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2839B -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2839B
TWI612839B TW103126698A TW103126698A TWI612839B TW I612839 B TWI612839 B TW I612839B TW 103126698 A TW103126698 A TW 103126698A TW 103126698 A TW103126698 A TW 103126698A TW I612839 B TWI612839 B TW I6128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election
interface
user equipment
devic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6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7538A (zh
Inventor
劉舒慈
蔡宗諭
林烜立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150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8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該使用者設備用以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以及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該使用者設備更用以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用於該使用者設備以進行上述運作。

Description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0001】
本發明關於一種使用者設備及其通訊選擇方法;更具體而言,本發明關於一種用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0002】
隨著無線寬頻網路與行動通訊技術的發展,使用者逐漸習慣以各種行動裝置來處理工作、交際、娛樂等各種層面之事項。對於現有的無線通訊系統而言,使用者設備之間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資料與控制訊號皆須透過基地台及核心網路來處理,這使得現有的無線通訊系統勢必遭遇核心網路壅塞的問題。對此,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通訊這個概念的出現正好回應了這樣的趨勢與需求。裝置對裝置通訊乃指使用者設備可不透過基地台或存取點(Access Point,AP)而直接與目標裝置進行通訊或傳輸資料。相較於傳統上使用者設備必須透過基地台才能通訊的方式,D2D通訊有降低傳輸功率、減少傳輸延遲以及提高空間複用(spatial reuse)效率等優點。
【0003】
不同於傳統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例如藍芽(Bluetooth)、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新一代的D2D通訊技術,例如主導下世代無線通訊網路技術LTE/LTE-A(Long Term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之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提出的LTE D2D通訊技術,因能夠使用合法授權頻譜進行快速、大範圍的鄰近裝置搜尋,並能在基地台控制及協助下直接通訊,近年已越來越受矚目。儘管如此,新一代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仍面臨著各種問題與挑戰。
【0004】
舉例而言,新一代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乃是建構在現有的無線通訊系統架構下,故其必須與現有的無線通訊系統共享既有的無線頻譜資源。然而,傳統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僅能根據單一選擇程序(或單一選擇參數)去篩選欲進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使用者設備,故其不易選出實際需要進行通訊的使用者設備。據此,若新一代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僅能根據單一選擇程序來篩選使用者設備,則無形中將浪費了既有的無線頻譜資源。有鑑於此,如何針對新一代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提供一種有效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技術,確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項重大需求。
【0005】
本發明之一目的乃是針對新一代的裝置對裝置通訊技術提供一種有效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技術。
【0006】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包含一接收介面、一探索介面及一耦接至該接收介面與該探索介面的選擇介面。該接收介面用以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該探索介面用以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該選擇介面用以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07】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一使用者設備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該使用者設備包含一接收介面、一探索介面及一選擇介面。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使該接收介面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
  (B)使該探索介面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以及
  (C)使該選擇介面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08】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具體而言,在進行裝置對裝置通訊前,本發明可接收各種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根據這些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本發明可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然後,根據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本發明可選出至少一適合進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通訊目標。基於上述運作,本發明可根據不同的條件、需求、環境等因素,從多個選擇程序中決定適合的選擇程序,並根據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篩選出適合進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使用者設備,故可有效避免既有的無線頻譜資源。
【0009】
於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的實施方式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更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手段及所達功效。
【0066】
1‧‧‧無線通訊系統
11‧‧‧基地台
110‧‧‧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
13‧‧‧使用者設備
13a-13i‧‧‧使用者設備
131‧‧‧接收介面
133‧‧‧探索介面
135‧‧‧選擇介面
137‧‧‧通訊介面
19‧‧‧基地台
190‧‧‧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
20‧‧‧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
40‧‧‧複數個選擇程序
42‧‧‧被決定的選擇程序
60‧‧‧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
602‧‧‧上層協定
604‧‧‧下層協定
S21、S23、S25‧‧‧步驟
【0010】
以下是針對圖式所記載之簡單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中:
  第1圖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所示無線通訊系統中一使用者設備的一結構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所示使用者設備的一運作示意圖;
  第4圖為第2圖所示使用者設備之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的一示意圖;以及
  第5圖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用於一使用者設備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的一流程圖。
【0011】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的內容,惟以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其所述的環境、應用、結構、流程或步驟方能實施。換言之,以下實施例的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於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的元件皆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各元件之間的尺寸關僅為求容易瞭解,而非用以限制實際實施的比例。
【0012】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簡稱「第一實施例」)為一種無線通訊系統。較佳地,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之長期演進技術的基本架構。所述基本架構乃指符合長期演進技術系列所制定的標準,包含長期演進技術、進階長期演進技術(LTE-advanced)及長期演進技術的前身技術,例如:通用移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或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等等。該無線通訊系統可包含至少一基地台(即一個或複數個基地台)及複數個使用者設備。
【0013】
第1圖為例示上述無線通訊系統的一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無線通訊系統1可包含一基地台11、一基地台19及複數個使用者設備13a-13i。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之長期演進技術的基本架構下,基地台11及基地台19可分別為一演化基地台(eNodeB),而使用者設備13a-13i可分別為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基地台11可具有一訊號涵蓋範圍110,而基地台19可具有一訊號涵蓋範圍190。使用者設備13a、使用者設備13b、使用者設備13c及使用者設備13d位於基地台11之訊號涵蓋範圍110內,而使用者設備13e、使用者設備13f及使用者設備13g位於基地台19之訊號涵蓋範圍190內。另外,使用者設備13h及使用者設備13i所處之地不在任何基地台之涵蓋範圍內。第1圖所示的基地台的數量及其涵蓋範圍、或使用者設備的數量及其所處位置,皆僅為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0014】
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各種資訊可在各個基地台之間相互交流,例如基地台11與基地台19之間。此外,由於使用者設備13a-13i之間可進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且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每一個可選擇地為一具有轉傳功能的中繼器(Relay),故各種資訊亦可在使用者設備13a-13i之間相互交流。因此,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各種資訊(例如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可在基地台11、基地台19與使用者設備13a-13i之間相互交流。
【0015】
具有轉傳功能的中繼器可分為第一類與第二類,且只有第二類能支援使用者設備對網路之中繼(UE-to-Network Relay)。中繼器可具有以下特性:
1.中繼器應傳送所擁有的同步通道、參考符元等等(非基地台識別,而是群組識別);以及
2.使用者設備可直接從該中繼器接收排程資訊(scheduling information)或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饋;此外,可傳送上行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通道品質指標資訊(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確認(Acknowledgement),到該中繼器。
【0016】
若使用者設備13a需要使用者設備13b轉傳資料到其他使用者設備,例如使用者設備13c-13e,使用者設備13b可取得附加資訊以指示使用者設備13a所需的轉傳資訊。這資訊幫助使用者設備13b知道在轉傳過程中可能會牽涉的設備,例如:使用者設備13a及/或使用者設備13b以外的所有設備。這些設備可為使用者設備、具有類似基地台功能的設備、或是一使用者設備群組內與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相關之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可包含幫助使用者設備13b知道取得競爭或排程的所需的資料、以及來自使用者設備13a的各項資料。這些資訊能夠再傳到上層(higher layer)去決定如何管理傳輸(例如傳輸時間序列、發射優先次序、次群組資源分配等等)。此處所指上層可包含但不限於: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裝置對裝置特定層、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及/或無線電連結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
【0017】
在需要分割為次群組(sub-group)的情況下,作為中繼器的使用者設備可有能力處理階級(hierarchical)模式資源分配,若有需要,可分割原始資源為次群組的裝置間通訊使用。使用者設備或作為中繼器的使用者設備也可允許這些資源來建立排程(scheduling)及/或競爭(contention)機制,例如某些資源用以排程,而某些資源用以競爭。或者,使用者設備或作為中繼器的使用者設備也可偵測與使用某些剩餘的資源區塊進行競爭而不需任何分配。
【0018】
使用者設備可在相同的群組裡被選為中繼器,也可藉由與不同的群組協同合作而被選為中繼器,例如可透過競爭機制來探索可能作為中繼器的使用者設備。舉例而言,假設使用者設備13a只能夠與使用者設備13b通訊,則使用者設備13b將作為中繼器以轉傳裝置對裝置資料到其他的使用者設備,例如轉傳到使用者設備13c及/或使用者設備13d。
【0019】
使用者設備可廣播或轉傳其能力(capability)至其他使用者設備。舉例而言,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可為了競爭轉傳有效的資源至全部或特定的使用者設備,而當取得轉傳的認可時可回覆一訊息。上層決策或依序傳遞可用以收集相關資源,而若需要其他使用者設備以較高的優先順序去轉傳或廣播其本身的資訊,也可評估功率的條件可取得較高的優先次序。使用者設備亦可廣播某些緊急事件。使用者設備可藉由高層計數器去估測拒絕的次數,來停止轉傳重複訊息。使用者設備亦可傳送一特定序列去停止傳送或反對競爭序列、使用者設備中繼器容量。
【0020】
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每一個可以是閒置模式(idle mode)或連接模式(connected mode)。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每一個可在透過無線資源控制介面、非存取層介面、或裝置對裝置特定介面,在閒置模式與連接模式之間進行轉換。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每一個可在處於閒置模式或是連接模式時,評估資源以及傳輸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任一個可在處於閒置模式或是連接模式時,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
【0021】
進一步言,一個使用者設備可以是連接模式、或是閒置模式,連接模式可以指「使用者設備跟基地台間的無線電連接」或是「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閒置模式可以指「基地台跟使用者設備間的無線電連接處於閒置模式」或是「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處於閒置模式」。使用者設備跟基地台的無線電連接模式可以是在使用者設備未跟其他使用者設備建立好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也可是在使用者設備跟其他使用者設備建立了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使用者設備跟基地台的無線電閒置模式可以是在使用者設備未跟其他使用者設備建立好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也可是在使用者設備跟其他使用者設備建立了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使用者設備跟使用者設備的無線電連接模式可以是在使用者設備未跟基地台建立好無線電連接,也可是在使用者設備跟基地台建立了無線電連接。使用者設備跟使用者設備的無線電閒置模式可以是在使用者設備未跟基地台建立好裝置跟基地台間無線電連接,也可是在使用者設備跟基地台建立了裝置跟基地台間無線電連接。在一使用者設備跟其他使用者設備之間的裝置對裝置無線電連接進入連接模式後,若該裝置對裝置無線電連不再需要,該使用者設備可直接進入閒置模式。若有省電需求但需要部分裝置對裝置間的無線電連接的功能,也可不直接進入閒置模式,而利用能提供省電功能的模式達到省電的效果,再依據需求切換到連接模式或是閒置模式。由於使用者設備可做裝置對裝置間通訊或是在網路涵蓋範圍下利用基地台協助通訊,因此使用者設備在通訊時,可選擇操作在全雙工模式(full-duplex mode)或是半雙工模式(half-duplex mode)及其相對應的資源設定。
【0022】
第2圖為無線通訊系統1內使用者設備13a-13i中任一個的一結構示意圖,而第3圖為使用者設備13a-13i中任一個的一運作示意圖。為了易於說明,以下將以使用者設備13代表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任一個。如第2圖所示,使用者設備13可包含一接收介面131、一探索介面133、一選擇介面135及一通訊介面137。接收介面131、探索介面133、選擇介面135及通訊介面137彼此之間可直接或間接地電性耦接,且彼此之間可相互通訊及傳遞訊息。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使用者設備13可透過通訊介面137與基地台11、基地台19與其他使用者設備通訊及交換資訊。
【0023】
如第3圖所示,使用者設備13的接收介面131用以接收各種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並提供接收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給選擇介面135。使用者設備13的接收介面131可從無線通訊系統1內的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1或基地台19,接收各種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亦可從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所述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即為無線通訊系統1內的使用者設備。以使用者設備13a為例,其接收介面131可從基地台11、基地台19、或使用者設備13b-13i中的一個、一部分或全部,接收各種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可包含但不限於: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dentification)資訊、使用者設備識別(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relay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資訊、群組識別(group identification)資訊、位置資訊、通道及傳輸狀態(channel and transmission condition)資訊、預配置設定(preconfigured profile)資訊、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之識別資訊、鄰近服務/特性(ProSe services/features)之識別資訊等等。此外,本文提到的使用者設備識別資訊可以是鄰近服務定義的使用者設備識別資訊(ProSe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也可以是由使用者設備識別資訊或是鄰近服務定義的使用者設備識別資訊轉換而成的第一層(layer 1 identification)及/或是第二層識別碼(layer 2 identification)資訊。同樣地,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資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資訊、群組識別資訊可以是其本身的資訊或是由其轉換而成的第一層及/或是第二層識別碼資訊。另外,預配置設定(preconfigured profile)亦可不經由接收介面131接收,選擇介面135可直接參考裝置內的預配置設定(preconfigured profile)資訊來做選擇。上述資訊皆可作為後續選擇程序的判斷依據。
【0024】
使用者設備13的探索介面133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以各種方式探索可與其通訊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並提供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給選擇介面135。以使用者設備13a為例,其探索介面133可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以各種方式進行探索,而被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可能是使用者設備13b-13i中的一個、一部分或全部。
【0025】
在自接收介面131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以及自探索介面133接收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之後,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可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從複數個選擇程序40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42(即決定單一或複數個選擇程序)。接著,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可經由被決定的選擇程序42,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即選出單一或複數個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若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自該等選擇程序40中決定了多個選擇程序42,則其可平行地或依序地經由這些被決定的選擇程序42,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26】
該等選擇程序40可包含一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程序、一使用者設備識別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選擇程序、一群組識別選擇程序、一位置選擇程序、一通道及傳輸狀態選擇程序、一預配置設定選擇程序、移動管理實體識別之選擇程序、鄰近服務/特性識別選擇程序其中的至少二個。該等選擇程序40可分別對應至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所包含的上述各種資訊。然而,該等選擇程序40亦可包含使用者設備13自行界定的其他選擇程序,且不以上述為限。
【0027】
經由前述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會在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把與一特定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只有使用者設備13b-13d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所界定的一特定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相對應,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b-13d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28】
經由前述使用者設備識別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會在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把與一特定使用者設備識別及/或一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只有使用者設備13i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所界定的一特定使用者設備識別及/或一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相對應,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使用者設備識別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i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29】
經由前述群組識別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會在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把與一特定群組識別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只有使用者設備13e-13f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所界定的一特定群組識別相對應,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群組識別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e-13f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30】
經由前述位置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會在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把與一特定位置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界定了一特定位置為基地台19之訊號涵蓋範圍190內,且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只有使用者設備13e-13g位於訊號涵蓋範圍190內,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位置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e-13g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31】
經由前述通道及傳輸狀態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可根據與探索到的各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之間的通道狀態,將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一或多個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只有使用者設備13d滿足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所界定的一特定通道狀態,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通道狀態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d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該特定通道狀態可例如但不限於:使用者設備13與探索到的各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之間的通道狀態呈現出雜訊或干擾小於一門檻值。
【0032】
經由前述通道及傳輸狀態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亦可根據探索到的各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本身的傳輸狀態,將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一或多個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只有使用者設備13e滿足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所界定的一特定傳輸狀態,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通道及傳輸狀態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e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該特定傳輸狀態可例如但不限於:探索到的各個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可確保訊號傳送至使用者設備13a。
【0033】
使用者設備13可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得知其與各個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之間的通道狀態及/或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本身的傳輸狀態。舉例而言,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中與通道及傳輸狀態相關的參數可包含但不限於: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頻寬、次載波、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參考訊號-訊號對干擾雜訊比(Reference Signal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RS-SINR)、訊號對干擾雜訊比、鄰近服務中繼容量(Proximity Services Relay Capacity)、傳輸時情況等等。鄰近服務中繼容量可包含現有的系統容量或具體的特徵。
【0034】
經由前述預配置設定選擇程序,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會根據一預配置設定,把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一個或多個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使用者設備13e的一預配置設定是與使用者設備13f-13g進行通訊,則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在執行前述預配置設定選擇程序時,將可能只把使用者設備13f-13g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35】
倘若使用者設備13的選擇介面135根據被決定的選擇程序42而把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多個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則選擇介面135可進一步為這些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決定一優先順序。使用者設備13a-13i中的每一個可宣告本身的各項資訊(包含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給其他使用者設備,而其他使用者設備可根據這些資訊,建立通訊目標之優先次序,並根據該優先次序選出通訊目標。舉例而言,假設使用者設備13a的選擇介面135把使用者設備13b-13d選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則其可進一步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自訂規則、其他條件、系統/容量資訊及/或測量結果,為使用者設備13b-13d決定一優先順序。順序較高者,將優先作為通訊的目標。
【0036】
第4圖為使用者設備13之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的一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使用者設備13可運作在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且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可包含一上層協定602及一下層協定604。具體而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把使用者設備13進行前述各項運作時所需的通訊協定,區分為一上層及一下層。該上層及該下層分別對應至上層協定602及下層協定604,且該上層與該下層彼此之間可相互交換資訊。舉例而言,該上層可為一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及/或裝置對裝置介面層之上層,而該下層可為一存取層(Access Stratum,AS)。所述存取層可例如但不限於:一無線連結控制層(Radio Link Control layer)、一物理層(physical layer)、一無線資源控制層、一媒體存取控制層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層及/或裝置對裝置介面層之下層等等。物理層可執行例如以下項目:群組搜尋、功率控制、上行同步及上行定時控制、隨機存取相關程序、HARQ相關程序。
【0037】
以使用者設備13執行上述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程序為例,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上層協定602可規範該上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依據優先次序保存一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清單;選擇一特定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要求該下層選擇對應至該特定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針對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評估該下層提供的有效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報告;以及保存一等效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清單。此外,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下層協定604可規範該下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搜索有效的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進行測量以支援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與通道同步以辨識搜尋到的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提供有效的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報告至該上層。
【0038】
以使用者設備13執行上述使用者設備識別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選擇程序為例,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上層協定602可規範該上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控制使用者設備之選擇;保存拒絕登記區域(forbidden registration areas)之清單、群組識別之清單及與其相關且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其中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被允許連上該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群組白名單);以及提供這些清單至該下層。此外,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下層協定604可規範該下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完成支援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選擇所需的測量;對通道進行偵測與同步;在該通道中接收及處理該資訊;轉傳上層系統資訊到該上層;搜尋適合的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無論有無找到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均回覆該上層;以及若找到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則被選以進行連線。
【0039】
另一方面,當要執行使用者辨識之重選(reselection)時,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上層協定602可規範該上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控制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之重選,例如透過保存拒絕登記區域之清單;保存一等效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之清單,並提供該清單給該下層;保存一拒絕登記區域之清單,並提供該清單至該下層;以及保存一群組識別之清單及其相關的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並提供至該下層,其中使用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被允許連上該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群組白名單),。此外,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下層協定604可規範該下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完成支援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之重選所需的測量;對一廣播通道進行偵測與同步;接收並處理廣播資訊;轉傳上層系統資訊至該上層;若發現更適合的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則替換使用者設備及/或中繼使用者設備。
【0040】
以使用者設備13執行上述位置選擇程序為例,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上層協定602可規範該上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登記使用者設備為主動;在一登記區域裡登記該使用者設備存在,例如例常性地或當進入一新的追蹤區域;保存拒絕登記區域之清單;以及關機時消除(deregister)使用者設備之登記。此外,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下層協定604可規範該下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向該上層報告登記區域資訊。
【0041】
以使用者設備13執行上述群組識別選擇程序為例,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上層協定602可規範該上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提供要求以搜尋有效的使用者設備群組;針對群組識別選擇,評估該下層提供的有效使用者設備群組之報告;以及選擇一群組並要求該下層去選擇屬於該群組之使用者設備。此外,在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60下,下層協定604可規範該下層執行例如以下項目:搜尋對應至一群組識別之使用者設備;若發現對應至一群組識別之使用者設備,讀取相關的通道及資訊;報告發現到的使用者設備的群組識別,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廣播一群組識別及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至該上層;在該上層選擇一群組後,選擇屬於該群組之任何使用者設備,其供該群組滿足使用者設備選擇準則;以及給予一指示至該上層告知可以存取。
【0042】
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具有中繼功能之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至少一個通訊。具有中繼功能的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可以是具有中繼功能的一使用者設備。舉例而言,假設使用者設備13b具有中繼功能,而當使用者設備13a無法直接與使用者設備13i-13h進行一裝置對裝置通訊時,使用者設備13a之選擇介面135可把使用者設備13b選擇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而讓使用者設備13a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使用者設備13b與使用者設備13i-13h中的一個或全部進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
【0043】
在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透過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至少一個進行通訊之前或進行通訊的過程中,若該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則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再次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從該等選擇程序40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42(可與前次決定的選擇程序42相同亦可不同),並經由本次被決定的選擇程序42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具有中繼功能的節點作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的中繼而與先前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繼續進行通訊。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亦可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不具有中繼功能的節點作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轉與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該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的原因可例如但不限於:關機、本身的傳輸狀態不佳(例如訊號強度過低或競爭失敗)、與使用者設備13之間的通道狀態不佳(例如干擾或雜訊過大)、因移動而遠離使用者設備13等等。
【0044】
在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之後,若使用者設備13欲與可允許的使用者設備連接,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從允許的使用者設備清單中選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或者從系統資訊或系統設置得知候選的使用者設備,再從候選的使用者設備中選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在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之後,若使用者設備13欲與其他使用者設備連接,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亦可從系統資訊或系統設置得知候選的使用者設備,再從候選的使用者設備中選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45】
在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之後,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傳送一通知至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釋放相對應的裝置對裝置通道(bearer),其中該通知可例如為無線資源控制介面或裝置對裝置特定介面。若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欲透過一換手程序(handover procedure)與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根據該換手程序,在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之前,經由上述選擇程序預先選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其中該換手程序包含發送一換手通知,以轉換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之裝置對裝置通道(透過無線資源控制介面或裝置對裝置特定介面)。在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之後,若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欲直接與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根據一連線程序(attach procedure),經由上述選擇程序選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其中該連線程序包含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以及建立相對應的裝置對裝置通道(透過無線資源控制介面或裝置對裝置特定介面)。
【0046】
舉例而言,在使用者設備13a之通訊介面137透過使用者設備13b與使用者設備13i進行通訊之前或進行通訊的過程中,假設使用者設備13b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例如使用者設備13b已移動到使用者設備13g的位置,或是使用者設備13a經由使用者設備13b與使用者設備13i的裝置跟裝置間通訊無法成功),則使用者設備13a之選擇介面135可選擇具有中繼功能且能與使用者設備13i通訊的使用者設備13c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a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使用者設備13c繼續與使用者設備13i進行通訊。倘若使用者設備13b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後,沒有一個使用者設備可與使用者設備13i通訊,則使用者設備13a之選擇介面135可選擇其他被探索到的使用者設備,例如使用者設備13b;而使用者設備13a之通訊介面137可轉與使用者設備13b通訊。倘若使用者設備13b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後,沒有一個使用者設備可與使用者設備13i通訊,也沒有一個使用者設備可與使用者設備13a通訊,則使用者設備13a之選擇介面135可選擇基地台11,而使用者設備13a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基地台11與其他使用者設備通訊。
【0047】
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舉例而言,使用者設備13a之選擇介面135可把使用者設備13b-13c選擇為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而使用者設備13a之通訊介面137可與使用者設備13b-13c中的一個或全部進行一裝置對裝置通訊。
【0048】
在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與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之前或進行通訊的過程中,若該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則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再次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20從該等選擇程序40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42(可與前次決定的選擇程序42相同亦可不同),並經由本次被決定的選擇程序42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具有中繼功能的節點作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繼續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
【0049】
舉例而言,在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與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之前或進行通訊的過程中,若該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而導致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與前述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的路徑不可行,則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可選出其他具有中繼功能的節點作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進行通訊。
【0050】
使用者設備13之選擇介面135亦可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不具有中繼功能的節點作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之通訊介面137可轉與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該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的原因可例如但不限於:關機、本身的傳輸狀態不佳(例如訊號強度過低或競爭失敗)、與使用者設備13之間的通道狀態不佳(例如干擾或雜訊過大)、因移動而遠離使用者設備13等等。
【0051】
舉例而言,在使用者設備13e之通訊介面137與使用者設備13i進行通訊之前或進行通訊的過程中,假設使用者設備13i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例如使用者設備13i已移動到使用者設備13d的位置,或是使用者設備13i跟使用者設備13e的裝置跟裝置間通訊無法成功),則使用者設備13e之選擇介面135可選擇具有中繼功能且能與使用者設備13i通訊的使用者設備13c為前述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然後,使用者設備13e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使用者設備13c繼續與使用者設備13i進行通訊。倘若使用者設備13i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後,沒有一個使用者設備可與使用者設備13i通訊,則使用者設備13e之選擇介面135可選擇其他被探索到的使用者設備,例如使用者設備13f,而使用者設備13e之通訊介面137可轉與使用者設備13f通訊。倘若使用者設備13i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後,沒有一個使用者設備可與使用者設備13i通訊,也沒有一個使用者設備可與使用者設備13e通訊,則使用者設備13e之選擇介面135可選擇基地台19,而使用者設備13e之通訊介面137可透過基地台19與其他使用者設備通訊。
【0052】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簡稱「第二實施例」)為一種用於一使用者設備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包含一接收介面、一探索介面及一選擇介面。舉例而言,第二實施例可為一種用於第一實施例之使用者設備13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第5圖為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的一流程圖。如第5圖所示,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包含:步驟S21,使該接收介面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步驟S23,使該探索介面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以及步驟S25,使該選擇介面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
【0053】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接收介面可從一基地台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接收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
【0054】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等選擇程序可包含一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程序、一使用者設備識別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選擇程序、一群組識別選擇程序、一位置選擇程序、一通道及傳輸狀態選擇程序、一預配置設定選擇程序、一移動管理實體識別之選擇程序、一鄰近服務/特性識別選擇程序其中的至少二個。
【0055】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步驟S25更包含:使該選擇介面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複數個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並為該等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決定一優先順序。
【0056】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使用者設備運作在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下,且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包含一上層協定及一下層協定。
【0057】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使用者設備更包含一通訊介面,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至少一個通訊。
【0058】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使用者設備更包含一通訊介面,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至少一個通訊;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將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及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原先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通訊。
【0059】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使用者設備更包含一通訊介面,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使該通訊介面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0060】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使用者設備更包含一通訊介面,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使該通訊介面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及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0061】
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該使用者設備更包含一通訊介面,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使該通訊介面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及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通訊介面轉與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0062】
除了上述步驟,第二實施例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亦可包含對應至第一實施例之使用者設備13之所有操作的步驟。因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相關揭露而直接瞭解第二實施例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如何執行相對應的步驟,於此不多贅述。
【0063】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具體而言,在進行裝置對裝置通訊前,本發明可接收各種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根據這些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本發明可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然後,根據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本發明可選出至少一適合進行該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通訊目標。基於上述運作,本發明可根據不同的條件、需求、環境等因素,從多個選擇程序中決定適合的選擇程序,並根據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篩選出適合進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使用者設備,故可有效避免既有的無線頻譜資源。
【0064】
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且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皆不脫離本發明。本發明的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0065】
除了上述說明,本申請案之以下優先權基礎案,亦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1. 於2013年8月9日自美國專利暨商標局(USPTO)取得申請案號61/863,924之臨時專利申請案;以及
  2. 於2014年3月14日自美國專利暨商標局取得申請案號61/953,023之臨時專利申請案。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S21、S23、S25‧‧‧步驟

Claims (16)

  1. 一種使用者設備,包含:一接收介面,用以接收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通訊資訊;一探索介面,用以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一選擇介面,耦接至該接收介面與該探索介面,並用以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及一通訊介面,耦接至該選擇介面,並用以透過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至少一個通訊;其中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時,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且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原先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接收介面從一基地台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接收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等選擇程序包含一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dentification)選擇程序、一使用者設備識別(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relay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選擇程序、一群組識別(group identification)選擇程序、一位置選擇程序、一通道及傳輸狀態(channel and transmission condition)選擇程序、一預配置設定(preconfigured profile)選擇程序其中的至少二個。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選擇介面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複數個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並為該等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決定一優先順序。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運作在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下,且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包含一上層協定及一下層協定。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通訊介面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且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 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且該通訊介面轉與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9. 一種用於一使用者設備之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該使用者設備包含一接收介面、一探索介面及一選擇介面,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使該接收介面接收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B)使該探索介面探索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以及(C)使該選擇介面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複數個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更包含一通訊介面,且該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D1)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其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的至少一個通訊;(E1)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及(F1)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原先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通訊。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其中該接 收介面從一基地台或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接收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其中該等選擇程序包含一公用陸上行動網路識別選擇程序、一使用者設備識別及中繼使用者設備識別選擇程序、一群組識別選擇程序、一位置選擇程序、一通道及傳輸狀態選擇程序、一預配置設定選擇程序其中的至少二個。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其中步驟(C)更包含下列步驟:使該選擇介面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複數個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並為該等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決定一優先順序。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運作在一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下,且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架構包含一上層協定及一下層協定。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D2)使該通訊介面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E2)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 目標;以及(F2)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通訊介面透過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與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E3)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選擇介面再次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資訊從該等選擇程序中決定至少一選擇程序,並經由該被決定的選擇程序從探索到的裝置對裝置通訊節點中選出至少一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以及(F3)當該第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變成無效或傳送失敗,使該通訊介面轉與該第二裝置對裝置通訊目標通訊。
TW103126698A 2013-08-09 2014-08-05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TWI612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63924P 2013-08-09 2013-08-09
US61/863,924 2013-08-09
US201461953023P 2014-03-14 2014-03-14
US61/953,023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538A TW201507538A (zh) 2015-02-16
TWI612839B true TWI612839B (zh) 2018-01-21

Family

ID=5244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698A TWI612839B (zh) 2013-08-09 2014-08-05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9827B2 (zh)
CN (1) CN104349504B (zh)
TW (1) TWI612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7224B2 (en) * 2013-09-20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subheader for D2D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for public safety
KR101761531B1 (ko) * 2014-05-01 2017-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5338534B (zh) * 2014-06-19 2020-07-3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5451282A (zh) * 2014-08-22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终端重选的方法及设备
US20160135246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Handling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terest indication
CN112188585A (zh) * 2014-12-12 2021-01-05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US9787726B2 (en) 2015-01-30 2017-10-10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of accesses for IMS services
WO2016133344A1 (en) * 2015-02-16 2016-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iggering transmission of user equipment (ue)-to-network relay indication
US10237904B2 (en) * 2015-03-27 2019-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service signaling protocol
EP3282767A4 (en) * 2015-04-08 2018-12-12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terminal selec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CN104853411B (zh) * 2015-04-30 2018-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4902541B (zh) 2015-04-30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US10219308B1 (en) * 2015-06-18 2019-02-26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EP3131335B1 (en) * 2015-08-14 2018-05-16 Alcatel Lucent Handover
KR102451687B1 (ko) * 2016-02-19 2022-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방식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56936B1 (ko) * 2016-02-22 2022-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644040A (zh) * 2016-08-30 2019-04-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用户设备改进和扩展蜂窝服务
CN108243631B (zh) * 2016-10-27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设备
US11522600B1 (en) 2018-08-01 2022-12-06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Airborne RF-head system
CN111447545A (zh) * 2018-12-29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26841B (zh) 2019-03-22 2022-05-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物联网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TWI765148B (zh) * 2019-04-09 2022-05-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物聯網之通訊方法及其系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7569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oordination
US20120163252A1 (en) * 2010-12-27 2012-06-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harq and link adapt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link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ying by user equipment
WO2013055271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3112465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Intel Corporation Centralized control of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425A (zh) * 2011-05-11 2011-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tc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及mtc设备
CN103843261A (zh) * 2011-08-05 2014-06-04 英特尔公司 用于蜂窝辅助设备对设备通信的移动设备和方法
US20130064138A1 (en) * 2011-09-12 2013-03-1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procedcure
WO2013109100A1 (ko) * 2012-01-18 2013-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US20150045078A1 (en) * 2012-04-09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2d termi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8347713B (zh) * 2012-04-27 2021-12-2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由wtru执行的方法
WO2013169974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ext-awar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EP2850857B1 (en) * 2012-05-15 2019-03-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 discovery of second user equipments in a second network for d2d communication
US8849203B2 (en) * 2012-06-27 2014-09-30 Alcatel Lucent Discovering proximity devices in broadband networks
US8891419B2 (en) * 2012-08-10 2014-11-18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nod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rough an intermediary node
KR102461671B1 (ko) * 2012-08-23 2022-10-3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디바이스간 탐색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028204B2 (en) * 2012-08-24 2018-07-17 Blackberry Limited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 context
CN102857901A (zh) * 2012-09-12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发现、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40094212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8917708B2 (en) * 2012-09-28 2014-12-23 Intel Corporation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10248338B (zh) * 2013-05-10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网络外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7569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oordination
US20120163252A1 (en) * 2010-12-27 2012-06-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harq and link adapt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link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ying by user equipment
WO2013055271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3112465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Intel Corporation Centralized control of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504A (zh) 2015-02-11
US20150045044A1 (en) 2015-02-12
US9319827B2 (en) 2016-04-19
TW201507538A (zh) 2015-02-16
CN104349504B (zh)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2839B (zh) 使用者設備及其裝置對裝置通訊選擇方法
US10849004B2 (en) Method for terminal for carrying out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TWI531273B (zh) 無線通訊系統及其資源分配方法
US1006407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node
JP5813241B2 (ja) ユーザ機器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並びにそれら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方法
WO2016021541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TW201728215A (zh) 用於提供基於上行鏈路之行動性的技術
JP2017050872A (ja)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基地局
US8995930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 channel between femto base stations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WO2013136906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WO2017215275A1 (zh)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812208A (zh) 用于脱离模式的用户设备协调集合
US1101288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network connection nod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6367470B2 (ja) 効率的な装置間通信のための暫定許可
US11197220B2 (en) Radio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20220346044A1 (e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muting pattern of ssb transmission for iab node measurement
WO2017124900A1 (zh)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2302247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oup handov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8523382A (ja) 多重接続性
JP6470693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TWI819462B (zh) 用於移動性更新報告之技術
KR102047960B1 (ko) 단말의 직접 통신 방법
WO202222692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KR20140129970A (ko) 이종 네트워크에서의 듀얼 모드 단말, 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9146191A (ja) 多重接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