTRU 102a傳送無線信號,並從WTRU 102a接收無線信號。
該e節點B 140a、140b、140c中的每一個可與特定胞元(未示出)關聯,並可配置為處理無線電資源管理決策、切換決策、上行鏈路和/或下行鏈路的用戶排程等。如第1C圖所示,e節點B140a、140b、140c可以通過X2介面相互通訊。
第1C圖中所示的核心網路106可包括移動性管理實體(MME)142、服務閘道144和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146。雖然將上述各個元件表示為核心網路106的一部分,但應當可以理解的是,任何一個元件都可由核心網路營運商以外的實體擁有和/或操作。
MME 142可以通過S1介面連接至RAN 104中的e節點B 140a、140b、140c中的每一個,並可用作控制節點。例如,MME 142可以用於對WTRU102a、102b、102c的用戶認證、承載啟動/解除啟動、在WTRU102a、102b、102c的初始連接期間選擇特定服務閘道等。MME142還可提供控制平面功能,用於在RAN104和使用其他無線電技術,例如GSM或WCDMA的RAN之間進行切換。
服務閘道144可以通過S1介面連接至RAN 104中的e節點B 140a、140b、140c中的每一個。服務閘道144通常可以向/從WTRU 102a、102b、102c路由和轉發使用者資料封包。服務閘道144還可執行其他功能,例如在e節點B間的切換期間錨定用戶面,當下行鏈路資料可用於WTRU102a、102b、102c時觸發傳呼、管理和儲存WTRU102a、102b、102c上下文等。
服務閘道144還可連接至PDN閘道146,該PDN閘道可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對封包交換網路的存取,例如網際網路110,從而便於WTRU102a、102b、102c與IP賦能裝置之間的通訊。
核心網路106可以便於與其他網路的通訊。例如,核心網路106可以向WTRU102a、102b、102c提供對電路切換式網路的存取,例如PSTN108,以便於WTRU102a、102b、102c與傳統陸線通訊裝置之間的通訊。例如,核心網路106可以包括IP閘道(例如,IP多媒體子系統(IMS)伺服器),或可以與該IP閘道進行通訊,該IP閘道用作核心網路106與PSTN 108之間的介面。此外,核心網路106可以向WTRU102a、102b、102c提供對網路112的存取,該網路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務提供者擁有/操作的有線或無線網路。
對從蜂巢技術生態系統接收鄰近服務(ProSe)的關注日益增加。ProSe可依靠兩個或更多個裝置(例如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使用者設備(UE)、移動站)之間的鄰近性,並允許特定的商業和社交應用、網路卸載或公共安全直接通訊。
其它的選項,例如Wi-Fi或藍芽,可允許兩個裝置之間的直接通訊(D2D),但是它們工作在免許可頻帶上,因此它們可能經受較高的干擾和較低的服務品質(QoS)。並且,蜂巢技術可允許D2D通訊的網路控制。這對減少裝置的掃描時間從而減少它們的功耗特別有益。然而,這在由中央基礎設施提供的鏈路安全等級方面也可以是有益的。相同的資源可被重用於D2D,並且基礎設施模式可在每個模式間干擾等級的緊密控制下得以實施。並且,向蜂巢技術增加D2D能力對公共安全應用將是有益的。相同的技術可被用於直接或D2D模式中的本地呼叫(例如目前可通過陸地中繼無線電(TETRA)獲得的),但是還可允許通過相同的裝置存取國家蜂巢網路。這可產生規模經濟。兩種能力的緊密整合可在重大災害的情況下改善回應時間和協作。
ProSe可要求D2D發現和通訊過程,因此每個過程可互相獨立地得以使用。在此描述了使用新D2D發現功能的方法和裝置,其中可允許一個或若干監視裝置識別一個或若干可發現裝置。該新D2D發現功能可在應用級別或在網路級別來觸發,以確保發現服務連續性、最佳化服務和RF標識之間的映射、在發現過程中處理優先順序等級、在移動情況下處理發現以及處理涉及多個公共陸地移動網路(PLMN)的發現過程。
此後,術語“裝置”可不限制其應用性而包含諸如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使用者設備(UE)、移動裝置或網路節點、任意應用或用戶、用戶端、網路介面卡或其任意組合這樣的任意實體。通過擴展,裝置還可不限制其應用而包含固定或移動中繼、毫微微胞元、小型胞元和家用演進型Node-B(HeNB)。
此後,術語“網路”可指具有控制裝置(例如WTRU)發送和/或接收的能力或傳輸被這樣的裝置用作參考的信號的無線網路基礎設施的任意元件或功能。網路元件的示例可包括eNB、MME、服務閘道(S-GW)等。通過擴展,網路還可涉及在特定環境下具有網路能力的任意裝置。例如,在某些公共安全應用中,裝置對特定功能可承擔網路角色,例如提供同步參考。
此後,術語“發現”可指第一裝置可檢測到第二裝置所藉的過程。
此後,術語“服務發現”可指裝置可檢測到服務的可用性所藉的過程。
此後,術語“RF發現”可指第一裝置可基於第二裝置的一個或多個無線電特性檢測到第二裝置的鄰近性所藉的過程。例如,第一裝置可檢測由第二裝置傳輸的信號,或者第一裝置可由網路通知第二裝置的鄰近性(例如以胞元等級的鄰近性)。
此後,術語“RF鄰近性”可指第一裝置處於第二裝置的範圍內。該範圍可與度量測量相關。例如,RF鄰近性可由第一裝置基於第二裝置傳送的發現信號的測量來檢測,或由可接收在第二裝置的傳輸上執行的測量(或等同物)的網路中的實體來檢測。
此後,術語“發現標識”可指可被用來確定發現過程和請求裝置之間關係的識別符。發現標識可與RF發現過程、服務發現過程或兩者相關聯。
此後,術語“服務發現標識”可指與服務發現過程相關聯的發現標識。
此後,術語“RF發現標識”可指與RF發現過程相關聯的發現標識。
此後,術語“發現信號”可指由第一裝置傳送的發現信號。這樣的信號可由第二裝置接收,並可被用於檢測RF鄰近性。發現信號可包括酬載(例如服務發現標識)。
此後,術語“發現共用通道”或“DISCH”可指可包括發現資訊的邏輯通道。
此後,術語“物理發現共用通道”或“PDISCH”可指用於發現信號和/或用於酬載傳輸的物理通道。例如,PDISCH可攜帶DISCH消息。術語DISCH和PDISCH可交換使用。
此後,術語“可發現服務”可指可由另一個裝置(例如WTRU或應用)使用服務發現過程檢測到的服務。
此後,術語“可檢測裝置”可指可由另一個裝置(例如第一WTRU)使用RF發現過程檢測到的裝置(例如第二WTRU)。
此後,術語“可發現裝置”、“可發現WTRU”或“探尋裝置”可指可通過宣告服務(即該裝置可具有至少一個可發現服務)、通過傳輸發現信號(即可檢測裝置)或兩者的結合可發現的裝置。可發現裝置因此可以是傳輸發現信號和/或請求在DISCH上(例如由網路廣播的)至少發現標識傳輸和/或在DISCH上執行至少發現標識傳輸的裝置。可發現裝置還可被稱為探尋裝置。
此後,術語“搜尋裝置”或“搜尋WTRU”可指發起發現過程的裝置。
此後,術語“監視裝置”、“監視WTRU”或“掃描裝置”可指主動搜索服務、另一個裝置或兩者的裝置。例如,監視裝置可在給定的時間/頻率資源中和/或在DISCH上監視發現信號和/或發現標識。監視裝置在此還可被稱為潛在鄰居。
此後,術語“發現伺服器”可指實現與發現過程管理相關的功能的實體。這例如可以是網路中的節點或無線電存取網路(RAN)中的節點。
此後,術語“發現區域”可指發現過程可由發現伺服器管理所針對的地理區域。這可相應於胞元、胞元組、跟蹤區域(TA)、一部分TA等。
此後,術語“服務鄰近性”可指在與第二裝置相同的發現區域中的第一裝置。
此後,術語“訂閱服務”可指可以是發現過程候選者的一個或多個發現標識的集合。
此後,術語“私有服務”可指每一個都受限於具有適當憑據存取相關服務的監視裝置集合的一個或多個發現標識的集合。
在此描述了服務發現過程和裝置。服務發現過程可通過第一裝置基於服務的特性檢測第二裝置的可用性來實現。這樣的特性可包括但不限於例如在此描述的服務發現標識。
服務可包括但不限於網路過程。這例如可以是用於兩個或更多個裝置之間的RF發現、兩個或更多個裝置之間直接資料傳輸的建立,從而這些裝置可隨後直接互相傳輸通訊信號、或者資料可在多個裝置間無必須越過服務eNB(或更一般地越過RAN)傳播地交換的本地路徑最佳化的過程。它還可包括裝置確定服務區域並且然後將該服務區域報告給網路中的協作實體所藉的過程。
服務可包括但不限於應用。這可以是例如諸如Facebook或Google圈這樣的社交網路應用、諸如Foursquare或廣告服務這樣的商業應用、包括本地媒體流的多媒體分發或直接支付服務。
服務可包括但不限於用戶(例如userA@application.com等)。
服務可包括但不限於關係(例如“友誼”、商業合同等)。
服務還可與服務類型相關聯。例如,服務可以是協作功能、無線電存取服務、社交網路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封閉組服務(closedgroup service)、開放服務、單向服務(例如廣播)、交互作用(例如雙向、多播)服務或其組合。服務可由在相同或不同RAN和/或PLMN中的另一個裝置主辦(host)。其它裝置可以在或不在RF鄰近性內。
在此描述了RF發現過程和裝置。在RF發現過程中,第一裝置可基於相關裝置的至少一個無線電特性檢測第二裝置的鄰近性。例如,第一裝置可檢測由第二裝置傳輸的信號,或者第一裝置可由網路通知第二裝置的鄰近性(例如以胞元等級)。一個這樣的特性可以是應用於發現信號的度量(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等)。第二裝置可與相同或不同的RAN和/或PLMN相連接。
RF發現中鄰近性的確定可由接收到由第二裝置傳輸的發現信號的第一裝置來執行。RF發現中鄰近性的確定可由諸如發現伺服器或eNB這樣的網路實體基於由接收到發現信號的裝置提供的至少一個報告來執行。RF發現中鄰近性的確定可由以前已傳輸過至少一個發現信號的第一裝置基於由接收到至少一個發現信號的第二裝置提供的至少一個報告來執行。該包括可通過網路中繼或直接通過D2D傳輸通道被發送給第一裝置。
RF發現過程可由裝置發起。在該情況下,該裝置可從網路請求用於發現信號傳輸的資源。可替換地,RF發現過程可由網路實體發起。至少第一裝置可由網路提供用於發現信號傳輸的資源。至少一個其它裝置還可接收相同的資源配置,使得該其它裝置可從第一裝置接收發現信號。在該情況下,具有必要憑據(例如被允許檢測第一裝置)的裝置可被提供相關資源配置。這樣的信令可被包括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消息中、媒體存取控制(MAC)控制元素中、動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消息中、特定於該目的的邏輯通道(例如DISCH)上或廣播的系統資訊(系統區塊(SIB))中。網路還可向其它裝置提供測量配置以賦能在發現信號上執行的測量的報告。
在此描述了發現預選取方法和裝置。發現預選取可指用於確定RF發現過程是否或何時可在兩個裝置間發起的過程或過程集合。預選取可基於服務或裝置近似地理位置的知識,例如基於裝置的服務胞元或TA。預選取可確保網路資源和/或裝置電池資源有效地得以使用。如在此所述那樣,預選取可由網路或由裝置執行。預選取可由或可不由發起RF發現過程或確定鄰近性的相同實體執行。
在一些解決方案中,發現預選取可由諸如發現伺服器這樣的網路實體執行。發現伺服器功能可位於eNB、MME中或網路中的其它位置。在該情況下,網路實體可維護相應於已知在由該網路實體控制的特定地理區域(即發現區域)下的裝置的發現標識和這些裝置的近似位置的清單。預選取可通過驗證在該清單中的第一發現標識是否相應於在該清單中第二發現標識的可發現服務以及近似裝置位置足夠接近來實現。可發現服務可以是可被檢測和/或允許由另一個裝置使用服務發現過程檢測的裝置或服務。
允許網路實體維護在特定地理區域下發現標識的清單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移動到由網路實體控制的區域中的裝置可向網路實體提供它的發現標識和它的近似位置,以便它被加入列表。該裝置可週期性地或一旦移動到定義的服務區域或改變定義的服務區域時通過非存取層(NAS)或RRC消息提供該資訊。
允許網路實體維護在特定地理區域下發現標識的清單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移動出由網路實體控制的區域的裝置可向網路實體提供它的發現標識和它的近似位置,以便它被從列表中移除。該裝置可週期性地或一旦移動出定義的服務區域時通過NAS或RRC消息提供該資訊。
允許網路實體維護在特定地理區域下發現標識的清單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當相應於特定發現標識的裝置的近似位置改變時(或當該裝置改變RCC或演進封包系統(EPS)移動性管理(EMM)狀態時),由另一個網路實體(例如MME或eNB)通知發現伺服器。
允許網路實體維護在特定地理區域下發現標識的清單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只要發現伺服器檢測到具有相應於可發現服務的服務標識的至少第二裝置位於與第一裝置相同的近似位置,它可通知網路實體或向網路實體(例如eNB或MME)指示。發現伺服器可在它檢測到具有相應於可發現服務的發現標識的第二裝置位於與第一裝置相同的近似位置時通知第一和/或第二裝置。網路實體可發起RF發現過程。
發現預選取可由裝置執行。為了支援基於裝置的預選取,裝置可通過與應用伺服器的任意可能通訊措施向管理它發現標識和可發現服務的應用伺服器提供它的近似位置。裝置可週期性地或一旦相應於網路定義服務區域的近似位置改變時提供該資訊。應用伺服器可在它檢測到具有相應於可發現服務的發現標識的第二裝置位於與第一裝置相同的近似位置時通知第一或第二裝置。
裝置可發起RF發現過程或通知網路RF發現過程可被發起。裝置可向網路指示相應於可發現服務的裝置的標識和它的發現標識(例如通過NAS或RRC信令)。
標識可與服務發現和/或RF發現相關聯。例如,在基於網路的方法中,與服務發現相關聯的標識可由在網路等級已知的標識組成,例如全球唯一臨時標識(GUTI)、國際移動使用者標識(IMSI)、封包臨時移動使用者標識(P-TMSI)等。從端使用者的角度,標識可相應於電話號碼、email位址或應用特定標識。
標識可被構造為多個方面的組合。例如,這樣的方面可包括服務和/或裝置種類、類型、優先順序、存取性和/或存取許可權或使用其它類似的原則(例如服務標識可使用<應用識別符+應用特定識別符>的形式來構造,並且RF標識可使用<裝置種類+服務類型+要求的存取許可權>的形式來構造)。
可在標識的至少一部分上應用安全機制。為了機密性,可在標識的至少一部分上應用加密,使得僅具有相關聯安全上下文的接收機可正確解析標識。類似地,為了完整性驗證,可在標識的至少一部分上應用認證,使得僅具有相關聯安全上下文的接收機可驗證標識的正確解析。迴圈冗餘校驗(CRC)可以是標識的一個方面,使得接收機可在例如當在標識上應用了擾碼時驗證接收標識的正確性(例如對於RF發現標識)。
過濾可根據一個或多個這樣的方面被應用。例如,網路可在從另一個裝置接收到包括發現請求的請求時應用過濾。過濾還可基於存取許可權得以應用(例如以在限制發現其它應用(私有服務)的同時允許一些應用)。過濾可進一步基於優先順序得以應用(例如以限制由發現引起的胞元中的附加負載)。
網路可在可用於發現過程的資源低於特定閥值時丟棄具有較低優先順序的信號或消息(例如發現請求)。裝置可接收到發現標識時在發現過程期間基於服務類型應用過濾,例如以在發起對服務的請求前限制潛在候選者的範圍。裝置可丟棄和/或忽略具有不同於該裝置感興趣的類型的類型的標識。在另一個示例中,如果裝置認證或CRC驗證或兩者失敗,它可丟棄和/或忽略標識。
標識可由相同應用的多個用戶共用。例如,在服務與無線電存取技術(RAT)應用相關的情況下,相同胞元的裝置可使用公共標識,使得給定裝置可發現多個其它裝置或可被它們發現。在另一個示例中,相同應用的不同實例可具有相同的標識以表示對每個實例相同的服務(例如“與使用者B相連接”)。
標識可由至少一個公共部分和至少一個專用部分組成。例如,標識的公共部分可與胞元、位置區域(LA)、TA、服務發現區域、PLMN和/或裝置鄰近區域相關聯。如果公共部分與胞元相關聯,在相同胞元中的所有裝置可共用相同的標識公共部分。公共部分還可相應於應用、服務等。裝置可在它的標識中具有多個公共部分(例如胞元標識部分和應用/服務標識部分)。標識的專用部分可與唯一使用者相關聯,或者可與組、應用或服務相關聯。例如,與位置(例如胞元、TA或裝置近似區域)相關聯的標識公共部分可被應用伺服器或D2D伺服器用來識別在相同區域中的至少一對裝置,並且因此可符合RF鄰近性過程。標識可在位置區域變化時或在服務標識變化時由裝置或網路實體提供給應用伺服器或D2D伺服器。
裝置可在從一個區域移動到另一個區域(例如從一個胞元到另一個胞元)時自動地更新它的服務標識。例如,裝置可將公共胞元標識部分附加到專用標識來構造服務標識。網路也可以這樣進行。可替換地,服務標識可由網路和/或由應用顯式地更新。
標識可與期滿時間(或有效時間)相關聯。例如,裝置可儲存它可能感興趣的一個或多個標識;該標識可與有效期間相關聯。裝置可執行發現請求,並在它在可不超過相關標識的有效期間的期間內沒有接收到對該標識的回應時重複該請求。裝置標識還可在給定區域(例如胞元、TA、路由區域(RA)、發現區域和/或鄰近區域)中有效。標識可對於胞元中連接持續時間有效。一旦裝置改變胞元(例如發生切換)和/或裝置改變LA、RA或TA,標識或該標識的部分可不再有效。
發現ID可從可用於選取的選項集合中選取,可被稱為“選取規則”。選取規則可在WTRU中預配置,或者由網路提供。選取規則可由eNB使用單播或廣播信令提供給WTRU。可選地,選取規則可由核心網路實體(例如MME或ProSe功能)在WTRU中配置。選取規則可使用應用層信令或開放移動聯盟(OMA)在WTRU中配置。選取規則可為選取用於傳輸的識別符或在接收期間過濾識別符提供標準。該標準可包括發現類型,從而識別符集合可被用於開放發現或受限發現。該標準可包括應用ID,從而對於特殊應用可允許識別符集合。該標準可包括相對於非目標發現的目標發現,從而可為目標發現分配識別符集合。該標準可包括鄰近範圍,從而可為範圍(例如小、中、大)分配識別符集合。例如,如果發現被配置用於大範圍,WTRU可從為大區域傳輸分配的集合中選取識別符。選取規則可與其它參數相關聯,以定義識別符可被如何用於傳輸或接收。例如,規則可包括用於識別符集合傳輸的功率、傳輸時刻、接收窗等。
服務發現標識可與服務相關聯。服務發現標識可被在此描述的過程用來確定什麼裝置感興趣、提供、參與或使相關服務變得可用。
服務發現標識可由控制功能(例如NAS或RRC)生成。例如,網路可為相關應用分配標識。裝置可使用例如RRC過程或NAS過程接收標識。
服務發現標識可由應用(例如Facebook、FourSquare等)生成。應用可管理可如在此所述那樣被分配給服務的標識集合。應用可在所述應用的不同實例間傳遞標識。例如,諸如Facebook這樣的應用可向第一用戶的關係(例如約翰的朋友)分配標識,將該標識提供給與該關係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其它用戶(例如提供給約翰的朋友的一些或所有),並將該標識與服務發現過程相關聯,從而其他用戶的任意可發現第一用戶。發現開始時間(例如絕對時間)以及發現過程的有效期間(例如作為絕對期滿時間)的排程也可與標識一起提供。裝置和相關應用間的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可被用來交換與標識相關的資訊,包括標識自身。
服務發現標識可由用戶端使用例如對中央伺服器的請求來生成,中央伺服器可以是由營運商控制的和/或駐留在網際網路協定(IP)網路中的任意地方。該請求可使用類似於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DHCP)、簡單物件訪問協定(SOAP)、通用隨插即用(UPnP)等的協議作出。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數值(例如十六進位數)。標識的不同部分可被分配標識的不同方面。例如,不同的值範圍或組可被分配給標識的不同方面。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服務名稱(例如字串)。可使用類似於網域名稱系統(DNS)結構的分層命名系統,例如形式<實例ID.服務類型.域>或<應用ID::連接ID>。服務名稱的每個元素可進一步與數值相關聯。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統一資源識別符(URI)(例如用戶A@應用.com)。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元素的結構清單(例如使用諸如可延伸標記語言(XML)這樣的標記語言)。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從多個標識推導的標識。該標識可通過合併例如類型識別符(ID)、服務ID、裝置ID、營運商ID、用戶ID等的一個或多個來構造。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RF發現標識,或其推導值。
服務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上任意的參考或索引。
以上的合併也是可能的。特別地,標識可包括位置資訊(例如胞元標識、鄰居胞元標識、PLMN、發現區域標識等)。裝置可基於這樣的位置資訊來確定它是否對該服務感興趣。這還可被網路用來執行預選取。
一旦服務標識不再有效,與該標識相關聯的任意參數(例如RF標識)可被取消。例如,相應於用戶和應用的URI(例如john@m.facebook.com)可使用XML與RF發現標識(例如對物理資源的索引)、服務類型(例如“可發現的”)和存取許可權(例如“朋友”)組合。它還可包括位置資訊。它還可包括發現開始時間(絕對時間)和發現過程有效期間(作為絕對期滿時間)的排程。
RF發現標識可與裝置相關聯。RF發現標識可進一步被在此描述的過程用來確定什麼裝置在附近,或者給定裝置是否在附近。
RF發現標識可由無線電控制功能(例如NAS或RRC)生成。網路可為給定裝置分配標識。裝置可使用例如RRC過程或NAS過程接收標識。
RF發現標識可由用戶端使用例如對中央伺服器的請求來生成。這樣的伺服器可以是營運商控制的。該請求可使用RRC或NAS協定來作出。
RF發現標識可包括但不限於對物理資源的索引、時間和/或頻率和/或空間物理資源或擾碼序列(例如使用相關聯服務發現標識的函數發起的)。擾碼序列可應用在被用作RF發現信號的傳輸上。擾碼序列可被應用於PDISCH的傳輸。RF發現標識可進一步包括但不限於數值(例如十六進位數)或服務發現標識(例如作為RF發現信號的酬載)、CRC或對以上任意的參考或索引。一旦RF發現標識不再有效,與該標識相關聯的任意參數(例如無線電資源)可被取消並且對於相關裝置不再可用。
裝置可將優先順序與發現過程相關聯。這樣的優先順序可基於與相應過程相關聯的QoS類別。可替換地,發現過程可與發現類別相關聯。
裝置可使用這樣的發現類別來在不同類型的服務間或傳輸類型間(例如在與RF發現過程相關的傳輸和基於網路的傳輸間)實施優先順序。
可向裝置分配功率發現類別,其可指示最大功率等級。功率發現類別可限制裝置對發現類別範圍的存取(例如具有功率等級3的裝置可能不能存取發現等級5至7)。功率等級可涉及最大發現範圍(例如200米)。例如,可基於RF發現的最大範圍指定3個不同等級的功率發現類別(例如分別為50米、200米和500米)。這可與允許用於相應FR發現信號的最大傳輸(Tx)功率相關。
發現類別可基於服務類型。相應於公共服務應用的一個服務類型與相應於商業應用的另一個服務類型相比可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例如,緊急信號或由醫療裝置發起的發現過程與廣告在裝置附近餐館的過程相比可被分配較高的值。
發現類別可基於訂戶簡檔。例如,相應於支援公共安全應用的訂戶的裝置可具有較高優先順序類別的相應服務。
發現類別可基於裝置種類。發現類別可與最小延遲要求相關聯。裝置種類可限制對特定發現類別的存取。
發現類別可基於裝置狀態。在公共安全部署中,在集群中起主角色作用的裝置可被分配特權發現類別。
發現類別的使用可被應用到資源排程(發現類別可轉換為QoS類別指示符(QCI))。這可影響發現信號參數(無競爭vs.基於競爭的、重複、頻寬等)。
發現類別可基於不同請求間的搶佔(preemption)(例如釋放正在進行但未完成的現有過程有利於發起相應於新請求的新過程)。
發現類別可基於網路通訊、發現過程釋放策略(例如超時值可與發現類別相關)的優先次序。
發現類別可在發現服務註冊期間被分配。它們可與不同的計費(charging)值相關聯。裝置依賴於它請求的發現過程類型可使用不同的發現類別。一些類別可相容RRC_空閒模式,而其它的可不相容。
在專用發現用例中,裝置的子集(即潛在鄰居)可在發現請求中被指示。潛在鄰居的概念可以非常大,並且例如可指附著於一個胞元的所有裝置。例如,其可由EPS在來自一個裝置的特定請求後提供。在盲發現用例中,可以沒有潛在鄰居指示。
對稱發現類別可被指定用於發現過程中涉及的、希望被發現的不同裝置。
不對稱發現類別可在發現過程中涉及的至少一個裝置可能不希望被發現時被指定。
開放發現類別可應用於無在先授權地在任意時間可被發現的裝置(受制於初始營運商和用戶設置)。
當在任意發現過程前可能需要來自使用者或應用的在先授權時,可應用受限發現類別。如果發現過程以應用等級被授權,則關於鄰居裝置的資訊可受限於特定應用,不受限於由相同用戶運行的其它應用。
發現過程可在兩個或多個裝置之間的通訊發生前(先驗過程)或後(後驗過程)發起。裝置可源於一個或若干PLMN。該過程可由網路獨立於應用地應用。在該情況下,應用可能不知道這兩個裝置是鄰居。從網路的角度,發現增益(和最終通訊增益)可改善性能(例如D2D通訊可降低網路訊務負載)。應用可直接呼叫發現過程,並且發現增益可在該應用自身及網路性能上實現。
發現過程可特別地適用於商業/社交使用、網路卸載和公共安全。發現過程不但可應用於在網路覆蓋下的裝置,並且在公共安全情況下還可應用於不在網路覆蓋的一個或若干裝置。發現過程還可以是公共安全應用(例如一鍵通話(push-to-talk)應用)中呼叫過程的一部分。
在此描述了用於發現過程配置的方法和裝置。發現過程配置可由網路執行以配置裝置發起/終止或重配置裝置發現過程。發現過程可由網路配置、應用或裝置事件顯式地觸發(開始/停止/中斷)。基於網路的事件可在網路檢測到特定裝置不工作(out-of-service)或報告降級鏈路條件時得以觸發。網路可為附近全部有能力的裝置發起發現過程以開始發現過程。基於網路的事件可從外部應用伺服器或應用實體觸發。基於網路的事件可回應於擁塞得以觸發。網路可配置裝置尋找鄰居以發起卸載。如果網路確定資料面連接在是相同IP網路或物理位置的一部分的兩個裝置之間,可觸發基於網路的事件。
基於裝置的事件可通過裝置檢測到它不工作或報告降級的鏈路條件來觸發。裝置可自動地發起到監聽(接收)模式的移動,以便尋找來自鄰近裝置的任意發現信號。自動開始監聽模式的決定可基於以前的顯式配置或基於策略的配置。
基於裝置的事件可由運行在該裝置上的應用來觸發。該裝置可發起與在相同IP網路中目的地裝置的會話(該資訊可以應用等級得以交換)。
裝置可發起與在相同地理位置中目的地裝置的會話(例如應用交換、全球定位系統(GPS)協作和觸發裝置的非存取層(NAS)/存取層(AS)發起直接發現)。
發現過程配置可包括發現模式的配置、與發現相關聯的策略、資源配置和開始、停止和測量發現傳輸的規則。
發現過程配置可包括發現模式的配置、與發現相關聯的策略、資源配置和開始、停止和測量發現傳輸的規則。發現過程配置可包括發現信號資源配置,從而發現資源可由網路配置具有有效區域(例如發現資源可被配置用於整個網路或用於發現區域或用於一個胞元)。取決於該有效區域,裝置可被配置為在它從一個區域切換到另一個時重獲取發現資源。
發現過程配置可包括信標傳輸週期資訊和指示但不限於僅監聽、僅傳輸或交替監聽和傳輸期間的操作資訊的發現模式。操作資訊的發現模式還可指示廣播或專用信令是否可被用於發現過程。
裝置可被網路配置,以便當它開始監視發現標識時,該裝置可解碼廣播通道以檢查發現標識是否在該發現區域中得以公告,或者該裝置可向網路傳輸專用信令以宣告它監視發現標識。裝置可被網路配置以在發現資源可被指示的情況下通過解碼廣播通道,或通過使用專用信令來重獲取發現資源。
發現過程配置可包括傳輸資訊、接收資訊或兩者的組合的占空比。發現過程配置可包括用於發現信令的測量配置資訊。
裝置可在不同的時間通過配置資訊來配置,其包括但不限於當裝置可首次附著於網路時;當裝置可首次進入胞元或可與胞元相連接時(例如當有、無移動控制資訊的RRC重配置時),當裝置可執行用於D2D通訊的服務請求時;和/或在裝置發現請求後。
用於發現配置的消息可使用新的或現有的系統區塊消息或使用專用RRC信令、MAC信令或專用NAS信令來為整個胞元廣播。
可在廣播通道中為不同的鄰近服務組指示不同的發現配置。例如,註冊ProSe服務S1(ProSe組G1的一部分)和S2(ProSe組G2的一部分)的裝置可被配置為通過解碼廣播通道識別與ProSe服務組G1(用於S1)和ProSe服務組G2(用於S2)相關聯的發現配置。當被觸發以運行用於S1的發現過程時,該裝置可應用與組G1發現配置相關聯的發現過程。
發現過程可由包括發現過程配置(請求/回應)、發現過程報告、發現過程修改和/或發現過程釋放的階段組成。每個階段可被映射為一個或若干相關聯的消息。一些階段可被合併或劃分為子階段。可能需要附加的階段來處理移動性和涉及多個發現區域或多個PLMN的發現過程。
在發現請求階段,實體(裝置或網路)可向另一個實體(網路或裝置)發送請求以開始發現過程。
請求發起方可提供狀態參數。請求發起方可呈現“可發現”或“監視”狀態。該角色可基於當前的裝置狀態(電池等級、位置、接收(Rx)信號干擾加雜訊比(SINR)等)和/或安全上下文而在發現過程前以應用等級來定義。
請求發起方可提供發現類型參數。發現過程可目的在於RF鄰近性或僅在於在發現區域中存在的服務。RF鄰近性情況可涉及服務檢測。
發現類型可指示該發現過程是“開放的”還是“受限的”。在“開放的”情況下,可允許任意裝置發現請求發起者。在“受限的”情況下,裝置可要求顯式許可以發現請求發起方。
發現類型可指示發現過程是“有目標的”或“無目標的”。在“有目標的”情況下,請求方可定義要發現的特定發現標識。在“無目標的”情況下,請求方可不定義要發現的特定發現標識,並且可開放以發現附近的任意裝置。
請求發起方可提供對臨時發現過程識別符(T-DPI)的參考。該參考可被用來指示該請求不是新的,但替代地是被拒絕請求的重複。例如,這在消息包括由網路請求的報告時也是有用的。
請求發起方可提供發現標識的清單。請求發起方可提供要監視或公告的發現識別欄位表。在監視情況下,請求發起方還可提供它自己的發現標識,其中發現變成對稱過程。在可發現情況下,發起者可請求僅公告一部分發現標識。它還可提供具有適當憑據以存取相關服務的監視裝置集合(這等同於提供加密發現標識,並向特定裝置集合提供金鑰)。該清單還可在諸如發現服務註冊或更新等這樣的預備階段提供。
請求發起者可提供相應於發現過程持續時間的生存時間(TTL)參數。對於靜態發現過程(例如公共服務的公告),它可取無限值。若干單位可被用於該欄位,包括但不限於絕對結束時間和時間單位(子訊框、秒等)的持續時間。計時器可在接收到發現回應時開始。
請求發起者可提供成功/失敗/報告的最大次數。這些次數可被用來釋放發現過程。它們可與例如TTL值獨立或組合地使用。
請求發起方可如前所述那樣提供發現類別。
請求發起方可提供安全上下文。取決於用來執行發現標識宣告的方法(例如在胞元或胞元組中廣播的DISCH上),該標識可被加密以保持機密性。在該情況下,關於將使用的加密金鑰/方法的指示可被提供,使得具有相應金鑰的應用能夠解碼發現標識。
請求發起方可提供關於發現信號存在的報告。裝置可提供在其附近(其中它們的排程得以廣播)發現信號的初始報告。該報告可被網路用來最大化將在發現過程中使用的發現標識正交性。
請求發起者可提供被動或主動發現。被動發現可指示該裝置在發現過程期間可最終切換到空閒模式。這不僅可將它的角色限制為監視,還可使在發現過程期間網路消息發送策略中得以考慮(例如在傳呼機會期間傳輸的消息等)。
請求發起者可提供釋放觸發選項。發現過程釋放觸發可在發現請求中得以指示,並且可基於成功/失敗/報告的最大數目、TTL和由發起者發送的顯式發現釋放消息的至少一個。
在多PLMN發現的情況下,參數可增加到請求,其包括但不限於目標PLMN,其中請求發起者可提供一個或若干個目標PLMN識別符,其中被監視的發現標識已知將被定位;和與被監視發現標識(例如電話號碼等)相關聯的裝置識別符。
在傳輸發現請求消息後,裝置可儲存T-DPI用於將來參考,開始與該發現請求相關聯的計時器,和/或在相應通道上監視發現回應。
在發現回應階段,網路可提供它對由裝置傳輸的發現請求的回答。網路可接受或拒絕發現請求。
在接受的情況下,網路可提供發現過程識別符(DPI)(在任意消息(發現報告、釋放等)中用來指示該過程的唯一識別碼)。
在接受情況下,網路可提供專用於該發現過程的專用發現RNTI。在一些情況下,相同的RNTI可用於不同的發現過程(例如多播發現)。
在接受的情況下,網路可提供初始報告。在監視情況下,網路可直接在它的回應中提供與請求相關的可發現的發現標識。例如,如果請求旨在發現組標識,網路可在它的回應中提供是該組一部分並在發現區域中出現的當前發現標識。如果監視裝置沒有用於該可發現裝置的憑據,該報告可簡單地不列出它。在可發現情況下,網路可在它的回應中直接提供已經監視該發現標識的服務標識的清單。
在接受情況下,網路可提供DISCH參數。網路可提供解碼DISCH所需的資訊,例如排程、安全參數等。
在接受情況下,網路可提供RF發現標識。網路可分配一個或一組包括資源資訊的與RF發現過程相關聯的RF發現標識。這些標識可已經在其它正在進行的發現過程中得以使用。
在接受情況下,網路可提供與發現信號相關聯的附加參數(即不包括在RF發現標識中的,例如初始傳輸功率等)。
一旦接收到發現回應(接受)消息,裝置可監視PDCCH中的專用RNTI,排程DISCH接收,開始與該發現過程相關聯的計時器(設置為TTL),並開始與該發現過程相關聯的計數器(成功/失敗/報告的最大數目)。如果提供了RF標識組,唯一的RF標識可基於裝置或服務參數從該組中得以選取。如果排程資訊包括在RF發現標識中,發現信號傳輸或接收可得以排程。網路發起發現請求的情況可類似地得以處理。
網路可在它的請求中傳輸上述參數的任意。
在拒絕情況下,網路可提供T-DPI,使得裝置可在將來的發現請求嘗試中參考該回應。
在拒絕情況下,網路可提供拒絕理由。拒絕的理由可包括但不限於飽和的網路、服務ID在網路上不被允許、服務ID不再可用(例如在應用於以前在發現區域中識別的服務的RF發現的情況下,該服務可能已離開發現區域或經歷無線電鏈路故障)和需要切換可發現/監視角色。
在拒絕情況下,網路可在下一個經授權的請求前提供計時器值。例如,無窮大的值可指示相應服務在相關區域(例如胞元、發現區域或PLMN)中對於相關裝置不被允許、不支援或無效。
在拒絕情況下,網路可提供關於發現信號存在的報告。網路在接受請求前請求裝置提供關於它當前附近的第一或附加報告。這在信號傳輸可干擾其它正在進行的發現過程的“可發現”情況下可能特別有用。它還可提供關於發現區域的排程資訊來分析。
一旦接收到發現回應(拒絕)消息,裝置可傳輸包括所需報告的新的發現請求,開始用於下一個請求時間的計時器,儲存T-DPI用於未來參考,和/或向應用報告具有其原因的故障。
在發現報告階段,實體(網路或裝置)可向另一個實體(裝置或網路)發送關於發現過程的報告。
當發現報告消息由網路發送時,以下參數可以是發現報告消息的一部分:監視“可發現”發現標識的裝置(通過它們的RF標識或通過服務標識標識的)清單、已報告“發現標識”發現的監視裝置的清單、與每個監視裝置相關聯的發現信號測量、指示經監視的發現標識在發現區域中當前可發現的標誌、RF發現標識、安全上下文、經過濾的發現候選者的列表、閥值調整和/或指示發現過程釋放的標誌。
當發現報告消息由裝置發送時,以下參數可以是發現報告消息的一部分,其可以是何時報告事件可被觸發(例如週期報告或基於事件的觸發)的指示、在報告消息中可報告的裝置的數目(從而在週期報告的情況下,報告配置也可包括週期性)、可在報告中發送的參數、關於被監視信號的測量結果、關於被監視信號的RF鄰近性結果、關於發現信號的定時問題和/或潛在發現候選者的列表。
一旦接收到發現報告消息,裝置可在發送新報告之前開始計時器。如果接收到監視服務標識的裝置的清單,裝置可請求新的發現過程以發起RF發現。如果被監視的服務標識在發現區域中變得可發現,裝置可傳輸旨在RF鄰近性的新的發現請求。如果被監視的RF標識變得可發現並包括排程資訊,裝置可開始監視該發現信號。如果被監視的RF標識變得可發現但不包括排程資訊,裝置可開始監視相關排程資訊。如果指示發現過程釋放的標誌被設置,裝置可採取在發現過程釋放階段描述的動作。
附加地,如果來自監視裝置的潛在候選者的清單被網路接收,網路可過濾那些候選者並向監視裝置傳輸新的報告。
在裝置處於IDLE模式並被配置為傳輸報告的情況下,裝置可被配置為切換到連接(CONNECTED)模式並傳輸該報告。RF鄰近性可觸發到CONNECTED模式的RRC轉換。裝置可被配置為延遲報告傳輸,直到下一次CONNECTED模式轉換(即發現過程不觸發RRC轉換)。裝置可被配置為保持處於IDLE模式並傳輸報告(例如發現報告可以是無連接方法的一部分)。在該情況下,裝置可不建立用於報告傳輸的專用S1-U承載。發現報告可在例如隨機存取通道(RACH)這樣的競爭資源中得以傳輸,使得報告傳輸可不干擾蜂巢通訊。
裝置可指示發現過程配置的至少一個元素(例如無線電資源配置、發現標識、發現區域等)不再有效。該指示可通過專用或廣播信令或計時器期滿來提供。
對於專用信令,裝置可通過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或網際網路協議(IP)信令來接收這樣的指示。對於廣播信令,在系統區塊(SIB)中廣播的位元可指示裝置何時必須獲取發現配置的至少一個元素。多個位元可被用來為不同的服務類型、發現類型等提供該指示。
對於計時器期滿,發現配置可對給定持續時間有效。
基於各種觸發,裝置可被配置為重獲取發現過程配置的至少一個元素(例如無線電資源配置、發現標識、發現區域等)。裝置可通過專用請求/回應來重獲取那些元素,從而裝置可被配置為通過RRC或IP信令來請求發現配置重獲取。裝置可被配置為切換到CONNECTED模式和/或使用ProSe功能重建立RRC連接。然後,裝置可被配置為通過專用RRC或IP信令接收經更新的發現配置。對於廣播信令,裝置可被配置為通過解碼廣播通道來重獲取發現配置。
在發現過程釋放階段,發現過程可被停止。過程釋放發起者可以是裝置或網路。例如,網路可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終止低優先順序的發現過程。裝置可在應用接收到所需發現資訊時或在應用被用戶關閉時終止發現過程。裝置一旦接收到終止發現過程的消息可終止該發現過程。一旦改變D2D鄰近區域(例如胞元、TA),裝置可終止發現過程並清除發現過程配置。網路可在裝置離開D2D鄰近區域時終止發現過程。
以下參數可以是發現釋放消息的一部分:釋放原因(例如飽和的網路)和在下一次經授權的請求前的計時器值。
一旦從網路接收到發現釋放消息,裝置可終止與該發現過程相關聯的任意信號傳輸,重置應用於該發現過程的任意計時器,和/或開始用於下一次經授權請求時間的計時器。
裝置可通過在發現信號測量資源的至少一個集合上執行發現測量並向網路報告結果來協助RF發現。發現測量的測量和報告可由RRC協議的測量子系統來管理和控制。可替換地,它可通過邏輯通道(例如DISCH)來管理。D2D發現過程的配置可被用來測量發現信號和報告發現過程的配置。
測量配置可包括掃描裝置可考慮報告的白名單裝置的集合(每一個經配置的裝置可由胞元特定或區域特定識別符來識別,例如胞元RNTI(C-RNTI)或系統構架演進(SAE)臨時移動用戶標識(S-TMSI))。
測量配置可包括掃描裝置可不考慮報告的黑名單裝置的集合。測量配置可包括用於裝置執行掃描或測量以檢測來自鄰居尋求裝置的發現信號的間隙(gap)配置或不連續傳輸(DTX)配置模式。測量配置可包括裝置可監視以檢測鄰居尋求裝置的資源或頻率。
在事件觸發報告情況下,來自掃描裝置的報告配置可包括絕對和相對事件配置(即比較發現信號測量何時高於或低於絕對閥值或相對地比較來自其它裝置的測量)。在事件觸發報告情況下,來自掃描裝置的報告配置可包括當檢測到一個或配置數目N個鄰居尋求裝置時觸發報告的配置。在事件觸發報告情況下,來自掃描裝置的報告配置可包括在已經檢測的裝置不再可被檢測到(例如離開該配置)時執行報告的配置。在事件觸發報告情況下,來自掃描裝置的報告配置可包括當新裝置變得比已經檢測到的裝置好時的配置。
在裝置離開發現區域“DA1”到另一個發現區域“DA2”的情況下,發現過程可被轉移到新的發現區域或被釋放。在發現過程轉移中,特定的消息可被用來在兩個發現伺服器間轉移發現資訊。將被轉移的發現參數可類似於具有被用於DA1的發現伺服器應用之以下修改的初始請求參數:TTL值可基於剩餘的過程持續時間得以更新,監視發現標識的裝置的當前清單可被增加到用於DA1的發現伺服器,已識別發現標識的監視裝置的當前清單可被增加到用於DA1的發現伺服器,並且可增加的加密金鑰/方法識別符可增加到用於DA1的發現伺服器。
基於初始請求,DA2發現伺服器可接受或拒絕發現過程轉移。在“拒絕”情況下,發現過程可在切換完成前由DA1發現伺服器釋放。
在發現過程釋放中,DA1發現伺服器可在切換完成前釋放發現過程,裝置可切換到新胞元,並且裝置可向DA2發現伺服器請求新的發現過程。
在發現請求涉及若干PLMN的情況下,源PLMN可將發現請求轉移給目標PLMN。上述初始請求參數可包括在該轉移消息中。一些參數可被增加或修改,例如通過更新計時器(TTL)和計數器。發現伺服器可提供可協助目標PLMN中裝置跟蹤的地理指示。
一旦接收到發現報告消息,可使用以下過程:目標PLMN可在它的網路中跟蹤目標裝置識別符並選取相應的發現區域,目標PLMN可將發現請求轉發給選取的發現伺服器,發現伺服器可接受或拒絕該發現請求,目標PLMN可將發現回應傳輸給源PLMN,發現伺服器可與目標裝置發起新的發現過程,目標PLMN可將發現報告和/或發現排程指示轉發給源PLMN,和/或源PLMN可有將那些消息轉發給相應發現伺服器的責任。
在RF發現過程的情況下,源PLMN可向監視裝置提供測量配置。該測量配置可包括測量間隙和指示目標PLMN載波頻率。在測量間隙期間,裝置可同步到目標PLMN信號,解碼當前的子訊框號並解碼發現信號得以排程的子訊框。裝置不需要附著於目標PLMN。在測量間隙結束時,裝置可切換回源PLMN並向它的發現伺服器傳輸報告。源PLMN可將該報告轉發給目標PLMN。發現過程釋放可由該過程中涉及的任意PLMN請求,並且可被分佈於涉及PLMN的集合。
監視裝置可請求多PLMN發現。可發現裝置可請求單個PLMN發現。這可簡化測量處理(在拜訪PLMN上的裝置由於它僅監視而可附著或不附著)。
由網路發起的可發現和監視請求過程在此得以描述。
網路可發起可發現和監視請求過程。這例如可在從源接收到發現請求後得以執行。至少一個裝置可處於可發現狀態並且至少一個裝置可處於監視狀態。處於可發現狀態的裝置可傳輸至少一個發現信號。處於監視狀態的裝置可接收或嘗試接收至少一個發現信號。裝置可既處於可發現狀態也處於監視狀態,從而它可傳輸至少一個發現信號和接收或嘗試接收至少一個發現信號(例如在不同的資源中)。裝置可處於“空”狀態,在該狀態期間它不傳輸或嘗試接收任意發現信號。
第2A圖示出了對用於包括多個可發現裝置205、監視裝置210和尋求裝置215的網路200的參數的可發現和監視狀態影響的示例。第2B圖在示出了對用於包括多個監視裝置255、可發現裝置260和尋求裝置265的網路250的參數的可發現和監視狀態影響的示例。在發現過程中,可發現或監視狀態可獨立於裝置狀態(尋求裝置或潛在鄰居)。尋求裝置215和265可被指定為監視狀態,從而它們各自的潛在鄰居可被指定為可發現狀態。
如第2A圖和第2B圖所示,可發現和監視裝置的選取可源於發現回應性、裝置電池等級、網路能量效率和容量之間的妥協。該妥協可受網路參數影響,例如網路中節點(裝置)的數目、它們當前的電池功率等級、它們的移動性和發現信號頻寬等。因此,網路200和250可存取這些度量以作出對可發現請求的最佳決定。如果一個度量未更新,網路200和250可從一個或若干節點請求特定的報告(例如基於電池功率等級)。基於它當前的狀態,網路200和250可將節點指定為可發現、監視、通訊或空閒模式(在一些情況下,通訊模式可與可發現或監視模式共存)。
可發現和監視請求消息可以是單播、多播或廣播,並且可包括但不限於指示以下內容的參數的組合:裝置是否可處於可發現或監視狀態(如果可應用的話)、通道存取模式(基於競爭和/或無競爭參數)、資源配置模式(靜態、半持續或動態(通過控制通道))、Tx功率分配(例如可發現請求)、通道資源配置(特定資源或資源集合)、信號索引(特定索引或索引集合)、Tx定時偏移(與參考同步相關)、結束過程的觸發(信號確認、鄰居識別完成、計時器或單發(single-shot)過程)、發現請求參數(例如發現組識別;諸如裝置、網路或應用這樣的發起者;優先順序、延遲需求或安全參數)、發現信號同步(即發現信號包括同步叢發/前導碼(該叢發可在不同的通道上得以發送))、包括但不限於格式、分集方案、調變和編碼方案(MCS)的附加發現信號參數;和確認參數:通道資源配置(與具有時間偏移的可發現信號相同的資源或不同的資源)、將應用的測量(包括但不限於功率或定時偏移)。
對於與相同D2D發現請求相關聯的可發現和監視請求,參數的該組合可不同。
聯合可發現/監視過程可得以實現,而不是使用兩個分離的過程,從而可發現和監視參數可被聯合地提供(例如在相同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中)給發現過程中涉及的節點。如第2A圖和第2B圖所示,可為每個節點定義可發現期間230和270以及監視期間240和280。這些期間可準確地得以定義(例如單個或多個可發現/監視階段可交織)。可發現/監視模式切換可取決於特定事件。例如,在第一發現信號識別後,節點可從監視模式切換到可發現模式。模式切換可取決於計時器或計數器。例如,只要節點沒有其它Tx信號要發送(取決於它的網路UL排程),它可切換到可發現模式。每次節點轉換到可發現狀態,節點可增加計數器。當計數器限制達到,可發現模式可被終止。如果鄰居識別失敗,新的可發現請求可由網路發送。
可發現/監視請求發起者還可負責處理它的優先順序。例如,如果新的發現請求以較高的優先順序得以接收,並且節點已處於可發現狀態,則網路可處理搶佔機制並以類似於與該發現過程相關聯的監視會話的方式終止初始可發現會話(至少對於該節點)。
在此描述了應用於裝置定位的D2D發現過程。D2D發現的一個可能應用可以是位置和存在服務增強。發現信號及其確認可被用來計算尋求裝置和其鄰居之間的往返時間(RTT)。該RTT可被用來計算這兩個裝置之間的距離。如果這兩個裝置的任一個的位置已是已知的(通過諸如輔助全球導航衛星系統(A-GNSS)這樣的任意LTE定位過程),則第二裝置的位置可得以估計。發現信號或確認信號的到達角度(AoA)可被用來為裝置位置的其中之一提供方向資訊(具有較好初始位置估計的裝置可被用作參考)。
以上過程可被結合以獲得增強的估計。並且,如果多於2個裝置涉及在D2D發現中,則該估計可通過將由每個裝置獲得的資訊相關來改善(例如3個裝置間計算的RTT或AoA可被用來獲取精確的位置,如在一般三角測量或三邊測量方法那樣)。
發現過程可與RRC連接管理交互作用。發現過程可由EUTRAN或較高層裝置(例如NAS、ProSe用戶端、裝置應用層)的信令來觸發。在一個方法中,當發現過程被觸發時,它可發起裝置建立新的RRC連接。在另一個方法中,當發現過程被觸發並且裝置被指定為發現資訊的發射機時,該裝置可發起連接建立。可設置連接建立原因以指示原因是ProSe發現。
RF發現可包括發送和/或接收識別與發送裝置相關聯的參數的RF消息。發送裝置(或宣告裝置)可傳輸RF發現消息,該消息可映射到任意以下參數:裝置ID、使用者ID、應用ID、應用服務類型和/或ProSeID。
接收機(或監視)裝置可被配置為監視感興趣的RF發現ID。當接收機檢測到匹配經配置的簽名的RF發現ID時,接收機可執行以下描述的動作。相同的裝置可執行宣告和監視發現過程、或宣告一個發現過程並監視另一個發現過程、或以上任意組合的功能。
一旦成功檢測到RF發現ID,裝置可發起RRC連接請求以請求從RRC_IDLE轉換到RRC_CONNECTED。
一旦成功檢測到RF發現ID,裝置可發起發現測量報告的傳輸。
一旦成功檢測到RF發現ID,如果裝置已出於RRC_CONNECTED模式,裝置可發起對授權的排程請求以發送服務發現消息。
一旦成功檢測到RF發現ID,裝置可向較高層(例如NAS和/或ProSe用戶端)發送消息。
一旦成功檢測到RF發現ID,裝置可向eNB發送RACH消息。
一旦成功檢測到服務發現消息,裝置可發起RRC連接請求以請求從RRC_IDLE轉換到RRC_CONNECTED。
一旦成功檢測到服務發現消息,裝置可發起發現測量報告的傳輸。
一旦成功檢測到服務發現消息,裝置可發起排程請求。該排程請求配置可被提供給裝置以請求對交叉鏈路通訊的授權。授權的目的可以是攜帶回應酬載(例如服務發現確認)。
一旦成功檢測到服務發現消息,裝置可向較高層(例如NAS和/或ProSe用戶端)發送消息。
一旦成功檢測到服務發現消息,裝置可使用請求向eNB發送RACH消息以獲取授權。
發現過程和相關傳輸可影響現有LTE過程。例如,作為在此應用的一般原則,可能期望確保發現對經排程和/或正在進行的傳輸具有最小的可能影響。例如,在用於發現的資源可以是胞元特定的並且觸發可以是裝置自動的情況下(例如網路可控制資源的分配,但不控制執行RF發現傳輸的觸發)。在這樣的情況下,網路可能不能精確地確定對於給定的子訊框衝突情況是否可能發生。
可替換地,對於該原則的例外可能需要一些規則,從而與發現相關的傳輸可優先於經排程和/或正在進行的傳輸。例外的一個原因可包括但不限於當RF發現由網路使用到相關裝置和/或裝置組的動態信令控制時,其對網路可以是已知的並且包括相關裝置。在這樣的情況下,網路可具有精確確定對於給定的子訊框衝突情況何時可能發生的能力。
在一個情況下,考慮可以是發現資源在哪裡可被排程每裝置。在另一個情況下,考慮可以是資源集合可以在哪裡被排程用於發現,但是在該集合中由裝置使用的特定資源可能不被網路所知。這些考慮在時間(子訊框)和/或頻率(物理資源塊(PRB))碰撞的情況下在此得以討論。例如,裝置的所有傳輸(例如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即以裝置特定方式得以應用)或僅當相關傳輸可旨在與也可應用於與發現過程相關的傳輸之相同的收發器鏈。
實現多個收發器鏈的裝置可通過將不同的收發器鏈用於每一個過程互相獨立地執行網路相關LTE實體層過程和發現相關實體層過程。例如,處於空閒模式的裝置、或為單載波操作配置的裝置、或為帶內連續載波操作配置的裝置、和/或配置具有單一定時提前組(TAG)的裝置可將第二收發器專用於發現。
具有與以上不同架構的裝置,或更一般地,將相同的收發器鏈用於LTE操作和發現操作的裝置,可得益於以下描述的行為。
網路通訊和發現過程間的優先次序可考慮以下參數:發現類別、裝置發現狀態(監視或可發現)、發現信號屬性(例如重複等)和裝置能力。可發現裝置可具有較小的靈活性以丟棄發現子訊框從而在每個丟棄,監視裝置可受影響,而特殊監視裝置的丟棄僅可影響它自己的發現過程。
基於發現類別,相對於發現信號發送/接收,裝置可丟棄或優先排序以下網路通訊。在所有情況下,丟棄情況可受限於相關信令的最大連續或比例(該比例可特定於發現類別)。如果接收到特殊的網路請求,可繞過這些規則。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回饋傳輸。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重)傳輸。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相關子訊框是用於RF發現的子訊框,它還可優先考慮用於PDCCH上適應重傳的相應排程時機(occasion)。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在PUCCH上的專用排程請求(D-SR)。可替換地,在這樣的情況下,裝置可延遲到下一次D-SR時機。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在PUCCH上的非週期通道狀態資訊(CSI)報告(通道品質指示符(CQI)/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在PUCCH上的週期CSI報告(CQI/PMI/RI)。可替換地或附加地,在這樣的情況下,裝置可丟棄週期CSI傳輸(即優先次序可以是根據報告是週期的還是非週期的)。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非週期探測參考信號(SRS)傳輸。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週期SRS傳輸。可替換地,在這樣的情況下,裝置可丟棄週期SRS傳輸(即優先次序可以是根據SRS是週期的還是非週期的)。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RACH)專用(無競爭)資源中的前導碼傳輸。可替換地或附加地,在這樣的情況下,裝置將前導碼傳輸延遲到下一次PRACH時機。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在PRACH基於競爭的資源中的前導碼傳輸(即優先次序可以是根據觸發是裝置自發的還是網路控制的)。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是傳輸時間間隔(TTI)捆綁傳輸一部分的傳輸。
相關裝置可使用是胞元特定的信令來確定RF發現傳輸(即該裝置可不使用專用信令接收排程資訊,例如網路可不知道)。相關裝置可以是監視裝置(例如網路可不知道)。
使用定址到其C-RNTI(例如網路知道)的專用信令接收用於RF發現的控制資訊的可發現裝置可反而將相反的優先次序用於至少一個以上傳輸。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子訊框的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PDCCH接收,其中可接收用於適應重傳正在進行的HARQ進程的控制信令,或者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RA回應窗中用於RA-RNTI的PDCCH解碼。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物理HARQ指示符通道(PHICH)接收。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傳呼、多播控制通道(MCCH)或系統資訊(SI)接收。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用於半持久排程(SPS)授權的PDSCH接收。
裝置可優先考慮在為RF發現排程的子訊框中的多播訊務通道(MTCH)接收。
如果計時器運行(例如T310、T311或T320),裝置可暫停RF發現過程。
相關裝置可使用是胞元特定的信令來確定RF發現傳輸(即裝置可不使用專用信令接收排程資訊,例如網路可能不知道)。
相關裝置可以是監視裝置(例如網路可能不知道)。結果,使用定址到其C-RNTI(例如網路知道)的專用信令接收用於RF發現的控制資訊的可發現裝置反而將相反的優先次序用於以上傳輸的至少一個。
在DL HARQ回饋和發現子訊框衝突的情況下,裝置可使用在下一次回饋機會中捆綁或多工的HARQ確認。這可要求網路增加在相應PDCCH中的下行鏈路指定索引(DAI)。
如果HARQ回饋與發現子訊框衝突,網路可增加在下一次回饋機會中的DAI。如果裝置不使用該發現子訊框,則該裝置可任意重發該確認。
對於UL HARQ回饋,如果UL HARQ和發現子訊框間有衝突,裝置可在下一次回饋機會(DL子訊框)中接收附加的PHICH。
網路可具有可用於處理發現子訊框和網路通訊之間的排程衝突的各種選項。
第3圖示出了影響UL HARQ的發現過程的示例。通過執行第3圖的ULHARQ過程305,發現資源可在子訊框n+8中在分頻多工(FDD)UL頻帶上被分配給可發現裝置(WTRU1)。在該情況下,發現過程可干擾來自可發現裝置的最終PUSCH重傳。
參考第3圖,WTRU1可在PUSCH通道上傳輸未被eNB正確接收的資料。在子訊框n+4處,eNB可通過在控制通道上傳輸否定確認(NACK)來向WTRU1指示PUSCH未被正確接收。因為WTRU1可根據LTE標準在子訊框n+8處重傳該資料,與發現資源配置的衝突可能發生。
在第3圖的一個發現影響方案310中,網路可限制在子訊框n處對WTRU1的PUSCH分配(因為WTRU1可能不能重傳該消息,如果需要的話)。Tx/Rx切換間隙可被增加到發現資源以允許在子訊框n的第一部分中的重傳和在子訊框n+8的第二部分中的發現過程。當eNB知道子訊框n+8被排程用於發現時,訊框eNB可限制WTRU1的排程(即在該子訊框中可沒有可被分配給WTRU1的授權)。在第3圖的發現影響方案315中,發現資源可在子訊框n+4中在FDD UL上被分配給可發現WTRU,並且DL訊務可在子訊框n處被分配給該WTRU。可發現WTRU可能不能在子訊框n+4中傳輸ACK。(偽造)肯定確認(ACK)可在子訊框n+4中通過PHICH被回饋,並通過在子訊框n+12中的PDCCH請求在子訊框n+16中的重傳,如由LTE標準允許那樣。
在第3圖的發現影響方案315中,即使eNB未正確接收,它也在子訊框(n+4)中確認資料。WTRU1可將子訊框n+8用於發現。在子訊框n+12處,eNB可向WTRU1指示用於子訊框n+16的新授權,並且指示它不是為新傳輸分配的,但反而為資料的重傳而分配。WTRU1可在子訊框n+16上重傳該資料,並且沒有與發現衝突。
網路可在子訊框n處限制對該WTRU的任意PDSCH分配,因為該WTRU可能不能重傳消息,如果需要的話。網路可允許合併的確認和發現信號(即要求eNB正確地解碼發現信號,這可帶來在傳輸功率等方面附加的要求等)。
報告傳輸排程可能與發現子訊框衝突。網路可允許合併的報告和發現信號(即要求eNB正確地解碼發現信號,這可帶來在傳輸功率等方面附加的要求等)。
當有需要發送給eNB的上行鏈路資料可用時,可觸發裝置在為ProSe發現或通訊預留的子訊框上發送排程請求(SR)。該裝置可認為被配置為ProSe資源的傳輸時間間隔(TTI)不可用於發送SR。在連續配置多個ProSe資源的情況下,SR-prohit計時器可在預留的ProSe子訊框塊中第一子訊框處開始。當SR被觸發時,可以認為子訊框不能用於ProSe發現或通訊,並且SR可被傳輸。當有需要發送給eNB的上行鏈路資料可用時,可觸發裝置在為ProSe發現或通訊預留的子訊框上發送上行鏈路RACH。裝置可認為被配置為ProSe資源的TTI不可用於發送RACH,或者RACH被觸發時認為該子訊框不可用於ProSe發現或通訊,並傳輸RACH。
網路可延遲在eNB排程器中的重傳(DLHARQ是非同步過程)。
發現資源可分配給FDD DL頻帶(子訊框n+4)並且可在子訊框n中向裝置分配UL訊務。在發現資源和PHICH接收間可能有衝突。
網路可在發現子訊框結束時分配發現信號以便首先解碼PHICH,並且網路可切換到發現信號接收或傳輸(定時問題需要仔細評估和Rx/Tx切換間隙)。如果發現區域可被分配給子訊框n,網路可在子訊框n-4處限制PUSCH分配。
如果網路處於分時多工(TDD)模式,相同的限制可應用,但傳輸及其確認間的時間關係可等於k個子訊框,其中k≥4並取決於TDD DL-UL配置。同樣地,由於DL和UL子訊框間可能的不對稱,UL子訊框可包括多於一個DL傳輸的確認。在該情況下,如果該子訊框可被分配給發現監視,排程限制可被擴散至若干DL子訊框。
在此描述對現有LTE過程可能的增加。對於基礎設施模式,空閒模式裝置可監視DISCH。如果重選的胞元屬於不同的發現區域(例如像是在系統資訊獲取期間根據發現區域標識檢測那樣),對不同胞元的胞元重選可無效與發現相關的至少部分配置(例如使用專用信令接收的和/或通過系統資訊廣播接收的任意配置)。
對於基礎設施模式,用於指定D2D資源的PDCCH接收可不影響DRX計時器(即用於D2D發現的排程可分離於PDCCH盲解碼的角度排程)。PDCCH解碼可附加地解碼用於發現特定排程的子訊框(例如DI-RNTI)。
時間對準計時器(TAT)期滿可附加地無效某些類型的發現信號格式(例如要求與胞元上行鏈路定時的某些形式的同步的那些格式)。TAT期滿可附加地排除用於RF發現的發現信號的任意傳輸,並且可附加地無效至少部分RF發現配置(例如專用部分(如果有的話)、持續資源)。
對於無線電鏈路監視(RLM),在計時器T310運行時,裝置可不執行任意用於RF發現的發現信號的傳輸。對於DL無線電鏈路故障(RLF)和連接重建立,在計時器T311(和/或計時器T301)可運行時,裝置可不執行任意用於RF發現的發現信號的傳輸。對於ULRLF,當裝置已達到前導碼傳輸的最大數目時,它可不執行任意用於RF發現的發現信號的傳輸。
為了移動,在計時器T304運行(正在進行切換(HO))時,裝置可不執行任意用於RF發現的發現信號的傳輸。為了功率設置,如果在給定的子訊框中,裝置具有用於PUSCH、PUCCH和/或PRACH的上行鏈路傳輸,並且該裝置在達到其最大輸出功率前沒為傳輸RF發現信號剩餘功率,該裝置可不執行任意用於RF發現的發現信號的傳輸。
只要要求被滿足,或者只要沒有專用信令,測量間隙可取決於裝置實現。裝置可不在解除啟動的輔胞元(SCell)上執行RF發現。SCell解除啟動可解除啟動和/或終止在相關SCell上正在進行的RF發現。
在此描述了由裝置傳輸和/或接收發現資訊的所在之傳輸通道的結構。
對DISCH的配置的可替換修訂可包括但不限於經廣播的DISCH控制資訊(例如對於空閒模式裝置和/或連接模式裝置,通過廣播控制通道(BCCH))。裝置可在經廣播的系統資訊中接收用於一個或多個DISCH的配置。裝置還可接收PDISCH配置。對於具有DISCH控制資訊的專用信令(例如對於連接模式裝置,在信令無線電承載1(SRB1)上),裝置可通過專用RRC信令接收用於一個或多個DISCH的配置。WTRU還可接收PDISCH配置。
用於DISCH獲取的可替換修訂可包括但不限於在PDISCH上的DISCH和在PDSCH上的DISCH。DISCH可使用PDISCH的資訊傳輸服務,特別是在PDISCH可在裝置間直接得以傳輸時。例如,DISCH可使用胞元的部分上行鏈路資源類似於PUSCH地得以排程。DISCH可使用網路和一個或多個裝置間傳統LTE物理通道的資訊傳遞服務。在該情況下,相關的通道可以是共用通道、廣播/多播通道或專用通道。例如,裝置可在由胞元中多個裝置共用的RNTI排程的胞元的PDSCH上接收DISCH。
DISCH可以是包括發現資訊的通道(例如在這樣的通道上的傳輸可包括發現信號和/或可包括酬載)。這樣的酬載可由一個或多個消息組成。這樣的消息可包括一個或多個發現標識。裝置可監視和接收DISCH上的傳輸,並在DISCH上傳輸。
裝置可在DISCH傳輸上執行安全過程(例如加密/解密和/或完整性保護)。在基礎設施模式中,裝置可從網路接收必要的安全上下文。在無基礎設施模式中,裝置可被預配置具有必要的安全上下文。對於在廣播通道上接收的DISCH配置,無安全(或可替換地空加密演算法)可被應用。
對發現服務感興趣的裝置可獲取經廣播的系統資訊和DISCH參數。該裝置可進一步根據在此描述的過程獲取DISCH。可替換地,或附加地,該裝置可在連接到網路時報告用於這樣的服務的能力,和/或可使用具有DISCH參數的專用信令來配置。該裝置然後可根據在此描述的過程獲取DISCH。
裝置可由較高層(例如RRC層)配置具有一個或多個DISCH通道。裝置可在經廣播的系統資訊上接收這樣的配置。例如,裝置可在胞元的BCCH上接收DISCH控制資訊。特別地,處於空閒的裝置可依靠在BCCH接收的控制資訊獲取DISCH。該資訊可遭受修改期間(例如裝置可假設為給定修改期間接收的資訊在整個期間有效,並且該資訊只有在修改期間邊界處可被更新)。裝置可接受指示DISCH控制資訊是否可在當前修改期間結束時被修改的信令,以便裝置可重獲取DISCH控制資訊。該資訊可涉及可用於胞元和/或相關胞元的區域的DISCH的獲取。該資訊可藉助可包括一個或多個DISCH-配置消息的系統區塊(SIB)來攜帶。該資訊可包括發現區域標識(例如包括在DISCH區域配置中的DISCH-區域ID,每個DISCH一個)。該資訊還可包括用於至少一個DISCH的排程資訊(例如通過DISCH排程資訊資訊元素(IE))。這樣的排程資訊可相應於DLDISCH(即用於由網路執行的DISCH傳輸)。可替換地,這樣的排程資訊可附加地包括用於PDISCH的排程(即用於裝置的DISCH傳輸的資源排程)。
這樣的排程資訊可指示半靜態排程資訊。例如,該資訊可包括諸如時間域排程這樣的參數和/或諸如子訊框分配(即在無線電訊框中的哪個(哪些)子訊框)、用於該無線電訊框的期間和偏移(例如相應於系統訊框號(SFN)mod期間=偏移)、信令MCS(應用於相關子訊框的DISCH傳輸)、在子訊框中非DISCH區域的指示(例如在DISCH開始之前的符號數)和/或可用於DISCH傳輸的物理資源塊(PRB)集合的至少一個這樣的物理參數。
可替換地或附加地,排程資訊可指示用於DISCH傳輸動態排程的參數。例如,該資訊可包括可應用於DISCH排程的RNTI(DI-RNTI)。不同的RNTI可被分配給每個在胞元中可用的DISCH。裝置可使用信號發送的RNTI來解碼在PDCCH上的排程資訊,以用於在胞元的公共搜索空間中的DCI。DISCH傳輸可在頻域和時域中排程。
例如,DISCH消息可由DISCH-消息類型(例如DISCH區域配置、DISCH排程資訊等)的序列組成。每個消息可應用於下行鏈路DISCH(例如PDSCH上)或上行鏈路PDISCH(例如用於裝置傳輸)。
對於處於連接模式的裝置,可替換地或附加地,該裝置可使用專用信令(例如作為RRC連接重配置過程的一部分,或作為來自網路的對發現請求的回應的一部分)來接收這樣的配置。裝置可通過專用RRC信令來接收這樣的配置。例如,處於連接模式的裝置可接收在SRB1上的DISCH控制資訊。該裝置可接收資訊,其類似於在此描述之針對控制資訊可在系統廣播上接收的情況之資訊,包括排程資訊。在該情況下,一旦有解除賦能發現功能的重配置、一旦接收到切換命令或一旦轉換到空閒模式,該裝置可無效該配置(至少對通過專用信令接收的配置來說)。對於切換命令,如果目標胞元不在與源胞元相同的區域中(例如對於特定的PLMN,如同由可應用於相關胞元的參數DISCH-areaID來確定),該裝置無效該配置。
接收的配置對裝置駐留所在的胞元(或者對於裝置連接所在的胞元)有效。在該情況下裝置(一旦有改變其駐留所在的胞元的胞元重選)可無效該配置。可替換地或附加地,該配置可在具有相同發現區域標識的任意胞元上有效(例如對於特定的PLMN,如同由可應用於相關胞元的參數DISCH-區域ID來確定)。
在此公開用於DISCH排程的方法。DISCH可在兩個裝置間的物理通道上(例如在PDISCH上)傳輸。在DISCH上的傳輸自身可以是發現信號(如果由裝置傳輸)。典型地,在基礎設施模式中,網路可為DISCH分配和還可能動態排程資源。可替換地,並且特別是在無基礎設施模式中,裝置可為定時方面排程DISCH傳輸。DISCH可被傳輸(例如在胞元的PDSCH上)。
對於給定的區域(例如胞元的覆蓋區域),至少一個DISCH可由網路使用一個或多個PDSCH來傳輸。例如,不同的DISCH可根據支援服務類型被使用。對於給定的胞元,一個DISCH可為商業廣告提供發現服務,另一個可為社交網路提供發現服務,另一個可為公共安全服務提供發現服務等。
在基礎設施模式中,裝置可在SRB1上在上行鏈路中傳輸DISCH消息(例如作為RRC信令)。DISCH可由網路傳輸。
DISCH可靜態地或動態地得以排程。當靜態排程時,DISCH可被認為是週期傳輸的新廣播通道。當動態排程時,發現特定RNTI(DI-RNTI)可在PDCCH上使用(動態或半持久;SPS-D-RNTI可在半持久情況下得以使用)。D-RNTI可由高等級消息來提供。
為了靜態排程DISCH,裝置可通過分析新的系統區塊(SIBxx,例如SIB14)來獲取DISCH週期和子訊框偏移。可通過在PDCCH上發送的發現特定RNTI(DI-RNTI)來通知裝置DISCH內容改變。DI-RNTI可以是靜態參數,或者其可由高等級消息來提供。DCI格式1C可被修改以包括該新的通知。可為該修改通知提供每修改期間之可配置的次數。裝置可解碼在下一個修改期間(其中應用改變)中的DISCH,並獲取經更新的發現資訊。
如果使用多個DISCH,裝置可獲取在類似於IE多播廣播單頻率網路(MBSFN)區域資訊清單的消息中的欄位。該欄位可確定指示對相關聯DISCH改變的位元位置。當接收到DI-RNTIPDCCH時,裝置可分析包括在經修改的DCI格式1C中的點陣圖。為了處理在DCI格式1C上的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和發現兩者,位元9可被保留(例如0用於MBMS,1用於發現)。裝置可基於它當前監視的服務標識來確定是否解碼經更新的DISCH。
發現過程中涉及的網路可維護已知當前在特定物理區域(發現區域)中並已賦能發現服務的處於空閒模式或連接模式的裝置清單。對於每個裝置,網路可維護用於每個裝置的訂閱服務和私有服務的清單;裝置的狀態(空閒或連接模式),裝置的服務胞元和C-RNTI(如果處於連接模式);和已知在至少胞元等級(如果處於連接模式)或者在TA等級(如果處於空閒模式)的裝置位置。發現伺服器可由MME或位置伺服器(例如演進服務移動位置中心(E-SMLC))以信號發送裝置狀態或位置的改變。
一旦檢測到發現對的裝置可能在彼此的RF附近,網路可發起RF發現過程。發現對可由第一裝置和第二裝置定義,其中第一裝置在第二裝置的允許清單中,並且第二裝置在第一裝置的監視清單中。如果可應用,附加的條件可基於裝置的至少一個的發現屬性來定義。
基於兩個裝置的服務胞元(如果已知的話)、它們的地理位置或它們的TA,可確定它們在彼此的RF附近。標準可取決於裝置的RRC狀態。如果兩個裝置組成發現對,則該發現對在彼此的RF附近。
一旦在發現對變得在彼此RF附近時開始的計時器期滿,網路可發起RF發現過程。計時器的值可取決於裝置的RRC狀態。例如,如果裝置的其中之一處於空閒模式,可使用較大的值。
RF發現過程可包括發現伺服器確定是在彼此RF附近的至少一個發現對的一部分的裝置是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或兩者)。發送或接收裝置的角色可不必要地與該裝置是否在較高層請求鄰近資訊相連結。網路可最佳化發送和接收裝置的指定以最小化在傳輸和/或電池消耗方面發現資源的使用(例如通過優選地將發送裝置的角色指定給是彼此RF鄰近的多個發現對的一部分並且當前不處於空閒模式的裝置)。發現伺服器可請求控制發送裝置的服務胞元的eNB向該裝置配置發現資源用於傳輸。
當發送裝置初始地處於空閒模式時,它可通過使用傳呼被首先帶回到連接模式。發現資源可由發現信號的屬性(例如擾碼標識、CRC遮罩、Zadoff-Chu基序列或迴圈位移索引等,取決於發現信號的本性)和可週期發生的、在其中可傳輸發現信號的子訊框集合組成。eNB可使用諸如由C-RNTI或發現特定RNTI(D-RNTI)擾碼的具有CRC的DCI這樣的實體層信令來排程發現信號的傳輸(在配置的子訊框集合內)。
發現伺服器可請求控制接收裝置服務胞元的eNB向該裝置配置發現資源用於接收。當接收資源處於空閒模式時,它可使用傳呼被首先帶到連接模式。可替換地,發現資源可通過系統資訊被提供給處於空閒模式的裝置。發現資源可由發現信號的至少一個屬性和可週期發生、可接收發現信號所在的子訊框集合組成。發現資源可作為接收裝置測量配置的一部分來配置。eNB可使用諸如由C-RNTI或發現特定RNTI(D-RNTI)擾碼的具有CRC的DCI這樣的實體層信令來排程發現信號的接收(在配置的子訊框集合內)。
網路可確保對發送和接收裝置配置的發現資源間有足夠的重疊。在裝置未連接到相同的服務胞元的情況下,這可要求eNB間的協作。
eNB可從RRC信令接收來自接收裝置的測量結果(例如測量報告),並將該資訊提供給發現伺服器。可替換地,發現伺服器可從NAS信令接收來自接收裝置的測量結果。發現伺服器可基於接收的測量確定兩個裝置RF鄰近,或不(或不再)RF鄰近。發現伺服器可使用NAS信令將RF鄰近結果(肯定或否定)提供給裝置的至少一個。結果可包括諸如距離的估計、路徑損耗等這樣的測量。NAS信令可由裝置中的應用發起(即請求)。一旦檢測到發現對中的裝置變得彼此RF鄰近,或者一旦檢測到發現對中的裝置不再彼此RF鄰近,NAS信令可由網路(發現伺服器)(例如週期性地)發起。發現伺服器還可使用類似於用於提供RF鄰近結果的NAS過程(或使用相同的NAS信令)來提供鄰近結果,其中鄰近性不限於RF鄰近。
裝置可(一旦有來自應用或端用戶的請求)通過使用NAS信令賦能或解除賦能發現服務的使用。裝置可出於該目的發起RRC連接請求。裝置還可將該資訊作為NAS消息(例如移動管理消息)的一部分提供,例如TA更新。與至少一個發現屬性一起,裝置可向網路提供監視清單和/或允許列表。裝置可為至少一個裝置請求立即(immediate)發現資訊。
裝置可為至少一個裝置請求發現資訊改變的通知。例如,裝置可在另一個裝置不再鄰近或變得鄰近時接收通知。
在RF發現過程期間,發送裝置可根據配置的發現資源、傳輸功率和定時傳輸發現信號。如果使用有效RNTI擾碼的具有CRC的DCI在相同或以前的子訊框中得以接收,該發現信號可得以傳輸。有效的RNTI可以是裝置的胞元RNTI(C-RNTI)或D-RNTI。
在RF發現過程期間,接收裝置可嘗試在配置的發現資源中檢測發現信號,和使用有效RNTI擾碼的具有CRC的DCI是否在相同的或以前的子訊框中接收到。有效的RNTI可以是該裝置的C-RNTI或發現特定RNTI。接收裝置可嘗試在屬性值集合間盲檢測發現信號屬性的值,其中值集合可以是預定義的或由較高層提供。例如,屬性可以是可能基序列集合間的特定Zadoff-Chu基序列。接收裝置可為每個檢測到的發現信號估計它的信號強度、信號品質和定時。
接收裝置可使用實體層信令(例如在PUCCH上檢測的二進位指示)、MAC或RRC層信令(例如測量報告)向eNB報告以下測量結果的至少一個。當裝置在空閒模式中接收並檢測到至少一個發現信號時,為了提供測量結果,裝置可發起RRC連接。可替換地,接收裝置可使用NAS信令向發現伺服器報告測量結果。測量結果可包括至少一個發現信號檢測的肯定或否定指示、可能針對可能屬性值集合或發現信號被檢測所針對的屬性值的清單。測量結果還可包括信號強度和/或品質資訊以及定時接收資訊。
以上描述的過程可被用來賦能分散式系統用於服務發現和鄰近檢測。在此描述了具有來自網路基礎設施全力支援的分散式服務發現。
網路(例如諸如eNB這樣的網路元件)可在BCCH的系統資訊上廣播用於DISCH的配置。例如,SIB可包括為動態排程在DISCH上的傳輸配置RNTI(例如DI-RNTI)的DISCH排程資訊IE。可替換地,SIB可配置半靜態的PRB資源集合和MCS。SIB可附加地包括允許裝置確定在DISCH上傳輸的排程時機的參數,包括相應於SFNmod期間=偏移的期間、偏移和無線電訊框中的子訊框分配。例如,當DISCH由網路在BCCH上廣播並且在裝置間附加地存在用於RF發現傳輸的PDISCH時,一個附加的物理發現RNTI(PD-RNTI)可被配置用於PDISCH資源的排程。網路可在BCCH動態地排程DISCH傳輸(例如通過PDCCH上的DI-RNTI)。網路可在PDISCH上動態地排程DISCH傳輸(例如通過PDCCH上的PD-RNTI)。
網路可在BCCH上傳輸關於DISCH傳輸的發現資訊,包括一個或多個發現標識。例如,每個標識可與對用於RF鄰近檢測的物理資源(時間/頻率)的配置(例如索引)相關聯。在另一個示例中,每個標識可與用於RF鄰近檢測的窗口相關聯。在另一個示例中,這樣的發現實體可源於在發現請求中裝置接收的發現資訊。網路可從一個或多個裝置接收對資源的請求以執行用於給定發現標識的RF發現。對於給定的發現標識,網路可向一個或多個裝置指定和/或排程用於RF發現的資源。網路可將RF發現標識指定給給定的服務發現標識。網路可排程裝置(例如通過在PDCCH或DISCH上的PD-RNTI)在給定的資源中(例如在PDISCH上)傳輸發現信號。網路可排程裝置(例如通過在PDCCH或DISCH上的PD-RNTI),以監聽在給定的資源中(例如在PDISCH上)的發現信號。
可發現裝置可使用由網路傳輸的信號獲取DISCH配置。裝置可確定它可以是可發現的。例如,應用可生成和/或確定適當的服務發現標識,並通過API請求使特定的服務發現標識對其它裝置可獲得。
裝置可發起服務發現請求過程,從而該裝置可向網路傳輸至少一個發現標識(例如到網路)。該裝置可通過信令無線電承載(SRB)在RRC協定資料單元(PDU)中傳輸NAS消息。
裝置可從網路接收回應(例如接受、拒絕、使用回退的拒絕)。例如,接受回應可包括傳輸與服務發現標識相關聯的RF發現信號必須的一個或多個參數(例如定時、視窗、RF發現標識和/或物理資源)。
裝置可在接受回應中接收與服務發現標識相關聯的RF發現識別符。否則,裝置可監視DISCH以檢測這樣的資訊。
裝置可在接受回應中接收用於發現信號的排程資訊。否則,裝置可在PDCCH或DISCH上監視PD-RNTI以檢測用於相關發現標識的這樣的資訊。
裝置可在與對服務發現標識的請求相關聯的資源中、在這樣的資源可獲得的子訊框中傳輸RF發現信號。
裝置可從網路接收關於對於相關聯的RF發現標識RF鄰近的一個或多個裝置的報告。這可完成用於互相發現的過程。
可替換地,裝置可不接收任意報告,並且用於單向發現的過程可被終止。在該情況下,可能已檢測到RF鄰近性的其它裝置可向它們各自的應用報告該發現。給定服務標識,應用可確定什麼RF鄰近和應用是否可接著使服務標識可發現。如果是,則過程可在相反方向上重複以便互相發現。
監視裝置可使用由網路傳輸的信號獲取DISCH配置。
裝置可確定它可監視發現標識。例如,應用可確定適當的服務發現標識,並且通過API請求監視特定的服務發現標識特定的時間視窗。
在第一裝置中的應用可根據使用者輸入和/或根據在應用等級與對等應用(例如在第二裝置中)的資料交換發起監視過程。例如,在第二裝置中的應用可向在第一裝置中的應用指示它可以針對特定時間期間是可發現的。一旦接收到該指示,用戶可得以通知並且可同意執行監視過程。可替換地,應用可自動通過API執行監視請求。以應用等級交換的指示可包括服務發現標識。
監視裝置可在DISCH上監視相關服務標識。如果裝置檢測到相關服務發現標識,該裝置還可在DISCH上接收用於相關聯的RF發現信號的排程資訊。如果裝置未在DISCH上接收到用於相關聯的RF發現信號的排程資訊,該裝置可向網路報告對服務發現標識感興趣,使得它可隨後接收排程資訊。裝置可在PDCCH上監視PD-RNTI以檢測用於相關發現標識的排程資訊。
裝置可在與服務發現標識相關聯的資源中、在這樣的資源被排程的子訊框中監視RF發現信號。裝置可檢測用於該服務發現標識的RF鄰近。
例如,裝置可通過API報告用於相關聯服務發現標識的RF鄰近。應用然後可確定什麼是RF鄰近及該應用是否可接著使服務標識可發現。
裝置可發起服務發現過程(例如在相反的“方向”上以便互相發現)。裝置可向網路報告用於相關聯服務發現標識的RF鄰近。
例如,第一用戶“鮑勃”和第二用戶“約翰”對於應用X(例如Facebook)可具有已知的關係(例如他們是朋友)。對於給定的用戶,應用X可為每個關係管理標識(例如URI或等同的數字權杖)(例如約翰@Facebook=>鮑勃 和鮑勃@Facebook=>約翰,或Facebook::約翰o鮑勃)。第三用戶“瑪利亞”可與鮑勃沒有已知的關係,但是可具有到約翰的連接。應用X可實現到與每個相關使用者的裝置相關聯的無線模組的API。應用X應用的實例可在每個相關使用者的裝置上運行,並且可為每個實例賦能鄰近檢測功能。
在該示例中,鮑勃可能希望確定他的朋友約翰是否鄰近。因此,鮑勃可啟動在他Facebook應用中的鄰近檢測功能。鮑勃還可啟動功能,通過該功能他希望使他自己(例如他的應用和他的裝置)可見以便由他的朋友約翰發現。Facebook應用可識別相應的連接。相應連接的標識可能已經是已知的(例如當兩個用戶連接時使用應用得以確定),或者應用可通過建立的網際網路連接從應用伺服器獲得該連接標識。該連接標識可同API傳遞。該連接標識可在該過程中被轉換為發現ID。
瑪利亞和約翰的Facebook應用可都已使他們各自的鄰近檢測功能被賦能,使得鄰近的朋友可被檢測。無線模組可由應用通過API配置具有必要的標識。瑪利亞、鮑勃和約翰的裝置的每一個可根據傳統的方法獲取在胞元中的系統資訊廣播,並附加地可因此獲取DISCH配置。
鮑勃可使他的裝置在應用X中對約翰的裝置來說是可發現的,該應用可確定服務發現標識(例如應用X::約翰o鮑勃),將它轉換為適當的格式並向該裝置的無線模組傳遞請求。鮑勃的裝置可向網路發送包括服務發現標識的請求。鮑勃的裝置可接收確認該請求的發現回應。
在約翰裝置中的應用X可具有啟動的發現功能,並且可獲知用於與鮑勃的裝置的連接的服務發現標識(例如應用X::約翰o鮑勃)。應用X可以所關注的所有標識而已配置約翰裝置的無線模組,包括“應用X::約翰o鮑勃”。
瑪利亞裝置中的應用X可具有啟動的發現功能,並且可沒有與鮑勃裝置的連接但可具有與約翰裝置的連接(例如應用X::瑪利亞o鮑勃)。應用X可用所關注的所有身分而已經配置約翰裝置的無線模組識。
瑪利亞、鮑勃和約翰的裝置可獲取用於胞元的DISCH(例如通過由PDCCH上的DI-RNTI的動態排程)。所有3個裝置可檢測在DISCH上廣播的包括相應於應用X::約翰o鮑勃的標識的一個或多個服務發現標識和包括RF發現標識和有效期間的用於RF發現信號的相關聯的配置(以時間和頻率為單位)。
瑪利亞的裝置可不識別相應於應用X::約翰o鮑勃的標識。除了繼續監視DISCH外,瑪利亞的裝置可不執行任意其它動作。
約翰的裝置可識別相應於應用X::約翰o鮑勃的標識,並發起相應RF發現信號的監視。
鮑勃的裝置可在為服務發現標識分配的時間/資源中傳輸相應的RF發現信號。鮑勃的裝置可重複該傳輸,直到有效期間期滿。
約翰的裝置可在為服務發現標識分配的時間/資源中成功地接收相應的RF發現信號。在約翰裝置中的無線模組可通過API向應用X指示服務標識的存在和鄰近的檢測。應用可確定發現過程完成(單向發現),或應用可使用相應於應用X::鮑勃o約翰的標識發起服務發現以使用類似的過程、但作為可發現裝置來完成互相發現。
鮑勃的裝置可終止用於相關服務標識的RF鄰近信號的傳輸。約翰裝置中的無線模組可通過API向應用X指示對相關服務標識的發現過程的完成。該應用可確定發現過程完成(單向發現),或該應用可使用相應於應用X::鮑勃o約翰的標識發起服務發現以使用類似的過程、但作為監視裝置完成互相發現。
在此描述具有來自網路基礎設施部分支援的服務發現。這與以前的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裝置可自己在由網路分配和排程的資源上廣播發現標識(ID)(即在每應用地計費時網路可從不檢測發現ID,並且網路可檢測發現ID,並且每裝置地執行計費,並且網路可不需要關於發現ID的任意資訊)。資源還可被用來檢測鄰近性。
在此描述無網路基礎設施的服務發現。這與以前的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裝置可被配置為確定用於DISCH的資源,並在DISCH上執行所有操作。在DISCH上的傳輸還可被用來檢測鄰近並扮演主-從角色。
網路可通過存取許可權、應用類型等來“監督”請求。監視裝置可確定感興趣的服務ID範圍的子集。
發現通道可以是為D2D發現預留的資源的集合。這可包括發現信號、確認信號和最終的同步信號。發現信號通道可以是為一個或多個發現傳輸信號預留的資源的集合。
在此描述了用於在一個或多個子訊框中傳輸至少一個發現信號的方法和裝置。這些方法和裝置可作為包括但不限於在此描述的任意過程的高級發現過程的一部分得以使用。
在此描述了發起傳輸過程的觸發。傳輸過程可在裝置從網路接收到顯式指示時發起以發起傳輸過程。該指示可由探測請求或由探測和掃描請求組成。該指示可通過實體層、MAC或RRC信令來提供。
傳輸過程可回應於週期過程來發起。自從另一個傳輸過程(例如最後傳輸過程或由相同事件觸發的最後傳輸過程)的起始或完成可能已逝去了一段時間。該時間段可以是預定義的或由網路通過較高層信令提供。
傳輸過程可在裝置檢測到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高於在以前的子訊框中特定品質閥值時得以發起。檢測的發現信號的類型可以是請求傳輸過程的發起的特定類型(例如由希望發現附近裝置的另一個裝置傳輸的)。
傳輸過程可在裝置切換或重建立後(例如根據由IE的指示)或在檢測到裝置可能已進入賦能發現過程的區域後發起。
以下附加條件可能對裝置滿足以對特定的事件發起傳輸過程有用。裝置可處於賦能發現過程的區域或胞元中。裝置可與網路同步(例如定時提前計時器可運行)。裝置可未經歷無線電鏈路問題(例如同步條件可得以檢測)。發現信號的特性及用於其傳輸的傳輸功率、子訊框和資源可取決於觸發該傳輸過程的事件。
在此描述中斷傳輸過程的觸發。傳輸過程可在裝置從網路接收到中斷傳輸過程的顯式指示時被終止。例如,裝置可接收搶佔觸發該傳輸過程的探測過程或請求、或改變其探測或掃描狀態的探測或掃描請求。該指示可通過實體層、MAC或RRC信令來提供。
傳輸過程可在裝置自發起該過程後傳輸最大數目的發現信號時得以發起。傳輸過程可在裝置檢測到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高於在以前的子訊框中的特定品質閥值時得以發起。檢測的發現信號的類型可以是請求傳輸過程的中斷是特定類型(例如由另一個裝置傳輸的)。傳輸過程可在裝置從在探尋/掃描請求提供的潛在鄰居的清單中識別所有元素時得以發起。
在此還描述了用於發現信號資源和索引的方法和裝置。第4圖示出了帶內分配的PLMN專用發現通道的示例。第5圖示出了帶外分配的公共發現通道的示例。因此,發現通道可位於帶內(即共用與網路相同的頻譜)或帶外(即在網路頻譜之外)。
帶外情況可引起附加的RF複雜性,包括但不限於功率放大器、濾波器或雙工器。在該情況下,發現通道可專用於一個PLMN,或在不同的PLMN間被共用,這可使屬於不同PLMN的裝置間的發現簡單。
蜂巢網路和D2D雙工方法可以是FDD、半FDD(HFDD)或TDD。然而,D2DTDD模式可能是優選的,因為它不要求在每個裝置上增加兩個基帶和RF鏈,因為需要一個附加的Tx或Rx鏈。
在帶外情況下,D2D雙工方法可以是TDD,並且發現通道可更接近TDD頻帶、FDDDL頻帶或FDDUL頻帶地得以分配。不同的干擾場景可應用於每個情況。
如果D2D雙工方法是TDD,發現通道可被分配給網路DL或UL資源,該網路處於FDD或TDD模式。在DL資源上的分配可具有多個掃描裝置不需要為接收發現信號重配置Rx的優勢。在UL資源上的分配可減少可影響eNB接收而不是裝置的D2D干擾。由於網路控制D2D發現和通訊,它可以更容易地減輕那些干擾。
獨立於雙工模式,發現通道可相應於子訊框、時槽、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子載波、資源塊或載波的集合。該通道可在發現信號、確認信號或最終同步信號間劃分或在它們間共用。那些資源可被分配在與網路通訊相同的時槽上(例如干擾可被仔細地處理),或在專用於發現通道的時槽上。
第6圖示出了使用UL帶內分時多工(TDM)分配的發現通道的示例。發現信號可被配置為根據排程的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資源將被使用的資源模式或偏移集。發現信號可通過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傳輸運行於TDM,其中TDM模式作為給裝置的配置參數。交叉鏈路(XL)發現資源是具有上行鏈路資源的TDM的和帶內的。在XL子訊框中使用的其它資源可受限於上行鏈路資源的子集。另外,指定的XL子訊框可進一步被配置為運行在裝置特定TDD模式(例如將時槽0用於傳輸發現信號,並將時槽1用於監聽發現信號)。
為了確保低功率信標的適當接收,可能希望配置鄰近裝置在信標傳輸或接收可發生的子訊框中執行DTX。網路可為鄰近裝置配置DTX模式具有關於存在DTX模式配置時如何操作的操作規則。在一個示例中,裝置可禁止在為DTX配置的子訊框上執行隨機存取通道(RACH)排程請求(SR)或將它用於SPS目的。在另一個示例中,裝置可被配置具有允許特定上行鏈路傳輸以比交叉鏈路發現傳輸更高的優先順序得以執行的優先次序規則。例如,如果在DTX分配的子訊框中,可能要求發送上行鏈路肯定確認(ACK)/否定確認(NACK)和CQI,可認為A/N和CQI比交叉鏈路DTX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
發現通道可以是基於競爭的或無競爭的(TDD或FDD)或兩者的組合(例如LTE中的PRACH分配)。一些資源可被預留給特定用戶(例如當他們的發現過程具有較高優先順序或較低延遲要求時),而其它資源可被組織在分配給使用者組的集合中。
在可使用基於競爭的存取資源且發現信號確認可能未通過網路或直接從裝置得以接收的情況下,隨機回退(back-off)過程可被應用以解決該競爭。該回退可被應用於任意D2D發現資源。
在傳輸過程中使用的D2D發現資源集合可基於來自網路(例如通過實體層(PHY)、MAC或RRC信令)的資源的顯式指示來確定。例如,裝置可通過使用具有預確定映射的資源配置索引由資源集合指示。
在傳輸過程中使用的D2D發現資源集合可根據配置參數來確定,例如裝置特定參數(例如C-RNTI)或胞元特定參數(例如PCI)。例如,在發現信號是PRACH時,前導碼索引可以是C-RNTI的函數。
在傳輸過程中使用的D2D發現資源集合可根據可運行於的發現模式(例如使用時槽0發送並且使用時槽1接收)來確定。
在另一個方法中,裝置可以自治方式從較大的候選者集合中隨機地確定資源集合(例如開始以某種順序(例如依次地)使用資源塊(RB)的順序等)。
使用的方法可取決於觸發傳輸過程的事件。一個方法可能更適用於週期傳輸過程,而另一個方法在該過程由接收到發現信號觸發時可能更有用。
在此描述了用於發現信號設計的方法和裝置。
發現信號可由信號或LTE系統中當前使用的物理通道組成。它還可由當前未定義的信號組成。可能需要某些功能以支援該信號的使用,並且某些功能可通過使用該信號來賦能。
特定類型發現信號的發送和/或接收可要求在先粗或精定時獲取。要求在先精定時獲取的發現信號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於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CFICH)、PDCCH、PDSCH、物理HARQ指示符通道(PHICH)和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要求在先粗定時獲取的發現信號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於PRACH、SRS和UL解調參考信號(DM-RS)。諸如主同步信號(PSS)、輔同步信號(SSS)這樣的其它類型的發現信號可不使用任意在先同步。
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包括可由接收機用來估計粗或精定時的參考模式。這樣的發現信號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於PSS/SSS、物理廣播通道(PBCH)和PRACH。
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包括保護頻帶和/或保護時間,從而提供對時間或頻率偏移的保護,並允許與常規LTE網路信號接近(在頻率或時間中)的信號的傳輸。這樣的發現信號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於PSS/SSS和PRACH。
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允許資訊酬載的傳輸。這樣的信號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於PDSCH、PUCCH和PUSCH。其它發現信號可僅以諸如索引和/或代碼這樣的參數的有限集合為特徵。
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在頻寬(子載波或資源塊的數目)和時間(時槽或子訊框的數目)方面可具有靈活性。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在資源或資源集合中並行地得以傳輸。對於給定接收信噪比,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通過較高或較低的丟失檢測概率或差錯概率來檢測。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在當前系統中在下行鏈路方向上得以使用,而其它的可在上行鏈路方向上得以使用。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可具有與LTE以前版本(例如R8-11)的通用性和/或相容性,這允許當前的裝置Tx和Rx鏈無修改或小成本地被重用。
第7A圖和第7B圖示出了用於發現信號設計的LTE信號屬性。這些信號的其中之一或組合可被用作發現信號設計的基線。基於Zadoff-Chu序列的信號可特別地感興趣,因為它們可允許在相同資源集合上不同使用者間的正交傳輸。如果在相同的Zadoff-Chu基序列上使用不同的迴圈時間位移,可能需要粗同步。例如,對於3至5個RB分配,具有低互相關的30個基序列可用。那些基序列的任意的迴圈時間位移可允許純正交序列(假設迴圈位移比通道脈衝回應長,零互相關)的生成。可為PUSCH和PUCCH上的DMRS定義12個等空間迴圈時間位移。這可允許高達5.55μs的延遲擴展。在D2D發現上下文中,這可允許在相同的資源集合上在相同的胞元中運行12個並行的探測過程。通過該方法,裝置還可以能夠並行地解碼不同的探測信號,從而同時發現不同的鄰居。
合併到PBCH通道的PSS/SSS的重用可允許在發現信號中包括酬載(從而包括附加內容)。可替換地,PRACH信號的重用可被實現為它已經特別地為隨機存取設計並且可僅需要對D2D發現稍微的修改。
並且,附加的分集方案可被包括在發現信號設計中。那些方案可以是時間、頻率或空間分集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組合。可使用重複編碼(例如發現信號可在若干時間/頻率/空間資源中得以重複)。可實施分配交織(例如不同使用者的發現信號可被分離並交織在若干時間/頻率/空間資源中)。發現信號可在附加資源上得以擴展,其中發信信號由偽雜訊序列多工。
在此還公開了用於發現信號傳輸功率和定時的方法和裝置。第8圖示出了裝置對裝置(D2D)下行鏈路(DL)或上行鏈路(UL)同步的示例。裝置可將DL或UL網路同步用作D2D傳輸的參考。在探測狀態中,裝置可傳輸特定的同步叢發,其可以是發現信號的一部分或在不同的通道資源上獨立地得以傳輸。該裝置可在諸如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信號這樣的外部同步源上同步。
可在發現信號中包括時間戳記。也可加入任何其它相關定時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網路UL定時提前狀態。
可要求發現信號發射機調整其定時。網路可要求該調整(例如基於它對不同裝置的定時的知識,如在定時提前過程期間要求那樣)。可要求該調整以降低發現信號發射機和一個或若干潛在鄰居之間的定時偏移。
潛在鄰居可在第一發現信號傳輸後通過確認通道向發射機要求定時調整。潛在鄰居可以已參與與另一個裝置的發現過程,並且這兩個發現信號發射機之間的定時差可能太大以至於不能正確解碼兩個信號。潛在鄰居可要求該調整以正確設置以下D2D通訊階段(例如以對於多徑改變更強健等)。
可要求該調整以實現一般D2D組同步。在若干潛在鄰居可參與發現過程並且這些裝置可不全在相同的範圍內的情況下,同步目標可以是調整該組中最延遲的裝置的定時以便實現組內的一般同步。每個裝置可跟蹤它自身和它鄰居間的定時差,並通過確認信號或藉助通訊階段中的其它手段傳遞該資訊。在每個裝置發現後,發射機可將它的定時更新為最延遲的裝置。
第9圖示出了使用由網路定義的時間窗的分散式D2D同步策略的示例。分散式同步調整(每裝置或每裝置組)可在由網路定義的定時視窗內發生,以便限制與網路的D2D干擾。定時視窗的另一個目的可以是保存裝置的能力,以實現D2D通訊和網路通訊的並行檢測或傳輸。
在此還描述了用於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裝置。發現信號Tx功率在給定胞元中可以是靜止的,並且可基於包括但不限於胞元大小或傳播環境(例如城市或鄉間)的參數被預確定。對於第一傳輸,Tx功率可被分配為最小值。如果該傳輸未被確認,則上升(rampup)可被應用於每個新傳輸的功率。可達到的最大功率可以是靜止網路參數,或它可由網路確定並被分配(例如基於包括但不限於干擾等級或訊務負載的當前網路狀態通過探測請求過程)。
在發現信號發射機和潛在鄰居間可使用閉環機制。不同的測量可在接收機處得以應用以確定將被應用於發現信號Tx功率的偏移。該偏移可通過確認消息來發送或通過掃描報告間接被發送。在解碼掃描報告後,網路可通過特殊的消息或通過新的探測請求向探測裝置傳輸Tx功率調整。網路可基於包括但不限於干擾等級或業務負載的當前網路狀態使功率增加請求有效。網路可最終請求從其它裝置請求探測(sounding)過程以確保網路資源仍然可在D2D發現和常規網路通訊間正確地得以共用。
靜態或最大Tx功率可被劃分為D2D範圍種類。這些種類可限制對一個裝置可存取的最大D2D範圍。該限制可基於包括但不限於在市區環境中最大D2D干擾等級或諸如計費方法(例如裝置存取越高種類向用戶收費越多)的網路參數來定義。最終,D2D網路參數可被定義為具有到種類A範圍(例如50m)存取的D2D用戶的最大數、具有到種類B範圍(例如100m)存取的D2D用戶的最大數等。
發現信號可包含參數,其包括但不限於發射機標識、發射機組標識、發射機網路參數(例如胞元、PLMN、附著狀態、RRC狀態等)和/或來自發射機的功率和定時參考的參數。定時可顯式地由時間戳記來提供,或者隱式地通過同步叢發來提供。
發現信號可包含包括但不限於發現信號重傳數、發現信號最大重傳數、來自發射機的服務描述(例如如果該發射機是專用於儲存廣告的裝置,它可包括儲存名稱以及一些儲存宣傳(promotion))、用於D2D發現的預選取裝置(潛在鄰居)的列表(由諸如C-RNTI這樣的任意裝置特定識別符來識別)、目標裝置能力(例如附著到網路、特定PLMN、特定胞元、特定組或中繼能力)的列表、確認請求(其可包括消息目的地:裝置或eNB)、發現過程識別符、發現過程優先順序和/或發現過程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如果有的話)的參數。
上述參數的至少一個可在發現信號酬載中顯式地得以提供。另外,上述參數的至少一個可隱式地包括在發現信號屬性中。這可通過特定的發現信號、特定的發現信號資源或特定的發現信號索引來實現。允許從其屬性獲取信號資訊的映射可通過映射表來實現。該表或特定參數可由網路在發現信號傳輸前或後分發給裝置(例如通過D2D發現請求或通過D2D鄰居通知)。
除其資源和索引映射外,發現信號可不具有其它屬性和可由eNB在掃描報告後提供的任意其它資訊(通過該資源和索引的映射)。
安全性可能是無線通訊中任意新特徵的重要考慮。它對D2D應用來說特別敏感,因為該種類的服務如果未被適當地保護可輕易地洩露用戶希望保持機密的使用者標識、使用者位置和與特定組的關係。同樣地,由於在D2D通訊中,因為一部分控制被分散給裝置,安全缺口通過這類型的應用在整個網路中可能是開放的。
信任中心可被映射到具有安全信任能力的任意網元,其包括但不限於eNB、MME、家鄉用戶伺服器(HSS),或可被映射到具有相同能力的特殊裝置節點。映射到具有相同能力的特殊裝置節點可特別地適用於離線網路D2D發現的情況。
為了實現安全性,D2D發現環境可授權D2D發現請求。取決於應用,負責授權的信任中心可位於網路中不同的等級(例如MME、eNB或裝置)。該授權可與儲存在另一個實體(例如HSS)中或該信任中心自身中的D2D裝置簡檔相關。該授權之後是發現優先順序處理。如果網路已由於其它發現過程飽和,新的發現可被網路延遲或拒絕。
D2D發現中另一個重要安全項可以是發現過程中涉及的一個或若干實體的匿名。取決於D2D發現請求類型,可要求尋求裝置、D2D發現組和/或潛在鄰居的匿名。不同的方法和裝置可被應用以保留該匿名。
第10圖示出了尋求裝置匿名保護的示例。如第10圖所示,網路可定義發現信號資源配置和D2D發現請求之間的秘密映射。網路可使用普通eNB-裝置安全鏈路向一個或多個裝置發送探測和掃描請求。這些請求可如任意其它網路資料那樣被加密,並且它們可受限於包括要識別的發現信號資源。即使發現信號可由D2D發現請求中未涉及的裝置識別,該裝置可能不能識別關於該D2D發現請求的特定資訊。該秘密映射可週期性地得以更新,使得某些應用和某些發現信號之間無互相關發生。
在接收到掃描報告後(即在該D2D發現請求的發現信號識別後),網路可檢查到它相應於經授權的D2D發現請求,並通過鄰居通知消息向該經授權的節點提供經授權的細節,其包括但不限於尋求裝置、D2D發現組和搜索應用。
尋求裝置、組和/或潛在鄰居標識可通過經加密的信號來發送。該加密可基於預共用的金鑰、證書或憑據。取決於要求的機密等級,那些安全參數可離線或無線地得以分發。在它們通過空中發送的情況下,它們可由普通網路安全過程來保護(例如它們可作為D2D發現請求的參數來發送),並且它們可每裝置對或每D2D發現組地得以分配。要求匿名的裝置可保持在掃描模式。
除匿名問題外,可確保發現信號發射機的認證。這可通過由信任中心控制的、可向探測裝置提供簽名參數並在掃描報告後檢查它的相同選項來處理。可替換地,它可被分發給裝置並基於預共用的金鑰、證書或憑據(用於信號簽名)。
由於D2D通訊的Tx功率低於eNB的,它對泛洪或阻塞攻擊更敏感。例如,網路入侵者可連續傳輸發現信號以便干擾給定區域中的任意D2D發現,或以便從其它裝置獲取某些資訊。這些類型的攻擊可通過信任中心週期性地更新發現通道使得入侵者可能不能跟蹤他並干擾D2D發現來減輕。該解決方案的強健性可通過更新週期減低來增加。可替換地,網路可建立過程以在給定D2D分配資源報告告不良或異常行為。掃描裝置可報告具有不良索引的特定干擾或信號(即可協助網路識別入侵者的任意資訊)。網路可將該資訊與其自己的當前D2D發現請求、探測裝置等的知識互相關,以便對該行為作出好的決定。
可降級D2D服務的另一個攻擊是重放攻擊。在該攻擊中,入侵者可記錄信號,然後隨後將它重放以佔用已在網路上被授權的節點的標識。結果,入侵者可能能夠使用正確的加密參數發送信號。在D2D發現上下文中,兩個計數器措施可應用於發現信號。
基於發射機處的網路時間參考,時間戳記(例如子訊框號)可被添加到信號酬載。該時間戳記可在接收機處相對於網路時間參考得以檢查。如果該時間戳記無效,該信號可被丟棄,並且最終可向網路發送報告。
發現信號在發射機處可根據時間參數被隨機化(例如隨機化種子可等於子訊框號)。在接收機處可根據相同的時間參數執行去隨機化。在重放攻擊情況下,種子可不同,並且信號可不被理解。權杖可與發現信號一起得以發送。該權杖可被用來編碼發現信號的一部分,並且對於任意新過程可被更新。這些措施可與包括但不限於加密金鑰的其它安全參數的週期更新組合。
在此描述了發起接收過程的觸發。裝置可分別地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從網路接收到發起接收過程的顯式指示時開始監聽發現信號。該指示可由探測請求或探測和掃描請求組成。該指示可由實體層、MAC或RRC信令提供。
裝置可分別地被配置為當自從發起或完成另一個傳輸過程(例如最後傳輸過程或由相同事件觸發的最後傳輸過程)後逝去了一段時間時開始監聽發現信號。該一段時間可以是預定義的,或由網路通過較高層信令提供。
裝置可分別地被配置為在該裝置檢測到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高於在以前的子訊框中的特定品質閥值時開始監聽發現信號。檢測的發現信號的類型可以是請求傳輸過程發起的特定類型(例如由希望發現附近裝置的另一個裝置傳輸的)。
裝置可分別地被配置為在切換或重建立可能已經發生後(例如IE指示它可能得以實施)和/或在檢測到該裝置已進入可賦能發現信號的區域後開始監聽發現信號。
為了裝置發起接收過程,可能需要滿足附加的條件,至少對特定事件來說,其可包括但不限於裝置正位於可賦能發現過程的區域或胞元中、裝置與網路同步(即定時提前計時器運行)和/或裝置未經歷無線電鏈路問題(即可檢測到同步條件)。
發現信號的特性以及用於其傳輸的傳輸功率、子訊框和資源可取決於觸發傳輸過程的事件。
在此描述了中斷接收過程的觸發。接收過程可被終止。例如,裝置可從網路接收中斷接收過程的顯式指示。裝置可能已接收到搶佔觸發該接收過程的掃描過程或請求或改變其探測或掃描狀態的探測或掃描請求。該指示可由實體層、MAC或RRC信令來提供。在另一個示例中,自從發起該過程後,裝置可接收最大數目的發現信號。在另一個示例中,裝置可檢測到特定類型的發現信號高於在以前的子訊框中的特定的品質閥值。檢測的發現信號的類型可以是請求傳輸過程中斷的特定類型(例如由另一個裝置傳輸的)。裝置可從它查找的潛在鄰居的清單中識別所有元素。
在此描述了用於發現信號接收的方法和裝置。取決於發現信號設計和發現過程配置,可應用單個(一次一個發現信號反覆運算接收)或並行檢測(一次若干發現信號反覆運算接收)。並行檢測可對不同裝置信號間的定時和功率偏移強加限制。可在每個檢測的強健性和並行處理的最大數目之間定義最佳折衷。
取決於D2D發現類型,可進行特定或盲檢測。在特定檢測中,裝置可知道在掃描的通道中可能出現哪個發現信號。在盲檢測中,裝置可能不知道在掃描的通道中可能出現哪個發現信號。
發現信號的接收可從同步階段開始。同步參考可基於網路(DL或UL)、特定同步叢發或諸如GPS信號這樣的外部源。這些不同方法可被組合。接收機可基於網路同步打開它的接收視窗,並可通過自相關(重複模式)和/或通過參考模式和到來信號之間的互相關在接收視窗內識別到來的同步叢發。自相關和互相關處理可在時域或頻域(例如通過使用滑動快速傅裡葉變換(FFT))中實現。
如果發現信號包括已知的參考模式(導頻、前導碼等),通道估計和補充可在接收過程後。發現信號設計可指示解碼策略。在發現信號重用LTE通道設計(PRACH、PDCCH、PDSCH等)的情況下,可重用相同的解碼鏈。
在並行檢測情況下,反覆運算解碼技術也可得以應用,其中可從到來的信號中減去識別的發現信號,並且可進行新的解碼反覆運算。
如果發現信號被重傳,可使用以前的傳輸應用信號合併。信號的不同部分可在每個傳輸中得以發送,並且接收機可饋入解碼器並相對已接收的部分嘗試新的解碼(增加的冗餘)。可替換地或組合地,相同的消息可被發送若干次,並且接收機可合併同步和正交(IQ)值,或在將該合併發送給解碼器前合併對數似然率(Chase合併)。重傳可通過信號確認來終止。
如果發現信號包括酬載,信號完整性檢查可通過CRC解碼來完成。接收過程還可包括發現信號測量。可被測量的度量是以下但不限於RSRP、RSRQ、CQI、路徑損耗或時間和頻率偏移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組合。
在此描述了用於發現信號接受的方法和裝置。酬載可與發現信號相關聯。CRC可在信號傳輸時得以執行,並且可用於在接收時檢查信號完整性。可替換地,發現信號可不包括任意CRC(例如PRACH信號),並且信號確認可基於度量閥值(例如在此描述的那些)得以確定。
發現信號可包括在接受前檢查的一個或若干參數。可檢查組關係或發現優先順序(例如如果接收機識別組成員關係,它可停止並不接受發現信號,還可終止發現過程)。可在發現信號中設定的優先順序可低於在接收機處設定的當前最小等級(例如因為它的電池等級可能已經很低)。在該情況下,接收機可終止該過程。
在此描述的方法可組合以取得最終決定。這些接受標準可被用於信號確認決策和/或用於裝置較高層過程或應用。
儘管以上以特定的組合描述了特徵和元素,但是一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每個特徵或元素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的特徵和元素任意組合地使用。此外,在此描述的實施例可在包括在由電腦或處理器執行的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電腦程式、軟體或韌體中實現。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包括電子信號(通過有線或無線連接傳送)和電腦可讀儲存媒體。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的示例包括但不限制為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暫存器、快取記憶體、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磁性媒體(例如內部硬碟和可移除磁片)、磁光媒體和諸如CD-ROM盤和數字通用碟片(DVD)這樣的光媒體。與軟體相關聯的處理器可用來實現在WTRU、UE、終端、基地台、Node-B、eNB、HNB、HeNB、AP、RNC、無線路由器或任何主機電腦中使用的射頻收發器。
100...通訊系統
102、102a、102b、102c、102d...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
104...無線電存取網路(RAN)
106...核心網路
108...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STN)
110...網際網路
112...其他網路
114a、114b...基地台
116...空中介面
118...處理器
120...收發器
122...發射/接收元件
124...揚聲器/麥克風
126...數字鍵盤
128...顯示器/觸控板
130...不可移動記憶體
132...可移動記憶體
134...電源
136...全球定位系統(GPS)晶片組
138...週邊設備
140a、140b、140c...e節點B
142...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144...服務閘道
146...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
200、250...網路
205、260...可發現裝置
210、255...監視裝置
215、265...尋求裝置
230、280...可發現期間
240、290...監視期間
305...上行鏈路(UL)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過程
310、315...發現影響方案
ACK...肯定確認
D2D...裝置對裝置
DL...下行鏈路
eNB...演進型節點B
FDD...分頻多工
NACK...否定確認
OF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FDMA)
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
PDCCH...動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PDSCH...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
PHICH...物理HARQ指示符通道
PLMN...公共陸地移動網路
PRACH...物理隨機存取通道
PRB...物理資源塊
PSS...主同步信號
PUCCH...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PUSCH...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
RB...資源塊
SC-FDMA...單載波FDMA
SRS...探測參考信號
SSS...輔同步信號
S1、X2...介面
Zadoff-Chu...基序列
更詳細的理解可以從下述結合附圖以示例的方式給出的詳細描述中得到,其中:第1A圖展示了在其中一個或多個公開實施例可得以實現的示例通訊系統;第1B圖展示了可在第1A圖所示的通訊系統中使用的示例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第1C圖展示了可在第1A圖所示的通訊系統中使用的示例無線電存取網路和示例核心網路;第2A圖和第2B圖示出了對網路參數的可發現和監視狀態影響的示例;第3圖示出了對上行鏈路(UL)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的發現過程影響的示例;第4圖示出了帶內分配的公共陸地移動網路(PLMN)專用發現通道的示例;第5圖示出了帶外分配的公共發現通道的示例;第6圖示出了通過UL帶內分時多工(TDM)分配的發現通道的示例;第7A圖和第7B圖示出了用於發現信號設計的長期演進(LTE)信號屬性;第8圖示出了裝置對裝置(D2D)下行鏈路(DL)或上行鏈路(UL)同步的示例;第9圖示出了使用網路定義的時間窗的分散式D2D同步策略的示例;和第10圖示出了尋求裝置匿名保護(device anonymity preservation)的示例。
205...可發現裝置
210...監視裝置
215...尋求裝置
D2D...裝置對裝置
eNB...演進型節點B
Claims (20)
- 一種用於一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執行裝置對裝置(D2D)發現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所述WTRU向另一個WTRU或一網路發送發現請求,以發起用於執行一服務的射頻(RF)鄰近檢測的一發現過程,其中所述發現請求包括至少一個發現標識;和所述WTRU對一發現回應監視一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WTRU具有一可發現狀態或一監視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WTRU接收用於一D2D通道的一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WTRU中的一應用觸發一服務恢復過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現請求還包括基於一安全上下文或所述WTRU的一電池等級的一狀態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現請求還包括對一臨時發現過程識別符的一參考,以指示所述發現請求是否是一經拒絕請求的一重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WTRU向所述另一個WTRU或所述網路發送一發現報告消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現請求還包括與指示RF發現的一最大範圍的一功率等級相關聯的一發現類別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現請求還包括與相應於公共服務應用的服務相關聯的發現類別參數。
- 一種用於一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執行裝置對裝置(D2D)發現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所述WTRU從另一個WTRU或一網路接收用於射頻(RF)鄰近檢測的一配置,其中所述配置與服務相關聯並且包括一發現過程識別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於RF鄰近檢測的該配置在一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上通過專用信令被接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於RF鄰近檢測的配置在發現共用通道(DISCH)上被接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DISCH上接收與一RF鄰近檢測配置相關聯的至少一個服務標識、有效性資訊和一測量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所述至少一個服務標識、所述有效性資訊和所述測量配置的一傳輸使用一特定無線電網路臨時標識(RNTI)和子訊框定時而由一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排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WTRU確定一資源的一有效時間以在所述資源上發起一RF鄰近檢測信號的傳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WTRU確定一資源的有效時間以使用所述測量配置在所述資源上發起一RF鄰近檢測信號的接收。
- 一種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該WTRU包括: 一發射機,被配置為向另一個WTRU或一網路發送一發現請求以發起用來執行一服務的射頻(RF)鄰近檢測的一發現過程,其中所述發現請求包括至少一個發現標識;和 一接收機,被配置為對一發現回應監視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接收機被配置為接收用於一裝置對裝置(D2D)通道的一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發現請求還包括基於一安全上下文或所述WTRU的一電池等級的一狀態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發現請求進一步包括對一臨時發現過程識別符的一參考,以指示所述發現請求是否是一經拒絕的請求的一重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92556P | 2012-08-23 | 2012-08-23 | |
US61/692,556 | 2012-08-23 | ||
US201361752830P | 2013-01-15 | 2013-01-15 | |
US61/752,830 | 2013-01-15 | ||
US201361863260P | 2013-08-07 | 2013-08-07 | |
US61/863,260 | 2013-08-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24441A true TW201424441A (zh) | 2014-06-16 |
TWI621371B TWI621371B (zh) | 2018-04-11 |
Family
ID=4912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9989A TWI621371B (zh) | 2012-08-23 | 2013-08-22 | 執行裝置對裝置發現方法及裝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843986B2 (zh) |
EP (2) | EP2888922B1 (zh) |
JP (2) | JP6031610B2 (zh) |
KR (4) | KR102461556B1 (zh) |
CN (2) | CN110062371B (zh) |
CA (1) | CA2882856C (zh) |
SG (1) | SG11201501291WA (zh) |
TW (1) | TWI621371B (zh) |
WO (1) | WO2014031829A2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9551B (zh) * | 2014-12-07 | 2016-09-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將網路流量卸載至點對點通訊之方法 |
TWI577196B (zh) * | 2015-01-09 | 2017-04-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鄰近要求驗證方法、使用此方法的使用者設備、身份要求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網路實體 |
TWI578813B (zh) * | 2014-08-07 | 2017-04-11 | 英特爾Ip公司 | 用於針對多載波致能行動裝置的近接服務之系統、方法與裝置 |
TWI589166B (zh) * | 2014-08-07 | 2017-06-21 | 英特爾智財公司 | 用於細胞間裝置對裝置(d2d)搜索的裝置對裝置同步信號傳輸的資源配置及用戶設備(ue)行為 |
TWI589172B (zh) * | 2014-08-07 | 2017-06-21 | 英特爾智財公司 | 用於裝置對裝置(d2d)探索的資源分配技術 |
TWI609593B (zh) * | 2015-04-09 | 2017-12-2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
TWI665934B (zh) * | 2014-09-25 | 2019-07-11 |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無線通信系統中由d2d終端接收鄰近細胞之信號的方法及裝置 |
TWI675338B (zh) * | 2016-01-25 | 2019-10-21 |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 基於行動終端p2p的信用支付方法及裝置 |
TWI747030B (zh) * | 2018-08-24 | 2021-11-21 | 美商高通公司 | 用於下一代wi-fi 通道的掃瞄增強 |
US11227279B2 (en) | 2016-01-25 | 2022-01-18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Credit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card emul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
US11647379B2 (en) | 2018-08-10 | 2023-05-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xposure of monitoring event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267715A3 (en) * | 2010-05-06 | 2018-05-02 | Koninklijke KPN N.V. |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deactivating or activating a cell in such a network |
GB2496908B (en) | 2011-11-28 | 2017-04-26 | Ubiquisys Ltd | Power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system |
CN103313301A (zh) | 2012-03-16 | 2013-09-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报告测量以及报告测量结果的方法和装置 |
EP2832150B1 (en) | 2012-03-25 | 2017-11-22 | Intucell Lt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154267B2 (en) * | 2012-07-02 | 2015-10-06 | Intel Corporatio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JP5886968B2 (ja) * | 2012-08-28 | 2016-03-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US10623938B2 (en) * | 2012-09-06 | 2020-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based peer discovery |
US9826382B2 (en) * | 2012-09-11 | 2017-11-2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Proximity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s |
GB2506363A (en) * | 2012-09-26 | 2014-04-02 | Broadcom Corp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retransmissions of wireless signals |
GB2506389B (en) * | 2012-09-27 | 2015-02-25 | Broadcom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
US9924503B2 (en) * | 2012-10-09 | 2018-03-20 | Snu R&Db Found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496948B2 (en) * | 2012-10-19 | 2022-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hoc/network assisted de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3781177B (zh) * | 2012-10-19 | 2018-10-3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
IL222709A (en) | 2012-10-25 | 2016-02-29 | Intucell Ltd | A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s cells in solar systems |
US9307521B2 (en) * | 2012-11-01 | 2016-04-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quasi co-location assumption of antenna ports for PDSCH of transmission mode 10 for LTE advanced |
US9532224B2 (en) * | 2012-11-05 | 2016-12-2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
CN104885552A (zh) * | 2012-11-06 | 2015-09-02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JP6028038B2 (ja) * | 2012-11-07 | 2016-11-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プロセッサ |
US9167444B2 (en) | 2012-12-04 | 2015-10-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managing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
US9014004B2 (en) | 2012-12-04 | 2015-04-2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managing load balance in a cellular heterogeneous network |
KR101988506B1 (ko) | 2012-12-14 | 2019-09-3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906266A (zh) * | 2012-12-31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
US20150333813A1 (en) * | 2013-01-06 | 2015-11-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
WO2014109968A1 (en) * | 2013-01-09 | 2014-07-17 | Ntt Docomo, Inc. | Secure radio access with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173089B2 (en) * | 2013-01-10 | 2015-10-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llocation of device id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
GB2509912B (en) * | 2013-01-16 | 2018-08-15 | Sony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313607B2 (en) | 2013-01-18 | 2016-04-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assisted UE detection in direct mode UE-to-UE communication |
US20140204847A1 (en) * | 2013-01-18 | 2014-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assisted d2d communication using d2d capability information |
US10212646B2 (en) * | 2013-01-25 | 2019-02-19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cell discovery |
US20140211705A1 (en) * | 2013-01-28 | 2014-07-31 |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US9967727B2 (en) * | 2013-02-22 | 2018-05-0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and traffic routing |
IL224926A0 (en) | 2013-02-26 | 2013-07-31 | Valdimir Yanover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cellphone network |
US9402262B2 (en) * | 2013-03-14 | 2016-07-26 | Fujitsu Limited |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EP2782409A1 (en) * | 2013-03-20 | 2014-09-2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Deterministic UE behaviour for CSI/SRS Reporting during DRX |
CN104322105A (zh) * | 2013-03-22 | 2015-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识别方法和装置 |
KR102045332B1 (ko) * | 2013-03-26 | 2019-11-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랜을 이용해서 트래픽을 오프 로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5738338B2 (ja) * | 2013-03-29 | 2015-06-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
US9467267B2 (en) * | 2013-04-05 | 2016-10-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between more than two operators |
KR20160002710A (ko) * | 2013-04-08 | 2016-0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근접성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서비스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170987B1 (ko) * | 2013-04-09 | 2020-10-2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974066B2 (en) * | 2013-05-01 | 2018-05-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4144446A (zh) * | 2013-05-10 | 2014-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无线访问节点服务质量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KR102215406B1 (ko) * | 2013-05-16 | 2021-02-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망에서 디스커버리 기법 |
WO2014196771A1 (ko) * | 2013-06-03 | 2014-12-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단말의 발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9814037B2 (en) * | 2013-06-28 | 2017-11-07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fficie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FDD system by exploiting uplink-downlink correspondence |
US10531431B2 (en) * | 2013-07-02 | 2020-0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
GB2518584B (en) | 2013-07-09 | 2019-12-25 | Cisco Tech Inc | Power setting |
KR102026792B1 (ko) * | 2013-07-12 | 2019-09-3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탐색 수행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사용하는 단말 |
US9480007B2 (en) * | 2013-07-26 | 2016-10-2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small cell discovery |
US9584985B2 (en) | 2013-07-30 | 2017-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a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using an MBMS relay device |
JP2016532362A (ja) * | 2013-07-31 | 2016-10-13 | テレコム・イタリア・エッセ・ピー・アー |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管理 |
US9326122B2 (en) | 2013-08-08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
US9762306B2 (en) * | 2013-08-08 | 2017-09-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 downtilt adjustment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
US9854506B2 (en) | 2013-08-08 | 2017-1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for asynchronous LTE deployments |
TWI612839B (zh) * | 2013-08-09 | 2018-01-2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
US9532361B2 (en) * | 2013-08-09 | 2016-12-2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to-device for open discovery |
US9451631B2 (en) * | 2013-08-14 | 2016-09-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KR101769387B1 (ko) * | 2013-08-18 | 2017-08-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58876B1 (ko) * | 2013-08-19 | 2019-12-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장치 간 통신에서의 혼잡 상황 해결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64389B1 (ko) * | 2013-08-30 | 2020-01-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포인트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
US9408034B2 (en) * | 2013-09-09 | 2016-08-02 |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Extended area event for network based proximity discovery |
PL3047696T3 (pl) * | 2013-09-18 | 2020-11-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Komunikacja urządzenie-urządzenie pomiędzy urządzeniami do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przy użyciu identyflkatora grupy i identyfikatora aplikacji |
US10117224B2 (en) * | 2013-09-20 | 2018-10-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C subheader for D2D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for public safety |
US9955336B2 (en) * | 2013-09-25 | 2018-04-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iscovery signals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same |
JP6503556B2 (ja) * | 2013-09-26 | 2019-04-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 2015-03-26 | Wu-chi Feng |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
KR20180011871A (ko) * | 2013-09-27 | 2018-02-02 | 코닌클리즈케 케이피엔 엔.브이. | 공공 안전시스템 |
US10299231B2 (en) * | 2013-09-27 | 2019-05-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
EP3057368B1 (en) * | 2013-10-11 | 2019-07-17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699689B2 (en) * | 2013-10-18 | 2017-07-04 | Daniel A. Katz | Communication of plain information during channel access |
EP3063964B1 (en) * | 2013-10-28 | 2021-11-24 | Koninklijke KPN N.V. |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ntrol in a wide area network |
CN104581613B (zh) * | 2013-10-29 | 2019-07-30 | 索尼公司 | 增强用户装置之间的邻近服务发现的方法及设备 |
US10631162B2 (en) * | 2013-10-30 | 2020-04-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681409B2 (en) * | 2013-10-30 | 2017-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wireless devices for enabling synchronization in D2D communications |
CN104602245B (zh) * | 2013-10-31 | 2019-10-22 | 索尼公司 | 增强邻近服务设备到设备发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5874866B (zh) * | 2013-11-01 | 2021-04-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分配资源和发送/接收资源分配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KR102119247B1 (ko) * | 2013-11-01 | 2020-06-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2 단계 탐색 절차 |
CN104618985B (zh) * | 2013-11-01 | 2019-09-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发现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US20150131529A1 (en) * | 2013-11-14 | 2015-05-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rver aided nan cluster merging |
US9414310B2 (en) | 2013-11-27 | 2016-08-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ll cell power control in an enterprise network environment |
US20160278069A1 (en) * | 2013-11-29 | 2016-09-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qos-differentia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5080484A1 (ko) * | 2013-11-29 | 2015-06-04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686736B2 (en) | 2014-01-17 | 2017-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to improv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search |
US9609581B2 (en) * | 2014-01-21 | 2017-03-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rameters for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
KR101918830B1 (ko) | 2014-01-29 | 2018-11-14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검색 또는 통신을 위한 리소스 선택 |
US10390288B2 (en) * | 2014-01-30 | 2019-08-20 | Lg Electronics Inc. | D2D opera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EP3107230B1 (en) * | 2014-02-13 | 2020-06-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5191458B (zh) * | 2014-02-27 | 2019-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5133816A1 (ko) * | 2014-03-04 | 2015-09-11 | 엘지전자(주)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탐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116251A4 (en) * | 2014-03-07 | 2017-08-02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management server, and user terminal |
US9655163B2 (en) * | 2014-03-11 | 2017-05-16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evice-to-device (D2D)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509386B1 (en) * | 2014-03-18 | 2021-07-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 prose server and coresponding methods for updating a prose application code |
CN106233668B (zh) | 2014-03-18 | 2019-11-05 | 夏普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和方法 |
JP6755181B2 (ja) * | 2014-03-18 | 2020-09-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レス端末装置間通信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CN104936292B (zh) * | 2014-03-18 | 2019-02-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用于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CN110769496B (zh) | 2014-03-19 | 2022-07-0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Wtru及由wtru执行的方法 |
US9813910B2 (en) * | 2014-03-19 | 2017-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vention of replay attack in long term evolution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
JP6426358B2 (ja) * | 2014-03-20 | 2018-11-2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送信タイミング情報送信方法、及び発見信号送信方法 |
US9629145B2 (en) | 2014-03-20 | 2017-04-18 | Intel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
CN104936165A (zh) * | 2014-03-20 | 2015-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覆盖状况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660146B2 (en) * | 2014-03-21 | 2020-05-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priority |
US10064053B2 (en) * | 2014-03-21 | 2018-08-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uthentica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
US9578484B2 (en) * | 2014-03-24 | 2017-02-2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payload size for D2D discovery |
US9888519B2 (en) * | 2014-03-24 | 2018-0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D2D transmission in connected state |
WO2015147811A1 (en) * | 2014-03-26 | 2015-10-01 |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 Policy synchroniz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
US10111231B2 (en) * | 2014-03-28 | 2018-10-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5149266A1 (en) * | 2014-04-01 | 2015-10-08 | Sony Corporation | Unified header design for discovery messages |
CN104980912B (zh) * | 2014-04-11 | 2019-10-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roSe临时标识的通知与更新方法和装置 |
US10237717B2 (en) | 2014-04-13 | 2019-03-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ximity-based notif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WO2015160158A1 (ko) * | 2014-04-13 | 2015-10-22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단말 그룹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5850218B (zh) | 2014-04-22 | 2019-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通信的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3139687A4 (en) | 2014-04-30 | 2017-1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CN105025462A (zh) * | 2014-04-30 | 2015-1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授权处理方法、装置、近距离服务器、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
EP3138335B1 (en) | 2014-05-01 | 2023-12-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6465353A (zh) * | 2014-05-08 | 2017-02-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基站及处理方法 |
US10506604B2 (en) | 2014-05-08 | 2019-1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KR101804927B1 (ko) * | 2014-05-08 | 2017-12-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신호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661653B2 (en) | 2014-05-08 | 2017-05-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vice 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
KR20150128515A (ko) * | 2014-05-09 | 2015-1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D2d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디스커버리 및 시그널링 관련 기법 |
EP3140980B1 (en) * | 2014-05-09 | 2020-08-19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enabling usage of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
EP2942993B1 (en) * | 2014-05-09 | 2020-03-25 | Sun Patent Trust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discovery transmission |
US9876767B2 (en) * | 2014-05-09 | 2018-01-23 | Alcatel Lucent | Secure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KR102319182B1 (ko) * | 2014-05-09 | 2021-10-2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D2D(Device to Device)통신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51610B2 (en) * | 2014-05-09 | 2018-08-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
WO2015172151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An extensible solu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message size |
WO2015170937A1 (en) | 2014-05-09 | 2015-11-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d2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US20170086238A1 (en) * | 2014-05-15 | 2017-03-23 | Lg Electronics Inc. | As-nas interaction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504148B2 (en) | 2014-05-23 | 2019-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relaying of discovery information |
US10142847B2 (en) * | 2014-05-23 | 2018-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cure relay of discovery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EP3512268B1 (en) * | 2014-06-17 | 2021-11-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synchronizing signal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US9655102B2 (en) | 2014-06-20 | 2017-05-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967131B2 (en) | 2014-06-27 | 2018-05-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ement by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471787B (zh) * | 2014-06-28 | 2019-12-1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获取对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邻近服务的授权 |
US20150382289A1 (en) * | 2014-06-28 | 2015-12-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Obtaining Authorization to Use Proximity Servi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439147B2 (en) * | 2014-06-30 | 2016-09-0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chanisms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NAN devices |
US20160014794A1 (en) * | 2014-07-08 | 2016-01-14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883320B2 (en) | 2014-07-21 | 2018-01-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quest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5451153B (zh) * | 2014-07-28 | 2019-02-01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ProSe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576314B (zh) | 2014-08-01 | 2020-06-12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用于d2d通信的传输定时控制 |
US9882698B2 (en) | 2014-08-04 | 2018-01-30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AU2015301066B2 (en) | 2014-08-06 | 2019-02-0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10225810B2 (en) * | 2014-08-06 | 2019-03-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702942B2 (ja) * | 2014-08-06 | 2020-06-03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プリエンプションおよびアクセス制御 |
EP3178173A4 (en) * | 2014-08-07 | 2018-03-14 | Intel Corporation | Packet data unit mapping into time resource pattern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5451338B (zh) | 2014-08-07 | 2019-05-21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降低d2d带内干扰对蜂窝传输的影响的方法 |
EP2983387A1 (en) * | 2014-08-07 | 2016-02-10 | Alcatel Lucent | Facilitating direct user equipment to us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
WO2016021703A1 (ja) * | 2014-08-08 | 2016-02-1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
CN105338639A (zh) | 2014-08-08 | 2016-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设备到设备资源池测量及上报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6021702A1 (ja) * | 2014-08-08 | 2016-02-1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 |
US9614915B2 (en) * | 2014-08-18 | 2017-04-04 | Google Inc. | Seamless peer to peer internet connectivity |
US10284386B2 (en) * | 2014-08-28 | 2019-05-07 | Maxlinea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high security mode in a network |
US9402195B2 (en) | 2014-09-07 | 2016-07-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peration of base st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844070B2 (en) | 2014-09-10 | 2017-12-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upling long term evolu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ing from subframe rate procedures |
US10182430B2 (en) * | 2014-09-12 | 2019-01-15 | Nec Corporation |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measurement |
CN105407532B (zh) * | 2014-09-12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装置 |
ES2879377T3 (es) * | 2014-09-19 | 2021-11-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rocedimiento de comunicación y aparato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que soporta la comunicación D2D |
WO2016048069A1 (ko) | 2014-09-24 | 2016-03-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US11265937B2 (en) * | 2014-09-24 | 2022-03-0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evice discovery in a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two types of discovery |
US10681525B2 (en) | 2014-09-25 | 2020-06-0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s for D2D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
US10805891B2 (en) | 2014-09-25 | 2020-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and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D2D system |
EP3200555B1 (en) * | 2014-09-26 | 2020-08-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20160100285A1 (en) * | 2014-10-07 | 2016-04-07 |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Extended Area Event for Network Based Proximity Discovery |
US9408060B2 (en) * | 2014-10-14 | 2016-08-02 | Radius Networks Inc. | Interleaving multiple bluetooth low energy advertisements |
JP6507556B2 (ja) * | 2014-10-16 | 2019-05-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70339679A1 (en) * | 2014-10-21 | 2017-11-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2d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16064450A1 (en) * | 2014-10-23 | 2016-04-28 | Fujitsu Limited |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
JP6520044B2 (ja) * | 2014-10-24 | 2019-05-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
US9729396B2 (en) | 2014-11-04 | 2017-08-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radio access network orchestration |
US9706591B2 (en) * | 2014-11-05 | 2017-07-11 | Intel Corporation | Device to-device (D2D) transmit behavior |
CN104410975B (zh) * | 2014-11-06 | 2018-06-15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和终端 |
JP6110575B2 (ja) | 2014-11-07 | 2017-04-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及び装置 |
EP3217759B1 (en) * | 2014-11-07 | 2020-03-11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JP6731918B2 (ja) * | 2014-11-17 | 2020-07-29 | イート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Eaton Corporation | ドライブインドライブのバルブ装置付き回転流体圧力装置 |
US10171364B2 (en) * | 2014-11-25 | 2019-01-0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2251353B1 (ko) * | 2014-11-25 | 2021-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접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KR102251326B1 (ko) * | 2014-11-25 | 2021-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접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20160157254A1 (en) * | 2014-11-26 | 2016-06-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KR102208438B1 (ko) * | 2014-11-26 | 2021-01-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접 서비스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10212673B2 (en) * | 2014-12-09 | 2019-02-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roximity of UE in D2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791452B2 (en) | 2014-12-17 | 2020-09-29 | Alcatel Lucent | Public safety/security UE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for prose via presence information |
ES2913054T3 (es) * | 2014-12-19 | 2022-05-31 |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 Control de servicios de comunicación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de servicios de proximidad |
US10673852B2 (en) * | 2014-12-23 | 2020-06-02 | Mcafee, Llc | Self-organizing trusted networks |
US20160189439A1 (en) * | 2014-12-24 | 2016-06-30 | Vetco, Inc. | Tri-system smartphone mobile application for outdoor motor sports |
US9998879B2 (en) | 2015-01-08 | 2018-06-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raffic to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devices |
US9801039B2 (en) * | 2015-01-08 | 2017-10-24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data between awareness networking devices |
US9955334B2 (en) | 2015-01-09 | 2018-04-24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performing proximity discovery for network entity and user equipment |
US10219279B2 (en) * | 2015-01-14 | 2019-0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to request increased transmission power limit in an emergency |
WO2016117936A1 (en) | 2015-01-21 | 2016-07-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d2d discovery message transmission |
US9602998B2 (en) | 2015-01-21 | 2017-03-2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n a data link group |
FR3032083A1 (fr) * | 2015-01-23 | 2016-07-29 | Orange | Differentiation de classes de services de proximite dans des messages entre terminaux mobiles |
US9843992B2 (en) | 2015-02-02 | 2017-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ell search for D2D enabled UEs in out of network coverage |
US9820298B2 (en) | 2015-03-09 | 2017-11-14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10327236B2 (en) | 2015-03-09 | 2019-06-1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econdary cell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10182406B2 (en) | 2015-03-09 | 2019-01-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
US10700845B2 (en) | 2015-03-09 | 2020-06-30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econdary cell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
US9820264B2 (en) | 2015-03-09 | 2017-11-14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Data and multicast signal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9936508B2 (en) | 2015-03-13 | 2018-04-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chanisms for association request signaling between IoE devices |
US10057352B2 (en) | 2015-03-13 | 2018-08-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net of everything device relay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
US10542507B2 (en) * | 2015-03-13 | 2020-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very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for user-tracking zon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10200846B2 (en) | 2015-03-24 | 2019-02-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162676A (zh) * | 2015-03-25 | 2016-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中继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
JP6526829B2 (ja) * | 2015-03-30 | 2019-06-05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中継サービスを要求するための通信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10582508B2 (en) | 2015-03-31 | 2020-03-0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
US9668232B2 (en) * | 2015-04-03 | 2017-05-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
US9877334B2 (en) * | 2015-04-05 | 2018-01-23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11641255B2 (en) | 2015-04-05 | 2023-05-02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6163824A1 (ko) * | 2015-04-08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주파수의 선택적 우선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EP3282628B1 (en) * | 2015-04-08 | 2022-06-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lurality of d2d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6161603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igger condition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for relay selection |
WO2016164084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Intel Corporation | Resolving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at a relay user equipment (ue) |
EP3282772B1 (en) | 2015-04-10 | 2021-05-26 | Kyocera Corporation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
CN106160981A (zh) * | 2015-04-10 | 2016-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16163851A1 (ko) * | 2015-04-10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전송 우선 순위 결정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9918314B2 (en) | 2015-04-14 | 2018-03-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plink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WO2016175639A1 (ko) * | 2015-04-30 | 2016-1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EP3289792B1 (en) * | 2015-05-01 | 2020-06-24 | Assa Abloy AB |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
TWI577205B (zh) * | 2015-05-08 | 2017-04-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通訊裝置及服務持續方法 |
JPWO2016181547A1 (ja) * | 2015-05-14 | 2018-02-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20180213385A1 (en) * | 2015-06-02 | 2018-07-26 | Nec Corporation | Wireless terminal apparatu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
US10200177B2 (en) | 2015-06-12 | 2019-02-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cheduling request on a secondary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
US9894681B2 (en) | 2015-06-12 | 2018-02-13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9948487B2 (en) | 2015-06-15 | 2018-04-17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0219308B1 (en) * | 2015-06-18 | 2019-02-26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
US9894626B2 (en) | 2015-06-18 | 2018-0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a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
CN112312314B (zh) | 2015-06-23 | 2024-06-25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邻近服务通信的优先级处理 |
WO2016205991A1 (zh) * | 2015-06-23 | 2016-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
US9844065B2 (en) * | 2015-06-30 | 2017-12-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timizing the reach of a message beacon device |
KR102011823B1 (ko) * | 2015-07-03 | 2019-08-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간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863492B2 (en) * | 2015-07-16 | 2020-1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latenc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10244422B2 (en) | 2015-07-16 | 2019-03-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manage network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wireless backhaul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ditions |
US9648569B2 (en) | 2015-07-25 | 2017-05-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mall cel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US9860852B2 (en) | 2015-07-25 | 2018-01-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mall cel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US10285114B2 (en) * | 2015-07-29 | 2019-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broadcasting service discovery information |
US10341423B2 (en) * | 2015-07-31 | 2019-07-02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using a mobile device |
CN106454927A (zh) * | 2015-08-07 | 2017-02-22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户设备、网络节点和测量方法 |
EP3334207B1 (en) * | 2015-08-07 | 2021-05-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for reception, at a second frequency, and transmission, at a first frequency, of sidelink direct discovery information |
WO2017025145A1 (en) * | 2015-08-13 | 2017-02-16 | Telecom Italia S.P.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inter-plmn proximity services |
ES2897648T3 (es) * | 2015-08-19 | 2022-03-0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trol de uso de UE retransmisor |
KR102513274B1 (ko) | 2015-08-21 | 2023-03-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7034185A1 (en) * | 2015-08-21 | 2017-03-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ilter bank multicarrier modulation-based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WO2017043905A1 (ko) * | 2015-09-12 | 2017-03-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기 |
US10200164B2 (en) | 2015-09-22 | 2019-02-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arrier activ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US10172124B2 (en) | 2015-09-22 | 2019-01-0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arrier selec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CN115767140A (zh) | 2015-09-30 | 2023-03-07 | 索尼公司 |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及传输系统中的传输单元 |
CA3000200C (en) | 2015-10-06 | 2020-10-20 | Kodiak Networks, Inc. | Ptt network with radio condition aware media packet aggregation scheme |
GB2557803B (en) | 2015-10-06 | 2021-07-07 | Kodiak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PTT over LTE |
KR101990753B1 (ko) | 2015-10-17 | 2019-06-20 | 콤캐스트 케이블 커뮤니케이션스 엘엘씨 | 부분 서브프레임 및 전체 서브프레임에서의 제어 채널 구성 |
US9820296B2 (en) | 2015-10-20 | 2017-11-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WO2017075797A1 (zh) * | 2015-11-06 | 2017-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业务服务器 |
US10341833B2 (en) | 2015-11-10 | 2019-07-02 | At&T Mobility Ii Llc | Automatic proximity discovery area technique |
CN106686571B (zh) | 2015-11-11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发现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9888365B2 (en) | 2015-11-23 | 2018-0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based control for the relaying of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messages |
US9826408B2 (en) | 2015-12-07 | 2017-11-2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US10143002B2 (en) | 2016-01-12 | 2018-11-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centraliz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split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
US9813970B2 (en) | 2016-01-20 | 2017-11-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small cell power control and load balancing for high mobility user equipmen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WO2017129287A1 (en) | 2016-01-25 | 2017-08-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mplicit spatial replay protection |
EP3408997B1 (en) | 2016-01-25 | 2022-01-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xplicit spatial replay protection |
CN105681439A (zh) * | 2016-01-29 | 2016-06-1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通信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终端和基站 |
US10420134B2 (en) | 2016-02-02 | 2019-09-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ubframe scheduling in a split medium access control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
US10548121B2 (en) | 2016-02-03 | 2020-01-2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0880921B2 (en) | 2016-02-04 | 2020-12-2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Detection threshold for a wireless network |
US10091697B1 (en) | 2016-02-08 | 2018-10-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itigation of uplink interference with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10694453B2 (en) * | 2016-02-26 | 2020-06-23 | Apple Inc. | Discovery and network access procedures for 5G thing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967910B2 (en) * | 2016-03-03 | 2018-05-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2D communication group |
US20170257751A1 (en) * | 2016-03-05 | 2017-09-07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Off-Network Wireless Mission Critical Session Initiation |
US10306660B2 (en) * | 2016-03-24 | 2019-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chanism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modes in a mesh wide area network |
US10477378B2 (en) * | 2016-04-22 | 2019-11-12 | Blackberry Limited | Wireless network discovery using a MIMO transceiver |
US10098059B2 (en) | 2016-04-29 | 2018-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vering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200992B2 (en) | 2016-05-06 | 2019-02-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Uplink signal starting posi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FR3051273A1 (fr) * | 2016-05-10 | 2017-11-17 | Orange | Technique d'authentification d'un dispositif utilisateur |
CN105979577A (zh) * | 2016-05-11 | 2016-09-28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用户到访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7404723B (zh) * | 2016-05-20 | 2020-08-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
US10645631B2 (en) * | 2016-06-09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vice detection in mixed static and mobile device networks |
US10404794B2 (en) * | 2016-06-21 | 2019-09-03 | Orion Labs | Discovery and formation of local communication group |
DE112016007007T5 (de) | 2016-06-22 | 2019-03-07 | Intel Corporation |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vollduplex-disposition |
US10098066B2 (en) | 2016-06-27 | 2018-10-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Auxiliary back-off to avoid battery and network resource depletion in variable network conditions |
WO2018004677A1 (en) * | 2016-07-01 | 2018-01-0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in internet-of-things devices |
US10469260B2 (en) | 2016-07-08 | 2019-11-0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ultiple cryptographic key generation for two-way communication |
US10411888B2 (en) | 2016-07-08 | 2019-09-1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ryptography method |
US10433166B2 (en) | 2016-07-08 | 2019-10-0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ryptography using RF power measurement |
WO2018015062A1 (en) | 2016-07-18 | 2018-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oc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counters of grid cells |
CN107645392B (zh) * | 2016-07-20 | 2020-07-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户设备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0631271B2 (en) * | 2016-08-25 | 2020-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10389467B2 (en) * | 2016-08-26 | 2019-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 channel (PCICH) |
US10375562B2 (en) * | 2016-08-31 | 2019-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xchanging a recommendation of a set of D2D rat types for a proximity-based service and searching for a binary code that identifies a proximity-based service on at least one D2D rat type in accordance with a D2D rat sequence |
WO2018052343A1 (en) * | 2016-09-13 | 2018-03-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dentification of neighboring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7872293B (zh) | 2016-09-28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0635619B2 (en) * | 2016-10-12 | 2020-04-28 | Cirrus Logic, Inc. | Encoding for multi-device synchronization of devices |
US11147062B2 (en) | 2016-10-14 | 2021-10-12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
US20180124831A1 (en) | 2016-10-29 | 2018-05-03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Dual connectivity scheduling request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
US10848977B2 (en) | 2016-11-02 | 2020-11-24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Dual connectivity with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
US10292012B1 (en) * | 2016-10-31 | 2019-05-14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Reverse locationing with Bluetooth angle of arrival (AoA) |
CN117134867A (zh) | 2016-11-02 | 2023-11-2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接收机带宽适配 |
US10560264B2 (en) | 2016-11-08 | 2020-02-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ryptographic key creation using optical parameters |
GB2556090B (en) * | 2016-11-18 | 2019-07-17 | Bluwireless Tech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554188B1 (en) * | 2016-12-20 | 2021-07-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
US10264595B2 (en) | 2016-12-21 | 2019-04-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ffic-priority based silencing technique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WO2018112895A1 (zh) * | 2016-12-23 | 2018-06-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及域主节点 |
CN110495213B (zh) * | 2017-01-04 | 2022-01-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邻居关系建立的无线电网络节点、网络节点、无线装置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
US9942815B1 (en) * | 2017-01-17 | 2018-04-10 | Mbit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determination of a base station at a client device |
EP3562261B1 (en) * | 2017-01-26 | 2023-09-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la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KR102001366B1 (ko) * | 2017-03-02 | 2019-07-19 | 어보브반도체 주식회사 | 복수 기기의 저전력블루투스 연결방법 |
WO2018194202A1 (ko) * | 2017-04-21 | 2018-10-25 | 엘지전자(주) | V2x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
CN107104798B (zh) * | 2017-04-28 | 2020-03-03 | 郭铮铮 | 一种基于无连接通信验证的信息传递方法 |
US10820225B2 (en) * | 2017-05-05 | 2020-10-2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ACH preamble o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9006747A1 (en) * | 2017-07-07 | 2019-01-10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SURVEY SIGNAL |
CN107318034B (zh) * | 2017-07-14 | 2019-11-05 | 杭州弘易科技有限公司 | 互动视频展示方法和装置 |
US10834719B2 (en) * | 2017-08-01 | 2020-11-10 | Ne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first terminal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system |
EP3447966B1 (en) * | 2017-08-25 | 2020-12-02 |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active traffic restoration in a network |
CN111052855A (zh) * | 2017-09-08 | 2020-04-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能力信息通知方法 |
KR102455266B1 (ko) * | 2017-10-17 | 2022-10-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외부 전자 장치에 대한 데이터 통신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
CN108280876A (zh) * | 2018-01-23 | 2018-07-13 | 赵毅勇 | 一种基于动态三维模型场景式虚拟展现的工业监控系统 |
US11343666B2 (en) * | 2018-02-13 | 2022-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aveform design of discovery signals |
US10841781B2 (en) | 2018-02-13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very preamble content for a device discovery procedure |
EP3531580B1 (en) | 2018-02-21 | 2021-08-11 |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dynamically the operation of an optical network |
US11457508B2 (en) | 2018-04-30 | 2022-09-27 | Apple Inc. | Message mapping via frequency and/or time indexing |
DE102019206080A1 (de) | 2018-04-30 | 2019-10-31 | Apple Inc. | Message mapping über frequenz- und/oder zeitindexierung |
US11889514B2 (en) * | 2018-06-28 | 2024-01-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s and scheduling requests for new radio vehicle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s |
JP6867338B2 (ja) * | 2018-07-25 | 2021-04-28 |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サケユイチア | インター・オペレータd2dオペレーション |
EP3834470A4 (en) * | 2018-08-09 | 2022-04-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FOR COMMUNICATION BY SECONDARY LINK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9032808B (zh) * | 2018-08-10 | 2021-09-24 | 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云计算系统 |
CN111201834B (zh) * | 2018-09-18 | 2023-04-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使用侧链路发现消息的装置发现 |
CN112771942B (zh) * | 2018-09-28 | 2024-05-24 | 索尼集团公司 | 发现信令的方法、相关网络节点和相关无线电子设备 |
EP3900201A1 (en) * | 2018-12-17 | 2021-10-27 | IDAC Holdings, Inc. | Communication in a resonance magnetic coupled system |
CN109947238B (zh) * | 2019-01-17 | 2020-07-1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wifi的非合作式手势识别的方法 |
CN111263465B (zh) * | 2019-02-01 | 2021-12-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11432132B2 (en) * | 2019-02-14 | 2022-08-3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Dropping extraneous discovery messages |
CN112789941B (zh) | 2019-04-30 | 2023-12-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418345B (zh) * | 2019-07-25 | 2022-08-19 |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US11115894B2 (en) | 2019-08-14 | 2021-09-0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anaging FTM frames of WLAN RTT bursts |
JP6820568B2 (ja) * | 2019-09-30 | 2021-01-27 |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P4274369A3 (en) * | 2019-10-03 | 2024-05-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 to device service discovery via a relay device |
KR102283839B1 (ko) * | 2019-10-31 | 2021-07-30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동적 스케줄링 요청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11632665B2 (en) * | 2019-11-06 | 2023-04-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ximity services session authorization and provisioning support over a 5G system |
EP4111813A1 (en) * | 2020-02-24 | 2023-01-0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A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nagement of sidelink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US11122525B1 (en) * | 2020-06-24 | 2021-09-14 |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 Wireless channel access and power adjust access requests |
US11477848B2 (en) * | 2020-06-29 | 2022-10-1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Disseminating alerts or other notifications using ProSe direct discovery signaling |
CN113949994B (zh) * | 2020-07-16 | 2022-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临近服务通信方法、管理网元、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
CN111865724B (zh) * | 2020-07-28 | 2022-02-08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视频监控设备信息采集控制实现方法 |
US11843997B2 (en) * | 2020-08-18 | 2023-12-12 | Apple Inc. | Network slicing framework for time-sensitive peer-to-peer networking |
US11489953B2 (en) | 2020-09-18 | 2022-11-01 | Shenzhen Fugui Precision Ind. Co., Ltd. | Personnel contact history record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US11470059B2 (en) * | 2020-10-14 | 2022-10-11 |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a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16939553A (zh) * | 2022-03-29 | 2023-10-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US20240257134A1 (en) * | 2023-02-01 | 2024-08-01 | Jpmorgan Chase Bank, N.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threat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in point-of-sale termina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05091A (en) | 1959-04-24 | 1961-10-17 | Thomas F Cote | Adjustable flashlight holder |
US3605625A (en) | 1968-09-27 | 1971-09-20 | Tamper Inc | Curve liners |
GB0223498D0 (en) * | 2002-10-09 | 2002-11-13 | Nokia Corp |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mobile station |
US7640546B2 (en) * | 2004-01-16 | 2009-12-29 | Barclays Capita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ctive devices on network |
US7852799B2 (en) * | 2004-01-20 | 2010-12-14 | Qualcomm, Inc. | Network using randomize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
US8005091B2 (en) * | 2007-07-10 | 2011-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hybrid connection identifications (IDs) for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
US7961708B2 (en) | 2007-07-10 | 2011-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ing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identifiers in peer discovery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
US9198017B2 (en) | 2008-05-19 | 2015-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frastructure assiste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
US8554200B2 (en) * | 2008-09-12 | 2013-10-08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320067B2 (en) | 2008-11-24 | 2016-04-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
US8493887B2 (en) * | 2008-12-30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
US8605625B2 (en) | 2009-04-02 | 2013-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20150079997A (ko) * | 2009-06-19 | 2015-07-08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홈 노드 b를 탐지하고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8769108B2 (en) * | 2009-06-24 | 2014-07-01 | Intel Corporation | Peer-to-peer negoti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432818B2 (en) * | 2010-02-11 | 2016-08-3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8812657B2 (en) | 2010-04-15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
US9485069B2 (en) * | 2010-04-15 | 2016-1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
US9351143B2 (en) * | 2010-06-01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homed peer-to-peer network |
KR20150092359A (ko) | 2010-06-23 | 2015-08-12 |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이벤트-트리거식 피어 발견 |
US10250678B2 (en) * | 2010-07-07 | 2019-04-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modes for peer discovery |
US9503833B2 (en) * | 2011-03-23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provisioning of mobile entities for peer-to-peer service |
CN103563332B (zh) * | 2011-05-24 | 2016-10-19 | 阿瓦亚公司 | 社交媒体身份发现和映射 |
CN102883404B (zh) * | 2011-07-14 | 2015-07-0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实现机器对机器业务的方法、m2m终端、ap和系统 |
GB2494460B (en) * | 2011-09-12 | 2013-10-23 | Renesas Mobile Corp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procedure |
WO2013049959A1 (en) * | 2011-10-02 | 2013-04-11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Signaling for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0034317B2 (en) * | 2011-10-24 | 2018-07-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wing base station to support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D2D device to efficiently transmit D2D communication request signal |
WO2013073915A1 (ko) * | 2011-11-18 | 2013-05-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통신 요청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GB2497589A (en) * | 2011-12-16 | 2013-06-19 | Renesas Mobile Corp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095220A1 (en) * | 2011-12-20 | 2013-06-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unca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
CN104054282B (zh) * | 2012-01-18 | 2018-02-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装置对装置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US9295094B2 (en) * | 2012-05-07 | 2016-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US9019913B2 (en) * | 2012-05-21 | 2015-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2D system information to a UE served by a home evolved Node-B |
US9084241B2 (en) * | 2012-05-21 | 2015-07-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US8849203B2 (en) * | 2012-06-27 | 2014-09-30 | Alcatel Lucent | Discovering proximity devices in broadband networks |
US9154267B2 (en) * | 2012-07-02 | 2015-10-06 | Intel Corporatio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US9867026B2 (en) * | 2012-07-18 | 2018-01-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discovering device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ES2440170B1 (es) * | 2012-07-27 | 2015-03-11 | Telefonica Sa | Metodo para implementar un mecanismo de equilibrado de carga de celula en redes inalambricas |
CN104126317B (zh) * | 2013-01-14 | 2019-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的注册方法、近距离业务服务器和移动管理实体 |
TWI641283B (zh) * | 2013-01-16 | 2018-11-1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與裝置對裝置(d2d)訊號發送相關聯的方法及無線傳輸/接收裝置 |
US9706481B2 (en) * | 2013-03-15 | 2017-07-1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power frequency hopping for D2D discovery |
US9398438B2 (en) * | 2013-05-10 | 2016-07-1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nfiguration for D2D open discovery |
JP6211698B2 (ja) * | 2013-08-08 | 2017-10-11 |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Lte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近接サービス及びd2dディスカバリのためのシグナリング |
KR20170036744A (ko) * | 2014-09-25 | 2017-04-03 |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 디바이스-대-디바이스(d2d) 발견 메시지의 확률적 송신을 위한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
-
2013
- 2013-08-22 KR KR1020207022212A patent/KR1024615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8-22 CA CA2882856A patent/CA2882856C/en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CN CN201910227376.9A patent/CN11006237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JP JP2015528646A patent/JP60316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KR KR1020217036068A patent/KR10246167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8-22 CN CN201380044165.2A patent/CN10458467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SG SG11201501291WA patent/SG11201501291WA/en unknown
- 2013-08-22 EP EP13759606.0A patent/EP288892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KR KR1020157007341A patent/KR10214460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8-22 TW TW102129989A patent/TWI621371B/zh active
- 2013-08-22 US US13/973,272 patent/US98439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8-22 WO PCT/US2013/056140 patent/WO201403182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8-22 EP EP21208511.2A patent/EP3986083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8-22 KR KR1020227037585A patent/KR10258008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10-24 JP JP2016207583A patent/JP63109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11 US US15/837,876 patent/US10959155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22 US US17/208,636 patent/US11595876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10 US US18/167,519 patent/US1209633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89172B (zh) * | 2014-08-07 | 2017-06-21 | 英特爾智財公司 | 用於裝置對裝置(d2d)探索的資源分配技術 |
US10805926B2 (en) | 2014-08-07 | 2020-10-13 | Apple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ximity services for multi-carrier capable mobile devices |
TWI578813B (zh) * | 2014-08-07 | 2017-04-11 | 英特爾Ip公司 | 用於針對多載波致能行動裝置的近接服務之系統、方法與裝置 |
TWI589166B (zh) * | 2014-08-07 | 2017-06-21 | 英特爾智財公司 | 用於細胞間裝置對裝置(d2d)搜索的裝置對裝置同步信號傳輸的資源配置及用戶設備(ue)行為 |
TWI665934B (zh) * | 2014-09-25 | 2019-07-11 |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無線通信系統中由d2d終端接收鄰近細胞之信號的方法及裝置 |
TWI549551B (zh) * | 2014-12-07 | 2016-09-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將網路流量卸載至點對點通訊之方法 |
US10306450B2 (en) | 2015-01-09 | 2019-05-28 | Acer Incorporated | Proximity request validat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identity request method, and network entity using the same |
TWI577196B (zh) * | 2015-01-09 | 2017-04-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鄰近要求驗證方法、使用此方法的使用者設備、身份要求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網路實體 |
TWI609593B (zh) * | 2015-04-09 | 2017-12-2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
US9992815B2 (en) | 2015-04-09 | 2018-06-0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making handover decis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node thereof |
TWI675338B (zh) * | 2016-01-25 | 2019-10-21 |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 基於行動終端p2p的信用支付方法及裝置 |
US11227279B2 (en) | 2016-01-25 | 2022-01-18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Credit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card emul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
US11238431B2 (en) | 2016-01-25 | 2022-02-01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Credit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card emul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
US11250427B2 (en) | 2016-01-25 | 2022-02-15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Credit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peer-to-peer |
US11270305B2 (en) | 2016-01-25 | 2022-03-08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Credit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peer-to-peer |
US11647379B2 (en) | 2018-08-10 | 2023-05-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xposure of monitoring event |
TWI747030B (zh) * | 2018-08-24 | 2021-11-21 | 美商高通公司 | 用於下一代wi-fi 通道的掃瞄增強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9633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 |
JP7116117B2 (ja)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分散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
JP7215548B2 (ja) | 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分散型制御 | |
WO2021062377A1 (en) | Handling collisions due to multipl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connection reque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