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0783A -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透明膜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透明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0783A TW201410783A TW102127599A TW102127599A TW201410783A TW 201410783 A TW201410783 A TW 201410783A TW 102127599 A TW102127599 A TW 102127599A TW 102127599 A TW102127599 A TW 102127599A TW 201410783 A TW201410783 A TW 20141078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carbonate resin
- resin
- carbon number
- substituted
- weigh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6—Polystyre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9/00—Use of PC, i.e. polycarbonat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4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425/06—Polystyr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透明膜係使如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獲得者,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含有: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b)的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及與聚碳酸酯樹脂(A)不同之組成之樹脂(B)0.1~10重量份,且樹脂(B)與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之絕對值為80℃以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為0.02以下;並且該透明膜之波長450 nm下之相位差與波長550 nm下之相位差之比滿足特定之式。□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由其形成之透明膜。
聚碳酸酯樹脂具有透明性、耐熱性及韌性等優異之特徵。因此,作為例如超扭轉向列(STN,Super Twisted Nematic)模式之液晶顯示器等所使用之光學補償用光學膜,開發有於單軸方向上延伸而具有光學單軸異向性之聚碳酸酯樹脂膜。
穿透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或半穿透型或反射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等液晶顯示器中,要求可於人類可視認之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下進行光學補償之光學膜。
如此,為了於可見光區域全域進行光學補償,已知相位差隨著波長增長而增大般之具有所謂之逆波長分散性之相位差膜。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提出包含雙酚A骨架及雙酚茀骨架之共聚合之聚碳酸酯樹脂。
又,於專利文獻2~5中提出如下聚碳酸酯,其含有含茀二羥基化合物、及螺二醇或異山梨醇(Isosorbide)之類的含醚之環狀脂肪族二羥基化合物,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00℃以下。
近年來,於包括液晶用顯示設備或移動設備等所使用之相位差膜等光學膜在內之透明膜之領域中,為了降低成本或減少環境
負荷,期望由利用習知之使用溶劑之溶液澆鑄製膜法變為利用不使用溶劑而使樹脂熱熔融並成形之熔融製膜法進行成膜。又,為了輕量化或降低成本,期望膜之薄膜化。於使膜薄膜化且表現所需之相位差時,必需使膜於更低溫或更高之延伸倍率下進行延伸,因此對延伸所使用之樹脂要求柔軟性或韌性等非常高之延伸特性。
然而,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聚合物鏈較為剛直,故而玻璃轉移溫度為220℃以上。因此,為了將聚碳酸酯樹脂製成膜狀,使用熔融製膜法較為困難,而必需使用溶劑澆鑄製膜法。
為了使如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玻璃轉移溫度較高之聚碳酸酯樹脂可進行熔融製膜,專利文獻6提出於包含雙酚A骨架及雙酚茀骨架之共聚合之聚碳酸酯樹脂中調配聚醚酯樹脂及聚苯乙烯系樹脂而降低玻璃轉移溫度。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5中揭示有包含含茀二羥基化合物及含醚之環狀脂肪族二羥基化合物之聚碳酸酯樹脂。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3255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6/41190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8/156186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0/64721號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2-03136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5-77963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6所揭示之技術中,聚碳酸酯樹脂與聚醚酯樹脂或聚苯乙烯系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過大,利用擠出機混合該等樹脂時混合變得不均勻,結果製品膜變得不均,難以獲得品質穩定之製品。
又,專利文獻2~5所揭示之技術中雖亦存在可熔融製膜者,但為了進一步之膜之薄膜化,延伸特性並不充分。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解決上述習知之課題,成為可熔融製膜且具有逆波長分散性之相位差膜之材料的延伸特性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包含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透明膜。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覆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包含含有含茀二羥基化合物之聚碳酸酯樹脂、及具有與該聚碳酸酯樹脂不同之特定之組成之樹脂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解決上述習知之課題,從而達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主旨在於下述[1]~[12]。
[1]一種透明膜,其係使如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獲得者,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含有:聚碳酸酯樹脂(A),其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b);及樹脂(B),其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之絕對值為80℃以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為0.02以下,且具有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不同之組成;且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含有上述樹脂(B)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並且該透明膜之波長450nm下測得之相位差R450與波長550nm
下測得之相位差R550之比滿足下述式(I)。
(上述通式(1)中,R1~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碳數2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芳基,X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碳數10之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伸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伸芳基,m及n分別獨立為0~5之整數)
0.5<R450/R550<1.0 (I)
[2]如上述[1]之透明膜,其中,上述樹脂(B)具有低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之玻璃轉移溫度。
[3]如上述[1]或[2]之透明膜,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為100℃以上且160℃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中,上述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為75℃以上且160℃以下。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中,於將構成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所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設為100mol%之情形時,上述結構單位(a)之比率為10mol%以上。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係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
成物於成形溫度265℃以下藉由熔融製膜法成形而獲得。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係於至少一方向上延伸而成。
[8]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樹脂(A),其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b);及樹脂(B),其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為0.02以下,且具有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不同之組成;於將構成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所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設為100mol%之情形時,上述結構單位(a)之比率為10mol%以上;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為100℃以上且160℃以下;且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含有上述樹脂(B)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
(通式(1)中,R1~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碳數2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芳基,X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碳數10之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碳數6~碳數20之伸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伸芳基,m及n分別獨立為0~5之整數)
[9]如上述[8]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於溫度240℃下以剪切速度91.2sec-1測得之熔融黏度為500Pa.sec以上且3500Pa.sec以下。
[10]如上述[8]或[9]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或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
[11]如上述[8]至[10]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結構單位(a)與結構單位(b)之莫耳比為20:80~80:20。
[12]如上述[8]至[11]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包含源自選自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下述通式(5)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之二羥基化合物的結構單位(c)。
HO-R5-OH (2)
(通式(2)中,R5表示碳數4~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環烷基)
HO-CH2-R6-CH2-OH (3)
(通式(3)中,R6表示碳數4~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環烷基)
H-(O-R7)p-OH (4)
(通式(4)中,R7表示碳數2~碳數1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p為2~100之整數)
HO-R8-OH (5)
(上述通式(5)中,R8表示碳數2~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具有縮醛環之基)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不損及光學特性或透明性而提高熔融加工性或延伸性。進而,可減少熔融製膜時或延伸時膜斷裂之不良情況,亦有助於提高良率。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可於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而實施。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係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b)的聚碳酸酯樹脂,本發明中亦可併用符合聚碳酸酯樹脂(A)之數種聚碳酸酯樹脂。
(通式(1)中,R1~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碳數2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芳基,X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碳數10之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伸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碳數20之伸芳基,m及n分別獨立為0~5之整數)
再者,所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意指「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
作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例如可例示: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二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苯基)茀等,較佳為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尤佳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
作為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可使用具有包含藉由醚鍵而組入環狀結構之氧原子之結構,例如四氫呋喃骨架、四氫吡喃骨架、二烷骨架或二氧雜環戊烷骨架等之二羥基化合物。該等二羥基化合物中,組入醚環之氧原子之數於上述二羥基化合物中只要為1個以上即可,若為數個則更佳。又,醚環之數亦只要為1個以上即可,就耐熱性提高或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言,若為數個則更佳。再者,所謂上述「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醚環」,意指包含環狀結構中具有醚基,且構成環狀鏈之碳為脂肪族碳之結構者。
作為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以異山梨醇、去水甘露糖醇(Isomannide)、異艾杜糖醇(isoidide)等為代表之糖醇酐,或以二烷二醇、螺二醇等為代表之包含二烷骨架之化合物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該等二羥基化合物之中,就獲取之容易度、處理性、聚合時之反應性及所獲得之聚碳酸酯之色相或耐熱性、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異山梨醇、二烷二醇、螺二醇,尤佳為異山梨醇、螺二醇,其中,就碳中和之觀點而言,最佳為由源自植物之原料獲得之異山梨醇。
本發明中,藉由含有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除了可提高相位差膜所要求之相位差表現性或低光彈性係數等光學特性以外,可提高熔融加工性或延伸性、耐熱性或強度。
本發明中,較佳為於將構成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所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設為100mol%之情形時,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之比率為10mol%以上,更佳
為15mol%以上,進而較佳為20mol%以上,尤佳為25mol%以上,最佳為30mol%以上,其中宜為33mol%以上。若該比率小於10mol%,則於使用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加工成相位差膜時,可能不會顯示出逆波長分散性。
又,若該比率過高,亦有可能不會顯示出逆波長分散性,因此作為其上限,較佳為80mol%以下,更佳為70mol%以下,進而較佳為60mol%以下,尤佳為50mol%以下,其中宜為48mol%以下。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上述結構單位(a)與上述結構單位(b)之莫耳比較佳為20:80~80:20,更佳為25:75~60:40,尤佳為30:70~55:45。若上述結構單位(a)與上述結構單位(b)之莫耳比為上述特定之範圍內,則可容易地獲得光學特性或耐熱性等各物性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又,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亦可包含源自選自由通式(2)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通式(5)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之二羥基化合物的結構單位(c)。
HO-R5-OH (2)
(通式(2)中,R5表示碳數4~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環烷基)
HO-CH2-R6-CH2-OH (3)
(通式(3)中,R6表示碳數4~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環烷基)
H-(O-R7)P-OH (4)
(通式(4)中,R7表示碳數2~碳數1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
基,p為2~100之整數)
HO-R8-OH (5)
(上述通式(5)中,R8表示碳數2~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具有縮醛環之基)
作為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列舉以環戊二醇、環己二醇等為代表之伸環烷基二醇類。藉由使用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改良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成膜時之韌性。又,通常可列舉包含5員環結構或6員環結構之化合物。藉由為5員環結構或6員環結構,可提高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6員環結構可藉由共價鍵固定為椅子形或舟形。具體而言,可列舉:1,2-環戊二醇、1,3-環戊二醇、1,2-環己二醇、1,3-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2-甲基-1,4-環己二醇等。
作為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列舉以環戊烷二甲醇、環己烷二甲醇等為代表之伸環烷基二甲醇類等。藉由使用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改良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成膜時之韌性。又,通常,上述通式(3)中之R6包含下述通式(6)所表示之各種異構物。作為此種異構物,具體而言,可列舉: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等。
[化4]
(式(6)中,R9表示氫原子、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碳數12之烷基)
上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具體例中,就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柔軟性或延伸特性、耐熱性之觀點而言,尤佳為環己烷二甲醇類,就獲取之容易度、處理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更佳為1,4-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2-環己烷二甲醇。
再者,上述例示化合物為上述可使用之二羥基化合物之一例,並不受該等任何限定。該等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例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聚丙二醇、聚1,3-丙二醇等聚氧伸烷基二醇類。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於聚合時之反應性優異,又,藉由使用該二羥基化合物,可改良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成膜時之韌性。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中,較佳為使用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及數平均分子量為150~2000之聚乙二醇,更佳為二乙二醇。再者,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上述通式(5)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或新戊二醇等,其中,較佳為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
上述結構單位(c)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相對於上述結構單位(a)與(b)之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0.1~20重量份。若上述結構單位(c)之含量為上述特定之範圍內,則可對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賦予柔軟性,可容易地獲得韌性優異之膜。
於上述結構單位(c)之含量未達0.1重量份之情形時,有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柔軟性變得不充分,成膜時韌性較差之虞。因此,上述結構單位(c)之含量較佳為0.5重量份以上,更佳為1重量份以上,尤佳為3重量份以上。另一方面,於上述結構單位(c)之含量超過20重量份之情形時,有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光學特性或耐熱性等各物性降低之虞。因此,上述結構單位(c)之含量較佳為18重量份以下,更佳為16重量份以下,尤佳為14重量份以下,其中宜為10重量份以下。
又,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亦可包含例如源自上述結構單位(a)以外之雙酚類等之結構單位。作為此種雙酚類,例如可列舉: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乙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2,4'-二羥基二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5-硝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3,3-雙(4-羥基苯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
雙(4-羥基苯基)碸、2,4'-二羥基二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硫醚、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氯二苯醚、4,4'-二羥基-2,5-二乙氧基二苯醚等。該等雙酚類亦可依據耐熱性或光學物性等各物性之平衡而適量使用,但若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源自雙酚類之結構單位之比例增多,則有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光彈性係數提高等損及光學特性之情況。因此,相對於上述結構單位(a)與(b)之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2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10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重量份以下,尤佳為3重量份以下,其中較佳為不含。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可利用通常使用之聚合方法製造,該聚合方法可為使用碳醯氯之溶液聚合法、及與碳酸二酯反應之熔融聚合法中任一方法,較佳為於聚碳酸酯樹脂中無溶劑殘渣殘留之情況的熔融聚合法。
作為該熔融聚合法中所使用之碳酸二酯,通常,可列舉下述通式(7)所表示者。
(上述通式(7)中,A1及A2分別獨立為碳數1~碳數18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脂肪族基、或碳數6~碳數18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基)
作為上述通式(7)所表示之碳酸二酯,例如可列舉:以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酯)、碳酸間甲苯酯、碳酸二萘
酯、碳酸雙(聯苯酯)等為代表之碳酸二芳酯類,以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等為代表之碳酸二烷基酯類。其中,較佳為使用碳酸二芳酯類,尤佳為使用碳酸二苯酯。該等碳酸二酯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又,作為本發明中之聚碳酸酯樹脂(A),亦可使用以二羧酸結構取代源自上述碳酸二酯之碳酸酯鍵之一部分而成之聚酯碳酸酯樹脂。作為形成該二羧酸結構之二羧酸化合物,可列舉:對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醚二羧酸、4,4'-二苯甲酮二羧酸、4,4'-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4,4-二苯基碸二羧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1,2-環己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式二羧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等,就所獲得之聚合物之耐熱性或熱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芳香族二羧酸,尤其就處理性或獲取之容易度而言,較佳為對苯二甲酸、異鄰苯二甲酸,其中宜為對苯二甲酸。該等二羧酸成分可以二羧酸本身之形式作為上述聚酯碳酸酯樹脂之原料,亦可依據製造方法,以甲基酯體、苯基酯體等二羧酸酯或二羧酸鹵化物等二羧酸衍生物為原料。
上述聚酯碳酸酯樹脂中,於將所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與所有源自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位的合計設為100莫耳%之情形時,源自二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位之含有比率較佳為4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40莫耳%以下。若二羧酸化合物之含有比率大於45莫耳%,則有聚合性降低,無法進行聚合至所需之分子量為止之情況。
碳酸二酯較佳為相對於反應中使用之所有二羥基化合物以0.90~1.10之莫耳比率使用,進而較佳為0.96~1.04之莫耳比率。
若該莫耳比率小於0.90,則所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之末端羥基增加,聚合物之熱穩定性變差,或無法獲得所需之高分子聚體。又,若該莫耳比率大於1.10,則於相同條件下酯交換反應之速度降低,或不僅難以製造所需之分子量之聚碳酸酯樹脂,而且所製造之聚碳酸酯樹脂中之殘存碳酸二酯量增加,該殘存碳酸二酯成為成形時或成形品之臭氣之原因,故而欠佳。
作為熔融聚合中之聚合觸媒(酯交換觸媒),可使用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亦可與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一併輔助性地併用鹼性硼化合物、鹼性磷化合物、鹼性銨化合物、胺系化合物等鹼性化合物,尤佳為僅使用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
作為用作聚合觸媒之鹼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氫氧化銫、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鋰、碳酸氫銫、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鋰、碳酸銫、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鋰、乙酸銫、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鋰、硬脂酸銫、硼氫化鈉、硼氫化鉀、硼氫化鋰、硼氫化銫、硼苯基化鈉(sodium phenyl boron)、硼苯基化鉀、硼苯基化鋰、硼苯基化銫、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鋰、苯甲酸銫、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磷酸氫二銫、苯基磷酸二鈉、苯基磷酸二鉀、苯基磷酸二鋰、苯基磷酸二銫、鈉、鉀、鋰、銫之醇化物、酚化物、雙酚A之二鈉鹽、二鉀鹽、二鋰鹽、二銫鹽等。
又,作為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氫氧化鎂、氫氧化鍶、碳酸氫鈣、碳酸氫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鍶、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鎂、碳酸鍶、乙酸鈣、乙酸鋇、乙
酸鎂、乙酸鍶、硬脂酸鈣、硬脂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鍶等,其中,就聚合活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鎂化合物、鈣化合物。再者,本說明書中,分別以與長週期型週期表(Nomenclature of ln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5)中之「第1族元素」及「第2族元素」含義相同之方式使用「鹼金屬」及「鹼土類金屬」之用語。
該等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又,作為與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併用之鹼性硼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四甲基硼、四乙基硼、四丙基硼、四丁基硼、三甲基乙基硼、三甲基苄基硼、三甲基苯基硼、三乙基甲基硼、三乙基苄基硼、三乙基苯基硼、三丁基苄基硼、三丁基苯基硼、四苯基硼、苄基三苯基硼、甲基三苯基硼、丁基三苯基硼等之鈉鹽、鉀鹽、鋰鹽、鈣鹽、鋇鹽、鎂鹽、或鍶鹽等。
作為鹼性磷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乙基膦、三-正丙基膦、三異丙基膦、三-正丁基膦、三苯基膦、三丁基膦、或四級鏻鹽等。
作為鹼性銨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四甲基氫氧化銨、四乙基氫氧化銨、四丙基氫氧化銨、四丁基氫氧化銨、三甲基乙基氫氧化銨、三甲基苄基氫氧化銨、三甲基苯基氫氧化銨、三乙基甲基氫氧化銨、三乙基苄基氫氧化銨、三乙基苯基氫氧化銨、三丁基苄基氫氧化銨、三丁基苯基氫氧化銨、四苯基氫氧化銨、苄基三苯基氫氧化銨、甲基三苯基氫氧化銨、丁基三苯基氫氧化銨等。
作為胺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4-胺基吡啶、2-胺基吡啶、N,N-二甲基-4-胺基吡啶、4-二乙基胺基吡啶、2-羥基吡啶、2-甲氧基吡啶、4-甲氧基吡啶、2-二甲基胺基咪唑、2-甲氧基咪唑、咪唑、2-
巰基咪唑、2-甲基咪唑、胺基喹啉等。
該等鹼性化合物亦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使用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聚合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反應中使用之所有二羥基化合物1莫耳,以金屬換算量計通常於0.1μmol~100μmol之範圍內使用,較佳為0.5μmol~50μmol之範圍內,進而較佳為1μmol~25μmol之範圍內。若聚合觸媒之使用量過少,則於製造所需之分子量之聚碳酸酯樹脂時,無法獲得必要之聚合活性,另一方面,若聚合觸媒之使用量過多,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色相變差而產生副產物,或流動性之降低或凝膠之產生變多而使目標品質之聚碳酸酯樹脂(A)之製造變得困難。
於製造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時,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可以固體之形式供給,可進行加熱而以熔融狀態之形式供給,亦可以預先溶解於其他原料中之溶液之形式供給。
又,視需要所使用之其他二羥基化合物,例如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或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上述通式(5)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等均可以固體之形式供給,亦可進行加熱而以熔融狀態之形式供給,若為可溶於水者,則可以水溶液之形式供給。
又,於聚合觸媒之存在下使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視需要使用之其他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的方法通常係以2階段以上之多段步驟實施。具體而言,第1段反應係於130℃~240℃、較佳為150℃~230℃之溫度下實施0.1小時~10小時、較佳為0.5小時~3小時。第2段以後係一面自第1段之壓力緩緩地降低反
應體系之壓力一面提高反應溫度,同時一面將所產生之苯酚等單羥基化合物去除至反應體系外,一面最終於反應體系之壓力為200Pa以下且於210℃~280℃之溫度範圍內進行聚縮合反應。
該聚縮合反應中,重要的是控制反應體系內之溫度與壓力之平衡。尤其,若溫度、壓力任一者過早變化,則有如下情況:未反應之單體餾出至反應體系外,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莫耳比率發生變化,聚合度降低;或於使用數個二羥基化合物之情形時,二羥基化合物彼此之莫耳比率發生變化,無法獲得所需之光學物性。例如,於使用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作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使用異山梨醇作為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情形時,異山梨醇之沸點相對較低,因此容易於未反應之狀態下餾出至反應體系外。因此,於此情形時,於反應體系內之壓力為13kPa左右之減壓下,提高反應率直至反應液中未反應之異山梨醇成為1重量%以下之程度後,於200Pa以下之壓力且於200℃至280℃、更佳為210℃至260℃之溫度下進行聚縮合反應,從而獲得聚合度充分上升之聚碳酸酯樹脂(A),故而較佳。
又,於用於聚合反應之反應器中設置回流冷卻器,藉由將一部分由碳酸二酯生成而餾出至反應體系外的單羥基化合物送回至反應器中,餾出液中所含之未反應單體之餾出亦得到抑制,可穩定地進行聚合。
反應之形式可為分批式、連續式、或分批式與連續式之組合中之任一方法。
於利用熔融聚合法製造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時,亦可添加熱穩定劑。藉由添加通常所知之受阻酚系熱穩定劑及/或磷系熱穩定
劑,而抑制聚合中之著色,藉此可改善所獲得之樹脂之色相。又,藉由添加該等熱穩定劑,可抑制成形時等之分子量之降低。
作為受阻酚系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2,6-二-第三丁基苯酚、2,4-二-第三丁基苯酚、2-第三丁基-4-甲氧基苯酚、2-第三丁基-4,6-二甲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2,5-二-第三丁基對苯二酚、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基酯、丙烯酸2-第三丁基-6-(3'-第三丁基-5'-甲基-2'-羥基苄基)-4-甲基苯基酯、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6-環己基-4-甲基苯酚)、2,2'-亞乙基-雙-(2,4-二-第三丁基苯酚)、四-[亞甲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等。其中,可列舉:四-[亞甲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基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
作為亞磷酸、磷酸、亞膦酸、膦酸及該等之酯等,具體而言,可列舉: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十三烷基酯、亞磷酸三辛酯、亞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亞磷酸二癸基單苯酯、亞磷酸二辛基單苯酯、亞磷酸二異丙基單苯酯、亞磷酸單丁基二苯酯、亞磷酸單癸基二苯酯、亞磷酸單辛基二苯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單鄰聯苯基二苯基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
磷酸二異丙酯、4,4'-聯伸苯二膦酸四(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等。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亞磷酸三壬基苯酯、磷酸三甲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及苯膦酸二甲酯。
該等熱穩定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該熱穩定劑例如於利用熔融擠出法等之擠出機製膜之情形時,可於擠出機中添加上述熱穩定劑等而製膜,可預先使用擠出機於樹脂組成物中添加上述熱穩定劑等,亦可於熔融聚合時添加。又,除了於熔融聚合時添加之添加量以外,可利用如上述之方法進一步追加而調配。即,若於調配適當量之熱穩定劑而獲得目標高分子後,進而調配熱穩定劑,則可避免霧度之上升、著色、及耐熱性之降低,進而調配大量熱穩定劑,且可防止色相之變差。
於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設為100重量份之情形時,該等熱穩定劑之調配量較佳為0.0001重量份~1重量份,更佳為0.0005重量份~0.5重量份,進而較佳為0.001重量份~0.2重量份。
又,為了防止氧化,亦可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中調配通常所知之抗氧化劑。
作為該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3-硬脂基硫代丙酸甘油酯、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N,N-六
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丙醯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二乙酯、二聚異氰酸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酯、4,4'-聯伸苯二膦酸四(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3,9-雙{1,1-二甲基-2-[β-(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1種或2種以上。
於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設為100重量份之情形時,該等抗氧化劑之調配量較佳為0.0001重量份~0.5重量份。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00℃以上且160℃以下,更佳為110℃以上且155℃以下,進而較佳為120℃以上且150℃以下。若玻璃轉移溫度過低,則有耐熱性變差之傾向,可能於膜成形後引起尺寸變化,又,作為相位差膜,於與偏光板貼合之情形時,亦有降低影像品質之情況。若玻璃轉移溫度過高,則有膜成形時之熔融成形穩定性變差之情況,又,有與上述樹脂(B)之混合性變差而損及膜之透明性,或損及延伸性之情況。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係利用下文揭示之實施例之項中所記載的方法進行測定。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分子量可以還原黏度表示。如下文揭示之實施例之項中所記載般,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還原黏度係使用二氯甲烷作為溶劑,將聚碳酸酯樹脂(A)之濃度精密地調整為0.6g/dL,於
溫度20.0℃±0.1℃下使用烏氏黏度管進行測定。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還原黏度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0.25dL/g以上,更佳為0.30dL/g以上,尤佳為0.35dL/g以上。還原黏度之上限較佳為1.20dL/g以下,更佳為1.00dL/g以下,進而較佳為0.80dL/g以下,尤佳為0.60dL/g以下,其中宜為0.50dL/g以下。若聚碳酸酯樹脂(A)之還原黏度小於上述下限值,則可能使成形品之機械強度變小,或延伸性變差而引起延伸時之斷裂或延伸不均。另一方面,若還原黏度大於上述上限值,則可能產生成形時之流動性降低、生產性降低之問題,或利用過濾去除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雜質等變得困難而不易減少雜質,或於成形時混有氣泡而降低成形品之品質。
關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於溫度240℃、剪切速度91.2sec-1下測得之熔融黏度較佳為500Pa.sec以上且3500Pa.sec以下,更佳為1000Pa.sec以上且3000Pa.sec以下,尤佳為1500Pa.sec以上且2700Pa.sec以下。
若聚碳酸酯樹脂(A)之熔融黏度小於上述下限值,則可能使成形品之機械強度變小,或延伸性變差而引起延伸時之斷裂或延伸不均。另一方面,若熔融黏度大於上述上限值,則可能產生成形時之流動性降低、生產性降低之問題,或於成形時於成形品中混入氣泡而降低成形品之外觀,或產生難以藉由過濾等去除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雜質之問題。聚碳酸酯樹脂(A)之熔融黏度係利用下文揭示之實施例之項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上述樹脂(B)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為0.02以下,較佳為0.01以下,更佳為0.008以下,進而較佳為0.005以下。若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大於0.02,則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之膜之霧度提高,光線穿透率降低,因此影像之銳利感降低,或為了謀求與畫面相同之明亮度而使顯示裝置之消耗電力增加,故而欠佳。此處,於使用數種聚碳酸酯樹脂(A)及/或樹脂(B)之情形時,本發明中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樹脂(B)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係指該數值最大之組合的數值。
又,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與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之絕對值較佳為80℃以下。兩者之玻璃轉移溫度大不相同,若其差之絕對值增大,則有如下情況:於熔融混練時一樹脂未熔融,或由於兩者之熔融黏度之差增大故而使分散性變差,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之膜之霧度提高,從而無法獲得延伸性之改善效果。更佳為60℃以下,尤佳為50℃以下。此處,於使用數種聚碳酸酯樹脂(A)及/或樹脂(B)之情形時,本發明中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之絕對值係指該數值最大之組合的數值。
又,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相同,或低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尤佳為低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為了賦予光學性能,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附近延伸,因此若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低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則微分散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樹脂(B)
之區域可吸收延伸時之應變,抑制延伸斷裂或延伸不均。
具體而言,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75℃以上且160℃以下,更佳為80℃以上且145℃以下,進而較佳為90℃以上且120℃以下。若玻璃轉移溫度未達75℃,則於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熔融製膜時,有附著於冷卻輥上,而使所獲得之膜之外觀變差之情況。若高於160℃,則有膜成形時之熔融成形穩定性變差之情況,又,有未觀察到如上述之改良延伸性之效果,或損及膜之透明性之情況。
又,樹脂(B)較佳為非晶性。若為結晶性,則有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B)結晶化,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之膜之霧度提高之情況。
作為樹脂(B)之較佳之例,可列舉苯乙烯系樹脂或含有雙酚骨架等之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於以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為相位差膜時,就不損及逆波長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苯乙烯系樹脂。例如,作為苯乙烯系樹脂,可列舉苯乙烯均聚樹脂,或與如下苯乙烯之共聚合樹脂等,該苯乙烯係使用α-甲基苯乙烯、羥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順丁烯二酸酐等作為共單體。為了調整折射率,該等共單體亦可共聚合兩種以上。作為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可列舉:雙酚A均聚樹脂,或與使用以下二羥基化合物作為共單體之雙酚A之共聚合樹脂等。
4,4'-聯苯酚、2,4'-聯苯酚、3,3'-二甲基-4,4'-二羥基-1,1'-聯苯、3,3'-二甲基-2,4'-二羥基-1,1'-聯苯、3,3'-二-(第三丁基)-4,4'-二羥基-1,1'-聯苯、3,3',5,5'-四甲基-4,4'-二羥基-1,1'-聯苯、3,3',5,5'-四-(第三丁基)-4,4'-二羥基-1,1'-聯苯、2,2',3,3',5,5'-六甲基-4,4'-二羥基-1,1'-聯苯等聯苯化合物。
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己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3-苯基-4-羥基苯基)甲烷、1,1-雙-(3-苯基-4-羥基苯基)乙烷、1,1-雙-(3-苯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苯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3-甲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3-乙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第二丁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3,6-二甲基苯基)乙烷、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苯基乙烷、1,1-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二苄基甲烷、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酚]、4,4'-[1,4-伸苯基二亞甲基]雙-[苯酚]、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2,6-二甲基苯酚]、4,4'-[1,4-伸苯基二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酚]、4,4'-[1,4-伸苯基二亞甲基]雙-[2,3,6-三甲基苯酚]、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2,3,6-三甲基苯酚]、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2,3,6-三甲基苯酚]、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二苯基硫醚、3,3',5,5'-四甲基-4,4'-二羥基二苯醚、3,3',5,5'-四甲
基-4,4'-二羥基二苯基碸、3,3',5,5'-四甲基-4,4'-二羥基二苯基硫醚、酚酞、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烯基)]雙酚、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烯基)]雙[2-甲基苯酚]、(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甲烷、(2-羥基-5-甲基苯基)(4-羥基-3-甲基苯基)甲烷、1,1-(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乙烷、2,2-(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丙烷、1,1-(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丙烷等雙酚化合物。
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基苯基)丙烷等鹵化雙酚化合物。
該等之中,關於作為上述共單體較佳之二羥基化合物,可列舉: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甲烷、2,2-(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丙烷。
樹脂(B)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為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若該含量未達0.1重量份,則無法充分地獲得延伸特性提高之效果。若大於10重量份,則所獲得之膜之波長分散與僅由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獲得之膜之波長分散大不相同,於可見光區域中無法進行光學補償。又,有所獲得之膜之霧度提高之情況。尤其,於樹脂(B)為具有芳香族環作為結構單位之苯乙烯系樹脂或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情形時,與聚碳酸酯樹脂(A)中所含之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的親和性較小,因此有若樹脂
(B)之含量較多則霧度容易提高之傾向。上述樹脂(B)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較佳為0.5重量份以上且8重量份以下,更佳為1重量份以上且6重量份以下,更佳為2重量份以上且5重量份以下。本發明中亦可併用符合樹脂(B)之數種聚碳酸酯樹脂。
如上所述,由於微分散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樹脂(B)之區域吸收延伸時之應變,而抑制延伸斷裂或延伸不均,故而使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為膜時之微區域較佳為構成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成為海、使樹脂(B)成為島之所謂之海島結構。為了形成海島結構,較為重要的是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與樹脂(B)之親和性不過度升高。島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其大小並無特別限制,但若過大,則延伸性改良效果變小,因此較佳為短徑為5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下,尤佳為1μm以下。島之大小可藉由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組成或樹脂(B)之組成、混練方法等而控制。
上述海島結構可利用穿透型電子顯微鏡視需要以四氧化鋨等進行著色而觀察。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及上述樹脂(B)同時或以任意順序藉由滾筒、V型攪拌機、諾塔混合機、班布里混合機、混練輥、擠出機等混合機進行混合而製造,其中,為了實現維持生產性,並且使上述樹脂(B)充分分散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中而提高透明性及延伸性,較佳為藉由雙軸擠出機進行混練。
為了進一步提高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上述透明膜之耐候性,可調配紫外線吸收劑。作為該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5-甲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對伸苯基雙(1,3-苯并-4-酮)等。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之熔點,尤佳為位於120~250℃之範圍者。若使用熔點為120℃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則透明膜表面之由氣體產生之污點減少而得以改善。具體而言,可使用: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基苯基)苯并三唑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於該等之中,尤佳為2-(2-羥基-3,5-二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該等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100重量份,較佳為以0.0001重量份以上且1重量份以下之比例調配,更佳為以0.0005重量份以上且0.5重量份以下之比例調配,進而較佳為以0.001重量份以上且0.2重量份以下之比例調配。若為該範圍,則可在不發生透明膜之紫外線吸收劑滲出至表面、機械特性降低之情況下,提高耐候性。
又,為了進一步提高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上述透明膜之耐候性,可調配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作為該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可列舉: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癸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聚[[6-(1,1,3,3-四甲基丁基)胺基-1,3,5-三-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N,N'-雙(3-胺基丙基)乙二胺-2,4-雙[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胺基]-6-氯-1,3,5-三縮合物、二丁基胺-1,3,5-三-N,N'-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1、6-六亞甲基二胺及N-(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基胺之聚縮合物等。其中,較佳為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癸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
上述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100重量份,較佳為以0.001重量份以上且1重量份以下之比例調配,進而較佳為以0.005重量份以上且0.5重量份以下之比例調配,尤佳為以0.01重量份以上且0.2重量份以下之比例調配。藉由以該範圍調配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可在不發生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滲出至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表面、各種成形品之機械特性降低之情況下,提高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之成形品的耐候性。
關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與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之上述添加劑等之混合方法、混合時間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上述添加劑可於聚碳酸酯樹脂等之聚合反應之中途或聚合反應結束時、進而可於聚碳酸酯樹脂等之混練中途等使聚碳酸酯樹脂熔融之狀態下添加。又,上述添加劑亦可與顆粒或粉末等固體狀態之聚碳酸酯樹脂混合後,利用擠出機等進行混練。又,亦可於製膜時之擠出機內兼具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上述樹脂(B)及視需要使用之上述添加劑的熔融化及
混合。
上述透明膜係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為膜狀而成者。
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作透明膜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T字模成形法、充氣成形法等熔融製膜法、澆鑄塗敷法、壓延成形法、熱壓法、共擠出法、共熔融法、多層擠出法、充氣成形法等各種製膜方法。於該等製膜方法之中,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熔融製膜法,於熔融製膜法之中,更佳為使用T字模成形法、充氣成形法。
於利用熔融製膜法使上述透明膜成形之情形時,成形溫度較佳為265℃以下,更佳為260℃以下,進而較佳為258℃以下。若成形溫度過高,則有由透明膜中之雜質或氣泡之產生引起的缺陷增加,或使透明膜著色之虞。但,若成形溫度過低,則有透明膜之成形變得困難,難以製造厚度均勻之透明膜之虞,因此成形溫度之下限通常為200℃以上,較佳為210℃以上,更佳為220℃以上。
此處,所謂透明膜之成形溫度,係指熔融製膜法中之成形時之溫度,且通常為測定擠出熔融樹脂之模具出口之樹脂溫度所得之值。
如上所述,上述透明膜較佳為於至少一方向上延伸。該透明膜之
延伸方法係根據目的採用任意適當之延伸方法,可單獨、同時或逐次使用自由端延伸、固定端延伸、自由端收縮、固定端收縮等各種延伸方法。較佳為列舉橫向單軸延伸方法、縱橫同時雙軸延伸方法、縱橫逐次雙軸延伸方法等。作為延伸手段,可使用拉幅延伸機、雙軸延伸機等任意適當之延伸機。
透明膜之延伸溫度可根據目的選擇適宜、適當之值。上述透明膜之延伸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於低於該玻璃轉移溫度20℃之溫度至高出30℃之溫度範圍內進行。為了表現出所需之相位差,又,為了不使膜斷裂而穩定地進行延伸,延伸溫度更佳為低於該玻璃轉移溫度10℃之溫度至高出20℃之溫度範圍,尤佳為低於該玻璃轉移溫度5℃之溫度至高出15℃之溫度範圍。
透明膜之延伸倍率可根據目的適宜地選擇。上述延伸倍率較佳為超過1倍且為6倍以下,進而較佳為超過1.5倍且為4倍以下,尤佳為超過1.8倍且為3倍以下。
上述透明膜之厚度可根據用途或延伸倍率等延伸條件適宜地選擇,較佳為200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50μm以下,更佳為100μm以下。若厚度較大,則材料之使用量增加,均勻性之控制變得困難,而無法應用於要求精密性、薄型、均質性之設備。
作為上述透明膜之厚度之下限,較佳為20μm以上,更佳為30μm以上。若厚度過薄,則有膜之處理變得困難,於製造中產生皺褶,或難以與保護膜等其他膜或片材等貼合之情況,若厚度過厚,則可能於
製造相同面積之膜時需要更多之樹脂而無效率,或使用該膜之製品之厚度變厚。
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之透明膜中,較佳為雙折射率為0.001以上。為了非常薄地設計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之膜之厚度,雙折射率越高越佳。因此,雙折射率進而較佳為0.002以上。於雙折射率未達0.001之情形時,必需過度增大膜之厚度,因此材料之使用量增加,而導致成本上升,又,就厚度、透明性、相位差之方面而言,均質性之控制變得困難。因此,於雙折射率未達0.001之情形時,可能無法將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成的透明膜應用於要求精密性、薄型、均質性之設備中。
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成形而成之透明膜中,較佳為鈉d線(589nm)之折射率為1.57~1.60。於該折射率未達1.57之情形時,有雙折射率變得過小之虞。另一方面,於上述折射率超過1.60之情形時,有反射率變大、光穿透性降低之虞。
又,上述透明膜較佳為使平面內之2個方向之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之折射nz之關係滿足下述式(II)~(IV)中任一者。
nx>ny=nz (II)
nx>ny>nz (III)
nx>nz>ny (IV)
若折射率之關係為nx>ny=nz,則可獲得λ板或λ/2板、λ/4等單軸性之相位差膜,可用於液晶顯示器之視角補償板,或反射、半穿透型顯示器或有機電致發光(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之反射色相修正中。
若為nx>ny>nz,則作為液晶顯示器之視角補償板、尤其作為垂直配向(VA,Vertical Aligned)模式中之視角補償板,可用於以1片進行補償之類型或以2片進行補償之類型中。又,亦可與上述同樣地用作反射色相修正用膜。
若為nx>nz>ny,則可用作偏光板之視角修正膜或圓偏光板之視角修正膜,又,可與上述同樣地用作反射色相修正用膜。並且,不僅正面,視角之補償亦可進行。
又,上述透明膜較佳為使平面內之2個方向之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之折射率nz、厚度d之關係滿足下述式(V)及(VI)。
NZ係數=(nx-nz)/(nx-ny)=0.2~8 (V)
△nd=(nx-ny).d=30~400nm (VI)
可藉由將NZ係數設為上述範圍,而製作各種顯示器之視角補償用相位差膜或色相修正用相位差膜。
另一方面,於NZ係數未達0.2之情形時,必需非常特殊之製造方法,因此有產生NZ係數之精度較差而使生產性降低之不良情況之虞。
又,於NZ係數超過8之情形時,必需使Rth=(nx-nz).d變得非常大,並增厚材料之厚度。因此,有產生材料成本升高,或相位差可靠性降低之不良情況之虞。
又,可藉由將△nd設為上述範圍,而容易地製作λ/2或λ/4板。
另一方面,於△nd未達30nm之情形時,成為所謂之負單軸性相位差膜即C-plate之區域。C-plate無法單獨用於顯示器之視角補償,而必需另一相位差膜,因此有產生相位差膜總數增加,薄層化或低成本化變得困難之不良情況之虞。
又,於△nd超過400nm之情形時,為了顯示出較高之相位差,必需增厚厚度,而有引起使生產性或可靠性降低之虞。
上述透明膜之波長450nm下測得之相位差R450與波長550nm下測得之相位差R550之比(R450/R550)滿足下述式(I),R450/R550更佳為0.7以上且未滿1.0,進而較佳為0.75以上且未滿0.97,尤佳為0.80以上且未滿0.93。
0.5<R450/R550<1.0 (I)
若上述R450/R550為上述範圍,則光之波長越短相位差越小,表現出所謂之逆波長分散特性,可於可見區域之各波長下獲得理想之相位差特性。例如,製作具有此種波長依存性之相位差膜作為1/4λ板,並與偏光板貼合,藉此可製作圓偏光板等,色相之波長依存性較小,可實現中性偏光板及顯示裝置。另一方面,於上述比率為該範圍外之情形時,會產生色相之波長依存性變大,對偏光板或顯示裝置進行著色之問題。
上述透明膜較佳為吸水率大於1.0重量%。若吸水率大於1.0重量%,則於將上述透明膜與其他膜等貼合時,可容易地確保黏著性。例如,
於與偏光板貼合時,透明膜為親水性,因此水之接觸角亦較低,可容易地自由設計黏著劑,設計較高之黏著。於吸水率為1.0重量%以下之情形時,成為疏水性,水之接觸角亦較高,而使黏著性之設計變得困難。又,於組入偏光板、顯示裝置時,膜容易帶電,捲入雜質等產生外觀缺陷變多的問題。
另一方面,若吸水率大於2.0重量%,則於濕度環境下之光學特性之耐久性變差,故而欠佳。
因此,上述透明膜較佳為吸水率大於1.0重量%且2.0重量%以下,更佳為1.1重量%以上且1.5%重量以下。
上述透明膜與厚度無關,較佳為該透明膜本身之總光線穿透率為80%以上,該穿透率進而較佳為90%以上。若穿透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獲得著色較少之透明膜,於與偏光板貼合時,成為偏光度或穿透率較高之偏光板,於與顯示裝置組合時,可實現較高之顯示品質。再者,上述透明膜之穿透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使用實質之製造設備獲得之透明膜之穿透率通常為99%以下。
上述透明膜之用途並無特別限制,即便於高溫條件下長期使用,亦會發揮相位差之變動較小,對於溫度之穩定性優異之特長,可較佳地用作各種液晶用顯示設備或移動設備等中使用之相位差膜等光學膜。
例如,可藉由將上述透明膜與偏光片積層,而構成偏光板。
作為上述偏光片,可採用公知之各種構成者。例如,可使用如下偏光片:利用習知公知之方法於各種膜上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並進行染色,使之交聯、延伸、乾燥,藉此製備而成者等。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則並不受以下實施例限定。
以下,聚碳酸酯樹脂及透明膜之特性評價係藉由以下方法而進行。再者,特性評價方法並不限定於以下方法,業者可適宜地選擇。
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SII NanoTechnology公司製造,DSC220),以20℃/min之升溫速度將聚碳酸酯樹脂約10mg加熱而測定,依據JIS-K7121(1987),求出將低溫側之基線延長至高溫側之直線、與於玻璃轉移之階梯狀變化部分之曲線之梯度成為最大處所引出之接線的交點之溫度即外推玻璃轉移開始溫度,將其設為玻璃轉移溫度。
聚碳酸酯樹脂之還原黏度係使用森友理化工業公司製造之烏氏型黏度管,使用二氯甲烷作為溶劑,於溫度20.0℃±0.1℃下進行測定。濃度係精密地製備為0.6g/dL。
根據溶劑之通過時間t0、溶液之通過時間t,藉由下述式:ηrel=t/t0
求出相對黏度ηrel,根據相對黏度ηrel,藉由下述式:
ηsp=(η-η0)/η0=ηrel-1
求出比黏度ηsp。
以濃度c(g/dL)除比黏度ηsp,藉由下述式:ηred=ηsp/c
求出還原黏度(換算黏度)ηred。
該數值越高分子量越大。
熔融黏度係於溫度240℃、剪切速度91.2sec-1下使用東洋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apillograph、型號名GAPIROGRAPH 1B,於孔口長10mm、孔口直徑1mm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使用阿貝折射計(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R-M4」),並且使用589nm(D線)之干涉濾光器,測定各波長之折射率、nD。
作為測定試樣,於160~200℃下將聚碳酸酯樹脂(A)及具有與聚碳酸酯樹脂(A)不同之組成之樹脂(B)加壓成形,而製作厚度80μm至500μm之膜,使用將所獲得之膜切割為寬度約8mm、長度10至40mm之短條狀的測定試片。
測定係使用1-溴萘作為界面液,於20.0±0.1℃下進行。
使用具備單軸擠出機(ISUZU化工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螺桿直徑
25mm,轉筒設定溫度:220℃)、T字模(寬度200mm,設定溫度:22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捲取機之製膜裝置,將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造成厚度100μm及180μm之膜。
使用安全剃刀將上述(1)中獲得之厚度100μm之膜切割為寬度20mm、長度150mm之短條狀,使用附有恆溫槽之拉伸試驗機(東洋精機公司製造,型號:Strograph),將恆溫槽之溫度設定為玻璃轉移溫度+6℃,求出斷裂伸長率及降伏應力。
應力係以試片之初期截面面積除利用拉伸試驗機獲得之荷重而求出。應變係以初期之夾頭間距離除拉伸試驗機之夾頭間之移動量而求出。初期之夾頭間距離設為80mm,夾頭間之移動速度(拉伸速度)設為500mm/min。
將上述(1)中所獲得之厚度180μm之膜切割成50mm正方形,厚度以外係依據JIS K7209(1984年版)進行測定。
將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評價(1)中所獲得之厚度100μm之膜切割為寬度60mm、長度100mm,安裝於雙軸延伸裝置(ISLAND 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BIX-277-AL」)中,於玻璃轉移溫度+10℃下於長邊方向上延伸2倍。延伸結束後,取出透明膜,於室溫下進行冷卻。
使用Tecloc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製品名「Dial Thickness Gauge SM-1201」之接觸式厚度測定機進行測定。
針對將上述(1)中所獲得之單軸延伸之透明膜切割為寬度4cm、長度4cm的樣品,使用相位差測定裝置(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製品名「KOBRA WRXY2020」),於23℃之室內,測定波長450nm之相位差R450及波長550nm之相位差R550。並且,計算測得之相位差R450與相位差R550之比(R450/R550)。
針對將上述(1)中所獲得之單軸延伸之透明膜切割為寬度4cm、長度4cm的樣品,依據JIS K7105,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之NDH2000),於D65光源下測定上述膜之霧度。
利用四氧化鋨對上述(1)中所獲得之單軸延伸之透明膜進行染色處理後,藉由使用有環氧樹脂之樹脂包埋法,於延伸方向及平行方向上切割膜,採取超薄切片。利用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觀察所採取之切片之剖面。
使用包含具備攪拌翼與控制為100℃之回流冷卻器之縱型反應器2個的分批聚合裝置進行聚合。以利用莫耳比率計成為
BHEPF/ISB/DEG/DPC/乙酸鎂=0.348/0.490/0.162/1.005/1.00×10-5之方式添加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以下略記為BHEPF)、異山梨醇(以下略記為ISB)、二乙二醇(以下略記為DEG)、碳酸二苯酯(以下略記為DPC)、及乙酸鎂。以氮氣充分地取代反應器內後(氧濃度0.0005~0.001vol%),利用加熱介質進行加溫,於內溫成為100℃之時間點開始攪拌。於升溫開始40分鐘後使內溫到達220℃,以保持該溫度之方式進行控制,同時開始減壓,到達220℃後以90分鐘成為13.3kPa。進行聚合反應,並且將副生之苯酚蒸氣導入100℃之回流冷卻器中,將苯酚蒸氣中所含之若干量未反應成分送回至反應器中,未凝縮之苯酚蒸氣導入至45℃之凝縮器中而得以回收。
於第1反應器中導入氮氣,暫且使壓力恢復至大氣壓後,將第1反應器內之經低聚物化之反應液移至第2反應器中。繼而,開始第2反應器內之升溫及減壓,以50分鐘成為內溫240℃、壓力0.2kPa。其後,進行聚合直至成為既定之攪拌動力為止。於到達既定動力之時間點於反應器中導入氮氣而使壓力恢復,以股線之形態提取反應液。利用旋轉式切割器進行顆粒化,獲得BHEPF/ISB/DEG=34.8/49.0/16.2[mol%]之共聚合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1。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物性示於表1。
於製造例1中,將BHEPF、ISB、DEG、DPC、及乙酸鎂變更為以莫耳比率計為BHEPF/ISB/分子量1000之聚乙二醇(以下略記為PEG#1000)/DPC/乙酸鎂=0.445/0.552/0.003/1.005/1.00×10-5,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藉此,獲得BHEPF/ISB/PEG#1000
=44.5/55.2/0.3[mol%]之共聚合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2。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物性示於表1。
於製造例1中,將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以下有時略記為BCF)、螺二醇(以下有時略記為SPG)及乙酸鈣變更為以莫耳比率計為BCF/SPG/DPC/乙酸鈣=0.300/0.700/1.01/2.00×10-4,將最終聚合溫度設為260℃,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藉此,獲得BCF/SPG=30.0/70.0[mol%]之共聚合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3。將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之物性示於表1。
於製造例1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1)100重量份中添加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PS Japan公司製造之G9504)1重量份,使用雙軸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造,型號:TEX30SST),於轉筒溫度240℃、轉數150rpm、吐出量15kg/hr下擠出,藉此獲得股線狀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利用切割器切斷所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獲得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顆粒。混練後之顆粒透明。由所獲得之顆粒製成延伸特性測定用膜,進行上述各種物性評價。拉伸試驗之評價中,獲得良好之拉伸斷裂伸長率。於延伸膜之光學物性測定中,波長分散性R450/R550為0.91,霧度為0.4%,光學特性與透明性均良好。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
於實施例1中,將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獲得高於實施例1之拉伸斷裂伸長率。
延伸膜之霧度為0.9%,略高於實施例1,但透明性良好。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PS Japan公司製造之HF-77)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DIC公司製造之HP-500M)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PS Japan公司製造之G9001)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日本觸媒公司製造之Polyimilex PAS1460)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
操作。混練後之顆粒透明,但延伸後之膜白濁,透明性變差。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含有短徑為5μm以上者。
使用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公司製造之Novarex 7022R)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於實施例7中,將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7022R)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或延伸膜之透明性良好,但波長分散性R450/R550上升至0.97。
使用製造例1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1),製成延伸特性測定用膜,進行上述各種物性評價。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Techno Polymer公司製造之SANREX SAN-H)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混練後之顆粒白濁,延伸後之膜之霧度亦較高,透明性較差。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3μm。
於實施例1中,使用製造例2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2)代替製造例1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1)。將聚碳酸酯樹脂(A-2)設為100重量份,將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HF-77)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將作為樹脂(B)之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7022R)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或延伸膜之透明性良好。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8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良好,但膜之霧度略升高。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3μm。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10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良好,但膜之霧度略升高。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5μm以上。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丸善石油化學公司製造之Maruka Lyncur CST15)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丸善石油化學公司製造之Maruka Lyncur CST50,苯乙烯-羥基苯乙烯共聚合體)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丸善石油化學公司製造之Maruka Lyncur CST70)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
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使用製造例2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2),製成延伸特性測定用膜,並進行上述各種物性評價。
使用聚苯乙烯樹脂(SANREX SAN-H)作為樹脂(B),將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混練後之顆粒白濁,延伸後之膜之霧度亦較高,透明性較差。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3μm。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20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良好,但膜之霧度升高。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5μm以上。
於實施例1中,使用製造例3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3)代替製造例1中獲得之聚碳酸酯樹脂(A-1)。將聚碳酸酯樹脂(A-3)設為100重量份,將聚苯乙烯樹脂(新日鐵住金化學公司製造,Estyrene MS-600)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
好。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Estyrene MS-600)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拉伸特性與光學物性均良好。
使用製造例3中獲得聚碳酸酯樹脂(A-3),製成延伸特性測定用膜,進行上述各種物性評價。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但膜之霧度略升高。拉伸特性良好。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G9504)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操作。拉伸特性良好,但膜之霧度略升高。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3μm。
將作為樹脂(B)之聚苯乙烯樹脂(新日鐵住金化學公司製造,Estyrene MS-200)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
操作。利用TEM觀察到之樹脂(B)之區域之短徑為1μm以下,但膜之霧度略升高。拉伸特性良好。
將上述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結果示於表2~4。
詳細地、又參照特定之實施樣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業者當瞭解可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而進行各種變更或修正。本申請案係基於2012年8月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日本專利特願2012-171506)者,其內容作為參照併入本文。
本發明之透明膜即便於高溫條件下長期使用,亦會發揮相位差之變動較小,對溫度之穩定性優異的特長,可較佳地用作各種液晶用顯示設備或移動設備等中所使用之相位差膜等光學膜。又,可藉由將透明膜與偏光片積層而構成偏光板。
Claims (12)
- 一種透明膜,其係使如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獲得者,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含有:聚碳酸酯樹脂(A),其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b);及樹脂(B),其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之絕對值為80℃以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為0.02以下,且具有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不同之組成;且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含有上述樹脂(B)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並且該透明膜之波長450nm下測得之相位差R450與波長550nm下測得之相位差R550之比滿足下述式(I),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明膜,其中,上述樹脂(B)具有低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之玻璃轉移溫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透明膜,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 之玻璃轉移溫度為100℃以上且160℃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中,上述樹脂(B)之玻璃轉移溫度為75℃以上且160℃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中,於將構成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所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設為100mol%之情形時,上述結構單位(a)之比率為10mol%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係使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於成形溫度265℃以下藉由熔融製膜法成形而獲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透明膜,其係於至少一方向上延伸而成。
-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樹脂(A),其包含源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源自具有醚環之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b);及樹脂(B),其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折射率之差之絕對值為0.02以下,且具有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不同之組成;且於將構成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所有源自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位設為100mol%之情形時,上述結構單位(a)之比率為10mol%以上;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玻璃轉移溫度為100℃以上且160℃以下;且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重量份,含有上述樹脂(B)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化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於溫度240℃下以剪切速度91.2sec-1測得之熔融黏度為500Pa.sec以上且3500Pa.sec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或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樹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0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結構單位(a)與結構單位(b)之莫耳比為20:80~80: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1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包含源自選自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下述通式(5)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之二羥基化合物的結構單位(c),HO-R5-OH (2) (通式(2)中,R5表示碳數4~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環烷基)HO-CH2-R6-CH2-OH (3)(通式(3)中,R6表示碳數4~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環烷基)H-(O-R7)p-OH (4)(通式(4)中,R7表示碳數2~碳數1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p為2~100之整數)HO-R8-OH (5)(上述通式(5)中,R8表示碳數2~碳數2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具有縮醛環之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71506 | 2012-08-0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0783A true TW201410783A (zh) | 2014-03-16 |
Family
ID=5002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7599A TW201410783A (zh) | 2012-08-01 | 2013-08-01 |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透明膜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141577A1 (zh) |
EP (1) | EP2881771A4 (zh) |
JP (1) | JP2014043570A (zh) |
KR (1) | KR20150040875A (zh) |
CN (1) | CN104471451A (zh) |
TW (1) | TW201410783A (zh) |
WO (1) | WO201402134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8800B (zh) * | 2015-04-21 | 2020-11-01 |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樹脂薄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44394A (ja) * | 2012-03-30 | 2014-03-13 | Nitto Denko Corp | 長尺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有機elパネル |
WO2015129833A1 (ja) * | 2014-02-27 | 2015-09-03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重縮合系樹脂及びそれよりなる光学フィルム |
EP3121212B1 (en) * | 2014-03-20 | 2017-12-27 | Teijin Limited |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optical film |
JP6510188B2 (ja) * | 2014-06-10 | 2019-05-08 | 帝人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 |
JP6464030B2 (ja) * | 2015-05-26 | 2019-02-06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
WO2017000149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华东理工大学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成形体 |
JP7047381B2 (ja) * | 2015-11-04 | 2022-04-05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TWI830267B (zh) * | 2017-08-30 | 2024-01-2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樹脂、其製造方法以及光學鏡片 |
KR102577308B1 (ko) * | 2017-09-28 | 2023-09-12 |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 고내열 폴리카보네이트 에스테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JP7115845B2 (ja) * | 2017-12-14 | 2022-08-09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形成される光学フィルム |
TWI848929B (zh) * | 2018-01-24 | 2024-07-21 |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 生質基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
WO2020036101A1 (ja) * | 2018-08-17 | 2020-02-20 |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20200401A (ja) * | 2019-06-11 | 2020-12-17 | 東ソー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2830A (ja) * | 1994-06-30 | 1996-01-16 |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 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KR100602815B1 (ko) | 1998-10-30 | 2006-07-19 |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위상차필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광학장치 |
JP2001318224A (ja) * | 2000-05-09 | 2001-11-16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JP2005077963A (ja) | 2003-09-03 | 2005-03-24 | Teijin Ltd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JP4759518B2 (ja) | 2004-10-14 | 2011-08-31 | 帝人株式会社 | 光弾性定数の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
US7514523B2 (en) * | 2006-01-05 | 2009-04-07 |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with matte surfaces and high light transmissions |
KR20140121894A (ko) | 2007-06-19 | 2014-10-16 | 테이진 카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
JP5623687B2 (ja) * | 2007-10-24 | 2014-11-12 | 帝人株式会社 | 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を溶融成形して形成された成形品 |
JP2010026097A (ja) * | 2008-07-16 | 2010-02-04 | Sekisui Chem Co Ltd | 位相差フィルム、複合偏光板、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0049146A (ja) * | 2008-08-25 | 2010-03-04 | Toray Ind Inc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EP2354816B1 (en) | 2008-12-05 | 2015-05-06 | Teijin Chemicals, Ltd. | Optical films |
JP5577596B2 (ja) * | 2009-01-09 | 2014-08-27 |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 蛍光発光性透明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
EP2725049A1 (en) | 2009-11-17 | 2014-04-30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transparent film formed therefrom |
US8541506B2 (en) * | 2009-12-30 | 2013-09-24 | Cheil Industries Inc.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with excellent scratch resistance and impact strength |
EP2578616B1 (en) * | 2010-05-27 | 2019-12-18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Transparent film formed from a polycarbonate resin |
EP2594608B1 (en) * | 2010-07-14 | 2022-11-16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film, plate and injection-molded article each comprising same |
JP2013076982A (ja) * | 2011-09-14 | 2013-04-25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位相差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2013
- 2013-07-30 KR KR20157002162A patent/KR2015004087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07-30 CN CN201380038626.5A patent/CN104471451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7-30 WO PCT/JP2013/070656 patent/WO20140213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30 EP EP13826514.5A patent/EP288177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8-01 JP JP2013160112A patent/JP2014043570A/ja active Pending
- 2013-08-01 TW TW102127599A patent/TW201410783A/zh unknown
-
2015
- 2015-01-30 US US14/610,470 patent/US201501415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8800B (zh) * | 2015-04-21 | 2020-11-01 |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樹脂薄膜 |
TWI774072B (zh) * | 2015-04-21 | 2022-08-11 |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樹脂薄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141577A1 (en) | 2015-05-21 |
CN104471451A (zh) | 2015-03-25 |
JP2014043570A (ja) | 2014-03-13 |
WO2014021346A1 (ja) | 2014-02-06 |
EP2881771A1 (en) | 2015-06-10 |
KR20150040875A (ko) | 2015-04-15 |
EP2881771A4 (en) | 2015-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410783A (zh) |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透明膜 | |
TWI538932B (zh) | 相位差薄膜、使用其之圓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
TWI535755B (zh) | 相位差薄膜、使用其之圓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
TWI746421B (zh) | 相位差薄膜、圓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
JP6189355B2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6461836B (zh) | 相位差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5448264B2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フィルム並びに透明フィルム | |
KR20120116395A (ko)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투명 필름 | |
TWI544001B (zh) | 聚碳酸酯樹脂及由其形成之透明膜 | |
JP2011148942A (ja) | 光弾性定数の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フィルム | |
WO2013147091A1 (ja) | 長尺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有機elパネル | |
JP2013076059A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5796338B2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光学フィル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