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2038A - 光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2038A
TW201312038A TW101126565A TW101126565A TW201312038A TW 201312038 A TW201312038 A TW 201312038A TW 101126565 A TW101126565 A TW 101126565A TW 101126565 A TW101126565 A TW 101126565A TW 201312038 A TW201312038 A TW 2013120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urface
substrate
source device
light sourc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tsuyuki Hatanaka
Hideaki Iwadate
Nozomu Kajiwara
Original Assignee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1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2038A/zh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可有效率地將發光元件之發光聚光於既定之焦點之光源裝置。其解決手段為一種利用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反射各LED 5之發光而照射之LED光源裝置1,其具備:反射體22,其具有圓筒面21;以及複數個LED 5,其係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排列於圓筒面21之底部21C;圓筒面21係設為在照射方向上具有焦點Y之形狀,且該LED光源裝置1具備有棒狀透鏡25,其係延伸為覆蓋LED 5之各者,將LED 5之直射成份5B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

Description

光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複數個例如LE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等發光元件排列成列狀而成之光源裝置。
習知有一種LED光源裝置,其具備圓筒面(柱面)之反射體、以及沿此圓筒面之延伸方向排列於圓筒面底部的複數個作為發光元件之一例之LED,且利用反射體之圓筒面反射各LED之發光而獲得線狀照射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186674號公報
然而,在將線狀之照射光聚光之情況下,可改變反射體之圓筒面之形狀而聚光於既定之焦點。不過,LED之放射光中含有不照射圓筒面而擴散之直射成份,若僅改變圓筒面之形狀,並無法將LED之直射成份聚光於圓筒面之焦點,使LED之直射成份之能量成為浪費。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消除上述習知技術所具有之問題,有效率地將發光元件之發光聚光於既定焦點之光源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光源裝置,其具備:反射體,其具有圓筒面;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其係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排列於上述圓筒面之底部;並利用上述反射體之圓筒面反射各發光元件之發光而照射,其特徵在於,上述圓筒面係設為在照射方向上具有焦點之形狀,且該光源裝置具備有棒狀透鏡,其係延伸為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各者,將上述發光元件之直射成份聚光於上述圓筒面之焦點。
又,本發明係如上述光源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緣部所插入而固定於上述反射體之圓筒面兩側面之平板的單面,形成上述棒狀透鏡。
又,本發明係如上述光源裝置,其特徵在於,結合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分割為二所成之一體及另一體構成上述反射體,於上述一體及上述另一體個別之圓筒面,形成可插入上述平板之緣部之凹部。
又,本發明係如上述光源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於表面設置上述發光元件之基板、以及直接密接地螺固於此基板背面之冷卻模組,上述冷卻模組係於上述基板之背面側形成風路,且於該風路之外側,在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冷卻模組之螺絲之內側,形成包圍上述風路之溝槽,並於上述溝槽中設置襯墊。
又,本發明係如上述光源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反射體 係支持於方形支持體,具備結合上述方形支持體與上述基板之L形托架,上述L形托架係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延伸,藉由上述L形托架將上述基板自上方壓抵於上述冷卻模組。
根據本發明,在具備有圓筒面之反射體、以及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排列於上述圓筒面底部的複數個發光元件,並利用上述反射體之圓筒面反射各發光元件之發光而照射的光源裝置中,由於上述圓筒面係設為在照射方向上具有焦點Y之形狀,且該光源裝置具備有棒狀透鏡,其係延伸為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各者,將上述發光元件之直射成份聚光於上述圓筒面之焦點,因此可將各發光元件之發光聚光於圓筒面之焦點,並且可藉由棒狀透鏡將各發光元件之直射成份聚光於上述圓筒面之焦點,既不會浪費發光元件之直射成份之能量,亦可聚光於焦點上。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圖1係表示適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LED光源裝置1之俯視及前視之圖。LED光源裝置1例如,在貼合液晶顯示器之基板時,為了放射用以使紫外線硬化樹脂等密封材硬化之紫外線而可用於潔淨室內。再者,於圖1中,前視圖係表示IED光源裝置1之內部構造之透視圖。
如圖1所示,LED光源裝置1具有細長箱型之金屬製框體2,於此框體2之上面2A,設置有朝長度方向呈細長矩形狀開口之照射開口4。於照射開口4安裝有保護玻璃3。除了玻璃以外保護玻璃3亦可由保護膜所構成。LED光源裝置1係使後述多數之LED5呈一列地連續配置於照射開口4,構成為照射線光之線狀光源。於框體2中,上述線狀光源係構成為並排配置複數個具備配置成一列之5個LED5之LED單元20。LED光源裝置1可適當地用於例如藉由自液晶顯示器的側面將此線狀光源之線光照射在塗佈於基板貼合面之密封材,使密封材硬化,而貼合基板。
圖2係表示LED單元20之構造之立體圖,圖3係LED單元20之分解立體圖。
如圖2所示,LED單元20具備有具有複數個LED5之LED模組6、以及冷卻此等LED5之冷卻模組30。LED模組6具備矩形之金屬製基板7,於此基板7之表面7A設置有上述LED5、以及反射體22。
如上述,於基板7上,隔大致相等間隔呈一列地並排配置LED5。雖然省略圖示,基板7具備有由鋁或鋁合金等高熱導性材料所形成之基底金屬板、形成於此基底金屬板之面上之絕緣層、及形成於此絕緣層上之配線圖案電路。於基板7形成有自表面7A去除絕緣層而露出基底金屬板之露出面,LED5係相對於基板7而安裝於此露出面。
反射體22具有圓筒面(柱面)21,於圓筒面21之底部21C,沿圓筒面之延伸方向排列5個LED5。圓筒面21係形成在使LED5之發光反射而照射之照射方向上具有離照射開口4既定距離之焦點之形狀。圓筒面21係適當形成對應裝置所要求之聚光寬度之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圓筒面21係具有截面橢圓面之反射面之橢圓反射鏡。
於LED5之上方具備有為覆蓋LED5之各者而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延伸之圓筒面平凸透鏡之棒狀透鏡25,並使棒狀透鏡25之凸側對向於LED5。於反射體22上與基板7大致水平地搭架有平板26,棒狀透鏡25係一體地設於平板26,其詳細於後說明。棒狀透鏡25係形成為將LED5之直射成份5B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
冷卻模組30係螺固於LED模組6,直接密接地固定於基板7之背面。LED模組6、及冷卻模組30係支持於方形支持體23。基板7係藉由沿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延伸之L形托架24,結合於此方形支持體23。L形托架24係藉由沿延伸方向設置之板狀構件43壓抵於方形支持體23,並由未圖示之螺絲所固定。又,L形托架24一體地具備抵接於基板7之表面7A之壓抵構件41,雖未圖示,於此壓抵構件41係形成有在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上隔既定之間隔設置之複數個螺孔42。L形托架24係藉由經由此螺孔42所插入之螺絲,以將基板7壓抵於冷卻模組30之方式固定。
於方形支持體23之下部連接有L形狀托架29。托架29係為了將LED單元20固定於框體2而設置,並且於框體2、與LED單元20之間,形成通過後述之高壓空氣流通之導管之空間R。
又,LED單元20係構成為藉由反饋控制發光量使光輸出成為固定,並具備:光接收元件50,其接收LED5所放射的光;以及電路基板51,其係根據光接收元件50之受光量,反饋控制各LED5之光輸出。
光接收元件50係位於LED單元20之長度方向,即LED5之排列方向之大致中央,且被配設於切缺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之射出端52之切口部53。光接收元件50係固定於突出至自切口部53進入反射體22處的位置,用以接收各LED5的光。
電路基板51係支持於托架29而配設於方形支持體23之下方。於此電路基板51設置有反饋電路,其根據光接收元件50之受光量使流至LED5之驅動電流可變,藉此將LED單元20之光輸出維持固定。
於此LED光源裝置1中,將光量(輝度)之指示輸入至各LED單元20之電路基板51,以使各LED單元20維持被指示之光量之方式獨立地進行反饋控制。此時,各LED單元20,藉由光接收元件50亦接收鄰接LED單元20之光量,並根據包含來自此鄰接之LED單元20之光量的受光量,以 使該受光量成為固定之方式進行反饋控制。因此,在因LED5之壽命等導致某一LED單元20減光之情況時,為彌補此減光所造成之光量下降,而於鄰接之LED單元20中進行反饋控制。藉此,即使在某一LED單元20成為減光狀態之情況下,由於LED光源裝置1之光量仍可維持為固定,因此即使在使用於必須均勻之照度之用途時,亦可不必立即更換已減光之LED單元20,而可繼續使用LED光源裝置1。
圖4係LED模組6之分解立體圖。如圖4所示,反射體22係結合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分割為二而成之一體22A及另一體22B所構成。一體22A及另一體22B係分別由鋁材所構成。於各個一體22A及另一體22B,藉由切削加工而沿長度方向形成有面21A、面21B,結合面21A與面21B可形成圓筒面21。於各個一體22A及另一體22B,在與圓筒面之兩側面大致相同之位置,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隔既定之間隔呈1列地設置有複數個形成為橫長之凹部28。於平板26之緣部27,對應於凹部28之位置形成有凸部27A。
於LED模組6之組裝時,在組合一體22A及另一體22B而製作反射體22時,於各凹部28插入而固定有形成於平板26之緣部27的凸部27A,於反射體22一體地安裝平板26。然而,由於棒狀透鏡25會根據與LED5之距離改變通過棒狀透鏡25之光聚光的位置,因此為了將LED5之直射成份 5B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棒狀透鏡25之定位很重要。根據本構造,平板26係相對於圓筒面21,以使棒狀透鏡25配置於離LED5既定距離之方式設定寬度,平板26形成亦兼顧棒狀透鏡25之定位之寬度。凹部28係預先設在使形成既定寬度之平板26相對於底部21C平行地搭架在面21A、21B間之位置。藉此,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分割為二而形成反射體22,並且在反射體22之組裝時,將平板26之凸部27A嵌合於預先形成在反射體22之凹部28,可容易地將棒狀透鏡25安裝於目標之位置。又,於各個一體22A及另一體22B之底部21C,設置有大致等間隔地排成一列而形成之切口22C,LED5係經由此切口22C安裝於基板7。
圖5係表示平板26及棒狀透鏡25之構造之圖。平板26及棒狀透鏡25係由相同材料(合成石英)所形成,並以於平板26與棒狀透鏡25之接合面不會產生急遽之折射率之變化的方式所構成。
如圖5(A)所示,平板26及棒狀透鏡25係使棒狀透鏡25之平面側抵接於平板26而將圓筒面平凸透鏡之棒狀透鏡25藉由黏接一體地固定於一片平板26之單面。於平板26之兩端部,在平板26之背面形成有微細之狹縫26A。於此狹縫26A內流入折射率大致與平板26及棒狀透鏡25相同之黏接材,藉此黏接材將棒狀透鏡25黏接於平板26。黏接材可使用例如環氧樹脂系之樹脂等。
根據此構造,由於可將棒狀透鏡25之平面側黏接於平板26而安裝圓筒面平凸透鏡之棒狀透鏡25,因此可將平面彼此相黏接,從而可容易地進行棒狀透鏡25之安裝。又,根據此構造,可將棒狀透鏡25與平板26之黏接材所附著之範圍限定在形成於平板26之兩端部之狹縫26A之限定範圍內,可藉由流入此狹縫26A之黏接材黏接平板26與棒狀透鏡25。藉此,可使因黏接材而對棒狀透鏡25之折射率之影響成為最小限度。
或者,平板26及棒狀透鏡25可如圖5(B)所示為由一片之合成石英等材料一體形成之構成。根據此構造,無須黏接平板26與棒狀透鏡25,可提高組裝之作業性,並且可降低平板26與棒狀透鏡25之黏接面受折射率之變化的影響。
圖6係表示LED光源裝置1之光路徑之圖。如圖6所示,各LED5之發光包含照射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之反射成份5A、以及直射成份5B。反射成份5A係由圓筒面21所反射,自照射開口4經由保護玻璃3照射於LED5之照射方向之焦點Y。圓筒面21係形成使焦點Y與保護玻璃3之距離X成為預先設定之既定距離。
又,於各LED5之發光中包含不照射圓筒面21而擴散之直射成份5B。此LED5之直射成份5B係通過棒狀透鏡25折射,而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
根據此構造,由於在具備具有圓筒面21之反射體22、以 及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排列於圓筒面21之底部21C的複數個LED5,並利用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反射各LED5之發光而照射的LED光源裝置1中,可呈線狀地將LED5之發光聚光在照射方向之圓筒面21之焦點Y,並且可藉由棒狀透鏡25將LED5之直射成份5B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因此可不浪費直射成份5B之能量地將LED5之發光聚光於焦點Y。
亦即,LED光源裝置1可根據並排配置之LED單元20之數目加長,且將能量呈線狀地收集至寬度狹窄之照射區域。因此,在使用於近年來大型化之液晶顯示器之基板貼合之情況時,可藉由將根據液晶顯示器之尺寸之複數個具備於紫外線區域發光之LED5之LED單元20並排配置,對目標焦點Y,不會浪費LED5之直射成份5B,將紫外線的能量收集成寬度狹窄之線狀,可有效率地使密封材硬化。
其次,對冷卻模組30詳加說明。如圖2所示,冷卻模組30具備金屬板材31。於金屬板材31安裝有L形狀之管接頭35。
圖7係表示金屬板材31之構造之圖。於金屬板材31,在與基板7密接之表面31A形成溝槽32。亦即,藉由將LED模組6之底面密接於金屬板材31之表面31A,使金屬板材31直接抵接於基板7之背面,使溝槽3沿著基板7之背面形成風路32A。亦即,由於在風路32A流動之空氣直接接 觸於由高導熱性金屬所形成之基板7,因此可藉由在風路32A流動之空氣有效率地冷卻基板7。
溝槽32係為了消除在風路32A流動之空氣之流動方向會突然改變的部分,而以R角連續地形成空氣流動方向會改變的部分。根據此構造,可減低在風路32A內流動之空氣的空氣阻力,可維持利用空氣流所進行良好之冷卻性能。
吸氣口36及排氣口37分別於溝槽32之端部開口,且分別安裝有上述管接頭35。雖然省略圖示,但於吸氣口36及排氣口37之管接頭35分別連接有自框體2外所吸入之高壓空氣流通之空氣管。吸氣口36及排氣口37之開口面積分別與風路32A之截面積為相同之程度。藉此,由於可減小伴隨空氣對風路32A內之導入/排出而發生之流路阻力,因此不會妨礙風路32A內之空氣流,可維持空氣流所造成之良好的冷卻性能。
空氣管為了使高壓空氣自設置於淨室外之供氣源,循環至LED光源裝置1,而藉由管接頭35串聯地連接於設在框體2內之複數個LED單元20。於各LED單元20經由連接至吸氣口36之管接頭35之空氣管,將高壓空氣導入冷卻模組30中,藉此於由溝槽32所構成之風路32A產生空氣流,而藉由該空氣流冷卻LED模組6之底面。如上述,由於密接地具備有基板7及金屬板材31,且均由金屬材料所形成而具有高導熱性,因此可有效率地冷卻基板7及安裝於基板7 之LED5。又,溝槽32由於為了減小在風路32A內流動之空氣之空氣阻力,而以R有連續地形成空氣流方向會改變之部分,因此即使藉由空氣管串聯連結複數個LED單元20,仍可減少各LED單元20之壓力損失,可有效率地使空氣流至後面的單元。
金屬板材31係藉由經由螺孔34螺合於基板7之未圖示螺絲固定。又,金屬板材31係位於溝槽32之外側,在將金屬板材31固定於基板7之螺絲之內側,形成有包圍溝槽32周圍之第2溝槽33。第2溝槽33係以包圍溝槽32之方式連續地形成,於第2溝槽33嵌裝設置有由彈性構件所形成之襯墊38。襯墊38係設置在固定金屬板材31與基板7之螺絲、與風路32A之間。襯墊38在將形成有金屬板材31之風路32A之表面31A與基板7之背面直接密接而安裝時,防止於金屬板材31與基板7之間被壓壞,而使在風路32A內流動之空氣自金屬板材31之表面31A與基板7之背面7B之間洩漏。
如圖2所示,基板7係形成為薄板形狀。因此,在高壓空氣流至風路32A時,會有基板7被此高壓空氣推舉起之情形。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基板7與金屬板材31之間經由襯墊38直接密接,因此即便在將高壓空氣流至風路32A時,亦可防止於基板7與金屬板材31之間出現間隙,從而防止空氣經此間隙而洩漏。此外,由於基板7係藉由L形 托架24之壓抵構件41對金屬板材31以壓抵之方式固定,因此可防止高壓空氣流至風路32A時使基板7浮起。又,在僅藉由螺絲固定基板7與金屬板材31之情況下,雖然於高壓空氣流至風路32A時基板7之壓力會集中在藉由螺絲所固定的部分,但根據本構造,在藉由壓抵構件41將基板7壓抵於金屬板材31之狀態下,由於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固定複數處,因此可於高壓空氣流至風路32A時將基板7之壓力沿基板7之長度方向均勻地施加。藉此,可防止基板7因在風路32A流動之空氣的壓力而變形。又,即使在基板7之背面有若干凹凸之情形時,由於襯墊38會吸收基板7之形狀,因此可防止因基板7之形狀所造成空氣自基板7與金屬板材31之間洩漏。
圖8係表示另一實施形態之金屬板材31之圖,如該圖所示,可構成為藉由複數個溝槽132於金屬板材31形成風路132A。吸氣口36及排氣口37之開口面積係分別與風路132A之截面積的和為相同的程度。藉此,由於可減小伴隨空氣對風路132A內之導入/排出而產生之流路阻力,因此可不妨礙風路132A內之空氣流,而維持因空氣流所造成之良好的冷卻性能。又,由於可以環繞整個金屬板材31之表面31A之方式形成風路132A,可使在風路132A流動之空氣直接接觸於基板7背面之廣大區域,因此可提高因空氣流所造成之冷卻性能。再者,即使於此另一實施形態之金屬板材31中, 構成為在溝槽132之最外側,於將金屬板材31固定在基板7之螺絲之內側,具備包圍溝槽132周圍之第2溝槽33,並在此第2溝槽33嵌裝地設置襯墊38。
如以上說明,根據適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於具備具有圓筒面21之反射體22、以及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排列於圓筒面21之底部21C的複數個LED 5,並利用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反射各LED 5之發光而照射之LED光源裝置中,使圓筒面21成為在照射方向上具有焦點Y之形狀,且具備棒狀透鏡25,其係以覆蓋各個LED 5之方式延伸,將LED 5之直射成份5B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因此,可藉由棒狀透鏡25將各LED 5之直射成份5B聚光於圓筒面21之焦點Y。如此,可不浪費LED 5之直射成份5B之能量,而將複數個LED5之發光呈線狀地聚光於寬度狹窄的照射區域。
又,根據適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在平板26之單面形成棒狀透鏡25,該平板26係使緣部27插入而固定於反射體22之圓筒面21之兩側面21A、21B。藉此,可提供一種LED光源裝置,其可將平板26安裝於圓筒面21之既定位置,可減小LED單元20之個體間之製造誤差,又,由於可藉由平板26之安裝位置定位棒狀透鏡25,因此可容易地將棒狀透鏡25安裝於目標位置,可容易地且高精度地將複數個LED5之發光呈線狀地聚光於寬度狹窄的照射區域。
又,根據適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由結合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分割為二而成之一體22A及另一體22B構成反射體22,分別於一體22A及另一體22B之圓筒面21A、21B形成可插入平板26之緣部27之凹部28。藉此,可提供一種LED光源裝置,由於其可在結合一體22A與另一體22B時,將平板26之緣部27插入凹部28,將平板26一體地固定於反射體22,因此可容易地將平板26安裝於圓筒面21之目標位置,可容易地且高精度地將複數個LED5之發光呈線狀地聚光於寬度狹窄的照射區域。
又,根據適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具有於表面7A設置有LED5之基板7、以及直接密接於此基板7之背面而螺固之冷卻模組30,冷卻模組30由於在基板7之背面側形成風路32A,並於該風路32A之外側,在將基板7固定於冷卻模組30之螺絲之內側,形成包圍風路32A之溝槽33,且於溝槽33設置襯墊38,因此可藉由襯墊38防止在風路32A內流動之高壓空氣自基板7之背面與冷卻模組30之間漏出。
又,根據適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由於具備沿圓筒面21之延伸方向延伸,將基板7壓抵於冷卻模組之壓抵構件41,因此可防止基板7藉由在風路32A內流動之高壓空氣,而自冷卻模組30浮起,而且,由於可藉由均勻的壓力將基板7壓抵於冷卻模組30,因此可防止供給至風路32A之高壓空氣自基板7與冷卻模組30之間漏出。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不過是表示本發明之一態樣者,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可任何變形及應用。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例示棒狀透鏡25為圓筒面平凸透鏡之構造,惟並不限於此,棒狀透鏡25亦可為雙凸透鏡之構造。
1‧‧‧LED光源裝置
2‧‧‧框體
2A‧‧‧上面
3‧‧‧保護玻璃
4‧‧‧照射開口
5‧‧‧LED(發光元件)
5A‧‧‧反射成份
5B‧‧‧直射成份
6‧‧‧LED模組
7‧‧‧基板
7A‧‧‧表面
7B‧‧‧背面
20‧‧‧LED單元
21‧‧‧圓筒面
21A‧‧‧面
21B‧‧‧面
21C‧‧‧底部
22‧‧‧反射體
22A‧‧‧一體
22B‧‧‧另一體
22C‧‧‧切口
23‧‧‧方形支持體
24‧‧‧L形托架
25‧‧‧棒狀透鏡
26‧‧‧平板
26A‧‧‧狹縫
27‧‧‧凸部
27A‧‧‧凸部
28‧‧‧凹部
29‧‧‧L形托架
30‧‧‧冷卻模組
31‧‧‧金屬板材
31A‧‧‧表面
32、132‧‧‧溝槽
32A、132A‧‧‧風路
33‧‧‧第2溝槽(溝槽)
34‧‧‧螺孔
35‧‧‧L形狀管接頭
36‧‧‧吸氣口
37‧‧‧排氣口
38‧‧‧襯墊
41‧‧‧壓抵構件
42‧‧‧螺孔
43‧‧‧板狀構件
50‧‧‧光接收元件
51‧‧‧電路基板
52‧‧‧射出端
53‧‧‧切口部
R‧‧‧空間
Y‧‧‧焦點
圖1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LED光源裝置之俯視及前視圖。
圖2係LED單元之立體圖。
圖3係LED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LED模組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表示平板及棒狀透鏡之構造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LED光源裝置之光路徑之圖。
圖7係金屬板材之俯視及前視圖。
圖8係另一實施形態之金屬板材之俯視及前視圖。
25‧‧‧棒狀透鏡
26‧‧‧平板
26A‧‧‧狹縫
27‧‧‧凸部
27A‧‧‧凸部

Claims (9)

  1. 一種光源裝置,其具備:反射體,其具有圓筒面;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其係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排列於上述圓筒面之底部;並利用上述反射體之圓筒面反射各發光元件之發光而照射,其特徵在於,上述圓筒面係設為在照射方向上具有焦點之形狀,該光源裝置具備有棒狀透鏡,其係延伸為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各者,將上述發光元件之直射成分聚光於上述圓筒面之焦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源裝置,其中,在緣部所插入而固定於上述反射體之圓筒面兩側面之平板的單面,形成上述棒狀透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源裝置,其中,結合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分割為二所成之一體及另一體,而構成上述反射體,於上述一體及上述另一體各別之圓筒面,形成可插入上述平板之緣部之凹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裝置具有於表面設置有上述發光元件之基板、以及直接密接地螺固於此基板背面之冷卻模組,上述冷卻模組係於上述基板之背面側形成風路,於該風路之外側且在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冷卻模組之螺絲之內側,形成包圍上述風路之溝槽,並於上述溝槽中設置襯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裝置具有於表面設置有上述發光元件之基板、以及直接密接地螺固於此基板背面之冷卻模組,上述冷卻模組係於上述基板之背面側形成風路,於該風路之外側且在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冷卻模組之螺絲之內側,形成包圍上述風路之溝槽,並於上述溝槽中設置襯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裝置具有於表面設置有上述發光元件之基板、以及直接密接地螺固於此基板背面之冷卻模組,上述冷卻模組係於上述基板之背面側形成風路,於該風路之外側且在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冷卻模組之螺絲之內側,形成包圍上述風路之溝槽,並於上述溝槽中設置襯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裝置具備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延伸,將上述基板壓抵於上述冷卻模組之壓抵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裝置具備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延伸,將上述基板壓抵於上述冷卻模組之壓抵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裝置具備沿上述圓筒面之延伸方向延伸,將上述基板壓抵於上述冷卻模組之壓抵構件。
TW101126565A 2011-07-25 2012-07-24 光源裝置 TW2013120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1888 2011-07-25
JP2012087705A JP5835072B2 (ja) 2011-07-25 2012-04-06 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2038A true TW201312038A (zh) 2013-03-16

Family

ID=4801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565A TW201312038A (zh) 2011-07-25 2012-07-24 光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5072B2 (zh)
TW (1) TW2013120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7954B (zh) * 2013-10-22 2015-07-08 深圳市中电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投射式光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8079A (ja) 2013-03-07
JP5835072B2 (ja)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1131B2 (en) Lighting unit
JP2008108674A (ja) Led照明灯具
JP2007073968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支持体を利用する薄型の光源
JP5059202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9129809A (ja) 照明装置
JP2011014535A (ja) 照明装置
JP2010110938A (ja) Led照射装置
JP2011009209A (ja) 照明装置
JP2010262818A (ja) トンネル用照明装置
JP2008112607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と照明装置
JP2014072106A (ja) 照明器具
JP6099618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トンネル用照明灯具
US10429027B2 (en) Lamp unit, and lighting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using same
JP2009289506A (ja) 点光源を備えた両面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TW201312038A (zh) 光源裝置
JP6111633B2 (ja) 照明器具
JP6112403B2 (ja) 照明装置
KR102131349B1 (ko) 도광판을 구성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TWM584019U (zh) 紫外光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KR20120011690A (ko) 방열판 직결식 렌즈를 사용한 led 무영등
KR20130012559A (ko) 광원 장치
JP5983258B2 (ja) 光学素子、及び照明器具
CN112393198B (zh) 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
TWI386592B (zh) Led日光燈
JP2012199055A (ja) 発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