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8151A -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8151A
TW201208151A TW100112012A TW100112012A TW201208151A TW 201208151 A TW201208151 A TW 201208151A TW 100112012 A TW100112012 A TW 100112012A TW 100112012 A TW100112012 A TW 100112012A TW 201208151 A TW201208151 A TW 2012081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otective layer
substrate
emitting elemen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yoshi Nakayam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0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1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01L33/486Containers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2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Prin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20120815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及使用此基板之 發光裝置’特別是有關於可搭载發光元件之搭載面之平坦 度優異’而可抑制取光效率之降低的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 及使用此基板之發光裂置。 L先前技術:j 發明背景 近年來,隨著發光二極體元件(晶片)之高亮度、增白 化’使用了利用發光二極體元件之發光裝置來作為照明、 各種顯示器、及大型液晶TV之背光源等。對搭載發光二極 體元件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一般要求可以良好效率反射 從元件發出之光之高反射性。 然而’由於從發光元件入射至基板内之光大部份在基 板内擴散放射’故有無法充分提高反射至基板前方之光之 比例的問題。 因此’迄今’為了使從發光元件發光之光儘量反射至 前方,乃進行了對基板表面施以光反射層之嘗試。此種光 反射層使用具有高反射率之銀反射層。 然而,由於銀易腐蝕,故一旦以露出狀態放置時,在 銀反射層之表面產生氧化或硫化,光反射率降低,而無法 獲得充分之取光效率。 是故,提出了以矽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 201208151 曱酸乙Sa樹脂專樹脂被覆光反射層之表面,來防止光反射 率之降低(參照專利文獻丨)。 然而,由於即使以該等樹脂被覆銀反射層,其密封性 仍不充分,故有腐蚀性氣體或液體通過樹脂本身,或者氣 體或液體從樹脂與基板之界面進入之虞,而無法充分防止 因銀反射層之氧化或硫化引起之光反射率的降低。 是故’近年’檢討了於光反射層之上面設玻璃之被覆 層,以保護光反射層。 由於玻璃之保護層與樹脂之保護層相較,不僅密封性 優異,且透光率尚,到達光反射層之光之量增加,故可獲 得高反射率。又,由於玻璃熱傳導性優異,故設玻璃層作 為光反射層之保護層時,可獲得較設樹脂層時高之散熱性。 然而,令光反射層之保護層為玻璃層時,由於玻璃粉 末之燒結體一般在未燒成狀態之流動性高,故於燒成時, 易產生隆起等之Μ。因而’如第5圖所示’於^體之表 面產生不少❹部’玻璃層700表面之平坦度降低。將發光 元件11搭載於此種玻璃層700上時,由於元件η與玻璃層 700之接觸面積小,故熱阻增加。特別是近年之發光二極體 元件因發熱量隨著高亮度化增加’故而要求抑制熱:之增 加。 又,當搭載部有凹凸時,有發朵一 货九疋件傾斜固定之虞, 亦有因後續線結合而損傷,且產生光細偏離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201208151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7-67116號 L 明内 3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為解決此種問題,近年,檢討了設含有陶瓷填料之玻 璃層(保護膜層)作為光反射層之保護層。藉令保護層為玻璃 粉末與陶瓷填料之混合體’在未燒成狀態之流動性降低, 而可抑制燒成時之隆起等所致變形。因此,燒成體表面之 凸部之比例減低,而平坦度可獲提高。 又’使玻璃層含有陶瓷填料時,可使從發光元件入射 至玻璃層之光之反射方向分散,亦可減低配光特性之偏差。 然而,陶瓷填料含有以例如ai2〇3為主成份之氧化紹系 陶瓷填料而作為玻璃層時,會如第6圖所示,產生以銀為主 體之金屬粉末所形成之反射層6的銀離子6入,在氧化鋁系陶 瓷填料90表面上依序移動之現象(遷移現象)。 此時,由於銀離子6A形成為高濃度狀態,且在玻璃層 70内朝表面側移動,故有銀離子6A凝聚於玻璃層7〇表面, 圯成為銀粒子,其一部份從玻璃層7〇露出之情形。 以矽樹脂等密封材密封此種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表面 時,會有下述情形,亦即露出至表面之銀粒子,與密封材(成 里材)所含之白金觸媒等接觸而再度離子化,並凝聚而膠質 化者。當以此狀態,在恆溫、恆濕之環境下長時間放置時, 膠咸粒子凝聚,而產生密封材(成型材)或玻璃層成色成茶色 或黃色等所謂銀成色之現象。 201208151 當於密封材產生成色時,由於從發光元件產生之光由 成色體所吸收,故有作為發光裝置之光度降低之虞。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而發明者,其目的係提供一 種發光元件搭载用基板,係於作為發光裝置時,從發光元 件供給之光之損失少’光之利用效率提高,又,可搭載發 光元件之搭載面之平坦度優異,熱阻小,而可抑制發光元 件之傾斜之。又’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使用上述發光元件 搭載用基板之發光裝置。 用以欲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等致力檢討之結果,發現以本發明之發光 元件搭載用基板及發光裝置,可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了 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發光元件搭載錄板包含有基板本體、 形成於前述基板本體之-部份上,並祕(Ag)或銀合㈣ 主體之反射層;形成為覆蓋前述反射層整面,並以玻璃粉 末燒結體為主體之第丨保護層;及形成於前述第1保護層 上’ -部份作為可搭載發光元件之搭載部之第2保護層°。該 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之特徵在於,前述第丨保護層實質上不 含有氧化紹系填料’且前述第2保護層由含有陶竞填料之玻 璃粉末燒結體構成。 前述第1保護層係實質上未含有氧化銘系填料者,而若 為氧化鋁系以外之陶瓷填料,則亦可含有。此時,前述第丄 保護層所含之氧化紹系填料以外之陶竟填料的含量為姆 量%以下,特別以0.5質量%以下為佳。又,前述^保護層
S 6 201208151 所含之銀(Ag)或銀合金之濃度以〇 3%以下為佳。 前述第2保護層所含之陶瓷填料之含量以1〇質量%以 上三3〇質量。Λ以下為佳。又,前述第2保護層所含之陶曼填 料宜由選自氧化鋁粉末(八丨2〇3含量為95質量%以上)、氧化 結粉末、氧化鈦粉末 '氧切粉末之i種或2種以上之混合 物構成。 前述第1保護層之厚度以· _上、3〇_以下為 佳二述第2保護層之厚度以一祕上、、喊下為佳。 人刖述反射層宜由含有選自銀或諸如銀把合金、或銀白 口金之銀與白金族元素的合金之金屬的層所構成。 _本發明之發域置特徵在於包含有:上述本發明之發 光^件搭制基板、搭載於前述發光元件搭制基板之搭 載:的發光元件。X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之前述基板本體 及則述第2保護層表面之—部份或全部宜為以含有白金觸 媒之矽樹脂密封而成者。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將實質上不含有氧化⑽、填料之第1保 護層及含有喊填料之第2保護層予以層疊設於銀反射層 上,可獲得減低了^至保護層表面之銀粒子之量的發光 疋件搭載用基板。X ’可獲得可使發光元件之搭載部之平 垣度提高’熱阻小,並可抑制發光元件之傾斜之發光元件 搭載用基板。 又’根據本發明’藉將發光元件搭載於此種發光元件 搭载用基板,可獲得-種發絲置,係從發光元件供給之 201208151 少’而可獲得足夠之發光亮度,且可抑制發光元 件之彳貝傷或光軸偏離。 圖式簡單說明 面圖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之—例之截 圖 第2圖係放大顯示第1保護層7 a及第2保護層 8a周邊之 第3圖係顯示發光元件搭载於本發明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之狀態之玫大截面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發光跋置之—例之截面圖。 第5圖係顯示發光元件搭載於另一實施形態之發光元 件搭載用基板之狀態的截面圖。 第6圖係示意顯示另一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 板之燒成製程之狀態的戴面圖。 【實施冷式3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就本發明詳細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之一例之截 面圖。 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1具有約平板狀之基板本體2。基 板本體2—主面作為可搭載諸如發光二極體元件之發光元 件之搭載面2a。於搭載面2a設有與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之連 接端子3。又,基板本體2之另一主面作為不搭載發光元件 之非搭載面2b,於此非搭載面2b設有與外部電路電性連接 201208151 之外部電極端子4。又,於基板本體2之内部設有將該等連 接端子3與外部電極端子4電性連接之貫穿導體5。 於基板2之搭載面2a之約略中央部設有用以反射來自 發光元件之光之反射層6a,第丨保護層7a以覆蓋反射層以整 面之狀態設於此反射層6a上。再者,於此第1保護層乃之上 面設有第2保護層8a,其__部份作為可搭載發光元件之搭載 部10。 又,於搭載面2a之第1圖中之長向兩端部亦分別設有用 以使從發光元件放射之光反射之反射層6b。第丨保護層几以 覆蓋反射層6b整面之狀態設於此反射層汕上,於此第丨保護 層7b之上面設有第2保護層8b(以下,將反射層&及反射層 6b顯示為反射層6,將第1保護層7a及第1保護層几顯示為第 1保護層7,將第2保護層8a及第2保護層扑顯示為第2保護層 8)。 第2圖係放大顯示第丨保護層7a及第2保護層8a周邊之 圖。 第1保護層7以玻璃粉末燒結體為主體而構成,設成完 全被覆反射層又,第2保護層8設於第丨保護層7之上面, 以含有陶瓷填料9之玻璃粉末燒結體構成。 藉由此第1保護層7、第2保護層8,可抑制氣體或液體 知入至反射層6,而防止反射層6之氧化或硫化。 反射層6係可將於銀、銀鈀合金或銀白金合金等金屬粉 末添加乙基纖維素等展色料,並依需要添加溶劑等而呈膏 狀者,以網版印刷等方法印刷於基板本體2上而形成。用於 201208151 反射層6之金屬粉末宜為具有高反射率者,特別宜使用銀。 當為使用上述銀合金之反射層6時,係指含有銀9〇質量%以 上之反射層6。若為銀|巴合金,亦可含有絶1 〇質量。/。以下。 若為銀白金合金,亦可含有白金3質量%以下。 第1保護層7係以玻璃粉末燒結體為主體而構成,此保 護層7以實質上不含有氧化鋁系填料之層所構成。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氧化鋁系填料」係指含有化學 成份Al2〇3在50質量%以上之陶瓷填料’「實質上不含有氧化 鋁系填料」係指第1保護層7之氧化鋁系填料之含量不足 0.1%。 藉構成此種第1保護層7,可形成為極力減低了露出至 第2保護層8表面之銀粒子之量的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 即,如第6圖所示’使含有氧化鋁系填料%之保護層7〇 接觸反射層6上而設時,可預期反射層6之銀(Ag)原子於加 熱、燒成之際’從反射層6以銀(Ag)離子游離,而以遷移現 象在保護層70内移動,而堆積於此層内及表面。 具體言之,可預期從反射層6游離之銀離子6八移至保護 層70’此銀離子到達氧化鋁系填料9〇與玻璃粉末之界面, 在銀(Ag)離子6A-氧化鋁填料90間產生鹼取代時,銀(Ag)離 子6 A依序移至另一氧化鋁系填料9 〇表面,在保護層7内移動 至表層側,而產生遷移現象。 因而,由於構成為實質上不含有此種氧化銘系填料9〇 之第1保護層7 ’而可減低在第1保護層7内移動之銀(Ag)離 子之量,故可構成為可抑制第1保護層7之銀離子之濃度的 201208151 上升,而減低了到達第2保護層8之銀(Ag)離子之發光元件 搭戴用基板。 此外,與銀反射層6接觸之保護層含有氧化鋁系填料以 外之陶瓷填料時,亦有產生上述遷移現象之可能性,但由 於相較於氧化鋁系填料,其程度相對地低,故第1保護層7 實質上不含有氧化鋁系填料實為重要。 第1保護層7所含之銀(Ag)或銀合金之濃度宜為0.3%以 下,較佳為0.15%以下,特佳為0.1%以下。 上述第1保護層7之銀(Ag)或銀合金之濃度可藉適當調 t弟1保s蔓層7之氧化銘系填料之含量、及第1保護層7所含 之氧化鋁系填料以外之陶瓷填料之種類、含量,來調整。 藉將上述第1保護層7設於反射層6與第2保護層8間,可 以第1保護層7區域略為遮斷從反射層6往第2保護層8之銀 離子6A之遷移現象。因而,銀離子6A不易到達第2保護層 8而可形成為極力減低了銀粒子露出至第2保護層8表面 之量的第2保護層8。 由於上述遷移現象特別易在銀離子與ai2〇3間產生,故 =1保護層7也以在上述氧化紹系填料中,實質上不含有以 巧含有率含αία之氧化紹粉末(Μα含量為料量%以上) ‘,Μ氧化料填料以外者,亦可含有迄今使用之 填枓。具體言之,若為氧化錯粉末、氧化欽粉末、氧 咨石^末或該等之混合物時,亦可含在第1保護層7中。陶 竞填料之观粒_5。)宜為^晰、^以下。此外, 11 201208151 在本說明書中,50%粒徑(D50)係指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 度分佈測定裝置所測定者。 第1保護層7含有氧化鋁系填料以外之陶瓷填料時,氧 化鋁系填料以外之陶瓷填料相對於第1保護層的含量宜為 30質量%以下。 當氧化鋁系填料以外之陶瓷填料相對於第1保護層7的 含量超過30質量%時,保護層7易形成為燒成不足,其耐酸 性或強度降低,而有無法充分發揮作為反射層6之保護層的 功能之虞。 氧化鋁系填料以外之陶瓷填料相對於第1保護層7的含 量宜為10質量%以下,以0.5質量%以下為特佳。 用於第1保護層7之玻璃粉末宜為軟化點(Ts)係900。(:以 下者。 當玻璃粉末之軟化點(Ts)超過900°C時’為燒成此玻璃 粉末,獲得緻密之燒結體,燒成溫度需超過900。(:,此時, 與以適合用於作為反射層6之銀為主體者同時燒成時,有反 射層6變形之虞。 藉第1保護層用玻璃粉末使用軟化點(Ts)為90(rc以下 者,不致使反射層6之變形產生,而可同時燒成第1保護層 用玻璃膏及反射層6。 另一方面,一般當軟化點低之玻璃粉末與銀同時燒成 時,銀離子擴散至熔融狀態之玻璃粉末中,進而膠質化, 而有產生玻璃粉末燒結體成色成黃色或紅色等稱為銀成色 之現象的情形。此現象於玻璃粉末之軟化點越低時,越易
12 201208151 產生。 當於第1保護層用玻璃粉末燒結體產生成色時,第1保 護層7之反射率降低。因而,宜使用即使與銀同時燒成,也 不致產生成色之玻璃粉末。 此種玻璃粉末宜使用硼矽玻璃,該硼矽玻璃係由Si02 為62mol%以上、84mol%以下、B2〇3為 l〇mol%以上、25mol〇/〇 以下、Al2〇3為Omol%以上、5mol%以下、MgO為〇m〇i%以 上lOmol%以下、從Na20及K20選擇之至少1者總計為〇m〇i〇/〇 以上、5mol%以下構成,SiCb之含量與a1203之含量之總和 為62mol%以上84mol。/。以下,當含有CaO、SrO、BaO任一 者時,其含量總計為5mol%以下者。 藉使用上述組成之玻璃粉末作為第1保護層7用玻璃粉 末’即使與反射層6同時燒成時,亦可在不使反射層6變形 下,獲得緻密之燒結體。又,即使與反射層6同時燒成,燒 結體亦不成色,亦不致使第丨保護層7之反射率降低。
Si〇2係作為玻璃之結網分子者,為提高化學耐久性、 特別是财酸性必須之成份。當Si02之含量不到62mol%時, 有耐酸性不足之虞。另一方面,當Si02之含量超過84mol0/〇 時’有玻璃之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過高之虞。 B2〇3係作為玻璃之結網分子者。當B2〇3之含量不到 lOmol%時’有軟化點(Ts)過高之虞,且亦有玻璃不穩定之 虞。另一方面’當B2〇3之含量超過25mol%時,不易獲得穩 定之玻璃’且亦有化學耐久性降低之虞。b2〇3之含量宜為 12mol%以上。 13 201208151 為提高玻璃之穩定性、化學耐久性,Al2〇3亦可添加 5mol%以下之範圍。當Al2〇3超過5mol%時,有玻璃之透明 性降低之虞。又,當Al2〇3之含量超過5mol%時,有易產生 銀成色之虞。 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Na20、K20 總計之含量可添加不超過5mol%之範圍。當Na20及Κ2〇之 含量總計超過5mol%時,有化學耐久性、特別是耐酸性降 低之虞,有電絕緣性亦降低之虞。又,當Na20及K20之含 量總計超過5mol%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Na20、K20宜含有其中任一個以上,Na20及K20總計 之含量宜為0.9mol%以上。 又,Si02之含量與Al2〇3之含量總計為62mol%以上、 840/〇mol°/〇以下。 當Si02之含量與Al2〇3之含量總計不到62mol%時,有化 學耐久性不足之虞。另一方面,當Si02之含量與Al2〇3之含 量總計超過84mol%時,有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 過高之虞。 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並且,提高 玻璃之穩定性,MgO亦可添加不超過lOmol%之範圍。 當MgO之含量超過lOmol%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MgO之含量宜為8mol%以下。 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並且,提高 玻璃之穩定性,CaO、SrO、BaO之總計含量亦可添加不超 過5mol%之範圍。當CaO、SrO ' BaO之含量之總計超過 14 201208151 5mol%時’有耐酸性降低之虞。又,當CaO、SrO、BaO之 含量之總計超過5m〇i%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此外,用於第1保護層7之玻璃粉末不必限於僅由上述 成份構成者,可在不破壞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含有其他 成份。此外,在此實施形態未含有鉛氧化物。當含有其他 成份時,其總計之含量宜為lOmol%以下。 又,用於第1保護層7之玻璃粉末不限於上述含有比率 者’亦可使用具有與此不同之含有比率之玻璃粉末。 第1保護層7其耐酸性宜為l〇〇eg/cm2以下,較佳為 30 μ g/cm2以下,更佳為5 // g/cm2以下,特佳為1 // g/cm2以 下。 當第1保護層7之耐酸性超過l〇〇#g/cm2時,第1保護層 7之玻璃成份溶出至反射層6之電鍍處理溶液中,而於製造 基板之際,有妨礙連續運轉,或第1保護層7白濁,反射率 降低之虞。 此外,第1保護層7之耐酸性係藉浸潰於pHl.68、溫度 85°C之草酸鹽緩衝液70〇cm3中,測定經過1小時後之質量減 少量而評價者。 用於第1保護層7之其他玻璃粉末係例如作為可提高第 1保護層7之反射率者,宜由si〇2為Mmol%以上、83m〇l°/o以 下、B2〇3為16mol%以上、18mol%以下、從Na2〇及K2〇選擇 之至少1者總計為0.9m〇l°/。以上、4m〇l%以下、八丨2〇3為〇mol0/〇 以上、0.5mol%以下、CaO為Omol%以上、0.6mol%以下構 成者(以下顯示為「玻璃A」°)° 15 201208151 以下,就「玻璃A」之組成作說明。
Si〇2係作為玻璃之結網分子者。當Si〇2之含量不到 78mol%時’有化學耐久性降低之虞。另—方面,當以〇2之 含^:超過83mol%時’有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過 面之虞。
Si〇2之含量宜為80mol%以上。又,Si〇2之含量較佳為 82mol%以下,更佳為8lm〇l%以下。 B2O3係作為玻璃之結網分子者。 當&〇3之含量不到i6mol%時,有軟化點(Ts)或玻璃轉 移溫度(Tg)過尚之虞。另一方面,當B2〇3之含量超過l8mol% 時,也有不易獲得穩定之玻璃,且化學耐久性降低之虞。 丑2〇3之含量較佳為17mol%以下。 為提南玻璃之穩定性、化學财久性,AI2O3亦可添加 0.5mol%以下之範圍。當a1203之含量超過〇.5mol%時,有軟 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過高之虞。當ai2o3之含量超 過0.5mol°/〇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Na2〇、K2〇係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 而添加者’需含有Na20或K20至少任一者。 當NazO及Κ2〇之含量之總計不到〇.9m〇l%時,有軟化點 (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過高之虞。另一方面,當Na20及 K2〇之含量之總計超過4mol%時,有化學耐久性、特別是耐 酸性降低之虞,有電絕緣性亦降低之虞。又,當Na20及K20 之含量之總計超過4mol%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Na20及K20之含量之總計較佳為i.0m〇i%以上,更佳為 16
S 201208151 1.5mol%以上。又,Na20及Κ20之含量之總計較佳為3mol0/〇 以下,更佳為2mol%以下。 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並且提高玻 璃之穩定性,CaO亦可添加不超過〇.6mol%之範圍。 當CaO之含量超過0_6mol%時,有軟化點(Ts)或玻璃轉 移溫度(Tg)過低之虞,又,由於促進結晶化,故有無法獲 得透明之玻璃之虞。又,當CaO之含量超過0.6mol%時,有 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又’其他玻璃粉末方面,由Si02為72mol%以上、78mol% 以下、B203為 13mol°/。以上、I8mol°/〇以下、從Na20及K20 選擇之至少1者總計為0.9mol%以上、4mol°/〇以下、Mg〇為 2mol%以上、lOmol%以下構成者(以下顯示為玻璃B)亦可提 咼第1保護層7之反射率,故屬理想。 以下,就「玻璃B」之組成作說明。
Si〇2係作為玻璃之結網分子者。當si〇2之含量不到 72mol°/〇時,有化學耐久性降低之虞。另一方面,當Si〇2之 含量超過78mol%時,有玻璃之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 (Tg)過高之虞。
Si〇2之含量較佳為73mol%以上。又,Si02之含量較佳 為76mol%以下。 B2〇3係作為玻璃之結網分子者。 當B2〇3之含量不到i3m〇i%時,有玻璃之軟化點(Ts)或 玻璃轉移溫度(Tg)過高之虞。另一方面,當b2〇3之含量超 過18mol%時,也有不易獲得穩定之玻璃,且化學耐久性降 17 201208151 低之虞。BA之含量較佳為17mol%以下。
MgO係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並且 提南玻璃之穩定性而添加。 當MgO之含量不到2mol%時,有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 溫度(Tg)過咼之虞,且有玻璃不穩定之虞。另一方面,當 MgO之含量超過l〇mol%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MgO之含量較佳為4mol%以上。又,MgO之含量較佳 為8mol°/。以下’更佳為6mol%以下。
Na2〇、K2〇係為使軟化點(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降低 而添加者’需含有NaaO或K20至少任一者。 當Na2〇及Κ2〇之含量之總計不到0,9^01%時,有軟化點 (Ts)或玻璃轉移溫度(Tg)過高之虞。另一方面,當Na2〇及 ΚζΟ之含量之總計超過4mol°/〇時,有化學耐久性、特別是耐 酸性降低之虞’有電絕緣性亦降低之虞。又,當Na2〇及κ2〇 之含量之總計超過4mol%時,有易產生銀成色之虞。
NaW及K2〇之含量之總計較佳為以上,更佳為 1.5mol%以上。又’ NaaO及K2〇之含量之總計較佳為3m〇1% 以下。 又,用於第1保s蒦層7之玻璃粉末不必限於僅由上述「玻 璃A」、「玻璃B」之成份構成者,可在不破壞本發明之目的 之範圍,含有其他成份。此外,在此實施形態不含有鉛氧 化物。含有其他成份時,其總計之含量宜為1〇m〇1%以下。 用於第1保護層7之玻璃粉末可藉以炫融法製造具有上 述玻璃組成之玻璃,並以乾式粉碎法或濕式粉碎法粉碎而 201208151 獲得。為濕式粉碎時,溶媒宜使用水。粉碎可使用例如概 磨機、球磨機、喷射磨機等粉碎機來進行。 用於第1保護層7之玻璃粉末之5〇%粒徑(d5〇)宜為 0.5 e m以上、4// m以下。當玻璃粉末之5〇%粒徑不到〇 5 # m 時’玻璃粉末易凝聚’不易處理,並且,有粉末化所需之 時間增長之虞。另一方面,當玻璃粉末之5 〇 %粒徑超過4以m 時,有產生玻璃軟化溫度之上升或燒結不足之虞。粒徑之 調整可藉例如於粉碎後依需要分級來進行。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50%粒徑(£)5〇)係指使用雷射繞 射/散射粒度分佈測定裝置所測定者。 又,玻璃粉末之最大粒徑宜為2〇/zm以下。當最大粒徑 超過20/zm時,玻璃粉末之燒結性降低,於燒結體中殘留未 溶解成份,而有使第1保護層7之反射性降低之虞。 玻璃粉末之最大粒徑更佳為1〇/zm以下。 上述第1保護層7由於燒成時之流動性高,於燒成後, 易產生因隆起等引起之變形。因而,當將第丨保護層7設為 表層時’易於燒成體表面產生凹凸面,其平坦度降低。 第保漠廣8由έ有陶曼填料9之玻璃粉末燒結體構 成’而減低了燒成時之流動性。藉將此種第2保護層8設於 第保4層7之上面,可減低燒成體表面之凹凸面的產生。 因而可使發光7〇件之搭載部1〇之平坦度提高,減低熱阻, 又,亦可抑制搭載發光元件時之傾斜。 士第3圖所不’藉將由含有陶竟填料9之玻璃粉末 燒結體構成之第2保護層8設於反射層6之圖t上側,從發光 201208151 一件10入射至第2保護層8之光l 1之一部份於到達反射層6 則,撞搫破璃與陶瓷填料9之界面,因玻璃與陶瓷9之折射 率之不同,而反射或折射。因此,可使來自發光元件之光 之反射方向分散,而可減低反射光之配光特性之偏差。 用於第2保護層8之玻璃粉末適合採用上述第丨保護層7 用玻璃粉末。 匕外,第2保護層8之玻璃粉末宜使用與第〖保護層7相 同者,但只要為上述第丨保護層用玻璃粉末,亦可使用其他 玻璃粉末。 用於第2保護層8之陶瓷填料9可無特別限制地來使用 迄今使用者。 此種陶究填料可適合使用如氧化銘系填料、氧化銘粉 末氧化錯粉末、氧化鈦粉末或該等之混合物。陶究填料 〇/〇(D5。)宜為例如〇 5/z m以上、4 a m以下。 二藉將此種陶瓷填料9與保護層用玻璃粉末摻合、混合成 :免填料9之含量相對於第2保護層8在例如1〇質量%以 30質量%以下,可獲得玻璃陶瓷組成物。 當Μ填料9之含量不到轉量%時,第2保護層8之未 =表狀態之流動性過高’於燒成時,產生隆起等,於燒成 面產生凹凸面,而有搭載部1〇之平坦度降低之虞。 不易另—方面’當陶£填料9之含量超過爾量%日^燒成 末〜燒成中’玻璃粉末之流動不足’不易獲得以玻璃粉 :體均-地包圍各陶竟填料9之燒結體,第2保護層8之 〜性降低’或者雜性或強度降低,而有無法充分發揮
20 201208151 作為反射層6之保護層的功能之虞。 陶資*填料9之含量宜為25質量%以下。 第1保護層7及第2保護層8可藉將於上述玻璃粉末摻合 陶免填料而作為組成物者加入黏合劑而膏化,將此以網版 印刷於基板本體2來燒成而形成。 第1保護層7之厚度宜為10;wm以上、3〇/zm以下。 當第1保護層7之厚度不到l〇ym時,從反射層ό表面至 第2保護層8之距離過短,於燒成之際,有銀離子到達第2保 護層8,銀粉末露出至第2保護層8表面8Α之虞。另一方面, 田第1保濩層7之厚度超過30以⑺時,有第1保護層7之體積過 大,熱傳導性降低,或者第1保護層7之燒成時之隆起等的 影響波及第2保護層8之表面SA,搭載部1〇之平坦度降低之 虞。第1保護層7之厚度更佳為2〇/zm以上' 25"m以下。 第2保護層8之厚度宜為l〇"m以上、30//m以下。 當第2保護層8a之厚度不到l〇am時,有第丨保護層7之 表層面(與第2保護層8之接觸面)之凹凸等之影響波及第2供 護層8之表面8A之虞,而有搭載㈣之平坦度降低之虞。 另一方面,當第2保護層8之厚度超過、_,有熱傳 導性降低之虞。第2保護層之厚度更佳為以上、Μ〆 以下。 、基板本體2料平⑽構料,材f#未制限定,多 為即使將第1保護層7及第2保護層8用玻璃陶曼組成物之f 在此基板2表面燒成,亦不變形者,宜使用無機材料。 在…、機材料中’氧化銘陶究、低溫共燒陶竞(!>〆 21 201208151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以下顯示為LTcc。)、氣化 鋁等在熱傳導性、散熱性、強度及製造成本等方面優異, 而宜使用。 在上述無機材料中,特別是採用LTCC作為基板本體2 時’由於可將基板本體2、反射層6、第1保護層7、及第2保 護層8—併同時燒成,故可有效率地製造發光元件搭載用基 板1。 由LTCC構成之基板本體2可如以下進行來製造。 首先,形成生胚薄片。生胚薄片可藉於含有基板本體 用玻璃粉末及陶宪填料之玻璃陶曼組成物添加黏合劑、並 依需要,添加塑化劑、溶劑等’來調整漿體,並將此漿體 以刮刀片法等成形成片狀,使其乾燥而製造。 雖然基板本體用玻璃粉末不必限定,但以玻璃轉移溫 度(Tg)為550 C以上、700°C以下者為佳。當玻璃轉移溫度(Tg) 不到550°C時,有後述脫脂不易之虞。另一方面,當玻璃轉 移溫度(Tg)超過700°C時,收縮開始溫度增高,而有基板本 體2之尺寸精確度降低之虞。 此種基板本體用玻璃粉末宜為含有Si0257mol%以上、 65mol%以下、B2〇3l3mol0/。以上、18mol%以下、Ca09mol〇/〇 以上、23mol%以下、Al2〇33mol%以上 ' Smol%以下、從K20 及NajO選擇之至少1者總計〇.5mol°/〇以上、6mol%以下者。 基板本體用玻璃粉末可藉以炼融法製造具有上述玻璃 組成之玻璃,並以乾式粉碎法或濕式粉碎法粉碎而獲得。 為濕式粉碎時,溶媒宜使用水。粉碎可使用例如輥磨 22 201208151 機、球磨機、喷射磨機等粉碎機來進行。 此外,基板本體用玻璃粉末不必限於僅由上述成份構 成者,亦可在滿足玻璃轉移溫度等諸特性之範圍含有其他 成份。當含有其他成份時,其總計之含量宜為lOmol%以下。 基板本體2用玻璃粉末之50%粒徑(D5Q)宜為0.5 μ m以 上、2 μ m以下。當基板本體2用玻璃粉末之50%粒徑不到 0.5/zm時,玻璃粉末易凝聚,而不易處理,並且,不易均 一地分散。另一方面,當玻璃粉末之50%粒徑超過2 /z m時, 有產生玻璃軟化溫度之上升或燒結不足之虞。粒徑之調整 可藉例如於粉碎後依需要分級來進行。 陶瓷填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迄今用於LTCC基板之 製造者,例如可適合使用氧化鋁粉末、氧化鍅粉末或氧化 鋁粉末與氧化锆粉末之混合物。陶瓷填料之50%粒徑(D50) 宜為例如〇.5"m以上、以下。 可藉將此種基板本體用玻璃粉末與陶瓷填料摻合、混 合成例如基板本體用玻璃粉末為30質量%以上、50質量%以 下,陶瓷填料為5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而獲得玻璃 陶瓷組成物。又,可於此玻璃陶瓷組成物添加黏合劑,並 依需要添加塑化劑、溶劑等,而獲得漿體。 黏合劑可適合使用聚乙烯丁醛、丙烯酸樹脂等。塑化 劑可使用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曱酸二辛酯、鄰苯二 曱酸丁苄酯等。又,溶劑可使用曱苯、二甲苯、丁醇等芳 族或醇系有機溶劑。再者,亦可使用分散劑或調平劑。 藉將此漿體以刮刀片法等成形成片狀,使其乾燥,可 23 201208151 製造生胚薄片。使用下料衝模或衝床將如此進行而製造之 生胚薄>;切斷成預定尺寸見方,同時,於預定位置衝孔形 成層間連接用通孔。 藉於生胚薄片之表面以網版印刷等方法印刷導電金屬 膏,形成未燒成之導Μ形。又’藉料體金屬f填充於 前述層間連接用通孔内,形成未燒成之層間連接部磺此, 形成未燒舰接端子3A、未燒成外部電極端子4A、未燒成 貫穿導體5A、未燒成反射層6A。金屬f可使用於以銅、銀、 金等為域份之金屬粉末添加乙基纖維料展色料並依 需要添加溶劑等,而形成為膏狀者。 片對位,一 一面將形成有未燒成之導體圖形之生胚薄 面重疊複數片,加熱及加壓而一體化後 ,以例如500°C以 上、6贼以下之溫度保持1小時以上、H)小時以下,藉此, 可進行將纽薄片所含讀料衫劑分解去除之脫脂。 之後’❹!如㈣。上、溫度歸2()分鐘以 上、60分鐘以下,可燒成構成纽^之麵喊組成物。 藉此燒成,形成於玻璃喊基板内部及表面之金屬膏也同 時燒成,而可形成為具有連接端子3、外部電極端子4、貫 穿導體5及反射層6之基板本體2。 若脫脂溫度不到5〇代或脫脂時間不則小時,有無法 將黏合劑充分去除之虞。另一方面,芒 叫右令脫脂溫度為6〇〇。(: 左右、脫脂時間為10小時左右時,可亡、, 彳充分去除黏著劑等, 而一旦超過此,反而有生產性等降低之虞。 當燒成係燒成溫度不到850。(:、植> + 乂成時間不到20分鐘 24 201208151 時,有無法獲得緻密者之虞。另—方面,若令燒成溫度為 900 C左右、燒成時間為6〇分鐘左右時,可獲得充分緻密 者,而一旦超過此,反而有生產性等降低之虞。 燒成以在860°C以上、880。(:以下之溫度進行為特佳。 當使用含有以銀為主體之金屬粉末的金屬膏形成反射層6 時,燒成溫度若超過880°C,有金屬膏過度軟化,而無法維 持預定形狀之虞。 以上,就本發明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丨舉了一例來說 明,但在不違反本發明之旨趣之限度,且依需要,可適宜 變更其結構。 如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係於設在發光元件搭 载用基板1之搭載面2a上之第2保護層8a的搭載部10,搭載 有發光二極體元件等發光元件11者。發光元件丨丨使用接著 劑固定於第2保護層8,其圖中未示之電極以銲線12電性連 接於連接端子3。然後,以覆蓋發光元丨丨及銲線12之狀態設 成型材13而構成發光裝置20。 作為形成成型材13之密封劑,例如矽樹脂在耐光性、 耐熱性方面優異,故宜使用。藉於此矽樹脂添加白金、鈦 等觸媒,可使樹脂硬化。 當銀粉末露出至作為與成型材13之接觸面之第2保護 層8的表面8A時,成型材13所含有之白金等觸媒將銀粒子離 子化,使其凝聚,生成膠質粒子’該等膠質粒子再凝聚, 而有成型材13成色成茶色等之情形。 根據本發明之發光裝置20,由於極力減低了露出至第2 25 201208151 保護層8之表面8A之銀粒子之量,故抑制了上述白金觸媒等 接觸表面8A時之銀離子之膠質化現象,而抑制了伴隨膠質 粒子之凝聚而產生之在成型材13及其附近區域的成色現 象。 藉使螢光體等混合或分散至上述密封劑,可將作為發 光裝置20而得之光適宜調整成所期之發光色。 發光色之調整藉例如使螢光體混合、分散至密封劑, 螢光體可受從發光元件11放射之光所激發而發出可視光, 此可視光與從發光元件1丨放射之光混色,而可獲得作為發 光裝置20之所期之發光色。 又,即使從發光元件11放射之光與從螢光體發光之可 視光混色或者諸可視光混色,亦可獲得作為發光裝置2〇之 所期之發光色。 螢光體之種類非特別限定者,可按從發光元件放射之 光之種類或目的之發光色,適宜選擇。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20藉設含有陶瓷填料9之第2保護層 8 ’從發光元件11放射至基板本體2側之光以反射層6、陶瓷 填料9等反射至上方’此反射光入射至成型材13内之螢光 體’發出可視光’或者此反射光與螢光體撞擊,進一步折 射或反射。因此,來自發光元件之光分散至多方向,而可 形成為配光特性優異之發光裝置2〇。 此外’螢光體不限於如上述進行而混合分散至密封劑 之方法,例如亦可於成型材13上另外設螢光體之層。 根據本發明之發光裝置2〇,藉使用露出至第2保護層8
26 201208151 減低之料元倾制基如,可抑 ==型材13凝聚而成色之現象從發光元件η 二㈣失少,而可形成為可獲得高發光亮度之發光 :異根:本發明猶置2。’藉使用搭載部1〇之平 一 ”,、阻小之發光元件搭制基板卜可抑制發光元 ,過度之溫度上升,而可以高亮度發光。再者:據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20,可獲得減低了配光特性之偏差 質良好的光。 此種本發明之發光裝置2〇適合用於行動電話或大型液 晶顯示器等之背光源、汽車用或裝飾用照明 '其他光源。 實施例 以下,就本發明,參照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 首先,製造了第1保護層7及第2保護層8(以下顯示為保 δ蒦層)用玻璃陶瓷組成物。即,將原料摻合、混合成&〇2為 81.6m〇l% ’ B2〇^16 6m〇1%,ho為丨 8m〇1%,將此原料混 合物放入白金坩鍋,使其以16〇〇°c熔融6〇分鐘後,使此熔 以狀態之玻璃流出’並予以冷卻。將此玻璃以氧化鋁製球 磨機粉碎20小時,而製造了保護層用玻璃粉末。此外,粉 碎時之溶媒使用乙醇。 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 公司製、商品名:SALD2100),測定了如此進行而得之保 護層用玻璃粉末之平均粒徑D5G(μ m)。玻璃粉末之平均粒 瓜D50為 2.5 // m。 27 201208151 又,使用示差熱分析裝置(Bruker AXS公司製、商。 名:TG-DTA2000)’以升溫速度l〇°c/分之條件升溫至1〇〇〇 °C ’測定了保護層用玻璃粉末之軟化點(Ts)。破壤粉末之_ 化點(Ts)為 775°C。 接著,進行了保護層用玻璃粉末之耐酸性試驗:。 耐酸性試驗係藉將玻璃粉末4g放入模具加壓, 亚文堯 成,而獲得直徑14mm、高度15mm之燒結體後,將此捧会士 體浸渍於ρΗ1·68、溫度85°C之草酸鹽緩衝液7〇〇Cm3中,、則 定經過1小後之質量減少量而進行。此外,關於浸潰後之質 量,於以100°C乾燥1小時後測定。 玻璃粉末燒結體之每單位表面積之質量減少量為 0 μ g/cm2。 接著,製造了不於上述保護層用玻璃粉末摻合氧化銘 粉末’而僅以上述保護層用玻璃粉末構成之第丨保護層用組 成物1。 又,藉於上述保護層用玻璃粉末將50%粒徑為 2//m之氧化鋁粉末(昭和電工公司製、商品名:AL_45H)摻 合、混合成30質量% ’而製造了第2保護層用破璃陶曼組成 物1。 此外,表中’玻璃粉末與氧化鋁填料之混合比例係以 質量%顯示者。 將上述第丨保°蒦層用組成物1及第2保護層用玻璃陶究 組成物1之一部份放入模具加壓成形者加工成直徑5mm、長 度1mm圓板狀’一面施加10g之加載’ 一面使用熱機械測定 28 201208151 裝置(島津製作所公司製、商品名:TMA50) ’以升溫速度 1〇。〔:/分升溫,測定了試樣開始收縮之溫度(收縮開始溫 度)TdfC)。第1保護層用組成物1、第2保護層用玻璃陶瓷組 成物1之收縮開始溫度分別為730°C、75〇°C ° 第1實施例 將上述第1保護層用組成物1與樹脂成份以破璃陶瓷組 成物為60質量%、樹脂成份為40質量°/。之比例來摻合,在瓷 器研砵中進行拌合1小時,進一步以三軋輥進行3次分散而 製作了第1保護層用玻璃膏1。 又,將上述第2保護層用玻璃陶瓷組成物1與樹脂成份 以玻璃陶瓷組成物為6 0質量%、樹脂成份為4 〇質量%之比例 來摻合,在瓷器研缽中進行拌合1小時,進一步以三軋輥進 行3次分散而製作了第2保護層用玻璃膏1。此外’樹脂成份 使用了將乙基纖維素與α松酯醇以質量比85 : 15之比例調 合分散者。 接著,製造了基板本體用生胚薄片2。 首先,將原料摻合、混合成Si02為60.4mol%、Β2〇3為 15.6mol%、Α1203為 6mol%、CaO為 15mol°/。、Κ20為 lmol。/。’ Na20為2mol%,將此原料混合物放入白金坩鍋,以1600°C 炼融60分鐘後,使此炼融狀態之玻璃流出,並予以冷卻。 將此玻璃以氧化鋁製球磨機粉碎40小時,而製造了基板本 體用玻璃粉末。此外,粉碎時之溶媒使用乙醇。 藉摻合、混合成此本體基板用玻璃粉末為35質量% ’ 氧化鋁粉末(昭和電工公司製、商品名:AL-45H)為40質量 29 201208151 °/〇、氧化锆粉末(第1稀元素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 HSY-3F-J)為25質量% ’而製造了基板本體用玻璃陶免級成 物。於此玻璃基板本體用陶瓷組成物50g摻合、混合右拖 3機溶 劑(將甲苯、二曱苯、2-丙醇、2-丁醇以質量比4 : 2 : · ^ 1 混合者)15g、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能)2 5g 作為黏合劑之聚乙烯丁醛(電氣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 PVK#3000K)5g、還有分散劑((BYK-Chemie公司製、商。 名:BYK180)0.5g,而調製了漿體。 將此漿體以刮刀片法塗佈於PET薄膜上,使之乾燥,製 造了燒成後之厚度為〇.15mm之本體用生胚薄片。 另一方面,將導電性粉末(銀粉末、大研化學工業公司 製造、商品名:S550)、作為展色料之乙基纖維素以質量比 85 : 15之比例摻合,分散於作為溶劑之α松醋醇,而使固 態部份形成為85質量%後,在瓷器研缽中進行拌合1小時, 進一步以三軋輥進行3次分散而製造了銀膏。 使用打孔機,於本體用生胚薄片2之相當於未燒成貫穿 導體5之部份形成直徑0.3mm之貫穿孔,以網版印刷法填充 銀膏,而形成了未燒成貫穿導體膏層5,並且,形成了未燒 成連接端子導體膏層3、未燒成外部電極端子導體膏層4。 將此生胚薄片重疊,以熱壓著一體化,而獲得了附有導體 膏層之本體用生胚薄片2。 於附有導體膏層之本體用生胚薄片2之搭載面2a的中 央部以網版印刷法形成銀反射膜用膏層6。以網版印刷法將 第1保護層用玻璃膏1塗佈於其上,形成了第1保護層7。進 30 201208151 —步將第2保護層用玻璃膏丨以網版印刷法塗佈於此第丨保 瘦層7上,形成第2保護層8,而作為未燒成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1。 此外,銀反射層6用膏係將銀粉末(大研化學工業公司 製造、商品名:S4GG-2)、作為展色料之乙基纖維素以質量 比85 : 15之比例摻合,分散於作為溶劑之α松酯醇,而使 固態部伤开》成為85質里/〇後,在曼器研钵中進行拌合^小 時,進一步以三軋輥進行3次分散而製造了金屬膏。 將在上述所得之未燒成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Ux55(rc 保持5小時,進行脫脂,進一步,以870°c保持3〇分鐘,進 行槔成,而製造了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1。形成於發光元件 搭載用基板1上之第1保遵層7之厚度為25ym,第2保護層8 之厚度為25jum。 第1〜2比較例 除了不於銀反射膜用膏層6上形成第1保護層7,而將第 2保護層用玻璃膏直接塗佈於銀反射膜用膏層6上而形成第 2保護層8外’其餘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進行,製造了發光元 件搭載用基板1 (第1比較例)。 又’除了於銀反射膜用膏層6上塗佈第1保護層用玻璃 膏1 ’而僅形成第1保護層7,未形成第2保護層8以外,其餘 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進行,製造了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1(第 2比較例)。 接著,將各第1實施例及第1〜2比較例之發光元件搭載 用基板1燒成後,放置24小時之後,使用Electron Probe 31 201208151
Micro Analyzer,測定了第1保護層7或第2保護層8所含之銀 (Ag)成份之濃度。 此外,在第1實施例及第1比較例’對摻合有氧化鋁粉 末之第2保護層8之Al2〇3附近區域的玻璃粉末燒結體,進行 了銀(Ag)成份之濃度測定。又,在第2比較例,對第1保護 層7之玻璃粉末燒結體之任意區域,進行了銀(Ag)成份之濃 度測定。將測定結果顯示於表1。 接著,於上述第1實施例及第1〜2比較例之各發光元件 搭載用基板1搭載發光二極體元件11,作成了發光裝置2〇。 以1個固晶材(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KER_3〇〇〇_M2) 將發光二極體元件11固定於第2保護層8a之搭載部10上,以 銲線12將其圖中未示之電極電性連接於連接端子3,進一 步,使用畨封劑(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 CSR-1016A),密封成構成第4_所示之成型材13。密封劑使 用了相對於密封劑,含有螢光體(化成〇pt〇nix公司製、商品 名卩46-丫3)20重量%者。 以此狀態,在溫度85。(:、濕度85%之環境下,放置25〇 小時,觀察了成型材13之成色狀態。 熱阻 對搭載有此發光二極體元件之發光元件用基板丨,使用 熱阻測定器(嶺光音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 TH2167) ’測定了熱阻。此外,施加電流為35mA,通電至 電壓下降姊之時間為止’以所下降之電壓及從發光二極 體元件之溫度電壓下降㈣導出之溫度健,算出了飽和 32 201208151 溫度Tj(°c)。將評價結果顯示於表1。 此外,在表1中,令第1實施例之飽和溫度Tj之測定值 為100,關於第1及第2比較例,標示從各飽和溫度Tj之測定 值,算出以第1實施例之測定值為基準之相對值者。 使用上述發光二極體元件時之熱阻宜為30°c以下,以 25°C以下為較佳《當熱阻高於30°C時,電壓下降增大,而 有發光二極體元件之取光效率或壽命降低之虞。 光束量 接著,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發光裝置20,對發光元 件11 (發光二極體元件),使用電壓/電流產生器(Advantest 公司製、商品名:R6243),施加35mA,測定了從各發光裝 置20所得之光之全光束量(流明)。 全光束量之測定係將發光裝置20設置於積分球(直徑6 叫*)内,使用全光束測定裝置(Spectra Co-op公司製、商品 名:SOLIDLAMBDA · CCD . LED . MONITOR . PLUS)進 行。將測定結果顯示於表1。 此外,在表1,令第1實施例之光束量之測定值為100, 關於第1及第2比較例,標示從各光束量之測定值,算出以 第1實施例之測定值為基準之相對值者。 表1 銀(Ag)成份之 濃度(%) 成色狀態 熱阻 全光束量 第1實施例 0.1 無 100 100 第1比較例 1.2 茶色 100 78 第2比較例 0.1 無 120 100 33 201208151 從表1可明瞭’在使用了第1比較例之發光元件搭載用 光·2G’確認了成型材13之成色,而確認了光 束量減低。又,扃^ 在使用了第2比較例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 1之發光裝i2〇 , 、 ’雖未確認成型材13之成色,但確認了熱阻 增高。 一 ’在使用了第1實施例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 發光裝置20中’確認了無成型材13之成色,而獲得高光 束置’並且’也抑制熱阻之上升。 卜;此弓丨用2010年5月14曰提申之曰本專利申請案 2010-112608號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式及摘要之所 有内容’而納入作為本發明之說明書之揭示。 【圖式簡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之一例之截 面圖。 第2圖係放大顯示第i保護層7a及第2保護層8a周邊之 圖。 第3圖係顯示發光元件搭載於本發明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之狀態之放大截面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發光裝置之一例之截面圖。 第5圖係顯示發光元件搭载於另一實施形態之發光元 件搭載用基板之狀態的截面圖。 第6圖係示意顯示另一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 板之燒成製程之狀態的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4 201208151 1...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 8A…表面 2...基板本體 9...陶瓷填料 2a…搭載面 10...搭載部 2b...非搭載面 11…發光元件 3...連接端子 12...銲線 4...外部電極端子 13...成型材 5...貫穿導體 20...發光裝置 6,6a,6b…反射層 70...保護層 6A...金屬離子(銀離子) 90...氧化鋁系填料 7,7a,7b...第1保護層 700...玻璃層 8,8a,8b…第2保護層 L1…光 35

Claims (1)

  1. 20120815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係包含有: 基板本體; 反射層,係形成於前述基板本體之一部份上,並以 銀(Ag)或銀合金為主體者; 第1保護層,係形成為覆蓋前述反射層整面,並以 玻璃粉末燒結體為主體者;及 第2保護層,係形成於前述第1保護層上,一部份作 為可搭載發光元件之搭載部者; 該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之特徵在於,前述第1保護 層實質上不含有氧化鋁系填料,且前述第2保護層由含 有陶瓷填料之玻璃粉末燒結體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其中前 述第1保護層所含之銀(Ag)濃度為0.3%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其中 前述第2保護層所含之陶瓷填料之含量為10質量%以 上、30質量%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其中前述第2保護層所含之陶瓷填料係由選自氧 化鋁粉末、氧化錯粉末、氧化鈦粉末、氧化矽粉末之1 種或2種以上之混合物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其中前述第1保護層之厚度為1〇 μ m以上、30 μ m 以下。 36 20120815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其中前述第2保護層之厚度為10//m以上、30# m 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搭載用 基板,其中前述反射層係由含有選自銀或諸如銀鈀合 金、銀白金合金之銀與白金族元素的合金之金屬的層構 成。 8. —種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發光元件搭 載用基板;及 發光元件,係搭載於前述發光元件搭載用基板之搭 載部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基板本體 及前述第2保護層之表面之一部份或全部係以含有白金 觸媒之矽樹脂密封而成者。 37
TW100112012A 2010-05-14 2011-04-07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TW20120815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2608A JP5429038B2 (ja) 2010-05-14 2010-05-14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151A true TW201208151A (en) 2012-02-16

Family

ID=4427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2012A TW201208151A (en) 2010-05-14 2011-04-07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78618A1 (zh)
EP (1) EP2387083B1 (zh)
JP (1) JP5429038B2 (zh)
KR (1) KR20110126066A (zh)
CN (1) CN102280559A (zh)
TW (1) TW20120815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8637B2 (en) 2011-12-06 2018-06-26 Cree, Inc. Light emitter devices and methods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and improved light output
CN102347426A (zh) * 2010-07-26 2012-02-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搭载用基板、其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
US10686107B2 (en) * 2011-07-21 2020-06-16 Cree, Inc. Light emitter devices and components with improved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211380B2 (en) 2011-07-21 2019-02-19 Cree,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components having improved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490712B2 (en) * 2011-07-21 2019-11-26 Cree, Inc. Light emitter device packag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EP2626918B8 (de) * 2012-02-13 2020-06-03 Tridonic GmbH & Co. KG LED-Modul mit hoch-reflektivem Träge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ED-Moduls mit hoch-reflektivem Träger
AT14124U1 (de) * 2012-02-13 2015-04-15 Tridonic Jennersdorf Gmbh LED-Modul mit Flächenverguß
JP2013239546A (ja) * 2012-05-15 2013-11-28 Asahi Glass Co Ltd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EP2822045B1 (en) * 2012-05-31 2018-04-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d module, lighting device, and lamp
TW201405861A (zh) * 2012-07-09 2014-02-01 Ceramtec Gmbh Led用途之反射光的基材
WO2014083714A1 (ja) 2012-11-27 2014-06-05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実装基板及びこの実装基板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US20160260880A1 (en) * 2012-11-27 2016-09-08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mounting substrate
JP6179857B2 (ja) 2013-09-24 2017-08-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7111176A (ja) * 2015-12-14 2017-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素子、照明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波長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DE102016106494A1 (de) * 2016-04-08 2017-10-1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US10439114B2 (en) * 2017-03-08 2019-10-08 Cree, Inc. Substrates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8870119A (zh) * 2017-05-12 2018-11-23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激光荧光转换型光源
JP7348587B2 (ja) * 2018-03-07 2023-09-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誘電体
KR101995179B1 (ko) * 2018-12-13 2019-07-01 박용순 투명 le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140999B2 (ja) * 2020-04-13 2022-09-2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534533A (zh) * 2020-04-13 2021-10-2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2393B1 (zh) * 1970-12-21 1976-04-19
JPS60233882A (ja) * 1984-05-04 1985-11-20 田中マツセイ株式会社 厚膜ic回路基板
JP2001217461A (ja) * 2000-02-04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発光素子
JP2002299801A (ja) * 2001-03-30 2002-10-11 Kyocera Corp 回路基板
JP2007067116A (ja) 2005-08-30 2007-03-1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装置
TWI394300B (zh) * 2007-10-24 2013-04-21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光電元件之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WO2008023506A1 (en) * 2006-08-02 2008-02-2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hip device
JP4963950B2 (ja) * 2006-12-12 2012-06-2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04490B2 (ja) * 2007-04-16 2012-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07524A (ja) * 2007-06-29 2009-01-15 Asahi Glass Co Ltd 透光封止用の硬化性組成物
JP2009206124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hin Etsu Chem Co Ltd Led装置の封止方法及びled装置
JP5345363B2 (ja) * 2008-06-24 2013-1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5555989B2 (ja) * 2008-08-08 2014-07-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るシリコーン樹脂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体
KR101235489B1 (ko) * 2008-08-21 2013-02-20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장치
JP5280153B2 (ja) 2008-11-05 2013-09-04 株式会社コロナ 貯湯タンク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5381800B2 (ja) * 2010-02-23 2014-01-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この基板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87083A1 (en) 2011-11-16
US20110278618A1 (en) 2011-11-17
JP5429038B2 (ja) 2014-02-26
JP2011243660A (ja) 2011-12-01
KR20110126066A (ko) 2011-11-22
CN102280559A (zh) 2011-12-14
EP2387083B1 (en)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8151A (en)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1235489B1 (ko) 발광 장치
US9054287B2 (en)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JP5668730B2 (ja) 発光素子搭載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5206770B2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TW201143168A (en)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employing the substrate
JPWO2012015015A1 (ja)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組成物、発光素子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WO2010150830A1 (ja) 発光装置
JP5720454B2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
US8618724B2 (en) Reflective frame f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substrate f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12140289A (ja) 被覆アルミナフィラー、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組成物、発光素子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5381800B2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この基板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JP2013254820A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1258866A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1192980A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5812092B2 (ja) 発光素子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3239546A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1176083A (ja) 発光装置
JP2011176303A (ja) 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75452A (ja)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体、発光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