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3271A -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 - Google Patents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3271A
TW201313271A TW101130123A TW101130123A TW201313271A TW 201313271 A TW201313271 A TW 201313271A TW 101130123 A TW101130123 A TW 101130123A TW 101130123 A TW101130123 A TW 101130123A TW 201313271 A TW201313271 A TW 2013132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prone
movement
floor surface
suppor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4313B (zh
Inventor
Toshimasa NAGASAK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masa NAGASAK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masa NAGASAKA filed Critical Toshimasa NAGASAKA
Publication of TW201313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3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3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16Platforms for rocking motion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e.g. axis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platform; Balancing drums; Balancing boar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6/00Exercis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63B1/00 - A63B2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27Specific exercise interfaces
    • A63B21/4037Exercise mats for personal use, with or without hand-grips or foot-grips, e.g. for Yoga or supine floor exerci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63B23/0205Abdomen
    • A63B23/0216Abdomen moving lower limbs with immobilized torso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8/00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 A63B2208/02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posture
    • A63B2208/0242Lying down
    • A63B2208/0252Lying down supi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由於習知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底面為平面,因此整體與地板面接觸而不變。回旋方向的運動或舉起單腳等運動的範圍較窄,不能有效地鍛鍊深層肌肉,尤其是無法進行在俯臥狀態下的回旋運動。第一機體部1係由長方體部分1A和與該長方體部分1A成為一體化的半圓柱部分1B所構成。當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使用本支援器具的情形時,兩側的髂骨前上棘以及恥骨部分係別由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襯墊4、5、8所保護,腹部成為嵌入溝部6內的狀態。如果人在該狀態下要舉起單腳,就會隨著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與地板面的線接觸支持,使半圓柱部分1B欲朝向相反側滾動。為了防止此滾動,而不使身體被從該器具拋出而欲保持身體的結果,可將力量集中在深層肌肉處,使該部分得到鍛鍊。

Description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支援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的器具。
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商品名稱「StretchPole Active」(註冊商標)而在一般販售、習知的在俯臥之狀態下所使用運動支援器具100的立體圖。運動支援器具100整體係由彈性體的橡膠構件所構成,在進行運動時,由於其整個平面部分相對於地板面進行面接觸,因此能夠一邊保持不動狀態,一邊在3點支撐狀態下進行俯臥狀態的運動。亦即,從該運動支援器具100的中央部所突出的第一部分100PA係接觸到在俯臥狀態下進行運動的人身體的恥骨部分。而且,從第一部分100PA以大約45度的角度朝右上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00PB係接觸到身體左側骨盤的突出(左髂骨前上棘)部分。而且,從第一部分100PA以大約45度的角度朝左上方向延伸的第三部分100PC係接觸到身體右側骨盤的突出部分(右髂骨前上棘)。藉由與此等身體的3部位接觸,運動支援器具100係以3點支撐在俯臥狀態下的身體。此時,運動支援器具100的產品優點在於:如上述,其整個平面部分與地板面進行面接觸,使運動者在進行各種運動時,一直處於固定狀態而保持不動。運動者藉由在上述3點支撐的俯臥狀態下,進行舉起手腳的運動,主要能夠加強奔跑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664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09-530044號公報(圖42 段落0187)
圖7的運動支援器具100,由於在進行俯臥狀態下的運動時,始終被固定而處於不動狀態,反而因為骨盤被固定使手腳的動作受到限定,而存在難以使身體進行朝向左右的回旋運動。而且,在運動支援器具100的使用中,存在有不僅難以進行腰的骨盤運動,且使舉起單腳運動或舉單手運動的範圍變窄、動作不順暢而難以進行的問題。
此外,利用運動支援器具100,在進行俯臥狀態下的運動時,亦存在有在左右骨盤的突出(左右髂骨前上棘)部分產生疼痛,且由於該疼痛無法被吸收,因此該疼痛無法在運動中得到緩和的問題。此外,在進行俯臥狀態下的運動時,運動支援器具100因為與地板面進行全面的面接觸而使固定狀態持續。因此,亦存在有由於持續對恥骨部分按壓的狀態,因此與骨盤突出部分的疼痛相比,在恥骨部分會產生相對更強的疼痛,而在恥骨部分會持續產生不適感。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上述一般的2個問題,且使利用運動支援器具100所無法實現的以骨盤為中心的回旋運動成為可 能而完成者,其主要目的在於能夠在運動期間中,使支援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的器具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
本發明的主題所涉及俯臥運動支援器具,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第一機體部,該第一機體部具備有(A)長方體部分和(B)支撐部分,上述長方體部分在與地板面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人的恥骨之第一支點,上述支撐部分係沿著上述第一方向與上述長方體部分的底部成為整體的一體化,且具有上述人在俯臥狀態下進行運動時,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與上述地板面處於線接觸的接觸狀態的最上部;第二機體部,在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內,從作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側面部的一端側部一起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作為上述人的頭側部分的一部分到間隔有既定尺寸的另一部分為止的上述一側面部的第一部分,沿著與包含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地板面平行的面內所包含的第二方向突出;第三機體部,在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內,從作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與上述一側面部相對向的另一側面部的上述一端側部一起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作為上述人的上述頭側部分的一部分到間隔有上述既定尺寸的另一部分為止的上述另一側面部的第二部分,以沿著遠離上述第二機體部的方向且與上述地板面平行的上述面內所包含的第三方向突出;彈性體之第一緩 衝部,其與上述第二機體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人的髂骨右側的髂骨前上棘的第二支點;以及彈性體之第二緩衝部,其與上述第三機體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人的上述髂骨左側的髂骨前上棘的第三支點。
根據本發明的主題,當人用本支援器具進行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的情形時,該人骨盤的腰部分左右的突出部分(即,骨盤髂骨內的左右髂骨前上棘部分)係分別接觸到彈性體之第一緩衝部以及彈性體之第二緩衝部而一起被支撐,該人骨盤的恥骨係由長方體部分所支撐。而且,第一機體部的支撐部分的最上部係與地板面處於線接觸狀態或點接觸狀態中的任一接觸狀態,對應於腰的回旋,該支撐部分係在與地板面保持上述接觸狀態的情況下,左右傾斜而支撐回旋運動(左右回旋運動)。該人腰部以下的下半身即該人的骨盤係由兩緩衝部分別與和骨盤相對應側之髂骨的髂骨前上棘的兩點接觸,以及第一機體部的長方體部分的上表面與骨盤恥骨的一點接觸這3處的支點所支撐。此外,第一機體部係藉由其支撐部分(例如半圓柱部分)的最上部與地板面的線接觸或點接觸中的任一接觸狀態,而由地板面所支撐。如上述在骨盤以3點支撐的俯臥狀態下,若該人進行扭轉腰部的運動時,由於骨盤如上述般由3點所支撐而處於穩定狀態,因此 使人更容易進行較激烈的腰部的回旋運動,而更容易鍛鍊背肌。此情形時,分別施加在骨盤的左右髂骨前上棘的部分到左右腰的突出部分的力,由於分別被第二緩衝部以及第一緩衝部吸收,因此骨盤的左右髂骨前上棘的部分到腰部突出部分的疼痛由各個緩衝部所吸收而大幅減輕疼痛。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的主題,當人上下大幅度活動單手而欲鍛鍊背肌的情形時,或者,當人上下大幅度活動單腳而欲鍛鍊背肌以及腳部肌肉的情形時,本支援器具與習知的器具相反,會從穩定狀態往不穩定狀態移動。這在活動軀幹的動作中也是一樣。這是因為,藉由腳的上下運動等,使得例如由半圓柱部分所構成支撐部分的最上部會大幅度向左右的一方傾斜而無法與地板面保持線接觸狀態或點接觸狀態,使支撐部分向該方向滾出,因此使人在該姿勢下被從本支援器具拋出。為了消除此不穩定狀態而持續運動,人就必須使力集中在位於腹部深處的肌肉即深層肌肉(由橫隔膜、骨盆底肌群、腹橫肌、多裂肌等所構成、位於骨盤到腹腔深部的肌肉群),來強化腹肌的力量,藉此抑制支撐部分的滾動。因此,反過來利用支撐部分欲滾動之本支援器具的不穩定狀態,可使人很容易地鍛鍊一般難以鍛鍊到的腹部深層肌肉。這正可消除在穩定狀態下進行俯臥狀態下的運動這一固有觀念,使人能夠利用基於反向之構思所創作的本支援器具,藉此鍛鍊深層肌肉。
而且,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主題,藉由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配設在人腳側的長方體部分之另一端部側部分的上表面而成為髂骨的恥骨的第一支點之第三緩衝部的吸收作用,相較於習知產品,能夠大幅度減輕由來自身體的按壓而施加在恥骨部分的疼痛。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各種具體例的效果/優點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以下,稱為“本支援器具”)的結構的立體圖。而且,圖2是將本支援器具靜止配置在地板面9上的情形時,從人的腳側觀察正前面時,相對於圖1的前視圖。圖3是從圖1的本支援器具的右側觀察本支援器具時的側視圖。此外,圖4是從正上方觀察圖1的本支援器具時的俯視圖。
另外,在圖2、圖3以及圖4中,雖然以影線描繪後述的各個襯墊4、5,但這些影線是為了便於理解結構而畫的,並非表示剖面的影線。
如這些圖式所示,第一機體部1的中心軸CA係沿著平行於地板面9的第一方向D1延伸。而且,第一機體部1具備有:(A)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的長方體部分1A、和(B)第一 方向D1的縱剖面形狀為半圓形的半圓柱部分1B。此處,半圓柱部分1B係沿著第一方向D1,與整個長方體部分1A的底部1AB成為一體化。例如,圖1所示的本支援器具的情形,長方體部分1A和半圓柱部分1B係由一個構件完全一體化所製作。在此情形時,用虛線所描繪的長方體部分1A的底部1AB是為了便於記載而抽象地識別的部分。但是,可利用分別製作長方體部分1A和半圓柱部分1B後,再將兩部分1A、1B重疊而黏接(此狀態亦稱為「一體化」),來構成第一機體部1。而且,本支援器具,當人(以下稱為「運動者」)在俯臥狀態下且如後述般由本支援器具對骨盤進行3點支撐的狀態下進行運動時,在靜止狀態中,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係沿著第一方向D1,與地板面9處於線接觸狀態。第一機體部1,例如由塑膠所構成。另外,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係相當於半圓中間部。
而且,第二機體部2,在第一機體部1的長方體部分1A內,從一側面部1ASA的第一部分1ASAA,沿著與第一方向D1正交且平行於地板面9的第二方向D2朝向右側方向D2(+)突出。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第二機體部2具有傾斜狀的底部,但這不過是一個例子,該第二機體部2的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形狀。關於此點,後述第三機體部3的形狀也相同。此處,所謂長方體部分1A的一側面部1ASA的第一部分1ASAA,是指從一側面部1ASA的一部分 沿著第一方向D1到間隔既定尺寸L4(參照圖4)的另一部分為止的部分。此外,所謂一側面部1ASA的一部分,是指在俯臥狀態的運動中,第一機體部1或長方體部分1A的、靠近位於運動者的頭側的一端部1AE的部分。而且,第一襯墊4係全面地配設在第二機體部2的上表面2US上。當然,第一襯墊4,只要在其第一方向上的長度實現具有既定尺寸L4的側面4SS,就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將其局部地配設在上表面2US上。此第一襯墊4(即第一緩衝部)係由可吸收從運動者的骨盤髂骨的右側部分施加在該第一襯墊4上的按壓的彈性體(例如,胺甲酸乙酯或橡膠)所構成。
而且,第三機體部3,在第一機體部1的長方體部分1A內,從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D2上與一側面部1ASA相對向的另一側面部1ASB的第二部分,朝遠離第二機體部2的方向,沿著第二方向D2突出。此處,所謂另一側面部1ASB的第二部分,是指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從作為第一機體部1或長方體部分1A的、位於運動者頭側的一端側部1AE的一部分沿著第一方向D1到間隔有上述既定尺寸L4(參照圖4)的另一部分為止的部分。而且,第二襯墊5(即第二緩衝部)係全面地配設在第三機體部3的上表面3US上。當然,第二襯墊5,只要在其第一方向上的長度實現具有既定尺寸L4的側面5SS,就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將其局部地配設在上表面3US上。此第二襯墊5也與第一 襯墊4一樣地,由可吸收施加在第二襯墊5上的按壓的彈性體(例如,胺甲酸乙酯或橡膠)所構成。
而且,應特別強調的是:溝部6係以夾在兩襯墊4、5彼此相對向的側面4SS、5SS之間的方式所設置。亦即,溝部6係由第一襯墊4的面向第二襯墊5側的側面4SS、第二襯墊5的面向第一襯墊4側的側面5SS、以及夾在第一襯墊4的側面4SS及第二襯墊5的側面5SS之間的第一機體部1的長方體部分1A之上表面1AUS的露出部1ES所構成。此溝部6的存在意義會在後述之本支援器具的使用方法的記載中進一步明朗化。概略而言,溝部6是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由本支援器具對身體的骨盤以3點支撐之人的腹部所嵌入的部分,具有藉由該腹部的嵌合狀態,能夠使人較容易出力用在腹部的深層肌肉上。
另外,圖3所示的元件符號1EA、1EB分別是第一機體部1的第一方向D1的一端部(頭側部分)以及另一端部(腳側部分)。而且,圖1所示的元件符號1AE、1AEE分別是長方體部分1A的第一方向D1的一端部(頭側部分)及另一端部(腳側部分)。
而且,如圖2及圖3所示,第一機體部1的長方體部分1A具備有階梯部7。此階梯部7是在長方體部分1A的上表面1AUS內,將露出部1ES以外的部分1NES配設在較露出部1ES的位置更低的位置的部分。而且,本例作為一個例 子係將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可吸收施加在恥骨上的按壓的彈性體(由橡膠或胺甲酸乙酯等所構成)的第三襯墊(即第三緩衝部)8,全面地配設在長方體部分1A的上表面1AUS內的露出部1ES以外的部分1NES上。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圖4所示的長度L1、L2、L3的尺寸關係係設定為L1=L2=L3,但當然也可以設定為與此尺寸關係不同的尺寸。
而且,圖1所示的第一機體部1的長方體部分1A、第二機體部2以及第三機體部3也可分別由例如如鋁般、彈性變形較金等相對較大的金屬所構成。在此情形時,在各個金屬製的長方體部分1A、第二機體部2以及第三機體部3各自的上表面1AUS、2US、3US上分別配設第三襯墊8、第一襯墊4、第二襯墊5。此處,將金屬製的第二機體部2和成為「第一緩衝部」的第一襯墊4的結合狀態亦定義為「兩構件2、4的一體化狀態」。而且,將金屬製的第三機體部3和成為「第二緩衝部」的第二襯墊5的結合狀態亦定義為「兩構件3、5的一體化狀態」。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使用〉
以下,一邊適當地參照圖1~圖4的各個圖式,一邊記載利用本支援器具的俯臥狀態下的運動。
首先,如圖2所示,運動者將具備圖1的結構的本支援器具配置為將整個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與地板面9進 行線接觸。在此情形時,第一機體部1的一端部1EA(圖3)係配置在運動者的頭側,第一機體部1的另一端部1EB(圖3)係配置在運動者的腳側。
在此狀態下,運動者使其身體成為俯臥狀態。一邊保持該俯臥狀態,運動者一邊使其身體右側腰部分的前面部分即骨盤的髂骨右側的髂骨前上棘與第一襯墊4的上表面4US面接觸。同樣,運動者使其身體左側腰部分的前面部分即骨盤的髂骨左側的髂骨前上棘與第二襯墊5的上表面5US面接觸。此外,運動者調整下半身,以使其身體骨盤的恥骨部分接觸到第三襯墊8的上表面8US。在此情形時,運動者處於由距離從其兩肘關節較遠的前腕部分、距離從其兩膝蓋關節較遠的小腿部分、和本支援器具來支撐自己體重的狀態。
而且,在此狀態下,運動者身體的骨盤以及其附近部分透過由該身體左右的腰部分前面分別與第二襯墊5及第一襯墊4之間面接觸的第三支點及第二支點,而由本支援器具以2點所支撐。此外,運動者的身體骨盤的恥骨部分的前面也由同構件與本支援器具的第三襯墊8之間面接觸的第一支點所支撐。其結果,運動者身體的骨盤係由本支援器具以3點所支撐。
此外,本支援器具的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係處於沿著第一方向D1與地板面9線接觸的狀態(參照圖2及圖3)。因此,在運動者的身體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本支援器 具係相對於其左右方向AR(參照圖2)處於易搖動的不穩定狀態。此朝左右方向AR的「不穩定狀態」與上述骨盤的3點支撐相互作用係成為本支援器具的最大特徵,在本支援器具中係刻意做出該不穩定狀態。
而且,在此3點支撐狀態下,作為身體處於俯臥狀態自然的結果,運動者的腹部部分係處於嵌入本支援器具的溝部6內的狀態。此腹部的嵌合,亦並不僅是為了2點支撐而配設第一及第二襯墊4、5,而也是在使用與上述本支援器具的不穩定狀態相結合的本支援器具上的一個特徵。
(1)在上述姿勢下,運動者係以其骨盤為中心,對使腰部分左右方向AR,能夠相較於習知產品(參照圖5)更自如且更大幅度地擺動。在此情形時,在靜止狀態下,本支援器具和地板面9的支撐是藉由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與地板面9之間的線接觸狀態所實現。而且,對應於以上述運動者的骨盤為中心而左右擺動腰部分的運動,能夠在不穩定狀態下一邊保持地板面9和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及同構件1BT的在半圓形之左右方向的附近表面的線接觸狀態,一邊使半圓柱部分1B在左右方向AR上可動(參照圖2)。因此,運動者能夠根據其意圖,藉由以骨盤為中心使腰部分繞圈擺動運動(回旋方向)可進行各式各樣的運動,從而能夠鍛鍊背肌力量。這點是在運動中,使平坦部與地板面全面進行面接觸,且在左右方向上不動的習知產品(圖5)所無法實 現。這點對於在不穩定狀態下使處於俯臥狀態的身體骨盤由3點所支撐的本支援器具中,藉由使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和同部1BT的在半圓形之左右方向的附近表面,一邊保持與沿著第一方向D1的地板面9的線接觸狀態的不穩定狀態,一邊自在地在左右方向AR上可動的本支援器具的可動性,而首次得以實現。
此外,在以此骨盤為中心朝左右自如地擺動的腰部運動中,運動者能夠在整體上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集中於該運動。亦即,1)由於骨盤腰部分右側的突出部分(髂骨右側的髂骨稜部分)抵接到第一襯墊4的上表面4US,因此施加在該腰部分右側的突出部分上的按壓可由第一襯墊4所吸收。其結果,與僅由橡膠構成的習知產品(參照圖5)相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運動者所感覺到的腰部分右側的突出部分之疼痛,可藉由第一襯墊4大幅度地減輕。2)同樣地,由於骨盤腰部分左側的突出部分(髂骨左側的髂骨稜部分)抵接到第二襯墊5的上表面5US,因此施加在該腰部分左側的突出部分上的按壓亦可由第二襯墊5有效地吸收。相較於習知產品,運動中的腰部分左側的突出部分之疼痛,亦可藉由第二襯墊5大幅度地減輕。3)此外,能夠將使用習知產品(參照圖5)時在恥骨所產生的最大疼痛大幅度地減輕。亦即,由於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骨盤的恥骨部分始終抵接到本支援器具的第三襯墊8的上表面8US,因此無論性別 如何,由於運動中施加在該恥骨部分的按壓可由第三襯墊8確實地吸收,因此能夠大幅度減輕產生在該恥骨部分的疼痛。所以,運動者在該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可幾乎不用在意使用習知產品(參照圖5)時在恥骨部分感覺到的疼痛所帶來的不適感,而能夠集中於上述朝向左右方向AR的回旋運動,從而進行自己想做的運動。
(2)而且,使用本支援器具的、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的第二效果係例如能夠直接地且有效地鍛鍊在腹部肌肉運動等一般的運動中無法獲得效果的腹部正下方的深層肌肉。能夠直接鍛鍊此深層肌肉的效果,其根據在於,在俯臥狀態下且身體以3點所支撐的運動中,對於在本支援器具的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半圓柱部分1B,刻意將結構設計為可實現朝左右方向AR(參照圖2)的不穩定狀態。本支援器具結構上的特徵在於:依據排除將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的器具須始終保持為固定狀態的固有觀念或想法之反向的構思。以下,作為本支援器具的使用方法,針對在身體的俯臥狀態下且骨盤為3點支撐狀態的運動中,刻意實現使本支援器具朝左右方向AR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例如,在運動者大幅度地舉起其右腕而欲鍛鍊背肌時,由於身體的重心偏向左側,因此身體左側的腰部分(髂骨的左側部分)會重重地壓在第二襯墊5的上表面5US側。所以,本支援器具藉由向左側方向大幅度地傾斜,而無法利用半圓 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與地板面9的線接觸狀態下的支點來支撐第一機體部1。其結果,半圓柱部分1B與地板面9的支點會朝向左側大幅度地移動,使半圓柱部分1B朝向左側方向滾出。同樣地,在運動者大幅度舉起其右腳使身體向後彎曲而欲鍛鍊背肌的情形時,身體的重心會從中央部偏向左側,結果會使本支援器具藉由朝向左側方向大幅度地傾斜,而無法利用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與地板面9的線接觸狀態下的支點來支撐第一機體部1。其結果,使半圓柱部分1B朝向左側方向滾出。藉由半圓柱部分1B朝向此左側方向的滾出動作,而使運動者從本支援器具朝左側拋出。因此第一機體部1的不穩定狀態所引起的半圓柱部分1B的滾出動作,無論是在大幅度地舉起相反側的手腕或相反側的腳時,或是在活動軀幹的動作中時,均同樣會產生。不過,在相反側的手腕等的動作時,半圓柱部分1B的滾出動作會朝向右側方向發生,運動者會從本支援器具朝向右側方向拋出。
於是,在俯臥狀態下,藉由本支援器具對骨盤進行3點支撐的運動者,會防止身體朝此左右中的一個方向拋出的狀態而繼續進行為了鍛鍊背肌用的運動。因此,運動者只要將力集中在嵌入溝部6內而被固定的腹部的深層肌肉上,阻止將要滾出的半圓柱部分1B的滾動動作,以維持半圓柱部分1B的最上部1BT與地板面9的線接觸狀態的方式保持原來的 狀態即可。藉由持續將力集中在此俯臥狀態下的深層肌肉上的動作,運動者就能夠在進行鍛鍊背肌力量的舉腳等動作時,同時鍛鍊深層肌肉。此效果可說是本支援器具的最大優點,其係藉由使對俯臥狀態下的身體骨盤進行3點支撐的本支援器具刻意地相對於第一方向D1在左右方向上成為不穩定狀態所達成。
〈彙整本支援器具在結構上的特徵〉
本支援器在具結構上的特徵主要可整理為以下3點。亦即,1)對髂骨前上棘以及恥骨進行3點支撐、2)第一機體部的支撐部分(例如半圓柱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不穩定(左右方向:不穩定性=可動性)、以及3)明確地設置有第1至第3緩衝部(例如由襯墊所構成)。
〈上述特徵1)的存在意義〉
可引出骨盤結構的穩定性。在此姿勢下的3點支撐,可帶動薦骨的緊縮運動。而這可引出骨盤結構的穩定性。此效能可引出骨盤的負荷傳達性,使站著進行運動時,可使得將腳的力量傳遞到手的運動(高爾夫球或網球等)的效果得到提升。
〈上述特徵2)的存在意義〉
i)半圓柱狀等支撐部分做出本支援器具朝向左右方向的不穩定狀態,而利用身體欲使不穩定成為穩定時的反應、 ii)使身體的歪斜或運動方式的偏頗明顯化(運動者雖然能夠舉起右腳,但一舉起左腳時就會跌倒等)、iii)創造出新的運動,即,可創造出以習知產品所無法實現的運動,該運動係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一邊保持骨盤結構的穩定性,一邊讓身體向左右回旋。
〈上述特徵3)的存在意義〉
習知產品在恥骨所產生的疼痛,可藉由本支援器具而得到緩和。此作用的實現係由於半圓柱形狀等支撐部的存在而使本支援器具本身成為不穩定物,以及來自地板的反作用力的分散之效果的相互作用而成為可能。
由上述特徵能夠獲得以下所列舉的效能。即,1)存在於骨盤至腹腔中的深層肌肉的活性化(促進骨盤功能的穩定性)、2)藉由促進薦骨的緊縮運動來促進骨盤結構的穩定性、3)腿後肌、臀大肌、背肌等存在於身體後面的肌肉群的活性化、4)藉由回旋運動使臀部、腰部、背部之肌肉等肌肉群緩和與拉伸。
藉由提升上述身體機能,能夠期待以下的運動效果。即,
1)可提高高爾夫球、網球、棒球等回旋運動所需的運動能力、
2)可提高走路、站立等基本動作能力、
3)藉由促進腿肌、臀大肌、背肌和腰部肌肉群的緩和,可使大腿部到臀部及背部進行塑身。
4)可應用於腰痛症等的復健中。
(變形例1)
本支援器具的階梯部7也可不設置在長方體部分1A上,亦可僅使長方體部分1A的上表面成為平坦部,而不設置第三襯墊8。在此情形時,雖然運動者骨盤的恥骨部分的疼痛無法得到舒緩,但能夠鍛鍊腹部的深層肌肉。
(變形例2)
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彈性體之第一襯墊4雖然配設在第二機體部2的上表面2US上,但也可以代替第一襯墊4而配設,例如,也可將由橡膠或胺甲酸乙酯所構成的緩衝體構成為由構成相同構件(例如,橡膠或胺甲酸乙酯)的緩衝體與第二機體部2成為一體化。在本發明中,將第一實施例的第一襯墊4以及本變形例之中代替第一襯墊4的緩衝體,均定義為「與第二機體部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運動者的髂骨右側的髂骨前上棘之第二支點的彈性體之第一緩衝部」。
同樣地,彈性體之第二襯墊5雖然配設在第三機體部3的上表面3US,但也可以代替第二襯墊5而配設,例如,也可將由橡膠或胺甲酸乙酯所構成的緩衝體構成為由構成相同構件(例如,橡膠或胺甲酸乙酯)的緩衝體與第三機體部3 成為一體化。在本發明中,將第一實施例的第二襯墊5以及本變形例之中代替第二襯墊5的緩衝體,均定義為「與第三機體部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運動者的髂骨左側的髂骨前上棘之第三支點的彈性體之第二緩衝部」。
(變形例3)
也可以用半圓球部分來代替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圖1的第一機體部1的半圓柱部分1B(參照為側視圖的圖5)。於此情形時,當使用本支援器具進行俯臥狀態下的運動的情形時,同構件的最上部1BT係與地板面9進行點接觸。即便在此情形時,第一機體部1的半圓球部分係相對於左右方向(第二方向D2(+)以及D2(-))處於不穩定狀態,本支援器具具備有朝向左右回旋方向的可動性(不穩定性=可動性)。
或者,也可以將圖1的第一機體部1的半圓柱部分1B置換為在第一方向D1上的縱剖面形狀為三角形的三稜錐部分(參照為前視圖的圖6)。於此時,當進行俯臥狀態下的運動時,三稜錐部分的最上部1BT係成為與地板面9進行線接觸的狀態。同樣地,第一機體部1的三稜錐部分係相對於左右方向(第二方向D2(+)以及D2(-))處於不穩定狀態,本支援器具具備有朝左右回旋方向的可動性(不穩定性=可動性)。另外,「三稜錐部分」亦可稱為「三稜柱」。
(變形例4)
在第一實施形態中,第二方向D2係與第一方向D1正交 之包含於地板面9的方向,當從上方觀察本支援器具的情形時,如圖4所示,本支援器具具有T字形結構。也可以代替此結構,以使俯視圖中本支援器具的結構成為分歧成3叉狀態的結構,典型地說,例如成為Y字形結構的方式,來配置第二機體部2及第二機體部3,即,可使相對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即第二方向D2(-))的延伸方向進行變形。於此情形時,第二方向D2一邊在與第一方向D1之間以90度之外的交叉角度進行交叉,一邊成為朝平行於地板面9的面內延伸的方向。第二機體部2係朝向此第二方向延伸。同樣地,第三機體部3係沿著與第二方向線對稱,或者,沿著使第三機體部3遠離第二機體部2的方向在同一面內延伸的第三方向延伸。在本變形例中,亦可獲得如第一實施形態所記載的效果。在此變形例的情形時,本支援器具係成為不存在對運動者腹部的支撐部分的結構。
在本變形例中,亦可獲得在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記載的作用/效果。
(變形例5)
也可以代替第一實施形態所記載的3點支撐,而在整體(total)上支撐骨盤以及腹部。於此情形時,本支援器具具備有(1)對骨盤的髂骨前上棘以及恥骨進行3點支撐且對骨盤以及下腹部周圍的部位進行支撐的支撐部、和(2)與上述支 撐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與地板面處於線接觸或點接觸的任一接觸狀態、而朝身體的左右回旋方向可動的不穩定部分。
(附記)
以上,雖然對本發明的實施例已進行詳細說明,但上述說明僅例示出可適用本發明的形態,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即,只要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內,可對上述形態進行各種修改以及/或者變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適用於在住宅內或健身房或運動俱樂部等之中,用以進行由3點支撐俯臥狀態下的運動的運動支援器具。
1‧‧‧第一機體部
1A‧‧‧長方體部分
1AB‧‧‧長方體部分的底部
1AE‧‧‧長方體部分的一端部(頭側部分)
1AEE‧‧‧長方體部分的另一端部(腳側部分)
1ASA‧‧‧長方體部分的一側面部
1ASB‧‧‧長方體部分的另一側面部
1ASAA‧‧‧長方體部分的一側面部的第一部分
1AUS‧‧‧長方體部分的上表面
1B‧‧‧半圓柱部分
1BT‧‧‧半圓柱部分的最上部
1EA‧‧‧第一機體部的一端部(頭側部分)
1EB‧‧‧第一機體部的另一端部(腳側部分)
1ES‧‧‧長方體部分上表面的露出部
1NES‧‧‧長方體部分上表面的露出部分以外的部分
2‧‧‧第二機體部
2US‧‧‧第二機體部的上表面
3‧‧‧第三機體部
3US‧‧‧第三機體部的上表面
4‧‧‧彈性體之第一襯墊
4US‧‧‧第一襯墊的上表面
5‧‧‧彈性體之第二襯墊
5US‧‧‧第二襯墊的上表面
4SS‧‧‧第一襯墊之面向第二襯墊側的側面
5SS‧‧‧第二襯墊之面向第一襯墊側的側面
6‧‧‧溝部
7‧‧‧階梯部
8‧‧‧彈性體之第三襯墊(第三緩衝部)
8US‧‧‧第三襯墊的上表面
9‧‧‧地板面
100‧‧‧運動支援器具
100PA‧‧‧第一部分
100PB‧‧‧第二部分
100PC‧‧‧第三部分
AR‧‧‧左右方向
CA‧‧‧中心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4‧‧‧長度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前視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側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其它變形例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習知技術的俯臥運動支援器具的結構的立體圖。
1‧‧‧第一機體部
1A‧‧‧長方體部分
1AB‧‧‧長方體部分的底部
1AE‧‧‧長方體部分的一端側部
1AEE‧‧‧長方體部分的另一端部(腳側部分)
1ASA‧‧‧長方體部分的一側面部
1ASAA‧‧‧長方體部分的一側面部的第一部分
1ASB‧‧‧長方體部分的另一側面部
1AUS‧‧‧長方體部分的上表面
1B‧‧‧半圓柱部分
1BT‧‧‧半圓柱部分的最上部
1ES‧‧‧長方體部分上表面的露出部
1NES‧‧‧長方體部分上表面的露出部分以外的部分
2‧‧‧第二機體部
2US‧‧‧第二機體部的上表面
3‧‧‧第三機體部
3US‧‧‧第三機體部的上表面
4‧‧‧彈性體之第一襯墊
4SS‧‧‧第一襯墊之面向第二襯墊側的側面
4US‧‧‧第一襯墊的上表面
5‧‧‧彈性體之第二襯墊
5SS‧‧‧第二襯墊之面向第一襯墊側的側面
5US‧‧‧第二襯墊的上表面
6‧‧‧溝部
7‧‧‧階梯部
8‧‧‧彈性體之第三襯墊(第三緩衝部)
8US‧‧‧第三襯墊的上表面
CA‧‧‧中心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3)

  1. 一種俯臥運動支援器具,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第一機體部,該第一機體部具備有(A)長方體部分和(B)支撐部分,上述長方體部分在與地板面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人的恥骨之第一支點,上述支撐部分係沿著上述第一方向與上述長方體部分的底部成為整體的一體化,且具有上述人在俯臥狀態下進行運動時,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與上述地板面處於線接觸的接觸狀態的最上部;第二機體部,在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內,從作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側面部的一端側部一起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作為上述人的頭側部分的一部分到間隔有既定尺寸的另一部分為止的上述一側面部的第一部分,沿著與包含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地板面平行的面內所包含的第二方向突出;第三機體部,在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內,從作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與上述一側面部相對向的另一側面部的上述一端側部一起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作為上述人的上述頭側部分的一部分到間隔有上述既定尺寸的另一部分為止的上述另一側面部的第二部分,以沿著遠離上述第二機體部的方向且與上述地板面平行的上述面內所包含的第三方向突出; 彈性體之第一緩衝部,其與上述第二機體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人的髂骨右側的髂骨前上棘的第二支點;以及彈性體之第二緩衝部,其與上述第三機體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人的上述髂骨左側的髂骨前上棘的第三支點。
  2. 一種俯臥運動支援器具,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第一機體部,該第一機體部具備有(A)長方體部分和(B)支撐部分,上述長方體部分在與地板面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人的恥骨之第一支點,上述支撐部分係沿著上述第一方向與上述長方體部分的底部成為整體的一體化,且具有上述人在俯臥狀態下進行運動時,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與上述地板面處於線接觸或點接觸的任一接觸狀態的最上部;第二機體部,在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內,從作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側面部的一端側部一起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作為上述人的頭側部分的一部分到間隔有既定尺寸的另一部分為止的上述一側面部的第一部分,沿著與包含上述第一方向的上述地板面平行的面內所包含的第二方向突出;第三機體部,在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內,從作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與上述一側面部相對向的另 一側面部的上述一端側部一起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作為上述人的上述頭側部分的一部分到間隔有上述既定尺寸的另一部分為止的上述另一側面部的第二部分,以沿著遠離上述第二機體部的方向且與上述地板面平行的上述面內所包含的第三方向突出;彈性體之第一緩衝部,其與上述第二機體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人的髂骨右側的髂骨前上棘的第二支點;以及彈性體之第二緩衝部,其與上述第三機體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人的上述髂骨左側的髂骨前上棘的第三支點;上述第一機體部的上述長方體部分在上述長方體部分的上述上表面內具備有階梯部,上述俯臥運動支援器具進一步具備有:第三彈性緩衝部,其配設在上述長方體部分的上述上表面內、較上述階梯部相對較低的部分上,且在俯臥狀態下的運動中成為上述第一支點。
  3. 一種俯臥運動支援器具,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支撐部,其具有以3點支撐骨盤的髂骨前上棘以及恥骨且支撐上述骨盤以及下腹部周圍的部位的各個彈性體的第一至第三緩衝部;以及不穩定部分,其與上述支撐部成為一體化且在俯臥狀態下 的運動中與地板面處於線接觸或點接觸的任一接觸狀態,朝身體左右的回旋方向可動。
TW101130123A 2011-08-23 2012-08-20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 TW2013132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1351A JP4908653B1 (ja) 2011-08-23 2011-08-23 うつ伏せエクササイズ支援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3271A true TW201313271A (zh) 2013-04-01
TWI554313B TWI554313B (zh) 2016-10-21

Family

ID=4617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123A TW201313271A (zh) 2011-08-23 2012-08-20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9468B2 (zh)
JP (1) JP4908653B1 (zh)
TW (1) TW201313271A (zh)
WO (1) WO20130277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86501A (ko) * 2014-11-14 2017-07-26 유창준 폼롤러트랙과 신축성장치
JP3197160U (ja) * 2015-02-10 2015-04-23 株式会社Balance up 健康器具
IT201700097069A1 (it) * 2017-08-29 2019-03-01 Damanti Carmelo Sistema per la rieducazione posturale
JP6977951B2 (ja) * 2017-12-18 2021-12-08 紳一郎 中川 健康器具、及び、健康器具の使用方法
US10960260B1 (en) * 2018-11-16 2021-03-30 Kurt Weber Wedge shaped fitness accessory
US20240058642A1 (en) * 2022-08-16 2024-02-22 Lisa Tatham Flynn Ergonomic yoga/exercise blo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7820A (en) * 1975-11-24 1976-07-06 Harper James T Ambulatory rocking device
JPS6368344U (zh) * 1986-10-22 1988-05-09
JPH0387363U (zh) * 1989-12-21 1991-09-05
JPH03102644U (zh) * 1990-02-09 1991-10-25
US5713037A (en) * 1990-11-13 1998-0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lide bus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for SIMD/MIMD array processor
US5611765A (en) * 1994-03-21 1997-03-18 Koch, Jr.; Frederick W. Exercise device
US5702333A (en) * 1995-03-29 1997-12-30 Waldron; David W. Method of safely stre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lumbar spine and lumbar muscles
FR2733430B1 (fr) * 1995-04-27 1997-07-18 Caruana Patrick Antoine Retroverseur pelvien
US5641197A (en) * 1995-09-05 1997-06-24 Springmann; Lloyd G. Collapsible sports chair
JPH09117348A (ja) * 1995-10-26 1997-05-06 Noboru Kaizuka 背筋当マット
JPH09135921A (ja) * 1995-11-16 1997-05-27 Nihonkai Service:Kk 身体の運動補助具
JP2000210365A (ja) * 1999-01-20 2000-08-02 Keisaku Arashiro 腰健康具
US6324710B1 (en) * 2000-04-14 2001-12-04 Arthur S. Hernandez Prone support apparatus for spinal procedures
NO315933B1 (no) * 2000-12-22 2003-11-17 Flexiped As Treningsapparat med ubalanse for å opptrene en persons muskulatur
JP2003225326A (ja) * 2002-02-01 2003-08-12 Matsuya Creative Research Center リハビリ装置
JP2005137567A (ja) * 2003-11-06 2005-06-02 Kazuhiko Nagata 運動用具
JP3102644U (ja) * 2003-12-03 2004-07-15 恵司 松原 腰の運動の補助具
FR2878752A1 (fr) * 2004-12-03 2006-06-09 Stephane Christian Rene Mery Appareil de gymnastique comportant un plateau
WO2007112117A2 (en) 2006-03-24 2007-10-04 Sue Hitzman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moting health
US7537555B2 (en) * 2006-06-22 2009-05-26 Soletski Michael M One-piece, lightweight extremity exercise device
ES2363726T3 (es) * 2007-08-09 2011-08-12 Hybridion B.V. Dispositivo para realizar ejercicios.
TW200936119A (en) * 2007-10-26 2009-09-01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Exercise assisting apparatus
CA2665639A1 (en) * 2008-05-07 2009-11-07 Jeffrey T. Ander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effectiveness of abdominal exercises
JP3166427U (ja) 2010-12-21 2011-03-03 維徳 何 起き上がり運動用器具
US8632443B2 (en) * 2010-12-24 2014-01-21 Martina E. Hauptmann Therapeutic-exercise pillow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20214653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Elaine Tsou Yoga block
TWM416480U (en) * 2011-07-25 2011-11-21 Shin-Chiang Lu Yoga brick structure
US20130053228A1 (en) * 2011-08-22 2013-02-28 Td Innovations, Llc Unstable Platfor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08653B1 (ja) 2012-04-04
WO2013027703A1 (ja) 2013-02-28
US9539468B2 (en) 2017-01-10
TWI554313B (zh) 2016-10-21
US20140206511A1 (en) 2014-07-24
JP2013042843A (ja) 2013-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8780U (ja) ヨガブロック
TW201313271A (zh) 俯臥運動支援器具
JP2008194469A (ja) 運動装置
JP6455839B2 (ja) 手指装着具
JP4870851B1 (ja) 運動補助具
CN201959482U (zh) 一种便携式骨盆内肌群训练器
CN210057292U (zh)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JP3179684U (ja) スクワット用運動用具
CN203264168U (zh) 一种躺姿健身自行车
CN106563251A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健身器
CN201543168U (zh) 多功能健身器
KR200483997Y1 (ko) 짐볼
CN204501510U (zh) 踝关节康复训练器
CN201899676U (zh) 四辐式健身器
CN203647963U (zh) 可调踝关节康复训练器
CN216366518U (zh) 脚趾足弓训练器
JP3208728U (ja) 健康ボール器具
CN218457864U (zh) 一种多功能抗疲劳地垫
CN202459225U (zh) 长期卧床病人背部按摩固定带
CN201978024U (zh) 一种骨伤病人用康复理疗绑带
JP3203257U (ja) ボール式健康用具
TWI302844B (zh)
KR200349879Y1 (ko) 복부와 허리를 위한 운동 기구
CN202446728U (zh) 一种新型踏步机
CN206965005U (zh) 按摩保健健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