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310A -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310A
TW201406310A TW101143845A TW101143845A TW201406310A TW 201406310 A TW201406310 A TW 201406310A TW 101143845 A TW101143845 A TW 101143845A TW 101143845 A TW101143845 A TW 101143845A TW 201406310 A TW201406310 A TW 2014063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cooling fan
sensing unit
additiona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3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eong-Nam Jeon
Original Assignee
Changu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u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u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06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3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28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A42B3/285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with additional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8Chin straps or similar retentio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10Lining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包括:內部構件,穿透單元;外殼構件;通氣單元,設置在外殼構件內側並與內部構件的穿透單元相通,使空氣能流動於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與外殼構件的外部空間之間;冷卻風扇,吸取來自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的空氣並且經由通氣單元將此空氣排放至外部空間、或者吸取來自外部空間的空氣並且經由通氣單元將此空氣引入至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之中;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對應於將內部構件穿戴在使用者頭部上之狀態的穿戴狀態,以及感測對應於將內部構件由使用者頭部移除之狀態的脫下狀態;以及控制單元,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時,控制單元控制冷卻風扇運作,而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時,控制單元控制冷卻風扇不運作。

Description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8月10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2-0087989號的權益,此申請案的揭露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參考。
本發明是有關於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且特別是有關於當工作者穿戴此安全帽時能自動運作冷卻風扇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且因此上述安全帽能夠解決數個由於增加內部溫度及內部濕度而可能發生的問題。
在諸如建築工地及製造工廠的工作場所的工作者為了他們的安全應該穿戴安全帽,因為這些工所場所可能具有諸如掉落物、碰撞、掉落及其相似的危險。
因為大部分的工作者相信安全帽的安全,他們自願地穿戴安全帽。雇主勸導工作者穿戴安全帽以防止工作環境中的安全意外。典型的安全帽為了保護工作者的頭部免於撞擊而包括硬的外殼。
然而,當工作者長時間地穿戴安全帽,由於安全帽的內部溫度及內部濕度的增加,工作者將感覺到熱及不舒服並甚至可能具有頭痛或掉髮。因此,工作者通常不情願在工作時持續地穿戴安全帽。
特別言之,在炎熱的夏天,除了空氣的熱以外,由於熱從工作者的頭部產生而使得安全帽內的溫度劇烈地升高。因此,大量的汗水的產生及安全帽之中的溫度增加使得工作者為了減少熱而持續地重複穿戴及脫下安全帽。
由於此不方便性及不舒適,工作者避免穿戴安全帽。這可能使工作者及雇主處於危險之中。
關於藉由包括用於安全帽內部換氣(ventilate)的冷卻風扇來執行換氣功能的安全帽的發明已經由本發明的申請人申請及註冊。然而,此關於具有換氣功能的安全帽之經註冊的發明藉由解決大部分的上述問題而獲得優秀的效果,但是在關於冷卻風扇的運作方便性及安全帽的內部結構方面,其仍留下了許多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因為當工作者穿戴此安全帽時冷卻風扇能不防礙安全而自動地運作(此為安全帽特有的功能),所以儘管在長時間的穿戴下,此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能夠有效地防止由於汗水或溫度增加的不舒適感、頭痛、掉髮及其相似情形。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用於設置冷卻風扇的結構是簡單的且其安全性是經改善的。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藉由以下方法改善其方便性:根據多種方法感測安全帽的穿戴或脫下,且在不需運作特殊開關的情況下,藉此運作或停止 冷卻風扇。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其提供一種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此安全帽包括:內部構件,形成為能夠包覆使用者的頭部的形狀並且包括含有至少一個貫穿孔的穿透單元,穿透單元形成在內部構件的一側上;外殼構件,設置在內部構件的外側;通氣單元(air passage unit),設置在外殼構件的內側上並且與內部構件的穿透單元相通,藉以使得空氣能夠流動於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與外殼構件的外部空間之間;冷卻風扇,吸收來自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的空氣並且經由通氣單元將所述空氣排放至外部空間、或者吸收來自外部空間的空氣並且經由通氣單元將所述空氣引入至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之中;附加/分離感測單元(attachment/detachment sensing unit),感測對應於將內部構件穿戴在使用者的頭部上之狀態的穿戴狀態,以及感測對應於將內部構件由使用者的頭部移除之狀態的脫下狀態;以及控制單元,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時,控制單元控制冷卻風扇運作,而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時,控制單元控制冷卻風扇不運作。
通氣單元可形成於內部構件中,且內部構件可為一體成型的(integral)構件。
第一下巴帶構件(chin strap member)及第二下巴帶構件可分別設置在外殼構件的一側及另一側上。第一下巴帶構件及第二下巴帶構件的各自末端彼此可分開地耦接 (detachably coupled to each other),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而當第一下巴帶構件及第二下巴帶構件的各自末端彼此去耦接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能夠感測動作的動作感測器(motion sensor)。當動作感測器感測到動作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而當動作感測器感測不到動作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能夠量測濕度的濕度感測器。當濕度感測器所量測的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的濕度值相等於或大於預定的濕度值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而當濕度感測器所量測的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的濕度值小於預定的濕度值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設置在內部構件的部分內表面上的按鈕。當藉由使用者的頭部壓到按鈕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而當使用者的頭部未壓到按鈕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設置在內部構件的內表面上的壓力感測器以量測壓力。當壓力感測器接觸到使用者的頭部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而當壓力感測器不接觸到使用者的頭部時,附加/分離感測 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紅外光發射器及紅外光接收器,紅外光發射器設置在內部構件的內部表面的一側上,紅外光接收器設置在內部構件的內部表面的另一側上並且能夠感測由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當紅外光接收器沒有感測到由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而當紅外光接收器感測到由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內部構件可包括內殼構件及中介構件。穿透單元可形成在內殼構件中。通氣單元可形成在中介構件中。中介構件可為與內殼構件及外殼構件分離的構件。
中介構件可由發脹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發脹聚苯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或發泡PE(foamed PE)形成。
內殼構件可由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P)、酚甲醛(phenol formaldehyde,PF)、聚苯乙烯(polysthylene,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樹脂、三聚氰胺、聚氯乙烯(PVC)、或者這些材料的兩者或兩者以上的組合物形成。
形成在內殼構件中的穿透單元的各個貫穿孔的直徑可為1毫米至30毫米。
溫度感測器及濕度感測器中的至少一者可設置在內部構件的內側的一側上。控制單元可基於來自溫度感測器或濕度感測器所接收的訊號計算溫度或濕度,且控制單元可根據計算的溫度或濕度和預定的溫度或濕度值之間的對照來調整冷卻風扇的轉速。
現在將參照繪示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附圖而更完整地描述本發明。當先前有表列元件時,諸如「至少一者」的表述是修飾整個列表中的元件而非修飾列表中的個別元件。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1是指使用者為了保護他的或她的頭部免於工作場所(諸如建築工地、結構製造現場及多種工廠)中的危險而穿戴在他的或她的頭部上的物件。使用者是指工作者。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1包括內部構件10、外殼構件20、通氣單元30、冷卻風扇40、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以及控制單元(未繪示)。
內部構件10形成為一種能夠包覆使用者的頭部的形狀,例如是準圓頂形(quasi-dome shape)。在一些情況下,內部構件10可形成為經改良的圓頂形的形狀,只要此形狀可以包覆使用者的頭部即可。
根據本實施例,在內部構件10的上部中心(upper center)上形成溝槽14,冷卻風扇40可承載於溝槽14中, 並且在溝槽14的兩側上形成通氣單元30。將內部構件10形成為一體成型的構件,且因此將內部構件10簡單地製造以提升生產力。
內部構件10是由硬的且適於模製(molding)的材料所形成。內部構件10可由用於形成根據將在後續描述之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安全帽1a的中介構件(intermediate member)的材料所形成。
穿透單元12形成在內部構件10的一側上。穿透單元12包括多數個貫穿孔13。根據本實施例,穿透單元12是形成於圓頂形的內部構件10的上部中心中,且此穿透單元12形成的位置可為由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16排放熱的最佳位置。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可改變穿透單元12的位置。穿透單元12不僅可形成在內部構件10的上部部分上,穿透單元12亦可形成在內部構件10的其他部分上。
根據本實施例,穿透單元12的各個貫穿孔13的直徑為1毫米至3毫米。穿透單元12包括多數個貫穿孔。在一些情況下,各個貫穿孔的直徑可為3毫米至30毫米,且包括於穿透單元12中的貫穿孔的數量隨著直徑的變大而減少。
外殼構件20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外側從而環繞內部構件10。外殼構件20是由通常使用於安全帽中且具有足夠剛性以保護使用者的頭部免於撞擊的材料所形成。
通氣單元30設置在外殼構件20的內側。通氣單元30具有使空氣能夠流動於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16與外殼 構件20的外部空間之間的隧道形狀。通氣單元30由內部構件10的穿透單元12延伸。
根據本實施例,通氣單元30形成於內部構件10之中。請參照圖3,通氣單元30是藉由移除內部構件10的部分外表面而形成。通氣單元30由內部構件10的上部中心(該處形成穿透單元12)的兩側延伸至內部構件1的兩端。
在一些情況下,通氣單元30可在三個、四個或更多的方向上延伸,或者通氣單元30可為定義於內部構件10的外表面及內表面之間的空間。
冷卻風扇40吸收包括來自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16之熱的空氣並且經由穿透單元12及通氣單元30將空氣排放至外部空間26,或者冷卻風扇40吸收來自外部空間26的空氣並且經由通氣單元30及穿透單元12將空氣引入至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16之中。
根據本實施例,使用串流離心風扇(series-flow centrifugal fan)作為冷卻風扇40,並且使得空氣由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16流動至外部空間26。依此方向的空氣流動可有效冷卻內部空間16的熱。
在一些情況下,可使用軸流式風扇(axial-flow fan)作為冷卻風扇40,且可設置軸流式風扇以使得空氣以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動。
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使用者或工作者是否穿戴內部構件10在他的或她的頭部。穿戴內部構件10的意思 相同於穿戴安全帽1。換句話說,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使用者是否穿戴或者脫下安全帽1。
在此說明書中,「穿戴狀態」是指被認為是將內部構件10穿戴在使用者的頭部的狀態,而「脫下狀態」是指被認為是將內部構件10由使用者頭部脫下的狀態。
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為穿戴狀態時,控制單元控制冷卻風扇40運作,而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為脫下狀態時,控制單元控制冷卻風扇40不運作。
換句話說,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並輸出對應於此感測結果的訊號至控制單元時,控制單元接收此訊號並且控制冷卻風扇40運作。另一方面,當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並輸出對應於此感測結果的訊號至控制單元時,控制單元接收此訊號並且在冷卻風扇40運作時控制冷卻風扇40停止運作,或者維持冷卻風扇40的停止狀態。
雖然並未在圖式中繪示,控制單元可附加於冷卻風扇40上,或者可將控制單元設置在安全帽1的一部分上。對本技術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容易地實現上述控制單元的結構,故在此省略對其詳細地描述。
可將能夠人工控制是否運作或者不運作冷卻風扇40的主開關(未繪示)設置在安全帽1上。主開關可為搖頭開關(toggle switch)、按鈕開關(push button switch)、搖桿開關(rocker switch)、或者是滑動開關(slide switch)。主開關設置在安全帽1的適當部分上,因此使用者可輕易 地使用此主開關。
根據本實施例,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包括第一下巴帶(chin strap)構件52及第二下巴帶構件54,第一下巴帶構件52及第二下巴帶構件54分別形成在外殼構件20的一側及另一側上。
第一下巴帶構件52及第二下巴帶構件54將安全帽1固定在使用者的頭部,因此穿戴在使用者的頭部上的安全帽1不會在無意間從使用者的頭部分離。為了安全的緣故,法律強制要求鎖上這些下巴帶構件。
第一下巴帶構件52的末端53是可分開地耦接(detachably coupled)於第二下巴帶構件54的末端55。 為了感測當末端53及末端55耦接在一起時的穿戴狀態、或者感測當末端53及末端55彼此去耦接時的脫下狀態、以及輸出對應於各狀態的訊號,末端53及末端55各自包括機械結構(例如限制開關)、電感測器或其相似物。
因此,在沒有任何其他特殊動作的情況下,當使用者將安全帽1穿戴在他的或她的頭部並將第一下巴帶構件52的末端53與第二下巴帶構件54的末端55彼此耦接時,對應於穿戴狀態的訊號將藉由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產生並傳達至控制單元,而控制單元接收此訊號並且運作冷卻風扇40。
在冷卻風扇40運作之前,第一下巴帶構件52的末端53與第二下巴帶構件54的末端55彼此分離,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且因此控制單元維持 冷卻風扇40於停止狀態以回應對應於脫下狀態的訊號。
當冷卻風扇40運作時,將安全帽1的內部構件10的內側所產生的熱排放出去,且因此安全帽1內的溫度不會升高至預定的溫度以上。這使得工作者能夠在長時間的宜人條件下持續工作。
當已完成工作的安全帽使用者(或工作者)將第一下巴帶構件52的末端53與第二下巴帶構件54的末端55彼此去耦接以脫下安全帽1時,對應於脫下狀態的訊號藉由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產生並傳達至控制單元,而控制單元接收到此訊號並且控制冷卻風扇40停止其運作及維持此停止狀態。因此,對於安全帽使用者來說不需要關閉冷卻風扇40,冷卻風扇40的運作將自動停止。
在一些情況下,溫度感測器或濕度感測器可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內側的一側上。在此情況下,控制單元可藉由使用溫度感測器及濕度感測器來計算內部構件10的內側的溫度及濕度,且控制單元不僅可控制冷卻風扇40運作或不運作,亦可根據所計算的溫度及所計算的濕度和預定的溫度或濕度值之間的對照來調整冷卻風扇40的轉速。當安全帽1包括這些構件時,其可達成有效且高效率的冷卻。
根據本實施例,電源供應單元70設置在外殼構件20之外部表面的後面部分上。電源供應單元70是可重複充電的,且形成電源供應單元70以使得電源供應單元70與外殼構件20接觸的表面的曲率與外殼構件20的曲率相同。電源供應單元70是藉由諸如彈夾(clip)72的耦接裝置 (coupling mean)而固定於外殼構件20上。
在一些情況下,電源供應單元70是可藉由諸如螺絲釘的構件而固定於外殼構件20上,或者電源供應單元70可藉由使用彈夾矽片(clip silicon)或其相似物而聯結於外殼構件20。在一些情況下,電源供應單元70不固定於外殼構件20上,但安全帽使用者可將電源供應單元70固定於他的或她的皮帶或其相似物上並使用電源供應單元70。在此情況下,電源供應單元70經由線路連接於控制單元或冷卻風扇40。
請參照圖4,顯示單元74(其上標示著電池的電量)設置於電源供應單元70中。顯示單元74可包括多數個發光裝置,諸如發光二極體(LED),且顯示單元74可經建構以顯示殘留的電量為百分比(%)或者經建構以顯示殘留的可用時間。藉由使用顯示單元74,使用者可確認剩餘在電源供應單元70中的電量而決定是否將電源供應單元70充電。
可對包括有第一下巴帶構件52及第二下巴帶構件54的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進行多種改變。現在將詳細描述這些改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包括於安全帽中的一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動作感測器。此動作感測器設置在安全帽的適當部分上。動作感測器感測動作。
當包括於附加/分離感測單元的動作感測器感測到動作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並且輸 出對應於此感測結果的訊號。另一方面,當動作感測器感測不到動作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並且輸出對應於此感測結果的訊號或不輸出訊號。
當使用者拿起包括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其含有動作感測器)的安全帽以穿戴安全帽時,已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的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偵測到使用者的動作、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並且輸出對應於此感應結果的訊號至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接收此訊號並且運作冷卻風扇。
在此情況下,冷卻風扇可在使用者實際在他的或她的頭部上穿戴安全帽之前運作,但是介於冷卻風扇運作與安全帽實際穿戴之間的時間差異是可忽略的。
因為將安全帽穿戴在他的或她的頭部上的工作者經常持續地動作,故冷卻風扇不會停止運作。然而,因為有將安全帽穿戴在他的或她的頭部上的工作者於約數秒鐘內不動作的情況,故控制單元可設定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於當停止狀態保持一預定期間(例如5秒或更久的時間)時才識別此停止狀態為脫下狀態。
當使用者脫下安全帽並將其放在架上或相似物上時,將使得使用者的動作消失。在此情況下,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並且傳達對應於此感測結果的訊號至控制單元,且因此控制單元停止冷卻風扇的運作。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包括於安全帽的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能夠量測濕度的濕度感測器。
濕度感測器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內表面上從而量測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的濕度值。當濕度感測器所量測的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的濕度值相等於或大於預定的濕度值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當濕度感測器所量測的內部構件10的內部空間的濕度值小於預定的濕度值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脫下狀態。此運作過程可以由以上已描述的內容來理解,故在此省略對其詳細地描述。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包括於安全帽的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部分內表面上的按鈕。
請參照圖5,按鈕50b經設置為接近內部構件10的穿透單元12。當使用者的頭部壓到按鈕50b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另一方面,當使用者的頭部未壓到按鈕50b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此運作過程可以由以上已描述的內容來理解,故在此省略對其詳細地描述。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壓力感測器而不是按鈕50b。壓力感測器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內表面上並量測壓力。
當壓力感測器接觸到使用者的頭部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另一方面,當壓力感測器不接觸到使用者的頭部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包括於安全帽中的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可包括紅外光發射器及紅外光接收器。
請參照圖5,紅外光發射器可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一側52c上,而紅外光接收器設置在內部構件10的另一側54c上。
當紅外光接收器沒有感測到由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穿戴狀態。另一方面,當紅外光接收器感測到由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
換句話說,當使用者穿戴安全帽時,使用者的頭部阻擋由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使其無法傳達至紅外光接收器。接著,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穿戴狀態。當使用者脫下安全帽時,紅外光接收器感測到紅外光,並且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脫下狀態。此運作過程可以由以上已描述的內容來理解,故在此省略對其詳細地描述。
圖6至圖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繪示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1a。
除了內部構件包括內殼構件11a及中介構件15a之外,根據本實施例的安全帽1a與根據圖1之先前實施例的安全帽1相同。現在將主要地描述安全帽1a和安全帽1之間的差異,而未描述的構件可由以上已描述的內容來理解。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1a包括內部構件10a、外殼構 件20a、通氣單元30a、冷卻風扇40a、附加/分離感測單元50a、以及控制單元(未繪示)。
如上所述,內部構件10a包括內殼構件11a及中介構件15a。
請參照圖7,內殼構件11a包括穿透單元12a。穿透單元12a包括多數個貫穿孔13a。在內殼構件11a上形成一對導引單元17a,所述導引單元17a使得中介構件15a便於組裝且構成部分的通氣單元30a。導引單元17a由內殼構件11a的外表面突出及延伸。
根據本實施例,內殼構件11a是由聚碳酸脂所形成。因為聚碳酸脂是透明的且具有高的剛性及高的張力(tensile force),故聚碳酸脂適用於形成內殼構件11a。
在一些情況下,內殼構件11a可由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酚甲醛(phenol formaldehyde,PF)、聚苯乙烯(polysthylene,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樹脂、三聚氰胺(melamin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或者這些材料的兩者或兩者以上的組合物所形成。
PE是輕的、具有可撓性的、且具有抗化學性的,且PE具有高的電絕緣性;在熱塑性樹脂之中,PET具有最高的抗熱性,PET對於溫度及濕度的變動呈現穩定,且PET提供高的尺寸安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聚醯胺(polyamide,PA)(例如尼龍)具有高的耐磨性及高的張力 並且為堅固的。PP相似於PE但是更為透明,且因為PP具有高的軟化點(softening point),故PP可容忍重複彎曲。PVC是便宜的,根據塑化劑的添加程度可以調整PVC的可撓性,且PVC具有高的化學抗性及高的電絕緣性。PS是無色且透明的,PS具有次於(next to)壓克力(acryl)之高的可見光透射率,且PS具有高的化學抗性及高的電絕緣性。ABS樹脂具有高的剛性、高的化學抗性及高的抗油性(oil resistance),且ABS樹脂是有光澤的。基於上述材料的性質來選擇使用於形成內殼構件11a的材料。
通氣單元30a設置在中介構件15a中。於中介構件15a的上部中心中形成溝槽14a,溝槽14a是用於承載冷卻風扇40於其上的空間。中介構件15a是與內殼構件11a及外部構件20a分離的構件。因此,安全帽1a提供經改善的吸收震動效能。
根據本實施例,中介構件15a是由發脹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發脹聚苯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或發泡PE所形成。
EPS、EPP、發泡PE、以及聚氨酯發泡體(polyurethane foam,PUF)為多樣的發泡塑料且提供高的吸收震動的緩衝效果,且因此上述材料適合使用於形成中介構件15a。
EPS是最古老的發泡塑料但仍然最廣為使用。EPP是一種藉由增強脆性、重覆(或重複性?)緩衝、低可撓性、低化學抗性、以及其相似性質(其為EPS的物理缺點)所獲得的材料。由於亮度、剛性以及可撓性,EPP廣泛地使 用作為用於電子產品的包裝材料、用於諸如汽車組件及結構的貴重產品的包裝材料、以及用於工業材料,且EPP不易受到化學處理及腐蝕的影響。
發泡PE的剛性低但是有彈性及可撓性。由於多元醇(PUF的主要材料)的性質,PUF可產生範圍從固體至柔體的多種發泡體。
基於上述材料的性質來選擇使用於形成中介構件15a的材料。
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當使用者穿戴此安全帽時,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而冷卻風扇根據此感測結果而運作,藉此有效且便利地冷卻安全帽內的熱。
再者,當安全帽包括一體成型的內部構件時,安全帽可簡單地製造以增加其生產力,且安全帽亦易於承載冷卻風扇。
雖然本發明已參照其例示性實施例而特別地繪示及描述,本技術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的是,在不違背本發明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精神及範疇下,本發明可產生多種形式及細節上的改變。
1、1a‧‧‧安全帽
10‧‧‧內部構件
11a‧‧‧內殼構件
12、12a‧‧‧穿透單元
13、13a‧‧‧貫穿孔
14、14a‧‧‧溝槽
15a‧‧‧中介構件
16‧‧‧內部空間
17a‧‧‧導引單元
20、20a‧‧‧外殼構件
30、30a‧‧‧通氣單元
40‧‧‧冷卻風扇
50‧‧‧附加/分離感測單元
50b‧‧‧按鈕
50c‧‧‧內部構件10的一側
54c‧‧‧內部構件10的另一側
52‧‧‧第一下巴帶構件
53、55‧‧‧末端
54‧‧‧第二下巴帶構件
70‧‧‧電源供應單元
72‧‧‧彈夾
74‧‧‧顯示單元
上述或其他之本發明的特性及優點將藉由其例示性實施例參照附圖中詳細的描述變得更顯而易見,在附圖中: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 帽的透視圖。
圖2為在垂直方向上所取之圖1之安全帽的剖面示意圖。
圖3及圖4分別為圖1之安全帽的內部構件及電源供應單元的透視圖。
圖5為由下往上看圖1之安全帽的透視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的剖面示意圖。
圖7及圖8分別為圖6之安全帽之內部構件及中介構件的透視圖。
1‧‧‧安全帽
20‧‧‧外殼構件
50‧‧‧附加/分離感測單元
52‧‧‧第一下巴帶構件
53、55‧‧‧末端
54‧‧‧第二下巴帶構件
70‧‧‧電源供應單元

Claims (13)

  1. 一種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包括:內部構件,形成為能夠包覆使用者頭部的形狀並且包括穿透單元,所述穿透單元包括至少一貫穿孔,且所述穿透單元形成在所述內部構件的一側上;外殼構件,設置在所述內部構件的外側;通氣單元,設置在所述外殼構件的內側上並且與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穿透單元相通,藉以使得空氣能夠流動於所述內部構件的內部空間與所述外殼構件的外部空間之間;所述冷卻風扇,吸取來自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部空間的空氣並且經由所述通氣單元將所述空氣排放至所述外部空間、或者吸取來自所述外部空間的空氣並且經由所述通氣單元將所述空氣引入至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部空間之中;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對應於將所述內部構件穿戴在所述使用者頭部上之狀態的穿戴狀態,以及感測對應於將所述內部構件由所述使用者頭部移除之狀態的脫下狀態;以及控制單元,當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冷卻風扇運作,而當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當前狀態為所述脫下狀態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冷卻風扇不運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 全帽,其中所述通氣單元形成於所述內部構件中,以及所述內部構件為一體成型的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第一下巴帶構件及第二下巴帶構件分別設置在所述外殼構件的一側及另一側上,所述第一下巴帶構件及所述第二下巴帶構件的各自末端為彼此可分開地耦接(detachably coupled to each other),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包括所述第一下巴帶構件及所述第二下巴帶構件,以及當所述第一下巴帶構件及所述第二下巴帶構件的各自所述末端彼此耦接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而當所述第一下巴帶構件及所述第二下巴帶構件的各自所述末端彼此去耦接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脫下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包括能夠感測動作的動作感測器,以及當所述動作感測器感測到動作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而當所述動作感測器感測不到動作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 脫下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包括能夠量測濕度的濕度感測器,以及當所述濕度感測器所量測的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部空間的濕度值相等於或大於預定的濕度值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而當所述濕度感測器所量測的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部空間的所述濕度值小於所述預定的濕度值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脫下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內部構件的部分內表面上的按鈕,以及當藉由所述使用者頭部壓到按鈕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而當所述使用者頭部未壓到按鈕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脫下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表面上的壓力感測器以量測壓力,以及當所述壓力感測器接觸到所述使用者頭部時,所述附 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而當所述壓力感測器不接觸到所述使用者頭部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脫下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包括紅外光發射器及紅外光接收器,所述紅外光發射器設置在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部表面的一側上,所述紅外光接收器設置在所述內部構件的所述內部表面的另一側上並且能夠感測由所述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紅外光,以及當所述紅外光接收器沒有感測到由所述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所述紅外光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穿戴狀態,而當所述紅外光接收器感測到由所述紅外光發射器所產生的所述紅外光時,所述附加/分離感測單元感測此狀態為所述脫下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內部構件包括內殼構件及中介構件,所述穿透單元形成在所述內殼構件中,所述通氣單元形成在所述中介構件中,以及所述中介構件為與所述內殼構件及所述外殼構件分離的構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中介構件由發脹聚苯乙烯(EPS)、發脹聚 苯丙烯(EPP)或發泡聚乙烯(foamed PE)所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所述內殼構件由聚碳酸脂(PC)、聚乙烯(P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PP)、酚甲醛(PF)、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樹脂、三聚氰胺、聚氯乙烯(PVC)、或者這些材料的兩者或兩者以上的組合物所形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形成在所述內殼構件中的所述穿透單元的各所述貫穿孔的直徑為1毫米至30毫米。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其中溫度感測器及濕度感測器中的至少一者設置在所述內部構件的內側的一側上,以及所述控制單元基於來自所述溫度感測器或所述濕度感測器的所接收的訊號計算溫度或濕度,且所述控制單元根據計算的所述溫度或濕度和預定的溫度或濕度值之間的對照來調整所述冷卻風扇的所述轉速。
TW101143845A 2012-08-10 2012-11-23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 TW201406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7989A KR101450707B1 (ko) 2012-08-10 2012-08-10 냉각팬을 구비한 안전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310A true TW201406310A (zh) 2014-02-16

Family

ID=50068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3845A TW201406310A (zh) 2012-08-10 2012-11-23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523980A (zh)
KR (1) KR101450707B1 (zh)
TW (1) TW201406310A (zh)
WO (1) WO20140250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784A (zh) * 2016-01-07 2018-12-21 Thi总医疗创新公司 具有非接触控制的可穿戴屏障系统、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1262B1 (ko) * 2015-03-04 2015-11-23 이셀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가 구비된 헬멧
WO2016182116A1 (ko) * 2015-05-14 2016-11-17 주식회사 한성세이프티 스마트 안전모
CN105559225B (zh) * 2015-08-28 2018-05-04 周丐社 施工安全帽
TWM518004U (zh) * 2015-11-11 2016-03-01 Jarvish Inc 安全帽自動抗噪音系統
KR102040308B1 (ko) 2016-12-20 2019-11-04 정승은 안전모에 착탈 가능한 냉각유닛
KR20170004044U (ko) 2017-05-30 2017-11-29 전성남 안전모 냉각팩
KR102170308B1 (ko) * 2018-11-06 2020-10-26 주식회사 창의산업 통풍제어 기능을 갖는 오토바이 헬멧
MX2021014874A (es) 2019-06-03 2022-03-25 Cooler Heads Care Inc Conjunto de gorro de enfriamiento y unidad de enfriamiento.
WO2021090683A1 (ja) * 2019-11-06 2021-05-14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情報装置
KR102358138B1 (ko) * 2020-02-14 2022-02-03 동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쿨링 헬멧
JP7478421B2 (ja) 2020-05-22 2024-05-07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ヘルメット内換気装置
WO2021235307A1 (ja) * 2020-05-22 2021-11-25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ヘルメット内換気装置
KR102534485B1 (ko) * 2021-08-08 2023-05-18 김원봉 에어펌프 송풍식 안전모
KR102584239B1 (ko) 2022-08-10 2023-10-05 주식회사 에스오디 태양광 냉온 안전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07916D0 (en) * 1985-03-27 1985-05-01 Helmets Ltd Helmet
JPH04327205A (ja) * 1991-04-25 1992-11-16 Kenichi Kishi ヘルメット
JPH10331020A (ja) * 1997-05-30 1998-12-15 Tokyo Seat Kk ヘルメット
US6003156A (en) * 1998-05-28 1999-12-21 Anderson; Russell Jeffrey Safety helmet lockout system
US20040240198A1 (en) * 2003-05-28 2004-12-02 Van Laar Ronald Joseph Automated self-illuminating sports & safety helmet
KR100740144B1 (ko) * 2005-05-30 2007-07-18 삼성물산 주식회사 Rfid태그 부착 안전모를 이용한 건설현장 안전관리시스템
JP4478134B2 (ja) * 2006-10-17 2010-06-09 新保 佑幸 空冷式ヘルメット
CA2740738A1 (en) * 2008-10-16 2010-04-22 HaberVision LLC Actively ventilated helmet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100558B1 (ko) * 2009-03-11 2011-12-29 전성남 강제통풍기능을 갖춘 안전모
JP3156617U (ja) * 2009-08-04 2010-01-14 小川 健 冷却式ヘルメット
JP3156862U (ja) * 2009-11-05 2010-01-21 克也 水井 帽子取付け用温度調節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784A (zh) * 2016-01-07 2018-12-21 Thi总医疗创新公司 具有非接触控制的可穿戴屏障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9068784B (zh) * 2016-01-07 2021-08-20 Thi总医疗创新公司 具有非接触控制的可穿戴屏障系统、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20677A (ko) 2014-02-19
KR101450707B1 (ko) 2014-10-16
WO2014025082A1 (ko) 2014-02-13
JP2014523980A (ja)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6310A (zh) 具有冷卻風扇的安全帽
US97951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helmet components and liners
CN108430245B (zh) 具有多个能量管理衬里的防护头盔
US8966671B2 (en) Sporting helmet with outer pads
US20150096104A1 (en) Shape-maintenance cap
US20040049825A1 (en) Goggle and mask system
US20220295933A1 (en) Attachment and attachment system for a helmet
US10624403B2 (en) Malleable protective insert for headgear
SE500366C2 (sv) Sätt att förse ett hjälmskal eller liknande med en stötupptagande inredning, samt hjälm försedd med sådan inredning
KR101499436B1 (ko) 장갑
US20210161239A1 (en) Light-emitting beacon
EP2433513B1 (en) Safety helmet
EP3607841A1 (en) Helmet with front end fit system elastic connectors
KR101409501B1 (ko) 유아용 머리 보호대
US20210378344A1 (en) Protective equipment
KR200286311Y1 (ko) 냉난방 수단이 구비된 안전모
EP4062978A1 (en) Air respirator and fireproof clothing worn with air respirator
KR20030010919A (ko) 헬멧
JP5782306B2 (ja) ヘルメットの帽体カバー
IT202100023174A1 (it) Scarpa ignifuga, impermeabile e termica.
CN208658053U (zh) 带有多密度保丽龙片的头盔
KR101747318B1 (ko) 헬멧용 센서 고정구
KR20150000669U (ko) 안전모
JP2016519227A (ja) 安全帽システム
JP2020079472A (ja) 折畳み式帽子用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