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5579A - 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5579A
TW201315579A TW101124783A TW101124783A TW201315579A TW 201315579 A TW201315579 A TW 201315579A TW 101124783 A TW101124783 A TW 101124783A TW 101124783 A TW101124783 A TW 101124783A TW 201315579 A TW201315579 A TW 2013155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utting
anvil
cutter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moyuki Saga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5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57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8Cutting-out; Stamping-out
    • B26F1/384Cutting-out; Stamping-out using rotating dru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23Partitioning batts;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6Means for mounting or adjusting the cutting member;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cutting member
    • B26D7/2628Mean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utting member
    • B26D7/265Journals, bearing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rollers or cylinders relatively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維持砧輥對於切割輥的姿勢在良好狀態的同時,有效地抑制砧輥中央部之彎曲使切割刀的切斷性良好。課題之解決手段係將沿搬運方向搬運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加以切割之切斷裝置。具備:切割輥、砧輥以及支撐輥,該切割輥係繞著旋轉軸旋轉,在外周面突出設有切割刀,該旋轉軸係沿著與搬運方向交叉之方向;該砧輥係與切割輥連動旋轉,且藉由與切割輥之外周面對向配置的外周面承受切割刀;該支撐輥係以既定之抵接部位抵接於砧輥之外周面來推壓砧輥,藉此抑制砧輥之彎曲變形。在切割輥之外周面中比切割刀之位置更靠近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之端部側的位置,分別設有從前述外周面突出來抵接於砧輥之外周面的環狀凸部。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係位於沿著前旋轉軸之方向的兩端部,並且在沿著前述旋轉軸之方向上位於比前述環狀凸部更靠近中央側。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
本發明係將拋棄式紙尿褲等之吸收性物品工件加以切割之切斷裝置。
以往,拋棄式紙尿褲等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線,在將不織布等工件1a沿搬運方向搬運中,對該工件1a進行部分衝切、形成切口、分割成製品單位等動作。換句話說,係對工件1a進行切割。這些動作係藉由旋轉模切斷裝置110進行。
如第1圖之概略前視圖所示般,此切斷裝置110係具有切割刀21從外周面20s突出的切割輥20及承受切割刀21的平滑砧輥40。然後,一邊使切割輥20與砧輥40沿著工件1a之搬運方向(貫穿第1圖之紙面的方向)進行旋轉,一邊使工件1a通過此些輥20、40彼此之間隙Gr(以下亦稱為輥間隙Gr),藉此將工件1a切斷。
在此,切割輥20係具有輥枕部25、25。輥枕部25、25係在外周面20s之兩端部沿著圓周方向呈環狀突出的環狀凸部,並且具有以下功能:使各輥枕部25、25抵接於砧輥40的外周面40s,藉此將轉矩從一側之輥20(40)傳遞至另一側之輥40(20)。
另外,對切割刀21之切斷力賦與係藉由在沿切割輥20之旋轉軸C20方向(以下亦稱為旋轉軸方向C20)之兩 端部所分別設置的油壓缸17、17進行。換句話說,使用各油壓缸17、17將砧輥40往切割輥20側進行推壓,藉此對切割刀21賦與切斷力。
但是,由於此時如第1圖所示般旋轉軸方向C20之兩端部對切割輥20進行推壓,造成各輥20、40如兩點鏈線所示般,容易於旋轉軸方向C20之中央部P110使輥間隙Gr變寬地彎曲變形,因此造成切割刀21之切斷性變差。
就此輥40的彎曲變形之抑制方法而言,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般,與砧輥40之外周面40s相對向配置支撐輥250,將支撐輥250抵接於砧輥40,藉此將砧輥40推向切割輥20側。
然後,就此支撐輥250之配置例而言,揭示有:如第2A圖般在旋轉軸方向C20之中央部P110僅配置一根支撐輥250,或如第2B圖般在旋轉軸方向C20與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25位置的相同位置分別配置支撐輥250等。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62775號
然而,由於在前例中如第2A圖所示般,支撐輥250係僅在旋轉軸方向C20之中央部P110之一點與砧輥40抵接來進行推壓,因而伴隨該推壓,砧輥40之旋轉軸C40有從相對於切割輥20之旋轉軸C20的平行狀態發生傾斜 之虞,換句話說,輥20、40在姿勢安定性上有問題。
另外,由於在後者之例中如第2B圖所示般,支撐輥250、250對砧輥40之抵接位置與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25為相同位置,因此透過該抵接位置從支撐輥250、250對砧輥40所賦與的推壓力,未能有效地傳遞至砧輥40之中央部P40,其結果,未能有效抑制砧輥40之中央部P40的彎曲。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上述般以往問題所研發,其目的在於:維持砧輥對於切割輥的姿勢在良好狀態的同時,有效地抑制砧輥中央部之彎曲使切割刀的切斷性良好。
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發明,係一種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係將沿搬運方向搬運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加以切割之切斷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切割輥、砧輥以及支撐輥,該切割輥係繞著旋轉軸旋轉,在外周面突出設有切割刀,該旋轉軸係沿著與前述搬運方向交叉之方向;該砧輥係與前述切割輥連動旋轉,且藉由與前述切割輥之外周面對向配置的外周面承受前述切割刀;該支撐輥係以既定之抵接部位抵接於前述砧輥之外周面來推壓前述砧輥,藉此抑制前述砧輥之彎曲變形,在前述切割輥之外周面中比前述切割刀之位置更靠近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之端部側的位置,分別設有從前述外 周面突出來抵接於前述砧輥之外周面的環狀凸部,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係位於沿著前旋轉軸之方向的兩端部,並且在沿著前述旋轉軸之方向上位於比前述環狀凸部更靠近中央側。
關於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可藉由本說明書及所附圖式之記載而明瞭。
依據本發明,能夠維持砧輥對於切割輥的姿勢在良好狀態的同時,有效地抑制砧輥中央部之彎曲使切割刀的切斷性良好。
藉由本說明書及所附圖式之記載,至少可明瞭以下事項。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係將沿搬運方向搬運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加以切割之切斷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切割輥、砧輥以及支撐輥,該切割輥係繞著旋轉軸旋轉,在外周面突出設有切割刀,該旋轉軸係沿著與前述搬運方向交叉之方向;該砧輥係與前述切割輥連動旋轉,且藉由與前述切割輥之外周面對向配置的外周面承受前述切割刀;該支撐輥係以既定之抵接部位抵接於前述砧輥之外周面來推壓前述砧輥,藉此抑制前述砧輥之彎曲變形, 在前述切割輥之外周面中比前述切割刀之位置更靠近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之端部側的位置,分別設有從前述外周面突出來抵接於前述砧輥之外周面的環狀凸部,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係位於沿著前旋轉軸之方向的兩端部,並且在沿著前述旋轉軸之方向上位於比前述環狀凸部更靠近中央側。
依據如此般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支撐輥對砧輥的抵接部位,在沿著旋轉軸之方向上,位於比切割輥之環狀凸部更靠中央側的位置。因而,透過該抵接部位使來自支撐輥的推壓力被有效地傳遞至砧輥之中央部,其結果,能夠將砧輥之中央部的彎曲更直接且選擇性地加以抑制來提高切割刀之切斷性。
另外,該抵接部位係設於沿著旋轉軸之方向兩端部的位置,藉此,支撐輥能夠一邊以兩端支撐砧輥一邊往切割輥側進行推壓。因而,容易將砧輥對於切割輥的姿勢維持在所期望之良好狀態(例如平行狀態),此點也有助於切斷性的提升。
在該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其中,較佳為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在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上,未有任何一部分與前述環狀凸部重疊。
依據如此般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由於支撐輥之抵接部位未有任何一部分與環狀凸部重疊,因此來自支撐輥的推壓力,不受切割輥之環狀凸部妨礙有效率地且確實地傳遞至砧輥之中央部。其結果,能夠將砧輥之中 央部的彎曲更加直接且選擇性加以抑制而更進一步提高切割刀之切斷性。
在該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其中,較佳為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係抵接在前述砧輥之外周面中未與前述切割刀對向的部位。
依據如此般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使支撐輥之抵接部位不抵接在砧輥之外周面中承受前述切割刀部位。因而,能夠有效地防止承受該切割刀部位與支撐輥抵接所造成之損傷,其結果能夠抑制切割刀之切斷性降低。
在該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其中, 較佳為前述支撐輥係分別在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之兩端部,具有從其外周面突出之第2環狀凸部作為前述抵接部位,前述第2環狀凸部係在沿著前述旋轉軸之方向上,分別配置在前述切割輥之前述切割刀位置與前述切割輥之前述環狀凸部位置之間。
依據如此般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能夠將砧輥對於切割輥的姿勢維持在所期望之良好狀態,且將砧輥之中央部的彎曲更直接且選擇性地加以抑制,並且更有效地防止在砧輥之外周面中承受前述切割刀部位與支撐輥抵接所造成之損傷。
===本實施方式===
第3A圖及第3B圖係有關本實施方式之切斷裝置10 的說明圖。第3A圖係切斷裝置10的概略前視圖,第3B圖係其側視圖。另外,第4圖係表示切斷裝置10對半製品1a進行衝切情況的概略俯視圖。
如第4圖所示般,切斷裝置10係在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的內褲型拋棄式紙尿褲1的製造線使用。然後在此例中,切斷裝置10對在搬運方向被連續搬運的不織布等柔軟之連續薄片狀構件的半製品1a(相當於工件),以紙尿褲1之製品間距P1衝切形成紙尿褲1的腿周圍開口部1h。
但是,半製品1a並非限定於連續薄片狀構件,換句話說,被分為相當於紙尿褲1之製品單位進行個別搬運亦可。此外,該場合就搬運半製品1a的搬運機構而言,可使用吸入輸送機(載置面具有吸附功能的帶式輸送機)等取代搬運輥101。另外,對半製品1a進行切割的方式,並非限定於衝切,亦可將連續薄片狀構件分割成製品單位,而且即使只在半製品1a的一部分形成切口亦可。
以下,該半製品1a之搬運方向亦稱為「MD方向」,而且在與MD方向正交之方向中,亦將半製品1a之非厚度方向的方向(半製品1a為連續薄片狀構件之場合則為該薄片狀構件的寬度方向)稱為「CD方向」。另外,對於CD方向,將其一方側稱為左側、另一側稱為右側。
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般,切斷裝置10係沿鉛直方向依序重疊三根輥20、40、50而成之三段輥構造。換言之,切斷裝置10係具備:切割輥20、砧輥40、支撐輥 50及驅動機構60;該切割輥20係作為透過軸承構件12被支撐成可繞與CD方向平行之旋轉軸C20旋轉的上段輥;該砧輥40係作為鄰接配置在切割輥20下側,且透過軸承構件13被支撐成可繞與CD方向平行之旋轉軸C40旋轉的中段輥;該支撐輥50係作為鄰接配置在砧輥40下側,且透過軸承構件14被支撐成可繞與CD方向平行之旋轉軸C50旋轉的下段輥;該驅動機構60係對切割輥20或砧輥40之至少其中一方進行驅動旋轉。
然後,在沿著MD方向(搬運方向)相互地進行驅動旋轉之切割輥20與砧輥40之間,使半製品1a沿著該MD方向通過之際,以切割輥20之外周面20s的切割刀21與砧輥40之外周面40s夾著半製品1a,藉此半製品1a被衝切形成腿周圍開口部1h。此外,雖詳細內容在後進行敘述,但此時,支撐輥50從下方抵接砧輥40之外周面40s來將該輥40往切割輥20側進行推壓。因而,砧輥40之中央部P40往下方彎曲變形受到抑制,切斷裝置10的切斷性被良好地維持。另外,被衝切的衝切片藉由適當之未圖示的回收機構從半製品1a分離而排出及回收至製造線外。
順帶一提,在如上述般切割輥20與砧輥40相互地沿著MD方向進行旋轉的場合中,繞著切割輥20之旋轉軸C20的旋轉方向(第3B圖之例為逆順時鐘旋轉)與繞著支撐輥50之旋轉軸C50的旋轉方向,係相互朝著相同方向,但繞著砧輥40之旋轉軸C40的旋轉方向(第3B圖之 例為順時鐘旋轉),相對於此些輥20、50的旋轉方向為相反方向。另外,沿著上述各旋轉軸C20,C40,C50之方向(旋轉軸方向),係與CD方向平行。以下,針對各構成要素20、40、50、60進行說明。
切割輥20係具有:屬於輥本體的輥筒部22,以及於該CD方向兩端部分別突出形成於該軸心的小徑部23、23。各小徑部23配置有既述之軸承構件12。另一方面,輥筒部22之外周面20s中的CD方向之中央部P20,設置有切割刀21。切割刀21係仿照須衝切形狀亦即腿周圍開口部1h的形狀來突出設置在外周面20s,藉此,切割刀21在外周面20s上區劃出對應腿周圍開口部1h形狀所圍起之區域A21。之後,包含此切割刀21部分將其內側所圍起之區域A21,亦稱為切割刀區劃範圍A21。
另外,切割刀21之前端的旋轉半徑,係設定成大致上等於例如紙尿褲1之製品間距P1除以2 π(圓周率2倍的值)所算出之值,藉此切割輥20旋轉一次時,半製品1a被以大約相當於製品1件的長度P1往MD方向運送。
如第3A圖所示般,在切割輥20之輥筒部22的外周面20s,一體地設有一對輥枕部25、25(相當於環狀凸部)。輥枕部25係指在輥筒部22之CD方向兩端部分別沿著圓周方向設置的大徑部。然後,在切斷裝置10之穩定運轉時,該輥枕部25、25於周面25s被壓接在砧輥40之外周面40s。此輥枕部25之周面25s的半徑,被設定 為:與例如切割刀21之前端的旋轉半徑同值,或少了切斷時之切斷荷重所造成切割刀21之彎曲變形量。但是,如果能夠不阻礙切割刀21之切斷性將輥枕部25之周面25s壓接砧輥40之外周面40s,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同值等,例如,亦可輥枕部25之周面25s的半徑,比切割刀21之旋轉半徑大。
順帶一提,如同由上述所瞭解般,就微觀而言輥枕部25之周面25s雖與砧輥40之外周面40s抵接,但該周面25s為輥枕部25的一部分,所以就巨觀來看也可算是輥枕部25與砧輥40之外周面40s抵接。所以,在以下說明中,也如上述般稱呼。例如,將輥枕部25之周面25s抵接於砧輥40的外周面40s的情況,只稱為「輥枕部25抵接於砧輥40」、或將輥枕部25之周面25s之CD方向的寬度W25的情況,只稱為「輥枕部25之寬度W25」。
砧輥40係具有:屬於輥本體的輥筒部42,以及於該CD方向兩端部分別突出形成於該軸心的小徑部43、43。然後,各小徑部43配置有既述的軸承構件13。輥筒部42係例如其外周面40s於CD方向為平面的平輥狀。換言之,在此例中,輥筒部42的半徑係在CD方向的大約全長度上為相同徑。但是,若在不阻礙切割刀21之切斷性或對於輥枕部25(55)之壓接性的範圍內,亦可將輥筒部42之外周面40s的輥輪廓(輪廓形狀)由平面進行變更亦可。
支撐輥50係具有:屬於輥本體的輥筒部52,以及於 該CD方向兩端部分別突出形成於該軸心的小徑部53、53。在各小徑部53配置有既述之軸承構件14。一方,在輥筒部52之外周面50s,一體地設有一對輥枕部55、55(相當於第2環狀凸部及抵接部位)。此些輥枕部55、55也與前述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為類似構造,換句話說,係在輥筒部52之CD方向兩端部分別沿著圓周方向設置的大徑部。然後,在切斷裝置10之穩定運轉時,該輥枕部55、55被壓接在砧輥40之外周面40s。
此外,該輥枕部55、55之CD方向的配置位置,將大大地影響作為對支撐輥50之要求功能即砧輥40的彎曲抑制功能,甚至也會影響到切割刀21之切斷性,針對此點在後述。
另外,與前述切割輥20的場合相同,就微觀而言輥枕部55之周面55s雖與砧輥40之外周面40s抵接,但該周面55s為輥枕部55的一部分,所以就巨觀來看也可算是輥枕部55與砧輥40之外周面40s抵接。所以,在以下說明中,也如上述般稱呼。例如,將輥枕部55之周面55s抵接於砧輥40的外周面40s的情況,只稱為「輥枕部55抵接於砧輥40」、或將輥枕部55之周面55s之CD方向的寬度W55的情況,只稱為「輥枕部55之寬度W55」。
如此般三根各輥20、40、50,藉由油壓缸17、17等之壓接機構,上下相鄰之輥20、40(40,50)彼此在輥筒部22、42(42,52)進行壓接。換句話說,輥20、40彼此在輥筒部22、42進行壓接,輥40、50彼此在輥筒部 42、52進行壓接。
如果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更詳細說明,切斷裝置10具有用以支撐此些輥20、40、50的殼體構件15。殼體構件15係具有分別立設於CD方向兩側之略矩形的一對框體15a、15a,且在各框體15a之內側,以切割輥20之小徑部23嵌合於軸承構件12、砧輥40之小徑部43嵌合於軸承構件13、支撐輥50之小徑部53嵌合於軸承構件14之狀態在上段中段下段加以排列配置。另外,在下段支撐輥50的各軸承構件14、14,以及對應的各框體15a、15a之間,分別裝設有油壓缸17、17,藉由此些油壓缸17、17之運作使支撐輥50可透過軸承構件14、14被上下昇降地支撐。因而,若適當設定用以運作油壓缸17、17之運作油的油壓值,可一邊使支撐輥50從框體15a、15a獲得反作用力,一邊以其對應油壓值之壓接力,透過自身50的輥枕部55、55將砧輥40向上推至上方之切割輥20側,另外,切割輥20從框體15a、15a獲得下方的反作用力,藉此切割輥20與砧輥40在輥筒部22、42壓接。此外,該油壓缸17亦可裝設於上段之切割輥20的各軸承構件12與對應之各框體15a之間。另外,亦可使用空氣汽缸或電動進給螺桿機構,來代替油壓缸17作為壓接機構。
如第3A圖所示般,對切割輥20等進行驅動旋轉的驅動機構60係具有:作為驅動源之未圖示的電動機、用以將此電動機之驅動旋轉力傳遞至切割輥20的電動機之驅 動旋轉軸與切割輥20的端部來同軸心連結之通用接頭的軸接頭61、將切割輥20之驅動旋轉力傳遞至砧輥40對砧輥40進行驅動旋轉的驅動傳遞用齒輪63、63。驅動傳遞用齒輪63、63係分別設置在切割輥20之小徑部23的端部以及砧輥40之小徑部43的端部,此些齒輪63,63彼此嚙合,藉此將驅動旋轉力傳遞至砧輥40。其結果,砧輥40與切割輥20連動進行驅動旋轉。
但是,驅動機構60之構成例並非限定於上述例子,例如不設置驅動傳遞用齒輪63、63地,藉由與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的抵接從切割輥20對砧輥40賦與旋轉力亦可,或者,不將作為驅動源的電動機與切割輥20連結,而與砧輥40連結亦可,甚至是將切割輥20及砧輥40兩者分別連結對應的驅動源亦可。
另外,此例中支撐輥50係藉由以其輥枕部55、55與砧輥40抵接,從該輥40獲得旋轉力而跟著轉的從動輥所構成,但並非受此所限,亦可以作為驅動源之電動機進行驅動旋轉,亦可與支撐輥50的端部同軸心地設置齒輪,且與砧輥40端部之驅動傳遞用齒輪63嚙合來獲得旋轉力。
然而,參照第1圖如前述般,由於在切割刀21對半製品1a衝切之際,切割刀21之切斷力的反作用力,使輥間隙Gr變寬地對切割輥20及砧輥40產生作用,因此切割輥20在CD方向之中央部P20向上方彎曲,另一砧輥40在該中央部P40向下方彎曲。然後,此彎曲變形量大 時將無法確保所須之切斷力而降低切割刀21之切斷性,最糟的情況甚至會損壞半製品1a。
所以,於此第3A圖及第3B圖之切斷裝置10,藉由在砧輥40下方相對向被配置的支撐輥50,將砧輥40往上方之切割輥20側推壓,且藉此推壓力,來抑制砧輥40之中央部P40下方的彎曲變形。
但是,該推壓力僅透過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55賦與砧輥40。所以,輥枕部55、55在CD方向的設置位置等,不僅影響砧輥40之中央部P40的彎曲變形之抑制能力,甚至會影響砧輥40的姿勢,最終將影響切割刀21之切斷性。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關於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55在CD方向的設置位置等施加了幾個設計。以下針對此些設計進行說明。
第5圖係本實施方式中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的CD方向設置位置的說明圖。
首先就第1個設計而言,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55係分別設置在CD方向之兩端部。因而,支撐輥50能夠一邊兩端支撐砧輥40一邊往上安定向上推至切割輥20側。換句話說,由於砧輥40於兩端支撐狀態被支撐輥50向上推,因而使砧輥40對於切割輥20的姿勢,容易維持在呈良好姿勢狀態的兩個旋轉軸C20、C40相互平行狀態,其結果能使切割刀21之切斷性良好。
另外,此些一對輥枕部55、55被配置在:從CD方向 之兩側挾住切割輥20之切割刀21的位置。換句話說,一方之輥枕部55,係位於比切割刀21更靠CD方向之一方端(即左端部),另一方之輥枕部55,係位於比切割刀21更靠CD方向之另一端(即右端部)。因而,此些輥枕部55、55,能夠一邊將砧輥40在相當於切割刀21兩旁之位置的位置加以支撐,一邊將該輥40之外周面40s推往切割刀21,藉此能在CD方向之左右利用大致對稱的壓力分布將砧輥40之外周面40s抵接在切割刀21,此點也有助於切割刀21之切斷性的提升。
就第2個設計而言,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55,係被配置在比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25更靠CD方向的中央側。因此,來自支撐輥50之向上推壓力,不受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妨礙有效率地被傳遞至砧輥40之CD方向中央部P40。其結果,能夠更直接且選擇性地抑制砧輥40之中央部P40向下彎曲並提高切割刀21之切斷性。
順帶一提,此第5圖的例子中,支撐輥50及切割輥20任一方之輥枕部55、25,皆於CD方向具有既定之寬度W55、W25,在此,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係在於CD方向之位置上未有其任何一部分與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重疊狀態下,位於比該輥枕部25更靠近CD方向之中央側的位置。換句話說,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係在其整個部位(周面55s全部寬度),位於比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更靠近CD方向之中央側的位置。因此,能將來自支撐輥50之向上推壓力,更加有效率地傳遞至砧輥40之CD方向的 中央部P40。
但是,本發明的概念並非限制在上述之完全不重疊構造。換言之,只要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是位於比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更靠近CD方向之中央側的位置,亦可輥枕部55之一部分55 f與輥枕部25重疊。第6圖係其說明圖,且係切斷裝置10之右半部擴大圖。
如同第6圖所見般,在此例中,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的一部分55 f,於CD方向之位置上與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重疊。然後,在此構造的場合中,較佳為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之寬度W55的中心位置P55,位於比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之寬度W25的中心位置P25更靠CD方向中央側。
如上述設置的話,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的推壓力對砧輥40之中央部P40的傳遞,被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所阻礙而不易進行,其結果,能夠有效抑制砧輥40之中央部P40往下方彎曲變形。順帶一提,就此推壓力對砧輥40之中央部P40的傳遞性的觀點來看,前述不重疊構造(第5圖之構造)當然為最佳。
另外,較佳為如第7圖之概略前視圖所示般,於CD方向之位置上,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配置成未有任何一部分與切割輥20之切割刀21(切割刀區劃範圍A21)重疊即可。換言之,使該輥枕部55,抵接在砧輥40之外周面40s中未與切割刀21(切割刀區劃範圍A21)相對向的部位A40即可。第7圖的例子中,於CD方向之位置上, 支撐輥50之各輥枕部55被配置在切割輥20之切割刀21位置以及切割輥20之輥枕部25位置之間。
然後,如此般進行配置的話,將使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不抵接在砧輥40之外周面40s中承受切割刀21的部位40sr,也就是在切割刀21的承受刀具之部位40sr。因而,能夠確實地防止輥枕部55抵接該承受刀具之部位40sr造成該部位40sr損傷之事態,結果,可有效抑制切割刀21之切斷性降低。
===其他之實施方式===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實施方式,可如以下所示般變形。
在前述之實施方式中,例示被穿著對象所穿著來吸收其排泄液之拋棄式紙尿褲1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只要是用以吸收尿或經血等排泄液的物品則不受此所限,即使例如生理用衛生綿或用以吸收寵物排泄液的寵物尿墊等亦可。
在前述實施方式中,雖然例示依序重疊切割輥20、砧輥40、支撐輥50而成之三段輥構造作為切斷裝置10之一例,但並非受此所限,亦可進一步增加支撐輥的數量。例如,亦可在切割輥20的上方重疊用以抑制切割輥20之彎曲的支撐輥而成為四段輥構造,或者亦可在支撐輥50下方進一步重疊其他支撐輥。
在前述之實施方式中,係以一根輥構成用以抑制砧輥 40向下彎曲變形的支撐輥50,但並非限制於此。例如,如第8圖所示般在CD方向之兩端部,分別配置兩個具有寬度窄之外周面150as的輥150a,150a,以這兩個輥來構成一個支撐輥150亦可。換句話說,亦可組合二個輥150a,150a,藉此發揮用於抑制砧輥40向下方彎曲變形的一個支撐輥50a的功能。順帶一提,在此場合中,由於各輥150a之外周面150as係成為抵接於砧輥40的外周面40s之抵接部位,因此完全不具相當於第3A圖之輥枕部55、55的構造,另外,各輥150a、150a,在CD方向上被配置在比切割輥20之各輥枕部25、25更靠中央側。並且,此第8圖的例子中,殼體構件15之一部分的底部15b,換言之,在將殼體構件15之框體15a、15a彼此以下端部連結的底部15b上面,被載置固定有各輥150a、150a之關係上,作為壓接機構之各油壓缸17、17係裝設於切割輥20之各軸承構件12,12與對應之各框體15a之間。
1‧‧‧紙尿褲(吸收性物品)
1a‧‧‧半製品(工件)
1h‧‧‧腿周圍開口部
10‧‧‧切斷裝置
10a‧‧‧切斷裝置
12、13、14‧‧‧軸承構件
15‧‧‧殼體構件
15a‧‧‧框體
15b‧‧‧底部
17‧‧‧油壓缸
20‧‧‧切割輥
20s‧‧‧外周面
21‧‧‧切割刀
22‧‧‧輥筒部
23‧‧‧小徑部
25‧‧‧輥枕部(環狀凸部)
25s‧‧‧周面
40‧‧‧砧輥
40s‧‧‧外周面
40sr‧‧‧承受刀具之部位
42‧‧‧輥筒部
43‧‧‧小徑部
50‧‧‧支撐輥
50s‧‧‧外周面
52‧‧‧輥筒部
53‧‧‧小徑部
55‧‧‧輥枕部(抵接部位、第2環狀凸部)
55s‧‧‧周面(抵接部位)
55 f‧‧‧一部分
60‧‧‧驅動機構
61‧‧‧軸接頭
63‧‧‧驅動傳遞齒輪
101‧‧‧搬運輥
110、110a、110b‧‧‧切斷裝置
150‧‧‧支撐輥
150a‧‧‧輥
150as‧‧‧外周面
Gr‧‧‧輥間隙
A21‧‧‧切割刀區劃範圍
A40‧‧‧範圍
C20、C40、C50‧‧‧旋轉軸
P20、P40‧‧‧中央部
P25、P55‧‧‧中心位置
第1圖係以往之切斷裝置110的概略前視圖。
第2A圖及第2B圖係分別為能夠抑制砧輥40彎曲之以往的切斷裝置110a、110b的概略前視圖。
第3A圖係有關本實施方式之切斷裝置10的概略前視圖,第3B圖係其側視圖。
第4圖係表示切斷裝置10對半製品1a進行衝切情況 的概略俯視圖。
第5圖係支撐輥50之輥枕部55的CD方向設置位置的說明圖。
第6圖係切斷裝置10之右半部擴大圖。
第7圖係切割刀21與輥枕部55之CD方向的位置關係說明圖。
第8圖係有關其他之實施方式之切斷裝置10a的概略前視圖。
1a‧‧‧半製品(工件)
10‧‧‧切斷裝置
12、13、14‧‧‧軸承構件
15‧‧‧殼體構件
15a‧‧‧框體
17‧‧‧油壓缸
20‧‧‧切割輥
20s‧‧‧外周面
21‧‧‧切割刀
22‧‧‧輥筒部
23‧‧‧小徑部
25‧‧‧輥枕部(環狀凸部)
25s‧‧‧周面
40‧‧‧砧輥
40s‧‧‧外周面
42‧‧‧輥筒部
43‧‧‧小徑部
50‧‧‧支撐輥
52‧‧‧輥筒部
53‧‧‧小徑部
55‧‧‧輥枕部(抵接部位、第2環狀凸部)
55s‧‧‧周面(抵接部位)
60‧‧‧驅動機構
61‧‧‧軸接頭
63‧‧‧驅動傳遞用齒輪
Gr‧‧‧輥間隙
A21‧‧‧切割刀區劃範圍
C20、C40、C50‧‧‧旋轉軸
P20、P40‧‧‧中央部
W25、W55‧‧‧輥枕部之寬度

Claims (4)

  1.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係將沿搬運方向搬運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加以切割之切斷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切割輥、砧輥以及支撐輥,該切割輥係繞著旋轉軸旋轉,在外周面突出設有切割刀,該旋轉軸係沿著與前述搬運方向交叉之方向;該砧輥係與前述切割輥連動旋轉,且藉由與前述切割輥之外周面對向配置的外周面承受前述切割刀;該支撐輥係以既定之抵接部位抵接於前述砧輥之外周面來推壓前述砧輥,藉此抑制前述砧輥之彎曲變形,在前述切割輥之外周面中比前述切割刀之位置更靠近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之端部側的位置,分別設有從前述外周面突出來抵接於前述砧輥之外周面的環狀凸部,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係位於沿著前旋轉軸之方向的兩端部,並且在沿著前述旋轉軸之方向上位於比前述環狀凸部更靠近中央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其中,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在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上,未有任何一部分與前述環狀凸部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其中,前述支撐輥之前述抵接部位,係抵接在前述砧輥之外周面中未與前述切割刀對向的部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其中,前述支撐輥係分別在沿著前述旋轉軸方向之兩端部,具有從其外周面突出之第2環狀凸部作為前述抵接部位,前述第2環狀凸部係在沿著前述旋轉軸之方向上,分別配置在前述切割輥之前述切割刀位置和前述切割輥之前述環狀凸部位置之間。
TW101124783A 2011-07-29 2012-07-10 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 TW2013155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7336A JP5806874B2 (ja) 2011-07-29 2011-07-29 吸収性物品のワークのカッ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579A true TW201315579A (zh) 2013-04-16

Family

ID=4762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783A TW201315579A (zh) 2011-07-29 2012-07-10 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06874B2 (zh)
CN (1) CN103596532B (zh)
TW (1) TW201315579A (zh)
WO (1) WO20130185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10510A1 (de) * 2013-09-23 2015-03-26 Rototechnix Sas Vorrichtung zum Rotationsstanzen
JP6520443B2 (ja) * 2014-07-15 2019-05-29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外形カット装置
JP6148418B1 (ja) 2016-02-24 2017-06-14 日本タングステン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カッター用ロールおよびロータリーカッター
JP7171428B2 (ja) * 2018-12-28 2022-11-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14917078B (zh) * 2022-06-09 2023-10-27 晋江海纳机械有限公司 宠物裤切洞系统及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371Y2 (ja) * 1992-03-24 1998-06-11 北野商事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ダイカッタ
JP2001062775A (ja) * 1999-08-26 2001-03-13 Kao Corp ロール式切断装置
JP3629477B2 (ja) * 2002-06-07 2005-03-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袋裁断装置及び該装置のロータリーダイロール
SE527556C2 (sv) * 2004-07-02 2006-04-11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En stödvals för en rotationsknivenhet och en rotationsknivenhet med en dylik stödvals
IT1390737B1 (it) * 2008-07-04 2011-09-23 Gdm Spa Macchin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rticoli assorbenti.
JP5570151B2 (ja) * 2009-07-21 2014-08-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帯状体の裁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6874B2 (ja) 2015-11-10
CN103596532B (zh) 2016-07-06
CN103596532A (zh) 2014-02-19
JP2013027642A (ja) 2013-02-07
WO2013018547A1 (ja)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15579A (zh) 吸收性物品的工件之切斷裝置
CN102361609B (zh) 连接设备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JP5337562B2 (ja) 加工装置、及び、シート部材を加工する方法
US8763669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sheet of absorbent article
CN111267363A (zh) 一种口罩机
KR20110139733A (ko) 흡수성 물품 제조 장치 및 흡수성 물품 제조 방법
TW201540275A (zh) 吸收性物品相關之複數薄片的固定裝置及固定方法
JP2006230438A (ja)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8472161B (zh) 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关联的连续片状物的组合体的方法和装置
EP321929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wearable article
CN102341328A (zh)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传送装置和方法
CN108348359B (zh) 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制造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
EP3290012B1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production method using same
EP3290011B1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production method using same
JP2004187721A (ja) 吸収性物品製造用のシール装置及び切断装置
JP7289791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加工装置
CN212147605U (zh) 一种口罩机
KR20180122604A (ko) 흡수성 위생 용품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0140610A1 (ja)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2120931A1 (ja) 切断装置
JP2002240170A (ja) スリッタナイフ受けロールの摺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