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3420A -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3420A
TW201213420A TW100116675A TW100116675A TW201213420A TW 201213420 A TW201213420 A TW 201213420A TW 100116675 A TW100116675 A TW 100116675A TW 100116675 A TW100116675 A TW 100116675A TW 201213420 A TW201213420 A TW 2012134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esin composition
curable resin
compound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6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haru Inoue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13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4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6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e.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metal-to-carbo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8L33/06
    • C08L33/068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8L33/06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20121342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先前技術】 ‘ 近年來的液晶顯示面板等,爲形成光間隔板或保護膜 時,使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例如已 知有含不飽和羧酸及/或不飽和羧酸酐與脂肪族多環式環 氧化合物之共聚物、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發劑及溶劑之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1 )。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8108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然而,以往提案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由該組成物 所得的塗膜或圖型上塗佈配向膜溶液時,就配向膜溶液飛 彈而無法均勻地塗佈等而言,無法充分地令人滿足。本發 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可賦予減低於塗佈配向膜溶液時之飛 彈情形的塗膜或圖型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 本發明係提供下述之[1]〜[9]者。 [1 ].—種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樹脂(A )、鈦化合物(B )及溶劑(C ),樹脂(A )爲含有來自 選自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群的至少1種之構造 - 單位,與來自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 201213420 的單體之構造單位的加成聚合物,該來自具有碳數2〜4之 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含量’相 對於構成樹脂(A )之構造單位全量爲2莫耳%以上、95莫 耳%以下。 [2]·如前述[1]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鈦化 合物爲以(B -1 )所示之化合物。 【化1】 OR3
ReO (B-1) -TrOR^ OR5 [於式(B-l )中,R3、R4、R5及R6係各互相獨立表示的碳 數1〜20之1價有機基,R3、R4、R5及R6中之任意2者可互 相鍵結形成2價有機基] [3] ·如前述[1]或[2]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鈦化合物(B)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 100質量份爲3質 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 [4] ·如前述[1]〜[3]中任一項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其進一步含有選自聚合性化合物(D)及聚合引發劑 (E )所成群的至少1種。 [5] .如前述[1]〜[4]中任一項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其中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 體爲選自以式(1 )所示之化合物及以式(11 )所示之化合 物所成群的至少1種之化合物。 201213420 【化2】
(I) [於式(I)及式(II)中’ Rl及R2係互相獨立表示氮原子 或碳數1〜4之烷基,且該院基中所含的氫原子可被經基取 代,X1及X2係互相獨立表示單鍵、·113-、*-113-0-、*-113- S-、*-R3-NH-,R3 係表示碳數1〜6之院二基(aklanediyl ),*係表示與〇之鍵結鍵]。 [6] .如前述[1 ]〜[5 ]中任一項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其中於測定波長400〜700nm之範圍的平均穿透率爲 70%以上。 [7] . 一種塗膜,其特徵爲使用如前述[1]〜[6]中任一 項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8] . —種圖型,其特徵爲使用如前述Π]〜[6]中任一 項記載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9] .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爲如含有選自如前述[7] 記載之塗膜及前述[8]記載之圖型所成群的至少一種。 [爲實施發明之形態] 於下述中,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樹脂(A )、鈦化合物(B )及溶劑(C ),樹脂(A )爲含有來自 選自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群的至少1種之構造 201213420 單位’與來自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 的單體之構造單位的加成聚合物,該來自具有碳數2〜4之 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含量,相 對於構成樹脂(A )之構造單位全量爲2莫耳%以上、95莫 耳%以下。 而且,於本說明書中,各成分所例示的化合物沒有特 別的限制,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樹脂(A )。樹脂 (A)係含有來自選自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群 的至少一種(〇 (以下稱爲「(a)」)之構造單位,與 來自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b )(以下稱爲「(b)」)的構造單位之加成聚合物,該 來自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的 構造單位之含量,相對於構成樹脂(A)之構造單位全量 爲2莫耳%以上、95莫耳以下。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使用的樹脂(A ),例 如樹脂(A2-1):使(a)與(b)聚合所成的共聚物,及 樹脂(A2-2 ):使(a) 、(b)及可與(a)及(b) 共聚合的單體(c)(惟不具碳數2〜4之環狀醚)(以下 稱爲「(c)」)共聚合所成的共聚物等,樹脂(A)以樹 脂(A2-1 )較佳。 具體而言,(a)例如爲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 酸、鄰-乙烯基苯甲酸、間-乙烯基苯甲酸、對-乙烯基苯甲 酸等之不飽和單羧酸類; -8- 201213420 馬來酸、富馬酸、檸康酸、中康酸、衣康酸、3_乙烯 基苯二甲酸、4-乙烯基苯二甲酸、3,4,5,6_四氫苯二甲酸、 1,2,3,6-四氫苯二甲酸、二甲基四氫苯二甲酸、丨,4_環己烯 一殘酸等之不飽和二殘酸類; 甲基·5-原菠烯-2,3-二羧酸、5-羧基二環[2.2.1]庚-2-烯、5,6-二羧酸二環[2.2.1]庚-2-烯、5-羧基-5-甲基二環 [2.2.1]庚-2-烯 ' 5-羧基-5-乙基二環[2.2.1]庚-2-烯、 5-羧基-6-甲基二環[2·2·1]庚-2-烯、5-羧基-6-乙基二 環[2.2.1]庚-2-烯等之含羧基的二環不飽和化合物類: 馬來酸酐、檸康酸酐、衣康酸酐、3 -乙烯基苯二甲酸 酐、4 -乙烯基苯二甲酸酐、3,4,5,6-四氫苯二甲酸酐、 1,2,3,6 -四氫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氫苯二甲酸酐、5,6_二 羧基二環[2_2.1]庚-2-烯酐(納迪克酸酐(HI MIC anhydride))等之不飽和二羧酸酐類; 琥珀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苯二甲酸單 [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等之2價以上的多元羧酸的不 飽和單[(甲基)丙烯醯氧基烷酯]類: 如α-(羥基甲基)丙烯酸之在同—分子中含有羥基及 羧基的不飽和丙烯酸酯類等。 於此等之中’就共聚合反應性而言或鹼溶解性而言, 以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等較佳。 此處,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係表示由 選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所成群的至少一種。「(甲基) 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酸酯」等之表記亦具有同樣 -9 · 201213420 的意思。 (b)例如由選自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例如環氧 乙烷環、氧雜環丁烷環及四氫呋喃環(氧雜環戊烷環))所 成群的至少一種之聚合性化合物。(b)以具有碳數2〜4 之環狀醚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較佳,以具有碳數2〜 4之環狀醚與(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體更佳。 (b)例如具有環氧乙烷基之單體(bl)(以下稱爲 「bl」)、具有氧雜環丁烷基之單體(b2)(以下稱爲「 b2」)、具有四氫呋喃基之單體(b3 )(以下稱爲「b3」 」)等》 具有環氧乙烷基之單體(bl),係指具有環氧乙烷基 之聚合性化合物。(bl)例如具有使鏈式烯烴環氧化的構 造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bl-Ι)(以下稱爲「bu」 )、具有使環式烯烴環氧化的構造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 單體(bl-2)(以下稱爲「(b卜2)」)。 (bl)以具有環氧乙烷基與乙烯性碳-碳雙鍵之單體 較佳,以具有環氧乙烷基與(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體更 佳,以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之(bl-2)最佳。 具體而Θ ’ (bl-Ι)例如爲(甲基)丙嫌酸環氧丙酯 、(甲基)丙烯酸β-甲基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β-乙 基環氧丙酯、環氧丙基乙烯醚、鄰-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两 醚、間-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醚、對-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 醚、α -甲基-鄰-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醚、α -甲基-間-乙嫌 基苯甲基環氧丙醚、α-甲基-對-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醚、 •10- 201213420 2,3-雙(環氧丙氧基甲基)苯乙稀、2,4_雙(環氧丙氧基 甲基)苯乙烯、2,5-雙(環氧丙氧基甲基)苯乙烯、2,6_ 雙(環氧丙氧基甲基)苯乙烯' 2,3,4·參(環氧丙氧基甲 基)苯乙烯、2,3,5-參(環氧丙氧基甲基)苯乙烯、2,3,6-參(環氧丙氧基甲基)苯乙燦、3,4,5_參(環氧丙氧基甲 基)苯乙烯、2,4,6-參(環氧丙氧基甲基)苯乙烯、曰本 特開平7-248625號公報記載的化合物等。 (b卜2 )例如爲單氧化乙烯基環己烯、1,2-環氧基-4_ 乙烯基環己烷(例如 Celloxide 2000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y(股)製)、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 Cyclomer A400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y(股)製)、3,4-甲基丙烯酸環氧基環己基甲酯(例如Cyclomer M100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y(股)製)、以式(I)所示之化合 物、以式(II )所示之化合物等。 【化3】
*觀 (I) (II) [於式(I )及式(II )中’ R1及R2係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 或碳數1〜4之烷基,且該烷基中所含的氫原子可被羥基取 代, X1及X2係互相獨立表示單鍵、-R3-、*-R3-〇-、*-R3- S-、*-R3-NH-。 -11 - 201213420 R3係表示碳數1〜6之烷二基(aklanediyl ) 與〇之鍵結鍵]。 碳數1〜4之烷基,具體例如甲基、乙基、工 丙基、正丁基、第2-丁基、第3-丁基等。 羥基烷基例如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2-男 1- 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1-羥基 基、2-羥基-1-甲基乙基、1-羥基丁基、2-羥基二 基丁基、4-羥基丁基等〃 R1及R2例如氫原子、甲基、羥基甲基、1-努 2- 羥基乙基較佳,更佳者爲氫原子、甲基。 烷二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1,2-丙院二S 烷二基、1,4-丁烷二基、1,5-戊烷二基、丨,6-己傷 X1及X2以單鍵、亞甲基、伸乙基、*ch2-o-與〇之鍵結鍵)基、*-CH2-CH2-〇-基較佳,更佳 、*-CH2-CH2-0-基。 以式(I )所示之化合物,例如以式(〕 1 5 )所示之化合物等。較佳者例如式(:_丨)、 、式(1-5)、式(1-7)、式(1-9)、式( 1-15 )。更佳者例如式(1-1 )、式(〗·?)、式 式(1-15 )。 ,*係表示 E丙基、異 各基乙基、 -1-甲基乙 厂基、3-羥 I基乙基、 S 、 1,3_丙 芒二基等。 (*係表示 i者爲單鍵 丨〜式(I-式(1-3 ) 1 )〜式( (1-9 )、 -12- 201213420 【化4】
H2C=CH — c-o-ch2
〇 ί-C
η2ο=Π-ο
Η2〇=ΟΗ—C 一Ο 一C2H4—s ο It H2〇=CH—Ο—O 一Ο2Η4—Ν Η ch3〇 I II H2〇^C—C~~〇 —C2H4—s CH3o I II H2〇=C—C—O一C2H4—N H
(1-10)
ch2oh o H 2〇 =C C~O
C2H4OH o H2C c 一 o
(1-12)
以式(11 )所式之化合物,例如以式(11 -1 )〜式( Π-15 )所示之化合物等。較佳者例如(Ii-i )、式(Π-3 )、式(Π-5)、式(II-7)、式(II-9)、式(11-11)〜 式(11-15)。更佳者爲(II-1)、式(II-7)、式(II-9) 、式(II-1 5 )。 201213420 【化5 ? o ο II h2c:ch—c—o—c2h4-〇
ch3 ο I II H2C=C—C 一O一CH H2〇:CH一C—ο H2〇:CH—C一Ο—CH2 ο II h2c:ch—c 一o—c2h4 ch3 o I II H2C—C—C一O一C2H4
ch3〇 I II H2〇==C—CeO 一C2H4—丨 ch2oh h2c=c-c—o
CH30 I II Η2〇=ό—C一O一C2H4—S
h2J!To
ch3〇 I II Η2〇=ό—C一O一C2H4—〇 C2H40HO h2c=c-c—o
以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式(II)所示之化合物,可 各單獨使用。而且,此等可以任意比例混合。於混合時, 各混合比例以莫耳比,較佳者式(I ):式(II )爲5 : 95 〜95: 5,更佳者爲10: 90〜90: 10,最佳者爲20: 80〜 80 : 20 ° 具有氧雜環丁烷基之單體(b2),係指具有氧雜環丁 烷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2)以具有氧雜環丁烷基與碳· 碳雙鍵之單體較佳’以具有氧雜環丁烷基與(甲基)丙燃 醯氧基之單體更佳。(b2)例如3_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 -14 - 201213420 甲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3-丙烯醯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 3-乙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丙 烯醯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 氧雜環丁烷、3-甲基-3-丙烯醯氧基乙基氧雜環丁烷、3-乙 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丙烯醯 氧基乙基氧雜環丁烷等。 具有四氫呋喃基之單體(b3),係指具有四氫呋喃基 之聚合性化合物。(b3)以具有四氫呋喃基與碳-碳雙鍵 之單體較佳,以具有四氫呋喃基與(甲基)丙烯醯氧基之 單體更佳。 具體而言,(b3 )例如丙烯酸四氫呋喃酯(例如 Viscoat V#150、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甲基丙烯酸 四氫呋喃酯等。 (c)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 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2-丁酯、 (甲基)丙烯酸第3-丁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烷酯類; (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環己 酯、(甲基)丙烯酸三環[5.2.1.02·6]癸烷-8-酯(於該技術 領域中,慣用名爲(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 )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等 之(甲基)丙烯酸環狀烷酯類; (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等之( 甲基)丙烯酸芳酯或芳烷酯類; 馬來酸二乙酯、富馬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乙酯等之二 -15- 201213420 羧酸二酯; (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 基丙酯等之羥基烷酯類; 二環[2.2.1]庚-2-烯、5-甲基二環[2.2.1]庚-2·烯、5•乙 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二環[2·2·1]庚-2-烯、5_羥基 甲基二環[2.2.1]庚-2-烯、5- (2,-羥基乙基)二環[2.2.1] 庚-2-烯、5-甲氧基二環[2.2.1]庚-2-烯、5-乙氧基二環 [2.2.1] 庚-2-烯、5,6-二羥基二環[2.2.1]庚-2-烯、5,6-二( 羥基甲基)二環[2.2.1]庚-2-烯、5,6-二(2,-羥基乙基)二 環[2.2.1]庚-2-烯、5,6-二甲氧基二環[2.2.1]庚-2_烯、5,6_ 二乙氧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5-甲基二環[2 2 1;1 庚-2-烯、5-羥基-5-乙基二環[2.2.1]庚-2-烯、5·羥基甲基_ 5-甲基二環[2.2.1]庚-2-烯、5-第3-丁氧基羰基二環[2.2.U 庚-2-烯、5-環己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5-苯氧基羰 基二環[2.2.1]庚-2-烯、5,6-雙(第3-丁氧基羰基)二環 [2.2.1] 庚-2-烯' 5,6-雙(環己氧基羰基)二環[2.2.1]庚-2-烯等之二環不飽和化合物類; 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苯甲 基馬來醯亞胺、N-角鯊烯亞胺基-3-馬來醯亞胺苯甲酸酯 、N-角鯊烯亞胺基-4-馬來醯亞胺丁酸酯、N-角鯊烯亞胺 基-6-馬來醯亞胺己酸酯、N-角鯊烯亞胺基-3-馬來醯亞胺 丙酸酯、N- ( 9-吖啶基)馬來醯亞胺等之二羰基醯亞胺衍 生物類;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 -16- 201213420 乙嫌、乙稀基甲苯、對-甲氧基本乙嫌、丙烧腈、甲基丙 烯腈、氯化乙烯基、氯化次乙稀基、丙稀醯胺、甲基丙稀 醯胺、醋酸乙嫌酯、丨,3 -丁二嫌、異戊稀、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 於此等之中,就共聚合反應性及鹼溶解性而言’以苯 乙烯、N -苯基馬來醯亞胺、N -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 -苯甲 基馬來醯亞胺、二環[2·2·1]庚-2-烯等較佳° 於樹脂(A2-1)中’來自各單體之構造單位的比例’ 相對於構成樹脂(A2-1)之構造單位的合計莫耳數而言以 下述範圍較佳。 來自(a)之構造單位:5〜60莫耳% ’更佳者爲10〜 5 0莫耳% 來自(b)之構造單位·· 40〜95莫耳% ’更佳者爲50〜 9 0莫耳% 樹脂(A2-1 )之構造單位的比例爲上述範圍時,會有 保存安定性' 顯影性、耐溶劑性、耐熱性及機械強度變佳 的傾向。 樹脂(A2-1 )以(b )爲(b 1 )之樹脂較佳,以(b ) 爲(b 1 -2 )之樹脂更佳,以(b )爲由選自以式(I )所示 之化合物及以式(II )所示之化合物所成群的至少1種之化 合物的樹脂最佳。 樹脂(A2-1),例如可參考文獻「高分子合成之實驗 法」(大津隆行著發行所(股)化學同人第1版第1刷 1 972年3月i日發行)記載的方法及該文獻中記載的引用文 -17- 201213420 獻予以製造》 具體而言,例如藉由將(a)及(b)之一定量、聚合 引發劑及溶劑等加入反應容器中,藉由氮氣取代氧氣,以 脫氧進行攪拌、加熱、保溫的方法。而且,此處所使用的 聚合引發劑及溶劑等,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在該領域 中一般皆可使用者。例如,作爲聚合引發劑之偶氮化合物 (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等 )或有機過氧化物(過氧化苯甲醯基等),溶劑只要是可 溶解各單體者即可,可使用下述之溶劑等作爲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之溶劑等。 而且,所得的共聚物可直接使用反應後之溶液,亦可 使用經濃縮或稀釋的溶液,亦可使用以再沉澱處理等之方 法取出的固體(粉體)者。特別是於該聚合時,藉由使用 與下述之溶劑(C)相同的溶劑,可直接使用反應後之溶 劑且可簡化製造步驟。 於樹脂(A2-2 )中,來自各單體之構造單位的比例, 相對於構成樹脂(A2-2)之全部構造單位的合計莫耳數, 以下述範圍較佳。 來自(a)之構造單位:2〜40莫耳%、更佳者爲5〜35 莫耳% 來自(b)之構造單位:2〜95莫耳%、更佳者爲5〜80 莫耳% 來自(c)之構造單位:1〜65莫耳%、更佳者爲1〜60 莫耳% -18- 201213420 樹脂(A2-2)之構造單位的比例爲上述範圍時,會有 保存安定性、顯影性、耐溶劑性、耐熱性及機械強度變佳 的傾向。 樹脂(A2-2 )以(b )爲(bl )之樹脂較佳,以(b ) 爲(bl_2)之樹脂更佳,以(b)爲由選自以式(I)所示 之化合物及以式(Π)所示之化合物所成群的至少1種之化 合物之樹脂最佳。 樹脂(A2-2)可藉由與樹脂(A2-1)相同的方法製造 〇 樹脂(A)之聚苯乙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 者爲3,000〜100,000,更佳者爲5,000〜50,000。樹脂(A )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爲前述範圍時,會有塗佈性變佳的傾 向,以及於顯影時不易產生膜減少情形,且有於顯影時非 畫素部分之除去性良好的傾向。 樹脂(A)之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 平均分子量(Μη)],較佳者爲1.1〜6.0,更佳者爲1_2〜 4.0。分子量分布爲前述範圍時,會有顯影性優異的傾向 〇 樹脂(Α)之酸値,較佳者爲20〜150,更佳者爲40〜 I35,最佳者爲5〇〜135。此處,酸値係爲中和lg樹脂(A )時’作爲必要的氫氧化鉀之量(mg )所測定的値,藉由 使用氫氧化鉀水溶液進行滴定求得。 樹脂(A )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 )及聚合性化合 物(D)·之合計量而言,較佳者爲5〜95質量%,更佳者爲 -19· 201213420 20〜80質量%,最佳者爲40〜60質量%»樹脂(A)之含量 爲前述範圍時,會有顯影性、密接性、耐溶劑性、機械特 性變佳的傾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鈦化合物(B )。 鈦化合物(B )例如以式(B-1 )所示之化合物、及含鈦原 子之錯合物等。 【化6】 OR3
ReO--(r-OR4 (B-1) OR5 [式(B-1 )中,R3、R4、R5及R6係各互相獨立表示的碳數 1〜20之1價有機基,R3、R4、R5及R6中之任意2者可互相 鍵結形成2價有機基] R3、R4、R5及R6所示之有機基,例如烷基、環烷基、 芳基、醯基、有機磺醯基、有機磷醯基及組合此等之基, 碳數之合計爲1〜20。該有機基亦可具有胺基。其中’以 碳數1〜20之烷基、碳數3〜20之環烷基、碳數2〜20之醯 基、碳數6〜20之芳基較佳,以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 〜20之環烷基、碳數2〜20之醯基更佳,以碳數1〜10之烷 基最佳。 碳數1〜20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 基、正丁基、異丁基、第2-丁基、第3-丁基、正己基、正 辛基等。 碳數3〜20之環烷基,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己基 -20- 201213420 、環辛基等。 碳數6〜20之芳基,例如苯基、鄰-甲苯基、間-甲苯基 、對-甲苯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 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 苯基、鄰-異丙基苯基、間-異丙基苯基、對-異丙基苯基、 4-苯基苯基、鄰-(二甲基苯基甲基)苯基、間·(二甲基 苯基甲基)苯基、對·(二甲基苯基甲基)苯基、萘基、 2-萘基等。 碳數2〜20之醯基,例如,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 戊醯基、異丁醯基、己醯基、辛醯基、十二烷醯基、過醯 基、硬脂醯基、異硬脂醯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等 〇 具有胺基之有機基,例如胺基甲基、2-胺基乙基、N-(胺基甲基)胺基甲基、N- ( 2-胺基乙基)-1-胺基乙基、 N-(2-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等。 有機磺醯基例如苯磺醯基、鄰-甲苯磺醯基、間-甲苯 磺醯基、對-甲苯磺醯基、鄰-正-十二烷基苯磺醯基、間_ 正十二烷基苯磺醯基、對-正十二烷基苯磺醯基等。 有機磷醯基例如-卩(〇)(〇(:2115)2、-?(0)(0(:3^17)2、-P(0)(0C4H9)2、-P(〇)(〇C6H13)2、-P(0)(0C8H17)2、-P(〇)-0-P(0)-(0C2H5)2、-P(0)(0C8H17)-0-P(0)(0H)(0C8H17)等 o 而且,R3、R4、R5及R6中之任意2者可互相鍵結形成2 價有機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丙烷二基、丁烷二基、 -21 - 201213420 丙二醯基等。 以式(B )所示之化合物,例如四甲 氧基鈦、四丁氧基鈦、肆(2 -乙基己氧基 基單硬脂酸鈦鹽、異丙氧基三硬脂酸鈦鹽 含鈦原子之錯合物,例如二異丙氧基 鈦、二辛氧基雙(辛二醇酸)鈦、二異丙 乙酸)鈦、丙烷二氧化雙(乙基乙醯基乙 鈦化合物(B )以式(B - 1 )所示之化 異丙氧基鈦及四丁氧基鈦更佳。 鈦化合物(B )之含量,相對於樹脂 而言以3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較佳, 、60質量份以下更佳,以15質量份以上、 佳,以25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特佳 上、60質量份以下超佳,以45質量份以上 最佳,爲5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時 可減低飛彈情形。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溶劑 於本發明中使用的溶劑,例如選自 COO-之溶劑)、除酯溶劑外之醚溶劑(专 醚酯溶劑(含-COO-與-〇-之溶劑)、除酯 (含-CO-之溶劑)、醇溶劑、芳香族烴溶 二甲基亞颯等中使用。 酯溶劑例如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 異丁烷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 氧基鈦、四異丙 )鈦、三正丁氧 等》 雙(辛二醇酸) 氧基雙(乙醯基 酸)鈦鹽等。 合物較佳,以四 (A ) 1 〇 0質量份 ’以7質量份以上 6〇質量份以下尤 ,以40質量份以 、5 5質量份以下 ,如實施例所示 (Ο 。 酯溶劑(含有-^ 之溶劑)、 溶劑外之酮溶劑 劑、醯胺溶劑、 酸丁酯、2-羥基 醋酸異丁酯、甲 -22- 201213420 酸戊酯、醋酸異戊酯、丙酸丁酯、丁酸異丙酯、丁酸乙醋 、丁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 醯基醋酸甲酯、乙醯基醋酸乙酯、環己醇乙酸酯、γ_ 丁內 酯等。 醚溶劑例如乙二醇單甲醚' 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 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 、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乙二 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_ 3 -甲基丁醇、四氫呋喃、四氫吡喃、1,4 -二噁烷、二乙二 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甲基乙醚'、二乙二 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苯甲醚、苯乙醚、甲基苯甲 醚等。 醚酯溶劑例如甲氧基醋酸甲酯、甲氧基醋酸乙酯、甲 氧基醋酸丁酯、乙氧基醋酸甲酯、乙氧基醋酸乙酯、3-甲 氧基丙酸甲酯、3 -甲氧基丙酸乙酯、3 -乙氧基丙酸甲酯、 3_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 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 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 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 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 單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醚乙酸 酯 '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等。 酮溶劑例如4-羥基-4-甲基-2-戊酮、丙酮、2-丁酮、2-庚酮、3-庚酮、4-庚酮、4-甲基-2-戊酮、環戊酮、環己酮 -23- 201213420 、異佛爾酮等。 醇溶劑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環己醇 、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 芳香族烴溶劑例如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 (mesityl ene )等 ° 醯胺溶劑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醯胺、 N-甲基吡咯啶酮等。 此等溶劑可單獨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 於此等之溶劑中,就塗佈性、乾燥性而言,以1 atm之 沸點爲120°C以上、180°C以下之有機溶劑較佳。其中,以 丙二醇單甲醚 '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乙醚 、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氧基- i_ 丁醇等較佳。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溶劑(C )的含量,相對於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而言以60〜95質量%較佳,更佳者爲70〜90 質量%。換言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固成分以5〜40質量 %較佳’更佳者爲1 0〜3 0質量%。此處,固成分係指自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除去溶劑(C )之量。溶劑(C )之含量爲 前述範圍時,會有塗佈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膜的平坦性 高的傾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含有聚合性化合物( D )較佳。 聚合性化合物(D)爲藉由自聚合引發劑(E)產生的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例如具有聚合性碳-碳不飽和 -24- 201213420 鍵之化合物等’較佳者爲(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具有1個碳-碳不飽和鍵之聚合性化合物(D ),例如 前述(a ) 、( b )及(c )例舉的化合物,其中,以(甲 基)丙烯酸酯類較佳。 具有2個之聚合性碳-碳不飽和鍵的聚合性化合物(D ),例如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甲基)丙烯 酸1,3-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 -己二醇酯、二(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 二(甲基)丙烯酸新戊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 酯、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雙苯酚A之雙(丙烯醯氧基乙基)醚、乙氧基化雙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醇二(甲基)丙烯酸 酯、乙氧基化新戊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 -甲基戊二醇 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具有3個以上之聚合性碳-碳不飽和鍵的聚合性化合物 (D),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 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參(2-羥基乙基)異氰酸酯三( 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 酸酯、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 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 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甲 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 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 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 -25- 201213420 )丙烯酸酯與酸酐之反應物、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嫌 酸酯與酸酐之反應物、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燃酸酯與 酸酐之反應物、己內酯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稀 酸酯、己內酯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醋 改性參(2 -徑基乙基)異氰酸酯三(甲基)丙嫌酸酯、己 內酯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醋改性二季 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己內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 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 醋、己內酯改性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稀酸醋、己內酯 改性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三季戊 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三季戊四醇八(甲 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與酸酐之反應物、己內酯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 酸酯與酸酐之反應物、己內酯改性三季戊四醇七(甲基) 丙烯酸酯與酸酐之反應物等。其中,以3官能以上之單體 較佳’以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更佳。 聚合性化合物(D)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及聚 合性化合物(D)之合計量而言爲5〜95質量%,較佳者爲 20〜80質量%。聚合性化合物(d)之含量爲前述範圍時 ,會有感度、或經硬化的圖型之強度或平滑性、信賴性、 機械強度變佳的傾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含有聚合引發劑(E )較佳。聚合引發劑(E)只要是可藉由光或熱的作用開 始進行聚合的化合物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習知 -26- 201213420 的聚合引發劑。 聚合引發劑(E ),例如二咪唑化合物、苯乙酮化合 物、三嗪化合物、醯基氧化膦化合物、肟化合物。而且, 亦可使用日本特開2008- 1 8 1 087號公報記載的光及/或熱陽 離子聚合引發劑(例如由鑰陽離子與來自路易斯酸之陰離 子所構成者)。其中,以選自二咪唑化合物、苯乙酮化合 物及肟化合物所成群的至少1種較佳,以二咪唑化合物更 佳。特別是爲此等之聚合引發劑時,具有變成高感度的傾 向更佳。 前述之二咪唑化合物,例如2,2’-雙(2-氯化苯基)-4,4’,5,5’- 四 苯基二 咪唑、 2,2’-雙 (2,3-二氯 化苯基 ) -4,4’,5,5’-四苯基二咪唑(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6-75372號 公報、特開平6-75 3 73號公報等)、2,2,-雙(2-氯化苯基 )_4,4’,5,5’-四苯基二咪唑、2,2’ -雙(2 -氯化苯基)-4,4’,5,5’-四(烷氧基苯基)二咪唑、2,2’-雙(2-氯化苯基 )-4,4’,5,5’-四(二烷氧基苯基)二咪唑、2,2’-雙(2-氯 化苯基)-4,4,,5,5’-四(三烷氧基苯基)二咪唑(例如參 照曰本特公昭4 8 -3 84〇3號公報、符開昭62- 1 74204號公報等 ) '將4,4’,5,5’-位之苯基藉由羰基烷氧基取代的咪唑化合 物(例如參照特開平7 -1 09 1 3號公報等)等。較佳者爲 2,2’_雙(2-氯化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雙 (2,3-二氯化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雙( 2,4-二氯化苯基)_4,4’,5,5’-四苯基二咪唑。 前述之苯乙酮化合物,例如二乙氧基苯乙酮、2-羥基- -27- 201213420 2-甲基-1-苯基丙烷-1-酮、苯甲基二甲基縮醛、 [4- (2-羥基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 {4-[4-(2-羥基-2-甲基-丙烯基)-苯甲基]-苯基 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酮、2-甲基-1-( 4-甲 基)-2-嗎啉基丙烷-1-酮、2-苯甲基-2-二甲基胺 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2- (2-甲基苯甲基) 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2-(3-甲基苯甲 甲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 4-甲 )-2-二甲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甲基)-2-二甲基胺基-1-( 4-嗎啉基苯基)丁酮、 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 (2-丁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 ( 4-嗎啉基 酮、2- (2,3-二甲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 苯基)丁酮、2- (2,4-二甲基苯甲基)-2-二甲基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 2-氯化苯甲基)-2-基(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 2-溴化苯甲基 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 3-氯化苯 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2-(4-氯 )-2-二甲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甲基)-2-二甲基胺基-1-( 4-嗎啉基苯基)丁酮、 化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 (2-甲氧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 ( 4-嗎啉 丁酮、2-(3-甲氧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 苯基)丁酮、2-(4-甲氧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 2 -羥基-1 -2-羥基-1-}-2-甲基-基硫化苯 基-1 - ( 4--2-二甲基 基)-2-二 基苯甲基 2-乙基苯 2- ( 2-丙 丁酮、2-苯基)丁 4-嗎啉基 胺基-1 -( 二甲基胺 )-2-二甲 甲基)-2-化苯甲基 3 -溴化苯 2- ( 4-溴 丁酮、2-基苯基) 4-嗎啉基 基-1-(4- -28- 201213420 嗎啉基苯基)丁酮、2-(2-甲基-4-甲氧基苯基)-2-二甲 基胺基-1- ( 4-嗎啉基苯基)丁酮、2- ( 2-甲基-4-溴化苯甲 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2-(2-溴-4_甲氧基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 酮、2-羥基-2-甲基- l-[4- ( 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1-酮 之低聚物等。 前述之三嗪化合物,例如2,4-雙(三氯化甲基)-6-( 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雙(三氯化甲基)-6-( 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雙(三氯化甲基)-6-糊 椒基(卩丨?61*〇1^1)-1,3,5-三嗪、2,4-雙(三氯化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 5-三曝、2,4-雙(三氯化甲基 )-6_[2-(5-甲基呋喃-2-基)次乙基]-1,3,5-三嗪、2,4-雙 (三氯化甲基)-6-[2-(呋喃-2-基)次乙基]-1,3,5-三嗪、 2.4- 雙(三氯化甲基)-6-[2-(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 )次乙基]-1,3,5-三嗪、2,4-雙(三氯化甲基)-6-[2-( 3.4- 二甲氧基苯基)次乙基]-1,3,5-三嗪等。 前述之醯基氧化膦化合物,例如2,4,6-三甲基苯甲醯 基二苯基氧化膦等。 前述之肟化合物,例如N-苯甲醯氧基-1- ( 4-苯基磺醯 基苯基)丁烷-1-酮-2-亞胺、N-乙氧基羰氧基-1-苯基丙烷-1-酮-2-亞胺、N-苯甲醯氧基-1-( 4-苯基磺醯基苯基)辛 烷-1-酮-2-亞胺、N-乙醯氧基- l-[9-乙基-6- (2-甲基苯甲醯 基)-9H-咔唑-3-基]乙烷-1-亞胺、N-乙醯氧基- l-[9-乙基-6-{2-甲基-4- ( 3,3-二甲基-2,4-二氧雜環戊烯基甲基氧化 -29 - 201213420 )苯甲醯基}-9H -咔唑-3_基]乙烷-1-亞胺等。亦可使用 Irgacure OXE-01、〇χΕ_〇2 (以上爲 Chiba · Japan公司製) 、N-1919(ADEKA公司製)等之市售品β 另外,聚合引發劑(E )例如苯偶因、苯偶因甲醚、 苯偶因乙醚、苯偶因異丙醚、苯偶因異丁醚等之苯偶因系 化合物;二苯甲酮、鄰-苯偶因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 酮、4-苯甲醯基-4’ -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第3-丁基過氧化羰基)二苯甲酮、2,4,6 -三甲基二苯甲酮等之 二苯甲酮系化合物;9,10-菲醌、2-乙基蒽醌、樟腦醌等之 醌系化合物;1 〇-丁基-2-氯化吖啶酮、苯甲基、苯基乙醛 酸甲酯、二茂鈦化合物等。此等以與下述之聚合引發助劑 (E 1 )組合使用較佳。 而且,具有引起連鏈移動之基的聚合引發劑,亦可使 用特表2002-544205號公報記載的聚合引發劑。 前述之具有引起連鏈移動之基的聚合引發劑,例如下 述式(a)〜(f)之聚合引發劑。 【化7】
-30- 201213420
前述之具有引起連鏈移動之基的聚合引發劑,亦可使 用作爲構成樹脂(A)之成分(c)。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可同時使用上述之聚 合引發劑(E )與聚合引發助劑(E1 )。 聚合引發助劑(E 1 )以使用以式(III )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 【化8 1
(ni) [式(111 )中’以W 1所示之虛線係表示可以鹵素原子取代 201213420 的碳數6〜12之芳香環, Y1係表示-〇-或-S-, R4係表示碳數1〜6之1價飽和烴基’ R5係表示可以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12之飽和烴基 或以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12之芳基]。 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碳數6〜 12之芳香環,例如苯環、萘環等。 亦可以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12之芳香環’例如苯 環、甲基苯環、二甲基苯環、乙基苯環、丙基苯環、丁基 苯環、戊基苯環、己基苯環 '環己基苯環、氯苯環、二氯 苯環、溴苯環、二溴苯環、苯基苯環、氯化苯基苯環、溴 化苯基苯環、萘環、氯化萘環、溴化萘環等。 碳數1〜6之飽和烴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 丙基、正丁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第3-丁基、正 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1,1-二甲 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環 己基等。 亦可以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12之飽和烴基,除上 述之碳數1〜6之飽和烴基外,例如庚基、辛基、壬基、癸 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1-氯化丁基、2-氯化丁基、3-氯化丁基等。 亦可以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1 2之芳基,例如苯基 、氯化苯基、二氯苯基、溴化苯基、二溴苯基、氯化溴苯 基、聯苯基、氯化聯苯基、二氯聯苯基、溴化苯基、二溴 -32- 201213420 苯基、萘基、氯化萘基、二氯萘基、溴化萘基、二溴萘基 等。 以式(III )所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2-[2-羰基-2-(2-苯基)亞乙基]-3-甲基萘[2,卜(1]噻唑啉、2-[2-羰基-2-(2-苯基)亞乙基]-3-甲基萘[1,2-(1]噻唑啉、2-[2-羰基-2- (2-苯基)亞乙基]-3-甲基萘[2,3-d]噻唑啉、2-[2-羰基_ 2- (2-萘基)亞乙基]-3-甲基苯并噻唑啉、2-[2-羰基-2-( 1-萘基)亞乙基]-3-甲基苯并噻唑啉、2-[2-羰基-2- (2-萘 基)亞乙基]-3-甲基-5-苯基苯并噻唑啉、2-[2-羰基-2- ( 1-萘基)亞乙基]-3-甲基-5-苯基苯并噻唑啉、2-[2-羰基-2- (2-萘基)亞乙基]-3-甲基-5-氟化苯并噻嗖啉、2-[2-碳 基-2-(丨_萘基)亞乙基]-3-甲基-5-氟化苯并噻唑啉、2-[2-羰基-2- (2-萘基)亞乙基]_3_甲基-5-氯化苯并噻唑琳、2_ [2-羰基-2-(1-萘基)亞乙基]-3-甲基-5-氯化苯并噻哗啉 、2-[2-羰基-2- (2-萘基)亞乙基]-3-甲基·5-溴化苯并噻唑 啉、2-[2 -羰基-2-(卜萘基)亞乙基]-3 -甲基-5-溴化苯并噻 唑啉、2-[2-羰基-2- (4-苯基苯基)亞乙基]-3-甲基-苯并 噻唑啉、2-[2-羰基- 2-( 4·苯基苯基)亞乙基]-3 -甲基-5-苯 基苯并噻唑啉、2·[2-羰基-2- (2-萘基)亞乙基]-3 -甲基萘 [2,l-d]噻哩啉、2-[2 -鑛基-2-(2·萘基)亞乙基]-3 -甲基萘 [l,2-d]噻哩啉、2-[2-羰基-2-(4_苯基苯基)亞乙基]-3 -甲 基萘[2,1-(1]嗟嗤琳、2-[2-羯基-2-(4-本基本基)亞乙基]- 3- 甲基萘[1,2-(1]噻哩啉'、2-[2-羰基-2-(4-氟化苯基)亞乙 基]-3-甲基萘[2,1-d]噻唑啉、2-[2-羰基-2-(4-氟化苯基) -33- 201213420 亞乙基]-3-甲基萘[1,2-£1]噻唑啉、2-[2-羰基-2-(2-苯基) 亞乙基]-3-甲基萘[2,1-(1]噻唑啉、2-[2-羰基-2-(2-苯基) 亞乙基]-3-甲基萘[1,2-(1]-噁唑啉、2-[2-羰基-2-(2-苯基 )亞乙基]-3-甲基萘[2,3-d]-噁唑啉、2-[2-羰基-2- (2-萘 基)亞乙基]-3-甲基-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 1-萘基 )亞乙基]-3-甲基-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2-萘基) 亞乙基]-3-甲基-5-苯基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 1-萘基 )亞乙基]-3-甲基-5-苯基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2-萘 基)亞乙基]-3-甲基-5-氟化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 1-萘基)亞乙基]-3-甲基-5-氟化苯并噁唑啉、2-[2-羰基- 2-(2-萘基)亞乙基]-3 -甲基-5-氯化苯并噁唑啉、2-[2-羰 基- 2-(1-萘基)亞乙基]-3-甲基-5-氯化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2-萘基)亞乙基]-3-甲基-5-溴化苯并噁唑啉、2-[2-羰基-2- ( 1-萘基)亞乙基]-3-甲基-5-溴化苯并噁唑啉 、2-[2-羰基-2- (4-苯基苯基)亞乙基]-3-甲基苯并噁唑啉 、2-[2-羰基-2- (4-苯基苯基)亞乙基]-3-甲基-5-苯基苯并 噁唑啉、2-[2-羰基-2- ( 1-萘基)亞乙基]-3 -甲基萘[2,1-d]-噁唑啉、2-[2-羰基-2- ( 1-萘基)亞乙基]-3 -甲基萘 [1,2-(1]噁唑啉、2-[2-羰基-2-(4-苯基苯基)亞乙基]-3-甲 基萘[2,1-(1]噁唑咐、2-[2-羰基-2-(4-苯基苯基)亞乙基]-3-甲基萘[1,2-〇1]-噁唑啉、2-[2-羰基-2-(4-氟化苯基)亞 乙基]-3-甲基萘[2,1-(1]-噁唑咐、2-[2-羰基-2-(4-氟化苯 基)亞乙基]-3-甲基萘[1,2-d]噁唑啉等。 另外,聚合引發助劑(E 1 )亦可使用以式(IV )或式 -34- 201213420 (V)所示之化合物。
[式(IV )及式(V )中,環W2、W3及環W4係互相獨立地 表示可以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12之芳香環或碳數2〜10 之雜環。Y2〜Y5係互相獨立地表示-0-或-S-» R6〜R9係表 示碳數1〜12之1價飽和烴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該飽和 烴基及該芳基所含的氫原子亦可被鹵素原子、羥基或碳數 1〜6之烷氧基取代]。 芳香環例如與以式(III )例舉者相同的芳香環,該芳 香環中所含的氫原子亦可被前述例舉的鹵素原子任意取& 〇 亦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雜環,例如吡啶環、嘧啶環、 噠嗪環、吡嗪環、吡喃環等。 1價羥基取代飽和烴基,例如羥基甲基、羥基乙基、 羥基丙基、羥基丁基等。 羥基取代芳基,例如羥基苯基、羥基萘基等0 1價烷氧基取代飽和烴基,例如甲氧基甲基、甲氧毫 乙基、甲氧基丙基、甲氧基丁基、丁氧基甲基、乙氧基乙 基、乙氧基丙基、丙氧基丁基等。 -35- 201213420 院氧基取代芳基’例如甲氧基苯基、乙氧基萘基等。 以式(IV )及式(V )所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 一甲氧基蔡、二乙氧基萘、二丙氧基萘、二異丙氧基萘、 二丁氧基萘等之二烷氧基萘類; 9,10--甲氧基蒽、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9,10-二 乙氧基蒽、2-乙基-9,10_二乙氧基蒽、二丙氧基蒽、二異 丙氧基蒽、·二丁氧基蒽、二戊氧基蒽、二己氧基蒽、甲氧 基乙氧基蒽、甲氧基丙氧基蒽、甲氧基異丙氧基蒽、甲氧 基丁氧基蒽、乙氧基丙氧基蒽、乙氧基異丙氧基蒽、乙氧 基丁氧基蒽、丙氧基異丙氧基蒽、丙氧基丁氧基蒽、異丙 氧基丁氧基蒽等之二烷氧基蒽類; 二甲氧基并四苯環、二乙氧基并四苯環、二丙氧基并 四苯環、二異丙氧基并四苯環、二丁氧基并四苯環等之二 烷氧基并四苯環類;等。 此外,聚合引發助劑(E1)亦可使用噻噸酮化合物。 噻噸酮化合物,例如2 -異丙基噻噸酮、4 -異丙基噻噸酮、 2,4-二乙基噻噸酮、2,4-二氯化噻噸酮、1-氯-4-丙氧基噻 噸酮等。 另外,聚合引發助劑(E 1 )例如胺化合物及羧酸化合 物等。 胺化合物例如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異丙醇胺 等之脂肪族胺化合物、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甲酯、4-二甲 基胺基苯甲酸乙酯、4_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異戊酯、4-二甲 基胺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苯甲酸2-甲基胺基乙酯、N,N- -36- 201213420 二甲基對甲苯胺、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通稱 :米希勒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之芳香族 胺化合物。 羧酸化合物例如苯基磺醯基醋酸、甲基苯基磺醯基醋 酸、乙基苯基磺醯基醋酸、甲基乙基苯基磺醯基醋酸、二 甲基苯基擴醯基醋酸、甲氧基苯基擴酿基醋酸、二甲氧基 苯基磺酿基醋酸、氯化苯基擴醯基醋酸、二氯化苯基擴醯 基醋酸、N -苯基甘胺酸、苯氧基醋酸、萘基硫化醋酸、N_ 萘基甘胺酸、萘氧基醋酸等之芳香族雜醋酸類。 聚合引發劑(E )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 )及聚合性 化合物(D)之合計量而言,較佳者爲〇·5〜30質量%,更 佳者爲1〜2 0質量%,尤佳者爲1〜1 〇質量%。聚合引發劑 (E)之含量爲前述範圍時,可製得高感度圖型。 聚合引發助劑(E1)之使用量,相對於樹脂(a)及 聚合性化合物(D)之合計量而言,較佳者爲〇.1〜1〇質量 % ’更佳者爲0.3〜7質量%。聚合引發助劑(E1 )之量爲 前述範圍時,由於可製得高感度圖型,且所得圖型之形狀 良好。 另外,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尙含有多官 能硫醇化合物(T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T ),係指在分 子內具有2個以上之磺醯基的化合物。特別是使用具有2個 以上鍵結於來自脂肪族烴基之碳原子的磺醯基之化合物時 ,會有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感度變高的傾向。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T ),具體而言例如己烷二硫醇 -37- 201213420 、癸烷二硫醇、1,4-雙(甲基磺醯基)苯、丁焼二醇雙( 3-磺醯基丙酸酯)、丁烷二醇雙(3-磺醯基乙酸醋)、乙 二醇雙(3-磺醯基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參(3_擴醯基 乙酸酯)、丁烷二醇雙(3-磺醯基丙酸酯)、三徑甲基丙 烷參(3_磺醯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參(3-擴酿基乙 酸酯)、季戊四醇肆(3_磺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 3-磺醯基乙酸酯)、參羥基乙基參(3-磺醯基丙酸醋)、 季戊四醇肆(3-磺醯基丁酸酯)、1,4-雙(3·磺醯基丁氧 基)丁烷等。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T )之含量,相對於聚合引發劑 (E )而言,以0.1〜1 0質量%較佳,更佳者爲〇 · 5〜7質量%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T)之含量爲前述範圍時,會有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感度變高,且顯影性變佳的傾向,故較 佳。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含有界面活性劑(F )較佳。界面活性劑例如聚矽氧烷系界面活性劑、氟系界 面活性劑、具有氟原子之聚矽氧烷系界面活性劑等。 聚矽氧烷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具有矽氧烷鍵之界面活 性劑。具體而言,例如Toray Silicone DC3PA、同SH7PA、 同 DC11PA、同 SH21PA、同 SH28PA、同 SH29PA、同 SH30PA、聚醚改性矽油SH8400 (商品名:Toray · Dow Corning(股)製)' K P 3 2 1、KP 3 2 2、KP 3 2 3、KP 3 2 4、 KP326、KP340、KP341 (信越化學工業(股)製)、TSF400 、TSF401 、 TSF410 、 TSF4300 、 TSF4440 、 TSF4445 、 -38- 201213420 TSF-4446、TSF4452、TSF4460 ( Momentive · Performance • Material · Jap an合同會社製)等。 氟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具有氟碳鏈之界面活性劑。具 體而言,例如Frorade (註冊商標)FC430、同FC431 ( Sumitomo 3M(股)製)、Megafac (註冊商標)F142D、同 F171、同 F172、同 F173、同 F177、同 F183、同 R30(DIC( 股)製)、Eftop (註冊商標)EF301、同 EF303、同 EF351 、同 EF3 52 ( Mitsubishi materials(股)製)、Sauflon (註 冊商標)S381'同S382、同SC101'同SC105(旭硝子(股) 製)、E5844 ( Daikin Fine Chemical硏究所製)等。 具有氟原子之聚矽氧烷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具有矽氧 烷鍵及氟碳鏈之界面活性劑。具體而言,例如Megafac ( 註冊商標)R08、同 BL20、同 F475、同 F477、同 F443 ( DIC(股)製)等。較佳者爲Megafac (註冊商標)F47 5。 界面活性劑(F )之含量,相對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而言,以0.001質量%以上' 0·2質量%以下爲宜,以0.002 質量%以上、0.1質量%以下較佳,以0.01質量%以上、〇.〇5 質量%以下更佳。藉由含有前述範圍之界面活性劑,可使 塗膜之平坦性佳。 於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視其所需亦可倂用 塡充劑、其他的高分子化合物、密接促進劑、抗氧化劑、 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連鏈移動劑等之各種添加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實質上不含顏料及染料 等之著色劑。換言之,於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 • 39 - 201213420 相對於組成物全體之著色劑的含量,例如以未達1質量%較 佳,更佳者未達0.5質量%。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塡充於光路長爲1 cm之 石英電池中,使用分光光度計,以測定波長400〜700nm之 條件測定穿透率時之平均穿透率,較佳者爲70%以上,更 佳者爲80%以上。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作爲塗膜時,塗膜之平 均穿透率以90%以上較佳,更佳者爲95%以上。該平均穿 透率,係相對於進行加熱硬化(例如100〜250 °C、5分鐘 〜3小時)後之厚度爲3μιη的塗膜而言,使用分光光度計, 以測定波長400〜7OOnm條件測定穿透率時之平均値。藉 此,可提供在可見光範圍之透明性優異的塗膜。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例如下所述可藉由塗佈 玻璃、金屬、塑膠等之基板、形成有濾色板、各種絕緣或 導電膜、驅動電路等之此等基板上,形成作爲塗膜。塗膜 以經乾燥及硬化者較佳。而且,亦可使所得的塗膜圖型化 成企求的形狀,使用作爲圖型。另外,亦可形成此等塗膜 或圖型作爲部分顯示裝置等之構成零件使用。 首先,在基板上塗佈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塗佈可如上述使用旋轉塗佈器、隙縫&旋轉塗佈器、 隙縫塗佈器、噴墨器、輥塗佈器、浸漬塗佈器等之各種塗 佈裝置等進行。 其次’以進行乾燥或預烘烤,除去溶劑等之揮發成分 較佳。藉此,可得平滑的未硬化塗膜。 -40- 201213420 此時,塗膜之膜厚沒有特別的限制,藉由使用的材料 、用途等予以適當調整,例如約1〜6μιη。 另外,在所得的未硬化塗膜上,經由爲形成目的之圖 型時的光罩,照射光(例如自水銀燈、發光二極管所產生 的紫外線等)。在該光罩上所形成的圖型之形狀,沒有特 別的限制,例如各種形狀。此外,線寬等亦可視光罩大小 ,予以適當調整。 近年來之曝光機係使未達3 5 Onm之光使用切斷該波長 範圍的過濾器,且使43 6nm附近、408nm附近、3 65nm附近 之光使用取出此等波長範圍之帶通路濾光器(barid-pass filter)予以選擇性取出,同時在曝光面全體上均勻地進行 照射平行光線。此時,爲進行組合光罩與基材之正確位置 時.,亦可使用光罩分析器、分檔器(stepper)等之裝置。 製造不具圖型之塗膜時,在沒有使用光罩下,可進行 全面性曝光,亦可沒有進行曝光處理。 然後,將塗膜與顯影液接觸,藉由使一定部分(例如 非曝光部分)予以溶解、顯影,可得目的之圖型形狀。製 造不具圖型之塗膜時,以沒有進行顯影處理較佳。 顯影方法亦可爲混拌顯影法、浸漬法、噴霧法等之任 一方法。另外,於顯影時,亦可使基材傾斜成任意的角度 〇 顯影時使用的顯影液,以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較佳。 鹼性化合物亦可爲無機及有機鹼性化合物中之任何一種。 無機的鹼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 -41 - 201213420 、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銨、磷酸二氫銨、 磷酸二氫鉀、矽酸鈉、矽酸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 鈉、碳酸氫鉀、硼酸鈉、硼酸鉀、銨等。 有機的鹼性化合物,例如氫氧化四甲銨、氫氧化2-羥 基乙基三甲銨、單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單乙胺、二乙 胺、三乙胺、單異丙胺、二異丙胺、乙醇胺等。 此等之無機及有機鹼性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之濃度,較 佳者爲0.01〜10質量%,更佳者爲〇.〇3〜5質量%。 前述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亦可含有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可爲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系界面 活性劑或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中之任何一種。 界面活性劑例如聚氧化乙烯烷醚、聚氧化乙烯芳醚、 聚氧化乙烯烷基芳醚、其他的聚氧化乙烯衍生物、氧化乙 烯/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 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丙三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烷 胺等。 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月桂醇硫酸鈉或油醯醇硫 酸鈉之高元醇硫酸鹽類 '月桂基硫酸鈉或月桂基硫酸銨之 院基硫酸鹽類、十二垸基苯磺酸鈉或十二烷基萘擴酸鈉之 烷基芳基磺酸鹽類等。 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硬脂胺鹽酸鹽或月桂基三 甲基氯化胺之胺鹽或四級鞍鹽等。 鹼顯影液中之界面活性劑的濃度,較佳者爲0.01〜10 -42- 201213420 質量%之範圍,更佳者爲0.05〜8質量%,最佳者爲〇.丨〜5 質量% » 於顯影後進行水洗,視其所需亦可進行後烘烤。後烘 烤處理例如以在150〜24〇°C之溫度範圍,進行1〇〜180分 鐘較佳。 另外,於後曝光處理後,以照射紫外線較佳。紫外線 以深紫外線較佳。曝光量以1 0〜1 0000mJ/cm2較佳。由本 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得的塗膜及/或圖型,另外層 合其他的樹脂膜使用。通常,此等之樹脂膜係藉由在前述 塗膜及/或圖型上塗佈樹脂溶液予以層合。藉由在後烘烤 後之塗膜及/或圖型上照射紫外線,塗膜及/或圖型上所塗 佈的樹脂溶液可抑制被飛彈的現象。塗佈本發明之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且除去揮發成分,然後進行後烘烤處理,照 射紫外線所製造的塗膜,特別是塗膜上所塗佈的樹脂溶液 不易飛彈。前述樹脂溶液例如配向膜溶液等。 如此所得的塗膜或圖型,例如作爲液晶顯示裝置使用 的光隔板、可圖型化的保護膜極爲有用。另外,對未硬化 塗膜進行圖型曝光時,可藉由使用孔形成用光罩形成孔, 作爲層間絕緣膜極爲有用。另外,對未硬化塗膜進行曝光 時,在沒有使用光罩下,藉由進行全面曝光及加熱硬化、 或僅進行加熱硬化處理,可形成透明膜。該透明膜作爲保 護膜極爲有用。而且,亦可使用作爲觸控板等之顯示裝置 。藉此,可以高處理性製造具備高品質之塗膜或圖型之顯 示裝置。 -43- 201213420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減低在由該組兵 得的塗膜或圖型上塗佈配向膜溶液時之飛彈現象。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例如適合於形成毛 及圖型時之材料,例如濾色板及/或構成部分配列違 透明膜、圖型、光隔板、保護膜、絕緣膜、液晶配ιΐ 用突起、微透鏡、塗佈層等。另外,可利用於具備it 塗膜或圖型作爲部分其構成零件之濾色板、配列基ts 以及具備此等濾色板及/或配列基板等之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裝置等。 【實施方式】 於下述中,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 %」及「份」沒有特別記載時,爲質量%及質量份 [實施例] (合成例1 ) 在1L具備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祐 以0.02L/分鐘流通氮氣,形成氮氣氣體環境,加入3 基-1-丁醇 59質量份及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 81質I 進行攪拌且加熱至70°C。 然後,將甲基丙烯酸 40質量份、3,4-乙氧基 [5.2.1.02·6]癸基丙烯酸酯(以式(1-1)所示之化合 式(II-1)所示之化合物以莫耳比爲50: 50之混 360質量份溶解於3 -甲氧基-1-丁醇80質量份及3 -甲 物所 種膜 板之 控制 等之 等, 例如 中之 ί內, -甲氧 :份, 三環 J及以 物) ,基丁 -44- 201213420 基乙酸酯110質量份,調製溶液。使該溶解液使用滴下幫 浦,在4小時內滴入保持於70°C之燒瓶內。 另外,將聚合引發劑 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 )36質量份溶解於3 -甲氧基-1-丁醇1〇1質量份及3 -甲氧 基丁基乙酸酯 139質量份之溶液,使用另外的滴下幫浦, 在5小時內滴入燒瓶內。於聚合引發劑之溶液完成滴入後 ,在70 °C下保持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製得固成分 42.5質量%、酸値56mg-KOH/g之共聚物(樹脂Aa)之溶液 。所得的樹脂A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7·6χ103、分 子量分布(1^^/1^11)爲2.01。 【化1 0】
(合成例2 ) 在1L具備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內, 以0.02 L/分鐘流通氮氣,形成氮氣氣體環境,加入3-甲氧 基-1-丁醇 200質量份及3 -甲氧基丁基乙酸酯105質量份 ,進行攪拌且加熱至7〇°C。然後’將甲基丙烯酸60質量 份、3,4-乙氧基三環[5.2.1.02·6]癸基丙烯酸酯(以式(μ )所示之化合物及以式(11 -1 )所示之化合物以莫耳比爲 50: 5 0之混合物)240質量份溶解於3-甲氧基丁基乙酸醋 1 4 〇質量份,調製溶液。使該溶解液使用滴下漏斗,在4小 時內滴入保持於70°C之燒瓶內。另外’將聚合引發劑 201213420 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30質量份溶解於3-甲氧基 丁基乙酸酯 225質量份之溶液,使用另外的滴下幫浦,在 4小時內滴入燒瓶內。於聚合引發劑之溶液完成滴入後, 在70 °C下保持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製得固成分 32.6質量%、酸値110mg-KOH/g (固成分換算)之共聚物 (樹脂Ab )之溶液。所得的樹脂A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1^%)爲1.3><104、分子量分布(]\4%/]\411)爲2.50。 (合成例3 ) 在1L具備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內, 以0.02 L/分鐘流通氮氣,形成氮氣氣體環境,加入3-甲氧 基-1-丁醇 200質量份及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 105質量份 ,進行攪拌且加熱至70°C。然後,將甲基丙烯酸 55質量 份、3,4-乙氧基三環[5·2·1· 02·6]癸基丙烯酸酯(以式(1-1 )所示之化合物及以式(Π-1 )所示之化合物以莫耳比爲 5〇: 50之混合物)175質量份及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 70 質量份溶解於3 -甲氧基丁基乙酸酯140質量份之溶液,調 製溶液,且使該溶解液使用滴下幫浦,在4小時內滴入保 持於70°C之燒瓶內。另外,將聚合引發劑 2,2’-偶氮雙( 2,4-二甲基戊腈)30質量份溶解於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 225質量份之溶液,使用另外的滴下幫浦,在5小時內滴入 燒瓶內。於聚合引發劑之溶液完成滴入後,在70°C下保持 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製得固成分 32.6質量%、溶 液之酸値34.3mg-KOH/g之共聚物(樹脂Aa )之溶液。所 -46- 201213420 得的樹脂A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3,600、數平均 分子量(1^11)爲5,400 '分子量分布(1^\¥/1^11)爲2.5。 (合成例4 ) 在1L具備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內’ 以0.02 L/分鐘流通氮氣,形成氮氣氣體環境’加入二乙二 醇乙基甲醚140質量份,進行攪拌且加熱至70 °C。 然後,將甲基丙烯酸 4〇質量份、3,4 -乙氧基三環 [5.2.1.026]癸基丙烯酸酯(以式(1-1)所示之化合物及以 式(II-1)所示之化合物的混合物,莫耳比=5〇: 50) 3 40質量份、二環戊烯基丙烯酸酯(以下述式(xl )所示 之化合物)20質量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醚190質量份 ,調製溶液。
使該所得的溶解液使用滴下幫浦,在4小時內滴入保 持於70°C之燒瓶內。 另外,將聚合引發劑 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 )30質量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醚240質量份之溶液 ,使用另外的滴入幫浦,在5小時內滴入燒瓶內。 於聚合引發劑之溶液完成滴入後’在70°C下保持4小 時,然後,冷卻至室溫,製得固成分4 1 · 8質量%之共聚物 (樹脂Ad )之溶液。所得的樹脂A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47- 201213420
Mw)爲9.6χl03、分子量分布(Mw/Mn)爲2.02,固成分 換算的酸値爲60mg-KOH/g。 (合成例5 ) 在1 L具備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內, 以0.02 L/分鐘流通氮氣,形成氮氣氣體環境,加入二乙二 醇乙基甲醚140質量份,進行攪拌且加熱至70°C。 然後,將甲基丙烯酸 40質量份、3,4-環氧基三環 [5.2.1.02·6]癸基丙烯酸酯(以式(1-1)所示之化合物及以 式(II-1 )所示之化合物的混合物,莫耳比=5 0 : 50 ) 3 20質量份、二環戊烯基丙烯酸酯(以下述式(x2)所示 之化合物)40質量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醚 190質量份 ,調製溶液。 (X2) 使該所得的溶解液使用滴下幫浦,在4小時內滴入保 持於70°C之燒瓶內。 另外,將聚合引發劑 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 )3 0質量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醚 240質量份之溶液, 使用另外的滴入幫浦,在5小時內滴入燒瓶內。 於聚合引發劑之溶液完成滴入後,在70°C下保持4小 時,然後,冷卻至室溫,製得固成分 41.8質量%之共聚物 (樹脂Ae)之溶液。所得的樹脂Ad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48- 201213420
Mw)爲7·9χ103、分子量分布(Mw/Mn)爲1.82,固成分 換算的酸値爲60mg-KOH/g。 使所得的樹脂Aa〜Ae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 平均分子量(Μη)之測定,使用GPC法、以下述之條件進 行。 裝置:Κ2479 (島津製作所製(股))
柱:SHIMADZU Shim-pack GPC-80M
柱溫度:40°C 溶劑:THF (四氫呋喃)
流速:1 . OmL/mi η 檢測器:RI 以上述所得的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平 均分子量之比(Mw/Mn )作爲分子量分布。 (實施例1〜7、1 1〜1 3 )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調整> 混合表1之成分,製得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7及12〜 14 ° -49- 201213420 [表i] 硬化柽樹脂組成物 1 2 3 4 5 6 7 12 13 14 樹脂 (A)(份) A a 100 100 100 100 100 50 100 Ac 100 Ad 100 A e 100 鈦化合物 (B)(份) Ba 5 .10 20 30 50 10 10 10 10 Bb 10 聚合性化合物 (D)(份) 50 溶劑(C) (%) Ca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Cb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Cc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20 20 C d 80 80 添加劑 (份) 1 0. 1 0. 1 0_ 1 0. 1 0· 1 0.1 0. 1 0.1 0.1 0· 1 2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固成分量 (%) 19.3 19. 3 19.3 19.3 19.3 19.3 19.3 19.3 19.3 19.3 19.3 組成物之平均穿透率 (¾) 91 92 89 90 90 92 91 91 92 91 膜之平均穿透率 (%) 97 97 98 96 94 97 98 97 97 98 表1中各成分如下所述。 樹脂(A ):以合成例1所得的樹脂Aa。表1中之份數 係表示固成分換算的質量份。 樹脂(A ):以合成例3所得的樹脂Ac。表1中之份數 係表示固成分換算的質量份。 樹脂(A ):以合成例4所得的樹脂Ad。表1中之份數 係表示固成分換算的質量份。 樹脂(A ):以合成例5所得的樹脂Ae。表1中之份數 係表示固成分換算的質量份。 化合物(B) : Ba;四異丙氧基鈦(A-1:日本曹達( -50- 201213420 股)製) 化合物(B ) : B b ;四丁氧基鈦 溶劑 ( C) :Ca ; 二乙二醇丁醚乙酸酯 溶劑 ( C) :Cb ; 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 溶劑 ( C) :Cc ; 3-甲氧基-1-丁醇 溶劑 ( C) :Cd ; 二乙二醇甲基乙醚 聚合性化合物(D):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KAYARADDPHA;日本化藥(股)製) 添加劑1 :氟系界面活性劑;Megafac F489 ( DIC(股) 製) 添加劑 2:抗氧化劑;IRGANOX3114( Chiba· Japan 公司製) 溶劑(C ) ••係使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固成分量如表i 之「固成分量(% )」予以混合,溶劑(C )中之溶劑成 分(Ca )〜(Cc )之値係表示溶劑(c )中之質量比。 <組成物之平均穿透率> 有關所得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7,各使用紫外線可 見光近紅外線分光光度計(V-650 ;日本分光(股)製)(石 英電池、光路長;lcm),測定400〜700nm之平均穿透率 (%)。結果如表1所示* <膜之平均穿透率> 使用所得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7,各以硬化後之膜 -51 - 201213420 厚爲3 μπι ’以下述之條件製作膜。 將2吋見方之玻璃基板(#1 73 7 ; Corning公司製)以 中性洗劑、水及醇順序洗淨後,予以乾燥。在該玻璃基板 上’以後供烤後之膜厚爲3μηι旋轉塗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然後,在乾淨烤箱中、90 °C下進行預烘烤3分鐘。然後 ,在230°C下加熱20分鐘,製得膜。 有關所得的膜,使用顯微分光測光裝置(OSP-SP200 ;OLYMPUS公司製),測定400〜700nm之平均穿透率(% )。穿透率變高,係指吸收變小。結果如表1所示。 <塗膜之形成> . 將所得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7各使用旋轉塗佈器, 以後烘烤後之膜厚爲2·0μηι,旋轉塗佈於玻璃基板上。然 後,以減壓乾燥機(Microtech(股)製)進行減壓乾燥至減 壓度爲66kPa爲止後,以熱板、80°C進行預烘烤2分鐘予以 乾燥。另外,在23(TC下加熱20分鐘,形成塗膜。 <接觸角> 有關所得的塗膜,使用接觸角計(DGD Fast/60 ; GBX公司製),測定離子交換水之接觸角。另外,在所得 的塗膜上,使用UV洗淨機(Microtech(股)製),在大氣 環境中照射曝光量l〇〇〇mJ/cm2 ( 254nm基準)之光後,與 上述相同地測定接觸角。結果如表2所示 接觸角愈低時,另外藉由上述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上 52- 201213420 形成塗膜時,不易產生飛彈現象、斑點等情形β <飛彈現象> 在所得的塗膜上,使用UV洗淨機(Microtech(股)製 )’在大氣環境中照射曝光量1 000mJ/cm2 ( 254nm基準) 之光後,將聚醯亞胺清漆(Sunever 5291 ;日產化學工業( 股)製)使用旋轉塗佈器、以塗佈後之膜厚爲〇.15μπι進行 旋轉塗佈處理。以目視觀察經塗佈的聚醯亞胺清漆,有飛 彈現象者判斷爲X,沒有飛彈現象者判斷爲〇。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實施 例1 實施 例2 實施 例3 實施 例4 實施 例5 實施 例6 實施 例7 實施 例11 實施 例12 例13 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 1 2 3 4 5 6 7 12 13 14 接觸角 [度] 沒有照射UV 70 70 70 70 71 69 69 71 72 73 有照射UV 55 53 51 48 40 53 51 50 55 52 飛 彈現象 〇 〇 〇 0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實施例8〜1 0、比較例1 )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調整> 混合表3之成分,製得硬化性樹脂組成物8〜1 1。 -53- 201213420 [表3]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8 9 10 11 樹脂(A)(份) Ab 50 50 50 50 聚合性化合物(D)(份) 50 50 50 50 鈦化合物(B)(份) Ba 3 6 Bb 6 聚合引發劑(E)(份) Ea 4 4 4 4 聚合引發助劑(E1)(份) 0.5 0.5 0.5 0.5 多官能硫醇 (T)(份) 3 3 3 3 溶劑(C) (%) Ca 26 26 26 26 Cb 20 20 20 20 Cc 17 17 17 17 Cd 37 37 37 37 添加劑 1 0.1 0.1 0.1 0.1 2 0.8 0.8 0.8 0.8 固成分童(%) 33 33 33 33 組成物中之平均穿透率W 86 84 88 86 膜之平均穿透率(%) 97 95 94 99 表3中各成分如下所述。 樹脂(A ):以合成例2所得的樹脂Ab。表3中之份數 ,係表示固成分換算的質量份。 化合物(B) : Ba;四異丙氧基鈦(A-1;日本曹達( 股)製) 化合物(B ) : Bb ;四丁氧基鈦 聚合性化合物(D):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KAYARAD DPHA ;日本化藥(股)製) 聚合引發劑(E ) : Ea ; 2,2,-雙(2-氯化苯基)- 4,4’,5,5’-四苯基-1,2’-二咪唑(8-(:11^;保土谷化學(股)製 ) 聚合引發助劑(El ) : 2-[2-羰基-2- ( 2-萘基)亞乙 -54- 201213420 基]-3-甲基苯幷噻唑啉(以式(ΙΙΙ-l)所示之化合物) 【化1 1】
多官能硫醇(T):季戊四醇肆(3-磺醯基丙酸酯) (堺化學工業(股)製PEMP ) 溶劑(C) :Ca;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 溶劑(C) :Cb;3-乙氧基丙酸乙酯 溶劑(C) : Cc ; 3-甲氧基-卜丁醇 溶劑(C) :Cd; 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 添加劑1:聚酸改性较油(Toray. Dow corning(股)製 SH8400) 添加劑 2 : IRGANOX3 1 14 ( Chiba . Japan公司製) 溶劑(C ):係使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固成分量如表i 之「固成分量(% ) j予以混合’溶劑(C )中之溶劑成 分(Ca)〜(Cd)之値係表示溶劑(C)中之質量比。 <接觸角> 有關硬化性樹脂組成物8〜1 1,與實施例1相同地測定 接觸角。結果如表4所示。 <飛彈現象> -55- 201213420 有關硬化性樹脂組成物8〜1 1,與實施例1相同地測定 接觸角。結果如表4所示。 <圖型形成> 將2吋見方之玻璃基板(# 1 73 7 ; Corning公司製)以 中性洗劑、水及醇順序洗淨後,予以乾燥。在該玻璃基板 上,以後烘烤後之膜厚爲3 μιη旋轉塗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〇 然後,以減壓乾燥機(VCD Microtech(股)製)進行減 壓乾燥至減壓度爲〇.5T〇rr爲止後,以熱板、80°C進行預烘 烤2分鐘予以乾燥。於冷卻後,使塗佈有該硬化性組成物 之基板與石英玻璃製光罩之間隔爲ΙΟμιη,使用曝光機( TME-150RSK ; Topcon(股)製、光源:超高壓水銀燈), 在大氣環境中、照射曝光量100mJ/cm2 ( 4〇5nm基準)之光 。而且,此時對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照射,係使來自超高 壓水銀燈之放射光通過光學過濾器(LU0400 ;朝日分光( 股)製)進行。另外,使用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有圖型(1邊 具有19μιη之正方形透光部,且該正方形之間隔爲ΙΟΟμιη ) (即透光部)之光罩作爲光罩。 於光照射後,在25 °C下將前述塗膜浸漬•搖動於含有 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 〇.1 2%與氫氧化鉀 0.04%之水系顯 影液中1 00秒後,予以顯影,且水洗後,在烤箱中' 2 3 5 °C 下進行後烘烤15分鐘,製得圖型。 -56- 201213420 <圖型寬度之測定> 將所得的圖型寬度以三次元非接觸表面形狀計 '測# $ (Micromap MM527N-PS-M100;菱化系統公司(股)製)。 相對於圖型高度而言,計算自基板面高5 %之圖型寬度。結 果如表4所示。 <機械特性(總變位量及回復率)> μηΐ )及彈 回復率愈高時, 可製造強度愈爲優異的液晶面板。結果如表4$ $ 有關所得的圖型,使用動態超微小硬度削·( Duh W2〇l ;島津製作所(股)製),測定總變位量 性變位量(μηι ),且計算回復率(% ) -測定條件- 試驗型:荷重-除重試驗 試驗力:5 OmN 負荷速度:4.41mN/sec 保持時間:5sec 壓子:圓錐台壓子(直徑50μ: 回復率(%);(彈性變位量(μιη)/總變位籩f|| [表4]
Um)M〇〇)
實施例 8 實施例 9 實施例 10 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 8 9 10 接觸角 [度] 沒有照射UV 70 70 70 有照射UV 55 50 51 飛彈現象 〇 〇 〇 圖型寬度 17.8 18.1 18.5 機械特性 總變位量[/i m] 0.43 0.41 0.39 回復率[%] 81 82 83 -57- 201213420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將配向膜溶液塗佈於由 組成物所得的塗膜及圖型上時,確認可減低飛彈現象。 藉由使用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形成塗膜或圖型,利用 此等製造顯示裝置,可提高處理性。 [產業上之利用價値]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將配向膜溶液塗佈於由 組成物所得的塗膜及圖型上時不易產生飛彈現象。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適合於爲形成各種膜及 圖型之材料,例如爲形成構成部分濾色器及/或配列基板 之透明膜、圖型、光間隔板、表層、絕緣膜、液晶配向控 制用突起、微透鏡、塗佈層等。而且,可利用於具備以此 等之塗膜或圖型作爲部份其構成零件之濾色器、配列基板 等’及具備此等濾色器及/或配列基板等之顯示裝置,例 如液晶顯裝置、有機EL裝置等。 -58-

Claims (1)

  1. 20121342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樹脂(A) 、鈦化合物(B)及溶劑(C),樹脂(A)爲含有來自選 自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群的至少1種之構造單 位,與來自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的 單體之構造單位的加成聚合物,該來自具有碳數2〜4之環 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含量,相對 於構成樹脂(A)之構造單位全量爲2莫耳%以上、95莫耳 %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鈦化合物爲以(B -1 )所示之化合物, OR3 (B-1) Re〇-trOR^ OR5 [於式(B-l)中,R3、R4、RS及R6係各互相獨立表示的碳 數1〜20之1價有機基,R3、R4、R5及R6中之任意2者可互 相鍵結形成2價有機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鈦化 合物(B)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 1〇〇質量份爲3質量 份以上、6〇質量份以下。 4·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進 一步含有選自聚合性化合物(D)及聚合引發劑(Ε)所成 群的至少1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59 - 201213420 具有碳數2〜4之環狀醚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爲選自 以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以式(II)所示之化合物所成群 的至少1種之化合物,
    [於式(I)及(II)中,R1及R2係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或 碳數1〜4之烷基,且該烷基中所含的氫原子可被羥基取代 ,X1及X2係互相獨立表示單鍵、-尺3-、*-尺3-〇-、*-1^3-3-、*-R3-NH-,R3係表示碳數1〜6之烷二基(aklanediyl ) ,*係表示與〇之鍵結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於測定波長400〜700nm之範圍的平均穿透率爲70 %以上。 7. —種塗膜,其特徵爲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8. —種圖型,其特徵爲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9.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爲含有選自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7項之塗膜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圖型所成群的 至少一種。 -60- 201213420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213420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TW100116675A 2010-06-02 2011-05-12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21342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6676 2010-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420A true TW201213420A (en) 2012-04-01

Family

ID=4550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6675A TW201213420A (en) 2010-06-02 2011-05-12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12583A (zh)
KR (1) KR20110132518A (zh)
CN (1) CN102336873B (zh)
TW (1) TW20121342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21450B1 (ko) * 2005-07-19 2013-01-11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유무기 복합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JP5662680B2 (ja) * 2007-08-22 2015-02-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被覆切削工具
TWI422601B (zh) * 2007-11-29 2014-01-11 Sumitomo Chemical Co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6873B (zh) 2015-03-11
JP2012012583A (ja) 2012-01-19
CN102336873A (zh) 2012-02-01
KR20110132518A (ko)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4038A (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214033A (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TWI505029B (zh)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TWI704416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圖型、噴墨用隔壁及顯示裝置
JP5892760B2 (ja)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201235783A (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039053A (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JP5803432B2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201245873A (en) Colored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241563A (en) Colored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JP5803431B2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12173549A (ja)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I571456B (zh) 光敏性樹脂組成物
TW201335715A (zh) 光敏性樹脂組成物
TWI575318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705302B (zh) 著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TWI506365B (zh)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KR101860155B1 (ko)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1779208B1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TWI566040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I523881B (zh) Hardened film
TW201213420A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617392A (zh) 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JP2011158805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