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2179A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ester compound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ester compoun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2179A
TW201202179A TW100106395A TW100106395A TW201202179A TW 201202179 A TW201202179 A TW 201202179A TW 100106395 A TW100106395 A TW 100106395A TW 100106395 A TW100106395 A TW 100106395A TW 201202179 A TW201202179 A TW 2012021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group
compound
carboxylic acid
substitu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6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uji Yoshikawa
Toshiyuki Kiji
Jun Ohshita
Toshio Somyo
Manabu Kashiwabara
Yoko Miyanag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02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217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9/00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19/14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of sulfides
    • C07C319/20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of sulf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ulf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4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49/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of oximes
    • C07C249/0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of oximes by reaction of hydroxylamine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1/00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1/32Oximes
    • C07C251/34Oximes with oxygen atoms of oxyimino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un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 C07C251/36Oximes with oxygen atoms of oxyimino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un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with the carbon atoms of the oxyimino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51/40Oximes with oxygen atoms of oxyimino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un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with the carbon atoms of the oxyimino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to carbon atoms of an un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3/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0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55/19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other than cyano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saturated acyclic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0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three-membered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06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 C07C2601/08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Description

20120217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環丙烷羧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羥基亞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氰基烯基環丙烷化合 物等環丙烷羧酸酯化合物爲作爲擬除蟲菊酯(pyrethroid )系家庭用防疫藥、殺蟲劑等之合成中間體的重要化合物 〇 羥基亞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之製造方法已知有例如 在乙醇及吡啶中,藉由使2,2-二甲基-3-(2-甲醯基-1-丙烯 基)環丙烷羧酸甲酯與羥基胺鹽酸鹽經加熱回流而反應之 方法(參照例如特公昭3 8 -2272號公報實施例)。 特公昭38-2272號公報亦記載有混合2,2-二甲基- 3- [3-(羥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與乙酸 酐,且加熱煮沸所得混合物之方法作爲氰基烯基環丙烷化 合物之製造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等對於自甲醯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製造羥基 亞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之方法積極檢討,因而完成本發 明。 亦即本發明如下所示。 〈1〉一種以式(3)表示之羥基亞胺基烯基環丙烷羧 -5- (3) 201202179 酸酯之製造方法 r2o2c
(式中,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鹵素原子,R2表示 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該方法具有於溶劑中,在由羧酸及羧酸之金屬鹽所組 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存在下,使以式(1)表示 之甲醯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與羥基胺反應之肟化步驟, r2o2c
(1) (式中,R1及R2係如前述定義)。 〈2〉如〈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由羧酸及羧酸之 金屬鹽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爲碳數3以上之 羧酸或碳數3以上之羧酸之金屬鹽。 〈3〉如〈1〉或〈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溶劑爲 水與在水中非混合性之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 〈4〉一種以式(2)表示之氰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醋之 製造方法, r2o2c
(2) (式中,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鹵素原子,R2表示 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6 - 201202179 該方法具有於溶劑中’在由羧酸及 成群組選出之至少—種化合物存在下’ 之甲醯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與羥基胺反 r2o2c
(式中,R1及R2係如前述之定義), 及使前述肟化步驟中獲得之以式( 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與脫水劑反應之f H3c ch3 r2o2c—^ CH=C(CH=NOH)R1 (式中,R1及R2係如前述之定義)。 〈5〉如〈4〉所述之製造方法,其 酐及醯鹵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 〈6〉如<4〉或〈5〉所述之製造 爲羧酸酐。 〈7〉如〈4〉至〈6〉項中任一項月 其中腈化步驟係在由鹵化氫及有機磺酸戶 至少一種酸存在下進行。 〈8〉如〈4〉至〈7〉項中任一項戶J 其中腈化步驟係在有機鹼之存在下進行。 〈9 >如〈4〉至〈8 >項中任一項戶J 其進而包含自腈化步驟中反應所得之混名 雙酸之金屬鹽所組 使以式(1 )表示 (之肟化步驟, (1) 3 )表示之羥基亞 ί化步驟, (3) I3脫水劑爲由羧酸 r物。 ί法,其中脫水劑 〒述之製造方法, 斤組成群組選出之 ί述之製造方法, ί述之製造方法, 含物去除由羧酸及 201202179 羧酸之金屬鹽組成之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之步驟。 〈10〉如<9>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自鹼性水溶 液中去除由羧酸及羧酸之金屬鹽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 種化合物。 〈11〉如〈10〉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鹼性水溶液 爲pH 10以上之鹼性水溶液。 〈12〉如〈10〉或〈1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鹼 性水溶液爲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或鹼金屬碳酸化物水溶 液。 <13〉一種以式(2)表示之氰基烯基環丙烷化合物 之製造方法 h3c ch3 (2) r2o2c
X
CH=C(CN)R (式中’ 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鹵素原子,r2表示 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該方法具有在由鹵化氫及有機磺酸組成之群組選出之 至少一種酸與有機鹼存在下,使以式(3)表示之羥基亞 胺基烯基環丙烷化合物與羧酸酐反應之步驟, h3c ch3 r2o2c—⑶ CH=C(CH=NOH)R1 (式中,R1及R2係分別如前述之定義)。 〈14〉如〈13〉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步驟係 -8- 201202179 在溶劑存在下,使以式(i)表示之羥基亞胺基烯基環丙 烷化合物與羧酸酐反應之步驟。 〈15〉如〈13〉或〈14〉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有 機鹼係形成前述酸與有機鹼之鹽。 〈16>如〈I3〉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羧酸酐爲碳數2〜8之羧酸酐。 〈17〉如〈13〉至〈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羧酸酐爲乙酸酐。 〈18〉如〈13〉至〈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有機鹼爲由吡啶、甲基乙基吡啶、二甲胺基吡啶及 三乙胺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19〉如〈13>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有機鹼爲吡啶。 〈20〉如〈13>至〈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前述酸爲鹵化氫。 〈21>如〈I3〉至〈2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前述酸爲氯化氫。 〈22〉如〈I3〉至〈2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 ,其中前述酸爲由自羧酸鹵化物 '有機磺酸鹵化物、金屬 鹵化物及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所生 成之酸。 【實施方式】 首先,針對式(1)所示之甲醯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 -9 - 201202179 (以下稱爲甲醯基化合物(1 ))加以說明。 有關基於雙鍵之幾何異構物,甲醯基化合物(1)可 爲E體,亦可爲Z體,亦可爲E體與Z體之任何比率之混合 物。 又’有關基於環丙烷環之幾何異構物,甲醯基化合物 (1)可爲順式體,亦可爲反式體,亦可爲順式體與反式 體之任何比率之混合物。 甲醯基化合物(1)中,形成環丙烷環之碳原子中之 兩個碳原子爲不對稱碳原子,甲酿基化合物(1)可爲顯 示光學活性之化合物,亦可爲未顯示光學活性之化合物。 甲醯基化合物(1)中,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或鹵素原子。 鹵素原子列舉爲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等 ,鹵素原子較好爲氯原子或溴原子。 以R1表示之烷基列舉爲碳數1〜10左右之直鏈狀烷基、 碳數3〜10左右之分支狀烷基、碳數3〜10左右之環烷基等。 碳數1〜10左右之直鏈狀烷基列舉爲甲基、乙基、正丙 基等,碳數3〜10左右之分支狀烷基列舉爲異丙基、異丁基 、第三丁基、異戊基、2_乙基己基等,碳數3〜10左右之環 烷基列舉爲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以R1表示之烷基中之取代基列舉爲氟原子、氯原子、 溴原子等鹵素原子;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4左右之院 氧基:等。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列舉爲氟甲基、氯甲基、三 氟甲基、三氯甲基等。 -10- 201202179 至於R1 ’列舉較佳者爲碳數之直鏈狀烷基、氯原 子、溴原子等,更好爲甲基、氯原子等。 甲醯基化合物(1)中,R2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以R2表示之烷基列舉爲與上述R1中之烷基相同者。 以R2表示之烷基中之取代基列舉爲氟原子、氯原子、 溴原子等鹵素原子;烯丙基等之碳數3 ~4左右之烯基;丙 炔基等碳數3〜4左右之炔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4左 右之烷氧基;甲基硫基等碳數1〜4左右之烷基硫基;等。 上述苄基中之取代基列舉爲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 原子等鹵素原子;烯丙基等碳數3〜4左右之烯基;丙炔基 等碳數3〜4左右之炔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4左右之 烷氧基:甲基硫基等碳數1〜4左右之烷基硫基等;甲基、 乙基、正丙基等碳數1~10左右之直鏈狀烷基;異丙基、異 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2-乙基己基等碳數3〜10左右之 分支狀烷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碳數3〜10左右之 環烷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等碳數2〜4左右之烷氧 基甲基;甲基硫基甲基等碳數1〜4左右之烷基硫基甲基等 〇 至於R2,列舉較佳者爲碳數1~4之直鏈狀烷基、可具 有取代基之苄基等,列舉更佳者爲碳數1〜4之直鏈狀烷基 ;苄基;及可經自鹵素原子、碳數3~4之烯基、碳數1〜4之 直鏈狀烷基、碳數2〜4之烷氧基甲基及碳數1〜4之烷基硫基 甲基所組成群組選出之基取代之苄基,列舉更佳者爲甲基 -11 - 201202179 、乙基、苄基、4-甲基-2,3,5,6-四氟苄基、4-甲氧 2,3,5,6-四氟苄基、4-烯丙基-2,3,5,6-四氟苄基、 基-2,3,5,6-四氟苄基、4-甲基硫基甲基-2,3,5,6-四 等。 至於甲醯基化合物(1),具體而言例示爲表: 所述之化合物。 基甲基-4-丙氧 氟苄基 、2及3 -12- 201202179 表1
-13- 201202179 表2 H3c ch3 R2〇2C_(1) CH^CHOJR1 編號 R1
Ra 編號 ¥ R* R* (1-61) -CHa (1-62) -CH8CH, (1-63) -CHiCHjCHa
(1-81) -CH, (1-82) -CH*CH9 0-83) -CHaCH2CH,
(t-102) -CHaCH9 (1-103) -CHaCHjCHa
HjCs
HaC= -ch2 -CHj (,刊,卞叫 CHj H,C- (1-65) (1-68)
g/CHa CHs ?ch3 /、CHS
HjC-
HjC- (1-67) -(CH 丨〉遶 CHj
^-\J
(1-68) (1-69) (WO) (1-71)
/ 、CHA H3C-
HaC· -CHj (1-88) (1-72) <1-73) -Cl
HjC- 善 F F F. F F F (1-74) -Br (1-75)
F F
HjC -CH2 0-84) (1-85) (1-86) (1-89) (1-Θ0) (1-91) (1-92) (t-95)
F F (1-104) (1-105) (1-106) 〆⑽、g/CHs
HaC
CH2 in, 阶 (1-107) -(CH 山 CH3 (1-108) (1-109) (M10) -dHa
HjC=
HjC: H/(CH2)jCH, CH2-C ' / CHjCHa H2〇= A /Oj〇
HjC=
HjC:
HjCs/ H2〇= (1-1 ⑷ -Br
HjCs -CH2 -CH2 -</h3 -ch2 -ch2
F F F -CH2 -CH2 -14- 201202179 表3 h3c ch3 r2〇2c_A (1) CH^CHOJR1
-15- 201202179 甲醯基化合物(1)較好爲表中以編號(1-1) 、 (1- 13) 、( 1-21 )、( 1-33 )、( 1-61 )、(卜 73) 、(1- 81)或(1-93)所示之化合物,更好爲以編號(1-1)、( 1-21)、(卜61)或(1-81)所示之化合物。 甲醯基化合物(1 )可利用例如日本專利公開2008-44900號公報中所述之方法製造》具體而言,列舉爲使以 式(4)表示之化合物與以式(5)表示之化合物在鹼存在 下經縮合之方法等,
(式中,R2係如前述之定義),
(式中,R1係如前述之定義), 接著,說明肟化步驟。 肟化步驟中,在由羧酸及羧酸之金屬鹽所組成群組選 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存在下,例如在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 存在下,藉由使甲醯基化合物(1)與羥基胺反應’將甲 醯基化合物(1)變換成以式(3)表示之羥基亞胺基烯基 環丙烷羧酸酯(以下有時稱爲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〇 肟化步驟中使用之羧酸列舉爲例如丙酸、丁酸、戊酸 、己酸、庚酸、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癸酸、肉豆蔻 -16- 201202179 酸等碳數3以上之羧酸。羧酸就以高收率獲得羥基亞胺基 化合物(3)方面而言,較好爲己酸、庚酸、辛酸、2 -乙 基己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等碳數6以上之羧酸,更 好爲碳數6以上、碳數14以下之羧酸。使甲醯基化合物(1 )與羥基胺反應後去除羧酸時,或於後述之腈化步驟中使 羥基亞胺化合物(3)與脫水劑反應後去除羧酸時,就可 更輕易的去除羧酸之觀點而言,更好爲己酸、庚酸、辛酸 、2-乙基己酸等碳數6〜8之羧酸,又更好爲己酸、庚酸、 辛酸等碳數6~8之直鏈狀羧酸,再更好爲辛酸。 至於羧酸之金屬鹽列舉爲上述碳數3以上之羧酸之鉀 鹽、鈉鹽、鋰鹽等鹼金屬鹽。該羧酸之金屬鹽可較好藉由 使上述羧酸與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鋰等鹼金屬氫 氧化物,或與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鋰等鹼金屬碳酸化物 反應,而於肟化步驟之反應系統中產生。 羧酸或羧酸金屬鹽之使用量以合計相對於甲醯基化合 物(1) 1莫耳,較好爲0.01 ~0·5莫耳之範圍內,更好爲 0.05〜0.2莫耳之範圍內。 肟化步驟中使用之羥基胺之使用量相對於甲醯基化合 物(1) 1莫耳,較好爲〇.8~2莫耳之範圍內,更好爲 1.0~1 .3莫耳之範圍內。 羥基胺較好以水溶液使用。羥基胺可形成鹽酸鹽、硫 酸鹽等之鹽,但羥基胺形成鹽時,較好藉由與無機鹼接觸 等使羥基胺游離後使用。無機鹼列舉爲例如氫氧化鉀、氫 氧化鈉、氫氧化鋰等鹼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鉀、碳酸鈉、 -17- 201202179 碳酸鋰等鹼金屬碳酸化物。無機鹼較好以水溶液使用。 無機鹼之使用量相對於甲醯基化合物(1) 1莫耳,較 好爲0.9〜2.5莫耳之範圍內,更好爲1.0〜1.4莫耳之範圍內 〇 肟化步驟中,甲醯基化合物(1 )與羥基胺之反應係 在溶劑中進行。該溶劑列舉爲例如甲苯、二甲苯、乙基苯 等芳香族烴溶劑:正戊烷、正己烷等鏈狀烴溶劑;環戊烷 、環己烷等環狀烴溶劑;單氯苯等鹵化芳香族烴溶劑;二 乙基醚、第三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噁 烷、四氫呋喃、苯甲醚等醚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 醇溶劑;水,較好爲水及與水非混合性之有機溶劑(以下 稱「與水非混合性之有機溶劑」爲「非混合性有機溶劑」 )之混合溶劑。 非混合性有機溶劑列舉爲例如甲苯、二·甲苯、乙基苯 等芳香族烴溶劑;正戊烷、正己烷等鏈狀烴溶劑;環戊烷 、環己烷等環狀烴溶劑;單氯苯等鹵化烴芳香族烴溶劑; 二乙基醚、第三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 噁烷、四氫呋喃、苯甲醚等醚溶劑。 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甲醯基化合物(1) 1重量份,較 好在1〜4 0重量份之範圍內。使用水與非混合性有機溶劑之 混合物作爲溶劑時,相對於甲醯基化合物(1 ) 1重量份, 水之使用量較好在〇_5〜20重量份之範圍內,非混合性有機 溶劑之使用量較好在0.5〜20重量份之範圍內。 肟化步驟中之混合順序並無限制,列舉爲例如在溶劑 -18 - 201202179 中,混合甲醯基化合物(1)與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於 所得混合物中添加羥基胺之方法;於溶劑中混合甲醯基化 合物(1)與羥基胺,於所得混合物中添加羧酸或羧酸之 金屬鹽之方法。 羥基胺形成鹽時,較好爲在溶劑中混合甲醯基化合物 (1)與羥基胺之鹽及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於所得混合 物中添加無機鹸之方法;於溶劑中混合甲醯基化合物(1 )與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於所得混合物中邊添加羥基胺 之鹽邊添加無機鹼之方法。 邊添加羥基胺之鹽邊添加無機鹼之方法中,羥基胺之 鹽之添加時間與無機鹼之添加時間較好大致同時》此處, 所謂的羥基胺之鹽之添加時間與無機鹼之添加時間大致相 同意指無機鹼之添加時間相對於羥基胺之鹽之添加時間在 例如0.8〜1.2倍之範圍內。羥基胺之鹽之添加時間與無機鹼 之添加時間爲例如卜3 0小時之範圍內,較好爲3~ 1 0小時之 範圍內。 肟化步驟中,較好使所得混合物維持在pH7.5以下。 維持pH7.5以下之方法列舉爲例如使添加之羥基胺之鹽之 10〜2 0%預先與甲醯基化合物(1)及羧酸混合,於其中邊 添加羥基胺之鹽邊添加無機鹼之方法。 肟化合物步驟並不需要加熱,即使在常溫(2(TC左右 )下實施亦可以實用之收率獲得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亦可依據期望之反應時間,將能量消耗量抑制於較低之 範圍內調整反應溫度。反應溫度爲例如0~ 60 °C之範圍內, -19- 201202179 較好爲5〜50°C之範圍內’更好爲l〇~35°C之範圍內。 肟化步驟中’上述添加時間除外之.反應時間爲例如1 分鐘〜40小時之範圍內’較好爲1〇分鐘〜24小時之範圍內’ 更好爲30分鐘~1 〇小時之範圍內’又更好爲1小時〜6小時之 範圍內。 肟化步驟中之反應之進行程度可利用氣相層析儀、高 速液體層析儀等分析手段確認。 反應後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含有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 。反應混合物中所含之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可藉由以鹼性 水溶液等洗淨反應混合物,於PH 10以上之水溶液中去除, 但將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變換成以式(2)表示之氰基 烯基環丙烷羧酸酯(以下稱爲氰基化合物(2))時,羧 酸或羧酸之金屬鹽在後述之腈化反應中,於羥基亞胺基化 合物(3)與脫水劑反應後去除,就提高氰基化合物(2) 收率之觀點而言爲最佳。 反應混合物經水洗等後處理後,亦可視需要進行脫水 。反應混合物經中和、萃取、水洗等後處理後,亦可藉結 晶化、萃取、蒸餾、活性碳、二氧化矽、氧化鋁等之吸附 、矽膠管柱層析等之層析純化等進行純化。 如此獲得之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具體而言例示爲 表4、5及6中所述之化合物》 -20- (3)201202179 表4
H3c ch3 X r2o2c CH=C(CH=NOH)R1
-21 - 201202179 表5 h3c ch3 R^jC- CHeC(CH=NOH)R1 R* R" R* (3-65) (3-66)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81) <3-82〉 (3-83) (3-84) (3-6S) (3-66) (3-87) (3-88) (3-B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105) (3-106) (3-107) -(CH,)*CH, (3-109) (3-110) (3-Π1) (3-112) -F (3-114) -Br (3-115) (3-101) -CH3 (3-102) -CH2CHa
HaC= -CH2 (>103) -CH2CHtCH,
(3-104)
,CH2、g/CH3 CHS CHa ch2
\m^ch3 H2C=/ (3-108) CH2 A /OX) (3-113) -Cl ch3 〆、CH,
6h2ci2dH3 CHj CH2J~c^ CHa F F F (CH^CHs :Η2〇Η} Η#®
Hfi
HjC:
H2C
HjC:
HjC=
Hfi= -22- 201202179 表6 h3c ch3 的2〇 CH=C(CH=N〇H)R1
-23- 201202179 至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較好爲表中編號(3-1 )、(3-13) 、 ( 3-21) 、 ( 3-33 ) 、 (3-61) 、 (3-73 )、(3-81)或(3-93)所示之化合物,更好爲編號(3-1 )、(3-21) 、(3-61)或(3-81)所示之化合物。 接著,說明腈化步驟。 腈化反應中,藉由使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與脫水 劑反應,將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變換成氰基化合物(2 )0 本說明書中,所謂脫水劑意指顯示使羥基亞胺基化合 物(3)中之-CH = NOH之羥基與氫脫離,將-CH = NOH變換 成-CN之作用之化合物。 上述脫水劑列舉爲乙酸酐等羧酸酐;羧酸鹵化物;磺 酸鹵化物;亞硫醯鹵等。 至於羧酸鹵化物(亦稱爲「鹵化醯」)乙醯氯、乙醯 溴等乙醯鹵;丙醯氯、丙醯溴等丙醯鹵;及丁醯氯、丁醯 溴等丁醯鹵等。 磺酸鹵化物列舉爲甲烷磺醯氯、甲烷磺醯溴等甲烷磺 醯鹵等。 亞硫醯鹵列舉爲亞硫醯氯、亞硫醯溴等。 羧酸酐物列舉爲碳數2~8之羧酸酐等,具體而言列舉 爲乙酸酐、丙酸酐物及丁酸酐物等。羧酸酐物較好爲乙酸 酐。 該等脫水劑中,羧酸鹵化物、磺酸鹵化物及亞硫醯鹵 在與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反應時產生酸。 24- 201202179 腈化步驟中,可使用一種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脫水劑 〇 該脫水劑較好爲由羧酸酐及羧酸鹵化物所組成群組選 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使用兩種以上之該脫水劑時,脫水劑之一種較好使用 羧酸酐,更好使用羧酸酐與由羧酸鹵化物、磺酸鹵化物及 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又更好使用 羧酸酐與由乙醯氯、乙醯溴、亞硫醯氯及甲烷磺醯氯所組 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脫水劑之使用量合計相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 1 莫耳較好爲0.8〜3.0莫耳之範圍內,更好爲1.0~2.0莫耳之 範圍內。 再者,使用羧酸酐作爲脫水劑時,羧酸酐之使用量相 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1莫耳,較好爲0_8~2莫耳之 範圍內,更好爲1.〇~ 1.5莫耳之範圍內。 腈化步驟在由鹵化氫及有機磺酸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 少一種酸存在下進行,由於促進反應故而較佳。該酸之詳 細敘述於後。 再者,如上述,腈化步驟中,使用由羧酸鹵化物、磺 酸鹵化物及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選出之化合物作爲脫水劑 時,可在上述酸之存在下進行腈化步驟。亦即,使用兩種 以上之脫水劑時,較好使用羧酸鹵化物、磺酸鹵化物及亞 硫醯鹵之任一種作爲脫水劑之一種。 腈化步驟中,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與脫水劑之反 -25- 201202179 應較好在有機鹼存在下進行。 有機鹼列舉爲例如吡啶、甲基乙基吡啶、二甲胺基吡 啶等芳香族胺、三乙胺等脂肪族三級胺。有機鹼較好爲吡 陡。 有機鹼亦可爲與由鹵化烴及有機磺酸所組成群組選出 之至少一種酸形成鹽而成者。 至於鹵化氫列舉爲鹽酸、氫溴酸、氫碘酸等。至於有 機磺酸列舉爲碳數1〜4之烷基磺酸等脂肪族磺酸;以及碳 數6〜10之芳香族烴磺酸等芳香族磺酸。 脂肪族磺酸列舉爲甲烷磺酸、乙烷磺酸、丙烷磺酸。 芳香族磺酸列舉爲苯磺酸、甲苯磺酸等有機磺酸等。 有機鹼與上述酸之鹽列舉爲芳香族胺之鹽酸鹽、脂肪 族三級胺之鹽酸鹽、芳香族胺之氫溴酸鹽、芳香族胺之氫 碘酸鹽、芳香族三級胺之鹽酸鹽、芳香族胺之烷基磺酸鹽 等。該鹽具體而言列舉爲吡啶鹽酸鹽、甲基乙基吡啶鹽酸 鹽、二甲胺基吡啶鹽酸鹽、三乙基胺鹽酸鹽、吡啶氫溴酸 鹽、吡啶氫碘酸鹽、吡啶甲烷磺酸鹽、吡啶乙烷磺酸鹽、 吡啶丙烷磺酸鹽、吡啶苯磺酸鹽及吡啶甲苯磺酸鹽。較好 爲吡啶鹽酸鹽或吡啶氫溴酸鹽,更好爲吡啶鹽酸鹽。 腈化步驟較好在有機鹼、及有機鹼與上述酸之鹽存在 下進行。 有機鹼之使用量相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1莫耳 較好爲0.8〜2莫耳之範圍內,更好爲1 .〇〜1 .5莫耳之範圍內 ◊又,有機鹼之使用量在使用有機鹼與上述酸之鹽時,亦 -26- 201202179 包含源自該鹽之鹼之量之合計量。 腈化步驟中’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與脫水劑之反 應較好在溶劑存在下進行。該溶劑列舉爲例如肟化步驟中 例示之非混合性有機溶劑。肟化步驟中使用非混合性有機 溶劑時’該非混合性有機溶劑可直接以與羥基亞胺基化合 物(3)之混合物使用,且亦可視需要以溶劑稀釋使用。 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1重量份,通 常爲0~20重量份,較好爲0.5~20重量份,更好爲〇.5~5重量 份之範圍內。 腈化步驟中之混合順序並無特別限制,列舉爲例如混 合溶劑與有機鹼,於其中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與 脫水劑之方法;混合溶劑與有機鹼及羥基亞胺基化合物( 3),於其中添加脫水劑之方法,較好爲混合溶劑與有機 鹼,於其中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與脫水劑之方法 〇 該較佳方法中,較好爲於溶劑與有機鹼之混合物中邊 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邊添加脫水劑。邊將羥基亞 胺基化合物(3)添加於溶劑與有機鹼之混合物中邊添加 脫水劑時,較好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添加時間與脫 水劑之添加時間幾乎相同。 溶劑與有機鹼之混合物中之溶劑量相對於羥基亞胺基 化合物(3) 1重量份,較好爲0〜10重量份之範圍內,更好 爲0.5〜2重量份之範圍內。此處,所謂羥基亞胺基化合物 (3 )之添加時間與脫水劑之添加時間大致相同意指脫水 -27- 201202179 劑之添加時間相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添加時間 在例如〇.8~1.2倍之範圍內。 該較佳方法中’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添加時間 通常在1~30小時之範圍內,較好在3〜10小時之範圍內。 腈化步驟中之反應溫度較好爲80~150°C之範圍內’更 好爲9 0~11(TC之範圍內。 腈化步驟中,上述添加時間除外之反應時間爲例如1 分鐘至24小時之範圍內,較好爲1小時至10小時之範圍內 ,更好爲1至5小時之範圍內。 腈化步驟之較佳樣態列舉爲在由鹵化氫及磺酸所組成 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酸與有機鹼存在下,使羥基亞胺基化 合物(3)與磺酸酐反應之步驟。 本樣態中,羧酸酐及有機鹼較好列舉分別於上所述者 。羧酸酐係使用作爲脫水劑。 本樣態中,酸爲由鹵化氫及有機磺酸所組成群組中選 出。 上述鹵化氫列舉爲氯化氫、溴化氫、碘化氫等。 上述有機磺酸列舉爲甲烷磺酸、乙烷磺酸、丙烷磺酸 等脂肪族磺酸;及苯磺酸、甲苯磺酸等芳香族磺酸。 上述酸更好爲鹵化氫。鹵化氫以氯化氫或溴化氫較佳 上述酸可爲市售品,亦可爲以任意之習知方法生成者 ’亦可爲腈化步驟之反應系統中生成者。 腈化步驟之反應系統中生成上述酸之方法列舉爲例如 -28- 201202179 藉由以與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接觸生成上述酸之化合 物(該化合物稱爲「酸產生劑」)代替上述酸’或與上述 酸一起用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與羧酸酐反應之方法 〇 至於酸產生劑列舉爲以下之化合物。 •由羧酸鹵化物、磺酸鹵化物及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 選出之化合物 •金屬鹵化物 •鹵化硼 由羧酸鹵化物、磺酸鹵化物及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選 出之化合物爲顯示產生上述酸之作用,同時如上述,顯示 作爲脫水劑將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之-CH = NOH變換成-CN 之作用。亦即,倂用羧酸酐、與由羧酸鹵化物及磺酸鹵化 物所組成群組選出之化合物作爲脫水劑時,可效率良好地 進行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腈化。 至於金屬鹵化物列舉爲氯化鋁、溴化鋁等鹵化鋁;氯 化錐、溴化銷等鹵化锆。 鹵化硼列舉爲氯化硼、溴化硼等鹵化硼。 腈化步驟之反應系統中產生之酸較好爲由自羧酸鹵化 物、有機磺酸鹵化物、金屬鹵化物及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 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所生成之酸,更好爲自由乙醯鹵及 鹵化鋁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所生成之酸。 上述酸及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亦可與上述溶劑或乙 酸等混合使用》 -29- 201202179 上述酸之使用量相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丨莫耳 較好爲0.05〜1莫耳之範圍內’更好爲〇 j莫耳之範圍內 。又’該酸之使用量在使用酸產生劑或有機鹼與上述酸之 鹽時,亦包含酸產生劑或源自該鹽之酸量之合計量。 腈化步驟之反應系統中自酸產生劑產生上述酸時,酸 產生劑之使用量依據自酸產生劑1莫耳產生之酸之莫耳數 而異’例如若自酸產生劑1莫耳產生1莫耳之酸,則相對於 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1莫耳較好使用〇.〇5〜1莫耳之範圍 內,更好爲〇·1〜0_5莫耳之範圍內。 腈化步驟中’反應試劑之混合方法並未限制,較好爲 下述方法: (a) 混合羧酸肝與有機鹼及酸或酸產生劑,於所得 混合物中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之方法 (b) 混合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與有機鹼及酸或酸 產生劑,且於所得混合物中添加羧酸酐之方法,或 (c) 混合有機鹼與酸或酸產生劑,於所得混合物中 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及羧酸酐之方法 調製(a) ~(c)所述之混合物時,較好進一步混合 溶劑。另外,(a)所述之方法中,亦可混合羥基亞胺基 化合物(3)與溶劑後添加,(b)所述之方法中,可混合 羧酸酐與溶劑後添加,(c )所述之方法中,可混合羥基 亞胺基化合物(3 )及/或羧酸酐及溶劑後添加。 更好爲(c)所述之方法,(c)所述之方法中,又更 好爲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與溶劑混合後添加。 -30- 201202179 於(a)所述之混合物中之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之 添加時間、於(b )所述之混合物中之羧酸酐之添加時間 、於(c)所述之混合物中之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與羧 酸酐之添加時間,就使由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生成之 以式(3-1)表示之反應中間體逐漸變換成氰基化合物(2 )方面而言,
(式中,R1及R2如上述之定義,R3表示源自羧酸酐之基) ,較好爲1小時以上,更好爲3小時以上。另外,就生產性 方面而言,較好爲30小時以內,更好爲10小時以內。 此處,所謂添加時間,意指自於(a )所述之混合物 中開始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至結束所需之時間, 自於(b)所述之混合物開始添加羧酸酐至結束所需之時 間,或者自於(c )所述混合物開始添加羥基亞胺基化合 物(3 )至結束所需之時間以及自於(c )所述之混合物開 始添加羧酸酐至結束所需之時間。 進行(c)所述之方法時,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之 添加時間與羧酸酐之添加時間較好大致相同。 此處,所謂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添加時間與羧 酸酐之添加時間大致相同意指羧酸酐之添加時間相對於羥 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添加時間在例如0.8〜1.2倍之範圍 內。羧酸酐之添加時間相對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之 添加時間較好在0.9〜1.1倍之範圍內,更好在0.95〜1.05倍 -31 - 201202179 之範圍內》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之添加與羧酸酐之添 加同時開始,且更好同時結束。 腈化步驟中之反應進行程度可利用氣相層析儀、高速 液體層析儀等分析手段確認。 在水與非混合性溶劑存在下進行反應時,例如使反應 後獲得之反應混合物與水混合且進行萃取、水洗、過濾等 之後處理,接著,進行蒸餾或結晶化等單離,可回收氰基 化合物(2 )。 非混合性溶劑列舉爲例如上述芳香族烴溶劑、飽和鏈 式烴溶劑、脂環式烴溶劑及鹵化芳香族烴溶劑。 在水與混合性溶劑存在下或無溶劑存在下進行反應時 ,例如可使反應後獲得之反應混合物與上述非混合性溶劑 及水混合,並實施萃取、水洗、過濾等後處理,接著,進 行蒸餾或結晶化等單離,回收氰基化合物(2)。 反應混合物中含有有機鹼時,可在後處理中係藉由以 硫酸、鹽酸、甲烷磺酸等強酸之水溶液洗淨反應混合物, 自反應混合物予以去除。洗淨所用強酸之使用量相對於有 機鹼1莫耳,若爲一元酸則較好爲0.5莫耳以上,若爲二元 酸則較好爲0.2 5莫耳以上。 另外,反應混合物中含甲醯基化合物(1)時,可在 後處理中,利用氫氧化鉀水溶液、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 化鋰水溶液、碳酸鉀水溶液、碳酸鈉水溶液等鹼性水溶液 及/或以水洗淨反應混合物,藉此自反應混合物去除甲醯 基化合物(1 )。 -32- 201202179 反應後獲得之反應混合物有時含有目弓化步驟中使用之 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 反應混合物中含有羧酸或羧酸之金屬鹽時,可利用硫 酸、鹽酸等強酸水溶液洗淨該反應混合物後,或者可直接 以鹼性水溶液洗淨該反應混合物,去除鹼性水溶液中之竣 酸或羧酸之金屬鹽。洗淨後之鹼性水溶液較好爲pHIO以上 ’至於該鹼性水溶液,列舉爲氫氧化鉀水溶液、氫氧化鈉 水溶液、氫氧化鋰水溶液等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碳酸 鉀水溶液 '碳酸鈉水溶液等鹼金屬碳酸化物水溶液。 鹼性水溶液之濃度列舉爲例如0.1〜30重量%之範圍內 ’較好爲5〜15重量%之範圍內。鹼性水溶液之使用量相對 於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 1莫耳爲0.1~2莫耳之範圍內, 較好爲0.4~1.0莫耳之範圍內。以鹼性水溶液洗淨後,較好 再經水洗》 所得氰基化合物(2 )可利用例如再結晶;萃取;蒸 餾;活性碳、二氧化矽、氧化鋁等吸附處理;矽膠層析儀 等層析法等純化。 如此獲得之氰基化合物(2)具體而言例示爲表7、8 及9中所述之化合物。 -33- 2201202179 表7 h3c ch3 r2o2c- CH=C(CN)R1 編號 R1 R2 編號 R1 R2 編號 R1 R2 (2-1) -CH3 -ch3 (2-2) -CH2CH3 -CH3 (2-3) -CH2CH2CH3 _Ch3 (2-4) /CH2, 十CH, ch3 !^CH, -CH, (2-21) -CH3 -CH2CH3 (2-22) -CH2CH3 -CH2CH3 (2-23) -CH2CH2CHa -CH2CH3 (2-24) (2-5) ~CHa CH3 CH3 (2-25) /CH2、g/CHsI CH3cI CHj -CH2CH3 -ch2ch3 (2-6) CHS -CH3 CHj (2-7) -(CH2)4CH3 -CH3 (2-8) CH2-C, .(CH^CH, 、 -ch3 ch2ch3 (2-26) (2-27)
(2-28) CH2-C CHj I^CH, -CH2CH3 ,C、CH,. -(CH2)4CH3 -ch2ch3 v(CH2)3CH3 -ch2ch3 (2-9) (2-10) (2-11) A j〇 -ch3 -ch3 -ch3 (2-12) -F —CH3 (2-13) -Cl -CH3 (2-14) •Br -CH3 (2-29) (2-30) (2-31) (2-32) CH2CH3 /Λ -ch2ch3 /O j〇 -CH2CH3 -CHzCH3 -ch2ch3 (2-33) -Cl -CH2CH3 (2-34) -Br -CH2CH3 (2-15) -ch3 (2-35) -ch2ch3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ni—c HJ£ Jc c £ \/ c c / / H3 *CH f* (c
-34- 201202179 表8 ch3 r2o2c- (2) CH=C(CN)R1 編號 μ R*
Ra 編號 R1 R* (2-64) (2-65) (2-66)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81) (2-84) (2-85) (2-8B> (2-89) (2-90) (2-9t) (2-92) (2-93) (2-94) (2-95)
(2-101) -CHa (2-102) -CH2CHs
HjC= h2c= (2-103) -CHaCH2CH, (2-104) (2-105) (2-106) H2C= H^CH, H,C= CHa ^
HaC= (2-107) -(CH 山 CH, (2-108) CH2h CHjCHj HjC=/ (2-109) (2-1tO) (2-112) AX)
HaC=
HjC=
HaC=
HjC:
(2-1U) -Cl (2-114) -Br (2-115)
HjC=
HjC=
HjC:
F F -CHi -35- 201202179 表9 H3CCH3 物2〇—⑵ CHsCiCNJR1 編號 R1 R8 R* (2-119) (2->20) (2-121) (2-122) (2-123) (2-124) (2-125) (2-126) (2-127) (2-130)
(2-134) (2-135) (2H37) (2-139) (2-140) (2-141) (2-143) (2-144) (2-145)
-36- 201202179 氰基化合物(2)較好爲表中編號(2d) 、 (2_13) 、(2-21 )、( 2-33 )、( 2-61 )、( 2-73 )、( 2-81 ) 或(2-93 )所示之化合物,更好爲編號(2-丨)、(2-21 ) 、(2-61 )或(2-81 )所示之化合物。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說明本發明。 甲醯基化合物(1)、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及氰基 化合物(2)之含量係使用利用蒸餾、再結晶等另外調製 之甲醯基化合物(1)、羥基亞胺基化合物(3)及氰基化 合物(2)之各自標準品,利用氣體層析儀內部標準法求 得。 〈實施例1〉
於反式-2,2-二甲基-3-[(1Ε)-2-甲醯基-丙烯基]環丙 烷羧酸甲酯之混合二甲苯溶液185.68g (濃度47.54重量% )中添加羥基胺基硫酸鹽水溶液(濃度24重量% ) 16.18g 及辛酸6.63§(相對於反式-2,2-二甲基-3-[(1£)-2-甲醯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1莫耳爲〇.1莫耳)》所得混合物 呈現PH2。於其中,一面在20°C滴加羥基胺硫酸鹽水溶液 (濃度2 4重量% ) 1 6 0.8 9 g,一面滴加2 3 %之氫氧化鈉水溶 -37- 201202179 液9 7.42g。滴加時間均爲4.5小時。滴加結束時,所得混合 物呈現PH6.5。在20°C下保溫3小時,自所得反應混合物分 液出水層,以水洗滌所得油層兩次後,以壓力5kPa減壓, 且藉由加熱回流下脫水,獲得反式-2,2-二甲基-3-[(1Ε)·3-(羥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混合 二甲苯溶液211.828(濃度42.73重量%)。水分52ppm,收 率 9 5.3 2 %。 〈實施例2〉
在氮氣氛圍下混合吡啶10.35g及混合之二甲苯21.24g 與乙醯氯2.41g,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i〇〇°c。於其中,一 邊滴加反式-2,2-二甲基-3-[(1£)-3-(羥基亞胺基)-2-甲 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混合二甲苯溶液52.63g ( 濃度42.73重量%),一邊滴加乙酸酐l〇.40g。滴加時間均 爲6小時。滴加結束後,使所得混合物保溫2小時,冷卻至 2 0 °C。於經冷卻之反應混合物中添加水2 1.0 5 g與9 7重量% 硫酸5.60g並混合,經分液獲得油層1與水層1。將混合二 甲苯10.67g添加於水層1中並混合,且合倂經分液獲得之 油層2與先前獲得之油層1,獲得油層3。將水21.12g與23 重量%之氫氧化鈉水溶液11.37g添加於其中並混合,將油 層3中所含之辛酸去除至水層中之後,自水層分液獲得油 -38- 201202179 層4。水層呈現PH12.3。於所得油層4中添加水21.15g並混 合,藉由濃縮經分液獲得之油層,獲得含有反式-2,2-二甲 基-3-[(1Ε)-2-氰基-1-丙烯-1-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固成分 24.45g (反式-2,2-二甲基- 3-[(1Ε)-2-氰基-1-丙烯-1-基]環 丙烷羧酸甲酯之含量:82.34重量%)。收率97.80 %。 固成分中所含之辛酸相對於反式-2,2 -二甲基- 3- [(1Ε)-2-氰基-1-丙烯-1-基]環丙烷羧酸甲酯爲0.1重量%以下。 〈實施例3〉
在氮氣氛圍下,於作爲甲醯基化合物(丨)之反式_ 2,2-二甲基- 3-[(1Ε)-2-甲醯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 混合二甲苯溶液41.32g (濃度47.54重量% )中添加羥基胺 硫酸鹽水溶液(濃度24重量% ) 37.68g及作爲羧酸之辛酸 1.48g (相對於反式-2,2 -—甲基- 3- [(1Ε)-2 -甲醒基-1-丙嫌 基]環丙院殘酸甲醋爲10莫耳%),隨後,於2〇它下以5.5小 時內滴加2 3 %之氫氧化鈉溶液2 2」6 g。在2 〇保溫1 5小時 後’將水層分液’以水洗淨所得油層兩次,獲得作爲羥基 亞胺基化合物(3)之反式_2,2-二甲基-3-[(lE)-3-(經基 亞胺基)_2_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混合二甲苯 溶液41.988(濃度49.60重量%)。收率98.54%。 〈實施例4〜8及參考例i〉 -39- 201202179 實施例3中,除變更表10所示之條件,且將23 %氫氧化 鈉之滴加時間自5.5小時變更爲4.5小時以外,餘利用與實 施例3相同之條件,獲得反式-2,2-二甲基- 3-[(1Ε)-3-(羥 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混合二甲 苯溶液。結果示於表11。 表10 甲醯基化合物 (1)之混合二甲 苯溶液之重量 羥基胺硫酸 鹽水溶液 羧酸 (重量) 23%氫氧化 鈉水溶液 保溫時間 實施例4 41.31g 37.64g 肉豆蔻酸 (2.28g) 21.47g 1.5小時 實施例5 41.29g 37.68g 己酸 (1.18g) 21.03g 3.0小時 實施例6 41.33g 37.66g 戊酸 (1.12g) 22.69g 6.5小時 實施例7 41.34g 37.6g 丁酸 (〇.94g) 22.12% 19.5小時 實施例8 41.29g 37.67g 丙酸 (〇.78g) 23.20g 31.5小時 參考例1 41.27g 37.71g 未使用 21.29g 54.5小時 表1 1 所得化合物(3)之混合二甲 苯溶液之重量 所得化合物(3)之混合二 甲苯溶液之濃度 收率 實施例4 44.54g 47.33重量% 99.79% 實施例5 41.49g 49.62重量% 97.52% 實施例6 39.99g 51.10重量% 96.69% 實施例7 40.36g 49.78重量% 95.11% 實施例8 39.52g 50.73重量% 94.95% 參考例1 38.91g 50.38重量% 92.89% -40- 201202179 〈實施例9〉 在氮氣氛圍下,於將反式-2,2-二甲基-3-[(1丑)-3-(羥 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溶解於混合 二甲苯而成之溶液3.07g (甲醯基化合物(1)之濃度: 32_74重量%)中添加吡啶〇.49g與乙醯氯O.llg。使所得混 合物升溫至l〇〇°C,於其中添加乙酸酐〇.49g且保溫2小時。 使反應混合物冷卻後,以混合二甲苯稀釋,獲得2,2-二甲 基-3-[(1£)-2-氰基-1_丙烯-1_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混合二 甲苯溶液9_60g (氰基化合物(2)之含量:9.11重量%) 。收率 95.6%。 〈實施例1 0〉 在氮氣氛圍下,使混合二甲苯42.35g、吡啶20.65g、 乙醯氯3.1 9g及乙酸酐22.56g混合。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 l〇〇°C,於6小時內於其中滴加將反式- 2,2-二甲基- 3-[(1Ε)-3-(羥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溶解 於混合二甲苯而成之溶液95.61g(甲醯基化合物(1)之 濃度:44.20重量% )後,保溫2小時。反應混合物經冷卻 後,於其中添加水42.3 5 g與97重量%之硫酸12.15g並混合 ,經分液獲得油層1及水層1。於水層1中添加混合二甲苯 21 .I9g並混合,合倂經分液獲得之油層2與先前獲得之油 層1。接著’添加水42.5 0g與23重量%之氫氧化鈉21.98g並 混合,且經分液。所得油層3進而與水42 · 3 1 g混合並經分 液,濃縮所得油層,藉此獲得2,2-二甲基-3-[(1Ε)-2-氰基- -41 - 201202179 1-丙烯-1-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混合二甲苯溶液122.57g ( 氰基化合物(2)之含量:29.79重量%)。收率95.3%。 〈實施例1 1 ~ 1 4〉 實施例9中,除變更爲表12所示之條件以外,餘進行 與實施例9相同之操作,獲得2,2 -二甲基- 3- [(1Ε)-2 -氰基-1-丙烯-1-基]環丙烷羧酸甲酯(氰基化合物(2))之混合二 甲苯溶液。結果示於表13。 表12 化合物(1) 之重量 混合二甲苯 重量 批淀 重量 酸或酸產生劑 (重量) 乙酸酐 之重量 實施例11 l.OOg l-97g 〇.47g 14重量%氯化氫二嚼 烷溶液(〇.36g) 〇.63g 實施例12 l.OOg 2.00g 〇.48g 30重量%溴化氫乙酸 溶液(〇.38g) 〇.61g 實施例13 l.oig 2.10g 0.49g 氯化鋁 (〇.〇3g) 0.64g 實施例14 l.oig l-97g 0.49g 甲烷磺酸 (0.14g) 0.63g 表13 反應時間 化合物(2)之二甲 苯溶液之重量 化合物(2)之二甲苯溶 液中之化合物(2)含量 化合物(2) 之收率 實施例11 2小時 3.76g 23.5重量°/〇 98.4% 實施例12 2小時 6.83s 12.43重量% 94.2% 實施例13 1小時 10.04e 7.98重量% 87.6% 實施例14 6小時 --- 6 97S 12.55重量% 97.1% -42- 201202179 〈實施例1 5 > 在氮氣氛圍下,使毗啶17.40g與混合二甲苯42.25g及 氯化吡啶鑰鹽4.62g混合,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1〇〇 °C。於 其中,於相同溫度,同時開始將反式-2,2-二甲基-3-[(1E)-3-(羥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溶解 於混合二甲苯中而成之溶液95.5 9g (甲醯基化合物(1 ) 之濃度:44.20重量%)之滴加與乙酸酐26.54g之滴加。前 述溶液之滴加時間與乙酸酐之滴加時間均爲6小時。滴加 結束後,使所得混合物保溫2小時。使混合物冷卻至20°C 後,於其中添加水42.25g及97重量%之硫酸12.13g並混合 ,且經分液獲得油層1與水層1。將混合二甲苯21.13g添加 於水層1並混合,且合倂經分液獲得之油層2與先前獲得之 油層1»於其中添加水42.25g與23重量%之氫氧化鈉24_35g 並混合,且經分液。所得油層3進而與水42.25g混合並經 分液,濃縮所得油層,獲得含2,2-二甲基-3-[(1Ε)-2-氰基-1-丙烯-1-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溶液82.26g (氰基化合物 (2)之含量:44.69重量% )。收率95.0 %。 〈實施例1 6〉 在氮氣氛圍下,使吡啶17.40g與混合二甲苯42.25g及 氯化吡啶鎩鹽4.62g混合,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100°C後, 添加乙酸酐1 .〇6g »於其中,於相同溫度下,同時開始將 反式-2,2-二甲基-3-[(1Ε)-3-(羥基亞胺基)-2-甲基-1-丙 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溶解於混合二甲苯中而成之溶液 -43- 201202179 87.97g (甲醯基化合物(1 )之濃度:47·8〇重量% )之滴 加與乙酸酐25.52g之滴加。前述溶液之滴加時間與乙酸酐 之滴加時間均爲6小時。滴加結束後’使所得混合物保溫2 小時。使混合物冷卻至2〇°C後’於其中添加水42.2 5g及9*7 重量%之硫酸並混合’經分液獲得油層丨。於其中, 添加水42.25g與23重量%之氫氧化鈉24.35g並混合,且經 分液。所得油層2進而與水42.25 g混合並經分液’濃縮所 得油層,獲得含2,2-二甲基-3-[(1Ε)-2-氰基-1-丙烯-1-基] 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溶液64.51g (氰基化合物(2)之含量 :5 6.09重量%)。收率 94.1°/。。 〈實施例1 7〉 在氮氣氛圍下,使吡啶3.96g與混合二甲苯52.82g及 3 5 %鹽酸5.1 9g混合後,減壓至壓力5kPa,於加熱回流下脫 水,藉此獲得含氯化吡啶鑰之二甲苯溶液。於所得二甲苯 溶液中添加吡啶21.75g,且升溫至100 °C。隨後’於相同溫 度下,同時開始將反式-2,2-二甲基-3-[(1Ε)-3-(羥基亞胺 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溶解於混合二甲苯 中而成之溶液109.62g(甲醯基化合物(1)之濃度:48.18 重量% )之滴加與乙酸酐30.63g之滴加。前述溶液之滴加 時間與乙酸酐之滴加時間均爲6小時。滴加結束後,使所 得混合物保溫2小時,獲得含2,2-二甲基-3-[(1Ε)-2-氛基-1-丙烯-1-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溶液205.44g(化合物(2) 之含量:22.15重量%)。收率94.2%。 -44- 201202179 〈參考例1〉 在氮氣氛圍下,將反式-2,2-二甲基-3-[(1Ε)-3-(羥基 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甲酯(純度98.5 5重 量%) l.OOg溶解於混合二甲苯2.48g中,且於所得溶液中 添加吡啶〇.49g。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l〇〇°C,於其中添加 乙酸酐〇.64g且保溫16小時。反應中間體之反式-2,2-二甲 基-3-[(1Ε)-3-(乙醯氧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 烷羧酸甲酯相對於與2,2-二甲基-3-[(lE)-2-氰基-l-丙烯-l-基]環丙烷羧酸甲酯之合計,以面積百分率計,殘留14%。 經冷卻後,以混合二甲苯稀釋,獲得反式-2,2-二甲基-3-[(1Ε)-3-(乙醯氧基亞胺基)-2-甲基-1-丙烯基]環丙烷羧 酸甲酯與2,2-二甲基-3-[(1£)-2-氰基-1-丙烯-1-基]環丙烷 竣酸甲酯之混合二甲苯溶液8.83g (含量8.31重量%)。收 率 8 0.3 %。 [產業上之可能利用性] 羥基亞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氰基烯基環丙烷化合 物等之環丙烷羧酸酯化合物爲作爲害蟲等有害生物防除用 化合物之合成中間體之重要化合物。 本發明可利用作爲該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45-

Claims (1)

  1. 20120217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以式(3)表示之羥基亞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 酯之製造方法, h3c ch3 r2o2c
    (3) CH=C(CH=NOH)R1 (式中,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鹵素原子,R2表示 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該方法具有於溶劑中,在由羧酸及羧酸之金屬鹽所組 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存在下,使以式(1)表示 之甲醯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與羥基胺反應之肟化步驟, r2o2c
    (式中,R1及R2係如前述定義)。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由羧酸及 羧酸之金屬鹽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爲碳數3 以上之羧酸或碳數3以上之羧酸之金屬鹽。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溶劑爲 水與在水中非混合性之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 4·—種以式(2)表示之氛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之製 造方法, -46- 201202179 h3c ch3 (2) r2o2c \ CH=C(CN)R1 (式中’ 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鹵素原子,R2表示 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該方法具有於溶劑中,在由羧酸及羧酸之金屬鹽所組 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存在下,使以式(1)表示 之甲醯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與羥基胺反應之肟化步驟, r2o2c
    (1) (式中,R1及R2係如前述之定義), 及使前述肟化步驟中獲得之以式(3)表示之羥基亞 胺基烯基環丙烷羧酸酯與脫水劑反應之腈化步驟, H-.C CH,
    CH=C(CH=NOH)R R202C (式中,R1及R2係如前述之定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脫水劑爲 由羧酸酐及醯鹵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脫水劑 爲羧酸酐。 7.如申請專利範圔第4或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腈化步 驟係在由鹵化氫及有機磺酸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酸 -47- 201202179 存在下進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腈化步 驟係在有機鹼之存在下進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包含自 腈化步驟中反應所得之混合物去除由羧酸及羧酸之金屬鹽 組成之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之步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由羧酸及 羧酸之金屬鹽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係於鹼性 水溶液中去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鹼性水 溶液爲pH 10以上之鹼性水溶液。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鹼 性水溶液爲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或鹼金屬碳酸化物水溶 液。 13. —種以式(2)表示之氰基烯基環丙烷化合物之製 造方法, h3c ch3 y 3 r2o2c—^(2) CH=C(CN)R1 (式中,R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鹵素原子,R2表示 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苄基), 該方法具有在由鹵化氫及有機磺酸組成之群組選出之 至少一種酸與有機鹼存在下,使以式(3)表示之羥基亞 胺基烯基環丙烷化合物與羧酸酐反應之步驟, -48 - 201202179 h3c ch3 r2o2c—. (3) CH=C(CH=NOH)R1 (式中,R1及R2係分別如前述之定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 驟係在溶劑存在下’使以式(1)表示之羥基亞胺基稀 環丙烷化合物與羧酸酐反應之步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項之製造方法,其中有機 係形成酸與有機鹼之鹽。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酸酐爲碳數2〜8之羧酸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3或Μ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酸酐爲乙酸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機鹼爲由吡啶、甲基乙基吡啶、二甲胺基吡啶及三乙胺 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機鹼爲吡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述酸爲鹵化氫。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Μ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述酸爲氯化氫。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述酸爲由自羧酸鹵化物、有機磺酸鹵化物、金屬鹵化物 亞硫醯鹵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所生成之酸 步 基 鹼 羧 羧 有 所 有 刖 1-/. 刖 刖 及 -49- 201202179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圓為:無 (二) 本代表圓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202179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式(1)、(3) r2o2c
    h3c ch3 ⑴ r2o2c \ CH=C(CH=NOH)R1 (3)
TW100106395A 2010-02-26 2011-02-25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ester compound TW20120217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1892 2010-02-26
JP2010077188 2010-03-30
JP2010093830 2010-04-15
JP2010186897 2010-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179A true TW201202179A (en) 2012-01-16

Family

ID=44507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6395A TW201202179A (en) 2010-02-26 2011-02-25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ester compound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23034A1 (zh)
EP (1) EP2540701B1 (zh)
JP (1) JP5772060B2 (zh)
KR (1) KR20130036206A (zh)
CN (1) CN102770409B (zh)
IL (2) IL221521A (zh)
TW (1) TW201202179A (zh)
WO (1) WO20111056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4227B2 (ja) * 2010-03-24 2015-10-1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オキシ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3406B1 (fr) * 1983-08-04 1987-04-22 Roussel-Uclaf Nouveaux dérivés de l'acide cyclopropane carboxylique, leur préparation, leur application à la lutte contre les parasites et les compositions les renfermant
JP3082272B2 (ja) 1991-03-25 2000-08-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冷水器付き浄水器
US5300689A (en) * 1992-03-20 1994-04-05 Henkel Corporation Oximation process
US5488161A (en) * 1992-03-20 1996-01-30 Henkel Corporation Oximation process
US6265553B1 (en) * 1999-08-10 2001-07-2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Inc. Intermediate thiazole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2-chloro-5-chloromethyl-thiazole
CN1211355C (zh) * 2003-04-10 2005-07-20 四川科伦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对氰基苯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1092377A (zh) * 2006-06-20 2007-12-26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一锅法”制备4-甲氧基苯腈的方法
JP2008044900A (ja) 2006-08-18 2008-02-2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2−ホルミル−1−アルケニル)シクロプロパ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101352675B1 (ko) * 2006-09-15 2014-01-1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클로프로판카르복실레이트 및 살충제로서의 그의 용도
JP5141148B2 (ja) * 2006-09-15 2013-0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エステル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JP2010173951A (ja) * 2009-01-28 2010-08-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シクロプロパン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及びその用途
EP2537828A1 (en) * 2010-02-12 2012-12-2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cyanoalkenyl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sal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67066A (ja) 2012-04-05
EP2540701A4 (en) 2013-11-27
JP5772060B2 (ja) 2015-09-02
IL230860A (en) 2016-03-31
EP2540701B1 (en) 2014-10-22
US20120323034A1 (en) 2012-12-20
CN102770409A (zh) 2012-11-07
EP2540701A1 (en) 2013-01-02
WO2011105632A1 (ja) 2011-09-01
CN102770409B (zh) 2015-07-15
IL221521A0 (en) 2012-12-02
IL221521A (en) 2015-02-26
KR20130036206A (ko) 2013-04-11
IL230860A0 (en) 2014-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85623C (en) Ortho-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RU2382781C2 (ru) Гетероциклическ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IL209807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poptosis factor 263 – abt
US9198425B2 (en) Herbicidally-effective sulfinyl aminobenzamides
EP2508509B1 (e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z)-cyanoalkenyl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compounds
TW200911776A (en) Bicyclic acylguanidine derivatives
TW201202179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ester compound
US9376427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rivaroxaban using intermediates
KR102543685B1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1996036613A1 (fr) Derives d'acides benzoiques substitues,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sdits derives et herbicides
KR20200084172A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TW201144287A (en) New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ivabradine and addition salts thereof with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acid
TW200800868A (en) Preparation of thioalkylamines with high yields
AU2015282754B2 (en) Herbicidally active benzoic acid amides
EP1644324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cylsulfamoylbenzamides
US20100105925A1 (en) Novel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duloxetine hydrochloride
TW201100419A (e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tetrahydro beta-carbolines
US10785979B2 (en) Substituted ketoxime benzoylamides
RU2012118499A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иразинонового ингибитора тромбина и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для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KR102654639B1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TW201249780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N-(benzyl)cyclopropanamines by imine hydrogenation
KR20200015035A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TW200906816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3-aminothioph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