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9099A - Connecting membe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ing memb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9099A
TW201139099A TW100103548A TW100103548A TW201139099A TW 201139099 A TW201139099 A TW 201139099A TW 100103548 A TW100103548 A TW 100103548A TW 100103548 A TW100103548 A TW 100103548A TW 201139099 A TW201139099 A TW 2011390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intake
exhaust
port
conn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3564B (zh
Inventor
Osamu Minebayashi
Hitoyoshi Yoshida
Ryuhei No
Katsuaki Hoyama
Original Assignee
Kawata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ta Mfg filed Critical Kawata Mfg
Publication of TW201139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9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564B/zh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20113909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將儲存材料用的儲存槽和成型機予 以連接的連接構件。 【先前技術】 以往,作爲樹脂成型的材料之樹脂粒係從投入用儲料 斗投入擠壓成型機或射出成型機等之具備氣缸及螺桿的熔 融成型機。樹脂粒係在其熔融成型機中被加熱熔融後被成 型爲指定形狀。 然而’樹脂粒會有因爲在氣缸內加熱而氧化劣化之情 況。在其情況,所獲得的成型品會發生黃變等之成型不良》 爲防止那樣的成型不良,提案有例如透過對投入用儲 料斗內減壓’以降低投入用儲料斗內的氧濃度(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6— 83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上述的熔融成型機中,在氣缸內因加熱而從 樹脂粒揮發的氣體或於氣缸內被加熱的空氣等之環境氣體 (熱氣)等會流入投入用儲料斗內。 因此’有氣體及/或熱氣與投入用儲料斗內的樹脂粒 接觸而發生成型不良的情況。 -5- 201139099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防止或減少氣體 及/或熱氣與供給至成型機的材料接觸之連接構件。 〔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解決上述的課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之發明 爲一種連接構件,係上端部連接於儲存材料的儲存槽且下 端部連接於成型機的連接構件,其特徵爲:具備讓材料在 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且形成有在前述通路內進行吸氣的 至少1個吸氣口、及相對於前述吸氣口在鉛直方向隔著間 隔而形成且自前述通路內排氣的至少1個排氣口,前述吸 氣口及前述排氣口當中的至少任一者係形成複數個。 根據此種構成,係具備在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 路內進行吸氣的至少1個吸氣口、以及相對於吸氣口在鉛 直方向隔著間隔地形成且自通路內進行排氣之至少1個排 氣口’且吸氣口及排氣口的至少任一者係形成有複數個。 因此,在吸氣口及排氣口的至少任一者中,可從複數 個部位對通路內進行吸氣及/或排氣。 藉此,可使在通路內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的氣流沿錯 直方向產生’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從材料揮 發的氣體)及/或熱氣在通路內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沿鈴 直方向進行運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自 排氣口排出,可防止或減少成型機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與 材料(儲存於儲存槽的材料及/或通路內的材料)及/或 通路的內壁接觸。 -6- 201139099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前述吸氣口相對於前 述排氣口是形成在上側。 根據此種構成’可産生從上側的吸氣口朝向下側的排 氣口之氣流。 因此’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以 從上側擠入的方式確實地自排氣口排出,因而能更確實地 防止或減少成型機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 存槽的材料及/或通路內的材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所設之複數 個前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於前述通路的圓周方 向隔著間隔地配置。 根據此種構成,吸氣口及/或排氣口係在通路的圓周 方向形成複數個。 因此,可從圓周方向的複數個部位進行吸氣及/或排 氣。 結果,可在通路內以水平方向均一的壓力産生朝向鉛 直方向的氣流。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所 設之複數個前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在涵蓋所有 前述圓周方向的範圍中,隔著間隔地形成。 201139099 根據此種構成,可在涵蓋所有圓周方向的方向,將氣 體及/或熱氣從吸氣口朝排氣口運送。 因此,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更 有效率地排氣。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前 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沿著前述通路的圓周方向形 成長形。 根據此種構成,吸氣口及/或排氣口可在圓周方向從 長邊的開口進行吸氣或排氣。 因此,可將通路內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的氣流在圓周 方向形成既定的寛度且在鉛直方向運送。 藉此,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從材料揮發 的氣體)及/或熱氣,自吸氣口朝向排氣口在圓周方向以 既定的寛度運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在 圓周方向均一地排氣。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前 述通路係形成爲在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狀,前述吸氣口 及前述排氣口係以於前述圓周方向隔著相等間隔地配置的 方式分別形成有複數個 -8- 201139099 根據此種構成,可在通路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進行吸 氣及排氣’可在通路的徑向,以相等的比例將氣體及/或 熱氣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運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更 加有效率地排氣。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前 述吸氣口和前述排氣口,係以在鉛直方向投影時,至少一 部份會相互重疊的方式配置。 根據此種構成,從吸氣口吸進的氣流未旋轉於圓周方 向而自排氣口排氣。 藉此,可防止從吸氣口吸進的氣流在朝向排氣口的途 中發生紊亂的情形,可防止氣體及/或熱氣被捲入於從吸 氣口朝向排氣口的氣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自 排氣口更確實地排氣。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具 備形成前述通路的通路形成構件,前述吸氣口及前述排氣 口係開口於前述通路形成構件。 根據此種構成,吸氣口及排氣口係對通路內直接吸氣 或排氣。 -9 - 201139099 因此,可對通路內進行吸氣或排氣。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載之發明,係上端部連接 於儲存材料的儲存槽且下端部連接於成型機的連接構件, 其特徵爲:具備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且形成有 在前述通路內進行吸氣的1個吸氣口、以及相對於前述吸 氣口在鉛直方向隔著間隔形成且自前述通路內排氣的1個 排氣口,前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沿著前述通路的 圓周方向形成長形。 根據此種構成,吸氣口及/或排氣口係在圓周方向從 長邊的開口進行吸氣或排氣。 因此,可將通路內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的氣流,在圓 周方向以既定的寛度產生且朝鉛直方向運送。 藉此,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從材料揮發 的氣體)及/或熱氣,自吸氣口朝向排氣口在圓周方向以 既定的寛度運送。 結果,可在圓周方向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 /或熱氣均一地排氣。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載之發明,其特徵爲:在 上端部連接於儲存材料的儲存槽且下端部連接於成型機的 連接構件中,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在前述通路 內進行吸氣的至少1個吸氣口、以及相對於前述吸氣口在 鉛直方向隔著間隔地形成且自前述通路內進行排氣的至少 1個排氣口,係以面向前述通路內的方式設置,由前述吸 -10- 201139099 氣口對前述通路內吸氣,並且由前述排氣口排氣,藉此使 前述通路內産生沿著鉛直方向且從前述吸氣口朝向前述排 氣口的氣流,前述排氣口係將來自由前述吸氣口朝向前述 排氣口的方向之上流側的氣流排出。 根據此種方法,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內進行 吸氣的至少1個吸氣口、相對於吸氣口在鉛直方向隔著間 隔地形成且從通路內進行排氣的至少1個排氣口係在連接 構件上設置成面向前述通路內。 因此,可使在通路內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的氣流朝向 鉛直方向產生,可將來自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的方向的上 流側之氣流直接自通路內進行排氣。 藉此’可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從材料揮發 的氣體)及/或熱氣,在通路內從吸氣口朝向排氣口運送 於鉛直方向,並在保持此狀態下進行排氣。 結果’能以簡易的構成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 及/或熱氣自排氣口排氣,可防止或減少成型機內的氣體 及/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存槽的材料及/或通路內的 材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發明效果〕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之發明,可將從成型機 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自排氣口排氣,可防止或減 少成型機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存槽的材 料及/或通路內的材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11- 201139099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之發明,由於可將 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以從上側擠入的方 式自排氣口排氣,故可更確實地防止或減少成型機內的氣 體及/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存槽的材料及/或通路內 的材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載之發明,可於通路 內以在圓周方向均—的壓力產生朝向鉛直方向的氣流。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載之發明,可將從成 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更有效率地排氣。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載之發明,可將從成 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在圓周方向均一地排 氣。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載之發明,可將從成 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更加有效率地排氣。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載之發明,可將從成 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自排氣口更確實地排 氣。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載之發明,可對通路 內進行吸氣或排氣。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載之發明,可將從成 土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在圓周方向均一地排 氣。 -1 2- 201139099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載之發明,能以簡易 的構成將從成型機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自排氣口 排氣’可防止或減少成型機內的氣體及/或熱氣與材料(儲 存於儲存槽的材料及/或通路內的材料)及/或通路的內 壁接觸。 【實施方式】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儲料斗與成型機之連接 的側視圖。圖2係圖1所示之氣流形成部的放大圖。此外, 在以下的說明中,上下方向是與鉛直方向同方向。 成型機系統1係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儲存樹脂 粒等之材料的儲料斗2(儲存槽的一例)、將儲存於儲料斗 2的材料熔融成型的成型機3、及設在儲料斗2和成型機3 之間’容許材料從儲料斗2朝成型機3通過之氣流形成部 4 (通路的一例)。 儲料斗2係由大致圓筒形狀的上側部分和越朝下方開 □剖面積變越小之大致圓錐形狀的下側部分連續的方式形 成。此外,儲料斗2的下側部分’詳言之,係隨著朝向下 方而縮徑’之後’形成爲朝下方延伸之大致圓筒形狀。又, 在儲料斗2的下端部,設置有和氣流形成部4連接用的凸 緣部5。 凸緣部5係於儲料斗2的下端部,形成爲朝儲料斗2 的徑向外側突出的大致圓環形狀。此外,在凸緣部5上, -13- 201139099 用以讓連結構件15(後述)的螺栓28(後述)插通的插通 孔(未圖示)係形成爲沿上下方向貫通凸緣部5。 成型機3係具備料筒6及螺桿7。 料筒6係形成爲在水平方向延伸之大致圓筒形狀。 又’在料筒6長邊方向的一端部(紙面左側端部),形成有 用以吐出在料筒6內熔融的材料之吐出口 9。又,在料筒6 的長邊方向另一端部(紙面右側端部),於上端部形成沿上 下方向貫通料筒6上端部之材料投入口 8。 螺桿7係配置成在料筒6內旋轉自如。 又’料筒6設有和材料投入口 8連通的連結部23。 連結部23係具備筒部27和鍔部26,且以包圍材料投 入口 8的方式’透過熔接等方式固定於成型機3的上端部。 筒部27係形成朝上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配置成 從成型機3的材料投入口 8的周緣部朝上方延伸β筒部27 其內徑係形成與成型機3的材料投入口 8大致相同直徑。 鍔部2 6係在筒部27的上端部,形成朝筒部27的徑向 外側突出的大致圓環形狀。此外,在鍔部26上,以與凸緣 部5的插通孔(未圖示)對應的方式貫通形成有讓連結構 件15(後述)的螺栓28(後述)插通用的插通孔(未圖示)。 圖3係從俯視觀察圖1所示之氣流形成部的示意構成 圖。 氣流形成部4係如圖2及圖3所示,具備有吸氣部1 1、 輸送管14、排氣部12、上下一對的墊片13及連結構件15。 又,氣流形成部4係連同連結部23 —起構成連接構件。 -14- 201139099 吸氣部11係在氣流形成部4的上端部,形成朝上下方 向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且具備吸氣部本體16及第1沖孔 網1 7 (通路形成構件的—例)。 吸氣部本體16係朝上下方向形成厚壁的大致圓筒形 狀。吸氣部本體1 6的外徑係形成比凸緣部5的外徑還小 徑。又,吸氣部本體16的內徑係形成比凸緣部5的內徑稍 微大徑。 又,在吸氣部本體16形成有滯留部18和一對的吹入 口 19。 滯留部18係在從吸氣部本體16的上端緣涵蓋靠近下 端緣的前方範圍,自其內周面朝徑向外側形成剖面大致呈 矩形狀的缺口。 兩吹入口 19係從吸氣部本體16的外周面朝徑向內側 貫通形成到滯留部18。又,兩吹入口 19係在吸氣部本體 16的徑向呈相互對向配置(參照圖3)。詳言之,兩吹入口 19係在氣流形成部4,形成在圓周方向隔著18 0°的間隔作 配置。又,兩吹入口 19係開放於大氣中。 此外,在吸氣部本體16上’以與凸緣部5的插通孔(未 圖示)對應的方式貫通形成有讓連結構件15的螺栓28(後 述)插通用的挿通孔(未圖示)。 第1沖孔網17係由金屬板形成具有與吸氣部本體16 的上下方向長度大致同等的上下方向長度之大致圓筒形 狀。第1沖孔網1 7的外徑係形成比吸氣部本體1 6的內徑 稍微小徑。 201139099 又,在第1沖孔網1 7,數個吸氣部側貫通孔3 2 (吸氣 口的一例)沿著第i沖孔網17的徑向貫通形成。 各吸氣部側貫通孔32係在涵蓋第!沖孔網i 7的所有 圓周方向的範圍中,彼此隔著間隔地形成。又,各吸氣部 側貫通孔3 2係形成比材料的尺寸還小。 而且,第1沖孔網17係以其下端部的外面和吸氣部本 體16的下端部(未形成有滯留部18的部分)的內面抵接 的方式嵌合於吸氣部本體16。 輸送管14係由無色透明的玻璃或塑膠等形成延伸於 上下方向的大致圓筒形狀。又,輸送管14的外徑係形成比 吸氣部本體16的內徑還大徑,輸送管14的內徑係形成比 吸氣部本體16的內徑稍小徑。此外,輸送管14亦具有作 爲目視窗的功能’用以窺視從儲料斗2朝成型機3供給的 材料。 排氣部1 2係在氣流形成部4的下端部沿上下方向形成 厚壁的大致圓筒形狀,且具備排氣部本體20及第2沖孔網 21。此外,排氣部12若配置於氣流形成部4的下端部近旁 則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爲,配置在氣流形成部4的最下端 部。 排氣部本體20係形成和吸氣部11的吸氣部本體16大 致同直徑的大致圓筒形狀。又,排氣部本體20上形成有滯 留部24、及1對的吸出口 25。 滯留部24係在排氣部本體20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 自其內周面朝徑向外側形成剖面大致呈矩形狀的缺口。 -16- 201139099 此外,比滯留部24還靠上側的排氣部本體20的內徑 係形成比第2沖孔網21的外徑還小徑。又,比滯留部2 4 還靠下側的排氣部本體2 0的內徑係形成比第2沖孔網2 1 的外徑稍微大徑。 兩吸出口 25係從排氣部本體20的外周面朝徑向內側 貫通形成到滯留部24。又,兩吸出口 25係在排氣部本體 20的徑向呈相互對向配置。詳言之,兩吸出口 25係在氣 流形成部4,形成在圓周方向隔著180°的間隔地作配置。 此外,兩吸出口 25連接有抽吸風扇31。 此外’在排氣部本體20上,以與凸緣部5的插通孔(未 圖示)對應的方式,貫通形成有讓連結構件15的螺栓28 (後述)插通用的插通孔(未圖示)。 第2沖孔網21係由金屬板形成具有相當於從排氣部本 體20的下端緣涵蓋滯留部24的上端緣爲止的上下方向長 度之大致圓筒形狀。又,第2沖孔網21係連同第1沖孔網 17及輸送管14 一起形成通路。 又,在第2沖孔網2 1上,數個排氣部側貫通孔3 3 (排 氣口的一例)係沿著第2沖孔網2 1的徑向貫通形成。 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係在涵蓋第2沖孔網2 1的所有圓 周方向的範圍中,相互隔著間隔地形成。又,各排氣部側 貫通孔3 3係形成比材料的尺寸還小。 此外,第2沖孔網21係以其上端緣從下方抵接在比滯 留部24還靠上側的排氣部本體20,同時其下端部的外面 -17- 201139099 抵接在排氣部本體20的下端部(比滯留部24還靠下側的 部分)的內面的方式嵌合於排氣部本體20。 又’第1沖孔網1 7和第2沖孔網2 1,係以在上下方 向投影時會重疊的方式配置。亦即,第1沖孔網17的吸氣 部側貫通孔3 2和第2沖孔網2 1的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係 以在上下方向投影時會重疊的方式配置。 墊片13係形成爲大致圓環形狀,其內徑形成比輸送管 14的外徑還小徑,其外徑形成爲比輸送管14的外徑還大 徑。又’上側的墊片13係設在吸氣部本體16和輸送管14 之間,而下側的墊片1 3係設在排氣部本體20和輸送管1 4 之間。 連結構件15係具備螺栓28、螺帽29及外殻30。 螺栓28係形成爲可將儲料斗2的凸緣部5、氣流形成 部4及連結部23 —次貫通的上下方向長度,其上端部設有 大致六角形的頭。 螺帽29係形成爲與螺栓28對應的大致六角形》 外殼30係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之大致圓筒形狀,在吸 氣部本體16和排氣部本體20之間,覆蓋螺栓28的螺栓軸。 而且’在儲料斗2的凸緣部5和連結部23之間,從上 方依序配置吸氣部1 1、上側的墊片1 3、輸送管1 4、下側 的墊片13及排氣部12’於各插通孔(未圖示)插通螺栓 28,並使螺帽29與螺栓28的下端部螺合,藉此連結儲料 斗2、氣流形成部4及成型機3。亦即,連接構件(氣流形 201139099 成部4及連結部23)係在上端部(吸氣部u)連接於儲料 斗2的凸緣部5’而在下端部(連結部23)連接於成型機 3 ° 其次’說明成型機系統i的成型動作。 圖4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之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之說 明圖。 在使用成型機系統1將材料熔融並將熔融的材料成型 時’首先’將儲存於儲料斗2的材料經由氣流形成部4朝 成型機3供給。 此’時’從儲料斗2朝成型機3供給的材料係在氣流形 成部4的通路(第丨沖孔網I?,輸送管I*及第2沖孔網 21)內從上方朝下方通過並被供給至料筒6內。接著,當 料筒6內充滿材料時,無法進入料筒6的材料被滯留在氣 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或儲料斗2內。 此外,材料的上端部亦可位在比氣流形成部4的上端 邰還上方(材料的上端部是位在儲料斗2內的情況)、氣流 ^成部4的上下方向途中(材料的上端部是位在氣流形成 口“的通路內之情況)、或是比氣流形成部4的下端部還下 方(材料的上端部是位在料筒6內的情況)的任一位置, 且依據周知的準感測器(未圖示)之檢測而從儲料斗2 被供給到成型機3。 接著’料筒6內的材料係在料筒6內_邊被加熱熔融, -邊透過螺桿7之旋轉而朝吐出口 9搬送。之後,被熔融 的材料自吐出口 9被吐出並成型爲既定的形狀。 -19- 201139099 此時’藉由從料筒6內的熔融材料揮發出材料所含有 的水分或揮發成分(揮發性之有機物等)而産生氣體。又, 空氣在料筒6內被加熱而成爲熱氣。産生的氣體及/或熱 氣係經由料筒6的材料投入口 8及連結部23朝氣流形成部 4的通路流入。 另一方面’在氣流形成部4,如圖4所示,從上端部 的吹入口 19吸進空氣(或氮氣等之惰性氣體)。同時,氣 流形成部4內的空氣係藉由抽吸風扇31而從下端部的吸出 口 2 5排氣。 於是’被吸進的空氣係從滯留部18經由第1沖孔網 17的吸氣部側貫通孔32朝通路內供給,且在通路內由上 朝下方向流動。 之後’在通路內下降的空氣,係依序通過第2沖孔網 21的排氣部側貫通孔33及滯留部24並由吸出口 25排出。 亦即’在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形成:從吸氣部側貫 通孔32吸進且在通路內下降,並在通路的下端部(第2沖 孔網2 1 )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出的氣流. 而且’從料筒6朝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流入的氣體 及/或熱氣,係被通路內下降的氣流限制其上昇,同時透 過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出的氣流而自通路排氣。 根據此連接構件(氣流形成部4及連結部23),如圖2 及圖4所示’係具備:在讓材料沿上下方向通過的通路內 吸氣的數個吸氣部側貫通孔3 2、相對於吸氣部側貫通孔3 2 -20- 201139099 而在上下方向隔著間隔地形成且從通路內排氣的數個排氣 部側貫通孔3 3。 因此,在吸氣部側貫通孔3 2中,可從數個部位對通路 內吸氣,同時在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中,可從數個部位排氣。 藉此,可産生朝上下方向之在通路內從吸氣部側貫通 孔32朝向排氣部側貫通孔33的氣流,可將從成型機3流 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在通路內從吸氣部側貫通孔 32朝排氣部側貫通孔33運送於上下方向。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自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氣,可確實地防止或減少氣體及/ 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料斗2的材料及/或通路內的材 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又’根據此連接構件’如圖2及圖4所示,可産生從 上側的吸氣部側貫通孔3 2朝向下側的排氣部側貫通孔3 3 之氣流。 因此,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以從上側擠入的方式自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氣,因而可更 確貫地防止或減少氣體及/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料斗 2的材料及/或通路內的材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又,根據此連接構件,如圖2所示,吸氣部側貫通孔 3 2及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係在第丨沖孔網丨7及第2沖孔網 21的圓周方向形成多個。 -2 1- 201139099 因此,可從圓周方向的數個部位進行吸氣或排氣。 結果,在通路內,能以在水平方向均一的壓力產生朝 向鉛直方向的氣流。 又’根據此連接構件,如圖2所示,吸氣部側貫通孔 3 2及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係隔著間隔地形成在涵蓋所有圓 周方向的範圍。 因此,在涵蓋所有圓周方向的方向,可將氣體及/或 熱氣從吸氣部側貫通孔3 2朝排氣部側貫通孔3 3運送。 因此,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更有效率地排氣。 又,根據此連接構件,如圖3所示,吸氣部側貫通孔 3 2和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係以在鉛直方向投影時會重疊的 方式配置。 根據此種構成,從吸氣部側貫通孔32吸進的氣流不會 在圓周方向旋轉而會自排氣部側貫通孔3 3被排出。 藉此,可防止從吸氣部側貫通孔32吸進的氣流在朝向 排氣部側貫通孔3 3的途中發生紊亂的情形,可防止氣體及 /或熱氣被捲入從吸氣部側貫通孔32朝向排氣部側貫通 孔3 3的氣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自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更確實地排氣。 又,根據此連接構件,如圖2所示,係具備形成通路 的第1沖孔網1 7及第2沖孔網21,吸氣部側貫通孔3 2及 -22- 201139099 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係開口於第1沖孔網1 7或第2沖孔網 21 ° 因此,吸氣部側貫通孔3 2及排氣部側貫通孔3 3可對 通路內直接吸氣或排氣。 結果,可對通路內確實地進行吸氣或排氣。 又,根據此氣流形成方法,如圖4所示,在連接構件 上,在讓材料沿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內吸氣的數個吸氣部 側貫通孔3 2以及相對於吸氣部側貫通孔3 2在上下方向隔 著間隔地形成且從通路內排氣的數個排氣部側貫通孔3 3 係配置成面向通路內。 因此’在通路內使從吸氣部側貫通孔3 2朝向排氣部側 貫通孔33的氣流以朝上下方向的方式產生,可將從吸氣部 側貫通孔3 2朝向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之來自上方的氣流直 接自通路內排出。 藉此,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在通孔內自吸氣部側貫通孔3 2朝向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沿 上下方向運送,並在保持此狀態下進行排氣。 結果’能以簡易的構成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 體及/或熱氣自排氣部側貫通孔33排氣,可更確實地防止 或減少氣體及/或熱氣與材料(儲存於儲料斗2的材料及 /或通路內的材料)及/或通路的內壁接觸。 -23- 201139099 (第2實施形態) 圖5係用以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 之說明圖。圖5中’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件係附註和 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雖於氣流形成部4的上端部 設置吸氣部11’且於氣流形成部4的下端部設置排氣部 I2,但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將吸氣部11設置於氣流形成 部4的下端部,且將排氣部12設置於氣流形成部4的上端 部。 在第2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4中,如圖5所示,從 下端部的吸氣部Π的吹入口 19吸進空氣(或氮氣等之惰 性氣體)的同時,氣流形成部4內的空氣係藉由抽吸風扇 31而從上端部的排氣部12的吸出口 25排氣。 於是,在吸氣部11中被吸進的空氣,係從滯留部18 經由第1沖孔網1 7的吸氣部側貫通孔3 2被吸進氣流形成 部4的通路內,在通路內從下方朝上方流動。 之後,在通路內上昇的空氣,係在排氣部12,依序通 過第2沖孔網2 1的排氣部側貫通孔3 3及滯留部24,而由 吸出口 2 5排出。 亦即,在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形成有:從吸氣部側 貫通孔32吸進且在通路內上昇的氣流、以及在通路的上端 部(第2沖孔網2 1 )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出的氣流。 -24- 201139099 接著,從料筒6朝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流入的氣體及 /或熱氣係藉由通路內上昇的氣流而在通路內上昇,之 後,藉由從排氣部側貫通孔_3 3排出的氣流而從通路排氣。 在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 樣的作用效果。 (第3實施形態) 圖6係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 之說明圖。圖6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件是附註和 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中,雖在氣流形成部4的上端 部設置吸氣部11且在氣流形成部4的下端部設置排氣部 12,但在第3實施形態中,亦可將吸氣部11設置在氣流形 成部4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且於其等之間,亦即在氣流形 成部4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設置排氣部12。 在第2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4中,如圖6所示,在 從上端部及下端部的吸氣部11的吹入口 19吸進空氣(或 氮氣等之惰性氣體)的同時,氣流形成部4內的空氣係藉 由抽吸風扇31而從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排氣部12的吸出 口 25排氣。 於是,從上側的吸氣部11吸進的空氣係從滯留部U 經由第1沖孔網1 7的吸氣部側貫通孔3 2朝通路內供給, 且在通路內由上方朝下方流動。 -25- 201139099 又’從下側的吸氣部1 1吸進的空氣係從滯留部1 8經 由第1沖孔網17的吸氣部側貫通孔32朝通路內供給,且 在通路內由下方朝上方的方向流動。 之後’在通路內下降的空氣、及在通路內上昇的空氣, 係於排氣部12中,依序通過第2沖孔網21的排氣部側貫 通孔33及滯留部24並由吸出口 25排出。 亦即’在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形成有:從上側的吸 氣部側貫通孔3 2吸進且在通路內下降的氣流、和從下側的 吸氣部側貫通孔32吸進且在通路內上昇的氣流、以及在通 路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出的氣流。 接著1從料筒6朝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流入的氣體及 /或熱氣係藉由通路內上昇的氣流而在通路內上昇,而在 通路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被通路內下降的氣流限制其上 昇。之後,氣體及/或熱氣係在通路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 透過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3排出的氣流而從氣流形成部4的 通路排氣。 在第3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丨實施形態同 樣的作用效果。 (第4實施形態) 圖7係用以說明第4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 之說明圖。圖7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件是附註和 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26- 201139099 在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中,雖在氣流形成部4的上端 部設置吸氣部11且在氣流形成部4的下端部設置排氣部 1 2 ’但在第4實施形態中,亦可將排氣部1 2設置在氣流形 成部4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且於其等之間,亦即在氣流形 成部4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設置吸氣部11。 在第2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4中,如圖7所示,在 從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吸氣部11的吹入口 19吸進空氣(或 氮氣等之惰性氣體)的同時,氣流形成部4內的空氣係藉 由抽吸風扇31而從上端部及下端部的排氣部12的吸出口 25排氣。 於是,從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吹入口 19吸進的空氣係 被分割成:從滯留部1 8經由第1沖孔網1 7的吸氣部側貫 通孔32朝通路內供給而由上方朝下方流動於通路內的氣 流、以及由下方朝上方流動於通路內的氣流。 之後,在通路內上昇的空氣係在上側的排氣部12,依 序通過第2沖孔網21的排氣部側貫通孔33及滯留部24並 由吸出口 2 5排出。 又’在通路內下降的空氣係在下側的排氣部12,依序 通過第2沖孔網2 1的排氣部側貫通孔3 3及滯留部2 4並由 吸出口 2 5排出。 亦即,在通路內形成:從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吹入口 19吸進且在通路內上昇的氣流、從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吹 入口 19吸進且在通路內下降的氣流、和在通路的上端部中 -27- 201139099 從吸出□ 25排出的氣流、以及在通路的下端部從吸出口 2 5排出的氣流。 胃著從料筒6朝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流入的氣體及 mg ’係始終被通路內下降的氣流限制其上昇,而在 ®路的下端部,透過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3排出的氣流而自 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排氣。 另一方面,例如,在氣體及/或熱氣以沿著滯留在通 路內的材料的方式上昇,且透過通路內下降的氣流無法完 全限制氣體及/或熱氣的上昇之情況,會有氣體及/或熱 氣的一部份通過吸氣部11的情況。 在那樣的情況,通過吸氣部11的氣體及/或熱氣係藉 由通路內上昇的氣流而在通路內上昇,之後,在通路的上 端部’透過從排氣部側貫通孔3 3排出的氣流而自氣流形成 部4的通路排氣。 在第4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 樣的作用效果。 (第5實施形態) 圖8係第5實施形態中之氣流形成部的放大圖。圖8 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件是附註和第1實施形態相 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在第1沖孔網1 7及第2沖 孔網21上,涵蓋所有該等圓周方向的範圍中相互隔有間隔 地形成數個吸氣部側貫通孔32及排氣部側貫通孔33 ’但 -28- 201139099 在第5實施形態中,如圖8所示,係在第1沖孔網i 7及第 2沖孔網21上,將吸氣部側狹縫41(吸氣口的一例)及排 氣部側狹縫42 (排氣口的一例)沿著圓周方向形成長形. 第5實施形態中,是在第1沖孔網17上,於上下方向 隔著間隔地形成2個吸氣部側狹縫41。 吸氣部側狹縫41係在第1沖孔網17的圓周方向延 伸,以在第1沖孔網1 7的圓周方向,例如涵蓋超過〗8 〇» 且未滿3 6 0 °的範圍,將第1沖孔網1 7沿徑向貫通的方式形 成。又,各吸氣部側狹縫41的上下方向長度係形成比材料 的尺寸還小。 又,第2沖孔網21形成有在上下方向隔有間隔的3個 排氣部側狹縫42。 排氣部側狹縫42係和吸氣部側狹縫41同樣地,沿第 2沖孔網21的圓周方向延伸,以在第2沖孔網21的圓周 方向,例如涵蓋超過180°且未滿360°的範圍,將第2沖孔 網21沿徑向貫通的方式形成。又,各排氣部側狹縫42的 上下方向長度係形成比材料的尺寸還小。 接著,從氣流形成部4、上端部的吹入口 19吸進空氣 (或氮氣等之惰性氣體),同時,當氣流形成部4內的空氣 透過抽吸風扇31而自下端部的吸出口 25排氣時,被吸進 的空氣係從滯留部1 8經由第1沖孔網1 7的吸氣部側狹縫 41朝通路內供給,且在通路內由上方朝下方流動。 -29- 201139099 之後,在通路內下降的空氣係依序通過第2沖孔網21 的排氣部側狹縫42及滞留部24並由吸出口 25排出。 亦即,在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係和第1實施形態 同樣地,形成:從吸氣部側狹縫41吸進且在通路內下降, 並且在通路的下端部(第2沖孔網21)從排氣部側狹縫42 排出的氣流。 接著,從料筒6朝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流入的氣體 及/或熱氣係藉由通路內下降的氣流限制其上昇,同時藉 由從排氣部側狹縫42排出的氣流而自通路排氣。 根據第5實施形態的連接構件,吸氣部側狹縫4 1及排 氣部側狹縫42係在圓周方向從長邊的開口進行吸氣或排 氣。 因此,可將通路內從吸氣部側狹縫41朝向排氣部側狹 縫42的氣流,在圓周方向形成既定的寬度而朝上下方向運 送。 藉此,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 氣,在圓周方向以既定的寛度從吸氣部側狹縫4 1朝排氣部 側狹縫42運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沿圓周方向均一地排氣。 (第6實施形態) 圖9係從俯視觀察第6實施形態中的氣流形成部之示 意構成圖。圖9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件係附註和 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30- 201139099 在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中,雖於第1沖孔網17及第2 沖孔網21在涵蓋其等所有的圓周方向的範圍中,相互隔有 間隔地形成數個吸氣部側貫通孔3 2及排氣部側貫通孔 3 3 ’但在第6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係將吸氣部側貫 通孔5 2 (吸氣口的一例)及排氣部側貫通孔5 3 (排氣口的 一例)在圓周方向隔著18 0°的間隔而分別配置2個。 在第6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於第1沖孔網1 7上, 2個吸氣部側貫通孔52係以和吹入口 19對向的方式,在 圓周方向隔著180°的間隔而形成。又,各吸氣部側貫通孔 5 2係形成比材料的尺寸還小。 又,在第2沖孔網21上,2個排氣部側貫通孔5 3係 以與吸出口 25對向的方式,在圓周方向隔著18 0°的間隔而 形成。又,各排氣部側貫通孔5 3係形成比材料的尺寸還小。 此外,從氣流形成部4、上端部的吹入口 19吸進空氣 (或氮氣等之惰性氣體),同時,當氣流形成部4內的空氣 藉由抽吸風扇31而自下端部的吸出口 25被排氣時,被吸 進的空氣係從滯留部18經由第1沖孔網17的吸氣部側貫 通孔5 2朝通路內供給且在通路內由上方朝下方流動。 之後,在通路內下降的空氣係依序通過第2沖孔網21 的排氣部側貫通孔53及滯留部24並由吸出口 25排出。 亦即,在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係和第1實施形態 同樣地,形成:從吸氣部側貫通孔52吸氣、在通路內下降 且在通路的下端部(第2沖孔網2 1 )從排氣部側貫通孔5 3 排出的氣流。 -3 1- 201139099 接著,從料筒6朝氣流形成部4的通路內流入的氣體 及/或熱氣係藉由通路內下降的氣流限制其上昇’同時藉 由從排氣部側貫通孔5 3排出的氣流而從通路排氣。 根據第6實施形態的連接構件,可在通路的圓周方 向,以等間隔進行吸氣及排氣,可在通路的徑向,以相等 的比例將氣體及/或熱氣從吸氣部側貫通孔5 2朝排氣部 側貫通孔5 3運送。 結果,可將從成型機3流入通路內的氣體及/或熱氣 更加有效率地排氣。 (其他的實施形態) 又,在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中,雖將吸氣部側貫通孔 3 2和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以於上下方向投影時會重疊的方 式配置,但吸氣部側貫通孔3 2和排氣部側貫通孔3 3亦能 以在上下方向投影時不重疊的方式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的作用效果。 又,在上述的第5實施形態中,係形成2個吸氣部側 狹縫4 1,形成3個排氣部側狹縫42,惟吸氣部側狹縫4 1 及排氣部側狹縫4 2的數量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將吸氣 部側狹縫4 1及排氣部側狹縫42分別形成各1個。 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5實施形態同樣 的作用效果。 -32- 201139099 又,在上述的第6實施形態中’雖將吸氣部側貫通孔 52和排氣部側貫通孔53分別設匱2個,且於圓周方向隔 著1 80°的間隔作配置,但是吸氣部側貫通孔52和排氣部側 貫通孔53的數量及配置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將吸氣部 側貫通孔5 2和排氣部側貫通孔5 3各設置3個,且於圓周 方向隔著120°的間隔作配置,又亦可各設置4個,且於圓 周方向隔著90°的間隔作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6實施形態同樣 的作用效果。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儲料斗和成型機之連接 的側視圖。 圖2係圖1所示的氣流形成部之放大圖。 圖3係從俯視觀察圖1所示的氣流形成部之示意構成 圖。 圖4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之說 明圖。 圖5係用以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 之說明圖。 圖6係用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 之說明圖。 圖7係用以說明第4實施形態的氣流形成部中的氣流 之說明圖。 -33- 201139099 圖8係第5實施形態中的氣流形成部之放大圖。 圖9係從俯視觀察第6實施形態中的氣流形成部之示 意構成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成型機系統 2 儲料斗(儲存槽) 3 成型機 4 氣流形成部(連接構件) 5 凸緣部(連接構件) 6 料筒 7 螺桿 8 材料投入口 9 吐出口 11 吸氣部 12 排氣部 13 墊片 14 輸送管(通路) 15 連結構件 16 吸氣部本體 17 第1沖孔網(通路,通路形成構件) 1 8 滞留部 19 吹入口 20 排氣部本體 -34- 201139099 21 第2沖孔網(通路,通路形成構件) 23 連結部 24 滯留部 25 吸出口 26 鍔部 27 筒部 28 螺栓 29 螺帽 30 外殼 3 1 抽吸風扇 32 吸氣部側貫通孔(吸氣口) 33 排氣部側貫通孔(排氣口) 4 1 吸氣部側狹縫(吸氣口) 42 排氣部側狹縫(排氣口) 52 吸氣部側貫通孔(吸氣口) 53 排氣部側貫通孔(排氣口) -35-

Claims (1)

  1. 20113909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連接構件,係上端部連接於儲存材料的儲存槽且下 端部連接於成型機的連接構件,其特徵爲: 具備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且形成有在前 述通路內進行吸氣的至少1個吸氣口、及相對於前述吸 氣□在鈴直方向隔著間隔而形成且自前述通路內排氣的 至少1個排氣口,前述吸氣口及前述排氣口當中的至少 任一者係形成複數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構件,其中前述吸氣口相 對於前述排氣口,形成在上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連接構件,其中所設 之複數個前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於前述通路 的圓周方向隔著間隔地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構件, 其中所設之複數個前述吸辱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在 涵蓋所有前述圓周方向的範圍中,隔著間隔地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連接構件’ 其中前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沿著前述通路的圓 周方向形成長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連接構件’ 其中前述通路係形成爲在鉛直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狀’前 述吸氣口及前述排氣口係以於前述圓周方向隔著相等間 隔地配置的方式分別形成有複數個。 -36- 201139099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連接構件, 其中前述吸氣口和前述排氣口,係以在鉛直方向投影時 至少一部份會相互重疊的方式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連接構件, 其中具備形成前述通路的通路形成構件,前述吸氣口及 前述排氣口係開口於前述通路形成構件。 9. 一種連接構件,係上端部連接於儲存材料的儲存槽且下 端部連接於成型機的連接構件,其特徵爲: 具備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且形成有在前 述通路內進行吸氣的1個吸氣口、以及相對於前述吸氣 口在鉛直方向隔著間隔形成且自前述通路內排氣的1個 排氣口,前述吸氣口及/或前述排氣口係沿著前述通路 的圓周方向形成長形。 10. —種氣流形成方法,其特徵爲: 在上端部連接於儲存材料的儲存槽且下端部連接於 成型機的連接構件中,讓材料在鉛直方向通過的通路、 在前述通路內進行吸氣的至少1個吸氣口、以及相對於 前述吸氣口在鉛直方向隔著間隔地形成且自前述通路內 進行排氣的至少1個排氣口,係以面向前述通路內的方 式設置,由前述吸氣口對前述通路內吸氣,並且由前述 排氣口排氣,藉此使前述通路內產生沿著鉛直方向從前 述吸氣口朝向前述排氣口的氣流,前述排氣口係將來自 由前述吸氣口朝向前述排氣口的方向之上流側的氣流排 出。 -37-
TW100103548A 2010-02-03 2011-01-31 連接構件及氣流形成方法 TWI513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2609A JP5437839B2 (ja) 2010-02-03 2010-02-03 接続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9099A true TW201139099A (en) 2011-11-16
TWI513564B TWI513564B (zh) 2015-12-21

Family

ID=4458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3548A TWI513564B (zh) 2010-02-03 2011-01-31 連接構件及氣流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37839B2 (zh)
CN (1) CN102205574B (zh)
TW (1) TWI513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7553B2 (ja) * 2017-01-11 2020-10-28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1467A (en) * 1983-07-22 1986-05-27 Mapro Inc. Method for removing moisture and volatiles from molding particulate plastic material feed
JPS60152410U (ja) * 1984-03-21 1985-10-11 株式会社 名機製作所 射出成形装置
JP3448858B2 (ja) * 1994-08-11 2003-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における樹脂材供給装置
JPH08207048A (ja) * 1995-01-31 1996-08-13 Sodick Co Ltd 樹脂供給装置
JP3370950B2 (ja) * 1999-05-06 2003-01-2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装置
JP2002154136A (ja) * 2000-11-21 2002-05-28 Fuji Seiki Kk 射出成形機
JP2003103566A (ja) * 2001-09-28 2003-04-09 Kawata Mfg Co Ltd 溶融成形機のガス除去装置
JP2003237887A (ja) * 2002-02-19 2003-08-27 Toray Ind Inc 粉粒体の排出装置および粉粒体の粉塵除去方法
JP2010000738A (ja) * 2008-06-23 2010-01-07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の樹脂供給装置
JP5461958B2 (ja) * 2008-11-05 2014-04-02 株式会社カワタ 気流通路形成構造およびホッパ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3564B (zh) 2015-12-21
JP5437839B2 (ja) 2014-03-12
JP2011156830A (ja) 2011-08-18
CN102205574B (zh) 2015-09-09
CN102205574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0789C (zh) 吸入设备
CN107497815A (zh) 通风柜
JP2009523015A5 (zh)
TW201139099A (en) Connecting member
KR20170094005A (ko) 분립체 공급기에서의 기체 송급 장치
JP5015541B2 (ja) 熱処理装置
CN106335174A (zh) 利用单轴或多轴的挤出机加工未干燥的、颗粒状的聚合物或聚合物混合物的方法
JP2010131987A (ja) 気流通路形成構造、ホッパユニット、および気流形成方法
CN109436848B (zh) 一种锡球送料机构
JP2007083696A (ja) 合成樹脂粉粒体の除湿乾燥システム
CN215619825U (zh) Bfs设备烟雾去除装置及吹灌封一体机
CN207918023U (zh) 一种粉末风力输送机
CN213415534U (zh) 一种聚酯泡料吸料系统
JP6449403B1 (ja) ガス供給装置
JP5603128B2 (ja) 分離装置
JP5641865B2 (ja) 廃棄物処理設備における排ガス処理装置のダスト気流搬送装置
JP2011255903A (ja) 粉粒体シュートにおける結露防止装置
CN206699241U (zh) 一种环流熏蒸系统
CN206822345U (zh) 一种高效通风药品柜
CN105242008A (zh) 一种用于调控挥发性有机物气态污染浓度的染毒试验装置
JP6347637B2 (ja) 分岐装置および気力輸送装置
CN114160419B (zh) 一种应用于活性焦脱硫脱硝工艺的筛分系统
CN210292736U (zh) 一种可均匀输送气流的装置
CN215234308U (zh) 一种用于药敏板的快速移液装置
CN213655736U (zh) 一种回转干化炉尾端防漏料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