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6910A - Amino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ormed using same - Google Patents

Amino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ormed using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6910A
TW201136910A TW100104161A TW100104161A TW201136910A TW 201136910 A TW201136910 A TW 201136910A TW 100104161 A TW100104161 A TW 100104161A TW 100104161 A TW100104161 A TW 100104161A TW 201136910 A TW201136910 A TW 2011369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carbon number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yaka Mizutani
Takayasu Sado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3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69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7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07/91Dibenzofurans; Hydrogenated dibenzofur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6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Fura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13691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胺基蒽衍生物及使用其之有機電激發 光元件,尤其係關於奇命長且尚發光效率之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以及獲得其之胺基蒽衍生物。 【先前技術】 使用有機物質之有機電激發光(EL)元件有望用於固體發 光型之^貝廉之大面積全彩顯不元件之用途,進行多種開 發。通常’有機EL元件係由發光層及夾持有該層之一對之 對向電極所構成。發光係如下現象:若於兩電極間施加電 場’則自陰極側注入電子,自陽極側注入電洞;進而,該 電子於發光層中與電洞再結合’生成激發狀態,激發狀態 恢復為基底狀態時使能量作為光而釋放出。 先前之有機EL元件與無機發光二極體相比,驅動電壓 高’發光亮度或發光效率亦低。又’特性劣化亦明顯而無 法達到實用化。最近之有機EL元件雖緩緩經改良,但要求 進一步之高發光效率、長壽命。 例如,揭示有將單一之單慧化合物用作有機發光材料之 技術(專利文獻1)。然而,該技術中,例如於電流密度1 mA/cm2下’僅獲得1650 cd/m2之亮度,效率為i ed/A,極 低,並不實用。又,揭示有將單一之雙蒽化合物用作有機 發光材料之技術(專利文獻2)。然而,該技術中’效率亦為 1〜3 cd/A左右,較低,謀求用以實用化之改良。另—方 面,提出有將使用二苯乙烯基化合物,於其中添加有笨乙 153939.doc 201136910 稀土胺等者用作有機發光材料的長壽命之有機元件(專 利文獻3)。然而,該元件之壽命並不充分,謀求進一步之 改良" 又,揭不有將單或雙蒽化合物與二苯乙烯基化合物用作 有機發光媒體層之技術(專利文獻4)。然而,該等技術中, 由於苯乙烯基化合物之共輕結構,發光光譜長波長化而使 色純度惡化。 又,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將中心具有伸芳基且二笨并呋 喃環鍵結於氮原子之芳香族胺衍生物用作電洞傳輸材料之 發明’專禾J文獻6中揭示有將=苯并吱喃環、二苯并噻吩 環、苯并呋喃環、苯并噻吩環等經由伸芳基而鍵結於氮原 子上之芳香族胺衍生物用作電洞傳輸材料之發明,但並無 用作發光材料之例。 進而,專利文獻7令記載有具有二苯并呋喃基胺基之 感。但疋,謀求發光效率、壽命之進一步提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平1 1-37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專利特開平8-12600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W094/00615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1-28405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曰本專利第3508984號公報 專利文獻6 :國際公開WO2007/125714號公報 專利文獻7 :國際公開W02009/084572號公報 153939.doc 201136910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形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壽命長且高發光效率之有機EL元件以及獲得其之胺基蒽 衍生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為達成上述目的而反覆進行積極研究,结果 發現,藉由將於2位以外之位置鍵結之二苯并呋喊環 '二 苯并噻吩環等具有末端取代基之胺基蒽衍生物用作有機E L 凡件用材料,則成為高發光效率,且長壽命化,從而完成 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下述式(1)所表示之胺基蒽衍生 物。 [化1] [式中,R〗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環形成原子數5〜50之雜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 1〜5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5〇之環烷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⑼之烧氧基、經取代或未2取代 之環形成碳數7〜50之芳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 碳數6〜5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5〇 之芳硫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5〇之烷氧基羰基、忘 153939.doc ·5_ 201136910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羧基、胺 基、氰基、硝基或經基。m為1〜8之整數,於m為2以上之 情形時’複數個r ,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Ar广Ar4分別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 6〜5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丨〜5〇之烷基、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3〜50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環形成礙7〜50之芳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環形成原子數5~50之雜環基。 其中,Ar广An中1個以上為下述式(2)、(3)或(4)所表示 之基。 [化2]
(式中,X為氧(0)、硫(S)或栖(Se),尺2為氫原子、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碳數1〜5 0之院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5 〇之稀 基、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50之烷氧基、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環形成碳數6〜50之芳硫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 1〜50之烷氧基羰基、鹵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氰基、硝 基、羥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或 缓基。η為1〜7之整數’當η為2以上時,複數個r〗可分別相 同,亦可不同。又,於R2為複數個情形時,可相互鍵結而 形成飽和或不健和之可經取代之2價基。又,並無&鍵結 153939.d〇c 201136910 於包含X之5員環部分的情況)]。 又,本發明提供-種有機肛元件,其係於陰極與陽極間 =持有含有發光層之—層或複數層的有機薄膜層 ’並且該有機薄膜層之至少一層係含有上述胺基蒽衍生 物作為單獨或混合物之成分。 發明之效果 古使用本發明之胺基衍生物之有機肛元件的發光效率 间’即便長時間使用,亦難以劣化而壽命長。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蒽衍生物係下述式⑴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 Αγ4⑴ 式(1)十,Ri為氫原子 '鹵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經取 代j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0(較佳為環形成碳數6〜2〇) =方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5〇(較佳為 衣开V成原子數5〜20)之雜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 (較佳為奴數1〜20)之院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 3 5〇(較佳為環形成碳數5〜12)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碳數1〜5〇(較佳為碳數1〜20)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形成碳數7〜5〇(較佳為環形成碳數7〜2〇)之芳烷 甘 身 土、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0(較佳為環形成 碳數7〜2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 153939.doc 201136910 (較佳為%形成碳數7〜2〇)之芳硫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反數5G(較佳為碳數2〜2Q)之院氧基幾基、經取代或 未&取代之方基及/或燒基石夕烧基、竣基、胺基、氰基、 肖基或&基。„!為!〜8(較佳為卜4,進而較佳為卜2)之整 數,於m為2以上夕棒丑> „ 士 ^ ^ 上之If形時,複數個心可分別相同,亦可不 同。 以下,對Rl所示之各基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作為上述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2甲基苯基、3_甲 基苯基4甲基苯基' 4_乙基苯基、聯苯基、4_甲基聯苯 基' 4-乙基聯苯基、4·環己基聯苯基、聯三苯基、3,二 氯苯基、萘基、5-甲基蔡基、菲基、蒽基、祐基、疾基、 丙二烯合第基、茈基' 9,9_二甲基苐基等。 作為上述雜環基,例如可列舉:咪唑、苯并咪唑、吼 咯、呋喃、噻吩、噁二唑啉、吲哚啉、咔唑、吡啶、喹 啉、異喹啉、苯醌、pyralozine、咪唑啶、哌啶、嘧啶、 苯并呋喃、二苯并呋喃、笨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三p井等 之殘基。 作為上述烷基,可列舉碳數卜2〇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 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鹵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 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 '第三丁基、戊基、 己基、庚基、辛基、硬脂基、2-苯基異丙基、三氣甲基、 二氟曱基、苄基、α-苯氧基苄基、α,α_二甲基苄基、以以_ 甲基本基苄基、α,α-一(二氟甲基)苄基、三苯基甲基、心 苄氧基苄基等。 153939.doc 201136910 作為上述環烷基,例如可列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 基、環己基、裱庚基、環辛基、環壬基雙環庚基、雙環 辛基、三環庚基、金剛燒基等’較佳為環戊基、環己基、 環庚基、雙環庚基、雙環辛基、金剛烷基。 作為上述烷氧基,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 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 氧基、各種戊氧基、各種己氧基等。 作為上述芳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卜苯基乙基、2_ 苯基乙基、1-苯基異丙基、2_苯基異丙基、苯基第三丁 基' α-萘基曱基、1-α_萘基乙基、2 (χ萘基乙基、1α·萘基 異丙基、2-α-萘基異丙基、β_萘基曱基、萘基乙基、2_ β-萘基乙基、l-β-萘基異丙基、2_β_萘基異丙基、1α比咯基 甲基、2-(1-η比咯基)乙基、對曱基苄基、間曱基苄基、鄰 曱基苄基、對氯苄基、間氣苄基、鄰氯苄基、對溴苄基、 間溴苄基、鄰溴苄基、對硬苄基、間蛾苄基、鄰峨苄基、 對經基苄基、間羥基苄基、鄰羥基苄基、對胺基苄基、間 胺基苄基、鄰胺基苄基、對硝基苄基、間硝基苄基、鄰硝 基苄基、對氰基苄基、間氰基苄基、鄰氰基苄基、b羥基_ 2-苯基異丙基、1-氣-2·苯基異丙基等。 作為上述芳氧基、芳硫基,表示為_〇γ、_SY,γ可列舉 與上述之芳基相同之例。 作為上述烷氧基羰基,表示為_C〇〇Z,Z可列舉與上述 之燒基相同之例。 作為上述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可列舉三甲基矽垸 153939.doc 201136910 基、三乙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燒 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等。 式(1)中’ Αη-Αι*4分別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 形成碳數6~50(較佳為環形成碳數6〜2〇)之芳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碳數1〜50(較佳為碳數1〜20)之烷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3〜50(較佳為環形成碳數5〜12)之環 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7〜5〇(較佳為環形成 碳數7~20)之芳烧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 子數5〜5 0(較佳為環形成原子數5〜2〇)之雜環基。 作為Αγ,-Αγ4所表示之各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 相同之例。 其中,Ari〜Ar·4中1個以上為下述式(2)、(3)或⑷所表示 之基。 藉由將於1位、3位、4位鍵結之二苯并呋喃環、二笨并 噻吩環等具有剛直性且具有立體性大體積之末端取代基的 胺基蒽衍生物用作有機EL元件用材料,則分子内之立體阻 礙性提尚’可防止分子間之缔合,由此認為變得難以濃度 消光而成為高發光效率,從而長壽命化。 [化4]
式(2) (4)中,X為氧(〇)、硫(§)或洒(Se),&為氫原子'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0(較佳為環形成碳數 6〜2〇)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5G(較佳為碳數 153939.doc 201136910 1〜2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5〇(較佳為碳數 2〜2〇)之烯基、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50(較佳 為石反數1〜20)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 6〜50(較佳為環形成碳數7〜2〇)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環形成碳數6〜50(較佳為環形成碳數7〜2〇)之芳硫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50(較佳為碳數2〜2〇)之烷氧基 羰基、鹵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氰基、硝基、羥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或者羧基。η為 1〜7(較佳為1〜4)之整數,當11為2以上時,複數個&可分別 相同,亦可不同。上述x若為氧(〇)、硫(s)或硒(Se)中之 (〇) ’則尤佳。 又,於為複數個情形時,可相互鍵結而形成飽和或不 飽和之可經取代之2價基。又,並無&鍵結於包含X之$員 環部分的情形。 、 ’可列舉與上述心相同之 作為R2所示之各基之具體例 例,作為心上不存在之稀基,例如可列舉:乙稀基、稀丙 基、1-丁烯基、2-丁烯基、3_丁烯基、丨,3_丁二稀基、i甲 基乙稀基、笨乙稀基、2,2·二苯基乙烯基、M•二苯基乙 烯基等。 又,作為複數個112相纟鍵結而形成之2價1 ,例如若以乂 為氧、硫之情形為例,則可列舉下述之結構等但並不限 定為該等例示化合物。X,即便χ為氧、硫以外,亦可列 舉相同之例。 153939.doc 201136910 [化5] g^r 淡 上述各式及以下所說明之各式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基」中,作為任意之取代基,可列舉: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形成岐數6〜5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 1〜5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丨〜咒之烷氧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7〜5〇之芳烷基、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環形成碳數6〜50之芳硫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 之烷氧基羰基、胺基、函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氰基、硝基、經 基、羧基等。 5亥卓之中’較佳為奴數1〜1〇之院基、碳數$〜7之環燒 基 '碳數ι~ιο之烷氧基,更佳為碳數丨〜6之烷基、碳數5〜7 之環烷基,尤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 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環戊基、環 己基。 153939.d〇c •12· 201136910 」係表示「藉由自芳香 」’不僅包含1價之芳基 族化合 ’亦包 再者,本發明中,「芳基 物中去除氫原子而導出之基 含2價之「伸芳基」等。 所明未經取代」,係表示氫原子取代。 :,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之氫原子中包含輕氫、 一上述式(!)中,Ar,及ΑΓ3較佳為上述式⑺、⑺或⑷所表 示之基,進而較佳為(4)。 上述式(1)較佳為下述式(6)所表示。 [化6] <β> (式中ΑΓΐ〜ΑΓ4與上述相同,R"及Ri2分別與r!相同)。 較佳為該式(6)之伸蒽基之2位上鍵結有-心仏且6位上 鍵結有-NAr3Ar4 ’或者式(6)之伸惹基之9位上鍵結有_νΑγ】ΑΓ2 且10位上鍵結有-NAr3Ar4。 以下列出本發明之式⑴所表示之胺基蒽衍生物之具體 例,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例示化合物。 [化7]
153939.doc 201136910
otr Dt· w* ^ tm
«Μ 8V Ο» Μ» BU
[化8]
153939.doc -14- 201136910
m #麟震纖減 ^O ^ SS Λοο ^ CKK) 0-5^5 0<K> CK>0 οΐί-Ο °ψ ^ <^〇ψ ^ 泰泰番 涂# Dtf DH Μ DM Οϋ
♦ _物鱗魯 Dtp OUT MV DW w BI1>
I53939.doc -15- 201136910
繼而,對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式(1)所表示之胺基蒽衍生物之製造方法並無 特別限定,只要利用公知之方法製造即可,例如可將利用 Chem,Commun·, 1997,73(M. A. Rabjohns 等人)中 I己載的方 法所獲得的2,6-二溴惠醌,利用二芳基胺進行胺基化而製 造芳香族胺衍生物。 153939.doc -16- 201136910 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適宜作為有機el元件用材料,尤 佳為發光材料’適宜用作藍色系發光材料或者綠色系發光 材料。 又’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亦適宜作為有機EL元件用摻 雜材料。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係於陽極與陰極間形成有一層或複 數層之有機薄膜層之元件。於一層型之情形時,於陽極與 陰極之間設置有發光層。發光層含有發光材料,除此以 外,為使自陽極注入之電洞、或者自陰極注入之電子傳輸 至發光材料,亦可含有電洞注入材料或者電子傳輸材料。 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由於具有較高之發光特性,且具有 優異之電洞注入性 '電洞傳輸特性及電子注入性電子傳 輸特〖生’故可作為發光材料或摻雜材料而用於發光層中。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中,較佳為發光層含有本發明之胺 基蒽衍生物,含量通常為心卜“重量%,進而較佳為含有 1〜10重量。/。。又,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由於兼具極高之 螢光量子效率、較高之電洞傳輸能力以及電子傳輸能力, 可形成均勻之薄膜,故亦可僅以該胺基蒽衍生物形成發光 層。 於將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用作有機EL元件之發光材料 清Φ時,較佳為發光層含有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之至 少1種以及選自下述式(40)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丨種, 選自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中之至少i種較佳為推雜材 ;i^自下述式(40)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丨種較佳為主忘 153939.doc 17 201136910 體材料。 以下,對式(40)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說明。 [化 11]
(式(40)中,分別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碳數卜1〇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 3〜1〇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3〇之烷基矽烷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8〜3〇之芳基矽烷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丨〜⑼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取 代之環形成碳數6〜2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成碳數6〜30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 數5〜3〇之雜環基,ΑΓ〗2、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 形成碳數6〜30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子數5〜30之雜環基)。 式(40)較佳為上述Ar12與Ar13為不同之基。 上述式(40)中,〆與Aru中之至少一者較佳為具有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丨〇〜3〇之縮合環基之取代 过式(40)較佳為下述式(41)所表示之蒽衍生物。 153939.doc -18- 201136910 [化 12]
(式中,Ar1G1〜A心分別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成碳數6〜30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 數5〜30之雜環基)。 上述式(41)所表示之蒽衍生物較佳為下述式(42)、㈠3)或 (44)所表示之蒽衍生物。 [化 13]
Rn及R3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 數1〜10之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1〇之環烷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30之烷基矽烷基、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8〜3 0之芳基矽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環形成碳數6〜30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 形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 a及b分別獨立地為ι〜7之整數)。 上述式(42)中,於a為2以上之情形時,複數個r31可分別 153939.doc 1Ω 201136910 相同,亦可不同,鄰接 州按之&丨彼此可形 式(43)之b與R32亦同樣。 人長。此情況對於 [化 14]
(式中’ Arm〜Al*1Q5分別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 (4 4) 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 八4丨次Κ42分別獨立地為氫原 4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 數1〜1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1〇之環烷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3〇之烷基矽烷基、經取未 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8〜3G之芳基我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環形成碳數6〜30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 形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 c及d分別獨立地為ι〜4之整數)。 式(44)中,於c為2以上之情形時,複數個r4丨可相同,亦 可不同’鄰接之R41彼此可形成環。此情況對於d與R42亦同 樣。 上述式(41)、(42)、(43)及(44)之An 〇3較佳為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苯基。 又’(40)較佳為下述式蒽衍生物(48)。 蒽衍生物(45)係式(40)所表示之蒽衍生物之R101、r102、 153939.doc •20· 201136910 R】07、R108中夕紅 ^ ., 甲之任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 6〜=芳基^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㈠〇 雜衣基’、.’k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川之芳基、 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〇之雜環基 R 、/102、R,07、Rl°8以外之 R1。1、R1。2、Ri。、R 哪之全 部為氫原子’式(4〇)所表示之蒽衍生物之r1〇3〜Ri〇6中之任 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絲代之環形成魏6〜取芳基、或者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〇之雜環基;經取代 =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〇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 R〜R 之全部為氫原子。 葱衍生物塊佳訂料(Μ)所衍 [化 15]
(式中,Ar丨〇丨〜Ar丨03及Ar丨丨0分別鉬 办切, 別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鳋取获 之%形成碳數6〜30之芳基、七土 、工取代 ^ ^ 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璟$ 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卜 上述式(40)較佳為下述式( )所表不之蒽衍生物。 153939.doc
S 201136910 [化 16]
(式中,Rl〇1〜Rl08、Ar13與式(40)相同。 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 〇之芳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〇之雜環基、經取代或 未’’取代之礙數1〜〇之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 碳數3 1〇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之炫氧 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氰基、 或者氟原子。 胃 b為0〜7之整數。於bg2以上之整數之情形時,存在複數 個之R 11可相同,亦可不同)。 式(50)之蒽衍生物中,較佳為下述式(51)所表示之衍生 [化 17]
(式中,R丨0丨〜Ri〇«、R丨丨丨、b與式(5〇)相同。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〇之烷基、 環形成碳數3〜1〇之環烷基、或者經迅
Ar1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〇之芳基、經 之環形 祝丞、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153939.doc -22- 201136910 成原子數5〜3 0之雜環基)β 再者,作為Ar〗4,亦較佳為9,9-二甲基第·基、9 9_二 曱基第-2-基、9,9-二甲基第-3_基、9 9·二甲基第·4基、二 苯并呋喃-1-基、二苯并呋喃_2_基、二苯并呋喃基、或 者二苯并呋喃-4-基。 ~ 又,除式(5〇)以外,蒽衍生物可為下述式(52)〜(58)所表 示之蒽衍生物中之任一者。 [化 18]
(式中,R101〜R108與式(5〇)相同。
Ar 、Ar16分別表示氫原子、環形成碳數6〜3〇之芳基或 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0之雜環,Ar»5可 與其所鍵結之萘環一起形成環)。 [化 19] 153939.doc (式中 .17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lM〇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 -23· 201136910 環形成碳數3〜10之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
Ar17例如較佳為二苯并呋喃·1·基、二苯并呋„南·2_基、二 苯并呋喃-3-基、或者二苯并呋喃-4-基。 [化 20]
(式中,R^-R78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碳數1〜1 0之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丨〇之環炫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3〇之烷基矽烷基、或者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8〜30之芳基矽烷基。 R”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⑺之烷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1〇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碳數3〜30之烷基矽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 碳數8〜3 0之芳基矽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 6〜3〇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0 之雜壤基。 e為1〜4之整數。 ΑΓ6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0之芳基、或 者心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〇之雜環基。 ΑΓ7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10〜20之縮合芳 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9 〜20之縮合雜 153939.doc -24- 201136910 環基)。 [化 21]
(式中,R101~R108與式(50)相同。
Ar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 〇之芳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1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形成碳數3〜10之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成原子數5〜50之雜環基。又,Aru亦可與其所鍵結之苯環 一起形成環。
Ar19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〇之芳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環形成碳數3〜10之環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 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 [化 22]
(式中,R1G1〜R1G8與式(50)相同。 L為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〇之伸芳 基或者2價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5〇之雜 環基。 153939.doc •25- 201136910 Α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0之芳基、或 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G之雜環基。 X為氧原子、硫原子、_NRl31 r13 3,⑴、 η 132 η ⑴、 、 Κ 、R /刀別表示與H101〜R〗08相同之基。 R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 〜30之芳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之雜環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碳l〜1G之縣、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 碳數3〜1G之環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20之炫氧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烧基石夕絲、氰基、 或者氟原子。 m為〇〜7之整數β於瓜為2以上之整數之情形時,存在複 數個之R121可相同,亦可不同)。 [化 23]
(式中,R101〜R108與式(50)相同。
Ar2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〇之芳基或者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〇之雜環基。 R20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〇之芳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碳數1〜1 〇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 碳數3〜10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丨〜2〇之貌氧 153939.doc -26- 201136910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氰基、 或者氟原子》 P為0〜4之整數。於p為2以上之整數之情形時,存在複數 個之R201可相同,亦可不同)。 除上述以外,下述式(58)所表示之化合物亦可適宜用作 主體材料。
(S8)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中,發光層等各有機層之形成可應 用真二蒸鑛、分子束蒸鑛法(MBE法,molecular beam [化 24] epitaxy)、濺鍍、電漿、離子電鍍等乾式成膜法或溶解於 溶劑中之溶液之旋塗、浸潰、澆鑄、棒塗、輥塗、淋塗、 噴墨等塗佈法。 尤其於使用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製造有機EL元件之情 形時’有機化合物層及發光層不僅可藉由蒸鍍,而且亦可 藉由濕式而成膜。 有機化合物層之各層之膜厚並無特別限定,但必需設定 為適田之膜厚。通常若膜厚過薄,則產生針孔等,有即便 施加電場亦無法獲得充分之發光亮度之虞,相反若過厚, 則為了獲得-定之光輸出而需要較高之施加電壓,效率變
S 153939.doc 27- 201136910 差,因此通常膜厚較估 〜0.2μιη之範圍。為S’”"之範圍,進而較佳為 於濕式成膜法之情弗吐 時,可使用含有本發明之胺基蒽衍 生物、及浴劑之含有播 材料,該含有機ELH材料之溶液作為有機^元件用 枓之溶液較佳為使用含有本發明之胺 一何生物、及選自±述式(5〇)〜(59)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 至少1種的含有機EL材料之溶液。 於此㈣時’使形成各層之有飢材料溶解或分散於適 劑中而製備含有機肛材料之溶液,形成薄膜,該溶 u一者。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二氯甲烷、二氯 =、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院、三氯乙院、氯苯、二 :本氯甲本、三氟甲笨等鹵素系烴系溶劑,或二丁醚、 四氫咬喃、四氫㈣、二号燒、苯甲喊、二甲氧基乙烧等 鱗系溶劑’甲醇或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戊醇、己 酵、環己醇'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乙二醇等醇系溶 劑’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綱、2_己嗣、甲基異丁基 酮、2_庚網、4·庚嗣、—S- τ * $fi — 度一異丁基酮、丙酮基丙酮、異佛爾 _、環己酮、甲基己_、苯乙銅等嗣系溶劑,苯、甲苯、 —曱本、乙基苯、己烧、環己烧、辛院、癸燒、四氯蔡等 ㈣溶劑’乙酸乙醋、乙酸丁酯、乙酸戊醋等醋系溶劑, 碳酸二?醋、碳酸甲基乙醋、碳酸二乙醋等鏈狀碳酸醋系 溶劑,碳酸乙二醋、碳酸丙二醋等環狀碳酸酯系溶劑等。 其中,較佳為甲苯、二呤烷等烴系溶劑或醚系溶劑。又, 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混合兩種以上使用。再 153939.doc •28· 201136910 者’可使用之溶劑並不限定於該等。 又’任-有機化合物層中,均可為了提高成膜性、防止 膜之針孔等而添加適當之樹脂或添加劑。作為可使用之樹 月曰,可列舉.聚苯乙埽、聚碳酸醋、聚芳醋、聚醋、聚醒 胺、聚胺基甲酸醋、聚石風、聚甲基丙婦酸甲醋、聚丙稀酸 甲醋、纖維素等絕緣性樹脂以及其等之共聚物,聚+_乙 烯基味唾、聚石夕烧等光導電性樹脂’聚苯胺、聚嗟吩、聚 吼洛等導電性樹脂等。又,作為添加劑,可列舉抗氧化 劑、紫外線吸收劑、塑化劑等。 為了提高由本發明獲得之有機£]1元件之對溫度、濕度、 環境氣體等之穩定性,亦可於元件之表面設置保護層,或 利用矽油、樹脂等保護元件整體。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中,較佳為於一對電極之至少一表 面配置有選自硫屬化合物層、齒化金屬層及金屬氧化物層 中之層者。 (有機EL元件之構成) 以下,對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元件構成進行說明。 作為本發明之有機£1^元件之代表性元件構成,可列舉 (1) 陽極/發光層/陰極 (2)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陰極 (3) 陽極/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4)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5) 陽極/有機半導體層/發光層/陰極 (6) 陽極/有機半導體層/電子障壁層/發光層/陰極 153939.doc -29· 201136910 (7) 陽極/有機半導體層/發光層/附著改善層/陰極 (8)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9) 陽極/絕緣層/發光層/絕緣層/陰極 (10) %極/無機半導體層/絕緣層/發光層/絕緣層/陰極 (11) 陽極/有機半導體層/絕緣層/發光層Λ絕緣層/陰極 (12) 陽極/絕緣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絕緣層/ 陰極 (13) 陽極/絕緣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 輸層/陰極等結構 該等之中,通常較佳為使用之構成。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係製作於透光性之基板上。此處所 謂之透光性基板係支持有機EL元件之基板,較佳為 400〜700 nm之可視區域之光之穿透率為5〇%以上且平滑之 基板。 具體而言’可列舉玻璃板、聚合物板等^作為玻璃板, 尤其可列舉鈉鈣玻璃、含鋇‘锶之玻璃' 鉛玻璃、鋁♦酸 玻璃、硼矽酸玻璃、鋇硼矽酸玻璃、石英等。又,作為聚 合物板’可列舉:聚碳酸酯、丙烯酸系、聚對苯二曱酸乙 二酯、聚醚砜、聚砜等。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陽極係擔負將電洞注入至電洞傳 輸層或者發光層中之作用者,有效果的是具有4.5 ev以上 之功函數。作為本發明中使用之陽極材料之具體例,可鹿 用乳化銦錫合金(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锡 (NESA,奈塞)、金、銀、鉑、銅等。又,作為陽極,為了 153939.doc •30· 201136910 向電子傳輸層或者發光層中注入電子的目的,較佳為功 數小之材料。 陽極可藉由以蒸鍍法或濺鍍法等方法使該等電極物質形 成薄膜而製作。 v 於如此自陽極取出來自發光層之發光之情形時,較佳為 陽極對發光之穿透率大於10%。又,陽極之薄片電阻較佳 為數百Ω/□以下。陽極之膜厚雖亦取決於材料,但通常於 10 nm〜1 μηι、較佳為1〇〜2〇〇 nm之範圍中選擇。 有機EL兀件之發光層係兼具以下之功能者。即具有: (1)注入功能:可於電場施加時自陽極或電洞注入層注入電 /同,且自陰極或電子傳輸層注入電子之功 洞) ⑺傳輸功能:可以電場之力使所注入之電荷(電子與電 移動之功能; (3)發光功能 之功能。 提供電子與電社再結合之場所,使其發光 同之;主人♦易度與電子之注人容易度可存在不 又’電洞與電子之移動度所表示之傳輪能力亦可存在 '但較佳為使任一方之電荷移動。 =成該發光層之方法,例如可應用蒸鑛法、旋塗 佳為分子堆積膜。束)法專公知之方法。發光層尤 此處所謂之分子堆積膜,係指 沈積而形成之薄膜、或由溶液狀離或態之材料化合物 物固體化而形成之膜,通常該分子堆稽目狀感之材料化合 子堆積膜可根據凝集結忘 153939.doc -31 - 201136910 構、高次結構之差異或由其引起之功能性差異而與利用£β 法形成之薄膜(分子累積膜)加以區分。 又,將樹脂等黏合劑與材料化合物溶解於溶劑令而製成 溶液後,亦可藉由利用旋塗法將其薄膜化而形成發光層。 於將本發明之胺基墓衍生物用於發光層之情形時,本發 月之胺基恩衍生物可用於摻雜材料與主體材料中之任一 者’尤佳為用作摻雜材料。 又本發明中,於不損及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内,可視 需,而於發光層中含有包含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及含縮 合環之化合物的發光材料以外之其他公知之發光材料, 又,含有本發明之發光材料之發光層上亦可積層含有其他 公知之發光材料之發光層。 50 nm,更佳為7〜5〇 nm, ’則有發光層形成變得困 ’若超過50 nm,則有驅 進而,發光層之臈厚較佳為5〜 最佳為10〜50 nm。若小於5 nm 難,且色度之調整變得困難之虞 動電壓上升之虞。 電洞注入.傳輸層係有助於向發光層中之電洞注入, : 輸至:光區域之層’電洞移動度大,離子化能 至以下。作為此種電洞注入•傳輸層,較佳為 :電場強度將電洞傳輸至發光層之材料, 度例如於104〜106 之電場施加 移‘ cm2/V·秒則較佳。 吁右為至少10· 作為具體例, 物、三唾衍生物 可列舉:芳基胺衍生物1基W衍生 、号二唾衍生物,街生物、聚芳基燒 153939.doc •32· 201136910 烴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及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 物、經胺基取代之查耳酮衍生物、呤唑衍生物、苯乙烯基 蒽衍生物、苐酮衍生物、腙衍生物、均二苯乙烯衍生物、 矽氮烷衍生物、聚矽烷系、苯胺系共聚體等。 又,可列舉分子内具有2個縮合芳香族環的例如:4 4,_ 雙(N-(l-萘基)-N-苯基胺基)聯苯(以下簡記為NpD),以及3 個三苯基胺單元連結為星爆型之4,4,,4„_三(n_(4〇_甲基苯 基)N本基胺基)二本基胺(以下簡記為mtd ΑΤΑ)等。 又,除作為發光層之材料而例示的上述芳香族二亞甲基 系化合物以外,ρ型Si、ρ型Sic等無機化合物亦可用作電 洞注入層之材料。 電洞注入·傳輸層可藉由利用例如真空蒸鍍法、旋塗 法、洗鎢法' LB法等公知之方法,將上述化合物薄膜化而 形成°作4電洞注入,輸層之膜厚並無特別限制,通常 為 5 nm〜5 μηι 〇 本毛月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於一對電極間夾持有包含 至少含有發光層之一層或複數層的有機薄膜層纟,較佳為 發光層含有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之至少1種及選自上述 式(50)所表不之化合物中之至少!種,且電洞傳輸層及/或 電洞注人層含有選自芳基㈣生物或者芳基⑭衍生物中 之至少1種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S 電子傳輸層係有助於向發光層中注入電子之層,電子移 動度大’可為-層或者複數層β χ,附著改善層係於該電 子傳輸層中包含與陰極之附著特別良好之材料的層。作為 I53939.doc •33- 201136910 電子傳輪層中使用 之金屬錯合物。 之材料,較佳為8-羥基喹啉或其衍生物 尹作為上述8-羥基喹啉或其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之具體 '可列舉含有奥辛(〇xine)(通常為8-喹啉醇或者8·羥基喹 )之螯σ物的金屬螯合物8羥基喹啉酮(〇xin〇id)化合物。 例如可將發光材料之項中記載之Alq用作電子傳輸層。 另方面’作為17号二唑衍生物,可列舉以下之式所表示 之電子傳遞化合物。 [化 25]
(式中,Ar201、Ar202、Ar203、Ar205、Ar206 及 Ar209表示經取 代或未輕取代之芳基,分別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又,
Ar2°4、Ar207及Ar208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芳基,可 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該電子傳遞化合物較佳為薄膜形成性者。 作為電子傳輸材料,亦可使用下述式所表示者。 [化 26]
-34- 153939.doc S 201136910 (式(A)及(B)中,A1〜A3分別獨立地為氮原子或碳原子。
Ar3G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〇之芳基、或 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6〇之雜環基,^3〇2 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〇之芳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6〇之雜環基、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碳數1〜20之烷氧基、或者該等之2價基。其中,及 ΑΓ中之任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1〇〜60 之縮合環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6〇 之單雜縮合環基。 L"、L12及L13分別獨立地為單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環形成碳數6〜6G之伸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 子數5〜60之雜伸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第基。 R為虱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〇之 芳基、經減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6G之雜環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⑺之炫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碳數卜20之烧氧基,之整數,t_2以上 時’複數個R_可相同,亦可不同,又,鄰接之複數個 基彼此可鍵結而形成碳環式脂肪族環或者碳環式芳香 族環。 R31。為氫料、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〇之 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3〜60之雜芳基、 153939.doc •35· 201136910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卜2G之院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碳數1〜20之烷氧基、或者-Lu-Ar3G丨-Ar3G2)所表示之 含氮雜環衍生物。 HAr-L14-Ar401-Ar402 (〇 (式中,HAr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4〇之含氮雜環, 為單鍵、可具有取代基之環形成碳數6〜6〇之伸芳基、可具 有取代基之環形成原子數5〜6G之雜伸芳基或者可具有取代 基之伸苐基’ Ar40'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形成碳數石〜⑽之2 價芳基,Ar⑽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形成碳數6〜6〇之芳基或 者可具有取代基之環形成原子數5〜6〇之雜環基)所表=之 含氮雜環衍生物。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於一對電極間失持有包含 至少含有發光層之一層或複數層的有機薄膜層者,較佳為 發光層含有本發明之胺基蒽衍生物之至少i種及選自上述 式⑽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1#,且電子#輸層含有: 述式⑷、式(B)或式(C)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至少 電激發光元件。 對電極間夹持有包含至少含有發光層之一層」 複數層的有機薄膜層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 二 層含有本發明之胺基f、衍生物之至^種及選自上述式⑼ 所表不之化合物中之至少,電洞傳輸層及/或電同、主乂 層含有選自芳基胺衍生物或者芳心㈣生物中之至,卜 種’且電子傳輸層含有上述式⑷、式(B)或式(c)所表示^ 化合物之至少1種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I53939.doc -36· 201136910 此外,下述式(πι)、下述式(ιν)所表示之含氮雜環衍生 物亦可用於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 [化 27]
am 式(III)中之R30〗、R302、R…、R·、尺如及r3〇6表示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環基中 之任一者。其中,R3(n、R302、R303、R3〇4、r305 &r3〇6可相 同’亦可不同。R30丨與R302、R303與R3〇4 ' r30、r306或者 R训與R取、R術與尺则、尺⑽與…“可形成縮合環。一 [化 28]
式(n〇中之r3m〜R川為取代基,較佳為氰基、確基、確 醯基、羰基、三氟甲基、卣素等電子吸引基。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於一對電極間夾持有包含 至〔a有發光層之—層或複數層的有機薄膜層纟,較佳為 發光層含有本發明之胺基E衍生物之至少ι種及選自上述 式⑽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至少旧,電洞傳輸層及/或電 153939.doc
S 37· 201136910 洞注入層含有選自芳基胺衍生物或者芳基咔唑衍生物中 至少1種,電子傳輸層含有上述式⑷、式(B)或者式(〇二 表示之化合物之至少丨種,並且包含含有上述式(IV)所表 示之化合物之至少!種的有機化合物層的有機電激 : 件。 ^ ^ 又,亦可將p型Si、p型SiC等無機化合物用作電洞注入 層之材料。 ' 本發明之有機E L元件之較佳形態中有於傳輸電子之區域 或者陰極與有機層之界面區域含有還原性摻雜物之元件。 此處,所謂還原性摻雜物,係定義為可將電子傳輪性化人 物還原之物質。因此’只要為具有一定之還原性者,料 使用各種者,例如可適宜使用選自由鹼金屬仏卜Na、K、 Rb、Cs)、鹼土金屬(Ca、Sr、Ba)、稀土金屬、鹼金屬之 氧化物、鹼金屬之函化物、鹼土金屬之氧化物、鹼土金屬 之南化物、稀土金屬之氧化物或者稀土金屬之鹵化物、鹼 金屬之有機錯合物、鹼土金屬之有機錯合物、稀土金屬之 有機錯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物質。尤佳為功函數 為2.9 eV以下者。邊等鹼金屬之還原能力特別高,藉由於 電子2入域中添加較少量,可實現有機EL元件之發光亮度 之提高或長壽命化。又,作為功函數為29 ev以下之還原 性摻雜物,該等2種以上之鹼金屬之組合亦較佳。 、 本發明中,亦可於陰極與有機層之間進一步設置由絕緣 體或半導體構成之電子傳輸層。此時,可有效防止電流之 Λ漏可提同電子注人性作為此種絕緣體,較佳為使用 153939.doc •38· 201136910 選自由驗金屬硫屬化合物(例如Li2〇、Κ2〇、Nad、 Na2Se Na2〇)、驗土金屬硫屬化合物(例如Qo、Ba〇、 SrO、BeO、BaS、CaSe)、鹼金屬之_化物(例如uf、 NaF、KF、LiC1、KC1、Na⑶以及驗土 _ μ (CaF2、BaF2、SrF2、MgF2、BeF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金屬化合物。 又,作為構成電子傳輸層之半導體,可列舉含有β&、
Ca、Sr、Yb、A卜 Ga、In、Li、Na、Cd、Mg、Si、Ta、
Sb及Zn之至少旧元素之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氮氧化物等i 種單獨或者2種以上之組合。又,構成電子傳輸層之無機 化合物較佳為微結晶或者非晶質之絕緣性薄膜。若電子傳 輸層由該等絕緣性薄膜所構成,則形成更均質之薄膜因 此可減少暗點等像素缺I再者’作為此種無機化合物, 可列舉上述之鹼金屬硫屬化合物、鹼土金屬硫屬化合物、 鹼金屬之齒化物以及鹼土金屬之齒化物等。 作為陰極,為向電子傳輸層或發光層中注入電子,而使 用將功函數小(4 eV以下)之金屬、合金、導電性化合物以 及該等之混合物作為電極物質纟。作&此種電極物質之具 體例,可列舉:鈉、納·卸合金、鎮、鋰、鎮·銀合金、紹/ 氧化鋁、鋁·鋰合金、銦、稀土金屬等。 該陰極可藉由利用蒸鍍或濺鍍等方法將該等電極物質形 成薄膜而製作。 此處於自陰極取出來自發光層之發光的情形時,較佳為 陰極對發光之穿透率大於1〇%。 153939.doc -39· 201136910 水又,作為陰極之薄片電阻較佳為數百Ω/□以下,膜厚通 常為10 nm〜1 μηι,較佳為5〇〜2〇〇 nm。 有機EL元件由於對超薄膜施加電場,故容易產生由茂漏 或短路引起之像素缺陷。為了防止該缺陷,較佳為於1 電極間插入絕緣性之薄膜層。 作為絕緣層中使用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氧❹、氣化 鋰、氧化鋰、氟化鉋、氧化鏠、氧化鎂、氟化鎂、氧化 鈣、氟化鈣、氮化鋁' 氧化鈦、氧化矽、氧化鍺、氮化 矽、氮化硼、氧化鉬、氧化釕、氧化釩等。 亦可使用該等之混合物或積層物。 利用以上例示之材料及形成方法,形成陽極、發光層、 視需要之電洞注入層、以及視需要之電子傳輸層,進而形 成陰極’藉此可製作有機EL元件。又,亦可自陰極向陽 極,以與上述相反之順序製作有機元件。 以下,記載有於透光性基板上依序設置有陽極/電洞注 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之構成之有機EL元件之製作 例。 首先,於適當之透光性基板上,利用蒸鍍或濺鍍等方法 將包含陽極材料之薄膜形成為! μιη以下、較佳為.· nm之範圍之膜厚,製作陽極。繼而於該陽極上設置電洞注 入層。電洞注入層之形成可如上所述利用真空蒸鍍法,、旋 塗法、澆鑄法、LB法等方法而進行,但就容易獲得均質之 膜且難以產生針孔等方面而言,較佳為利用真空蒸鑛法而 形成。於利用真空蒸鍍法形成電洞注入層之情形時,其蒸 153939.doc 201136910 鍍條件根據所使用之化合物(電洞注入層之材料)、作為目 標之電洞注入層之結晶結構或再結合結構等而有所不同, 但通常較佳為於蒸鍍源溫度5〇〜45(rc、真空度ι〇_7〜ι〇_3 T〇rr、洛鍍速度0.01〜5〇 nm/秒、基板溫度·5〇〜3〇(rc、膜厚 5 nm〜5 μηι之範圍内適當選擇。 繼而,於電洞注入層上設置發光層之發光層之形成亦可 藉由使用所需之有機發光材料,利用真空蒸鍍法、減鑛 法、旋塗法、洗鑄法等方法將有機發光材料薄膜化而形 成,就容易獲得均質之膜且難以產生針孔等方面而言,較 佳為利用真空蒸鍍法而形成。於利用真空蒸鍍法形:發光 層之情形時,其蒸鍍條件係根據所使用之化合物而有所不 同但通常可自與電洞注入層相同之條件範圍中選擇。 繼而,於該發光層上設置電子傳輸層。與電洞注入層、 發光層@樣’由於必需獲得均質之膜而較佳為利用真空蒸 錢法形成。蒸鍍條件可自與電洞注入層、發光層相同之條 件範圍中選擇。 本發明之化合物於使用真空蒸鍍法之情形時,可與其他 . #料共蒸鍍。又,於使用旋塗法之情形時,可藉由與其他 材料混合而含有。 • 最後可將陰極積層而獲得有機EL元件。 陰極係由金屬構成者,可使用蒸鍍法、濺鍍法。但為了 保護基底之有機物層不受到製膜時之損傷,較佳為真空蒸 錢法。 / … 迄今為止所記載之有機EL元件之製作較佳為藉由一次之 153939.doc -41 - 201136910 抽成真空而連貫地自陽極製作至陰極。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各有機層之膜厚並無特別限制, 通常若膜厚過薄’則容易產生針孔等缺陷,相反若過厚, 則需要較高之施加電壓,效率變差,因此通常較佳為數nm 至1 μιη之範圍。 再者,於對有機EL元件施加直流電壓之情形時,若以陽 極為+、陰極為_之極性,施加5〜4〇 ν之電壓,則可觀測到 發光。又,即便以相反之極性施加電壓,電流亦不流動, 完全未產生發光。進而於施加交流電壓之情形時,僅於陽 極成為+、陰極成為_之極性時觀測到均勻之發光。所施加 之交流之波形可為任意。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可用於壁掛電視之平板顯示器等平 面發光體、影印機、列印機、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源或儀器 類等之光源、顯示板、標識燈等。又,本發明之材料不僅 可用於有機E L元件,亦可田仏喷工μ # 办可用於電子知片感光體、光電轉換 兀件、太陽電池、影像感測器等領域中。 實施例 以下’到用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之說明,本發明 只要不超出其要旨’則不限定為以下之實施例。 合成實施例ι(化合物D16之合成) 以下述流程合成。 [化 29]
(合成例A) 153939.doc
-42· 201136910
甲苯
(合成例B) <0
NtPHtOf喊
(合成例C) (合成例D) (1) 中間體(b)之合成(合成例A) 於氬氣流下’向300 mL茄形燒瓶中加入丨i 7 g之中間體 (a)、10.7 mL之苯胺、〇·63 g之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 (0)[Pd2(dba)3]、0.87 g 之2,2,-雙(二苯基膦基聯萘 [BINAP]、9.1 g之第二丁醇納、131 mL之脫水曱苯,於 85°C下反應6小時。 冷卻後,對反應溶液進行矽藻土過濾,將所得之粗產物 以矽膠層析法(正己烷/二氯曱烷(3/1))進行純化,將所得之 固體減壓乾燥,結果獲得1〇.〇 g之白色固體。藉由Fd_ MS(Field Desorption Mass Spectrometry,場解吸質譜)之 分析,鑑定為中間體(b)。 (2) 中間體(c)之合成(合成例b) 153939.doc -43- 201136910 於氬氣"it·下,向5 00 mL之祐形燒瓶中加入16 g之中間體
(b) 、10 g之2,6-二溴蒽醌、5.5 g之第三丁醇鈉、31〇 mg之 乙酸 l6(II)[Pd(OAc)2]、. 280 mg之三-第三丁 基膦、wo mL 之脫水曱苯’於使甲苯回流之狀態下反應7小時。 冷卻後’向反應溶液中添加甲醇,將過濾所得之粗產物 以矽膠層析法(甲苯)進行純化,將所得之固體以甲苯再結 晶而獲得之固體減壓乾燥,結果獲得i 3 g之暗紅色固體。 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中間體(c)。 (3) 中間體(d)之合成(合成例〇 於氬氣流下,向3 00 mL之莊形燒瓶^中加入4 〇 g之中間體 (c) 、100 mL之脫水THF,冷卻至_65°C後,加入18 mL之正 丁基鋰己烷溶液(1·57 M),反應丨小時。於同溫下添加65 g 之4-溴二苯基,反應2小時後,緩緩升溫而於室溫下反應3 小時。 向反應溶液中添加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分液後,以飽和 食鹽水清洗有機層’以硫酸鎂乾燥,將濃縮而得之粗產物 以矽膠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進行純化,減壓乾燥後獲得 5‘9 g之褐色固體。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中間體 ⑷。 (4) 化合物D16之合成(合成例〇) 向300 mL之茄形燒瓶中加入5.9 g之中間體(d)、24 g之 碘化鉀、760 mg之膦酸鈉一水合物、i〇〇 mL之乙酸,於使 乙酸回流之狀態下反應6個半小時。 冷卻後,向反應溶液中添加曱醇’將過濾所得之粗產物
I53939.doc -44 - S 201136910 以矽膠層析法(乙酸乙酯/甲苯/己烷)進行純化,將所得之 固體以二哼烷及甲苯清洗而獲得之固體減壓乾燥,結果獲 得1.1 g之黃白色固體。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化合物 D16。 合成實施例2(化合物D26之合成) 以下述流程合成。 [化 30]
於合成實施例1之中間體(c)之合成中,除了代替2,6-二 溴蒽醌而使用中間體(e)以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 FD-MS之分析,鑑定為化合物D26。 合成實施例3(化合物D41之合成) 以下述流程合成。 [化 31]
S 於合成實施例1之合成例A中,除了代替中間體(a)而使 用中間體⑴以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 析,鑑定為中間體(g)。 153939.doc -45- 201136910 於合成例B中,除了代替中間體(b)而使用中間體(g)以 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中間 體⑻。 於合成例C中’除了代替中間體(c)而使用中間體(h),且 代替4-溴二苯基而使用溴笨以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夢 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中間體(丨)。 於合成例D中’除了代替中間體(d)而使用中間體⑴以 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 D41。 合成實施例4(化合物D71之合成) 以下述流程合成。 [化 32]
於合成實施例2中,除了代替中間體(b)而使用中間體 (g),且代替中間體(e)而使用中間體⑴以外,以相同之方 法合成。藉由FD_MS之分析’鑑定為D71。 合成實施例5(化合物D81之合成) 以下述流程合成。 [化 33]
153939.doc -46 - S 201136910
於合成實施例1之合成例A中,除了代替中間體(a)而使 用中間體(k)以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 析,鑑定為中間體⑴。 於合成例B中,除了代替中間體(b)而使用中間體⑴以 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中間 體(m” 於合成例C中,除了代替中間體(c)而使用中間體, 且代替4-溴二笨基而使用溴苯以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 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中間體(n)。 於合成例D中,除了代替中間體(d)而使用中間體以 外,以相同之方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 D81。 合成實加*例6 (化合物D116之合成) 以下述流程合成。 [化 34]
於合成實施例2中,除了代替中間體(b)而使用中間體 ⑴’真代替令間體(e)而使用中間體(c)以外,以相同之方
S 153939.doc -47- 201136910 法合成。藉由FD-MS之分析,鑑定為0116。 實施例1 於25x75x0.7 mm尺寸之玻璃基板上,設置膜厚13〇nm2 包含氧化銦錫之透明電極。對該玻璃基板照射紫外線及臭 氧進行清洗後,於真空蒸鍍裝置上設置該基板。 首先,將Ni,N"-雙[4-(二笨基胺基)苯基]_^山,,_二苯基聯 笨基-4,4’-二胺蒸鍍為60 nm之厚度而作為電洞注入層後, 於其上將N,N,N,,N,-四(4-聯笨基)_4,4,•聯苯胺蒸鍍為2〇 nm 之厚度而作為電洞傳輸層。繼而,將作為主體材料之9_(2_ 奈基)-10-[4-( 1 -萘基)笨基]蒽與作為摻雜材料之上述化合 物〇16以重量比40: 2同時蒸鍍,形成厚度4〇 nm之發光 層。 繼而,將三(8-羥基喹啉基)鋁蒸鍍為2〇 nm之厚度而作為 電子傳輸層。然後,將氟化鋰蒸鍍為丨nm之厚度,繼而將 鋁蒸鍍為1〜50 nm之厚度。該鋁/氟化鋰作為陰極而發揮功 能。如此而製作有機EL元件。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以電壓5 9 v、電流 密度10 mA/cm2獲得發光效率19 3 Cd/A、發光亮度193〇 cd/m2之藍色發光(發光極大波長:5〇9 nm)。以初始亮度 3000 cd/m2進行直流之連續通電試驗,結果半衰壽命為 4000小時。 實施例2 於貫施例1中,除了代替化合物D丨6而使用化合物D26作 為摻雜材料以外,以相同之方式製作有機EL元件。 153939.doc 48
S 201136910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以電壓“ v、電流 密度1〇 mA/Cm2獲得發光效率18.0 cd/A、發光亮度_ 義2之藍色發光(發光極大波長:499 nm)。以初始亮度 3000 ed/m進打直流之連續通電試驗結果半衰壽命為 3500小時。 比較例1 於實施织中,除了代替化合物m6而使用比較化合物i 作為摻雜材料以外’以相同之方式製作有機孔元件。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以電壓6 8 V、電流 密度10 mA/cm2獲得發羌效率7 9 cd/A、發光亮度79〇 cd/m之藍色發光(發光極大波長:53〇 。以初始亮度 3000 cd/m進行直流之連續通電試驗,結果半衰壽命為 1300小時。 [化 35]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詳細說明’使用本發明之胺基葱衍生物之有機 EL元件的發光效率高’即便長時間使用亦不易劣化,壽命 長。因此,可用作壁掛電視或顯示器之平面發光體之鮮豔 綠色之發光材料。 153939.doc -49-

Claims (1)

  1. 20113691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胺基蒽衍生物,其係由下述式(丨)所表示 [化1]
    [式中’ R,表示氫原子、自素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環形成碳數6〜5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原 子數5〜50之雜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之烷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5〇之環烷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碳數丨〜別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 形成破數之芳燒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 數6〜5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〇 之芳硫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5〇之烷氧基羰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羧基、 胺基、氰基、磺基或經基;m4l〜8之整數,於爪為2以 上之情形時,複數個心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ΑΓΐ〜ΑΓ4分別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 6 5〇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50之烷基、經 取代或未、k取代之環形成碳數3〜5〇之環烷基、經取代或 未 '二取代之環开> 成碳數7〜5 0之芳燒基、或者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50之雜環基; 其中,Ar丨〜八“中!個以上為下述式(2)、(3)或(4)所表 示之基: [化2] 153939.doc 201136910
    (式中’ X為氧(〇)、硫(s)或磁(Se),R2為氫原子、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6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複數1~5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5〇 之稀基、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i〜5〇之烷氧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〇之芳氧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5 0之芳硫基、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碳數1〜50之烷氧基羰基、鹵素原子、氰基、 硝基、羥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及/或烷基矽烷基 或羧基;η為1〜7之整數,當〇為2以上時,複數個尺2可分 別相同,亦可不同;又,於&為複數個之情形時,可相 互鍵、、'α而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可經取代之2價基;又, 亚無R2鍵結於包含X之5員環部分的情況。 2·如請求们之胺基蒽衍生物,其中上述式⑴中,仏及 Ah係上述式(2)、(3)或(4)所表示之基。 3·如請求们之胺基葱衍生物,其令化及μ係由上 (4)所表示。 4.如請求項丨之胺基墓衍生物,其中上述式(2 X為氧原子。 w 5·如請求们之胺基墓衍生物,其中上述式⑴係由下述式 (6)所表示: [化3] I53939.doc S •2- 201136910 6. 7. 8. 9. 10 11. 如A—4與上述相同,Rn及Ru分別與&相同 -求項5之胺基蒽衍生物’其中於上述式( 之以立鍵結有他1 Ar2,且於6位鍵結有视★。一 如請求項5之胺基蒽衍生物,其中於上述式⑹之伸葱基 之9位鍵結有_NAriAr2,且於職鍵結有土 項1之胺基葱衍生物,其係有機電激發二件用 發光材料。 其係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 如請求項1之胺基蒽衍生物 摻雜材料。 .一=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係於陰極與陽極之間爽持有 包含至少含有發光層之一層或複數層的有機薄膜層者, 並且該發光層含有如請求項⑴令任一項之胺基蒽衍生 物作為單獨或混合物之成分。 如請求項1G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中上述發光層含有 如上所述之胺基蒽衍生物及下述式(4〇)之蒽衍生物且 上述胺基蒽衍生物之含量為0.1〜20重量0/〇, [化4]
    (4 0) (式(40)中’ Ri〇i〜rig8分別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碳數丨〜1〇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 數3〜10之環燒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30之烷基 153939.doc 201136910 夕院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形成碳數㈠〇之芳基石夕 、元土、、查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2〇之烧氧基經取代 或未,,二取代之%形成碳數6〜2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 取=之%形成碳數6〜3G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娘形成原子數5〜30之雜環基,Aru、Af表示經取代 =未、^取代之環形成碳數6〜3 〇之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 么·取代之環形成原子數5〜3〇之雜環基)。 153939.doc 201136910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八•公T(RiXn
    153939.doc
TW100104161A 2010-02-05 2011-02-08 Amino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ormed using same TW20113691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4764 2010-0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6910A true TW201136910A (en) 2011-11-01

Family

ID=4435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161A TW201136910A (en) 2010-02-05 2011-02-08 Amino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ormed using sam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99473A1 (zh)
EP (1) EP2532655A4 (zh)
JP (1) JPWO2011096506A1 (zh)
KR (1) KR101823704B1 (zh)
CN (1) CN102725280A (zh)
TW (1) TW201136910A (zh)
WO (1) WO20110965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70113B2 (en) 2010-04-09 2020-02-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4818A1 (ja) * 2011-10-11 2013-04-18 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 波長変換組成物及び波長変換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
US9136478B2 (en) 2011-10-14 2015-09-15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method, terminal, and server for implementing fast playout
KR101290015B1 (ko) * 2011-11-30 2013-07-30 주식회사 두산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6083282B2 (ja) * 2013-03-25 2017-02-22 東ソー株式会社 4−アミノカルバゾール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CN103553936B (zh) * 2013-10-30 2015-06-17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6387311B2 (ja) * 2014-06-26 2018-09-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374329B2 (ja) 2014-06-26 2018-08-1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7212024A (ja) 2014-08-28 2017-11-3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84058B2 (ja) 2014-09-25 2019-10-02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Samsung Display Co.,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2308116B1 (ko) 2014-10-23 2021-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축합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JP6506534B2 (ja) 2014-11-07 2019-04-24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Samsung Display Co.,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11581491B2 (en) 2015-09-08 2023-02-14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KR102627527B1 (ko) 2016-03-03 2024-01-22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용 재료
JP7325731B2 (ja) 2018-08-23 2023-08-15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23042023A1 (ja) * 2021-09-17 2023-03-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光電変換デバイス用材料、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6949A (en) 1992-08-28 1996-07-16 Idemistu Kosan Co., Ltd. Charge injection auxiliary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JP3816969B2 (ja) 1994-04-26 2006-08-30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JP3508984B2 (ja) 1997-05-19 2004-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化合物及び該有機化合物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JP3588978B2 (ja) 1997-06-12 2004-11-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el素子
JP4094203B2 (ja) 2000-03-30 2008-06-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発光媒体
KR20100052573A (ko) * 2003-12-19 2010-05-19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용 발광 재료,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및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용 재료
KR101453109B1 (ko) 2006-04-26 2014-10-27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그들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CN103107284A (zh) * 2007-12-28 2013-05-1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胺衍生物及使用该芳胺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100989815B1 (ko) * 2008-03-20 2010-10-29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2046613B (zh) * 2008-05-29 2015-01-2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胺衍生物及使用该芳胺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WO2010010924A1 (ja) * 2008-07-25 2010-01-2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アントラセ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70113B2 (en) 2010-04-09 2020-02-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US11046667B2 (en) 2010-04-09 2021-06-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23704B1 (ko) 2018-01-30
US20120299473A1 (en) 2012-11-29
CN102725280A (zh) 2012-10-10
WO2011096506A1 (ja) 2011-08-11
EP2532655A4 (en) 2013-07-24
EP2532655A1 (en) 2012-12-12
KR20120124429A (ko) 2012-11-13
JPWO2011096506A1 (ja)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36910A (en) Amino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ormed using same
KR101290027B1 (ko) 질소 함유 헤테로환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유기전기발광 소자
KR101192463B1 (ko)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TWI418547B (zh)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using the same
KR20120130102A (ko) 치환된 피리딜 화합물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20080068860A (ko)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TW200831475A (en)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80031931A (ko) 질소 함유 헤테로환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유기전기발광 소자
TW200804232A (en) Benz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0835671A (en)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8059713A1 (en) Fluoranthene compou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fluoranthene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containing solution
TW200914445A (en)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0815446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20070033947A (ko)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TW200849688A (en)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009194042A (ja) カルバゾリル基を含有す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電荷輸送材料およびその用途
TW200806635A (en)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70101319A (ko) 비스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KR101597865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TW200825153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WO2007060795A1 (ja) アミン系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20080007578A (ko) 신규 유기 전기발광 재료,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소자 및 유기 전기발광용 박막 형성 용액
KR20080052589A (ko) 비대칭 플루오렌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소자
JP6267701B2 (ja)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EP2495240A1 (en) Fluoranthene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ing same