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9119A -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9119A
CN115999119A CN202211679754.5A CN202211679754A CN115999119A CN 115999119 A CN115999119 A CN 115999119A CN 202211679754 A CN202211679754 A CN 202211679754A CN 115999119 A CN115999119 A CN 115999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user
base
seat
table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797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家仕
刘曼
林程
李猛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6797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9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9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9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体育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包括座体、台面以及支架,台面具有扇形结构,多个台面首尾依次联接形成中部具有第一通孔的圆环,圆环设置多个按键,按键部分凸出台面,座体包括第一座和转盘,第一座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接纳转盘,转盘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脚部,第一通孔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躯干,按键用于接收使用者手部的触发动作,按键释放光信号以告知使用者触发按键,按键感应使用者的手部,手部触发按键使按键闭合,按键发出闭合信号。通过触发按键的过程中转动身体并根据身体的转动角度使适当位置的按键发光以告知使用者触发所述按键,实现转体运动的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育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体育训练器材领域,人们通常使用不同的器材来训练身体的不同部位以实现特定的训练效果,例如部分训练者通过哑铃器材来锻炼手臂的力量,部分训练者通过跑步机来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部分训练者通过站姿转体运动来提高腰椎和胸椎的灵活性。站姿转体运动的动作流程为训练者自然站立,双脚略微张开并与髋部同宽,收腹挺胸沉肩,双手反向交叉握紧后抬到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呼气,双手缓慢向身体的一侧转动到最大幅度,稍作停留后吸气,双手缓慢回到中间位置。再次呼气,双手缓慢向身体的另一侧转动到最大幅度,稍作停留后吸气,双手再次缓慢回到中间位置,训练者在转动过程中充分感受身体的扭转。训练者在做站姿转体运动的过程中,转动速度不能快,需要低速缓慢地控制上半身转动到最大幅度。如果快速转动利用惯性转动身体极易造成腰椎损伤,为此需要教练一对一地观察训练者的动作过程,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干预。然而在训练者人数远大于教练人数的情况下,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观察以及干预训练过程显得难以实现,效果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用于反馈使用者上半身转动速度是否超过规定值。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包括座体、多个台面以及设置于座体与台面之间的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部分嵌入座体和台面,台面具有扇形结构,多个台面首尾依次联接形成中部具有第一通孔的圆环,圆环设置多个按键,多个按键以第一通孔的轴线为中心呈同心环分布,按键部分凸出台面,座体包括第一座和转盘,第一座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第二通孔接纳转盘,转盘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座转动,转盘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脚部,第一通孔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躯干,按键用于接收使用者的手部的触发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基于目的之一提供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用于探测使用者的最大转动幅度。
为此,本发明提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还包括第二座、支撑块、轴承、位置编码器、编码环以及控制器,第一座和第二座夹持支撑块,轴承与转盘同轴设置,轴承两端分别与第二座和转盘固定联接,转盘朝向第二座的侧面设置编码环,编码环与转盘同轴设置,位置编码器固定联接于第二座并朝向编码环,控制器固定联接于第二座并设置在第一座与第二座之间,位置编码器和按键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电气联接,控制器根据位置编码器的信号控制按键的灯光信号的通断,控制器接收按键的闭合信号并根据闭合信号控制按键的灯光信号的通断,灯光信号第一色光以及第二色光,第一色光用于告知使用者施加触发动作于目标按键,第二色光用于告知使用者当前触发的按键。
有益效果
1. 通过转盘与座体的转动联接,使得当使用者的上半身转动速度超过规定值时,使用者的下半身通过脚部对转盘施加反向扭矩,反向扭矩的产生不以使用者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物理规律之角动量守恒定律。转盘在反向扭矩的作用下转动,转动方向与使用者上半身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转盘的转动反馈出使用者上半身的转动速度过快。
2. 控制器根据位置编码器获得转盘当前的位置信息使第一按键发光以告知使用者拍打第一按键,使用者转动到最大幅度后触发第二按键,当第二按键与第一按键为同一个按键时,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按键的闭合信号,控制器结合第一按键的位置信息和转盘的当前位置信息得出使用者的最大转动幅度。当第二按键与第一按键为不同的两个按键时,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按键的闭合信号,控制器结合第二按键的位置信息和转盘的当前位置信息得出使用者的最大转动幅度。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支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5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其中第一座不显示;
图7是图5的座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1中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中第三支杆脱离座体;
图9是图1中的台面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图11是图9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8中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图13是图11中的台面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4是图1中的按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其中键帽处于缩入位置;
图15是图1中的按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其中键帽处于弹出位置;
图16是图1中的按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其中键帽处于缩入位置;
图17是图1中的按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其中键帽处于弹出位置;
图18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锁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图19中的锁定单元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中的锁定单元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2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调节单元的立体图;
图23是锁定单元、调节单元与转盘配合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图24中的锁定单元解除锁定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座体;           2. 台面;           3. 支架;
4. 第一通孔;       5. 按键;           6. 第一座;
7. 转盘;           8. 第二通孔;       9. 第二座;
10. 支撑块;        11. 轴承;          12. 位置编码器;
13. 编码环;        14. 控制器;        15. 感应部;
16. 触发部;        17. 分合部;        18. 发光部;
19. 键座;          20. 键帽;          21. 弹簧;
22. 发射端;        23. 接收端;        24. 导柱;
25. 导套;          26. 导电部;        27. 第一触点;
28. 第二触点;      29. 电路主板;      30. 电池;
31. 第一感应部;    32. 第二感应部;    33. 第一支架;
34. 第二支架;      35. 第一台面;      36. 第二台面;
37. 第一支杆;      38. 第二支杆;      39. 第三支杆;
40. 第一端;        41. 第二端;        42. 第三端;
43. 第四端;        44. 第五端;        45. 第六端;
46. 第一保持件;    47. 第二保持件;    48. 第一挡板;
49. 第二本体;      50. 驱动线圈;      51. 复位元件;
52. 锁定端;        53. 铁芯;          54. 限位端;
55. 第二挡板;      56. 第一本体;      57. 挤压端;
58. 螺纹部;        59. 调节端;        60. 调节单元;
61. 锁定单元;      62. 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展示了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整体被构造成镂空的圆柱状结构,其包括与地面接触的用于承载转体运动训练装置的座体1、4个台面2以及设置于座体1与台面2之间的支架3,支架3的两端分别部分嵌入座体1和台面2以实现支架3与座体1和台面2的相对固定联接,座体1和台面2夹持支架3,台面2与座体1平行设置,台面2相对于座体1保持静止。台面2被构造成扇形结构,4个台面2首尾依次联接形成中部具有第一通孔4的圆环,圆环设置多个按键5,多个按键5以第一通孔4的轴线为中心呈多环同心分布,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多个按键5被布置成等角度间隔分布并呈现3个同心环结构,按键5部分凸出台面2,按键5凸出台面2的部分用于接收使用者的手部的触发动作。座体1包括第一座6、第二座9以及转盘7,第一座6被构造成圆盘状,第一座6轴向设置第二通孔8,第二通孔8与第一通孔4同轴设置,第二通孔8接纳转盘7,转盘7与第二通孔8转动联接,转盘7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座6转动,转盘7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脚部,转盘7的承载侧设置凹部,凹部被构造成脚印的形状,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4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躯干。使用者在使用转体运动训练装置时,双脚站立于转盘7上的凹部,身体位于第一通孔4内,双臂反向交叉紧握并抬到与台面2平行的位置,手部的大拇指朝下可以触及台面2上的按键5。顺时针快速摆动手臂,上半身在手臂带动下也顺时针转动,在反向扭力的作用下,转盘7会先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再顺时针转动,最后停下。同样地,逆时针快速摆动手臂,上半身在手臂带动下也逆时针转动,在扭力的作用下,转盘7会先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再逆时针转动,最后停下。在手臂快速摆动的情况下,转盘7总是先转动一定角度,而且转动方向与手臂摆动方向相反。在手臂缓慢摆动的情况下,转盘7不发生转动而处于静止状态。使用者通过观察转盘7的转动情况即可判断自己的转体运动是否符合规定。
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公开的座体1还包括多个支撑块10、轴承11、位置编码器12、编码环13、报警单元以及控制器14,作为示例性实施例,支撑块10的数量为8个,第一座6和第二座9夹持支撑块10,通过紧固件将8个支撑块10紧固于第一座6和第二座9,8个支撑块10将第一座6和第二座9隔开以形成用于容纳轴承11、位置编码器12、编码环13、报警单元以及控制器14的空间。轴承11的第一端40面通过紧固件同轴紧固于第二座9,第二座9抵接轴承11的第一端40面。轴承11的第二端41面通过紧固件同轴紧固于转盘7,转盘7抵接轴承11的第二端41面。转盘7朝向第二座9的侧面设置编码环13,编码环13与转盘7同轴设置,位置编码器12固定联接于第二座9并朝向编码环13,控制器14固定联接于第二座9,位置编码器12和按键5通过电缆与控制器14电气联接。为了便于使用者在训练时实时检测自己的转动速度快慢情况,控制器14检测到按键5被触发前位置编码器12获取到编码环13的位置信号前后不一致,控制器14向报警单元发送信号,报警单元以声音的形式向使用者告知转盘7发生转动,例如嘀一声的告知信号。
参照图22,作为示例性实施例,转体运动训练装置还设置调节单元60以调节转盘7的灵敏度,调节单元60包括第一本体56以及贯穿第一本体56的调节杆,调节杆包括挤压端57、螺纹部58以及调节端59,螺纹部58设置于调节端59与挤压端57之间,第一本体56与第二座9通过紧固件紧固于第二座9,如图23所示,调节端59用于接收使用者的手部的持握动作,调节杆的螺纹部58与第一本体56螺纹联接,挤压端57与第一本体56转动联接,挤压端57凸出第一本体56并接触转盘7的周面,通过转动调节端59使调节杆在螺纹联接的作用下带动挤压端57移动以调节挤压端57凸出第一本体56的长度,即通过调节端59调节挤压端57作用于转盘7周面的作用力,以此调节挤压端57与转盘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通过增加或者减小转盘7的阻力来调节转盘7的灵敏度,以提高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对不同体重的使用者的适应性。
参照图19、图20和图21,作为示例性实施例,转体运动训练装置还设置锁定单元61,锁定单元61包括第二本体49、锁定端52、限位端54、铁芯53、驱动线圈50、第一挡板48、第二挡板55以及复位元件51,驱动线圈50通过第一挡板48和第二挡板55的夹持作用被限制于第二本体49内部,第一挡板48和第二挡板55通过紧固件紧固于第二本体49,铁芯53部分插入驱动线圈50,铁芯53与驱动线圈50轴线滑动配合,铁芯53与锁定端52固定联接,限位端54与铁芯53固定联接,锁定端52和限位端54夹持铁芯53,限位端54贯穿复位元件51,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复位元件51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限位端54与第二挡板55夹持复位元件51,第二本体49通过紧固件紧固于第一座6,驱动线圈50驱动铁芯53滑动并带动锁定端52轴线滑动,复位元件51的弹力使限位端54移动并通过铁芯53带动锁定端52滑动回原始位置,驱动线圈50通过电缆与座体1的控制器14电气联接,转盘7朝向第二座9的端面还设置齿部62,齿部62靠近转盘7的边缘设置,齿部62围绕转盘7的轴线呈圆形布置,如图23所示。锁定单元61的锁定端52在适当时候插入转盘7的齿部62以阻止转盘7转动,如图24所示。当锁定端52脱离齿部62后,转盘7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如图25所示。
参照图10和图12,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333和第二支架343,第一支架333和第二支架343在适当的时候相互脱离,台面2包括第一台面352和第二台面362,第一台面352和第二台面362在适当的时候相互脱离。第一支架333的一端嵌入座体1并与座体1固定联接,第一支架333的另一端嵌入第一台面352并与第一台面352固定联接,座体1与第一台面352夹持第一支架333。第二支架343与座体1转动联接,第二支架343与第二台面362转动联接,第二支架343设置于座体1与第二台面362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支架343相对于座体1转动并带动第二台面362转动,实现第二台面362与第一台面352的脱离或者闭合,从而实现第一通孔4的在封闭状态和开放状态之间切换,进而方便训练者进出第一通孔4。
参照图3,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第二支架343包括1个第一支杆37、3个第二支杆38以及3个第三支杆39,第一支杆37和第二支杆38平行设置,第一支杆37和第二支杆38通过多个横杆固定联接,3个第二支杆38通过多个横杆固定联接,第三支杆39同轴套接于第二支杆38并与第二支杆38滑动配合。第一支杆37的第一端40插入座体1的第一座6并与第一座6转动联接,第一支杆37的第二端41插入第二台面362并与第二台面362转动联接,第二支杆38的第三端42同轴套接第三支杆39的第五端44并与第三支杆39滑动联接,第二支杆38的第四端43插入第二台面362并与第二台面362固定联接,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插入座体1,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在外力作用下轴向移动后脱离座体1或者插入座体1,如图8所示。当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脱离座体1后,第二支架343在外力作用下绕第一支杆37转动,第二支架343带动第二台面362转动,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第二支架343在转动过程中为了使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持续脱离座体1以避免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与座体1的再次接触,第二支杆38的第三端42设置第一保持件46,第一保持件46通过紧固件同轴紧固于第二支杆38的第三端42。第三支杆39设置第二保持件47,第二保持件47通过紧固件同轴紧固于第三支杆39,第一保持件46与第二保持件47通过磁力作用使第三支杆39保持在第二支杆38的当前位置,参照图4和图18,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第一保持件46为第一磁铁,第二保持件47为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配对设置,因此,第一保持件46和第二保持件47之间在磁力的作用下吸合,第三支杆39保持在第二支杆38的当前的抬起状态,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将3个第三支杆39逐一脱离座体1,在吸力作用下保持在当前的脱离状态,即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在第二支架343转动过程中持续保持脱离座体1状态。使用者进入第一通孔4后,转动第二台面362使第一通孔4处于封闭状态,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将3个第三支杆39逐一插入座体1,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在当前的插入状态。等效地,第二保持件47采用导磁性材料也可实现第一保持件46与第二保持件47之间的吸合作用。
参照图9、图10和图13,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圆环被平均分割成4个台面2,台面2呈扇形结构,其中3个台面2通过第一支架333固定联接于座体1形成第一台面352,另外1个台面2通过第二支架343转动联接于座体1形成第二台面362,台面2具有空腔结构,台面2朝向使用者手臂的操作面设置多个通孔,通孔用于部分接纳按键5,按键5悬挂于操作面并部分凸出操作面,凸出部分用于接纳使用者的手部的动作。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台面2径向向外设置3个弧形排列的按键5,每个弧形等角度间隔排列5个按键5,按键5从操作面放入或者取出,便于对每个按键5进行定期全方位消毒处理。
参照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公开的按键5包括感应部15、触发部16、分合部17、发光部18、电路主板29以及电池30,电路主板29通过电缆与感应部15、触发部16、分合部17、发光部18以及电池30电气联接,电路主板29驱动发光部18发光并接收感应部15和分合部17的信号,发光部18释放灯光信号以告知使用者触发按键5的触发部16,感应部15感应使用者的手部,手部触发触发部16使触发部16动作导致分合部17闭合,按键5发出闭合信号,电路主板29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座体1的控制器14实现信号传输。按键5的触发部16包括键座19、与键座19同轴滑动配合的键帽20以及设置于键座19与键帽20之间的弹簧21,键帽20具有弹出位置和缩入位置,键帽20接收使用者的手部施加的触发动作从弹出位置轴向移动到缩入位置,键帽20在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从缩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键座19被构造成有底无盖的桶状结构,键座19迎接键帽20的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凸缘用于抵接台面2的操作面以将按键5悬挂于台面2,键座19内部设置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键座19内部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用于接纳键帽20,第二区用于容纳弹簧21,键帽20贯穿第一隔板并与弹簧21套接,键座19的底在第二区的零件装配完毕后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与键座19接合。键帽20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第一部具有与键座19的第一区相适应的形状,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部被构造成柱状结构,第一部与第一区间隙配合,第二部沿第一部的轴向设置,第二部贯穿键座19的第一隔板并与第一隔板滑动配合,为了增加键帽20轴向滑动时的稳定性,键帽20对称设置2个第二部,第二部与弹簧21的端面抵接,第二部同轴设置第三部,第三部门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部的径向尺寸,第三部插入弹簧21,键帽20的第二部与键座19的底夹持弹簧21。键帽20的第一部设置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键帽20的内部分成第三区和第四区,键帽20的第四部被构造成圆盘状结构,第四部的外径大于第一部的外径,第四部为按键5的触发部16用于接收使用者的手部的触发动作,第四部在第一区的零件装配完毕后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与第一部接合。按键5的发光部18包括用于发射肉眼可见光的光源,发光部18设置于键帽20内部的第三区,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发光部18为多色LED灯珠,根据信号指令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灯光信号包括第一色光以及第二色光,第一色光用于告知使用者施加触发动作于目标按键5,第二色光用于告知使用者当前触发的按键5,第一色光为绿色,第二色光为红色。键帽20的第四部具有透光性,光源的光线透过第四部的漫射作用进入使用者的视野。按键5的感应部15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发射端22以及用于接收返回的红外线的接收端23,作为示例性实施例,接收端23为光敏元件,感应部15设置于键帽20内部的第三区,红外线透过键帽20作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并反射回键帽20,接收端23通过反射回的红外线强弱判断使用者的手部与按键5的相对距离。电路主板29和电池30设置于键帽20内部的第四区,通过第二隔板的将光敏接收端23与电路主板29和电池30隔开以降低电路信号对光敏元件的干扰。为了便于对电池30进行充电,作为示例性实施例,按键5还包括第一感应部3115以及第二感应部3215,电路主板29电气联接第一感应部3115,第一感应部3115设置于键座19的第二区并抵接键座19的底,第二感应部3215设置于按键5外部并与第一感应部3115对应,第二感应部3215与键座19的底具有间隙,第一感应部3115与第二感应部3215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电能,电能在电路主板29的控制下存入电池30,第二感应部3215通过粘结的方式紧固于台面2的腔体内部,台面2的腔体内部设置用于安装第二感应部3215的凸台,如图13所示。第二感应部3215与座体1的控制器14电气联接,第一感应部3115和第二感应部3215均为盘形螺旋线圈结构,第一感应部3115与第二感应部3215同轴设置。
参照图16和图17,按键5的分合部17包括固定设置于键座19的第一区的导柱24、固定设置于键帽20的第三区的导套25、固定设置于导柱24端部的导电部26以及固定设置于导套25端部的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导套25同轴套接于导柱24实现滑动联接,第一触点27与第二触点28沿导套25的滑动方向间隔布置,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朝向导电部26,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与导柱24端部的导电部26阶段性接触,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与电路主板29电气联接。当键帽20处于缩入位置时,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通过共同接触导电部26实现电气导通,电路主板29接收到分合部17的闭合信号,当键帽20处于弹出位置时,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电气隔离,电路主板29接收到分合部17的断开信号。
本实施例公开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教练基于当前使用者的体重设定上半身转动速度的上限值,通过转动调节单元60的调节端59来调节转盘7转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进而调节转动速度触发报警的上限值。当使用者训练过程中的转动速度超过上限值时,转盘7在反向扭矩的作用下转动进而触发报警。使用者站立于转盘7上,控制器14发出控制信号使锁定单元61的驱动线圈50工作,驱动线圈50的电磁力使铁芯53移动,铁芯53带动锁定端52滑动并插入转盘7的齿部62,转盘7在锁定单元61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控制器14预测使用者手臂的最大摆动角度,控制器14根据位置编码器12当前采集到的位置信号结合预期最大摆动角度发送控制指令给对应按键5的电路主板29,电路主板29驱动按键5的发光部18发出绿光,使用者转动手臂,当使用者的最大摆动角度超过控制器14预期的最大摆动角度后,使用者的大拇指触发当前位置下的按键5的键帽20,按键5的发光部18发出红光,按键5的分合部17闭合并将闭合信号传递给电路主板29,电路主板29将闭合信号以无线传输方式传送给控制器14,控制器14更新当前的最大摆动角度。由于转盘7在锁定单元61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使用者上半身转动速度的快慢不会造成转盘7转动,因此,此时测得的摆动角度为使用者的最大摆动角度。台面2上的按键5灯光熄灭,控制器14发出控制信号使锁定单元61的驱动线圈50停止工作,锁定端52在复位元件51的作用下复位,锁定端52脱离转盘7的齿部62,锁定单元61解除对转盘7的锁定,此时若使用者转动速度过快就会导致转盘7在反向扭矩作用下转动,进而触发报警单元报警。控制器14根据位置编码器12当前采集到的位置信号结合最大摆动角度发送控制指令给对应按键5的电路主板29,电路主板29驱动按键5的发光部18发出绿光,使用者缓慢转动手臂使上半身朝发光的按键5位置转动,若使用者的转动速度超过教练设定的上限值造成转盘7转动,控制器14检测到按键5被触发前位置编码器12获取到编码环13的位置信号前后不一致,控制器14向报警单元发送信号,报警单元以声音的形式向使用者告知转盘7发生转动,使用者从当前位置继续做转体训练。台面2上的按键5灯光熄灭,控制器14基于位置编码器12当前采集到的位置信号结合最大摆动角度发送控制指令给对应按键5的电路主板29,电路主板29驱动按键5的发光部18发出绿光,使用者缓慢转动手臂使上半身朝发光的按键5位置转动,若使用者的转动速度再次超过教练设定的上限值造成转盘7转动,控制器14检测到按键5被触发前位置编码器12获取到编码环13的位置信号前后不一致,控制器14向报警单元发送信号,报警单元以声音的形式向使用者告知转盘7发生转动,使用者从当前位置继续做转体训练。若使用者在转动过程中再次触发报警,使用者从转动后的位置继续训练,直至上半身转动过程中不再触发报警。具体过程如下,使用者缓慢转动上半身直到手臂的大拇指达到发光的按键5位置,大拇指按下按键5的触发部16,按键5的发光部18由绿光转变为红光,使用者成功完成1次转体训练。控制器14基于位置编码器12当前采集到的位置信号结合最大摆动角度发送控制指令给对应按键5的电路主板29,电路主板29驱动按键5的发光部18发出绿光,此时发光的按键5会促使使用者朝相反方向转动,使用者缓慢转动手臂使上半身朝发光的按键5位置转动,若使用者在转动过程中没有触发报警,使用者成功完成2次转体训练。

Claims (10)

1.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包括座体(1)、多个台面(2)以及设置于座体(1)与台面(2)之间的支架(3),支架(3)的两端分别部分嵌入座体(1)和台面(2),台面(2)与座体(1)平行设置,台面(2)具有扇形结构,多个台面(2)首尾依次联接形成中部具有第一通孔(4)的圆环,圆环设置多个按键(5),多个按键(5)以第一通孔(4)的轴线为中心呈同心环分布,按键(5)部分凸出台面(2),其特征在于座体(1)包括第一座(6)和转盘(7),第一座(6)设置第二通孔(8),第二通孔(8)与第一通孔(4)同轴设置,第二通孔(8)接纳转盘(7),转盘(7)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座(6)转动,转盘(7)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脚部,第一通孔(4)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躯干,按键(5)用于接收使用者的手部的触发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座体(1)还包括第二座(9)、支撑块(10)、轴承(11)、位置编码器(12)、编码环(13)以及控制器(14),第一座(6)和第二座(9)夹持支撑块(10),轴承(11)与转盘(7)同轴设置,轴承(11)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座(9)和转盘(7)固定联接,转盘(7)朝向第二座(9)的侧面设置编码环(13),编码环(13)与转盘(7)同轴设置,位置编码器(12)固定联接于第二座(9)并朝向编码环(13),控制器(14)固定联接于第二座(9)并设置于第一座(6)与第二座(9)之间,位置编码器(12)和按键(5)通过电缆与控制器(14)电气联接,控制器(14)根据位置编码器(12)的信号控制按键(5)的灯光信号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4)接收按键(5)的闭合信号并根据闭合信号控制按键(5)的灯光信号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信号包括第一色光以及第二色光,第一色光用于告知使用者施加触发动作于目标按键(5),第二色光用于告知使用者当前触发的按键(5)。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按键(5)包括感应部(15)、触发部(16)、分合部(17)以及发光部(18),发光部(18)释放灯光信号以告知使用者触发按键(5),感应部(15)感应使用者的手部,手部触发触发部(16)使触发部(16)动作导致分合部(17)闭合,按键(5)发出闭合信号;按键(5)的触发部(16)包括键座(19)、与键座(19)同轴滑动配合的键帽(20)以及设置于键座(19)与键帽(20)之间的弹簧(21),键帽(20)具有弹出位置和缩入位置,键帽(20)接收使用者的手部施加的触发动作从弹出位置轴向移动到缩入位置,键帽(20)在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从缩入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按键(5)的发光部(18)包括用于发射肉眼可见光的光源,发光部(18)设置于键帽(20)内部,光源的光线透过键帽(20)的漫射作用进入使用者的视野,键帽(20)具有透光性;按键(5)的感应部(15)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发射端(22)以及用于接收返回的红外线的接收端(23),感应部(15)设置于键帽(20)内部,红外线透过键帽(20)作用于使用者的手部并反射回键帽(20);按键(5)的分合部(17)包括固定设置于键座(19)的导柱(24)、固定设置于键帽(20)的导套(25)、固定设置于导柱(24)端部的导电部(26)以及固定设置于导套(25)端部的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导套(25)同轴套接于导柱(24)实现滑动联接,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与导柱(24)端部的导电部(26)阶段性接触,键帽(20)处于缩入位置时,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通过共同接触导电部(26)实现电气导通,键帽(20)处于弹出位置时,第一触点(27)和第二触点(28)电气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5)还包括电路主板(29)、电池(30)、第一感应部(31)(15)以及第二感应部(32)(15),电路主板(29)电气联接发光部(18)、感应部(15)、分合部(17)、电池(30)以及第一感应部(31)(15),主板、电池(30)以及第一感应部(31)(15)设置于按键(5)内部,第二感应部(32)(15)设置于按键(5)外部并与第一感应部(31)(15)对应,第一感应部(31)(15)与第二感应部(32)(15)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电能,电能在电路主板(29)的控制下存入电池(30),第二感应部(32)(15)与座体(1)的控制器(14)电气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33)(3)和第二支架(34)(3),台面(2)包括第一台面(35)(2)和第二台面(36)(2),第一支架(33)(3)与座体(1)固定联接,第一支架(33)(3)与第一台面(35)(2)固定联接,座体(1)与第一台面(35)(2)夹持第一支架(33)(3);第二支架(34)(3)与座体(1)转动联接,第二支架(34)(3)与第二台面(36)(2)转动联接,第二支架(34)(3)设置于座体(1)与第二台面(36)(2)之间;第二支架(34)(3)包括第一支杆(37)、第二支杆(38)以及第三支杆(39),第一支杆(37)的第一端(40)插入座体(1)的第一座(6)并与第一座(6)转动联接,第一支杆(37)的第二端(41)插入第二台面(36)(2)并与第二台面(36)(2)转动联接,第二支杆(38)的第三端(42)同轴套接第三支杆(39)的第五端(44)并与第三支杆(39)滑动联接,第二支杆(38)的第四端(43)插入第二台面(36)(2)并与第二台面(36)(2)固定联接,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插入座体(1),第三支杆(39)的第六端(45)在外力作用下轴向移动后脱离座体(1)或者插入座体(1)。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杆(38)的第三端(42)设置第一保持件(46),第三支杆(39)设置第二保持件(47),第一保持件(46)与第二保持件(47)通过配合作用使第三支杆(39)保持在第二支杆(38)的当前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作用包括磁力作用,第一保持件(46)包括第一磁铁,第二保持件(47)包括第二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转体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作用包括磁力作用,第一保持件(46)包括第一磁铁,第二保持件(47)包括导磁性铁件。
CN202211679754.5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Pending CN115999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9754.5A CN115999119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9754.5A CN115999119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9119A true CN115999119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79754.5A Pending CN115999119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91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6156B2 (en) Handheld gyroscopic exercise device
CN110811096B (zh) 一种智能警报以及防丢的老人用辅助拐杖
WO2001010506A1 (en) Electronic dumbbell
JP7295898B2 (ja) ロボットバッティングティーシステム
US20210259912A1 (en) Sports massage device for relieving muscle soreness after exercising and exercise apparatus
CN113633525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113520809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115999119A (zh) 一种转体运动训练装置
CN113633526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US3107092A (en) Motor driven jumping ropes rotatabl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CN216021971U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216021969U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US5356353A (en) Exercised device having a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exercise device
TWI695726B (zh) 固定健身車之主、被動外轉式磁控模組系統
CN216021970U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US5895343A (en) Upper or lower body trainer
CN109481913B (zh) 一种智慧型健身装置及智慧健身交互系统
CN113576852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113633527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CN113633528A (zh) 一种制动装置、轮体组件以及助行器
TW202033239A (zh) 運動復健器材之主、被動內轉式磁控模組系統
CN212262260U (zh) 一种新型健腹轮
KR101912347B1 (ko) 무드등 겸용 iot 케틀벨 장치
CN220989518U (zh) 一种无绳跳绳
CN113289196A (zh) 一种用于缓解心理压力的宣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