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0498A - 非晶活性碳材料與製造其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晶活性碳材料與製造其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0498A
TW201420498A TW102137763A TW102137763A TW201420498A TW 201420498 A TW201420498 A TW 201420498A TW 102137763 A TW102137763 A TW 102137763A TW 102137763 A TW102137763 A TW 102137763A TW 201420498 A TW201420498 A TW 2014204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morphous
temperature
density
activat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7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嘉德卡里奇索普魯夏坦
劉佳
Original Assignee
康寧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康寧公司 filed Critical 康寧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0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04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18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4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non-gaseous activat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4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non-gaseous activating agents
    • C01B32/348Metall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4Carbon-based characterised by carbonisation or activation of carb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44Raw materials therefor, e.g. resins or co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產生非晶活性碳材料的方法,包括將碳前驅物加熱至可有效形成部分緻密非晶碳的溫度,以及活化該部分緻密非晶碳,以產生非晶活化碳。為了促進該非晶碳的有效活化,控制碳化以產生非晶碳材料,該非晶碳材料在活化之前具有的密度為該非晶碳之最大密度的85%至99%。

Description

非晶活性碳材料與製造其之方法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引用】
本專利申請案依據專利法主張於2012年10月18日提出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第13/654,779號的優先權權益,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示係關於形成非晶活性碳的方法,而且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係關於含有這樣的非晶活性碳的碳基電極。本發明還有關於包括碳基電極的高功率密度能量儲存裝置。
電能儲存可被應用於許多的應用,例如電動/動力混合汽車、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他的電源系統。各類的電池已被使用於許多的電能儲存應用。電化學雙層電容器(EDLC,亦習知為超級電容器或特級電容器)已成為電池的替代品,特別是在需要高功率和長的循環壽命的應用。EDLC中的能量儲存是藉由在電化學雙層中的固體表面和電解質之間的界面分離和儲存電荷來實現。由於相對大的表面積、良好的導電 性和離子傳導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以及低成本,活性碳材料(有時亦習知為活性碳或奈米多孔碳)是在EDLC中被最廣泛使用的材料。因此,需要具有改良的電化學性質的活性碳材料。
本揭示之概念大體上係可應用於非晶活性碳材料。依據一個實施例,一種產生非晶活性碳的方法包括提供碳前驅物,將該碳前驅物加熱至可有效形成部分緻密非晶碳的溫度,以及活化該部分緻密非晶碳,以產生非晶活化碳。在活化之前,該部分緻密非晶碳具有該非晶碳之最大密度的85%至99%的密度。在實施例中,該非晶碳在活化之前具有大於該最大密度之88%但小於該最大密度之98%的密度。這樣的部分緻密非晶碳可以藉由將該碳前驅物加熱至從800℃至950℃的溫度而形成。該部分緻密非晶碳之示例性密度係從1.75g/cm3至2.1g/cm3
依據本揭示之進一步實施例,一種電化學雙層電容器(EDLC)包括至少一碳基電極,其中該電極包括本文所揭示的非晶活性碳材料。
102‧‧‧溫度相關密度曲線
104‧‧‧漸近線
106‧‧‧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
110‧‧‧垂直軸
112‧‧‧水平軸
202‧‧‧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
210‧‧‧垂直軸
212‧‧‧水平軸
500‧‧‧鈕扣電池電容器
512‧‧‧鋁集電器
514‧‧‧鋁集電器
522‧‧‧熱固性聚合物環
524‧‧‧熱固性聚合物環
532‧‧‧碳電極
534‧‧‧碳電極
540‧‧‧隔膜
T1‧‧‧溫度
當結合以下圖式一起閱讀時可以最好地瞭解以下本揭示之特定實施例的實施方式,其中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指示類似的結構,並且其中:第1圖圖示碳前驅物之溫度相關密度曲線;第2圖圖示由第1圖的非晶碳化材料產生的活性非 晶碳之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第3圖圖示包含至少一碳基電極的鈕扣電池超級電容器,該碳基電極具有本文所述的非晶活性碳;第4圖圖示碳前驅物之溫度相關密度曲線實驗結果;以及第5圖圖示從第4圖的非晶碳產生的活性非晶碳之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實驗結果。
依據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用於生產非晶活性碳的方法包括將碳前驅物加熱到可有效形成部分緻密的非晶碳的溫度,然後活化該部分緻密的非晶碳,以產生非晶活性碳。由於碳化的結果,該部分緻密的非晶碳具有從85%至99%非晶碳材料之最大密度的密度。如本文中使用的,碳的最大密度係定義為在1000℃的氮氣中熱處理2小時之後所測得的密度。可以藉由在碳化溫度下加熱該前驅物持續一段指定的時間來進行碳前驅物的碳化。
在各種實施例中,碳前驅物可以來自於可食用的穀物,例如小麥粉、核桃粉、玉米粉、玉米澱粉、米粉及馬鈴薯粉。其他的碳前驅物材料包括甜菜、小米、大豆、大麥及棉花。碳前驅物材料可以來自於可以被或可能無法被基因工程改造的作物或植物。
示例性的碳前驅物材料為小麥粉。小麥粉是藉由研磨小麥顆粒所產生的,小麥顆粒是小麥植物的種子。小麥顆粒有三個主要的部分:胚乳、胚芽及麩皮。全麥麵粉含有小 麥顆粒的全部三個部分,而白麵粉是來自於只研磨胚乳。
組成上,小麥粉主要含有澱粉,雖然也自然存在其他的成分。小麥粉中的主要成分(括號中提供近似的百分比)是澱粉(68-76%)、蛋白質(6-18%)、水分(11%-14%)、樹膠(2-3%)、脂質(1-1.5%)、灰分(<0.5%)及糖(<0.5%)。
澱粉構成小麥麵粉的主體。即使是被視為澱粉「含量低」的麵包粉也含有比所有其他結合的成分更多的澱粉。澱粉通常以小的穀粒或顆粒存在於麵粉中。大塊的蛋白質將澱粉顆粒結合在一起,並將澱粉顆粒保持在胚乳內。麥穀蛋白和麥膠蛋白(形成麵筋的蛋白質)通常構成胚乳中約80%的蛋白質。小麥粉中的其他蛋白質包括酶,例如澱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麵粉中的其他碳水化合物除了澱粉以外還包括樹膠,特別是戊聚醣樹膠。戊聚醣樹膠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的來源。脂質包括油類和乳化劑,而灰分包括無機物(礦物鹽),無機物可以包含鐵、銅、鉀、鈉及鋅。
一般來說,碳前驅物可以藉由被加熱至有效溫度持續有效停留時間而被轉化成非晶碳。碳化溫度通常可以在約600℃至1000℃之間變化,例如約600℃、700℃、800℃、850℃、900℃、925℃、950℃、975℃或1000℃,包括以上揭示的任何溫度之間的任何溫度範圍。
碳前驅物可以具有溫度相關的密度曲線,如第1圖所示。溫度相關的碳前驅物密度曲線表示由碳前驅物產生的非晶碳之密度為碳化溫度的函數。
參照第1圖進行說明,碳前驅物的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被圖示出,其中垂直軸110對應於由碳前驅物產生的非晶碳之密度,而水平軸112對應於用以將碳前驅物轉化為非晶碳的碳化溫度。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可以具有對應於由碳前驅物產生的碳之最大密度的漸近線104。例如,主要的含碳物質之漸近線可能位在約2.2g/cm3,此近似於石墨的密度。
現在參照第1圖和第2圖,可以識別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的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為了定義和描述本揭示之概念的目的,應當注意的是,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的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是一個被超出之後由碳前驅物材料所產生的非晶活性碳材料之比電容會隨著碳化溫度提高而降低的點。
第2圖圖示由第1圖的相同非晶碳化材料產生的活性非晶碳材料之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202。垂直軸210對應於非晶活性碳材料之比電容,而水平軸212對應於用以將碳前驅物材料轉化為非晶碳化材料的碳化溫度。第1圖中的碳前驅物材料之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可以藉由隨著碳化溫度升高而相應降低的比電容來定義。在第1圖中,識別了最大有效碳化溫度T1
可以不需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202的幫助即識別出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例如,可以藉由可量測的物理性質來決定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該可量測的物理性質例如但不限於非晶活性碳材料的密度或用以形成非晶活性碳的碳化 溫度。
在實施例中,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特定碳化溫度的點。例如,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約800℃和約950℃之間的溫度的點,該溫度例如約800℃、850℃、875℃、900℃、925℃或950℃或上述任何溫度之間的任何溫度範圍。藉由舉例的方式,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約900℃和約950℃之間的溫度的點。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由碳前驅物產生的非晶碳之特定密度的點。在一個實例中,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約1.75g/cm3和2.1g/cm3之間的非晶碳密度的點,該非晶碳密度例如約1.75、1.8、1.85、1.9、1.95、2.0、2.05或2.1g/cm3或上述任何密度值之間的任何密度範圍。藉由進一步舉例的方式,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約1.8g/cm3和2.0g/cm3或約2.0g/cm3和2.1g/cm3之間的密度的點。在另一個實例中,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從約1.79g/cm3至1.97g/cm3的非晶碳密度的點。
在仍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非晶碳密度的點,該非晶碳密度係相對於非晶碳材料之最大密度。舉例來 說,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可以對應於密度為最大密度之85%至99%的非晶碳。藉由舉例的方式。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對應於具有密度為最大密度之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非晶碳的點。
如將理解的,可以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識別為該溫度相關密度曲線上對應於由非晶碳材料產生的活性非晶碳材料之比電容開始降低的點。可以在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上找到對應於比電容降低的碳化溫度,例如第2圖所圖示。這種識別方法步驟與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的定義是一致的,但在本文中並非理論值而是量測值。
可以識別出對應於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的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106的目標碳化溫度。該目標碳化溫度可以是溫度相關密度曲線102上的溫度T1或低於T1的溫度值。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非晶碳可以藉由在T1-T0的溫度下加熱碳前驅物持續一段足以形成該非晶碳材料的時間而形成,其中T0可以等於0、5、10、50、100或200℃。舉例來說,可以在比該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低50℃或100℃的目標溫度下加熱碳前驅物材料。藉由將碳化溫度限制於至多對應於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的溫度,形成具有高比電容的活性碳是有可能的。藉由控制碳化,可以產生能夠接受活化的部分緻密非晶碳。在過低的碳化溫度產生的非晶碳將含有來自碳前驅物的殘餘官能基或部分,該殘餘官能基或部分會不利地影響活化製程及/或產生的活性碳之性質,而在過高的碳 化溫度產生的非晶碳可能是抗活化的堅硬緻密結構。
足以形成非晶碳材料的時間可能會發生變化,而且不同的實施例可能有不同的加熱和冷卻速率。例如,碳化加熱時間可為約30分鐘,或是1、2、4或甚至8小時。碳化可以在氣體存在下進行,該氣體例如但不限於氮氣(N2)、氬氣(Ar)及/或氦氣(He)。在一個實施例中,非晶碳化材料是藉由以150℃/h的加熱速率將碳前驅物加熱到約T1的最大加熱溫度持續約2小時、然後將產生的碳材料之溫度以自然冷卻降低至室溫所產生的。
在碳化之後但在活化之前,可以進一步處理該非晶碳材料,例如可以將該非晶碳材料粉碎或研磨成細粉末。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將該非晶碳處理至平均粒徑小於20微米,例如平均粒徑約2至15或約5至10微米,例如平均粒徑約5微米。
可以使用化學活化製程來形成非晶活性碳。活化該非晶碳通常可以包括將該非晶碳與無機化合物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加熱該混合物以促進該無機化合物和該非晶碳之間發生反應及/或將該無機化合物併入該非晶碳,以及從滲透的碳去除該無機化合物。在加熱之前,可以允許該混合物進行老化持續有效的時間量,以允許將該無機化合物併入該非晶碳的結構,即進行老化0.5、1、2、4、8小時或更長的時間(例如從0.5至8小時)。可以在從約600℃至900℃(例如600、650、700、750、800、850或900℃)的溫度下將選擇性老化的混合物加熱一段預定的時間(例如0.5、1、2、4、8小 時或更長的時間)然後冷卻。
該無機化合物可以包括鹼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或氯化物(例如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碳酸鈉(Na2CO3)、碳酸鉀(K2CO3)、碳酸氫鈉(NaHCO3)、碳酸氫鉀(KHCO3)、氯化鈉(NaCl)、氯化鉀(KCl))、磷酸或其它適合的鹽,例如氯化鈣(CaCl2)或氯化鋅(ZnCl2)。
可以以任何適當的比率將該非晶碳和該無機化合物結合。以重量百分比表示,非晶碳對無機化合物的比率可以在從約10:1至1:10的範圍內。非限制性的示例性比率包括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及1:9。
在混合、加熱及冷卻的動作之後,可以將其中併入無機化合物的碳材料在溶劑中進行沖洗,以去除無機化合物。用於提取該無機化合物的較佳溶劑為水。選擇性地,該提取溶劑可以包括酸。用以去除該無機化合物的一種製程牽涉到用水和酸依序沖洗碳。用以去除該無機化合物的進一步製程牽涉到用含水的酸混合物(例如酸和水的混合物)沖洗碳。在提取過程中使用的酸可以包括鹽酸、硫酸(H2SO4)、磷酸(H3PO4)及/或其它的酸。提取該無機化合物的製程形成了多孔的活性碳材料,孔係由先前以該無機化合物填充的空間來界定。本揭示還有關於依據上述任一種方法所製作的多孔活性碳材料。
在活化之後可以藉由在火爐中加熱到在約300℃ 和約1000℃之間的範圍中的溫度來進一步處理活性碳材料,該火爐可以使用惰性氣體(例如氮氣、氬氣、氦氣等)、還原性氣體(例如氫氣)或氣體混合物。不希望受到理論的限制,據信活化後的加熱步驟可以被用來減少活性碳中的氧含量,例如從活性碳表面去除含氧的官能團。
在各種實例中,在蒸餾爐中用氮氣吹洗來碳化小麥粉。對於每個樣品,將爐溫從室溫以150℃/小時的升溫速率升高到碳化溫度、在碳化溫度下保持2個小時、然後自然冷卻到70℃。如以下的數據所報導,用於各個樣品的碳化溫度為600、700、800、900、950及1000℃。從爐中取出碳並研磨成平均(d50)粒徑為約5微米的細粉末。
將碳粉末與氫氧化鉀粉末(Sigma-Aldrich公司的產品目錄編號06103)以1:2.2(重量/重量)的比率混合。將碳-氫氧化鉀混合物在用氮氣吹洗的蒸餾爐中活化。對於活化步驟,將爐溫從室溫以150℃/小時的升溫速率升高到750℃、在750℃保持2小時、然後自然冷卻到100℃。在活化循環之後,藉由使氮氣冒泡通過水浴而將水蒸汽引入爐中持續3小時,然後將爐自然冷卻到70℃。
將產生的碳材料依序使用去離子水、HCl水溶液及去離子水洗滌及過濾,直至濾液為酸鹼中性的。將因此產生的活性碳在使用形成氣體(氮氣中有1%氫氣)吹洗的蒸餾爐中進行熱處理。對於活化後的熱處理,將爐溫從室溫以150℃/小時的升溫速率升高到675℃、在675℃下保持2小時、然後自然冷卻至室溫。
本揭示還有關於一種包含至少一碳基電極的電化學裝置,例如電化學雙電層電容器(EDLC),該碳基電極包括本文所述的非晶活性碳材料。
一般情況下,超級電容器可以具有膠卷的設計、棱柱形設計、蜂窩狀設計或其它適當的配置。依據本揭示所製作的碳基電極可以被併入碳-碳超級電容器或混合超級電容器中。在碳-碳超級電容器中,兩個電極皆為碳基電極。在混合超級電容器中,一個電極是碳基的,並且另一個電極可以是偽電容性的材料,例如氧化鉛、氧化釕、氫氧化鎳,或是另一種材料,例如導電聚合物(例如對氟苯基噻吩)。
在典型的雙電層電容器(EDLC)中,一對碳基電極被多孔隔膜分開,而且電極/隔膜/電極堆疊被液體有機物或無機電解質滲透。該電極包含活性碳,該活性碳已與其他的添加劑(例如黏合劑)混合,並且被壓成薄片及層壓為導電性的金屬集電器背襯。
在使用過程中,電雙層可以經由積聚在相對電極的儲存電荷形成。儲存在雙電層中的電荷量會影響電容器的可實現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依據進一步的實施例,一種電化學電池包含第一電極、多孔隔膜及一對導電基板,該第一電極包含非晶活性碳,其中該多孔隔膜被設置在該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並每個第一和第二電極與相應的導電性基板處於電接觸。
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能量和功率密度)主要取決於製作電極的活性碳材料之性質。接著,非晶活性碳的性質可 以藉由評估碳原子的結構等級、活性碳的孔隙率和孔徑分佈、氮氣、氧氣及其它雜質的含量、以及非晶活性碳被併入碳基電極時的電性質來衡量。相關的電性質包括面積比電阻和體積電容。
參考第3圖,用於評估活性碳之電性能的鈕扣電池電容器500可以藉由從電極材料片沖壓出碳電極532、534而形成。隔膜540可被放在相同的碳電極532、534之間,碳電極532、534接著被夾在兩個塗佈導電碳的鋁集電器512、514之間。熱固性聚合物環522、524可被形成在碳電極532、534的周圍,以密封電池500,電池500充滿有機電解質,例如1.5M在乙腈中的四氟硼酸四乙基銨(TEA-TFB)。
依據本揭示,使用鈕扣電池來評估非晶活性碳的EDLC性能。電極是藉由以85:5:10的重量比例摻和非晶活性碳、碳黑(Black Pearl 2000,作為導電添加劑)及PTFE(作為黏合劑)並將混合物滾製成獨立的膜並切成圓形電極所製作。
鈕扣電池是藉由依序堆疊以下的元件(使用沖壓機全部切成直徑5/8英吋)來組裝:集電器# 1(鉑片)/碳基電極# 1/隔膜(纖維素紙)/碳基電極# 2(與電極#1相同)/集電器# 2(與集電器# 1相同)。
在裝配之前將碳基電極和隔膜預先浸泡在電解質溶液(1.5M在乙腈中的四乙基銨四氟硼酸鹽)中。在該堆疊上放置碳電極#2之後和在放置集電器#2之前,將額外的電解質溶液滴加到電池中。最後,藉由在該堆疊周圍加熱熱固性密 封劑之環來密封電池。
在固定的20mA放電電流下使用來自2.7V的恆電流放電來評估鈕扣電池。從放電曲線(電位隨時間變化),使用以下的公式藉由數值積分放電曲線下的面積(即「積分能量方法」)來計算實際的能量(單位為瓦特.秒) 其中Idisch為放電電流(固定的),V1和V2分別為最初和最後的電位。從該能量計算裝置電容(Cdevice,單位為法拉)如下
然後藉由將裝置電容除以兩個電極的電極總體積(體積,Csp,v,F/cm3)或總碳重量(重量,Csp,m,F/g)乘以係數4來計算比電容。製作四個鈕扣電池,並量測每個碳樣品及報告平均值。
實驗結果總結於表1。從實驗數據得到溫度相關密度曲線(第4圖)和溫度相關比電容曲線(第5圖)。該等數據顯示預漸近比電容區分點對應於約900℃至950℃之間的碳化溫度。
表1. 非晶活性碳之鈕扣電池數據
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的指定,否則本文中使用的單數形式「一」和「該」也包括複數的指示對象。因此,例如,提及「鹼金屬氧化物」也包括具有兩個或更多個這樣的「鹼金屬氧化物」的實例,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清楚地指明。
本文中可以將從範圍表達為從「約」一個特定值及/或至「約」另一個特定值。當表達這樣的範圍時,實例包括從該一個特定值及/或至其他的特定值。同樣地,當值被表達為近似值時,藉由使用先行詞「約」將可瞭解的是,該特定值形成了另一個態樣。將進一步瞭解到,每一範圍的端點既明顯關係到另一個端點,亦明顯獨立於另一個端點。
除非另有明確的陳述,否則絕無意圖將本文中提出的任何方法解讀為需要以特定的順序進行各方法之步驟。因此,在方法請求項未實際陳述其步驟應遵循的順序時,或在申請專利範圍或描述中未以其他方式具體陳述將該等步驟限制於特定的順序時,絕無意圖推斷出任何特定的順序。
還注意到的是,本文中的陳述提及本發明的元件「設 以」或「適以」以特定的方式發揮功能。在這方面,這樣的元件係「設以」或「適以」體現特定的性質,或以特定的方式發揮功能,其中這樣的陳述相對於擬定用途的陳述為結構性的陳述。更具體來說,將本文中所提及元件「設以」或「適以」表示該元件之現存物理狀態的方式視為對該元件的結構特性之明確陳述。
應瞭解的是,在使用連接詞「包含」來揭示特定實施例的各種特徵、元件或步驟時亦隱含替代的實施例,包括使用連接詞「由......組成」或「基本上由......組成」描述的實施例。因此,舉例來說,對於包含玻璃材料的玻璃基板而言,所隱含的替代實施例包括玻璃基板由玻璃材料組成的實施例以及玻璃基板基本上由玻璃材料組成的實施例。
對於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疇下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由於結合本發明之精神和本質的揭示實施例之修改組合、次組合以及變化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思及的,故應將本發明解讀為包括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之範疇內的一切。

Claims (14)

  1. 一種產生一非晶活性碳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提供一碳前驅物;將該碳前驅物加熱至一可有效形成一部分緻密非晶碳的溫度;以及活化該部分緻密非晶碳,以產生一非晶活化碳,其中該部分緻密非晶碳在活化之前具有一密度,該密度為該非晶碳之一最大密度的85%至99%。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碳前驅物係選自於由小麥粉、核桃粉、玉米粉、玉米澱粉、米粉、馬鈴薯粉、甜菜、小米、大豆、大麥及棉花所組成之群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非晶碳在活化之前具有一密度,該密度大於該非晶碳之一最大密度的88%。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非晶碳在活化之前具有一密度,該密度小於該非晶碳之一最大密度的98%。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非晶碳在活化之前具有一密度,該密度介於該非晶碳之一最大密度的88%和98%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碳前驅物被加熱至一從 800℃至950℃的溫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碳前驅物被加熱至一從900℃至950℃的溫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非晶碳在活化之前的密度為1.75g/cm3至2.1g/cm3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活化包含以下步驟:將該非晶碳與一無機化合物混合,以形成一混合物;將該混合物加熱至一從300℃至1000℃的溫度,以形成一預活化碳;以及從該預活化碳去除該無機化合物,以形成該非晶活化碳。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無機化合物係選自於由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氯化物、磷酸、氯化鈣及氯化鋅所組成之群組。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去除該無機化合物的動作包含在一溶劑中沖洗該預活化碳材料。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溶劑為水。
  13. 一種依據請求項1之方法產生的非晶活化碳。
  14. 一種電化學雙層電容器(EDLC),具有至少一電極,其中該至少一電極包含依據請求項1之方法產生的非晶活化碳材料。
TW102137763A 2012-10-18 2013-10-18 非晶活性碳材料與製造其之方法 TW2014204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54,779 US9108852B1 (en) 2012-10-18 2012-10-18 Amorphous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0498A true TW201420498A (zh) 2014-06-01

Family

ID=49488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763A TW201420498A (zh) 2012-10-18 2013-10-18 非晶活性碳材料與製造其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08852B1 (zh)
EP (1) EP2909140A1 (zh)
JP (1) JP2016500638A (zh)
KR (1) KR20150073191A (zh)
CN (1) CN103771412A (zh)
IN (1) IN2015DN03263A (zh)
TW (1) TW201420498A (zh)
WO (1) WO2014062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8852B1 (en) * 2012-10-18 2015-08-18 Corning Incorporated Amorphous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9552930B2 (en) 2015-01-30 2017-0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Anode for lithium ion capacitor
US9672992B2 (en) 2015-01-30 2017-06-06 Corning Incorporated Coke sourced anode for lithium ion capacitor
US9911545B2 (en) 2015-01-30 2018-03-06 Corning Incorporated Phenolic resin sourced carbon anode in a lithium ion capacitor
US9607778B2 (en) 2015-01-30 2017-03-28 Corning Incorporated 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 anode binder in a lithium ion capacitor
US9679704B2 (en) 2015-01-30 2017-06-13 Corning Incorporated Cathode for a lithium ion capacitor
CN106744784B (zh) * 2015-11-18 2019-03-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浸渍-活化法制备氮氧双掺杂浒苔基层次孔碳材料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5480973A (zh) * 2015-12-14 2016-04-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制备棉基中孔活性炭纤维的方法
CN110734060B (zh) * 2018-07-19 2021-08-17 深圳市环球绿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容炭的制备方法
CN110739161B (zh) * 2019-10-14 2021-03-2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基于二维碳纳米片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318256B (zh) * 2020-03-06 2022-11-04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核桃壳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对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方法
CN113149007A (zh) * 2021-04-29 2021-07-23 贵州源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橄榄果渣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4277A (en) * 1970-05-15 1975-02-04 North American Carbon Har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and preparation from a carbonaceous material a binder and an inorganic activating agent
US4268417A (en) * 1977-09-26 1981-05-19 American Minechem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ctivated carbon
US6114280A (en) * 1996-05-06 2000-09-05 Agritec, Inc. Highly activated carbon from caustic digestion of rice hull ash and method
EP1498389A4 (en) * 2002-04-22 2010-10-20 Kuraray Chemical Kk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TIVE CHARCOAL, POLARIZABLE ELECTRODE AND CAPACITOR WITH DOUBLE ELECTRIC LAYER
CA2712778A1 (en) * 2008-01-25 2009-07-3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anodiamonds and diamond-like particles from carbonaceous material
CN101289183A (zh) * 2008-06-04 2008-10-22 天津大学 淀粉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708845B (zh) * 2009-11-20 2011-08-2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以稻壳、秸秆为原料制取活性炭的方法
US8482901B2 (en) * 2010-01-22 2013-07-09 Corning Incorporated Micr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or EDLCS
US8524632B2 (en) 2010-01-22 2013-09-03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capacitance and low-oxygen porous carbon for EDLCs
US8652995B2 (en) * 2011-07-19 2014-02-18 Corning Incorporated Steam activated non-lignocellulosic based carbons for ultracapacitors
US9108852B1 (en) * 2012-10-18 2015-08-18 Corning Incorporated Amorphous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62498A1 (en) 2014-04-24
KR20150073191A (ko) 2015-06-30
EP2909140A1 (en) 2015-08-26
US20150251914A1 (en) 2015-09-10
IN2015DN03263A (zh) 2015-10-09
US9108852B1 (en) 2015-08-18
CN103771412A (zh) 2014-05-07
JP2016500638A (ja) 2016-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20498A (zh) 非晶活性碳材料與製造其之方法
TWI449663B (zh) 高密度超電容器之活性碳材料
US8329341B2 (en) Halogenated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ultracapacitors
JP5969393B2 (ja) Edlc用微小孔性活性炭
US8405955B2 (en)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s for EDLCS
JP5681730B2 (ja) Edlc用大容量/低酸素多孔質炭素
TWI582042B (zh) 用於超級電容的蒸汽活化的非木質纖維素類的碳
KR102159201B1 (ko) 전기 이중층 캐패시터 전극용 활성탄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07088163A1 (en) Carbonized biopolymers
KR20120126118A (ko) 전기 이중층 캐패시터 전극용 활성탄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8012504A1 (ja)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炭素材料
WO2015123076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ctivated carbon
CN101421803B (zh) 电化学装置电极用炭素材料的制造方法
KR101525534B1 (ko) 알칼리계 활성화제로 활성화 처리된 활성탄소 및 이를 이용한 슈퍼커패시터용 전극
TW201634387A (zh) 活性碳及其電雙層電容器
RU2820678C1 (ru) Суперконденсатор на основе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ированного углерод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JP2001302226A (ja) 多孔質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多孔質炭素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2009054978A (ja) 乾式圧迫による非水系電子部品用電極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6131465A (ja) 多孔質炭素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