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4430A - 訓練裝置 - Google Patents

訓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4430A
TW201404430A TW102121105A TW102121105A TW201404430A TW 201404430 A TW201404430 A TW 201404430A TW 102121105 A TW102121105 A TW 102121105A TW 102121105 A TW102121105 A TW 102121105A TW 201404430 A TW201404430 A TW 2014044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raining device
turntable
rotation
fix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eo Tsuduki
Original Assignee
Clubcre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ubcre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ubcrea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04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443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63B23/0205Abdomen
    • A63B23/0211Abdomen moving torso with immobilized lower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23Wound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4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attached to static foundation, e.g. a user
    • A63B21/0407Anchored at two end points, e.g. installed within an apparatus
    • A63B21/0428Anchored at two end points, e.g. installed within an apparatus the ends moving relatively by linear recipro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Linearly-compressed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62User-manipulated weights including guide for vertical or non-vertical weights or array of weights to move against gravity forces
    • A63B21/062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including guide for vertical or non-vertical weights or array of weights to move against gravity forces with substantially vertical guiding means
    • A63B21/0628User-manipulated weights including guide for vertical or non-vertical weights or array of weights to move against gravity forces with substantially vertical guiding means for vertical array of we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41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interface
    • A63B21/4049Rotational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3516For both arms together or both legs together; Aspects related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right and left side limbs of a user
    • A63B23/03525Supports for both feet or both hands performing simultaneously the same movement, e.g. single pedal or single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023/003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by torsion of the body part around its longitudinal 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27Specific exercise interfaces
    • A63B21/4033Handles, pedals, bars or platforms
    • A63B21/4035Handles, pedals, bars or platforms for operation by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8/00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 A63B2208/02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posture
    • A63B2208/0204Standing on the fe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不僅可有效地訓練軀幹且亦可有效地訓練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的訓練裝置。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特徵在於其具有使用者為直立姿勢時與其身體之中心軸大致一致之旋轉中心,且具備如下手段:骨盆固定手段,其可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及旋轉機構支持手段,其以可使該骨盆固定手段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且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與該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而使其對準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的方式支持。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係配置成可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於該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或者,以自前後夾持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分別配置於上述使用者之前後。

Description

訓練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有效地實施軀幹及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之肌肉力量訓練的訓練裝置。
為了實現軀幹之強化或穩定性之提高、提高腹壓而使腰圍纖細化(尺寸縮小)及調整姿勢,鍛煉軀幹及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非常重要。為了達成該目的,提出有若干種訓練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訓練法。例如,存在進行肌肉力量訓練之人員坐在該裝置之座面上且以使骨盆不移動之方式固定並使肩或胸旋轉而扭轉上半身的方法或構成為進行肌肉力量訓練之人員坐在可旋轉之座面上且於以使肩或胸不移動之方式固定之狀態下使座面旋轉而扭轉腰的訓練裝置及訓練方法。
然而,該等裝置及方法中之任一個雖然對訓練軀幹中尤其是腹外斜肌及腹內斜肌有效,但對軀幹之整體或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之訓練不怎麼有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新型登錄第315130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新型登錄第309851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實開平4-5007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1-217935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實開昭49-127096號公報
鑒於上述情況,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僅可有效地訓練軀幹且亦可有效地訓練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的訓練裝置。
本發明者對人體之動作與肌肉之運動之關係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如下情況:進行訓練之人員採取既定之直立姿勢,以身體之中心軸為旋轉中心而以使包含骨盆之上半身不變形之方式旋轉,藉此,軀幹及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於廣範圍內產生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性收縮等收縮;而且,發現藉由重複進行該旋轉運動而可有效地訓練上述軀幹及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而且,本發明者根據該見解反覆進行努力研究,結果可容易地重複實施上述旋轉運動而有效地訓練軀幹等,從而完成了適於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訓練裝置。再者,以下,將為了進行肌肉力量訓練而使用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人員視為「使用者」。
即,上述目的係藉由一種訓練裝置而達成,且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該訓練裝置之特徵在於其具有使用者為直立姿勢時與其身體之中心軸大致呈一致之旋轉中心,且包含如下手段:骨盆固定手段,其可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及旋轉機構支持手段,其以可使該骨盆固定手段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且可使上述骨 盆固定手段沿該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且對準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加以支持。
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以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於該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加以配置。又,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亦可以自前後夾持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分別配置於該使用者之前後。或者,亦可以成為俯視呈字狀或左右對稱之方式以至少2個為1組而構成上述骨盆固定手段。此處,用語「字狀」通常指必要時將至少2個骨盆固定手段於水平方向上連結,自上方觀察時配置成字狀之狀態(以下同樣)。又,用語「左右對稱」係指將以經過旋轉中心之前後方向之面為中心而配置於水平方向或鉛直方向或者兩個方向之至少2個設為1組之骨盆固定手段自使用者側觀察時處於左右對稱的狀態,為包含上述「字狀」之概念(以下同樣)。亦可使由如上所述之構成之上述1組所構成之骨盆固定手段以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之方式配置,亦可以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後夾持之方式將由上述1組所構成之骨盆固定手段分別配置於使用者之前後。進而,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於其上方更具備有限制上述使用者之上半身之移動之上體支持部。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
上述旋轉機構支持手段可設為具備如下各部者:旋轉機構部,其構成為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及支持手段,其可使該旋轉機構部沿上述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而位置對準。作為上述旋轉機構部,亦可設為如下者,即其由例如轉盤及旋轉自如地支持該轉盤之轉盤支持手段所構成,上述轉盤呈現俯視大致馬蹄形,該馬蹄形形成有自俯視呈大致圓板狀體之外周之一部分而經 過中心且向直徑方向相反側之外周接近之切口。又,上述旋轉機構部亦可構成為由轉盤及旋轉自如地支持該轉盤之轉盤支持手段所構成,且上述轉盤呈現俯視圓環狀,該圓環狀於其中央區域穿設有與之大致同心地貫通正背面而能夠侵入至上述使用者之身體之插通孔。
上述旋轉機構部與上述支持手段既可相互獨立,亦可為前者包含後者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成要素。又,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接近或離開地移動之構成要素群既可與上述旋轉機構部及上述支持手段相互獨立,亦可為可實現上述接近或離開移動之構成要素群之一部分或全部包含於上述旋轉機構部或上述支持手段或者該等雙方中。
可於上述轉盤支持手段設置對上述轉盤產生制動力之制動手段。又,上述轉盤支持手段可具備有可調整上述轉盤旋轉時施加於該轉盤之負荷之負荷調整手段。該負荷調整手段較佳為不用切換施加上述負荷之方向而對自上述使用者側觀察時自右方向朝向左方向或自左方向朝向右方向之上述轉盤之旋轉來施加負荷。
又,上述旋轉機構部亦可由以上述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圓弧狀之軌道、沿著該軌道移行之移行體、及將於該移行體之上述旋轉中心側之端部支持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之可動體來可滑動移動地加以支持的導向部所構成。於此情形時,作為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接近或離開地移動之構成要素之一部分之導向部包含於上述旋轉機構部中。較佳為於上述軌道之兩端部設置限制上述移行體之移行之止動部。
又,於上述導向部之寬度方向兩端配置1對導引構件,上述可動體可構成為兩側緣分別嵌合於設置於該等之相互對向之面之導引溝而可於上述軌道之徑方向上滑動移動。上述導引溝之在與上述滑動移動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之剖面係形成為大致V字狀,且在上述可 動體之兩側緣之同方向上之剖面係可向外側凸出而形成為圓弧狀。此時,上述導引構件較佳為由塑膠素材所形成。
進而,上述旋轉機構部亦可於靠近上述軌道之兩端部之部位分別具備有對上述移行體產生制動力之制動手段。該等制動手段包含彈性體,且可將上述移行體之朝向上述止動部之接近距離成反比例地變大之該彈性體之賦予勢能的力量來作為制動力。上述旋轉機構部亦可具備有可調整上述移行體移行時施加於該移行體之負荷之負荷調整手段。
亦可於採取直立姿勢之使用者之腳下豎立設置與上述旋轉中心而軸心為一致之支軸,且於其上端部將該使用者用膝蓋夾持之方式所形成之旋轉體部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自如地加以設置。或者,亦可於採取直立姿勢之使用者之腳下,自使用者之腳後跟朝向腳尖設置上升傾斜之傾斜面,或者,設置喚起注意之顯示以使該使用者之兩腿為腳尖朝內狀態,或者,於上述傾斜面設置該顯示。又,亦可於上述使用者之腳下前方,以可於上述旋轉中心與上述旋轉機構支持手段之間沿前後方向移動之方式配置與該使用者之前額面大致呈平行且使得該使用者可載置兩腳之前方區域之棒狀體,使用者將兩腳之前方區域置於該棒狀體而自使用者之腳後跟朝向腳尖形成上升傾斜之傾斜度。
又,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上述目的係藉由一種訓練裝置而達成,該訓練裝置之特徵在於其具有使用者為直立姿勢時與其身體之中心軸大致呈一致之旋轉中心,且具備如下各部:基台,其可使上述使用者以上述姿勢登上且可繞著該旋轉中心旋轉之旋轉平台;骨盆固定手段,其可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及支持手段,其以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沿上述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之 方式加以支持且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對準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
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以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於該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加以配置。又,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亦可以自前後夾持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分別配置於該使用者之前後。或者,亦可以成為俯視字狀或左右對稱之方式以至少2個為1組而構成上述骨盆固定手段。既可使由如上所述之構成之上述1組所構成之骨盆固定手段以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之方式配置,亦可以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後夾持之方式將上述1組骨盆固定手段之2組分別配置於該使用者之前後。又,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可於其上方更具備有限制上述使用者之上半身之移動之上體支持部。
本發明之訓練裝置具備使用者採取直立姿勢時與其身體之中心軸大致一致呈之旋轉中心、將該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固定之骨盆固定手段、及使該骨盆固定手段對準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並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之旋轉機構支持手段,因此,上述使用者可容易地且於短時間內實施以使上半身不變形之方式使包含骨盆之上半身重複旋轉之訓練。其結果,可有效地訓練軀幹及骨盆、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實現軀幹之強化或穩定,並且可提高腹壓而實現腰圍之纖細化(尺寸縮小),且亦可調整姿勢。
1‧‧‧本發明之訓練裝置(第1實施形態)
2、45、56、74‧‧‧旋轉機構支持手段
3‧‧‧旋轉中心
4、46、57、73‧‧‧骨盆固定手段
5‧‧‧旋轉機構部
6‧‧‧轉盤
6a‧‧‧切口
7‧‧‧轉盤支持手段
7a‧‧‧端面
8‧‧‧開口
8a‧‧‧轉盤圓周部分收容室
9‧‧‧把手
10‧‧‧負荷調整手段
11、52‧‧‧基台
12‧‧‧傾斜台
12a‧‧‧腳之方向顯示
13‧‧‧防跌倒裝置
14‧‧‧支柱
14a、35‧‧‧內筒
14b‧‧‧外筒
15‧‧‧升降用桿
16、20a、22a、24a、31a‧‧‧軸
17‧‧‧套管
18‧‧‧卡止部
19‧‧‧導軌
20、22、24‧‧‧軸承
21、23、25‧‧‧樞軸支承部
27‧‧‧制動手段
28‧‧‧突片
29‧‧‧制動用缸
30‧‧‧推桿部
31‧‧‧抓持部
31b‧‧‧銷
32‧‧‧殼體
33‧‧‧殼體上部
34‧‧‧銷支承部
36‧‧‧彈簧
37、70‧‧‧樞軸支承部
38‧‧‧負荷用軸承
41、42‧‧‧撐桿(上體支持部)
44‧‧‧本發明之訓練裝置(第2實施形態)
47、51‧‧‧連結部
48、49‧‧‧臂
53‧‧‧旋轉平台
55‧‧‧本發明之訓練裝置(第3實施形態)
58‧‧‧撐條
59‧‧‧導向部
60‧‧‧支柱
61‧‧‧線
62‧‧‧1對滑輪
63‧‧‧皮帶輪
64‧‧‧重物
65‧‧‧基台
66‧‧‧圓弧狀長孔
67‧‧‧旋轉機構部收容室
68‧‧‧水平材
69‧‧‧旋轉軸
71‧‧‧蓋體
72‧‧‧框體
72‧‧‧本發明之訓練裝置(第4實施形態)
74a‧‧‧框體
74b‧‧‧開口
74c‧‧‧凸緣
74d‧‧‧內筒部
74e‧‧‧後方側蓋
74f‧‧‧前方側蓋
74j‧‧‧底板
74k‧‧‧旋轉機構部收容室
75a、75b‧‧‧撐桿(上體支持部)
76‧‧‧撐桿支持台
76a、76b‧‧‧缺口
77‧‧‧基台
77a‧‧‧外框
77b‧‧‧頂板
77c‧‧‧強化材
77d‧‧‧齶狀軌道
77e‧‧‧支腳部
77f‧‧‧長孔
77h‧‧‧凸緣
79‧‧‧升降用踏板
80‧‧‧棒狀體
80a‧‧‧支持片
80b‧‧‧滑動板
81‧‧‧旋轉體部
82‧‧‧旋轉機構部
83‧‧‧圓弧狀軌道
84‧‧‧移行體
84a‧‧‧突起
84b‧‧‧長孔
85‧‧‧滑輪
86R、86L、91b‧‧‧止動部
87R、87L‧‧‧制動手段
88R、88L‧‧‧撐條
89R、89L‧‧‧搖擺桿
90R、90L‧‧‧帶有連結件之彈簧
91‧‧‧可動體
91a‧‧‧骨盆固定手段固定部
91c‧‧‧凹孔
92‧‧‧導向部
92a‧‧‧視窗
93‧‧‧導引構件
93a‧‧‧導引溝
94‧‧‧分度柱塞
95‧‧‧滑動機構部
96‧‧‧升降機構部
97a‧‧‧軸承
97b‧‧‧樞軸支承部
98‧‧‧氣彈簧
99、101‧‧‧安裝基座
100、102‧‧‧連結件
104‧‧‧導軌
104a‧‧‧導軌安裝件
105、106‧‧‧滑件
105a、106a‧‧‧連結部
107‧‧‧導軌支持部
191‧‧‧止動部
571‧‧‧帶狀之緊固件
591‧‧‧抓持部
761‧‧‧框架
811‧‧‧心軸
811a、811b‧‧‧旋轉體部固定凸緣
891R、891L‧‧‧旋轉軸
911‧‧‧圓棒
θ1‧‧‧旋轉角度(自旋轉機構部之旋轉前之位置 起直至制動或開始施加制動為止20a、 22a、24a之角度)
θ2‧‧‧旋轉極限角度
θ3‧‧‧制動角度範圍
4'、7'、73'、A、B、C、D‧‧‧位置
H‧‧‧使用者
L1‧‧‧長孔77f之長度之範圍
OP‧‧‧線段
圖1係對使用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訓練之原理進行說明之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3係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4係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之基台之俯視圖。
圖5係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之前視圖及側視圖。
圖6係表示骨盆固定手段之一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7係表示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之骨盆固定手段之安裝狀態及移動機構之圖。
圖8係圖2所示之旋轉機構部之詳細剖面圖。
圖9係表示轉盤支持手段對轉盤之支持狀態之圖。
圖10係表示制動手段之一例之圖。
圖11係對圖10所示之制動手段之設置進行說明之圖。
圖12係表示轉盤之旋轉範圍之圖。
圖13係表示圖2所示之負荷調整手段之一例之剖面側視圖。
圖14係關於旋轉機構部之升降狀態之說明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17係表示圖16所示之實施形態之使用狀態之圖。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19係圖18所示之實施形態之前視圖。
圖20係圖18所示之實施形態之後視圖。
圖21係圖18所示之實施形態之左側視圖。
圖22係圖18所示之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23係圖20中之A-A箭視圖。
圖24係對第4實施形態中之旋轉機構部之一例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之圖。
圖25係對第4實施形態中之滑動機構部之一例之構成及動作進行 說明之圖。
圖26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中之升降機構部之一例之構成之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27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使用狀態之圖。
首先,參照圖1對使用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訓練法之原理進行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用語「使用者」係指使用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肌肉力量訓練之實施者。又,以自使用者側觀察時之右、左之意思使用用語「右」或「左」。又,以自使用者側觀察時之方向之意思使用用語「右方向」或「左方向」,而省略清楚記載為「自使用者側觀察」。進而,於本說明書中,以如下之意思使用用語「旋轉機構部」,即除為了使骨盆固定手段繞著旋轉中心旋轉而發揮作用之構成要素以外,亦包含為了限制、停止、於施加負荷之狀態下進行該骨盆固定手段之旋轉、顯示旋轉角度而發揮功能之各個構成要素(於下文對關於各構成要素之說明進行敍述)。進而,以如下之意思使用用語「旋轉」,即除水平方向上之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之旋轉以外,亦包含上述兩方向之交替之旋轉。
如圖1所示,使用者H於該訓練時,以使兩腳自骨盆寬度張開至肩寬左右且使其身體之中心軸與該裝置所具備之旋轉中心3大致一致之方式採取直立姿勢。此處,用語「身體之中心軸」係指使用者H以自側方觀察時之自身之左右之耳、左右之肩之中心、第1腰椎之前表面、左右之股關節之中心、左右之膝蓋之中心、左右之足踝之前方端之各點於上下、較佳為於鉛直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線之方式採取直立姿勢時,經過該等所有點之面與正中矢狀面(沿著左右相稱之人 之身體之正中將身體左右等分之面)相交之線(軸)(該身體之中心軸有時亦稱為垂直軸)。藉此,將使用者H之兩肩之根部部分之位置A、D及骨盆兩側之髂骨之最側緣之位置B、C連結之四邊形ABCD形成為上半身。又,用語「旋轉中心」亦包含自本發明之訓練裝置所包含之旋轉中心向鉛直方向上方延伸之假想線。
然後,當訓練開始時,使用者H自前側將骨盆固定手段4抵壓於自身之髂骨之高度位置,進而設為使骨盆立起之狀態。使用者H於上述狀態下以使上述四邊形ABCD不變形(彎曲、扭轉等)且上述身體之中心軸不自旋轉中心3偏轉之方式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自使用者H側觀察時朝著右方向、左方向上(圖中,作為一例而為R~-R之範圍)交替地旋轉,藉此,不僅腹橫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腸腰肌(大腰肌、小腰肌、髂肌)‧腰方肌‧腰髂肋肌‧多裂肌‧豎脊肌‧髂肌‧臀中肌等軀幹,骨盆‧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亦產生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性收縮等收縮。如此,藉由重複進行上述旋轉運動,該等肌肉重複進行收縮而得到有效之訓練。此時,以抵抗旋轉方向之方式施加適當之阻力(負荷),或使用者H使兩腳向內旋轉而設為腳尖朝內之狀態,或者站在傾斜台等上並腳尖朝內而設為兩腳之腳尖側高於腳後跟之狀態,藉此,可更有效地進行訓練。又,上述骨盆固定手段4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中之骨盆固定手段4、57。進而,上述骨盆固定手段4可適當變更尺寸等而如第2實施形態或第4實施形態中之2個1組之骨盆固定手段46、46;73、73般進行使用。
接下來,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隨附圖式中亦包含未圖示使用者H之圖式, 但以下,為了便於說明,於未圖示使用者H之各圖中亦視為圖示使用者H,而使用用語「使用者H」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圖,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俯視圖。進而,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基台部分之俯視圖,圖5係第1實施形態之前視圖(圖5(a))及側視圖(圖5(b))。
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1係如圖2所示,具備可繞著該裝置中之旋轉中心3旋轉之骨盆固定手段4及以可使其旋轉且可使其對準上述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支持的旋轉機構支持手段2。旋轉機構支持手段2主要由如下各部所構成:旋轉機構部5,其具備轉盤6及可旋轉地支持該轉盤之轉盤支持手段7且為俯視大致馬蹄形;作為支持手段之4根支柱14、14、14、14,其自旋轉機構部5之下表面之周緣部起於該面之圓周方向上以固定間隔向下方延伸設置;及基台11,其載置於地面上而支持固定該各支柱14、14、14、14之下端且為俯視圓形形狀。
如上所述,旋轉中心3係於使用者H使其身體之中心軸與其大致一致而採取既定之直立姿勢並以使圖1所示之四邊形ABCD不變形之方式進行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繞著旋轉中心3旋轉之運動的基準,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1中較為重要之要素。使用者H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1時,使用者H登上基台11,自身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朝著左右之方向旋轉之情形時,為了使身體之中心軸與旋轉中心3不發生偏轉,例如亦可於訓練裝置1之附近設置鏡等而使得使用者H自身可進行調整。
如圖2及圖3所示,旋轉機構部5係由呈現俯視大致馬 蹄形狀之轉盤6及以可使該轉盤6旋轉之方式支持其圓周部分之轉盤支持手段7所構成。轉盤6形成為形成有自其外周之一部分經過其中心而向直徑方向相反側之外周接近之切口6a的俯視大致馬蹄形狀。與該切口6a之設置方向成直角之方向之寬度設定為使用者H可於該切口6a內於不存在障礙物之狀態下朝向該轉盤6之中心直線前進之程度(例如設為約460mm左右)。該寬度可適當進行變更。
再者,轉盤6係以轉盤支持手段7可使該轉盤旋轉地支持其圓周部分之方式呈現大致圓盤狀(轉盤本身既可具備旋轉軸,亦可不具備旋轉軸),於包含與旋轉中心3一致之其中心之中央區域設置有可使使用者H之身體穿過之貫通孔,且若構成為使其身體之中心軸與旋轉中心3大致一致,則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之形狀。例如,轉盤6亦可形成為於其中央區域穿設有與其中心大致同心地貫通正背面而可使使用者H之身體侵入之俯視大致圓形狀之插通孔的俯視圓環狀體。
又,可於轉盤6之上表面之中央區域設置表示自使用者H側觀察時向右方向或左方向以何種程度旋轉之標識。該標識中亦可包含表示未進行旋轉之狀態之位置者。
本實施形態中之骨盆固定手段4具有大致長方體(大致四角柱)之外形形狀,抵壓於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面(以下,有時稱為抵接面)係由軟質之素材所形成。再者,該骨盆固定手段4之外形形狀並不限定於大致長方體,可自公知之各種三維形狀中適當進行選擇而採用。作為如上所述之公知之三維形狀之具體例,除例如大致圓柱形、大致橢圓柱形等以外,可列舉彎曲之板狀體等。又,骨盆固定手段4亦可具備可於若干個部分分離之構造。例如,亦可為藉由至少2個圓柱體或角柱體之縱或橫之排列而形成上述前表面者。
骨盆固定手段4係為了於將其抵壓於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時使接觸面積變大而容易密接,可使抵接面配合該使用者H之下腹部或腰之水平方向之外形形狀而自兩側緣朝向中間區域形成為凹狀。進而,亦可形成為於使骨盆固定手段4自前方側抵壓於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情形時,使抵接面之靠近上端之區域位於較靠近下端之區域更接近旋轉中心3之位置上。例如,可列舉使該使用者H側之面相對於鉛直方向傾斜而形成為朝下之情形等。藉此,使用者H可藉由使髂骨之高度位置壓抵於骨盆固定手段4之上述抵接面之整面而設為使自身之骨盆立起之狀態。
骨盆固定手段4之尺寸並無特別限制,但若考慮使用者H以使上半身之四邊形ABCD(參照圖1)不變形之方式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旋轉之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使用法,則較佳為將抵接面之大小設定為抵壓於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程度。作為外形為大致長方體之情形時之尺寸之一例,可設定為縱(鉛直方向)130~200mm(中間值為165mm)、橫(水平方向)340~400mm(中間值370mm)、深度80~200mm左右。再者,亦可使用較上述例示尺寸相對小型之骨盆固定手段,將該小型之骨盆固定手段自由組合,而整體上形成為與上述尺寸大致相同之尺寸。
於骨盆固定手段4,如圖6之變形例所示,可自其上表面之靠近兩側緣之部位分別與該面垂直地豎立設置2根撐桿作為上體支持部。使用者H係於使骨盆固定手段4抵壓於自身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狀態下,如圖所示,握持該等2根撐桿41、42各者或將手搭在各個上,藉此,可以使圖1所示之上半身之四邊形ABCD不變形之方式固定,並且可抑制於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之旋轉運動時使用 者H之身體之中心軸自旋轉中心3偏離而發生偏轉,因此,可更有效地進行既定部位之肌肉力量訓練。再者,作為上體支持部,若如上所述可固定上半身,則並不特別限制於由圖示之2根撐桿41、42所構成之構成,亦可較佳地使用同樣地豎立設置1根撐桿或適當之寬度及厚度之板體而成者或進而自骨盆固定手段4之上表面之兩側緣分別以朝向前方突出之方式設置臂而使得使用者H用兩手握持該各臂等者等。又,作為上體支持部或者作為附屬於上體支持部者,亦可使用可以使使用者H之上半身之四邊形ABCD(參照圖1)不變形之方式機械性地固定的器具等。
骨盆固定手段4係以可於轉盤6之切口6a內相對於旋轉中心3接近或離開地移動之方式安裝於該轉盤6之下表面。圖7係表示轉盤6之下表面中之骨盆固定手段4之安裝狀態之一例。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朝向該圖而將下側(大致馬蹄形之轉盤6之切口6a之開口側)稱為近前側,朝向圖而將上側(切口6a之裏側)稱為裏側。
於圖7中,於骨盆固定手段4,自其兩側面朝著切口6a之寬度方向分別延伸設置有軸16、16,於各自之前端,於與該軸16正交之方向上固定有套管17、17之靠近開口方向一端之部位。於2個套管17、17中之一方,於該套管17之靠近開口方向另一端之部位設置有卡止部18。
另一方面,於轉盤6之下表面,沿著切口6a之裏側之兩側緣以相互平行之方式分別設置有於兩端分別具備止動部191、191之1對導軌19、19。位於骨盆固定手段4之兩側部之套管17、17分別外嵌於該1對導軌19、19。藉此,骨盆固定手段4可以沿著導軌19、19向旋轉中心3接近或自旋轉中心3離開之方式滑動移動(此處,藉由 導軌19及套管17之組合而構成滑動移動機構)。再者,導軌19之剖面可形成為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公知之形狀,外嵌於導軌19之套管17之外形形狀亦可根據導軌19之剖面形狀而進行變更。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骨盆固定手段4構成為經由如上所述之軸16或套管17而可移動地連結於導軌19,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於骨盆固定手段4安裝皮帶而藉由緊帶器可移動地連結於導軌的構成。
使用者H藉由對卡止部18進行操作而可使骨盆固定手段4於導軌19上之任意位置停止而固定(例如符號4'之位置)。該卡止部18可適當選擇習知公知之構造者而進行使用。例如,可列舉於卡止部18內設置藉由對其進行操作而進出之銷(未圖示)且於導軌19之側面排列有多個收納該銷之銷孔的構造或藉由對卡止部18進行操作而按壓導軌19之側面的構造等。
於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1中,如圖2等所示,圖示使骨盆固定手段4僅自前側抵壓於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使具有相同之外形形狀及尺寸之骨盆固定手段自後側抵壓於髂骨之高度位置的構成或準備將至少2個設為1組之骨盆固定手段而藉由該1組骨盆固定手段自使用者H之前後分別夾持至上述髂骨之高度位置的構成。於自後側抵壓之情形及使1組骨盆固定手段移動之情形時,對於骨盆固定手段之滑動移動機構,均可採用與圖7所示之使用1對導軌19、19及外嵌於其之套管17、17之構成相同之構成。
本實施形態中之轉盤支持手段7係如圖2及圖3所示,具有自與圓周方向成直角之方向之剖面為大致矩形狀之俯視大致圓環狀中以與上述轉盤6中之切口6a之寬度大致相等之程度切除圓弧部分 而成之形狀。而且,該轉盤支持手段7係如圖8所示,由框體72與蓋體71所構成。於轉盤支持手段7中自其內表面藉由上述切除而形成之2個端面(參照圖2中之符號7a、7a),於圓周方向上形成有開口8。該開口8係可藉由於框體72之上部安裝蓋體71而形成之方式設定框體72及蓋體71之形狀。於該開口8收容轉盤6之圓周部分(參照圖2),且其中空之內部設為轉盤6之圓周部分之收容室8a(參照圖8)。
收容於轉盤支持手段7內之轉盤6之圓周部分係其下表面及圓周端面分別由軸承24、22支持。軸承24、22係該等所具備之軸24a、22a由安裝於框體72之底面及外壁內表面之樞軸支承部25、23旋轉自如地樞軸支承者。又,轉盤6之圓周部分之上表面係以藉由旋轉自如地安裝於蓋體71側之軸承20自上方按壓之方式支持。又,該軸承20所具備之軸20a亦旋轉自如地樞軸支承於安裝於蓋體71之頂板內表面之樞軸支承部21。再者,為了防止與轉盤6之摩擦音,可利用橡膠或樹脂等對各軸承20、22及24之外周面施加裏襯。上述軸承20、22及24可分別由具備軸之滾輪等代替使用。關於該滾輪,亦可於其外周面設置橡膠等裏襯(lining)。
藉由如上述般利用蓋體71及框體72構成轉盤支持手段7之外殼,組裝本實施形態之旋轉機構部5時,可於未蓋上蓋體71之狀態下使轉盤6以其圓周部分收容於框體72內之方式設置,然後蓋上蓋體71,因此,有實現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之組裝作業之效率化的優點。
圖9係表示轉盤支持手段7內之軸承之配置狀態及該軸承對轉盤6之支持狀態。於該圖中,僅圖示軸承20及22,但亦於轉盤6之背面側於軸承20所對應之位置上設置有圖8所示之軸承24。如此 般,各軸承20、22及24係沿著轉盤6之圓周方向每次隔開約30度而各配置有9個,利用共計27個而可旋轉地支持轉盤6。再者,軸承20、22及24之配置(鄰接之軸承之間隔、以及軸承之個數及配置)並不限定於圖9所示之配置例,可考慮轉盤6之重量等而適當進行設定。又,符號20等所示之上述軸承可由具有與之相同之功能之旋轉輪等代替使用。
圖10係模式性地表示對轉盤6作用制動力之制動手段之一例者。於該圖中,符號27為制動手段,28為突片,29為制動用缸,30為其推桿部。於制動用缸29內,如圖所示,收容有對推桿部30朝著突出方向賦予勢能之壓縮螺旋彈簧。
圖11係對圖10所示之制動手段27之設置進行說明之圖。如該圖所示,將突片28設置於轉盤6之靠近圓周之既定位置上,將制動用缸29設置於突片28之移動線上且必需對轉盤6作用制動力之位置上(作為具體之設置狀態,於圖8中表示將突片28設置於轉盤6之下表面且將制動用缸29設置於框體72之底面的構成)。伴隨著轉盤6之旋轉而移動之突片28碰撞於自固定於框體72內之制動用缸29突出之推桿部30之前端,藉此,對轉盤6之旋轉施加制動,制動用缸29之內部之壓縮螺旋彈簧以適當之長度收縮,從而轉盤6之旋轉停止。可如此般藉由該制動手段27之存在而限制轉盤6之旋轉範圍。制動手段27係為了實現防止由過剩之旋轉運動引起之人體之過度伸展所致的受傷或事故而設置者。
圖12係表示使用圖10所示之制動手段27之情形時之轉盤6之旋轉範圍之一例。如該圖所示,於向右方向旋轉之情形時,轉盤6自旋轉前之位置(圖中,切口6a之方向與由一點鏈線構成之線段 OP一致之位置)起,轉盤6之切口6a之中心線以旋轉角度θ1旋轉,而突片28碰撞於制動用缸29之推桿部30之前端,進而抵抗制動用缸29內之彈簧之賦予勢能力而旋轉至旋轉極限角度θ2為止時,達到推桿部30之退回極限而轉盤6無法繼續旋轉。即,自旋轉前之位置起直至旋轉角度θ1為止轉盤6可自如地旋轉,若超過旋轉角度θ1則對轉盤6之旋轉施加制動,達到旋轉極限角度θ2時,轉盤6停止。此處,旋轉角度θ1及旋轉極限角度θ2可適當進行設定。作為一例,可將圖12中之旋轉角度θ1設定為約40度左右且可將該圖中之旋轉極限角度θ2設定為約50度左右。
於轉盤支持手段7之裏側(前方側)進而設置有對轉盤6之旋轉提供負荷之負荷調整手段10。圖13係表示負荷調整手段之一例及其動作之剖面圖,(a)表示負荷調整前之狀態,(b)表示負荷調整後之狀態。該圖所示之例之負荷調整手段10係由抓持部31及貫通固定於轉盤支持手段7之蓋體71之殼體32所構成。再者,殼體32於蓋體71之安裝並不特別限定於如上所述之構成。
抓持部31具備收容於殼體32之軸31a,於上述軸之中間位置設置有朝著與軸線方向成直角之方向突出之銷31b。又,於殼體32內之上部33,於中央存在使抓持部之軸31a插通之開口,於該開口之內壁於4個高度位置分別設置有可承接銷之銷支承部34。藉由該銷支承部34,可實現4個階段之負荷調整(負荷調整並不限定於4個階段,亦可為3個階段或5個階段以上)。於殼體上部33之下側依序配置有內筒35、彈簧36、於下端部具備旋轉自如之負荷用軸承38之樞軸支承部37。於圖13(a)之情形時,幾乎未受到彈簧36之賦予勢能力而成為僅負荷用軸承38自上方按壓轉盤6之狀態。另一方面,於圖13(b) 之情形時,抓持部31被按下,而為銷31b收納於最下側之銷支承部34之狀態。於該狀態下,抓持部31之軸31a將內筒35按下,而彈簧36成為收縮之狀態,欲恢復而負荷用軸承38進一步按壓轉盤6,轉盤6於施以負荷之狀態下進行旋轉。藉此,使用者H必需於受到更強之阻力之狀態下進行旋轉運動,相應地,可有效地進行肌肉力量訓練。再者,負荷用軸承38可由具有與之相同之功能之旋轉輪等代替使用。
習知,背景技術中記載之構成為扭轉上半身或下半身之訓練裝置或運動機器係為了於上述旋轉運動時施加負荷而採用配重式、平板式、氣壓式或油壓式等方式,但於配重式、平板式、氣壓式中,自右方向朝向左方向或自左方向朝向右方向切換旋轉運動時,必需對藉由負荷調整裝置施加負荷之方向進行切換。因此,亦存在無法於自右方向朝向左方向或自左方向朝向右方向之旋轉運動中連續地施加固定之負荷而進行運動的課題。又,於油壓式之裝置中,亦存在於右方向之旋轉運動與左方向之旋轉運動中負荷阻力之大小不同的課題。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藉由利用如上所述之負荷用軸承38按壓轉盤6而施加負荷,因此,不存在必需切換施加負荷之方向之問題,且存在即便向左右各個方向旋轉亦始終對轉盤6階段性地施加相同之負荷的優點。再者,亦可將上述多個軸承20中之一部分(亦可為1個)變更為上述構成之負荷調整手段10之負荷用軸承38。又,並不限定於上述圖13之例,例如,亦可使用利用螺旋彈簧、板彈簧或橡膠等彈性體之變形之構造(包含使該彈性體與轉盤6之旋轉方向大致平行地變形之構造及使該彈性體直接地或間接地按壓於轉盤6之構造該雙方)、使用可電性地或電磁地施加負荷之構造等的構造等。
旋轉機構部5係如圖2及圖5所示,利用作為支持手段 之4根支柱14、14、14、14而支持於既定之高度。該等4根支柱14、14、14、14係一端固定於轉盤支持手段7之下表面之內筒14a、14a、14a、14a呈嵌套狀插入於下端部固定於基台11之外筒14b、14b、14b、14b中,而構成為前者相對於後者升降自如(於圖14中,表示例如轉盤支持手段可於7之位置與7'之位置之間進行升降之情況)。
藉由如此般構成為各個內筒14a相對於外筒14b升降自如,而使用者H可配合自身之身長而使骨盆固定手段4上下移動(升降)至自身之髂骨之高度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該升降係藉由使用者H對升降用桿15進行操作而進行。作為升降機構,例如,可列舉氣彈簧、氣壓缸、油壓缸、棘輪、電動致動器等。可較佳地使用內置於該等支柱14內且藉由對升降用桿15進行操作而該等進行伸縮之習知公知之升降機構。再者,該支柱之根數或配置可適當進行設定,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又,升降用桿15之形狀亦不特別限制於圖示之形狀。亦可代替升降用桿15而使用腳踏開關、按鈕等。
返回至圖4中,基台11為俯視大致圓形之短柱狀體,如上所述支柱14、14、14、14(外筒14b、14b、1b、14b)之下端部固定於其正面之靠近圓周之部位,且於其中央區域設置有傾斜台12。該傾斜台12之傾斜角可構成為可於0~25度等可適當進行設定之角度範圍內連續地或斷續地進行調整。於斷續地調整傾斜角之構成之情形時,較佳為可於例如5、10、15度之3個階段中進行調整(該設定角度及階段數可適當進行設定)。而且,於該傾斜台12之傾斜面設置有喚起使用者注意腳之方向之腳之方向顯示12a,使得使用者H使兩腳向內旋轉而腳尖朝內。藉由如此般設置傾斜台12及腳之方向顯示12a,使用者H可更有效地實施肌肉力量訓練。再者,即便僅設置傾斜台12或腳 之方向顯示12a中之任一個,亦對使用者H之肌肉力量訓練有效。
於基台11,於其側面防跌倒裝置13、13、13、13於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設置有4處。又,於該等防跌倒裝置13、13、13、13之下側,為了水平地設置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而設置有公知之水平調整裝置。再者,防跌倒裝置13之個數及配置並不限定於圖示之例,而可適當進行設定。
[第2實施形態]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圖。該圖所示之訓練裝置44係由於上表面中央具備旋轉平台53之基台52、以隔著該旋轉平台53之方式設置於基台52之上表面之連結部51、51、經由該各連結部51、51相互對向地豎立設置且可於一方向上搖擺之臂48、49、分別設置於該等之上端部之連結部47、47(以上之構成相當於旋轉機構支持手段45)及經由該各連結部47、47藉由該等而可於一方向上搖擺地連結之骨盆固定手段46、46所構成。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44係於設為藉由臂48、49各自之前端之1對骨盆固定手段46、46固定使用者H之骨盆而使設置於基台52之旋轉平台53旋轉之構造的方面,與構成為可使1個骨盆固定手段4旋轉之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旋轉平台53構成為可於右方向及左方向上旋轉。該旋轉平台53之旋轉機構較佳為具備調整對其旋轉施加之負荷之公知之各種負荷調整手段或限制旋轉範圍之公知之各種制動手段。藉由施加如上所述之負荷,可更有效地訓練使用者H之軀幹及骨盆至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亦可實現防止由過剩之旋轉運動引起之人體之過度伸展 所致之受傷或事故。
對向之1對臂48、49分別以藉由可於一方向上旋轉之連結部51、51而相互之間可接近或離開地移動之方式旋轉。再者,雖未圖示,但較佳為構成為可使該等臂48、49之長度方向中間區域伸縮。藉此,可調整該等之全長,因此,可使1對骨盆固定手段46、46之高度位置配合使用者H之身長而改變。即,可使骨盆固定手段46、46上下移動。
1對骨盆固定手段46、46可設為具備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外形形狀及構造者。又,可於1對中之一方之骨盆固定手段46設置上述實施形態中之上體支持部(未圖示)(參照圖6中之符號41、42)。藉此,使用者H不僅可於旋轉運動中更確實地使圖1所示之四邊形ABCD不變形,亦可抑制於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之旋轉運動時使用者H之身體之中心軸自旋轉中心3偏離而發生偏轉,因此,可更有效地進行既定部位之肌肉力量訓練。
[第3實施形態]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立體圖,圖17係表示其使用狀態之圖。本實施形態係如該等圖所示般,由具備帶狀之緊固件571之骨盆固定手段57及以可使骨盆固定手段57繞著旋轉中心3旋轉且可使其於上下方向上位置對準之方式支持的旋轉機構支持手段56所構成。旋轉機構支持手段56包含如下各部:旋轉軸69,其於基台65內之旋轉機構部收容室67內,可藉由樞軸支承部70繞著旋轉中心3旋轉地豎立設置;水平材68,其一端部固定於旋轉軸69之上端且於與該旋轉軸69大致正交之方向上延伸;支柱60,其經過圓 弧狀長孔66自該水平材68之靠近另一端之部位起與之垂直地朝向旋轉機構部收容室67之外部豎立設置;導向部59,其設置於支柱60之上端且為角形柱狀;及撐條58,其可於該導向部59之開口內朝著該開口方向移動。導向部59為筒狀即可,並不限定於上述角形柱狀。於本實施形態中,使骨盆固定手段57可接近或離開地移動之導向部59及撐條58之組合構成滑動移動機構。該滑動移動機構包含於旋轉機構支持手段56中。
撐條58係自骨盆固定手段57之背面中央起與之大致垂直地設置之方材。撐條58之外形形狀並不限定於此,可根據導向部59之開口剖面之形狀而適當變更。導向部59外嵌於該撐條58。以如下之方式構成,即藉由對導向部59之抓持部591進行操作而導向部59之開口方向上之撐條58、進而骨盆固定手段57之滑動移動成為可能或者被限制。該導向部59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習知公知之構造者。又,支柱60設為具有外筒及可呈嵌套狀收容於該外筒之內筒之可進行伸縮的構造,藉此,可使骨盆固定手段57上下升降而對準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升降機構)。再者,亦可自骨盆固定手段57之上表面設置如圖6中之符號41及42所示之2根撐桿作為上體支持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如上所述之構造,骨盆固定手段57可伴隨著旋轉軸69之旋轉而進行旋轉。骨盆固定手段57之旋轉範圍係由基台65之圓弧狀長孔66之圓弧之長度所決定,較佳為例如使用第1實施形態中之制動手段27等裝置使得旋轉中之支柱60不碰撞於圓弧狀長孔66之端部。又,作為負荷調整手段,可使用如圖16及圖17所示於骨盆固定手段57之背面中央之靠近上端之部位連結線61之一端且經由1對滑輪62、62及配置於中間之皮帶輪63將另一端連 結於重物64而成者。藉由該負荷調整手段,使用者H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旋轉之情形時,對於自使用者H側觀察時之右方向、左方向中之任一方向均可不切換施加負荷之方向而施加相同之負荷。再者,關於負荷調整手段,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之例,可使用習知公知之構造之負荷調整手段。
於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55之情形時,如圖17所示,使用者H預先調整負荷調整手段中之重物64之重量。繼而,使用者H採取直立姿勢,使其身體之中心軸與旋轉中心3大致一致,之後對導向部59之抓持部591進行操作,使骨盆固定手段57抵壓於髂骨之高度位置。與此同時,緊固帶狀之緊固件571,使髂骨之高度位置密接於骨盆固定手段57。然後,以使圖1所示之四邊形ABCD(參照圖1)不變形且於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之旋轉運動時使用者H之身體之中心軸不自旋轉中心3偏離而偏轉之方式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向右方向、左方向旋轉。藉由重複進行該運動,而可有效地進行肌肉力量訓練。
[第4實施形態]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之立體圖。又,圖19表示其前視圖,圖20表示後視圖,圖21表示左側視圖,圖22表示俯視圖,圖23表示圖20中之A-A箭視圖。又,圖24係對本實施形態之旋轉機構部之1例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a)係表示其構成之俯視圖,(b)係其動作(旋轉範圍)之說明圖。又,圖25係表示滑動機構部之1例之構成及動作,(a)係表示其構成之俯視圖,(b)係剖面前視圖。進而,圖26係用以對升降機構部之一例之構成進行說明之局部剖面側視 圖。進而,圖27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使用狀態例之圖,(a)、(b)係表示使用者H可選擇之上體支持部之變化之例。此處,當對本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時,方便起見,將「滑動機構部」作為除為了使骨盆固定手段相對於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而發揮作用之構成要素以外亦包含附屬於該構成要素之構成要素群的總稱而使用,將「升降機構部」作為為了使上述旋轉機構部及上述滑動機構部上下移動而發揮作用之構成要素及其他附屬於該構成要素之構成要素群的總稱而使用。於下文對關於各個機構部之構成之說明進行敍述。
如該等圖18~圖26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72主要由如下各部構成:骨盆固定手段73、73;旋轉機構支持手段74,其豎立設置於基台77上,以可使該骨盆固定手段73、73旋轉且可使其對準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支持;及旋轉體部81,其設置於同樣地於基台77上與旋轉中心3同心地沿鉛直方向配置之心軸811之上端部。以下,首先對旋轉機構支持手段74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旋轉機構支持手段74具備:旋轉機構部82,其使骨盆固定手段73、73繞著旋轉中心3旋轉;滑動機構部95,其使骨盆固定手段73、73以可相對於旋轉中心3接近或離開地移動之方式移動;及升降機構部96,其可使旋轉機構部82及滑動機構部95沿鉛直方向升降而定位。該升降機構部96相當於支持手段(第1實施形態中之支柱14、14、…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2個1組之骨盆固定手段73、73配置成俯視大致字狀。各個骨盆固定手段73係其外形形狀為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之適當之厚度之大致長方體(大致四角柱),抵壓於使 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抵接面係由軟質之素材所形成。作為骨盆固定手段73之厚度,通常設為約30mm左右。再者,該骨盆固定手段73、73之外形形狀並不限定於大致長方體,可自公知之各種外形形狀中適當進行選擇而採用。作為如上所述之公知之外形形狀之具體例,除例如大致圓柱形、大致橢圓柱形等以外,可列舉彎曲之板狀體等。又,各個骨盆固定手段73亦可具備可分離為若干個部分之構造。例如,亦可為藉由至少2個圓柱體或角柱體之縱或橫之排列而形成上述前表面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使用如上述般將至少2個作為1組而形成俯視字狀之骨盆固定手段73、73的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採用如第1實施形態等所示般自前側或後側使骨盆固定手段抵壓於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的構成或將具有相同之外形形狀及尺寸之骨盆固定手段配置於使用者H之前後而自前後夾持使用者H之髂骨之高度位置的構成。於後者之構成之情形時,後側之骨盆固定手段需要重新支持其之手段,例如亦可於使用者H之後方側設置與旋轉機構支持手段74相同之構成之手段等。進而,本實施形態之骨盆固定手段73、73除將該等配置成俯視字狀以外,亦可配置成自使用者H側觀察時左右對稱。
以下,參照圖24~圖26對該等各機構部(82、95、96)進行說明。圖24所示之旋轉機構部82主要具備:俯視圓弧狀之軌道83;及移行體84,其為俯視矩形狀之板狀體且於其長度方向一端部及靠近該一端部之下表面具有含2個滑輪85、85;85、85,於另一端側設置有導向部92。於軌道83之兩端分別設置有限制移行體84之移行之止動部86R、86L。移行體84係其長度方向與軌道83之徑方向一致, 且於該方向外側之端部及靠近端部之部位各設置有2個滑輪85、85;85、85。各2個滑輪85、85;85、85分別以針對軌道83自其外周側及內周側分別夾持之方式配置。藉此,移行體84可沿著軌道83移行,碰撞於兩端之止動部86R或86L而停止。即,骨盆固定手段73、73之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之旋轉係藉由止動部86R、86L而於圖24(b)中符號73'之位置上被限制(停止)。內周側之滑輪85、85各自可沿著相對於軌道83之徑方向傾斜地形成於移行體84之長孔84b、84b移動。而且,藉由沿著長孔84b、84b使滑輪85、85以抵壓於軌道83之內周側之方式固定,可使移行體84沿著軌道83更圓滑地移行。軌道83只要以旋轉中心3為中心呈圓弧狀彎曲,則其形狀及材質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外周及內周之徑方向上之剖面形成為例如大致半圓形、大致半橢圓形等,更佳為以與各個滑輪85之外周中之凹部內表面密接之方式形成。又,各個滑輪85可使用由金屬、硬質塑膠、橡膠、木材、陶瓷等素材所形成者。作為硬質塑膠之具體例,可列舉MC(Monomer Casting,單體澆鑄)尼龍(註冊商標)(Quadrant Polypenco公司製造)等。
進而,旋轉機構部82包含於靠近上述軌道83之兩端部之部位分別對移行體84作用制動力之制動手段87R、87L。該等制動手段87R、87L具備分別固定於框體74a之底板74j之靠近中央之部位之撐條88R、88L、各自可繞著同樣地設置於底板74j之心軸891R、891L(分別配置於較撐條88R、88L更靠止動部86R、86L之部位)搖擺之搖擺桿89R、89L及將撐條88R、88L與搖擺桿89R、89L之大致中間部分連結之作為彈性體之彈簧90R、90L。該等彈簧90R、90L於其兩端均具有連結件。各個搖擺桿89R、89L之前端通常設為進入至軌道83之下側之狀態。
於移行體84之中間區域之下表面設置有突起84a,且構成為當移行體84移行時突起84a於軌道83之內周側之附近以描繪與其同心之圓弧之方式移動。若移行體84朝向軌道83之任一端部移行,則於自軌道83之中央起之旋轉角度θ1時突起84a碰撞於搖擺桿89R或89L,並使其朝向端部轉動(參照圖24(b)中之符號89R')。藉此,彈簧90R或90L被拉伸,移行體84係於在軌道兩端之各者到達止動部86R、86L而停止並停留於該位置之期間,於與其移行方向相反方向上受到賦予勢能力(制動力)。於圖24中,將受到該制動力之角度範圍(制動角度範圍)表示為θ3。如此般,於制動角度範圍θ3內,伴隨著移行體84與止動部86R或86L接近,而與其接近距離成反比例地彈簧90R、90L對移行體84作用之制動力變大。此處,旋轉角度θ1通常設定為40度左右,制動角度範圍θ3可設定為10度左右(自軌道83之中央起直至兩端之止動部86R、86L為止,通常可設定為50度左右)。藉由如此般設置止動部86R、86L並且設定制動角度範圍θ3,可實現防止由過剩之旋轉運動引起之人體之過度伸展所致之受傷或事故。再者,旋轉機構部82亦可具備可調整移行體84移行時施加於移行體84之負荷之負荷調整手段(未圖示)。作為如上所述之負荷調整手段,可使用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負荷調整手段相同之手段。
圖25所示之滑動機構部95具備如下各部作為主要之構成要素:移行體84所具備之剖面矩形狀之角形柱狀之導向部92;及可動體91,其形成俯視矩形狀之板狀,於一端具有止動部91b且於另一端具有支持固定骨盆固定手段73、73之骨盆固定手段固定部91a。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作為滑動機構部95之一部分之導 向部92包含於旋轉機構部82中。
於導向部92之內部之寬度方向兩側,和與其開口方向正交之方向對向地固定有分別具備剖面V字狀之導引溝93a、93a之2對導引構件93、93;93、93。可動體91可於其兩側緣分別嵌合於與各自對向之導引溝93a、93a;93a、93a之狀態下朝著開口方向滑動移動。再者,於圖25中,圖示2對導引構件93、93;93、93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沿著可動體91之滑動移動方向至少1對導引構件以不妨礙該可動體91之滑動移動之方式配置即可。此時,較佳為可動體91之寬度方向上之兩側緣之剖面形成為例如向外側凸出之圓弧狀等(圖25中,於可動體91之兩側緣沿著其長度方向分別藉由焊接而固定圓棒911、911)且使與各導引溝93a、93a之接觸電阻變小。作為導引構件93,可使用由金屬、硬質塑膠、木材、陶瓷等素材所形成者。作為硬質塑膠之具體例,可列舉MC尼龍(註冊商標)(Quadrant Polypenco公司製造)等。
又,止動部91b係於可動體91朝向旋轉中心3滑動移動時,抵接於導向部92中之前方側之1對導引構件93、93之前方側之端面,抑制可動體91繼續滑動移動。另一方面,可動體91朝著自旋轉中心3離開之方向滑動移動時,骨盆固定手段固定部91a之前方側之端面抵接於導向部92之後方側之1對導引構件93、93之後方側之端面,藉此,可動體91之滑動移動得以抑制。再者,於上表面固定有撐桿支持台76之框架761藉由焊接而固定於骨盆固定手段固定部91a之上端部。
於可動體91之中間區域,多個凹孔91c、91c、…以固定間隔沿著其長度方向規則地配置。各個凹孔91c既可貫通於可動體91之厚度方向,亦可不貫通於可動體91之厚度方向。又,俯視可動體 91時,於各個凹孔91c之斜左上方對應於各凹孔91c而顯示有自1開始之編號連續之數字。再者,各數字若對應於各個凹孔91c之附近而顯示,則該數字之顯示位置並不限定於上述例。
另一方面,於導向部92之靠近骨盆固定手段固定部91a之中間區域之上表面穿設有貫通孔,於貫通於該貫通孔之狀態下固定有分度柱塞94。分度柱塞94構成為藉由使位於其上端之旋鈕抵抗內部之彈簧之賦予勢能力提拉而將自其下端突出之突起收容於內部,且藉由鬆開旋鈕而恢復原狀而使突起自下端部突出。通常,將分度柱塞94之下端之突起卡合於可動體91之任一凹孔91c而可動體91處於滑動運動被限制之狀態,藉由使用者H提拉分度柱塞94之旋鈕而突起退回至內部,將與可動體91之凹孔91c之卡合解除,而可動體91可滑動移動。可動體91可滑動移動之範圍取決於設置於該可動體91之多個凹孔91c中之位於最外端之凹孔91c之間隔(參照圖25中之符號L2)。
又,於導向部92之上表面中,於分度柱塞94之斜左上方設置有貫通於導向部92之厚度方向之視窗92a。使用者H可窺視該視窗92a而確認自此處觀察到之凹孔91c之各者所對應之編號連續之數字中之1個(參照圖22)。藉此,使用者H可清楚分度柱塞94之突起繫合於可動體91中所排列之多個凹孔91c中之第幾個凹孔91c,其結果,可清楚骨盆固定手段73、73相對於使用者H之位置。
於導向部92之底板固定有軸承97a、97a、及分別樞軸支承嵌入於該等之內環之旋轉軸(未圖示)之樞軸支承部97b、97b。藉由配置該等軸承97a與樞軸支承部97b之組合,而防止可動體91中之骨盆固定手段固定部91a側之端部因其重量而撓曲或即便未撓曲但變成相對低於止動部91b側之端部。再者,軸承97a可由具備與之相同 之功能之旋轉輪等代替使用。
撐桿支持台76形成具備大致梯形形狀之平面之板狀,且於前方側及後方側分別設置有缺口76a、76b。缺口76a係自撐桿支持台76之前方側之端緣朝向後方側(使用者H)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使分度柱塞94之旋鈕或視窗92a露出。藉此,使用者H可於訓練前對分度柱塞94進行操作以使骨盆固定手段73、73位置對準。又,缺口76b係以於俯視時使骨盆固定手段73、73之抵接面露出之方式形成。
於撐桿支持台76之上表面,沿著藉由缺口76a而相互對向之該面之2個端緣分別等間隔地設置有3個圓柱狀之撐桿75a、75a、75a;75a、75a、75a作為上體支持部,並且於靠近缺口76b之中央區域之左右設置有2根撐桿75b、75b。各個撐桿75b相對長於撐桿75a,且具有於中途彎曲之形狀。藉由如此般於左右各設置3根撐桿75a、75a、75a及1根撐桿75b而作為上體支持部,使用者H於正在進行訓練時,可選擇將兩肘載置於撐桿支持台76上且握持位於與自身之手腕相應之位置之左右之撐桿75a、75a之各個或將手搭在各個上,抑或是握持撐桿75b、75b之各個或將手搭在各個上(參照圖27)。較佳為使用者H握持從自身側觀察時位於左右對稱之位置上之撐桿75a、75a(或75b、75b)之各個等。藉此,使用者H係藉由於使1組骨盆固定手段73、73自前方側抵壓於自身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狀態下,如圖27所示,兩手分別握持撐桿75a、75a等或握持75b、75b等,可以使圖1所示之上半身之四邊形ABCD不變形之方式固定,並且可抑制於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之旋轉運動時使用者H之身體之中心軸自旋轉中心3偏離而發生偏轉,因此,可更有效地進行既定部位之肌肉力量訓練。
圖26所示之升降機構部96具備以下之構成。安裝基座101、99以相互對向之方式分別固定於分別固著於框體74a之下表面及基台77之上表面之凸緣74c及凸緣77h。於該等安裝基座101、99之間經由連結件102、100而連結有氣彈簧98。氣彈簧98之推桿之進出係藉由踩踏自安裝基座99之間向斜上方突出地設置之升降用踏板79而進行,該氣彈簧98使旋轉機構部82及滑動機構部95以及收容該等機構部82、95之框體74a升降。再者,氣彈簧98亦可由例如氣壓缸、油壓缸、棘輪、電動致動器等代替使用。又,升降用踏板79亦可由例如腳踏開關等代替使用,亦可由類似於可用手操作之開關者代替使用。後者之情形時之類似開關者可設置於例如框體74a之內外之適當之位置上。進而,考慮氣彈簧98之故障或安裝基座101、99、連結件102、100之破損等情形,為了安全而可於升降機構部96另外設置公知之制動系統或止動部等。
又,於凸緣74c以被覆安裝基座101、連結件102及氣彈簧98之方式朝向下方固定有內筒部74d。於該內筒部74d之外周面,於其長度方向上之不同之2處藉由焊接而固定有連結部105a及106a。於該等連結部105a及106a分別安裝有滑件105及106。
於內筒部74d之前方側,導軌支持部107自基台77之上表面鉛直地豎立設置。於該支持部107之內筒部74d側之面,經由導軌安裝件104a鉛直地安裝有導軌104。2個滑件105及106分別嚙合於該導軌104。該等2個滑件105及106與藉由焊接而固定於內筒部74d之連結部105a及106a連結。藉此,構成為藉由氣彈簧98之推桿之進出而內筒部74d由導軌104導引而升降。藉此,使用者H可藉由對升降踏板79進行操作,而使骨盆固定手段73、73配合於自身之身 長上下移動(升降)至自身之髂骨之高度位置。
包含內筒部74d及導軌支持部107之升降機構部96係自其前後方向由前方側蓋74f及後方側蓋74e覆蓋。兩蓋74f及74e係以大致鉛直方向之各個接合部相互接合之方式固定於導軌支持部107之兩側面。藉此,內筒部74d可相對於前方側及後方側蓋74f、74e升降。
基台77係如圖20及圖23所示,具備包含俯視大致U字狀之外框77a、安裝於其上端部之頂板77b及設置於頂板77b之下表面之強化材77c的構造。外框77a之剖面形成為大致圓形形狀。又,考慮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72之重心或自身重量之平衡等而於外框77a之下端於不同之5處安裝有支腳部77e、77e、…。各個支腳部77e具備可調整其高度之公知之功能,而可調整安設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72時之水平平衡。強化材77c中之2根與基台77之前後方向平行地藉由焊接而固定於頂板77b,剩餘之1根於基台77之後方側於其寬度方向上與上述2根強化材77c、77c一併藉由焊接而分別固定於頂板77b及外框77a之對向之內表面。
自頂板77b之上表面之中央區域起軸心與旋轉中心3一致之心軸811鉛直地豎立設置。於心軸811之上端部,水平方向之剖面之縱橫之邊之長度不同之具有大致長方體之外形形狀之旋轉體部81以其上下由凸緣811a、811b夾持之方式繞著旋轉中心3旋轉自如地安裝(參照圖23中標註有符號R之箭頭)。使用者H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訓練裝置72開始訓練時,於在將兩腳置於基台77之平坦之頂板77b之狀態下成為腳尖朝內狀態之前,以膝蓋夾持該旋轉體部81,藉此,不僅獲得下半身之穩定性,當使內收肌收縮時腹肌群亦容易收縮。然後, 使用者H於使骨盆固定手段73、73抵壓於自身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狀態下,握持上述左右之撐桿75a、75a(或75b、75b)等,藉此,可更確實地使上半身之四邊形ABCD(參照圖1)不變形,而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繞著旋轉中心3旋轉,從而可更有效地訓練軀幹周邊之肌肉。又,藉由使大致長方體之旋轉體部81旋轉自如,而存在可根據使用者H之身長之高低或使用者H為男女老少中之哪一個等而選擇由膝蓋夾持之旋轉體部81之2個寬度(上述縱橫之邊之長度)中之哪一個的優點。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旋轉體部81形成為大致長方體,但外形形狀並不限定於此。
又,於頂板77b之上表面之中央區域,於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上配置有棒狀體80。該棒狀體80之全長可適當設定。棒狀體80固定於自形成於心軸811與升降機構部96之間之長孔77f突出之支持片80a之上端部。支持片80a之下端部係固定於可於頂板77b之下表面中沿著長孔77f之兩側緣平行地設置之1對齶狀軌道77d、77d之間滑動移動的滑動板80b之上表面。藉此,棒狀體80可一面維持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一面於長孔77f之長度之範圍內於前後方向上移動(參照圖23中之符號L1)。
可於頂板77b之上表面中央於以隔著心軸811之方式存在之左右之區域分別設置喚起注意之適當之顯示,使得使用者H使兩腳向內旋轉而成為腳尖朝內狀態。又,為了使得使用者H於訓練中腳不打滑,例如可於頂板77b之上述左右之區域設置防滑橡膠墊或防滑片材等,塗佈防滑塗料,或者實施如滾紋加工等般加工成凹凸等之公知之防滑處理。實施防滑處理之面積可適當決定,例如亦可對頂板77b之整面實施該處理。又,亦可於如上所述之頂板77b之凹凸面或防滑 處理面設置上述喚起注意之顯示。
使用者H可視需要配合自身之腳之尺寸使該棒狀體80滑動移動,於保持著腳後跟置於基台77之狀態將兩腳之前方區域載置於棒狀體80而使腳尖提高之狀態下進行訓練。藉由採用如上所述之使用方法,使用者H可更有效地訓練軀幹周邊之肌肉。
如以上說明所述,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係使身體之中心軸與該裝置中之旋轉中心大致一致並且採取既定之直立姿勢之使用者重複進行使骨盆固定手段自使用者之前方或後方或自前後抵壓於髂骨之高度位置而保持著使上半身不變形(參照圖1)且使身體之中心軸不自旋轉中心偏離而發生偏轉之狀態使包含骨盆(下腹部及腰)之上半身旋轉的運動者。藉此,使用者不僅可使腹橫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腸腰肌(大腰肌、小腰肌、髂肌)‧腰方肌‧腰髂肋肌‧多裂肌‧豎脊肌‧髂肌‧臀中肌等軀幹,亦可使骨盆‧股關節周圍之周邊肌肉簡單地於短時間內產生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性收縮等收縮。其結果,實現軀幹之強化或穩定,並且可提高腹壓而實現腰圍之纖細化(尺寸縮小),且亦可調整姿勢。
再者,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於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之間使例如骨盆固定手段之滑動移動機構或升降機構等相互應用等不脫離本發明之本質之改良或變更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上述各實施形態均為使用者採取既定之直立姿勢之後進行使用者,但本發明之訓練裝置構成為使得使用者以使上半身不變形之方式使包含骨盆之上半身旋轉運動即可,因此,例如亦可為使用者採取用膝蓋站立之姿勢般之構成。
又,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中之旋轉機構支持手 段構成為可直接地或間接地支持骨盆固定手段並且使其沿前後方向、上下方向移動而定位於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即可,亦可構成為使該手段自例如頂棚或橫樑(不管是否為本發明之訓練裝置所具備者)懸垂。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訓練裝置不僅可有效地活用於以上說明之肌肉力量訓練之目的,亦可有效地活用於復健或美容等目的。
3‧‧‧旋轉中心
72‧‧‧框體
72‧‧‧本發明之訓練裝置(第4實施形態)
73‧‧‧骨盆固定手段
74‧‧‧旋轉機構支持手段
74a‧‧‧框體
74d‧‧‧內筒部
74e‧‧‧後方側蓋
74f‧‧‧前方側蓋
75a‧‧‧撐桿(上體支持部)
75b‧‧‧撐桿(上體支持部)
76、761‧‧‧撐桿支持台
77‧‧‧基台
77a‧‧‧外框
77b‧‧‧頂板
77e‧‧‧支腳部
77f‧‧‧長孔
77h‧‧‧凸緣
80‧‧‧棒狀體
80a‧‧‧支持片
81‧‧‧旋轉體部
96‧‧‧升降機構部
811‧‧‧心軸
811a‧‧‧旋轉體部固定凸緣

Claims (24)

  1. 一種訓練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具有使用者為直立姿勢時與其身體之中心軸大致呈一致之旋轉中心,且具備如下手段:骨盆固定手段,其可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及旋轉機構支持手段,其以可使該骨盆固定手段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且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沿該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並使其對準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的方式加以支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係以可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於該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加以配置,或者,以自前後夾持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分別配置於上述使用者之前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係由配置成俯視呈字狀或左右對稱之至少1組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係於其上方更具備有限制上述使用者之上半身之移動之上體支持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旋轉機構支持手段係具備有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而所構成之旋轉機構部、及可使該旋轉機構部沿上述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而位置對準之支持手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旋轉機構部係由轉盤及旋轉自如地支持該轉盤之轉盤支持手段所構成,且上述轉盤俯視呈大致馬蹄形,該馬蹄形形成有自俯視呈大致圓板狀體之外周之一部分而經過中心且向直徑方向相反側之外周接近之切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旋轉機構部係由轉盤及旋轉自如地支持該轉盤之轉盤支持手段所構成,且上述轉盤俯視呈圓環狀,該轉盤於其中央區域穿設有與之大致同心地貫通正背面而上述使用者之身體能夠進入之插通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轉盤支持手段具備有對上述轉盤產生制動力之制動手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轉盤支持手段具備有可調整上述轉盤旋轉時施加於該轉盤之負荷之負荷調整手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負荷調整手段係不用切換施加上述負荷之方向而對自上述使用者側觀察時自右方向朝向左方向或自左方向朝向右方向之上述轉盤之旋轉來施加負荷。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旋轉機構部係由以上述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圓弧狀之軌道、沿著該軌道移行之移行體、及將於該移行體之上述旋轉中心側之端部具備有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之可動體來可滑動移動地加以支持的導向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訓練裝置,其中,於上述軌道之兩端部設置有限制上述移行體之移行之止動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旋轉機構部係於靠近上述軌道之兩端部之部位分別具備有對上述移行體產生制動力之制動手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各制動手段包含彈性體,且將上述移行體之朝向上述止動部之接近距離成反比例地變大之該彈性體之賦予勢能的力量來作為制動力。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4項中任一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旋轉機構部具備有可調整上述移行體移行時施加於該移行體之負荷之負荷調整手段。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訓練裝置,其中,於上述導向部之寬度方向兩端配置有1對導引構件,上述可動體係兩側緣分別嵌合於設置於該1對導引構件之相互對向之面之導引溝而可於上述軌道之徑方向上滑動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導引溝之在與上述滑動移動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之剖面係形成為大致V字狀,而在上述可動體之兩側緣之同方向上之剖面係向外側凸出而形成為圓弧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導引構件係由塑膠素材所形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8項中任一項之訓練裝置,其中,於採取直立姿勢之上述使用者之腳下豎立設置有與上述旋轉中心而軸心為一致之支軸,於其上端部將該使用者用膝蓋夾持之方式形成之旋轉體部繞著上述旋轉中心旋轉自如地加以設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項中任一項之訓練裝置,其中,於採取直立姿勢之上述使用者之腳下,自該使用者之腳後跟朝向腳尖設置上升傾斜之傾斜面,或者,設置喚起注意之顯示以使該使用者之兩腿為腳尖朝內狀態,或者,於上述傾斜面設置該顯示。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項中任一項之訓練裝置,其中,於上述使用者之腳下前方,與該使用者之前額面大致呈平行且可載置兩腳之前方區域之棒狀體係以可於上述旋轉中心與上述旋轉機構支持手段之間沿前後方向移動之方式加以配置。
  22. 一種訓練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具有使用者為直立姿勢時與其身體之中心軸大致呈一致之旋轉中心,且具備如下各部:基台,其具有可供上述使用者以上述姿勢登上且繞著該旋轉中心旋轉之旋轉平台;骨盆固定手段,其可朝向上述旋轉中心接近或離開地移動;及支持手段,其以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沿上述旋轉中心平行地上下移動之方式加以支持且可使上述骨盆固定手段對準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係以可自上述使用者之前側或後側抵壓於該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加以配置,或者,以自前後夾持上述使用者之髂骨之高度位置之方式分別配置於上述使用者之前後。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或23項之訓練裝置,其中,上述骨盆固定手段係於其上方更具備有限制上述使用者之上半身之移動之上體支持部。
TW102121105A 2012-06-15 2013-06-14 訓練裝置 TW2014044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6449 2012-06-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4430A true TW201404430A (zh) 2014-02-01

Family

ID=4975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105A TW201404430A (zh) 2012-06-15 2013-06-14 訓練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2150B2 (zh)
JP (1) JP5598785B2 (zh)
TW (1) TW201404430A (zh)
WO (1) WO201318742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866B (zh) * 2014-08-07 2020-02-21 澳大利亞商施耐德電氣(澳大利亞)有限公司 復位開關
CN115999119A (zh) * 2022-12-27 2023-04-25 集美大学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117550D0 (en) * 2011-10-11 2011-11-23 Henson Timothy G Exercise machine
US20160193517A1 (en) * 2015-01-05 2016-07-07 Flex Ex Solutions, Llc Body alignment and correction device
US20170189758A1 (en) * 2016-01-04 2017-07-06 Flex Ex Solutions, Llc Body alignment and correction device
CN106492415B (zh) * 2016-11-04 2024-03-26 浙江路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游泳训练器械
US10773125B2 (en) * 2018-04-16 2020-09-15 Zhonghua Ci Multi-angle electric exercise instrument and control method
US20230045622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Paul Steven Schranz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hysiotherap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9216A (en) * 1971-08-02 1973-01-09 B Hilyard Spine-adjustment mechanism
JPS5110841Y2 (zh) 1973-02-23 1976-03-24
US4026279A (en) * 1976-05-10 1977-05-31 Simjian Luther G Massaging apparatus
JPS6483272A (en) * 1987-09-24 1989-03-29 Kenko No Kikakushiya Kk Sporting equipment of twisting type
US4930771A (en) * 1989-09-14 1990-06-05 Charlie Wilson Device for exercising the mid-body region
JPH0450070U (zh) 1990-09-01 1992-04-27
US5474086A (en) * 1992-07-07 1995-12-12 Chattanooga Group, Inc.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he mo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US5433690A (en) * 1993-06-11 1995-07-18 Gilman; Stewart B. N. Side jump and body twist exercising apparatus
US5449335A (en) * 1993-12-06 1995-09-12 Better Shape-Up, Inc. Waist-trimming exercise apparatus
US6120418A (en) * 1998-06-17 2000-09-19 Plough; Bradley N. Swing trainer
DE19840800C1 (de) * 1998-09-08 2000-08-31 Wolff Sports & Prevention Gmbh Kraftmeßgerät zur Messung der Kraftfähigkeit einzelner Muskelgruppen eines Menschen
KR100395514B1 (ko) * 2001-05-26 2003-08-27 장종현 허리운동기구
US6786855B2 (en) * 2002-02-15 2004-09-07 Robert Prichard Hip rotation training device
US6758792B1 (en) * 2003-06-04 2004-07-06 Kuo-Yi Chang Waist training machine
JP3098514U (ja) 2003-06-12 2004-03-04 徐 昌俊 回転運動器
US6918856B2 (en) * 2003-07-30 2005-07-19 Kuo-Yi Chang Waist twisting machine
US20080096741A1 (en) * 2006-06-20 2008-04-24 Guthy-Renker Corporation Ab spinner abdominal exerciser
JP2008200433A (ja) * 2007-02-22 2008-09-04 Yuki Fujibayashi ダイエットマシーン
US7758480B1 (en) * 2009-01-23 2010-07-20 I-Huang Chen Exercise hoop
JP3151306U (ja) 2009-04-06 2009-06-18 株式会社ダイレオ 水中運動装置
US7955240B2 (en) * 2009-06-12 2011-06-07 Yasser Nadim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5598753B2 (ja) 2010-04-09 2014-10-01 幹夫 福永 脊椎矯正筋肉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KR101233026B1 (ko) * 2010-10-22 2013-02-20 주식회사 싸이버메딕 동적자세균형훈련시스템
US9056240B2 (en) * 2012-03-09 2015-06-16 Matthew Carrell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motion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US9364700B2 (en) * 2013-09-12 2016-06-14 Hui Yan Waist twisting st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866B (zh) * 2014-08-07 2020-02-21 澳大利亞商施耐德電氣(澳大利亞)有限公司 復位開關
CN115999119A (zh) * 2022-12-27 2023-04-25 集美大学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87421A1 (ja) 2016-02-04
US20150182791A1 (en) 2015-07-02
US9302150B2 (en) 2016-04-05
WO2013187421A1 (ja) 2013-12-19
JP5598785B2 (ja)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4430A (zh) 訓練裝置
US4672697A (en) Tilting exercise bed actuated by a linear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US10258821B2 (en) Multi-functional exercise apparatus
ES2864032T3 (es) Equipo de ejercicio para la realización de ejercicios excéntricos y concéntricos de los isquiotibiales
US20140038798A1 (en) Abdominal/back muscle exercise device
US20170333745A1 (en) Portable rehab station with standing assist
EP2537564B1 (en) Foot, leg, and arm support for exercise
US20190217154A1 (en) Portable stretching equipment
US5383831A (en) Gluteal muscle exercise apparatus
US20110136633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7134989B2 (en) Multifunction exercise machine
US7481750B2 (en) Exercise machine
KR101525225B1 (ko) 하체 및 몸통 운동기구
JP2012192107A (ja) 筋力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JP4802336B2 (ja) 重力負荷運動装置
ES2253249T3 (es) Aparato de musculacion para hacer "bombas".
KR20030058556A (ko) 요실금 치료 및 예방을 위한 골반근육 강화 운동기구
JP2008237785A5 (zh)
KR101527593B1 (ko) 전보행 재활 훈련기
KR200492035Y1 (ko) 기능성 바벨 거치대
KR101974454B1 (ko) 다용도 운동기구
JP3180186U (ja) 自力式運動器具
KR102434907B1 (ko) 아령 들어올리기
EP4062980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alternating movement of arms and legs
US20230064507A1 (en) Exercise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