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8771A - 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 Google Patents

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8771A
TW201418771A TW102133600A TW102133600A TW201418771A TW 201418771 A TW201418771 A TW 201418771A TW 102133600 A TW102133600 A TW 102133600A TW 102133600 A TW102133600 A TW 102133600A TW 201418771 A TW201418771 A TW 2014187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lens
bracket
holder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3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nosuke Kawai
Masanori Ando
Mitsuhiro Takasaki
Original Assignee
Engine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gineer Inc filed Critical Engineer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18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87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5/00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 G02B25/002Magnifying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藉由支架以經常穩定的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即使長期使用,亦可確實地保持放大鏡本體及支架的姿勢,且可經常在免持狀態下進行作業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本發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具備: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支架(2)係包含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3)等。各關節構造(H1、H2、H3)係以可使連結對象彼此以第1至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為中心相對地旋轉之方式構成。於支架底座(10)上,固定有吸附於磁性金屬材料之磁鐵(13)。於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中,設置有在任意的移位位置可保持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位置之位置保持體(47、61、79)。

Description

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放大鏡本體、及支撐放大鏡本體之支架之放大鏡。
此類放大鏡,為人所知者例如有專利文獻1。於該文獻中,是由放大鏡本體、支撐放大鏡本體之柄、連結於柄之左右的一對腳板、及底座板來構成放大鏡。柄的一端係經由連結軸連結於放大鏡本體,柄的另一端係經由連結軸連結於一對腳板的一端。此外,一對腳板的另一端係經由連結軸連結於C字框形的底座板,由柄、腳板、及底座板所構成之支架中,設置有合計3個的關節構造。根據該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可將底座板載置於平坦面上,並將柄與腳板彎曲為ㄑ字形,並且可在將放大鏡本體大致維持與平坦面平行之姿勢的載置狀態下使用。此外,可將柄折疊於一對腳板之間,且折疊底座板並外嵌於透鏡框的周緣,並且可在以單手握持柄及腳板之手持狀態下使用。於專利文獻2中亦揭示相同的放大鏡,於該文獻中,是由與柄同樣的實心板材來形成腳板,所以就折疊狀態的腳板與柄表裏重疊之點,與專利文獻1的放大鏡不同。
本發明之放大鏡中,係將磁鐵埋設在連結於支撐臂 的一端之支架底座,藉由磁鐵的吸附作用將放大鏡整體固定在磁性金屬材料的表面,此類放大鏡,為人所知者例如有專利文獻3。於該文獻中,是由支撐外殼、一端被固定在支撐外殼之可撓管、經由托架固定在可撓管的突出端之放大鏡本體、及埋設並固定在支撐外殼之磁鐵等,來構成放大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登錄實用新案第3088210號公報(段落號碼0008至0010、第4圖)
專利文獻2:本登錄實用新案第3084400號公報(段落號碼0005至0007、第6圖)
專利文獻3:日本實開昭63-41115號公報(第5頁10行至第6頁11行、第2圖)
專利文獻1、2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由於支架具有3個關節構造,所以可變更放大鏡本體的各種姿勢。然而,由於是以放大鏡整體的重量來維持支架的載置姿勢,故有時因支架姿勢的不同而無法以穩定之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例如當載置面呈傾斜時,放大鏡會朝向載置面的傾斜下端滑動。或是當載置面存有凹凸而不具有可支撐底座板整體之平坦面時,放大鏡是以傾倒移動之姿勢被支撐。此外,即使載置面大致呈水平且平坦,在腳板、柄、放大鏡本體三者合計的重心位置位於底座板的外輪廓 緣之外之使用狀態下,傾倒移動的力矩會作用於放大鏡而傾倒。尤其當透鏡為玻璃製且較重時,容易使較大的傾倒移動力矩作用,而使能夠以穩定之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之姿勢的範圍會有所限度。例如在腳板、柄、放大鏡本體朝遠離底座板之方向伸長時,無法保持該姿勢而會在載置面上傾倒。
此外,專利文獻1之放大鏡係在將整體折疊之狀態 下,雖可將柄容納於一對腳板之間,但由於放大鏡本體與底座板突出於柄及腳板的一端,所以整體之折疊姿勢的外形尺寸較大,攜帶時容易形成較大體積。再者,設置在柄與放大鏡本體之間、柄與腳板之間、腳板與底座板之間之各關節構造,均僅以連結軸來連結鄰接之連結部彼此。因此,就算連結軸與連結部僅產生些許磨耗,亦難以保持放大鏡本體、柄、腳板的移位姿勢,而損及能夠以支架來支撐放大鏡本體之狀態並在免持狀態下進行作業之優點。
就此來看,專利文獻3之擴大鏡,由於能夠以磁鐵 的吸附作用將支撐外殼穩固地固定在磁性金屬材料的表面,所以能夠以經常穩定的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並自由地變更該姿勢。此外,即使使用期間涵蓋長期,亦不會損及可撓管的姿勢保持功能。然而,由於以可撓管來支撐放大鏡本體,因此難以使擴大鏡形成小型化,例如,如第15圖所示,乃難以構成可在磁性吸附於手動工具之狀態下使用之相對小型的放大鏡。此外,由於可撓管的折彎半徑存在有限制,故難以將磁鐵吸附於擴大鏡的視覺辨識對象附近,而變得不易使用。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與放大鏡本體或支架的 姿勢無關,能夠以經常穩定的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即使長期使用時,亦可確實地保持放大鏡本體及支架的姿勢,且可經常在免持狀態下進行作業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在磁性吸附於手動工具或鋼板壁等的磁性金屬材料之狀態下使用,且可在將磁鐵吸附於放大鏡的視覺辨識對象附近之狀態下使用,其使用性優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放大鏡整體形成小型化,且使放大鏡整體的折疊姿勢達到輕薄短小化,而適合於攜帶或收納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本發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具備:放大鏡本體1、及支撐放大鏡本體1之支架2。如第1圖所示,支架2係具備: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連結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之第1關節構造H1、連結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第2關節構造H2、及連結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之第3關節構造H3。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係以可使連結對象彼此以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為中心相對地旋轉之方式所構成。於支架底座10上,固定有吸附於磁性金屬材料並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之磁鐵13。於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中,設置有在任意的移位位置可保持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之各構件的位置之位置保持體47、61、79。支架底座10係具備:磁鐵13、固定並保持磁鐵13之磁鐵保持具14、及從磁鐵保持具14的周圍一側連結出之L字 形的底座連結臂15,底座連結臂15係藉由第1連結軸45連結於第1臂11的第1連結部21。放大鏡本體1係具備:透鏡3、支撐透鏡3之透鏡保持具4、從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一側連結出之L字形的透鏡連結臂5,透鏡連結臂5係藉由第3連結軸77而連結於第2臂12的第3連結部35。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將支架底座10繞著第1連結軸45旋轉操作,藉此,如第5圖所示,可將支架底座10折疊收納於第1臂11的外側方,並且將放大鏡本體1繞著第3連結軸77旋轉操作,藉此,可將放大鏡本體1折疊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及支架底座10的上下方中任一側。在將放大鏡本體1折疊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及支架底座10的上下方中任一側之狀態下,放大鏡本體1被收納於兩臂11、12所佔有之長度方向的長度範圍內。此外,使透鏡3的中心位於放大鏡中心軸線P的附近。
如第7圖及第10圖所示,位置保持體是由裝著於第 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的周圍之O型環47、61、79所構成。將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各構件,係藉由O型環47、61、79之周圍方向的摩擦阻力而在任意的移位位置進行位置保持。
放大鏡本體1係具備:透鏡3、及支撐透鏡3之透 鏡保持具4。如第11圖所示,沿著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交互地設置:擋住透鏡3的周緣表面之部分圓弧狀的表面肋條91、及擋住透鏡3的周緣背面之部分圓弧狀的背面肋條92。於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形成有到達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之透鏡裝著口93。將從透鏡裝著口93插入之透鏡3的周緣,嵌入於表面肋條91與背 面肋條92之間,而由1個透鏡保持具4來支撐透鏡3。
如第2圖所示,於第1臂11的一端及另一端設置有 第1連結部21及第2連結部22。於第2臂12的一端及另一端設置有第2連結部34及第3連結部35。第1關節構造H1係具備:支架底座10、配置在支架底座10的一側之第1連結部21、及連結此等兩者10、21之第1連結軸45。第2關節構造H2係具備: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22、配置在前述第2連結部22的一側之第2臂12的第2連結部34、及連結此等兩者22、34之第2連結軸58。第3關節構造H3係具備:第2臂12的第3連結部35、配置在前述第3連結部35的一側之放大鏡本體1、及連結此等兩者1、35之第3連結軸77。於支架底座10的一側,依記載的順序相鄰接地配置有第1臂11與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及第1臂11與第2臂12,係以360度相對旋轉自如地連結。
於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突出地形成有對放大鏡本 體1進行移位操作之握柄部6。
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係分別藉由固定 在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之止鬆脫體46、59、60、78,以相對於第1、第2、第3的各連結部21、22、34、35無法鬆脫之方式固定。止鬆脫體46、59、60、78係一體地具備:可彈性變形的腳片53、73、86、及規定腳片53、73、86的插入限度之操作頭部52、72、85。如第7圖及第10圖所示,將前述腳片53、73、86壓嵌裝著於設置在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之卡合槽49、66、67、81,以防止各連結軸45、58、77鬆脫。
第1連結軸45與第2連結軸58之中心間距離、及 第2連結軸58與第3連結軸77之中心間距離係設定為相同。於第1連結軸45與第3連結部35,分別形成有收容止鬆脫體46、78的操作頭部52、85之相同直徑的插嵌孔26、43。前述一方的止鬆脫體46之操作頭部52的外端係往插嵌孔26的外方突出而構成卡合軸部55。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如第10圖所示,將前述卡合軸部55卡合於鄰接之止鬆脫體78的插嵌孔38,以將兩臂11、12保持在折疊姿勢。
於第1臂11與第2臂12中任一方的第2連結部22, 形成有帶孔30。在平行地折疊前述兩臂11、12之狀態下,帶孔30的兩端開口係朝面向自由空間之第2連結部22的周面形成開口。
本發明中,是由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 及連接此等構件之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等,來構成用以支撐放大鏡本體1之支架2。此外,關節構造H1、H2、H3,係以可使連結對象彼此以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為中心相對地旋轉之方式構成,並藉由設置在各關節構造H1、H2、H3之位置保持體47、61、79,而可在任意的移位位置進行保持位置。再者,將磁鐵13固定在支架底座10,並藉由磁鐵的磁性吸附作用,以穩定的狀態穩固地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與放大鏡 本體1或支架2的姿勢無關,能夠以經常穩定的狀態藉由支架底 座10來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此外,即使在支架底座10的載置面S傾斜時,或載置面S的面積較小時,亦可藉由吸附於載置面S之磁鐵13的吸附力,來確實地支撐被移位操作為任意姿勢之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再者,可提供一種即使長期使用,亦可藉由位置保持體47、61、79確實地保持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姿勢,且可經常在免持狀態下進行作業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此外,本發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中,由於可使連 結對象彼此以各連結軸45、58、77為中心相對地旋轉來變更放大鏡本體1的姿勢,與藉由可撓管來支撐放大鏡本體1之先前的放大鏡相比,可大幅地擴大放大鏡本體1之姿勢變更的自由度。因此,例如可將磁鐵13吸附於放大鏡本體1的視覺辨識對象附近等,可在自由地設定放大鏡本體1與支架底座10的位置關係之狀態下使用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伴隨於此,與將磁鐵13磁性吸附於手動工具或壁或底座板,或是載置於平坦的木質底座板上等之習知之具備3關節構造的支架之放大鏡相比,可將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變形為更多樣且自由之使用形態,而能夠提升相應於此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使用性。
當藉由O型環47、61、79之周圍方向的摩擦阻力, 將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各構件進行位置保持時,相對於環孔25、38、42或各連結軸45、58、77,能夠以經常穩定的狀態來賦予既定的摩擦力。因此,可一邊輕鬆地進行各構件的姿勢變更操作,一邊確實地保持位置於變更後之姿勢。此外,與使用其他構件作為位置保持要素之情形相比,可 省去組裝的麻煩以及組裝後的摩擦力調整等麻煩。例如當使用往各連結軸45、58、77的中心軸方向彈性變形之位置保持要素時,在將位置保持要素組裝於連結對象的相對向面之間後,必須調整該摩擦力,但亦可無須進行此步驟,僅須將各環47、61、79裝著於各連結軸45、58、77即可。
沿著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交互地設置表面肋條91及 背面肋條92,並將從透鏡裝著口93插入之透鏡3的周緣嵌入於表面肋條91與背面肋條92之間,如此可僅藉由構造簡單的1個透鏡保持具4來固定並支撐透鏡3。因此可簡化透鏡保持具4的構造,降低其製造所需之成本,並且可使放大鏡本體1之外觀的印象達到簡樸化。此外,由於藉由與透鏡保持具4一體地形成之表面肋條91及背面肋條92上下地夾持透鏡3的周緣,所以可更穩固地固定透鏡3。在習知的透鏡保持具中,是藉由在厚度方向分割為二之一對保持框來夾持透鏡的表裏,故必須使用多餘的零件,且亦必須具有用以固定一對保持框之構造。
於支架底座10的一側,依記載的順序相鄰接地配置 有第1臂11與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藉由各連結軸45、58、77連結此等構件,並以360度相對旋轉自如地連結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及第1臂11與第2臂12,如此可進一步提升支架2及放大鏡本體1之姿勢變更的自由度。因此,可因應使用放大鏡時的作業內容或作業環境,多樣地變更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的姿勢,而進一步提升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使用性。由於以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四者,以及連接此等構件之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來構成附有支架 之放大鏡,所以可在維持支架2及放大鏡本體1之姿勢變更的自由度之情形下,使放大鏡儘可能地形成小型化並達到輕薄短小化。達到輕薄短小化後之小型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例如適合在將磁鐵13吸附於手動工具的一部分之狀態下使用。
於磁鐵保持具14的周圍一側設置L字形的底座連結 臂15,於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一側設置L字形的透鏡連結臂5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可將支架底座10繞著第1連結軸45旋轉操作而折疊收納於第1臂11的外側方。此外,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可藉由將放大鏡本體1繞著第3連結軸77旋轉操作,而可折疊收納於兩臂11、12及支架底座10的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因此,與習知之3關節構造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相比,可將放大鏡整體的外形尺寸縮小並使折疊姿勢輕薄短小化達放大鏡本體1往支架2側折疊後的程度。被折疊為輕薄短小化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例如可在收納於作業衣的口袋之狀態下容易地攜帶,亦可縮小保管附有支架之放大鏡時所需之保管空間。
在將放大鏡本體1往支架2側折疊收納之狀態下, 當將放大鏡本體1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所佔有之長度方向的長度範圍內時,縮小放大鏡整體的外形尺寸,而可使折疊姿勢更達到輕薄短小化。此外,藉由使透鏡3的中心位於放大鏡中心軸線P的附近,可避免使放大鏡本體1往前述兩臂11、12的一側方偏離之狀態下突出之情形,而能夠左右均衡地使放大鏡整體的折疊姿勢更達到輕薄短小化,並且可縮小放大鏡整體之左右方向的外形尺寸。
當握柄部6突出地形成於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時, 在對放大鏡本體1進行移位操作時可凸顯出應操作的位置為握柄部6。此外,藉由在以指尖握住握柄部6之狀態下對放大鏡本體1進行移位操作,可良好地防止附著於指尖之異物或髒污不小心附著於透鏡3的表面。
當藉由一體地具備可彈性變形的腳片53、73、86、 及操作頭部52、72、85之止鬆脫體46、59、60、78,來防止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鬆脫時,能夠以更少的時間精力簡單地進行各關節構造H1、H2、H3的一連串組裝作業。組裝時,僅需將各腳片53、73、86壓嵌裝著於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之卡合槽49、66、67、81即可,無須使用固定具或工具,即能夠迅速且容易地進行組裝。
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將 設置在一方的止鬆脫體46之卡合軸部55卡合於鄰接之止鬆脫體78的插嵌孔43時,可將兩臂11、12保持在折疊姿勢。因此,在以手持狀態來使用附有支架之放大鏡時,或是折疊收納放大鏡整體時,可限制兩臂11、12分離搖動,只要使用者明確地使兩臂11、12不分離搖動,即可確實地維持手持狀態或是折疊收納狀態。
當將形成於第2連結部22之帶孔30的兩端開口, 朝面向自由空間之第2連結部22的周面形成開口時,即可簡便地進行吊帶相對於帶孔30之組裝。此外,由於將吊帶裝著於第1臂11與第2臂12中任一方的第2連結部22,因此在以手持狀態來使用附有支架之放大鏡時,或是折疊收納放大鏡整體時,可良好地防止吊帶造成阻礙。
1‧‧‧放大鏡本體
2‧‧‧支架
3‧‧‧透鏡
4‧‧‧透鏡保持具
5‧‧‧透鏡連結臂
6‧‧‧握柄部
10‧‧‧支架底座
11‧‧‧第1臂
12‧‧‧第2臂
13‧‧‧磁鐵
14‧‧‧磁鐵保持具
15‧‧‧底座連結臂
21‧‧‧第1連結部
22‧‧‧第1臂的第2連結部
26、39、43‧‧‧插嵌孔
30‧‧‧帶孔
20、33‧‧‧臂部
34‧‧‧第2臂的第2連結部
35‧‧‧第3連結部
36‧‧‧補強肋條
37‧‧‧連結孔
38‧‧‧環孔
45‧‧‧第1連結軸
46、59、60、78‧‧‧止鬆脫體
47、61、79‧‧‧位置保持體(O型環)
49、66、67、81‧‧‧卡合槽
52、72、85‧‧‧操作頭部
53、73、86‧‧‧腳片
55‧‧‧卡合軸部
58‧‧‧第2連結軸
62‧‧‧固定軸部
63‧‧‧支軸部
64‧‧‧凸緣部
68、69‧‧‧階部
74‧‧‧卡合鈎
77‧‧‧第3連結軸
80‧‧‧環槽
91‧‧‧表面肋條
92‧‧‧背面肋條
93‧‧‧透鏡裝著口
110‧‧‧夾鉗
111、112‧‧‧夾持臂
113‧‧‧夾鉗軸
114‧‧‧迴力彈簧
115‧‧‧套筒
H1‧‧‧第1關節構造
H2‧‧‧第2關節構造
H3‧‧‧第3關節構造
第1圖為本發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側視圖。
第2圖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分解俯視圖。
第3圖為使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整體伸長之狀態之俯視圖。
第4圖為折疊收納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狀態之側視圖。
第5圖為折疊收納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狀態之俯視圖。
第6圖為第4圖之A-A線剖面圖。
第7圖為第4圖之B-B線剖面圖。
第8圖為第7圖之C-C線剖面圖。
第9圖為第7圖之D-D線剖面圖。
第10圖為第4圖之E-E線剖面圖。
第11圖為顯示透鏡裝著構造之放大鏡本體之底面圖。
第12圖為第11圖之F-F線剖面圖。
第13圖為顯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使用形態之立體圖。
第14圖為顯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其他使用形態之立體圖。
第15圖為顯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另外使用形態之立體圖。
第16圖為其他實施例之使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整體伸長之狀態之俯視圖及左側視圖。
第17圖為折疊收納第16圖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狀態之左側視圖。
第18圖為折疊收納第16圖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狀態之俯視圖。
第19圖為第16圖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外觀六面圖。
第20圖為第17圖及第18圖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外觀六面 圖。
第21圖為將夾鉗連結於支架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部分剖切俯視圖。
(實施例1)第1圖至第15圖為顯示本發明之附有支 架之放大鏡的實施例。本發明中所謂前後、左右、上下,係依循第1圖、第2圖、第3圖及第13圖所示之交叉箭頭,以及記載於各箭頭旁邊之前後、左右、上下的顯示,前後、左右、上下的各方位方向,係以支架底座10作為位置基準。
第1圖中,附有支架之放大鏡是由放大鏡本體1、 及支撐放大鏡本體1之支架2所構成。放大鏡本體1是由圓形塑膠製的透鏡(凸透鏡)3、及支撐透鏡3之透鏡保持具4所構成。透鏡保持具4是由無終端環狀的塑膠成形品所構成,第2圖中,於透鏡保持具4之周面的左側前部,L字形的透鏡連結臂5係朝前地連出,用以對放大鏡本體1進行移位操作之握柄部6係以花瓣狀突出地形成於與透鏡連結臂5為相同側之周面的後部。後述的第3連結軸77係以橫向突出的狀態一體地設置在透鏡連結臂5。
支架2是由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連 結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之第1關節構造H1、連結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第2關節構造H2、及連結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之第3關節構造H3等所構成。
第2圖中,支架底座10係具備:吸附於鋼板等磁性 金屬材料並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之磁鐵13、及固定並保持磁鐵13之磁鐵保持具14。磁鐵保持具14是由塑膠成形品所構成, 於靠近該周面的前部右方,L字形的底座連結臂15朝向前方連出。後述的第1連結軸45係以橫向突出的狀態一體地設置在底座連結臂15。磁鐵13較佳是由釹磁鐵所構成,整體被裝著於磁鐵保持具14上所設置之安裝孔16並黏著,在該固定狀態下,平坦之一方的磁極面會往安裝孔16的開口面外部些許地突出。磁鐵13的吸附力係只要在將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移位至任意姿勢之狀態下可與作用於支架底座10之傾倒移動力矩對抗而維持磁鐵13與磁性金屬材料吸附之狀態的強度即可,在該範圍內,亦可為釹磁鐵以外的磁鐵13。
第2圖中,第1臂11是由一體地具備前後較長的棒 狀臂部20、設置在臂部20的前端之套筒狀的第1連結部21、及設置在臂部20的後端之套筒狀的第2連結部22之塑膠成形品所構成。如第6圖所示,臂部20係形成為剖面U字形,並在U字壁之間隔著一定間隔而形成補強肋條23。第1連結部21的側端是以較臂部20更往右側方(外側方)突出之狀態而設置,於該內部的中央,形成有樞軸支撐第1連結軸45之連結孔24,於連結孔24的右端形成環孔25,於連接孔24的左端形成插嵌孔26。後述之O型環(位置保持體)47係插嵌於環孔25,後述之止鬆脫體46係插嵌於插嵌孔26。插嵌孔26的直徑係設定為較連結孔24的直徑稍大,環孔25的直徑係設定為較插嵌孔26的直徑稍大。
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22係與第1連結部21相同, 以較臂部20更往右側方(外側方)突出之狀態設置,於該內部形成有固定後述之第2連結軸58之剖面呈橢圓形的固定孔27,於固定孔27的右端形成有插嵌孔28。後述之止鬆脫體60係插嵌於插 嵌孔28。插嵌孔28的直徑係設定為較固定孔27之圓弧部的直徑稍大。於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22形成有帶孔30。帶孔30係如第14圖及第9圖所示,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帶孔30的兩端開口係朝面向自由空間之第2連結部22的周面形成開口。
第2臂12是由一體地具備前後較長的棒狀臂部33、 設置在臂部33的後端之套筒狀的第2連結部34、及設置在臂部33的前端之套筒狀的第3連結部35之塑膠成形品所構成。臂部33係形成為剖面U字形,並在U字壁之間隔著一定間隔而形成補強肋條36(參考第1圖及第6圖)。第2連結部34是以較臂部33更往左側方(外側方)突出之狀態而設置,於該內部形成樞軸支撐後述第2連結軸58之連結孔37,於連結孔37的右端形成O型環61用的環孔38,於連結孔37的左端形成止鬆脫體59用的插嵌孔39。插嵌孔39的直徑係設定為較連結孔37的直徑稍大,環孔38的直徑係設定為較插嵌孔39的直徑稍大。
第3連結部35係與第2連結部34相同,以較臂部 33更往左側方(外側方)突出之狀態而設置,於其內部的中央,形成有樞軸支撐後述之第3連結軸77之連結孔41,於連結孔41的左端形成有O型環79用的環孔42,於右端的連結孔形成止鬆脫體78用的插嵌孔43。插嵌孔43的直徑係設定為較連結孔41的直徑稍大,環孔42的直徑係設定為較插嵌孔43的直徑稍大。第3連結部35中的插嵌孔43係如第10圖所示,與第1臂11的第1連結部21鄰接,並且與設置在第1連結部21之插嵌孔26、及設置在第3連結部35之插嵌孔43之直徑係設定為相同。此外,第 1連結軸45與第2連結軸58之中心間距離,及第2連結軸58與第3連結軸77之中心間距離係設定為相同。因此,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第1連結部21的插嵌孔26與第3連結部35的插嵌孔43,係僅隔著些許間隙左右相對向。
第3圖中,第1關節構造H1是由支架底座10的底 座連結臂15、配置在底座連結臂15的一側之第1臂11的第1連結部21、連結此等兩者15、21之圓軸狀的第1連結軸45、固定在第1連結軸45的軸端之止鬆脫體46、裝著於第1連結軸45的周圍之O型環(位置保持體)47等所構成。如先前所說明,第1連結軸45係與底座連結臂15一體地形成,於該突出基端形成有用以裝著O型環47之環槽48。此外,於第1連結軸45的軸端,形成有用以卡合止鬆脫體46之卡合槽49,於該內部深處設置有階部50(參考第10圖)。O型環47為市售品,以下所說明之O型環61、79亦同樣為市售品。
第1連結軸45的止鬆脫體46,是由一體地具備圓軸狀的操作頭部52、及可彈性變形的一對腳片53之塑膠成形品所構成。於腳片53的前端,一體地設置有與先前卡合槽49的階部50卡合之卡合鈎54。如第10圖所示,在將腳片53卡合於卡合槽49之狀態下,操作頭部52係由插嵌孔26所擋住,而規定腳片53的插入限界。操作頭部52的軸方向長度係設定為較插嵌孔26的孔中心軸方向之長度更大,因此,在將腳片53卡合於卡合槽49之狀態下,操作頭部52的外端係往插嵌孔26的外方突出。該突出部分的突端周緣被施以圓弧處理,而具有卡合軸部55的功能。詳細而言,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將卡 合軸部55卡合於鄰接之止鬆脫體78的插嵌孔43,以將兩臂11、12保持在折疊姿勢。
第2關節構造H2是由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22、 配置在該第2連結部22的左側之第2臂12的第2連結部34、連結此等兩者22、34之第2連結軸58、固定在第2連結軸58左右的軸端之止鬆脫體59、60、及裝著於第2連結軸58的周圍之O型環(位置保持體)61等所構成。第2圖、第7圖中,第2連結軸58是由一體地具備右半側的固定軸部62、左半側之圓軸狀的支軸部63、設置在兩軸部62、63之間之凸緣部64之塑膠成形品所構成。 於支軸部63與凸緣部64之間,形成有用以裝著O型環61之環槽65,於固定軸部62及支軸部63的軸端,形成有用以卡合止鬆脫體59、60之卡合槽66、67,於各個的內部深處設置有階部68、69。
第2連結軸58的止鬆脫體59、60,是分別由一體地 具備突端被圓弧處理為部分球面狀之操作頭部72、及可彈性變形的一對腳片73之同一構造的塑膠成形品所構成。於腳片73的前端,一體地設置有與先前之卡合槽66、67的階部68、69卡合之卡合鈎74。固定軸部62的剖面係形成為橢圓形,將此插入並卡合於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34上所設置之固定孔27,並將一方的止鬆脫體60壓嵌卡合於固定軸部62側的卡合槽66,藉此使第2連結軸58與第1臂11無法相對旋轉地形成一體化。止鬆脫體59、60的操作頭部72係在將各腳片73分別卡合於卡合槽66、67之狀態下,由插嵌孔28、39所擋住,而規定腳片73的插入限界。
第3關節構造H3是由第2臂12的第3連結部35、 配置在第2臂12的第3連結部35的左側之放大鏡本體1的透鏡 連結臂5、連結此等兩者5、35之圓軸狀的第3連結軸77、固定在第3連結軸77的軸端之止鬆脫體78、及裝著於第3連結軸77的周圍之O型環(位置保持體)79等所構成。如先前所說明,第3連結軸77係與透鏡連結臂5一體地形成,於其突出基端形成有用以裝著O型環79之環槽80。此外,於第3連結軸77的軸端,形成有用以卡合止鬆脫體78之卡合槽81,於該內部深處設置有階部82。
第3連結軸77的止鬆脫體78是由一體地具備圓盤 狀的操作頭部85、及可彈性變形的一對腳片86之塑膠成形品所構成。於腳片86的前端,一體地設置有與先前之卡合槽81的階部82卡合之卡合鈎87。如第10圖所示,在將腳片86卡合於卡合槽81之狀態下,操作頭部85係由插嵌孔43所擋住,而規定腳片86的插入限度。操作頭部85的軸方向長度,係設定為較插嵌孔43的孔中心軸方向之長度更小,因此,在將腳片86卡合於卡合槽81之狀態下,操作頭部85係位於插嵌孔43的內部深處。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將卡合軸部55卡合於先前之操作頭部85與插嵌孔43的開口緣之間的孔部分,以將兩臂11、12保持在折疊姿勢(參考第10圖)。
如上所述,藉由第1關節構造H1來連結支架底座 10與第1臂11的第1連結部21,可使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以第1連結軸45為中心呈360度相對地旋轉。此外,藉由第2關節構造H2來連結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22與第2臂12的第2連結部34,可使第1臂11與第2臂12以第2連結軸58為中心呈360度相對地旋轉。再者,藉由第3關節構造H3來連結第2臂12 的第3連結部35與放大鏡本體1,可使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以第3連結軸77為中心,在透鏡保持具4抵接於第2臂12之臂部3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之圓弧範圍內相對地旋轉。由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至H3所連結之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係以記載的順序鄰接於支架底座10的左側之狀態來連結。
如先前所說明,放大鏡本體1雖具備透鏡3、及支 撐透鏡3之透鏡保持具4,但為了以1個透鏡保持具4來支撐透鏡3,係在透鏡保持具4設置透鏡裝著構造。如第11圖所示,透鏡裝著構造係沿著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交互地設置各3個表面肋條91及背面肋條92,並在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之下表面側的1處設置透鏡裝著口93而構成。表面肋條91係在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突出設置成部分圓弧狀,並擋住透鏡3的周緣表面(上表面)。 同樣的,背面肋條92係在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突出設置成部分圓弧狀,並擋住透鏡3的周緣背面(下表面)。透鏡裝著口93係以鄰接於透鏡連結臂5的突出基端之狀態斜向地形成缺口,並到達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藉由將從透鏡裝著口93插入之透鏡3的周緣嵌入於表面肋條91與背面肋條92之間,透鏡3係可在藉由表面肋條91與背面肋條92上下地夾持該周緣之狀態來固定於透鏡保持具4。
先前的透鏡保持具是藉由在厚度方向分割為二之一 對保持框來夾持透鏡的表裏,因此無法避免零件數會增加達保持框以及用以固定一對保持框之構造的量。然而,如上述般,當藉由1個透鏡保持具4來支撐並固定透鏡3時,可簡化放大鏡本體 1的構造,並降低其製造所需之成本。此外,由於藉由與透鏡保持具4一體地設置之表面肋條91及背面肋條92上下地夾持透鏡3的周緣,所以可更穩固地固定透鏡3。
放大鏡本體1與支架2例如可依循下列步驟來組 裝。首先以先前所說明之要領,將透鏡3組裝於透鏡保持具4,然後將各O型環47、61、79組裝於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將第1連結軸45插嵌於第1連結部21的連結孔24,並將止鬆脫體46插入並卡合於該軸端,以將支架底座10連結於第1臂11。接著,將第2連結軸58的固定軸部62插嵌於第1臂11之第2連結部22的固定孔27,並將止鬆脫體60插入並卡合於該軸端,以將第2連結軸58固定在第1臂11。然後將第2連結軸58的支軸部63插嵌於第2臂12之第2連結部34的連結孔37,並將止鬆脫體59插入並卡合於該軸端,以將第2臂12經由第2連結軸58連結於第1臂11。最後將設置在透鏡保持具4之第3連結軸77插嵌於第3連結部35的連結孔41,並將止鬆脫體78插入並卡合於該軸端,以將放大鏡本體1連結於第2臂12。上述組裝步驟僅為步驟的一例,放大鏡本體1與支架2亦能夠以任意步驟從任意處開始組裝。
如上所述,在組裝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 12、及放大鏡本體1時,在藉由各連結軸45、58、77來連結各構件後,只要將各止鬆脫體46、59、60、78壓嵌卡合於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即可,即能夠以更少的時間精力迅速地進行一連串之組裝作業。此外,卡合於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之各止鬆脫體46、59、60、78,係可藉由腳片53、73、86本身的彈性持續 維持與各卡合槽49、66、67、81之卡合狀態,所以在組裝完成後,不會有各構成零件的一部分脫落之情形。此外,亦無法簡單地分解。
接著例示出數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使用形態。 (使用形態1)該使用形態係顯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載置面S為磁性金屬材料之情形,如第1圖所示,將支架底座10的磁鐵13吸附於載置面S,並將第1臂11及第2臂12往支架底座10更後方折彎為ㄑ字形。然後使放大鏡本體1繞著第3連結軸77轉動,將透鏡3的透鏡面維持在與載置面S大致平行之姿勢。於該狀態下,由於磁鐵13吸附於載置面S來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所以與放大鏡本體1或支架2的姿勢無關,能夠以經常穩定的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1,即使在載置面S傾斜時,亦能夠以穩定的狀態來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此外,由於將O型環47、61、79設置在各連結軸45、58、77,並藉由其周圍方向的摩擦阻力,將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各構件在任意的移位位置進行位置保持,故即使隨著長期使用使各連結軸45、58、77或各連結孔24、37、41產生磨耗,亦可確實地持續保持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的姿勢。
第1圖所示之使用形態中,藉由使視覺辨識對象位 於透鏡3的正下方,即可一邊透過透鏡來察看視覺辨識對象之放大後的虛像,一邊以免持狀態進行作業。當應用第1圖所示之使用形態時,如第15圖所示,可在將磁鐵13吸附於由鋼材(磁性金屬材料)所形成之剝離器(工具)96之單邊的顎部97之狀態下,去除被覆電線的覆層。此時,由於可觀看設置在單邊的顎部97之切 割刃98,或是被覆電線的狀態之放大後的虛像,所以可確實地進行被覆電線的覆層去除作業。此外,由於第1關節構造H1及第2關節構造H2可分別呈360度相對地旋轉,故即使將磁鐵13吸附於視覺辨識對象的附近,亦不會難以使透鏡3與視覺辨識對象正對向,因此可提升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使用性。
(使用形態2)第13圖為顯示將支架底座10與第1臂 11載置於載置面S上,使第2臂12豎立並使放大鏡本體1與載置面S大致平行之使用形態。該使用形態中,由於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同時由載置面S所支撐,於載置面S為磁性金屬材料時當然可支撐,就算不是磁性金屬材料時,亦能夠以維持豎立姿勢之穩定的狀態來支撐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該使用形態中,藉由使視覺辨識對象位於透鏡3的正下方,即可一邊透過透鏡來察看視覺辨識對象之放大後的虛像,一邊以免持狀態進行作業。
(使用形態3)第14圖為顯示以手持狀態來使用附有 支架之放大鏡之情形。此時係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將支架底座10折疊收納於第1臂11的右側方,並使放大鏡本體1位於兩臂11、12的前方。藉由以單手來握持該狀態的第1臂11與第2臂12,即可使透鏡3遮住視覺辨識對象而察看放大後的虛像。第14圖的使用形態4中,可在將支架底座10、第1臂11及第2臂12載置於載置面S,並使放大鏡本體1朝遠離載置面S之方向斜向地傾斜之狀態下使用。
(使用形態4)第3圖中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以支 架底座10作為位置基準,並使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各構件朝遠離支架底座10之方向直線狀地伸長之狀態。 藉由將該狀態的支架底座10吸附於垂直或傾斜之磁性金屬材料,即可使放大鏡本體1的透鏡3與視覺辨識對象正對向,而能夠察看放大後的虛像。如上所述,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由於第1關節構造H1及第2關節構造H2可分別呈360度相對地旋轉,且關節的自由度高,故亦可將支架2及放大鏡本體1的姿勢多樣地變更為使用形態1至4以外的形態。順帶一提,先前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由於關節的自由度低,所以可實現的使用形態有限。
第4圖及第5圖為顯示折疊收納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整體之狀態。當折疊收納放大鏡整體時,如第14圖所說明,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後,將放大鏡本體1繞著第1連結軸45旋轉操作而折疊收納於第1臂11的右側方。然後將放大鏡本體1繞著第3連結軸77旋轉操作而折疊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及支架底座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如第5圖所示,該狀態的放大鏡本體1係被收納於第1臂11與第2臂12所佔有之長度方向的長度範圍約77mm內。此外,透鏡3的中心係位於放大鏡中心軸線P的附近,折疊狀態的最大左右寬度為約50mm。因此,可使放大鏡整體的折疊姿勢達到輕薄短小化,在收納於作業衣的口袋之狀態下攜帶時,可解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大體積之問題。所謂放大鏡中心軸線P,為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通過兩臂11、12的鄰接部中央之中心軸線。
第16圖至第18圖為顯示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其他 實施例。該實施例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與先前實施例所說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的主要不同點如下所述。如第16圖的俯視圖所示,在以支架底座10作為位置基準時,於該右側依記載順序配置 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並藉由第1關節構造H1與第2關節構造H2與第3關節構造H3來連結各構件。支架底座10的上下厚度係設定為較先前實施例所說明之支架底座10的上下厚度更大,並於磁鐵保持具14的上表面,凹狀地形成有用以擋住透鏡保持具4之承載座101。
如第16圖的左側視圖所示,在將第1臂11與第2 臂12與放大鏡本體1直線狀地伸長之狀態下,第1臂11係以使該臂部20的中心軸,較連結第1連結軸45與第2連結軸58的中心彼此之線更往遠離載置面S之一側偏向之狀態來形成,使整體形成為夾具狀。同樣地,第2臂12係以使該臂部33的中心軸比連結第2連結軸58與第3連結軸77的中心彼此之線更往遠離載置面S之一側偏向之方式形成,使整體形成為夾具狀。其他構造與先前所說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相同,故對同一構件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從上述構造的不同中,如第17圖所示,折疊收納放 大鏡整體之狀態下的放大鏡本體1係被容納於平行地折疊之第1、第2臂11、12的凹部分102,並落在兩臂11、12之上下厚度的範圍內。此外,透鏡保持具4的一部分是由設置在磁鐵保持具14之承載座101所支撐。
第19圖為第16圖中所說明之伸長狀態的附有支架 之放大鏡之外觀六面圖。第20圖為第17圖及第18圖中所說明之折疊收納狀態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之外觀六面圖。
第21圖為將放大鏡本體1取代為夾鉗110,並藉由 支架2予以支撐之實施例。該實施例中,是由一對夾持臂111、 112、可搖動地連結兩臂111、112之夾鉗軸113、及配置在夾鉗軸113的周圍之迴力彈簧114等來構成夾鉗。於一方之夾持臂111的操作端設置有套筒115,並藉由第4連結軸117,可相對旋轉地將該套筒115連結於與第3連結軸77一體地設置之托架116。第1連結軸45與第2連結軸58之中心間距離,係設定為較第2連結軸58與第3連結軸77之中心間距離更小。因此,將卡合軸部55設置在中心間距離較小之一側的第1臂11,並在第2臂12設置與卡合軸部55相對應之卡合孔118。在使用時,於一對夾持臂111、112的夾持鈎之間,例如可夾持固定較小零件,並一邊以視覺辨識由附有支架之放大鏡所夾持之零件,一邊進行必要的處理或加工。上述以外之支架2的構造係與已說明之支架相同,故對同一構件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上述實施例中,是由O型環來構成位置保持體47、 61、79,並將摩擦阻力賦予至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的周圍方向,但此並非必要。例如,亦可在底座連結臂15與第1連結部21之對向面、鄰接之第2連結部22、34之對向面、及透鏡連結臂5與第3連結部35之對向面,配置朝各連結軸45、58、77的中心軸方向彈性變形之位置保持體47、61、79,並在各位置保持體47、61、79和與此密著之構件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此時之位置保持體47、61、79係可由橡膠、合成橡膠、毛毯等的至少1種所形成,或是以金屬性或塑膠製的盤狀彈簧或壓縮彈簧等作為彈性變形元件來形成。O型環47、61、79係可相對於各連結軸45、58、77裝著複數個。
透鏡保持具4較佳為無終端環狀,但只要是至少可 保持透鏡3周緣的一半以上之框體即可。總而言之,只要是當透鏡3承受落下衝擊等外力時不會簡單地從透鏡保持具4脫落之構造即可,透鏡保持具4的外形係可自由地設定。本發明中,無終端環狀並不必然意味著圓形,而是包含多角形或橢圓形等之概念。
第1連結軸45與第2連結軸58之中心間距離,與 第2連結軸58與第3連結軸77之中心間距離並非必須為相同,此時,可將卡合軸部55設置在中心間距離較小之一側的第1臂11(或第2臂12),並在另一方的臂設置與卡合軸部55相對應之卡合孔。第2連結軸58亦可與第1臂11或第2臂12一體地形成。 止鬆脫體46、59、60、78係可由螺入於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之螺絲、及平墊圈來構成。卡合軸部55亦可一體地形成於第3連結軸77用之止鬆脫體78的一側。第1關節構造H1與第2關節構造H2與第3關節構造H3係可分別由球形接頭來構成。此時,可經由球形接頭將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第1臂11與第2臂12、或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相對地旋轉操作,而與先前的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同樣地變更附有支架之夾鉗的姿勢。
上述實施例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假定使用在工 廠等之作業現場,但本發明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亦可廣泛地使用在實驗室、測試場所、學校等之各種使用狀況中,並可因應其用途來適當地選擇透鏡3的大小或倍率等。透鏡3可為夫瑞奈透鏡(Fresnel Lens)或是組合透鏡,亦可為玻璃製的透鏡。
1‧‧‧放大鏡本體
2‧‧‧支架
3‧‧‧透鏡
4‧‧‧透鏡保持具
5‧‧‧透鏡連結臂
6‧‧‧握柄部
10‧‧‧支架底座
11‧‧‧第1臂
12‧‧‧第2臂
13‧‧‧磁鐵
14‧‧‧磁鐵保持具
15‧‧‧底座連結臂
21‧‧‧第1連結部
22‧‧‧第1臂的第2連結部
20、33‧‧‧臂部
34‧‧‧第2臂的第2連結部
35‧‧‧第3連結部
36‧‧‧補強肋條
45‧‧‧第1連結軸
60、78‧‧‧止鬆脫體
58‧‧‧第2連結軸
77‧‧‧第3連結軸
H1‧‧‧第1關節構造
H2‧‧‧第2關節構造
H3‧‧‧第3關節構造

Claims (8)

  1. 一種附有支架之放大鏡,係具備:放大鏡本體(1)、及支撐放大鏡本體(1)之支架(2);支架(2)係具備: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連結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之第1關節構造(H1)、連結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第2關節構造(H2)、及連結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之第3關節構造(H3);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係以可使連結對象彼此以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為中心相對地旋轉之方式構成;於支架底座(10)上,固定有吸附於磁性金屬材料並支撐放大鏡本體(1)及支架(2)之磁鐵(13);於第1至第3的各關節構造(H1、H2、H3)中,設置有在任意的移位位置可保持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之各構件的位置之位置保持體(47、61、79);支架底座(10)係具備:磁鐵(13)、固定並保持磁鐵(13)之磁鐵保持具(14)、及從磁鐵保持具(14)的周圍一側連結出之L字形的底座連結臂(15),底座連結臂(15)係藉由第1連結軸(45)連結於第1臂(11)的第1連結部(21);放大鏡本體(1)係具備:透鏡(3)、支撐透鏡(3)之透鏡保持具(4)、從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一側連結出之L字形的透鏡連結臂(5),透鏡連結臂(5)係藉由第3連結軸(77)連結於第2臂(12)的第3連結部(35);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將支架 底座(10)繞著第1連結軸(45)旋轉操作而可折疊收納於第1臂(11)的外側方,並且將放大鏡本體(1)繞著第3連結軸(77)旋轉操作而可折疊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及支架底座(10)的上下方中任一側;在將放大鏡本體(1)折疊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及支架底座(10)的上下方中任一側之狀態下,放大鏡本體(1)係被收納於前述兩臂(11、12)所佔有之長度方向的長度範圍內,且透鏡(3)的中心係位於放大鏡中心軸線(P)的附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位置保持體係包含裝著於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的周圍之O型環(47、61、79);支架底座(10)、第1臂(11)、第2臂(12)、及放大鏡本體(1)的各構件,係藉由O型環(47、61、79)之周圍方向的摩擦阻力而在任意的移位位置進行位置保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放大鏡本體(1)係具備:透鏡(3)、及支撐透鏡(3)之透鏡保持具(4);沿著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交互地設置:擋住透鏡(3)的周緣表面之部分圓弧狀的表面肋條(91)、及擋住透鏡(3)的周緣背面之部分圓弧狀的背面肋條(92);於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形成有到達透鏡保持具(4)的內緣之透鏡裝著口(93);將從透鏡裝著口(93)插入之透鏡(3)的周緣,嵌入於表面肋條(91)與背面肋條(92)之間,而由1個透鏡保持具(4)來支撐透 鏡(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於第1臂(11)的一端及另一端設置有第1連結部(21)及第2連結部(22);於第2臂(12)的一端及另一端設置有第2連結部(34)及第3連結部(35);第1關節構造(H1)係具備:支架底座(10)、配置在支架底座(10)的一側之第1連結部(21)、及連結此等兩者(10、21)之第1連結軸(45);第2關節構造(H2)係具備:第1臂(11)的第2連結部(22)、配置在前述第2連結部(22)的一側之第2臂(12)的第2連結部(34)、及連結此等兩者(22、34)之第2連結軸(58);第3關節構造(H3)係具備:第2臂(12)的第3連結部(35)、配置在前述第3連結部(35)的一側之放大鏡本體(1)、及連結此等兩者(1、35)之第3連結軸(77);於支架底座(10)的一側,依記載的順序相鄰接地配置有第1臂(11)與第2臂(12)與放大鏡本體(1),支架底座(10)與第1臂(11)、及第1臂(11)與第2臂(12),係以360度相對旋轉自如地連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於透鏡保持具(4)的周圍,突出地形成有對放大鏡本體(1)進行移位操作之握柄部(6)。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係分別 藉由固定在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之止鬆脫體(46、59、60、78),以相對於第1、第2、第3的各連結部(21、22、34、35)無法鬆脫之方式固定;止鬆脫體(46、59、60、78)係一體地具備:可彈性變形的腳片(53、73、86)、及規定腳片(53、73、86)的插入限度之操作頭部(52、72、85);將前述腳片(53、73、86)壓嵌裝著於設置在第1、第2、第3的各連結軸(45、58、77)的軸端之卡合槽(49、66、67、81),以防止各連結軸(45、58、77)鬆脫。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第1連結軸(45)與第2連結軸(58)之中心間距離,及第2連結軸(58)與第3連結軸(77)之中心間距離係設定為相同;於第1連結軸(45)與第3連結部(35),分別形成有與收容止鬆脫體(46、78)的操作頭部(52、85)之相同直徑之插嵌孔(26、43);前述一方的止鬆脫體(46)之操作頭部(52)的外端係往插嵌孔(26)的外方突出而構成卡合軸部(55);在平行地折疊第1臂(11)與第2臂(12)之狀態下,前述卡合軸部(55)係與鄰接之止鬆脫體(78)的插嵌孔(38)卡合,以將兩臂(11、12)保持在折疊姿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附有支架之放大鏡,其中,於第1臂(11)與第2臂(12)中任一方的第2連結部(22),形成有帶孔(30);在平行地折疊前述兩臂(11、12)之狀態下,前述帶孔(30) 的兩端開口係朝面向自由空間之第2連結部(22)的周面形成開口。
TW102133600A 2012-09-25 2013-09-17 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TW2014187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0422A JP5319004B1 (ja) 2012-09-25 2012-09-25 スタンド付きルー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8771A true TW201418771A (zh) 2014-05-16

Family

ID=49595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3600A TW201418771A (zh) 2012-09-25 2013-09-17 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19004B1 (zh)
TW (1) TW201418771A (zh)
WO (1) WO20140504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9662B1 (ko) * 2013-11-22 2015-03-09 대한민국 받침대에 조명이 설치된 조명확대경
CN104482368A (zh) * 2014-12-31 2015-04-01 苏州安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连接组合
KR101849939B1 (ko) * 2016-06-03 2018-04-18 한국패션산업연구원 재봉기용 보조 확대경
US11255525B2 (en) 2019-03-18 2022-02-22 Black & Decker Inc. Battery powered light
US11858106B2 (en) 2019-08-08 2024-01-02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s and power tools platfo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1115U (zh) * 1986-09-01 1988-03-17
JPH087452Y2 (ja) * 1990-11-30 1996-03-04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油圧制御弁におけるスプールの回動防止機構
JP3760020B2 (ja) * 1997-04-03 2006-03-29 株式会社喜多村合金製作所 回転機能付断熱キャップ
JP4311802B2 (ja) * 1999-03-23 2009-08-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手術用拡大観察装置
US6553626B2 (en) * 2001-08-27 2003-04-29 Lee Valley Tools, Ltd. Magnetic hinge
JP2006337993A (ja) * 2005-05-02 2006-12-14 Taisei Kaken:Kk 拡大鏡及び工具
JP3120608U (ja) * 2006-01-26 2006-04-13 株式会社中村総合研究所 拡大鏡ホルダ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0471A1 (ja) 2014-04-03
JP5319004B1 (ja) 2013-10-16
JP2014066778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18771A (zh) 附有支架之放大鏡
JP4505815B2 (ja) 歯列矯正装置
US9366383B2 (en)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US10448626B2 (en) Fishing rod holder with a top mount receptacle for receiving a device mount
US20150275943A1 (en) Holder mechanism
CA2396642C (en) Magnetic hinge and magnetic stand magnifier
CN109869591B (zh) 夹持结构及具有该夹持结构的云台
US20200214408A1 (en) Terminal holder and terminal case
US7559518B2 (en) Support for a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US6073897A (en)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clamp
JP3200596U (ja) 眼鏡用前枠、眼鏡フレーム及び眼鏡
JP4902715B2 (ja) 撥ね上げ式眼鏡
CN103115331B (zh) 灯具
KR102029961B1 (ko) 청소 도구
KR100581503B1 (ko) 핸드폰 거치대
KR200494299Y1 (ko) 노트북 컴퓨터 거치대
JP3244689U (ja) 携帯情報端末ホルダー
KR101965565B1 (ko) 스마트폰 링홀더
JPH1078194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ルーペ
CN209823814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9124235U (zh) 多功能手机配件
KR101848989B1 (ko) 스프링이 구비되는 휴대폰 케이스
JP2017136130A (ja) 除塵具
KR102426335B1 (ko) 가구용 선반 받침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구
CN210891120U (zh) 手电转接头、手电磁吸支架及便携转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