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8742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8742A
TW201238742A TW101107580A TW101107580A TW201238742A TW 201238742 A TW201238742 A TW 201238742A TW 101107580 A TW101107580 A TW 101107580A TW 101107580 A TW101107580 A TW 101107580A TW 201238742 A TW201238742 A TW 2012387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asting
support
forming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7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nao Arai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8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874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8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n endless be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23874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裝置以及溶液 製膜方法。 【先前技術】 一聚合物膜(以下稱為膜)因優異之透光性或柔軟性及 可輕質薄膜化等優點而敍用作光學膜。其中,利用纖維 素醯化物等之纖維素酯類膜用於光學膜中。作為光學膜以 照片感光用膜為代表,有偏光板的保制或相位差膜等。 it光ΐΐί護膜或相位差膜為近年來市場不斷擴大之液晶 顯不裝置的構成構件。 膜的製造方法有溶液製膜方法。溶液製膜方法具 燥、:成製程、膜獨立化製程、剝離製程及濕潤膜乾 形成製程巾,流下聚合物溶於溶劑之濃液, =足流延膜蒸發直至能夠獨立傳送,亦即==二 ^二S3製程中’從支樓體剝離流延膜作為濕潤 、日製財,使溶雜齡购4發來作為膜。 法:在膜細6·306。59"號公報中公開有如下方 膜乾燥製程及以^巾’攸進彳了餘劑贱蒸發之 2〇06·306059 ^ 膜冷卻製程= 所㈣時間短於_燥製程之 因此,能夠避免因流延膜的乾燥不足引起之 4 201238742 /oypii 剝離故障(導致被騎之流延膜被撕碎之撕碎故 膜的一部份殘留在支撐體上之_殘留故障)。1社果,、 撐體速度’因此,與以往相比能夠輸高 二藉由利用曰本專利公開2〇〇6-3_ 纽率,但由於所得到之 膜的尽度不均批之絲特性(面内· r 延遲腿等)的不均—直成為問題。作為這種光學^性二 原因丄可舉出光學膜的所需規格上升以及
Ur. Τ裝置的•型化而促使光學朗薄膜化。 【發明内容】 因^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種抑制如上述的厚度 可高效地生產膜之溶液製膜方法以及用於該溶液 I膜方法之流延膜的乾燥方法及裝置。 _本t日㈣錢麟形射法為在移動S賴上形成流 、、*、之Γ延膜的形成方法。前述移動支撐體以反覆通過所 二:^錢到達之到達位置與剝離前述流延膜之剝離位置 t式軸。前述祕_形成方法賤濃液流下步驟(A ^驟)、膜乾燥步驟(B步驟)1冷卻步驟(C步驟)、剝 離=驟(D步驟)及支標體加熱步驟(E步驟)。八步驟中, 使辰液向移動支撐體流下。前賴液包含聚合物及溶劑。 U驟I,從形成在前述移動支撐體的表面上之流延膜蒸 么鈉述溶劑。洳述流延膜由在前述a步驟中流下之濃液構 成C步驟中,將前述流延膜冷卻至成為可獨立傳送之狀 5 201238742 HI/o^pif 態。冷卻在前述B步# 支樓體剝離前述C 進行。D步驟中’從前述移動 下-個前述B步驟^之後的前述流延膜。E步驟中,在 撐體。F步驟中,/別加熱前述C步驟之後的前述移動支 E步驟中賦予給個前述B步驟之前,在前述 前述E步射切體之熱加減述流,。 支撐體以及加熱下―個;!:^前述Α步驟之前的剛述移動 為較佳。 1S1則述A步驟之後的前述移動支撐體 移動===:!動支撐體’以便設定在前述 流延區的温度變得高 延區^外的非流延體的表面中除月 15。。= D步驟中的前述移動支撐體的溫度為5。。以上 為8。(^ I*進心述?步戰至前祕動支賴的溫度成 為8以上且前述溶劑㈣點以下為難。 表層對前述流延膜的表面吹送 表層形成,側形成表層為較佳。該 行。 χ在刖述F步驟與下一個前述Β步驟之間進 形成方料如從前述移較撐體剝離 膜方、本&支擇體之流延膜並進行乾燥來製造膜之溶液製 到達位置:f移Ϊ支撐體以反覆通過所流下之濃液到達之 製膜方法騎細訂倾(Α轉)、職 6 201238742 驟)、膜冷卻步驟(c步懸 加熱步驟(E步驟)、膜加敎步,:步:(D步驟)、切體 (G步驟)。Α步驟中,使、& (〜驟)及膜乾燥步驟 液包含聚合物及溶劑。B 移較撐舰下。前述漠 體的表面上之流延膜料;從形成在前述移動支樓 A步驟中流下之濃_ J =前述,膜由在前述
至成為可獨立傳送之狀㉟/驟巾’將則述流延膜冷卻 D步驟中,從前述移動步驟之後進:。 流延膜。E步驟中,在下一;則述C步驟之後的則述 步驟之後的前述移動支撐體個^ B步驟之前加熱前述C 步驟之前,在前述E 驟中,在下—個前述B 熱加熱前述流延膜。G步;:中前述移動支撐體之 =述流延膜中蒸發前述溶劑並:燥 支撐月二備移動支撐體、到達部 元及膜加埶單开。狡# + 膜冷邠早兀、支撐體加熱單 部、膜乾科、碰^切體依:域魏過到達部、流延 前述濃液二=前述到達部中到達流下之濃液。 濃液劑。前述流延部巾由流下之前述 v成月’j述延膜。前述膜乾燥 述剝離部中剝離前述流延膜=3 η» ^ 於刖述到達部之前述移動切體。缝部支f 早疋支榜位於前述剝離部夕乂、+、夕杰丄牙瓶漏。1叉稼 在前述移動支撐體離開;述:二=:膜冷卻單元 J I腺:乾琛邵且到達前述剝離部為 201238742 O^pif 止期間’將前述流延膜冷卻至成 撐體加熱單元加熱離開前述剝2送之㈣°支 止期間的前述移動支撐體。膜域述膜乾燥部為 體加熱手段獲得之熱加熱到達前述=用藉由前述支撐 延膜。 疋膜乾煉部之前的前述流 月J述支撐體加熱單元加熱離開 在:支=====定 的溫度延膜的流延區 外的非流延區為較佳。f體的表面中除前述流延區之 料ίϊΓ形絲置具觸前料_的表面吹送表声 = 膜的表面侧形成表層之表層形成單: 前述膜乾形成單元設置於前述支撐體加熱單元與 前述到達部支撐單元具備到達部 ==剝離部支撐_佳。前二 輕及前述剝離部支顯上之環狀帶。 風之力具備向前述移動切體吹送加熱 卻單元冷卻前述剝離部支撐單元為較佳。 溫單元將前述剝離部中的前述移動支禮體的 度°周即為5C以上lrc以下,前述支樓體加熱單元加熱 8 201238742、
~T L· I 歧部巾的前述移動支撐體的 根據本發明為較佳。 製程,並且处翁辰液k下衣程、膜乾燥製程及剝離 膜冷卻f程^二在膜乾燥製程與剝離製程之間進行之 間。並且燥餘至1峰製料止所需的時 進行加敎製程至下—個膜乾燥製程為止期間, 真面-撐體之支撐體加熱製程,因此能夠進行從 献# Π:、Γ由下—個濃糕下製細彡成之紐膜之膜加 L加熱製程能夠使流延膜的表面光滑。這樣’ 【實康=】能夠抑制厚咖 (溶液製膜設備) 乾 。如圖1所示’溶液製膜設備1〇具有流延單元12 燥單元13及捲取單元14。 (流延單元) 流延單元12由濃液24製作濕潤膜25。濃液24包含 成為膜21的原料之聚合物(稱為原料聚合物)22與聚合 物22的溶劑23。流延單元12的詳細内容將進行後述。 (乾燥單元) 乾燥單元13係使溶劑23從濕潤膜25蒸發並從濕潤膜 25得到膜21者。乾燥單元13具備從流延單元12朝向捲 取單元14依次配設之夾子拉幅機35、分切機%、乾燥室 37及冷卻室38。流延單元12與夾子拉幅機35之間的轉送 部40中,利用複數個輥41向夾子拉幅機35傳送從流延單 9 201238742 元12送出之帶狀濕潤膜25。 。夾子拉幅機35具有套管35a、成對導轨、 乾燥風供給機35c。套管35a内設置濕潤膜25的 容納於套管35a内之導軌設置於濕潤膜2 = 方^側邊部之把持狀態和解除寬度方向兩側邊部的= 之解除狀紅’變自如,且沿導軌移動自由_^ 稷數個夾子3Sb藉由未圖示之鏈條連結為環狀 通過導軌上的把持開始位置,則夾子 二2 )為把持狀態。讀,夾子35b把持濕潤膜U =方向兩側邊部。並且,若夹子35b通過導執 = 夾子说從把持狀態轉變(改變)為解除: 每樣’夾子35b解除濕潤膜25的寬度方向兩側邊部的把^。 成對導軌的間隔隨著從把持開始位置朝向把持解除位 而遞增。在此’將把持開始位置上的濕潤膜Μ的寬产嗖 ^職’並且在從把持開始位置至把持解除位置為止$間 將濕潤膜25㈤最大寬度設為聰。職讀為i 〇5以上 ^ =下為較佳。_潤膜25吹送乾燥風之乾燥風供給機 c 置於濕潤膜25的移動路的上方及下方。 、,刀切機36切開濕潤膜25的邊部。該切開之邊部藉由 送風送至破碎機(未圖^),錄細地切斷並作為濃液等的 原料再利用。 乾燥室37内設置複數個幸昆45。濕潤膜μ邊捲繞在輥 45上邊被傳送。乾燥室37上連接吸附回收裝£ 46。吸附 10 201238742 *T1 / U^yii 回收裝置46藉由吸附回收從濕潤膜25蒸發之溶劑23。藉 由回收乾,室37内的溶劑23,乾燥室37中的溶劑幻^ 冷凝點調節在恒定範圍内,因此,在乾燥室37内傳送期間, 溶劑23從濕潤膜25蒸發。其結果,從濕潤膜25得到膜 21。在冷部室38中膜21被冷卻至溫度成為大致室溫。 (播取單元) 捲取單元14具備具有卷芯5卜卷3驅動部(未圖示) 及壓輥52之捲取室S4。卷芯驅動部藉由控制部(未圖示) 以預定速度旋轉卷芯51。其結果,膜21以預定捲取張力 捲取於卷心51上而成為膜輥%。壓輥52朝向卷芯5丨或 捲取於卷心51上之膜輥55按壓捲取於卷芯5ι之膜。 藉此,冑b夠邊防止空氣混入膜21之間邊纏繞膜。 捲取室54與冷郤室38之間設置有在膜21的寬度方向 兩邊部形成滾花之袭花賦予裝置57為較佳。 (流延單元的詳細内容) 如圖2所示,由濃液24製作濕潤膜25之流延單元12 具備流延套管75。流延套管75内設置流延模60、環狀帶 62、表層形成裝置63、獏乾燥裝置64、剝離親65、帶移 動機構66及第1〜第4密封構件71〜74。流延模6〇流出 濃液24 S狀f 62 4支偉所流出之浪液24並形成由濃液 24構成之流延膜61 <移動支撐體。表層形成裝置63在流 延膜61的表面61a形成表層。膜乾燦裝置⑷吏溶劑㈡(參 考圖1)從^I延獏61蒸發。剝離親65從環狀帶62剝離流 延膜61 1移動機構66向預定方命循環移動環狀帶62。 11 201238742 (環狀帶移動機構) 帶移動機構66係用於邊支撐環狀帶&邊向預定方向 引導者。帶移動機構66具備各親66a〜66c和驅動輥咖 之馬達66m。 輕66a〜66c配設成相互平行。親_與輕輪配設在 大致相同平面(例如水平面)上,輥在報_與親咖 之間,且峨在比該平面更靠上方。報66a〜66e上捲繞連 結片材的兩端而成之環狀的環狀帶62。環狀帶&的帶裏 面62b由親66a〜66c支禮。若幸昆66c藉由馬達66瓜的驅 動而旋轉,則環狀帶62以觀66a、輥_、親咖、親恤 =式循環移動親66a〜66c。這樣,藉由輥編〜咖形 成王衣狀帶62的移動路66r。 m bbx m doz均為用於支撐環狀帶62的帶裏面& 者’它們沿環狀帶62的移動路66r配設。輥66χ配設私 fC魏祝之間。輥岣配設在輥66a與輥66b之間 輥66z配设在輥66b與輥66c之間。 藉=結片材的兩端得到之環狀帶62為不錄峨 車父佳’具有充份的財腐健和強度之SUS316製更為佳 f狀帶62的寬度例如為濃液24的流延寬度CW (參考〖 如為的2: 1 上2.〇倍以下為較佳。環狀帶62的础 Γ 以下為較佳’環狀帶62的厚度州 為0.5匪以上〜2.5mm以下為較佳。另外,利用厚 體ί度在α5%以下之環狀帶62為較佳 W Ά圭’帶表面62a的表面粗糙度在〇 〇5μιηι 12 201238742 hi /oypif 下為較佳。 (密封構件) 第1〜第4密封構件71〜74設置於環狀帶62的移動 路66r。第1密封構件71配設成透過環狀帶62的移動路 66r與輥66x相對。第2密封構件72配設成透過環狀帶62 的移動路66ι•與輥66y相對。第3〜第4密封構件73〜74 以透過環狀帶62的移動路66r與報66c相對的方式,從環 狀帶62的移動方向(以下稱為X方向)上游側朝向 側依次配設。 ' 第1密封構件71由安裝於流延室75a之遮風板 與安裝於遮風板71a之迷宮式密封件72b構成嘴風 a 具有遮擋流延套管75内的氣體流動之遮風面。遮厨^ & 從流延套管75的内壁面突出且朝向環狀帶62的^ 71& 62a延設。迷宮式密封件71b設置在遮風板71a的面 以便靠近帶表面62a。第2密封構件72〜第4密封^端, 具有與第1密封構件71相同的結構。 %件74 流延套管75藉由各輥及各密封構件從X方向a 朝向下游側隔開成流延室75a、膜乾燥室75b、制°离^^游側 及支撐體加熱室75d。流延室75a由第!密封構件、7^ 2岔封構件72、輥66x及輥66y形成。同樣,膜乾燥a第 由第2密封構件72、第3密封構件73、輥66y及I 75b 形成,剝離室75c由第3密封構件73、第4密封昆66c 及輥66c形成,支撐體加熱室75d由第丨密封構件7丨件Μ 4密封構件74、輥66c及輥66x形成。 、第 13 201238742 HI/O^pif (流延室) m流延室75a内設置流延模60。流延模60配設成透過 環狀帶62的移動路66r與輥66a相對。流延模6〇與輥 之間形成到達部。流延模60具有向前端流出濃液24之狹 縫出口。流延模60配設成狹縫出口靠近環狀帶62中由輥 66a支撐之部份。從流延模6〇流出之濃液24在帶表面62& 上流延的結果成為帶狀的流延膜61。 流延室75a内設置減壓室77為較佳。減壓室77比流 延模60更靠X方向的上游側,並設置成與流延模6〇鄰接。 在未圖示之控制部的控制下,減壓室77減壓液珠的X方 向上游側’以便液珠的χ方向上游側的壓力變得低於液珠 的X方向下游側者。在此,液珠是指,由從流延模6〇流 出且到達環狀帶62之前的濃液24形成者。 (膜乾燥室) 在膜乾燥室75b,沿移動路66r從X方向上游側朝向 下游側依次設置表層形成裝置63及膜乾燥裝置64,前述 表層形成裝置對流延膜61供給表層形成風80,前述膜乾 燥裝置使溶劑從流延膜61蒸發。 (表層形成裝置) 表層形成裝置63配設在膜乾燥室75b的X方向最上 游侧為較佳。如圖3及圖4所示,配設成靠近膜表面61a 之表層形成裝置63具有進氣導管81、外罩82、預進氣噴 嘴83及調風器84。進氣導管81和外罩82從X方向上游 側朝向下游側依次設置。 201238742 "t! / o^pif 土、官81係流通表層形成風8G者,其在X方向上 被封構件72且遠離膜表面6ia而配設。進氣導管 喷iTH61a側的面叫上設置預進氣喷嘴83。預進氣 下仙/·者接近膜表面61a^x方向上游側沿向X方向 ml職乳喷嘴83的前端設置朝向帶表面623開口 #軋口 83&。如圖5所示,預進氣口 83&在移動路66r =度方向(以下稱為γ方向)上,從環狀帶62的一端 =又至壤狀帶62的另一端。另外,預進氣口 83a與面, 在相同平面上為較佳。 w如圖3及圖4所不’外軍η係向χ方向下游側引導 =進氣π 83a送出之表層形成風⑽者,其以遠離流延膜 //狀態覆蓋流延膜61。外罩82形成為板狀 ,在X方向 二。Ϊ氣導f 81延設至膜乾燥I置64 (例如後述之前膜 乾燦政置)附近’在γ方向上從環狀帶62的一端延設至 壤狀帶62的另-端。外罩82在膜表面仙側具有盘膜表 大致平行的導向面82a。另夕卜,導向面❿與面I 在相同水平面上為較佳。 =預進乳口 83a遍及外罩82的χ方向下游側端部, ,導向面82a及面81續帶表面必之間形成從預 83a送出之表層形成風8〇的風路%。從^ .至帶表 62a的間隔例如為2〇rnm以上15〇咖以下為較佳。γ扣 上的風路86的寬度例如為Y方向上的環狀帶 : =倍以上1倍以下即可。Χ方向上的風路86的長戶^ 製造條件(環狀帶62的表面62a的移動速度又^ 15 201238742 即可,例如1000mm以上5000mm以下為較佳。 調風器84具有將表層形成風80
处心瑕85。側遮風板 X方向上游端遍及外 罩82的X方向下游端延設。侧遮風板85從面81&及導向 面82a朝向帶表面62a延設。如圖5所示,侧遮風板幻 的Y方向内侧的面85a與預進氣噴嘴83的内面8儿在相 同平面上為較佳。 (膜乾燥裝置) 如圖2所示,膜乾燥裝置64具備從χ方向上游側朝 向下游側依次設置之前膜乾燥機88和後膜乾燥機89。 (前膜乾燥機) 釗膜乾燥機88沿環狀▼ 62的移動路66r中從棍66y 朝向輥66b之部份配設。前膜乾燥機88具有配設在帶表面 62a側且送出刚乾舞風90之表面側送風器μ、配設在帶襄 面62b側且送出則乾燥風90之晨面側送風写%及前乾燥 風調節器(未圖示)。 ° (表面侧送風器) 表面侧送風器91具備進氣導管(未圖示)和排氣導管 (未圖示)。進氣導管的進氣口及排氣導管的排氣口與帶表 面62a正面相對。另外,進氣導管的進氣口及排氣導管的 排氣口從流延膜61的一端延設至另—端。另外,進氣導管 16 201238742 的進氣口與排氣導管 佳。 、卜在x方向上交替排列為較 (裏面側送風器) 導管3: '風器9 2與表面側送風器91相同地具備進氣 導吕(未圖不)和排氣導管(未圖 :備進乳 及排氣導管的排氣口與帶裏面62b正面進氣口 排氣導管的排氣。從流延膜匕= =交;排:;=的進氣,排氣導管的排氣二 前乾燥風調節器具有將前乾燥風% 定範圍内之調溫機(未圖示)和以預定風旦Γ預 送至進氣導管之送風扇(未圖示)。員疋風里將月細風90 厥90表從魏,難面61剛前乾烤 風90並攸排風口吸引前乾燥風 ㈣ 92從進氣口朝向帶裏面62b送卜^樣’晨面側运風器 吸引前乾燥風90。 、職燥風90並從排氣口 另外,表面側送風器91可對 送前乾燥風90。同樣,裏面側^表面仙垂直方向吹 沿垂直方向吹送‘:~風器92可對帶裏面咖 (後膜乾燥機) =2二斤示後膜乾燥機89沿環狀帶62的移動輪 中朝向輥66e之部份配設。後膜乾燥機89 設和表面62a側且❹後乾觀94之平行送風器%、 配設在帶晨面62b側之裏面側送風器%及後乾燥風調節哭 17 201238742 "+1 /o^pif ϋ圖示h平行送風器95從x方向上游側朝向下游侧依 次设置二並f有平行排氣導管95a和平行進氣導管95b。 平行排氣導管95a及平行進氣導管95b分別配設在帶 表面^側。在平行排氣導管95a設置排氣後乾燥風94 ^排氣口。朝向X方向下游側開口之排氣口在Y方向上從 %狀帶62。的-端延設至另_端。在平行進氣導管95b設置 送出後乾燥風94之進氣口。朝向X方向上游側開口之進 氣口從流延膜61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 一裏面側送風器96送出後乾燥風94,除此之外具有與 裏面側送風器92相同的結構。後乾燥風調節器(未圖示) 具有將後賴風94的溫度調節在預絲圍内之調溫機(未 圖不)和以預定風量將後乾燥風94送至裏面侧送風器% 的進氣導管或平行進氣導管州之送風扇(未圖示)。 (剝離室) ,剝離至75c内設置剝離輥65。剝離輥65與輥66c之 間形成剝離部。剝離親65與馬達99連接。並且,剝離室 75e上開延套管75的出口 75。。能夠藉由使剝離親& 的周速度大於觀66c來從環狀帶62剝離流延躁61。從環 狀帶62剝離之流延膜61成為濕_膜25而從丨^乃〇向乾 燥單元13 (參考圖1)送出。 (支撐體加熱室) 支樓體加熱室75d内設置向環狀帶62送出加執風110 之支撐體加絲置11卜支撐體加熱裝置111具有配設在 帶表面62a侧之表面側加熱器112、配設在帶裏面62b侧 201238742 /6Vpif 之裏面側加熱器113及加熱風調節器114。另外,亦可省 略表面側加熱器H2與裏面側加熱器113中的任一方。 (表面側加熱器) 如圖6及圖7所示,表面側加熱器112具有進氣導管 112a和排氣導管(未圖示)。進氣導管112a的進氣口 112〇 及排氣導管的排氣口與帶表面62a正面相對。進氣口 112〇 及排氣口分別從環狀帶62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亦即,在 Y方向上,進氣口 112〇及排氣口的寬度比流延寬度€霤寬。 另外,進氣口 112〇與排氣口在X方向上交替排列為較佳。 (裏面側加熱器) 裏面側加熱器113具有進氣導管113a和排氣導管(未 圖示)。進氣導管113a的進氣口 113〇及排氣導管的排氣口 113i與帶長面62b正面相對。進氣口 ii3〇及排氣口 分別從環狀帶62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亦即,在γ方向 上’進氣口 113〇及排氣口 U3i的寬度比流延寬度cw寬。 另外,進氣口 113〇與排氣口 113i在X方向上交替排列為 較佳。 加熱風調節器114具有將加熱風11〇的溫度調節在預 定範圍内之調溫機(未圖示)和以預定風量將加熱風u〇 送至表面側加熱器112及裏面側加熱器113的進氣導管 112a、113a之送風扇(未圖示)。 表面侧加熱杰112攸進氣口 112〇朝向帶表面62a送出 加熱風110並從排氣口吸引加熱風11〇。裏面側加熱器113 從進氣口 113〇朝向帶裏面62b送出加熱風11〇並從排氣口 19 201238742 /«ypif U3i吸引加熱風11()。
溫器=1圖』輥上連接調節輕66a的溫度之輥調 广在輥_上連接調節輕_的 2。藉此,親66b藉由流延膜61的 又tDtwjnLtI 61蒸發。此時,可龍66h 人1的加熱使溶劑從流延膜 66c上連接冷^ 6 1包含於膜乾燥裝置64。在輥 冷卻。藉由輥調溫器⑵ 膜冷卻手段發揮作用。、%狀卞62冷卻流延膜61之 延套it’ 3C:、容ί能夠藉由設置冷凝包含在流 劑之回«置置相收冷凝之溶 溫度(冷凝點)保持在預定的範圍内體之溶劑液化之 (流延膜形成製製程127。 2所^流延膜形成製…圖 容將進行後述。 仃机延膜形成製程120的詳細内 (濕潤膜乾燥製程) 使溶劑從濕潤膜25菽 程127由圖1所示之乾燥乍成膜21之濕潤膜乾燥製 導入於夾子拉幅^70 13進行。 寬度方向兩端部之狀態傕之^膜25以由夾子35b把持 始位置至把持解除位置鬥L燥風供給機35c在把持開 之間吩別對濕潤膜25的表面及裏 20 201238742 -Γ1 / O^Ull * Β送,疋的乾燥風。這樣’能夠使溶劑從濕潤膜25蒸發。 二m於導執的間崎著從把持’位置躺把持解除 %增,因此能夠藉由基於夾子3北之傳送對濕潤膜 行拉伸處理。能夠藉由拉伸處理調節面内延遲Re或 厚度方向延遲Rth。 ^入於乾燥室37之濕潤M 25邊捲繞在複數個輕Μ ,被傳送:藉由套f祕⑽氣氛的溫度或濕度,溶 钟從在套管l〇6a内傳送之濕潤膜25蒸發。這樣,濕潤膜 25成為膜21。 ' (流延膜形成製程的詳細内容) 如圖8所示,流延膜形成製程126中依次進行濃液流 =製程131、流延製程132、膜加熱製程133、表層形成製 程134、膜乾燥製程135、膜冷卻製程136、剝離製程^7 及支撐體加熱製程138。 如圖2所示,若親66c藉由馬達66m的驅動而旋轉, 則環狀帶62依次在流延套管75内的各室75a〜75d循環移 動。輥66a〜66c的溫度藉由輥調溫器121〜123調節在預 定範圍内。未圖示之儲料罐中,濃液24的溫度在預定範圍 内調節成大致恆定。濃液24藉由未圖示之泵從儲料罐送至 流延模60。流延模60的溫度藉由設置在流延模6〇之調溫 機在預定範圍内調節成大致恆定。 (流延室) 在流延室75a中進行從流延模60流出之濃液24到達 帶表面62a上之濃液流下製程131 (參考圖8)、在帶表面 21 201238742 (濃液流下製程) 62a上形成由濃液24構成之流延膜61之流延製程i3 考圖8)及加熱流延膜61之膜加熱製程133 (參考圖 流延模60從狹缝出口朝向帶表面62a連續流 24。從狹縫出口流出之濃液24到達由輥6如支撐之狀^ 62的部份,亦即帶表面62a上的到達位置Dp。 贡 (流延製程) 由於環狀帶62為移動狀態,因此到達至到達位置 之濃液24在帶表面62a上向移動方向流延。這樣,在帶 面62a上以帶狀形成由濃液24構成且為流延寬度c 考圖6)的流延膜61。 〆 環狀帶62的移動速度v在2〇〇m/分鐘以下為純。戈
X,將乾燥樣品之後的質量設為y時, y時,表示為{ ( x-y ) Γ 22 201238742 /y}xl00。 從流延模60流出之濃液24的溫度為2(TC以上且溶劑 的沸點以下為較佳。這是因為當從流延模6〇流出之濃液 24的溫度不到20°C時,濃液24的黏度變高而無法進行穩 定之流延。並且,當從流延模60流出之濃液24的溫度超 過溶劑的沸點時,發生濃液24的起泡,因此為不佳。另外, 所謂溶劑的沸點’當溶劑由單一的化合物構成時,表示該 化合物的沸點,當溶劑由複數個化合物構成時,表示複數 個化合物的沸點中最低之沸點。 (膜加熱製程) 由於第2密封構件72及輥66y從到達部朝向χ方向 下游侧遠離預定距離,因此從到達部朝向χ方向下游側形 成預定長度的流延區域(流延部)cz。流延區域中, 作為膜加熱手段利用藉由後述之支撐體加熱製程138加熱 之環狀帶62進行加熱流延膜61之膜加熱製程。 在此,形成之後的流延膜,亦即流延製程132之後的 流延膜61的膜表面61a並不光滑(參考圖9)。因此,在 流延製程132之後的流延膜61上產生厚度不均。可認為該 厚度不均係起因於液珠的振動者。並且,構成流延製程132 之後的流延膜61之濃液24包含大量溶劑,易顯示流動性。 因此,本發明中,利用被加熱之環狀帶62進行加熱流延製 程132之後的流延膜61之膜加熱製程133。藉由^熱流延 製程132之後的流延膜61 ’構成形成之後的流延膜61之 濃液24的流動性變大,結果形成之後的流延膜61的膜表 23 201238742 Hi /sypif 面61a變得光滑(參考圖1〇)。 X方向上的流延區域CZ的長度未特別 此夠確保形成之後的流延膜61的膜表面叫變得光骨為止 户二需的時間者即可。膜加熱製程133對溶劑含量在·質 量以上450質量%以下的流延膜61進行為較佳。 f 66a的溫度藉由輥調溫請成為剝:位置pp上 的帶表面62a的溫度以上且溶劑的沸點以下的 (膜乾燥室) ^乾駐75b中,進行_表面…吹送表層形成風 ^表層形成製程134 (參考圖8)和使溶舰流延膜61 ^發之膜乾燥製程135(參考圖8),直至在流延膜61的膜 表面61a側形成表層6ΐχ (參考圖u )。 (表層形成製程) 如圖4所示,表層形成裝置63從進氣喷嘴83的吸氣 口 83a送出表層形成風8〇。從吸氣口 83&送出之表層形成 風80的方向(預進氣喷嘴83的延設方向)與χ方向所成 ,各角度Θ1為30。以上60。以下為較佳,45。更為佳。從吸 氣口 83a送出之表層形成風8〇藉由外罩從X方向上游 側引導至下游側。藉由靠近流賴61之外罩82容易在流 延膜61的膜表面61a附近産生表層形成風8〇的渴狀流動。 生成渦狀流動之部位中,由於表層形成風8〇 遞至流延膜6丨,因此在流延膜61的膜表面61a、因表層形 成風80的渦狀流動而促進溶劑的蒸發。 藉由表層形成製程134,流延膜61成為具有表層6ΐχ 24 201238742 "H /«ypif 和濕潤層6ly者(參考圖u)。 的膜表面61&侧喺與位於比表曰Xf成於流延膜61 濕潤層吻相比進-步乾燥之表=八6^靠環狀帶62側之 劑含量與濕潤層61y相比較低。〃 & ’表層61x的溶 延=^-的表面光滑地形成。對成為具有表層 瓜61進行膜乾燥製程135時,表犀Qx 成為所得到之流延膜61的膜矣 ^ 、 經過犋加熱製程心能夠藉由對 來得到膜表面61a光滑之流延膜=订表層形成製程⑶ 表層形成製程m對溶劑含量為25G質量%以上佩 户:丨二下的流延膜61進行為較佳。表層形成風80的溫 Γ以上80。°以下為較佳。並且,表層形成風 、風連為5m/秒以上25m/秒以下為較佳。 (膜乾燥製程) 燥製程135a和後膜 膜乾燥製程135中依次進行前膜乾 乾燥製程135b (參考圖8 )。 (前膜乾燥製程) &如圖2所示,前膜乾燥機88進行使溶劑從流延膜61 二士之如膜乾燥製程135a。表面側送風器91對膜表面61a 人送如乾燥風90,使溶劑從流延膜61蒸發。並且,裏面 側送風器92對帶裏面62b吹送前乾燥風90,並透過環狀 * 加熱流延膜61。藉由流延膜61的加熱使溶劑從流延 膜61蒸發。 (後膜乾燥製程) 25 201238742 41/»ypif 後膜乾燥機89進行使溶劑從流延膜61蒸發之後膜乾 燥製程135b。平行送風器95對流延膜61的膜表面6ia吹 达後乾燥風94,使溶劑從流延膜61蒸發。並且,裏面側 送風器96對帶裏面62b吹送後乾燥風94,並透過環狀帶 62加熱流延膜61。藉由流延膜61的加熱使溶劑從流延膜 61蒸發。後膜乾燥製程135b進行至流延膜61的溶劑含量 成為110質量%以上21〇質量%以下為較佳。 可利職66b的熱騎制錢製程⑽。報調溫器 22以親66b的溫度成為贼以上攸以下的範圍内的方 式進行調節為較佳。 表面!f藉由進行各製程131〜135 (參考圖8)來得到膜 面61a光滑的流延膜61 (參考圖12)。 (剝離室) (4=ΐ:中環狀帶62之膜冷卻製程136 (參考流延膜61之剝離製程137 (膜冷卻製程) 2 j圍内為較佳。藉由膜乾燥製程135成為 =r藉由與輥66e接觸而被冷卻。並且,透‘二 可獨立膜61。臈冷卻製程136進行至成為 (剝離製程) 26 201238742 ? t ’利㈣離輥65進行從環狀帶62剝離 之流延骐61之剝離製程137(參考, ,狀帶62中由輥66e支撐之部份(剝離位置pp),從環 ^帶62剝離成為可_狀態之流延膜6 離之流延㈣作為濕_ 25㈣σ ^ = 取向角的偏差,對溶劑含量為 f了抑制 進行剝離_ 137 m 下的流延膜61 劑含量為Γοο質量%以乂上的、f S效率的觀點來看,對溶 較佳。胃里/〇以上的流延膜61進行剝離製程137為 (支撐體加熱製程) 剝離流延膜61之後的環狀帶62經過支撐體加^ 狀*:回=延至75a。若對藉由膜冷卻製程136變渖之ΐ 狀甲62連續進行濃液流下製 、、 爻厅、之% 形成製程m,則直接以臈表面心;==層 。進賴。編,參考 由於流延膜61上産生的厚度不均料在n度不均。 去,因此最終導致成為膜21的厚度不均。咕程中除 因此,本發明中,為了在第(n+ 與第(n+1)次表層形成製程134之間進行^ 1 呈132 在第η次剝離製程137與第(n+1) 裎133 ’ 之間,行加熱環狀帶62之支撐體加熱製程&。製程⑶ 加熱環狀帶62之支撐體加熱製程138。如川進行 則加熱器112對帶表面62a吹送加缺面 刀熱%狀帶 27 201238742 HI /oypif 62直至帶表面必的溫度成為預錄圍。同樣,裏面侧加 熱1§ 113對帶裏面62b吹送加熱風110 ’加熱5署狀帶 至帶裏面62b的溫度成為預定範圍。 & 直 支撐體加熱製程138中加熱帶表面62a, 域CZ中的帶表面62a的溫度成為範圍Tl為較佳。在此 範圍T1為8。(:以上且溶劑的沸點以下,範圍Tl ’ 為較佳,15t更為佳。範圍T1的上限值為= 的沸點-5C)為較佳。另外,作為支撐體加埶 用之組件U昆66a、66x^的溫度亦為範 本發明中,利用在支禮體加熱製程138中賦予 ▼ 62之熱,進行對藉由下一個流延製程132形成於 62上之流延膜61賦予熱之膜加熱製程133。因此、,奸^ 發明,能夠抑制厚度不均並高效製造臈。 你署2 ’上述膜加熱製程133在從剝離位置PP至到逵 位置DP之間進行即可。 剽運 述實本發日㈣其他實财式進行朗。對於盘上 明。 對與上述貫施方式不同之部份進行詳細說 面62b 的至體Γ熱手段利用對帶表面仏及帶裏a 發明不限於風110之支撐體加熱裝置111,但本 的至少-方接觸:ΓΓ具備與帶表面62a及帶裏面_ 所示,切熱輥之支撑體加熱裝置141。如圖13 熱裝置141具備與帶表面62a接觸之表面 28 201238742 二’’、、輥142、與帶裏面62b接觸之裏面加熱輥i43及調節 加熱輥142及裏面加熱輕143的溫度之親溫度調節器 支撐體加熱褒置141加熱帶表面62a,以便通過流延 ^CZ(參考圖2)時的溫度藉由親溫度調節器144成為 靶圍T1。 機圖^2所不,輥調溫器123可冷卻配設在比後膜乾燥 更罪X方向下游側之輥66z。藉由輥調溫器123冷卻 ,二66以為膜冷卻手段。因此,只要是膜乾燥製程135 <進行’則膜冷卻製程136可在膜乾燥室75b中進行。 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藉由輥調溫器123 ,冷卻手段,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如i:二6;c H部到達剝離位置PP之前的環狀帶62之冷卻單元i48 手段。在膜乾燥室75b中配設在後膜乾燥機89 j她66c之間之冷卻單元148具有對帶裏面必供給 供液裝置149和對帶裏面62b吹送乾燥風15〇來基 、、==蒸發裝置⑸。基於供液裝置149之液體供給方 為塗佈、噴霧、噴射滴狀物之方法等的任意一種。供 ^置149與蒸發裝置⑸沿環狀帶62的移動路恤,在 =面62b侧從X方向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次配設。供液 =149對帶裏面62b供給液體。若蒸發裝置⑸ 吹送乾燥風⑼,則帶㈣62b上的液體蒸發。^ ▼畏面62b上的液體蒸發,則帶畏面62b加 的氣化熱下降。這樣,能夠利用冷卻單4皿二稭液體 62。 平7^ 148冷部環狀帶 29 201238742 /oypif 即τΊ、要係在環狀帶62到達剝離位置ρρ之前墓發者 即可,例如能夠利用二氣甲燒等。 者 至+2 Γ Γ卻手段利用輥66e、66ζ、冷卻單元148中的
二可,可組合輥66c、66z、冷卻單元148中的2 個’亦可均利用3個。 Z 區域CZ中水平維持帶表面62a,將輕66a 1 配§又在相同水平面内為較佳。並且,如圖15所示, 可在輥^與輕66y之間設置配設在與觀66M目同的水平 面上並支撐帶裏面62b之支承輥66d。 並且,如圖16所示,可在輥66a與輥66χ之間設置配 設在她—相_水平面上並支撐㈣面_之支承輕 可藉由親調溫器121t周節支承輕脱的溫度成為範圍 T1。藉此,支承輥66e作為支撐體加熱手段發揮作用。 另外+,可藉由輥調溫器121調節輥66a的溫度成為範 圍T1。藉此,輥66a作為支撐體加熱手段發揮作用。 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輥66a配設在比輥66x〜66y更靠 上方,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如圖17所示,可將輥 66a與輥66b設置在同一平面(例如水平面)上,並將配 設在輥66a與輥66b之間的輥66c設置在比該平面更靠下 方。另外’可將輥66z設置在輥66a與輥66b之間。 並且,圖2所示之輥66c具有支撐剝離位置pp上的 環狀帶62之功能和基於第3〜第4密封構件73〜74之密 封功能’但是可分離這些功能。例如,圖17的挺66c、66f、 66g相當於圖2所示之輥66c。並且,圖π的輥66c具有 30 201238742 A. 支撐剝雒位置pp上的環狀帶62之功能。圖17的支承幸昆 66f與第3後、封構件73協同發揮密封功能。圖17的支承 輥66g與第4密封構件74協同發揮密封功能。輥調溫器 123冷卻輥66c。輥調溫器123可冷卻親66f。 並且,可藉由輥調溫器123加熱親66g。藉此’輥66g 作為支撐體加熱手段發揮作用。 另外,圖17所示之親66a相當於圖2所示之輥66a、 66x、66y成為一體者。 並且,如圖18所示,可將輥66a與輥66c設置在同一 平面(例如水平面)上,並在輥66a與輥66c之間設置輥 66b。支撐帶裏面62b之輥66b配設成從輥66a朝向輥66c 移動之環狀帶62成為大致水平。另外,輥66b可設置在比 輥66a及輥66c更靠上方。圖18所示之輥66a相當於圖2 所示之輥66a、66x、66y成為一體者。 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支撐體加熱製程138中,在γ方 向整個區域對環狀帶62進行加熱,但可僅對環狀帶幻中 的Y方向中央部進行加熱。並且,亦可僅加熱流延寬度 CW的流延區CA (參考圖6)的部份(參考圖19)。藉此, 環狀帶62中除了流延區CA (參考圖6)以外之非流胃延區 不會加熱至需要以上,因此在膜乾燥製程135中,能夠可 靠地抑制流延膜61在γ方向兩邊部上的起泡。另外,可 將流延區CA中的Y方向中央部設為加熱部份,將流延區 C A中的Y方向兩端部設為非加熱部份。此時,γ方向丄 的非加熱部份的寬度例如為l〇mm。 ° 201238742 /oypif 另外’可在剝離製程137與支撑體加熱製程138之間 進行清洗帶表面62a之支撐體表面清洗製程。能夠藉由支 撐體表面清洗製程可靠地抑制剝離故障。並且,能夠藉由 支撐體表面清洗製程去除殘留在帶表面62a之異物(例如 剝離殘留之流延膜的一部份)。該異物成為液珠振動的原 因。因此,能夠藉由支撐體表面清洗製程防止液珠的振動。 為了清洗帶表面62a,例如使用對帶表面62a噴射乾冰之 乾冰清洗機為較佳。 並且 可在支樓體加熱製程138與下一個濃液流下靠 程131之間進行降低帶表面62a相對濃液以之接觸角之相 觸角降低製程。藉由接㈣降低製程,攜帶風很難流入浓 ,與帶表面似之間。因此,能夠藉由接觸角降低製㈣ =攜帶風的流入引起之流延膜的破損。其中,攜帶風是 :於%狀帶62的移動而在帶表面—附近發生且朝向) 之風。為了降低帶表面62a相對濃液⑽接觸角 St塗佈溶劑為較佳。在接觸角降低製程中使用 123相同的成份’亦可係包含與溶劑2: =施方式中’將進行切體加熱製程138之_ j剝離製程137與濃液流下製程13 膜i間。將在流延製程132與 有觀卿縣程⑹之雜製膜方法 32 201238742 l 將進?流延_成聽161之流延單元165示於圖 21 /政單元165中’在流延區域cz的帶裏面62b側具 有作為支雜加齡段之支撐體加齡置168。支樓體加 熱裝置168具有裏面側加熱器113和加熱風調節器114。 支撐體加熱裝置168為了從帶裏面62b側加熱環狀帶&, 從環狀帶62侧進行流延膜61的加熱。因此,依支撑體加 熱裝置168,能夠抑制在流㈣61形成 61的加熱。在流延區域α進行支樓體加熱製程時,需要 ,面62b側加熱環狀帶62。這是因為,若從帶表面心 側加熱環狀帶62,财致在膜加熱製程13 ,製程m。另外,可藉由由輥調溫器i2i將觀6丁^ 溫度設在範㈣她岣作為支撑體加熱手段發揮作用。 防止在膜加熱製程133中從流延膜61蒸發 氣體濃度高於表層形成製程3、f近的_的溶_ 的溶劑的氣體濃度為較佳。其中,“、、w 的孔汛 ,的氣體濃度’,表示為“(溫度Ta的氣氛中所含 溫度仏的氣氛下成為飽和狀態之氣體狀溶 在流延膜形成製程161 +,進 或接觸角降低製程之時刻口衫 牙體表“洗衣私 液流下製裎131…為製程137與下-個濃 夜机下从131之間即可。進行兩個製㈣, 面清洗製程、接觸角降低製程的順序進行為較佳/义 並且,可在支撐體加熱製程138與下一個濃液流下製 33 201238742 H-i / O^plf 二政之間進行降低帶表面62a相對漢液24之接觸角之接 製程。藉由接觸角降低製程,攜帶風报難流入液 =攜帶風的流人料之流延膜的破損。其中,^風是 才曰由於城帶62的移動而在帶表面—附近發生且朝向乂 方向机動之風。為了降低帶表面62a相對濃液24之接觸角, 在帶表面62a塗佈溶劑為較佳。在接觸角降低製程中使用 之溶劑可為與溶劑23姻的成份,亦可為包含與溶劑23 共同之成份者。 藉由本發明得到之膜21尤其可用於相位差膜或偏光 板保護膜。 膜21的寬度為600mm以上30〇〇mm以下為較佳, 2000mm以上300〇mm以下更為佳。並且,當膜21的寬度 超過3000mm時,亦能夠應用本發明。膜21的膜厚為2〇μιη 以上120μιη以下為較佳,3〇μηι以上8〇μιη以下更為佳。 並且,膜21的面内延遲Re為1〇nm以上3〇〇nm以下 為較佳,膜21的厚度方向延遲Rdl g_1〇〇nm以上3〇〇nm 以下為較佳。 面内延遲Re的測定方法為如下。面内延遲Re使用在 溫度25°C、濕度60%RH下對樣品膜進行2小時調濕,並 用自動雙折射儀(KOBRA21DH王子計量設備股份有限公 司)從632.8nm的垂直方向測定之延遲值。另外,Re用以 下式表示。
Re= | nl-n2 | xd 34 201238742 • - · ~ - c-- nl表示慢軸的折射率,n2表+ 表示膜的厚度(膜厚)。表不進相軸2的折射率,d 厚度方向延遲Rth的測定方 坑、濕度_下對樣品膜進行; :垂直方向測定之值和邊使_傾斜邊相同地败之 值的外插值,按照下述式計算。
Rth={ (nl+n2) /2-n3}xd n3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聚合物) 上述實施方式中成為聚合物膜的原料之聚合物沒有特 另J限疋進行,谷液裝膜方法時,作為聚合物例如有纖維素 醯化物或環狀聚烯烴等。另一方面,進行熔融製膜方法時, 作為原料聚合物例如可舉出纖維素醯化物、含内酯環聚合 體、環狀聚烯烴、聚碳酸酯等。其中纖維素醯化物、環狀 聚蝉烴為較佳,其中包含醋酸基、丙酸酯基之纖維素醯化 物以及藉由加成聚合得到之環狀聚烯烴為較佳,藉由加成 聚合得到之環狀聚烯烴為進一步較佳。 (纖維素醯化物) 作為纖維素醯化物,三醋酸纖維素(TAC)尤為佳。 並且’纖維素醯化物中,用羧酸酯化纖維素的羥基之比例, 亦即酿基的取代度滿足所有下述式(I)〜(III)者更為佳。 另外’在以下式(I)〜(III)中,A及B表示醯基的取代 度’ A為乙醯基的取代度,並I B為碳原子數3〜22的醯 35 201238742 hi /&ypi{ 基的取代度。另外,TAC的90質量%以上為〇 lmm〜4mm 的顆粒為較佳。 (I) 2.0<A+B<3.0 (II) 〇<A<3.0 (III) 0<B<2.9 構成纖維素之進行β-l,4鍵合之葡萄糖單位具有游離 至2位、3位及6位之羥基。纖維素醯化物為藉由碳數2 以上的醯基對這些經基的一部份或全部進行g旨化之聚合體 (聚合物)。酸基取代度是指纖維素的經基分別在2位、3 位及6位被醯化之比例(100%酯化時取代度為丨)。 總醯化取代度’亦即DS2 + DS3 + DS6為2.00〜3.00 為較佳’ 2.22〜2.90更為佳,2.40〜2·88尤為佳。並且, DS6/ (DS2 + DS3 + DS6)為 0.28 以上為較佳,0.30 以上 更為佳,0.31〜0.34尤為佳。其中,DS2為葡萄糖單位的 2位羥基基於醯基的取代度(以下還稱為“2位醯基取代 度”),DS3為3位經基基於醯基的取代度(以下還稱為“3 位醯基取代度”),DS6為6位羥基基於醯基的取代度(以 下還稱為“6位醯基取代度”)。 在本發明的纖維素醯化物中使用之醯基可以僅為i 種,或者可使用2種以上醯基。利用2種以上醯基時,其 中1個為乙醯基為較佳。若將基於2位、3位及6位的經 基的取代度的總和設為DSA,將2位、3位及6位的經基 被除乙醯基以外的醯基取代之總和設為DSB,則DSA + DSB的值為2.22〜2·90更為佳,2.40〜2.88尤為佳。並且, 36 201238742 以上^6〇/30以上’ 〇7以上尤為佳。並且,DSB中其2〇0/ 以上為6位羥基的取代基,但 /〇 基更為佳,30%以上;^牛^ 為6位減的取代 ㈣w 為進—步1讀,33%以上為6位超其 尤為佳。另外,還可舉出纖維素醯化物的6仇i 以上之纖維辛醯化物。〇以上、尤其為0別 夠藉由廷些纖維素醮化物製作冷 =!之溶液(濃液)。尤其在非氣系有機溶劑中可製; 良好的溶液。並且可製作低黏度且過遽性優異之溶液。作 料之纖維素可㈣從棉, 作為本發明的纖維素醯化物的碳數為2以上的酿 I以為脂肪族基亦可以為芳基,不特別限^。這些例二 纖維素的絲錢、稀雜g旨或芳香絲基 _ ,等’可以分別具有進一步被取代之基團。 醜基、核基、癸酿基、十二烧酿基、十三燒二= 烷醯^、十六烷醯基、十八烷醯基、異丁醯基、三級丁醯 ^己絲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縣、肉桂酿基 4。這些當中’丙醯基、丁醯基、十二烷醯基、十八烷醯 ,、二級丁醯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羰基、肉桂醯基 等更為佳,丙醯基、丁醯基尤為佳。 (溶劑) 作為用於製備濃液之溶劑23可以舉出芳香族烴(例 如’苯、甲苯等)、鹵代烴(例如,二氯甲烷、氣苯等)、 37 201238742 /«ypif 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二甘醇等)、鲷 (例如,丙自同、甲乙酮等)、醋(例如,乙酸甲_、醋酸乙 醋、醋酸丙酉旨等)細(例如,四氫咬喃及甲基溶纖劑等) 等。另外,在本發明中,濃液是指將聚合物溶解或分散於 溶劑中而得到之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 這些當中使用碳原子數為1〜7的鹵代烴為較佳,使用 二氯甲燒為最佳。從TAC的溶解性、流賴料撐體的剝 離性、膜的麵強料及朗光學雜等物性觀點考慮, 除了二氯甲烧之外混合1種乃至數種碳原子數為卜5二醇 為較佳。醇的含量相對於整個溶劑為2質量%〜25質量% 為車乂佳’ 5負畺%〜2〇質量%更為佳。作為醇的具體例子 可以舉出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等,但使 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它們的混合物為較佳。 但是嘬近以將對環境的影響抑制到最小限度為目的’ 對不使用二氣甲烷時的溶劑組成亦進行研究,針對該目的, 使用碳原子數為4〜12的喊、碳原子數為3^的酮、碳 原子數為3〜12的酯、碳原子數為1〜12的醇為較佳。有 時適當地混合這些來使用。例如,可以舉出乙酸甲酯、丙 酮、乙醇、正丁醇的混合溶劑。這些醚、酮、酯及醇可以 係具有環狀結構者。並且,具有2個以上喊、酮、醋及醇 的官能團(亦即、〇_、_c〇_、_c〇C)_及_〇H)中的任意一 種之化合物亦能夠用作溶劑。 另外,日本專利公開2005-HM148號的[0140]段落到 [0195]段落中對纖維素醯化物的詳細内容進行了記載。這 38 201238742 些記載亦能夠應用於本發明中。另外,同樣在日本專利公 開2005-104148號的[〇 196]段落到[〇516]段落中對溶劑及增 塑劑、劣化抑制劑、紫外線吸收劑(UV劑)、光學各向異 性控,劑、延遲抑制劑、染料、去魅彳、獅劑、剝離促 進劑等添加劑亦進行了詳細記載。 在本發明中,能夠進行流延藉由2種以上濃液的合流 而成之合流濃液之同時層疊共流延或者逐次共流延多種濃 液來層疊之逐次層疊共流延。另外,可組合兩種共流延。 在進行同時層疊共流延時’可以使用絲有進料頭之流延 模,亦可以使用多凹槽型流延模。 利用包含第1聚合物之第1濃液和包含與第1聚合物 不同之第2聚合物之第2濃液進行同時層疊共流延或逐次 層®共μ延’藉此能夠形成由流延膜的支撐體侧的層(支 樓體面層)、流延膜的表面側的層(空氣面層)及支撐體面 層與空氣面層之間的層(基層)構成之層疊流延膜。基層 由第1濃液構成’空氣面層及支撐體面層由第2濃液構成。 當第1聚合物及第2聚合物為纖維素醯化物時,第1 聚合物中的醯基的總醯基取代度Ζ1低於第2聚合物中的 醯基的總醯基取代度22為較佳。尤其是,第1聚合物中 的醯基的總酸基取代度Ζ1滿足式(丨),第2聚合物中的 醯基的總醯基取代度Ζ2滿足式(2)。 式⑴ 2·0<Ζ1<2.7 式(2) 2.7<Ζ2 從延遲的波長分散性的觀點來看,第1聚合物中使用 39 201238742 ^i/»ypif 之纖維素醯化物的乙醯基的取代度X1及碳數為3以上的 醯基的取代度的合計Υ1滿足下述式(3)及(4)為較佳。 另外’ XI及Υ1在與前述式(1)的前述Ζ1之間成立 Χ1+Υ1=Ζ1的關係。 式(3) 1.0<Χ1<2.7 式(4) 0SY1C1.5 從延遲的波長分散性的觀點來看,第2聚合物中使用 之纖維素醯化物的乙醯基的取代度Χ2及碳數為3以上的 醯基的取代度的合計Υ2滿足下述式(5)及(6)為較佳。 另外,Χ2及Υ2在與前述式(2)的Ζ2之間成立Χ2+Υ2=^2 的關係。 式(5) 1·2<Χ2<3.0 式(6) 0$Υ2<1.5
第2濃液的黏度低於第1濃液。各濃液的點度能夠才艮 據:TISK7117 求出。 X 第2聚合物為纖維素醯化物,第1聚合物可為纖維素 醯化物之外的聚合物。作為第1聚合物使用丙烯樹脂為較 佳。 (丙婦樹脂) 丙烯樹脂中還包含甲基丙烯酸曱酯類樹脂,已知有丙 烯酸鹽/曱基丙烯酸鹽的衍生物,尤其是丙烯酸酯/丙烯酸 曱酯的(共)聚物。作為丙烯樹脂不特別限制,但為了得 到光彈性係數較小之膜,係由曱基丙烯酸曱鲳單位5〇〜= 質量%及可與此共聚合的其他單體單位質量%構成 201238742 者為較佳。 在内烯樹脂中,作為前述可共聚合的其他單體,可兴 =基的碳數為2〜18的甲基丙烯酸絲3|、烧基數的ς ,、、、1〜18的丙稀酸烷基酿、丙烯酸、甲基丙稀酸等的以, 和酸、馬純、f‘㈣、衣親等的料飽和基二 =甲=:甲基苯乙鱗芳香族乙稀化合物、丙 曱基丙稀腈等的α,Ρ4餘和腈、馬來_、馬來 月女、Ν_取代馬來醯亞胺、戊二酸酐等,這些能夠單 使用或同時使用2種以上單體用作共聚成份。 X其中’從共聚物的耐熱分解性或流動性的觀點來看, 丙沐酸甲g旨、_酸乙g旨、丙烯酸正㈣、丙烯酸正丁醋、 =酸仲丁_、2-乙基己基丙稀動旨等為較佳,使用丙稀 酉欠曱酯或丙烯酸正丁酯尤為佳。 =為㈣械即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性能變化亦較 透明性光學膜讀脂,丙軸脂為含有脂環式烧基 作為共聚成狀_龍或者藉由分子㈣化在分子主鍵 形成核狀結狀旨為触。作為在分子主鏈形成環 狀結構之丙烯樹脂的例子,可舉出包括含有㈣環的聚合 體之丙賴熱塑性樹脂作為其中_個較佳態樣,較佳的樹 脂組成或合鼓法記載於日本專利公開鳩_171464號公 報中。並且’可舉ii含有戊二酸酐作為共聚成份之樹脂作 為其他較m ’’共聚合成份或具體的合成方法記載 於日本專利公開2004-070296號公報中。 丙稀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〇萬〜4〇〇萬,8〇萬〜 41 201238742 hi /Qyyif 二:膠:=定_脂的重量平 聚合=:r=:=;公 發明中’還能夠同時使用複數個丙烯樹月旨。方法。本 丙烯樹脂還能夠包含其他熱塑性樹月:。本發 在與前述丙烯樹脂混合成·時提高财孰性 或機械強度沒-觀點來看’具有玻璃化轉變溫度為刚。C Μ上、總透光率為85%以上的性能者為較佳。 前述丙稀樹脂層中的_樹脂與其他熱塑性樹脂成份 的含有比例為[丙烯樹脂/(所有熱塑性樹脂)]χΐ〇〇的質量 比例’ 30〜99質量%為較佳,50〜97質量%更為佳,6〇〜 95質量%為進一步較佳。前述丙烯樹脂層中 含有比例若在則量%以上,則能夠充份發揮耐H^ 此為較佳。 作為前述其他熱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 歸、乙稀-丙稀共聚物、聚(4-曱基-1-戊稀)等稀煙類聚合 物;氣乙烯、氣化乙烯樹脂等函素類聚合物;聚苯乙烯、 苯乙烯·曱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_丙稀腈共聚物、 内稀猜·丁 一稀-本乙稀嵌段共聚物等苯乙婦類聚合物;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曱酸乙 一醇醋等聚醋;尼龍6、尼龍66、尼龍610等聚醯胺;聚 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石风; 聚醚砜;聚苯酯;聚醯胺醯亞胺;配合聚丁二稀類橡膠、 42 201238742
丙烯類橡膠之ABS樹脂或AS 橡膠質聚讀為在㈣时㈣與树合人體等。 =之組成的接枝部者為較佳,並且,從提二=相 透明性的觀點來看,橡膠質聚合體的平均師^=大時的 下為較佳丄在70nm以下更為佳。十版在1〜 ,為前述其他熱塑性樹脂使用與丙烯樹脂熱 7且2月日為ί佳1作為這種其他熱塑性樹脂,^較佳地兴 二乙烯fU貞單體單位和芳香族乙烯類單體單位之而ς 二本乙烯類共聚物或聚氣乙烯樹脂等。這些當中 -苯乙稀類共聚物在玻璃化轉變溫度為丨贼以上 二 目位差為—以下的條件下’可輕鬆得到 / 之光學膜,因此為較佳。作為丙烯腈
歸類/、聚’具體而言有效使用其共聚比以摩爾單 在1 : 10〜10 : 1的範圍内者。 Q 备第1聚合物為丙烯樹脂時,若利用第丨濃液和第2 濃液進行㈣層疊共流m域疊共流延,_疊流延 ^上經常發生厚度不均。該厚度不_由第丨濃液構成之 土層與由第2濃賴成之層(支撐體面層和线面層)的 ,面的不穩定化引起。界面的不穩定化是指,構成基層之 第1濃液的一部份進入相鄰之支撐體面層或空氣面層之現 象為了避免5亥界面的不穩定化,利用由第1濃液、第2 f液及在第1》辰液及第2濃液之間流動之缓衝液構成之合 流農液進行同時層疊共流延或逐次層疊共流延為較佳。 緩衝液的黏度低於第1濃液及第2濃液。並且,緩衝 43 201238742 /oypif 液由與各濃液中所含之溶劑具有相溶性之液體構成為較 佳。緩衝液的黏度在IPa·秒以上15Pa·秒以下為較佳,在 IPa·秒以上i〇pa·秒以下更為佳。另外,緩衝液的黏度能夠 根據JIS K7117求出。 緩衝液係與各濃液中所含之溶劑相同者為較佳。緩衝 液中可包含聚合物。作為缓衝液中所含之聚合物,例如可 以舉出第1聚合物或第2聚合物,包含這些中的任意一個 聚合物為較佳。緩衝液中的聚合物的含有濃度不到5質量 %為較佳。 使用丙烯樹脂作為第1聚合物,藉此能夠抑制厚度不 均且高效製造光學特性不容易因應力的産生或濕度變化而 變化之光學膜。 [實施例] (實驗1〜8) 根據以下方法進行實驗1〜8。關於各實驗的詳細内 容,對實驗1進行詳細說明,關於實驗2〜8省略與實驗i 相同部份的說明並說明不同的部份。 (實驗1) 以下示出用於製備濃液24之化合物的配方。 將按如下組成比構成之固體含量,亦即 三醋酸纖維素(取代度2.86) 1〇〇質量份、 磷酸三苯酯(TPP) 1〇質量份、 去光劑(AEROSILR972) 〇.〇3質量份 適當添加於由如下構成之混合溶劑,並授拌溶解而製 44 201238742 備濃液24,即, 8〇質量份、 13.5質量份 6.5質量份 二氣曱烷 曱醇 正丁醇 用,(東洋濾紙股份有限公司製,細^過遽濃 二^再用燒釔至屬過濾器(曰本精線股份有限公司製 06N,公稱孔徑ι〇μιη)過滹隹一 .μ ^、夂進步用網式過濾器過濾後, 放入儲料罐中。 [三醋酸纖維素] 另外,在歧狀三醋酸纖維素(TAC)係醋酸殘存 置在(U質量%以下、Ca含有率為58觸、吨含有率為 42PPm、Fe含有率為〇.5ppm、含有4〇_游離醋酸以及 15PPm硫酸離子者。並且,㈣基相對於6她基的氯之 ,代度為0.9卜並且’總乙酿基中的32 5%為6位經基的 氫被取代之乙醯基。並且,以丙酮提取該TAC之丙酮提取 量為8質量%,其質量平均分子量/數均分子量比為25。 並且,所得狀TAC的黃度指數為h7,霧度為〇 〇8 ·,透 明度為93.5%。該TAC係峨棉絲之纖維素為原料合成 利用所得到之濃液24在圖1所示之溶液製膜設備1〇 中製造膜21 (寬度為1950mm)。流延單元12係利用圖2 所示者。流延單元12中反覆進行圖8所示之依次進行^液 流下製程131、流延製程132、膜加熱製程133、表層 製程134、膜乾燥製程135、膜冷卻製程136、剝離製 45 201238742 /oypif 及支撐體加熱製程138之流延膜形成製程126。 移動速度V JMOOm/分鐘。在第n次流延=狀帶的 中的剝離製程137中’剝離位置ρρ上' ^製程126
度為ΤΡΡ(參考表丨)。纽,此時流延财的溫 (參考表1)。測定了第(n+1)次、、 3里為ZYPP 的到達位置DP上的帶主z m /;,L 、形成製裎126中 乃句兩端部的溫度為τ ?兩端部為你戸仙册r DPe (參 部份。為叫狀帶62的Y方向兩 溫度為TDpc (參考表1 考表1)。另外,Y方泠 端向内側距離l〇mm之 [表1] 膜冷卻製程一有 驗 lt. 支撐體加熱製程有j 膜加熱製程 有 ΤΡ P:) 貫驗2有有有 實驗3 實驗4有 有 實驗5有 實,驗6有 有 實驗7有 無- 實驗8 |無 ~Έ
(質量 %) ^3〇 逐 T3〇~ Ϊ8〇~ Ϊ8^ ]8〇 W B〇~ 評價結 TDPC TDPe 果 (°C) (°〇 1 2 3 I T 35 35 A X 7 7 A c B 25 ----—— 25 A A B 10 A A B 8 ------ 8 A B B 0 0 A C B 35 35 B - B (實驗2〜8) 將膜冷卻製程136 的有無、 犋加熱製程133的有無、 46 201238742 支撐體加熱製程138的有無、剝離位置pp上的帶表面6 的溫度TPP、剝離位置?1>上的流延膜中的溶劑含量z a、 到達位置DP上的帶表面62a的溫度I、、設'、 所不者,除此之外與實驗丨相同地由濃液24製作广 (評價) 、 表1 評價。 〒的抑、、,。果的序絲示附加於各評價項目之 1 .剝離評價 忠。 調查有無剝離故障。 A:在剝離製程中,未發生剝離故障。 B:在剝離製程中,發生了剝離故障。 本評價中,A為合格,B為不合格。 2·厚度不均評價 對膜21進朽 '下。弟1,從 按如下順序評價有無膜21的厚度不均。 臈2^ = ^^ 5轉度不均測定順序為如卜。第卜從 差。作;%収樣品料折射率 ^^;:":;:r/rrRiNGEANALYzER(^ 折射率差,將該平:均值作為的整個區域測定該 :對這樣得到之厚度不均進;;f的不均。按以下基 為以微求測量之様貝。另外,層叠膜的厚度 里之樣口„膜的6處厚度的平 二2不均相對於媒的厚度不到15%。 .厂子度不均相對於模的厚度在⑽以上且不到 201238742 HI/o^pif 1.8% L厚度*均相對於膜的厚度在1.8%以上。 價中,A、B為合格,C為不合格。 膜的厚度’ 此,表1中的實驗8評價。因 3 . 的抑結果的2”攔中記载為“_,,。 察所得到之流延膜並調查有無起泡。 A.未確認邊部的起泡。 切除1部5^t邊Λ確認到起泡’但僅限於藉由分切機36 、.々此作為產品用膜沒有問題。 5·到成為產品㈣之部份為止確認到起泡。 本評價中,Α、Β為合格,C為不合格。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溶液製臈設備的概要之說明圖。 =糸表示第1流延單元的概要之側視圖。 =ί示ί:形成裝置的概要之立體圖。 形成裝置的概要之㈣線截面圖。 ==1支撐體加熱裝置的概要之立體圖。 截面^。、不第1支樓體加熱裳置的概要之νπ·νπ線 要之示第1流_形成製程及溶液製膜方法的概 48 201238742 圖9係表示形成之後的流延膜的概要之截面圖。 圖10係表示膜加熱製程之後的流延膜的概要之截面 圖。 圖11係表示表層形成製程之後的流延膜的概要之截 面圖。 圖12係表示膜乾紐製程之後的流延膜的概要之截面 圖。 圖13係表示第2流延單元的主要部份的概要之側視 圖。 圖14係表示第3流延單元的概要之侧視圖。 圖15係表示第4流延單元的主要部份的概要之側視 圖。 圖16係表示第5流延單元的主要部份的概要之侧視 圖Π係表示第6流延單元的概要之侧視圖。 圖18係表示第7流延單元的概要之侧視圖。 =19係表TF第2支標體加絲置的概要之截面圖。 的概麵鄉絲程及第2溶絲膜方法
圖21係表示第8流延單元的主要部份的概要之侧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溶液製膜設備 12、165 :流延單元 49 201238742 HI /O^pif 13 :乾燥單元 14 :捲取單元 21 :膜 22 :聚合物 23 :溶劑 24 :》農液 25 :濕潤膜 35 :夾子拉幅機 35a :套管 35b :夾子 35c :乾燥風供給機 36 :分切機 37 :乾燥室 38 :冷卻室 40 :轉送部 41、45、66a、66b、66c、66f、66g、66x、66y、66z ·· 46 :吸附回收裝置 51 :卷芯 52 :壓輥 54 :捲取室 55 :膜輥 57 :滚花賦予裝置 60 :流延模 50 201238742 61 :流延膜 61a :膜表面 61x :表層 61y :濕潤層 62 :環狀帶 62a :帶表面 62b :帶裏面 63 :表層形成裝置 64 :膜乾燥裝置 65 :剝離輥 66 :帶移動機構 66d、66e :支承幸昆 66m、99 :馬達 66r :移動路 71 :第1密封構件 71a :遮風板 71b :迷宮式密封件 72 :第2密封構件 73 :第3密封構件 74 :第4密封構件 75 :流延套管 75a :流延室 75b :膜乾燥室 75c :剝離室 51 201238742 4i /isypif 75d :支撐體加熱室 75〇 :出口 77 :減壓室 80 :表層形成風 81 :進氣導管 81a、85a :面 82 :外罩 82a :導向面 83 :預進氣喷嘴/進氣喷嘴 83a :預進氣口/吸氣口 83b :内面 84 :調風器 85 :側遮風板 86 :風路 88 :前膜乾燥機 89 :後膜乾燥機 90 :前乾燥風 91 :表面側送風器 92、96 :裏面側送風器 94 :後乾燥風 95 :平行送風器 95a :平行排氣導管 95b :平行進氣導管 110 :加熱風 52 201238742 111、141、168 :支撐體加熱裝置 112 :表面側加熱器 112a、113a :進氣導管 113 :裏面側加熱器 113i :排氣口 112〇、113〇 :進氣口 114 :加熱風調節器 121、122、123 ··輥調溫器 125 :溶液製膜方法 126 :流延膜形成製程 127 :濕潤膜乾燥製程 131 :濃液流下製程 132 :流延製程 133 :膜加熱製程 134 :表層形成製程 135 :膜乾燥製程 135a :前膜乾燥製程 135b :後膜乾燥製程 136 膜冷卻製程 137 剝離製程 138 支撐體加熱製程 142 表面加熱幸昆 143 裏面加熱輥 144 輥溫度調節器 53 201238742 /oypif 148 :冷卻單元 149 :供液裝置 150 :乾燥風 151 :蒸發裝置 161 :流延膜形成製程 162 :溶液製膜方法 C A .流延區 CW :流延寬度 CZ :流延區域 DP :到達位置 PP :剝離位置 X、Y:方向 Θ1 :角度 54

Claims (1)

  1. 20123874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其為在移 延膜之方法,前述移動支撐體以反覆通過=嫁體形成流 達之到達位置與剝離前述流延膜之剝離位置處下之濃液到 其特徵為,前述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具備如=方式移動, (A) 使濃液向移動支撐體流下,前 步驟: 及溶劑; ⑴述崦液包含聚合物 (B) 從形成在前述移動支撐體的表 前述溶劑,前祕賴自在前㈣巾流延膜蒸發 (C) 將前職賴冷卻域為可鼓傳送 述冷卻在前述B步驟之後進行; 彳心、,則 延犋 (D) 從前述㈣倾_轉述c步驟之後的前述流 前述(移^體個1述B步叙前加減述C步驟之後的 職予Hi在下—财^ B ^驟之前,利用在前述E步驟中 丁$則述移動支撐體之熱加熱前述流延膜。 其中2如巾凊專利翻^ 1項所述之流賴的形成方法, 動支二步驟中,加熱下一個前述A步驟之前的前述移 其中3,·如Μ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方法, 55 201238742 HI /O^pif 前述E步驟中,加熱下一個前述A步驟之後的前述移 動支撐體。 4.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方法, 其中, 釦述E步驟中加熱前述移動支撐體,以便設定在前述 移動支撐體的表面且用於由前述流下之濃液形成流延膜之 流延區的溫度變得高於前述移動支撐體的表面中除前述流 延區之外的非流延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方法, 其中, 前述D步驟中的前述移動支撐體的溫度為ye以上 15°C以下,進行前述F步驟直至前述移動支撐體的溫度成 為8°C以上且前述溶劑的沸點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方法, 其中, 該方法在前述F步驟與下一個前述B步驟之間進行, 對前述流延膜的表面吹送表層形成風,在前述流延膜的表 面侧形成表層。 7·—種溶液製膜方法,其為藉由從前述移動支撐體剝 離形成在移動支撐體之流延膜並進行乾燥來製造膜之方 法’則述移動支撐體以反覆通過所流下之濃液到達之到達 位置與剝離前述流延膜之剝離位置的方式移動唭特徵為, 溶液製膜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56 201238742 及溶t使濃液向移動找㈣下,前述濃液包含聚合物 乂、+. (J6)從形成在前述移動支撐體的表面上之流延膜蒸發 刖述流延膜由在前述A步驟中流下之濃液構成. 刖 述冷卻可社料之狀態 '」 延膜(.)《 m述移動支撐體獅前述c步驟之後的前述流 前述(二:體個前述B步驟之前加熱前述c步驟之後的 述溶劑並乾燥流延膜中蒸發前 流延膜的形成裝置,其特徵為,I備如下. 燥部、剝離Ξ體前環通過到達部、流延部、膜乾 =聚合物及溶心濃液 ,延膜1述膜 丄下之刚述濃液形成 前述剝離部中剝離前述流延膜4冰延膜蒸發前述溶劑, 撐體 【到達部支料元,切⑽前述崎狀前述移動支 擇體剝離部支料元,讀位於前述_部之前述移動支 57 201238742 HI /oypif 、f冷部單元’在前述移動支撐體關前述膜乾燥部且 到,刖述剝離部為止期間,將前述流延膜冷卻至成為 立傳送之狀態; Μ π支撐體加熱單A,加熱離開前述剝離部且到達前述膜 乾燦部為止期間前述移動支撐體;及 、 臈加熱單兀,利用藉由前述支撐體加熱手段獲得之熱 口…、到達前述膜乾燥部之前的前述流延膜。 *’、、 其中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裝置, 到達體加熱單元加熱離開前述剝離部且到達前述 達邛為止期間的前述移動支撐體。 其中10.如ψ 4糊朗第8項所述之流賴的形成裝置, 燥部前述到達部到達前述膜乾 其中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裝置, =述支撐體加熱單元加熱前 在剛轉動支樓體的表 =保體’以便汉疋 的溫度變得古於义、+、 用於形成則述流延臈的流延區 外的非流延Ϊ H多動支樓體的表面中除前述流延區之 其中u.如巾請專利範㈣8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裝置, 58 201238742 形成單元,其對前述流延膜的表面吹送表層 單元讯晋^“延膜的表面側形成表層,前述表層形成 =則述支撐體加熱單元與前述膜乾燥部之間。 其中,’ °申睛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裝置, 支#」述顺。卩支料70具侧達部支魏,前述剝離部 述具備嶋部支馳,前㈣動支撐體為掛繞在前 J連邻支撐輥及前述剝離部支撐輥上之環狀帶。 其中,4.如申料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裝置, ,述支撐體加熱單元具備向前述移動支雜吹送加執 风的加熱風導管。 … 其中I5.如ψ請專·圍第8柄述之流賴的形成裝置, 月1J述膜冷卻單元冷卻前述剝離部支撐單元。 16.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流延膜的形成装 置,其中, ^ 浪,述臈冷卻單元將前述剝離部中的前述移動支撐 上饥以下,前述支撐體加熱單元加熱 溫&、賴’以便前述流延部巾的前述雜支揮體的 〜成為8°C以上且前述溶劑的沸點以下。 59
TW101107580A 2011-03-22 2012-03-0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TW20123874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2157A JP5329590B2 (ja) 2011-03-22 2011-03-22 流延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8742A true TW201238742A (en) 2012-10-01

Family

ID=46856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7580A TW201238742A (en) 2011-03-22 2012-03-0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29590B2 (zh)
KR (1) KR20120107850A (zh)
CN (1) CN102690428B (zh)
TW (1) TW20123874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4032A1 (ja) * 2009-03-11 2010-09-16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造用金型のキャビティ面の加工方法
KR101237910B1 (ko) * 2009-08-08 2013-02-27 신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주조용 금형
JP5298153B2 (ja) * 2011-03-22 2013-09-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流延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JP6175460B2 (ja) * 2014-03-31 2017-08-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剤回収調製方法、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6586787B2 (ja) * 2015-06-18 2019-10-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5514322A (zh) * 2015-12-20 2016-04-20 北京星和众工设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混合干燥室
CN105773890B (zh) * 2016-05-03 2017-10-17 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离子膜钢带流延机的剥膜装置
CN106976602A (zh) * 2017-05-31 2017-07-25 江苏中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收缩膜加热机构
CN109435267A (zh) * 2018-10-29 2019-03-08 枣庄金茂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鞭炮膜自制工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63331A (zh) * 2020-09-24 2020-12-11 芜湖韩保光学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硅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19117B (zh) * 2021-07-13 2023-08-15 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送风装置、流延装置和流延膜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2638A (ja) * 1998-06-09 1999-12-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写真印画紙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610507B2 (ja) * 2005-03-28 2011-0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US8101109B2 (en) * 2005-03-28 2012-01-24 Fujifilm Corporation Solution casting process
JP5107119B2 (ja) * 2007-04-11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設備
JP5298153B2 (ja) * 2011-03-22 2013-09-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流延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96857A (ja) 2012-10-18
KR20120107850A (ko) 2012-10-04
CN102690428A (zh) 2012-09-26
CN102690428B (zh) 2016-05-25
JP5329590B2 (ja)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3874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JP5298153B2 (ja) 流延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JP4889335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TW201231244A (en)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method of casting film,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JP2006240171A (ja) テンタクリップ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2005305637A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切断方法
TW200523091A (en) Solution cas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586512B (zh) 乾燥裝置、膜的乾燥方法及溶液製膜方法
JP2007237560A (ja) テンタの送風装置及び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591010B2 (ja) 乾燥装置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KR101655735B1 (ko) 용액 제막 방법
KR101634143B1 (ko) 위상차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설비
JP2005271233A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2007261068A (ja) テンタの送風装置及び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90370A (ja)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4879058B2 (ja)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装置
JP5422621B2 (ja) 環状バンドの移動方向制御装置、流延設備、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563997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延伸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JP4792418B2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078487A (ja) フイルムの延伸方法及び延伸装置、溶液製膜方法
JP2008230105A (ja)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溶液製膜設備
JP2007290362A (ja) 溶液製膜設備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2006306029A (ja)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674153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696015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