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8548A - 止回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止回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8548A
TW201408548A TW102113333A TW102113333A TW201408548A TW 201408548 A TW201408548 A TW 201408548A TW 102113333 A TW102113333 A TW 102113333A TW 102113333 A TW102113333 A TW 102113333A TW 201408548 A TW201408548 A TW 2014085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flow path
gas
check valve
b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3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toshi Yoshifusa
Hirotaka Yoshifusa
Original Assignee
Katsutoshi Yoshifusa
Hirotaka Yoshifusa
G E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sutoshi Yoshifusa, Hirotaka Yoshifusa, G E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sutoshi Yoshifusa
Publication of TW201408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5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05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 B65D81/05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filled with fluid, e.g. inflatabl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以線狀熱封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來形成袋部(4),於該袋部(4)之氣體注入通道(5),形成具有閥部(10)之折曲流路(6)。氣體通過氣體注入通道(5)及折曲流路(6)之閥部(10)被注入袋部(4)內,對袋部(4)內施加氣體壓力時,袋部(4)膨脹。此時,因為袋部(4)側之氣體壓力,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膨脹,藉此,隔著形成折曲流路(6)之熱封線來形成第1膨脹部(7)及第2膨脹部(8)。藉由第1膨脹部(7)及第2膨脹部(8),折曲流路(6)內之閥部(10)的第1薄膜(2)及第2薄膜(3)被拉伸及推壓而相互密貼,使得折曲流路(6)之閥部(10)被閉鎖。

Description

止回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對至少單面為可熱封之薄膜製的袋部,在通過氣體注入通道充填著氣體之狀態下,自動地停止氣體之排出而成為密閉狀態之止回閥裝置,尤其是,與以特定形狀對袋部之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進行熱封(heat seal),簡單即可形成閥部的止回閥裝置相關。
例如,製造具備利用空氣之緩衝機能的包裝材時,空氣注入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為大家所熟知,該空氣注入式之空氣室緩衝材,係將2片薄膜進行熱封,使多數空氣室連通而形成之構造,其構成上,於端部設有單純之空氣注入口,通常,從該端部之注入口注入空氣後,再對注入口進行熱封。
所以,使用者在使空氣室緩衝材之階段,自行將空氣注入空氣室緩衝材時,必須購入具有熱封機構之空氣注入機,因為附有熱封機構之空氣注入機,構造相對較大,終端使用者難以簡便使用。
[先行技術文献]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5-509568號公報
因此,該專利文獻1提出了,傳統之使用於空氣注入式之空氣室緩衝材之簡單構造的止回閥(單向閥)之方案。該空氣注入式之空氣室緩衝材,係於2片薄膜重疊之緩衝材本體的端部,於其中間介設中薄膜,使其內側形成蛇行通路來形成止回閥部,並通過該止回閥部,將空氣注入各空氣室內之構造。然而,該空氣室緩衝材,雖然於空氣注入用入口設有止回閥部,因為止回閥部性能的問題,將空氣注入空氣室後,空氣容易從止回閥部洩漏,相對較短的時間,空氣就從空氣室漏掉。
所以,該空氣室緩衝材,於設在止回閥部前方之空氣導入通路的端部,更裝設著特殊之入口用止回閥,而通過該入口用止回閥及止回閥部,將空氣注入各空氣室。
然而,該入口用止回閥,因為構造複雜,通常之薄膜的熱封製程無法製造。所以,必須將另外製造製程所製造之入口用止回閥導入空氣室緩衝材之製造製程(熱封製程)並將其熱封於閥插入位置,將該製程自動化之製造裝置,其構造必然會更為複雜化、大型化。
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提供,對薄膜製之袋部充填氣體時,可提高氣體保持性能,可長期間維持袋部內之氣壓,而且,構造簡單且可便宜製造之止回閥裝置。
此外,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提供,可長期間維持空氣室內之氣壓,而且,構造簡單且可便宜製造之空氣室緩衝材。
本案發明人,針對薄膜製袋之止回閥進行審慎研究的結果,發現即使為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2片薄膜重疊的構造,以特定形狀熱封氣體注入通道來作為止回閥部,即使不使用另外製造之入口用止回閥,在通過止回閥部對薄膜製之袋部內充填氣體的狀態下,可長期間保持袋部內之氣體壓 力,而完成下述之發明。
本發明之止回閥裝置,係將第1薄膜及第2薄膜進行重疊,熱封其周緣部來形成袋部,為了從設於該袋部之端部的氣體注入通道,對該袋部內注入氣體充填,而設置於該氣體注入通道的止回閥裝置,其特徵如下。
從該氣體注入通道連結至該袋部內之氣體流路的折曲流路,係由將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熱封成線狀之熱封線所形成,閥部設於該折曲流路內。
通過該氣體注入通道、及該折曲流路之該閥部,將氣體注入該袋部內,充填完成後對該袋部內施加氣體壓力時,袋部側之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因為該氣體壓力而膨脹,隔著形成該折曲流路之熱封線而於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一部分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該折曲流路內之閥部之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為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所拉伸及推壓而相互密貼,來使該折曲流路之閥部被密閉。
依據此發明之止回閥裝置,將氣體從氣體注入通道通過折曲流路注入袋部內,充填完成而對袋部內施加氣體壓力時,藉由袋部側之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膨脹,來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隔著熱封線,對折曲流路內之閥部的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進行拉伸及推壓,折曲流路及閥部之薄膜收縮而產生皺摺,因為產生皺摺之薄膜間密貼,可以使氣體充填後之閥部密閉。而且,閥部之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因為被拉伸及推壓而處於密貼狀態,於閥部,袋部之氣體壓力施加於排出側,因為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的拉伸導致閥部之收縮閉鎖壓力變大,而可長期間保持閥部的密閉。
藉此,因為可以只利用構成袋部之第1薄膜及第2薄膜,以熱封線來形成折曲流路,來形成以其作為閥部之止回閥裝置,而無需如傳統所示,於袋部之注入口裝設特殊構造之入口用止回閥。此外,不必使用耐熱性之 印刷及特殊閥構件,也可提高製品使用上的安全性。此外,因為零件件數少,有利於環境保護,可以非常便宜且簡單地製造充填氣體之薄膜袋。
此處,第1薄膜與第2薄膜,可以由不同之薄膜所形成,也可以彎曲連續之1片薄膜來作為第1薄膜與第2薄膜,並以熱封來形成袋部。
此外,該折曲流路之閥部之寬度,以短於袋部寬度之1/4、大於其寬度之1/25來形成為佳,而且,閥部之寬度,以短於袋部膨脹時之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之最大膨脹寬度之1/4,而且,大於最大膨脹寬度之1/25來形成為佳。
此外,該氣體注入通道,相對於該折曲流路,形成為大致直角,而可以於該氣體注入通道之端部形成氣體之注入口。
此外,該氣體注入通道與該折曲流路可以為一體形成,也可以於折曲流路之端部形成氣體之注入口。
此外,該折曲流路,可以在該袋部外側,於形成該氣體注入通道內之區隔袋部與氣體注入通道之熱封線的一部分,形成該閥部。
此外,該折曲流路之閥部,可以設置於以將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熱封成線狀來形成複數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的空氣注入通道。此外,於設置該複數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可以於各空氣室設置具有該閥部之折曲流路。
如此,設有複數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於各空氣室,以任意間隔利用特定形狀之熱封來形成該折曲流路之閥部的話,可以簡單且便宜地製造安全性高之空氣室緩衝材。
本發明之空氣室緩衝材,係重疊第1薄膜及第2薄膜,以熱封周緣部 來形成複數之作為空氣室的袋部,從設於該袋部端部之氣體注入通道通過止回閥裝置將氣體注入充填至該袋部內之空氣室緩衝材,其特徵如下。
該止回閥裝置,折曲流路,係藉由將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熱封成線狀之熱封線,來形成從該氣體注入通道連結至該袋部內之氣體流路,於該折曲流路內設有閥部。
通過該氣體注入通道及該折曲流路之該閥部將氣體注入該袋部內,充填完成而對該袋部內施加氣體壓力時,藉由該袋部側之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因為該氣體壓力而膨脹,藉由形成該折曲流路之熱封線而於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一部分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藉由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該折曲流路內之該閥部的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被拉伸及推壓而相互密貼,使該折曲流路之該閥部被密閉。
依據本發明之空氣室緩衝材,因為係只以構成空氣室之第1薄膜及第2薄膜而利用熱封線形成折曲流路,而將折曲流路內之閥部設置於該止回閥裝置,不必如傳統所示,於空氣室之注入口裝設特殊構造之入口用止回閥。此外,不必使用耐熱性之印刷及特殊閥構件,也可提高製品使用上之安全性,因為零件件數少,可以非常便宜且簡單地進行製造。
依據本發明之止回閥裝置及空氣室緩衝材,因為只以特定形狀熱封第1薄膜與第2薄膜即可形成閥部,無需將另外製程所製造之止回閥裝設於袋部(空氣室)之口,構造簡單且可便宜製造,此外,可以提高氣體保持性能,而長期間維持薄膜製袋(空氣室)內之氣壓。此外,不必使用耐熱性之印刷及特殊閥構件,也可提高製品使用上之安全性,因為零件件數少,有利於環境保護。
1、1A、21、29、49‧‧‧止回閥裝置
2、22‧‧‧第1薄膜
3、23‧‧‧第2薄膜
4、24‧‧‧袋部
5、25‧‧‧氣體注入通道
6、6A、26、36、46‧‧‧折曲流路
6a‧‧‧閥入口
6b‧‧‧閥出口
7、27‧‧‧第1膨脹部
8、28‧‧‧第2膨脹部
9‧‧‧注入口
10、10A、30、35、40‧‧‧閥部
11~14、11A~13A、31~34、37、38、48‧‧‧熱封線
15‧‧‧熱封境界線
17‧‧‧氣室用流路
18‧‧‧熱封境界線
19‧‧‧熱封境界線
20‧‧‧空氣室緩衝材
A‧‧‧流路寬度
W‧‧‧袋部寬度
Wx‧‧‧最大膨脹寬度
第1圖係適用本發明之止回閥裝置之空氣室緩衝材之一例的平面圖。
第2圖係強調薄膜厚度之示意圖之第1圖之II-II剖面圖。
第3圖係對空氣室內注入空氣之充填狀態下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側面圖。
第4圖係對應於對空氣室內注入空氣之充填狀態下之第2圖的示意剖面圖。
第5圖係第1薄膜、第2薄膜、及熱封線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係空氣室內充填著空氣之狀態之止回閥裝置的平面說明圖。
第7圖係空氣室內充填著空氣之狀態之止回閥裝置的立體說明圖。
第8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第9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第10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例與比較例之性能的性能比較表。
第12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第13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具有單一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第14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側面圖(a)、及其中央縱剖面圖(b)。
第15圖係將閥部配置於任意位置之其他實施方式,為具有單一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第16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為通過獨立閥部注入空氣之具有複數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的平面圖。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1圖~第7圖係適用本發明之止回閥裝置1的空氣室緩衝材20,該空氣室緩衝材20,如第5圖所示,係由兩面或單面為可熱封之第1薄膜2、第2薄膜3所構成,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周緣部以熱封線14進行熱封,此外,於內部,縱橫地熱封有格子狀之熱封境界線15、熱封境界線18,藉此,形成縱橫之多數袋部(空氣室)4。於各行之袋部4上部,形成止回閥裝置1。
第1薄膜2、第2薄膜3,可以使用單層之塑膠薄膜,然而,從氣體阻隔性及熱封性之觀點而言,以使用2層以上之機能性薄膜為佳。
例如,第1薄膜2、第2薄膜3使用2層之塑膠薄膜時,外側層可以使用具氣體阻隔性之尼龍等,內側層可以使用LLDPE。此外,使用3層之塑膠薄膜時,外側層使用LLDPE,內側層使用尼龍等,熱封第1薄膜2及第2薄膜3,可以在折疊熱封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的狀態下,進一步實施熱封。
此外,此時之層,係未含黏接劑等之層。此外,使用具黏接性之薄膜等時,止回閥裝置1之第1薄膜2、第2薄膜3,因為拉伸及推壓而相互密貼的效果,隨著其黏接性而提高,此點由實施研究而獲得証實。此外,第1薄膜2、第2薄膜3,以使用約20μm~約300μm之厚度的塑膠薄膜為佳。
形成袋部4之格子狀熱封境界線15及熱封境界線18,係由較長之熱封境界線15及較短之熱封境界線18所構成,如第1圖所示,於空氣室緩衝材20之上端部,利用平行設置之熱封線14及熱封境界線19形成氣體注入通道5,於氣體注入通道5之端部形成有注入口9之開口。而且,通常,係將空氣注入空氣室緩衝材20之袋部4,當然,也可以注入氮等之氣體,空氣室緩衝材20之空氣注入口係以氣體注入通道5來形成。
因為將空氣注入充填至空氣室緩衝材20之袋部4時,從端部之注入口9通過氣體注入通道5注入,然而,在空氣充填後,自動地將氣體注入通道5與袋部4之間閉鎖,如第1圖所示,氣體注入通道5下側之複數行袋部4與氣體注入通道5之間,止回閥裝置1,係以線狀熱封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並設置特定形狀之閥部10之方式來形成。
空氣室緩衝材20之多數袋部(空氣室)4,係以複數列連設於氣體注入通道5下側之複數段袋部4來形成,其構成上,係分別形成平行於氣體注入通道5之熱封境界線18,以及形成為縱向之熱封境界線15。於設在水平方 向之各段熱封境界線18的兩端,設有氣室用流路17,於最上部(氣體注入通道5之下側)之熱封境界線19,設有對各行袋部4進行充填之止回閥裝置1。從氣體注入通道5端部之注入口9注入之空氣,通過各止回閥裝置1,從袋部4通過下段之氣室用流路17,來對全部袋部4充填空氣。
配置於各行袋部4之注入口位置的止回閥裝置1的構成上,在袋部4內連結成從氣體注入通道5之分歧路的部分,以線狀之熱封線11、12、13熱封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來作為折曲流路6,而在折曲流路6內形成閥部10。該折曲流路6之閥部10,如第1圖所示,係具有大致曲折成直角之折曲形狀,而具有可發揮止回閥機能之寬度及形狀者。
亦即,止回閥裝置1的構成上,如第1圖所示,係將閥部10配設於折曲流路6內,具有閥部10之折曲流路6,於氣體注入通道5下側之熱封境界線19的一部分,形成有閥入口6a之開口,此外,從該閥入口6a使熱封線11、12朝下方縱向延伸,將其中一方之熱封線11的下端,相對於另一方之熱封線12側彎曲成大致直角,形成與氣體注入通道5大致平行的熱封線13,於另一方之熱封線12的前端與熱封線13之間,則形成閥出口6b。
如此,止回閥裝置1之構成上,係利用3條熱封線11、12、13以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來形成折曲流路6,然而,其閥部10,係於折曲流路6內,單純以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來形成。換言之,氣體充填時,如第3圖~第7圖所示,袋部4膨脹,然而,其時,第1薄膜2之第1膨脹部7與第2薄膜3之第2膨脹部8形成於止回閥裝置1之附近,該第1薄膜2之第1膨脹部7與第2薄膜3之第2膨脹部8,膨脹時,從兩側隔著熱封線11、12對閥部10之薄膜進行拉伸及推壓,該拉伸力及推壓力使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密貼,而發揮密閉折曲流路6之閥部10的機能。
換言之,止回閥裝置1之構成上,係通過氣體注入通道5及折曲流路6完成將氣體注入充填至袋部4內而對袋部4內施加氣體壓力時,袋部4膨 脹,藉由袋部4側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因為氣體壓力而膨脹,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隔著折曲流路6兩側之熱封線11、12,對折曲流路6內之閥部10的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進行拉伸及推壓而使其相互密貼,藉此,閉鎖折曲流路6之閥部10。
此處,為了使折曲流路6實現止回閥之機能,折曲流路6之閥部10的流路寬度A(折曲流路之最窄部分寬度)極為重要。流路寬度A相對於袋部4之寬度,太大的話,內部之氣體容易逆流而洩漏,流路寬度A太小的話,使用空氣泵等將氣體注入袋部4內時,壓力損失增大,而難以有效率地注入氣體。
所以,流路寬度A,如第1圖所示,以短於袋部4之寬度W的1/4、大於寬度W之1/25來形成,而且,以短於袋部4膨脹時之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的最大膨脹寬度Wx(第3圖)的1/4、大於最大膨脹寬度Wx之1/25來形成。藉此,對袋部4充填氣體時,藉由第1薄膜2之第1膨脹部7與第2薄膜3之第2膨脹部8的拉伸力及推壓力,可以使閥部10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密貼。
換言之,該止回閥裝置1,閥部10之流路寬度A大於袋部4之寬度W的1/4時,容易使閥部10之密貼性降低,此外,閥部10之流路寬度A以短於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之最大膨脹寬度Wx的1/25來形成時,注入空氣時之閥部10的壓力損失極度增大,而容易妨礙空氣的注入。
而且,流路寬度A最好形成為短於袋部4之寬度W的1/7、大於寬度W之1/19,而且,以短於袋部4膨脹時之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之最大膨脹寬度Wx(第3圖)的1/7、大於最大膨脹寬度Wx之1/19來形成為佳。具體而言,例如,袋部4之寬度W為約40mm,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之最大膨脹寬度Wx為約35mm之大小的袋部時,流路寬度A以約20mm以下、約2.0mm以上為佳。流路寬度A為20mm以上的話,閥部10之密貼性容易降低,流路寬度A為2.0mm以下的話,難以注入空氣。具 體而言,具有通常大小之袋部的空氣室緩衝材時,閥部10之流路寬度A可以在約0.8mm~約20mm的範圍。
該構成之止回閥裝置1,係配置於由第1薄膜2及第2薄膜3所構成之空氣室緩衝材20上部的氣體注入通道5、與其下部的袋部4(空氣室)之間,使從氣體注入通道5注入之氣體(空氣),通過各止回閥裝置1被注入充填至各袋部4。
該構成之空氣室緩衝材,係將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切成特定大小之長方形狀並重疊,再於特定位置形成線狀之熱封線。換言之,以熱封線14熱封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周緣部,於上部水平方向,以熱封境界線19與熱封線14來形成氣體注入通道5,使其端部形成開口來形成注入口9。此外,於熱封境界線19與形成於其下側之袋部4之間,分別以熱封線11、12、13來形成各止回閥裝置1。該等製造製程,只要熱封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之極簡單的熱封製程即可構成,不必如傳統,將以特殊材料及加工分別製造之止回閥,以接着剤或熱封等裝設於空氣注入口。
對此種構成之空氣室緩衝材20充填空氣(氣體)時,例如,係使用小型空氣注入器(空氣泵),對空氣室緩衝材20之各袋部4內注入空氣來使用,此時,將未圖示之空氣泵的噴嘴插入氣體注入通道5端部之注入口9,從氣體注入通道5使空氣通過各止回閥裝置1,被充填至各袋部4內。
通過氣體注入通道5注入空氣的話,空氣從各止回閥裝置1之折曲流路6之閥部10的閥入口6a並通過閥出口6b,首先,進入上段之袋部4,此外,通過熱封境界線18兩端之氣室用流路17,流入下段之袋部4,再依序將空氣注入下段之全部袋部4。
其次,當全部袋部4被注入適當壓力之空氣而完成充填的話,如第3圖~第7圖所示,袋部4膨脹,同時,藉由袋部4之第1薄膜與第2薄膜的膨脹,於各止回閥裝置1之折曲流路6的兩側,亦即,於閥部10的兩側, 利用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來形成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該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之拉伸力及推壓力,隔著閥部10之熱封線11、12,而產生使折曲流路6內之閥部10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密貼的作用。換言之,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隔著熱封線11、12,對折曲流路6內之閥部10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進行拉伸及推壓,使折曲流路6及閥部10之薄膜收縮而產生皺摺,因為產生皺摺之薄膜之間形成密貼,使得氣體充填後之閥部10被密閉。
藉此,各止回閥裝置1之閥部10被密閉,完成對空氣室緩衝材20之空氣充填,各袋部4保持於膨脹狀態。此時之密閉狀態,如第7圖所示,因為第1膨脹部7與第2膨脹部8之拉伸力而使閥部10之薄膜產生扭曲或皺摺,外觀上,很容易就可確認閥部10之閉鎖。而且,閥部10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因為拉伸及推壓而處於密貼狀態,於閥部10,袋部之氣體壓力施加於排出側,然而,因為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的拉伸及推壓,閥部之收縮閉鎖壓力更大,而長期間保持閥部之密閉。
如此,空氣室緩衝材20,以只要在正背面之第1薄膜2與第2薄膜3之間形成熱封線,以非常簡單的製程,就可形成袋部4及止回閥裝置1,止回閥裝置1,只以構成袋部4之第1薄膜2及第2薄膜3,利用熱封線來形成折曲流路6,並以該流路來構成閥部10,不必如傳統,將特殊構造之入口用止回閥裝設於袋部之注入口,故可以非常便宜且簡單地進行製造。
而且,該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20,只於鄰接於氣體注入通道5之袋部4,設置具有折曲流路6的閥部10,如第8圖所示,配置多段狀複數袋部4之空氣室緩衝材時,可以於全部之複數袋部4配置具有折曲流路6之閥部10。此時,多段狀之複數袋部4,於上下鄰接之袋部4之間的熱封境界線19,形成閥部10。此外,設置於複數袋部4之閥部10,如第9圖所示,也可以形成於左右鄰接之袋部4之間的熱封境界線15。此外,如第10圖所示,其構成上,也可以於空氣室緩衝材20之上部橫向之氣體注入通道5,針對形成為多段狀之複數袋部4,在縱向連續形成沿著多段方向之分歧 氣體注入通道5a,從氣體注入通道5通過分歧氣體注入通道5a,通過閥部10對下段之袋部4注入空氣。而且,第10圖之閥部10所示,相對於熱封境界線19,熱封線11也可以為不是直角,而以傾斜方式來設置。藉此,折曲流路6以寬於閥入口6a之方式來形成,空氣之注入更為良好。
[實施例]
以下,為了確認本發明的效果,參照第11圖,針對比較例及實施例進行說明。各實施例、比較例之空氣室緩衝材,係將150×390mm之第1薄膜、150×390mm之第2薄膜重疊並對特定部分進行熱封,而形成為150×390mm之大小。此外,於緩衝材,以4行10列來形成40個最大膨脹寬度為30×30mm之空氣室。
第1薄膜、第2薄膜,係使用厚度75μm之具氣體阻隔性的多層共擠製薄膜。比較例1,閥部之流路寬度A為21mm,實施例1~5,閥部之流路寬度A於3mm~15mm之範圍變化,來製作緩衝材。
對各比較例1、實施例1~5之空氣室緩衝材,使用小型空氣注入器注入空氣,測定注入時之空氣壓,同時,在空氣室達到特定膨脹狀態之狀態下,移開空氣注入器之噴嘴,於充填著空氣之各比較例1、實施例1~5之空氣室緩衝材上,載置約200g之平板,於該狀態下測定平板之高度變化,測定空氣室之空氣保持狀態成為90%之期間。其結果,如第11圖之性能表所示。
如第11圖之性能表所示,可以得知,例如比較例1,閥部10之流路寬度A大於袋部4之寬度W或最大膨脹寬度Wx的一定比例者,空氣室之空氣保持期間明顯較短,例如實施例1~5,閥部10之流路寬度A為適當值者,空氣室之空氣保持期間,相對於比較例,明顯較長。
另一方面,將空氣注入空氣室時之空氣注入壓力,止回閥裝置1之閥部10的流路寬度A小於適度值的話,注入時之空氣流的壓力損失非常大, 空氣注入壓力超過汎用之小型空氣泵的壓力,此外,注入時容易發生薄膜破損,空氣之充填也較為困難。
第12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止回閥裝置1A。該止回閥裝置1A之構成上,係於各袋部4上部形成折曲成三角形狀之折曲流路6A,並於該折曲流路6A內形成閥部10A。
該止回閥裝置1A之折曲流路的構成上,係將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以三角形框狀之熱封線11A、12A、13A熱封成線狀,形成彎曲成銳角之折曲流路6A,來當做折曲流路6A內之閥部10A。藉此,折曲流路6A之閥部10A,如第12圖所示,具有大致曲折成三角形狀之折曲形狀,與上述相同,具有可發揮單向閥之機能之流路寬度A及形狀。
換言之,閥部10A之流路寬度A,與上述相同,形成為短於袋部4之寬度W的1/4、大於寬度W的1/25,而且,形成為短於袋部4膨脹時之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之最大膨脹寬度Wx的1/4、大於最大膨脹寬度Wx的1/25,藉此,對袋部4完成氣體充填時,閥部10A之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形成密貼。
如此,即使如第12圖所示之三角形形狀的折曲流路6A,將氣體通過氣體注入通道5注入時,袋部4膨脹,第1薄膜之第1膨脹部與第2薄膜之第2膨脹部,形成於止回閥裝置1A之附近,該第1薄膜之第1膨脹部與第2薄膜之第2膨脹部,膨脹時,從兩側隔著熱封線11A、12A對閥部10A之薄膜進行拉伸及推壓,藉由該拉伸力及推壓力使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密貼,也可發揮密閉折曲流路6A之閥部10A的機能。
第13圖、第14圖,係另一其他實施方式之具有單一空氣室的空氣室緩衝材。該例之空氣室緩衝材的構成上,與上述相同,係將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重疊,以熱封線34包圍其周緣部來形成單一袋部24,於該袋部24上部,設置止回閥裝置21。氣體注入通道25,係形成於袋部24上部 之縱向(袋部24之長度方向),止回閥裝置21,如第13圖、第14圖所示,於其氣體注入通道25之終端部,以熱封線31~33來形成閥部30。
止回閥裝置21之閥部30的構成上,如第13圖所示,於氣體注入通道25之端部形成折曲流路26,以其內部作為止回閥,氣體注入通道25,係以從周緣部之熱封線34縱向平行地延設之熱封線31、32來形成,其中一方之熱封線31下端朝另一方之熱封線32側彎曲成大致直角,來形成與氣體注入通道25之長度方向為大致直角之熱封線33,於另一方之熱封線32前端與熱封線33之間,則形成閥出口。藉此,閥部30,由設置於氣體注入通道25端部之折曲流路26所構成。
該止回閥裝置21,係藉由以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之間利用3條熱封線31、32、33來形成折曲流路26而形成。氣體充填時密閉折曲流路26之閥部30的構造上,如第14圖所示,形成於第1薄膜22之第1膨脹部27與第2薄膜23之第2膨脹部28之間,氣體充填時,第1薄膜22之第1膨脹部27與第2薄膜23之第2膨脹部28,從兩側隔著熱封線31、32對閥部30之薄膜進行拉伸及推壓,而使該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之間形成密貼。
此處,折曲流路26之閥部30的流路寬度A,如第13圖所示,係以短於袋部4之寬度W的1/4、大於寬度W之1/25來形成為佳,而且,以短於袋部24膨脹時之第1膨脹部27與第2膨脹部28之最大膨脹寬度Wx(第14圖)的1/4、大於最大膨脹寬度Wx之1/25來形成為佳。藉此,對袋部24充填氣體時,藉由第1薄膜22之第1膨脹部27與第2薄膜23之第2膨脹部28的拉伸力及推壓力,可以使閥部30之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密貼。此外,流路寬度A最好以短於袋部4之寬度W的1/7、大於寬度W之1/19來形成,而且,以短於袋部4膨脹時之第1膨脹部27與第2膨脹部28之最大膨脹寬度Wx(第14a圖)的1/7、大於最大膨脹寬度Wx之1/19來形成為佳。
此種構成之空氣室緩衝材,例如,將空氣泵之噴嘴插入氣體注入通道25,並注入空氣的話,空氣通過折曲流路26之止回閥裝置21的閥部30,流入袋部24而使袋部24膨脹。
對袋部24注入適當壓力之空氣並完成充填的話,與上述相同,隨著袋部24之膨脹,止回閥裝置21之折曲流路26的兩側,亦即,閥部30之兩側的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膨脹,藉由該膨脹,形成如第11圖所示之第1膨脹部27與第2膨脹部28。該第1膨脹部27與第2膨脹部28之拉伸力及推壓力,隔著閥部30之熱封線31、32,以使折曲流路26內之閥部30之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之間密貼的方式進行作用。藉此,止回閥裝置21之閥部30被密閉,在完成對袋部24充填之狀態,袋部24保持於膨脹狀態。
而且,閥部之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之間,被拉伸及推壓而密貼時,在袋部24之氣體壓力下,空氣通過閥部30被排出外部,然而,與上述相同,藉由第1薄膜22與第2薄膜23之間的拉伸及推壓所造成的閥部30變窄,流過閥部30之氣體的流速增大而使閥部30內產生負壓,因為閥部30為大氣壓所推壓,藉由該作用,即使在完成空氣充填時,閥部30也可確實閉鎖。
如此,即使將空氣(氣體)充填於單一之袋部24時,只要在設於袋部24上部之氣體注入通道25,以熱封線31~33簡單地形成止回閥裝置21,就可形成可密閉之附止回閥的袋體,除了空氣室緩衝材以外,對於充填並密閉氣體之薄膜製袋體,也可簡便地適用本發明之止回閥裝置。
第15圖,另一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針對與第13圖、第14圖之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部分,於第15圖中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該例之空氣室緩衝材的構成上,與上述相同,將第1薄膜與第2薄膜重疊,以熱封線34包圍其周緣部來形成袋部24,於該袋部24上部,設置 止回閥裝置21。氣體注入通道25,係形成於袋部24上部之縱向(袋部24之長度方向),止回閥裝置29,如第15圖所示,於其氣體注入通道25之終端部,以熱封線31、32、37來形成閥部35。
止回閥裝置29之閥部35的構成上,如第15圖所示,於氣體注入通道25之端部兩側,形成曲折之折曲流路36,以其內部作為止回閥,氣體注入通道25,係以從周緣部之熱封線34縱向平行地延設之熱封線31、32來形成,以覆蓋氣體注入通道25下側之方式設置形狀之熱封線37,來形成折曲流路36,而於熱封線31、32上方,形成閥出口。藉此,以設於氣體注入通道25端部之折曲流路36來構成閥部35。
第15圖之止回閥裝置29時,也與上述相同,係藉由以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利用熱封線31、32、37來形成折曲流路36。藉此,充填氣體時密閉折曲流路36之閥部35,形成於第1薄膜之第1膨脹部與第2薄膜之第2膨脹部之間,氣體充填時,第1薄膜之第1膨脹部與第2薄膜之第2膨脹部,從兩側隔著熱封線31、32、37對閥部35之薄膜進行拉伸及推壓,來使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密貼,而成為止回閥裝置29。
將空氣注入該空氣室緩衝材時,與上述相同,將空氣泵之噴嘴插入氣體注入通道25,注入空氣的話,空氣通過折曲流路36之閥部35流入袋部24,使袋部24膨脹。
袋部24被注入適度壓力之空氣而完成充填的話,與上述相同,隨著袋部24之膨脹,止回閥裝置29之折曲流路36的兩側,亦即,閥部35之兩側的第1薄膜與第2薄膜膨脹,藉由該膨脹,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之拉伸力及推壓力,隔著閥部35之熱封線31、32,產生使折曲流路36內之閥部35的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密貼的作用。藉此,止回閥裝置之閥部35被密閉,在完成對袋部24充填之狀態,袋部24保持膨脹狀態。
第16圖係另一其他實施方式之空氣室緩衝材,針對與該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部分,於第16圖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該例之空氣室緩衝材之構成上,與上述相同,使第1薄膜與第2薄膜重疊,以熱封線14包圍其周緣部來形成袋部4,該袋部4上部之氣體注入通道5內設有止回閥裝置49。氣體注入通道5係以橫向形成於袋部4之上部,止回閥裝置49,如第16圖所示,其構成上,係於區隔其氣體注入通道5與袋部4之熱封線19的一部分形成閥部40。
止回閥裝置49之閥部40,如第16圖所示,於區隔氣體注入通道5與袋部4之熱封線19的一部分形成有開口,以使該形成開口之閥部40從上覆蓋之方式,於氣體注入通道5內設置鉤型(L形)之熱封線48來形成。L形之熱封線48的基部,係連接於熱封線19上。藉此,於閥部40之上側,形成有折曲流路46,閥部40則由設於氣體注入通道5之一部分的開口、及連接於其之折曲流路46所構成。
該第16圖之止回閥裝置49,也與上述相同,藉由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以熱封線19、48來形成折曲流路46。藉此,氣體充填時,密閉折曲流路46之閥部40,係形成於第1薄膜之第1膨脹部與第2薄膜之第2膨脹部之間,氣體充填時,第1薄膜之第1膨脹部與第2薄膜之第2膨脹部,從兩側隔著熱封線19、48對閥部40之薄膜進行拉伸及推壓來使其收縮,因此,使閥部40成為密閉狀態來作為止回閥裝置49。
對該空氣室緩衝材注入空氣時,與上述相同,將空氣泵之噴嘴從注入口9插入氣體注入通道5,注入空氣的話,空氣通過折曲流路46之閥部40流入袋部4,使袋部4膨脹。
對袋部4注入適當壓力之空氣並完成充填的話,與上述相同,隨著袋部4之膨脹,止回閥裝置49之折曲流路46的兩側,亦即,閥部40之兩側的第1薄膜與第2薄膜膨脹,藉由該膨脹,來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 部。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之拉伸力及推壓力,隔著閥部40之熱封線19、48,使折曲流路46內之閥部40的薄膜收縮,來使薄膜產生皺摺,而使薄膜之間密貼。藉此,止回閥裝置49之閥部40被密閉,在完成對袋部4充填之狀態下,袋部4保持膨脹狀態。
而且,該實施方式,係針對將止回閥裝置適用於空氣室緩衝材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之止回閥裝置也可適用薄膜製之汽球的閥。此外,該空氣室緩衝材,係將第1薄膜與第2薄膜熱封來形成,然而,也可以在其外側進一步重疊薄膜並熔合,進行3片以上之薄膜之重疊並熱封,來形成袋部及閥部。此外,袋部之形狀,除了如上述所述長方形、矩形以外,也可以多角形或圓形。
1‧‧‧止回閥裝置
4‧‧‧袋部
5‧‧‧氣體注入通道
6‧‧‧折曲流路
6a‧‧‧非入口
6b‧‧‧閥出口
9‧‧‧注入口
10‧‧‧閥部
11‧‧‧熱封線
12‧‧‧熱封線
13‧‧‧熱封線
14‧‧‧熱封線
15‧‧‧熱封境界線
17‧‧‧氣室用流路
18‧‧‧熱封境界線
19‧‧‧熱封境界線
20‧‧‧空氣室緩衝材
A‧‧‧流路寬度
W‧‧‧袋部寬度

Claims (8)

  1. 一種止回閥裝置,其係為了將第1薄膜及第2薄膜重疊,並熱封其周緣部以形成袋部,從設置於該袋部的端部之氣體注入通道將氣體注入充填於該袋部內,而設置於該氣體注入通道的止回閥裝置,其特徵為:從該氣體注入通道連結至該袋部內之作為氣體流路的折曲流路,係由以線狀熱封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而成之熱封線所形成,於該折曲流路內設置閥部,在通過該氣體注入通道及該折曲流路之該閥部將氣體注入該袋部內,完成充填,而對該袋部內施加氣體壓力時,因為該氣體壓力所導致的該袋部側之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的膨脹,隔著形成該折曲流路之熱封線,於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一部分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並藉由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令該折曲流路內之該閥部的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被拉伸及推壓而相互密貼,使得該折曲流路的該閥部被密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止回閥裝置,其中:該折曲流路之該閥部的寬度,係形成為小於該袋部之寬度的1/4、而大於該寬度之1/25;且該閥部之寬度,係形成為小於該袋部膨脹時之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之最大膨脹寬度的1/4、而大於該最大膨脹寬度之1/2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止回閥裝置,其中:該氣體注入通道係形成為大致與該折曲流路成直角,於該氣體注入通道之端部形成有氣體之注入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止回閥裝置,其中:該氣體注入通道與該折曲流路係一體形成,該折曲流路之端部形成有氣體之注入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止回閥裝置,其中:該折曲流路係形成於該袋部外側之該氣體注入通道內,該閥部係形成於區隔該袋部與該氣體注入通道之熱封線的一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止回閥裝置,其中:該折曲流路之閥部,係設於以線狀熱封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而形成複數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的氣體注入通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止回閥裝置,其中: 於設有該複數空氣室之空氣室緩衝材,在各該空氣室設有包含該閥部之折曲流路。
  8. 一種空氣室緩衝材,係將第1薄膜及第2薄膜重疊,以熱封周緣部來形成複數之構成空氣室的袋部,從設置於該袋部端部之氣體注入通道,通過止回閥裝置,而將氣體注入充填於該袋部內之空氣室緩衝材,其特徵為:於該止回閥裝置,從該氣體注入通道連結至該袋部內之作為氣體流路的折曲流路,係藉由以線狀熱封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間而成之熱封線所形成,於該折曲流路內設置閥部,於通過該氣體注入通道及該折曲流路之該閥部,將氣體注入該袋部內完成充填,而對該袋部內施加氣體壓力時,由於該氣體壓力所導致該袋部側之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的膨脹,隔著形成該折曲流路之熱封線,於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之一部分形成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藉由該第1膨脹部與第2膨脹部令該折曲流路內之該閥部的該第1薄膜與第2薄膜被拉伸及推壓而相互密貼,使得該折曲流路的該閥部被密閉。
TW102113333A 2012-04-20 2013-04-15 止回閥裝置 TW2014085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6904 2012-04-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548A true TW201408548A (zh) 2014-03-01

Family

ID=4938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3333A TW201408548A (zh) 2012-04-20 2013-04-15 止回閥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38891B2 (zh)
TW (1) TW201408548A (zh)
WO (1) WO20131575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1855A (zh) * 2016-11-02 2018-05-0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阀膜充气袋及其制作方法和充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5281B2 (ja) * 2014-09-01 2018-12-26 克敏 吉房 気体クッション材
JP7326819B2 (ja) * 2019-04-02 2023-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緩衝部材及び緩衝部材形成材
CN110466890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杭州巨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锁气功能的新型空气缓冲体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59495B1 (ko) * 2020-11-17 2022-02-07 최기영 포장용 에어완충재 제조 방법
JP7113552B1 (ja) 2021-05-14 2022-08-05 均 佐武 フィルム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2802A1 (de) * 1989-07-11 1991-01-24 Becker Rolf Aufblasbarer folienbeutel, insbesondere fuer verpackungszweck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H07165265A (ja) * 1993-10-28 1995-06-27 K Jasai Z 緩衝保護装置
JPH07165266A (ja) * 1993-12-10 1995-06-27 Hitachi Electron Service Co Ltd 気体圧入膨張形包装用紙製緩衝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5514431A (en) * 1993-12-30 1996-05-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ir bag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air bag
JP2002240832A (ja) * 2000-12-15 2002-08-28 Shikoku Kako Kk 流体充填包装用袋
JP4183088B2 (ja) * 2004-08-09 2008-11-19 昭蔵 田渕 エアークッション
KR101256701B1 (ko) * 2009-01-05 2013-04-19 오계술 공기충전형 포장재
JP5373506B2 (ja) * 2009-08-20 2013-12-18 親和パッケージ株式会社 螺旋状緩衝部材
JP4673929B1 (ja) * 2010-06-17 2011-04-20 有限会社田中テクニカル シート製の逆止弁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1855A (zh) * 2016-11-02 2018-05-0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阀膜充气袋及其制作方法和充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7509A1 (ja) 2013-10-24
JP6038891B2 (ja) 2016-12-07
JPWO2013157509A1 (ja) 201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8548A (zh) 止回閥裝置
TWI609824B (zh)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TWI622724B (zh) Gas cushioning materials, gas cushioning materials for bottles and simple tents
US1032889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thereof
JP5535371B2 (ja) 気体進入口を自動的に開く吹き込み式気体密封シート
TWI413608B (zh) Can be a number of gas filling structure
TWI426040B (zh) A cushioning bag for preset opening of air column turning zon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792035B2 (ja) 脱気弁及びこの脱気弁を備えた圧縮袋
CN105292768B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JP2008127104A (ja) 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
WO2015192707A1 (zh) 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4069209A1 (ja) 空気クッション材
CN105173401B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及其应用
CN106986102A (zh) 热熔密封充气防震包装袋的制作方法及一种热熔密封充气防震包装袋
CN203078988U (zh) 一种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JP6186526B1 (ja) 一体型逆止弁機能を有するエアー緩衝材
CN203047796U (zh) 一种充气包装袋
CN204802332U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
JP5595718B2 (ja) 空気セル緩衝材
JP4673929B1 (ja) シート製の逆止弁構造
CN103964071A (zh) 充气式板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4916629U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TWM297919U (en) Inlet of air packing bag
TWI542522B (zh) Buffer air bag
TWM252681U (en) A hang out type of air packing 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